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搜尋
骨質疏鬆
共找到
735
筆 文章
-
-
2023-09-22 養生.聰明飲食
「咳、喘、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吃什麼?6飲食原則補足營養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因為呼吸道長期發炎,而導致呼吸氣流受阻的病症,典型的症狀為「咳、喘、痰」,是不可逆的疾病。該疾病是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也是台灣十大死因第8名,每年死亡人數將近5000人。根據研究顯示,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吸菸者更是每四人就有一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容易有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等狀況發生,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元氣網整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進而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慢性阻塞性肺病患6飲食原則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人常因喘不過氣、痰黏液過度分泌、咳嗽、過量空氣腹脹等問題,讓身體熱量消耗增加,造成進食障礙。長期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問題增加情況下,是營養不良的高風險族群,提供足夠的營養、維持理想體重並改善呼吸肌肉的功能,可避免體重減輕及肌肉流失而導致病情惡化,改善免疫能力及生活品質。1.飲食宜少量多餐:飲食不要一次吃很多,盡量少量多餐,以避免餐後腹脹導致呼吸困難。2.每日攝取適當熱量:平常體重公斤 x 30大卡,為每日的建議攝取熱量。.體重較輕病人(BMI27)應考慮限制飲食來控制體重,以減輕呼吸肌的負擔。3.攝取足夠蛋白質:應多攝取優質高蛋白質食物,攝取蛋白質對於病人維持肌肉質量相當重要。每日建議蛋白質總攝取量為1.2-1.5公克/每公斤體重。但若有腎功能不佳的病人,應由醫師或營養師評估蛋白質攝取量。.動物性蛋白質來源:豬、雞、魚、蛋、牛、內臟類、乳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黃豆及其製品 (豆干、豆腐、豆腸、素雞等) 。4.攝取足夠的水分:適度補足水分以避免排痰困難、脫水及便秘。避免攝取濃茶、咖啡及酒等刺激性飲料。每天水分建議如下:.18-60歲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5毫升.60歲以上成人:每公斤體重 x 30毫升若有心臟疾病、水腫或腹水的病人,則應醫師評估限制水分攝取。5.攝取足夠膳食纖維:每日攝取膳食纖維的建議量為20-35公克,並確保水分攝取足夠可預防便秘。但須注意不要攝取過多膳食纖維,可能導致脹氣而引發呼吸困難。飲食小提醒,牙口不好者,可將蔬菜切細碎、烹調時間拉長等方式增加蔬菜攝取、將水果打成果泥食用(保留果渣,不要過濾),盡量攝取原型水果,避免市售果汁。6.補充口服營養品:若患者有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良情況,可依醫師或營養師指示補充口服營養品。特定營養素補充1. 鈣質可防止類固醇使用導致的骨質疏鬆症,如乳品類、小魚乾、豆製品等。2. n-3脂肪酸有抗發炎效果並有助於緩和疾病造成的慢性發炎,如鮭魚、鯖魚、秋刀魚、鮪魚、鱈魚、堅果類、亞麻仁、菜籽油等。3. 維生素 A、C、E可緩和疾病急性發作及相關症狀並提升肺功能,如肉類、蛋、肝臟、深綠色蔬菜、胡蘿蔔、木瓜、柑橘、鮮奶等(A);蔬菜類、水果類等(C);植物油(橄欖油、紅花籽油、亞麻仁油等)、堅果類、蛋黃等(E)。4. 支鏈胺基酸(BCAA)可能有助於改善全身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狀況,如黃豆製品、瘦肉、魚類、家禽類、雞蛋、鮮奶、乳製品、白乾酪、堅果類、全穀類等。5. 肌酸(Creatine)可改善部分肺功能表現、身體肌肉組成和呼吸困難,如牛肉、豬肉、魚類或單方肌酸補充品(建議諮詢營養師)。肺阻塞病人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食慾不振、厭食飲食對策:.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加食慾.供應高熱量高蛋白的濃縮型食物.少量多餐,切勿一次大量進食.使用促進食慾的藥物.適當活動,改善消化情形.必要時以口服營養品補充熱量或利用管灌食,給與營養支持進食時呼吸短促飲食對策:.進食時以鼻導管給予低流速氧氣.姿勢引流、扣擊及呼吸治療運動等,應在飯前30分鐘執行完畢.進食時將腳平放地板,肘置放桌上、上身前傾,充份利用輔助肌並能預防嗆食.進食期間若發生呼吸困難,可先休息直到舒服再繼續進食腹脹、便秘飲食對策:.避免食用易產氣食物,如洋蔥、甘藍或豆類.勿張口呼吸,進食時不要講話,以免吸入過多氣體.適度增加活動量,以促進腸胃蠕動.攝取流體、溫和等容易排空的食物.攝取適量的纖維質和水果,以預防便秘.必要時可依醫囑給予軟便劑或消脹氣藥物看完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的6點飲食原則、常見進食問題之飲食對策,以及需補充的特定營養素,知道每天該怎麼吃才不會造成身體不適,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了嗎。9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都是由吸菸或接觸二手菸而引起,因此戒菸及遠離二手菸是預防及治療COPD最經濟有效的方法。延伸閱讀:.肺功能檢測到底在測什麼?醫:出現喘、咳等呼吸道症狀就該測.肺阻塞易與感冒混淆,咳痰喘逾三週要注意!醫教一招檢測肺功能.印表機也傷肺!「這群人」超過七成不知道肺健康正在被侵害參考資料:.高雄榮總醫訊-肺阻塞病人常見的進食問題及改善方法.奇美醫療體系衛教資訊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飲食及特定營養素補充.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飲食原則
-
2023-09-19 養生.聰明飲食
鋅什麼時候吃?缺鋅症狀有哪些?鋅6大營養功效及10種「含鋅食物」排行榜大公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高達1/3的人都缺鋅,而缺鋅會引起疲勞、掉髮、免疫功能變差等症狀。建議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鋅,若要使用鋅補充劑則應留意使用注意事項。鋅(zinc, Zn)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含量佔人體微量元素僅次於鐵,儲存在天然食物中,除了成人保健品,部分非處方感冒藥、感冒口含片、假牙黏著劑等也含有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高達1/3的人都缺鋅,而缺鋅會引起疲勞、掉髮、免疫功能變差等症狀。鋅的功效有哪些?缺鋅症狀為何?鋅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多少?含鋅食物有哪些?本篇一次整理高鋅食物排行榜。鋅的功效鋅的功效眾多,與免疫功能、生長、神經傳遞與生殖功能的維持有關,大致分為以下6種:.助胰島素分泌:鋅可以促進胰島素分泌,協助分解血糖,以利維持正常血糖濃度。.促進傷口癒合:鋅與蛋白質、核酸、膠原蛋白、身體組織的生成有關,攝取足量的鋅有助皮膚、毛髮、指甲、口腔黏膜生成及傷口癒合。.增加免疫功能:鋅可以活化胸腺肽與誘發單核球產生介白質-1、介白質-6和腫瘤壞死因子,刺激T細胞產生lymphokines,增加免疫功能。.參與蛋白質合成:鋅協助DNA及RNA合成、參與蛋白質及酒精代謝,以及穩定細胞膜的硫基及磷脂質結構,也能與金屬硫蛋白的氫硫基鍵結,以及具有穩定Cu/Zn-SOD結構特性,可有效清除自由基。.維持生殖系統運作:鋅有助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和生育力,也有助緩解經痛、月經失調等症狀。此外,鋅可刺激腦下垂體分泌促卵泡激素,使濾泡成熟並排卵,進而合成與分泌黃體素。.幫助兒童生長:鋅可加速營養素吸收,增加生長激素和胰島素類生長因子的血中濃度,進而幫助兒童生長。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期刊也指出,在治療或預防疾病(如:普通感冒、兒童肺炎、兒童成人愛滋病毒、兒童急性感染型腹瀉、新冠肺炎、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及第2型糖尿病等),鋅可能可以發揮一些作用。鋅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健康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鋅的每日建議攝取量如下: 年齡 鋅每日建議攝取量(mg).0~6歲:5 mg.7歲~9歲:8 mg.10歲~12歲:10 mg.13歲以上:男:15 mg / 女:12 mg缺鋅症狀由於鋅具有多種功能,因此缺鋅時會影響許多身體組織和器官,如:皮膚、骨頭、消化系統、生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及免疫系統。日本家庭牙醫師小垣佑一郎於《不生病的解毒飲食法:吃錯了,就像吃進毒!》提及,鋅不足會有以下13種症狀:.容易感到疲勞、容易感冒.沒有食欲.掉髮.皮膚症狀,如:潰爛、水泡、乾燥、膿痂疹.指甲裡有白色斑點.傷口痊癒速度慢.生殖能力衰退.腹瀉.敏感性牙齒.精神、神經症狀(性慾下降、情緒不穩、行動異常、發抖、記憶變差).缺鐵性貧血.身體會氧化.血糖調節異常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期刊表示,缺鋅表現可能因年齡而不同,腹瀉是嬰幼兒缺鋅常見症狀,且嬰幼兒缺鋅會影響生長並導致成年後出現食慾不振和生殖問題;脫髮、生長遲緩和頻繁感染則常見於年齡較大的兒童;而老年人缺鋅則會造成傷口癒合變慢以及認知、心理功能變化。含鋅食物排行榜推薦說到補鋅,許多人會想到「生蠔」,但其實生蠔的鋅含量並非最高的,以下推薦幾種含鋅食物並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整理每100克的鋅含量(mg):含鋅食物推薦 每100克鋅含量(mg).洋菜:59.8 mg.牡蠣干:31.1 mg.豬前腳:18.2 mg.米胚芽:16.4 mg.生蠔:15 mg.小麥胚:14 mg.南瓜子:9.4 mg.淡菜:6.3 mg.黑芝麻:5.4 mg.黑巧克力:4.0 mg鋅過量當心6大副作用從食物中攝取鋅,通常無須過度擔憂過量問題,若使用鋅補充劑則要留意攝入過量可能會導致噁心、頭暈、頭痛、胃部不適、嘔吐和食慾不振。如果連續使用50毫克或以上的鋅劑量,可能會干擾銅的吸收、降低免疫功能並降低HDL膽固醇水平。Q1、誰需要補鋅?泌尿科醫師高銘鴻表示,懷孕哺乳、男性、50歲以上、素食者等4種人要留意鋅的補充。Q2、鋅什麼時候吃?吳欣陵營養師建議,單配方鋅補給品應在飯前吃,以免受到餐食中植酸或膳食纖維的影響;複合性鋅補給品,若其中含有脂溶性維生素則需要飯後吃,才能與油質一同吸收,且補充鋅應避免與高鈣、高磷食物一起食用,以免影響鋅的吸收率,並購買標示、產地清楚且具有小綠人標章保健品。參考資料:長庚醫院、台大醫院新竹台大分院、National Institute Health、國民健康署延伸閱讀:.幫助抗發炎、調節胰島素!詳解鋅的功效:有哪些食物富含鋅?.缺鋅易生病、感染、貧血 營養師推4類食材助補鋅.預防骨質疏鬆補鈣就好?營養師教你吃「3種營養素」增加鈣吸收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7 焦點.健康知識+
從療法變詐術!教授解析安慰劑效應及藥物和安慰劑有什麼區別
一位許姓讀者在2023-9-10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有一個關於安慰劑的問題放在心裡一段時間了,忽然想到可以請教林教授:既然安慰劑效應是已經被確認的,是否有人研究如何擴大安慰劑的效益?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所以安慰劑效應發威而痊癒,這不是也很好嗎?這樣我還算是騙子嗎?印象中有見過癌症藥物只有10-20%的療效就可以上市,對於這類癌症,安慰劑效應如果能提升到10-20%,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謝謝教授沒有嘲笑我的問題。」有關「是否有人研究如何擴大安慰劑的效益」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有關如何利用安慰劑效應來改善健康,在過去30多年來已經有非常大量的研究。請看1994年發表在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的Harnessing placebo effects in health care(在醫療保健中利用安慰劑效應)以及2020年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美國藥學教育期刊)的Harnessing Placebo Responses to Improve Health Outcomes(利用安慰劑反應來改善健康結果)。至於讀者所問的「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所以安慰劑效應發威而痊癒,這不是也很好嗎?這樣我還算是騙子嗎?」,我必須先解釋「安慰劑」是如何定義。Fabrizio Benedetti醫生是意大利都靈大學(University of Turin)醫學院神經科學系的教授。他研究安慰劑效應已經將近30年,並且發表了158篇收錄在PubMed的相關論文,可以說是這方面的權威。他在2022年在醫學期刊Clinical Neuropsychiatry(臨床神經精神病學)發表一篇編輯評論DRUGS AND PLACEBOS: WHAT’S THE DIFFERENCE?(藥物和安慰劑:有什麼區別?),而其中的第一段是:「定義一個藥物並不困難。 它是一種傳遞到身體並通過作用於一個或多個生化途徑產生生物效應的分子,例如, 通過與受體結合或通過改變酶的活性。 安慰劑的定義則是複雜得多。 通常,它被定義為不具有藥理作用的惰性物質。 然而,這是一個非常膚淺和草率的定義,因為安慰劑是由許多成分組成的,例如文字、儀式、符號和含義。 因此,安慰劑不僅僅是惰性物質,而是在一系列感覺和社會刺激中施用,告訴患者正在接受有益的治療。 事實上,安慰劑是治療行為的整個儀式。」Fabrizio Benedetti醫生在同一年也在醫學期刊Annual Review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藥理學和毒理學年度回顧)發表Thirty Years of Neuro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Placebo and Nocebo: The Interesting, the Good, and the Bad(安慰劑和反安慰劑三十年的神經科學研究:有趣的、好的,和壞的)。這個標題裡的Nocebo是翻譯成「反安慰劑」,而原因是,相對於安慰劑是會產生有益的結果,反安慰劑是會產生有害的結果。有關「反安慰劑」的案例是多不勝數,例如最近非常夯的減肥神藥Wegovy(在台灣叫做「瘦瘦筆」)。請看我發表的減肥新藥以及減肥神藥,自殺風險。這款新藥在做臨床試驗時被發現會產生胃腸道方面的不良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這些副作用的發生率在治療組是74.2%,而在安慰劑組竟然也高達47.9%。也就是說,將近半數接受安慰劑治療的人竟然也會出現不良副作用,而這就是所謂的「反安慰劑效應」(Nocebo Effect)。在上面那篇論文的標題裡您也會看到The Interesting, the Good, and the Bad(有趣的、好的,和壞的),而意思是,30多年來「安慰劑」和「反安慰劑」的研究已經挖掘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以及一些好的影響(例如用安慰劑來治療精神疾病和疼痛),但是同時也造成一些壞的影響。有關壞的影響,Benedetti醫生是這麽說:「在過去的幾年裡,用安慰劑效應這類研究來證明他們奇怪的醫療手法的非醫療組織和治療師的數量有所增加。 他們的主要理由是,任何提高患者期望的醫療手法都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可以激活那些硬科學證明可信的安慰劑機制。 關鍵的一點是,當硬科學開始研究安慰劑效應時,它無意中允許非科學思維發生轉變。 江湖騙子和江湖醫生越來越意識到,他們不尋常且常常怪異的干預措施可能會產生安慰劑效應。 在許多情況下,他們不再對證明他們的偽干預措施如何或是否有效的試驗感興趣; 相反,他們根據強烈的安慰劑效應來證明其使用的合理性。更令人擔憂的是,他們聲稱的疾病,例如癌症和傳染病,以及使用這些未經證實的干預措施所造成的危害。 顯然,安慰劑抗生素不能殺死引起肺炎的細菌,安慰劑避孕藥也不能防止懷孕。 同樣,沒有科學證據表明安慰劑對抗凝劑和抗血小板藥物等藥物或骨質疏鬆症或許多心血管疾病等疾病有作用:對安慰劑不敏感的疾病是多不勝數。」從這段話可以看出(1)雖然安慰劑的確是對某些疾病(尤其是疼痛)具有療效,但很不幸的是,這種效應已經被很多江湖術士用來正當化他們從事的詐騙性醫療行為,(2)儘管這些江湖術士會聲稱他們的秘方可以通過安慰劑效應來產生療效,但事實上有非常多的疾病是不可能用安慰劑來治療的(例如細菌性肺炎、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而安慰劑也絕無可能可以防止懷孕或血液凝固 。所以,對於讀者所問的「如果我販賣高價藥品,或是強調神蹟,導致買藥的病人或信徒信心滿滿,…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我的回答是:「不該,因為這種療法大多是無效的,而且會阻礙患者尋求真正有效的療法。更可怕的是,江湖術士的療法可能是會致命的。」最後,對於讀者所問的「對於這類癌症,安慰劑效應如果能提升到10-20%,不也該視為是一種合理的療法嗎?」,我的回答是:「正規醫學不可能會做安慰劑治療癌症這樣的臨床試驗,因為這是不道德的,所以我們永遠不可能會知道安慰劑效應是否能提升到10-20%。可以肯定的是,江湖(民俗)療法是會致命的,請看民俗療法: 治癌還是治命。」原文:安慰劑效應:從療法變詐術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6 養生.聰明飲食
預防骨質疏鬆補鈣就好?營養師教你吃「3種營養素」增加鈣吸收率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最新國民營養調查報告指出,鈣是國人最缺乏的礦物質!!!這表示我們飲食中所攝取的鈣質遠不及身體所需。這時候就要多攝取含鈣食物,或是藉由鈣片等保健食品來補充不足的鈣。但你知道嗎?身體對鈣質的吸收並不是吃多少就補多少喔!補鈣最關鍵的重點是如何讓身體把鈣真正地吸收進去。所以今天的【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要和大家認識常見的鈣補充劑類型,及補鈣以外還能透過哪些營養素來提高身體的吸收率!鈣補充劑的類型市面上關於鈣的保健食品依其型式不同,可細分為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磷酸鈣…等,它們的實際含鈣量、人體吸收率都有所不同,所以接下來就讓Sean來為大家介紹兩種最常見的鈣補充劑型式吧!• 檸檬酸鈣(Calcium citrate)檸檬酸鈣做為一種常見的鈣補充劑型式,研究指出檸檬酸鈣的吸收率約35%左右,且檸檬酸鈣的吸收較不受胃酸影響,因此食用時機也比碳酸鈣型式的補充劑更為自由,空腹或餐後都可以食用。但它也有缺點,檸檬酸鈣大多都是化學合成,且這種型式的鈣含量比例僅約21%,食用量要增多才能補足身體所需的鈣,也不適合給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食用,可能會使身體對鋁的吸收率上升而影響健康。 • 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碳酸鈣算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一種鈣補充劑型式,鈣含量比例約40%;人體的吸收率則為27%左右。其特色是鈣的含量是目前所有補充劑型式中最高的。但傳統碳酸鈣的缺點是在胃中溶解後會產生氣體,使人在食用後出現脹氣的情形,且傳統碳酸鈣所含的鈣質要在胃酸存在的情況下才好吸收,所以一般都建議飯後或隨餐食用。近期被熱烈討論、視為補鈣首選的海藻鈣,是屬於一種全新型態、有著高吸收率的碳酸鈣,它的優勢在於具有微孔隙蜂巢結構,可以大幅提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結合高含鈣量及高吸收率兩種優勢,是鈣質補充的好選擇。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3種營養讓你增加鈣吸收率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人體對鈣質的吸收率其實都不算高!這是因為我們飲食中含有草酸、植酸等物質,它會與鈣質結合形成不溶性的鈣鹽,導致腸道對鈣質的吸收能力下降。但所以在這個章節裡,Sean就要和大家分享三種能提高鈣質吸收率的營養素,以及生活中可攝取到它們的食物!一、納豆膠納豆膠,其正式名稱為γ-聚麩胺酸(γ-Polyglutamic Acid; 簡稱γ-PGA),是自然發酵納豆中黏液的主要成分。γ-PGA能與鈣離子結合形成可溶性鈣,增加鈣質的溶解性,在人體中提升可被有效利用的鈣量。一般要吃到納豆膠的方法,自然是透過攝取納豆而來,不過對於不甚喜歡納豆、或是平時很少吃到納豆的人來說,也可以考慮食用含有γ-PGA的保健食品。二、維他命C維他命C的其中一項重要的功能便是促進鈣質吸收,這是因為維他命C是一種酸性物質,在胃中可以與胃酸相輔相成,增加鈣的解離量,進而增加鈣質在小腸的吸收率。而維他命C較常出現在蔬果當中,例如甜椒、花椰菜、紅心芭樂…等。三、維他命D維他命D在人體內扮演類似荷爾蒙的角色。在維他命D的幫助下,可以提高小腸細胞對鈣質的吸收率,以維持血鈣的平衡。若沒有維生素D的存在,飲食中的鈣僅剩10~15%能被吸收!因此獲得充足的維他命D,是確保鈣質能充分吸收的必要基石。除了透過適度日曬來使身體自行合成維他命D外,我們也可以透過飲食來攝取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如黑木耳、蘑菇、鮭魚…等。俗話說:「吃得飽,不如吃得巧!」我們補充鈣質也是同樣的道理,除了鈣要補充足夠,還要搭配協助鈣吸收的各種營養素,才能將我們吃下的鈣發揮最大的吸收與利用。在文章的最後,Sean還有一個小提醒要告訴大家,根據學術研究建議,單次鈣質補充量在500mg以內吸收率最好,因此在食用鈣補充劑時,建議分次在不同時段食用,才可以發揮最大的吸收效率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9-14 醫聲.慢病防治
他得異位性皮膚炎到處求醫用藥都無效 用過「這東西」後竟能泡溫泉
今天是世界異位性皮膚炎日,不少病友也分享自己的甘苦談。「皮膚穩定後,現在有時會去泡溫泉放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今年46歲的張先生,國小就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時常搔癢、滲血,即使注重環境衛生、飲食習慣,也定期接受治療,甚至服用中藥、偏方,病況仍毫無進展,直到使用生物製劑,不僅有效控制異膚,連共病亦改善許多。他到處就醫仍沒效 異膚大爆發成中重度張先生回憶,小時候隔週施打一次類固醇,打久兩邊屁股卻變硬塊,症狀隨季節交替加重;出社會後,他到處就醫,看遍坊間、小診所、皮膚科權威,還是控制不佳。發病30年間,張先生夜不能寐,床單常常沾上血漬,就算幾乎不喝手搖飲、不吃加工食品,也曾使用類固醇治療、吃中藥或偏方改善體質,但幾乎沒什麼成效,病況時好時壞。去年春天,異膚突然在四肢大發作,擦藥、口服藥都壓不下來,「整天滲血,沒有一處、一刻是乾的,那是有史以來最害怕的時刻。」後來聽從太太建議,找上新北市土城醫院皮膚科主任楊靜宜。「那時他的皮膚70%都是皮疹,色素沈澱,佈滿抓痕,皮膚增厚、苔蘚化,已經屬於中重度患者,加上咳嗽、輕度支氣管炎、粘膜炎、鼻炎等過敏共病,整體可說是非常差。」楊靜宜描述張先生第一次看診的情況。她表示,中重度與輕症最大的不同在於皮膚病灶處、非病灶處的免疫系統都持續性地過度反應,進一步誘發癢感,因此須控制皮膚的免疫大軍過度反應。但類固醇用久會造成白內障、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就算用到高劑量,療效仍不佳,且長此一往會對負責代謝的肝、腎造成負擔與風險。異膚精準醫療化 不傷肝腎還舒緩共病隨著醫療進步,皮膚免疫學也開始朝向精準治療。「精準治療就是抓出並抑制過度反應的那支免疫大軍,同時身體還能抵禦外來病毒、細菌,所以療效較好,副作用較少。」楊靜宜舉例,生物製劑不僅不會損害肝、腎,亦能舒緩氣喘、嚴重慢性鼻竇炎等共病,目前針對12歲以上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健保有條件給付。而張先生就剛好符合給付條件,在使用生物製劑第二週就感受到搔癢感減輕。楊靜宜說表示,八成患者多在使用生物製劑後的第四個月明顯感到症狀減輕,即便停藥半年以上也不會復發,僅有少許患者出現結膜炎,「雖然異膚無法根治,但只要與可信任的醫師好好合作,把關副作用,長期治療的副作用遠小於皮膚發炎帶來的長期影響。」張先生也鼓勵要配合醫師,定時定量用藥,「以前異膚嚴重影響我的生活品質,但楊醫師讓我回歸正常人生活,可以去泡溫泉,我這麼嚴重都可以恢復,大家一定也可以!」
-
2023-09-11 失智.失智資源
避免跌倒減輕照顧負擔 居家無障礙挑選必看指引
「在浴室裡跌倒」是在高齡者最常見的受傷因素之一,然而相較於年紀較輕的人,高齡者常有骨質疏鬆問題,導致跌倒後常常會有骨折現象,以致需要透過手術利用鋼板固定,或是直接置換影響關節,進而影響日常生活,甚至會麻煩到家中的其他人。大家都說:「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家中的預防措施就顯得重要,不是在跌倒後再來思考是否有需要安裝扶手,而是發現家中成員有行動不便的情況下,就需事前準備;而有甚麼樣子的狀況,我們就必須開始注意跌倒預防的措施呢?這次就來幫大家稍微整理一下,哪些人建議使用扶手來增加居家活動安全,以及介紹不同扶手款式及裝設方式吧!有鑑於大家對於自身年齡及身體功能的認知不同,這次我不希望以年紀來判斷是否需要裝設扶手,而是藉由動作能力來判斷時否有裝設需求,以避免有「我不是老人家、我很好、還行」而拒絕裝設的想法。我們可以試問自己…Q1. 上下樓梯需不需要使用扶手?! Q2. 是否走路多選擇平緩道路,常常去避開公園的石頭路或是高低不一的人行道?Q3. 從椅子站起來時,需要手扶膝蓋、抓把手或是用手支撐椅面?Q4. 從事的運動多以散步、瑜珈或是高爾夫…等較為靜態或是緩慢的運動為主,已經無法負荷需反應力快與敏捷度高的活動,如:桌球、網球、籃球…等。Q5. 或是無法單腳平衡維持至少5-10秒。若以上狀況,如果真的符合目前自身/家人的條件,都建議可以思考是否有裝設的必要喔!1.水平扶手:水平扶手多常見於較長距離走道或較大空間,在行進過程中給予「走路時」的穩定,且有時候也見於馬桶前方,給予「起身」向前再抓握站起的功能,也依照牆面寬度有這不同長度的需求。2.垂直扶手:垂直扶手多用於當身體有「高低位移」時,提供單腳穩定的工具,如:上下1-2層台階、門檻跨越、垂直坐站過程、進出和式架高地板。p.s. 因樓梯為連續性上升,為考慮行走時手扶不中斷,建議使用水平扶手。3.L型扶手:融合了水平扶手及垂直的功能,重疊兩種扶手的提供目的,給予使用者下壓或是前拉站起的功能,多用於自馬桶起身或是椅子起身的情況下裝設,同時也可以在站姿下給予相對穩定(如:他人協助洗澡時,需轉身情況、穿脫褲子過程。)4.U型扶手:相較於以上扶手,常見的U型扶手多見於,面盆周圍裝設,當使用者在洗臉台做灌洗刷牙時,因無法長時間維持軀幹直立,以致須單手支撐時,U型扶手扶手即可提供有效且不占空間(因沿著洗臉盆狀設)的幫助。使用甚麼型式的扶手沒有絕對,只要有達到目標即可,但仍對扶手安裝位置及選擇仍有疑慮,我們可以參考內政部所制定「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中的扶手建議安裝標準,或是向長照中心(1966)申請「無障礙評估」,與專業評估員討論最適合長輩的扶手安裝位置喔!
-
2023-09-09 養生.聰明飲食
喝咖啡會導致心悸嗎?專家曝真相!教你「3招喝咖啡」更長壽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咖啡」是許多上班族每天必喝飲料,每天至少喝1杯提神、紓壓。適量喝咖啡可提神醒腦、促進代謝、燃燒脂肪、抗氧化、預防失智症。但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喝咖啡,有些人喝了咖啡會出現噁心、心悸等身體不適的症狀,元氣網整理了「咖啡與心悸」的相關資訊,告訴你怎樣喝咖啡不傷身。喝咖啡都對健康有益?會有害健康嗎?美國心臟病學會發布一項研究指出,一天喝2到3杯咖啡的人(無論有無咖啡因),不僅與降低罹患心臟病和心律不整的風險有關,而且能延長壽命。也陸續有研究發現,咖啡可以降低得到老年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的風險,還可以提神醒腦、促進代謝、燃燒脂肪、抗氧化...等益處。但除了以上好處,咖啡也並非沒有害處,咖啡可能導致心悸、胃潰瘍、胃逆流性食道炎、骨質疏鬆,也可能會引發睡眠障礙、缺鐵性貧血、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上升、高血壓。一直以來,國外有諸多學者針對咖啡對健康的好壞進行相關研究。對此,根據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表示,站在醫學專業立場,建議喜歡喝咖啡的人,還是適度飲用就好,勿過量,不必因為一篇研究結果就「迷信」咖啡的療效;而不喜歡喝咖啡者,也不用強迫自己建立飲用的習慣。心悸、心臟不好的人 可以喝咖啡嗎?根據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 (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報告發現,喝咖啡能降低3%心悸和心律不整的風險,並不會導致心悸。振興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黃建龍表示,目前還沒有相關機轉可以佐證靠喝咖啡能預防心血管疾病。以臨床醫師立場來看,喝咖啡對於心臟病並無所謂的益處或壞處,但需要有更多的研究,才能證實喝咖啡確實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持相同看法。而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指出,適不適合喝咖啡,仍和個人體質以及咖啡因攝取量有關。如果本身喝咖啡會心悸者,千萬不要為了預防心血管疾病而喝咖啡。因為咖啡、茶類和酒屬於「刺激性飲料」,容易刺激交感神經,讓心跳變快,造成心臟的好氧量變大,加上腎上腺激素分泌會增加,引發心律不整的機率反而會增加二至三倍。所以如果您是有失眠、心臟常常亂跳、容易慌張的人,咖啡可能要少喝點!而本身有心律不整、心血管疾病、胃腸道疾病的人,建議先詢問醫師能不能喝咖啡,比較不會對身體有負面影響。喝哪種咖啡不會心悸?有些人擔心喝咖啡會導致心悸,認為拿鐵比美式多了「牛奶」成分,可以緩解心悸所的不適感;根據上面的研究報告指出,咖啡並不會誘發心悸,因此不管是拿鐵或美式都不會誘發心悸。而之所以會喝咖啡出現不適感,是因為對咖啡因非常敏感所致,此不適症狀叫做「咖啡因不耐受」,所以如果是對咖啡因敏感者,卻又捨棄不了這種香醇的飲料,營養師怡文給出3點建議:1.少量多次的喝:每次只喝一點,然後慢慢增加量。2.選擇拿鐵:拿鐵這種加了牛奶的咖啡,咖啡因含量較少。3.選擇低咖啡因或無咖啡因品項。但如果是「咖啡因不耐受」較為嚴重的人,只喝了一小口就心跳加速、心悸、失眠等不適感,建議不要喝咖啡比較好。服用6種藥物別馬上喝咖啡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咖啡「會明顯影響許多藥物的吸收、發散、代謝和排洩。以下是醫生建議不能與咖啡一起服用的幾種藥物,恐產生藥物交互作用、危險加倍:1.感冒藥2.過敏藥3.糖尿病藥物4.降血壓藥5.骨質疏鬆症藥物6.哮喘藥物看完以上整理的「咖啡與心悸」的相關資訊,知道要怎麼正確喝咖啡了嗎?每天適量喝幾杯咖啡有身體健康,但如果是咖啡因敏感較為嚴重的人,只喝了一小口就心悸、心跳加速、失眠睡不著等身體不適,建議還是直接放棄喝咖啡的習慣,或者跟醫師請教你的身體狀況能否喝咖啡。延伸閱讀:.感冒藥、糖尿病藥、降血壓藥...服用6種藥物別喝咖啡.咖啡是血糖控制不好的常見原因?咖啡會造成血糖上升還下降?.喝咖啡其實不會提神?深焙咖啡因含量多?破解8咖啡迷思
-
2023-09-08 醫聲.高齡社會
名醫陳亮恭提醒:中年起就需注意肌少症問題,飲食上多注意「這事」搭配運動才能有效預防
台灣即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不健康餘命又長達8年,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當前國人的養生觀其實早已過時,老後粗茶淡飯、做低強度運動反而會造成肌少症,因此鼓勵民眾多攝取優質蛋白質,同時也需養成良好運動習慣來防止肌肉流失,尤其中年起肌肉開始流失,更要提早做準備。傳統養生觀已過時,肌少症要攝取優質蛋白質和運動量台灣不健康餘命很長,陳亮恭說,原因之一是過時的養生觀,「我們傳統想像中,老了要吃清淡點、做低強度運動,卻反而讓蛋白質攝取、運動量不夠,加速肌肉流失,導致肌少症。」如果不加以控制改善,會出現體重減輕、平地走路緩慢、手部握力下降、行動不便、反覆跌倒的症狀,影響生活自理能力,長輩一旦發生骨折,可能導致失能、臥床,甚至提高死亡風險。要改善肌少症,只能從健康飲食、生活習慣改善做起。陳亮恭表示,民眾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依照國健署建議,60歲以上長輩每天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2到1.5公克的高品質蛋白質,換算下來,一名60公斤的長輩,一天至少要吃72公克的蛋白質才足夠;蛋白質來源最好也要多元,包含動物性、植物性。此外,陳亮恭表示,關渡醫院正透過科技,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數據,並給予個人化的建議,「我們即將與超商、外送平台合作,讓不同需求的民眾得到最合適的飲食。」像是患有肌少症的民眾進入超商後,能得知哪些商品含有較多蛋白質,或在外送平台上,按照所需選擇店家。而運動可以刺激肌肉生長,故也建議民眾搭配有氧運動、重訓,或是利用啞鈴、彈力帶、水瓶等做阻力運動,每週2到3次、每次30分鐘,訓練心肺功能,加快新陳代謝,對抗肌肉老化,同時也能預防骨質疏鬆。30歲肌肉就開始開始流失,預防肌少症要趁早 陳亮恭說,「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年輕人進入中年後,蛋白質攝取還算足夠,但到了60歲後,就明顯不足。」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活動力下降,肌肉量會慢慢流失,根據統計,30歲後,身體的肌肉開始逐漸流失,40歲後,每10年更平均減少8%,因此其實民眾從中年起就應要開始預防肌少症,就是要有儲存本錢的概念。他表示,如同失智症除了討論治療方法,也強調包含情緒、睡眠的腦健康,肌少症也應從前端預防做起,提倡肌肉健康(Muscle Health),且越早開始越好,如此一來,不僅容易達到健康門檻,也能存更多本錢,健康地迎向未來老後生活。延伸閱讀:🎧|名醫陳亮恭解讀台灣超高齡社會將出現2問題,帶領關渡醫院整合科技從社區到個人,發展銀光經濟
-
2023-09-04 醫療.骨科.復健
改善肌少症 光吃蛋白質還不夠!2種運動助增肌
● 肌少症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 光補充蛋白質無法刺激肌肉生長● 防止肌肉流失,關鍵是「運動」你有行走緩慢、下肢無力、容易跌倒、握力下降的困擾嗎?若出現這些症狀,小心罹患肌少症。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老化、活動力下降,肌肉量會慢慢流失。根據統計,40歲後,人體肌肉量每10年平均以8%速度減少,如果不加以控制改善,會影響生活自理能力,老年人一旦發生骨折,往往很難癒合,易導致失能、臥床,甚至提高死亡風險。攝取優質蛋白質 吃夠吃對該如何預防及延緩肌少症?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表示,足夠的營養非常重要,如果一味要求長輩飲食清淡,沒有味道反而會降低食欲,吃不下導致熱量攝取不足、營養不均衡,接著會變瘦、肌力變弱。營養是健康的根本,徐佳靖表示,維持肌力的第一步要從飲食下手,應把握「吃得夠」、「吃得均衡」、「吃進優質蛋白質」3原則,總熱量達到基礎代謝率標準才能幫助肌肉合成,建議可參考國健署「我的餐盤」設計每日菜單。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質所構成,許多民眾以為多攝取蛋白質對增加肌肉量愈有幫助。徐佳靖強調,只吃蛋白質無法有效轉換成身體組織質量,還需要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D,讓增肌效果加乘。有些長輩害怕有肌少症,除了三餐之外,會再額外補充蛋白粉,徐佳靖建議,食用前應先請專業醫護評估,避免補進過多熱量,結果不長肌肉卻變胖,還可能增加腎臟負擔。徐佳靖提醒,NG飲食也會在無形中流失肌肉,例如高油、高鹽、高糖食物,許多長輩習慣以醬菜、滷肉淋上白飯解決一餐,長期下來,營養會不均衡,而且鹽分過高;罹患肌少症也不一定都是瘦瘦乾乾的體態,有肥胖問題的高齡族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高血糖會誘導身體發炎反應,影響肌肉合成,因此飲食一定要節制。有氧及阻力運動 預防骨鬆肌少症無藥可治癒,但可以從健康飲食、生活習慣改善做起。徐佳靖強調,均衡營養外,還要搭配運動刺激肌肉生長,光吃不動其實沒用,建議可選擇有氧運動及阻力運動,特別是強化大腿前側的抬腳、深蹲,並善用彈力球、彈力帶等器材輔助,每周運動2至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增肌,對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幫助。(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生素D什麼功效?維生素D怎麼補充?可以每天吃嗎?過量也有風險!
全球約有六到七成的人口維生素D不足,根據國民營養調查,台灣也有約七成五的民眾,維生素D低於「足夠攝取量」。維生素D的重要性有哪些?.維持骨骼、牙齒健康.調節免疫系統.心血管健康維生素D是控制鈣質吸收、維持鈣磷平衡的重要物質,除了維持骨骼、牙齒健康,也和心臟血管健康和免疫調節相關。長期維生素D不足,可能會讓骨質疏鬆提早上門,骨鬆最怕發生在長輩身上,只要跌倒就可能引發嚴重骨折,住院臥床,增加不健康餘命的時間。此外,維生素D缺乏也會影響免疫力、腸胃道吸收,增加罹患肝腎、憂鬱症等疾病。另外,也與副甲狀腺亢進、嬰兒佝僂症、成人軟骨症等相關。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有哪些?.主要透過日照合成.少數食物如深海魚類、蛋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人體維生素D最大宗的來源是透過「日照」自行合成。但台灣並非每天都有陽光,依國健署「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第八版的資料顯示,以105年為例,台灣北部一年中高達六個月,每天平均日照時間不到3小時,一月每天平均日照僅有0.91小時,南部平均每天有5.9小時日照。即使南部日照時間長,但隨著人們工作型態的變化,多以「室內」為主,加上防曬觀念透徹,同樣也大幅減少日曬的機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的機率也減少。蘇秀悅表示,提高人體的維生素D,優先建議在沒有擦防曬的狀態下,曬15分鐘,大致能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蘇秀悅表示,除了日照是維生素D的來源之外,少數的食物也含有維生素D,如深海魚類的鮭魚、沙丁魚等,其餘則像是蛋黃,而深綠色蔬菜的含量並沒有特別高。誰需要吃維生素D補充劑?.建議補充前先抽血確認如果沒辦法做到每天曬太陽,在補充含有維生素D營養品之前,最好先抽血確認體內是否長期缺乏維生素D,確認不足再補充。血中維生素D數值如果低於10ng/ml,屬於嚴重缺乏;介於10到20ng/ml屬於缺乏;20到30ng/ml屬於不足;超過30則屬於正常;如果數值高達400ng/ml以上,可能就屬於過量。維生素D補充劑建議劑量?.50歲以下每天10微克.50歲以上15微克.孕婦、高齡者最易缺乏國健署建議,50歲以下每天攝取維生素D的量應達10微克,包含懷孕期或哺餵母乳期間的婦女;50歲以上則建議攝取量達15微克。國健署在106年到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20歲到49歲育齡女性維生素D缺乏比率為43.5%,顯示維生素D明顯不足。國健署提醒,懷孕期間應多接受日曬,維生素D在懷孕期間是不可或缺的關鍵營養素,可幫助胎兒的骨骼及牙齒健康發育。蘇秀悅建議,長輩應該多外出走走曬太陽,每天上午11點到12點之間,盡可能穿背心露出皮膚,曬15到20分鐘,達到讓身體獲得維生素D的機會。如果難以外出,才建議補充維生素D,但不建議一次就補充高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從600IU(15微克)開始,經抽血證實是嚴重缺乏維生素D,才建議補充到1000IU(25微克)的劑量。使用3個月後,再抽血確認是否讓血液中維生素D數值回到30ng/ml以上,恢復正常後,再調回正常劑量補充。維生素D過量可能有什麼副作用?過量的維生素D也會帶來副作用,維生素D過量會增加血鈣值,增加動脈硬化、腎臟疾病、結石等可能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1 醫療.骨科.復健
臉上皺紋多 可能與骨質疏鬆有關!3件事觀察是否有骨鬆
鬆鬆垮垮的皺紋,跟硬硬的骨頭有關?國外研究發現,皺紋愈多的人,骨頭愈差,可能與「骨質疏鬆」有關聯,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外觀愈年輕的人 骨密度愈高美國耶魯大學2011年在調查女性荷爾蒙與停經症狀的研究中,發現了骨質疏鬆與臉上的皺紋有些關聯;這兩年荷蘭也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外觀愈年輕的人骨質密度也會愈高。其中的道理,在於皮膚跟骨頭中都存在有大量第一型膠原蛋白,當身體因為老化、壓力大、代謝不良而影響膠原蛋白生成時,表現在外表上就是皺紋增加,表現在身體裡面就是骨質密度下降。現代愈來愈多人的工作型態以坐辦公室為主,久坐、少運動,長期下來衍生出了許多問題,最常見「三高」問題,也就是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實際上還忽略了一個隱形殺手「骨質疏鬆」。髖部骨折 一年內死亡率2成骨質疏鬆的問題很重要,卻常被大家忽略,得到骨質疏鬆,大部分的人直覺反應是補鈣就好。實際上,一旦有了骨質疏鬆就容易發生骨折,如果沒有好好處理,以常見的髖部骨折來說,一年內的死亡率兩成,五年內死亡率高達五成,比許多癌症的死亡率高,不可不慎。骨質密度就像氧氣,平常沒有感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發現它的重要性。門診常有病人問:「腰痠背痛、膝蓋痠痛、走不久,是不是骨質不好?」其實這些跟骨質密度的關聯性不大,要知道骨質密度最好的方法,還是到醫院以精密的儀器測量最準。平常在家有3件事可以初步觀察是否有骨鬆:3件事觀察是否有骨鬆1.身高較年輕時減少3公分以上。2.背靠牆面時頭無法貼緊牆面距離3公分以上。3.體重過輕,BMI
-
2023-09-01 養生.健康瘦身
重訓、跑步都沒用,胡瓜4年都瘦不了竟是「一原因」!專家這樣調整有感減掉7公斤
64歲的綜藝天王胡瓜,近幾年出現在螢光幕前都是中年發福的樣態。但他這個月突然瘦了7公斤。據了解,胡瓜之前努力了4年都瘦不了,詢問專家才知竟然是因為吃太鹹,身體裡的水排不出去,贅肉也消不掉。後來靠著改善飲食、多喝水、也停掉健康食品及高強度運動等方法,這個月總算慢慢看見瘦身的成果。瘦不下來,原來是「吃太鹹」胡瓜平常在外錄影經常外食,再加上上了年紀新陳代謝變慢,最重曾經突破90公斤。根據《噓新聞》報導,胡瓜過去每周上兩次健身房、做高強度重訓、激烈跑步,但這3、4年來始終無法減掉體重。後來找了營養師,才知道是吃太鹹,讓身體裡的水排不出去,贅肉當然也消不掉。他照著專家的建議調整減重方式,把過去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自認為有用但其實無效的行為也改掉。胡瓜說,雖然外型一下子還變化不大、看不太出來,但整體基礎代謝率提高,光是這個月就瘦了7公斤,目前78公斤。而現在站久了,也不會腰痠背痛了。飲食方面●不再大魚大肉吃重鹹,吃東西的口味跟著慢慢改變。●每天喝4千CC的水,把身體的雜質排出。●停掉以前會吃的健康食品如B群,缺什麼就從食物裡找,如現在每天榨蔬果汁,像芹菜裡有纖維,一天可以排兩次便。運動方面●以前會做強度運動;現在則是每周固定做瑜伽、拉筋,一層層把過去繃緊的各個部位拉開。●目標等瘦到10公斤後,再開始重訓運動。養生成效●基礎代謝率提高,1個月瘦了7公斤。●新陳代謝變快,流汗變多。●體力變好,站久了也不會腰痠背痛。中年發福 代謝症候群威脅大其實中年發福就瘦不下去的人很多。國健署指出,人過中年,新陳代謝變慢,腰部容易囤積「內臟脂肪」,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很大,大肚子是必須注意的健康警訊。45歲後的中年族群,一定要常量腰圍,避免腰圍過粗,才能降低代謝症候群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及心臟病、腦中風等慢性病的機率。●如何正確量腰圍:先吐氣、讓肚子放鬆後,在肋骨下緣跟腸骨上緣(橫膈膜跟髖骨的位置)取中線,就是腰圍的位置。●腰圍過粗指標:男≧90公分,女≧80公分路易莎董座減重經驗:減重、減脂、增肌3階段此外,很多人可能也都跟胡瓜有一樣的困擾,就是為何拼命運動還瘦不下去?要先了解,當吃進去的熱量超過可以消耗的熱量,過剩的熱量就會變成脂肪累積。因此,飲食控制真的很重要。而高鈉飲食導致的健康問題也值得關注,長期吃太鹹,會引起口渴、水腫,血鈉過高症狀,容易造成高血壓,其次就是肥胖、心血管、胃癌、骨質疏鬆及早期腎臟病等問題。路易莎創辦人暨董事長黃銘賢,也有跟胡瓜一樣的經驗,就是大量運動仍難瘦,後來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都「吃錯了」!黃銘賢曾接受今周刊幸福熟齡專訪指出,歷經減重(減體重)、減脂、增肌3個階段,他給想減重、減脂的人建議,要挑選「對的食物」吃;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若沒有頭緒建議可選擇快走,讓心跳維持在130、走45分鐘至1小時。【延伸閱讀】大量運動仍難瘦,原來是吃錯了!路易莎董座減重3階段 學會這樣減才不復胖減肥真的不容易,中年後的肥胖更是難對付!但從胡瓜及黃銘賢的例子可以了解,吃對食物、做對運動,才能成功減重、不復胖。【資料來源】.《噓新聞》獨/胡瓜1個月突暴瘦7公斤 64歲還能倒立秘密曝光.高血壓、肥胖、胃癌及骨鬆 這些健康問題都跟它有關
-
2023-08-29 養生.聰明飲食
感冒藥、糖尿病藥、降血壓藥...服用6種藥物別喝咖啡!恐危險加倍
大多數國人每天都會以一杯熱騰騰的咖啡開始一天的生活,但如果是在服用某些藥物,喝咖啡可能會影響療效。服這6種藥物別喝咖啡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咖啡「會明顯影響許多藥物的吸收、發散、代謝和排洩。以下便是醫生建議不能與咖啡一起服用的幾種藥物:1和2.感冒或過敏藥物數百萬人經常服用的感冒或過敏藥物,通常含有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等中樞神經系統興奮劑。咖啡也是一種興奮劑,因此以咖啡來服用抗過敏藥,可能會加重煩躁不安、無法入睡等症狀。3.糖尿病藥物如果在咖啡中摻入糖或牛奶,可能會導致血糖飆升,影響糖尿病藥物的療效。此外,研究顯示咖啡因可能會加重糖尿病患的症狀。根據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喝咖啡等任何含有咖啡因的飲料都可能會提高胰島素和血糖水平。這項研究規模較小,因此還需要收集更多的數據,但研究人員警告說,飲用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增加控制血糖的難度,並提高罹患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4.降血壓藥在服用非洛地平(felodipine)等降壓藥的同時喝咖啡,會減少藥物被人體吸收的機會,導致藥效降低。最好與醫療人員討論如何安排服藥和早晨喝咖啡的時間。5.骨質疏鬆症藥物利塞膦酸(risedronate)或伊班膦酸鈉(ibandronate)等藥物,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症,但切忌與咖啡同時服用,因為會降低藥物療效。建議在吃東西或喝任何東西之前服用這些藥物,並且只用白開水沖服,這樣可讓身體最大限度地吸收所有藥量。藥劑師表示,在服用這類藥物時喝咖啡,藥效將會減少一半以上。6.哮喘藥物許多哮喘患者會在病情發作時服用支氣管擴張劑,如氨基非林(aminophylline)或茶鹼(theophylline)。支氣管擴張劑的作用是放鬆呼吸道,使呼吸更順暢,但也會有頭痛、煩躁不安、胃痛和易怒等副作用。喝咖啡或其他高咖啡因飲料會增加產生這些副作用的風險,同時也會降低藥物被人體吸收和發揮作用的程度。看完以上介紹的咖啡與藥物禁忌,記得在吃了感冒藥、過敏藥物、糖尿病藥物、降血壓藥、骨質疏鬆症藥物、哮喘藥物...6種藥物後,不要喝咖啡,否則會影響療效。本文經《世界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延伸閱讀:.吃保健品不能喝咖啡? 對「常見4種保健品」影響超意外.咖啡和茶可影響糖尿病患者早逝風險?哈佛大學研究這麼說.喝咖啡其實不會提神?深焙咖啡因含量較多?破解8個咖啡迷思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2 養生.健康瘦身
吃再少也難瘦!7招打敗更年期肥胖,運動要選這一類才有實效
1、每天消耗500大卡一般健康族群,一周減掉0.5公斤,一個月約2公斤最為理想;但更年期女性則不建議以此標準,更年期適度的增重2至7公斤,其實有助婦女朋友順利度過更年期。因此,減重速度太快並不是好事,建議2個月減掉約2至3公斤的速度最為理想。(註:減掉1公斤脂肪,大約要消耗7700大卡的熱量,半公斤需要消耗3850大卡,若分配在一周,相當於每天消耗550大卡。) 「只要維持身體消耗的熱量大於吃進肚的熱量,減重就不是難事。」康寧醫院營養師陳詩婷說,減重必須控制每日攝取的熱量,建議每天以扣除500大卡為宜。值得注意的是,維持限制熱量且營養均衡的飲食,一日總熱量女性應不低於1200大卡,男性則不低於1500大卡為原則。 舉例來說,陳太太目前65公斤,沒有特別的勞力工作,一天的減重的總熱量可以這樣算:體重65公斤,乘上30大卡,再扣除500大卡,換言之,一天總熱量建議不超過1450大卡。不過,最為理想的狀態是將500大卡一分為二,250大卡由飲食中扣除,另外250大卡則由運動取代,如此復胖的機率就不高。 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思綺說,「更年期減重千萬不能求快。」更年期減重應以每兩個月2至3公斤為目標,避免透過節食、不吃等方式快速減重,長期下來可能會導致身體免疫力下降,甚至發生骨質疏鬆等疾病,應以毅力恆心落實在生活,維持長久的體重才是長久之計。 2、餐餐7分飽「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簡單,就是要我們練習控制進食量,只要吃到七分飽就可以了,因為毫無節制的飲食,會使人體腸胃消化系統時時處在工作的狀態,這餐還沒消化完,接著又下一餐吃很飽,消化系統得不到休養,對胃黏膜傷害很大。 最重要的是,練習不吃飽,對體重控制相當重要。近年來不斷有各種動物實驗強調吃太飽對健康的傷害,而七分飽恰恰好是能提高身體代謝、延緩身體老化的進食量。 飽的定義很空泛,陳詩婷說,七分飽沒有一種精確的量化標準,不過當你進食時,感覺到稍微飽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下降,不吃也沒關係就是七分飽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吃到七分飽,到下一餐之前也不會提前感覺到餓,如果到下一餐還覺得飽,就是吃太多了。 3、不只要動,更要選擇負重運動陳思綺說,更年期後很多女性都會有骨質疏鬆、肌力變少的問題,若能從事一些負重運動,同時搭配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可以有效保留肌肉量(甚至養出肌肉),以及骨質密度,對於體脂、血脂以及體態的改善,效果都很好。也就是說更年期肥胖運動的關鍵,不在量,而是運動的方式。舉例來說,快走或游泳10分鐘對身體的好處,遠好過慢走散步一小時。 對於更年期減重的女性,陳思綺建議,一周建議150分鐘的有氧運動,同時進行10至15分鐘肌力的訓練,舉例來說,你可以先半小時的快走,接著舉啞鈴練手臂、深蹲練大腿及臀部肌肉,或是僑式訓練腰臀肌肉,每天輪不同部位的肌肉訓練最為適合。 不過要提醒婦女,雖然負重運動有助肌肉的維持,但仍要視自身的狀況,譬如你有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就不建議跑步或爬山,應以游泳或其他訓練大腿肌肉的運動取代之。 4、生酮飲食風險高,低糖飲食降脂效果好近年風行的生酮飲食,常常與減重、減脂畫上等號,到底什麼是生酮飲食?生酮飲食是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調到極低,僅占整體熱量的5%(也就是一天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超過20克),提高脂肪到75至80%,蛋白質維持在15至20%,強迫人體燃燒脂肪成為酮體,經證實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顯著的減脂效果。 不過,陳思綺不建議更年期婦女施行生酮飲食。因為更年期婦女,脂肪代謝速度慢,多數人都有血脂、血壓過高的問題,若以如此高比例的脂肪,當成平時的飲食來源,長久下來會提高心血管風險;況且,如此高比例的脂肪很容易使身體缺乏其他營養素。 低醣飲食降脂的效果也很好。陳詩婷說,臨床發現,只要平時飲食避免高升糖指數的精緻澱粉,採較低糖類的飲食,同時養成運動習慣,一樣能夠達到降脂肪、降血糖、減重的目標,並不需要吃到嚴格的生酮飲食。 低糖飲食的飲食設計就相當多變,譬如每天可以一碗全榖雜糧、3至6份青菜、2份水果,加起來碳水化合物約為100克,這就屬於較低糖類的飲食(一般人碳水化合物一天超過200克),如此營養素攝取也較均衡。 最後提醒你,生酮飲食法的風險仍然較高,因此少被醫療人員主動建議,如果你堅持執行生酮飲食,請務必與醫師、營養師密切溝通討論,並同時強化自我血糖及血脂的監測,以免適得其反。 5、注重天然雌激素的補充更年期過後,因為卵巢功能逐漸衰退,無法製造足夠的雌激素,因此飲食中應可多選擇黃豆或黃豆製品,因為黃豆含有豐富的植物雌激素,有助平衡體內缺乏的荷爾蒙,除了可以加強脂肪代謝外,也可延緩更年期症狀。有些民眾擔心補充雌激素會增加腫瘤的風險,研究證明,只要是是從天然食物中攝取,就不必擔心腫瘤的問題。 6、適量補充鈣、鎂及維生素D更年期女性普遍都有骨密度缺乏的問題,建議平時應多攝取鈣、鎂、維生素D等營養素,超過51歲婦女一天需要的鈣質約1000至1200毫克,常見如優酪乳、牛奶、小魚乾、小蝦米、黑芝麻、深綠色蔬菜(包括芥藍、紅莧菜、莧菜、油菜、芥菜)等食物中。鎂則廣泛存在各種深綠色食物中,以及堅果;至於維生素D,可從乾燥香菇、鮭魚、牛奶、雞蛋中吃到,當然最重要的是要每天曬曬天然的維生素D的「太陽」,可以選擇早晨或黃昏時,每次約10至15分鐘即可。 7、充足睡眠,提高新陳代謝不僅對停經婦女,針對所有想要減重的所有人,充足的睡眠是必須的,因為睡眠不足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新陳代謝減慢,充足睡眠等於能讓身體細胞獲得充足的休息,才有戰鬥力為我們代謝熱量。【延伸閱讀】5招跟著做,安心度過更年期,先透過1表格檢視更年期了沒 。從幼兒、青春期、更年期,一直到老年期,都可以喝1飲品維持健康(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19 醫療.骨科.復健
擊退骨質疏鬆只吃鈣就好?營養師告訴你必吃「固骨本5種營養素」
人只要一上了年紀,可能會面臨到一個共同的問題:骨質疏鬆!根據國健署發布的「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發現,65歲以上的民眾,至少一個部位出現骨質疏鬆的盛行率為14.1%,相當於每7個人就有一人有骨質疏鬆的問題,而且這個比例還會隨著年齡增加而繼續上升!但是也別太過擔心,今天【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就要來和你一起學習鞏固骨本的保健營養知識,只要保養得宜,就有機會防止骨質疏鬆找上門喔!什麼是骨質疏鬆症?在成長的過程中,人體骨骼中的骨量約在20-30歲時會達到顛峰,之後就會隨年齡增加而流失骨量,大家常聽到的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就是骨量流失的一種病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骨質疏鬆症定義為:「一種因骨量減少或骨密度降低而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惡化的結果將導致骨骼脆弱,並使骨折的危險性明顯增高。」我們人體的骨骼屬於一個「活組織」,意思就是骨質的分解與再造是不斷在進行的,這個過程主要是由身體內的兩個細胞:分解骨骼的蝕骨細胞(Osteoclast)與再塑骨骼的成骨細胞(Osteoblast)兩者達到動態平衡來完成。當因為老化、更年期,或其他異常的原因,使骨骼分解的速率大於骨骼再造的速率時,就會造成骨質的流失,進而可能引發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如果你或是你的親朋好友中是屬於這幾類族群的話,可以把今天的文章推薦給他們喔!除了幫助他們對自身的健康有所掌握外,也可讓正確的保健知識傳遞給更多人知道!◆ 年長者在上一個段落中我們提到,骨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加快流失,所以年長者一直都是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再者,老人家牙口不好、胃口也不像年輕時那麼好,當進食量變少時,從飲食中攝取到有助於骨骼健康的營養素自然就減少許多。◆ 停經後婦女女性的雌激素則可以抑制蝕骨細胞的活性。但當女性到了更年期後,雌激素分泌大量減少,蝕骨細胞的活性便彷彿像是「掙脫束縛」一般而活性大增,使骨質流失的速度急遽上升。根據統計,女性停經後的5-7年,骨密度會減少約15~30%。◆ 生活習慣不良者常見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吸菸、酗酒、挑食、缺乏日曬、缺乏運動…等,這些行為都會從許多面向來使骨骼的健康產生危害,例如加速骨質流失、妨礙身體吸收對骨骼健康的營養素…等。 【健康知識Plus劃重點】-5種營養素,骨本輕鬆固相信每一個人都知道,要顧好自己的「骨」本就得補充到足夠的鈣質,但事實上,還有些營養素能夠和鈣一起相輔相成,讓骨骼更加健康喔!就讓我們接著繼續看下去吧!一、鈣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是構成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有99%的鈣都存於這兩個組織中。鈣除了能維持蝕骨細胞與成骨細胞間的平衡,也是作為成骨細胞製造新骨頭時的重要材料。食物中富含鈣質的有小魚干、牛奶、板豆腐…等。二、鎂鎂常常是在骨骼健康中很容易被忽略的重要營養素,它同樣是骨骼與牙齒的建構成分之一,還能協助進行「礦化作用」,使骨骼更加堅硬而不易發生脆裂。常見富含鎂的食物有:腰果、菠菜、酪梨。三、維他命C除了養顏美容以外,維他命C也能幫助維護骨本喔!它的原理是促進鈣質吸收,以利成骨細胞合成骨質;對抗氧化壓力減少骨質流失;同時也能幫助合成骨骼結構中的膠原蛋白。蔬果中的芭樂、櫻桃、甜椒都是補充維他命C的好選擇。四、維他命D維他命D在人體內扮演類似荷爾蒙的角色,可以調節血鈣的恆定。除此之外,維他命D也能幫助骨骼進行礦化作用,也與骨骼中的一種蛋白質-骨鈣素(Osteocalcin)的形成有關,而這些都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元素。除了透過適度日曬來使身體自行合成維他命D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攝取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如黑木耳、蘑菇、鮭魚…等。五、維他命K維他命K也是一個很常被人忽略的重要營養素!維他命K除了能幫助凝血外,骨骼組織中的兩種蛋白質:骨鈣素與基質鈣結合蛋白(Matrix Gla protein)也需要它的存在來讓鈣質最終形成骨質。維生素K也可幫助鈣的轉化、增加骨骼中成骨細胞的作用強化骨骼,把攝取的鈣填補在骨骼的隙縫中,提升骨質密度。飲食方面可以透過攝取菠菜、花椰菜、納豆來補充。骨質疏鬆症常被視為老年人的一大棘手問題,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的統計數字指出,髖部骨折後的一年內,死亡率竟高達20%~24%,比常見的癌症死亡率都還要高出許多!為了守護自己及家人的健康,如何預防骨質疏鬆症變成了每個人都需要重視的課題。看完今天的文章後,相信你一定對預防骨質疏鬆有了更多的了解。若無法從飲食中完整攝取到上面所提及的所有營養素,聰明有效率的你也可以選擇自己信賴的保健食品來補充營養喔!延伸閱讀:.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彩虹飲食法」怎麼吃?遠離癌症、心血管疾病 5色蔬果神奇功效.糖尿病怎麼有效控糖?專家曝扭轉關鍵時刻,「3撇步+9種食物」幫你控制血糖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09 養生.保健食品瘋
維他命其實一共有13種 為什麼過去十年大家特別偏愛維他命D?
我在2022-1-17發表紀錄片《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公視邀請點評。從標題就可看出,這篇文章是要告訴讀者,公視邀請我點評紀錄片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我在文章裡有告訴大家,我的點評文章已經刊登在《紀錄觀點》的官網:林慶順教授 ― 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但是,今天署名「愛將」的讀者留言:「教授在公視這篇文章已經找不到了,不知道是否還有其他管道能夠閱讀您的大作呢?」。所以,我決定把我的點評文章拷貝如下:《維他命的異想與真實世界》這部紀錄片的英文原名是Vitamania: 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Vitamins。Vitamania是Vitamin和Mania的組合,而意思就是《維他命狂熱》。至於The Sense and Nonsense of Vitamins,最貼切的翻譯應該是《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而這跟我常說的《維他命的吹捧與現實》是不謀而合。這部紀錄片是在2018年發行,但是比它早了22年,Vitamania這個合成字就已經問世。Rima Apple是威斯康辛大學的教授,現年77歲,已經退休。她在1996年出了一本書叫做Vitamania: Vitamins in American Culture(維他命狂熱:維他命在美國文化裡)。Catherine Price是一位Science Journalist(科學記者)。她在2015年出了一本書叫做Vitamania: Our Obsessive Quest for Nutritional Perfection(維他命狂熱:我們對營養完美的痴迷追求)。隔年,這本書被改名叫做Vitamania: How Vitamins Revolutionized the Way We Think About Food(維他命狂熱:維他命如何徹底改變我們對食物的看法)。Catherine Price兩次出現在這個影片。第一次是在10分45秒的時候,而她主要是在說,維他命之所以會成為一個全球千億美金的產業,是因為消費者本身的需求而促成的。Catherine Price的第二次出現是在80分23秒,而她主要是在說,也是因為消費者本身的要求,維他命產業將永遠不會受到法律的規管。所以,普羅大眾對維他命的痴迷與需求是已經存在20多年了,而用Vitamania來形容這個全球性的現象,是一點也不為過。跳芬克舞的鴿子Casey Bennetto是澳洲籍的作曲家及歌手。他在影片的第7分鐘首次出現,用演唱的方式來解釋Vitamin這個字的起源。陪他一起表演的是幾隻跳舞的卡通鴿子,而他們表演的音樂類型是叫做Funk。Funk這個字有好幾個不同的意思。它除了是一種音樂類型之外,也可以被翻譯成臭味,恐懼,和怯懦。但是,在這裡,它是一位波蘭籍化學家的姓。Casimir Funk是在1884年出生於波蘭華沙,而原名是Kazimierz Funk。他在1910年進入英國的李斯特學院從事研究,而當時的院長派給他的工作是研究beriberi(腳氣病)。腳氣病並非只是腳的毛病,而是全身性的,包括心臟。在那個年代,英國殖民地印度以及荷蘭殖民地印尼都出現很多腳氣病的案例,而這些案例是包括當地居民以及英國與荷蘭的駐軍,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英國與荷蘭都迫切想解決腳氣病這個問題。Christiaan Eijkman是荷蘭派駐印尼的首席軍醫官。他偶然發現實驗室裡的雞在長期吃剩餘的軍糧白米後也會出現類似腳氣病的症狀,而在改吃糙米後就會恢復健康。所以,他推理糙米的麩質一定是含有一種維持健康的必需元素。這個元素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維他命B1。由於這個發現,Christiaan Eijkman在1929年獲頒諾貝爾醫學獎。Casimir Funk在研究腳氣病的時候改用鴿子做實驗,而他也發現長期吃白米的鴿子會出現類似腳氣病的症狀。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這個紀錄片會用跳Funk舞的鴿子來代表Casimir Funk的研究。Casimir Funk在1912年發表了一篇關鍵性的論文The etiology of the deficiency diseases(缺乏性疾病的病因)。他說,有一些疾病,例如腳氣病(Beri-Beri),壞血病(Scurvy),糙皮病(Pellagra),以及佝僂病(Rickets)是屬於缺乏性疾病(Deficiency Diseases),而它們是可以用一些特定的有機物質來預防及治療。由於這些物質攸關性命(vita),而根據他的研究,這些物質是屬於胺類(amine),所以他建議將此類物質統稱為Vitamine。可是,後來的研究發現這些可以預防及治療疾病的物質並非屬於胺類,所以英國生化學家Jack Cecil Drummond在1920年發表The nomenclature of the so-called accessory food factors (vitamins)【所謂的輔助食物因子的命名(維他命)】,建議將Vitamine改成Vitamin。他的解釋是,《ine》這個字尾是代表具有化學特性的《胺》,而《in》這個字尾是代表不具化學特性的《素》,所以把Vitamine改成Vitamin就可避免把這些輔助食物因子錯誤歸類為《胺》。這個建議很快就得到大多數專家的同意,但是Casimir Funk卻堅持了16年,直到1936年才終於在他的一本新書裡首度使用了Vitamin這個字。雖然Casimir Funk在實證科學的領域裡並非特別傑出,但是由於他是Vitamin這個名詞的原創人,所以常被誤以為是維他命的發明人。不管如何,由於Vitamin這個名詞是如此的簡單扼要,容易用於行銷,所以它才會導致這幾十年來全球性的Vitamania。水溶性就不危險嗎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在第16分55秒時開始介紹維他命的種類。他說維他命共有13種,而其中4種(維他命A、D、E、K)是脂溶性,其他9種則是水溶性。他進一步說,水溶性的維他命會從尿液排出,而脂溶性的維他命則會在肝臟和脂肪累積,所以過量攝取脂溶性維他命會導致中毒。雖然這樣的說法並沒有錯,但難免會讓人以為水溶性維他命就不會有過量攝取的問題。影片裡有兩個脂溶性維他命中毒的故事。其中那個維他命A中毒的故事是很精彩,但可惜就只是個故事(非事實)。另外那個維他命D中毒的故事雖然相對比較平淡,但卻是比較重要。至於為什麽,請看下面分析。影片裡也有兩個水溶性維他命缺乏的故事。其中那個維他命C缺乏的案例是由於該名患者完全不吃蔬菜水果,而像這樣的人在這個年代其實是極其罕見。另外那個維他命B9(葉酸)缺乏的案例雖然是很有意思,但可惜所傳達的訊息卻有瑕疵。最重要的是,這個影片完全沒有提起水溶性維他命攝取過量的問題,所以我會在下面補充這方面的相關資訊。脂溶性維他命中毒這個紀錄片是以一個維他命A缺乏導致失明的故事做為開端,然後很快(在第2分20秒)就轉入一個因為維他命A中毒而致命的故事。這個故事是1913年Douglas Mawson和Xavier Mertz在南極探險,後來由於缺乏食物而不得已吃了他們的雪橇狗,而由於狗的肝臟含有大量的維他命A,所以Xavier Mertz最終死於hypervitaminosis A(維他命A過多症)。維他命A過多症的確是有致命性,但是,請注意,Douglas Mawson是這次探險的唯一生還者,而吃雪橇狗這件事就是根據他的敘述,可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維他命A中毒這件事。要知道,在當時、當地,根本就不可能會有他們的血檢報告。事實上有關他們發生維他命A中毒這件事,到目前都還只是個假設,而這個假設是源自於一篇1969年發表的論文HYPERVITAMINOSIS A IN THE ANTARCTIC IN THE AUSTRALASIAN ANTARCTIC EXPEDITION OF 1911-1914: A POSSIBLE EXPLANATION OF THE ILLNESSES OF MERTZ AND MAWSON(1911 年至 1914 年澳大利亞南極探險的維他命 A 過多症:對 Mertz 和 Mawson 疾病的可能解釋)。另一個維他命中毒的故事是出現在影片的第76分42秒,而受害者是一名才三、四個月大的女嬰。由於女嬰的母親以為給孩子吃大量的維他命D才能顯示出母愛,結果導致女嬰差點喪命。雖然這個故事比起那個南極探險的故事來得平淡,但事實上維他命D所造成的問題是遠遠超過維他命A。不過,由於維他命D是《維他命狂熱》之最,所以我要把它留在文章的最後來做為收場重頭戲。水溶性維他命過量攝取的問題雖然維他命D是當紅炸子雞,但其實維他命C也曾獨領風騷近40年,更何況它現在仍是所有水溶性維他命補充劑裡的一哥。尤其是在癌症的另類療法中,靜脈注射維他命C可真是黑心醫生的搖錢樹。不管如何,過度攝取時,口服維他命C補充劑是有可能會引發頭痛、腹痛、腹瀉、噁心、嘔吐、和胃酸逆流。維他命B群一向是被認為最安全的,但是一項在2019-5-10發表的研究發現過度攝取B6和B12會增加骨折的風險。請看Association of High Intakes of Vitamins B6 and B12 From Food and Supplements With Risk of Hip Fracture Among Postmenopausal Women in the Nurses’ Health Study(護士健康研究中停經後婦女從食物和補充劑中攝入大量維他命 B6 和 B12 與髖部骨折風險的關聯)。另一項在2020-1-15發表的研究也發現維他命B12在血漿裡的濃度是與死亡率有正相關性。請看Association of Plasma Concentration of Vitamin B12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in the Netherlands(荷蘭一般人群中維他命B12的血漿濃度與全因死亡率的關係)。這篇論文在結尾是這麼說:「有關維他命攝入過多,特別是維他命B12,已引起關注。在沒有維他命B12缺乏的情況下,對於是否要補充維他命B12,應謹慎行事。」葉酸的迷思與誤解影片在第37分24秒的時候用了一個輪椅籃球選手的故事來說明維他命B9(葉酸)的重要性。這位選手之所以需要輪椅代步,是因為他的脊髓發育不全,而之所以會有這個問題,是因為他母親在懷他時葉酸不足。有研究發現葉酸不足可能會導致胎兒神經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所以,儘管很多食物已經含有葉酸,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懷孕初期的孕婦最好還是要服用葉酸補充劑。《神經管缺陷》指的是神經管閉合不全,而神經管的閉合是在懷孕第28天就已經完成。所以,為了要防止神經管缺陷,葉酸的補充就必須在剛懷孕,或甚至在懷孕前就進行。可是,大多數的準媽媽並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懷孕,或什麼時候已經懷了孕,所以可能就會錯失補充的適當時機。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有很多醫生(包括婦產科醫生)、營養師、及媽媽健康網站都警告孕婦一定要吃葉酸補充劑。殊不知,等到知道懷孕時才吃葉酸補充劑,已經是亡羊補牢了。更何況,有研究顯示,孕婦過度補充葉酸可能會導致胎兒的大腦發育遲緩。有鑑於此,美國在1996年立法強制在穀類產品中添加葉酸,而在1998年全面完成此一強制行動。所以,在美國,每個人,不論男女老少,有無懷孕,現在全都是被“強制”補充葉酸。在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及聯合國共同發布一份葉酸添加指南,建議世界各國如何在食物(麵粉)中添加葉酸。目前全世界有81個國家有強制添加葉酸的規定,但是實際上完成全面性強制添加的國家應當沒這麼多。台灣和中國都沒有強制添加葉酸。歐洲國家也都沒有強制添加葉酸。影片在第43分30秒的時候主持人Derek Muller說歐盟每年有四千多個神經管閉合不全的案例,然而歐盟卻不做葉酸添加,所以接下來他就訪問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的營養與流行病學家Mathilde Touvier博士。這位博士說,不做葉酸添加的原因是麵包在法國是神聖又傳統的食品,所以不能隨意變動。可是,不做葉酸添加並不是法國特有的政策,而是所有歐洲(或歐盟)國家都是如此。所以,她的解釋很顯然是有問題。事實上,我在3年前發表的孕婦需要補充葉酸嗎就有說,歐洲國家不做葉酸添加的主要原因是擔心過量的葉酸會對健康有不良影響。然後我又發表葉酸攝入過多的不利影響,提供了5篇論文來舉證葉酸攝取過多會有哪些不良影響。我也引用了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屬下的膳食補充劑辦公室所發表的文章,它的重點是:大量葉酸可以糾正巨幼細胞性貧血,但不能糾正由維他命B12缺乏引起的神經系統損害。因此,葉酸補充劑的過度攝入可能會“掩蓋” 維他命B12缺乏症,從而導致神經損害到不可逆的境界。葉酸補充劑的過度攝入也可能會加速腫瘤前病變的發展,尤其是結直腸癌。此外,有研究顯示,在懷孕前後每天從補充劑中攝入1000 微克或以上的葉酸,會導致她的小孩大腦發育遲緩。葉酸的攝入如超過人體將其還原的能力,就會導致體內有過多未代謝的葉酸,從而降低自然殺手細胞的數量和活性。也就是說,過多的葉酸可能會降低免疫能力。此外,也有研究發現,未代謝的葉酸可能與老年人的認知功能障礙有關。維他命D狂熱其實,Vitamania並不是一個精確的用詞,因為普羅大眾對13種不同維他命是有非常不同程度的追捧。例如在1980和1990年代,最被瘋狂追捧的是維他命C,而在2000年代則變成是維他命D。所以,更精確的說法是,我們曾經歷過一個Vita-C-mania(維他命C狂熱)的時期,而現在則是正處於一個Vita-D-mania(維他命D狂熱)的時期。頂尖的心臟學期刊JAMA Cardiology在2019-6-19發表The Demise of Vitamin D for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維他命D心血管預防之死),而它第一句是:在過去10年裡,由於大眾對於維他命D萬靈丹的瘋迷,導致維他命D檢測和口服補充劑增加了近100倍。那,到底是為什麼,大眾會在過去10年裡瘋迷維他命D萬靈丹呢?簡單的答案是,因為10多年前美國出現了一位維他命D超級推銷員Michael Holick, MD。他在2004年發表Vitamin D: importance in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s, type 1 diabetes, heart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維他命D:預防癌症,1型糖尿病,心臟病和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性),要大家每年至少做一次血清維他命D檢測,還要每天吃至少1000單位的維他命D補充劑。直到今天,15年來,他每年都要發表好幾篇論文,一再說維他命D不足是全球性的災難,以及維他命D補充劑可以防百病,治百病等等。尤其是在一篇2017年的論文裡,他還說肥胖的人每天需要吃8000單位,而一般人縱然每天吃15000單位也很好。台灣有位江醫師曾在Michael Holick的實驗室進修,而回台後他也大力提倡維他命D,儼然成為台版的維他命D萬靈丹之父。我為了要對抗他傳播維他命D偽科學,在2020年3月11日發表新書維他命D真相。在這本書裡我詳細說明科學家是為了要治療佝僂病而發現維他命D。我也說:【在這五十多年來,花了成千上億的研究經費,做了數百個臨床試驗,最後的結論是,「佝僂病」是維他命D補充劑唯一被證實有預防或治療效果的疾病。】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在第60分鐘的時候訪問了一位澳洲的維他命D專家Rachel Neale博士,而她也這麽說:「一般大眾都認為維他命D被證明了有各種良好的健康效益,例如減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案例,但事實上我們只知道維他命D對骨骼非常重要,其它方面還未經證實。」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也有說,雖然我們常常聽到什麼維他命D不足,過低,或缺乏,但事實上沒有人知道什麼是維他命D正常值。有關維他命D正常值,Rachel Neale博士也這麽說:「所以我們還沒有一個單一的數字是被世界上所有組織、所有科學家、和所有醫生都接受的。」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也有說,癌症患者的維他命D水平通常都較低,所以台灣那位江醫師就叫大家一定都要吃大量的維他命D補充劑。可是,這位江醫師卻不了解《關聯性不等於因果性》,而事實上沒有人知道到底是《低維他命D水平》引發癌症,還是癌症引發《低維他命D水平》。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的相關研究也都發現維他命D補充劑不會降低癌症的發生率。影片主持人Derek Muller也有提起Rachel Neale博士的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一項維他命D補充劑的大型臨床試驗,而結果會在2021年出爐。由於影片是在2018年發行,所以目前PubMed公共醫學圖書館裡面已經有兩篇這項臨床試驗的論文,而它們的標題和結論分別是:The effect of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on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older Australian adults: an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D-Health Trial(補充維他命 D 對澳洲老年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影響:對 D-Health 試驗數據的分析)。結論:每月大劑量 60 000 IU 維他命 D 並未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總體風險,但可以略微縮短一般人群的症狀持續時間。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對一個大體上維他命 D 充足的人群進行常規維他命 D 補充不太可能對急性呼吸道感染會產生臨床相關的影響。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and risk of falling: outcomes from the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D-Health Trial(維他命 D 補充劑和跌倒風險:隨機、安慰劑對照 D-Health 試驗的結果)。結論:每月大劑量 60 000 IU 維他命 D 沒有降低跌倒風險。其實,我在維他命D真相裡早就有提供證據,指出維他命 D 補充劑不會降低急性呼吸道感染或跌倒風險。所以,澳洲的這項大型臨床試驗只不過是再度肯定。我也可以預期,它也將會再度肯定維他命 D 補充劑是不會降低癌症風險。維他命狂熱還會繼續演下去Casimir Funk在1912年創造了Vitamine這個名詞,然後Jack Cecil Drummond在1920年建議將它改成Vitamin,就這樣種下了Vitamin Mania的禍根。Rima Apple在1996年把Vitamin Mania合併成Vitamania,做為書名,然後Catherine Price在2015年依樣畫葫蘆,也用Vitamania做為書名。Derek Muller在2018年發行這部紀錄片,也用Vitamania做為片名。不管是出書,還是拍電影,Rima Apple,Catherine Price,和Derek Muller都是想用Vitamania這個帶有貶義的字來告訴大家維他命的真相。但是,成效很顯然是非常有限。我自己也發表了兩百多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以及四本相關的書,苦口婆心希望大家能了解99%的人是不需要吃維他命補充劑的。但其實我是心知肚明,就算我再寫兩百篇,甚至兩千篇有關維他命的文章,再發表四本,甚至四十本相關的書,也還是一樣擋不住Vitamania這股狂潮。雖然我也不認為這部紀錄片能在台灣擋住Vitamania這股狂潮,但我還是非常佩服和感謝公視願意花這麼多心血來翻譯和播放這部紀錄片。至於公視的這份努力會有什麼成效,我想大概也只能說佛度有緣人吧!額外影片Vitamania這部紀錄片的官網有提供13個短片,而其中有兩個是我認為值得推薦的:TEN THINGS ABOUT VITAMINS(10件有關維他命的事):長度3分46秒,是紀錄片主持人Derek Muller訪問作家Catherine Price,談論所謂的《10件你不知道的有關維他命的事》。DO VITAMIN EXPERTS TAKE VITAMINS? (維他命專家有吃維他命嗎?):長度1分40秒,是紀錄片裡10位維他命專家親口說出他們自己有沒有服用維他命補充劑。原文:維他命的實話與胡說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02 醫療.泌尿腎臟
你爸爸有這些症狀嗎?體力變差、愛生氣、健檢都紅字,當心進入更年期!1表格測驗看看
本文摘自485期40歲過後,你是否力不從心、體力大不如前、動不動就生氣?身材日漸發福,性慾也缺缺?甚至健康檢查一堆紅字,血壓、血糖、膽固醇都超標,積極節食、運動卻又久久不見成效,小心可能已經進入了「男性更年期」。中醫看男性更年期,年過40腎氣衰中醫師吳宛容指出,以中醫觀點來說,男性更年期可歸屬到「腎虛」範疇,對於人體生理變化,中醫有許多論述,女子每7歲為一周期,男子每8歲為一周期。《黃帝內經》提到,「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二八腎氣盛,即進入青春期,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三八,腎氣平均,筋骨隆盛,肌肉滿壯;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開始進入更年期,精少;八八,則齒髮去」。吳宛容表示,現存最早的傳統醫學典籍,明確提出「腎氣」的盛衰,對年齡過了40歲之後,陽氣衰、肝氣衰、腎氣逐漸衰退,精血日趨不足而出現肝陰血虧,腎之陰陽失調,形成男子更年期的生理基礎;多數男性通過臟腑之間的調節,能夠順利度過這階段而進入老年期。而部分男性由於體質、疾病、生活、社會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不能自身調節,而出現一系列功能紊亂徵候,即是「男性更年期症候群」。男性更年期6大症狀根據台灣男性醫學會統計,40~80歲的男性中,有1/3都有男性荷爾蒙低下的症狀。吳宛容指出,男性荷爾蒙「睪固酮」主要由男性睪丸及腎上腺製造,分泌的高峰期為15~35歲,過了40歲濃度逐漸下降,當男性體內的睪固酮過低,容易引發許多身心障礙,影響層面從皮膚、骨骼、肌肉、血管、肝臟、腎臟、心臟、性器官,到脂質及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及性功能等,即是所謂的「男性更年期」,主要引起的不適症狀如下所述:❶心理方面焦慮、煩躁、失眠、恐慌、暴躁、心情低落、情緒起伏大、缺乏自信及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衰退等現象。❷神經血管方面最明顯的症狀是熱潮紅,身體突然感覺一股燥熱往臉部、頸部、胸部直衝上來,幾秒鐘就消退,且伴隨有心悸、盜汗等症狀。❸皮膚方面皮下組織及水分減少,皮膚容易乾燥、搔癢、失去光澤及皺紋增加。❹性功能方面睪丸變小、性慾減退、晨間勃起次數減少、勃起功能障礙、硬度不足、持久度不夠,或是早洩、射精障礙等問題。❺心血管疾病方面男性進入更年期後,血中膽固醇開始緩慢增加,使血管彈性變差,開始浮現代謝症候群,以及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問題,導致動脈發生硬化,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❻其他症狀體重增加、肥胖、肌肉骨骼酸痛、骨質流失、全身疲倦、體力衰退、夜間失眠等。中醫辨證論治,改善男性更年期一般來說,男性更年期症狀大多持續3~5年內會消失,但有些患者的症狀可能長達10年以上。吳宛容表示,西醫治療以補充男性荷爾蒙藥物為主,中醫治療會針對個人的體質及症狀給予適合的藥方,再另外搭配針灸、食療、穴位按摩等方法,全方位改善更年期的生活品質。吳宛容說明,中醫認為「補腎」,是抗衰老及減緩更年期症狀的根本方法。男性更年期主要原因為「腎精虧虛」,影響身體陰陽氣血平衡而有許多對應症狀,從而影響「肝、心、脾、胃」等臟腑功能失調。中醫有「肝腎同源」的理論,是指肝血之旺賴腎精以化;中醫的「肝」包含氣血的疏泄功能、精神情志的活動,「調肝」的重點就是調氣血的疏泄,可以穩定現代人生活中的緊張壓力。吳宛容進一步說明,對於調理中醫的「脾胃」,金元著名醫家李東垣所著的《脾胃論》提到,「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是指調理好脾胃之氣後,就可以透過飲食「後天之氣」來補養「先天元氣」,使人體能恢復正常運作。另外,中醫也透過通調氣血、運動強身、食餌補益、修身養性及固養精氣,各方面配合來有效養生、延年益壽;治療上,以「滋腎填精」為本,再依個人狀況不同給予,以「清心瀉火」、「疏肝解鬱」、「健脾益氣」等藥方,大多能緩解男性更年期等諸多不適。男性更年期4證型中醫依男性更年期症狀,大致分成以下4種證型,大多證型會合併出現:1.肝腎陰虛:性功能變差,潮熱、盜汗、咽乾口躁、失眠。2.肝火旺:失眠出汗多、煩躁焦慮,伴隨口苦、心悸、血壓高。3.氣血不足:性功能變差,兼面色萎黃、疲倦健忘、吹風受寒則畏寒及筋骨不利。4.脾腎陽虛:性功能變差,倦怠無力、食慾差、腹瀉、水腫及怕冷。按摩5養腎穴位,調理更年期不適吳宛容表示,透過按摩養腎穴位,可以緩解更年期煩躁、焦慮、失眠、潮熱等不適症狀,建議每天按摩各穴位2~3回合,每回合30下,並於每日睡前溫水泡腳10~15分鐘,可以更好入睡。.太溪穴位置:足內側部,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三陰交穴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四根手指寬,脛骨內側緣後方的凹陷處。.太衝穴位置:足背第1~2趾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神門穴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與無名指及小指縫連線的交會點。.足三里穴位置: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四根手指寬,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處。生活5建議,安然度過更年期吳宛容指出,男性荷爾蒙低下引起的身心不適程度因人而異,中醫主張「陰陽平衡」,使用中藥或針灸可縮短適應期,可以讓身體盡快達到新的平衡;再者,透過日常生活及飲食調理,也可舒服自在度過更年期不適。❶適當紓壓壓力是造成更年期不舒服的主因,建議找到合適的紓壓方式,轉移注意力,比較不會胡思亂想,像是聽音樂、看書等。❷養成運動習慣適度的戶外運動與日曬,可以保持適當體重,能延緩男性荷爾蒙減少,並能鍛練肌力,預防骨質流失。建議補充富含鈣質食物,以防骨質疏鬆,例如:牛奶、起司、優格、黑芝麻、小魚乾、深色蔬菜等。❸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讓五臟六腑正常運作,幫助恢復身體原有的平衡。❹均衡清淡飲食日常飲食以「均衡、清淡飲食」最佳,避免燒烤、油炸的烹調料理,以及蔥、薑、蒜、辣椒等辛香料,以及花生、榴槤、桂圓、荔枝等熱性食物,盡量避免咖啡、濃茶等刺激性飲料,以免加重潮熱、盜汗、失眠等症狀。建議多吃些含膠質或黏液的山藥、黑白木耳,以及黃豆、黑豆、魚類等,可以調節體內的荷爾蒙,幫助改善更年期不適。❺提升性功能適度性行為能促進男性荷爾蒙分泌,同時能促進氣血周流,防止早衰、有助於延年益壽,多吃蝦蟹、蚌殼類等海鮮,以及羊肉、牛肉、韭菜、核桃等食物,具有加強性功能、強筋骨、益精血的作用。3道滋補肝腎飲品,改善男性更年期◎百合銀耳蓮子湯材料:百合10克、白木耳20克、蓮子30克、枸杞10克、紅棗8~10顆,冰糖少許、水1000c.c.。作法:百合、木耳、蓮子、紅棗、枸杞洗淨後,加水泡發,將木耳、蓮子放入鍋中煮20分鐘後,加入百合、紅棗、枸杞,再以小火煮約20分鐘至濃稠即可。功效:清心安神、明目健脾。百合、白木耳養陰潤肺、清心安神;蓮子益腎固精、養心補脾;紅棗健脾補氣,枸杞補肝腎、明目。適用於男性更年期眼睛、皮膚乾澀,有失眠、口乾舌燥症狀者。◎黑豆山藥排骨湯材料:排骨300克、黑豆30克、山藥30克、鹽少許、水2500c.c.。作法:黑豆洗淨後浸泡一小時;將排骨、山藥、黑豆放入鍋中以大火煮沸後,小火繼續燉煮一小時,加少許鹽調味即可。功效:健脾養腎、益氣補血,可壯陽補虛、益氣強志,適用於男性更年期脾腎陽虛氣弱而致氣短乏力、精神萎靡等。◎仙靈脾茶材料:仙靈脾3克、紅棗5克、枸杞5克。作法:將上述藥材以熱水500c.c.沖泡,當作茶飲,一日一次。功效:仙靈脾為滋補腎陽用藥,性味平和不溫不燥,可補養肝腎、明目補氣;紅棗健脾補氣;枸杞補養肝腎、明目,適合男性更年期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無力、性機能減退者食用。禁忌:有外感及體質屬陰虛火旺者忌服。男性更年期自我評估最近一個月內,在下述問題中,如果第1或7題回答「是」,或是其他8題有任3題回答「是」者,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男性荷爾蒙低下。①是否有性慾降低的現象?②是否覺得比較沒有活力?③是否有體力變差或耐受力下降的現象?④身高是否有變矮?⑤是否覺得生活變得比較沒樂趣?⑥是否覺得悲傷或沮喪?⑦勃起功能是否較不堅挺?⑧是否覺得運動能力變差?⑨是否在晚餐後會打瞌睡?⑩是否有工作表現不佳的現象?延伸閱讀:.男女中年後性慾低?當心更年期報到!「飲食8大原則」改善不適感.男性也有更年期?醫:身體出現3大症狀恐是「男性更年期」惹的禍.男人35歲,沮喪、鮪魚肚...就開始初老!醫曝「男性更年期」症狀有這些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30 醫療.骨科.復健
洋蔥補骨第一名,可改善骨質疏鬆症?教授告訴你殘酷真相
讀者Renie在2023-7-11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看到一篇有關生洋蔥跟骨質疏鬆有關的文章。我的骨密度是-1.7。剛好有這方面的問題。想請教一下林教授的意見。這位讀者是把一整篇文章拷貝在電郵裡。文章很長,所以我就只拷貝第一段如下:「鄭惠文博士為台北醫學大學教授,現職駐比利時醫藥衞生組代表。再度提醒各位好友- 洋蔥 – 補骨髓比鈣快十倍不止,補骨第一名 (我每天每餐吃生洋葱已有兩年了!–楊建武)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洋蔥補骨髓比鈣快十倍不止,補骨第一名。」(有關「骨髓」請看文末版主加註)其實,我在2016-8-2就已經發表洋蔥補骨第一名?,質疑此一聲稱。不過,由於當時網站才剛成立,這篇文章也就只有少許點閱。我現在先把它拷貝如下(紅色字),然後我會提供最新的相關論文。上個禮拜收到一個電郵,標題是:補骨髓比鈣快十倍多,補骨第一名竟然是它!維X力可以丟了啦!!!!上網查看,類似的資訊大概有數百條吧。它們大多有這樣的開端:「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前列腺素A是一種較強的血管擴張劑,能夠軟化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促進引起血壓升高的鈉鹽等物質的排泄,因此既能調節血脂,還有降壓和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前列腺素A的英文是Prostaglandin A。它確實有如上所說的,對血管及血液的作用。但是,「洋蔥是極少數含有前列腺素A的蔬菜」,是真的嗎?1973年,也就是43年前,有一篇報告說:「初步的分析,洋蔥似乎含有前列腺素A」。請注意兩個重要的關鍵詞:「初步的分析」以及「似乎」。那,如此「初步的」以及「似乎的」研究,為什麽43年來,再也沒有任何進一步的相關研究?顯而易見的,是因為沒有人能進一步地證實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除此之外,前列腺素A又跟補骨有啥關係?真不知寫此文章的人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能把它們扯在一起。至於洋蔥是否對骨頭有幫助,是有兩篇研究報告提供支持的證據。一篇是發表於2000年,用老鼠做實驗。另一篇是發表於2009年,用問卷調查分析白人婦女吃洋蔥的習慣。所以,是有一些有限的證據顯示洋蔥有護骨的功效。但是,我可以保證這個功效絕對不會是因為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有關「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目前還是只有兩篇論文:1973年:Search for prostaglandin A1 in onion(在洋蔥中搜索前列腺素 A1)。初步鑑定強烈表明洋蔥的這種成分似乎是前列腺素或前列腺素樣化合物。1986年:Extra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 prostaglandins in Allium cepa(洋蔥中不同前列腺素的提取及鑑定)。將大蔥 (Allium cepa) 在攪拌機中均質化並提取…鑑定出的前列腺素為 F1 α、E1、B1 和 A2。【註:這項研究的對象其實是green onion(大蔥)】由此可見,「洋蔥含有前列腺素A」的證據是非常薄弱。有關「洋蔥補骨」,目前還是只有三篇論文:2000年:Some vegetables (commonly consumed by humans) efficiently modulate bone metabolism(一些蔬菜(人類常用)可有效調節骨代謝)。雄性大鼠每天服用 1 克洋蔥,可使骨吸收減弱 23%。 每天給切除卵巢的大鼠服用洋蔥可以劑量依賴性地抑制骨吸收。2008年:Onion decreases the ovariectomy-induced osteopenia in young adult rats(洋蔥可減少年輕成年大鼠卵巢切除引起的骨質減少)。富含洋蔥的飲食可以抵消卵巢切除術引起的骨質流失和生物力學特性的惡化。2009年: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nion consumption and bone density in peri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non-Hispanic white women 50 years and older(50 歲及以上非西班牙裔白人女性圍絕經期和絕經後洋蔥攝入量與骨密度之間的關係)。每天食用一次或多次洋蔥的人的總體骨密度比每月食用一次或更少洋蔥的人高 5%。由此可見,「洋蔥補骨」的證據是非常薄弱。至於「洋蔥補骨第一名」,我就只請您用屁股想一想,第一名是跟誰比出來的?芋頭、番薯、馬鈴薯……?需要用多少經費來做這樣的研究?有哪個窮到只剩下錢的人會願意提供這樣的經費?馬斯克?比爾蓋茲?巴菲特?……您可以參考這三篇文章:地瓜抗癌第一名?地瓜抗癌是一場烏龍鬧劇地瓜抗癌,中國製造版主加註:骨髓是造血器官,是所有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發源地。把骨髓跟骨頭混為一談,這篇網路文章的荒謬足見一斑。原文:再談「洋蔥補骨第一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22 醫療.骨科.復健
肌少症前期「力弱症」!「3大指標自我檢測+3招運動」教你預防肌少症、改善力弱
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肌肉力量下降,便有可能罹患「力弱症」。力弱症為肌少症前兆,若能在早期發現「力弱症」,便能有效評估並預防肌少症。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下降,長者常見疾病如失智症、肌少症、骨質疏鬆症、腦中風及慢性疾病等。其中肌少症會增加長者罹患慢性疾病與增加死亡風險,在近年備受討論。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弘毅所長提出,透過早期發現「力弱症」能更有效評估並預防肌少症。究竟力弱症是什麼?有力弱症者,該如何預防肌少症呢?先來了解何謂「力弱症」。早期發現「力弱症」 預防肌少症「力弱症(Dynapenia)」為肌少症前期,指的是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由於骨骼肌力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退化,力弱症者會感到虛弱或疲倦,並增加跌倒風險。隨著骨骼肌力量退化,將導致功能障礙甚至增加失能與死亡風險。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暨長期照護學系林立峯副教授林立峯副教授表示,肌少症成因包括老化、賀爾蒙變化、發炎反應、活動不足等,其特徵為持續且全身普遍的骨骼肌重量及功能減少,伴隨失能、死亡風險,常見共病包含骨質疏鬆症。而力弱症則是指針對肌肉量正常、並不是由神經系統或疾病引起,但隨著年紀增長造成力量不足的情況。研究顯示,平均每年有62%的老年人會從肌肉健全狀態發展為力弱症,以及有10%力弱症會進展成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不足容易發生跌倒、骨折,然而有90%的髖部骨折是因為跌倒所致,且年長者發生髖部骨折後,約有40%無法恢復行走能力,並有20%會在6個月內死亡。肌少三部曲「力弱–肌少–失能」,早期檢測力弱、降低失能風險。(圖片提供/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力弱檢測3大指標2010年歐洲肌少症工作小組EWGSOP、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提出「肌少症(Sarcopenia)」,並在2019年AWGS會議上修訂肌少症診斷數據,並增列「疑似肌少症」的篩檢標準,即為「力弱症」。力弱篩檢標準包括肌肉量、肌肉力量及肌肉功能:STEP 1 肌肉量正常◆肌肉量計算: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四肢骨骼肌量/身高平方。 STEP 2 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差◆肌肉力量檢測=男性手握力小於<28kg;女性手握力小於<18kg。◆身體功能評量=6公尺步行速度<1.0 m/s。若肌肉力量或肌肉功能任一項不足,即為力弱症。力弱症與肌少症的差異則為肌肉量。力弱症對健康3危害台灣將於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國家發展委員會預估4年後,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口20%。尤其力弱症與年齡老化有高度相關,55歲以上即為高風險族群,老化造成身體機能下降、肌肉力量不足,未來力弱症人數將會提升,加上肌少症不易逆轉,因此,預防肌少症不能不慎。力弱症對健康3危害如下:1.代謝症候群高風險林立峯副教授說明,相較於肌少症患者,力弱症患者通常具有較高體脂肪率、粗腰圍,可能導致身體新陳代謝功能異常,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2.影響行動能力力弱症且腹部肥胖者是年長者日常活動功能惡化的主因,與沒有力弱症、沒有腹部肥胖的人相比,患有力弱症且腹部肥胖者的步態速度下降更為顯著,建議透過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改善。3.增加骨折風險雖然力弱症患者常見高體脂、粗腰圍,但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抵消了肥胖對手腕、手臂、髖部、脊椎和其它骨骼骨折的保護作用,導致跌倒風險增加。林立峯副教授也解釋,力弱症並非體態肥胖者的專利,年紀、身體機能老化才是主因。此外,有研究發現,近年新冠肺炎患者局部肺纖維化發生率為2-6%,若惡化成特發性肺纖維化,可能增加罹患力弱症風險。活力樂肌3招改善力弱症 預防肌少症肌少症不容易逆轉,且目前肌少症僅能以運動及飲食來改善,因此在力弱時期就應該開始預防肌少症。經亞健康銀髮族體適能測試發現,有60%的登山族仍有力弱風險,即使有進行登山運動,但年長者運動次數可能間隔較長,仍有肌肉力量不足的力弱風險,林立峯副教授建議應保持肌力訓練且加強重量訓練,才能幫助預防力弱。學會「活力樂肌3招」坐姿屈膝抬腿、站立抬腿和深蹲,進行下肢阻力訓練,改善力弱狀況:「活力樂肌3招」每日運動,有助於降低力弱症患者發展至肌少症之風險。(圖片提供/台塑企業暨王詹樣公益信託)延伸閱讀:.72歲吳念真自曝跌倒2次換住電梯大樓!7症狀自我檢測肌少症.退休三年至今身材未走鐘 物理治療師簡文仁健康9字箴言大公開.非刻意減重卻變輕?肌少症不是老年人專利!自我檢視6指標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21 養生.運動健身
關於肌力訓練最多人想問:肌力訓練能治好腰痛、預防肩膀脫臼嗎?
近來,雜誌、書籍或電視節目上常大量地討論肌力訓練的用處,其中雖然也有媒體認真提出具有科學根據的內容,但許多都過度在意觀眾的眼光,於是比起教育性,似乎更多內容是趣味導向。那些光是紙上談兵而沒有親身體驗過肌力訓練的人,設計出來的復健課表或治療方法,儘管符合學術性,卻缺乏實質的內容。剛開始肌力訓練的前3 個月,因為是從零起步,所以看得見效果,但在那之後就不容易再有任何變化。反之,也有人是本身熱衷於肌力訓練,但在醫療現場的臨床經驗尚淺,他們的建議也容易偏向個人經驗,因此要特別注意。有段時間流行支付大筆金錢來進行體態改造,但本質上就是嚴格進行既有的肌力訓練與飲食管理而已,並沒有什麼創新的內容。因此,本篇筆者將站在運動器官治療的第一線,從運動醫學科(前骨科)的立場,來回答有關肌力訓練的疑問。以下介紹的是造訪運動醫學科門診的人,最常諮詢的五個代表性疑問及回答。Q1 「肌力訓練」能治好腰痛嗎?桂子女士:「我大概從10 年前開始,每年都有1、2 次腰痛得無法動彈。醫院的醫師說我腰痛是因為腹肌太弱了,要我做肌力訓練。我有拿到宣傳手冊,但真的只要做肌力訓練,腰痛就會好嗎?」這是很難回答的問題,答案有好幾種。首先要看腰痛的原因是什麼,比方說,如果是在骨質疏鬆症導致腰椎椎體壓迫性骨折後、癌症骨轉移導致椎體發生病理性骨折,或是因椎間盤突出而麻痺等情況下,肌力訓練本身就是禁忌。桂子女士年約45 歲,身體還很健康,所以應該不是屬於這些特殊狀態。即使是所謂的閃到腰,疼痛也有可能是來自肌肉或筋膜、椎間盤、椎間關節等各種原因,確實請醫師診斷出腰痛原因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哪種腰痛,急性期的疼痛很強烈時,必須靜養或藉由藥物來止痛,有時還要用護腰固定,以維持日常生活,疼痛無法減輕時,甚至有可能要住院。等到疼痛減輕,能夠活動到一定程度後才能開始運動。換句話說,與其說是靠運動來治療,不如說是靠運動來預防復發。桂子女士的腰痛讓醫師說出「請鍛鍊腹肌」的建議,恐怕腰痛的原因是姿勢吧!觀察桂子女士的站立姿勢會發現,呈現骨盆前傾、腰椎內凹的狀態,也就是所謂「拱腰」或「翹屁股」,常見於腹肌呈鬆弛狀態、主要以背肌支撐軀幹且反覆腰痛的人身上。實際上,腰痛很多都肇因於站立或坐著時的姿勢異常,這種姿勢異常可能是薦髂關節或脊椎的可動性差、腹部或背部的肌肉攣縮或肌力弱等原因所造成。若想改善攣縮或可動性,必須做伸展運動,強化肌力則需要做肌力訓練。從這種角度來說,「請做肌力訓練強化腹肌」的說法並沒有錯,但其中省略了很重要的事。並不是「只要做肌力訓練就能消除疼痛」,而是「請先做下肢或骨盆周圍的伸展運動,讓軀幹與骨盆附近變得柔軟,然後再做肌力訓練,以強化軀幹肌肉,矯正姿勢,才能消除腰痛」,這樣才是詳盡的說明。接下來,必須選擇肌力訓練項目,並階段性地提高強度,以避免疼痛復發。沒有一種所謂萬能的、只要單做該項目就沒問題的肌力訓練。此外,缺乏肌力的人不僅是肌肉量少而已,很多時候目標肌肉也都無法順利地收縮,必須再次讓肌肉活化。如果沒在一開始就進行活化的指導,就會抱著錯誤的意識做出似是而非的動作,如此一來,不僅沒有效果,反而還會造成腰痛復發。此時最重要的,就是建構「良好的姿勢」。正因為沒有正確的姿勢,才會讓腰椎過度前彎、後凸或扭曲。請看著鏡子確認自己的姿勢,並反覆練習軀幹的肌肉,養成良好的習慣。一旦學會保持良好姿勢,有可能身高會變高1、2公分,或是運動表現變好。重點:在腰痛的治療或預防上,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姿勢,因此才需要做伸展運動或肌力訓練。Q2 「肌力訓練」能預防肩膀或手肘脫臼嗎?真一郎同學:「聽說肌力訓練可以預防肩膀脫臼,這是真的嗎?我有個橄欖球社的朋友,因為擒抱而肩膀脫臼,之後又反覆脫臼了好幾次。最近聽說連在床上伸懶腰都會脫臼,弄得他很困擾。」肩膀的習慣性脫臼,是因為關節囊或韌帶脫離肩胛骨後,變得鬆弛所引起,因此即使位於關節囊外側的胸大肌、三角肌或旋轉肌袖變得再強,還是一樣會脫臼。嚴格來說,必須透過手術將脫離的部位縫緊,讓關節恢復到穩定堅固的狀態,否則無法防止脫臼。第58 代橫綱千代富士在現役時代,肩膀經常脫臼。雖然他靠肌力訓練打造出一身肌肉盔甲,確實比較不容易脫臼,但晉升橫綱以後,只要碰到勉強的肢體位置,還是不免會脫臼(見圖5.3)。像這樣製造出不易脫臼的狀況或獲得代償動作,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預防,但並不能取代手術。真一郎同學的朋友如果肩膀這麼不穩定,連在床上伸懶腰都會脫臼,最好還是接受手術治療。重點:光靠肌力訓練,無法預防肩關節或肘關節的脫臼。※ 本文摘自《強化肌力訓練全書》。書名:《強化肌力訓練全書》作者:石井直方, 柏口新二, 高西文利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6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9 醫療.骨科.復健
女性停經後骨質流失快 補鈣須長期並搭配運動與曬太陽
骨質疏鬆症是年長者常見慢性疾病之一,但往往因無症狀常被忽略。據2005年到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報告,50歲以上骨質疏鬆症盛行率,男性23.9%、女性38.3%。年過30歲後,骨質以每年1%的速度流失,特別是停經後的女性,流失速度為每年3%,如何存骨本,攝取足夠且有效的鈣質,需搶在骨鬆流失前就開始做好功課。骨鬆難察覺,常等到跌倒、骨折才發現骨質已空洞。骨質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流失,台灣正處於高齡化社會,推估全台約有700多萬人口有骨鬆疾病。許多長輩對於骨質疏鬆症「有認知」,但卻不懂得預防來延緩骨鬆發生。臨床上,高比率的骨鬆患者都因骨折就醫,才發現自己有骨鬆,此時往往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骨鬆骨折好發於三大部位,分別為脊椎、腕部、髖部。有骨質疏鬆症的長者,若不幸跌倒,造成髖關節骨折,死亡率高達20%。只要曾發生過骨折,二度骨折機率是一般人兩倍以上,每次骨折都增加死亡或長期臥床的機率。停經後女性骨質流失快,須定期做骨密度檢查。幾乎所有人都可能出現「骨質疏鬆症」,但有效保養或降低骨鬆提早來臨的風險,能幫助自己進入老年時,仍可擁有勇健的身體。骨鬆有十大風險因子,女性、缺乏運動、吸菸、飲酒過量、缺鈣、家族病史、體重過輕、長期使用類固醇、日曬不足或有甲狀腺疾病等。與男性相比,女性骨質較少,比男性脆弱,加上停經後,缺乏荷爾蒙保護,更容易讓骨質流失。若加上缺乏運動,骨骼缺乏肌肉保護更容易受傷,也增加骨鬆機率。停經後的女性因缺少女性荷爾蒙的保護,讓骨質流失的速度加快,過去女性平均50歲左右才進入更年期,但近年發現45歲左右的女性就陸續開始出現經期異常,比起過往更早面臨停經的問題。建議40歲以後定期做骨密度檢查,而補鈣對於女性而言,更需要提早開始補充;如已經進入更年期的女性,也應該要避免跌倒發生,減少骨折臥床的機率。長輩牙口不好、腸胃吸收力較差,飲食補鈣效率不佳。花蓮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姚定國表示,門診許多骨鬆患者對補鈣有迷思,認為多吃小魚乾、喝牛奶、多運動、曬太陽就足夠。他表示,長輩的補鈣方式與年輕人不太一樣,年輕人可透過多吃含鈣質食物及多曬太陽、多運動補足,但長輩牙口不好,加上胃腸的吸收能力也有限,建議可利用服用鈣片來增加補足機會。姚定國說,鈣片分為結晶鈣與非晶鈣片,前者分子大,後者分子較小,建議長輩可選擇非晶鈣片增加鈣質吸收效率。他於2012年第一次做身體健康檢查時,發現骨密度為-1.5,正常值介於+1.0到-1.0間,他不以為意,第二次再做骨密度檢查,骨密度僅剩下-2.2。見到數字下降,他立刻開始展開補鈣計畫,接觸到非晶鈣,當時每天吃二顆,持續半年,第三次骨密度回到-1.7。姚定國表示,骨鬆是慢性疾病,也是正常老化過程,避免骨質嚴重地快速流失,即時補鈣有機會降低骨質流失速度,但沒辦法短期就恢復,需要長期使用,並且搭配運動、曬太陽等,才能逐步恢復。
-
2023-07-08 焦點.健康知識+
「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
老化雖是自然現象,但日積月累的「生活模式」與「飲食態度」都可以直接影響老化速度的急緩。大約30%的老化速度是由基因所決定,這代表還有70%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正確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有助於減緩老化的過程,並可能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例如癌症、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和心臟病。維護健康之路,必須要將時間和精力投資在正確的飲食態度上,絕對沒有一個捷徑可以延緩老化,更不要誤以為藥物和營養保健品是必須的,健康的生活習慣和飲食可以減少對藥物的依賴。所有宣稱具有神奇效果的營養保健品和飲食法反而會加速老化,使健康狀況惡化。生活態度上,好好愛自己,持之以恆的運動,樂觀看待事情,不再期待和等待,往前創造更多的回憶,細嚼慢嚥品嘗每口食物,今日事今日畢,放空一切好好睡覺,必能延緩衰老,讓人生最後階段更有尊嚴。延緩老化的飲食要點1.天然食材事先計劃飲食內容,採買營養豐富的天然食材,包括各種新鮮水果和蔬菜、全穀類、魚和瘦肉。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包括維生素A、C和E、β-胡蘿蔔素等,可以延緩老化。是健康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攝取健康油脂不少人因為怕發胖或是患有慢性疾病,有著油脂就是有害健康的迷思。事實不然,好的油脂是人體必需營養素的一部分,需適量攝取,不能完全不吃。油脂和其他營養素一樣,是維持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元素,細胞膜需要油脂作為原料,神經傳遞信號也需要油脂。嚴格限制油脂的攝取,反會導致脂溶性維生素吸收不良,而缺乏維生素A、D、E、K。滴油不沾絕不是正確的飲食觀念。油脂可分為「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來自動物,例如豬油、牛油、奶油,少部分植物油如椰子油和棕櫚油,它被視為一種壞的脂肪,過量攝取會造成心臟血管的負擔,並導致壞血清膽固醇上升。「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植物,例如橄欖油、菜籽油、麻油、花生油、葵花籽油、黃豆油等,它被視為一種好的油脂,可降低壞血清膽固醇,有益於心臟血管健康。橄欖油中所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MUSFs)對健康至關重要,是人體健康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已被證明可以降低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並能改善胰島素功能。橄欖油還含有多酚,可幫助中和體內的自由基。3.善用香草和香料減少鈉鹽或調味料,改使用香草,例如九層塔、蔥、薑、蒜來增添食物風味,提高年長者品嘗食物的樂趣。4.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牛奶、優酪乳、強化鈣的橘子汁、豆漿、小魚干、沙丁魚等,是含鈣豐富的食物。5.飲用足夠的水分人體體重大約60%是水,從大腦到肺部等所有生理功能都需要適量的水來協助進行。6.確保膳食纖維、維生素B12和維生素D的攝取量這三種營養素,是年長者飲食中比較容易缺乏的營養素。兩餐之間的健康加餐正餐之間的點心,請用天然的健康食物,取代不健康的甜點或糕餅。以下介紹5種推薦的加餐食物,在餓的時候可以暫時充飢。1.雞蛋一個雞蛋包含9種人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所含的6~8公克蛋白質可用於修復身體組織,是優質蛋白質。此外還含有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眼睛所需),天然存在的維生素D和膽鹼(大腦、神經系統和心臟血管系統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坊間有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多吃會使血脂上升的迷思,但一天一顆雞蛋所含的膽固醇,並不會影響血清膽固醇,同時飲食膽固醇並不會直接影響血清膽固醇的濃度。2.低脂或無脂優酪乳優酪乳富含蛋白質和鈣,鈣可以幫助骨骼健康,適量蛋白質的攝取可以防止肌肉衰減。此外優酪乳還提供了數百萬種對腸道有益的益生菌,可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幫助排除體內毒素,降低腸道相關的炎症。但要留意,調味優酪乳(例如草莓或藍莓口味)大部分都含有許多添加糖(高果糖玉米糖漿),建議選擇原味低脂或是無脂優酪乳2食用。3.黑巧克力製成巧克力的可可粉富含各種礦物質,例如鐵、銅、硒、錳、鉀、磷和鋅以及抗氧化劑。黑巧克力3的可可粉含量較高,所含有的抗氧化劑有助於緩解自由基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並減少紫外線造成的皮膚炎症。千萬不要誤認白巧克力也是巧克力,白巧克力完全不含任何可可粉成分,甚至含高量的糖以及來自棕櫚油和椰子油的飽和油脂,不應該和黑巧克力視為同一類食物。4.堅果堅果含豐富ω-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壞血清膽固醇(LDL)。每天食用各種堅果可降低罹患癌症、心臟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機率。並有助於血糖濃度控制,是降低飢餓感的最佳零食之一。5.綠茶、烏龍茶和紅茶茶含豐富的抗氧化劑及多酚,可以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破壞。有睡眠障礙的人在午後需減少飲用的量,或是不喝。氧化作用的傷害和抗氧化劑的益處氧化作用是老化的一大原因。氧化作用是身體運作與新陳代謝產生的必然反應,當氧氣在與某些分子互相作用的過程中丟失電子,會形成自由基(又稱氧化劑),例如超氧化物(O2−)、過氧化氫(H2O2)、羥基自由基(‧OH)和單線態氧(1O2)。自由基是一種具有奇數(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或分子,這些不成對的電子結構非常不穩定,無法單獨存在,會在環境中尋找另一個電子來配對,因為偶數電子較穩定。因此,自由基會在體內細胞組織周圍遊走,從其他分子中奪取電子,以穩定自身。自由基在哪裡奪取電子,就可能對那個組織造成破壞。例如在血管發生這種現象時,會損壞血管內壁,埋下心臟病的病灶。如果損傷身體細胞中的 DNA 時,則可能會發生基因突變,積累後導致癌細胞的形成。自由基除了是身體新陳代謝的產物,它也可能來自於外部因素,環境異常或作息不規律,例如空氣汙染、壓力、熬夜等,都會讓體內產生自由基。抗氧化劑是能給予或吸收電子的分子,可以中和自由基,因此被認為可以預防或延緩某些與自由基有關的細胞損傷。抗氧化劑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由身體製造(例如:麩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另一種則來自日常飲食中的營養素,尤其是新鮮蔬果,例如維生素A、E、C及礦物質硒。▶富含抗氧化劑的蔬果1.綠葉蔬菜芥蘭菜、菠菜、羽衣甘藍和長葉萵苣等綠葉蔬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維生素C以及豐富的β-胡蘿蔔素和硒),這些成分可以減緩DNA的損傷,具有延緩衰老特性。綠葉蔬菜除了能幫助體內抵抗自由基,同時還富含膳食纖維。2.藍莓或黑莓等漿果富含強力的抗氧化劑及維生素C,可防止細胞受損。研究顯示食用藍莓可延緩認知功能下降。除藍莓之外,草莓、蔓越莓和櫻桃也是豐富的植物化學物質來源。但草莓是被農藥汙染最嚴重的水果,食用時務必清洗乾淨或選用有機種植的草莓。3.石榴富含抗氧化劑,可以防止自由基破壞細胞的DNA,減緩老化,並促進體內損傷細胞的修復。4.番茄富含番茄紅素,這是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和消炎劑,可中和體內自由基。還具有保護神經的作用,能降低罹患神經系統疾病,如阿茲海默症等認知障礙的風險。5.大蒜主要成分是大蒜素(allicin),是已知具有抗菌和抗病毒特性的強效抗氧化劑。可以減少動脈硬化,並預防或減少與老化有關的心臟疾病。且可以降低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6.薑黃活性成分是薑黃素,可以與大腦斑塊4結合,減緩其引起的炎症反應,從而預防認知障礙,延緩腦功能退化。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當「失智長輩」懷疑家人偷東西、看到不存在的人,怎麼辦?醫授4應對技巧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7 養生.聰明飲食
李玟飽受憂鬱之苦輕生,生前40秒遺言曝光!營養師推薦憂鬱症必吃15種快樂食物
國際天后李玟(Coco)不敵憂鬱症輕生離世,享年48歲。由親姐姐在臉書及微博公佈消息,文中提及「李玟數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鬱症(憂鬱症),經過長時間與病魔抗爭,可惜近日病情急轉直下。」,7/2輕生送醫後一直昏迷,經醫療團隊努力搶救,最後無力回天,與世長辭。生前40秒語音 成送給歌迷最後的禮物李玟2日送醫前,發了長達40秒的語音給粉絲,成為她最後送給歌迷的禮物。「親愛的,我是Coco,感受到大家對我的愛跟支持,你們做我的後盾,我會加油。那這段時間呢,希望你們自己也身體健康快樂,我非常想念大家,我再努力努力,想念你們,我也非常想念你們喔,愛你愛你,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gifts(非常謝謝所有的禮物), very thoughtful(非常貼心), love you guys(愛你們)。」疾病癌症+婚姻觸礁 李玟飽受憂鬱症之苦李玟多年來飽受腿部疾病、乳癌之苦,再加富商老公3度偷吃導致婚姻觸礁,令她患上了憂鬱症,心理健康問題再度備受討論。對於罹患憂鬱症的人,營養師高敏敏表示,憂鬱症不只會影響心情,身體也會被影響,所以「穩定情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想改善憂鬱先從飲食下手,推薦15種好心情食物,若你心情差、壓力大,不妨這樣吃吧。憂鬱症6大高危險群 需提高警覺以下容易導致憂鬱症的6大致病因素,若自己或身旁的親友有出現致病點,一定要提高警覺,並向旁人求助,讓情緒不往更負面、更悲觀的方向去思考。1.直系血親曾有憂鬱症2.經歷生活重大變化:如破產、生活計劃被打亂等3.經歷壓力事件/創傷:例如親人去世4.服用特定藥物:應跟專科醫師確認此藥物適不適合憂鬱症食用5.罹病原因:如癌症、中風、慢性疼痛等 都有可能衍生憂鬱症機率6.使用成癮物質或酒精:如酒精、香菸等改善憂鬱 多攝取富含3營養素食物其實憂鬱症不只會影響心情,身體也會被影響,所以「穩定情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高敏敏建議,想改善憂鬱從飲食下手,3大營養素可以穩定情緒。‧陽光維生素D人在缺乏維生素D時會焦慮、肌肉無力、骨質疏鬆,建議可以多補充蕈菇類、雞蛋,也可以多去戶外走走、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若在沒有陽光的日子就用吃的補充維生素D吧。‧色氨酸 色氨酸是製造快樂賀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力,而牛奶、乳酪、香蕉中都有豐富的色氨酸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最重要的維生素,可以透過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來補充,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各種食物的原型均衡攝取。‧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能減緩憂鬱、延緩腦部退化,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等),或是藻油、亞麻仁油中,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憂鬱症患者 這些地雷食物要少吃很多人可能覺得心情不好,吃洋芋片、手搖飲、甜食、炸物、酒精,大吃大喝垃圾食物可能比吃健康食物更讓人開心。但這都是短暫的當下,雖然吃完會刺激腦部多巴胺受體,讓心情覺得很療癒,但長期仰賴這些食物,憂鬱症的機率會繼續增加,再加上咖啡因、糖、加工食品都會讓人越吃越神經質。高敏敏舉例,西班牙也做了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針對快9000人的追蹤調查發現,常吃甜點、炸物速食、披薩的人,得到憂鬱症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49%。因此建議有憂鬱症的朋友,甜點、炸物、加工品要少吃。15種吃了會好心情食物雖然吃垃圾食物會獲得短暫的好心情,久了卻要付出成癮、肥胖、不健康等代價。高敏敏推薦15種好心情的健康食材,吃完也能有快樂的效果。1. 香蕉:香蕉富含維生素B6,可輔助色胺酸轉換、製造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力、幫助放鬆心情。2. 魚類: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可減少憂鬱,延緩腦部退化,而深海魚(如鯖魚、秋刀魚、鮭魚、沙丁魚等)、藻油、亞麻仁油中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3. 牛奶:牛奶中的礦物質鈣能幫助放鬆肌肉、舒緩壓力。而牛奶、乳酪中都有豐富的色胺酸,能製造快樂荷爾蒙血清素,改善大腦壓。4. 優格、優酪乳:腸道菌相可影響腦腸軸線,優格、優酪乳讓腸道有有好的腸道環境,讓你能維持好心情。5. 燕麥:燕麥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可以穩定神經,提升睡眠品質,還能穩定血糖幫助調節心情,另外燕麥也有碳水化合物可提供能量。6. 核桃:核桃富含礦物質鎂、維生素E,能穩定調節情緒。另外鎂可以說是天然的神經安定劑,可以穩定神經跟提升睡眠品質,平常多吃綠葉蔬菜、紫菜、堅果、燕麥、香蕉,能補充足夠的礦物質鎂。7. 茶:茶中還有還有微量的適量的咖啡因有助平復心情,茶胺酸也能放鬆情緒。可以在早上來一杯無糖茶,維持好心情之外也能幫助提神。8. 蛋:蛋白質幫助轉換血清素 可以穩定情緒、放鬆心情🥚9. 85%巧克力:巧克力雖然屬於甜食類,但「85%以上黑巧克力」糖添加的比較少,而且其中還有咖啡因和類黃酮、可可鹼,類黃酮增加大腦血流量,可可鹼協助調節情緒,所以適量享用是沒問題的。10. 熱可可:熱可可跟巧克力一樣,適度享用可以帶來好情緒,但建議不要加入過多的糖,建議加一點牛奶同時補充每日鈣質所需。11. 雞胸肉:雞胸肉富含維生素B6,能改善憂鬱情緒,另外蛋白質也能幫助轉換成血清素,幫助維持好心情。12. 全穀雜糧:全穀雜糧富含膳食纖維及維生素B群,可以養腸、健腦。維生素B群是維持神經系統運作最重要的維生素,可以透過全穀類、肉類、深色蔬菜來補充,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各種食物的原型均衡攝取。13. 莓果類:莓果類水果富含花青素,有強大抗氧化能力,能使大腦正常運作,建議可以多補充是藍莓、蔓越莓 都能緩解壓力。14. 毛豆:維生素B1穩定情緒 減少憂鬱、焦躁15. 水:水會影響血流,血流影響腦部運作,所以日常水分一定要足夠,建議每日至少攝取1500-2000cc的水分。一代巨星李玟的殞落令眾人悲慟,也讓大眾更加注意「憂鬱症」。看完以上關於憂鬱症的6大症病因素及15種吃了會好心情的優質食物,請評估看看自己或身邊親友是否有憂鬱症,如果長時間無法改善負面情緒,一定要尋求醫師或心理師的幫助。若你周遭有心情不好的人,快對他表達關心、伸出援手,我們都要一起好好的度過在地球的每一天。★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延伸閱讀:.天后李玟驚傳輕生,享年48歲!憂鬱症9大症狀 醫籲一跡象出現就該緊急送醫.不只憂鬱李玟還為乳癌所苦?罹癌後情緒轉變大,醫建議做1事讓抗癌效果加乘.醫曝李玟碰上2大關卡闖不過!這些名人也受憂鬱症所苦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5 焦點.健康知識+
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專家曝「延緩老化」秘訣,加速變老7地雷別做
老化雖是自然現象,但日積月累的「生活模式」與「飲食態度」都可以直接影響老化速度的急緩。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大約30%的老化速度是由基因所決定,這代表還有70%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長期的不良飲食會損害健康,過度攝取精製糖、白麵粉以及乳製品,都容易在人體內造成炎症,從而加速老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抽菸、酗酒等更是導致慢性疾病的主因,所以慢性疾病不完全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生活中加速老化的因素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加速老化,例如壓力、攝取過多的糖、毒素和炎症過程中釋放被稱為自由基的化學物質……都會加速老化過程。內在的老化不外乎是由炎症引發的各種慢性疾病,例如關節炎、某些癌症、心臟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外表的老化現象則會直接反映在皮膚上,是身體最明顯的老化徵兆。▶加速外表(皮膚)老化的7個因素1.睡眠不足良好的睡眠品質是延緩老化和維持健康極為重要的一環。尤其深度睡眠階段,腦垂體分泌的生長激素,會參與各種身體組織包括皮膚組織的修復,並更新在白天受損的細胞。因此,沒有良好的深度睡眠,皮膚無法獲得所需的修復,顯而易見地就表現在皮膚的光澤和顏色。2.過度曝露在陽光下適度照射陽光,皮膚會自行合成維生素D,這對健康極為重要;但長期反覆曝露於陽光的紫外線(UV輻射線)下,是造成皮膚過早老化的主因之一。不當且持續的紫外線照射,會使皮膚失去自我修復能力,不斷累積損傷,甚至出現皮膚癌的問題。膠原蛋白1的數量和質量主導皮膚外觀的呈現。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會相對增加,40歲時身體產生膠原蛋白的能力下降25%,60歲時減少50%以上。若再加上反覆曝露在紫外線下,破壞膠原蛋白,損害新膠原蛋白的合成,會加速皮膚鬆弛、產生皺紋和皮革狀。高海拔地區的太陽紫外線較高,在高山環境下皮膚更容易被陽光灼傷,經常搭飛機旅行也會使皮膚曝露在較多的紫外線中。在飛行途中除了使用含有SPF的保溼霜之外,應避免食用含酒精和含鹽量高的食物,並在飛行過程中飲用足量的水。如果是坐在靠窗的位置,儘可能拉下窗戶遮蔽。3.氧化作用自由基或稱氧化劑是高反應產生的小分子,會破壞體內細胞,例如人體最大器官—皮膚的重要細胞結構,在皮下組織、真皮和表皮的每一層中造成破壞。身體雖具有製造抗氧化劑(能減緩細胞氧化的化學物質)的能力,但不足以保護皮膚免於不可逆轉的破壞,因此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是保健重點之一。4.炎症皮膚是抵禦細菌和病毒侵入的第一道防線,當皮膚受損,白血球聚集,會引發炎症反應,這是免疫系統幫助身體癒合的保護措施。炎症也能夠減低日常化學物質和汙染物對細胞的損害。儘管炎症是身體的保護措施,短期內不完全有害,但長期、反覆發生的慢性發炎是皮膚早期老化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其微小的跡象包括皮膚敏感、紅腫和紅疹。5.過量糖與精製碳水化合物攝取大量高度加工或含糖的食物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急劇震盪,這類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會迅速轉化為血糖,從而引發慢性低度炎症,這種隱藏的炎症反過來可以透過糖化(糖與蛋白質或脂質結合)的過程加速身體老化。葡萄糖(來自碳水化合物和糖)進入血液,並與膠原蛋白(為皮膚提供結構)的蛋白質分子結合,會形成名為高級糖化終產物(AGEs)的新分子。這種蛋白質會降解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一種賦予皮膚彈性的蛋白質)。糖化發生時,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會變得僵硬,缺乏彈性並降低再生能力,導致皮膚下垂、鬆弛、產生皺紋和變薄。6.憂鬱憂鬱症與血液中皮質醇(cortisol)濃度上升有關,皮質醇濃度升高會削弱膠原蛋白,並導致生長激素合成減少,從而抑制皮膚在夜間自我修復的能力。當處於憂鬱狀態時,通常無法規律的進食、睡眠、運動或進行各種自我照顧,使得自律神經、內分泌失調,皮膚新陳代謝變差。因此憂鬱的狀態不僅顯現於性格,也會顯現在臉部皮膚、肌肉中。7.某些藥物哮喘、關節炎或其他疾病的口服皮質類固醇激素,以及含非類固醇的局部外用藥物(例如痠痛藥膏或貼布),會減少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使皮膚變薄、血管容易破裂,從而導致毛細血管破裂。此外某些抗生素,用於控制高血壓的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抑制劑),和利尿劑以及抗癲癇藥,也會使皮膚對陽光照射更為敏感,更容易因照射陽光而產生皺紋和色素沉澱。高血壓患者不能停止服用藥物,所以外出時需注意避免中午太陽直射。▶讓你老化的地雷食物1.精製碳水化合物延緩老化,務必要盡量減少簡單或精製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飯、麵條、麵包和烘焙食品等各種白麵粉製品的攝取量。碳水化合物依構造分為單醣、雙醣、多醣。精製碳水化合物很容易轉化成單醣(葡萄糖、果糖等),醣的構造越簡單身體越容易吸收,使得血糖快速上升,這已被證明這是導致細胞老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相反,複雜碳水化合物食物,例如來自蔬菜、水果的膳食纖維、穀類麩皮、全穀、各種豆類等,消化系統需要費一番工夫才能將其轉換成人體可吸收的葡萄糖,因此對血糖的影響較緩和。2.高果糖玉米糖漿市售甜點與含糖飲料、可樂等,普遍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是用酸或酵素將玉米澱粉分解所製成的人工糖,在構造上是由55%的果糖和45%的葡萄糖所構成。果糖和葡萄糖都是單醣,可以很快被人體吸收,造成血糖波動,此外攝取過多的糖也是導致肥胖與心臟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可樂的主要成分除了高果糖玉米糖漿之外,另一個成分是磷酸,也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例如心臟和腎臟功能障礙、肌肉流失和骨質疏鬆等問題都與磷酸有關。3.反式脂肪為了增加口感,許多糕餅、烘焙甜點、油炸食物等加工食品會添加反式脂肪。反式脂肪來源有兩種,一種來自天然食物,另一種是液態植物油經由食品加工技術加上氫,使其呈現固態,這個加工技術被稱為氫化。經由氫化而成的「不完全氫化反式脂肪」,包括人造奶油,被認為是對健康傷害最大的油脂,它會造成體內發炎,加速老化,必須避免。本文節錄:時報出版 《打造健康的老後:少吃藥、少坐臥、少加工,65歲後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生活觀念》延伸閱讀:.「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種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失智後的金錢焦慮:「我這麼老了,身上還沒錢,不是很悲哀嗎?」.失智長者晚上失眠、白天嗜睡怎麼辦?醫:做好「這件事」,勝過加強用藥量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7-04 醫療.骨科.復健
關節退化和骨質疏鬆不一樣!初期骨鬆沒有症狀不會痛,4方法對抗
臺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以往大家熟知的三高慢性病,主要為代謝性疾病,但近年來需要長期治療的骨質疏鬆,也逐漸獲得大家關注。 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不一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骨科主治醫師趙顗絢表示,首先要區分的是兩個容易混淆的詞彙:骨質疏鬆和關節退化。骨質疏鬆是屬於硬骨的疾病,關節退化則是屬於軟骨關節的疾病。一般來說,骨質疏鬆本身不會引起疼痛,但關節退化會合併軟骨磨損、發炎、長骨刺,則會引起疼痛。反過來說,如果是為了關節疼痛就診,造成疼痛的原因多半不是骨質疏鬆。 趙顗絢說,骨質疏鬆不會造成疼痛,那為什麼需要治療?主要的問題在於骨質疏鬆的骨頭禁不起碰撞,所以一旦跌倒就可能造成脊椎骨折或髖關節骨折,對生活造成相當大的負擔。 骨質疏鬆要如何治療?解方一是預防跌倒。預防跌倒是預防重大骨折的第一步。在室內可以改善燈光、清理走道、加裝防滑墊或扶手。參與戶外活動時,避免穿過度磨損的鞋子,甚至攜帶拐杖或登山杖輔助行走。在自身健康方面,也可以藉由改善視力或治療暈眩,盡可能減少跌倒的風險因子。解方二是適量運動。運動可以促進骨質生長,特別是有負重或震動刺激的運動對骨質增加的效果更好。現在網路使用很方便,在網路搜尋骨鬆運動或骨鬆健身操,都有很多示範的影片。值得一提的是,這些運動如果能在戶外進行,同時可以促進身體生成維他命D,對骨質疏鬆改善也有直接幫助。解方三是營養補充。輕度骨質疏鬆的治療一定要先補充鈣質和維他命D3。坊間有許多鈣質補充的選擇,無論是顆粒、粉末或液體,只要服用方便,沒有副作用,都是很好的選擇。至於維他命D3,無論是單獨購買服用,或是和鈣質製作在同一個包裝內服用,也都沒有限制。解方四是藥物治療。近年來有很多藥物的選擇,我們從用藥的頻率來看,目前台灣有以下的選擇,包括每天吃藥、每天打針、一週吃一顆、一個月打一針、三個月打一針、半年打一針、或是最長到一年打一針。當然,最適合的藥物要端看每個人的體質決定。 趙顗絢說,近幾年各國都已經發展出很明確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積極治療骨質疏鬆,可以減少未來發生骨折的機會,提高生活品質。延伸閱讀: 。肋骨骨折只能等自然好? 「新式手術」不必再忍痛 。肥胖增加女性早期髖部骨折的機率 尤其骨密度低於平均值風險更高
-
2023-06-26 癌症.飲食與癌症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醫師建議每日攝取黃豆量
子宮內膜癌患者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一位五十多歲停經後婦女,2022年於本院做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報告結果「意義不明的非典型鱗狀細胞 (ASCUS) 」,婦產科醫師建議進一步檢查。在陰道超音波檢查中發現子宮內膜長瘜肉,3月中旬患者接受子宮瘜肉切除,病理報告「子宮內膜非典型增生」,醫師仍不放心。於4月安排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手術後的病理報告竟然為「子宮內膜癌」,為求慎重起見,於是再安排輔助性放射線治療。前些日子,這位病人跑來問我:「賴醫師,朋友告訴我不能吃豆類食品,是真的嗎?」我回答:「妳當然可以吃囉!黃豆、豆腐、豆漿還有其他豆製品都是很好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我接著說:「喔!我知道妳是擔心裡面的大豆異黃酮是嗎?」,病人 …。女性荷爾蒙與癌症關連性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相關聯的癌症有乳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等,雌激素會刺激這些含有荷爾蒙受體細胞的生長,使女人出現第二性徵,包括:胸部更豐滿、皮膚有彈力、人變得青春美麗、懷孕生小孩 …)。當然,雌激素也可能會刺激正常細胞癌化現象;或者促進患者的癌細胞再度增生,導致日後癌症復發或轉移情況發生。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大豆異黃酮的化學結構與功能類似女性雌激素,故稱為「植物雌激素」,不同於「動物雌激素」(即在自己體內製造或動物產生的雌激素)。大豆異黃酮是「弱雌激素」作用,不會有細胞癌化情況發生,有許多大型臨床試驗都支持這個論點,所以不用害怕雌激素的副作用。對於停經後婦女,因體內雌激素減少,容易造成鈣質流失,導致骨質疏鬆;因此許多醫師及營養師都建議停經後婦女應該多喝豆漿和豆製品。 每天要攝取多少豆類食品才夠?根據許多醫學文獻發表:『建議每天攝取大豆蛋白25公克或大豆異黃酮40~80毫克』。 若以大豆異黃酮含量占黃豆 0.2%,則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 豆漿 1.5 杯 = 傳統豆腐 5 格 = 嫩豆腐3/4盒 = 小豆干 1.5 片。這是約略計算值,癌友們可以自行增減量或選擇自己喜歡的豆類製品,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以竟其功』。每日需攝取黃豆量(擇一) 每日需攝取黃豆量 = 50 ÷ 0.2% = 25000 毫克 = 25 公克 =豆漿 1.5 杯=傳統豆腐 5 格=嫩豆腐3/4盒=小豆干 1.5 片(本文出自《腫瘤科賴易成醫師手札》粉絲團,非經同意請勿轉載)(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3 養生.聰明飲食
富含葉酸、葉黃素、鉀!專家詳解羽衣甘藍營養功效及料理方式
羽衣甘藍是多年來在國外非常流行的一種超級食物,各路養生健身達人都非常推崇它,而日本大為流行的青汁,羽衣甘藍也是主角成分之一。連好萊塢養生教主葛妮絲派特洛都親身在自家網站分享羽衣甘藍烤脆片,想要自己試著做羽衣甘藍脆片,也可以參考韋恩的作法。然而羽衣甘藍台灣不久之前還算少見,身價也很不凡,想吃幾乎都還得靠進口,但是最近因為種植技術的克服,所以也能逐漸普及到在大賣場也買得到了。羽衣甘藍之所以被美稱為蔬菜之王,是因為它的熱量超低,但是各種營養如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葉黃素、鈣質、葉酸、纖維素都超級豐富,簡直就是個天然的濃縮綜合維他命。以下就為大家分析在食物營養密度評比中,為何羽衣甘藍能夠勇奪所有食物的第一名。羽衣甘藍的身世羽衣甘藍與高麗菜、青花菜、大白菜、小白菜、大頭菜、青江菜、油菜、芥菜、白蘿蔔等等都屬於十字花科的蔬菜,更嚴格的來說,羽衣甘藍應該算是這些十字花科蔬菜的原型,日後才透過突變或育種等手法衍生出這些其他十字花科蔬菜。羽衣甘藍有一種特殊的苦味,因為纖維質豐富也讓質地有點粗糙,所以口感與風味其實不是很討喜,所以一直被人們忽視了很多年,直到近年來研究它的高營養價值後,才又重回到大眾的餐桌。羽衣甘藍有不少品種,但共同的特點就是葉片不會結球,葉片邊緣有鋸齒或皺褶,這也是為何他被命名為羽衣甘藍或是羽葉甘藍的原因,而且呈現深綠色,所以屬於深綠色蔬菜的一種。羽衣甘藍原產於地中海一帶,喜好攝氏20度附近的冷涼環境,對台灣來講栽種不太容易,所以羽衣甘藍之前在台灣並不普及,價格也不親民,直到近年來許多農民投資高成本的環控溫室,提供羽衣甘藍比較適合生長的環境,這才讓羽衣甘藍普及到各大賣場,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如圖片中韋恩之前曾拜訪過的三欣園藝,就以生菜花束等特殊精緻包裝供應Jason’s Marketplace等高檔超市。羽衣甘藍的高營養密度知名的營養醫師福爾曼 (Dr. Fuhrman) 曾經將所有的食材進行總和營養密度(Aggregate Nutrition Density Index, ANDI)的計算,計算原理是H= N/C (Health = Nutrients/Calories) ,也就是將食物的營養除以熱量,評比之下,羽衣甘藍營養密度高達1000分,高居所有食物的第一名!以下摘錄 Dr. Fuhrman Aggregate Nutrition Density Index 福爾曼醫師的營養密度評比:可見羽衣甘藍營養有多豐富,而深入分析後,可以了解羽衣甘藍擁有的特殊營養主要有以下:葉酸我們的身體每天都會不斷產生新生的紅血球。 葉酸屬於維生素B群的一員,是產生紅血球的必需輔酶,所以是造血不可或缺的一種營養。羽衣甘藍含有豐富葉酸,葉酸含量是高麗菜的 1.5 倍以上。每 100 克新鮮羽衣甘藍含有 120 微克的葉酸。 18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對葉酸的每日需求量為400微克,所以只要吃下100克羽衣甘藍就可以可以提供1/4以上的每日需求量。而依「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備孕中的婦女在孕前1個月至懷孕期間每日攝取600微克葉酸,哺乳婦女每日攝取500微克葉酸,以供母體、胎兒及所哺乳嬰兒所需。所以容易貧血的女性或是備孕期開始更值得多吃點羽衣甘藍。鈣根據營養調查顯示,台灣人普遍缺鈣,尤其許多台灣人因為乳糖不耐或是吃素不喝牛奶,所以鈣質的攝取是不足的。鈣與骨骼和牙齒的健康息息相關,所以對於年長者的行動力維持來說更是重要。而且鈣不只對預防骨質疏鬆有幫助,近年來更重視鈣對於舒緩壓力、使體內離子平衡、幫助肌肉放鬆各方面的效果。每100克羽衣甘藍的鈣含量約為220毫克,可以說是常見蔬菜中最高的,與菠菜(70毫克/100克)相比幾乎高三倍。與牛奶相比,一杯牛奶(200 毫升)含有 220 毫克鈣,而 100 克羽衣甘藍就含有 220 毫克。 所以簡單來說,羽衣甘藍的含量是牛奶的兩倍。以50歲以上的中高年齡者,鈣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所以100克的羽衣甘藍就可以補充超過1/5每日所需的鈣了。維生素K維生素 K 同樣對於維持健康的骨骼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促進鈣沉積到骨骼中。100克的羽衣甘藍就含有高達210微克的維生素 K。 19歲以上男女的建議攝取量為每天120微克,所以只要吃100克的羽衣甘藍就可以完全滿足維生素K每日之所需了。膳食纖維羽衣甘藍還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克的羽衣甘藍裡含有高達3.7克的膳食纖維。 比起高麗菜的1.8克/100克高出許多,甚至超過了以高纖著名的番薯(3.5克/100克),而且熱量與糖分比番薯低多了。羽衣甘藍裡的纖維大部分是不溶於水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這種非水溶性膳食纖維特別能增加大便的體積並刺激腸道,有助於改善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葉黃素羽衣甘藍屬於深綠色蔬菜,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特別是其中的葉黃素。現在大家已經熟知葉黃素保護眼睛的功效,可以阻擋有害光線對視網膜黃斑部的氧化傷害,它的抗氧化性也有助於預防白內障,因此可以說是一種對維持眼睛健康非常有益的營養素。綜合維生素A、C、E羽衣甘藍含有多種可以抗氧化的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等,這些多樣的抗氧化劑具加成作用,對於對抗自由基、延緩老化,幫助皮膚美白、減少細紋等有多重效果。鉀羽衣甘藍含有鉀,鉀有助於維持和調節體內細胞的滲透壓,可以期待排出體內多餘的鈉和水分,所以也有消除水腫的效果,也能維持電解持平衡,維持神經作用正常。GABAGABA本來就存於自然界中,許多植物天然含有微量GABA,只是濃度多半不高,無法讓人攝取到足夠的GABA。日本有一家位於靜岡縣的株式会社増田採種場,在2018年經過特殊的育種進行新品種開發,成功推出含有高含量GABA的有機羽衣甘藍,並以特殊製程進行乾燥,保留最高的GABA,生產出100%羽衣甘藍青汁。這個高GABA青汁經過審查,還獲得日本的健康食品認證,因此這個旬搾り青汁GABAケール【機能性表示食品】,可以宣稱降血壓的保健功效,不過不是所有的羽衣甘藍都能有這麼高的GABA。鎂鎂是對於骨骼發育很重要的一種巨量礦物質,而且有助於人體各種新陳代謝的正常運作,如可以活化產生能量的酵素,另一方面可以維持神經的正常運作,也可以幫助肌肉的放鬆,也可以降血壓,幫助心血管系統的健康。羽衣甘藍是含鎂很豐富的蔬菜,鎂存在於葉綠素的核心之中,而每100克的羽衣甘藍含有88毫克的鎂。羽衣甘藍推薦吃法羽衣甘藍最簡單的吃法是做沙拉,或是打成青汁、綠拿鐵飲用,其他清炒、川燙等一般吃法也都很好。但是羽衣甘藍有一種特殊的烤羽衣甘藍脆片食譜最為特殊,連小朋友都可以接受,當零食吃可以取代一些垃圾食品,又營養又健康,而且又簡單安全,讓小朋友一起幫著做,也是很好的食農教育。怎麼輕鬆做烤羽衣甘藍脆片1. 將烤箱預熱至 100 度(不要太高溫,以免破壞營養)。2. 取橄欖油均勻淋在羽衣甘藍上。3. 羽衣甘藍置入烤箱低溫慢烤1小時至微黃變脆。4. 視喜好撕成小片,以胡椒、海鹽調味。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22 焦點.用藥停看聽
降膽固醇的他汀類藥物會致認知下降、記憶混亂嗎?研究這麼說
讀者Mr. R在2023-5-25 利用本網站的「與我聯絡」詢問我有關他汀類藥物是否會造成認知下降的問題。由於他的來函很長(相當於我這個網站一篇文章),所以我就只拷貝重點如下:林教授您好,來信是想請問有關於膽固醇藥物副作用的事情。我拜讀過您的膽固醇相關文章,深感受益。而我的心臟科醫師也希望我降低膽固醇,因為我的LDL 一直在140~150左右 (我目前30初頭)。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可能發生了罕見的認知下降、記憶混亂的副作用,然而這樣的副作用發生機率應該是很低的,據我醫師所稱,理論上是接近1%,臨床上接近2%。最後寫這麼一篇真是打擾到您,但我想我會先聽取其它科醫師的建議。飲食控制(部分澱粉改為燕麥)、多做有氧運動(將單車改為慢跑)、好好調整作息為主。其他科醫師告知LDL如果在160以內,應該先改善飲食、運動、作息為主。藥物應該現階段只是輔助用。我想我還是會尊重心臟內科醫師的建議,等待下次回診與他討論。只是不知道林教授您覺得真的有這樣的副作用嗎?抑或是我想太多?我到公共圖書館PubMed用statin和cognitive做搜索,搜到1106篇論文。最早的一篇是1994年發表的Do cholesterol-lowering agents affect brain activity? A comparison of simvastatin, pravastatin, and placebo in healthy volunteers(降膽固醇藥物會影響大腦活動嗎? 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安慰劑在健康志願者中的比較)。其中有這麼一句話:「雖然這兩種藥物都能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但與安慰劑相比,在健康志願者長期服用 4 週後,它們對腦電圖誘發電位、情緒、睡眠或認知能力均未產生顯著影響。」最新的一篇是今年發表的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tatin pleiotropic effects(了解他汀類藥物多效性的分子機制)。其中有這麼一段話:「數十年的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可能發揮其他跟減低膽固醇無關的作用,稱為多效性,這已成為科學界爭論的話題。雖然一些文獻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斑塊穩定性、減少炎症和血栓形成、減少氧化應激並改善內皮功能和血管張力,但其他研究則表明潛在的有害多效性作用,例如肌肉相關副作用、糖尿病、出血性中風,和認知能力下降。」最新專門討論「他汀類藥物和認知功能」的論文是去年發表的Statins and cognition: Modifying factors and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s(他汀類藥物和認知:修改因素和可能的潛在機制)。我把要點整理成下面4段:他汀類藥物對認知功能是有利還是不利影響仍在爭論中。然而,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 2012 年的他汀類藥物處方信息中宣布了可逆的記憶力減退和混亂的輕微副作用。矛盾的是,最近的調查顯示,他汀類藥物可以改善語言、工作和邏輯記憶等認知功能,並減少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解釋之一是,許多關於他汀類藥物認知益處的研究結果不一致,是因為研究設計的異質性,即認知測試的可變性和小樣本量。另一個解釋是,患者的潛在狀況不一致,例如,創傷性腦損傷、腦震盪、憂鬱症、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體重指數、糖尿病、心絞痛、體力活動、睡眠時間、吸煙和飲酒習慣。最重要的是,每種他汀類藥物對認知功能都有不同的影響。因此,應單獨檢查每種他汀類藥物,而不是作為一個組(即親脂性藥物與親水性藥物)或一起檢查。哈佛大學在2021-10-1發表Do statins increase the risk of dementia?(他汀類藥物會增加患癡呆症的風險嗎?)。它的副標題是: 研究正負雙方皆有,但顯而易見的是,他汀類藥物對需要它們的人的益處通常大於風險。這個副標題裡有個關鍵詞,那就是「對需要它們的人」,也就是「有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從這位讀者的長文來看,他並不是高風險的人。事實上,不只是「他汀類藥物是否會影響認知功能」是不確定,縱然是「LDL是否會影響心血管功能」也還是有爭議。我在去年四月和十月分別發表高膽固醇的健康人和靠吃藥打針來降低LDL是值得炫耀嗎。四月的那一篇指出台灣有一位名醫製作影片頌揚高膽固醇,而十月的那一篇則指出另一位名醫靠吃藥和打針來無底線地降低膽固醇。由此可見,縱然是在名醫之間,光是對於是否應該降低膽固醇,就已經有非常不同的意見了。十月的那篇文章在結尾說:『更重要的是,用吃藥打針把LDL降到25,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外,還能減少什麼其他風險?反過來說,「均衡飲食有恆運動」不用花一毛錢,但卻已被證實,除了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外,還能減少糖尿病、失智症、和骨質疏鬆的風險。』所以,我同意這位讀者所說的「應該先改善飲食、運動、作息為主。藥物應該現階段只是輔助用」。原文:他汀類藥物會造成認知下降、記憶混亂嗎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6-10 醫療.消化系統
有脂肪肝怎麼辦?營養師曝「做好3件事」遠離脂肪肝,多吃燕麥、魚油、蘋果也有用
相信大家都知道,肝是人體很重要的器官,所以有句經典廣告台詞是這麼說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但你知道嗎?近期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竟高達33.3%!等同於每三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有脂肪肝!「脂肪肝」(Fatty Liver)指的是過多的脂肪累積在肝臟,造成肝細胞發炎,久而久之使肝細胞受損,最後演變成肝硬化、肝病甚至是人人聞之色變的肝癌!接下來讓【PrimePlus健康設計家】品牌營養師Sean,為大家解說肝臟與人體的關係及如何去保養自己的肝,請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自己的飲食生活習慣哦!脂肪肝的成因肝臟是人體內最主要的代謝器官,許多重要的生化反應與功能都與它息息相關,例如分泌膽汁以消化脂肪、藥物或酒精的代謝、維持免疫功能、肝醣分解與合成、脂溶性維他命的儲存…等。而脂肪肝形成的原理,多半是因為不好的生活習慣,如甜食或油炸等高熱量食物攝取過量、缺乏運動、糖尿病控制不佳與酗酒…等,導致血液攜帶了太多脂肪進入肝臟,超出了肝臟可以負荷的量,經長時間累積後而成的結果。為了防止脂肪肝再繼續惡化,Sean在下一段的文章中就要來和大家一起從生活習慣的改變來預防脂肪肝的形成!遠離脂肪肝的3個原則脂肪肝雖然盛行率很高,但在它尚未惡化成更嚴重的疾病之前,還是有機會透過個人努力逆轉康復的!而最簡單且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從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著手,只要謹記下面三個大原則,就可以有效打擊脂肪肝!‧維持或減重至理想體重減重的目的就是要減去身體內多餘的脂肪,減少肝臟內脂肪囤積的風險。‧每周至少從事150分鐘以上的中度運動保持規律運動的習慣可以讓身體消耗多餘的能量、增加胰島素敏感性、促進脂肪分解等益處。‧均衡適量的營養均衡的六大類飲食組合能提供身體各種營養素,為身體帶來脂質合成減少、降低肝臟脂肪、增加膽固醇代謝排出量等益處。可依照國健署建議:「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來避免脂肪肝。另外以營養師的角度,也推薦大家三種護肝相關營養素,供大家在食物方面做選擇,讓你吃對營養,護肝事半功倍! 【PrimePlus小學堂劃重點】3種營養素讓你「肝」之如飴‧水溶性膳食纖維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燕麥、秋葵、蘋果…等,它們能夠護肝的原理在於它能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熱量與脂肪攝取;增加膽酸排出促使肝臟加速代謝膽固醇,調節體脂肪;還能降低肝臟細胞纖維化的風險。‧Omega-3脂肪酸Omega-3脂肪酸多存在於奇亞籽、魚油、核桃…等食物中,這類型的脂肪酸可有效降低血漿中的三酸甘油酯,還具有調節肝臟中的脂質代謝、抗發炎等多種功效,能夠減少脂肪肝形成的機率及保護肝臟細胞不因發炎而被破壞。隨著市面上Omega-3魚油相關的保健食品越來越熱門,Sean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些挑選的小技巧:1.選擇Omega-3濃度>80%的魚油2.選擇好吸收的rTG形式魚油3.選擇先進的專利超臨界萃取及淨化技術的魚油4.選擇具國際標章驗證的魚油。‧維他命B群我們的飲食中如糙米、雞蛋、牛奶都含有許多維他命B群。維他命B群是幫助我們的肝臟代謝三大營養素(醣類、脂質、蛋白質)時所必須!另外,肝臟在代謝酒精時也會消耗大量的維他命B群,因此補充足夠的維他命B群可以幫我們的肝臟在進行代謝功能時一切順利正常。由於維他命B群中又細分8種維他命,且廣泛地存在於六大類食物中,以現代人的飲食生活習慣要均衡的攝取到這些食物並不容易,所以用保健食品的形式來補充維他命B群也漸漸成為趨勢。Sean在這邊也建議大家選擇保健食品時,盡量以天然來源而非人工合成、不添加或少添加為原則去購買。脂肪肝早期因沒有症狀,並不容易察覺到,為了不讓自己的人生變成黑白色, 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就更應該加倍注意,避免疾病悄悄上身。也建議每年安排一次健康檢查,透過醫學儀器來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若身體有任何狀況,不要誤信偏方延誤就醫時間,而增加肝臟疾病惡化的風險。 延伸閱讀:.5大易缺鈣族群當心「骨質疏鬆」!不只牛奶,6種高鈣食物也能幫你補鈣.魚油不只護心,還可抗發炎!但這4種族群食用前要注意.高血壓是沉默殺手!把握得舒飲食5原則+居家量測722法則本文為《PrimePlus健康設計家》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責任編輯:陳學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