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憂鬱症、躁鬱症與基因相關。台大公衛學院流病及預醫所教授郭柏秀近期完成一項跨人種研究,分別蒐集500萬、290萬樣本,辨識出697個基因位點與憂鬱有關、298個與躁鬱症有關。學者建議,未來可發展藥物及篩檢,幫助疾病治療並延緩憂鬱症發生。
郭柏秀說,情緒障礙造成嚴重疾病負擔,導致過早死亡或健康傷害,民眾無法執行既有功能,連帶會造成勞動力下降、家庭功能損失。據統計,憂鬱症與躁鬱症占各項精神健康狀況一半,對社群、社會造成重大影響;情緒障礙不分年齡都會發生,在15至24歲中比率最高。已知危險因子包括體質、壓力、睡眠等。
研究顯示,全球憂鬱症盛行率約15%,遺傳影響約30%至40%;躁鬱症盛行率2.4%,遺傳影響約為60%至80%,兩種疾病也都受社會、生活型態、環境因子影響。郭柏秀說,團隊最新研究分別辨識出697個基因位點與憂鬱症有關,298個與躁鬱症有關遺傳位點,比既有研究多出4倍。
台大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陳錫中表示,憂鬱症患者第一次使用藥物,僅3分之1患者復原,3分之2患者必須換藥或合併使用不同藥物,現有藥物作用機轉無法解決憂鬱症致病原因,此研究讓臨床醫師看見未來希望。
💪更多健康推薦
‧81歲婦擁百坪豪宅和2千萬資產 兒女每周來訪卻讓她「深感憂慮」
‧78歲退休老闆賣房搬去養老院「不留一毛錢給兒女」遭驅逐無家可歸
‧青椒的籽先別去掉!營養專家:種子和籽蒂藏著健康密碼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