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搜尋
胸痛
共找到
861
筆 文章
-
-
2019-12-27 科別.心臟血管
運動後出現三症狀 正常孩子恐陷心律不整致命危機
心臟疾病已是我國十大死因第二名,尤其107年致死成長率直逼第一,兒童心臟科醫師提醒,孩童心因性猝死常見原因之一的心律不整,除先天性心臟病孩子容易有心律不整,即使是結構正常的小朋友也可能有心律不整問題,家長若發現孩子在運動後,容易胸痛、頭暈、心悸,就要特別留意。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說,正常人的心律是由右心房的竇房結啟動,傳到房室結、房室束,以及心室傳導系統使心室收縮,造成規律的心跳。心律不整的種類很多,只要不是正常竇房節啟動,或整個傳導系統有任何問題就會造成心律不整,包括心臟跳得太快、太慢、或不規則、甚至心跳停止。邱舜南進一步說明,有些心律不整是良性的,如竇性心律不整、心房早期收縮、結性節律、不頻繁的心室早期收縮等,臨床上不會有嚴重的症狀或併發症,也不需要任何的治療;病理性心律不整分為心搏過速及心搏過緩。其中病理性心律不整需要積極治療,邱舜南提醒,病理性心律不整輕則胸痛,頭暈,心悸,嚴重會暈厥甚至猝死,長期治療則以藥物控制或心導管燒灼治療,依據醫師評估,有些患者需裝置心跳律調節器治療,或考慮植入性心臟去顫器。若家中孩子在運動後,容易胸痛、頭暈、心悸,甚至曾在運動時暈厥,如果家族又剛好有心律不整病史, 甚至有年輕猝死家族史,建議帶小朋友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如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輕忽不得。確診後需遵照醫師指示嚴格限制其運動,保持生活規律,避免上述誘發因子,同時小患者家屬應學會心肺復甦術以備不時之需。一旦有症狀立即送醫治療,並建議隨時身上備有疾病診斷,以幫助急診醫師處理,預防猝死悲劇發生。
-
2019-12-26 科別.感染科
少女肺部出現「空洞」 竟是山澗溪水惹的禍!
登山溯溪時,山澗溪水別生飲,小心得到寄生蟲病!中國陜西一名12歲少女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左肺下葉甚至出現「空洞」,最後確診為肺吸蟲感染症,一問之下才知少女經常喝小溪流的水,因而喝進大量寄生蟲卵。根據中國大陸《西安網》報導,陝西洋縣的12歲少女小美(化名),過去身體一直很好,卻突然出現咳嗽、血痰、胸痛和腹瀉等症狀,且左肺下葉「空洞」且有胸水。原被當地醫院診斷為結核病,但到了西安市胸腔科醫院進一步抽血檢查後,發現嗜酸性細胞增高,進而懷疑是寄生蟲感染。經醫師問診後得知,小美家住山區,經常喝山間溪水,檢測後也證實小美感染的是肺吸蟲,所幸及時就醫,經過治療後已無大礙。「肺吸蟲病」主要是透過生飲溪水、或是生吃淡水蝦蟹而感染。由於肺吸蟲蟲卵會存在於山澗溪水和淡水的水生植物上,經食入後幼蟲脫囊穿透腸壁,再通過血液侵入肺部引起發炎,患者通常會出現咳嗽、鐡鏽色痰、咳血、胸痛、呼吸困難及支氣管擴張等,長期感染的患者肺部纖維化與肺結核類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王任賢表示,過去台灣有因生食菱角而感染肺吸蟲的案例,但現在這樣的寄生蟲病幾乎已在台灣絕跡,無須過度擔心。但王任賢表示,到山林遊玩仍不可生飲溪水,即便沒有肺吸蟲,看起來乾淨的山泉溪水等表面水常有阿米巴原蟲,可能導致腹瀉、下痢、發燒寒顫、拉血便,甚至可能跑到肝臟、腦部等形成肝或腦膿瘍;而地下水則可能遭受糞便污染,生飲而導致細菌性腸胃炎。因此建議不論是山泉水、地下水,都要煮沸後才飲用。
-
2019-12-20 科別.罕見疾病
8歲女童全身狂滲血流紅眼淚 一天發作5次
印度一名8歲女孩達布拉瑪(Chwngsasa Debbarma)從今年四月開始身體出現奇怪的症狀,不僅會從耳朵和鼻子中流出紅色的液體,就連流汗時手臂和腿上的汗水也都是紅色的,這種怪異的症狀震驚了許多人。根據「太陽報」報導,這起案例發生在印度東北部的特里普拉邦(Tripura),該名女孩在今年四月無預警發作後被送往醫院,但醫生們卻對她的症狀束手無策並感到困惑。女孩流出紅色液體的症狀每次都會持續十分鐘,而一天至少會發作五次。經過初步檢查後,女孩被醫生懷疑是罹患罕見的「血汗病」,這種疾病造成皮膚中的微血管破裂使得血液在通過汗腺中被擠出,通常一千萬人當中只會有一起病例,而這種疾病會導致患者的血液從皮膚中滲出,但醫生也表示,女孩的病需要持續追蹤才能確定,現在還無法斷言她就是罹患了血汗病。女孩在最初病發時,醫生對她進行一些初步的醫療檢查,並給她藥物服用,而她流血的情況也只持續了幾天,但不久之後她出血的範圍開始擴大,從鼻孔、嘴唇、舌頭、頭部、四肢、眼睛、耳朵等地方都開始流血,出血的情況也讓女孩越來越不安並且出現胸痛的症狀。報導中指出,目前女孩已經被送往另一間醫院,在醫生持續觀察與醫治下她的病情也逐漸好轉,但儘管如此醫療團隊也仍在努力查明女孩的病情及其原因。另外印度也有一名婦女被診斷出患有血汗病,但因為她不停流出紅色液體,自此之後就被貼上了巫婆的標籤。
-
2019-12-1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治病卻讓身體愈來愈糟!7種用藥迷思快改掉
吃藥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正確的用藥方式讓人越來越破病!最近天氣陰冷,身邊越來越多人感冒,有些同事明明就看了醫生,卻拖沓沓地當了一個多月的病貓,讓你不禁想問:到底有沒有乖乖吃藥呢?!感冒藥、咳嗽糖漿可以放多久?可以分別人吃嗎?根據外媒,數據指出每年有超過150萬人都犯了危險的服藥錯誤,其中大多數是老年人,以下列出了7個常見的用藥迷思,如果家裡的長輩中了其中一條,趕快請他改掉吧!1. 你會同時搭配用藥嗎?如果是去醫院或診所看病,醫生通常會問過你平常的用藥習慣,有沒有固定在吃保健食品或其他藥物?這就是為了避免一起服用2種抵消性藥物,除了兩種藥物會互相消除療效之外,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例如,抗憂鬱藥物和美沙酮(幫助戒毒人士緩解疼痛、擺脫鴉片依賴的藥物)一起吃可能會出問題。2. 你對吃進去的藥了解多少?這很像電影或連續劇演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藥、有哪些副作用,反正全部抓了往嘴巴吞就對了,通常這種情節,下場都不是很好。無論是醫生給你開新藥,或是你正在用非處方藥,最好全面了解它,至少知道如何服用?何時服用?有無副作用? 3. 你是高劑量的藥罐子嗎?有些人不會按照醫生的處方籤服藥,卻又經常服藥,服用高劑量的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害你的肝臟,也可能引起副作用。除此之外,高劑量用藥還可能導致嗜睡、神智不清、胸痛、嘔吐和腹瀉。 4. 你會不定期服藥嗎?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中標」,例如醫師明明囑咐你三餐飯後睡前,你卻早午餐只吃一包,還自己增減藥物,不吃會讓人想睡的那顆藥。而常見的「被跳過」不吃的藥物有抗抑鬱藥、類固醇和抗凝血類藥物。5. 你會空腹吃藥嗎?錯誤的飲食或直接不吃,會讓藥物從胃部吸收到體內有所障礙。有些藥物需要空腹吃,有些就是需要在飯後吃,忽略這些小細節,就會降低藥物的有效性。6. 你會當自己的醫師嗎?這是最常見的謬誤,很多人身體不舒服,覺得犯了老毛病,就自己去找相對應症狀的藥來吃。如果症狀輕微,買成藥前務必諮詢過藥師;但還是建議交由醫生診斷,以免自己亂吃藥出錯。7. 你會拿別人的藥吃嗎?如果夫妻都有高血壓,也不代表你適合吃老公的高血壓藥;如果你們感冒症狀一樣,也不代表可以一人看病、兩人共吃三天份的藥。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健康水平、年齡和其他需求「對症開藥」。 感冒藥吃不完,留?不留?還有一種是台灣人很常發生的「省藥現象」,「又感冒了,拿上次剩下的藥來吃」。這就跟第7種很像,每一次的感冒症狀也許類似,但病因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拿以前沒吃完的感冒藥來吃,不僅無法對症下藥,恐怕會延誤治療,造成後續更嚴重的併發症。藥水、藥粉、止咳糖漿可以保存多久?此外,有關兒童用藥多半是藥水或藥粉,根據藥師甘誼文的建議,藥品、藥粉開封後就容易受潮,放超過1個月就不要再吃了;退燒藥水、止咳糖漿也是,1個月之後就建議丟棄,不要重複使用。
-
2019-12-15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該放支架嗎?
2019年11月發表的研究顯示,慢性穩定性冠心症的心臟病病人,就算已經中到大面積(>10%)缺血,也可以不急著裝支架或繞道手術。這研究是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年會時,由紐約大學霍克曼醫師Judith Hochman在大會中發表的,它是美國官方(美國國家健康署NIH跟國家心臟肺臟血液學會NHLBI)用超過十年的時間,花了一億美金所做的研究,有37個國家的5179個病人、320個導管中心參與。研究將病人分為兩組,兩組都使用非常正規的藥物治療(幾乎每個病人都使用他汀的降血脂藥物,其中三分之二使用高劑量),一組只用藥物,另一組除了用藥,還安裝血管支架或是開刀,病人平均追蹤超過四年。主要的結論,就是在這些中大面積缺血的穩定性冠心症病人,放支架或開刀不能讓人活更久,不能預防心臟病發作,但可以減少症狀。這裡說的穩定性冠心症,指的是兩個月內症狀都很穩定,如果是最近才開始的胸悶胸痛氣喘,或是最近開始運動耐力變差的病人,屬於急性冠心症,就跟這篇研究無關,需要立即就醫。在急性冠心症時,放支架是救命的必要措施,可以減少死亡率,提升生活品質,減少日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對急性心臟病發作的人來說,支架不但要放,而且要愈快愈好。這篇研究也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支架或開刀組在第一年時心臟病的機會稍高,但是到了四年時,心臟病的機會就稍低,兩者都沒有到達統計學的意義,也許時間更久以後會有所差異,但目前還看不出有何不同。其實2007年COURAGE的研究就發現,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只要按時吃藥、嚴格控管生活作息,效果與裝設血管支架無異。但十二年前那篇研究結果出來時,許多人攻擊它說參與研究病人的病情不夠嚴重,所以參考價值不大。這次的這一篇,把中到大面積缺血的病人都列進來了,還是類似的結論,就是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不管缺血區域的大小,都還可以先用藥物治療,不需急著裝支架或是血管繞道。心肌梗塞有五種類型,少數屬於跟猝死、介入治療跟心臟繞道相關的後三型;1/4的人屬於第二型,是在需求增加(像敗血症、大出血…)時發生;七成以上的心肌梗塞屬於第一型,與血管壁有關,而跟血管狹窄程度無關。我喜歡用「土石流」來解釋這一型的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土石流,血管是公路,心肌梗塞時是血管壁出問題,產生的血栓塞住血管內徑,就像土石流是山壁坍塌堵住道路,兩者都不是中間的路不通引起的。放支架,是修公路,單單靠修公路,是不能預防土石流的,預防土石流靠的是水土保持,反覆的研究都告訴我們,預防心肌梗塞,主要靠的是控制三高、抽煙……這些危險因素,而不是靠放支架。在美國每年有三十到五十萬個支架手術(台灣約三萬多),在美國放支架的病人,大部分屬於急性心臟病,只有1/5是屬於慢性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在這些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中,以前大家覺得小面積缺血時先吃藥,只有當症狀無法用藥物控制時才考慮裝支架,中大面積就要處理。但這篇新的研究告訴我們,在這些慢性穩定性冠心症的病人中,就算已經中到大面積(>10%)的缺血時,也可以不急著裝支架或繞道手術。
-
2019-12-13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不運動易生突發惡性高血壓 記四招保健康
最近冷氣團來襲,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高雄一名中年男性,平時血壓控制良好,這次定期回診卻發現血壓飆高,內科醫師李宇力表示,近日因血壓上升的患者人數明顯增加達五成,他提醒,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等三高患者,在這種天氣容易有突發的惡性高血壓,他介紹四招預防之道,避免高血壓引起的高風險。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內科醫師李宇力表示,這患者雖未出現頭暈、胸悶等不適症狀,但定期回診時卻發現收縮壓164 mmHg、舒張壓111 mmHg,平時他則都能控制在收縮壓120~130 mmHg、舒張壓80~90 mmHg,屬正常範圍內。李宇力說,天氣冷造成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而合併有高血糖、高血脂的病患,在冬天由於喝熱湯、吃火鍋,加上天氣冷不喜歡運動,吃飽飯容易躺在沙發上,也會造成血糖血脂上升。而血糖、血脂上升,會進一步的推升血壓。因此三高患者在這種天氣,容易有突發的惡性高血壓,甚至造成中風、心肌梗塞等危險情況,不得不防。通常當血壓升高時,有些患者會有頭暈、頭痛、胸悶及胸痛等症狀,但也有些人症狀不明顯,但血壓已經悄悄上升,造成血管破裂的風險。李宇力建議4個預防方式,避免受到高血壓威脅。一、早晚監測血壓。二、按時服藥。三、定時回診。四、一旦發現血壓異常,如果血壓超過150 mmHg(收縮壓)、100 mmHg(舒張壓),不分年齡都應提高警覺,盡速找醫師討論,才能確保遠離高血壓的威脅。不要誤信偏方,延誤治療時機。
-
2019-12-13 新聞.健康知識+
陽光露臉別被騙了! 慎防溫差傷心 8個好習慣讓心臟更強壯
冬天到了,不過天氣變化仍然很大,早上出門可能穿一件薄長袖,沒過幾個小時突然變的冷吱吱,如此一來的溫差很容易就讓心臟吃不消!研究發現,低溫引發的腦中風,最容易發生在曝露於低溫環境中的前2-3小時,若發生臉部不對稱、雙手一邊較無力、說話不順的中風症狀,切勿因症狀緩解而輕忽嚴重性,應該打119迅速就醫。此外,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尤其是更年期女性,要特別注意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保命要訣就是儘速就醫,避免錯失黃金治療期而造成遺憾。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保暖」是最基本的自我保護行為,但為嚴防因低溫及溫差過大,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國民健康署提供禦寒保健8個要點,以安度寒流衝擊:1、保暖:居家臥室、衛浴與客廳要做好防寒與安全措施。處在低溫或外出時,一定要做好完整的保暖,尤其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善用圍巾、帽子、口罩、手套、襪子、防滑鞋,及多層次保暖衣物等,方便穿脫。2、暖身:剛起床後的活動勿過於急促;先補充溫開水;身體活動以溫和漸進方式慢慢增加。3、隨身攜帶保暖衣物: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因此晚上睡覺時,要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外出時有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以備不時之需。4、避免大吃大喝及情緒起伏太大;勤喝溫開水,避免血液過度黏稠;多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以預防便秘。也要避免突然用力、緊張、興奮以及突然的激烈運動等。5、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不宜泡湯或泡澡:如經醫師囑咐為高危險群,要避免單獨去爬山或從事離開人群的運動,亦不宜單獨泡湯。泡湯溫度勿超過40度;飯後2小時後再進行為宜。6、避免加重身體壓力:運動最好避開酷寒與早晚的高風險時段,避免在寒冬大清早外出運動,晚餐後不要立即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7、妥善控制病情,規律服藥:定期量測及記錄自己的血糖、血壓、血脂肪數據;遵照醫囑按時用藥。8、外出要隨身帶著病歷卡與緊急用藥:註記平時就醫院所、診斷、藥物過敏史;如醫師有開給緊急備用藥品,應隨身攜帶。延伸閱讀: 天冷鼻水流不停? 跟著中醫師這樣做緩解鼻過敏冬天總是手腳冰冷? 別以為很正常!恐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誤把胸悶痛當胃病 新婚少婦度完蜜月返國突休克
台中一名34歲王小姐,日前才剛新婚和丈夫出國度蜜月,不料回台3天後突然休克,家人緊急CPR、救護人員執行AED電擊後,送往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確診是心肌梗塞,緊急施做心導管手術與低溫治療,成功挽救一命。光田綜合醫院重症醫學暨心臟內科醫師柯君樺表示,病人到院檢查發現心臟左前降枝冠狀動脈完全堵塞,右冠狀動脈血栓,經心臟內科黃世忠主任醫師率領心導管團隊搶救,在50分鐘內完成左前降枝冠狀動脈疏通手術、穩定心血管狀況,續進入低溫治療後逐漸清醒,再經2周治療檢查右冠狀動脈血栓也已消失,未來持續復健、服藥和回診追蹤即可。柯君樺說,病患身材纖細、不菸不酒、家族沒有三高及心血管病史,加上女性停經前還有女性荷爾蒙保護心血管,年輕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十分少見。事後評估病患心肌梗塞的風險可能來自於高壓繁忙的工作和籌辦婚事勞累,蠟燭兩頭燒下讓身體不堪負荷,以及蜜月往返台灣、北歐的急遽溫差變化,上述因素都可能引起冠狀動脈內的斑塊脫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致心臟缺血引起致命性心室顫動。呼籲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年輕族群也要注意健康。王小姐說,3個月前她在逛街時突然感覺胸口悶痛,隔天仍覺得不舒服,就像一把火從上腹部燒到胸口,和胃食道逆流的「火燒心」症狀相似,因此誤判自己是胃食道逆流到診所就診,吃藥2個月後未改善,還已安排要進一步做胃鏡檢查,沒想到胃鏡還沒做就先休克倒下,病源竟是心血管。王小姐的先生回想,發病當天,妻子自午夜起已感覺到身體不適,先是胸口悶痛到無法躺平休息、凌晨3點起床吃胃藥,然後清晨6點多時起床走動,突然趴倒在床上發出怪異的聲音,叫她無回應,仔細一看妻子全臉發紫,趕忙撥打119求援。光田綜合醫院急診醫學部醫師黃植謙指出,患者到院時生命跡象微弱,經插管搶救穩定其生命徵象。一般狀況下年輕患者突發性意識昏迷休克到院,大多原因是腦動脈瘤破裂或胸主動脈瘤破裂,而患者在快速檢查確認為心肌梗塞,即時啟動急性心肌梗塞緊急醫療小組救命。柯君樺呼籲,疾病症狀多變,有時胃食道逆流症狀和心肌梗塞部分相似,令民眾混淆誤判,須仰賴專業醫師才能辨別。若民眾和病患一樣非心血管危險族群,卻因胸悶、胸痛,就醫治療腸胃後無明顯改善,甚至症狀愈來愈嚴重時,可至大醫院檢查排除心血管疾病;若本身是心血管高危險族群,如三高族群、有抽菸、肥胖、年長或停經後的女性,有胸悶、胸痛時更要有所警覺,才能預防面臨心血管猝死危險。光田綜合醫院大甲院區心臟內科暨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吳星輝提醒,現代人飲食習慣多偏好高脂、高熱量飲食,同時沒有良好、規律性的運動習慣,都是心血管疾病年齡層越來越下降的原因,過去醫院收治過最年輕的患者是28歲有抽菸及高血脂的男性。
-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長者起身頭暈 姿勢性低血壓
82歲農夫罹患高血壓十年,規律門診追蹤,有一天早上做完農務,起身突然頭暈,然後跌坐在農地,還好沒有喪失意識。回診時發現血壓明顯偏低,心跳正常、無心雜音、呼吸音清澈、無明顯外傷、肢體活動力正常、意識清楚、沒有發燒、沒有胸痛、腹痛或解黑便。初步評估是因為白天高溫出汗多、體液流失,經點滴輸液治療,低血壓及頭暈明顯改善。醫囑暫停降血壓藥物及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回門診追蹤。老年人的高血壓治療和年輕病人不同,老人常罹患多種疾病、身體虛弱、服用多種藥物,造成治療相對複雜及個別化。老人因交感神經不敏感,中樞神經老化及頸動脈硬化,造成壓力感受器(baroreceptor) 敏感性降低,所以老人常有姿勢性低血壓。由於大動脈彈性較差,心臟收縮期不易吸收左心室的搏動能量,以致收縮壓升高,而舒張期缺少動脈回復力,所以舒張壓較低,因此老人常有孤立性收縮性高血壓。根據統計近20%高血壓老人有姿勢性低血壓,其中有孤立性收縮性高血壓的老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機會更高。老化過程中,身體組成會發生改變,年輕人全身水分約為體重60%,老人僅約45%,主要是因為含脂肪比率增加。老人口渴感覺較差,再加上因疾病導致活動或認知能力下降,常無法適時補充水分,且腎臟有效保留鈉的能力減少,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脫水現象。老人身體代謝功能變慢、動脈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腦血流量自動調節能力降低,又考慮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在開始使用降血壓藥治療時,要因人而異,並將起始劑量減少,而後慢慢增加劑量。國外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80至90歲老人有隱藏性低血壓的風險,即使門診就醫時血壓正常,也可能在家中發生低血壓,尤其在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或正在服用多種降血壓藥的人。由於身體虛弱,老年人的低血壓可能導致跌倒風險增加,因而造成嚴重骨折和行動不便。因此建議老人在家要多量血壓並記錄,回診時告知醫師,做為用藥參考。
-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苦等換心 先裝長效心室輔助器
末期心臟衰竭患者在台灣接受心臟移植,恐需等半年至一年,過程隨時可能因併發症死亡。70多歲仍拚命做生意的林先生今年八月被醫師宣判急需換心,卻無合適心臟,只能先裝長效心室輔助器,等待移植。雖至今還在等待大愛心臟,但林先生生活品質很好,步行到超市買菜也不成問題。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等待心臟移植患者約200至250人,其中60至70人等不到心臟而死亡,能夠換心者僅80至90人。長效心室輔助器成為患者續命關鍵,目前已知植入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等待移植心臟最長可維持12年,裝置後兩年存活率統計達八成以上。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表示,以三總心室輔助器團隊經驗為例,從去年10月至今已執行13例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裝置,患者出院後,都恢復日常生活,加上藥物治療,均可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持續於門診追蹤,以穩定狀態來等待心臟移植,目前已有一位患者順利等到心臟移植。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博順表示,通常心臟衰竭患者會有一些明顯症狀,常見平躺時呼吸困難,需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緩解,或是胸痛、心搏過速,甚至可能因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許博順說,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等待心臟移植過程,易因心肌梗塞、心室性心律不整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健保去年10月起開放條件給付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在末期心臟衰竭7等級中,開放第3至4級中等程度患者使用,輔助心臟維持運作。但有腎功能異常等容易產生併發症高風險者則不予給付。其實,長效心室輔助器不只能作為等待心臟移植的「橋梁」,許博順建議,當患者心臟衰竭程度還未達移植標準,也考慮以裝置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可免除心衰竭併發症,達到一般正常人的日常活動程度。
-
2019-12-12 新聞.器官捐贈移植
7旬翁拚命做生意突心臟衰竭 裝長效心室輔助器等換心
末期心臟衰竭患者想在台灣移植心臟恐需等半年至一年,過程隨時可能因併發症死亡,70多歲仍拚命做生意的林先生今年八月被醫師宣判急需換心,卻暫無合適心臟,只能先裝長效心室輔助器,以穩定狀態等待移植。雖至今還在等心臟,但林先生生活品質很好,連步行到超市買菜也不成問題。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統計,我國每年等待心臟移植患者約200至250人,其中高達60至70人因死亡退出等待,真的換心者僅約80至90人。裝長效心室輔助器就成為續命關鍵,目前已知以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作為過接方法,等待移植心臟最長可維持運轉12年,裝置後兩年存活率統計達八成以上。三軍總醫院院長蔡建松表示,以三軍總醫院心室輔助器團隊經驗為例,從去年10月截至目前已執行13例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裝置,個案出院後,都恢復日常生活飲食,再加上藥物的治療,均可得到很好的生活品質,持續於門診追蹤,以穩定狀態來等待心臟移植,目前已有1個案順利等到心臟移植。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許博順表示,通常心臟衰竭的患者多會有一些明顯的症狀,最常見的如平躺時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藉由坐起來或墊高枕頭才得以緩解,或是胸痛、心搏過速,甚至可能因心輸出量減少,引起腦部血流不足,導致的大腦功能受抑制,出現焦慮、不安、記憶力受損。許博順說,末期心臟衰竭患者等待心臟移植過程,易因心肌梗塞、心室性心律不整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健保去年10月起開放條件給付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在末期心臟衰竭7等級中,開放第3至4級中等程度患者使用,輔助心臟維持運作。但有腎功能異常等容易產生併發症高風險者則不予已給付。其實,長效心室輔助器不只能作為等待心臟移植的「橋梁」,許博順表示,當患者心臟衰竭程度還未達移植標準,也考慮以裝置新型長效心室輔助器,可免除心衰竭併發症,達到一般正常人的日常活動程度。
-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影/持續胸壓迫,冒冷汗、想吐 恐是心肌梗塞找上門快就醫
心臟疾病已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冬天又是好發季節,衛福部基隆醫院最近收治病患明顯增加,治療心血管疾病應該吃藥或做心導管好?心臟內科醫師蔡泉財說,要相輔相成,他也提醒,有胸悶,胸壓迫,很喘,冒冷汗,很想吐持續20分鐘以上,就要趕快到醫院急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找上門了。蔡泉財說,日前,一位89歲阿嬤到門診就診,告知30年前曾作過冠狀動脈繞道術,但最近1~2個月大約每兩天會胸痛一次,但很快就會緩解,經診斷檢查後發現有心肌缺氧變化,藥物治療一週後症狀仍持續。另一名77歲男性,因走路時會喘,必須每走一小段路要停下休息,但如果沒有活動就不會喘。這2位個案經心導管檢查治療後,症狀皆已改善,目前僅藥物治療及門診追蹤即可。蔡泉財醫師表示,以上類型之個案常常以為休息一下過了就好,往往疏於就醫檢查治療而錯失黃金治療期,讓自身處於風險之中,嚴重時會造成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他指出,心導管檢查是心臟科常見的侵襲性檢查,其危險性小於千分之一。病人於局部接受麻醉後,醫師在手的橈動脈置入血管鞘(sheath),將導管送至冠狀動脈中,以便注射顯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出來,了解心臟血管狹窄的位置及嚴重程度。心導管檢查除了可用於診斷疾病外,亦可同時作為治療的術式。依病灶嚴重程度,由醫師專業判斷建議置放血管支架或繞道手術,一般術後在醫院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做完心導管治療後,病人仍需依照醫師的處方規律服藥,並少吃高膽固醇食物、戒煙、適當運動、控制血壓及血糖,如此也可減少全身性血管再狹窄的危險。蔡泉財指出,慢性缺血性心臟病2到5分鐘會緩解,去看門診即可,但如果胸痛持續,冒冷汗,或是喘不過,要趕快來醫院掛急診,很可能是心肌梗塞,越早治療越好。部立基隆醫院副院長羅景全表示,心臟科醫生被戲稱是水電工,心導管治心律不整,要電燒,血管不通,要把它打通,放支架。蔡醫師是專家,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是國人常見的問題,也是國人將來上天堂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在冬天,容易發生,要注意。
-
2019-12-11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到底該不該去急診?
【編者按】這星期非常謝謝「一隅」先生的來稿,提醒我們醫界與民眾之間對醫院急診的功能還有許多需要釐清的部分。我們非常慶幸能邀請到台大醫院急診部總醫師劉政亨醫師以他的專業為我們寫出兩篇文章,介紹什麼樣的情形才需要到急診處,並說明不適合看急診的病人到了急診處,在「檢傷分類」的篩選下,是無法得到「馬上看」的好處。台灣這幾年已經邁入尊重秩序的文明社會,自己或親人生病時,特別需要體恤其他病人的看病權利。對一般民眾而言,身心不適又無法緩解的時候,往往是最著急的,但是看著新聞反覆放送濫叫救護車,濫用急診資源的負面新聞,內心難免對於要不要去急診室起了遲疑,甚至有些人忍耐著病痛不敢就醫,最終造成了病情的延誤及自身的損失。事實上,依照筆者在急診室的工作經驗,要求一般民眾判斷出危急病症是近乎困難的事情。即便有豐富的衛教宣導教導民眾認識各種急症,仍然有為數不少的緊急病症有著各式各樣的表現。身為醫療從業人員,更加不能以此苛責病家,或是將責任轉嫁,導致民眾不敢使用急重症醫療資源。急症之所以為急症,正是因為治療的急迫性,一旦延誤將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傷害或難以挽回的後果。為了讓民眾有一個簡單好用的方法可以初步判斷急症,筆者統整了危急病症的主訴,整理出一套可以簡易識別急症的通則,簡述如下:1.快速惡化的病症要注意:身體上的病痛,如果有快速惡化的情況,必須要考慮屬危急病症。例如前兩天感冒,接下來合併發燒及呼吸喘,很可能是快速進展的肺炎,甚至會惡化到呼吸衰竭而導致生命危險;又例如腹部悶痛,在兩天內進展為右下腹痛且不見緩解,極可能為闌尾炎,若不就醫可能導致闌尾破裂併腹膜發炎及敗血症,亦屬高死亡風險。此外,短時間內產生的的胸痛背痛,一樣也是一種快速惡化,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一旦卻診需要儘速由心臟外科醫師接手處理。2.影響功能的病症要注意:疾病如果造成日常生活功能的減損,也應該要提高警覺!舉例來說,急性心臟衰竭會導致患者胸悶喘不過氣,難以下床。泌尿道感染併發敗血症,可能是老人家突然全身虛弱,無法進食如廁的背後原因。如果劇烈頭痛合併走路歪斜,不斷嘔吐,也暗示顱內有嚴重問題。又例如頭部外傷合併失憶,想不起事發經過,也要當成是一種功能喪失,若再加上危險機轉,老年,有使用抗凝劑等風險因素,則要考慮顱內出血的可能性,若症狀不減反增,務必到急診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安排電腦斷層及進一步診治。3.黃金治療時間的疾病要認識:基本上,各種衛教宣導教育民眾的疾病,多半就是有黃金治療時間的疾病。例如短時間產生的臉歪嘴斜,單側無力暗示著腦血管梗塞,必須盡快到急診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給予血栓溶解劑或安排動脈內取拴術。此外,胸口悶痛輻射至左肩麻痛也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必須分秒必爭到急診安排心電圖檢查,以便在時間內打通冠狀動脈,避免大片心肌壞死。患者路倒如果沒有意識呼吸,可能為突發性心跳停止的狀況,身邊的民眾如果學過CPR,就可以儘速給予胸部按壓並早期求救,早期使用AED去顫。否則的話,血液停止流動五分鐘,大腦就會壞死,即便最終救護車抵達現場把患者救回,也可能會成為植物人。綜觀上述,筆者提出了三項簡單判別急症的參考原則,並列舉了數項危急病症作為舉例。事實上,需要儘速就診的急症不僅於此,當中亦可能有症狀嚴重但疾病本身不危急的情形。筆者希望一般民眾在閱讀本文之際不要拘泥於一個又一個的疾病種類,而應該退回到本文的初衷:用一個簡單的判斷法則,作為病症是否危急的參考。實務上,民眾依照此原則到急診求診,勢必會有一定比例最終判定為非危急病患。舉例來說,腎結石造成的腹側疼痛會高達九級痛(接近產痛),但是在確診後等待碎石術安排期間如果又痛起來,往往只需要症狀控制即可。又闢如急性腸胃炎可能導致患者發燒及上吐下瀉等極度不適,但其實只要維持基本水分及養分攝取,好好修養等待疾病自然病程結束即可痊癒,甚至不需要使用藥物。筆者撰寫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希望有所困惑的民眾可以參考此原則判斷病痛是否危急,以期能減少不必要的延誤,也希望就診民眾在醫師判定為非危急病症後,亦能耐心配合急診室的診治流程。
-
2019-12-11 科別.心臟血管
別把胸悶當感冒 心肌梗塞好發期症狀要注意
彰化縣溪湖鎮一名65歲男子楊洽聞10天內2次胸悶冒冷汗,卻沒意識到可能是心肌梗塞,第3次發作時就突然失去意識和呼吸心跳,幸好他被及時送醫急救,經過消防隊員、急診醫師和心臟內科醫師接力搶救,終於搶回一命。衛福部彰化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說,一般急性心肌梗塞都沒有症狀,楊洽聞發作了2次卻輕忽,第3次若不是立即發現和急救,恐失去生命。楊洽聞平常有喝酒、抽菸的習慣,上個月開始出現左胸悶痛和咳嗽,但他認為自己平常身體不錯,以為是感冒了肺部有痰咳不出來,所以只到住家附近的診所看診,回家後胸悶加劇、冒冷汗,他喝了熱水休息半小時感覺好轉,從未想過深入檢查,6天後又發生相同症狀,他依舊喝熱水忍耐半小時度過,沒想到第3次再發生時就直接倒下。楊洽聞當時在診所候診,診所人員立刻通報消防隊,消防隊員將楊洽聞送往彰化醫院,一路上以AED電擊和持續的CPR搶救,到院前一分鐘左右,楊洽聞恢復心跳。彰化醫院急診醫師洪子文研判是急性心肌梗塞,馬上送進心導管室,心臟內科醫師王彥翔發現楊洽聞的心臟動脈已經完全塞住,放了兩支支架才恢復血流順暢。王彥翔表示,楊洽聞可能在事發10天前就已經有血栓,若前2次胸悶時有就醫檢查,發現心血管阻塞並提早處理,就不必經歷這場生死搏鬥。楊洽聞沒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但有45年抽菸史,王彥翔說,香菸中的尼古丁、焦油等化學物質都會引起血管內皮慢性發炎,增加血栓產生機率。王彥翔提醒,心肌梗塞通常會胸悶、胸痛、冒冷汗或暈眩、嘔吐、心律不整,少數還會痛到左手臂、下巴等,最常見的胸悶狀況是猶如被重物壓住,他說,有胸悶症狀就是老天給予機會及時處置,不可輕忽。
-
2019-12-10 科別.消化系統
胃食道逆流只能坐著睡? 「喬一下枕頭」睡得更舒適
現代人工作繁忙、三餐不正常,很容易發生胃食道逆流,但不要以為一定要出現火燒心等症狀,才是胃食道逆流;事實上,不少人長時間咳嗽,吃了感冒藥等仍無法好轉,可能就是胃食道逆流所引發,因此一旦發現久咳不癒時,應趕緊就醫診斷,找出病因、對症下藥。一般認為,胃食道逆流主要是胃酸逆流到食道,一旦食道受到胃酸刺激後,就會產生酸、灼熱感,也就是所謂的「火燒心」。不過,國泰醫院腸胃內科主治醫師簡乃宣表示,火燒心雖是胃食道逆流的典型症狀,但此類型症狀僅占約38%,其他還有許多非典型症狀卻容易被忽略,而兩者的差異在於,造成胃食道逆流症狀的來源不盡相同。除了胃酸會逆流外,胃裡的東西、食物、空氣、液體也會逆流到食道,刺激食道神經,進而出現不舒服的症狀,例如咳嗽、夜咳、久咳不癒、聲音沙啞、喉嚨異物感、氣管敏感、口腔異味等,均是所謂的非典型症狀,較易忽略或延誤就醫。然而,引起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簡乃宣指出,包括本身胃部結構問題、肥胖、吃刺激性食物、食道與胃交接處疝氣、懷孕時腹內壓力大、糖尿病、胃排空速度慢、食道括約肌鬆弛、胃潰瘍、藥物等,此外,生活作息不正常、工作壓力大也會引發。胃食道逆流患者常因出現咳嗽等症狀,時常在腸胃科與胸腔科間跑來跑去看病。到底哪種咳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簡乃宣說,因為這類咳嗽患者,有時會出現咳嗽有痰的症狀,要靠症狀分辨非常困難,建議當有咳嗽症狀且看了胸腔科服藥後仍無法改善時,最好尋求腸胃科確診。當胃食道逆流的咳嗽等症狀較嚴重時,尤其影響晚上睡不好,除了藥物外,建議將枕頭抬高一些,有助於緩解胃食道逆流症狀,此外,也要避免穿緊身衣服,以免造成腹部壓力,減少胃酸往食道跑的情形發生。延伸閱讀: 久咳不停 胃食道逆流惹禍? 胸痛、胃食道逆流分不清?!
-
2019-12-06 科別.心臟血管
天冷心血管承受得住嗎?醫師教遠離高血脂症和心臟病
這周氣溫下探十幾度,面對劇烈的溫差變化,你的心血管承受得住嗎? 在這種天氣,像是容易導致血管阻塞的的高血脂症、以及心悸心痛、心律不整的心臟疾病都是你我不能忽略的疾病議題!高血脂症甄至翔醫師說明,高血脂症會導致動脈硬化,影響觸及全身的器官,千萬不能忽視這個疾病! 從中醫觀點來看,高血脂主要和脾失健運、肝失疏泄、痰瘀阻滯有關,治療上主要會使用能降血脂 的中藥,如何首烏、冬蟲夏草、山楂、陳皮、仲杜、冬瓜等。想要遠離高血脂症,日常中也要留意要選擇不飽和脂肪酸 且冷壓初榨工法為主的油,飲食上要少吃油炸類食品,最後也一定要記得,適度的運動加上正常的作息是維持健康的不二法門!心臟疾病面對心臟疾病,中醫重視的是事前預防,有時候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甚至是心律不整,大多數的人可能會習慣性忽略,但其實你的身體早已發出警訊。顏明鴻醫師說明,中醫會經辨證論治來診斷心臟陰陽氣血盛衰,再對證下藥來改善體質,對於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心律不整能幫助改善。這次醫師也特別幫大家整理護心的三穴位和保健茶飲,大家快學起來,一起護好心!護心三穴位1.內關穴: 寧心安神、理氣止痛。2.勞宮穴: 清心火、安心神、強心,特別適合加班熬夜、喝酒應酬後火氣大的人。3.郄門穴: 養心護心,主治心痛、心悸、胸痛。保健茶飲用蓮子15顆、柏子仁3g、黨蔘6g、紅棗3顆,加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即可。每個人體質不同,當疾病發生時應該馬上就醫治療。天氣變化大,大家也要多提醒長輩務必做好保暖,特別是在進出室內外時要留意溫差,讓我們一起打擊心血管疾病,別讓它們成為人生中的意外。來源出處:圓扶原中醫診所
-
2019-12-01 科別.心臟血管
從前胸痛到後背別大意!醫:高血壓是最常誘發的因素
70歲林先生平日生活正常,無三高疾病,上個月中在家吃過早餐後,突然感到胸背部劇烈疼痛,坐立難安,家人緊急送至急診就醫,經過胸部X光、心電圖及電腦斷層一連串檢查,確認病人是高度危險的心血管急症主動脈剝離,立即安排緊急手術,經過長達14小時開刀,切開胸部,切除胸主動脈剝離病灶,置換人工血管並在加護病房觀察一周,目前已逐漸康復。萬芳醫院副院長、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施俊哲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就如同體內有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發生若未能迅速就醫,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在病發後48小時內死亡,嚴重時甚至會猝死。此外,主動脈剝離除因血管破裂直接致死外,極有可能因假腔血流壓迫真腔血流導致各個器官缺血;因此,病人的臨床症狀會隨著剝離的位置、範圍而千變萬化。在台灣主動脈剝離發生以50-70歲男性居多,約為女性的兩倍;近年來,因為生活型態、飲食習慣及工作環境壓力,主動脈剝離的年輕化也逐年增加。特別是高血壓控制不好是最常誘發的因素,另外,先天性主動脈狹窄、先天性主動脈畸形、心臟手術後遺症、馬凡氏症候群及胸部外傷等。施俊哲強調,高血壓忽高忽低控制不佳,是導致主動脈剝離最常見的因素。這個急症目前仍是心血管最大挑戰的疾病之一,每年奪走許多人性命,對於動脈剝離痊癒的患者,施俊哲建議,一定要控制良好血壓,避免三高,同時戒菸並禁止劇烈運動,維持規律生活,才能避免主動脈剝離的威脅。延伸閱讀: 主動脈爆危機 5大徵兆 年輕女性心肌梗塞復發率比男性高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
氣溫直直落,心肌梗塞風險也增加。國健署強調,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男性包括常見的胸悶、呼吸困難、暈眩等;女性則較常有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務必立即送醫。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長王英偉今天表示,天氣轉涼,低溫與早晚溫差大均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增加心臟病、中風急性發作機會,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三高疾病患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長者等族群,從溫暖的被窩起床後,務必做好保暖,避免疾病上身。王英偉提出自保4招給民眾參考,他表示,由於長輩對於環境溫度變化反應較不敏銳,建議晚上睡前先將保暖衣物放到床邊隨手可拿到的地方,不管是半夜起床上廁所或是早上起床,都要記得先添加衣物保暖後再進行活動。起床後別急著換衣服或運動,最好先補充溫開水,等到身體漸漸暖和以後,再慢慢開始一天各種活動。針對有早起運動習慣的民眾,王英偉則建議冬天千萬別太早出門,最好等太陽出來、氣溫回升以後再出門運動,或是改在室內運動,衣著上可採洋蔥式穿法,方便隨著溫度變化穿脫衣物;有三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應避免單獨爬山、單獨泡湯,盡量攜伴活動,以便相互照應。此外,慢性病患者務必規律服藥、定期回診並控制飲食,避免氣溫變化起伏增加疾病發作風險;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現心肌梗塞、中風徵兆,務必儘速就醫,可減少死亡及病後殘留失能的嚴重程度。王英偉說,心肌梗塞徵兆包括胸悶、左前胸或上腹部有壓迫感、胸痛、呼吸困難或感覺消化不良、心悸、冒冷汗,合併暈眩、疲倦無力、噁心、嘔吐等症狀,心肌梗塞症狀男女有別,女性則常會出現噁心、手麻、背痛、呼吸不順等,恐危及生命,務必立即送醫。王英偉也提醒有心臟病史的民眾,任何時間都要隨身攜帶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
2019-11-29 科別.心臟血管
得流感用上葉克膜!這項併發症沒注意...短短2天就可能沒命
55歲的王先生,平日身體硬朗很少看醫師,日前因高燒、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經快篩證實為A型流感,雖即時予以克流感藥物治療,但數天後卻因胸痛、心跳急促而緊急就醫。醫療團隊診視時發覺已出現呼吸窘迫、心搏過速而血壓不穩,抽血發現心肌酵素飆高,呈現急性心臟衰竭且血壓越來越低,緊急為其裝置主動脈幫浦與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穩住生命跡象,並持續給予抗病毒藥物,經過一周的搶救治療,王先生總算脫離險境,逐漸恢復健康。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徐展陽醫師表示,心肌炎是心臟肌肉的急性發炎反應,多為病毒感染造成心肌猛爆性的發炎。也就是說,當面對病毒入侵時,免疫系統產生連鎖的發炎反應,有時導致心肌產生嚴重發炎,進而影響心臟收縮力與電氣傳遞,導致急性心臟衰竭;此時,若無及時維生系統介入治療,死亡率高達100%。由於心肌炎病程會在一兩天內發生急遽變化,所以臨床警覺性極為重要。徐展陽指出,當一般流感病程從不具特異性的高燒、肌肉痠痛進展到胸痛、呼吸窘迫、急性肺水腫時,就必須提高警覺;若進一步從心臟超音波和抽血發現心臟收縮力變得非常差、心肌酵素飆高,臨床上就必須高度懷疑演變成流感重症—急性心肌炎。然而,最嚴謹的診斷標準,則是用心導管的方式從心臟肌肉進行切片,檢驗發炎細胞是否已浸潤在肌肉中。文獻報告指出,急性猛烈的心肌炎病程能在適切治療下擁有不錯的預後,因此臨床治療目標即為「在心肌發炎最嚴重的階段即時裝置葉克膜維生系統或是心室輔助器,維持全身循環供血,輔以抗發炎與抗病毒藥物,並密切追蹤心臟功能的恢復,以協助支撐病人心臟無法自主跳動的日子。」徐展陽說明,心臟不跳動的情況下,不流動的血液會在腔室內產生血塊,容易造成心臟永久壞死或中風等併發症,必要時需做緊急的心臟切開引流,並進入等待心臟移植之路。然而,葉克膜維生系統更是在治療效果發揮前的過渡期間提供重要支持。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流感爆發時,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老年人、嬰幼兒,以及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急性心肌炎是流感重症表現之一,因此,徐展陽建議,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此外,正常作息、健康飲食,降低慢性及代謝疾病可能造成的影響,更是維繫健康、避免心肌炎發生的積極作法。延伸閱讀: 久咳多痰只是小感冒? 有這3跡象可能是肺出問題 感冒分3種 搞懂差別對症治療才能好的快
-
2019-11-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高以翔猝死/預防勝於治療 中醫教日常保養防心因性猝死
近日藝人高以翔因在大陸長時間錄製節目時,體力不支倒地昏迷心臟驟停,經過一番搶救送醫後仍不幸逝世,享年35歲,令社會大眾不敢置信、深感惋惜,但同時也讓更多人開始深思要如何保養,避免心因性猝死。對此,顏明鴻中醫師表示,心因性猝死大部分是因心臟疾病在壓力疲勞下引發致命性心律不整,如心室顫動、心室頻脈,造成心臟驟停。中醫重視事前預防,有些時候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甚至是心律不整,大部分的人不會多以留意,但其實身體早已發出警訊。醫師補充說明,中醫經辨證論治診斷心臟陰陽氣血盛衰,在對證下藥來改善體質,對於偶發的胸悶、心悸、心痛、心律不整也就能獲得改善。最後,顏明鴻醫師也提供平日的保養方法:一、可搭配穴位按摩來進行保健:1.內關穴: 寧心安神、理氣止痛。2.勞宮穴: 清心火、安心神、強心,特別適合加班熬夜、喝酒應酬後火氣大的人。3.郄門穴: 養心護心,治心痛、心悸、胸痛。二、保健茶飲有些簡單常見的保健茶飲對虛證心臟不適也有幫助,可用蓮子15顆、柏子仁3g、黨蔘6g、紅棗3顆,加500c.c.水,大火煮沸後,小火煮30分鐘,濾渣即可。蓮子、柏子仁具有養心寧心的作用。黨蔘、紅棗則能幫助補氣健脾。本文取自圓扶原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