2022-05-08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搜尋
魚油
共找到
329
筆 文章
-
-
2022-04-15 養生.聰明飲食
好想吃鹹酥雞怎麼辦?鹹酥雞熱量表全圖解,5技巧聰明吃減負擔
鹹酥雞是許多人宵夜、點心的美食清單之一,但林雨薇營養師提醒,油炸過後的鹹酥雞,是「吸滿油」的食材且熱量爆高,吃太多不只很快就會發胖,還會增加脂肪在肝臟囤積的機會,延伸後續可能的急慢性疾病發生,甚至提高罹癌風險。衛福部國建署發布,「國人膳營養素參考攝取量」成年男性每日熱量建議2400大卡,成年女性每日熱量建議1900大卡,而這些熱量通常是平均分配在我們的早午晚三餐及點心中,能幫助我們維持日常身體活動,生理代謝所需體力。鹹酥雞熱量表全圖解!營養師教你這樣挑減負擔提醒愛吃鹹酥雞的朋友們,鹹酥雞的高油、高鈉又高熱量,若經常食用不僅過多的熱量很可能會轉變成脂肪,囤積在手臂、腰圍、腹部、臀部。另外,還會增加肝臟脂肪囤積,也可能延伸後續急慢性疾病,甚至提高罹癌風險。這次營養師整理列出鹹酥雞攤常見選項清單,並將所有品項依照熱量分成三類,供各位參考,查查看你究竟把多少熱量吃下肚?是不是光吃鹹酥雞,熱量就逼近我們一日所需的熱量了呢?第1類 》300kcal以上(建議選1種,不宜過多)雞排-622kcal三角骨-587kcal 鹹酥雞-312kcal 雞米花-351kcal 百頁豆腐-497kcal雞蛋豆腐-321kcal 豆干*3-342kcal 炸豆包-316kcal 銀絲卷-352kcal 第2類 》300-160kcal(建議適量選1-2種,加工食品不宜多)小熱狗*3-298kcal 雞肉香腸*3-297kcal 小肉豆-219kcal 地瓜條-295kcal 薯條-248kcal 魷魚-270kcal 雞皮-268kcal 七里香-249kcal 貢丸*3-236kcal 花枝丸*3-215kcal 湯圓-247kcal 甜不辣*2-248kcal 米血-290kcal 糯米腸-218kcal 芋頭簽-198kcal 魚板*1-186kcal 雞心-163kcal 柳葉魚*3-255kcal 第3類 》160大卡以下(熱量最低組,但蔬菜吸油力強,吃多更危害腸道及心血管健康)雞胗-108kcal 雞脖子*2-130kcal 四季豆-131kcal 玉米筍-136kcal 杏鮑菇-145kcal 青花菜-150kcal 青椒-140kcal 別小看鹹酥雞熱量!每週只吃一次連續一個月就胖1公斤稍微看一下,如果你點了1片雞排(622kcal)+1份百頁豆腐(497kcal)+1份炸銀絲卷(352kcal)+1份地瓜條(295kcal)+1串七里香(249kcal),熱量共2015kcal,就超過一個成年女性整日的1900大卡熱量攝取了。如果將白天早中晚餐吃的熱量算進去,整日的熱量更是大幅爆表,這也難怪油炸鹹酥雞吃多,會讓體重直線上升!營養師初步估算,假使你一次吃完上面的鹹酥雞,而且每週只吃一次就好,連續吃一個月,你的體重很可能就會增加1公斤!(1950*4=8060大卡,理論上:身體每攝取7700大卡會增加1公斤體重)這還不包含你吃鹹酥雞配的飲料,若加上飲料,吃到的熱量就不只這樣囉。每次站在鹹酥雞攤前,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是不是總讓你食慾大開,一不小心就愈點愈多呢?林耘彤攝圖/每次站在鹹酥雞攤前,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是不是總讓你食慾大開,一不小心就愈點愈多呢?林耘彤攝好想吃鹹酥雞怎麼辦?5個簡單技巧減少身體負擔也因此鹹酥雞被大家視為讓減肥破功的罪魁禍首之一,不過人難免有嘴饞的時候,如果真的很想吃鹹酥雞,不妨可以試試以下5個簡單又實用的小技巧,來幫助減少熱量攝取、降低身體負擔:1. 使用餐巾紙吸附可見油脂在食物入口前我們可以再讓自己吃到更少不好的回鍋油。使用餐巾紙趁墊鹹酥雞以外,吃之前我們可以再以紙巾按壓炸物,特別是在炸物起鍋一段時間後,食物表面容易泛油光,此時用紙巾吸附食物油脂,更能減少油量的過度攝取,減少熱量吃得比較健康,也更不容易長胖。2. 胡椒鹽減半許多鹹酥雞攤商灑胡椒鹽相當大方豪邁,想當然食物吃起來更香,口味比較重,但也會把食材原始風味掩蓋,更可能吃到過量的鹽。造成血管及腎臟負擔。3. 補充一份水果(約1飯碗份量)首選芭樂、柳丁、奇異果、鳳梨等維生素C的水果搭配使用,不僅抗氧化減少油炸油可能產生的自由基氧化反應,水果本身含有分解脂肪的酵素,能幫助腸道分解油脂,避免大量油炸食物引起胃悶腹脹,影響消化機能。4. 不吃油炸蔬菜,改吃沙拉均衡一下通常一份100g蔬菜熱量約20-35大卡左右,蔬菜油炸脫去水份,讓蔬菜口感脆口,愈嚼愈香,油炸蔬菜吸附油脂能力比肉類高,讓你在吃的過程完全不感覺油膩的同時,又因為卻不知已經吃進不少油脂,舉例:汆燙青花菜(100g)熱量僅28大卡,經過油炸後,原本低熱量高纖的青花菜,瞬間熱量整整多出5倍。不僅如此,高溫烹煮後的蔬菜,原本蔬菜原有的植物營養素也跟著減少,所以建議吃鹹酥雞時,除點肉類、豆製品及少量加工製品以外,盡量不吃油炸蔬菜,改以生菜搭配鹹酥雞一起吃。5. 補充魚油或亞麻仁油吃油炸食物會吃到較多ω-6型式脂肪酸,攝取太多ω-6脂肪酸會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下,特別容易引起3高代謝疾病,也可能導致中風、癱瘓等後果。所以如果你晚餐或消夜吃鹹酥雞這類炸物,建議補充能抑制ω-6脂肪酸作用的脂肪酸ω-3型式脂肪酸,ω-3脂肪酸主要存在海鮮魚類,及部分植物性食物。可簡單吃一手掌心大鯖魚、鮭魚或者直接補充魚油軟膠囊都是很好方法,對於素食者而言,則可選擇亞麻仁油、芥花油做為補充ω-3型式脂肪酸來源。提醒大家~享受美食當前~還是留意選擇好點的吃法,當然能夠管住嘴,就盡量不吃吧!如果真的還是很想吃,那就找人一起共享美食,或選擇2-3種喜歡的種類吃,千萬別一次點太多,每樣都吃一點,淺嚐享用每種口味的鹹酥雞是比較好的吃法。更多內容請至【臉書粉絲團:林雨薇 營養師】/【Instagram:林雨薇 營養師】(本文獲《健康遠見》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
-
2022-04-14 養生.聰明飲食
經前症候群怎麼辦?營養師傳授黃豆番茄燉雞肉、全麥腰果鮪魚優格餐包食譜,幫妳無痛度過
對女性而言最困擾的莫過於月經帶來的「經前症候群」,幾乎痛到無法做任何事的經痛自然是最大的隱憂。想要舒緩經期的不適,可以從飲食著手。下面由3位營養師: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在著作《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中,說明哪些營養素能夠幫助女性緩解「經前症候群」,與姨媽和平共處,度過平靜的經期。避開精緻甜食 多攝取維生素B1、B6經前症候群嚴重的人要避免吃精緻甜食,多攝取維生素B1、B6。攝取過多的空熱量食物也會使得我們無法從飲食中取得足夠合成血清素的營養素,甚至導致腸道中好菌死亡、壞菌增生,破壞腸道的正常通透性,增加憂鬱的發生風險,加重經前症候群的困擾。 維生素B1:可以舒緩子宮肌肉收縮,降低月經來時的疼痛感,建議飲食中多攝取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麥片、豬肉與其製品。維生素B6:可以增加血清素的合成,讓心情放輕鬆,小麥胚芽、豬肝、雞肉、開心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而鈣質是讓血清素釋放的重要營養素,乳製品(如無糖優酪乳和優格)、小魚乾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此外,特別推薦無糖優酪乳、優格,除了有豐富的鈣質也富含益生菌,因為有學者認為,補充益生菌或許可與惱人的經期症候群說再見。黃豆番茄燉雞肉 戰勝經前的情緒低落黃豆和雞肉都是減緩經前症候群一定要吃的食物,因為兩者都含有色胺酸及維生素B6,有助於合成血清素,幫助我們戰勝經前的情緒低落!這是一道讓女性朋友舒緩度過經前症候群的佳餚。▸食材:雞肉1/2 隻、黃豆1/2 碗、番茄2 個、洋蔥2 個;醬油、糖、米酒少許▸作法:1. 先把雞肉用醬油、米酒、糖醃過。2. 黃豆泡過夜並蒸熟備用。3. 將番茄、洋蔥洗淨,切塊備用。4. 先將雞肉炒香,接著倒入醃肉剩下的醬料、黃豆、番茄、洋蔥,加水蓋過食材,雞肉及黃豆燉爛即可食用。全麥腰果鮪魚優格餐包 讓腸道菌幫你減輕不適感全麥餐包除了提供碳水化合物外,還有豐富的纖維素及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物質合成。鮪魚的深海魚油提供EPA及DHA,不僅能讓發炎物質減少,降低身體的不適,而且鮪魚也是色胺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光有色胺酸還不夠,還需維生素B6才能順利合成血清素,腰果則是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優格中的鈣,可以輔助血清素釋放。飲食中要增加一些蔬果,蘿蔓葉及番茄不但為配色加分,也提供纖維質及植化素,都是很好的益生質,與優格中的益生菌搭配,更相得益彰。當腸道菌豐富時,能減輕經前症候群的不適感,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女性放鬆心情的輕食餐包。▸食材:全麥餐包1個、蘿蔓葉1片、番茄1/4個、鮪魚罐頭2湯匙、無糖優格1/2盒、腰果1湯匙▸作法:1. 番茄洗淨,切丁備用。2. 將番茄丁、鮪魚拌入優格中,製作成鮪魚番茄優格醬。3. 將蘿蔓葉放入全麥餐包中,再塗上鮪魚番茄優格醬,最後灑上腰果,就是一個色香味俱全的活力輕食。(文字提供/《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臉譜出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4-11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癌友補足全營養 低脂好油適量醣
全人治療已成為治癌未來趨勢,其中癌症營養是重要一環,因為在化放療過程中,有超過8成的患者會產生副作用,其中又與營養不良有關,新光醫院研究部暨精準醫學中心主任賴泓誌指出,癌友的營養補充與一般患者不同,需要低脂好油、適量的醣類及高蛋白質。癌症治療最怕沒有體力,但治療過程中最大副作用就是食慾不佳造成營養不良,會造成肌肉流失、化療毒性增加、增加併發症風險及感染機率、增加住院時間及死亡率。有研究認為癌友體重減輕者,相較於正常體重者有高達八成二的比例化療會被中斷。賴泓誌在「2022癌症高峰論壇」指出,癌症造成營養不良的原因很多,除了年齡及治療本身造成,腫瘤本身也會造成全身發炎,代謝變快後會造成體重流失、厭食、體重流失、憂鬱沮喪、疲憊等,這些問題都有可能讓治療計畫被中斷,且發炎越嚴重存活率越短。癌友也認為營養補充很重要,但很多人的觀念並不正確,光吃輔助品就把胃塞滿了,反而正餐吃不下。賴泓誌表示,選擇營養品時,要特別注意癌症營養品的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並不同,癌症營養品會有抗發炎所需的魚油EPA,建議量是每天2公克。至於很多人認為癌細胞喜歡吃糖其實是錯誤的迷思,最新研究發現反而是免疫細胞最會優先使用葡萄糖,所以當葡萄糖不夠時,是否有可能影響免疫細胞發揮作用呢?因此碳水化合物得適量攝取,建議每日攝取量要達到總熱量的50~65%,此外,要避免精緻澱粉的攝取,另外,脂肪攝取的多寡會影響食慾,建議每日攝取量佔總熱量的20~35%即可,特別注意要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避免造成身體發炎。,以上除了日常飲食建議參考上述建議外,在選擇營養品時也要學會查閱營養標示。總結來說,癌症營養的正確攝取觀念為:建議低脂好油適醣高蛋白質,根據一篇針對92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的醫學研究,研究方式為在兩次化療期間,雖機將癌友分配於每天使用2罐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或是同熱量蛋白質飲食組,結果發現補充魚油EPA的癌症專用營養品組,可緩解多種副作用及降低發炎指數。最後,賴泓誌主任建議,營養品的挑選重點,需要重視有醫學實證的產品,要有營養四面觀,能否幫助自身吃足、吃巧、滿足基本的營養均衡及幫助調節發炎狀態。#div-gpt-ad-1503996040247-0,#eyeDiv,.inline-ad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2-04-08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A」補眼睛兼抗氧化!醫師、營養師教你三餐食物這樣吃,不會再缺維生素A
「吃胡蘿蔔顧眼睛」的觀念我們在餐桌上從小聽到大,這確實是其來有自,因為胡蘿蔔當中的beta-胡蘿蔔素能轉換成維生素A,是維持正常視力的必要營養素。不過維生素A除了護眼,對身體的重要性還有哪些?為什麼我們在市面上比較少看到主打維生素A的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這篇文章會解釋維生素A對健康的影響,同時也會說明日常飲食裡有哪些攝取維生素A的選擇,以及比起缺乏維生素A,我們反而得更注意「過量」的風險。維生素A是什麼?維生素A是一種脂溶性的維生素,也稱維生素A、Vitamin A,以多種型態存在,如視網醇、視網醛、視網酸、視網酯等。維生素A在腸道中被吸收,且90%以上會被轉化成視黃酯的形式儲存在肝臟中。維生素A的好處1. 維持在暗處視覺,幫助視網膜的修復2. 維持上皮細胞的完整性,維持皮膚、毛髮與黏膜健康3. 幫助牙齒和骨骼的發育與生長4. 維持正常生殖功能5. 抗氧化,能中和有害的自由基,增強身體抵抗力所以如果缺乏維生素A,會造成夜盲症、掉髮、皮膚乾燥、毛囊角化症、乾眼症、結膜或角膜軟化潰瘍、骨骼無法正常生長、牙齒及牙齦受損、免疫力下降等等症狀。不過就目前台灣的生活水準,一般人不太容易會有維生素A缺乏的問題發生。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有哪些?1. 動物肝臟(豬肝、雞肝、牛肝、鵝肝、鴨肝等等)2. 魚肝油(魚肝油與魚油是不同的,「魚油」負責補充 EPA 和 DHA)3. 蛋黃4. 乳製品5. 深綠色及深黃色蔬菜。維生素A主要來自當中的「β-胡蘿蔔素」,包括:- 地瓜(甘藷):營養師高敏敏指出,與其他種類的地瓜相比,「紅肉地瓜」每100公克熱量最低,還含有最大量的維生素A與維生素C。- 胡蘿蔔- 黑豆- 菠菜- 空心菜- 油菜- 南瓜- 櫛瓜6. 水果。雖然維生素A在蔬菜中的含量通常比水果豐富,但有幾種水果也含些許維生素A:- 芒果- 葡萄柚- 瓜類水果(哈密瓜、西瓜、木瓜)維生素A的每日攝取量要多少才夠?根據衛福部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不同年齡的每日維他命A攝取各有上限:- 3歲以下:600微克- 4-9歲:900微克- 10-12歲:1700微克- 13-15歲:2800微克- 一般成年人與孕婦:3000微克每天吃五份蔬果,即可提供成年人約50%至65%的維生素A建議攝取量,所以通常只要均衡飲食,就不會有維生素A缺乏的情形;台灣癌症基金會也建議,每日吃一小條或大的胡蘿蔔半條,就能補充最適量的維生素A。基本上一般人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A的營養品,尤其是內臟類,像鵝肝、豬肝等等,一天吃一小口就超標了。維生素A攝取過量也會「中毒」因為脂溶性的維生素A無法隨著多喝水排出體外,維生素A攝取過量超過六個月容易產生中毒症狀,可能對肝臟、骨骼及腦部造成損害。衛福部食藥署強調,長期食用大量動物肝臟、魚肝油或服用高劑量補充劑才是造成維生素A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也提醒看到維生素A、D對成長有益的家長就希望為孩子補充營養,但不代表維生素A攝取愈多愈好,相關食品應擺放在小朋友不易取得的地方以免誤食過量而中毒。維生素A攝取過量出現的症狀包括:1. 噁心、嘔吐2. 頭痛3. 暈眩、視力模糊4. 肌肉不協調5. 毛髮脫落6. 皮膚乾燥7. 中樞神經效應8. 腦脊髓液壓力增大9. 肝臟纖維化或肝硬化10. 肌肉無力11. 骨骼疼痛或骨質流失12. 嗜睡或易怒13. 新生兒出生缺陷那到底要怎麼吃維生素A 呢?大原則就是不偏食,避免大吃內臟類,就能滿足身體對維生素A的需求了。資料來源:吃維生素A 也會中毒?聽說胡蘿蔔(紅蘿蔔)吃太多,會導致維生素A中毒,是真的嗎?維生素A、D多吃比較好嗎?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延伸閱讀: 平衡自律神經第一步:這4種食物少碰為妙!消耗體內B群讓你「慢性發炎」
-
2022-03-29 養生.聰明飲食
滴油不沾不如選對好油 補足營養素才可以健康瘦、減緩經痛
● 與其不吃油,不如「選對好油」● Omega-3、Omega-6和Omega-9需平均攝取● 不要一油到底,家中常備二至三種油品不少人因為怕胖「滴油不沾」而餐餐吃水煮食物,可以健康瘦嗎?台北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表示,萬萬不可!油脂是身體必要的營養素,攝取太少,可能導致皮膚乾燥、排便不順、經期紊亂。因此,與其不吃油,不如「選對好油」,除了攝取足夠營養素,還能減緩經痛,甚至降低腫瘤生成和脂肪肝的風險。黃淑惠指出,油脂是人體重要營養素之一,不但能儲存熱量,以備不時之需外,臟器脂肪也有維護器官的功用,當人們摔倒、撞到東西時,能夠減少衝擊、保護內臟。長期缺油脂 皮膚乾燥易便祕尤其脂溶性維生素需要透過食物中的脂肪才能被人體消化和吸收,其他如細胞膜、神經髓鞘和荷爾蒙的組成也都和脂肪有關,因此若是長期缺乏油脂攝取,可能導致頭髮枯燥、皮膚乾燥脫皮、便祕、影響經期等。油脂攝取「過猶不及都不行」,高油脂飲食易引起肥胖、心血管疾病。黃淑惠說,一般人營養攝取上,醣類建議占總熱量的55%至60%、蛋白質占15%至20%,油脂則占總熱量的25%至30%,不可超過總熱量的三分之一。三高病人不需要調整總攝取油量,但應慎選吃進去的油品。雞豬牛動物性脂肪 少吃為宜「好油」如何選擇?黃淑惠解釋,油脂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結構安定,不怕高溫烹調破壞結構,適合炒、炸,但卻不易代謝,容易在體內的肝臟、血管壁上堆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會增加低密度脂肪酸(LDL),也就是壞的脂肪酸,並減少高密度脂肪酸(HDL),即好的脂肪酸。因此,除非是要炸雞排,否則如雞油、豬油、牛油等動物性脂肪,要少吃為宜。植物油中的椰子油屬於飽和脂肪酸比例較高的油品,但其化學鏈較短、較容易代謝,黃淑惠建議,若真的想要高溫炒炸食物,可使用椰子油。橄欖油、苦茶油 不宜高溫烹調至於不飽和脂肪酸結構含「雙鍵」,又分單元和多元兩種。黃淑惠表示,大部分油脂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只是比例高低的不同。常見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等,具有降低體內LDL、保持血管暢通的功用;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包括魚油、亞麻仁油、葵花油等,會調降LDL和HDL。但是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油品含「雙鍵」,相對不安定,不適合高溫烹調。依據雙鍵的位置,油品又分為Omega-3、Omega-6和Omega-9,且各有不同的功能,沒有哪一種對人體最好,最重要的是要平均攝取。如Omega-3具調降三酸甘油脂、抑制血栓、抑制腫瘤細胞成長和提升記憶力等功用,代表油品是魚油、亞麻仁油;Omega-6有抑制脂肪在肝臟堆積的效果,能提高免疫力,常見油品為大豆葵花油;Omega-9則具有促進消化液分泌的功用,最具代表的油品是橄欖油。不同食材烹調 使用不同油品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建議,家中最好常備二至三種油品,依據不同的食材、烹調方式使用不同的油品,不要「一油到底」。例如,橄欖油不適合高溫烹調就用來涼拌、椰子油可用來炒炸。「我們家從來不爆香」,譚敦慈表示,盡管有些油品的發煙點高,高溫不容易裂解,但只要冒煙就容易產生致癌物質,因此建議炒菜時不要爆香。購買油品時一定要注意保存期限,開封後使用不要超過六個月;舊油、新油也不可混用,且最好使用深色罐裝,放置在陰涼處,避免油品變質。
-
2022-03-10 該看哪科.皮膚
混打疫苗別擔心 異膚患者應打好打滿
新冠肺炎的陰影未散,許多人正陸續施打第三劑,且多為混打,但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卻心存疑慮,擔心混打疫苗會不會引發過敏反應、病情加重、或是引發的抗體保護力差別等問題。皮膚科醫師建議,混打並不會造成太大的風險,不打反而風險更高,異膚患者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施打,最好還是打好、打滿,才能有效對抗新冠病毒。新冠疫苗與過敏反應 無直接關係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李志宏教授表示,異膚患者如果在施打疫苗後出現反應,第一步要先確認是只有打針的部位出現紅腫癢?還是施打完後不久全身就有過敏反應、支氣管水腫導致呼吸困難?以上是極少真正對疫苗過敏的反應,日後疫苗施打時,一定要告知醫師。另外,特別要注意的是,異膚病友的紅疹原本就會反覆發作,可能在施打疫苗後正好皮膚的紅疹症狀發作,形成時間上的巧合,絕大多數不是因為疫苗與產生的皮膚紅疹的過敏有直接關係。因此,李志宏建議異膚患者應施打新冠疫苗。他說,目前的證據顯示,打疫苗絕大多數並不會直接引發皮膚過敏反應,少數約1-2%只是打針部位出現腫、痛的反應,而一般人其實也都會有這種輕微的局部腫痛的反應。不打疫苗 一旦染疫 治療較棘手李志宏表示,接種疫苗是為人體增加對付病毒的抵抗力,在體內形成保護,整體來說絕對是好處大於風險,建議異膚病友最好完整接種三劑疫苗。相對的,如果病友不施打新冠疫苗,不但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較高,如果真的染病,異膚患者的新冠肺炎的治療上也比一般新冠肺炎的患者來得棘手。李志宏解釋說,這是因為異膚患者有時候會長期使用某些免疫調節藥物,萬一不幸染疫,醫師將會把使用這些免疫調節藥列入作治療決定的參考,而非採用一般染疫者的治療模式,另外找出對異膚患者得到新冠肺炎適合的處置方法。 三劑疫苗混打沒問題 最近衛福部開放新冠疫苗混打,李志宏說,異膚患者和一般人一樣,如果前兩劑是施打AZ疫苗,第三劑較不建議再打AZ。醫界研究顯示,如果三劑都打,AZ綜合抗體的生成會較低。而台灣民眾前兩劑施打AZ較多,因此第三劑最好還是改打 mRNA疫苗(包括莫德納和BNT)較佳,這樣的疫苗混打模式也適用於異膚患者。至於前兩劑施打莫德納和BNT的病友,李志宏建議第三劑可以不混打,或混打莫德納和BNT。如果異膚患者接種第一、二劑疫苗後真的出現皮膚反應,李志宏建議患者,先觀察這些反應是否過了兩三天便恢復正常,如果沒有太大問題,就不必擔心第三劑混打其他疫苗會有嚴重反應。接種疫苗前 部份異膚藥物先停用兩週另要注意的是,異位性皮膚炎友的治療方式多元,輕度患者只需塗抹外用藥膏,中重度患需使用口服免疫抑制劑和光照療法,更進階的療法則採用生物製劑和口服小分子藥物。李志宏特別提醒,疫苗雖不會引發過敏反應,但某些異膚的治療方式,反而可能影響新冠疫苗的效力。他解釋說,異膚患者如果正在進行某些治療,可能導致新冠疫苗產生的體內的抗體濃度較低,尤其是中重度異膚患者使用的某些藥物,恐會影響新冠疫苗抗體生成的能力。這是根據以往接種流感疫苗的經驗,醫界發現流感疫苗接種後的效力,會受到某些口服免疫調節藥物(例如MTX,JAK抑制劑,中高劑量口服類固醇)影響,新冠疫苗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異膚患者如果有使用上述的藥物,最好先停藥兩週再打新冠疫苗,或直接向皮膚科醫師諮商,了解自己的用藥類型和治療模式。 另有異膚患者認為打完新冠疫苗後,最好多吃魚油、維他C等,但李志宏表示,目前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哪些食物可以對抗Covid-19病毒,不論是一般人或異膚病友打完疫苗後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
-
2022-03-08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營養師建議於日常可以採取快樂飲食5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還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 「快樂」飲食為什麼可以讓人快樂?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魚油、深海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與睡眠相關,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元素。・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的重要原料,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有助睡眠品質及穩定情緒避免焦躁。・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足夠的維生素B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5種「快樂」飲食秘訣,營養師詳細解析「快樂」飲食還有什麼好處?除上述快樂飲食5來源之外,營養師也推薦高纖蔬食與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的地中海飲食,哈佛大學更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憂鬱、焦慮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中的一塊拼圖。」陽大附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翁銘表示,憂鬱也可能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但早期憂鬱症狀容易讓病人及家屬忽略真正病因,巴金森病跟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有關,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如何知道我有沒有罹患巴金森病?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來測試。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專家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肢體僵硬、動作異常外,應養成定期自我篩檢習慣,動手跟著做巴金森病手指操,若發現異狀盡早確診,接受治療,就可有效延緩疾病惡化。 【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加入
-
2022-03-04 養生.健康瘦身
有片|餐餐水煮、吃油會胖?營養師:選對5種油讓你健康瘦!
我們可能常聽到減肥就是要少油少鹽,餐餐都只吃水煮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人體缺乏脂肪不只對減肥沒有幫助,還會讓身體更不健康!讓營養師「孫語霙」告訴你5種好油,減脂更輕鬆!孫語霙說明,好的油脂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讓飽足感更好,特定的脂肪酸就像是身體的清道夫,除了可以降低血脂肪、預防心血管疾病、讓頭腦思緒更靈活,還可以降低發炎反應,對於減肥或是健康都很有幫助。營養師跟大家介紹了5種好的油脂,分別是堅果、橄欖油、苦茶油、酪梨以及魚油,影片中也有教大家簡單挑選堅果的方式,才不會不小心吃到熱量炸彈,詳細內容快打開影片看看吧!想了解更多關於健康增肌的飲食嗎?快上「有肌勵」粉絲專頁按讚追蹤,讓你吃得美味又健康!原始影片營養師愛碎念 YT孫語霙營養師 FB延伸閱讀斷食為什麼不會瘦? 八大變胖原因別再踩雷!喝了不怕胖!減醣也可以喝的五色拿鐵「有肌勵」是女性專屬健身夥伴,提供健身資訊、健康方法,更提供滿滿的鼓勵和正能量,給女性肌力,也給女性激勵,讓姐妹們的健身路上,不孤單!YT:有肌勵https://pse.is/UYA9XFb:https://www.facebook.com/udnGpowerIG:https://www.instagram.com/udnGpower社團:女性專屬|健身的我超美
-
2022-02-27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後只要攝取蛋白質就好?營養師破解重訓迷思
Q:健身後只要攝取蛋白質食物就好?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林郁婷表示,運動後飲食並非只要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要一併攝取,建議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以3:1或4:1的比例攝取。因為運動中主要消耗肝醣,而肝醣是由碳水化合物攝取,才能儲存在肌肉中,若沒有攝取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質,身體便會轉而消耗肌肉中的蛋白質,讓肌肉流失更嚴重。Q:蛋白質攝取集中在健身後那一餐,比較容易長肌肉?林郁婷建議蛋白質攝取要平均分配到每餐,不要集中在健身後的那一餐。此外,攝取過多蛋白質或只吃單一蛋白質的人,都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健身教練周慶安則說,飲食要均衡才是健身最重要的準則,例如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為0.8g至1.2g/公斤,健身者則最多可達2g/公斤,但多數人不會這麼仔細精算,或是只買雞胸肉吃,便容易超量。Q:運動後的「黃金補充期」是指?建議吃什麼食物?健身初學者通常有個迷思,認為辛苦健身後馬上進食,健身的辛勞都將白費。但周慶安表示,其實運動有「黃金補充期」,運動後半小時至1小時,是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的黃金時間,此時肌肉需要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若因為怕增加脂肪而不吃,反而會使肌肉量下降。他建議運動後,可以吃香蕉、巧克力牛奶補充養分。Q:空腹運動可以消耗更多脂肪嗎?有些人認為空腹運動能消耗更多脂肪,但營養師並不建議,空腹運動會讓身體處在低血糖狀態,容易發生危險。林郁婷指出,消耗脂肪多寡跟運動強度有關,她建議運動前吃一點較好消化的液態食物,比如豆漿、牛奶等。Q:很多人推薦健身者要吃水煮餐,可降低熱量攝取,每個人都適合嗎?健身初學者常見誤區,除了只攝取蛋白質,容易讓腎臟出問題外,也包括「餐餐水煮」的飲食方法。林郁婷不建議健身者吃水煮餐,雖然熱量比一般飲食低,但因為不用油烹煮食物,容易因油脂攝取過少,導致脂溶性營養素無法吸收、也會影響神經傳導及荷爾蒙代謝,造成營養不良、荷爾蒙失調。周慶安認為,「每餐吃水煮餐有點痛苦」,確實有些學員一開始會吃水煮餐,但運動的力量會下降,加上每人需要的熱量不同,因此他也不建議吃水煮餐。此外,油脂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環,建議補充好油,比如亞麻仁油、魚油等。Q:何謂碳循環飲食?健身者如何運用?所謂碳循環飲食(碳水化合物循環飲食),是指依照訓練強度,決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周慶安說,進行低強度運動時,訓練的肌肉單位比較小,此時可以攝取比較少的碳水化合物,讓身體燃燒更多脂肪;而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則可以補充較多碳水化合物,以促進肌肉生長。不過使用碳循環飲食前,建議找專業健身教練諮詢,必須了解食物選擇與個人一天所消耗的熱量,除了基礎代謝率所需的能量,還要計算運動與其他活動可能消耗的熱量,再依據增肌或減脂目標做調整。
-
2022-01-26 新聞.食安拉警報
植物油加工恐含致癌縮水甘油 餅乾巧克力113年納管
近年含植物油的餅乾、巧克力等食品被驗出「縮水甘油」,恐有致癌疑慮。食藥署今天宣布,將針對植物油、魚油等訂定限量標準,新制預計民國113年元旦上路,違者最高罰2億元。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天預告修正「食品中污染物質及毒素衛生標準」,針對市售與食品原料的食用油脂提出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限量標準,另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使用的食用油脂,則加嚴限量管理。縮水甘油污染物質是近年發現的新興加工污染物,主要是食用油經過高溫精煉後產生;縮水甘油經人體消化道分解後,將產生可能具有人體健康危害的縮水甘油環氧丙醇(Glycidol),長期食用可能有人體致癌疑慮。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周珮如接受媒體電話聯訪表示,食藥署自107年起開始評估縮水甘油的管理,去年7月1日起先針對嬰幼兒配方奶粉與奶水實施縮水甘油的限量標準,粉狀產品不得超過每公斤50微克,液態產品則不得超過每公斤6微克。周珮如表示,本次進一步針對市售與食品原料的食用植物油與海洋生物油脂規範,如棕櫚油、魚油、海豹油等。周珮如說,這些食用油多仰賴進口,食藥署也與國內進口原料油大宗的東南亞國家洽詢相關管制方式,並評估可能在國內輸入原料油中就含縮水甘油,故訂定限量標準。周珮如說,本次預告新制針對市售與食品加工使用原料的植物油與海洋生物油制定限量標準,不得超過每公斤1000微克;而嬰幼兒穀物類輔助食品及嬰幼兒副食品使用的食用油脂,則不得超過每公斤500微克。周珮如表示,考量原料油的貿易時程,以及食品原料配方調整等所需時間因應,新制預計於113年1月1日上路。屆時包含市售的瓶裝植物油,以及加工過程使用植物油的餅乾、巧克力,以及添加魚油的嬰幼兒副食品等,都在管制範圍內。周珮如說,未來新制上路後,若油脂製造業者販賣的植物油、魚油等不符規範,限期未改正者可開罰新台幣3萬至300萬元。至於餅乾、巧克力等加工食品業者,周珮如說,依法食品業者使用的原料都要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若原料油遭查出不符合標準,限期未改正者可開罰6萬至2億元。
-
2022-01-23 養生.聰明飲食
只吃菜不吃油?營養師:內臟沒保護 便祕更嚴重
有些注重養生的人,因怕胖或吃到不良油品,乾脆滴油不沾,所有食物都用汆燙。亞東醫院營養師吳宛真指出,油脂為六大類食物之一,不吃油脂除了會有皮膚疾病外,也會造成腸胃蠕動不順暢。她建議,三餐還是需要攝取油脂,且建議家中不要使用單一種油類,應準備多種油脂,才不會因為高溫烹調而產生反式脂肪。Omega-3、6、9 各有優勢,均衡攝取別偏廢。吳宛真表示,油脂是人體必須營養素,其中Omega-3和Omega-6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脂肪酸。1公克油脂可以提供9大卡熱量,油脂的功能包含增加食物風味及口感,油脂感高的食物也會增加飽足感。油脂中的Omega-3是構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會影響其結構、硬度,也會影響中樞神經和視網膜的結構。Omega-6通常被認為容易造成身體發炎,但與幫助凝血、維持皮膚調節免疫系統有相關性。吳宛真說,在門診時,有些油脂攝取量過低的人,皮膚容易有濕疹等狀況。Omega-9是則可以抗氧化、降低膽固醇,攝取足夠的量有助於維持心腦血管健康,也可穩定情緒。只吃菜不吃油,內臟沒保護,便祕更嚴重。有些人為了防便祕,攝取大量青菜,但如果油脂攝取不足、加上喝水量不多,反而會讓便祕的狀況更嚴重。吳宛真說,適當攝取脂肪除了促進腸胃蠕動,也有保護內臟的功能,太瘦的人一旦遭受撞擊,內臟受到的傷害也會比較大。吳宛真表示,每種油都含有飽和或是不飽和脂肪酸,差別在於比例高低,重點在於需要均衡攝取各種油脂。例如,豬油是民眾常攝取到的油脂種類之一,因結構穩定,不容易被氧化破壞是其好處,但攝取過多就會增加膽固醇,對身體造成負擔。Omega-3較少攝取,可多吃鮭魚、鯖魚等。民眾常常覺得植物油比較健康,但植物油其實也含飽和脂肪酸,只是量比較少。她舉例,把Omega-6含量高的油類如大豆油、葵花油等拿來高溫烹調,就會變成反式脂肪酸,對身體造成危害。吳宛真建議,家中應該要多準備不同種類的油,並了解各種油類的發煙點,來決定料理方式。含有Omega-9最多的橄欖油發煙點低,適合涼拌,不適合煎炸;而酪梨油的發煙點比較高,就適合用在高溫烹調上,不會因高溫加熱產生反式脂肪酸。吳宛真指出,如果經常外食,就容易從肉類攝取較多油脂,這也是多數人攝取油脂主要來源。而一般人最少攝取到的是Omega-3,主要來源為亞麻子油、印加果油及魚油等,可藉由食用鮭魚、鯖魚等含有好油脂的魚肉獲得。參考地中海飲食模式,就可均衡攝取好油。根據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油脂攝取的最佳比例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1:1.5:0.8」其中又建議Omega-3和Omega-6最理想比例是1:1。吳宛真認為,一般人在用餐上,很難抓到食用油脂的精確標準,並不容易計算,她建議,民眾在Omega-3和9的攝取量比較少,可以參考地中海式飲食模式,減少吃肉的次數,在每周飲食比例中,增加食用魚肉的次數到2至3次,取代原本的肉類攝取量,就可以攝取到較均衡的脂肪酸。另外,市面上也有販售魚油商品,吳宛真說,食用人工補充劑是否比直接吃天然食物更有效,還是存疑,飲食習慣是長期的,藉由長期培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才真正對健康有利。烹調兩大重點1.不要等冒煙才開始炒菜要知道油溫是否適中,可以一根竹筷插在油中試試,當筷子周圍開始出現小泡沫時,即為煎、炸或炒的最適當溫度。2.食材清洗完盡量瀝乾因為水分不但會使油鍋起泡、飛濺,同時也會促進水解反應,加速水解性酸敗。健康吃油法1.水油炒先放水,使用中、小火,等到水稍微滾了,再放油。這種做法為「水油煎法、炒法」。若直接用油熱鍋,溫度會直逼200℃至300℃,油質會變化並冒煙。2.水煮法使用滾水汆燙菜,將菜撈起,再拌油和調味。
-
2022-01-13 癌症.肺癌
出現咳嗽、聲音嘶啞、胸痛,是肺癌嗎?一次了解肺癌的症狀、治療、如何預防及飲食建議
肺癌已成國病,據統計,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萬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近萬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總合還多。醫療進步,早期肺癌透過手術切除等治療,有非常好的預後;晚期肺癌雖棘手,但也有許多藥物能延長存活期。誰是肺癌患者高危險群?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有哪些治療方式?肺癌可能有哪些症狀?肺癌症狀與生長的位置有關,鱗狀上皮癌與小細胞癌常生長在肺中央的位置,會因為腫瘤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及影響喉返神經,造成聲帶麻痺而聲音沙啞,或壓迫上腔靜脈,引起肩膀、頸和臉部水腫;而腺癌腫瘤易侵犯心包膜,造成心包填塞,導致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成大醫院血液腫瘤醫學部主任蘇五洲表示,不同腫瘤生長位置並不絕對,普遍的症狀就是咳嗽、咳血、胸痛、喘鳴及氣促等,全身症狀則有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疲倦。1.咳嗽是最容易聯想到的肺癌症狀,研究指出65%的肺癌病患都有持續咳嗽的問題。2.喘鳴聲哮喘也可能是氣道中的腫瘤阻塞引起。當氣道阻塞或狹窄,空氣通過時便會發出喘鳴聲。3.胸部疼痛胸壁有許多神經纖維末梢,當肺癌侵入胸壁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疼痛。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報告,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深呼吸、咳嗽或笑而變得更糟。然而,胸痛也可能只是過度咳嗽的副作用,慢性咳嗽會拉傷肌肉。4.聲音嘶啞嘶啞、粗而微弱的聲音,也可能是肺癌另一個指標。喉返神經位在氣管和食道之間,在主動脈之下。它連接到喉部(裡面有聲帶),如果腫瘤壓在這個神經上,可能會引起麻痺。這意味聲帶不會閉合,聲帶閉合才能咳嗽、唱歌和說話。聲音嘶啞也可能是聲帶癌的症狀,這也與吸菸有關。5.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代表可能存在阻塞,例如,肺部腫瘤阻止足夠的空氣進入。但也可能代表肺部和胸壁間液體積聚。這種情況發生在癌症侵襲淋巴和靜脈結構時,導致液體無法順利排出胸腔而積聚。這被稱為「胸腔積液」,會感覺肺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因為液體擠壓,肺部無法擴張。6.多發性肺炎肺炎多次發作是個警訊,當腫瘤阻斷肺部較小的氣道時,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溫床,這可能導致感染。7.眼睛下垂、腫脹肺癌也可能導致幾種與肺無關的綜合症狀。長在肺部頂端的腫瘤可能會壓迫眼睛和臉部神經,造成一側眼睛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及臉上半部一側的額頭血流及汗流異常。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壓在上腔靜脈上的腫瘤可能會造成臉、頸部、手臂和上胸部腫脹,以及頭痛和頭暈。8.肺癌轉移後常見症狀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骨及肝,腦部轉移最常見的症狀是意識模糊或平衡感喪失;骨骼或脊椎轉移最明顯是疼痛、神經壓迫導致的下肢麻痺等;肝轉移有時會有黃疸和肋下疼痛,但大部分沒症狀。肺癌有哪些致病因子?肺癌是吸菸者常見的疾病,但不代表不吸菸就不會罹患。事實上,這個致命疾病在非吸菸者身上發生的機率正在增加:一項來自歐洲針對2170名肺癌患者的研究,從2008年到2016年,非吸菸者發展為肺癌的頻率增加了一倍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年度肺癌死亡患者,多達20%是從未吸菸者。1.吸菸 80%肺癌患者有吸菸經驗。吸紙菸比吸雪茄危險性高;紙菸與雪茄都吸者,比不吸者高10倍。2.二手菸 5%肺癌患者曾暴露二手菸環境,吸二手菸比不吸者的肺癌風險高1.2至1.8倍。3.廚房油煙50%女性肺癌與油煙暴露有關,油煙冒出後再炒、煎的危險性高出2倍。衛福部資料顯示,過去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之研究,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4.空氣汙染空氣汙染的影響已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組成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個別評估一併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將增加肺癌的風險。5.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衛福部資料顯示,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群,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另外,某些建築特殊石材,有少部份具輻射及氡氣放射氣體,吸入氡氣量過高亦增加肺癌的風險。6.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與家族史有潛在關係,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者高。7.其他曾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肺癌發生率較高,種族、性別、結婚狀況及遺傳等也有關係。不過近年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也很高,如何在罹癌之前就找出這些高風險族群相當重要。由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熊昭、張憶壽與中研院楊泮池院士、陳建仁院士、GELAC研究群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等相關研究專家共同提出一個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運用六個風險因子,包括年齡(Age)、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教育程度(Education)、家族史(Family History)、有無易感基因(Gene)的A、B、C、E、F、G來預測罹患肺癌之風險。不吸菸的女性只要在網站輸入這六項危險因子,就可以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進而及早提高警覺。>>台灣不吸菸女性之肺癌風險計算器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約占12%~15%)‧與吸菸有密切關係‧男性患者居多‧有快速分裂、早期擴散的特性。‧病患的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以上)‧肺腺癌: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好發於非吸菸女性。‧鱗狀細胞癌:男性常見肺癌類型,與抽菸有關。‧大細胞癌:雖生長速度較緩慢,但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肺癌診斷方式【非侵入性檢查】1.胸部X光檢查: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對早期診斷較無幫助。2.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早期肺癌的利器,但檢查價格高,有輻射暴露疑慮以及偽陽性高等問題,易引起民眾不必要恐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認為,罹患肺癌原因還沒完全被找到,有些女性沒抽菸、沒燒香、沒下廚仍罹癌,建議40歲以上成人,尤其婦女,如從未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至少應做一次,2至3年再做一次,即使僅發現結節,醫師都有臨床指引,為每個人做出適當醫療決策。【侵入性檢查】支氣管鏡:若病灶長在肺部中央、大氣管分布處,需由支氣管鏡配合氣管內超音波獲得檢體。手術切片:若腫瘤小於1公分,難以抽取,需透過外科手術取得檢體。肺癌的分期與治療‧第一期和第二期:治療方針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第四期: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肺癌的手術方式粗分兩大類,傳統開胸手術及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分為胸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三種手術術式,術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大致相當。1.傳統開胸手術→適用嚴重沾黏、胸壁侵犯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禚靖教授表示,手術大多是針對早期肺癌的患者,較晚期如三A期肺癌,則須先進行前導性化療或化放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再進行手術。傳統開胸手術主要是針對胸腔內已嚴重沾黏,或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的患者,才會建議該術式,傷口大約20到30公分,肋骨必須撐開。禚靖解釋,手術後,須待傷口復元,住院天數長,約10天以上,且疼痛指數高。若摒除嚴重沾黏、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等情形,一般都可以採取胸腔鏡手術切除。2.胸腔鏡手術→降低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目前台灣以胸腔鏡為主流,至少八成以上的肺癌手術,都是使用胸腔鏡。禚靖解釋,胸腔鏡手術是將內視鏡及器械經過1至3的切口中處理病灶,患者若嚴重沾黏,沒有空間操作胸腔鏡,且容易在手術過程中發生出血、肺部破裂等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精進,胸腔鏡也能切除部分較晚期的肺癌病灶。禚靖說,胸腔鏡手術的特色在於無須將肋骨撐開,因此大幅降低了術後疼痛,傷口小、術後的外觀影響少,連帶也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健保也有給付,僅有部分耗材可能需要自費。雖然胸腔鏡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手術主流,但胸腔鏡的技巧性高,外科醫師必需經過相當的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有效率地執行肺癌切除手術。3.達文西機械手臂→提高切除靈活、精準度隨著科技進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在執行肺癌切除時,提供了絕佳的高解析度、三維放大的手術視野,及更高的靈活與精準度,除結合傳統胸腔鏡傷口小的特點外,更有出血較少、更安全等優勢。執行肺癌手術時,必需合併進行淋巴結切除,禚靖說,近年有報告顯示,以達文西手術執行肺癌切除時,淋巴結的清除率似乎優於傳統胸腔鏡手術。但達文西手術主要的限制就是「太貴」,目前並未有健保給付。禚靖說,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由胸腔外科醫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後決定,良好的醫病溝通,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晚期肺癌的治療標靶藥物、化療、免疫藥物 延長存活期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許多癌友一聽到化療,就覺得頭皮發麻,心生畏懼,事實上,目前化療藥物精進不少,副作用小,療效更好,病友無須擔心。臨床觀察,約有一成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僅剩化療可用,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王金洲解釋,這群癌友沒有特定基因變異,所以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免疫生物標誌的表現量又低,所以僅能使用化療。李岡遠說,對於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來說,化療絕非首選,基因如有突變、免疫生物標誌表現量超過50%,就會依情況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時才會考慮化療,或自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僅能使用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處境較差,除了用藥沒得選之外,連治療反應率也較差,僅約兩成;如果適用免疫療法,則有效率達四成五;要是基因變異,使用標靶藥物,則有效率更可超過六成。針對晚期肺癌病人用藥,李岡遠提出三大評估指標,分別為精準的檢測報告、病人生理狀況(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及經濟狀況,如果經濟能力一般,通常以健保給付用藥為優先考量,如果經濟許可,或由商業保險支付,則會考慮自費於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但免疫藥物過於昂貴,如果作為第一線藥物,須更加謹慎。李岡遠說,目前僅有兩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第一線,其中一個藥物無須考慮生物標誌表現量,但須加上化療、血管新增抑制劑,每月藥費驚人,恐需20、30萬元,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肺癌患者的飲食建議【這些不要吃】營養師賀智瑢表示,對於肺癌病人而言,治療前需攝取足夠營養、增強免疫力、維持體重,以提高身體對治療的耐受力與完成率。且因多數的肺癌患者都有過瘦的問題,術後則要在控制體脂肪的情況下增加體重。然而,體重是評估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若1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是個警訊。賀智瑢說,肺癌患者若有咳嗽、痰黏稠的問題,切忌刺激性食物,且一定要禁菸、禁酒,下列食物也不宜:1.寒涼食物:避免食用屬性偏寒涼的白蘿蔔、瓜類與柑橘類等寒涼食物。2.油炸加工品:不能吃油炸、醃製類等難以消化、容易致癌的加工品。3.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薑、蔥、生蒜、胡椒等,因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等症狀。4.生食:病患若白血球過低時,身體免疫力自然降低,這時也該避免吃泡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生食,避免食物遭細菌汙染,因此食物應該煮熟、水果削皮後再吃。【請你這樣吃】1.六大類食物 都應該攝取賀智瑢表示,營養諮詢門診時,病人最常問要吃什麼?其實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是提供完整營養最好的來源。換句話說,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水果、油脂等六大類基本食物都應該攝取。治療期間病友還可多攝取高熱量、高蛋白的黃豆、奶製品等,足夠的熱量則能維持體重,打好治療癌症的基礎。2.補充魚油 Omega-3可抗發炎醫師建議,治療中的病患可多補充含有DHA的魚油,因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緩發炎反應,且補充因癌症而減少的維生素A、C、B2、B6與葉酸。遠離肺癌,你能做的事1.遠離菸害,拒絕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2. 習慣做飯的家庭主婦要使用排油煙機、保持廚房通風。3.多吃蔬果、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四成以上罹癌。4.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空汙來時務必戴口罩、少出門。諮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1-12-2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魚油對抗憂鬱症?權威期刊最新研究:不建議
我在三個禮拜前(2021-12-2)發表魚油能對抗憂鬱症?,指出有關魚油可以改善憂鬱症的報導是缺乏可靠的科學證據。我所引用的主要科學文獻是一篇回顧性的論文Omega-3 fatty acids for depression in adults(Omega-3 脂肪酸之用於成人憂鬱症),而它是才剛(2021-11-24)發表在信譽卓著的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考科藍數據庫系統評估)。昨天(2021-12-21)又有一篇相關的論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而它的標題是Effect of Long-term Supplementation With Marine Omega-3 Fatty Acids vs Placebo on Risk of Depression or Clinically Relevant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on Change in Mood Scores(長期補充海洋 Omega-3 脂肪酸與安慰劑對憂鬱風險或臨床相關憂鬱症狀以及情緒變化評分的影響)。這項研究共招募了18 353 名沒有憂鬱症,平均年齡67.5歲的志願者,而其中男性約佔51%。他們被隨機分配成兩組,一組(共9171人)吃魚油,另一組(共9182人)吃安慰劑。吃魚油的那一組是每人每天吃1克含有465毫克EPA和375毫克DHA的魚油。如此服用魚油或安慰劑的期間是長達平均5.3年。(註:有關魚油,EPA,DHA,和 Omega-3之間的關係,請看魚油,EPA/DHA,Omega-3)結果是,吃魚油的那一組共出現了651次憂鬱症事件,而吃安慰劑的那一組則共出現了583次憂鬱症事件。這樣的差別是表示,吃魚油的那一組發生憂鬱症的風險是高過吃安慰劑的那一組約13%。至於跟憂鬱症相關的另一項風險,也就是情緒變化,在這兩組之間並沒有顯示出有顯著的差別。這項研究同時也檢測了其他幾項疾病風險,包括心血管事件,全因性死亡率,自殺,胃腸出血,容易瘀傷,胃部不適或疼痛,而結果是,這些風險在這兩組之間都沒有顯示出有顯著的差別。所以,這篇論文的最後結論是:不支持在成人中使用 omega-3 補充劑來預防憂鬱症。事實上不只是憂鬱症,很多其他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現在也都已經被較大型及較嚴謹的研究顯示出是無法用魚油補充劑來預防或治療的(請看魚油補充劑,棺材添釘)。但是,請注意,這裡所說的魚油是來自補充劑的,而非來自食物。所以,來自食物(主要是鮭魚)的魚油仍然是對健康有益的。原文:魚油對抗憂鬱症,再度受挫
-
2021-12-19 寵物.寵物疾病
糖尿病、關節炎和皮膚過敏 寵物名列前茅三大毛病
歲末年終,冬天感又增添不少,美國寵物食品協會獸醫師、劍橋動物醫院院長翁浚岳提醒,最近氣溫變冷,再加上耶誕佳節、春節假期即將到來,毛小孩容易因不當飲食導致疾病惡化,糖尿病、關節炎和皮膚過敏正是名列前茅的三大「毛」病。翁浚岳指出,狗狗罹患糖尿病、關節炎的成因不同,但共同的風險因子就是「過胖」。所幸,這些「毛」病都可以透過調整日常飲食、慎選處方飼料改善症狀。糖尿病-追蹤檢查 控制體重首先是糖尿病。翁浚岳指出,狗狗糖尿病和人一樣,分為第一型、第二型,其中因遺傳或是疾病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第一型糖尿病較多見,較常出現在中小型犬雪納瑞、西施、臘腸、吉娃娃等品種,第二型則是因過度肥胖造成胰島素抗性所導致,這也是在貓咪身上最常出現的類型。但無論哪一種類型,可能都必須靠施打胰島素治療的方式來控制。狗狗罹患糖尿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健康檢查時也難以用單一次血糖檢測判定,這時可以利用「果糖胺」檢測,因為果糖胺可以代表三周左右的平均血糖值,或檢查尿液是否出現尿糖的反應。此外主人可以觀察狗狗是否有三多-「吃多、喝多、尿多」現象,有時還會發現狗狗尿液附近出現螞蟻蹤跡時,就要小心狗狗可能已有糖尿病上身。狗狗一旦罹患糖尿病,就是主人挑戰的開始,除了藥物治療,狗狗需控制體重,避免與主人共食;另外可選擇低脂、高纖或是糖尿病專用的處方飼料,協助控制病情。關節炎-調整飲食 避免跳躍另一個「毛」病是關節炎,隨狗狗的年齡變老,關節會退化,過胖也會使得關節炎變得惡化。翁浚岳表示,狗狗罹患關節炎時會出現走路姿勢歪扭、不穩,活動力變差等症狀,就像「阿婆走路」。如狗狗已罹患關節炎,應避免從高處跳上跳下等動作,建議可選用含葡萄糖胺、魚油(Omega3)等成分的處方飼料,從日常飲食調整做起。在翁浚岳豐富的門診經驗當中,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隻23公斤「重量十足」的雪納瑞,因過度肥胖同時罹患糖尿病和關節炎,在他治療建議下好不容易減下5公斤。他提醒狗狗若罹患糖尿病,往後還容易有高血壓、腎臟病等共病,必須終其一生與其抗戰,最好從日常飲食就能節制,並且挑選相關病症專用的飼料保養。皮膚過敏-改善環境 慎選食物狗狗在冬季好發的「毛」病還有皮膚過敏問題。翁浚岳指出,誘發狗狗皮膚過敏原通常有三大原因,分別是外在環境變化,例如花粉等刺激;塵蟎、跳蚤等蟲害,以及食物過敏,導致狗狗皮膚不斷搔癢、起紅疹等外觀變化。要找到皮膚過敏原不容易,如導致狗狗過敏常見的過敏原來源就是食物,主人須運用「食物排除法」,逐一替換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觀察過敏現象是否再發生,同時選擇水解蛋白配方或低過敏原處方飼料,也有助於改善皮膚過敏。PFI美國寵物食物協會建議飼主,毛小孩若在飲食或行為發生異常時,首先還是需尋求專業獸醫師的諮詢,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依據寵物不同的需求,為牠挑選有保證、信譽的品牌飼料商,慎選質與量。更多寵物健康資訊請上:PFI 粉絲團zh-tw.facebook.com/PFI.TWPFI 官方網站www.petfoodinstitute.org/Pet Food Institute 美國寵物食品協會 關心您的寵物健康
-
2021-12-18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想靠葡萄糖胺顧膝蓋?不~把握2招有效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痠痛無力,走路卡卡….通常會想到靠補充葡萄糖胺來改善關節不適。美國關節炎基金會分享2招有效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OA),並有助於減緩疾病的進展。一、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第一招-保持健康體重如果剛被診斷出患有骨關節炎,通常會採取很多措施來緩解疼痛和保護關節,但如果體重處於不健康範圍,所做的一切措施,不過是杯水車薪。減重對於改善骨關節炎有明顯功效的原因:1. 體重決定多少重量壓在關節上健康人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時,關節要承擔體重約一倍半的重量;如果處於上坡,關節則要承擔體重約2~3倍的重量。當患有關節炎時,關節常會因為結構改變,而導致受力不均加重關節的壓力。研究發現,每公斤體重會帶給患關節炎的膝蓋帶來四倍的壓力,因此每減輕5公斤,可使關節少承受20公斤的額外壓力。2. 身體脂肪越多,慢性發炎越嚴重過重也會以另一種方式造成關節問題,過多的脂肪(尤其是所謂中廣處的腰腹脂肪)會產生化學物質,在全身引起輕度炎症,不僅會加重膝關節炎,也可能會使手和肩部出現關節炎問題。3. 體重越重,關節軟骨耗損越嚴重體重越重,關節軟骨的耗損越嚴重,因此減肥有助於保護覆蓋於骨骼末端的組織(軟骨),並減緩骨關節炎惡化的速度,體重減輕的越多,骨關節炎進展的速度就越慢。二、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第二招-地中海飲食骨關節炎患者最常問的問題之一是-“是否有特殊的關節炎飲食”?雖然目前對於關節炎沒有具奇效的飲食,但許多食物可以幫助對抗炎症反應並改善關節疼痛和其他症狀。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具有抗炎和抗病的效果,並具有下列功效:降低血壓、預防慢性病(例如:癌症、中風)、有益心臟健康、減重。地中海飲食組成:1. 魚美國心臟協會和營養與飲食學會建議每週兩次食用85~115公克的魚,而關節炎專家建議越多越好。最佳來源:鮭魚、鮪魚、扇貝…等。不敢吃魚可以服用補充劑,研究結果表示每天服用600~1,000毫克魚油可緩解關節僵硬、壓痛、疼痛和腫脹。2. 堅果和種子每天吃約43公克的堅果,最佳來源:核桃、松子、開心果和杏仁。3. 水果和蔬菜每天的目標是九份或更多份水果和蔬菜,最佳來源:藍莓、櫻桃、菠菜、花椰菜。4. 橄欖油每天2~3湯匙,最佳來源:建議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因為經過較少的精煉和加工,保留了較多的營養;或是可以選擇酪梨油、紅花油,皆發現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而核桃油的omega-3s則是橄欖油的10倍。5. 豆類大約一杯,每週兩次(或更多),最佳來源:小紅豆、紅腰豆和斑豆。6. 全穀類每天總共吃170公克的穀物,其中至少三樣應該來自全穀物,最佳來源:全麥麵粉、燕麥片、碾碎乾小麥、糙米和藜麥。7. 茄科蔬菜茄子、大番茄、紅甜椒和馬鈴薯等茄科蔬菜是抗病強者,可以最少的卡路里提供最大的營養。6招預防關節炎---https://bit.ly/3EavdZf
-
2021-12-06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能對抗憂鬱症嗎?最新研究:目前還缺乏確切證據
讀者Msjay在 2021-11-22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教授您好,看到這兩篇報導,分別是藥師和科學家都提到了魚油可以輔助治療憂鬱症,不知道您怎麼看。因為本身久病多年很厭世,但高濃度魚油又很貴,不知道該不該嘗試,若可以的話想知道這些研究的內容,謝謝您的回答。我點擊他寄來的網路連結,看到下面這兩篇文章:2021-7-19發表在Yahoo的研究發現:魚油有助改善憂鬱症 Omega-3怎麼吃?2021-11-19發表在Heho的憂鬱症來敲門!情緒「卡卡」怎麼辦?藥師:用高濃度 EPA 魚油來解憂吧發表在Yahoo的那篇文章是由《常春月刊》轉載自《NOW月刊》。它的重點是:「近來1項新研究發現,魚油可能也有助於對抗憂鬱症,研究結果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上。這項新研究的參與者包含22名重度憂鬱症患者。讓他們每天服用1次EPA(二十碳五烯酸)或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其中1種,並持續12周,EPA和DHA是含在深海魚類中的Omega-3。在參與者治療前和治療之後,以血液檢測並評估其憂鬱症狀。服用Omega-3進行治療憂鬱症有顯著的改善,服用EP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64%,服用DH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 71%。」這段話裡所講的研究是2021-6-16發表的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rotect against inflammation through production of LOX and CYP450 lipid mediators: relevance for major depression and for huma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Omega-3 多不飽和脂肪酸通過產生 LOX 和 CYP450 脂質介質來預防炎症:與重度憂鬱症和人類海馬神經發生的相關性)。這項研究主要是用培養的細胞來探討EPA和DHA對一些憂鬱症相關化學分子的影響。它雖然也有一些憂鬱症患者的數據,但這些人的數據在分量上是遠遠比不上細胞的數據(我估計大約是十分之一)。可是,那篇Yahoo文章(也是常春月刊文章,也是NOW月刊文章)卻只提人的數據,而隻字不提細胞的數據。這就會讓人誤以為這項研究是人體試驗,儘管它並沒有被歸類為臨床研究。事實上,有關人的數據,也還是疑點重重。第一,雖然Yahoo文章裡一再引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兩位研究人員(Alessandra Borsini和Carmen Pariante),但那22名重度憂鬱症患者卻是來自台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第二,這22名患者都只服用EPA或DHA,所以這項研究是欠缺具有關鍵性的安慰劑對照組。第三,試驗結果,也就是「服用EP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64%,服用DHA組的症狀平均下降 71%」,是與既有證據不符。請看EPA but not DHA appears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efficacy of omega-3 long chain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depression: evidence from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補充 omega-3 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憂鬱症似乎有療效是因為EPA 而不是 DHA:來自隨機對照試驗薈萃分析的證據)。那篇發表在Heho的文章的第一段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共有超過 3.5 億人罹患憂鬱症。憂鬱症是疾病引發失能的第一名,衍伸出許多社會經濟負擔,其嚴重性需要高度重視。眾多研究發現,多攝取魚油 Omega-3 脂肪酸有助於排解憂鬱,尤其是有高 EPA 比例的魚油,但目前市售許多不同種類的魚油,究竟要怎麼挑選?營養師、藥師都點出:「rTG 型態高濃度魚油 EPA 達 80%」是挑選的關鍵。】從這段話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文章的最下面會有一位藥師兼XX生醫創辦人的「高濃度EPA魚油」的廣告。不管如何,也算是巧合,讀者Msjay是在 2021-11-22來函詢問,而兩天後就有一篇高質量的回顧論文發表。這篇論文的標題是Omega-3 fatty acids for depression in adults(Omega-3 脂肪酸之用於成人憂鬱症),而它是發表在信譽卓著的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考科藍數據庫系統評價)。考科藍是獨立、非營利、非政府組織,由超過3萬7千名志願者組成,目的是根據實證醫學來提供醫護專業人員、病人、醫療政策致訂者等人需要的資訊,以便於在醫療上的選擇。這篇論文是由7位來自10所英國醫學中心和機構的專家所撰寫。他們在審核了所有35 項相關隨機臨床試驗後,得到的結論是:「目前,我們沒有足夠的高確定性證據來決定Omega-3作為重度憂鬱症治療的效果。 我們的主要分析可能表明,與安慰劑相比,Omega-3對憂鬱症狀的影響有小至中等,非臨床有益的效果;然而,估計是不精確的,我們判斷該結果所依據的證據的確定性從低到非常低。我們的數據也可能表明Omega-3和安慰劑組的不良事件和試驗未完成率相似,但我們的估計再次非常不准確。與抗憂鬱藥相比,Omega-3的作用非常不精確和不確定。需要更完整的證據來證明Omega-3對重度憂鬱症的潛在正面和負面影響。」從這個結論就可看出,「魚油能對抗憂鬱症」目前還缺乏確切的證據。所以,患者應該是要去看精神科醫師,而不是聽信所謂的健康網站的行銷,以為買些昂貴的高濃度EPA魚油來吃,病就會好。註:來自食物的Omega-3是對健康是有益的,但來自藥罐的Omega-3則是一直具有爭議性。請看魚油補充劑,棺材添釘。原文:魚油能對抗憂鬱症?
-
2021-11-25 養生.聰明飲食
養殖鮭魚的營養正在變差 研究發現兇手居然是飼料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養殖大西洋鮭魚(Salmo salar)近年逐漸轉用以植物為基底的飼料,這樣的飲食變化影響了魚片的營養價值。通過採集2005年至2020年期間收集的挪威養殖大西洋鮭魚108樣本中一系列營養素的含量發現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與docosaheexaenoic acid(DHA)的含量下降幅度大於60%,而這一切與飼料有著絕對的關係。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2020年了相關資料顯示,全球養殖業的生產量是食品業供應鏈中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以目前的養殖漁業量來看,可供應全球市場需求量一半以上,與此同時,全球的捕撈漁業也已經進入平穩期。但是隨著環境永續等多方的考量,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業會選用植物基為主的飼料,雖然對於環境能盡一份心力,科學家卻發現長年下來養殖魚的營養價值正在產生變化。植物基飼料讓鮭魚營養價值下降60%大西洋鮭魚是歐洲水產養殖重要的魚種之一,主要養殖國家包含挪威、智利、蘇格蘭、加拿大、法羅群島等,全球每天大約會消耗掉1400萬噸的養殖大西洋鮭魚,如此龐大的市場也還正在茁壯。且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養殖業的比重也不斷在提升,隨著市場擴大的同時,消費者對於養殖漁獲的營養價值與安全性也就更加注重與要求。一般來說,魚類富含多種關鍵營養素,包含優質動物蛋白、EPA、DHA與多種微量營養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D、碘等。從1990年代開始,飼料中有越來越多的海洋成分(魚粉、浮藻生物),被大量的陸生植物成分所取代,例如菜籽油、大豆蛋白等。2022年3月即將發表於《Food Chemistry》的期刊,為了要了解這類植物基飼料對於鮭魚的營養價值到底有甚麼變化,長期追蹤了15年時間,通過採集2005年至2020年期間的挪威養殖大西洋鮭魚,108的樣本去分析營養價值時,發現eicosapentaenoic acid(EPA)與docosaheexaenoic acid(DHA)的含量下降幅度大於60%。目前全球對於EPA和DHA的每日攝入量建議大不相同,但是,大多數膳食指南都建議一般人每週至少要攝入兩份魚類,也正是這樣確保吃下肚的魚是不是有足夠的營養素相當重要。根據研究結果發現長年下來即使多項營養素下降,但養殖的大西洋鮭魚仍然可作為EPA和DHA、蛋白質、硒、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3的重要來源。營養成分變化雖大,暫不影響攝取價值養殖大西洋鮭魚最早的飼料成分裡面含有大量的魚粉及魚油,然而因水產養殖業的快速增長,再加上可持續性的觀念日益增加,使得植物基飼料的使用量越來越大,但可想而知鮭魚的體質也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即使研究結果指出EPA、DHA的含量下降幅度大於60%,以含量來說暫時不會對於人類攝取鮭魚的營養價值造成影響。但更令人值得注意的其實是,養殖業者飼料的選用近乎可以直接改變魚體的營養價值,飼料的營養成分佔有絕對的地位決定這一切,就像人吃什麼營養均衡一樣,並不會因為品種就具有絕對優勢,絕對營養價值高。延伸閱讀▶新鮮挪威野生鯖魚產地直送!富含omega-3,秋季捕獲直送台灣▶不用擔心吃魚油會罹患糖尿病,但想攝取Omega-3、吃魚更好!▶海帶、綠豆、酒麴塑造豐富口感!植物海鮮成為下一個新戰場參考資料▶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Norwegian farm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2005–2020(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20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
睡覺打呼好危險,竟會睡到沒呼吸?許多成年人都有睡眠障礙,其中又屬中高年齡層的失眠情況最為嚴重,不僅如此,還會有各種病痛輪番找上門,甚至造成肥胖。「發福不是因為一直喝酒、吃宵夜造成的嗎?」有時候並不是因為應酬太多,而是長期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內分泌失調,造成肥胖,而肥胖又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呼……。」陳先生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診間,即便診所開了冷氣,對陳先生來說還是不夠。陳先生本身除了高血壓的病史,也有肥胖方面的問題。「這幾年我一直睡不好,白天常常打瞌睡,家人都不敢讓我開車上路。」這幾年發現睡眠品質不太好,即便睡滿了八小時,起床後依然覺得睡不飽,除了白天精神不濟,經常打哈欠之外,甚至體力也受到了影響。不只如此,還因為睡覺打呼太大聲,導致睡在旁邊的妻子也跟著睡不好,後來,家人實在看不下去,將陳先生帶到了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讓他夜晚睡不好,甚至嚴重到晚上得佩戴呼吸器,才能夠好好入睡。在陳先生的身上,許多疾病造成他睡眠品質差,其根源可以說是因為「肥胖」,因此,醫院的醫生告誡他:「想要睡個好覺,你就該減肥了。」減重真的是一道相當大的課題,萬病以「肥胖」為首,不論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都與肥胖有關係。減重並不是吃藥、打針、抽脂,就能夠輕鬆解決的問題,病患必須配合醫師做好全方位的體重管理,才能避免復胖。事實上,肥胖牽扯到許多層面,例如代謝問題,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在體內的代謝,還有代謝所需要的營養素、荷爾蒙問題、腸胃道問題,以及生活習慣等,都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代謝、腸胃道出問題,引起睡眠呼吸中止症經過幾個月,陳先生的體重只增不減,在減肥這條路上處處碰壁的陳先生,已經考慮做切胃手術了,但在我看見他所做的問卷之後,發現不只是肥胖危機,連身體內的系統也出現了問題。首先,他的食量並沒有很大,因此我猜想可能是代謝出現了一些問題,所以再進一步檢查器官功能,發現腸胃道功能並不是非常好,導致影響到營養素的吸收,才造成代謝出現問題。接著,我發現他有男性荷爾蒙不足的症狀,當男性荷爾蒙不足時,身體的胰島素就會產生抗性,造成糖尿病。在過去的一些檢查報告中,可以看見膽固醇、血糖的數值都是紅字,並不是在及格的標準之內。經由完整的身體檢查後,確定陳先生在代謝、腸胃道出現了問題。代謝方面,三大營養素的代謝都出現了偏差、男性荷爾蒙數值偏低,而基本的營養素像是微量元素、抗氧化維生素都不足;腸胃道方面,腸道菌叢失衡、腸漏症、腸道發炎等症狀,造成體內慢性發炎,讓體內胰島素產生抗性,進而造成肥胖。既然已經知道導致肥胖的源頭,就是逐一破解的時刻!我先改善陳先生體內的代謝開始,接著改善男性荷爾蒙、調整腸胃道,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以減少體內的發炎,加上運動與飲食互相搭配同時進行,在短短的一年內,協助他成功瘦身,擺脫呼吸器和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糾纏,迎接人生更美好的未來。常見小症頭,竟會讓人睡夢中離開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睡眠障礙,指的是人在睡覺時,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口咽及喉部)發生反覆性的塌陷,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費力,更嚴重的話,氣道還會完全被堵塞,使人吸不到空氣造成窒息,以男性、肥胖、酗酒,以及有服用安眠藥、鎮定劑的人,有較大機會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其症狀是一般人習以為常的「打呼、打鼾」,這些常見的「小症頭」就可能會影響心血管、腦血管等重要的循環系統,嚴重的話還會導致心肌梗塞!所以,睡眠呼吸中止症還被稱為是「沉默的殺手」,患者無法察覺到自己的病症,若覺得睡再多仍疲憊不堪,或是枕邊人發現有異狀時,一定要盡速就醫。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造成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較小或後縮、扁桃腺或懸壅垂過大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案例中的陳先生是因肥胖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肥胖讓他的頸部過粗,使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不到空氣就會醒過來,由於睡眠斷斷續續進行,使陳先生無法享有優質的睡眠,導致白天常常打瞌睡、精神不濟、無法專心,進而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品質。有些病患會因為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睡眠不足,使得身體免疫力下降、無法有效代謝,使心臟病和腦中風發生機率提高三倍,嚴重者甚至會有猝死的危險!【睡睡平安.好眠有方】◎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一般來說,輕度阻塞性睡眠中止症,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療,整理如下:◆ 減重: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體重減輕百分之十,也能減少呼吸中止的發生頻率,減重為治療呼吸中止的首要之務。◆ 避免酒精及安眠藥物:睡前不可飲用酒類飲料,並避免在睡前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會使呼吸道更容易在睡眠期間塌陷,並延長呼吸中止的時間。◆ 側睡: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而側躺睡覺時,發生機率則會下降,因此可以使用特殊枕頭,或是輔助側睡的道具。◆ 減輕鼻塞藥物:有鼻竇問題或鼻塞的人,應該使用鼻腔噴霧劑、呼吸貼,或是鼻塞藥物來減少打鼾,並改善氣流,使夜間呼吸更舒適。若是保守治療無法減緩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使用其他治療方式,例如:正壓呼吸器、口腔牙套矯正器、進行手術,整理如下:◆ 使用正壓呼吸器:睡覺時,使用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 口咽整形手術:包含懸壅腄整形手術、扁桃腺摘除手術等,針對打鼾有較明顯的效果。◆ 口腔牙套矯正器: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症。有些人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肥胖,也可能是肥胖造成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所以如果平時食量不大,也不是每天都吃高熱量食物,體重卻一直直線上升,可能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結果。總而言之,造成肥胖的原因很多,例如陳先生是因為營養素代謝失調、腸胃道菌叢失衡,才造成他的肥胖,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最終影響到了睡眠,這些都是環環相扣,若疏忽了其中一項,都不能脫離疾病的糾纏。因此,確定自己是什麼狀況後,才有辦法對症下藥,找回健康的身體。睡眠呼吸中止症,罹患高血壓風險高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是讓我們沒有睡飽,有一類睡眠呼吸中止症名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OSA),更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許多研究證實,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慢性病控制不良,比如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一般人高,相反地,有高血壓的患者,同時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率也很高。這是因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讓患者在睡眠中反覆吸不到空氣,在不斷清醒的過程中,促成交感神經活動,引發末梢血管的收縮,導致血壓在每一次呼吸之間反覆飆高。長期下來,罹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心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高於一般人,嚴重者更可能中風猝死!睡眠障礙並不是等到年老罹患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才開始回頭尋求解決方式,而是應該在年輕時就要引以為戒,注意平時睡眠的時間、睡眠效率,遠離失眠才是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營養助眠對策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子,因此想要調節膽固醇代謝、改善血液循環、改善心肌功能,防止血栓生成的話,就要攝取含有紅麴、魚油、輔酵素Q10、瓜胺酸等營養素的食品,才能維護血管內皮功能與彈性,不再像是隨身帶著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引爆。•建議攝取營養素:◊紅麴:含有降脂活性物質MVA(Mevinolinic acid)及有降血壓和預防老年痴呆症的活性物質GABA(Gamma- aminobutyric acid)。◊魚油:可以降低血管發炎反應,預防血管血栓形成,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凝血反應,避免血小板及纖維蛋白原在血管中過度凝集,形成血栓造成阻塞,讓循環功能可以順暢進行,還可以調節血脂肪膽固醇、降低三酸甘油酯。因此,補充足夠的EPA及DHA,或是其他Omega-3 脂肪酸,對於調節正常的血脂蛋白及促進健康的膽固醇代謝,至關重要。◊輔酵素Q10:Q10是目前最強的脂溶性抗氧化劑之一,能防禦人體細胞的氧化損傷,包括脂質,蛋白質和DNA,保護組織細胞不受自由基攻擊損傷,包括心肌、神經系統與細胞蛋白質。◊瓜胺酸:可在人體轉化成精胺酸和一氧化氮,有助於血管內皮放鬆,改善血管彈性。◊法國香瓜萃取物:專利法國香瓜萃取物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 SOD),是體內重要的抗氧化酵素之一,能促心血管健康、減少脂質氧化,並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維持血管內皮功能健康,有助於血管放鬆。同時,SOD的抗氧化能力亦能減少發炎反應。 ※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1-16 養生.聰明飲食
只要攝取脂肪就會變胖?看你吃進的是脂還是油
是不是只要攝取脂質就會變胖?藉由選擇脂質的種類,就能打造出不容易發胖的體質許多人都認為「只要攝取脂質就會變胖」,這樣的觀念到底是否正確?的確,脂質的卡路里較高是不爭的事實。三大營養素中,醣類和蛋白質1克約能提供4卡的熱量,而脂質1克卻能提供9卡的熱量。在量相同的情況下,攝取脂質卻會得到比醣類或蛋白質高出一倍的卡路里。因此,如果攝取過多脂質的話,無法轉換為能量消耗掉的部分,就會成為體脂肪累積在我們體內。話雖如此,這裡要提醒各位讀者,脂質還是可分為「容易使人變胖」和「不易使人變胖」兩種類型。簡單來做分類的話,常溫下為固態的「脂」容易使人發胖,而常溫下為液態的「油」,則不容易使人發胖。這是因為「脂」在人體內也會形成固態,積累儲存。而「油」在人體內流動性較強,容易轉換為能量來使用,這是兩者在性質上的差異。因此,就算是攝取數量相同的脂質,也會因為吃進肚裡的是「脂」或是「油」,而影響一個人是否容易變胖的程度。舉例來說,一個嗜食肥肉的人,就算他有在控制脂質的攝取量,但身材還是容易發胖。但如果他把肥肉換成了富含EPA和DHA的魚油,那麼就能降低體型走樣的可能性。從這層意義上來看,含有豐富亞油酸的沙拉油,應該也屬於不易使人變胖的油類,然而因為亞油酸經常出現在許多加工食品中,所以人們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 本文摘自《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作者:守口徹譯者:林巍翰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9
-
2021-11-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天冷血管收縮易導致心肌梗塞、中風 藥師:入冬前多食用這些「養護血管」的營養素
天氣進入秋冬,雖然台灣近幾年的準備入冬時,天氣都還非常溫暖認至有點熱,但日夜的溫差卻很大,而越進入冬天後,不僅天氣逐漸變冷,日夜的溫差也會加劇,甚至在室內、室外的溫差也會越來越大,這時對於長輩的血管就是很大的危機,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表示,過往冬天都會出現不少因溫度急遽下降而導致長輩血管收縮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悲劇,除了長輩的血管老化、調節的彈性不如年輕人以外,血管中的血脂堆積也是造成悲劇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入冬前最好就能好好調養身體、養護血管、潔淨血脂與清除血栓,以免寒冬時的悲劇發生。養護血管該吃這些營養素養護血管對於許多長輩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尤其是血脂的部份,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說明,若本身已經是三高的患者,當然本身的藥物一定要遵照醫囑,切勿擅自停藥,溫差過大對於三高患者是非常危險的。而在於一般的長輩該如何先養護好身體,預防心肌梗塞或預防中風呢?在飲食上或是保健品的選擇上可以食用這些營養素:◎魚油魚油是目前認定對於血脂、血管都很不錯的保健品,甚至是小綠人認證有調節血脂的功效,其中在於EPA本身就有活血的效果,能幫助血管中的血脂代謝,被譽為血管清道夫,而DHA則是很好的油脂,能夠提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也就是俗稱的「好的膽固醇」,同時促進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簡稱TG)的分解。 ◎紅麴素K紅麴在日常中,往往被用於料理內,許多知名且美味的料理像是紅糟肉、紅麴米等,均會用到紅麴,而日本學者從紅麴中發現的紅麴素K,具有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功效,也是近年來對於降血脂的保健品中很夯的一種。 ◎納豆激酶納豆中的納豆激酶也是近年來很風行的保健品,研究中發現納豆激酶功用是對於血栓的溶解有幫助,同時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的氧化、減少三酸甘油脂,對於血壓調節也有幫助,是對於血管健康而言很不錯的營養素。 ◎輔酶Q10相信許多女性對於Q10都不陌生,對於增加代謝、養顏美容都是已知且出名的效果,其實Q10具有抗氧化的特性,能夠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因此對於血壓、血脂的調節都有幫助。大樹藥局許利銘藥師提醒民眾,保健品屬於身體保養的範疇,平時可讓長輩服用,幫助身體血脂、血壓的調節,達到對於心血管的調養,不過保健品並不是藥品,因此三高的患者還是應以醫師的醫囑與開立的藥物優先,同時部分保健品中可能會與藥物有交互作用,導致藥物抗凝血或是血壓調節的效果加劇,反而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因此若本身有在服用三高藥物的民眾,若想食用上述保健品前,建議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再行服用。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許利銘藥師 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1-04 該看哪科.心臟血管
高血脂不是胖的人才會有 醫教4點觀察防範中風、心肌梗塞
高血脂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最顯而易見的症狀就是肥胖,但是,這並不代表只有肥胖者才會有高血脂症,瘦的人也可能會有。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建議,民眾平時也可以從少數的症狀等4點作觀察,以防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 高血脂可分2類型,影響層面各不同! 大灣健全診所家醫科王威傑醫師指出,高血脂主要可分為高膽固醇血症和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民眾常提及的膽固醇,在醫學上有好、壞之分,並非全然不好,高密度膽固醇就是所謂的好的膽固醇,可作為血管的清道夫;低密度膽固醇就是民眾平常所需要擔心的壞的膽固醇,容易附著在血管上不斷堆積,形成心血管等疾病。三酸甘油脂則可作為能量,但過多就會對人體有害。 當壞的膽固醇過高,形成高膽固醇血症時,就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狹心症、冠心症等心血管疾病,或是腦中風、腸中風,以及可能引起黑濛、短暫失去意識的頸動脈狹窄,又或是使腎臟功能逐漸衰退的慢性腎臟病、使下肢行走時會疼痛的周邊動脈疾病,可說是血管塞到哪,身體就壞到哪。而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則容易引起胰臟發炎,甚至住院,而胰臟又被稱為「沉默器官」,出問題時往往難以察覺,需特別留意。高血脂有哪些症狀?醫:真的不好觀察。 防範高血脂,多數人都會以症狀來看,最常被認定的就是肥胖。對此王威傑醫師表示,確實除了肥胖以外高血脂會出現的症狀並不多,但還是可從細部作觀察,包括了高膽固醇血症可能在眼瞼部位出現黃斑瘤,又或者在角膜附近出現角膜白環等。而三酸甘油脂血症,則幾乎可說是沒有其他症狀可從日常觀察,最多就是在許多人空腹抽血或捐血的時候發現「乳糜血」的狀況才需適度懷疑。 但是,王威傑醫師也提醒,上述這些肥胖以外的症狀,也未必就會出現,若沒有出現這些症狀也不代表沒有高血脂,再加上高血脂並非只有胖的人才有,診間也不乏有瘦的人有高血脂問題。因此建議從病史及家族史來看會更為妥當,而肥胖者自然要更特別注意。我有高血脂嗎?4點觀察,有疑慮早檢查! 王威傑醫師指出,觀察自己有無高血脂問題,除了檢視自己的飲食及生活習慣是否都是大魚大肉、一堆垃圾食物,以及前述提到可觀察肥胖、黃色脂肪瘤、角膜白環等症狀以外,自身的病史及家族史也很重要。包括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史,兩者皆為高血脂的高風險疾病,而三高常形影不離,有高血糖、高血壓者也要注意。至於家族史則指的是一等親是否有高血脂相關的病史,例如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60,或18歲前有低密度膽固醇大於130,又或者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男45歲前,女性55歲前),或是一等親被告知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等。 在檢視、觀察生活型態、症狀、自身相關病史、家族史後,如有疑慮、無法確定或是高度懷疑就盡早抽血檢查,現在健保也有補助4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三年一次成人健檢,當中就包含膽固醇等相關檢查,若是公司體檢有發現異常也可以盡早就診與醫師討論。 4招防範高血脂,有利防範心腦血管疾病! 王威傑醫師也提醒,防範高血脂症,除了適度檢視、定期檢查外,也建議建議飲食上多以好的油為主,例如橄欖油,並盡量避免用油炸方式烹調食物、避免食用反式脂肪如人工奶油,減少食入飽和脂肪的比例,如動物油、棕梠油、椰子油,以免形成壞的膽固醇。而魚油EPA、DHA有助下降三酸甘油脂,但膽固醇則不明顯。除此之外也培養運動的好習慣,可降三酸甘油脂血,提升好的膽固醇,降低壞的膽固醇,將其送至肝臟分解。民眾可從這幾點作防範,如此更有助身體健康。《延伸閱讀》 .腦中風來的又猛又快!FAST把握黃金治療期!醫師:持續治療防復發 .秋冬是腦血管疾病好發季節!腦中風8大危險因子必看!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1-11-01 養生.聰明飲食
吃魚補充Omega-3變聰明? 「16種魚類營養」曝光:這些人要注意份量
常聽人說:「多吃魚有益身體健康!」吃魚的人頭好壯壯、變聰明,既可預防心血管 疾病又可以防癌。真的是如此嗎?究竟吃魚有什麼好處?你愛吃魚嗎?為什麼長輩總說吃魚會變聰明呢?魚類富含Omega-3 幫助腦部發育營養師高敏敏解釋,因為魚肉的脂肪中含有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也就是DHA和EPA,它們是構成腦部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可幫助腦部發育。魚類熱量排行榜 你最愛哪一尾?1、鯖魚/417kcal碳水0.2/蛋白質14.4/脂肪39.4 (g)2、秋刀魚/314kcal碳水0/蛋白質18.8/脂肪25.9 (g)3、鰻魚/254kcal碳水0/蛋白質18.1/脂肪19.6 (g)4、虱目魚/179kcal碳水0.2/蛋白質21.8/脂肪9.5 (g)5、鮭魚/158kcal碳水0/蛋白質24.3/脂肪6 (g)6、香魚/147kcal碳水0/蛋白質18.5/脂肪7.5 (g)7、黃鰭鯛/136kcal碳水0.6/蛋白質19.2/脂肪6 (g)8、紅魚/118kcal碳水0/蛋白質19.9/脂肪3.7 (g)9、青甘/118kcal碳水0/蛋白質22.6/脂肪2.4 (g)10、紅甘/115kcal碳水0.2/蛋白質21.9/脂肪2.4 (g)11、白鯧魚/115kcal碳水0.2/蛋白質17.7/脂肪4.4 (g)12、台灣鯛/108kcal碳水1.3/蛋白質18.3/脂肪3.3 (g)13、鬼頭刀/107kcal碳水0/蛋白質21.8/脂肪1.5 (g)14、金槍魚/100kcal碳水0/蛋白質23.3/脂肪0.1 (g)15、鱸魚/98kcal碳水0.9/蛋白質19.9/脂肪1.5 (g)16、石斑魚/90kcal碳水0/蛋白質20.2/脂肪0.5 (g)(以上為每100g之數值)魚類好處多 深海魚、淡海魚輪流補充高敏敏指出,魚肉的纖維結構比較短,所以比其它肉類容易咀嚼吞咽、更容易消化吸收,供人體使用。而除了變聰明外,吃魚好處也很多,例如增強保護力、恢復體力、修補傷口、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等,都相當有幫助;建議不論是深海魚或淡水魚都有豐富的營養,可以輪流均衡攝取。吃魚份量要注意 去除內臟防重金屬此外,食藥署也曾建議,吃魚的份量可以依照年齡做調整:1-3歲:2份/每週、4-6歲:3份/每週、孕婦:7-9/每週(一份=約三根手指併攏的大小及厚度),但應注意鯊魚、旗魚、鮪魚及油魚等份量,若要攝取,孕婦及育齡婦女每週不宜超過1~2份,6歲以下兒童則每月不宜超過1份(35克);或是也可以選擇小型的魚種,如鯖魚、秋刀魚、鱸魚等,重金屬殘留量相對較低。高敏敏補充,通常魚內臟組織所累積之重金屬也較瘦肉組織高,建議去除內臟再吃。延伸閱讀: ·冷凍魚比較不新鮮? 專家解惑!「NG解凍」小心營養流失 ·魚油、魚肝油差在哪? 兩者用途不同!營養師揭「食用時機」過量會積毒 
-
2021-10-27 養生.聰明飲食
防中風、心臟病!膽固醇過高怎麼吃? 心臟病專家公布「8大食物」常吃有感
膽固醇由肝臟所產生,具維持細胞壁的彈性和幫助製造激素等功能,然而若是血液中有過多的膽固醇,將會導致動脈阻塞、中風、心臟病發作和腎功能衰竭。雖然他汀類藥物可以降低膽固醇,但也具備潛在的副作用,專家表示,其實不需要依賴藥物也能降低膽固醇。心臟病專家Stephen Sinatra博士經常告訴病人,其實可以攝取更多大蒜、洋蔥和特級初榨橄欖油等食物,對於降低膽固醇很有幫助。以下為8種有助於降低膽估醇的食物:1.豆子:豆類富含可溶性纖維,可溶性纖維在消化系統中會與膽固醇結合,在膽固醇造成損害之前將其從體內清除。豆類也有助於減肥,因為需要長時間消化,會感覺更有飽足感。2.大蒜:根據WebMD報導指出,大蒜補充劑可以有效降低壞膽固醇濃度,如果正在服用稀釋血液的藥物,使用補充劑前請先諮詢醫師。3.健康的脂肪:橄欖油、菜籽油、堅果、種子都含有健康的脂肪。心臟病專家 Elizabeth Klodas博士表示,也可以選擇酪梨和魚類,因為植物油和魚油是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提高好膽固醇和降低甘油三酯,另外還能夠抗發炎。4.茄子和秋葵:食用這兩種富含可溶性纖維且低熱量的蔬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5.燕麥:吃燕麥當早餐,是降低膽固醇最簡單的方法,不妨以一碗燕麥片開始新的一天吧!大麥和其他全穀物類也很有效。6.堅果:吃杏仁、核桃、花生和其他堅果,有助於降低膽固醇。腰果不僅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同時也能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7.富含脂肪的魚類:每周吃兩到三份富含脂肪的魚類,可以幫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鮭魚和鮪魚等魚類含有omega-3脂肪酸,不僅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8.蘋果、葡萄、草莓和柑橘類水果:這些水果富含果膠,果膠是一種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可溶性纖維。 (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NOW健康) 延伸閱讀: ·降膽固醇怎麼吃? 醫曝「最佳飲食法」:常吃麵包、炸雞腿便當要注意 ·愛吃蛋會害膽固醇飆高? 營養師曝「真正高膽固醇食物」...全脂奶也是陷阱
-
2021-10-21 養生.聰明飲食
搶救腦霧健忘症!10大超級健腦好食物專家教你這樣吃
腦霧、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現代人在外在工作壓力與內在精神壓力雙重夾擊下,使得記性越來越差、腦子越來越不管用,而且隨著年紀越大,情況更趨嚴重。根據研究,人類的腦細胞活性在20歲左右是顛峰,之後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和促進腦細胞活化的營養素,就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少。透過均衡且多元的飲食攝取,能幫助你調整情緒、改善記憶、增進專注力。日常生活中該多吃哪些食物?這些食物又有哪些營養成分?雙和醫院營養室營養師米詩宇為你解答。※超級健腦食物1:香蕉重要成分:纖維、葡萄糖、色胺酸香蕉提供的葡萄糖在膳食纖維影響下,可讓血糖平穩上升,避免血糖快速飆升造成頭暈、注意力不集中情形。而色胺酸及維生素B6能幫助大腦製造合成血清素,血清素是能幫助調解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讓身體感受到放鬆、愉悅、幸福,因此具有「快樂荷爾蒙」之稱。但因香蕉熱量高,建議每日1、2根即可。※超級健腦食物 2:藍莓重要成分:花青素富含維生素E、A、B、纖維、果膠,以及鉀、鐵、鋅等礦物質,有「抗氧化發電機」之稱的藍莓,可以幫助減少DNA的損傷,所含花青素能保護腦部神經、進而改善記憶力。除此之外,藍莓也能防止泌尿道感染,水溶性花青素具有活化視網膜功效,也可以強化視力,防止眼球疲勞。※超級健腦食物3:奇異果或柳橙重要成分:維生素C壓力大分泌腎上腺素,尤其緊張時脫水、水分不足,平時多吃含維生素C、水分高的水果,如奇異果、柳橙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抗壓力的好食物。維生素C對血液保護很重要,是良好抗氧化劑。※超級健腦食物4:雞蛋重要成分:維生素A、E、B群、卵磷脂及膽鹼蛋黃富含卵磷脂及膽鹼,幫助人體合成神經傳導物質、保護神經纖維細胞及改善大腦功能。維生素E具有特別強的抗氧化功能,能保護腦部細胞,避免被自由基攻擊,皆有助於提升認知能力、增強記憶力、預防腦部衰退。此外,雞蛋中也有豐富的維生素A、B6、B12、葉酸和鋅等活化腦力很重要的營養素。※超級健腦食物5:牛奶重要成分:鈣、色胺酸牛奶含大量的鈣質,鈣有安定神經作用,可以使肌肉放鬆並且維持心跳規律。而牛奶也含色胺酸,色胺酸又稱為天然助眠劑,能夠安定神經幫助入睡。若有睡眠障礙,不妨在睡前來杯熱牛奶吧。※超級健腦食物6:深海魚重要成分:EPA、DHA、Omega-3鮭魚、鮪魚、沙丁魚、鯖魚等富含EPA和DHA,EPA能增加血清素分泌,影響腦神經傳導,對神經系統有助益,且能改善憂鬰症,建議每週吃2至3次,如果無法或不喜歡吃魚也可吃魚油來攝取。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每天補充含有2,085毫克EPA 的魚油,受試學生的發炎指標就降低14%,焦慮程度也同時降低了20%。※超級健腦食物7:深綠色蔬菜重要成分:高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C、鎂深綠色蔬菜含纖維素、維生素C、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抑制發炎反應,如菠菜、青花菜、芥藍菜、空心菜等。而顏色越深的綠色蔬菜,植化素多,營養價值高。其中鎂可以讓人神經放鬆,不緊張、心情舒暢。建議每週至少攝取6份以上。※超級健腦食物8:南瓜重要成分:類胡蘿蔔素、鋅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臟病的發生率。且南瓜籽中所含的鋅,有助於腦部發育,使大腦更加活躍,如果攝取不足,會造成記憶力不集中或是記憶力衰退。※超級健腦食物9:全榖雜糧重要成分: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全榖雜糧是指加工程度低的穀物,例如糙米、燕麥、大麥、蕎麥等。 維生素B群為正常腦部功能和生理生化代謝所必需,能夠調整神經傳導物質,並幫助腦細胞發育,消除煩躁不安功能。豐富的膳食纖維,降低膽固醇促進血管健康。而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功能,能保護細胞避免遭傷害,具有保護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功能。因此每日應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當主食。※超級健腦食物10:堅果類重要成分: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鎂、鋅核桃、堅果類食物具有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等營養素,具有活化腦部細胞,防止細胞發炎並維持細胞膜健康的重要功能。鎂鋅與身體能量代謝有關,缺乏時較易出現疲倦、情緒低落、無力。但須注意堅果熱量高,每天1湯匙即可,且須避免過度調味的堅果,例如麻辣口味或裹糖粉等。★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10-19 養生.聰明飲食
沙拉油是用什麼做成的?專家教挑選「好」油要訣
雖然早已習慣它的存在,但別再買「沙拉油」了平常在用的沙拉油,其實暗藏玄機如果有人問,什麼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油呢?想必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沙拉油」吧。的確,沙拉油價格親民,料理時可以用來炒菜、炸食物,還能當作沾醬來使用,真可稱得上是萬能食用油啊!但這麼方便的沙拉油,其實有不少人並不知道,它是用什麼做成的。在日本,「沙拉油」(Sarada Abura)指的是紅花油、葵花油以及棉籽油等,九種經日本農林規格(JAS)所規定的精製植物油。但因為名稱中有「沙拉」兩個字,所以容易在消費者心中自動形成一種「健康、對身體有益」的形象。但實際的情形是,在日本人還沒有習慣於生菜上淋上醬汁來食用的時代,因為這種油具有在低溫下也不會出現白濁和凝固的情形,所以才被稱為「沙拉油」。此外,將兩種油調和之後所製成的油稱為「調和沙拉油」,市場上又以大豆油和菜籽油混合之後的商品最為常見。因為製作沙拉油所使用的穀物油中,含有許多Omega–6系脂肪酸中的亞油酸,所以從應該均衡攝取Omega–3系脂肪酸的角度來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不要把沙拉油拿來當作食用油使用比較好。而且近來原料不明的商品,或是使用國外生產的基因改造原料所製造的沙拉油與日俱增,消費者在購買油的時候,一定得仔細確認過成分才好。到底什麼是「沙拉油」?沙拉油或許有不少人看到「沙拉油」這個名稱,就會聯想到新鮮的「沙拉」吧。然而攤開其脂肪酸組成就會發現,其Omega–6系脂肪酸(亞油酸)的含量,遠遠超過Omega–3系脂肪酸(亞麻酸),如果攝取過量,可能會提高罹患「生活習慣病」的風險。就算要使用以下羅列的這些原料所製成的油,也應盡量挑選Omega–6系脂肪酸較少,Omega–3系或Omega–9系脂肪酸(油酸)較多的油。沙拉油的主要原料●油菜(種子)●棉籽●大豆●芝麻●紅花●向日葵●玉米●米(米糠)●落花生●葡萄籽雖然同為「沙拉油」,但成分卻不一樣以下為主要的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佔比整理。不論哪一種類型,基本上Omega–6、9系脂肪酸都佔了近半數以上,而Omega–3系脂肪酸只有不到10%的佔比,可以說相當稀少。用來製作油的原料可能為基因改造作物像菜籽油這類部分使用了海外進口原料所製作的油,因為在其原料中,可能有使用到基因改造作物的可能性,所以消費者在購買時需張大眼睛看仔細才行。如果在成分標示欄位或商品網頁上有標示,該商品為「基因改造不分別」*(遺伝子組み換え不分別)的話,就盡量不要選購。※使用基改與非基改農產品混合為原料。※ 本文摘自《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作者:守口徹譯者:林巍翰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9
-
2021-10-17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沒睡好、吃錯了都中招 你正在做的5動作超虐脊椎
「脊椎健康關乎全人的健康」,這麼說 一點都不為過!脊椎從上到下掌控身體的運作,每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使其他器官、組織連帶受損;誇張的說,脊椎不健康還可能讓人美麗扣分、新陳代謝變差、頭痛、背痛、腳痛各樣病症都出現,所以好好保養脊椎才可能全身健康。脊椎結構出問題 身體容易出現病痛復健科醫師汪作良指出,當脊椎結構出了問題,身體就容易產生病痛,但這些病痛並非只靠「喬」骨頭,就能永遠擺脫,而是必須從生活著手,杜絕不良的生活型態,才能有效維持脊椎健康。汪作良表示,醫生利用手法將身體結構調正,只是幫助啟動身體的自我療癒系統,接下來,病人需要調整不良的生活型態、姿勢習慣,並配合運動,才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成效;若不運動、不改變不良習慣,即使以手法將骨骼肌肉調正了,一段時間之後,結構又會錯位,疼痛又回來了。壞習慣不改 脊椎永遠好不了那麼,生活中有那些因素會影響到脊椎的健康呢?汪作良舉出生活中有5大領域與脊椎健康息息相關:1、沒睡好:晚上睡不好,脊椎也不會好。身體有自癒修復的能力,有些痛睡一睡就好了,但若睡眠不好或是工作、應酬熬夜,就剝奪了身體的修復能力,白天生活中受損的小傷害就無法得到修復,使脊椎錯位的問題持續存在,日積月累就引發大毛病。(推薦閱讀:腰痠背痛都是睡姿不良害的! 仰睡、臥睡、趴睡哪一種好?)2、壞情緒:情緒和脊椎健康也有關連,生活的壓力、心情憂鬱都會影響身體荷爾蒙分泌,當工作忙碌、事情多時交感神經就會啟動腎上腺素分泌,讓身體可以 多承受重壓,但這也使身體肌肉持續緊繃,連帶拉歪了骨頭(一般來說,骨頭自己是不會動的,而是被肌肉帶動),使脊椎錯位而造成疼痛。3、吃錯了:好的營養對脊椎健康也有幫助,很多食物有消炎功能,但相對的有些食物就會引發發炎反應,使發炎疼痛問題惡化,例如飽和脂肪酸如豬肉、牛肉等食物在人體代謝過程中容易趨向發炎反應;魚油、植物性油脂等不飽和脂肪酸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易趨向消炎功能,所以,多吃綠色蔬菜,增加抗氧化能力,有減緩疼痛發炎的作用。4、不愛動:很多人都認為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姿勢,以確保脊椎的健康。但是,其實沒有所謂的標準姿勢,唯一的健康原則就是一直動,任何標準姿勢維持久了照樣也會出問題,所以身體不能維持在同一個姿勢過久,必須常變換姿勢,讓不同的肌肉輪流來支撐身體。(推薦閱讀:坐骨神經痛就是長骨刺?要開刀嗎? 初期症狀像腰痛!日常5個動作要少做)5、動作重複、力道過大:生活中不當的動作亦是造成脊椎傷害的原因。所謂「不當」有兩種狀況:(1)動作的力道不大,但反覆次數過多,例如和尚敲木魚的動作容易造成肩頸痠痛;(2)動作的力道很大,足以造成脊椎移位,例如搬重物。(推薦閱讀:低頭60度等於頸扛27公斤! 出現「5大症狀」小心是頸椎椎間盤突出)坐椅子 腰背要有得靠 此外,在座椅方面,一般坐墊也不建議太軟,免得骨盆會整個凹陷在椅子裡,建 議座墊厚度以不超過5公分為宜,並且座墊大小最好能把大腿都撐住,千萬不能坐得像當兵─只坐3分,身體傾斜;另外,椅子一定要有靠背,特別要能支撐到腰椎第3 節,才不致使腰椎懸空。(推薦閱讀:翹二郎腿傷腰、傷骨盆 專家曝:「這個姿勢」殺傷力更可怕)目前許多椅子設計有支撐腰椎的靠背,但要調整符合個人身材和姿勢,才能發揮支撐功效。所以最佳坐姿是身體往後靠,腰椎有靠墊支撐,才能讓脊椎處於最佳姿勢。延伸閱讀: ·現代人「1吃飯習慣」小心吃到肌肉流失! 腰痠背痛、坐下爬不起來恐已罹肌少症 ·現代人通病!腰痠背痛應冰敷還是熱敷? 復健科醫師揭「正確使用時機」
-
2021-10-11 養生.聰明飲食
大便浮水上別輕忽 專家:頻繁出現可能是疾病徵兆
出現浮在水上的「脂肪便」,是因為攝取過多的油所造成的嗎?除了吃進過的油之外,還有其他原因…這一節要來談關於「便便」的話題。各位讀者是否有這種經驗,上完大號後發現糞便浮在水面上,而且黏著度還很高,在水面形成一層薄膜,讓你覺得「今天的便便好像和往常不一樣?」這種糞便一般稱為「脂肪便」,也就是糞便中充滿脂肪的狀態。除了上述情形之外,還有糞便的顏色較淡、偏白,以及氣味強烈等特徵。但為什麼會從體內排出這種糞便呢?有些人或許會直接聯想到,可能是自己在飲食中攝取了過量的脂質,所以需要排泄出去吧,然而事情卻沒有這麼單純。如左頁所示,從飲食中所攝取的脂質,在人體內會分解為中性脂肪和磷脂,然後轉換為活動所需的能量供人體使用。這個分解脂質的過程稱為「乳化」,然而要是乳化的過程不完整,分子就會因體型過大而無法被消化管道吸收,最後和糞便混在一起排泄出去。雖然有時會受到身心狀況不佳,而影響到吸收功能的運作,導致脂肪便的產生,但要是這種情形持續了好幾天,或者頻繁出現的話,或許就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了。如果放著不管,可能會讓自己陷入營養不足的狀態,甚至從胰臟炎惡化到會危及生命的重症都有可能。因此,不要以為「不過是個脂肪便而已」就鬆懈警戒,應該盡快到內科或消化科的門診去接受診療。「脂肪便」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以下所列舉的幾種疾病,都可能會產生脂肪便。如果注意到脂肪便已經持續好幾天,或者出現次數相當頻繁的話,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依據病情的進展,有些案例甚至會危及到個人的性命,因此盡快到醫院的內科或消化科接受診療才是正確的做法。※ 本文摘自《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油與脂肪的驚人真相:魚油真的比較健康?哪種脂肪不讓人變胖?改變你對健康飲食誤解的52個重要關鍵》作者:守口徹譯者:林巍翰出版社:創意市集 出版日期:2021/09/09
-
2021-10-04 養生.保健食品瘋
魚油別亂買 掌握4大關鍵聰明選
魚油富含DHA及EPA,能幫助靈活反應、維持循環健康,是許多人尤其是銀髮族做為日常保健的產品,而市售魚油百百種,該如何選擇最優質產品,才能確保吃得安心又有助健康呢?一、純淨的漁場不是所有漁場都能遠離核汙染及石油天然氣開採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南緯20度的祕魯海域就得天獨厚擁有這樣的條件,在這裡還有獨特的洋流,盛產富含DHA、EPA的深海小型魚,是提供純淨魚油的絕佳魚種,因小型魚處於食物鏈底端,可避免海洋重金屬汙染的疑慮。澳佳寶使用祕魯海域撈捕的野生沙丁魚、鯷魚、鯖魚,並在24小時內透過分子淨化提煉製程萃取出純淨的魚油,在最新鮮的狀態保存珍貴的Omega-3。二、超過30項以上檢驗,完整的溯源機制為了確保魚油的品質,澳佳寶的魚油從原料到成品皆必須確保沒有重金屬、環境荷爾蒙、戴奧辛等汙染,經過30項以上的檢驗才能抵達消費者手中。成品到台灣也定期透過第三方公正單位檢驗,嚴格把關品質,讓消費者能夠安心食用。澳佳寶魚油100%自澳洲原裝原瓶進口,堅持不分裝,棕色瓶子更能保護有效成分不變質,排除任何可能影響品質的因素。每瓶澳佳寶的魚油都有專屬的識別碼,完整的溯源機制確保提供消費者最好的保障。三、好吸收的脂肪酸型態魚油的脂肪型態分為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簡稱TG)、酯化型魚油(ethyl-ester,簡稱EE)、或再酯化型三酸甘油酯(re-sterified triglyceride,簡稱rTG)。經實驗證實,rTG型態不僅能大大提高Omega-3的濃度,還能增加EPA、DHA的吸收率。澳佳寶濃縮魚油系列均採用rTG型態,提供消費者最優質的魚油選擇。四、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專業魚油系列澳佳寶擁有市面少見的完整魚油系列配方,這樣貼心的產品設計,能更適切地滿足不同的消費者需求,不論是銀髮族、一般保養、加強保養、孕期、哺乳期營養補充、兒童或是健身族群等,都能在澳佳寶找到最符合需求的魚油。澳佳寶對環境永續的承諾為關心在地環境生態,澳佳寶遵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規範,只選非瀕臨絕種、非養殖魚類作為產品原料來源,以確保海洋永續發展。同時長期與海洋管理委員會(MSC)和南極野生動物研究基金會(AWRF)等關注永續發展的組織機構合作,確保從捕撈到加工全過程的透明度,並維持精密品質控制。澳佳寶所使用的魚油皆經過海洋之友組織(Friend of the sea)認證。澳佳寶更是國際Omega-3濃縮魚油組織(GOED)及國際魚油組織(IFFO-RS)的成員,從源頭到成品皆遵循嚴格的國際標準。蟬聯澳洲最受信賴保健品牌 獲台灣金商獎肯定在澳洲,保健食品的生產製造受澳洲藥物管理局(TGA,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等同於台灣衛福部食藥署)的嚴格規範所監管,澳佳寶全系列魚油皆在通過澳洲TGA認證的工廠、依據PIC/S GMP的規範進行生產,嚴格的品質標準,使得澳佳寶能連續12年蟬聯澳洲最受信賴的保健品牌註,更在2020年榮獲台灣金商獎的優良外商獎肯定。【註】Reader's Digest澳洲讀者文摘票選結果
-
2021-09-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花椰菜米健康油飯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作法: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花椰菜米3大好處●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MAT-TW-2101127-1.0-09/2021【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