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經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媽媽經
吃藥是為了治病,但是,不正確的用藥方式讓人越來越破病!最近天氣陰冷,身邊越來越多人感冒,有些同事明明就看了醫生,卻拖沓沓地當了一個多月的病貓,讓你不禁想問:到底有沒有乖乖吃藥呢?!
感冒藥、咳嗽糖漿可以放多久?可以分別人吃嗎?根據外媒,數據指出每年有超過150萬人都犯了危險的服藥錯誤,其中大多數是老年人,以下列出了7個常見的用藥迷思,如果家裡的長輩中了其中一條,趕快請他改掉吧!
如果是去醫院或診所看病,醫生通常會問過你平常的用藥習慣,有沒有固定在吃保健食品或其他藥物?這就是為了避免一起服用2種抵消性藥物,除了兩種藥物會互相消除療效之外,甚至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例如,抗憂鬱藥物和美沙酮(幫助戒毒人士緩解疼痛、擺脫鴉片依賴的藥物)一起吃可能會出問題。
這很像電影或連續劇演的,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吃什麼藥、有哪些副作用,反正全部抓了往嘴巴吞就對了,通常這種情節,下場都不是很好。無論是醫生給你開新藥,或是你正在用非處方藥,最好全面了解它,至少知道如何服用?何時服用?有無副作用?
有些人不會按照醫生的處方籤服藥,卻又經常服藥,服用高劑量的藥物可能導致嚴重的損害你的肝臟,也可能引起副作用。除此之外,高劑量用藥還可能導致嗜睡、神智不清、胸痛、嘔吐和腹瀉。
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中標」,例如醫師明明囑咐你三餐飯後睡前,你卻早午餐只吃一包,還自己增減藥物,不吃會讓人想睡的那顆藥。而常見的「被跳過」不吃的藥物有抗抑鬱藥、類固醇和抗凝血類藥物。
錯誤的飲食或直接不吃,會讓藥物從胃部吸收到體內有所障礙。有些藥物需要空腹吃,有些就是需要在飯後吃,忽略這些小細節,就會降低藥物的有效性。
這是最常見的謬誤,很多人身體不舒服,覺得犯了老毛病,就自己去找相對應症狀的藥來吃。如果症狀輕微,買成藥前務必諮詢過藥師;但還是建議交由醫生診斷,以免自己亂吃藥出錯。
如果夫妻都有高血壓,也不代表你適合吃老公的高血壓藥;如果你們感冒症狀一樣,也不代表可以一人看病、兩人共吃三天份的藥。醫生會根據每一個病人的健康水平、年齡和其他需求「對症開藥」。
還有一種是台灣人很常發生的「省藥現象」,「又感冒了,拿上次剩下的藥來吃」。這就跟第7種很像,每一次的感冒症狀也許類似,但病因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果拿以前沒吃完的感冒藥來吃,不僅無法對症下藥,恐怕會延誤治療,造成後續更嚴重的併發症。
此外,有關兒童用藥多半是藥水或藥粉,根據藥師甘誼文的建議,藥品、藥粉開封後就容易受潮,放超過1個月就不要再吃了;退燒藥水、止咳糖漿也是,1個月之後就建議丟棄,不要重複使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