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躁鬱症
的結果:共找到 233 筆 約 0.12秒精神藥物是藥廠獲利主因 原因卻是它們無法治癒疾病?
【文、圖/摘自貓頭鷹《瘋癲文明史》,作者史考爾】生物學的反噬十九世紀晚期,全世界的精神科醫師都相信精神疾病乃是某種大腦跟身體失常的疾病。精神病患是比較低劣的人種,他們的疾病是身體正在退化的最佳例證:...
都是藥廠陰謀?為何精神藥物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緊密
【文、圖/摘自貓頭鷹《瘋癲文明史》,作者史考爾】藥物革命雖然新的精神科藥物並非促成「去機構化」最重要的原因,它們的出現還是大大的改變了精神醫學,以及一般大眾對於瘋癲的看法。一九五四年所發明的托拉靈,...
吃香腸等加工肉品易得躁鬱症?醫師:想太多了
流言:躁狂症狀或與食用加工肉食有關。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對超過1000名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的對照研究發現,因躁狂發作而住院的患者相比於沒有嚴重精神疾病史的人,其食用過硝酸鹽...
精神科醫師:夏天氣溫高 凶案比例會上升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潘建志今天指出,由於夏天人的情緒起伏比較大,確實是凶殺案或意外發生的高峰期,重大刑案或暴力事件在天氣熱的時候,發生比例也會上升。潘建志告訴中央社記者,氣候絕對會影響人的...
躁鬱症陷痛苦循環 醫:防鬱期自殺
香港歌手盧凱彤日前疑似躁鬱症發作而墜樓身亡,引起社會大眾對躁鬱症的關注。三總精神科主治醫師楊聰財表示,不同於憂鬱症只展現情緒低落,躁鬱症屬於雙相情緒障礙,情緒高亢的「躁期」、憂鬱的「鬱期」會輪替出現...
偵測腦波 北榮團隊發現偏頭痛可預測
北榮頭痛醫療團隊和交通大學團隊合作,初步發現偵測腦波有助提前預測36小時內將發生的偏頭痛,準確度可達8成,對發作「無預兆」且對生活造成大影響偏頭痛患者可能是福音。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
精神疾病列職業病認定放寬 職場性騷、霸凌都算
因應社會發展變遷及實務上認定爭議,勞動部最近根據日本標準重新修訂工作壓力導致精神疾病認定指引,將嚴重的職場性騷擾、職場暴力、霸凌等納入工作壓力範圍;此外,勞工因工作因素自殺,即使之前未曾在精神科就診...
別被愛情沖昏了頭 恐怖情人在妳身邊?
「我是為你好,關心你,才會這樣.. 」小熊歇斯底里地吼著,跪在地上,一邊哭著,一邊求女友珊珊原諒他,講到激動處時,甚至用力自打耳光、搥打自己胸膛,這是他第一次情緒失控,動手毆打另一半,而兩人才認識一...
酷熱天氣使人躁動 當心恐怖情人4徵兆
情殺事件頻傳,不僅令人懷疑和酷熱天氣有關。醫師表示,高溫不見得與暴力事件有關,但確實會讓人浮躁,若另一半出現握拳、呼吸急促、眼神異常、持危險物品等,應當心是恐怖情人徵兆。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林口長...
狂吃蛋補維生素D? 不如多做這件事
洛桑加參醫師:為了沾床秒睡一夜好眠,多去晒太陽吧! 以為維生素D只對你的骨骼好?那就太小看它了。事實上,維生素D不僅跟骨質很有關,它也參與了多種身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在體內的健康保衛戰中,能防止免疫系...
睡少話多情緒高昂 當心桃花癲上身
近期季節交替,腦部容易因天氣變化大而失調,出現躁鬱症中的「躁症」,也是俗稱「桃花癲」,除了容易失眠、話多、情緒高昂外,還可能出現性慾高漲等症狀,做出超乎常理行為。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今天表示,「桃花...
精神行為/先生一直胡亂蒐集東西,特別是外面的傳單,我該制止他嗎?
Q:「先生一直胡亂蒐集東西,特別是外面的傳單,拿回來丟的房間都是,我該制止他嗎?」A:晚年才出現胡亂蒐集物品的行為,除了要考慮儲物症(Hoarding Disorder)、躁症等精神疾病之外,也要考...
天氣變化大 易誘發躁鬱症
45歲的阿德前陣子剛跟妻子離婚,出現情緒低落、食欲差、不理人、失眠及社交退縮的情形;一周後,阿德情緒180度大轉變,情緒高昂有自信,到處在街上搭訕年輕女子表示要跟對方交往結婚,甚至到百貨公司刷爆信用...
與姐合力照顧母親40年 心中總是懸著一顆大石頭
「媽媽早上才剛出院,下午又進急診室,根本是家常便飯。」五十八歲的鄭文化忘不了那段照顧歲月,他沒有時間去思考「如何規劃照顧母親」這件事,面對突發狀況已應接不暇,就連自己唯一的紓壓方式-晨泳,都無法放心...
治療精神疾病露曙光 中研院找到修復機制
全世界有數百萬人罹患精神疾病,中研院今天表示,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發現,神經細胞中一種新的DNA修復調節機制,將有助於瞭解具DNA修復機制缺陷的疾病。中央研究院今天發布新聞稿表示,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
多曬曬冬日暖陽 研究:有助改善憂鬱情緒
連日陰雨後,今天上午陽光露臉,董氏基金會心衛中心主任葉雅馨指出,天氣陰冷可能影響心情,冷的時候不妨跟著陽光走,多曬冬日暖陽,有助改善憂鬱情緒。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一篇201...
偶像自盡恐促成仿效 精神科醫師想告訴大家怎麼辦
南韓團體「SHINee」成員鍾鉉昨日驚傳尋短死亡,偶像明星殞落令各界不捨。精神科醫師想告訴民眾,偶像自盡可能促成仿效,然而,人生沒有目標、選擇性地看事物陰暗面,可能與大腦內部神經傳導物質不足有關,有...
準爸爸逾40歲 增寶寶自閉風險
男性「老來得子」也須當心!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逾34歲的高齡產婦生子恐增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染色體異常或先天缺陷等風險,研究顯示,準爸爸超過40歲,生育能力下降,寶寶罹患自閉症等疾病可能也與此有關,...
吳佳璇/假如你的精神科醫師 也是精神科病人
每逢各大醫院招募新血的歲暮時節,我總會想起多年前某大學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面試會場一個片段。當時已是住院醫師的我負責會場唱名,一位陌生女孩應聲入場,個頭嬌小的她在眾資深醫師面前,顯得怯生生。行禮如儀。...
精神疾病總有一天會完全康復 回到人生正常軌道嗎?
當我終於從第一次完全崩潰的情況下恢復過來時,我以為自己熬過去了。沒錯,我曾經是個精神病患,但我當時認為那只是一種狀態:我是有些沮喪,但應該沒什麼精神疾病。我會完全康復,重拾原本的生活節奏,回大學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