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醫療.中醫
搜尋
風寒
共找到
122
筆 文章
-
-
2024-11-04 養生.聰明飲食
轉眼立冬 進補錯了反傷身 中醫師:此時以「溫補」為主
全台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天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北部、宜蘭更可能降至攝氏20度。中醫師吳明珠說,周四就是「立冬」,為廿四節氣之一,代表冬天的開始,大家關注養生,俗話說「冬天進補、春天老虎」,可見冬天進補的重要性。吳明珠說,立冬後,天氣逐漸開始變冷,尤其是清晨、深夜時氣溫降低,最近感冒、過敏患者也確實增加不少,但「進補應以溫補為主,大補反而傷身」,應讓身體慢慢調適步入冬天模式。接下來,分別在食、衣、住、行提醒民眾立冬應該注意的事項。 食:立冬為冬天開始,進補食物以黑色為主,包括黑芝麻、黑豆、黑木耳、海帶等,主要進補為腎臟;相較於秋天,現在烹煮食材需要溫熱一點,煮菜時可以多添加薑、蔥、蒜、辣椒等辛溫香料及肉類,但若是燥熱體質,應避免使用老薑,以防身體更佳燥熱不適。「立冬」的天氣尚未進入「冬至」的寒冷階段,進補要以溫補為主,切忌大補反而傷身,薑母鴨、麻油雞、羊肉爐應適量,可以增強免疫力,或是自行燉煮烏骨雞湯,也是不錯的選擇。由於,立冬是由秋天進入冬天的一個過程,此時肺部的滋養仍不可輕忽,而滋養肺部是以白色食物為主,因此,可以將牛奶、豆漿,搭配黑芝麻,已達到同步滋養肺、腎的目的。衣:立冬前後,氣溫降低,中醫常說「寒從腳下生」,建議外出時,盡量不要穿短袖的衣物、涼鞋,並記得添加外套、圍巾、背心、襪子,尤其是清晨、深夜返家時,務必做好身體保暖,避免各類細菌、病毒入侵。立冬天冷,冷風容易從後頸部的風府穴、風池穴入侵,造成頭暈、頭痛、提不起勁等症狀,這時應戴上圍巾,以防冷風入侵,受到風寒。住:立冬後,夜晚氣溫降低速度快,睡眠時間應該提早一點,比如立冬前可能凌晨12、1點睡覺,立冬後應提早至12點前,約11點左右睡覺,有助身體循環變好,慢慢調整至冬天模式,有助提升免疫力。但若太晚睡覺,寒氣容易入侵體內,恐出現血氣不足、代謝不佳等情形,造成免疫力降低。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長者應注意按時服藥,避免血壓急劇的變化,恐引發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孩童的氣管也需要多加留意,降低過敏、氣喘的機會。此外,立冬後,早晚氣溫偏低,一早睡醒可能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這時可以喝一杯溫開水、溫熱的雞湯、小米粥等,並按摩鼻翼旁的迎香穴,手部虎口的合谷穴各一分鐘,有助改善不適症狀。行:在外活動時,建議戴口罩,多注意保暖。吳明珠說,立冬開始應讓身體慢慢適應冷的天氣,好好進補、滋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最好準備。
-
2024-06-03 養生.聰明飲食
廚房配角蔥薑蒜不只幫食物提味 防感冒、抗老化、增免疫…健康益處多
大家都知道蔥薑蒜能大幅提升食物的香味,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三項辛香料富含哪幾種營養成分?說到食材的營養,得先了解「植化素」,營養師許秋萍說,有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蔬果中除了主要的營養素之外,食材當中還有近萬種的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物質就是「植化素」。 簡單來說,這些提供植物自我保護功能的特別物質,對人體也有不同的功用,接下來,就針對蔥、薑、蒜的主要植化素來做討論。 蔥能增強消化功能、預防感冒蔥的營養非常豐富,就西醫營養學觀點來看,蔥含有胡蘿蔔素、維生素A、B、C及鐵、鈣、磷、鎂等礦物質;最豐富的植化素是「纖維質」,每100公克的蔥,就含有3.5公克的纖維,纖維質會增強人體的消化功能,所以,很多人吃了蔥料理之後,會感覺排便順暢,就是這個原因。 除此之外,蔥的表皮細胞含有大量有殺菌作用的蔥辣素,蔥辣素有殺菌、預防感冒的效果,俗話說:「蔥辣鼻子,蒜辣心。」蔥的辛辣味能去除腥膻等油膩菜餚中的異味,同時產生特殊的香氣,而就是這種特殊的氣味,可以刺激胃酸分泌,營養素當中的硒,更能增進食慾,對有些胃動力不足、消化不良的人來說,引起食慾特別明顯。 中醫更認為,蔥一身都是藥,除了上述能解熱、通腸,蔥籽還可以養目、溫腎,蔥葉揮發性的辣素,通過汗腺、呼吸道、泌尿系統,也會刺激相關腺體的分泌,讓人流汗或是想上廁所,因此,相關中醫才會記載,蔥具有祛風發汗、解毒、消腫之功效。 薑能抗老化、助減重、加速血循環天冷時,很多人會來杯薑茶,晚上聚會再到薑母鴨餐廳報到,不少人把吃薑變成最簡單的驅寒保暖方法,連營養師都說,薑的攝取方法多變,就「取暖」的方便性來說,簡單喝一口,自動熱上身!許秋萍指出,薑的化學成分相當複雜,目前已發現至少有100種以上的化合物,主要在薑油裡的「薑辣素」會讓薑吃起來辣辣的,薑辣素在預防自由基危害人體造成老化的機制上,有很強的功效,它能能在體內產生抗氧化酶,有效抗衰老。 除此之外,薑辣素還會刺激心臟和末梢血管擴張,使血液循環加速,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汗、利尿消腫,這和蔥的功效類似。更多人注意的是,薑成分同時能促進快速燃燒脂肪,所以,有些瘦身產品會強調含有薑的元素。這和《神農本草經》記載,薑可以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意思就是能治療外感風寒、寒冷腹痛、濕痛、受冷腹瀉、止嘔散寒、發汗化痰、止煩躁等,都是相互呼應的。 在薑的攝取上,營養師建議,高溫脫水的較好,有些人會把生薑曬乾或烘乾,這種做法將會更加提升薑的保溫效果,經過醫學實驗證明,能讓血液變清澈,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對於血壓、血脂和血糖的控制降低,有著醫學上的實證效果。 蒜能幫助殺菌、溫熱腸胃、增強免疫家庭主婦炒菜時,很愛把蒜切碎爆香,整個炒鍋瞬間香到爆棚,菜餚滋味更加豐富,營養師說起眾人經驗,相信你我都很有感。她表示,大蒜是一種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家庭常備提味辛香料,這種地下鱗莖,由多個蒜瓣集合形成的蒜球,在料理上,相對於蔥薑可以高溫料理,營養師建議大蒜最好是生吃或是低溫攝取。 《本草綱目》中提到,大蒜促進消化、溫熱腸胃,使胃的不適情況好轉。營養師指出,大蒜最主要的植化素是「蒜辣素」,具有殺菌、殺蟲、解毒、防腐等功效,能夠輕易殺滅多種病菌,若把一瓣生蒜放在口中嚼幾分鐘,就能殺滅口腔中潛藏的各種細菌,所以你可能看過,有些老一輩的人,在牙齒酸痛時,若無法立即就醫,就會把薑蒜搗碎敷在牙周上來舒緩疼痛,也算是應急的做法。 除了眾所皆知的殺菌作用之外,西醫的觀點中,大蒜含有400多種有益身體健康的物質,可防止血管內膜受損傷,對調節血脂、平衡血糖、降血壓、預防血栓形成、防癌抗癌、增強機體免疫力具有獨特的療效。 延伸閱讀: ·選購大蒜時,千萬別買到這3種,吊掛在通風處易於保存,2道簡單蒜料理 ·「這5種食物」放冷藏錯了!番茄、洋蔥上榜 尤其這1種壞更快
-
2024-05-20 養生.抗老養生
「小滿」逢梅雨易腸胃不適及過敏 飲食可多吃這些食物防濕熱
今天5月20日是節氣中的「小滿」,根據文化部網站,小滿是四月的中氣,意指穀物行將結穗盈滿但尚未成熟,所以稱之「小滿」。傳統中國以黃河流域地區的氣候為準,這個時候是農夫們最期待的豐收季節即將要來臨,也可說是豐收季節的序曲,所以把這個季節稱為小滿。而小滿過後就是農夫們準備開始收割的時候。小滿在台灣正好碰上梅雨季來臨之時,下雨時間往往長達數十天,成為台灣地區最重要的雨水來源之一。小滿有哪些民俗活動?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黃景軍曾受訪表示,從此時到下一個「芒種」節氣,不再一會冷一會熱,各地漸次邁入夏季,這也是期待農作結穗、飽滿的豐收季節,而稱為小滿;而「小滿天雨水相趕」、梅雨季節開始,容易濕熱積水,農夫們此時多會注意疏排溝渠、慎防蟲害,由於蚊蠅滋生,戾氣疫病盛,要避免傳染病,最好方式是環境清潔。中醫師陳玉娟曾受訪表示,小滿時節氣溫高升,又適逢梅雨季,濕熱相搏最容易產生腸胃及皮膚疾病;而過敏體質者,這時不適症狀也會明顯加劇,其中以「風疹」最讓人苦惱。俗稱蕁麻疹的風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反應。受極端氣候影響,今年天氣冷時很冷,熱時就像夏天一樣又濕又悶熱,臨床觀察,兩周前至今,因蕁麻疹求醫民眾已增加近三成,以30至40歲患者居多。傳統醫學看風疹,病因推斷,一是風熱或風寒,侵犯濕鬱肌膚體質者而發病;二當體內腸胃積熱,又遭受風邪侵犯,對內不得疏泄,對外無法透達,皮膚就容易因此發生癢疹。除此之外,對蝦、蟹等食物過敏者,也可能透過飲食,長出搔癢難耐的風疹;習慣熬夜者,容易引起陰虛體質,當陰虛與血熱相搏,就會在皮膚上出現此起彼伏、大小不一的疹塊了。小滿該吃什麼進補養生?發病迅速的風疹,可能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若春天沒有重視養肝,就容易使身體的疏泄或解毒功能出現問題。傳統醫學對於風疹治療,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也就是以金銀花、黃芩等清熱藥材,去除侵犯體表的邪風;再搭配豬苓、茯苓等利濕藥材,幫助身體代謝水分;腸胃不適者,則會加些大黃、山楂等健胃消導藥物。小滿時節,飲食調養可多吃綠豆、冬瓜、絲瓜、黃花菜、胡蘿蔔、番茄、西瓜與山藥、藕等可清利濕熱的食物;避免食用如辣椒、韭菜、茄子、海魚、蝦與蟹等,以防助長身體濕熱之氣。另外,部分咖啡、奶茶添加的奶精含反式脂肪,長久堆積體內造成濕熱之氣,含糖飲料也會使濕熱不易散出。建議可多喝溫開水,或泡薄荷、花茶類茶飲解渴,協助身體代謝廢物,也能減少皮膚搔癢帶來的不適。小滿運動運動該注意哪些事項?馬光中醫成功院藥師林佳境建議,每天按摩穴位3至5分鐘,可以排除體內濕氣、有助血液循環:.腳部-足三里穴: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腳部-豐隆穴:腳掌的外腳踝處到膝蓋兩者中間的位置。.手部-內關穴:將一手的中間三指併攏,沿著另一手的手腕手掌交界處放置,穴位即食指所在位置。.手部-曲池穴:在手肘關節中間處。此外,林佳境也建議,一星期選擇3至4天從事運動,同樣能幫助身體水分代謝出來:.室外:慢跑、快走、騎腳踏車。.室內:腿部、臀部肌力訓練、瑜珈。
-
2024-04-16 焦點.健康知識+
手術不要排週五?專家拆解「醫院不會告訴你的3個秘密」
你可以先知道: (1)主治醫師周末雖不在醫院、但還是與醫院保持聯絡,有必要時值班醫師都能打電話或視訊給主治醫師,傳言說法錯誤,而且平日的夜間、凌晨,主治醫師也一樣不在院,可見傳言說法不成立。 (2)小病不要擠去大醫院的正確原因是「分級醫療」,而不是「大醫院資源有限」,傳言說法錯誤。網傳「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影片,片中提到手術不要排在周五,因為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照護沒保障;以及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小毛病靠蔥、薑食材,或是枸杞、菊花、黃耆、當歸等熬水喝,感冒、失眠、風濕痛等「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食材、藥材或許能在「症狀」初期、輕微時發揮緩解的作用,但是感冒分很多種、失眠也分很多種,傳言並未清楚說明這些配方適用的特定條件或對象、易生誤導,且部分藥材還有買不到、劑量要吃很大才有效等現實問題,對民眾而言未必實用。醫院不說的三件事? 原始謠傳版本: 醫院不會告訴你的三個秘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內容大致描述「如果你的家人動手術,選周五的風險比其他時間都還要高,因為手術隔天通常是術後問題最多的一天,週五手術隔天週六有很多醫師都排休,急診室通常是人滿為患,所以你的護理就很難有保障。第二點,很多人一生病就往大醫院跑,其實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如果你是小感冒或常見的突發病,不用跑大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可以了。第三,小毛病根本就不用吃藥,不用看醫生就會好了。(1)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2)枸杞菊花熬水喝,肝火眼脹就好了(3)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4)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並在社群平台流傳:查證解釋: 住院沒有平日、假日 值班人力可call主治傳言提到的第一點「周五動手術風險最高」、「周六很多醫師都排休」。MyGoPen 致電諮詢一位在台灣的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擔任公關工作,目前在地區醫院服務的工作者,他表示,主治醫師通常會在周一到周五、甚至周六上午進行門診的看診,所以民眾容易誤以為周六、周日是醫師的放假日,但其實周末對醫院來說,只是少了門診,住院的部分和平日並沒有差別。 傳言提到「周六醫師都排休」,但沒有明確表達是指「主治醫師」或其他醫師。他強調,主治醫師巡房的時間,往往都是利用白天有空的時段,因為主治醫師的工作除了門診看診、住院巡房外,其他工作還包括開刀、進行檢查、教學研究與值班的工作,但即使如此,有些特別忙碌的醫師也會在周末、甚至休假日巡房。健保規定「醫師」要每天巡房 但不限主治 但主治醫師並非固定每天都會巡房,根據健保支付標準的規定「醫師應每日按規定巡房,未巡房者,不予支付住院診察費」,但健保署並未規定巡房必須是主治醫師。病人住院期間,主治醫師不在醫院的時候,不管是假日或是平日夜間,依規定院方都會安排專科護理師、住院醫師、值班醫師與 on-call 待命的醫師等等人力,現在甚至可以利用電話或視訊設備進行線上會診,隨時掌握病人的最新病況。 此外根據醫院公關表示,依照流程,病人如果有問題,也是先交由專科護理師或住院醫師先行處理,再來才是致電主治醫師請教或討論該如何處置,如果有必要,主治醫師也會趕赴醫院處理。而且醫師的開刀排程也必須事先進行登記,每位醫師幾乎都有固定的上刀時間,部分較資淺的醫師若排不到周一到周五,也是會安排周六、周日的刀,而開刀房也會安排足夠的醫護人力以因應開刀的需求。住院都須先預約 醫院會安排相應人力 另外住院醫師會有《勞基法》的問題, 而使得部分醫院周六、周日的住院醫師人力較少,這時候醫院就要安排值班醫師,目前臺灣醫界遇到的問題是臨床護理師人力不足,甚至因此關病床、減少住院量,相關的新聞時有所聞。傳言提到的「周六醫師都排休」並未說明醫院運轉的機制、住院現場人力安排的細節,實際情況是病人住院都是先預排日期,前一天再由醫院住院組各別通知每個病人是否有空床、是否依預約日期入院,在事先已有預約、可調整病人住院日期的情況下,醫院必須依規定維持醫病比、護病比,傳言說法為錯誤訊息。傳言第二項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所以掛號難、就醫難」。根據健保署「分級醫療」的宣導,「醫學中心擔負有研究、教學以及急重症病患的治療照護,其他層級醫院則另擔負有任務及功能」、「為了紓解部分醫院擁擠情形,健保署推動雙向轉診制度」,並有部分負擔、掛號費等轉診優惠。傳言提到小病不用跑大醫院為正確說法,但「大醫院資源有限」則為易誤導的說法,會讓不清楚醫院分級的民眾以為是大醫院「資源少」,實際情況為大醫院「資源較多」、但任務不同。傳言第三項提到 5 種小毛病可以自己用食材熬水,MyGoPen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 (1)生薑蔥白只對「初期」的「風寒型」感冒有效 傳言提到「生薑蔥白熬水喝,感冒就好了」,張家蓓表示感冒分很多種,西醫的感冒這兩個字,就跟中醫的感冒不見得那麼相似,西醫的感冒分為細菌或是病毒所造成的感冒,但是中醫的感冒是身體的一些免疫反應,例如身體遇冷、鼻黏膜血管收縮就是「風寒型」感冒,而新冠病毒則是「風邪型」感冒,傳言提到的「蔥白生薑」是針對風寒型的感冒,也就是一般口語常說的「冷到」打噴嚏、流鼻水的那種感冒,而且是初期才有用,蔥白生薑並不是每一種感冒都適合,這樣以偏概全的說法會讓民眾誤會,以為什麼感冒都能生薑蔥白熬水喝。(2)枸杞菊花只能緩解輕微眼痠 張家蓓指出,眼睛脹可能是用眼過度、也可能是眼壓上升,而枸杞菊花比較適合 3C 用太多的眼睛痠、眼睛血絲,非發炎的血管腫脹,如果症狀輕微,能用枸杞菊花煮水喝來保養、保健,但是如果已經是疾病的程度,喝了都不會好,那就應該要趕快看醫生。而且張家蓓表示,枸杞菊花其實沒味道,菊花只有香味、沒有甜味,而枸杞有酸敗味,這個茶飲常常會為了調整味道而加糖,一旦如此又會有增加糖份攝取的問題,提醒民眾注意。 (3)丹參當歸只能補血、活血 無法清熱 傳言提到「丹參當歸熬水喝,風濕疼痛就好了」,張家蓓指出,丹參有補血、活血的功效,而當歸也是補血、活血,所以如果這樣的配方用在虛症的經痛還算合理,但是用在風濕可能就太遙遠了,頂多就是讓風濕疼痛的部位有活血的效果,卻無法做到清熱、止痛、治療,傳言的說法對「風濕」這個疾病的定義有問題。 (4)酸棗仁大缺貨 血虛失眠通常夾雜其他問題 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熬水喝,血虛失眠就好了」,張家蓓表示,這個配方也許可以有緩解的效果,但是卻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買不到,大約 2 年前臺灣就出現酸棗仁科學中藥製劑缺貨的情況,去年 5 月主管機關、衛福部的中醫藥司回應相關事件時表示:「中藥供應資訊平臺」有接獲短缺通報、已協助調貨,但藥材本身沒缺。不過張家蓓表示,酸棗仁的供貨依然不穩定而且漲價,連產地中國大陸本身都傳出用大棗嫁接酸棗增產,傳言說法實務上並不可行,民眾根本買不到、買不下手。 張家蓓強調,酸棗仁很難吃,味道酸、苦、澀,睡不好的人有很多種情況,如果是胃不好、胃食道逆流引起的睡眠障礙,吃酸棗仁則會更睡不著,睡覺平躺後胃酸衝上來的症狀更嚴重,傳言提到酸棗仁、龍眼肉的配方治血虛失眠,但是現代人不可能只有單一種血虛失眠,可能是血虛失眠夾雜胃熱,或是血虛失眠夾雜血瘀,都要依照不同情況分別處理,不是一個配方就適用所有失眠、或是適合所有血虛失眠,傳言說法易生誤導。 (5)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 傳言提到「黃耆生薑熬水喝,氣虛怕冷就消失不見了」,張家蓓表示,黃耆生薑的配方要考量劑量的問題,黃耆主要功效是增強免疫力、補氣,但是劑量必須比較大,以一般煮水喝的情況來講,應該很難喝到足夠有效的劑量,頂多就是喝個風味茶、吃個風味湯的意思而已,很難達到藥用程度的療效。 張家蓓提醒民眾,傳言說法把問題、疾病看得太簡單容易,把疾病簡單化的同時,還可能忽略了造成這些症狀的實際病因,只用中藥材煮水喝緩解症狀,可能因此延誤即早診斷、治療,症狀往往只是身體發出的徵象,但中醫講求全人、全相的觀念,身體不適還是要找醫生,醫師診治尚且還要不斷分析、排除,才能辯證論治,以臺灣的醫療可近性、分級醫療架構,民眾還是可以得到相對良好的醫療照護,病人自行判斷風險大。結論 傳言提到三個醫院不告訴你的秘密,其中第一個有關不要安排在周五開刀、周末醫師排休多的說法並不正確,根據臺灣健保的支付規定,醫師必須每日按規定巡房,但並沒有規定一定要主治醫師才可以,也就是說包括住院醫師、總醫師、主治醫師都可以,醫療照護仰賴團隊、有必要的時候值班醫師都能聯絡主治醫師報告、討論,否則周間日的晚上,主治醫師下班離院也同樣不在院內,傳言說法顯然不符合醫院運作的實際情況、傳言說法錯誤。 傳言提到第二項為大醫院「資源有限人又多」為誤導說法,以醫學中心為例,醫學中心的任務包括教學、研究、服務,而且甚至還以急重症優先,醫學中心資源其實比較多,只是因為民眾迷信大醫院醫術好,所以輕症也到大醫院就醫才造成人多、才顯得資源「有限」,傳言「資源有限」的說法易生誤導。 傳言第三項提到的利用蔥、薑、龍眼肉等常見食材,或是枸杞、菊花、當歸、黃耆等常見中藥材熬水喝能用在感冒、失眠、眼脹、風濕痛等,「熬水喝小毛病就好了」,但專家表示,上述配方都只是輕微、初期時或許有效,且只針對症狀、並未區分造成症狀的是哪些不同疾病,建議民眾若有不適還是應該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小病變大病。(本文轉載自《MyGoPen》查證參考:https://www.mygopen.com/2024/04/hospital.html)
-
2024-03-23 焦點.健康你我他
我的防過敏妙招/外出抗敏三寶:口罩、圍巾、保溫瓶
我家4人中,3人有過敏體質,分別有鼻塞、流鼻水、氣喘、眼睛癢、異位性皮膚炎等症狀,因此,從年頭到年尾都上演著抗敏大作戰。台灣高溫潮濕的氣候易滋生塵蟎,牠是過敏族群的頭號凶手,喜歡藏匿於衣物、寢具、床墊中。我對付塵蟎採取「洗、烘、清、除」四字訣,勤洗衣物寢具,因住市區沒有適當空間可以曝曬,就到自助洗衣店以高溫殺蟎烘乾;當空品亮起橘燈,就即刻打開清淨機;一旦室內濕度超過50%,除濕機就上場啦。外出必定隨身攜帶三寶:口罩、圍巾和保溫瓶。為口鼻戴上口罩,不僅保暖,也隔離髒汙空氣;圍巾在冬季防風寒,夏天隔絕冷氣,頸椎暖了,減少鼻塞,呼吸順暢;晨起外出上班時,喝一杯溫熱的水可以緩解過敏的症狀。不管是抗蟎四字訣,或是隨身三寶,幾乎都是從外在方式著手,若能搭配日常飲食與適度的運動,效果會更加顯著。吃原形食物是首選,減少食用加工食品,穀類、堅果、蔬菜、肉類和水果都是天然的優質食材,只要避開引起過敏的食物,就可以快樂健康的吃。緩和的運動也有助於減敏,勤走路是最方便的。現今醫藥科技進步,請醫師開立一些常備抗敏的藥物,一旦急性發作可即時舒緩,這是最後的手段,日常生活仍應該避開誘發過敏症狀的過敏原為首要。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21 寵物.照顧指南
換季狗貓狂掉毛,害眼睛紅腫、狂打噴嚏!醫教「5方式」減緩過敏 ,坐墊、抱枕要常清
即將迎來春季,除了春暖花開,也是家裡小寵物開始掉毛的高峰季節,毛上多伴有狗狗、貓咪唾液蛋白等過敏原,會觸發身體多種免疫反應,在皮膚或呼吸道引起過敏三聯症,造成主人們皮膚發癢、眼睛紅腫或是噴嚏連連;據研究,嬰幼兒時期有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的人,在成長過程中多伴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困擾。平時如何做,可以減少因寵物的毛而產生的過敏反應?「醫師,我家裡養了3隻貓咪,但是從去年得到新冠後開始會一直過敏,鼻水流不停,不想跟心愛的牠們分開,我該怎麼辦 ? 」 苦惱的李小姐問到。中醫診所鄭天麗中醫師建議可以:1.劃分區域,區隔出毛孩的活動空間,盡量不跟毛孩們一起同床共枕。2.避免在有寵物的空間放太多毛地毯,會累積很多毛髮跟皮屑,布料製品如沙發坐墊或抱枕,要常清洗更換。3.用吸塵器清潔家裡,同時使用空氣清淨機,讓房子的通風良好。4.不論是長或短毛的毛小孩,都要定期用針梳梳理,不但可以維持皮膚的健康,更可以防止毛孩把毛舔進肚裡,阻塞腸胃道,清理同時要戴著口罩。5.使用低粉塵的貓砂,或在貓砂盆外加罩,並在盆外放上落砂墊,都可以很好的改善室內塵土飛揚的粉塵。在過敏時,日常生活可以做些什麼改善過敏症狀?1.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乾冷空氣未經加溫加濕快速進入呼吸道,會過度刺激敏感支氣管,所以適合做較緩和的運動,如慢跑、騎單車或游泳。2.出門遛狗狗時也要記得戴上口罩,避免公園裡的花粉接觸呼吸道。3.平常可飲用中藥茶飲- 養氣減敏茶:黃耆2錢、枸杞3錢、桂枝2錢、白芷2錢、大棗5顆,以沸水600cc,燜泡10分中後飲用,能驅散風寒,溫通鼻竅,改善一直鼻塞,流清鼻水的困擾。哪些穴道按壓後可以減緩過敏症狀?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多因臟腑功能失調,再加上外感風寒,疫氣之邪侵襲表衛鼻竅而致,以肺、脾(胃)、腎虛損為主。.肺經穴道:太淵穴,在手腕橫紋以上、拇指大魚際以下。.胃經穴道:足三里穴,位於腿前側,外膝眼下約4橫指距離處。.腎經穴道:太溪穴,位在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鄭天麗提醒,在每個穴位按摩 3 -5 分鐘後,換同側另一邊的穴道,早晚各按摩一次為佳。由以上日常保健跟穴位按壓方式可以發現,溫熱祛寒,補虛的方式可以用熱毛巾、加熱毯敷著穴位、或吹風機來回吹,能加強以上穴道的功效。(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醫點名「日常4件事」恐害鼻過敏更嚴重!油煙味也中 關鍵2招緩解不適 ·狂哈啾打噴嚏!醫強推「必吃3類食物」減輕症狀 回家最好立刻換衣服 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3-19 醫療.耳鼻喉
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 出現2異常狀況快送醫
天氣忽冷忽熱,溫度變化讓體溫調節不佳,容易使人生病,許多民眾表示,這一波感冒似乎非常嚴重,一直咳不停,連晚上都咳到睡不著。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德宇表示,感冒是因為病毒進入呼吸道,天氣並非直接原因,而是天冷待在室內密閉空間,被患者傳染病菌。另一個原因是受到風寒,身體抵抗力變弱,病毒趁虛而入。流感流行期延長 突然高燒、肌肉痠痛可能就是流感感冒又稱「上呼吸道感染」,會出現鼻塞、鼻涕、咳嗽、喉嚨痛等症狀,有時會合併頭痛、發燒、肌肉及關節痠痛、腹瀉等,通常3至4天就會明顯好轉,病程約持續一周左右痊癒。冬季是流感號發季節,但是近年為了預防新冠肺炎,解封後受到「免疫負債」影響,造成流感疫情反撲,流感流行期延長到春天,醫院、診所掛號量暴增。而新冠疫情未歇,不少人感冒發燒後,將疫情期間未用完的快篩試劑拿出來使用,馬上出現二條線,若症狀不嚴重,可以先服用常備藥物緩解。張德宇說,每種病毒各有盛行周期,例如流感的高峰期於每年11月至隔年3月;新冠肺炎不斷產生變異株,每個季節都會發生;引起一般感冒的病毒約有200多種,好發時間不一定。張德宇提到,呼吸道疾病的傳染途徑分成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仍應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降低罹病風險。當出現感染症狀時,可先服用市售綜合感冒藥止咳、緩解鼻水、打噴嚏、抗鼻塞。若突然高燒(超過38.3度)加上肌肉痠痛、頭暈無力,得到流感的機率非常高;發病初期使用抗流感藥物,可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新冠症狀跟感冒相似 胸口悶痛、呼吸喘咳可能是異常警訊新冠病毒的症狀跟感冒非常相似,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以及呼吸困難等。張德宇提醒老年人若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建議使用抗病毒藥物降低重症及死亡風險,一般民眾也應盡速未完成基礎劑及接種追加劑,保護自己也保護同住的家人。不論哪一種呼吸道疾病,都有可能因病毒本身或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例如肺炎、心肌炎、腦膜炎、敗血症等。張德宇強調,出現胸口悶痛、呼吸喘咳,要特別小心是異常警訊,一旦病情急劇變化要立即就醫,別以為只是小感冒而在家躺著休息,錯過了黃金治療期。感冒、流感、新冠肺炎三者症狀比較●感冒:鼻塞、鼻涕、咳嗽、喉嚨痛,有時會合併頭痛、發燒、肌肉及關節痠痛、腹瀉等。●流感:症狀與感冒類似。若突然高燒(超過38.3度)、肌肉痠痛、頭暈無力,流感機率高。●新冠肺炎:發燒、頭痛、流鼻涕、喉嚨痛、咳嗽、打噴嚏以及呼吸困難等。※出現胸口悶痛、呼吸喘咳,特別小心是異常警訊。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3-05 醫療.中醫
一直咳嗽怎麼解決?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中醫依咳嗽4類型分析
春天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許多人因此反覆感冒,尤其「咳嗽」是最惱人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果「酷酷嗽」太頻繁,常會「夜不成眠」,對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響,因此,許多患者轉而尋求中醫治療改善。咳嗽4類型 出現症狀依體質而異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說,咳嗽的表現視個人體質不同而有差異,咳嗽成因可分為風寒、風熱、燥咳與痰濕等4類型,不同體質會有不同症狀。感冒以「風寒」與「風熱」證型較常見,有些人風寒一天就會轉風熱,有些人則是一感冒就走向風熱,關鍵在於每人體質的不同,就會呈現不同的證型及症狀。1.風寒型:會怕冷、畏寒,咳嗽時的痰不濃稠,有全身痠痛、頭痛、鼻塞、流清嚏等症狀,脈象為「浮緊脈」,舌苔不會太厚。2.風熱型:帶有「熱症」,咳嗽時的痰偏黃黏稠,有時痰會轉綠,出現喉嚨痛、流鼻涕等症狀,流行性感冒等多屬這類型,新冠肺炎也屬熱症證型,多會伴隨嚴重的咽喉痛、痰黃濃稠及鼻涕黏稠等風熱證型。3.燥咳型:可能沒有痰,或咳出的痰量很少,喉嚨、鼻子、嘴巴會比較乾,有些患者甚至會咳到出現血絲,如百日咳或抽菸的民眾,咳嗽症狀比較偏這一類型。4.痰濕型:痰濕型咳嗽的痰量異常多,痰又多又黏稠,多和消化系統出問題有關,患者多半會覺得身體沉重,有濕氣感、胸悶、倦怠感、胃口不好、腸胃脹氣等症狀,且常糞便黏馬桶,舌苔偏厚,喜愛吃油炸、燒烤類或冰涼飲食的人可能屬於這類型。咳嗽吃什麼可改善?一般感冒不一定只有呈現單一證型,臨床上要看患者症狀及脈象,透過「辨證論治」開立屬於患者的藥物。陳建輝表示,如果感冒初期症狀輕微時,可藉由食療改善,例如風寒型感冒,可以煮薑湯飲用,因為薑具有去風寒的效果,透過「發汗」將風寒外邪祛除,洋蔥湯、大蒜、香菜水等辛溫食材也都有類似效果。如果是偏喉嚨痛的風熱型感冒,可選擇食用冬瓜生薑湯、白蘿蔔湯等,喝菊花茶、綠豆水、綠茶也可達到解熱效果;燥咳型患者如果喉嚨很乾,建議可食用水梨燉貝母,可化痰又去燥,或白木耳燉冰糖等食療方式。陳建輝強調,不管熱性或寒性食物,過度偏好對身體都不好,如果是日常保養,平時可以選擇黃耆、紅棗等食材泡茶,粉光蔘泡茶的效果也不錯,但考慮體質適不適合仍是重點,所以有些人在吃火鍋時會加蘿蔔白菜等中和,提醒民眾留意,只要吃得太油、太鹹、太重口味,在中醫觀點就特別會助濕生痰,所以飲食還是要特別留意避免過量。常見止咳偏方有效嗎?●枇杷膏:大多較甜,消化系統有狀況時,吃了更容易生痰,如胃酸逆流患者常燥咳,吃了胃酸會增加而提高咳嗽頻率,必須視體質服用。●喉糖:要看成分,很多人吃完就口乾舌燥,同理如薄荷糖等,熱症患者吃了,一開始咽喉涼爽,但後續可能會生痰,建議可以多飲溫水即可改善。●八仙果、羅漢果:不建議在感冒時吃,易多生痰,比較適合平常需要常講話或容易喉嚨乾的民眾用來潤喉保養。按摩7穴位緩解咳嗽按摩穴位也可改善咳嗽症狀及保養喉嚨,提升免疫力比較不容易感冒。陳建輝說,可順時鐘揉壓「合谷穴」、「尺澤穴」、「大椎穴」、「風池穴」、「孔最穴」等穴位,具緩解咳嗽作用;按壓「足三里穴」和「豐隆穴」則適合改善腸胃差痰濕型咳嗽。●合谷穴:位於手部虎口,大拇指與食指掌骨間靠近食指處。●尺澤穴: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大椎穴:在後背正中線上,位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風池穴:在後腦勺,後枕部兩側入髮際一寸的凹陷處。●孔最穴:位於前臂外側,腕掌側橫紋上7寸。●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指幅寬)處。●豐隆穴:膝蓋骨外側陷下處,與外腳踝連線的中點處。
-
2024-02-28 養生.聰明飲食
抗癌水果橘子!抗發炎、連絲吃降血脂,一文看「橘子」的營養、好處、怎麼挑
秋冬是橘子的產季,皮到果肉都好營養!橘子屬於柑橘類(Citrus)水果,柑橘類水果還包含柚、柑、橘、橙等,它們都含有豐富維生素C、礦物質,幫助維持身體健康。到底橘子還有什麼營養與好處?橘子怎麼挑才好?一文解析。橘子的種類農業部臉書貼文顯示,橘子其實有很多種,並列出「寬皮柑」有以下種類:.椪柑:果實扁圓形,果頂寬廣,果皮細緻平滑便於剝皮,風味優異、濃郁酸甜。.桶柑:果實球形,果皮橙黃色,風味酸甜俱佳。.茂谷柑:果形扁圓,皮薄較不易剝,糖度高,風味濃郁。砂糖橘:小型果,皮薄易剝,糖酸比高,具特殊香氣。.佛利蒙柑:果形扁圓,果皮呈深橙紅色,色澤艷麗,糖度高,肉嫩多汁、香味濃。橘子的營養成分橘子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水果,提供多種重要的營養素。而且果肉與果皮都具有營養,果肉富含β-胡蘿蔔素、多酚類、有機酸等,果皮則含有檸檬烯、保護呼吸道、祛痰止咳,也可以增加抵抗力。根據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營養成分表顯示,椪柑的營養成分為: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不只能幫助美白,還能護眼、減脂,是身體的必須營養素。而且維生素C還能幫助免疫功能運作、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並具有抗氧化作用,對於細胞保健很重要。.β-胡蘿蔔素:有助於維護視力、皮膚和黏膜的健康。.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維持腸道健康。.鉀:利尿消水腫,有助於心臟和血壓的正常運作。.葉酸:葉酸是製造紅血球的重要角色,也是孕媽咪必備的營養之ㄧ。.維生素B群:消除疲勞,促進身體代謝。.柑橘多酚:保護身體管路,降發炎。另外,高敏敏營養師也在臉書貼文指出,橘子的白絲又叫「橘絡」或「白絡」,而且這些白絲也具有一定的幫助,如富含含橙皮苷(Hesperidin)具有抗發炎、抗氧化、降血脂、控血壓、保護心血管等功用,還有幫助增加咀嚼時間、飽足感,有助食後血糖控制的膳食纖維。橘子的功效橘子是一種美味且營養豐富的水果,它有許多健康益處。而且橘子也是美國癌症醫學會認定的30種「抗癌水果」之一,不過食用時仍需注意,胃酸多者最好飯後食用。以下是一些橘子的功效:1.強化免疫系統:橘子是維生素C的良好來源,有助於強化免疫系統,促進抗氧化作用,並提高身體對感染的抵抗力。2.促進腸道健康:橘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預防便秘,並維持腸道健康。3.抗氧化作用:橘子中的抗氧化物質,如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減緩細胞老化過程,維持皮膚和身體器官的健康。4.血壓調節:橘子中的鉀有助於平衡體內的鈉,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壓水平,降低高血壓的風險。5.抗發炎:橘子中的柑橘多酚具有降發炎特性,有助於緩解身體的發炎反應。6.心臟健康:橘子中的植物化學物質,如橙皮素,據說對心臟健康有益,能夠降低心臟病的風險。橘子怎麼挑?.顏色:色澤為橘黃色.外皮:平滑,沒有凹陷或破損.果蒂:日本網站《grapee》文章顯示,綠色果蒂的橘子可能還尚未成熟,因此果蒂顏色轉黃的橘子。Q.長輩說吃烤橘子可以止咳?中醫師吳明珠表示,咳嗽因侵入肺部的病氣不同,又分為風熱(黃痰)、風寒(白痰),以及風燥(乾咳)三種。只有黃痰的「風熱咳嗽」,吃橘子才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風熱咳嗽通常頻率高又劇烈,喉嚨發炎、痰濃且呈黃色,伴隨頭痛、鼻塞、怕風、口渴等症狀。這類型咳嗽,適量食用熱橘子可以清熱潤喉,幫助化痰解熱。但由於橘子屬於「寒性」的食物,建議可以烘烤加熱,袪除其寒性再食用。橘子的2道料理另外,除了台灣會享用「鹽烤橘子」幫助減緩「熱咳」外,日本營養師村上祥子表示,吃「鹽橘」對於改善便秘、減少臉部斑點、降血壓有幫助。鹽橘怎麼做材料:橘子2~3顆、鹽2g。作法:將橘子外皮刷洗乾淨、熱水沖洗後,用廚房紙巾擦乾並去蒂;將橘子切成4等份放入食物調理機,灑上鹽後一同絞碎(家中若無食物調理機,也可以將橘子切成碎末);裝入可放置於微波爐的乾淨瓶子,600W加熱30秒(750W25秒、500W40秒);在瓶口包上保鮮膜後壓一壓、確保瓶內無空氣,蓋上瓶蓋放置常溫約12小時即完成。製作完成後不僅可將鹽橘加入水、紅茶、氣泡水裡,更可以入菜!以下介紹兩道鹽橘料理:.鹽橘應用1:鹽橘涼拌菠菜(2人份)材料:菠菜1/2把(100g)、鹽橘2大匙、醬油1小匙、柴魚少許作法:菠菜清燙後去除水分,將之切成3cm左右長度;並加入鹽橘、醬油攪拌混合,最後撒上柴魚即完成。.鹽橘應用2:鹽橘豬肉湯(2人份)材料:豬肉薄切50g、鹽橘2大匙、水250ml、鹽與胡椒少許、切末洋香菜(巴西里)少許作法:將豬肉切成3cm左右長度後,與鹽橘、水,一同放入鍋裡燉煮;把雜質撈除、確保豬肉熟透後,撒上鹽、胡椒、洋香菜等即完成。參考資料農業部、高敏敏營養師、みかんの皮レシピ【塩ミカンの作り方】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2-23 癌症.飲食與癌症
紅柚乾燒豬肉/一道菜隱藏太太用心 勾起罹癌韓柏檉的食慾
食物是最好的思念解藥!這是建同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名譽教授韓柏檉想念已逝妻子時的特效藥。不加一滴水一滴油 紅柚乾燒豬肉只有肉和醬油「不加一滴水、一滴油,只有肉和醬油。」韓柏檉教授在做紅柚乾燒豬肉時,最先說這一句話,相較於加入大量醬油、冰糖的紅燒,韓柏檉更喜歡做乾燒,因為這是太太張幼香生前為罹癌的他,所想出的健康料理,也是最拿手、最叫座、最受大家喜歡的一道菜。太太的細心與愛,不只體現在烹飪方式,連食材都可見一斑。鍋底平鋪的老薑,具有味道辛辣的薑辣素,以中醫觀點來說,性溫熱適合進補,促進血液循環,也能暖胃潤肺、幫忙祛濕除風寒,改以西醫角度,則能有效抑制發炎物質產生,降低自由基對細胞傷害,使癌細胞凋亡。加入紅柚增添色彩 解豬肉油膩豬肉則特別選用以瘦肉為主的梅花肉或後腿肉,僅有幾條細肥肉絲交錯其中,經得起醬油小火久燒收汁而不老、入味,且連同豬皮一同釋放出的油脂、膠質能讓肉塊紅潤油亮,吃起來不油膩也不乾澀;尤其豬肉最好是溫體豬買來立刻烹調,以保豬肉組織完整,柔嫩多汁。此外,癌患治療後容易食慾不振,韓柏檉罹病時常與太太為此發生爭執,為避免胃口差影響營養攝取,導致後續身體狀況不堪治療,太太靈機一動,將紅柚果肉平鋪盤內,燒好的豬肉再覆蓋其上,不僅為成品增添色彩,含水量高、苦甘滋味還能開胃,促進患者食慾,再解豬肉油膩;但要注意的是,紅柚同時富含膳食纖維,雖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但也不好消化,對腸胃消化不良的癌患來說是雙面刃,因此適度食用即可。延續太太的用心 與女兒共享鹹香帶甘苦的愛這道紅柚乾燒豬肉看得出來太太的用心,希望勾起韓柏檉食慾之餘,也能補充足夠的營養,且做法、食材簡單,讓韓柏檉在太太走後,也能拾起廚具,與女兒們一起延續這份鹹香帶點甘苦的愛。紅柚乾燒豬肉食譜【材料】 1.紅柚適量2.豬後腿梅花肉適量3.金門高粱酒適量(可加可不加)4.老薑片適量5.醬油適量【步驟】1. 老薑數片平鋪在不銹鋼鍋底2. 將梅花肉切塊3. 梅花肉鋪在鍋內4. 蓋上蓋子小火加熱,待冒出蒸氣,加入醬油或醬油膏,再將豬肉翻面,繼續加熱5. 豬肉熟透之後,持續翻拌並煮到醬汁收乾6.紅柚果肉平鋪盤內7. 最後,將豬肉覆蓋在紅柚果肉上,即可完成美味小秘訣:不建議冷凍後再退冰烹煮,溫體豬買來立刻烹調最為適當,尤其豬後腿肉更是軟嫩【相關連結資訊】.建同文教基金會粉絲團.建同文教基金會YouTube頻道.韓教授聊天室Line社群 .建同文教基金會podcast.建同文教基金會官網
-
2024-02-21 養生.聰明飲食
櫻桃一天可以吃幾個?吃多了會怎樣?櫻桃營養7大功效 挑選保存4秘訣
酸酸甜甜好滋味,又正值產季的「櫻桃」,被大眾視為新春送禮的首選~在台灣,一年當中有兩次機會可以吃到新鮮的櫻桃,分別來自於北半球(5月份~8月份),以及南半球(12月、1月)。櫻桃有哪些營養成分?一天可以吃多少顆?以下為您詳細說明。櫻桃營養成分與熱量櫻桃每100公克的熱量僅約73大卡,其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鉀、鈉、鎂,胡蘿蔔素、維生素B1、B2、C、菸鹼酸,檸檬酸、酒石酸等,及重要的活性物質鞣花酸。詳細營養成分如下表: 櫻桃7大功效櫻桃有諸多保健功用,以下綜合整理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與杯蓋營養師說明資料,如下: 美容養顏:櫻桃營養豐富,所含蛋白質、糖、磷、胡蘿蔔素、維生素C等均比蘋果、梨高。用新鮮櫻桃汁在臨睡前塗臉,經常食用可使皮膚潤澤,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防治關節炎:常吃櫻桃和喝櫻桃汁,對防治關節炎和痛風有一定作用。已患關節炎者,常食櫻桃有助於患處的消腫,減輕疼痛。感受風寒濕邪而致腰腿疼痛、關節麻木者,用米酒浸泡櫻桃,一周後,早晚各服1次,每次50cc,有一定效果。 收澀止痛:櫻桃可以治療燒燙傷,發揮收斂止痛,防止傷處起泡化膿的作用。同時櫻桃還能治療輕、重度凍傷。 防治麻疹:櫻桃的果核性溫,有透疹解毒、發汗解表的功效,可用作發汗透疹之用。凡麻疹初起而未透者都可適用,煎湯作為洗劑,也有透疹的效果。 提高睡眠品質:杯蓋營養師指出,「退黑激素」是一種影響睡眠和情緒的神經傳遞物質,而櫻桃當中就富含退黑激素 改善發炎反應:杯蓋營養師表示,櫻桃中富含「多酚」,這是一類植化素,具有抗氧化功能,能夠幫助減少身體發炎反應 幫助調節血壓:多吃蔬果可以幫助調節血壓,主要的原因在於其中的「礦物質鉀」,而櫻桃中每10顆(約80g)鉀含量將近188.8毫克,能夠幫助調節血壓。櫻桃可以治痛風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根據「關節炎和風濕病」(Arthritis & Rheumatism)期刊登載的研究報告,痛風病患 2 天吃 1 碗半的櫻桃,就可以將發作的機率減少 35%。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觀察 633 名痛風患者,食用 3 份新鮮櫻桃或櫻桃萃取物的病患,比起沒吃櫻桃的病患,痛風發作的機率低 35%,1 份大約是 10 至 12 顆櫻桃,但食用超過 3 份櫻桃,效用並不會增加。另外,若是病患食用櫻桃並搭配降尿酸藥物,發作機率比不吃藥或不吃櫻桃者低了 75%。其實之前有研究指出,櫻桃含有的化學物質能夠降低血液中的尿酸,英國醫師席爾曼(Alan Silman)表示,一般認為櫻桃含有的抗氧化物可以當作天然酵素抑制劑,可以降低痛風發作。櫻桃一天可以吃幾個?很多人西瓜捧著吃、芒果一整顆啃、荔枝葡萄一顆接著一顆⋯簡直都是把1份水果當10份在吃。高敏敏營養師說明,一份水果為60大卡,正常人一天可以吃2~4份水果,以櫻桃為例,一天則可以吃10.2顆 (82g)。櫻桃吃多了會怎樣?中醫師黃建榮曾受訪說明,中醫認為櫻桃性溫,雖然不像龍眼、榴槤這麼燥,但吃多了容易火氣大便秘,加上櫻桃含豐富維生素幫助鐵吸收,和紅肉一起吃就增加鐵質攝取,更容易導致便秘,嚴重的話恐怕會肛裂流血。櫻桃如何挑選、保存?根據農林水果一文指出,挑選新鮮好吃的櫻桃有以下四點需要注意: 顏色深:一般來說,顏色較深的櫻桃,甜度相對也會比較高,而裡頭的花青素含量也較豐富,花青素具有強大抗氧化能力,可以幫助清除身體的自由基,保護體內細胞不受到有害物質的傷害,同時也具有抗發炎、防癌作用。 果梗鮮:櫻桃在剛摘下時,梗為鮮綠色,這是一個重要的新鮮度標誌! 時間一久,梗會漸漸轉黑,營養程度也會大大下降。 光澤潤:新鮮的櫻桃表面,會有天然圓潤的光澤,吃起來也較為脆口多汁,反之如果是有皺褶的,表示果實可能已經水分流失,當然就要避開買到這樣的櫻桃。 根蒂凹:在挑選時可以看看櫻桃的根蒂處形狀,如果越凹陷,表示櫻桃會越甜。此外,櫻桃的建議保存方式如下: 最適冷藏溫度為1~4度C,可保存10~14天。 避免上下堆疊,應分層鋪上廚房紙巾,裝入保鮮盒冷藏。資料來源: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新版)、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敏敏營養師、中醫師黃建榮、農林水果、杯蓋營養師延伸閱讀: 長輩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本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
2024-01-20 養生.抗老養生
「大寒」病毒活躍!養生7建議,多吃這類食物抵禦風寒邪氣
1月20日「大寒」是24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與立春相交接,飲食上與上一個節氣小寒也略有不同。此時也是年尾調整身體最重要的時刻,進補量應逐漸減少,以順應季節變化。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即寒冬時新陳代謝減緩,免疫力隨之下降,這時應做好冬季養生,養精蓄銳,培養明年健康體質根本。「大寒」作息 早睡晚起大寒時節,生活作息上應注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即早起運動的人,應看到太陽露臉,氣溫稍微回溫,並做好保暖防護再出門,免得溫差過大而受寒,或發生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意外。飲食忌冰冷涼性食物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冰冷的食物或喝冰涼飲料,涼性的菜蔬水果亦不宜多吃,才不會使人裡外皆寒,陽氣喪失。而冬天皮膚的水分與脂肪含量減少,皮膚變得乾燥敏感甚至皸裂,可多吃些含黏液質食物,如蜂蜜、木耳、海參、蹄筋等。如果患有冬季搔癢症,小腿紅癢脫屑,則宜塗抹乳液加以保養。進補宜溫補忌寒涼冬天人體需要更多的能量來抵禦寒邪,許多人會進補或吃火鍋,但一定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藥膳宜溫補而忌寒涼。進補是要補體質虛的人,應依體質進補,一般體質大體分為燥熱與寒冷兩種體質。燥熱體質進補後會口乾舌燥的人,可以多喝開水,吃點綠豆湯、冬瓜湯等。吃火鍋要適可而止,應該適量吃些饅頭、麵條、麵線等易消化的食物,隨時要注意胃腸保養。大寒病毒活躍 好發呼吸道傳染疾病 大寒期間是各種病毒最活躍的時節,也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應適當多吃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如紫蘇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而如感冒伴隨喉嚨痛、咳嗽時,應避免吃補品,否則不僅會咳得更嚴重,聲音還會沙啞。大寒養生7建議1.適當保暖:大寒時節氣溫極低,要注意保暖,穿著適合的冬季衣物,特別是在早晚和寒冷的室外環境中。2.飲食方面:選擇一些具有保暖作用的食物,如薑、蒜、辣椒、紅糖等,這些食材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寒冷的能力。3.溫熱飲品:多喝熱水、溫熱的湯類或茶,有助於保持體溫,促進血液循環。4.適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抵抗力。室內運動,如瑜伽、太極等;室外則可散步,但要注意保暖。5.調整作息:大寒時節由於天黑較早,應該調整作息,早睡早起,確保充足的睡眠。6.養護呼吸系統:冬季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要保護好呼吸系統,避免暴露在污染或寒冷的空氣中。7.心理養生:保持心情愉快,遠離壓力和焦慮,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資料來源】.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chatgpt
-
2023-12-29 醫療.呼吸胸腔
中醫如何以「三九貼」治療過敏性鼻炎與氣喘?
先人的智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來治療寒性體質「冬季氣溫急急降,兩行鼻水簌簌流,鼻胛肥厚脹脹痛,呼吸不順呼呼聲,氣管緊縮咻咻聲,三九三伏冬夏貼,鼻炎氣喘陰陽平」。這是過敏性鼻炎及氣喘最貼切的寫照。「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伏貼療法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乃是將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藥材用薑汁調敷,敷貼於大椎、定喘、風門、肺俞、天宗俞等穴位,利用貼於相對應的穴位,經由局部刺激血循、達到溫經通絡、散寒驅邪的作用,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寒性體質疾病。台灣雖是亞熱帶氣候,仍容易因風寒滯留而得病!台灣是地處海島型,面對冬季潮濕寒冷的氣候,寒氣容易侵襲體表,風寒會阻礙肺臟機能,如果本身脾腎功能比較弱的體質(食慾不好、脹氣、排便不順暢、臉色蒼白、腰痠、疲倦沒精神),更會讓風寒滯留在體內,產生鼻塞、流鼻水、氣管緊縮等氣喘症狀。這個季節若使用溫性藥物幫助體內暖和驅散寒邪,對過敏性鼻炎及氣喘症狀的緩解是一大功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穴位敷貼的成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穴位敷貼治療有十餘年,皆由專業醫師親自進行敷貼,除了使用肺經的穴位外,更使用脾經及腎經的俞穴,加強脾腎運化水濕的功能,強化後天脾胃及先天腎功能,藉此幫助肺經更能溫經散寒。另外,根據科學統計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做三九敷貼的功效,在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揉眼睛等過敏症狀,以「一周內發作天數」來評估效果,敷貼前後可改善25~50%症狀,有效人數達57~71.4%,因此,三九貼是過敏性鼻炎、氣喘疾病值得推薦的非侵入性治療方法。責任編輯:吳依凡
-
2023-12-15 醫療.耳鼻喉
東北季風來襲,過敏性鼻炎一醒來噴嚏打不停!起床先做「這幾件事」可大幅緩解症狀
天氣變冷,東北季風來襲時,許多人的鼻子就像氣象台,一起床就猛打噴嚏,打到頭昏眼花,鼻涕眼淚直流,直到中午才會慢慢停止。中醫師建議,過敏體質者要注意保暖,早晨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動一動,起身後先穿暖衣服,然後喝杯溫熱開水,之後將雙手摩擦生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20下,長期下來,可大幅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2要素誘發鼻過敏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表示,這些鼻過敏的症狀,主要是接觸到過敏原,常見如塵蟎、黴菌孢子、花粉等,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其次是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引發副交感神經反射,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鼻子過敏,例如突來的冷空氣、溫差變化,情緒改變、異常氣味等。鼻過敏的患者,常見鼻塞、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等症狀,嚴重時還會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和無法安穩入睡,不但妨礙工作和課業,可能還會影響情緒,且鼻腔反覆發炎會增加呼吸道病菌感染的機率。戴滋慧說,近日因免疫負債關係多種病毒齊發,攻陷校園,家戶接觸可能間接危及家中長輩,此時更要保護好呼吸道,避免鼻過敏發作,阻絕病菌於人體之外。過敏性鼻炎主因「脾肺氣虛」 宜每日早晨飲用溫熱飲中醫稱過敏性鼻炎為「鼻鼽(ㄑㄧㄡˊ)」,病因主要是「脾肺氣虛」,又因風寒濕邪侵襲,而使肺經受寒所致。戴滋慧表示,在保健上,可透過每日早晨飲用溫熱的「防敏茶飲」,包括黃耆、白朮、防風、甘草、紅棗、枸杞等中藥材煎煮而成,可調整過敏體質。黃耆可以大補肺氣,抵抗過敏原的刺激;白朮可健脾燥濕,止鼻水,增強腸胃免疫功能;防風具溫散風邪作用,可提升人體抗菌能力;枸杞、紅棗可補益肝腎,穩定自律神經,幫助呼吸道抵抗溫差變化。戴滋慧建議,可使用高壓煎煮鍋熬煮成即飲藥液,平日只要冷藏保存,起床後溫熱即可飲用。過敏性鼻炎患者生活保養5撇步1.作息要注意保暖,早晨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動一動。起床後穿好衣服先喝杯溫熱開水,也可戴口罩保暖,隔離過敏原。2.平常可按摩「迎香穴」來保持鼻子通暢,方法是將雙手摩擦發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 20 下。3.少喝生冷飲料或吃涼性蔬果,如椰子、西瓜、白菜、白蘿蔔等。4.定期清潔窗簾和換洗寢具,可使用抗過敏防蟎床組,每兩周清洗一次。5.可搭配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將濕度控制在 55-65%,防止黴菌滋生及塵蟎繁殖。(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2-14 醫療.骨科.復健
冬日關節痠痛難耐 日常5保養緩解不適!「八段錦」分解動作通血氣養筋骨
冬日天氣逐漸轉涼,甚至偶爾下個小雨,門診中就會有許多來看筋骨痠痛的患者。「唉唷,我最近都可以當氣象台了,只要膝蓋開始痠痛,就知道又要變天了。」「最近早上起床,手腳關節頂扣扣,都要活動伸展一下才會覺得舒服。」筋骨痠痛,凡是肌肉、韌帶、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或骨骼損傷所引發的疼痛不適感,也就是中醫說的「傷筋」或「傷骨」,例如各類慢性損傷:網球肘、高爾夫球肘、五十肩、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表現有「痠、麻、抽、脹、痛、無力感」。常見筋骨痠痛的原因筋骨痠痛的年齡層發生範圍越來越廣,不只是老年人,就連年輕族群,如果平常保養不好,也很容易產生問題。肢體肌肉關節的痠麻腫痛,中醫稱之為「痺」,內在原因有慢性勞損及年老退化、外界因素則是天氣的寒冷或潮濕的侵襲(風寒濕邪)。1.慢性勞損:因姿勢不良或重複勞動造成肌肉過度使用,使得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長期下來,就會有筋骨痠痛、肌肉緊繃僵硬、關節轉樞不利的狀況。2.老化退化:年紀漸長,或過度勞累例如長期熬夜者,由於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筋脈失於濡養,不榮則痛(身體臟腑得不到足夠營養而發生疼痛訊號),或是骨質流失,逐漸有腰膝酸軟的症狀,甚至身體多處關節不適的情況。3.風寒濕邪:溫度或濕度的改變,中醫醫書提及「風寒濕邪留而為痹,筋脈痹阻,則筋骨僵硬、疼痛、活動不利。」寒風刺骨是有道理的,低溫會讓關節肌肉緊縮僵硬、筋膜延展性變差;濕度可能會使因退化而腫脹的肌腱韌帶更加惡化,造成筋骨關節更加疼痛。日常保養遠離關節痛筋骨痠痛的民眾,除了門診就醫時的針灸拔罐治療及傷科疏經通絡手法之外,在家還可以進行足浴泡澡,或是動手來煮些藥膳茶飲來進行補養。1.足浴方:利用乾薑、桂枝、赤芍、川芎、艾葉等藥材用紗布袋包好,放入適量溫水(小於45度c水溫),待3-5分鐘足浴包精華溶入,浸泡10-15分鐘。透過中藥本身的作用,加上薰洗時溫熱蒸氣可助藥力穿透,達到疏經活絡的功效。2.杜仲茶:杜仲可補肝腎、強筋骨,但性溫味甘,一週喝1-2次即可,切勿貪多,以免過量補過頭。3.刮痧:不只應用於中暑,當經絡氣血不通產生的瘀也可以使用。中醫說「不通則痛」,因此以刮痧板沿肌肉緊繃僵硬處刮痧,使經絡通順,有活血化瘀功效,且可以引臟腑穢濁之氣自腠理(毛細孔)透出,筋骨舒暢。4.中醫養生操八段錦:八段錦屬於中醫的導引法,民眾經常使用拿來當作健身氣功,主要是有八段招式,可以疏通人體經脈、暢通氣血。八段錦動作包含:(1)雙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開弓似射雕 (3)調理脾胃須單舉 (4)五勞七傷往後瞧 (5)搖頭擺尾去心火 (6)兩手攀足固腎腰 (7)攥拳怒目增氣力 (8)背後七顛百病消。5.食療養生食療養生-何首烏參雞湯(葷)及何首烏參菇湯(素)準備食材何首烏3錢、西洋參1錢、川芎3錢、當歸3錢、白芍3錢、熟地黃3錢(若體質燥熱者可以選用生地黃)、玉竹3錢。葷食者選擇雞腿200克,素食者選擇新鮮綜合香菇200克。料理方式1.(葷食)煮一鍋水至滾沸,放入雞腿汆燙去血水後撈出備用。(素食)各類新鮮香菇使用流水稍微沖洗,擠乾水分後備用。2.將中藥材放入鍋中,加水1000毫升,煮沸後再加入雞腿或香菇,大火煮5分鐘,關小火續煮15分鐘。關火,調味,可以酌加鹽巴或枸杞、紅棗。食材介紹•何首烏:補肝腎、益精氣、顧筋骨、烏髭髮。•西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川芎、當歸、白芍、地黃:是四物湯的組成,最初來自宋朝醫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又稱「理傷仙授方」,起初就是補血、養血、顧筋骨的傷科良藥,並非只有女性補身體才適合。•玉竹: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食用說明生地黃是清熱涼血、而熟地黃是滋陰補血,當民眾偏燥熱體質時我們就選擇生地黃、如果是偏寒涼體質則選用熟地黃,如果不是很清楚那麼就可以使用生地黃,或生地熟地各半,避免過補上火。
-
2023-12-13 醫療.耳鼻喉
醒來噴嚏打不停怎麼辦?醫教你「5招」告別鼻子氣象台
天氣變冷,有人過敏體質一起床就打噴嚏,打到頭昏眼花,鼻涕眼淚直流,要到中午才會慢慢停止,對此中醫師建議,過敏體質者,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動一動,起身後先穿暖衣服,然後喝杯溫熱開水,之後將雙手摩擦生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20下,長期下來,可大幅緩解過敏性鼻炎症狀。接觸到過敏原 導致鼻子過敏高雄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戴滋慧表示,這些鼻過敏的症狀,主要是接觸到過敏原,刺激人體產生免疫反應,常見如塵蹣、黴菌孢子、花粉等。其次是自律神經功能異常,引發副交感神經反射,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鼻子過敏,例如突來的冷空氣、溫差變化,情緒改變、異常氣味等。患者經常鼻塞、噴嚏、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等,嚴重時還會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和無法安穩入睡,不但妨礙工作和課業,可能還會影響情緒,且鼻腔反覆發炎會增加呼吸道病菌感染的機率。5招告別鼻子氣象台戴滋慧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作息要注意保暖,尤其早晨起床前先在被窩裡動一動,起床後穿好衣服先喝杯溫熱開水,並可以按摩迎香穴,來保持鼻子通暢,方法是將雙手摩擦發熱後,在鼻翼周圍按摩20下。此外,戴滋慧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平日要少喝生冷飲料或吃涼性蔬果,如椰子、西瓜、白菜、白蘿蔔等。窗簾和寢具,可使用抗過敏防蟎床組,每兩周清洗一次,也可搭配使用除濕機或空氣清淨機,將控制濕度在55-65%,防止黴菌滋生及塵蟎繁殖。戴滋慧表示,中醫稱過敏性鼻炎為「鼻鼽(ㄑㄧㄡˊ)」,病因主要是脾肺氣虛,又因風寒濕邪侵襲,而使肺經受寒所致,在保健上,也可透過每日飲用溫熱的防敏茶飲,調整過敏體質,其中藥材使用黃耆來大補肺氣,抵抗過敏原的刺激;白朮來健脾燥濕,止鼻水,增強腸胃免疫功能;防風來溫散風邪,提升人體抗菌能力;枸杞、紅棗來補益肝腎,穩定自律神經,幫助呼吸道抵抗溫差變化,該院中醫科有用高壓煎煮鍋來熬煮成即飲藥液,平日只要冷藏保存,起床後溫熱即可飲用。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1-13 養生.抗老養生
天氣轉涼口乾舌燥,喝了水還是口渴?中醫建議「1類水果」解燥
隨著天氣開始轉涼,空氣中的濕氣降低,人體容易因缺水而感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癢,這就是所謂的「秋燥」。醫師表示,皮膚乾燥的情況可以喝百合枸杞菊花茶緩解,或者攝取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保水;若口乾舌燥就要多喝水,或吃點微酸水果,才能減少秋燥帶來的不適感。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說明,「乾燥傷津液,津液既耗,就會出現燥象」身體缺水乾燥的情況出現在秋天,中醫稱為「秋燥」,此時口乾舌燥、皮膚乾癢、便祕、乾咳、甚至流鼻血等情況就紛紛出現,而中醫所說的「津液」,指的是身體內的水分。 延伸閱讀: 體內「無名火」怎麼滅? 中醫教「4招」降火氣:試著泡澡搭配1飲品 皮膚乾癢飲用菊花茶 一名56歲患者為案例之一,患者表示抓傷處又癢又痛,旁人還以為被貓抓傷,其實是睡覺時自己抓傷的。該患者因為很癢,半夢半醒之間為了止癢只能拚命抓,導致身上出現傷口而就醫。 張煒東指出,這類患者好發於秋燥時節,若主要症狀表現在皮膚上,可以採用清熱潤燥的方式,百合枸杞菊花茶就可以輕微緩解;若症狀嚴重的話,建議可以攝取富有膠質或膠原蛋白的食物,例如木耳、蘆薈、雞腳、魚豬皮等,這類食物可以保水,不過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最好諮詢醫師或營養師。口渴舌燥食用微酸水果 張煒東說明,若感到口乾舌燥只要喝水可以解渴者,只需要多喝些水即可;如果喝水無法改善,建議使用能增加唾液,帶點微酸性的食物水果,像是檸檬、金桔、金棗、柑橘、酸梅等微酸性的食物,但記得微酸解燥即可,千萬別吃太多。「秋燥」哪些東西要少吃?張煒東進一步指出,因為乾燥的原因,所以食物中屬性偏乾燥或會刺激的食物都要小心食用,像是餅乾、太乾的麵包、方便脆麵等這類乾燥的食物;此外油炸類、胡椒、辣椒等會加重刺激的食物也盡量別吃。 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隨著全球暖化等氣候變遷,現在氣候的變化形態比以往更加多樣。張煒東表示,「秋燥」的情況依然存在,只是秋末的白天依然炎熱,早晚的溫差更大了,若沒有小心對待,換來的可能是外感風寒的一般性感冒。 他也呼籲,一般人容易在日夜溫差大時著涼,最好隨身攜帶薄外套因應,睡眠時將冷氣定時或調高溫度,電扇則不直接朝身體吹,才不會讓身體著涼。【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046.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3 養生.抗老養生
「養陰潤肺」不是人人都適合 秋分養生7要點教你保持身心健康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其時節正好是秋季的中心點。俗話說「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秋分這一天,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天氣將逐漸轉涼。待過了秋分後,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北半球的黑夜漸長白晝漸短,南半球則與之相反,身在北半球的我們就會進入「日短夜長」模式。秋分時經常碰到中秋,也有祭拜土地公的習俗中秋之成為節日,除了是在農產收成的時期外,更重要的應有取於月圓的幸福象徵。往昔交通發達,遊子在外歸家不易,為了一家的團聚就須要選定一些節日,藉機團圓。過去中秋有「拜月娘」的習俗,說是太陰娘娘的誕辰,崇祀月神,這是在普遍性拜月娘的習俗外,更具有民間信仰特色的崇拜。在秋前或後,以前有秋社,也就是祭祀土地神。現在中秋節也拜土地公。至今中秋前後在中南部可以看到各處田頭豎立著「土地公拐」,它是用一根竹枝豎立於田頭或中田,上頭繫著土地公金,用以禮謝土地,祈求保佑,這也是古社祭的遺跡。秋分之後日照漸短,有哪些農特產品盛產呢?「秋分暝日對分」,從此開始晝間漸短,夜間漸長,二期稻作已到抽穗末期,早植稻進入成熟期,「好中秋,好慢稻」,「八月半田頭看」,表示此季節可看出將來水稻收成的豐欠與否。台灣西部海域水溫已降至26度左右,在澎湖北方海域已可以捕獲黑鯧。另外,鰆魚一般在秋分以後始洄游到台灣海峽,因此沿岸海域均可發現鰆魚之到來,如淡水之馬加,鹿港之白腹鰆及澎湖周圍海域之土托鰆等。東北部在本節氣中亦有小卷、旗魚、沙魚、蝦及黑旗魚及赤宗等。秋分與種植.北部:胡椒、蒲公英、馬鈴薯、薤菜、萵苣、白菜、胡蘿蔔.中部:蘿蔔、牛蒡、甘薯、大蔥、蕪菁、茄子.南部:西瓜、苦瓜、蘿蔔、花椰菜、萵苣秋分與諺語.秋分天氣白雲多,處處歡聲歌好禾;只怕此日雷電閃,冬來米價貴如何:秋分日天晴占豐年,打雷則占歉收。.月半看田頭:此時二期稻作好壞已可以看見。.早冬雨:一期稻作要靠春雨灌溉,二期稻作則有賴露水滋潤。秋分養生需注意精神狀況秋日裡雖然碧空如洗、萬物收穫,但漸見草枯葉落,花木凋零,易使人觸景生情產生蕭條、淒涼之感,故中醫學認為秋季人易有悲憂之緒。在精神調養上,應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要收斂神氣,避肅殺之氣,而此時正值秋高氣爽,若能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讓所有的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時煙消雲散,這也是調節精神的一帖良藥。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由於秋內應於肺,秋日為悲,易損肺氣,使抵抗力降低,易染呼吸道疾患,因此,秋季養生首先得養肺。秋分後天氣轉涼,容易出現肺部及呼吸道疾病,應注意防風保暖,多吃白蘿蔔、胡蘿蔔,舒展肺氣;秋季亦是胃病的多發與復發季節,還要注意胃部的養護。秋季早晚溫差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別注意。秋風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此時易損耗人體的津液,易見口乾、鼻乾、咽乾、唇乾,所以需要及時充足補充水分,每天需補充水分2000毫升左右;除了多多喝水,也要保濕皮膚、少食辛辣,以免出現「秋燥」。飲食宜養陰生津之品,以養陰生津的潤燥的食物為宜,如:百合、蓮子、蓮藕、山芋、銀耳、荸薺、梨、柚、蜂蜜等甘涼之品,都是較好的養陰生津潤燥之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食物以及油膩食物,但也不宜多食寒涼之物。萬事並非絕對,雖是秋日氣候乾燥,宜食甘寒養陰之品,但對素體陽虛內寒之人不可硬搬,是否適用應遵醫囑。飲食調養 宜溫補不熱補中醫師鄧正梁說,在飲食調養上,也是注重陰陽調和,切忌實者更實、虛者更虛,例如老年人往往陰氣不足,而陽氣有餘,應忌食大熱峻補之品;發育中的兒童,如無特殊原因,不宜過分進補;有痰濕體質者應忌食油膩;火氣大者應忌食辛辣;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食蝦、蟹等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他強調,進入秋天後,大自然中的水氣不像夏天如此充沛,而人體內的陽氣由強轉弱,內分泌、津液也開始減少,也就是秋燥,因此不宜熱補,否則就會「火上加油」,建議宜選擇滋陰潤燥的中藥來調理身體,例如當歸、熟地、女真子、茯苓等,都可在中醫師的辨證下進行溫補。秋季養肺 得從這4個方面入手防治「秋燥」養陰益氣是關鍵,養陰可以防止肺燥,益氣可以溫養肺氣。養陰益氣,則應該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1.吃:多喝粥宜:多吃蔬菜、水果,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還可多吃些以蜂蜜、百合、蓮子、胡蘿蔔、藕、梨、芝麻、木耳等清補之品所煮的百合粥、甜漿粥、牛乳粥等;多攝入含蛋白質、鎂、鈣豐富的食物,可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起床喝杯白開水,可以沖淡血液。白天可以多喝淡茶,堅持每天喝二三杯茶水,對心臟有保健作用。忌:少吃辛辣煎炸熱性食物,比如韭菜、大蒜、蔥、薑、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以及炸雞腿等煎炸的食物。2.穿:不要過早多穿衣根據天氣變化和每個人的體質情況,及時增減衣服,預防外感風寒。不要過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鍛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凍」。3.運動:冷水鍛煉適當進行一些耐寒鍛煉,做些有氧運動,如登山、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跳舞等;適當的冷水鍛煉對預防傷風、感冒、流鼻涕、支氣管炎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平時可以冷水洗臉、洗腳、浴鼻等,身體健壯的人還可以洗冷水浴等。4.精神:常笑宣肺宜: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不同程度的笑對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內臟、肌肉等器官有適當的協調作用。忌:患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者及手術後的病人都不宜放聲大笑、狂笑。特別要注意的是:「養陰潤肺」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儘管常說「養陰潤肺」有益於秋季養生,但這並不是對於任何人都合適。例如,有些慢阻肺的發生除了部分與肺燥有關外,大多數還與脾虛濕盛、腎不納氣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類型的病人從體質以及症狀特點來看,往往是中醫說的陰偏盛或陽氣不足,而不是燥盛陰虛,所以不適合於「養陰潤肺」。秋分養生七要點一、適時調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隨著天氣的變冷,秋季的白天時間也逐漸縮短,這就需要我們適時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睡眠是身體修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而缺乏睡眠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因此,建議大家每天保持7~9小時的睡眠時間,並保持固定的作息規律,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保持精力充沛。二、飲食宜淡,多選當季食材在秋季,天氣轉涼,人們往往有食欲增加的感覺。但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健康,飲食宜淡是很重要的。多吃蔬果、雜糧等營養豐富的食物,減少油膩、辛辣食物的攝入,有助於減輕消化負擔,維持腸胃的健康。同時,我們應該多選擇當季食材,例如南瓜、蘋果、栗子等,它們不僅口感鮮美,而且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預防感冒等疾病。三、適量運動,增強體質適量的運動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秋天的氣候宜人,正是遠足、慢跑、太極等戶外運動的好時機。通過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還可以舒緩壓力,調整情緒,有助於心身健康的平衡。但需注意的是,運動量應適中,避免過度疲勞,以免影響健康。四、避寒保暖,預防感冒秋季的氣溫多變,早晚溫差較大,因此我們要及時避寒保暖,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更應該注意增加衣物。預防感冒是秋季養生的重要環節,建議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待在潮濕、寒冷的環境中。如果有感冒症狀,應及時就醫,避免延誤治療。五、心靈養生,保持愉悅心境心靈養生在秋季也是很重要的。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內心的平靜和寧靜。建議大家學會放慢腳步,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讓自己沉澱,保持愉悅的心境。可以嘗試閱讀一些喜歡的書籍,或者參加一些興趣愛好的活動,都有助於放鬆身心,緩解壓力。六、合理穿衣,保持身體健康秋季氣溫多變,有時候會出現陽光明媚,但氣溫較低的天氣。因此,我們要根據當天的氣象情況,合理穿衣。適時增減衣物,讓身體保持在舒適的溫度範圍內,這樣有助於保持身體的健康。七、注意空氣品質,室內保濕隨著秋季天氣轉涼,空氣乾燥的情況也會變得較為明顯。乾燥的空氣不僅容易引發皮膚乾燥、唇裂等問題,還會影響呼吸道的健康。因此,建議大家注意空氣品質,特別是室內的空氣,可以使用加濕器保持適度的濕度,或者放置一些濕毛巾、盆水等來增加室內的濕度,有助於保護呼吸道和皮膚的健康。總結起來,秋分養生是我們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環節。通過適時調整作息,飲食宜淡,適量運動,注意保暖和空氣品質,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補充維生素D等方法,我們可以度過一個悠然安康的秋季。【資料來源】農業部二十四節氣「秋分」首重除濕養肺!養生從4方面入手,但這些人不適合備註:部分內容生成自ChatGPT,經專業編輯確認。
-
2023-09-06 養生.聰明飲食
調節免疫力、促進血液暢通 詳解紫蘇功效、禁忌以及營養成分
紫蘇是一種富含多種植化素與維生素的高營養蔬菜/香草,紫蘇的種子含有α-亞麻酸和木犀草素,而紫蘇葉中的迷迭香酸則具有緩解花粉過敏等過敏症狀的效果。此外,紫蘇獨特的香氣成分紫蘇醛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對預防食物中毒有相當的效果。紫蘇是屬於唇形科紫蘇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60公分,莖呈四棱形,葉子的邊緣呈鋸齒狀,顏色有原本的紫色紫蘇與變種的綠色紫蘇。紫色的紫蘇富含Shisonin這種花青素成分,在酸性環境下就會呈現深紅色,所以常被應用在醃酸梅等食物裡,可以增添鮮豔的紅色,讓食物看起來更為可口。此外,傳統以來紫蘇在中藥上是可以解寒毒的一味藥材,所以常用於海鮮如螃蟹、魚、蝦的調味,以平衡海鮮的寒氣,也有預防食物中毒的用意。而日本料理常運用綠色的紫蘇,味道與藥性都不如紫色的紫蘇強烈,但是其清香與清淡的生魚片搭配起來可謂恰到好處。而日本也會將紫蘇乾燥泡茶,可以充分攝取其中的花青素,據說對疏通過敏的鼻子也很有好處,感冒時喝也很有好處。紫蘇的功效紫蘇原產於喜馬拉雅山麓,於宋朝引進中國,本草綱目說紫蘇「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傷。」,而後又傳到了日本,反而讓日本人為之著迷,在日本的日常飲食裡,還真少不了紫蘇的存在。以現代眼光來看,紫蘇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有豐富β-胡蘿蔔素、鈣、維生素B1、B2、B6、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菸鹼酸,礦物質則有鐵、鉀、鎂、鋅等,以及植化素-迷迭香酸。紫蘇葉獨特的香氣是由一種多酚類物質——紫蘇醛所造成的,紫蘇醛具有很好的的抗菌和防腐作用。而且紫蘇的價值不只是葉子,紫蘇的種子中含有必需脂肪酸(α-亞麻酸, ALA),ALA是一種omega-3的珍貴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此外還有迷迭香酸以及黃酮類的木犀草素。這些物質被認為是抗過敏成分,具有緩解過敏症狀的效果。因此,紫蘇籽油近年來在日本被當成一種珍貴的食用油,不但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還被當成預防過敏的超級食物,特別適合涼拌等低溫的料理法。又被稱為「田裡的魚油」。根據現代研究,紫蘇的功效主要有以下:緩解過敏症狀紫蘇種子中的α-亞麻酸、木犀草素、迷迭香酸可以抑制引起花粉過敏、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原的作用,因而有緩解過敏症狀的效果。紫蘇種子油富含α-亞麻酸,它會在體內轉變為EPA(二十碳五烯酸),具有抑制過敏和改善過敏體質的作用。此外根據分析,迷迭香酸在紅紫蘇中含量是比較多的。增進食慾紫蘇含有香氣成分紫蘇醛。紫蘇醛能刺激嗅覺神經,促進胃酸分泌,從而增進食慾。此外,它也具有強烈的抗菌作用,有助於預防食物中毒。促進眼部健康紫蘇富含β-胡蘿蔔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是生成視紫質所需的營養素,從而可以預防夜盲症和眼睛疲勞。增強免疫力紫蘇中的β-胡蘿蔔素在體內作為維生素A,可以強化皮膚和黏膜,使其更加健壯。皮膚和黏膜的健壯有助於保護身體免受病毒的侵害,同時也提升了免疫力。 此外,紫蘇中富含維生素C,可以增強白血球的功能,並對抗病毒。紫蘇中β-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的協同作用可以增強免疫力,減少感冒的機會。血液暢通紫蘇中含有的α-亞麻酸在體內轉變為EPA,可以減少壞的(LDL)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因此可以幫助血液保持暢通。壞的(LDL)膽固醇和中性脂肪的增加會使血液變得黏稠,影響新陳代謝。當血液變得黏稠,新陳代謝變差,身體容易疲勞,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心得依照中醫本草綱目看來,紫蘇全身都是寶,從葉、莖、種子來說都充滿了功效與營養價值。所以需要對抗過敏、調節免疫力的族群、或是需要維持眼睛健康的族群、甚或是需要舒緩壓力、恢復疲勞的族群,都很適合食用紫蘇或是紫蘇籽油,或是泡杯紫蘇茶,甚至將紫蘇作為外用的保養品,都是對身心靈很好的一種方式。紫蘇是使用歷史很悠久的一種食療蔬菜、香料,安全性很高,並沒有特別的禁忌,如果屬於體質特殊的族群,可以請教一下醫師或專家。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7-07 養生.抗老養生
陽氣最旺的「三伏天」將至!「三伏貼」治冬季最難纏3病症
● 陽氣最旺三伏天,三伏貼改善體質● 三伏貼是藥灸,可增強人體免疫力● 敷貼穴位一年,就有六成患者見效天氣持續飆高溫,中醫有「冬病夏治」預防醫學概念,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明仁表示,可在夏天最熱、陽氣最旺的「三伏天」,為鼻過敏、氣喘及易感冒體質的人敷貼「三伏貼」,以防杜冬季難纏的病症。今年「三伏天」分別為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民眾可至中醫院所預約三伏貼的治療。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三伏貼是將中藥材貼在人體穴位上,包括甘遂、白芥子、細辛、延胡索、丁香、薑汁等辛溫、逐痰、溫陽、通絡的藥物,藉著夏天最熱的三伏天,肌膚毛孔易擴張,藥物得以沁入皮膚,讓藥效發揮。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亞萱表示,近年氣喘人口每年以五成的速度大幅成長,根據台北市統計,過敏性鼻炎盛行率高達五成三,亦有二成五鼻過敏患者合併有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蕁麻疹等共病。林口長庚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俊良說,三伏貼針對大椎、風門、定喘、肺俞、脾俞、腎俞等穴位,適應症為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久咳怕冷、胃寒腹瀉、體質虛弱、容易反覆感冒、痛經及月經不調、風寒濕性關節疼痛等。支氣管症狀好得最明顯台北榮總傳統醫學部主任龔彥穎說,根據研究,若三伏貼療程持續達三年,八成患者的虛寒病症都能得到改善,即使只有一年療程也有六成患者得到改善,其中氣喘等支氣管症狀的改善最為明顯。詹永兆建議,近日氣候炎熱,民眾除了進行三伏貼調理外,飲食方面也要做好「避暑」,若身體狀況已相當熱,荔枝、龍眼、芒果等溫熱性水果盡量斟酌食用,避免體內過於燥熱,腸胃蠕動停擺;可多選擇「瓜類」食用,例如絲瓜、瓢瓜、香瓜、西瓜等寒性的食材,平衡體內暑氣。王明仁指出,三伏貼原理即為「冬病夏治」,在最炎熱的時節調理冬天虛寒性的體質,一般治療疼痛患者,若同時具有虛寒體質、容易過敏,都建議採取三伏貼來調理身體,成人敷貼半小時至四小時,孩童僅需半小時至一小時,可自行取下藥餅,但建議取下藥餅一至二小時後再行沖洗,最久不宜超過六小時。只貼兩次療效不完整王明仁說,三伏貼依照傳統得在初伏、中伏、末伏三天進行,若體質較為虛寒也可以貼超過三次,尤其台灣氣候炎熱,只要天氣熱的時節都可進行,但若只貼一、兩次恐無法達到完整療效。王明仁提醒,孕婦及未滿一歲幼兒不宜三伏貼,若正在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恐引起過強的免疫反應。敷貼部位可能會起些小水泡或紅腫熱,若皮膚容易感染、傷口不易復原者都要特別注意,若不適情況加劇,可自行提前取下藥餅。(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6-29 醫療.中醫
吹冷氣消暑當心「冷氣病」上身!中醫師教你消暑怎麼吃才不會傷身
近日氣溫屢創新高,熾熱高溫下,大家都盡量窩在冷氣房中,喝著透心涼的冰飲!但也因此,門診中病人因冷氣而造成寒氣鬱閉的情況也增加了,這就是俗稱的冷氣病。冰紅茶、冰咖啡、冰啤酒、西瓜、綠豆湯、冰棒等解暑涼飲深受大家喜愛,一不小心,就攝取過量啦! 炎炎夏日吹冷氣消暑 當心「冷氣病」上身冷氣吹太多,氣機為寒氣阻滯,出現頭昏嗜睡、頭痛、鼻塞等現象,室內冷氣沁涼,外出又是酷熱的天氣,冰火二重天,寒暑夾雜,真是讓人無法消受啊!人體的陽氣周流順暢,有固護體表的作用,陽氣充足則精神清明,不怕風吹強健不生病。人為恆溫動物,一旦低於體溫的食物及冰食進入體內,人體需消耗大量陽氣來消化代謝,本身陽氣較不足的地方就會出現陽虛氣虛的症狀,例如:頭昏嗜睡、流鼻水、胃脹、腸脹氣難解便、頻尿、痛經等陽氣受阻或衰弱的現象。夏日炎炎怎麼吃才不會傷身?對於體質較虛寒,手腳冰冷、便秘、面色白青、腹瀉便溏者,建議較寒涼的生食及瓜果,例如:西瓜、火龍果、木瓜、葡萄柚、生菜、生魚片、青草茶、仙草、愛玉等,不宜攝取或少量攝取,因人而異; 一般體質者,適量攝取是合宜的,過量攝取則會造成身體的負擔;若是體質本身很燥熱,體溫偏高、容易流汗的人,適當的攝取可以幫助清熱降溫,但也不宜過度喔!以人體可以消化得了為度,否則還是會耗傷陽氣的。常溫的開水還是最適合解渴且補充水分的來源喔!如果真的過食生冷而造成腹脹腹瀉的症狀,建議吃些溫暖的食物來緩和或是就醫調理喔! 上班族在冷氣房中建議準備一件薄外套,可抵禦寒氣及冷風的侵襲,遇到好幾個病人說辦公室內冷氣的風口一直對著他的頭或後背吹,造成頭痛、肩頸僵硬,長期下來對人體的危害真的很大!督脈及膀胱經位於人體的背面,主一身一陽氣,風寒入侵經脈,造成陽氣受損,引起頭緊痛、怕冷、手腳冰冷、免疫力下降,一直反覆出現感冒過敏的症狀,建議盡量避開風口直吹的機會,戴帽子或是轉個方向。晚上睡覺時建議冷氣加循環扇幫助降低室內溫度,溫度不宜設定太低,因晚上睡覺時人的體溫會下降,體表的陽氣走入臟腑,人體對於外邪的防禦力會下降;風不宜直接對人吹,風為百病之長, 吹風吹多了,免疫力下降,人容易生病,頭痛、鼻塞、流鼻水、腳抽筋、筋骨痠痛、落枕、腰閃挫,都跟風寒外邪入侵經脈、筋骨肌肉有關。若睡覺會吹到風,建議可穿薄長袖睡衣將手腳及關節保護住,以免風寒入侵關節,寒凝氣血,加速關節老化,出現抽筋、關節痠軟的症狀喔!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希望大家都能保護好自己的陽氣,有強健的好身體,身體好精神佳,心情也就好呦!※本文由
-
2023-06-15 醫療.中醫
肩膀卡卡抬手會痛是五十肩?中醫師教你「3招運動」紓緩
你有五十肩困擾嗎?是否會手臂舉不高且抬起來就痛?中醫師授3招紓緩五十肩。了解五十肩五十肩正式的醫學名稱是『冰凍肩』或稱為『粘黏性關節囊炎』,它是一種不明原因的肩關節疼痛與活動受限的疾病,是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等受損之通稱,主要決定症候是肩關節的"被動"與主動的活動範圍的喪失,類似關節被冰凍之後無法活動自如一般。因為它好發生於五十歲左右的病人,因而得名。肩帶是非常複雜的三度空間關節,也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可能因某次用力過猛或動作失當,因而引起內部組織受傷、粘連,日積月累,終於造成整個關節囊都受影響。肩關節的活動受限,日常生活活動困難(如梳頭、拉拉鍊等),甚至晚上睡覺亦感困擾,經常因壓到患側肩膀而痛醒。治療時必須配合適當的肩部運動。五十肩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原發性的五十肩,一種是次發性的五十肩。►原發性的五十肩:原因通常不明,大多與關節的直接受傷”無關”。►次發性的五十肩:與關節的直接傷害有關,如骨折、旋轉肌破裂受傷、肩部附近手術(胸部、心臟手術)。臨床上兩種形式的五十肩常同時發生。而原發性的五十肩占多數,所以坊間關於五十肩的描述以原發性為多。原發性五十肩,臨床病程分為三個時期•冷凝期或疼痛期疾病初期,不管肩膀怎麼動都痛,甚至不動或睡覺壓到也會痛,夜間疼痛會加劇,患者通常因為疼痛而睡眠品質不佳。肩部活動會逐漸受限,此期約2-9個月,最長可延續一年。•冰凍期或僵硬期疼痛會逐漸減輕,但肩部活動會因為關節沾黏攣縮受限,無法完成是常生活的諸多動作,如梳頭髮,穿衣服,穿內衣等。此期平均約9個月,之後活動限制慢慢解除進入解凍期。•解凍期疼痛減到最輕,甚至不痛,活動的限制慢慢解除,但約只有10分之一不到的患者可以恢復到未發病前的9成活動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肩部疼痛活動受限都是五十肩,例如:常見的肩部肌腱炎,因為肌腱疼痛發炎導致關節某些方向會有疼痛現象,並有主動的肩部活動受限,但被動活動受限幾乎沒有。此外,慢性肩關節後脫臼,創傷後之關節僵直,旋轉肌套破裂,肩關節腫瘤與關節撞擊症候,都可能造成肩部活動受限,須詳細詢問病史,與進一步理學或影像檢查來鑑別診斷。五十肩 中醫治療五十肩中醫又稱為「露肩風」,多為過度勞累,風寒邪氣趁虛侵襲肩部經脈所致。風寒侵襲經脈,導致氣血阻滯,經脈凝滯而形成肩痛,固又稱為「肩凝症、凍結肩」等,屬中醫痺症。中醫認為,人過中年陽氣虛弱,正氣漸損,肝腎不足,氣血虛弱,以致筋脈肌肉失去濡養,遇有風濕寒邪外侵,易使氣血凝滯,脈絡不通故發本病。針灸:活血化瘀,搭配內服外敷藥效果更佳中醫對於五十肩治療,其一是中藥內服採用分期辨證論治,可以縮短療程,加速五十肩的痊癒;其二是針灸治療可疏經活絡,通調氣血,減輕疼痛,加速組織的修復及關節正常活動,常以「肩三針」和「條口透承山」等特效穴為主。若是不敢針灸的患者,亦可以單獨採用中醫傷科治療。五十肩雖然不是致命的疾病,在外觀上也看不出來,平時不動則已,但只要牽動肩膀,往往會引起疼痛與動作困難,不但影響病患日常活動,也造成生活起居上很大困擾,因此千萬不要拖延治療時機,提早接受治療是上策。自我運動,可以增加肩關節與肩胛骨的活動度重點在於運動的強度與頻率,一開始不妨輕一點,多做一點,有空就做,然後慢慢增加其強度。每天四~六次,每次10~15 分,為減少運動時之疼痛,可事先以電熱毯或熱水袋作熱敷15分鐘。►鐘擺運動:弓箭步(前腳彎,曲後腳略彎),彎腰,令患側上肢自然下垂,然後做前後、左右、順逆時鐘的甩動,動作由小漸,大若疼痛厲害,可只做前後甩動,要領是肌肉要放輕鬆,亦可手持重物(罐頭或保特瓶),可提高效果。 ►手臂爬牆運動:正面(或側面)向牆,以手指爬牆,並將身體貼近牆壁,可在牆上做記號,看看是否一天比一天進步。 ►拉毛巾運動:肩關節運動-訓練肩關節內轉及外轉的運動,改善沾黏情況,增加肩關節活動的角度1. 雙手各執毛巾分別抓住長毛巾的上下兩端,毛巾垂下,在背後,兩手一上下2. 使用健康側,緩慢將患側手,朝關節活動受限的方向伸展,直到有緊實感。3. 維持10秒再放鬆,上下拉動毛巾10次,每天四~六次※要領是要以持續穩定的力量牽引,切忌突然猛力硬拉。※動作時不可彎腰或駝背。※要維持就要經常性且有耐性的進行復健運動。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維持良好的姿勢,注意肩關節的正常活動,避免因過度使用,而造成肩關節的傷害,並可減輕肌肉及關節的張力,若有任何酸痛無力的毛病,必須經由醫師詳細的檢查才能得到最安全及正確的治療。※本文由
-
2023-06-03 焦點.健康知識+
夏天就該喝冰水!中、西醫破解喝冰水的迷思,但有4種人要少喝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歡進便利商店買一瓶冰水大口暢飲,覺得這樣沁涼又消暑。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心裡同時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喝冰水對身體不好,讓我們暢飲時又帶了一點罪惡感。很多長輩都說,從中醫的角度認為喝冰水不好,但喝冰水真的對身體不好嗎?中醫師陳潮宗指出,《黃帝內經》有建議,人體要去適應環境上的變化才會健康,天氣熱的時候,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調節體溫,所以健康的人在夏季適度喝冰水反而是有好處的。喝冰水對身體還有哪些好處跟壞處?《良醫健康網》採訪國泰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曾柏榮,以及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陳潮宗,分別從中、西醫的角度來談喝冰水對身體到底好不好。喝冰水對身體有哪些好處跟壞處?基本上,都認為冰水對身體沒有太大的壞處,也沒有特別的好處。不過,夏天時適度喝冰水可以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曾柏榮說,相對於常溫的水,冰水確實比較有刺激性,會短暫使血壓、心跳升高,但這些都是很些微的刺激,不至於我們短暫喝了冰的,血壓飆高非常多、心跳增加非常快。【延伸閱讀】婦產醫:喝冰水不會傷子宮、讓月經排不出來,更不會讓小腹變大迷思一:喝冰水可以減肥嗎?曾柏榮、陳潮宗兩位醫師都不建議用喝冰水來減肥。雖然有研究指出喝冰水可以增加代謝,這是身體遇到冷的時候,本來就會產生比較多熱能。因為天氣寒冷、體溫降低的時候,人體要維持體溫的恆定,本來就會增加代謝。短期來說冰水確實會提升代謝率,但不會光靠這樣短暫的刺激變化,就能變瘦或變胖。冰的食物確實會短暫地消除熱量、幫助降溫,但喝冰水降溫所消耗的熱量,與飲食上吃進去的熱量不成比例。所以要靠喝冰水來減重,是不切實際的作法。特別是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很多冰品、飲料都含有糖份,吃太多反而會攝取過多熱量。迷思二:運動完可以喝冰水嗎?運動完喝冰水不至於對身體產生危害,在炎熱的環境,運動完適度補充喝冰水可以幫助降溫,建議喝冰水時可以慢慢啜飲,不要喝太多,一次喝300到500c.c.即可。曾柏榮提醒,剛運動完時,人體還在調適心臟、血管的變化。這時喝冰水對身體來說是另一刺激。雖然不至於對身體有害,但如果不希望給身體額外的刺激,可以喝常溫的水。【延伸閱讀】大家說喝溫水較好,運動喝冰水真有那麼糟糕?專業醫師這樣說迷思三:發燒時可以喝冰水嗎?曾柏榮說,「喝冰水」對「發燒」本身沒有特別好處,而且發燒的時候人會怕冷,這時喝冰水可能會更不舒服。陳潮宗補充,如果發燒有伴隨喉嚨痛的症狀,喝冰水可以幫助喉嚨消腫,但如果是受了風寒而引起的發燒,喝冰水會降低抵抗力,因此不建議喝冰水。哪些人不建議喝冰水?曾柏榮、陳潮宗皆認為,健康的人喝冰水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因為冰水有刺激性,不建議有些健康狀況不佳的人喝冰水。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腸胃功能不適、呼吸道疾病和有容易頭痛的人,比較不建議喝冰水。一、心血管疾病患者:這類患者心臟功能不好,應該避免血壓、心跳有太多的變化,而喝冰水會給心臟、血管額外的刺激,因此建議喝比較接近體溫的水。二、腸胃功能不佳、腸躁症患者:對於容易胃痛、胃酸過多的人來說,一次喝大量冰水可能會刺激胃壁,造成痙攣收縮,導致胃痛。而對腸躁症患者來說,可能因為冰水對腸道的刺激,比較容易腹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喝冰水。三、有過敏性疾病、呼吸道過敏、氣喘患者:這類患者呼吸道比較敏感,有可能因為冰的刺激誘發呼吸道的變化。另外,對過敏的人來說,冰水對人體就是一種刺激,可能會誘發過敏症狀。四、有偏頭痛、慢性頭痛的人:這類患者喝冰水會刺激交感神經,誘發背部、頭部頭痛。延伸閱讀:.夏天愛洗冷水澡降溫? 專家曝:想要涼爽用「這溫度」洗才對.別再汙名化「喝冰水」,好處超多!台大醫告訴你:15個喝冰水好處.夏天不建議洗冷水澡!醫:洗完做這事爽一時卻更傷身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5 養生.抗老養生
清明節氣首重保暖去濕 炒菜加「一物」助提高免疫力、防感冒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既是民俗節日又是氣象節氣的時節,根據《曆書》記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描述清明位在春分之後,此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經過春雨洗滌後的空氣清新,風景明朗,故稱此時節為「清明」。雖然清明時節氣溫已漸漸回暖,但要特別注意此時的氣候仍不穩定,早晚溫差變化大,若疏於防範容易因此著涼;加上清明前後的雨量也逐漸增多,建議出門要隨身攜帶雨具以及薄外套來保暖。清明保養首重保暖去濕,緩解過敏、濕疹、關節痠痛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的節氣特色使得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濕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因此在此節氣主要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濕,提高免疫力預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濕氣的能力。3穴位去濕、預防感冒,調節免疫系統在穴位上,建議多按摩合谷穴、曲池穴與足三里穴,以指腹按摩每個穴位20下,一天一至三次。合谷穴可以疏散風邪、預防感冒;曲池穴可以調節免疫系統;足三里穴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濕氣排出。多食當令食材與生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飲食方面建議挑選當令食材入菜,例如:蘆筍、茼蒿、牛蒡、花椰菜、青椒、韭菜、芹菜、枇杷、桑椹、蓮霧等,另外中醫認為生薑有發散風寒、溫肺暖胃的功效,炒菜煮湯時加一點薑有助於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潤餅選擇全麥餅皮、低熱量內餡,留意熱量問題除此之外,傳統清明節常吃的潤餅其餅皮、內餡熱量及含糖量都偏高,提醒三高及糖尿病族群要適量食用。建議可選用全麥潤餅皮,以川燙的雞肉絲取代油脂含量高的五花肉或紅糟肉,以無調味的堅果粒取代花生粉及糖粉。清明連假期間不妨帶著家人一起到戶外踏青,不僅能呼吸新鮮空氣、提升心肺功能,透過運動排汗的方式也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預防疾病!
-
2023-02-11 養生.聰明飲食
用吃的就可以排除體內毒素!中醫師、營養師推薦20種超強排毒食物
毒素在體內累積過多,除了會導致疾病之外,也會影響人體的氣血運行、代謝平衡、臟腑功能、精神狀態、皮膚氣色,甚至會加速人體老化。因此,如何有效抵禦外毒並排除內毒,成為現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以下介紹的20種平日常見的食物,讓你可以排毒、養生、美顏又強身健體。20種超強排毒食物1.地瓜地瓜的營養成分相當豐富,其中膳食纖維的含量非常高,常吃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排除體內的毒素。另外,地瓜也含有豐富的寡糖,幫助益生菌生長,也有益大腸的保健;地瓜的水溶性纖維,更可以保持血管的彈性和暢通,對於預防動脈血管硬化以及降低膽固醇,都很有幫助,屬於很好的排毒、養生食物。2.蘋果蘋果含有的多酚和黃酮類,是天然化學抗氧化物質,可以清除體內的「垃圾」,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酯;其中的鈣質,有助於代謝體內鹽分;蘋果酸則可以代謝熱量,防止下半身肥胖;可溶性纖維----果膠,能有效降低膽固醇,還能促進胃腸道中的鉛、汞、錳的排放,調節機體血糖的水穩,吸收水分的效果也很好,能把消化後的殘渣軟化,以防便祕。傳統中醫也認為蘋果味酸甘、性涼,入脾、胃經,可以健脾胃以及幫助消化。3.竹筍竹筍含有大量的粗纖維,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幫助消化,讓人容易有飽足感,而且竹筍屬於低熱量的蔬菜,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發胖。光是竹筍的高纖維、低熱量這兩項優點,就足以吸引不少營養過剩的現代人去攝取,尤其在酷暑的夏天,不論是吃涼拌竹筍、竹筍湯或是鹵竹筍,都非常適合用來排除體內的毒素。4.地瓜葉地瓜葉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A、葉綠素以及膳食纖維都很高,每100克就含有3克的膳食纖維,其黏稠性水溶性纖維,可黏掉黏膜腸壁膽酸等有害物質,因此,多吃地瓜葉可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祕,減少痔瘡和大腸癌的發生率。每天只要吃300公克的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全天的維生素A、C、E及鐵質所需,是很好的蔬菜。5.綠豆為豆科植物綠豆的種子,主要功能為清熱解毒、消暑,用於暑熱煩渴,瘡毒癰腫等症。民間在夏天常用綠豆煮湯冷飲,以解暑熱,不過,比較建議使用綠豆的種皮----綠豆衣,清熱消暑的作用會比綠豆好,其性味甘寒,主要功能為解熱毒、退目翳,一般用量為1錢至3錢,煎服。6.紅豆為是豆科植物,為常見的食材之一,亦被稱為小豆、赤豆。紅豆味甘、性平偏涼,可以消腫排毒以及利尿,也有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還可以改善怕冷、低血壓等症狀。另外,紅豆可以增加腸胃蠕動、減少便祕,讓毒素不會停留在腸道中太久。7.燕麥近幾年來很夯的健康食物,包括可以立即沖泡的燕麥片,或是做成罐裝飲料的燕麥飲等,都相當暢銷。但是大家對燕麥的印象,僅止於降低膽固醇而已,其實燕麥的纖維豐富、水溶性纖維含量相當高,對於排便很有幫助,同時還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延緩胃腸的排空時間,容易産生飽足感,以及增加糞便體積,縮短大便在大腸內滯留的時間,避免腸道吸收殘餘之毒素,對體內環保很有幫助。8.芹菜芹菜所含的植物纖維,大多是非水溶性纖維,因此,容易讓人有飽足感,對於促進腸胃的蠕動也很有幫助。經科學家研究也發現,芹菜除了富含水分和纖維之外,並含有一種能夠使脂肪加速分解、消失的化學物質,因此,芹菜也是減肥的聖品。一般人料理芹菜經常只取芹菜柄的部分,葉子則是丟棄不用,其實芹菜葉含多量維他命和礦物質,纖維也不少,剁碎之後在煮清湯時灑一些當香味劑,可以取代香菜。芹菜的纖維以莖部最爲豐富,吃了可以增加排便量,讓排便較爲通暢,對於體內環保很有幫助。9.芭樂以前芭樂只有在冬天比較常見,現在經過品種改良之後,幾乎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芭樂的膳食纖維豐富,常吃可促進排便,芭樂皮中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因此,建議吃芭樂不需要削皮,若是擔心農藥殘留問題,可以放在清水中約10分鍾,再以流動的水沖洗即可。10.香菇香菇的粗纖維及水溶性纖維很多,可以促進腸道蠕動,還能增加排便量且熱量相當低。尤其香菇梗是高量的多樣性纖維,再加上它含的多醣體與礦物質鋅,有助於抗腫瘤、加強免疫力,是很好的食物。其實不只是香菇而以,只要是菇類的食物,纖維都相當多,像是火鍋中常見的金針菇、夜市裏賣的杏鮑菇等,或是木耳等,都含有大量的水溶纖維,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11.糙米稻穀經過脫去穀殼加工之後就是糙米,由於去殼後仍保留些許外層組織,如皮層、糊粉層和胚芽。這些外層組織內含有豐富的營養,跟白米比起來,擁有更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以及可防止老化的米糠醇。 糙米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強化神經系統傳導功能,預防早衰及減肥,其中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祕、腸癌及肥胖,幫助新陳代謝及排毒,算是非常健康的排毒食物。12.鳳梨鳳梨可幫助解決消化吸收的問題,因為鳳梨中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蛋白脢,可以分解蛋白質,對於食用過多肉類及油膩食物的現代人來說,可使肉質滑嫩好消化。鳳梨的膳食纖維,還可以讓消化更順暢,餐後食用鳳梨,可以使腸內的穢物排出,消除便祕、讓新陳代謝恢復正常,達到預防腸癌的功效。所以,傳統中醫把鳳梨歸類為性平味甘酸入肺、 大腸經,可消食積健脾胃。13.優格優格中含有大量且豐富的乳酸菌,可以改善腸胃更暢通、防止便祕的發生,原本累積在腸道中的毒素,也會因為乳酸菌的作用,而變得更容易被排出體外。不管是喝優酪乳或是吃優酪,都是很好的選擇,建議最好在早餐空腹之前吃,可以透過優格來增加飽足感,減少早餐的攝取量,但也要注意,最好選擇原味、不加糖的優格或優酪乳,比較健康。14.牛蒡在市場上販售的牛蒡,其實是牛蒡的根部,牛蒡的用途非常多,除了可以去除身體的毒素,利於發汗、幫助排尿以及促進肝臟功能之外,牛蒡的種子也是很好的抗菌及降發炎的草藥,同時也是促進體內環保的好食物。15.薑黃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咖哩中,有一種很重要的組成物──薑黃素(Curcumin),可以幫助肝臟大掃除,還有強效的抗氧化功能,能夠抵抗自由基。咖哩就是薑黃素很好的的攝取來源,另外,適量的攝取薑黃,還有助於減重,亦能夠使皮膚能夠保有好光澤,也是一種排毒推薦食物。16.紫蘇為脣形科植物紫蘇的莖葉,常用於感冒風寒,紫蘇能散表寒,發汗力較強,用於風寒表症,見寒露、發熱、無汗等症,常配用生薑同用,還有用於食魚蟹後引起的吐瀉腹痛。紫蘇辛溫,能解魚蟹毒,所以烹煮海鮮時,常會加入紫蘇。17.油菜台灣早期油菜是用來做農肥,很少有人當成食物,但是後來發現油菜口感不錯,慢慢地,吃油菜的人愈來愈多。油菜屬於十字花科植物,和花椰菜、芥藍菜一樣,都是富含抗氧化及防癌的引朵類。油菜的維生素A含量,比起一般十字花科蔬菜高出許多,而且油菜屬高鈣蔬菜,每百克油菜含有100多毫克的鈣,再加上油菜草酸含量低,比起一般植物鈣的吸收更高。18.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且藥理研究也證實他能縮短凝血時間,降低毛細血管的通血性,所以,可以治療人體內外各種出血症。以著名的金瘡要藥「雲南白藥」為例,就是以「川七」為主所組成的明方,即因為川七有化瘀止血的作用。19.梅子近幾年來,梅子加工製品相當多,也很熱銷,其實梅子和其加工品,都是很好的排毒食物。梅子含有的檸檬酸和兒茶素,有抗菌、整腸、解毒的作用,能夠消除食物的病原菌與毒素。另外,因為梅子含大量有機酸,能使小腸裡的環境暫時變成酸性,因此,侵入的細菌不容易繁殖,最後被逐漸消滅。而梅子對於解除具有輻射能的毒素也有效,人體只要攝取大量含有檸檬酸的食物,即使輻射侵入體內,也會與檸檬酸結合而排出體外。傳統中醫認為梅子味酸、性平,入肝、脾、肺、大腸經,可淨腸泄熱並解毒。20.草莓草莓的營養成分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多吃也不會受涼或上火,其中豐富的維生素C除了可以預防壞血病之外,對於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高血壓、高血脂等,都有積極的預防作用。草莓中的果膠及纖維素,可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祕、預防痔瘡和腸癌的發生,對於運動量少的上班族,也有幫助。延伸閱讀: 。馬桶蹲好久、還是大不出來,快吃這10種高纖蔬果,清腸又能助排便 。「1食物」天天吃小心重金屬吃下肚! 10大食物加強排毒
-
2023-02-10 醫療.中醫
春季過敏噴嚏打不停!寒涼性瓜類、柑橘少吃 居家保健2招緩不適
春天季節交替的時刻又將到來,天氣冷熱不定,正是過敏性鼻炎好發的季節;春季過敏的特徵包含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黑眼圈、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易流鼻血、鼻涕倒流,更嚴重者有呼吸不順暢、哮喘、胸悶、咳嗽偶爾合併有眼睛乾癢、鼻咽部乾燥刺痛等症狀,往往在早晨剛起床與入夜後特別明顯,很多患者服用過抗過敏藥物,卻反反覆覆難以痊癒, 感覺上好像一年到頭都在感冒一樣。台灣氣候溫暖潮濕,再加上空氣污染嚴重,空間佈滿懸浮的麈蹣、黴菌與粉塵、花粉等就成為主要的過敏來源,還有其他因素如遺傳,身體營養缺乏維他命C與鈣質時,鼻黏膜血管彈性與抵抗力降低,易產生鼻子過敏以及自律神經失調與新陳代謝的缺陷。可見春季過敏不單純只是一種過渡性的免疫疾病,同時可能是身體狀況不佳、抵抗力降低的一種警訊。「驅邪扶正」中醫針對體質進行中醫治療春季過敏,是以「驅邪扶正」為原則,先以藥物將風寒邪氣趕出體外,再加以扶養正氣,提升免疫力,減少過敏再發作。有些患者反而在天氣炎熱時容易鼻塞,症狀發作,這類型屬於熱性體質,則需再加以清熱滋陰等藥物治療,根據體質個別差異,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症狀表現、脈象及舌苔的變化來作整體考量。「肺開竅於鼻」,所以中醫治療過敏性鼻炎,首先會由「肺」著手,一般會先使用祛風寒、補肺氣的藥物來治療,如玉屏風散、蒼耳散、小青龍湯等,通常小兒患者體力、胃口都不好,過敏發作時鼻塞明顯、鼻流清涕而且量特別多,也常容易腹瀉、頭腦昏昏沉沉,可能合併生長發育等問題,中醫在調理這類患者時,較常選用補中益氣湯、香砂六君子湯等方藥來補氣健脾胃,過敏自然得到緩解。「冬病夏治」三伏貼幫助改善過敏體質中醫有種療法叫「三伏貼」,依據傳統「冬病夏治」原則,針對冬天較容易發病的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疾病,每當時序入夏,高溫炎熱之時,在夏至前後最熱的三天來進行「三伏貼穴位敷貼療法」以調整體質,往後到了冬天,可明顯減少過敏性鼻炎發作的機率與嚴重程度。「三伏貼」是根據春夏補陽,在一年中人體陽氣最盛,且皮膚腠理完全打開,對藥性吸收效果最佳的「三伏天」時期,精選具有辛溫祛寒、化痰止咳功效的中藥材製成藥餅,並每隔7~10天將藥餅敷貼於患者背部的穴位(臨床研究統計,三伏貼最常選用穴位為大椎、定喘、肺俞)共3次。不只達到對特定穴位的局部刺激效果,更可讓藥氣經由皮膚滲入吸收,藉著經絡氣血運行,直達內部臟腑病位,達到扶正祛邪效果。 改善春季過敏,平日少吃寒涼生冷食物、多運動健走、少熬夜許多過敏性鼻炎患者,就中醫觀點都屬於虛寒體質,因此平時應忌食寒涼、生冷的食物,飲食調配應以平溫性食材為主。尤其是瓜類、紅龍果、柑橘、水梨、白蘿蔔、竹筍、海鮮蝦蟹等,皆屬於寒涼性食物,體質偏虛寒的過敏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以免引發過敏症狀反覆發作。日常保健對溫差過敏者,應該養成長期運動健走的習慣,以改善全身性的氣血循環,增強身體耐受力。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避免熬夜,練習放鬆身心、舒解壓力,練習靜坐、瑜伽或氣功都是不錯的方式。簡易居家保健法,緩解春季過敏不適簡易居家保健2招:1.早晨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2.盥洗時用溫毛巾覆蓋在鼻腔兩側3-5分鐘作為熱敷,另外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以指腹按壓3-5分鐘,最後在後頸項兩側風池穴位按摩1分鐘收功即可。
-
2023-01-27 養生.聰明飲食
春天宜養胃護肝保腸!「多攝取6種蔬菜」增免疫力、保腸健胃、抗過敏
春天氣候多變,易受病毒侵擾,罹患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或誘發鼻過敏、氣喘等問題。營養師劉怡里建議,春天宜「養胃、護肝、保腸」,飲食清淡,攝取適量蛋白質,多吃蔬食,以提升免疫力,強化保護機制,為全年的健康打底。吃魚和海鮮 提升免疫力過年期間,吃太多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容易傷胃傷肝,免疫力下降,劉怡里認為,開工上班後,要好好地養胃護肝,蛋白質攝取要足夠,以食用魚類、海鮮為主,可以提升免疫力、抗發炎,修復肝臟、胃部黏膜的健康。春天也是心血管疾病好發時節,劉怡里建議,可以多攝取富含大豆異黃酮的豆類食物,或喝溫熱的豆漿,以避免血管發炎,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發生。劉怡里說,養胃同時也要保腸、護肝,不可吃得太油膩,應吃清爽料理,多攝取富含維生素A、C及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以顏色較深或黃、紅蔬菜類為優。維生素A是上皮黏膜所需要的營養素,可增強呼吸道黏膜的保養,提高抗氧化的能力;維生素C則是抗體製造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能幫助提高對抗病毒的能力,增強免疫系統功能。劉怡里指出,盛產於春天的蔬菜中,富含維生素A的蔬菜主要包括韭菜、胡蘿蔔、番茄、紅莧菜、莧菜、萵苣葉、油菜花、豌豆、香菜;富含生素C的蔬菜,像花椰菜、甜椒、辣椒、青蔥等。洋蔥、青蔥等辛香料蔬菜,則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和B6,是製造抗體所需要的,可提升免疫力,洋蔥又含有類黃酮素、槲皮素,青蔥含有機硫化物,不僅可養胃護肝保腸,對初期感冒有防治效果,可提高對抗病毒的抗氧化能力。春天蔬食的烹調,以少油、好油、低溫為原則,劉怡里說,因為春天所需的營養素維生素A屬於脂溶性,仍需搭配少許油脂,以幫助人體吸收,但不像寒冷的冬天需要較多的油脂來幫助保暖,春天用油宜減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用油適度即可,而且要選擇好的油脂,如橄欖油、亞麻子油、苦茶油、堅果等。溫沙拉、汆燙吃法更營養春天蔬食最適合採用溫沙拉的方式,加少許油醋或灑上一些堅果,毋須用到油脂多的凱撒醬,溫度吃來溫溫的,也可避免吃得太熱或太涼,因為這時天氣雖由寒轉暖,但還不是很熱,不宜吃過於生冷的涼拌菜、生菜沙拉或太冰的食物,腸胃道的適應性還沒那麼好,除可選擇維生素A、C豐富的蔬菜,也可搭配含寡糖的洋蔥、蘆筍等能幫助增加腸道好菌的食材。維生素C特別高的綠豆芽、花椰菜等,不適合採用高溫烹調,怕維生素C流失,劉怡里建議,可快速汆燙,或使用好油以低溫水油炒一下,即可食用。若要喝蔬果汁,不宜用冰水而應使用常溫水,選擇胡蘿蔔、番茄及顏色深的蔬菜,加上水果如哈密瓜、小番茄,再加些堅果,可提升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率,主食可搭配有顏色的南瓜、地瓜等,打成常溫綜合蔬果汁飲用。6蔬菜 增免疫力、保腸健胃、抗過敏春天蔬食的最佳選擇,營養師劉怡里建議,以富含維生素A、C豐富的當令蔬菜為主,青蔥、洋蔥等辛香料蔬菜是首選,其他包括芥菜、油菜花、春筍、豌豆莢等,也是春天適合食用的蔬菜,有助抗病毒,保護呼吸道,保腸健胃,提升免疫力,對抗過敏上身。青蔥 緩解胃潰瘍在中式料理中,青蔥是重要的辛香料,劉怡里說,春季是青蔥的盛產期,青蔥膳食纖維豐富,富含維生素A、B群、C、E及β胡蘿蔔素,尤其含有獨特的有機硫化物,有微辣的刺鼻味,有強大的抗氧化力,抗菌力也強,多吃青蔥料理,可改善緩解胃潰瘍症狀,還能降低胃潰瘍發生機率,並有預防感冒、消除疲勞、助排便等功效。青蔥味辛性溫,能殺菌、健胃整腸,稍微汆燙即可食用,但生蔥較為辛辣刺激,消化道潰瘍的人最好勿生食。劉怡里指出,中醫有一道「蔥白湯」食療方,可以改善「風寒型」感冒,或是吃蔥白粥,都有助於緩解改善初期感冒的不適。洋蔥 舒緩過敏症春季是洋蔥盛產季節,洋蔥是一種辛香料蔬菜,含有類黃酮、硫化物兩大特別的營養素,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屬於類黃酮的槲皮素,可以抗過敏,抑制過敏反應、抗組織胺,舒緩過敏症狀,洋蔥還有降三高、改善輕微感冒、助排便等功效。洋蔥的膳食纖維豐富外,並含有寡糖,可以刺激腸道好菌多,幫助腸道蠕動,有助於排便順暢,改善便祕,腸保健康。不過,劉怡里提醒,雖然生吃洋蔥保健效果好,但因洋蔥含寡糖容易脹氣,又有刺激的辛辣味,老人家及腸胃不好的人要避免生吃,建議應煮熟後再食用。像洋蔥炒蛋就是一道不錯的簡單料理。芥菜 高血壓可吃有「長年菜」之稱的芥菜正值盛產季節,閩南語稱為「刈菜」,富含鉀離子,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也富含維生素A、B群、C、β胡蘿蔔素、吲哚等,是增強免疫力、抗過敏、防癌的最佳蔬菜。過年吃多了大魚大肉,可搭配多吃清爽的芥菜料理。劉怡里建議,芥菜可與肉類或海鮮一起烹調,有油脂可以帶出維生素A及β胡蘿蔔素的效用,具有保養氣管、對抗氣喘過敏、提升免疫力、防癌等效果。此外,芥菜的膳食纖維多,還有預防便祕功用。油菜花 增免疫力油菜花是營養豐富的十字花科蔬菜,俗稱「油菜籽」,屬於高鉀、高纖蔬菜,尤其維生素A、C的含量相當高,維生素A的含量還是油菜的三倍以上,維生素A具修復黏膜作用,維生素C則有抗氧化、抗病毒功效,因此,常吃油菜花,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抗過敏效果明顯。由於油菜花的含鉀量很高,具有降血壓作用,但不宜高溫烹調,只適合低溫烹調方式。劉怡里建議,高血壓的人可以汆燙後食用,不過,限鉀的腎臟病人就勿喝汆燙過的湯汁。春筍 適合怕胖族春天是春筍(即孟宗筍)盛產季節,春筍是高鉀食材,有利尿作用,膳食纖維豐富且熱量低,不僅有助降血壓、穩定血糖、降血脂,也適合怕胖族及便祕的人食用。春筍的維生素E、B群含量高,含鈣量也不錯,又是高纖,很適合煮湯食用,劉怡里建議,春天不妨煮雞肉筍湯,不僅可降三高,有助排便順暢,還能保護腸胃健康,但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像老人家或兒童,不宜吃過量。豌豆莢 抗老防癌豌豆莢又稱為「荷蘭豆」,不僅高纖、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A含量豐富,維生素C及葉酸的含量也相當高,可提高抗氧化作用,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產生,具抗老化、防癌、降血壓等功效。劉怡里說,豌豆莢甜味獨特,口感爽脆,只要清燙、淋點油即可上桌食用,或是與胡蘿蔔、雞柳、甜椒等一起拌炒,也是不錯的清爽料理。但豌豆吃多了容易腹脹,脾胃不好的人不要一次吃太多。
-
2022-12-29 醫療.中醫
比起冬季多吃黑色食物食補 中醫透露「體外」養生更重要
中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也就是在冬季沒有好好調養身體、養精蓄銳,來年春天就容易受到病邪入侵。許多人認為,冬天養生就是靠「吃補」,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陳麒方表示,除非過於體虛,一般人更應注意「體外」養生之道,而非「吃進去」的食補。●食補外,也應注意「體外」養生●睡前可泡腳祛寒助眠,按壓湧泉穴、命門穴●冬天切記運動過量,以免陽氣隨汗液而出依據中醫「冬固腎」、「四時五行」理論的對應顏色來看,冬天應多吃「黑色食物」,例如黑芝麻、黑豆等。陳麒方指出,「色黑入腎」是宋代以後的說法,主要是在不同時節吃不同顏色的食材,或是面向特定方位做特定生活動作等。陳麒方認為,事實上並不需要以「特定顏色」食補養生,冬天養陰,多吃平性的食物即可。過去因為是農業社會,冬天需要儲備能量,因此有補養的習慣;但現代人的生活型態不大一樣,不需要特別儲備能量,也不需要特別進補。除了食補外,陳麒方說,一般人冬天更應該注意的是「體外養生」。例如應防範膝蓋、足部直接受風,如果比較怕冷,建議可以穿襪子睡覺;頭部是「諸陽之會」,洗完頭,一定要馬上吹乾、擦乾,不要悶著;也可拿吹風機或暖暖包熱敷後頸大椎穴部位約10分鐘,做好頭部保暖,以避免寒邪侵擾,導致頭痛、頭昏等。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冬天民眾常貪食火鍋補品,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其實反而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建議應該順應季節變化,以「平補」方式調和脾胃,例如可多食用山藥、南瓜、馬鈴薯、白蘿蔔、紅棗、桂圓、香菇等,並且酌量加入香菜、芥菜、青蔥、生薑等溫散風寒的食物,防禦風寒的侵擾。冬季的保健養生,以「不傷陽氣」、順應「冬藏」為原則,周宗翰指出,盡量早睡晚起,早睡可養人體陽氣,日出後再外出行動,適當地曬太陽,可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在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運動到微微出汗就好,避免出汗太多,陽氣隨汗液而出,反而會讓身體受到損傷。睡前可「泡腳」祛寒助眠。周宗翰說,腎經起於腳底,建議可在睡前泡腳20分鐘,並按摩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的「湧泉穴」;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前方對應肚臍的「命門穴」。如此一來,可達到養腎固精的作用。
-
2022-12-25 醫療.百病漫談
天冷養生的秘訣就是不生病 醫師教你如何遠離2個常見冬季疾病
冬季溫度驟降,如又遇到寒流,習慣亞熱帶溫暖的民眾,往往會忽略及時保暖,因此,一旦受寒,健康就容易亮起紅燈!由於長者與嬰幼兒的身體不若青壯年來得強壯,一遇低溫,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及免疫力會無法跟上外在環境的改變,除了常見的風寒感冒外,銀髮族還需特別留意心臟病、腦中風等足以威脅生命的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在季節轉換前,一定要先做好預防保健與健康促進,以免提高罹病風險!上醫治未病,在健康或亞健康狀態就須特別重視「預防醫學」的概念,不要等到疾病發生,才去想方設法去救治,而是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該為身體建構良好的免疫安全網,並且留意可能發生的健康問題,才是真正的保健長壽之道!以下提出兩個常見的冬季疾病與預防方式:一、心腦血管疾病最常聽到的冬季健康殺手,正是「心肌梗塞」與「腦中風」,一般好發於中老年人,但近年因為飲食、體重管理、生活作息、工作壓力等因素,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現這類疾病。冬季氣溫降低會讓血管收縮,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血壓升高,老年人的血管老化,血管彈性本較差,而青壯年族群平時飲食如果偏鹹與油膩又不忌口,體內血液時常會變得濃稠,缺乏適應氣溫變化與寒流侵襲的能力,也可能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人體血液因高血脂、脫水、本身痼疾等因素而變得黏稠,當氣溫驟降,不僅血管收縮,血液也可能會像豬油一樣,血管壁容易粥狀硬化,血管斑塊也可能脫落到血管成為「血栓」,造成血管狹窄、甚至血管堵塞,引發腦中風、心臟病(冠狀動脈疾病、心肌梗塞)、靜脈栓塞等。要遠離心腦血管疾病,平時要控制飲食與體重,努力讓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23.9之間,定期做健康檢查,並配合醫師的建議從事合適的運動,若有任何保健需求,應至家庭醫學科向醫師諮詢,千萬不可輕信坊間誇大不實的產品廣告,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一定要有合格的醫師進行把關;也要經常留意氣象預報,在氣溫驟降時,特別注意保暖,並注意血壓變化,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民眾,更該定期回診,讓醫師透過個別化醫療、精準醫療,降低可能的冬季疾病風險。二、呼吸系統疾病秋冬因為東北季風與中南部地形等數種複合因素,是臺灣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時期,諸如PM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濃度經常達到全年高峰,民眾吸入有污染的氣體後,免疫系統又不給力,很易就會誘發過敏、氣喘、重感冒、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嚴重可能威脅生,不可輕忽!遠離呼吸系統疾病,要注意咽喉部的保養與身體保暖,每日飲用足量的溫水,出門配戴口罩,若經濟許可,可購買空氣清淨機使用,也有一定程度的幫助。請民眾要注意,當感覺呼吸道不太暢通時,請儘速尋找醫療協助,確認病因與疾病類型,並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千萬不能至坊間恣意直接採買成藥服用,否則不僅延誤黃金治療期,更可能藥物使用不當肇致更大的傷害。遠離冬季疾病,除了擁有健康良好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定期找醫師評估身體狀況,並按照醫師的指示規律用藥與追蹤,這是冬季養生的基本秘訣!(本文原文網址:天冷,如何遠離冬季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