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6 醫聲.癌症防治
搜尋
臨床實驗
共找到
246
筆 文章
-
-
2021-03-15 名人.黃軒
AZ疫苗和血栓有無關係?為何有些國家暫停施打?
COVID19 疾病,會引起血栓,但COVID19 疫苗引起血栓至今沒有人証實會有直接關聯,專家們的想法,我整理一下,大約如下:怎麼判定是疫苗接種後的副作用?1.產生抗體的時間一般疫苗接種後,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後,至少約需2-3 週,才會產生抗體,具有保護力。接種疫苗後,卻在施打後「一週內」發生格林巴利症候群(GBS),那麼疾病與疫苗的關聯性就較很低。2.製造疫苗的原料疫苗製造源料也可做為判斷,以心肌炎為例,一般是病毒直接感染引起,那麽只有採取把整隻病毒打入人體 ( 例如:傳統減毒/死毒疫苗/沒有完成減毒) ,較有機會引起;若是根本不以病毒製造的次單位 mRNA 、mRNA疫苗 ( Pfizer、Moderna 、BioNTech ) ,就不可能會引起心肌炎。印度的Covishield 、Covaxin,則是用較傳統的方式製作,雖然製程有更新,但仍是採用失去活性的整隻病毒打入人體,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心肌炎就會比較可能會出現。3.自然的發生率每一種疾病,即使在不打疫苗下,也是會有其疾病的自然發生率。例如根據統計,台灣每年血栓發生率是萬分之1.59,香港是萬分之1.99。而在歐美國家發生率可能高達千分之1到2 : 這樣可以理解,一般自然界的疾病,在臺灣一萬人中有1.59個血栓發生的風險,而在歐美國家,在一千人中就會有 1~2 個血栓發生的風險,顯然血栓,這個疾病,在沒有施打疫苗下,歐美人士發生血栓事件,比臺灣高出5-10倍了!罕見的副作用如果全符合以上三個條件下,而且在經過之前的三個階段的臨床實驗都沒有發生過的常見副作用,就會進入罕見的副作用探討了:依據國際醫療科學組織會議(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CIOMS;http://www.cioms.ch/) 的副作用分級方式:極常見:≧10%常見:≧1 且<10% 不常見:≧0.1 且<1%罕見:≧ 0.01 且<0.1% 極罕見:<0.01%未知(無法以現有資料推斷)。我們看到的市場藥品仿單(藥品說明書)也多依循這規則編寫。我們任何藥物或疫苗的臨床試驗,人數最多不過幾千/萬人而已,因此無法透過臨床試驗查出發生率低於十萬/百萬分之一的副作用,就被CIOMS,通稱為「罕見副作用」例如Moderna 疫苗,其仿單皆會註明每萬人可能發生面神經痲痹 ( Bell's Palsy ) ( Rare side effects after the COVID-19 vaccine :Moderna vaccine : After the Moderna COVID-19 vaccine more than 1 in 10,000 people:may develop Bell's palsy ; who have had facial fillers may develop swelling of their face - this can happen in people who have had facial fillers )Pfizer-BioNTech 疫苗 打了百萬劑,發現約29位有罕見的過敏反應,但目前未有人因此死亡 ( No deaths were reported. )。而在牛津AZ疫苗開啟施打後,在英國血栓事件通報率約百萬分之3,歐盟則在百萬分之6。施打疫苗發生血栓比率,遠比平時血栓發生比率低很多,故打疫苗沒有增加罕見副作用的風險。為什麼有些國家需要暫停施打呢?這又回到人體的臨床試驗階段來看看了一個新藥或疫苗研發過程,需申請人體臨床試驗階段 (Investigation Drug,IND),進而才能進行臨床試驗分期「共4個階段 (Phase I、II、III、IV期)」,只有通過第三期臨床試驗 (Phase III) 過程,證實藥物療效,可申請新藥上市許可 (New Drug Application,NDA)。但仍有,第四階段臨床試驗(Phase IV,上市後的追蹤):這個階段是藥品上市後的追蹤,且與已核准的適應症相關,監測該藥物是否有先前幾個階段沒發現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等情況,試驗設計較為簡單,但是需要大量的病人進行長時間的觀察。如果有疑似先前幾個階段沒發現的副作用或是不良反應等情況,該國家可以依臨床試驗的規範,暫緩施打,先接受調查。丹麥、挪威、冰島、意大利...宣布暫時停用AZ疫苗,那是預防性措施,也許正配合該國第四階段臨床試驗(Phase IV,上市後的追蹤)規定確認安全後,才再繼續放行如果真的屬於罕見副作用,什至無法事先預知會發生在哪一類人身上。如果過敏病史問了、安全措施做了,但為了多數人安全著想,即使明知藥物或疫苗具有某種罕見副作用,各國主管機關FDA 也會核准上市,如果真的發生了,再給予發生罕見副作用者救濟。如果跟目前的COVID19 引發的全球大流行比較的死亡人數,其效益肯定大很多了,故各國政府一定會開始大量大疫苗,救命,也救全球經濟。※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
2021-03-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刺胳針:印度本土研製疫苗Covaxin安全有效
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檢驗印度本土研製疫苗Covaxin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後今天發表報告表示,Covaxin安全、具免疫性且沒有嚴重副作用。印度中央政府在本土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Covaxin尚未提交第3期臨床實驗數據前,就核准這支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引發外界質疑疫苗安全性,且導致許多印度民眾及醫護人員拒絕接種疫苗。在「刺胳針」期刊根據Covaxin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判定這支疫苗安全、具免疫性且沒有嚴重副作用後,是否會讓印度民眾恢復信心,進而增加接種印度本土疫苗的速度,還有待觀察。印度媒體Livemint引述「刺胳針」報告指出,雖然無法只根據第2期臨床實驗數據就可推論疫苗的有效性,但由巴拉特生物科技公司(Bharat Biotech)製造的Covaxin疫苗是安全且具免疫功效的。「刺胳針」表示,在Covaxin第1階段臨床實驗中,所有參與實驗的受測者在施打第二劑疫苗後的3個月間,都出現高中和的抗體反應。這份報告說,在Covaxin第2階段臨床實驗中,受測者出現更好的反應原性(reactogenicity)和安全結果,且比第1期臨床實驗增強了免疫力。印度本土研製的Covaxin是由官方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與印度國家病毒研究所合作研發,再交由巴拉特生技公司生產。巴拉特生技3日宣布,根據Covaxin第3期臨床實驗結果,對新冠肺炎防疫有效率達81%,且可有效預防英國和其他變種病毒株。由於印度禁止被列入首波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3億民眾選擇要施打哪一款疫苗,在許多人對Covaxin疫苗安全擔憂之下,拒絕接種疫苗,導致疫苗接種普及率進展緩慢。
-
2021-03-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首批新冠疫苗抵台 陳時中:國軍大概還排不到
新冠肺炎首批11.7萬劑AZ疫苗3日上午抵台,屬封閉組織的國軍何時施打受關注。衛福部長陳時中上午表示,國軍大概還排不到這批疫苗,順序沒有那麼早。國防部副部長張哲平也說,看疾管署最後疫苗進口的數量與優先順序規劃。張哲平表示,疾管署已經排定疫苗接種優先順序,一切作為都會按照疾管署的指引做,國軍絕對不會放鬆;而只要有疫苗,國防部就會鼓勵、宣導,希望官兵都能施打,確保他們的健康。至於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與陳時中是否要優先施打疫苗?陳時中說,如果大家要打就讓大家照順序打,如果有一些躊躇遲疑,官員帶頭來打也沒問題;就像蘇說的,如果大家都不敢打,蘇願意率先,不過陳還是希望照專業順序。陳時中昨天表示,國產疫苗年底產能將可達1.2億劑,屆時甚至可能可以外銷。陳上午說,國產疫苗應7月可量產,當然期待國產疫苗能把產能做出來,當然也要先看前面臨床實驗是不是會成功,這還是會經過一些考驗。中研院認為,疫苗只能擋一時的疫情,長期還是該有治療藥物。陳時中回應,「對,我也是這樣認為」。
-
2021-02-2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疫苗真實數據出爐!以色列研究:保護率達94%
以色列24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布最新研究指出,美國藥廠輝瑞與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聯手研發的新冠肺炎疫苗,能有效阻止出現嚴重病徵或死亡的情況。以色列克拉利特研究院(Clalit Research Institute)與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專家聯手分析近120萬人的數據,年齡皆為16歲以上,其中近60萬人已接種輝瑞疫苗,結果發現,接種完兩劑疫苗的保護率為94%,對阻止出現嚴重症狀的有效力高達92%。此外,施打第一劑疫苗後,防範重症的有效性也可達62%,且在接種首劑疫苗後的兩至三周,可減低72%死亡率,估計該數字會隨免疫率增加而上升。研究結果顯示,輝瑞疫苗在現實生活中的施打成效與臨床實驗得出的95%有效性相當,且不論是70歲以上長者或年輕人,提供的保護力都相當。輝瑞疫苗研發部門主管多米澤(Philip Dormitzer)受訪時說,「經過對照實驗後,你永遠不會確定現實世界中的狀況是否也會一樣。所以這是個好消息」。以色列在全國廣泛推動疫苗施打運動,全國900萬人中逾一半民眾已接種第一劑疫苗,逾三分之一人已接種完兩劑疫苗。
-
2021-02-22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醫師分享三個乳癌病人,三種故事 (上)
【編者按】這是醫病平台從來沒有過的嘗試,我們把一位醫師作家欲罷不能寫出超過5000字的長文,在作者的同意下拆成三篇,在同一星期登出。相信讀者也會同意,這樣的安排可以使讀者分期讀完這三位乳癌病人所呈現的不同問題,才體會得到一位真正的好醫師是幫忙生病的「人」,與只是診治病人的「病」的醫師,在「量身定做」的用心可以有這麼的不一樣。同時,我也希望作者用心良苦與我們分享的行醫心得可以感動社會大眾,讓大家了解也唯有在社會大眾不隨便就醫、濫用資源,好醫師才有充裕的時間,對真正需要用心照顧的病人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伊凡伊凡是一個46歲的捷克裔美國人,剛剛診斷三陰型(Triple negative,ER/PR/HER2標誌陰型)乳癌,帶著她一天前做的乳房磁振造影光碟片,在她先生的陪伴下來看初診。伊凡長得高頭大馬,患有多囊性卵巢綜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伴隨的不孕症,十多年前接受荷爾蒙治療,成功地生育兩個兒子。她知道不孕症的治療可能增加乳癌的風險,伊凡從39歲開始就每年準時地做乳癌篩檢攝影。12月中,伊凡的年度乳房攝影出現右側乳房一個2.5公分的腫瘤。她在兩個禮拜內看了乳房外科醫師,做了超音波腫瘤穿刺證實是分化不良的三陰型乳癌。走進診間,先自我介紹。伊凡友善地説她認得出我,因為她已經在網路上看了我的資歷及照片。雖然我行醫已經三十多年,要給一個素昧平生的病人高度惡性癌症診斷的壞消息,心情總還是跟病人一樣的忐忑不安。病人知道事態的嚴重度嗎?她對癌症的壞消息有什麼樣程度的心理準備呢?在這個寶貴的初診一小時內,哪些資訊是幫助她做治療選擇最迫切需要的討論重點?哪些則是可以點到為止,才不會讓她承受不了過盛的資訊。網路資訊泛盛的時代,許多病人在看診前已經從網路上做了功課。伊凡知道三陰型乳癌惡性程度高,但是對於治療的詳情並不清楚。我解釋了她的癌症期別,治療的內容——包括手術、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先化療再手術的優點及可能的風險。因為她比較年輕就得到乳癌,又有東歐的血統,雖然她沒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史,伊凡帶有先天性(germ line)BRCA基因突變的可能性比一般病人高。在手術前得到這個基因檢測資訊,能協助病人選擇乳癌的開刀的方式;多數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病人可能迴避乳房局部切除術,而選擇乳房全切,甚至也切除另一側乳房,以絕後患。多數選擇乳房全切的病人在術後不需要做放射線治癌,除非腫瘤太大,或腫瘤侵犯了皮膚組織,或侵犯多數腋下淋巴結。如果病人希望選擇乳房重建術,可以轉介給乳房整型外科醫師,討論乳房重建術的選項及重建術的最佳時期點。講到這裡,我一路留心伊凡的表情及肢體語言,確定她承受得住這麼沉重的資訊。事實上,伊凡的乳癌在短短的一年內出現(一年前的乳房攝影是完全正常的),病理上是惡性度很高的腫瘤,而且病理醫師也描述幾個小血管內存在有癌細胞(lymphovascular invasion),表示癌症有可能已經轉移到遠端。我小心地選擇我的措辭解釋這個重點,説明我們需要做全身正子掃描檢查,確定癌症只侷限在乳房。雖然我憂慮伊凡的乳癌惡性程度,我安慰她和她先生,我認為她的乳癌已經轉移遠端的機會是很低的。一方面,我的職責是要提供伊凡完整的訊息,另一方面,我不希望過度驚嚇她,造成她恐慌焦慮而失去鬥志;有些事情也許不大做文章,點到為止比較好。這是醫師的工作類似老師教學之處,「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同樣的病情,不同的病人,我對病情説明方式可能都不一樣,但是基本原則是一致的-提供完整資訊,並且給病人最佳治療的希望。伊凡看來很強悍,完全沒有因為多項壞消息顯得憂鬱張慌。她一直都保持鎮定及專住,問了很多好問題,伊凡的先生則用他的筆記型電腦做記錄,也偶爾提他的問題。醫療重頭話題告了一個段落時,我們討論她在化療期間繼續工作的可能性,以及她應該如何告訴兩個稚齡的兒子她的癌症診斷。也許是話題牽涉到她的孩子讓她的情緒堤防開始崩陷,這個很有女強人氣勢的病人眼眶開始盈淚。她説她的家人及朋友給她很多壓力,要她到波士頓的 Dana Farber Cancer Center 做治療;這時候,她告訴我她事實上需要趕著去 Dana Farber 看一位乳癌名醫。為了不耽誤她跟 Dr. Eric Winer的會診,我甚至沒有來得及給她做身體檢查就結束了這個90分鐘的初診。我知道伊凡跟我就此分道揚鑣了,她會留在 Dana Farber 做治療,我則趕緊去看下一個已經等了30分鐘的病人。不少同事遇到類似的狀況——花了心血時間準備及傾全力詳盡地看診,病人卻在最後一刻告訴你,她要到著名的醫院看著名的醫師。早知道,就不會花那麼多唇舌與精力看她。我猜網路資訊可能教導病人看病種種絕竅,包括守到最後一刻才告知原本就想好的要去名醫院所治療的決定。反倒是我不知是在安慰病人或安慰自己,我告訴伊凡,在Dana Farber 治病與在我們的癌症診所治病的差別是,我只是一個一般腫瘤醫師,我不只治療乳癌,也治療各式各樣的癌症;Dr. Winer 則專門治療乳癌,也許他會提供參與臨床實驗的機會;除此之外,我相信Dr. Winer 會同意我的治療建議。我告訴伊凡不需要覺得過意不去,病人尋求第二意見是常有的事,也是對病人很有幫忙的舉措,讓專家中的專家確認我的治療計畫是完備的。我也鼓勵伊凡有機會的話,要參與臨床實驗。我跟她保證臨床實驗有嚴格的醫學倫理規範,病人的最高權益是受保障的,也絕不會有一些人想像參與實驗是會淪為小白鼠的情況。我的一個沒説出口的意見是,我以做為一個一般腫瘤醫師為豪。我看的病人有著各式各樣的病,每個病人的病情我都能如數家珍,每個病人對我都是珍貴特殊的。我無法想像如果我從日出到日落只看乳癌病人,她們的病情病歷會不會都模糊在一起了呢?
-
2021-02-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光疫苗早在陸試驗?莊人祥:新冠疫苗一期都在台灣
台灣引進新冠肺炎疫苗進度落後,前總統馬英九建議蔡政府援引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與大陸合作防疫。國光生技早就在陸試驗銷售流感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國內三家新冠疫苗廠,包含國光、高端及聯亞的第一期都是在台灣執行。莊人祥表示,若國光生技有任何疫苗希望未來有機會要在中國大陸上市,需申請小規模人體試驗,指揮官陳時中也說,每一個國家臨床實驗都有其規定,以台灣來說,藥廠到國外臨床試驗沒特別規定,但要符合當地法規,也會引用相關資料來台認可,目前中台雙方並沒有認可情況。
-
2021-02-19 該看哪科.婦產科
變性網紅懷孕網友驚呆 婦科醫學會籲:產檢醫師請加油
28歲變性網紅「罔腰」在IG曬出12周孕肚宣布有喜,網友驚呆熱烈討論,還被醫生打臉不要鬼扯。對此,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表示,最有可能是在國外找代理孕母受精後植入腹腔回台生產,但腹腔懷孕有極大的出血風險,胚胎可能因腹腔空間不足無法長大,幫罔腰產檢的醫師「請多加油」。黃建霈表示,男變女的變性人想懷孕,最單純的情況是雙性人,也就是陰陽人,只要拿掉陽性性徵,保留子宮就是真女人,想懷孕不是不可能;然而,若是男變女的情況,通常只會讓變性者者裝上陰道有正常的性生活,子宮移植等於器官移植,需長期吃抗排斥藥,全世界醫療先進國家的子宮移植案例仍少,台灣還在人體臨床實驗階段,日本也剛起步,這也是為什麼罔腰在泰國變性三年來一直求問哪國可以裝子宮還找不到門路的原因。面對罔腰說是接受台灣醫學中心的人體試驗成功懷孕,黃建霈只表示,在台灣無論子宮移植、代理孕母都不尚未合法,若罔腰真的懷孕,比較可能的情況是在國外找代理孕母,受精後植入腹腔著床再回台生產。但他提醒,腹腔懷孕是子宮外孕的一種,跟著床在輸卵管一樣都有極大危險,胚胎靠著大腸、小腸、肝臟等外膜血管汲取養分,隨著胎兒長大恐怕超過腹膜可以吸收的程度。在開發中國家,腹腔懷孕常常導致孕婦死亡,已開發國家雖可藉由超音波掃描監控孕程,但臨床上能足月順產的腹腔懷孕案例實在很少,「曾有一位孕婦足月開刀剖腹才發現胎兒長在媽媽的腹腔,但幾乎是奇蹟」,黃建霈因此呼籲幫幫罔腰產檢的醫師要多加油,比正常產檢得多更多的注意跟小心。
-
2021-02-1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台灣採購到哪些疫苗 到貨時間、防護力、副作用一次看
全球各地多國已開打新冠肺炎疫苗,台灣的進度也引起外界關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台灣目前採購到的疫苗種類、到貨時間,與防護能力比較。●目前採購到的疫苗:約3000萬劑統計目前台灣共取得約3千萬劑疫苗,共透過三種管道,分別是疫苗全球取得機制(COVAX)平台分配到的476萬劑,自行向藥廠購買的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5萬劑莫德納疫苗,及預購國產疫苗約一千萬劑。1.COVAX分配‧476萬劑:到貨時間2月至6月間,首批20幾萬劑AZ疫苗(韓國疫苗廠生產),最快2月底到貨、3月開始施打。2.向廠商訂購‧1000萬劑牛津/AZ疫苗:5至6月‧505萬劑莫德納(Moderna)疫苗:5至6月間分批到貨,將分送至22縣市的冰箱儲存備註:‧輝瑞/BNT疫苗:原先破局,BNT 17日晚間透過電子郵件發布聲明,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3.國產疫苗國內的疫苗廠總共有3家,分別為國光生技、高端疫苗、聯亞生技。目前已和其中一家進入二期的疫苗廠達成共識,簽訂購買5百萬劑,以及5百萬劑的開口合約。根據媒體報導,簽訂500萬劑國產疫苗合約指的是聯亞生技,而500萬劑開口合約,將視目前進入第二期人體臨床試驗的高端及聯亞疫苗。但對於記者詢問,陳時中不願意公布廠商名稱。●疫苗防護力與副作用防護力:綜觀目前3支普遍獲各國使用的疫苗,莫德納疫苗、輝瑞BNT的三期臨床試驗顯示保護力達94-95%。AZ疫苗方面,整體保護力平均約70%,先前臨床實驗中,發現接種間隔時間不同,防護力差距滿大,相隔分別23天和28天,防護力分別為62%和90%,但都是在第1劑之後的42天,產生防疫效果。隨後續新的資料陸續加入,也有一些紀錄顯示在對抗武漢肺炎南非變異病毒株上,功效顯著降低,對於輕度到中度感染僅有極小保護力,目前南非已宣布暫停這支疫苗接種計畫,顯示AZ相關數據持續在變動,但3支疫苗對於重症防範效果都不錯。目前台灣確定獲得AZ、莫德納疫苗,外界好奇優先接種的醫護是否可選擇廠牌。陳時中說,未來疫苗會按各族群優先順序開放接種,一個族群沒打完就往下繼續開放,若再有新的疫苗進來,仍然維持原本的優先順序,如果第一次對疫苗有疑慮、想晚點打也沒關係,優先順序都保留著。副作用:輝瑞/BNT疫苗、牛津AZ疫苗及莫德納疫苗,都是施打兩劑,價格的部份,AZ疫苗最便宜,每劑約台幣100員,莫德納則最貴,每劑最貴可以高達1千元。副作用部分,3家藥廠所公布的報告中,只有少數病人出現疲累無力、頭痛等副作用,嚴重副作用的發生率甚低。台灣將取得首批20萬劑牛津AZ疫苗,不過歐洲多國卻傳出醫護人員接種後出現發高燒、頭痛等副作用,法國及瑞典部分地區已暫緩施打。陳時中雖表示台灣對此高度重視,也會持續關注國外相關做法和數據,但國內醫護如何看待首批AZ疫苗,備受關注。●輝瑞疫苗 轉折去年宣布,台灣預計向國際洽購2000萬劑疫苗,其中約500萬劑透過COVAX取得,並再洽購1000萬劑AZ疫苗以及500萬「其他廠牌」疫苗,但這500萬劑疫苗究竟是什麼廠牌、何時簽約,遲遲沒有下文。2月17日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接受電台專訪時首度證實,原先的500萬劑就是輝瑞BNT疫苗,早在去年就和德國BioNTech公司直接洽購500萬劑疫苗,由於BioNTech公司將台灣在內的大中華地區代理權都授權給中國的上海復星醫藥公司,台灣在談判過程中,一路都很擔憂有外力介入,才遲遲未公布廠牌,但還是因外力介入,最後生變。不過今天出現轉折,路透報導,BNT公司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BNT和上海復星公司簽署協議,上海復星被授權專賣BNT研發的新冠疫苗,專賣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但上海復星必須給BNT公司8500萬美元(約台幣23億7581萬元)的授權費,並投資5000萬美元(約台幣14億元)給BNT公司。下午疫情記者會,陳時中也證實BNT17日晚間透過電子郵件發布聲明,承諾將向台灣提供疫苗,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們當然是歡迎」。針對劑量是否是之前沒簽約成功的500萬劑,陳表示,本來上次合約已經要完成,各方面合約內容都已達成共識,只是我們送過去的合約有受到延宕,既然現在有表達善意,希望原來的合約可以繼續完成,劑量上和原來一樣。簽下來再跟大家報告。●要不要買中國大陸疫苗?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多次公開講述「不會購買中國疫苗」,近日卻提及如果有人對中國疫苗有興趣可推薦。面對疫苗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如果很多人願意打就會修法。鬆口考慮中國疫苗,態度明顯大改變,但陳時中18日表示自己態度沒有變過,「不是說一定要買。」陳時中強調,指揮中心對各國疫苗採購的態度一直是「安全有效、可以買、有人用」,且需經專家同意,中國疫苗不是說一定要買,「我們的態度沒有變過。」▌延伸推薦:【專題】全球新冠疫苗爭奪戰開跑 台灣起步早為何還落後
-
2021-02-14 養生.健康瘦身
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控制血糖的糖尿病藥有助減肥
頂尖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前天(2021-2-10)發表臨床研究論文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成人過重或肥胖的每週一次Semaglutide),表示Semaglutide(司馬魯肽)加上Lifestyle Intervention(生活形態干預)能有效減肥。在論文的一開始研究人員說,生活形態干預,也就是低熱量飲食和經常運動,是體重管理的基石,但大多數人仍然無法長期維持不再變胖,所以才會想要試驗用藥物治療。Semaglutide是由丹麥的Novo Nordisk製藥公司研發生產的,用來治療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皮下注射劑型和口服劑型是分別在2017年12月和2019年9月獲得美國FDA核准,而歐盟,加拿大等國家也在幾個月後跟進。由於糖尿病患在使用Semaglutide後有出現減肥的現象,所以Novo Nordisk公司才會想試驗Semaglutide對沒有糖尿病的人是否也有減肥的作用。這項試驗在亞洲,歐洲,北美和南美的16個國家的129個地點進行。所有參與者的年齡都在18歲以上,至少有一次飲食減肥失敗的經驗,並且體重指數(BMI)在30或以上(也就是肥胖),或在27以上(也就是過重,再加上有1項以上的體重相關毛病)。 患有糖尿病或曾接受過治療肥胖症手術的人都被排除在外。共有1961名參與者按2:1的比例被隨機分配接受Semaglutide(1306人)或安慰劑(655人)皮下注射。接受Semaglutide皮下注射的人最初每週接受一次0.25 mg的劑量。 4週後,每4週就增加劑量一次,直到第16週達到每週2.4 mg為止。然後就維持每週2.4 mg的劑量直到第68週(一年4個月)整個實驗結束為止。在這過程中如果有人出現不良反應,就按情況降低劑量。生活形態干預是包括每4週進行一次諮詢會議,以幫助參與者堅持低熱量飲食並增加體育鍛煉(鼓勵每週150分鐘)。參與者需要用手機或其他工具記錄每日飲食和活動。試驗結果顯示:1.在第68週(一年4個月)治療組的體重平均減少14.9%,而安慰劑組則減少2.4%。2.體重減輕5%或更多:治療組有1047 人(86.4%),安慰劑組有182人(31.5%)。3.體重減輕10%或更多:治療組有838人(69.1%),安慰劑組有69 人(12%)。4.體重減輕15%或更多:治療組有612 人(50.5%),安慰劑組有28人(4.9%)。5.與安慰劑組相比,接受semaglutide的患者在腰圍,BMI以及收縮壓和舒張壓方面也都出現較大的降幅,而糖化血紅蛋白,空腹血糖,C反應蛋白,腹脂質,和身體機能也都有較大幅度的改善。6.不良副作用的發生率在治療組是74.2%,在安慰劑組是47.9%。最常發生的不良副作用是胃腸道疾病,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根據這項臨床實驗的結果,Novo Nordisk公司已經向美國FDA提交申請,有望在年底核准Semaglutide之用於減肥。下面是我個人對這項臨床試驗的感想:1.由於是皮下注射,而且是每週要注射一次,也許只有極度肥胖的人才會有意願。2.生活形態改變(飲食和運動)仍然是最重要的。3.安慰劑組的人竟然有將近半數也出現不良副作用(包括噁心,腹瀉,嘔吐和便秘)。由此可見,人的心理作用真的是不可理喻。原文:減肥新藥
-
2021-02-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醫學團隊:風濕藥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有療效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等組成的醫學研究團隊於英國時間11日表示,日本學界與藥廠開發的治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安挺樂(Actemra)具有降低新冠肺炎重症病患死亡風險的效果。日本共同社報導,安挺樂(學名Tocilizumab)是大阪大學與中外製藥公司共同開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藥物。獲英國政府補助金的研究團隊針對4000多名新冠肺炎病患進行安挺樂投藥的臨床實驗。參與臨床實驗者當中約半數接受安挺樂治療,半數接受一般的治療。相較之下,前者死亡比例是29%、後者是33%。安挺樂是一種生物治劑,可阻斷介白素-6(IL-6)的作用,達到抗發炎及調節免疫效果。這項臨床實驗的大半病患也都接受人工合成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治療。研究團隊認為,安挺樂與地塞米松兩種藥物併用,可讓需戴人工呼吸器的重症病患死亡風險減半。
-
2021-02-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莫德納疫苗保護力達九成五 今年五、六月分批進來
小年夜送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證實買到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連同之前簽約確定的尚有AZ疫苗1000萬劑。但我國購買的疫苗保護效果究竟如何?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BNT/輝瑞疫苗和莫德納疫苗的保護力都達九成以上,AZ整體保護力則約為七成,但後續也有臨床實驗加入,會持續觀察數據。張上淳表示,BNT和莫德納的第三期臨床試驗分別宣稱有94%和95%的保護力;AZ疫苗整體則有70%以上的保護效果,但分為全劑量和半劑量的不同,曾看到南非變異株加入後防範效果降低,約剩60%有效,但後續有新臨床試驗加入,數據也持續變化,會集續觀察。而今天宣布拿到的莫德納疫苗,陳時中表示,當時談判便是以500萬劑為談判目標,五、六月會陸續分批進來。至於昨天陳時中提到東洋和雅各臣都曾和指揮中心談到BNT疫苗代理的事宜,但東洋有授權文件、雅各臣則無,為何雅各臣還能談這麼久?陳時中表示,不管是商人或其他人,洽談都要有基本的意向書,起碼要有母公司來源的文件才能談。東洋就是在一定的授權時間內無法談出結果,變成商業合約無法成立。雅各臣因為文件不完備而無法進入實質談判。現在再談BNT則受到一些阻礙,但不會放棄這支疫苗。至於對於不同族群是否會安排不同疫苗,陳時中則表示,將根據專家對於最新實證去建議,會根據建議做最好安排,目前沒有混打的打算。排好優先順序會依據進來的量,開放給下一族群施打,不會繼續等下去。
-
2021-02-06 癌症.飲食與癌症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根據研究顯示,將近8成的癌友都曾有過營養不良的問題,也常因此不得不中止治療或降低用藥劑量;臨床統計,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所致,可見癌友的營養不良危機恐成治療破口,讓人不得不重視。以下整理常見癌症營養補充品相關提問,幫助癌友了解癌症營養補充的重要課題。Q1:造成癌友無法正常飲食的主因為何?A:其實癌症腫瘤有可能會造成味覺改變而影響食慾,以肺癌為例,會讓癌友吃得比以前酸才能嚐出酸的味道;而消化道的癌症也會阻礙營養吸收,所以出現惡病質的情況也會比較明顯。除了癌症本身,化療也會讓癌友噁心想吐外,也有36%至71%的化療患者會出現味覺改變,雖然不影響飲食,但因為味覺的減退或消失,會讓癌友感受不太到食物的美味而影響食慾,也不願意進食,使得體重下降,身體也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對抗癌細胞。Q2:什麼是癌症惡體質?若出現癌症惡體質該怎麼辦?A:當癌友因癌症導致身體代謝異常,體重嚴重減輕且肌肉無力引發肌少症,身體分泌發炎物質,讓癌友容易感到疲倦等現象,使體重快速下降,且時時處於高血糖的狀態。癌友在高代謝的狀態下,會需要攝取更多熱量,讓身體能有充足的營養,每日補充熱量每公斤需達到35至40大卡,才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目前要改善癌症惡體質,主要還是要治癒癌症這個病因,因此可針對以下這幾點來做改善與治療。1.藥物治療:為了讓惡體質患者增進食慾來增加體力與體重,目前以針對增進患者食慾為主的藥物來治療,如:黃體激素類藥物、類固醇等。2.改善疲勞治療:癌症腫瘤的病患比較多有疲勞的現象,會為了保存能量而降低活動量,但這也容易導致身體肌肉萎縮。建議癌友可以適當的運動,或是以散步這種輕度運動來讓肌肉活動,提升活動力。3.心理輔導:通常癌友會感到緊張、消極、焦慮等負面情緒,心理上的壓力與情緒也會影響患者食慾,更加重厭食的情況。照護者或親友可常常與患者對話,聊一些令人開心的事情或是患者感興趣的事物,藉此轉移對於疾病的注意力。4.飲食管理:飲食的部分,建議以優質蛋白質、好消化的飲食為主,避免過鹹、高脂肪或辛辣刺激的飲食。營養最主要的就是優質蛋白質,以供應病患營養,可補充胺基酸,如:麩醯胺酸,來協助組織的修復。國外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補充品對歷經體重下降的癌友,可能幫助穩定體重,或是減緩體重下降的速度。而Omega-3的來源可從魚油、藻油中獲得。Q3:癌友應該攝取多少營養?A:有關癌友營養的攝取,應諮詢醫師及營養師後使用,避免對於健康造成影響。1.足夠熱量:一般健康的人每公斤應攝取25至30大卡,若為癌友,在處於高代謝的狀態下,則每公斤需攝取35至40大卡。若患者在治療時有反胃、噁心想吐導致食慾不振狀況,可以在正餐之外補充營養品,能更快速營養,避免體重下降。2.優質蛋白質:建議可適度增加優質蛋白質攝取,幫助修護身體組織,又能提升免疫力,並且避免加工類食物及肥肉,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Q4:腫瘤癌症營養品與一般營養品的差別?A:腫瘤癌症配方與一般營養品不同之處在於,癌友在進行化、放療後,需要補充更多的營養以維持體力。因此,必須針對癌友需求提供充足的熱量、優質蛋白質及重要營養素。專業腫瘤癌症配方具備:1.濃縮熱量:適用營養不良、體重下降、惡病質之腫瘤癌友。2.添加乳清蛋白:有助組織修復、肌肉合成。3.含重要胺基酸:麩醯胺酸、支鏈胺基酸BCAA及精胺酸。4.含Omega-3:市售商品omega-3的來源有魚油或藻油,其中藻油無魚腥味、遠離海洋汙染。Q5:該如何挑選癌症營養補充品?A:市面上營養補充品眾多,專業醫護人員建議可針對以下這幾點來挑選:1.衛福部核准:是否認明為衛福部核准專供腫瘤癌症病人使用之特殊營養食品。2.適合國人體質:配方專是否為國人體質設計,才能符合國人病友的需要。3.臨床實驗:營養品配方是否經由台灣腫瘤癌症病患臨床實證,真正有助於癌友的營養改善。4.口味好:選擇口感佳、無腥味的營養補充品,讓癌友能喝得下,才能實質攝取、吸收營養。5.素食選擇:市售腫瘤癌症營養配方大多會添加魚油,素食癌友應注意成分是否適合食用。目前市面上已有omega-3來源是藻油的產品,可供素食癌友選擇。Q6:癌友也要注意血糖嗎?A:過多的糖分攝取也會造成身體負擔,而高GI食物會引起高血糖,增加身體的發炎反應,所以癌友營養補充品的選擇應注意是否低GI、建議糖量低於總熱量的10%,才能吃得安心又健康。Q7:如何分辨營養不良?A:以外觀來看,若營養不良會造成沒精神、易抽筋、影響治療等。除此之外,癌友平時可透過BMI(身體質量指數)與體重下降百分比這2項數據檢視自身是否有營養不良的狀態。
-
2021-02-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輝瑞與AZ疫苗能否合併施打?牛津大學將展開測試
新冠肺炎席捲世界,各國陸續展開疫苗施打,但目前已通過審核的疫苗都要打兩針,生產與配送卻緩不濟急。英國一個團隊4日就啟動實驗,準備安排受測者施打不同藥廠開發的新冠疫苗,藉此研究全球各國能否更靈活地展開接種作業。路透報導,英國目前已展開輝瑞的mRNA疫苗與阿斯特捷利康的腺病毒載體疫苗施打作業,兩隻疫苗施打間隔都是12周。牛津大學疫苗學家薛普(Matthew Snape)領導的研究團隊則打算讓受測者合併施打輝瑞與阿斯特捷利康疫苗,藉此評估免疫反應。這項實驗預定招募800多名志願受測者,規模比確定個別疫苗效力的臨床實驗要小很多,目標年齡層為50歲以上、風險較年輕人高且尚未施打疫苗的民眾。一組先打輝瑞疫苗、接著打加強劑的阿斯特捷利康疫苗,另一組受測者順序則顛倒過來,時間間隔為4周與12周。報導指研究團隊將檢查受測者的免疫反應,測量抗體與T細胞反應,也會監控預料之外的副作用,但不評估針劑合併後的整體效力。如果其他疫苗通過審核與展開施打作業,就會納入實驗範圍。薛普預期初步數據將於6月左右出爐,有助各國下半年的疫苗施打作業。阿斯特捷利康研究主管潘加洛斯(Mene Pangalos)3日受訪時,也指他們正透過異種加強(Heterologous boosting)技術,進行該公司疫苗與Sputnik V疫苗合併施打的臨床實驗,並指應進行更多研究,才能確定施打不同廠商的疫苗是否同樣有效。
-
2021-02-03 癌症.抗癌新知
全癌基因檢測/張啟仁:先測基因再用藥療效最佳 應給付罕見基因
國內的癌症治療進入精準時代,在健保財務困難情況下,成本效益分析成為不可不考量的環節。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及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張啟仁指出,根據研究發現,使用基因檢測再進行標靶治療的癌症病患,不論在存活月數、無病存活期、治療反應率都明顯優於沒有基因檢測的癌症治療病患。張啟仁針對「次世代定序檢測-健保給付成本效益分析」指出,基因檢測的方法很多,包括單一基因檢測、熱點基因檢測、CGP,靈活的運用不同的檢測方法,「適如其用」的使用,可以做為制定政策的思考方向。根據國外的臨床實驗分析,使用基因檢測之後再選擇用藥的癌症病患,31%對於藥物有明顯的反應,優於原本的11%;無病存活期將近六個月,優於原本的三個月;存活月數達十四個月,優於原本的八個月,三個數字都具有統計意義,顯示基因檢測確實有助於癌症病患的治療選擇。但是,他也指出,基因檢測的經濟效益評估不比新藥經濟效益評估單純,無法只用二種藥物,比較增加的健康人年,需要增加多少花費來評估。因為評估基因檢測的方法、有無配對標靶藥物可供治療等都會影響效益,必須列入考慮。現有基因檢測方法之一,「單一基因檢測」可以很快地篩檢出是否帶有該基因,進而馬上使用標靶治療;但若是沒有篩檢出該基因,則必須對下一個可能的基因持續的檢測下去。這種基因檢測法,必須一次一次的採取檢體,及檢視這個檢體的可使用狀況來決定是否繼續檢測。另一種方法是「熱點式基因檢驗」,一次可以檢查二到三個基因來尋找合適的標靶藥物。同樣的,若沒有篩檢到該基因、則必須一再採取檢體篩檢。第三種就是「全基因篩檢」,它是把所有基因用次世代定序檢測的技術,只要一次篩檢樣本,就有機會找到致病基因與配對標靶藥,且更準確,錯誤機會低,然而費用比較高。國內的健保資源,甚至是病患未能及時用對藥物,其中可能造成更多的醫療支出,所以應有不同的給付思維。張啟仁的研究團隊,對以上三種基因檢驗方法,以台灣的非小細胞肺癌本土資料,適當合理的假設條件,及均一的標靶治療成效,做了成本效益分析,初步結果顯示,雖然全基因檢測的費用較高,但也更可能檢驗到較多病人的致病基因,減少治療費用,同時增加病人存活的人年,遞增成本效果比值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在台灣即將進入基因檢測給付的關卡,張啟仁建議,國家應該思考「在較多可能致癌基因且有相對的標靶藥物中,要迅速找到可以找到的;在沒有找到常見的好發致病基因後,不論是否有標靶藥物,應協助病人找到其他所有基因。」張啟仁說,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五成多的肺癌病患都可能是EGFR基因突變導致的肺癌,使用單一基因檢測就有一半的機會驗出陽性,檢測費用僅為數千元,該費用可以由藥廠支應,或是病患自費,不至於造成太大負擔。但若是一般單一基因檢測,或熱點基因檢測無法找出致病基因的癌症病友,就應該給付全基因檢測的費用、讓病人有機會使用到其他的標靶藥物,或由醫師協助尋找可以加入的臨床試驗,求得一線生機。他建議,應該將珍貴的健保資源用以支應「罕見疾病的致癌基因」檢測,當癌症病患篩了一、兩種常見的致癌基因,都排除後,才考慮由健保支付多重基因檢測,為資源更為稀薄的罕見癌症找到存活的機會。
-
2021-02-03 癌症.抗癌新知
全癌基因檢測/楊志新:多基因檢測應建立模組 進行試辦計畫
癌症進入精準醫療年代,基因檢測會是所有癌症病患治療方向的明燈嗎?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認為,各癌症的生物特性不同,需視癌症有無驅動基因而定,品質把關上,需要有檢測準確度的資訊、即偽陽性及偽陰性,國家應成立檢測標準,協助病友把關。在NGS(次世代定序)即將納入健保給付時,建議健保署建立模式,進行試辦計畫,並蒐集病人治療結果比對。楊志新是國際知名的腫瘤內科肺癌專家,日前參加聯合報舉辦的「全癌基因檢測專家會議」,針對癌症病患需要什麼樣的基因檢測,以及檢測品質如何把關,發表建言。目前癌症治療中,以肺癌、血液腫瘤、腸胃道基質瘤最常使用基因檢測,因為有明確的驅動基因,例如肺腺癌只要檢測到EGFR或ALK突變,就代表幾乎這病人所有的癌細胞有同一個突變,給予標靶藥物治療的效果自然顯著。其他常見癌症如乳癌、大腸癌則往往驅動細胞生長的訊號多元,標靶治療可輔助醫師選擇藥物,但是單一標靶治療往往效果有限、必須再加化學治療增強功效。楊志新說,各種癌症的生物特性不同,基因檢測對選擇治療的貢獻有很大的差異。例如肺腺癌需依基因檢測分類,才給予最正確又有效的第一線處方,產生抗藥性時需要進行第二次基因檢測尋找抗藥機轉。大腸癌進行基因檢測可找到適合使用免疫治療的病人,或是不適合使用EGFR標靶治療的病人(KRas突變)。大多數癌症做基因檢測,都可能找到如NTRK等很罕見的基因突變,可給予有效標靶治療。但這類的突變往往只占千分之幾,是否有經費讓每個病人都做,必須事先規劃。 至於如何挑選基因檢測單位?楊志新說,次世代基因檢測(NGS)非常複雜且專業,例如EGFR有二十多個外因子片段,每家檢測公司檢驗的片段多寡不一,有些小片段發生突變的機率極少,或者以前沒有資料,檢測公司可能就不會去檢測,因而錯過驗出機會。因為驗愈多基因片段,費用就愈貴,而且腫瘤細胞的基因異質性高,各個腫瘤細胞,突變基因有可能不一樣,而且在取一塊組織檢測時,可能七八成都是正常細胞,如果次世代定序檢測次數(深度)不夠多,敏感性不足,驗出來的結果就不夠準確。在基因檢測的現場,經常出現「忽陰忽陽」的結果。楊志新指出,NGS的準確性與檢驗深度有直接相關,對同一個檢體進行350次到1000次的檢測,深度才夠,檢驗結果的正確性就會提高,如果以較少的檢驗次數降低成本,品質就會受到考驗,進而影響臨床選擇用藥的準確度。楊志新坦言,NGS的檢測細節非常複雜,不僅是病人無法判斷,恐怕連醫師也無法得知品質如何,基因檢測的品質需要國家介入認證。國外已有病友團體發起研究,以自身的力量監督品質,盼國內病友展現力量。長年擔任國際臨床實驗主持人,建立許多晚期肺癌治療指引的楊志新,也以研究的角度切入,他說,國內的基因檢測受限於經費,風氣不盛,已影響國家治療及研究癌症的競爭力。他舉例,最近國際藥廠正針對肺癌HER—2突變基因的患者進行臨床實驗,但台灣並沒有針對肺癌病人進行常規性的HER—2突變檢查,現在要找病人就如同大海撈針,使病患錯失加入新藥臨床實驗的機會。其他競爭的國家因普遍使用次世代定序,早就知道哪些肺腺癌病人有HER2突變,自然很快地就把可參加的名額占滿了。他說,參加臨床試驗也是節省醫療費的方法之一,病患使用研發中的藥物、恩慈療法,不論是檢查費用、癌症藥物費用都由藥廠吸收,藥物不僅幫助病人延長生命二到三年,國內健保署又不必付費,數年來至少替健保署省了數十億元。他舉例具體說明,如2013年和台灣各醫學中心開始參與肺癌標靶藥物泰格沙的第一期到第三期的臨床試驗,是全球最早讓病人使用到此新藥的醫師,當時都是免費的,而且藥物可以供給到對病人沒效為止。現在泰格沙已有健保給付,每個病人每年要用掉將近兩百萬,因此,只要患者能參加臨床試驗,就可以讓病人及早使用到有效藥物,也能幫政府省下非常多錢。楊志新建議,目前健保已給付單基因檢驗,現在要建立多基因檢測給付,可進行試辦計畫,再從試辦計畫的結果來做調整,也考慮讓病人部份負擔,或許是比較快的方式。至於基因檢測會不會有個資保護的隱憂,楊志新認為,病患檢測的報告進入病歷中,無論是臨床治療或研究使用,本來就受到保護,況且基因檢測只是驗腫瘤基因突變,並非體基因檢測,因此不須過度擔心。他提醒,若擔心基因檢測公司資料外洩,導致病患未來保單漲價或是被拒保,則需要政府規範。
-
2021-02-03 癌症.抗癌新知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
精準治癌時代,NGS基因檢測成為「治療前偷看答案」的方法,健保署目前正在積極擬定給付策略,並指出,基因種類、基因數、上機滿載數將影響給付成本,都是考量的要點,檢測信度與效度需要被認證,此外,部分負擔也成為一大議題。聯合報健康事業部所舉辦的「全癌基因檢測專家會議」,針對癌症的基因檢測是否納入健保給付,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健保財務永遠是一個痛,但是NGS的給付絕對是未來精準醫療非常重要的工具,健保署正在研擬給付策略,以達到具有前瞻性與精準度,讓癌症藥物治療效率達到最佳化,提供癌症病患最佳治療,近期內將廣徵各界的給付意見。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戴雪詠進一步解釋,NGS的給付成本受兩方面影響,一個是檢測的基因數,檢驗的基因需要具有強烈證據顯示是致癌基因,此外是要針對已經取得藥證的癌症藥物,有治療藥物的基因檢測才給予給付,或是進入臨床實驗的癌症藥物所對應的基因,也給予檢測給付,這樣的方式則會讓給付策略具有未來性。另一個則是上機的滿載度也會影響健保給付成本,該類癌症的可用藥病人數,或是該驅動基因所導致的癌症病人數,都會影響可以接受治療的病人數,因此需要腫瘤、病理各方面的專家一起做通盤的考量。對於檢驗的精準度要如何確認,健保署也會從信度、效度考量。戴雪詠指出,將採用現行法規的最高標準,體外診斷醫療器材(In Vitro Diagnostic Devices,IVD)需要通過TFDA的核准,並跟國際接軌,「實驗室自行研發檢驗技術」(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LDTs)在實驗室硬體部份,要有美國病理學會(CAT),或是台灣病理學會的認證,相關品質把關需要跟醫事司與TFDA接軌,並由專科醫師簽發報告,確認信度與效度。李伯璋指出,健保需要用續經營,提供病患最好的照顧與治療,雖然癌症用藥昂貴,健保署仍秉持「該給就要給,能省就要省」的態度,否則就算提高健保費率,未來仍會碰到財務問題。對於檢驗是否會開放部分負擔,對此,元鼎診所院長暨專家會議主持人曾嶔元指出,根據調查,合理費用為六萬元,而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發現,癌症病患願意自費一到三萬元,或許能為國內的給付找出一個方向。
-
2021-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國產疫苗樂觀預期何時施打? 陳時中:確定日期再報告
衛福部食藥署今日宣布有條件核准聯亞生技COVID-19候選疫苗進入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是高端疫苗之後、國內第二家拿到二期人體臨床實驗通過的廠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國內何時能接種國產疫苗也是備受關注,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願多談,僅說確定日期再報告。陳時中說,不願意這麼早訂下日期,因為擔憂後面會遇到變數,但強調遇到問題會解決問題。目前針對國產疫苗開打時程,其實外界多是評估在今年六至八月,但上市到量產勢必需要一段時間。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當然是希望過快越好,整體效益還是要等二期評估,透過科學、專家認可才能上市,其他相關量產準備,陸續都開始,希望能緊急授權(EUA)提供給市場使用。
-
2021-01-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食藥署專家會議已開 聯亞有望拿到第二張新冠疫苗門票
國產疫苗繼高端之後,衛福部食藥署昨天傍晚已舉行專家委員會審議會議,決定採用「高劑量」作為聯亞生技第二期臨床試驗的試驗劑量,並將以有條件方式於30日送出審核公文,一旦聯亞如期收到,將成為「新冠疫苗國家隊」第二家獲准二期臨床實驗的廠商。另外,食藥署要求聯亞最晚八月前緊急授權上市,原本國內疫苗廠一致目標鎖定六月緊急上市,已有一家進度延到下半年。聯亞生技去年十一月送出新冠肺炎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申請,一度是國內三家業者在二期申請進度最快的廠商,後來因為需要補足高劑量試驗數據影響啟動時程。這幾個禮拜相關文件陸續遞交補齊後,據了解,專家委員會已於27日傍晚透過審議會議針對最適劑量拍板,並與一期一樣,由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黃高彬為試驗計畫主持人,元月底有條件通過後,聯亞可獲得最高補助款三億元的八折、即二點四億元。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不願證實專家會議舉行及結果等相關事宜,僅表示一定會在月底前有結果,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則證實,食藥署專家會議確實已開完,但是否通過還要等食藥署公告,明天應會有結果。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多次針對國產疫苗進度表示,有一家已順利開始做第二期,另有一家預計這個月底也會有條件同意進入第二期,聯亞生技為第二家獲准二期臨床實驗的國內新冠疫苗公司。。聯亞生技董事長特助彭文君表示,一切配合食藥署,二期臨床實驗採大規模收案,以健康人為主要對象在北、中、南等十家大醫學中心展開,啟動前,預計二月七日將對內與各醫院說明二期疫苗相關的計畫內容,二期預計收案三千人、安慰劑對照組六六〇人,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總計畫也將送出往各醫學中心人體試驗委員會(IRB)審核,拿到食藥署的施打許可即可開始收案、施打疫苗。另外,專家會議也要求聯亞二期臨床實驗最晚於六月底完成施打,八月申請緊急授權(EUA)核准上市,此進度與去年預計的六月已延遲,彭文君對此只表示會全力配合。另外一家已進入二期臨床實驗的高端疫苗,一月廿二日施打以來,已完成至少三個醫學中心人體試驗,目前仍力拼六月申請緊急授權核准上市,要提供國用疫苗至少一百萬劑。國光生技尚未找到「最適當劑量」再提「劑量探索試驗計畫書」給食藥署,重新修改試驗設計。也就是第一期試驗必須重新來過,可能要拖至二、三月才有辦法進行第二期計畫,國光生技對此表示,已提出劑量探索臨床試驗書食藥署,待審查通過後就會儘速進行。
-
2021-01-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印度疫苗臨床實驗中 官方稱可抗英國變種病毒
官方的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昨天聲稱,新實驗數據顯示本土的新冠肺炎疫苗Covaxin可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但由於Covaxin未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有許多人對疫苗安全性存疑。由印度巴拉特生物科技國際公司(Bharat BiotechInt'l)與官方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ICMR)、國家病毒研究所(NIV)合作開發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8,新冠肺炎)疫苗Covaxin,雖未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卻於3日與英國研發的Covishieldu疫苗一起獲得印度藥物監管機構批准授予緊急使用權,引發各界對這款疫苗的安全疑慮。為提升外界對Covaxin疫苗的信心,巴拉特生物科技昨天推文表示,Covaxin疫苗有效中和了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英國變種病毒株,減少變種病毒逃逸的可能性。巴拉特生物科技在上述推文中附帶相關研究報告的連結,但這份報告尚待醫界驗證。印度快報(Indian Express)今天報導,Covaxin獲緊急使用權,可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是主要原因之一;報導引述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總幹事巴加瓦(BalramBhargava)表示,Covaxin的實驗數據令人放心。巴加瓦說,很高興印度醫學研究委員會能在一週內就分離且培養出英國變種病毒,研究團隊並使用接種過Covaxin疫苗者的血清進行測試,令人放心的是,這款疫苗可以對抗英國變種病毒株。但由於印度中央政府禁止列入首波疫苗接種的3億人選擇施打那一款疫苗,在擔心Covaxin疫苗有安全疑慮下,各地不時傳出醫護人員拒絕施打Covaxin,中部偏東的恰蒂斯加爾省(Chhattisgarh)政府更直接宣布拒絕使用Covaxin,直到Covaxin疫苗完成第3期臨床實驗且通過驗證。在Covaxin疫苗有安全疑慮下,印度這場從16日展開的全球最大規模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計畫,接種率一直達不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印度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報導,截至25日,印度只有56%符合首階段疫苗接種資格的民眾已接種疫苗。東部比哈省(Bihar)的全印度醫院(AIIMS)巴特納(Patna)分院住院醫師庫瑪(Vinod Kumar)說,這裡至少有4成醫師對Covaxin疫苗感到不確定,對疫苗接種希望再等一陣子。因為在印度缺乏醫師的情況下,拿醫師作為臨床實驗對象並不合理。商業標準報表示,除非疫苗接種率提高,否則印度政府希望7月前為3億人接種疫苗的目標可能無法達成,將使印度抗疫的努力受挫。在疫苗安全性受懷疑的風潮中,印度中央政府下令追究散布與疫苗相關「謠言」的罪責,但未明確定義何謂「謠言」;衛福部也不再公布接種疫苗後產生不良反應和死亡的統計數字。截至27日,印度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超過1070萬例,15萬3847人不治,確診病例仍高居全球第2,但每日新增病例已降至2萬例以下。疫情趨緩,內政部昨天宣布從2月起鬆綁防疫規定,包括允許游泳池對外開放,電影院及各種大型場所開放50%的容許人數入內。
-
2021-0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治新冠 中研院發現5潛力藥物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球莫不企盼疫苗問世。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最新研究中,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薄荷及紫蘇等五種潛力藥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已於今年一月十五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等人,在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二八八五個藥物、一九○種中藥草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進行電腦統計和酵素實驗等,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十五種藥物。團隊於第三級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抑制效果,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病毒量達十倍。「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這一系列步驟若能有效抑制其中一個或二個以上的病毒蛋白活性,就可阻斷病毒複製。這次選定的藥物有些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說,薄荷及紫蘇皆是可當食療的中藥材,雖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茶飲。
-
2021-0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治新冠肺炎藥物現曙光 中研院發現「這五種」有潛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世界莫不引頸企盼疫苗的問世。但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的最新研究中,便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五種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這篇論文於今年1月15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論文第一作者詹家琮博士等人,從市面上收集2885個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藥物、190種中藥草以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先進行電腦統計實驗和酵素實驗,應用分子對接模型探討藥物作用機制、評估藥物抑制酵素活性效果後,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15種藥物。接著團隊於P3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的抑制效果,因而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十倍的病毒量。「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以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但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進一步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表示,薄荷及紫蘇皆為可作為食療的中藥材,雖然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民眾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的茶飲。
-
2021-01-2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高端:新冠疫苗已對D614G病毒株做過測試
新冠肺炎主流病毒株D614G肆虐全球,近期又出現L452R突變病毒造成北美加州大規模感染,連這次部立桃醫群聚擴感染也有五位被驗出L452R,被懷疑可能是這波疫情傳播力加速的原因,外界也憂心是否影響本土疫苗失效。對此,高端疫苗執行副總李思賢表示,正在展開二期臨床實驗的新冠疫苗,已針對D614G做過測試,結果顯示具有交叉保護力,至於L452R,目前研判為D614G裡面的突變點,與D614應屬同一組病毒株,在還沒足夠證據顯示L452會成為新變異株前,公司將持續收集相關資料作好應變。高端疫苗去年底有條件通過食藥署審核,本月啟動臨床第二期計畫收案,經過篩選,今日起正式針對第一批收案對象投藥施打。第二期臨床試驗將確認中劑量在大規模的人體試驗中安全性和免疫生成性,計畫採雙盲方式,疫苗組將收3000人、安慰劑對照組500人,並將確認生產的批次間一致性
-
2020-12-3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為何美國新冠疫苗研發較快?陸CDC:因他們病人多
大陸聲稱,早在今年1月底2月初就展開新冠疫苗研發,但何以如今進展卻落後於美國?對此,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主要是因大陸很快就將疫情控制住了,因此當疫苗研發出來時,「中國沒有病人了」,不具備三期臨床實驗環境。「不像美國,現在仍然有很多新冠肺炎病人」。高福接受新華網專訪時指出,要防控傳染病,疫苗是最後能解決的辦法。今年1月底2月初,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病毒病所就開始篩選做為疫苗的病毒種子,甚至將P3實驗室借給中國生物的北京生物製品所、北京科興公司來聯合研發新冠肺炎滅活疫苗。高福稱,大陸現在走得最快的三種滅活疫苗三期臨床都已經接近尾聲,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結果。他說,「據我掌握的情況應該還是很好的」。對於歐美在這次新冠疫苗研發多未採用滅活疫苗,高福說,滅活疫苗的生產需要生產企業具備P3實驗室,「他們沒有,所以滅活疫苗這條線就沒有走」。高福表示,歐美走的mRNA疫苗路線,是為癌症病人研究的疫苗,「給病人用和給健康人用是不一樣的」。「我不說它未來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但至少沒有排除,因為人類將是第一次把mRNA疫苗打在健康人身上,所以背後還有一個安全問題。」但高福也認為,面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國家走不同的路子,最後證明某一條、某兩條或某三條最好,這對人類是好事。「如果大家追著一個路線做,萬ㄧ有問題呢?」他表示,當初就是因為對新冠肺炎病毒了解太少,因此大陸一開始進行疫苗研發時就布局五條路線:滅活疫苗、病毒載體疫苗、腺病毒疫苗、核酸疫苗、蛋白亞單位疫苗。高福還要求大陸民眾,「要對中國的疫苗有信心,要對中國的科學家有信心,要對中國從事公共衛生事業的人員有信心。」他同時又強調,要意識到疫苗防病的侷限性。新冠肺炎病毒是第7個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人類戰勝病原微生物的歷史還很短暫。高福說,「我們越來越認識到這個病毒的隱蔽性、狡猾性」。他指出,大陸一開始照著MERS「照方抓藥」,照著動物源性疾病的方向追溯新冠病毒,但他親自去武漢「翻箱倒櫃」找動物,周圍的動物也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他表示,有可能在新冠病毒都已經沒有了,人類還是沒有找到它的源頭到底在哪兒。
-
2020-12-25 科別.耳鼻喉
用了鼻噴劑竟然開始流鼻血!藥師揭「1個小動作」就能降低副作用
哈啾!哈~~~啾!天啊,鼻子過敏得超嚴重的。你也經常如此嗎?甚至嚴重到必須長期使用藥品來控制。一般來說,常見過敏性鼻炎分二種:季節性與全年性,季節性過敏性鼻炎通常由花粉或黴菌引起;全年性過敏性鼻炎往往存在超過9個月,常見由塵蟎、黴菌、動物皮屑或花粉引起。 一般常見治療藥品有口服/鼻腔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肥大細胞穩定劑、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及鼻血管收縮劑,其中前二者的使用頻率較高,由於類固醇鼻噴劑降低鼻過敏症現效果較佳,故被視為過敏性鼻炎的第一線治療。抗組織胺雖然效果沒有類固醇鼻噴劑好,但是藥效發揮很快:口服劑型可以在兩個半小時就生效,鼻噴劑甚至在半小時內就讓症狀減少。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比較常見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如Beclomethasone、budesonide、flunisolide、fluticasone、mometasone、triamcinolone,每種成分的特性所有不同。從藥物動力學的角度來看,脂溶性影響藥物經由鼻黏膜的吸收速度,藥物的脂溶性愈高,吸收度也較高,並且留停於黏膜的時間也增加,延長藥物與黏膜受器的接觸時間。常見類固醇吸收劑成分的脂溶性由高至低排序:mometasone furoate>fluticasone propionate>beclomethasone diproprionate>budesonide>triamcinolone acetonide>flunisolide.【1】但是,藥物效價與臨床療效或有效性並不直接相關。以目前的研究資料來看,各種成分的類固醇鼻噴劑治療效力相當,並無法指出哪一種成分的效果比較好。不過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頻率大不相同,例如mometasone及fluticasone建議每日一次,而flunisolide建議每日二至三次。各種類固醇鼻噴劑發揮藥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使用數小時內部分過敏性鼻炎症狀就會有所緩解,但若要達到最佳效益,必須連續使用一周以上的時間,所以囉,類固醇鼻噴劑可不是症狀發作時偶爾噴幾下就行的喔!另外,如果是季節性過敏鼻,建議你在發作季節前一周開始使用。以下簡單整理各成分的作用時間:【2】beclomethasone dipropionate:大約3天以內budesonide:24小時至數天flunisolide:大約4-7天fluticasone propionate:12小時至數天mometasone furoate:12小時以內,平均約35.9小時triamcinolone acetonide:24小時以內,連續使用7天達最佳效果。不少民眾會擔心鼻噴劑中的類固醇會被人體吸收,而產生各種副作用,事實上,各種類固醇吸入劑成分被吸收至血液通常可能藉由被吞入或鼻黏膜吸收,不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的成分都具有明顯的首渡效應,所以身體可用率都偏低,尤其是mometasone(<0.1%)及fluticasone(<2%)最低。再者,鼻腔內黏膜纖毛清除作用快且鼻內黏膜吸收面積小,所以藥品經由鼻腔吸劑的劑量並不高,所以鼻噴劑中的類固醇被吸收進入血液量極低。目前類固醇鼻噴劑成分在懷孕分期皆為C級,並且目前沒有相關資料顯示該類藥物是否會分泌至乳汁,若哺乳婦女使用,budesonide相對來說比較安全。【3】類固醇鼻噴劑的主要的副作用是可能造成鼻子乾燥,少數人會有流鼻血的情況,使用時,建議不要對著鼻中膈噴,就可以減少這個副作用。類固醇鼻噴劑的迷思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有莫名的排斥感。就算醫師開了藥,回家也不遵照醫囑每天使用,只有覺得不舒服的時候才勉強噴一下。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傳統口服類固醇因為是全身性吸收,所以比較容易造成身體許多系統的副作用。但類固醇鼻噴劑只作用在局部鼻腔黏膜,民眾實則不用太抗拒類固醇鼻噴劑的使用。目前已證實對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血管運動性鼻炎等都有效。尤其針對常年鼻過敏的人,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癢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臨床實驗也證實,即便每天使用,連續兩年以上,也不會造成口服類固醇的相關副作用。這種藥物因為作用比較緩慢,連續使用一週以上才會有明顯效果,所以使用方式若只是兩天捕魚、三天曬網,其實幾乎等同使用安慰劑一般。應遵照醫囑每天使用1到2次,數週後鼻炎症狀必漸入佳境。參考文獻:1.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for allergic rhiitis: how do different agents compar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104:S144-92.A review of the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data of newer intranasal steroid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9; 104(4):S150-8.3.Drugs in pregnancy and lactation. 5th ed. Baltimore: Williams & Wilkins, 1998.4.Drug Criteria & Outcomes: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 A class review.5.Drug Class Review: Intranasal Corticosteroids.本文獲廖偉呈藥師授權轉載,原文:類固醇鼻噴劑比較作者簡介_廖偉呈台北醫學院藥學系畢,中華民國註冊藥師,糖尿病衛教師,居家藥師照護合格藥師。部落格:微笑藥師網粉絲專頁:微笑藥師藥局延伸閱讀: 你的累,皰疹都知道!得過也不會免疫,皮膚科醫師:誘發皰疹病毒的10大因子
-
2020-12-22 醫聲.罕見疾病
罕病健保給付/【罕病法20年】龐貝氏症孩子九歲了 我只想跟其他小朋友一樣
一不小心,你會誤以為這是天使小孩,出生時只像貓咪般的嗚咽了一聲,總是不哭也不鬧,醫師卻要媽媽趕快把孩子送往大醫院。出生第五天,姍郁被診斷出龐貝氏症,心臟已經肥大,從出生後五天,開始每週一次,每次四小時的藥物注射,僅僅是藥費早已數百萬元,幸好有健保給付藥費,姍郁已經度過九次生日。從媽媽趴在加護病房外每天大哭,到如今「我謝謝罕病基金會與健保署的幫助,不然陳姍郁就完蛋了,我們很幸運,因為姍郁還可以走路。」臺大醫院基因學部暨小兒部主治醫師簡穎秀說,龐貝氏症是因為第十七染色體上的酵素基因發生致病性的突變,導致體內負責轉化肝醣為葡萄糖的酵素活性降低,肝醣堆積使肌肉肥大,並影響功能,造成肌肉張力降低、無力等情形。每四萬到五萬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龐貝氏症嬰兒。嬰兒型患者從出生幾個月內就會出現心臟肥大、肝臟腫大、嚴重肌肉無力、舌頭肥大、呼吸困難等,如果沒有酵素補充治療,患者通常在一歲前,就會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簡穎秀說,在2000年前,每一個龐貝氏症的嬰兒都是悲傷的故事,經過臨床實驗、恩慈療法,一直到2005年,龐貝氏症的藥物Myozyme納入健保給付,龐貝氏症的孩子終於有機會活過一歲。目前國內罕藥認定有八十四種,但是收載在健保給付,一共只有五十六種,還有二十八種罕藥在等待健保的給付。病患確診後,可以向國外專案進口,但是落日條款壓著病家的心,專案進口的大限是三年,三年內要設法取得國內的查驗登記和藥價標準,才有機會持續獲得健保給付,否則罕病患就可能陷入藥物斷炊的危機。然而在查驗登記過程中,國內同意的適應症也未必與國外一致,若是不能列入適應症,就更遑論向健保申請給付了。罕藥又被稱為孤兒藥,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指出,罕藥的取得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路,不僅門檻高而且嚴格,一劑可以輸入病患體內的罕藥,要經過罕藥認定、適應症認定、用藥規範、健保給付、新藥合理藥價的層層關卡。一瓶清澈透明的Myozyme,透過細細長長的點滴管,一點一滴地將生命力注入姍郁的身體。有藥物可治療的罕病兒是何其幸運,藥物注射後,姍郁就像是充了電,可以說、可以笑、可以走路、可以上學。現在國小四年級,每週固定回診,她喜歡去上學,雖然動作慢、寫不了太多字、爬不動樓梯、說話不甚清楚,喜歡當下最紅的「鬼滅之刃」和史萊姆,最近還加入了身障棒球隊,而她的心願是如此微小,她想要跟其他的小朋友一樣,可以唱歌、跳舞,可以活下去。正值罕病法立法20年,姍郁媽媽心懷感激,她說,我們真的很幸運,陳姍郁可以說話,可以走路,可以活下去,有藥物可以治療,是罕病法的照顧,這一把大傘為他們擋去了風和雨。
-
2020-12-19 科別.皮膚
每天掉髮量超過100根是「異常掉髮」 你有落髮困擾嗎?食藥署教你解救落髮危機!
平均一天掉50至100根頭髮都是正常掉髮您有大量掉髮或擔心禿頭的困擾嗎?食藥署說明,人體的頭髮正常會維持2至4年持續生長,停止生長約2至4個月後,這根頭髮就會掉落,原來的位置會再長出健康的頭髮,平均一天掉50至100根頭髮都是「正常掉髮」。異常掉髮怎麼辦?「異常掉髮」則是每天掉髮量超過100根、某一區塊頭髮明顯稀疏、長不出頭髮、頭皮紅腫癢痛或灼熱感,可能原因包括:生活型態改變、健康問題、賀爾蒙變化、遺傳、不當的頭皮保養、過度節食,或是情緒壓力所致。異常掉髮的主因分別為「先天性」(80%)及「後天性」(20%),先天性(俗稱:雄性禿)適合用藥品來改善,這是一種男性因賀爾蒙變化,使得頭皮出油量增加、頭髮變得細軟,落髮量增加、髮線後退或頭頂禿髮,大部分與家族遺傳及雄性荷爾蒙(DHT,二氫睪固酮)有關,目前以擦藥與吃藥治療較有效,常見藥品有Minoxidil外用藥水及Finasteride口服藥品。Minoxidil是目前唯一的外用藥品,屬指示藥,購買時不需有處方,可由醫師、藥師或藥劑生指導民眾使用。此藥是一種末稍血管擴張劑,原來用於治療高血壓,可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和營養供應,使毛囊增加營養攝取、刺激毛髮生長、防止落髮以及改善雄激素造成的禿髮和頭髮稀疏,並刺激毛囊,延長頭髮的生長期,把休止期頭髮轉回新的生長期。有些人在使用初期兩週內,因毛囊加速進入生長週期,會出現短暫性掉髮現象,大約幾週後就會停止。落髮每個時期徵兆不同,越早治療越有機會恢復落髮前的髮量,但此藥物不適用於孕婦、可能懷孕婦女及哺乳中的女性,若使用後胸部出現腫塊或疼痛、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水腫、心臟不舒服、心跳加快或血壓劇烈變化,應立即停用並諮詢醫師。Finasteride則是處方藥,須經醫師診斷開立,此藥原用於治療攝護腺肥大,有些掉髮者服藥後意外發現頭髮變多了,臨床實驗發現它可抑制雄性荷爾蒙轉化酶5-α reductase,減少特殊荷爾蒙(DHT,二氫睪固酮)的產生,讓毛囊不被破壞,促進毛囊收縮減少毛髮脫落,需每天使用持續3-6個月,才會看到頭髮增生或停止脫落,僅適用於雄性禿的男性,女性及兒童皆不適用,但可能會產生性慾減低、勃起障礙或射精量減少等副作用,如果使用後胸部出現腫塊、疼痛或是乳頭排出液體,應該立即停用並諮詢醫師喔。原文引用自: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2020-12-1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英媒:中國部分新冠疫苗 臨床實驗程序並不完備
英國金融時報17日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研製的2019冠狀病毒疫苗中,有的連第1階段動物實驗的數據都沒公布,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若對外輸出,恐有外交、政治及經濟風險。這篇由中國南方報業集團出身、現任察哈爾學會國際輿情研究中心秘書長曹辛撰寫,題為「中國疫苗走向世界需解決的問題」的文章指出,中國疫苗走出國門,首先面臨的是疫苗品質合格的程序問題。文章指出,依國際公認的研發疫苗程序,新疫苗應進行動物和人體的臨床試驗,並證明合格,才可使用在人體。首先是用動物做實驗,並向大眾公布試驗數據和資料後,才可進入第3期的人體臨床試驗階段。文章引述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日前視察北京市相關單位時,曾針對現階段中國疫苗的研發進程表示,要繼續科學嚴謹推進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國際認可的技術標準」做好審評審批工作,確保疫苗安全有效,經得起各方面檢驗。這篇文章直指,孫春蘭上述談話,說明中國疫苗沒有走完國際公認的全部研發流程,與歐美的疫苗研發情況不同。作者曹辛表示,據他了解,中國研製的這些疫苗中,有的疫苗連第1階段動物實驗的數據都沒有公布,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了。因此,當前沒有一款中國疫苗獲得了國家藥監局的批文。也就是說,這些疫苗在法律上是有問題的。相形之下,目前在英、美開始使用的疫苗,都有合法批文。至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日前反而先批准中國疫苗使用,文章指出,這看似合法,但若未來出現危及健康的問題,鑑於中國敏感的國際環境,在國外註冊並不能擺脫外交、政治、法律和經濟責任。文章提到,如果中國疫苗出現問題,世界會對中國的科技水平、產品品質及綜合國力產生非常負面的印象。在國際輿論上,媒體必會掀起一場集中批評中國的報導浪潮,加上連北韓考慮使用的也是俄羅斯而非中國疫苗,都將提供國際輿論批評的依據,釀成外交和政治風波。而同樣在中國敏感的國際環境下,如果疫苗出現問題,個人、團體乃至國家之間的經濟糾紛及法律訴訟,發生的可能性很高,屆時事情會更加複雜。文章提到,針對中國擅長的滅活疫苗,由於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表示,待解決的抗體依賴增強作用(ADE)問題暫時無法解決,使這類疫苗獲得藥監局批准的機會尚待觀察,因為這在國內外都存在著法律責任的問題。
-
2020-12-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英媒:中國從疫情發源國搖身一變 展開「疫苗外交」贏回面子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中國因為是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發源國而顏面盡失,但現在企圖以「疫苗外交」改變形象,用供應數百萬人疫苗來贏回面子。「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新冠從去年12月傳出第一起病例以來,中國的顏面盡失。這個即將成為超級強權、在世界舞台驕傲嶄露頭角的國家,讓全球迎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慘重災難。即使不提「中國病毒」,或是眾說紛紜的實驗室陰謀論,也可以想像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共產政府遭受多大的侮辱。然而,北京現在試圖解決自己製造的問題,來贏回面子。報導表示,中國和俄羅斯在有效控制國內疫情之後,現在企圖扮演其他國家的救世主。如同19世紀的勢力競爭「大賽局」(the Great Game)和冷戰時期的東西方角力,新冠肺炎現在成為各國施展「疫苗外交」的賽場。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對他國而言是「借貸外交」,讓借貸國背負永遠償還不起的不實際、過度野心計畫,讓這些國家必須仰賴北京施恩,政治上受制。這也是「疫苗外交」的隱憂,要付出的代價目前無法估算。中國研究學者傅立門(Eyck Freymann)與倫敦帝國學院教授史泰賓(Justin Stebbing)撰文表示:「美國若把公衛場域割讓給中國,不僅會讓中國成為疫苗研發與施打的國際領頭羊,也會讓中國塑造出發展中國家救世主的形象。」文中指出:「這將讓中國贏得一流科技強權的美譽,還能贏到一些潛在盟友,並能合理被稱上世界領導者。」中國目前有5款疫苗進入三期臨床實驗,試驗範圍擴及18個國家。不過,不像疫苗競爭對手莫德納(Moderna Inc)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 Plc),有關中國研發疫苗的效力與安全性,並未有太多數據發表。不過,中國的疫苗雖然缺少透明度,卻以較易取得彌補。不像美國選擇獨自拒絕世界衛生組織(WHO)向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劑疫苗的計畫,中國不僅承諾供給貧窮國家疫苗,甚至還替他們解決財源。報導指出,中國提供10億美元(約新台幣281億3000萬元)貸款,幫助拉美國家取得疫苗。墨西哥政府計劃向中國康希諾生物公司(CanSino Biologics)購買7000萬劑疫苗。中國同時也對印尼、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曾經因為南海問題,與中國長期關係緊張的國家伸出援手。雅加達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研究員拉克斯馬納(Evan Laksmana)表示:「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嚴重的交換條件,但每個人都察覺到,我們將更難做出可能損害與中國關係的外交政策決定。」
-
2020-12-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效力逾9成」美可望批准莫德納疫苗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十五日公布數據說,莫德納生產的新冠疫苗安全有效,對成年人具高度保護力,可預防重症發生,符合緊急使用授權要求。紐約時報報導,熟悉FDA人士說,FDA可望在十八日批准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這將是美國批准的第二種新冠疫苗,美國最快能從下周開始接種莫德納疫苗。目前全美醫護人員已開始接種率先獲得FDA批准的輝瑞疫苗。FDA證實莫德納先前評估,即在三萬人臨床實驗中,疫苗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四點一,產生的副作用除發燒、頭痛與倦怠感外,未出現危險反應。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院長佛奇預測,在明年春末夏初,全美就能達到集體免疫。佛奇預估以目前疫苗製造和配送效率,多數美國人得以在春季接種,「看是否有足夠民眾接受接種,也許在三月底或四月初,健康無虞的大眾便不會無故染病,秋天來臨時感染人數預計將大幅減少,我們在某種程度上將能恢復正常生活」。美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十四日突破卅萬,且確診人數持續暴增。同日全國一線醫護人員開始接種輝瑞新冠疫苗,在抗疫第一線奮戰近十個月的醫護人員表示,過去一年雖然痛苦,但「光明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