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1 科別.呼吸胸腔
搜尋
肺部
共找到
1314
筆 文章
-
-
2021-03-1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10大癌症死亡率肝癌居第2位 中醫救肝苦人鼓勵別放棄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公布民國108年國人10大癌症死亡率顯示,肝癌排名第2位,僅次於肺癌,可見肝癌對全民的健康威脅仍處居高不下的情況。現年約60歲的莊先生是名B型肝炎患者,因為肝臟長期慢性發炎進而產生肝硬化,最後檢查又發現2顆肝腫瘤,血清檢測GOT 51、GPT 69(GOT、GPT數值在40以下為正常),之後癌細胞甚至轉移肺部,服用降糖劑、降壓劑多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3部曲 早期掌握治療有希望中醫師莊振杉表示,肝炎病患常見到所謂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3部曲,肝臟是沒有痛覺神經的,感染B、C型肝炎病毒的民眾經過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肝硬化,但多數肝硬化病患初期可能只感覺疲勞、症狀不明顯。然而現代醫學對於肝硬化並無特效藥,許多人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已是中、晚期病程,甚至已演變為肝癌。前述個案莊先生之後尋求中醫治療,莊振杉醫師收治該病患時發現他的脈象沉緩微濇、舌苔黃膩,並針對患者症狀開立餐前的紫根牡蠣湯、桂枝茯苓湯、牛黃解毒散、浙貝、刺五加、射干、川七、蒲公英、珍珠、綿茵陳,南星、五味子、甜菊;搭配餐後的牛黃解毒丸各服用1個月,經過持續治療,整體復原狀況良好。治療4個月後,斷層掃描腫瘤由8公分縮小為6公分,持續治療第8個月,檢查結果 GOT 31、GPT 28,10個月後檢查肝、肺腫瘤已消失,肝、腎功能恢復正常。莊振杉指出,通常肝發炎的原因很多,例如病毒性、酒精性、脂肪性、藥物傷害、長期熬夜、膽汁分泌異常、免疫異常等,若能在肝硬化的初期,盡早尋求專業中醫師積極治療,是可以讓受損的肝臟功能復原。通常藉由肝功能檢驗可以知道肝臟的健康狀態,若檢查發現肝指數偏高,就表示肝臟正在發炎。肝膽經半夜11點至3點 身體應充足休息不熬夜中醫治療肝硬化主要是將中醫藥運用現代生物科技的技術,萃取出中藥特定元素,並經過奈米化、酵素化過程,以利藥物易被人體吸收,藉由抑制病毒活動為治療目標,將肝臟內壞死細胞修復、纖維化及硬化的部分進行溶解、代謝,並達到修復、再生的結果。從中醫的觀點來看,肝膽經運行時間為夜晚11點至凌晨3點,此時應讓身體獲得充分休息,不應長期熬夜。莊振杉最後提醒民眾,在肝病治療期間,應避免飲酒、服用來路不明偏方等,養成規律作息、飲食均衡,應多攝取天然的綠色蔬菜和水果,避開加工製品,肝硬化並非全然不可逆轉,及早藉由中醫持續治療3至6個月,多半能獲得改善、甚至痊癒。文章授權刊登/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NOW健康 陳木森 責任編輯/Mei
-
2021-03-10 科別.耳鼻喉
聲音恐出賣你的年齡!預防聲帶老化該怎麼做
現值70歲的湯老伯,原本聲音宏亮,但自去年夏天開始覺得說話時,不再像年輕時嘹亮輕鬆,不時有勞累、沙啞感覺,連帶有頸部痠痛、喉部乾燥、異物感,甚至在喝湯時,也常有嗆到的感覺。經過喉內視鏡檢 查,發現雙側聲帶萎縮、聲門無法閉合,始終有1mm的間隙,看來就像是永遠閉不攏的雙唇,被診斷為「聲帶老化」。 聲音有年齡之別 4個老人聲音疾病 每個人都知道皮膚會老, 卻鮮少人知道聲帶也會老。耳鼻喉科醫師王興萬指出,即使是通過電話筒,沒有見到本人,也可以輕易從聲音分辨出對方的年齡,這是因為老人的聲音通常較為軟弱、沙啞,不像兒童的聲音清亮、尖銳,因此聲音確實有年齡之別,就算是一般人也很容易分辨。 老年人的聲音疾病,分為聲帶癌、聲帶瘜肉、結節,以及音聲老化等,其中音聲老化、聲內閉鎖不全約占1/5的求診病例,這些老人家們通常到耳鼻喉科時,多會表示自覺到聲音變低沉、沙啞、唱歌五音不全、喉嚨長期乾痛不適、多痰、說話費力。聲帶老化 失聲、說話疲倦是常見症狀王興萬表示,所謂的聲帶老化是指老年人的喉部會有一些型態上的變化,這是因為聲帶的膠原纖維、彈性組織及纖維組織母細胞的減少,或是黏膜下腺的萎縮所致。 有些老人家的喉部肌肉,因為老化導致肌肉萎縮,或是肌肉纖維排列混亂,發現在纖維中 出現結締組織的增加及脂肪滲透。這些變化都會讓聲帶出現間隙,或是氣息聲。 一般主要的症狀為失聲及說話疲倦,聲帶萎縮導致老人家在發聲的時候聲帶不容易緊閉,如此就容易覺得講話很累,聲音會產生沙啞的現象,進而導致高低音階無法適時的達成。 還有些年輕人也出現聲帶老化的情況,通常與職業有密切關係,通常是老師、行銷人員、職業歌者、軍人、導遊等,以嗓音為謀生手段的從業人員,因為長期過度使用聲帶,導致聲帶提早老化。 說太大聲、說太快 恐致聲帶長繭 聲帶老化有時要必須與聲帶長繭或瘜肉做一些鑑別診斷,一般聲帶的基礎振動頻率,女性大於男性,女性約238 Hz,男性約142 Hz,所以出現聲帶結節情況的女性多於男性。 說話的音量過大會使聲帶負擔變重,一般說話的音量不要大於40至45分貝,否則聲帶容易長繭或瘜肉;同時,若說話速度太快也會加重聲帶負擔,中文說話速度一般不要大於一分鐘200字,若以電視上的主播說話速度為例,主播的說話速度約為一分鐘200字,到一分鐘250字。 王興萬強調,最好慢慢說,以每分鐘150字為宜。老年人聲音問題以老化的因素居多,但仍有可能與聲帶長繭、瘜肉或是聲帶癌有關。 聲帶手術 幫助聲音回春 雖然老化是不可免的,但是透過治療,還是可以讓聲音回春。王興萬提及,強化肺活量及頸部肌肉的應用,需要老人家耐心且長期的配合,經過不斷練習,一般多利用唱歌方式練習,學習有效運動肺部的空氣作為發聲之用,透過正確的唱歌方式,也可以改善喉部肌肉與呼吸間的協調性。 雖然老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注意「講話衛生」卻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王興萬提醒,避免長期大聲講話、大叫,當聲帶黏膜發生感染的時候,減少過度使用聲帶、喝酒、抽菸,正確的說話習慣,適量的運動,都可以保持聲帶健康。
-
2021-03-0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新型冠狀病毒血清 巴西將進行人體測試
巴西布坦坦研究所今天向國家衛生監測局(Anvisa)申請展開可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血清人體臨床試驗。研究所指出,已備妥約3000瓶血清在這個研究階段使用。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隸屬聖保羅州衛生廳,與中國北京科興藥廠合作負責在巴西生產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CoronaVac,同時從去年開始研發抽取馬的血漿製成的血清,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為了製造血清,研究人員將輻射滅活病毒注射在馬身上,產生抗體免疫球蛋白G(IgG),研究人員再將這些抗體從血液中提取,通過用於生產如對付蛇咬傷的抗血桿菌血清的技術進行純化。在對活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老鼠進行的測試中,布坦坦研究小組觀察到血清使用減少了病毒載量,並改善了實驗鼠的肺結構。研究所創新主任生化學家塔瓦希(Ana Marisa Chudzinski-Tavassi)表示,注射血清的第二天,就在這些動物的肺部產生非常大的保護。塔瓦希還指出,第一階段人體測試將首先應用於少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目的是評估人體對血清的反應,因為血清將用於病毒已經存在的情況下,兩天後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用。布坦坦研究所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今天在疫情記者會中表示,血清是用於治療疾病,而疫苗防止疾病出現,「血清為感染病毒的患者提供現成抗體,能夠識別和阻止病毒的傳播;疫苗則是預防性的,在滅活病毒注射到體內後,由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如此一來,一旦接觸新型冠狀病毒,身體將準備好防禦。」除了布坦坦研究所外,里約熱內盧的維塔巴西研究所(Instituto Vital Brazil)也在研發另一種可以用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類似血清。研究所預計3月底前向國家衛生監測局申請進行人體試驗,今年底前可以將血清用於在巴西治療新型冠狀病毒,年產量30萬瓶。維塔巴西研究所與布坦坦研究所研發的血清之間的主要差別是製造方式:里約研究所使用新型冠狀病毒的重組S蛋白在馬中產生抗體,而聖保羅研究所使用滅活病毒。除了巴西外,其他國家也展開血清研究,例如阿根廷的血清研究進展迅速,阿根廷政府已在今年1月10日批准緊急使用授權。
-
2021-03-03 焦點.元氣新聞
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比較安全? 專家曝背後真相:「這口味」最毒
澳洲雪梨科技大學公布最新研究警示,市售電子煙被檢測出1,064種化學物質,其中164種為有毒化學物質。該研究已發表在「藥物與生物醫學分析雜誌(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電子煙含164種有毒化學物質 不含尼古丁不代表安全臺大醫院家醫部郭斐然醫師指出,澳洲雪梨科技大學以新技術檢測市售包括菸草、薄荷、香草、奶油糖果、肉桂和蘋果口味的電子煙油,並區分標示含尼古丁(18毫克/毫升)及標示不含尼古丁兩種樣本。該研究發現,市售電子煙共檢測出1,064種化學物質,其中更含甲醛、乙醛、甲基丙烯醛、苯、丙苯、2,3-丁二酮、甲基環己烷等164種有毒化學物質;而電子煙的尼古丁含量與有毒化學物質數量沒有相關,不含尼古丁的電子煙不代表危害物質較少。值得一提的是,標示不含尼古丁的煙油中大部分也被檢測出尼古丁,顯示多數電子煙的尼古丁標示不實。 最單純口味含量最多 戒菸經尋求正確管道郭斐然醫師強調,電子煙業者喜歡以「無尼古丁、危害小」為誘因,研究已直接打臉菸商。該研究發現,市售電子煙化學物質含量依序為:含尼古丁菸草口味(438種)、不含尼古丁薄荷口味(429種)、含尼古丁薄荷口味(402種),顯示有沒有尼古丁與產生化學物質數量沒有絕對關係。郭斐然醫師表示,隨著檢驗技術進步,電子煙的有害物質不斷被發現,即使是宣稱食品等級的添加物,也不保證加熱蒸發後吸入肺部是安全的。而含尼古丁的菸草口味電子煙,危害物質最多,吸菸者不要使用電子煙戒菸,要戒菸應尋求正確的戒菸管道。常春月刊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一口就含15種國際公認「第一級致癌物」! 全球600萬人都愛 ·電子煙不只傷肺! 你還該當心這5種危害
-
2021-03-03 該看哪科.婦產科
孕婦抽菸壞處多 專家建議嚼口香糖轉移注意力
美國研究顯示,嬰兒猝死症(SIDS)死亡案件中,近4成因孕婦於孕期吸菸,衛福部國健署估計,在台灣,每20位孕婦就有1位吸菸,恐造成流產、胎死腹中、新生兒死亡及兒童發育遲緩等,建議孕婦應盡快戒菸,若於孕期第15周前戒菸,可降低早產等風險。專家建議,孕婦可「嚼口香糖」轉移注意力。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黃閔照表示,抽菸產生的尼古丁及其他有害物質,會透過母體「胎盤」傳遞給寶寶,除可能導致未來小朋友生長遲緩外,還可能導致孕婦胎盤早期剝離。此外,抽菸恐提高孕婦罹患肺部疾病機率。黃閔照說,孕期需要將氧氣交換給胎兒,使孕婦比一般人更易罹患肺部疾病,若再加上抽菸所釋放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影響氧氣輸送,更易導致孕婦罹患肺部疾病。如何幫助孕婦戒菸,黃閔照表示,為保護胎兒健康,孕婦自身已有戒菸動力,臨床上,醫師也會提醒孕媽咪戒菸,成效大都不錯。另外,建議孕婦可「嚼食口香糖」轉移注意力,或是「和同儕一起戒」,與身旁抽菸的孕媽咪共同戒菸。黃閔照表示,除了孕婦本身要戒菸,其家人也應一同戒菸,孕婦吸二手菸或環境殘存的三手菸,都會影響胎兒健康。根據民國107年「國人吸菸行為電話調查」,我國家庭二手菸暴露率超過兩成,研究發現,暴露於二手菸環境中的孕婦,其新生兒體重比未接觸菸害的孕婦少35公克。除了二手菸,吸菸後殘留於室內各處、衣物上之三手菸,也會持續以尼古丁轉化的致癌物危害兒童健康。國健署菸害防制組簡任技正呂孟穎表示,國健署有提供戒菸衛教與戒菸專線的服務,「孕婦健康手冊」中有戒菸諮詢相關資訊、附有轉介同意書,醫療院所及社區藥局除提供孕婦戒菸衛教,也可轉介至戒菸專線提供戒菸諮詢服務。※戒菸資源:◎免費戒菸諮詢專線:0800-63-63-63◎全國近4,000家戒菸服務合約醫事機構(查詢電話:02-2351-0120)◎洽地方政府衛生局(所)接受戒菸諮詢或服務,可免費索取戒菸教戰手冊
-
2021-02-27 癌症.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台北醫學大學研究團隊運用AI揪出肺癌,今年2月19日登上國際期刊「自然通訊」。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領銜的團隊,運用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三家醫院近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病理玻片,建立數位影像資料庫,毋需人工標註即可區分肺腫瘤病理切片是良性或惡性,該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可達95%以上,助醫師最快3分鐘完成判讀。肺癌位居十大癌症之首,早期症狀不明顯,導致發現時常常是晚期,治療效果有限。陳志榮團隊,將北醫體系的三大醫院20年來的肺部腫瘤組織病理玻片建置成影像資料庫,統計逾九千張,並由多位病理專科醫師一張張標註出病灶及非病灶區域,再交由AI的不斷學習修正後,提高判讀的準確率。陳志榮表示,傳統的肺部腫瘤確切診斷模式是將醫師經由穿刺或開刀取下的疑似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製成病理玻片後,病理科醫師再透過顯微鏡一張張判讀,既費時又費力,還可能會因醫師的經驗值不同有不同結果。但該套系統可以直接透過全玻片,且不需人工標註,就能自動判讀。陳志榮表示,經過AI判讀後續仍需要由病理科醫師再做判斷,不過雙重判斷,可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也更能大幅縮短過去全人工判讀的時間。若以每位病患8到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到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需三分之一、約3到5分鐘即可完成。
-
2021-02-26 癌症.抗癌新知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北醫大巨量影像資料庫研究計畫,以人工智慧AI系統開發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準確率達95%以上,且每名病人僅須3到5分鐘就可判讀,爭取寶貴治療時間。台北醫學大學獲科技部補助進行「巨量影像資料庫建置與應用」計畫,2021年登上知名醫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這是北醫大校長林建煌推動數位病理,啟動台灣十大癌別病理玻片數位化中的重要成果。這項由北醫大與雲象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的人工智慧(AI)系統,以國研院國網中心於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所建置的台灣杉二號超級電腦,開發領先全球的肺部腫瘤不須人工標註的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可輕易區分肺腫瘤病理切片是良性或惡性,且準確率高達95%以上,判讀時間大幅縮短2/3,加速病理診斷時效。研究第一作者、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志榮表示,這些病理玻片是將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3家醫院,將患者經X光、核磁共振或電腦斷層等檢查後,經醫師穿刺或開刀取出的肺部腫瘤組織所製成,統計逾9000張,全部掃描成數位影像檔,由多位病理專科醫師一張張標註出病灶及非病灶區域,再交由AI的不斷學習修正,提升系統判讀準確率。陳志榮說,傳統肺部腫瘤確切診斷模式是將醫師經由穿刺或開刀取下的疑似腫瘤組織,送到病理檢驗部門,製成病理玻片後,病理科醫師再透過顯微鏡一張張判讀,既費時又費力,還可能會因醫師的經驗值不同而有不同結果,且醫師判讀時必須先標註出可疑區塊再不斷標註診斷直至確認,但北醫大與雲相科技研發的這套AI辨識系統,可以直接透過全玻片,且不須人工標註,就能自動判讀肺癌與腫瘤細胞亞型。北醫大與雲象科技組成的研究團隊開發的「肺部腫瘤全玻片病理影像辨識系統」,是透過病理切片數位影像,讓AI比照病理科醫師直接在顯微鏡底下觀看病理切片的模式自我學習,可改善影像重疊導致的失真,判讀精準度更高。陳志榮說,系統會先從肺部腫瘤病理切片數位影像中,區分正常與不正常區域,再從不正常區域中分辨腫瘤組織為良性還是惡性;若為惡性腫瘤,可再進一步區分肺腺癌或肺鱗狀上皮細胞癌,最後,再由病理科醫師彙整AI提供資訊進行最後確認診斷。透過AI先辨識判讀患者的病理切片,有助減少人為判斷錯誤的機率,更能大幅縮短時間。陳志榮表示,若以每名病患8至15張病理切片計算,傳統僅由病理科醫師執行的判讀時間約10至15分鐘,利用這套系統只須1/3、約3至5分鐘即可完成。這篇名為An annotation-free whole-slidetraining approach to pathological classificationof lung cancer types using deep learning的研究論文,第一作者為陳志榮及雲象科技工程師陳啟中,通訊作者則為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陳震宇、雲象科技公司執行長葉肇元。
-
2021-02-25 癌症.肺癌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指出,最近分別有40歲和63歲婦人因肩頸疼痛,合併上肢麻痺,後檢經檢查發現胸部影像異常,並確診為肺腺癌合併骨轉移,由於兩人均無抽菸、家族史,兩患者聽到罹癌噩耗均錯愕不已。胸腔內科醫師陳鈴宜指出,這兩位患者原發肺癌部位不大,但沒想到初次診斷時就發現有嚴重骨轉移症狀。她說,肺癌連續多年高居國人癌症的頭號殺手,在台灣,小細胞癌型態約佔全部肺癌的10~15%,且與吸菸關係相當密切,而非小細胞癌型態佔85~90%,包括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大細胞癌等,其中最常見為肺腺癌,有相當高的比例是女性與非吸菸者,且近10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陳鈴宜說,造成肺癌的兩大主因分別為基因的穩定性,以及環境致癌物的刺激,根據中央研究院與台大醫院團隊2020年發表的研究成果,發現台灣肺腺癌的癌細胞突變印記,以APOBEC酵素突變為主;分析患肺腺癌的病友,有高達74%從沒抽菸,且小於60歲的女性,體內APOBEC酵素突變程度高。一旦APOBEC酵素有突變,加上暴露於如二手菸、空汙等環境致癌物中,容易使基因受到破壞,最終導致細胞癌變形成腫瘤,因此研判APOBEC酵素突變,應是早期觸發肺腺癌的因素。她說,APOBEC只能解釋部分致癌因素,不影響目前肺癌防治措施,故尚仍無法當作檢測肺腺癌的標的,而目前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仍著重於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與如何早期發現肺癌,並早期治療。陳鈴宜建議,國外目前針對吸菸者普遍使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進行肺癌篩檢,然而台灣以肺腺癌為主,成因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因此從個人健康管理角度而言,即使沒有任何肺癌的風險因子,也可將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納入健檢項目考量,但要提醒民眾,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初檢發現肺部結節的比例約20~25%,若判定結果異常,無須太過恐慌,但必須長期追蹤。
-
2021-02-20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肺癌、肝癌沒症狀 定檢保健康
104歲阿婆是個老菸槍,小孩孫子都勸她別抽菸。她憤憤地說:「以前勸我戒菸的都走了!」說的也是實話,勸別人不要抽菸的可能因為別的病因而早走,有抽菸的固然得肺癌的機率較高,但這是機率問題。近年來,肺癌的發生率節節升高,大部分的人都發現得太晚,因此存活率不高,尤其不少年紀輕輕的女性,沒有抽菸也沒有家族史,就莫名其妙被宣布得了肺癌,真令人心酸。凡事有因才有果,例如肝癌的發生與B、C肝炎病毒感染有關,即使感染過B肝病毒,後來好了,但因為肝臟曾經被B肝病毒蹧蹋過,仍有罹患肝癌的機率。此外,有B肝,又抽菸或吃含黃麴毒素的食物也會更容易發生肝癌,因此,凡有B、C肝的病友或有B肝抗體但不是打疫苗產生抗體的國人,都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抽血驗胎兒蛋白。但肺癌就不太一樣了,目前已知的抽菸及家族史的病友,只是占台灣每年9千多人新發生肺癌病例的一小部分,大多數的人得到肺癌都是莫名其妙的,也許與基因有關,或與空汙有關,這與所謂「個個有機會,個個沒有把握」之諺語有點類似。由於肺癌與肝癌一樣,早期中期都沒有什麼症狀,通常發現時都已屬晚期,此時通常不能手術切除,只能靠藥物治療,存活率也低。因此,此時此刻自保之道就是自費去做個「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萬一不幸發現了小結節,找個專家為你評估一番,如果確定是壞東西,也能及早切除。談癌色變,是所有人心中的夢魘,有些癌症不可能預防,只能退而求其次,做好定期檢查,才能過著好肺、好肝的彩色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
-
2021-02-18 科別.心臟血管
心臟有問題,該做哪些檢查?專家完整解析8種方式
冬季為心臟、腦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在霸王寒流持續叩關下,驟降的氣溫導致因心肌梗塞死亡的人數大增。在冷空氣的刺激下,會使血管收縮速度加快,心臟負荷加劇,有心臟病史、三高等高危險族群,都應該注意心臟健康。 預防陷入生死一瞬間的心肌梗塞危機,除了做好低溫保健動作,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建議,應了解自我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管理好自身健康,才能隨時做好防範。而預防心血管疾病又該做哪些檢查呢? 鄭乃源說,為了確實診斷心臟病種類,會進行不同的檢查。通常醫師會從最簡單、不具侵襲性、符合經濟安全效益的方式,循序漸進做診斷。除了先詢問症狀、病史、家族病史外,首先會先量血壓,並且聽診、量脈搏、理學檢查等。 聽診的目的,除了可辨識心跳節律是否正常,是否有心雜音等問題。除此之外,聽診也會檢視肺部、頸部、腹部,以判斷病人是否有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大動脈疾病或者血管狹窄的問題。當然,一個完整的心臟評估,還需配合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檢查等多項檢查才更完整。 靜態心電圖 心臟檢查最基本的是心電圖!鄭乃源表示,若有心悸、胸悶、胸痛等不適,可安排靜態心電圖與心臟超音波檢查,以瞭解心臟是否有心律問題、心臟肥大、瓣膜疾患、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問題。 心電圖就像是檢測「心臟發出的電流」,因為心臟心跳與節律,會形成電位傳導,透過四肢與胸前各方向的導極,收集心臟發出電波,繪成心跳搏動的波形圖,以判斷是否有心律不整、傳導障礙、心肌缺氧、心肌梗塞、心肌病變等問題。 他進一步說明,靜態心電圖僅記錄每10秒鐘心臟的狀態,有時會發生休息狀態進行檢查時可能無異常。但在走路、跑步時就會發生胸悶情況,此時就需要進一步做運動心電圖的檢查。 運動心電圖 鄭乃源指出,若有運動後產生的胸悶、胸痛等不適,或想發現潛在性的心臟問題,可安排運動心電圖檢查,其原理是在運動狀態下偵測心臟狀態,瞭解當心臟負荷量逐漸增加,是否有心肌缺氧的情形發生,可以將潛藏的問題具體呈現。 心肌缺氧代表心臟的血流供應不足,但有些人的血管狹窄程度不大,在靜止狀態下測心電圖,看不出心肌缺氧。只有在給予心臟壓力時,例如,跑步增加耗氧量,才能看出來,因此,受檢者必須一邊跑步,一邊記錄心電圖變化。 但在進行運動心電圖前,醫師會先評估受檢者狀況,是否適合進行檢測;進行運動心電圖時,一旦感覺負荷不了,必須馬上告訴旁邊的專業人員,停止檢查,因為進行運動心電圖時,少數人會引起嚴重的心律不整。 24小時攜帶式心電圖紀錄 鄭乃源說,也可使用可攜式的心電圖裝置,持續紀錄受測者24小時內的心跳狀況,彌補單次十秒鐘的靜態心電圖所無法觀測到的偶發心律不整。根據受試者特殊狀況,也可能採用48或72小時的連續心電圖,可以幫助診斷陣發性心律不整、心肌缺氧及痙攣型心絞痛等疾病。 胸部X光 鄭乃源指出,胸部X光在評估和檢查心臟疾病時,仍是最基本重要的工具。可顯示心臟的大小和形狀。正常心臟的寬度,約佔正常胸腔寬度的1/2到1/3,如果超過1/2寬度,就是過大,而心臟擴大時,形狀也可能改變。 鄭乃源說,有時會在心臟有病變的瓣膜、硬化的冠狀動脈,或損傷的心肌中發現鈣沈積。在X光片上,鈣沈積看起來是光亮的小點,如果看到,會建議做進一步檢查。 心臟超音波 鄭乃源指出,心臟超音波可評估心臟腔室、瓣膜等的結構狀態、心臟收縮及舒張功能,以及血流方向等。可用於診斷瓣膜性疾患如閉鎖不全、缺血性心臟病、心肌肥大、先天性心臟異常等最基本的檢查項目。 完整心臟超音波檢查包括:M型超音波心圖、雙面超音波,能檢查心臟內管腔直徑大小、收縮、舒張的功能,以及心臟瓣膜移動情況;杜卜勒超音波、彩色杜卜勒超音波心圖,能測量血流型態、方向及速度,精確診斷多項心臟疾病。 心臟電腦斷層 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是檢查血管的利器之一,可分為不打顯影劑的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分析以及施打顯影劑的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可直接查看冠狀動脈血管管腔是否有狹窄,對於診斷冠心病有極佳助益。也能偵測冠狀動脈是否硬化、有斑塊,而硬化斑塊與冠心病的演進及急性發作有密切關係。 鄭乃源進一步說明,心臟電腦斷層可同時檢查心臟冠狀動脈鈣化指數,從沒有鈣化的0分至超過400分是重度鈣化,而鈣化指數與血管阻塞機率呈正相關。另外,也可同時檢視心臟功能、主動脈剝離、肺動脈栓塞、動靜脈瘻管等病變。 核子醫學檢查 核子醫學運用在心臟血管疾病診斷,鄭乃源說,原理是藉由追蹤、攝影注射入檢測者血管內的放射線同位素,來診斷心臟血流供應,是否有心肌缺氧狀況、亦可檢視心房、心室的功能是否有異常或瞭解心臟受損狀況。 他進一步說明,這種方式稱為「心肌灌流」檢查,能觀察血液流經心臟各處的情形,當遇到冠狀動脈血管狹窄時,影像即可呈現出缺氧心肌與正常心肌的區別,利於診斷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同時也可以評估心室功能等。 心導管攝影檢查 鄭乃源表示,這是所有心臟血管檢查中,具侵入性的檢查。但能精準的診斷冠狀動脈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對瓣膜性心臟病、心肌病變、心律不整也可評估其嚴重度;若心臟血管攝影發現冠狀血管有異常時,還能運用心導管治療技術,如氣球擴張術、支架置放術、螺旋斑塊切除術等來進行治療。 心導管攝影檢查是利用特製不透光導管,經由腹股溝動脈或手腕血管,將導管伸入心臟的冠狀動脈內,然後注射顯影劑,再用X光來檢視心臟血管血流狀況、病變位置及嚴重程度,檢查時間約30分鐘至1小時。根據攝影檢查結果評估,執行所需的介入性治療。
-
2021-02-17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春暖花開誘發4大過敏疾病 「5要3不要」抗過敏
● 4大過敏疾病: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氣喘、眼結膜炎● 溫差大,過敏體質的人易誘發過敏● 常見過敏原,9成以上是塵蟎春暖花開,氣候變化大,有過敏體質的人容易免疫系統失衡而誘發過敏,該如何超前部署才能避免過敏疾病發作?2大過敏原:塵蟎與黴菌在台灣引發過敏疾病的過敏原,包括塵蟎、黴菌、蟑螂等。其中9成以上是塵蟎,多活在居家室內的沙發、床墊、地毯等陰暗的角落裡;黴菌也是常見的過敏原,家中的植物、久未清理的空氣清淨機、地毯、舊玩偶、枕頭等,都是易孳生黴菌的地方。常見4大過敏疾病,分別是異位性皮膚炎、鼻過敏、氣喘、眼結膜炎等。過敏症狀如果在皮膚會引起異位性皮膚炎及蕁麻疹;若在鼻子會引發過敏性鼻炎;若在下呼吸道肺部,會誘發氣喘;如果在眼部會引發過敏性結膜炎。這些過敏症狀有時候會合併出現,也有人一發作全身都出現症狀。抗過敏,掌握「5要3不要」要抗過敏、預防過敏疾病發生,就必須增強免疫力,建議謹守「5要3不要」原則。1. 要多運動要挑對時間、地點運動,清晨空氣乾淨運動較佳,有公園、河濱步道空氣品質最好,可從事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登山及游泳等運動。規律運動可以強化免疫功能,減少過敏發作。2. 要吃鮮物要多吃新鮮食物,包括牛乳、蛋、大豆、肉及穀類等食物;更要忌菸、酒、烤、炸、辣、冰等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加工品。3. 要戴口罩空氣品質不良時,要佩戴醫療用口罩,避免冷空氣直接刺激鼻腔,可以改善過敏現象,也可減少溫差太大帶來的肺燥,造成咳嗽、鼻塞等呼吸系統不適。4. 要善用空氣清淨器,臥室保持乾淨、濕度適中臥室是每個人待最久的地方,「保持臥室乾淨整潔」是清除塵蟎首要工作,建議容易過敏的人每周清洗更換床單、被套一次,天氣好時曬一下太陽,可以殺菌。更要善用空氣清淨器,臥室濕度最好維持在50至60%。5. 要補充足夠溫開水每天要喝足夠的溫開水,維持代謝功能,成人建議一天飲水量是體重乘上30cc。6. 不要久待空氣品質差的場所室內泳池、燒烤店、停車場、酒吧等,以及影印間、老舊3C設備儲藏等處所空氣汙染物多,容易引發過敏,最好避免停留太久。7. 不要熬夜維持良好的作息,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也非常重要,尤其熬夜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有過敏問題的人,一定要避免,可降低鼻過敏發作頻率。8. 不要吃過敏食物近年來頻傳的食品添加物也是致敏的元凶之一。飲食中充斥太多的化學物質,讓原本就有過敏體質的孩子誘發了過敏症狀,只有積極消除這些外在因素,才能讓過敏症狀有所減緩。
-
2021-02-16 新聞.健康知識+
「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一事
【文、圖/選自奇光出版《免疫解碼》,作者麥特.瑞克托】如果你突然受傷,例如,踩到棍子或被罐頭邊緣割傷了手,這件事會引發一波波的緊急維生行動。紅血球湧向現場開始凝結把血止住。來自各地的細胞進入破口啟動分裂。這些細胞包括免疫系統細胞、嗜中性白血球和巨噬細胞。傷口癒合的專家莎賓娜.華納(Sabine Werner)形容這就像急救人員到達現場一樣。「發生緊急事件,透過血塊封住。」那裡的免疫細胞要對付的是「細菌、真菌、病毒,它們全部都可能存在。」中性粒細胞產生「蛋白酶」(proteases),細心的讀者現在知道那是一種酵素。這些酶有點像手榴彈,會在某些細菌上打洞,「積極地殺死它們。細菌也被嗜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所吞噬。」華納說。清潔溜溜。除了嗜中性白血球外,還有第二個絕命殺手。它的名字名列記不住的名稱中,它叫:活性氧分子(reactive oxygen species,簡稱ROS)。只要記住這點:它很討厭。活性氧分子中有一種叫過氧化氫,巨噬細胞和嗜中性白血球都可以合成這個化學物,然後用它在傷口進行殺戮。嗜中性白血球和其他殺手不僅清除細菌或其他可能的感染,它們還殺死周圍組織。這就是為什麼在受傷後,即使傷口很小,也會在受傷幾天後加重疼痛和發炎。因為你的免疫系統已經用工業強度的化學藥品進行了房屋清潔。該區域「其他的東西」都被清除,留下焦土一片。然後在死寂之地,巨噬細胞進入吞噬餘燼。建築工人幾乎很快就搬進來。在九○年代初期,華納研究了這種現象,注意到傷口部位促進生長的信號會在一兩天內增加十倍。體內發生了什麼可以這樣迅速復元? 要求細胞迅速分裂並補充組織的信號從何而來?她熱烈地追求答案。請想一下這種轉變有多劇烈。一瞬間,你被鮪魚罐頭割傷的手指就被特警隊打掃乾淨了,然後在幾個小時內,整個建構施工完成,殺人機器就退場了。這對整體健康系統的意義何在?「傷口以這麼快的速度反應,我感到非常興奮。」她思忖。她還不了解陰暗面。當然,這些重建程序各自都有複雜的語言命名。就如「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又稱「成纖維細胞」)是一種刺激組織再生的關鍵細胞,是能增殖移居到定點的心臟細胞,具有各種用途。這些細胞能被巨噬細胞發送的信號吸引,要注意的是,它顯示巨噬細胞的另一面。這些巨噬細胞雖是「大胃王」,但在刺激新組織的生長中也能發揮作用。當纖維母細胞聚集在一起時,它們形成結締組織,這是新舊組織間的橋樑。在傷口部位,新組織呈顆粒突起,因此叫做肉芽組織。非常重要的是,這些組織是由傷口邊緣出現的血管餵養的,這是為新組織做的真正餵食管。新組織是一種頑強的網狀結構,一種纖維狀基質,正如華納與合著者在論文中寫的,它可以防止病原體的侵襲, 並且「最後修復階段需要生長因子,它也是生長因子的匯聚池;也有不同細胞被引到傷口位置,它也為這些細胞提供支架。」生命慶典中的某個特定聚會場所爆炸了,先清除碎屑,接下來是基底建設和架起鷹架,然後才開始重建。但是,正如許多建案一樣,必須獲得許可。身體必須接受建造的東西是「自己的」。這個地方若出現任何會致病的異物都將被摧毀且不再重建。這是危險的必然結果。一旦獲得許可讓新細胞被餵養,就注定它們會被認為是「自己」,就會讓它繼續建設。但問題是,新細胞並不一定是自己,它們有時是癌細胞。因此,促進健康組織生長的因素似乎也促進了腫瘤生長。自從一八六三年德國科學家魯道夫.維爾蕭(Rudolf Ludwig Carl Virchow)觀察到:「慢性刺激和之前的受傷是腫瘤發生的前提。」華納在演講中引用了另外兩個同樣有見解的引文:「腫瘤產生很可能擋不住。」這是蘇格蘭醫師亞歷山大.哈多爵士(Sir Alexander Haddow)在一九七二年發表的評論。然後有麻塞諸塞州病理學家哈羅德.德沃拉克(Harold Dvorak)的觀察,他在一九八六年說:「腫瘤是治不好的傷口。」這些智慧之語已經過實驗室實驗得到有力證明。幾十年前有一個用小雞呈現的生動實驗。這個在柏克萊做的實驗是在小雞身上注射一種已知會致癌的病毒。這一針可以打在皮下或肌肉中,但無論打在哪裡,這一針都會造成很小的傷口。一兩週內,在打針處會出現腫瘤,小雞會在一個月內死亡。研究人員合理地認為傷口與腫瘤的生長有關,並想出了第二個實驗來證明。這次,他們只感染了小雞的右翅,不感染左翅。同時,他們刺破了右翅。瞧,腫瘤長在注射部位和另外一翅有傷口的地方,腫瘤在有受傷但沒有注射感染的翅膀上長出來,長出來的時間多花了約二十%。非常清楚地,傷口對促發腫瘤扮演某種角色。到了一九九○年代,華納開始將各條線索拼在一起。華納等人發現了為什麼吸菸、採煤礦或日光浴等事容易致癌的解釋。每個活動都會傷害組織並破壞DNA,當組織受損時,免疫系統會介入清理該部位,並幫助刺激新組織的生長。但問題在於,當DNA受損時,正在生長的新細胞可能是惡性細胞,其中一些是自己構成的,但與自身有差異,表現就如癌症。這些細胞不按身體的正常規則行動,而遊走在邊界。這些因素全加在一起後,就得到受免疫系統保護甚至培育的癌細胞。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某些自體免疫失調患者有得癌的風險,因為自體免疫失調會導致慢性組織損傷。一旦出現傷口,也就是醫學界所說的出現損傷,細胞就會分裂。它們當然要分裂,因為需要新組織。但當新細胞分裂時,很可能出問題。每一個細胞分裂都是一次錯誤的機會,也就是突變。例如,某段DNA可能複製得不對,這事常常發生。幸運的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突變沒有影響,因為細胞會死亡或很快被吞噬。突變變得太異常,以致細胞無法生存,因為它缺乏生存基本的基因物質,然後巨噬細胞出現,吃了垃圾,故事結束了。其他狀況,突變是由免疫系統負責的,因為細胞已變得根本就是個異類,成為潛在的問題,所以用轟的或用炸的把它炸毀、破壞,然後吃掉,故事也結束了。但有時候,這種突變非常微妙。細胞具有足以生存的基因物質,且完全像「自己」,並不會被免疫系統認出有問題。有些情況,免疫系統還對它做過測試,但認為它就是自我,不能放著不顧。這並不是說這種細胞一定是癌。單個突變的細胞極可能不是癌。華納向我解釋說,細胞要轉變為癌細胞至少需要經歷五到十個不同的基因突變。不僅如此,要成為「完美的癌細胞壞蛋」,DNA還需要在不同區域發生特定的隨機基因突變。就像,會活下來且變成癌症的突變細胞已經變出能向免疫細胞發送信號的能力,它的指令是:不要攻擊我,請保護我,把我養大。「它們的分泌能改變免疫細胞的因子。」華納告訴我。舉例來說:「巨噬細胞不再引起發炎了,它們反而保護癌細胞並刺激血管生成。」這是癌細胞利用免疫系統的關鍵時刻。癌細胞不斷增長,被悄悄保護著,有血管餵養,甚至被纖維網絡守護。腫瘤「一直平穩前行,看不見它卻不斷增長。」CTLA-4的開創性研究者艾利森如此說。但是隨後,「在某個時候,〔腫瘤〕達到了一定的大小,氧氣和食物都不夠了。」艾利森解釋,它們對生長環境來說已經變得太大。「它們開始死亡」,巨噬細胞進入, 發生吞噬作用,腫瘤碎片被清理,免疫系統開始提供更多的生長基礎設施,就像要癒合傷口所做的一樣,同時間CTLA-4 還關上了攻擊犬。這是免疫系統造成的惡性循環,沒別的好說的。免疫系統開始餵養和培育癌細胞。微妙的防禦已經轉向攻擊你。全部加起來就是,得癌的機率很大程度取決於某人受傷的頻率,又是受哪一種傷。這只是數學。簡單來說,更多的傷意謂更多的細胞分裂,也就有更多發生危險突變的機會。讓我們一探世上最大殺手的狀況。人在抽菸時,肺部脆弱的粉紅組織內會形成微小傷口,向肺部注入數千種化學物質,其中很多不僅破壞DNA,還干擾DNA的修復。同時,免疫系統的警察和救火隊出現,傷口癒合的過程開始了,開始造新細胞。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抽了一根又一根,年復一年。(吸菸是一種長期活動,和偶然從篝火吸入的不同,直接從火吸入的化學物較少。)以吸菸的情況而言,惡性細胞得到餵養和保護,且保護與餵養它的是一開始清理傷口的同樣系統,這套系統也確保沒有病原體在那裡造成傷害。這些新細胞中有一些是造錯的,被認為是異己。也出現某些正確隨機的突變組合,它們活得下來且很像自己。以上各種各類,讓免疫系統,這個為捍衛我們而建立的系統,成為腫瘤的促進者和保護者。再次提醒一個重要關鍵,癌症只是數字遊戲。傷口越多,突變和發炎越多,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越大。這就是抽菸這類事為什麼如此危險的原因,每抽 一口都會增加風險。同樣地,沒有塗防曬的日光照射也為傷口和發炎提供另一個機會,加上紫外線直接誘發突變,更增加皮膚癌發展的機會,還包括特別危險的黑色素瘤。其他進入人體的毒素,無論是食物毒素還是化學毒素,也會造成傷口,發生損傷,就算再小再輕微,都需要修復,再來就是炎症和重建。每次輕微侵擾都是細胞分裂和免疫系統反應的機會,雖然原意在清理,但也可能引發癌症上身。基於數學的確定性,吸菸者幾乎肯定會在某個時間點罹癌。如果你是吸菸者,也許現在身上就有癌細胞。實際上,很可能已經發展成癌了。但大多數的情況,因為缺乏基因改變的準確類型,特別是無法藉由歸化免疫系統而增殖,癌症的存在並不表示癌症會紮根。不做此類高風險行為的人罹患癌症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或說,我們還不會那麼快得癌。但是,如果我們壽命夠長,數學也會追上我們的。事實是,人到最終還是會有癌細胞的,就算滿口稱讚免疫系統做的權衡取捨,但最終還是會發展成癌症的。因為演化,才讓這種可能性存在,甚至才讓癌症可以生根。原因很簡單:在短期內,它願意冒著突變的風險只求立刻重建組織。畢竟,還有什麼其他選擇?讓你的組織出現一個洞?讓你的身體一點一滴被缺口刀傷弄得殘破脫落嗎?細胞分裂是必須的。突變、癌症是細胞分裂的副產品。死亡之所以注定,這是原因之一。但這種動態也是對抗癌症的關鍵,這就是艾利森利用CTLA-4 要做的。第二個重大的概念發現是讓它幫助修補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轉而支持生命。
-
2021-02-16 養生.運動天地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編按:爬個樓梯就氣喘吁吁?稍微講長一點的句子就氣不足?小心,這些都顯示:你的肺正在老化!呼吸神經學專家的本間生夫解釋,讓肺部膨脹收縮的肌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漸減弱。一旦心肺的呼吸能力衰弱、吸氣與吐氣的動作變淺後,人體就沒辦法獲得足夠的氧氣,同時也無法順利排出有害物質和二氧化碳。而自律神經失調、血液循環差、免疫力下降,都可能是呼吸太淺所造成。 一天只要五分鐘「呼吸肌伸展操」,藉由伸展呼吸肌、提高呼吸肌彈性,不但能提升肺功能,還能解除肩膀痠痛。呼吸肌的領銜主演是「肋間肌」首先要說明呼吸肌是什麼樣的肌肉。肺部被俗稱的肋骨所包圍,完全容納在名叫「胸廓」的籠狀空間當中。呼吸肌的位置能夠包圍整個胸廓,藉由擴張及收縮胸廓來震動肺部。只是,就算一語概括為呼吸肌,肌肉類型也有二十種以上。與吸氣吐氣有關的肌肉統統都是呼吸肌。圍繞在胸廓外二十種以上的肌肉通力合作,讓胸廓擴張和收縮。簡單舉幾個例子,就是沿著肋骨生長的肋間肌,位在胸部表層的胸大肌,以及讓肺部上下震動的橫膈膜。除此之外,腹肌、背肌,以及脖子和肩膀周圍的肌肉也等於是呼吸肌。而這些呼吸肌當中也有特別負責核心任務的肌肉組織,那就是肋間肌和橫膈膜。另外,兩者在運作當中是由肋間肌擔任呼吸運動的主角。就如前面也提到,啟動呼吸的主引擎是胸部呼吸肌的肋間肌,橫膈膜的定位充其量只是副引擎。就像這樣,肋間肌可說是支撐呼吸運動根基的呼吸肌。因此,大家在訓練呼吸肌的時候,也要鎖定目標鍛鍊肋間肌這個主角。以肋間肌的情況來說,就是由「外肋間肌」扮演負責「吸氣」的角色,「內肋間肌」扮演負責「吐氣」的角色。換句話說,假如外肋間肌擴張胸部,內肋間肌就會接著收縮胸部,吸氣肌和呼氣肌兩者就像這樣採取相反的行動,同時反覆做收縮運動。這兩種肌肉彼此就是藉由「默契」互相協調,同時「讓呼吸一致」,分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我們的呼吸要藉由吸氣肌和呼氣肌的絕妙搭配方能成立。肋間肌是獨一無二的「天選肌肉」然而,胸部呼吸肌,也就是肋間肌,與其他肌肉比較之下會有個極大的特徵。那就是幾乎由紅肌所組成。各位知道肌肉分為白肌和紅肌嗎?白肌又稱「速肌」,是快速活動時使用的肌肉。特徵在於可以瞬間爆發龐大的力量,據說田徑短距離跑者的白肌比例就很多。反觀紅肌則稱為「慢肌」,是緩慢活動時使用的肌肉。特徵在於具有持久力,不易疲倦,據說馬拉松跑者的紅肌比例就很多。短距離跑者和馬拉松跑者另當別論,原本大多數人的肌肉就是白肌和紅肌約占一半。假如是魚就會偏向其中一方,比方說「比目魚是白肉」或「鮪魚是紅肉」,但人類則是紅白兩色混雜在一束肌肉當中,紋路不會「只有白」或「只有紅」。無論是手臂的肌肉也好,腳部的肌肉也好,軀幹的肌肉也好,擷取任何部位的肌肉一看,都是由大約各占一半的白肌和紅肌混合而成。不過肋間肌是例外。即使同樣是呼吸肌,橫膈膜和胸大肌也是白色跟紅色正好各摻一半,唯獨肋間肌幾乎都是紅肌。尤其是內肋間肌當中的白肌更是只有三%。為什麼只有肋間肌幾乎都是紅肌呢?這恐怕是因為活著就要背負不得不然的宿命,一直不斷做呼吸運動。無論是睡覺還是清醒,呼吸肌都得要不眠不休孜孜不倦,持續做收縮運動七十年、八十年,有時甚至一百年以上。所以長出的肌肉就只有持久性高,不易疲倦的紅肌。我認為肋間肌在某個意義上是「天選肌肉」。或許是為了永遠持續吸氣吐氣,創造人類的神明才會獨獨將這種呼吸肌設定成「特別規格」。而正因為如此,才必須珍惜和妥善護理肋間肌這種「特別的肌肉」。我認為只要訓練這種「特別的肌肉」,讓呼吸功能保持健全,就能活出永保身心健康,始終年輕的人生。胸部呼吸肌一定都有這種「特別的力量」。因此,請各位務必強化肋間肌,強化呼吸力,發揮「特別的力量」。胸部呼吸肌熱愛有氧運動那麼,該怎麼樣訓練肋間肌這種「特別的肌肉」,讓功能提升呢?單刀直入來說,呼吸肌熱愛有氧運動。透過健行、慢跑、有氧健身操和其他有氧訓練,就可以提升功能。或許也有人聽了「有氧運動」之後會覺得奇怪:「咦,不是該做無氧運動嗎?」的確,假如是普通的肌肉,「肌肉訓練和其他無氧運動」就能有效鍛鍊。我認為要鍛鍊速肌(白肌),最好是舉啞鈴或深蹲,做需要一口氣施加龐大力道的力量型訓練。相信也有很多人為了強健腿腰或厚實胸肌,每天都做這種肌肉訓練。然而,肋間肌跟普通的肌肉不同,幾乎都是紅肌。所以就算做了「有效鍛鍊白肌的肌肉訓練」也幾乎是白費工夫,反而必須進行「能夠高效鍛鍊紅肌的訓練」。換句話說,就是有氧運動。原本紅肌就是藉由大量攝取氧氣發揮力量。這種肌肉會在運動的同時攝取氧氣,利用氧氣產生能量,再利用能量活動身體。肌肉像這樣依序轉換能量產生力量,就算長時間運動也不易疲倦,能夠發揮優異的持久力。因此,「紅肌肋間肌」適合在攝取氧氣時訓練。只要活著,呼吸肌就必須一直不斷做收縮運動,所以才需要非比尋常的持久力。為了發揮這種強大的持久力,也要每天做有氧訓練強化肌肉,維持和提升持久功能。後面將會再次描述該怎麼進行有氧運動。總之這裡先請各位明白,有效鍛鍊胸部呼吸肌的不是力量型肌肉訓練運動,而是有氧型運動。訓練清單① 呼吸肌伸展操那麼,就馬上從「呼吸肌伸展操」介紹起吧。首先要從基本做起。前面也提到,呼吸訓練的重點是在做的時候要改善姿勢。就如左圖所示,雙腿打開與肩同寬,抬頭挺胸筆直站立。還有,伸展操中的呼吸基本上是從鼻子慢慢吸氣,從嘴巴慢慢吐氣。尤其是在吐氣時,請花上比吸氣時多一倍的時間來吐氣。雙腿打開與肩同寬,抬頭挺胸。〈步驟1 肩膀上下擺動〉次數:3~6次現在要開始做呼吸肌伸展操。〈步驟1〉是要進行「肩膀上下擺動」舒緩肩部。肩膀上下擺動的用意是做呼吸肌伸展操的準備運動。呼吸肌伸展操會經常活動上半身,需要事先將肩膀變柔軟。所以要舒緩肩胛骨,讓胸部容易擴張。呼吸不好的人多半雙肩前傾,肩膀和肩胛骨周圍的肌肉緊繃,也就是俗稱的偏屈肩。請搭配緩慢呼吸來做伸展操,舒緩這些部位。呼吸時吸氣和吐氣的時機請効法〈步驟1〉。雙腿打開站立與肩同寬,從鼻子慢慢吸氣的同時抬起雙肩。等到吸完氣後,就從嘴巴慢慢吐氣,同時將雙肩放下來。另外,雖然光是肩膀上下擺動也可以練習掌握呼吸的時機,但可以的話,慢慢往前後轉動就會很有效。肩膀從前面轉動的同時抬起來,再在往後轉的同時放下來。這樣肩膀痠痛也會一掃而空。有類似煩惱的人不妨特別認真去做。肩膀上下擺動(吸氣肌)①慢慢吸氣,同時抬起肩膀。②慢慢吐氣,同時將肩膀往後轉再放下來。〈步驟2 頸部伸展操〉次數:3~6次〈步驟2〉是要軟化頸部的肌肉,讓吸氣更容易的伸展操。一旦頸部的肌肉收縮,肩膀就會抬起來,鎖骨就會往上提。還有論文指出,即使是胸部和腹部呼吸肌麻痺而無法呼吸的患者,也可以藉由鎖骨上下擺動來換氣。這也就是說,假如在跑馬拉松或做其他運動時覺得難受,就以肩膀呼吸和喘氣。首先雙腿打開站立與肩同寬,邊慢慢吸氣邊將頭部往旁邊歪。同時將頸部伸展側的手臂伸往下方,做出用手掌按壓空氣的姿勢。伸出手臂後頸部的肌肉就會伸展得更厲害。接著從嘴巴慢慢吐氣,同時回到開頭的姿勢。另一邊也要以同樣方式進行,以上動作請重複做3~6次。頸部的肌肉是用來吸氣的肌肉,要在吸氣的同時做伸展操。另外,頸部肌肉痠痛也是肩膀痠痛的原因。要時常消除肌肉的緊張,讓肌肉變得柔軟。頸部伸展操(吸氣肌)①慢慢吸氣,同時將頭部往旁邊歪。②慢慢吐氣,同時回到原本的姿勢。*左右兩邊都要做書籍介紹最強呼吸法:穩定情緒、提升免疫力,從呼吸中找回改變人生的關鍵!作者:本間生夫 出版社:健行出版 日期:2020/04/29作者簡介本間生夫:一九四八年出生,畢業於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八六年起擔任昭和大學醫學院第二生理學教室教授,二○一三年起擔任東京有明醫療大學副校長,一七年起擔任東京有明醫療大學校長。專長為呼吸神經生理學。曾任日本生理學會常任幹事、日本生理學會副會長、日本體力醫學會理事、厚生省特定疾患調查研究評估委員長、文部科學省大學設置學校法人審議會專門委員、日本學術會議合作會員、文部科學省教科用圖書檢定調查審議會第八部會會長,以及文部科學省教科用圖書檢定調查審議會會長等職。另外還兼任昭和大學名譽教授、日本情緒學會理事長、NPO法人平穩呼吸專案理事,以及日本體力醫學會健康科學顧問。延伸閱讀: 愛喝美式,其實你比較衝動!愛喝拿鐵,你的個性是...心理師教你從「10種咖啡」看出你的性格
-
2021-02-15 科別.泌尿腎臟
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
空氣清淨機最適合擺臥室 真菌毒素不同於肉眼可見的真菌,因為看不見,所以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會隨時隨地意識到它的存在。然而,要嚴防真菌毒素侵擾,除了守住飲食健康,避免病從口入,生活環境的把關也很重要。除了真菌毒素以外,我們還同時暴露在其他毒素的威脅之下。例如,有害化學物質等經由鼻子或皮膚進入體內。 有的孩子晚上不睡覺,惹得父母大發雷霆,天天嘮叨:「到底要摸到幾點才甘心?還不快去睡」、「就愛玩手遊,才會不想睡」、「不睡覺怎麼長高!」但是你可知,孩子不想睡也許是寢室環境有問題!孩子的寢室裡放了哪些東西呢?衣櫃裡該不會掛著從洗衣店拿回來的乾洗衣物,上面還原封不動的套著塑膠套? 洗衣店使用的乾洗清潔劑,主要成分是有機溶劑1-溴丙烷(1-bromopropane)。待在寢室裡,不自覺的呼吸著有機溶劑污染的空氣,很多孩子出現頭痛、疲勞症狀,因此導致失眠。即使緊閉衣櫃,衣櫃的門板之間還是有微小縫隙,從裡面持續釋放1-溴丙烷,造成孩子整晚呼吸著污染的空氣。 睡眠時間的環境衛生不可輕忽。任憑你如何嚴加把守飲食安全,如果睡眠八小時暴露在污染風險之下,就意味著一天的三分之一持續受到有害物質污染。孩子抱怨「頭痛」、「睡不著」,問題或許不在他的決心或毅力不足,也不是喜歡熬夜,何妨檢視家中是否遭到有機化合物的污染。 習慣把乾洗衣物放入衣櫃的家庭,最好在寢室使用空氣清淨機。許多家庭把空氣清淨機放在客廳,但其實放寢室更切合需求。乾洗衣物拿回家以後,應立刻去除塑膠套,掛在通風處,讓殘留衣物上的有機溶劑盡快揮發會更安全。當心除臭劑、染髮劑、化妝品裡的「經鼻毒」! 不只是乾洗衣物暗藏危機,廣告打得如火如荼的消臭劑、清潔劑、柔軟劑、殺蟲劑、化妝品、芳香劑等(化學物),還有抽菸、汽機車廢氣(鎘)、染劑或塗料(鉛、鎘)、窗簾或地毯的阻燃劑等,大環境裡充斥的毒素,多半是透過呼吸進入人體內的「經鼻毒」。 我們檢驗發現,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體內都殘留高濃度的除蟲菊精類殺蟲劑。目前已知除蟲菊精會升高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家中如有除蟲需要,應慎選安全的芳香藥草。 此外,化學芳香劑也和過動症有關。筆者的門診有一位過動的孩子,原本狀況已經穩定,但是某次搭計程車對車內的芳香劑起反應,又開始出現過動症狀。 經鼻毒的可怕在於眼不可見,大家對吃進去的東西多少會有戒心,可是對飄散在空氣中的毒卻漫不經心。而且就算對家中環境嚴加把關,也難防外來危害。更可怕的在於,大氣環境中就含有水銀、鎘等有害人體的重金屬,僅只是呼吸空氣,即可能不斷把水銀吸入體內。 近來,建築空調設備越來越齊全,一般都有二十四小時換氣,室內空氣應該十分清潔衛生才對。然而,人工空調不比空氣清新的自然環境,無論如何換氣,也只是把污染的空氣換進換出罷了。 經鼻吸入的毒素,也和飲食一樣,必須交由肝臟解毒。這些毒素透過鼻黏膜裡的微血管,進入血液循環,最後送到肝臟處理。而隨著空氣進入肺部的毒素,也是經由肺泡細胞進到血液循環,由此流竄全身。 食物裡的毒素進入腸道,最後藉由糞便排出完成解毒,但是經鼻吸入的毒,無法像排便一樣直接捨棄,只能在體內到處跑。由此可知,「呼吸乾淨空氣」是何等大事。 認識防曬乳、面霜、洗髮精的「經皮毒」 有些化學物質會經由皮膚吸收。乾洗衣物的有機化學溶劑、柔軟劑、清潔劑,除了經鼻吸收以外,還會透過直接接觸皮膚危害人體。化妝品、洗髮精等直接使用於皮膚的化學物質也是如此。 現在還多了一項需要特別提防的,就是防曬乳。夏威夷已經發布公告,即將從二○二一年起,禁止流通和販賣有害珊瑚礁的化學物質,其中就包含防曬乳。連同在一般超商販售的防曬乳,都不得再販售。會毒死珊瑚的化學物質,我們竟直接塗抹在皮膚上,想來都令人頭皮發麻。 珊瑚並非植物,而是與海葵同屬的動物。造成這類動物死亡的防曬乳成分,為二苯甲酮(Oxybenzone)、甲氧基肉桂酸辛酯(Octinoxate)。這些化學成分不必直接塗抹於珊瑚,都能置珊瑚於死地,我們卻直接塗在皮膚上。 筆者的夫婿龍介一得知這個事實,便從此拒絕使用防曬乳,因為他判斷認為,這些化學成分對人體的危害比紫外線更大。 防曬乳塗抹面積大、附著時間長、遇水不脫落,最近還多了霜狀、膠狀等劑型,對皮膚的滲透力更強。相信很多人都有過塗抹防曬乳的經驗,只用香皂根本清洗不掉,這些有害污染物就在我們不知不覺間蓄積體內。 防曬觀念如今已深入幼兒園、托兒所等兒童相關機構,讓很多父母堅持要幫孩子把防曬乳塗好塗滿。日曬過度會造成傷害,因此防曬確有其必要,最好利用帽子、衣物、陽傘遮陽,或檢討塗抹防曬乳的用量和使用時機。選用防曬乳,宜避免含有二苯甲酮、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成分。早期那種塗了以後皮膚會發白,怎麼抹也抹不勻的防曬乳,反而比較安全3。現在立即可行的排毒習慣 在每天的生活中,一點一滴整備體內環境,成為能夠排毒的體質,是我們為身體健康所能做的必要努力。筆者推薦的家常排毒時間,就是沐浴。即使是夏天洗澡,也要避免採用淋浴式的戰鬥澡,最好是泡個溫水澡,讓身體確實出汗。別小看出汗,只是出個汗,對身體來說就是最佳的排毒。 最近的孩子都不容易流汗,而且越是體質差的孩子越不出汗。不但如此,身體本身竟然抗拒出汗。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出汗會流失礦物質,身體本能地知道繼續流失礦物質將會加重體質惡化。 但是,不流汗就無法排毒,所以必須一面補充礦物質,一面流汗,而泡澡正可以滿足這一條件要求。在紛繁忙碌的生活中,全家人至少在沐浴時刻,堅持泡個舒緩安適的溫水澡,痛快發汗。 重金屬、化學物質可以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但是有機溶劑(香水、甲醛等)就只能透過汗水排出。泡澡時,用不含鋁成分的碳酸氫鈉(NaHCO3₃,俗稱小蘇打)取代一般的泡澡劑,可促進發汗,還能夠增強美膚效果。 除了碳酸氫鈉,浴鹽(Epsom Salts)泡澡也值得推薦。浴鹽雖有「鹽」之名,卻不是鹽,而是天然礦物質硫酸鎂。歐美大約自三千年前,開始養成用浴鹽泡澡來排毒的習慣。這幾年,浴鹽受到演藝人員、名模的喜愛,而廣為日本人熟知,美容功效也深受矚目。 浴鹽不只促進發汗,其中的礦物質鎂經皮膚吸收,還可補充礦物質。泡浴鹽能夠舒緩神經緊繃,放鬆肌肉,讓人一夜好眠。浴鹽不傷浴缸,不造成設備鏽蝕,又是可處理的天然廢棄物,大型藥局或網路皆有販售。用排毒食材為身體排毒 平日飲食可適度攝取有助提升肝臟機能、促進解毒的食材。調味佐料、芳香蔬菜、芳香藥草、辛香料都具有解毒作用。包括青蔥、生薑、紫蘇、野薑(茗荷)等調味佐料,以及大蒜、洋蔥、巴西利、薄荷、羅勒、芫荽、鬱金等芳香藥草或辛香料皆屬之。 此外,有機硫化物可促進人體解毒路徑的運行,是身體解毒的重要推手。特殊刺鼻氣味是有機硫化物的一大特徵,除了大蒜、韭菜、洋蔥這類佐料,白蘿蔔、芥末、包心菜、珠蔥、蕗蕎(薤白)、青蔥等,也都是富含有機硫化物的好食材。有機硫化物成分還可吸附真菌毒素,對防治真菌毒素危害人體十分有效。 辛香料、芳香藥草同時也具有健腦作用。例如迷迭香、奧勒岡(牛至)、芫荽、薑黃、鼠尾草、百里香、黑胡椒、月桂葉、肉桂等,除了解毒功能,又可抑制腦部發炎,提高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並且穩定情緒4。 很多媽媽擔心孩子無法接受氣味強烈的佐料、辛香料、芳香藥草,筆者家裡則是想盡辦法拿這些食材入菜,做湯或熬咖哩,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烹調方式。 市售的現成咖哩塊雖然使用方便,但其中添加了很多麵粉(麩質蛋白)。不妨考慮炒咖哩粉,或是加了薑黃的咖哩醬,配上絞肉、洋蔥丁,再混合其他香草、辛香料調理成肉醬咖哩(Keema Curry),也很受小朋友歡迎。 具有解毒良效的食材還有檸檬和西瓜。小松菜、青花椰菜等黃綠色蔬菜富含抗氧化物,也有益肝臟健康。善用辛香料還可促進食慾,讓我們透過孩子喜愛的吃吃喝喝,養成他們「有排毒能力的體質」,保護下一代免於毒物危害。※本文摘自《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 《孩子怎樣也講不聽?原因竟然是腎上腺疲勞!:有氣無力!過動沒定性!粗心大意!早上起不來!》作者:本間良子、本間龍介出版社:新自然主義出版日期:2020/12/24
-
2021-02-11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香腸、臘肉、火鍋料等,這些都是年夜飯裡常見的菜餚,不過,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許嘉芸提醒,環境中致癌物質無所不在,許多加工食品含有「亞硝酸鹽」,吃下肚後,恐形成致癌物「亞硝胺」,提醒民眾力行「防癌新生活」,多吃新鮮蔬果,遠罹癌症威脅。所謂「防癌新生活」就是養成「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遠離菸檳」、「定期篩檢」等5大防癌好習慣,臨床顯示,只要落實於生活,就能降低6至7成罹癌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全球癌症調查報告,2020年乳癌位居全球盛行率最高的癌症,肺癌、大腸直腸癌則分居2、3名。至於台灣最常見癌症則是大腸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癌症的頭號殺手就是肺癌。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說,台灣肺癌新增人數逐年增加,超過1萬5000人確診,近1萬人死於肺癌,死亡人數位居所有癌症之冠。賴基銘指出,國人普遍缺乏肺癌早期篩檢的正確認知,以致確診時時5、6成已是晚期,建議抽菸者、有家族史的民眾定期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如果及早偵測1公分以下的肺部腫瘤,治癒率高達9成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過年祭祖、拜神,常會燒香,但在燃燒過程中,常產生大量PM2.5,這屬於第1級致癌物,建議燒香及焚燒金紙時,環境應該保持通風,或是開啟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汙對於人體的傷害。許嘉芸指出,居家環境中充滿許多致癌物質,包括亞硝胺、黃麴毒素、丙烯醯胺、多環芳香烴,以及室內外的空污PM2.5等,除了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飲食上,則應避免食用含有「亞硝酸鹽」的加工食品。此外,在食用堅果乾貨等年節應景零食時,應該留意保存期限,以及是否發黴變質,如果變軟、出現異味,或味道不對,就可能長了黴菌,含有黃麴毒素等有害物質,提高罹癌風險。許嘉芸建議,如果家裡成員不多,在購買堅果乾貨時,即使大包裝比較划算,但如果開封之後,無法立即吃完,就容易變質發霉,因此,這類產品以小包裝為宜,並注意有效時期。此外,許多年菜料理大多以油炸燒烤為主,盡管美味、好吃,但肉類等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在經過高溫油炸燒烤後,容易產生「丙烯醯胺」及「多環芳香烴」等致癌物質,許嘉芸提醒,烹煮食物時,盡量以燙、蒸、煮或涼拌為主。★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1-02-10 癌症.癌友加油站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原以為只是一般健康檢查,沒想到卻一發不可收拾……。當年三十七歲的我,發現乳房超音波有異狀,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到醫院做了詳細檢查,確診乳癌第一期。兩次的罹癌經驗,讓我因禍得福?聽聞噩耗時,腦袋一片空白,沒有力氣思考下一步應該怎麼做,滿腦子掛心的是還在就讀國小的女兒。「我會為了兩個女兒努力治療!」抱持活著就有希望的信念,我要親眼看著她們步入禮堂。為了根除癌細胞,將右乳局部切除、腋下淋巴清除的手術;八次化療、三十五次放療、五年的荷爾蒙治療,原以為抗癌歷程到此告一段落,生活可以回歸正軌,卻沒想到老天又對我開了一次玩笑。「在妳的身體發現一顆一.二公分的腫瘤……。」二○○七年,我罹患第二個癌症――肺腺癌第一期。當醫師說要切除右肺中葉,我才驚覺是不是過去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成為壓垮自己的原因。右肺中葉切除後,說話會喘、走路緩慢,經常忍痛咳嗽,心想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因此,開始每天練習吹氣與爬樓梯,訓練肺活量。每個週末先生會陪我去爬山,持續一段時間,體力甚至比手術前更好,也算是因禍得福吧!命運再給一巴掌,肺癌復發、骨轉移治療結束後,於二○一○年回醫院定期追蹤肺部情況時,發現右肺下葉再次冒出三顆惡性腫瘤。「從來沒有菸酒的不良嗜好,也很努力治療,為什麼癌症一直找上我?」我的心跌落至谷底,成天鬱鬱寡歡,不斷責怪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恐懼與不安吞噬了我。「之前的治療,右肺中葉已經全部切除,如果這次再把右肺下葉切除,會嚴重影響生活,可能往後走路都會喘。」醫生語重心長地表示。「切除之後,腫瘤要是再長出來怎麼辦?」我下定決心徹底改變生活習慣與心態,每天早起運動,認真對待每一口放進嘴裡的食物,學習與癌和平共處。我的抗癌之路異常艱辛,以為歷經三次罹癌後,一切能重新開始,萬萬沒想到二○一七年會再次經歷生死。炎炎夏日,一如往常的我到公園拉筋,聽到骨頭「喀擦」一聲,大腿開始疼痛,檢查後發現是脊椎滑脫,後續接受復健、喬骨、原始點治療,都不見好轉,反而日漸嚴重,彷彿有電鑽不停地往骨頭裡面鑽,在這期間體重掉了七公斤。檢查後,肺腺癌轉移到髖關節,當天緊急安排住院,進行左腿髖關節置換手術。怎麼也沒想到這是我經歷過最嚴峻的一次,住院治療二十五天中,引流管裝了三星期才拆除,前後輸血數次,還因為酒精導致全身過敏……。在腳疼與全身過敏雙重夾擊下,光是抬腳復健都會痛到掉淚,剛出院的那陣子只能依靠輪椅行動,失去了行走的能力,甚至連如廁洗澡都要旁人攙扶,最難過的是平時熱愛的爬山、瑜珈以及跑步等運動,從今往後都要避免。直到我失去這些後,才驚覺看似平凡的日常有多麼珍貴。還好,身旁有親愛家人的關懷與支持,細心照護我的生活起居,不斷陪伴復健,慢慢不依賴助行器與枴杖,恢復自行走路。人生終極考驗,喪偶、癌症雙重打擊當我日漸復原時,一向身強體壯的先生,因咳嗽就醫後,就再也沒有回來……。家中頓時失去依靠,這種椎心之痛遠遠超過治療過程中承受的痛苦,整顆心瞬間被掏空,日子過得渾渾噩噩,天天以淚洗面。當心情沮喪得無以復加時,我的腳再次痛到幾乎無法行走,肺部的癌細胞也加速長大。「我會照顧好自己,你放心離開吧!」想起曾經對先生應下的承諾,再多麼心痛難耐,我還是打起精神繼續治療。還好有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陪伴,努力克服所有副作用,時間漸漸帶走傷痛,病況也趨於穩定。罹癌迄今已邁入第十六年,仔細想想,老天其實對我很好,給了我四次機會,讓我能檢視自己過往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人生觀念,不再把工作和金錢擺在第一順位。生病之後,開始學習陶笛、竹笛、烏克麗麗、薩克斯風、合唱等,考取桃園市街頭藝人的證照,為我音樂志工的道路揭開序幕,經常前往各地的養老機構、關懷服務協會、公益單位表演,透過輕快的陶笛樂聲,療癒更多為疾病所苦的朋友。我們不能決定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決定它的寬度。當有困難來臨時,面對它、接受它、放下它,每一天都要開心地活著,帶著這份信念,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本文摘自博思智庫《我也曾經不勇敢:解密精準醫療,個人化抗癌新趨勢》)書籍簡介本書特別安排專家學者於專欄中介紹「精準醫療」,以深入淺出的分析,呈現醫界與科技結合在癌症治療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為讀者接軌最新癌症治療參考的依據。節錄抗癌鬥士的心情故事、抗癌的心路歷程,希望能激發癌友自助力,正面迎向生命的陽光。以往,癌症常規治療通常以同一套方式,符合多數癌症病人;然而,同一種癌症,不同病人適用的療法可能不一樣。拜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所賜,個人化且更精準的治療方式不斷出現,不僅能命中要害、降低副作用,還能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費用,讓抗癌又多了一項新利器!
-
2021-02-10 寵物.照顧指南
家有毛小孩請注意! 營養師提點寵物的飲食大忌
現代人真的很多家庭都有養寵物,毛小孩就跟自己小孩般,需要細心呵護。你知道嗎?毛小孩的營養攝取跟人類一樣,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呢,特別邀請營養師莊昕悅來談談,關於寵物不能吃的食物。莊昕悅表示,剛成為營養師時,對好多東西都覺得很新鮮,於是去了學校上了寵物營養課程,只可惜台灣目前並沒有寵物營養師執照,所有寵物飲食與健康相關的議題,都是由獸醫負責,印象中,韓國真的有寵物營養師這個職業! 許多家有毛小孩的人時常討論,狗狗什麼不能吃、貓咪什麼不能吃…,誤食了又會出什麼大事。因此,莊昕悅就特別分享,關於寵物不能吃的食物,供給毛小孩新手家長們參考。 No Eat 1 洋蔥、大蒜、韭菜對人類很健康的辛香料:洋蔥、大蒜、韭菜,竟然會造成毛小孩血尿!莊昕悅解釋,洋蔥、大蒜、韭菜含有機硫化合物,食用過量時,會破壞紅血球,導致紅血球極速氧化,引發氧化溶血作用,產生血尿,嚴重時更會造成死亡。她進一步說明,各種形式的洋蔥都可能造成寵物的健康問題,包括脫水、生的或煮熟的洋蔥,甚至洋蔥粉等,而許多寶寶副食品都有加入洋蔥粉、大蒜粉等,建議毛家長別讓毛小孩吃。 No Eat 2 葡萄、葡萄乾莊昕悅指出,葡萄和葡萄乾因為含有「酚類物質」,狗兒如果誤食,在6~12小時內會出現腹瀉、腹痛、厭食、嗜睡、無力等,還會導致急性腎衰竭,造成腎臟無法產生尿液,這時多數狗兒就會死亡或被安樂死,死亡率高達50~75%。No Eat 3 酪梨過去曾有愛吃酪梨的狗狗死於急性心肌病變的病例報導,莊昕悅說,因為酪梨含有一種殺真菌毒素叫Persin,症狀包括胃腸道刺激、嘔吐、腹瀉、呼吸窘迫;還會造成肺部、胸部、心臟組織周圍的積液,因缺氧而導致呼吸困難、死亡;其高脂肪含量,也可能會導致胰腺炎。 No Eat 4 巧克力、可可許多人都知道狗狗吃下巧克力會生病,其實,巧克力也會嚴重危害貓咪的健康,甚至可能致命。莊昕悅表示,巧克力跟可可含有甲基黃嘌呤,內有如咖啡因、可可鹼、茶鹼等興奮劑物質,會影響毛小孩的中樞神經、肌肉等。No Eat 5 啤酒花釀製啤酒時,為增加啤酒風味及泡沫穩定性而加入的啤酒花,不管是新鮮的還是用過的,對狗狗都是劇毒。莊昕悅說,狗狗誤食後會產生惡性高熱的現象,出現發高燒、焦慮、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氣喘、嘔吐、腹痛、痙攣等症狀。No Eat 6 夏威夷豆很多餅乾、蛋糕等都會添加夏威夷豆,但如果你把點心分享給毛小孩,可就糟糕了!莊昕悅提到,狗狗誤食夏威夷豆的12小時內,會發生無力、虛弱、嘔吐、抑鬱、發燒、僵直、仰臥等中毒症狀。因為夏威夷豆含有未知的毒素,會影響寵物的肌肉,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並可能導致運動困難、虛弱、呼吸困難、震顫和四肢腫脹,還可能引發胰腺炎和致命的過敏反應。 No Eat 7 未烘烤的麵包莊昕悅指出,麵包是靠酵母發酵,但是活酵母吃進狗狗體內會產氣造成胃脹氣;麵包發酵食會產生乙醇(酒精),更可能導致狗狗中毒。所以製作麵包時,一定要小心讓狗狗與生麵糰保持距離。 No Eat 8 木糖醇糖果、口香糖、牙膏、減重食品等都會添加木糖醇。木糖醇是種人工甜味劑,會導致寵物體內胰島素增加使血糖快速降低,當血糖突然下降後,會導致嘔吐、嗜睡、失去協調控制,最後可能產生癲癇,而肝衰竭往往發生短時間內。No Eat 9 酒精酒精對人的健康影響深遠,對寵物也是一樣。只要攝取一點點就可能導致嘔吐、腹瀉等,嚴重時甚至呼吸困難、昏迷、死亡。除了生麵團、腐爛水果等會產生酒精,生活中包括油漆、藥物、香水、漱口水、消毒劑等含乙醇的產品。莊昕悅提醒,盡量避免讓寵物吃到上述食物,請將這些食物放在他們接觸不到的地方,特別是愛偷吃東西的毛孩子。而造成毛小孩中毒跟攝取的劑量有關,每種動物的耐受劑量不同,若不小心食用到且有症狀產生須儘速就醫治療。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諮詢專家/營養師 莊昕悅 圖片設計/Kato
-
2021-02-07 癌症.頭頸癌
醫盼頭頸癌治療與國際接軌 許癌友新希望頭頸癌復發 免疫治療盼見曙光
11年前,年僅40歲的王先生口腔癌四期,經治療後康復,近兩年不幸復發,臉頰長出比嘴巴更大的腫瘤,甚至轉移肺部。雖評估適合免疫新藥,礙於健保規範,面對單月十幾萬藥費,他萬念俱灰放棄治療,還好有機會加入臨床試驗,經過兩次治療,腫瘤已明顯縮小,生活品質也大大改善。好發年齡層低,患者多為家庭支柱。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感慨,若沒有遇到免疫新藥臨床試驗,王先生復發半年就會面臨死亡。抽菸、喝酒、吃檳榔是頭頸癌風險因子,我國好發年齡層低,患者大多僅50歲,甚至多達五成晚期患者五年內會復發,這些人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更是家庭經濟支柱。一線使用免疫新藥,延長存活期。頭頸癌不僅造成明顯外觀改變,同時說話、吞嚥、呼吸功能亦會受損,生活品質差、吃不下也會造成營養不良,療程副作用大,患者服從度降低。過去藥物選擇少,以往標靶藥物是復發後唯一選擇。免疫新藥的出現,不僅副作用更少,且具長尾效應,療效比標靶或化療效果更持久。陽明交通大學校務長兼副校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過去頭頸癌患者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三年存活率僅10%;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新藥,病人三年存活可增為22.6%,足足上升一倍。免疫新藥改善過去數十年頭頸癌治療窘境,然在門診中,看過非常多頭頸癌患者,明明適合免疫新藥,卻礙於給付條件,天天愁眉苦臉,深陷到底要押注畢生積蓄接受治療,還是要把財產留給孩子的兩難。免疫治療及早用,嘉惠癌友助新生。楊慕華解釋,免疫新藥目前仍受限於健保給付條件,無法與其他藥物合併治療。舉例來說,僅二線病患能符合申請條件或用過標靶就不能用免疫治療、且僅兩成患者符合生物標記染色標準,連臨床醫師都稍感力不從心。楊慕華感嘆說,他參考美國腫瘤治療指引(NCCN),已將免疫治療列入一線,希冀台灣醫療接軌國際頭頸癌治療趨勢,以期嘉惠更多台灣頭頸癌癌友。
-
2021-02-06 醫聲.癌症防治
頭頸癌/醫盼頭頸癌治療與國際接軌 許癌友新希望 頭頸癌復發 免疫治療盼見曙光
十一年前,年僅40歲的王先生口腔癌四期,經治療後康復,近兩年不幸復發,臉頰長出比嘴巴更大的腫瘤,甚至轉移肺部。雖評估適合免疫新藥,礙於健保規範,面對單月十幾萬藥費,他萬念俱灰放棄治療,還好有機會加入臨床試驗,經過兩次治療,腫瘤已明顯縮小,生活品質也大大改善。●好發年齡層低,患者多為家庭支柱。馬偕醫院癌症中心主任張義芳感慨,若沒有遇到免疫新藥臨床試驗,王先生復發半年就會面臨死亡。抽菸、喝酒、吃檳榔是頭頸癌風險因子,我國好發年齡層低,患者大多僅50歲,甚至多達五成晚期患者五年內會復發,這些人正值生產力最高的時期,更是家庭經濟支柱。頭頸癌不僅造成明顯外觀改變,同時說話、吞嚥、呼吸功能亦會受損,生活品質差、吃不下也會造成營養不良,療程副作用大,患者服從度降低。過去藥物選擇少,以往標靶藥物是復發後唯一選擇。免疫新藥的出現,不僅副作用更少,且具長尾效應,療效比標靶或化療效果更持久。●一線使用免疫新藥,延長存活期。陽明交通大學校務長兼副校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藥物治療科主任楊慕華表示,過去頭頸癌患者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標靶治療,三年存活率僅10%;第一線使用化療合併免疫新藥,病人三年存活可增為22.6%,足足上升一倍。免疫新藥改善過去數十年頭頸癌治療窘境,然在門診中,看過非常多頭頸癌患者,明明適合免疫新藥,卻礙於給付條件,天天愁眉苦臉,深陷到底要押注畢生積蓄接受治療,還是要把財產留給孩子的兩難。●免疫治療及早用,嘉惠癌友助新生。楊慕華解釋,免疫新藥目前仍受限於健保給付條件,無法與其他藥物合併治療。舉例來說,僅二線病患能符合申請條件或用過標靶就不能用免疫治療、且僅兩成患者符合生物標記染色標準,連臨床醫師都稍感力不從心。楊慕華感嘆說,他參考美國腫瘤治療指引(NCCN),已將免疫治療列入一線,希冀台灣醫療接軌國際頭頸癌治療趨勢,以期嘉惠更多台灣頭頸癌癌友。
-
2021-02-04 科別.呼吸胸腔
除了抽菸,燒烤、烹調油煙也在侵蝕肺部健康!醫師建議這樣做減少致癌機會
52歲的王先生,自營居酒屋並擔任燒烤師傅多年,今年與太太一同進行健康檢查,透過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赫然發現肺部有兩處大小約1~2公分且邊緣不規則的毛玻璃病灶,後續經胸腔專科醫師確診罹患肺腺癌。 不抽菸卻罹患肺腺癌 原來這原因也很致命 這讓沒有抽菸習慣的王先生大吃一驚,直說自己沒有明顯症狀,只是偶爾會有一點點咳嗽,以為只是被燒烤的油煙嗆到而已,也就習以為常,沒想到居然是肺生病的異常警告。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主任醫師蔡聰聰指出,常見的肺癌症狀表現有胸悶、胸痛、超過兩周的持續咳嗽、咳嗽帶血絲、聲音沙啞、食慾不振。若出現上述異常警訊,都該多加留意並及早就醫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期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專家建議 這樣做減少致癌機會 研究發現,烤肉時油脂滴到高溫木炭上後,冒出的濃煙夾雜一氧化碳、多環芳香烴(致癌物質)、及甲醛、苯及乙醛排放量大增;燒烤燃燒木炭時所產生於空氣中的PM2.5等懸浮微粒,也會暴增10~100倍,恐增加罹癌風險。 蔡聰聰建議,燒烤時,最好選擇在室外進行,如需要在室內,應保持通風良好;燒烤食物則應盡量避免直接接觸火焰及木炭,以免沾染上煙霧所含致癌物質。 或使用以木頭炭化製成的環保無煙炭取代傳統木炭,較不會出現燃燒不完全現象,避免產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氧化物、PM10、PM2.5、PAHs等化合物,也能避免在烤肉過程中,吸入燒烤廢氣,造成健康和環境的雙重負擔。 烹調、燒烤油煙 恐含有致癌物 料理油煙對肺的潛藏危害,除了廚師、燒烤師傅是危險族群之外,她特別提醒家庭主婦,不可掉以輕心。炒菜油煙排放5分鐘,所釋放出來的PM2.5會瞬間增加為比一般空氣高出20倍的PM2.5。 國家衛生研究院曾研究發現國人喜愛用烹炒方式料理食材,如果常用「豬油」拌炒,罹癌風險會比常用「植物油」高出92%。建議烹調料理時,廚房務必保持通風順暢,料理完後,讓抽油煙機多開5~10分鐘。 蔡聰聰呼籲,為避免受到煙害威脅,平時就要注意減少接觸油煙與空污。40歲以上、長期曝露於油煙環境的高危險族群每年最好定期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確實做好肺部自主篩檢,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
2021-02-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可怕!研究:14%新冠重症患者得糖尿病 原因仍是謎
目前已知糖尿病患者若確診新冠肺炎,有較高風險演變為重症或死亡,不過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新冠肺炎和糖尿病的關聯也許存在雙向關係,感染新冠肺炎可能會引發糖尿病,而且發病者不僅限於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新冠肺炎重症病患中,有14%罹患糖尿病。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郊區醫院(Suburban Hospital)醫學博士齊爾伯明(Mihail Zilbermint)平時負責照顧糖尿病患者,他表示,隨著院內接收愈來愈多新冠病患,他要處理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也激增,「以前每天大概處理18名患者,現在他的團隊要照顧多達30人」。這些患者中有許多人都沒有糖尿病史,有些人是在染疫後血糖升高,康復後已恢復正常; 還有些人則是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齊爾伯明說,「我們看到被診斷出罹患糖尿病的患者人數有所增加」。儘管新冠病毒通常會侵襲人類肺部,但還與一系列問題(包括血栓、神經系統疾病、腎臟和心臟損害)有密切關係。研究人員說,糖尿病可能很快也成為染疫後會出現的併發症,包括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兩者差別在於,第一型發病主因是由於先天性缺乏胰島素所致,而第二型多是受後天環境因素影響,像是生產較少的胰島素或對胰島素產生抵抗力。然而,科學家目前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是否會加速已經存在的問題或是導致問題發生,又或是兩者兼具。根據去年11月27日刊登在國際期刊《糖尿病、肥胖與代謝》上的一篇全球分析報告,有14.4%的重症染疫病患得糖尿病。研究作者寫道,儘管這些診斷可能是長期觀察到對嚴重疾病或或類固醇治療的結果,但「新冠肺炎的直接作用」也應列入考慮。研究人員尚不清楚新冠肺炎如何觸發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或是造成短暫和永久的糖尿病。但他們正競相尋找答案,包括新冠病毒是否催生出一種全新的糖尿病,而這種糖尿病的表現可能不同於以往傳統的糖尿病。美國糖尿病患者已以驚人速度成長。根據聯邦衛生數據,全國估計有3420萬人(人口的10.5%)患有糖尿病。而大概有三分之一美國人(8800萬人)患有糖尿病前期,這代表他們即將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若不加以控制,就會伴隨著嚴重併發症,包括心臟病、中風、失明、腎衰竭和神經損傷等。
-
2021-02-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天氣多變引發氣喘 藉中醫改善體質
天氣變化大、接觸過敏原、感冒、空氣汙染、刺激性氣味或特殊飲食,容易誘發氣喘發作,除了西醫治療外,透過中醫的治療也可以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減少氣喘發作。氣喘指的是有呼吸困難、咳嗽、胸悶、喘鳴聲等兩種以上症狀,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氣喘的成因是慢性呼吸道發炎,氣管對於一些無害的物質的過度反應,因而造成氣管支氣管狹窄、氣道黏液分泌增加、氣道壁增厚,會有咳、痰、喘、胸痛的表現。中醫觀點來看,氣喘因為外邪(誘發因子),引起體內發炎反應而導致「痰濕阻肺」,日久造成氣管有「氣滯血瘀」的病變。氣喘發作急性期,痰多黃或白、咳喘嚴重者,可使用黃芩、桑白皮、半夏、款冬花等化痰平喘的藥物治療。慢性期則著重調養肺脾腎,若有胃食道逆流或大便不成形,給予補脾;若喝冰冷飲料容易發作者,給予溫肺益氣藥物;若年紀大或反覆使用類固醇者,則給予補腎。中醫治療氣喘,在於體質的調整,藉以改善肺功能、降低發作次數,並減少急性發作藥物的使用。甚至可以治療其他併發的疾病,例如胃食道逆流、慢性上呼吸道症候群、過敏性鼻炎等,常在治療氣喘的過程中,一併獲得改善。除使用中藥治療,氣喘患者平常可以多按摩天突、大椎、肺俞等穴位,可以補氣並緩解發炎現象。也可以使用溫熱的藥物來進行穴位敷貼,例如三伏貼或三九貼,透過有溫補、祛寒、化痰的藥物來改善肺部氣血循環,進而減少氣喘發作。建議氣喘患者平常應早睡早起、多運動、注意保暖,忌食冰品,多吃蔬果和魚,也可適當攝取生薑等較溫性食物,肥胖者應減重。
-
2021-02-01 科別.腦部.神經
醫病天地/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 少年性情大變
台中市1名少年出車禍僅傷到大、小腿開放性骨折,但治療期間卻性格大變,變成嗜睡、不理人,甚至頂撞家人、對看護嗆聲,讓家人很疑惑,醫師檢查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引起。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指出,股骨(大腿骨)、脛骨(小腿骨)是人體長形骨,骨中央有脂肪豐富的骨髓,病患發生骨折,脂肪粒從斷骨處釋放散出,隨血液回流,脂肪栓塞常發生在最先經過的肺臟,病人會出現喘不過氣、血氧降低等症狀。這名少年脂肪栓塞未發生在肺部,卻意外卡在腦部;光田神經內科醫師黃炳鐘說,推測病患可能年輕,骨髓中的脂肪粒微小,通過肺部後隨血液流至腦部,沉積在左邊額葉與右邊顳葉,兩處都與情緒處理有關連,因此出現情緒症狀。這名少年出車禍後傷及腿部,但住院治療時卻是醫療團隊的頭痛人物,白天都在睡覺,晚上開始在病房吵鬧,對家人、醫護與看護善意叮囑都不屑、頂撞。嚴可倫與少年深談,並仔細觀察他有反應遲緩、意識怪異症狀,高度懷疑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導致病人出現失序行為與情緒不穩,安排核磁共振確診。「醫師謝謝您,我會努力康復好起來的。」少年治癒後恢復禮貌;嚴可倫說,這名少年很幸運,在支持治療下沉積脂肪粒逐漸由身體吸收,情緒恢復穩定,他也提醒骨折併發的脂肪栓塞好發在年輕人身上,因年輕人骨頭內油脂豐沛,若有異常行為要詳細檢查。
-
2021-01-31 科別.耳鼻喉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每當季節交替之際,天氣忽冷又忽熱,最容易引起感冒症狀。林太太是育有兩名子女的家庭主婦,最近得了感冒久咳不止,而且咳到肚子痛,甚至還有漏尿的情況發生,她趕緊就醫,檢查之後醫師告訴她這是感冒引發的「急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炎 可分急性、慢性支氣管炎是指連接氣管和肺部的小氣管發炎。家醫科醫師羅佳琳指出,人體的支氣管黏膜上有微小的纖毛,有黏性分泌物潤滑,用以淨化吸入的空氣,支氣管發炎時,因受刺激分泌過多黏液,因此,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支氣管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多為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伴隨感冒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成因則包括抽菸、吸入二手菸、空氣污染等,而哮喘、肺氣腫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久咳超過3個月是警訊 「痰」要咳出來 臨床上慢性支氣管炎的判定,通常是指1年之內持久痰咳超過3個月以上,且連續2年時間。羅佳琳說,急性支氣管炎症狀,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4至5天後,出現咳嗽有痰、輕微發燒、感覺疲倦、胸悶或胸口不適、呼吸困難、喘鳴等症狀。羅佳琳提及,支氣管炎的症狀和感冒症狀可以說非常的相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症狀,就是會出現惱人的「咳嗽」問題,而之所以會咳嗽,主要是因為體內有「痰」,所以要將它咳出來。 當病毒棲息在支氣管時,體內會分泌黏液(也就是痰),這種黏液是含有「溶菌酶」的酵素,「溶菌酶」是跟白血球殺菌時的武器是一樣的,所以當我們的體內出現痰,通常都是有發炎的症狀,而那些痰就是白血球和病毒(細菌)奮戰後所剩下的廢棄物,因此,有痰一定要吐出來、清乾淨,才不會讓發炎的症狀惡化。 通常半個月可痊癒 治療不當恐影響心臟功能 急性支氣管發炎反應通常是暫時性的,當感染或刺激物消失,發炎反應也會慢慢緩解,只要經過完整的治療,通常可以在半個月內痊癒。不過,羅佳琳進一步說明,伴隨感冒症狀的急性支氣管炎,若治療不當或不完全,也有可能轉變成慢性支氣管炎,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支氣管擴張症、肺氣腫,甚至影響心臟功能。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支氣管炎與氣喘不同之處在於,急性支氣管是濕咳、痰多;而氣喘則是乾而無痰的咳嗽。 久咳、發生應就醫 理學檢查有無併發症因此,若發現感冒久咳不癒、有發燒等症狀時,就應該趕緊就醫接受治療,以免加重病情導致併發症的產生。然而,若急性支氣管炎發病接受治療 3週後仍未能痊癒,羅佳琳建議,應該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認是否有相關併發症的症狀出現,例如肺炎、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擴張症等。而若要預防支氣管炎,羅佳琳提醒,天冷時應戴上口罩、圍巾等,用以加強口、鼻、喉等部位的保暖,同時腳部的保暖也非常重要;除此之外,遠離過敏源、適當運動增加免疫力,且每天喝8-12杯水,以稀釋痰液,幫助體內的痰較容易被咳出,洗熱水澡也有助痰的排出。
-
2021-01-30 科別.骨科.復健
會呼吸的痛! 隨著年紀增長,「肋骨骨折」每多斷一根死亡率增加
喜愛騎自行車運動的王先生一天在閃避突然轉彎的大車時摔了一跤,初時不以為意,後來發現胸部痛了起來,回家睡了一覺後起身發現幾乎痛到無法呼吸,急急忙忙到醫院急診掛診,照完X光後,醫師告訴他右側肋骨斷了4根,不用住院但要門診追蹤,他痛到無法想太多,去結帳領藥時只想著,我忘了問醫師我多久會好,還能騎自行車嗎...肋骨骨折是胸腔外傷最常見的疾病,任何胸腔的撞擊力,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都有可能造成肋骨骨折。在19-64歲之胸部外傷成年人肋骨骨折約占50%的發生率,在65歲以上的胸部外傷病人肋骨骨折發生率則高達65%,更可怕的是跟隨著年紀增長,每多斷了一根,死亡率就會增加。因此肋骨骨折並非想像中的那麼單純。以下根據肋骨骨折的相關問題,治療方式做一簡介。肋骨骨折造成的問題有哪些?肋骨骨折除了呼吸疼痛以外,有時也會合併著肺部挫傷、氣血胸,更嚴重的外傷病人也可能合併有腹部實質器官的受傷(肝臟、脾臟撕裂傷等)。肺部挫傷輕微的話,一般在72小時內會改善,但嚴重的肺部挫傷會引發急性呼吸窘迫症,甚至到急性呼吸衰竭,這種狀況則需要呼吸內管插管接受呼吸器輔助,最嚴重的狀況考慮葉克膜支撐。這類病人一定要到大醫院由外傷團隊評估處理方能保障安全。 由於肋骨骨折下緣有肋間神經及血管,肋間神經是胸壁感覺神經來源之一,不管肋骨斷裂的位置以外,疼痛的位置會沿著神經的走向表現。因此呼吸時疼痛加劇,有兩個原因:一、因為肋骨骨折導致胸壁不穩定,骨折斷面磨擦造成,二、骨折後肋間神經刺激導致的疼痛。每個人對疼痛的反應是不一樣的,疼痛會影響到呼吸的深度、咳嗽、翻身活動睡覺等,如果太痛了反而不敢深呼吸,肺擴張因此而受限,嚴重的話會造成肺塌陷,差的狀況是肺炎及呼吸衰竭,所以肋骨骨折後疼痛的控制是很重要的。 氣血胸是怎麼來的呢? 胸腔裡面本身是沒有空氣的,肋骨斷裂常常會有微量的空氣在骨折周圍,通常這種微量的氣胸在X光是看不到的,通常是只有在電腦斷層檢查之下,才會發現這樣的氣胸。 明顯的氣胸是因為胸腔撞擊力較大,造成肺撕裂傷、甚至肋骨骨折嚴重錯位插進肺本身造成漏氣。明顯的氣胸通常會在第一時間需要放置胸管引流,但是持續漏氣無法改善的情形則需手術探查做修補。最嚴重的則是氣管支氣管裂傷及食道裂傷,會有生命危險。肋骨骨折伴隨的血胸多數的原因是胸壁肋間肌肉滲血留到胸腔內,大部分會自行停止,但是也可能因為呼吸起伏的關係,發生延遲性出血。除了胸壁肌肉流血的原因,肋間動脈斷裂、肋骨穿刺傷到肺、嚴重的肺部撕裂傷、肺動脈靜脈受傷等因素造成的血胸,如果一開始表現為出血性休克,放了胸管還是持續在流血,則需緊急開刀止血。 肋骨骨折怎麼治療?肋骨骨折的治療,重點是在於避免併發症的發生。所以肋骨骨折治療的第一個守則是疼痛控制。疼痛藥物首選是口服的止痛藥,譬如普拿疼即非類固醇消炎藥 NSAID (如Diclofenac, ibuprofen 等),急性期需要加強止痛則可使用靜脈注射的止痛藥及嗎啡藥品,通常急性期過了,大多數可以靠一般止痛藥控制疼痛。但是少數病人對 NSAID藥物過敏,也有些病人服用NSAID伴隨著胃痛、胃潰瘍,瑪啡類藥物也容易頭暈、噁心、全身搔癢及造成藥物依賴性的問題,因此除了口服及靜脈注射的藥品,還有神經阻斷的方式。 神經阻斷有兩種方式進行◎第一種是胸椎硬腦膜外止痛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 (TEA),基本上是將麻醉藥物注射在脊髓的硬腦膜外的空間,止痛效果很好而且可以很精準的控制疼痛的範圍,可放入導管的狀況下可以接上自控式止痛,但是比較容易有低血壓及頭痛的併發症。 ◎另外一種神經阻斷的方式則是胸椎旁神經阻斷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在胸椎旁的背部肌肉下施打麻藥,使肋間神經浸潤在藥物中達到止痛的效果。 優點是這個方式不需要進到脊髓的空間因而可避免TEA伴隨的併發症,止痛效果能維持大約24小時,缺點是沒有辦法像TEA這麼精準且目前沒有可以裝入導管上接自控式止痛,但是現在都利用超音波導引下,效果及精準度也上升許多。對於嚴重且有合併症的肋骨骨折,早期做肋骨骨折固定手術是目前的醫療趨勢;將錯位的肋骨盡可能復位及使用純鈦合金的板子及螺絲固定住。手術適應症包含有下列說明 ◎連枷胸◎至少三根以上肋骨骨折及錯位◎併發呼吸衰竭時困難脫離呼吸器◎持續氣血胸及懷疑肋骨斷面夾到肺(lung entrapment)◎肋骨癒骨折疼痛經過非手術性治療無法達到改善◎胸腔輪廓畸形及美觀考量手術通常會配合著胸腔鏡及3D影像處理,可以縮短病人的恢復期,更能大幅改病人止痛藥使用,改善病人的活動,減少肺塌陷及肺炎的發生率,縮短住院期間,減少急性胸腔外傷併發症。 結論胸腔外傷造成的肋骨骨折除了疼痛,同時也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處理效果不佳會有後遺症。到大醫院接受外傷團隊專家的評估治療,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可以減緩呼吸的疼痛及避免更嚴重的併發症。
-
2021-01-29 新聞.元氣新聞
國人澳洲打工度假遇意外插管治療 外交部提供必要協助
外交部今天表示,在澳洲度假打工的游姓國人9日發生意外,頸椎受傷後緊急送醫,我駐墨爾本辦事處接獲通知後立刻和當地醫院聯絡,外交部亞太司也和家屬取得聯繫,持續提供必要協助。外交部表示,游姓國人9日在澳洲摩寧頓(Mornington)海灘發生意外,頸椎受傷後緊急送醫治療,駐墨爾本辦事處在接獲通知後,立即與當地醫院聯絡瞭解情形,指派人員前往探視並與在台家屬取得聯繫,此外外交部亞太司司長曾瑞利也與游姓國人家屬取得聯繫,轉達政府的關心,同時瞭解目前醫治進展,持續提供必要協助。媒體報導,游姓國人為了協助家中經濟,兩年前到澳洲打工度假存錢,日前發生意外,脊椎三處骨折,肺部感染,目前插管治療,可能,現在因為疫情,台灣的家屬無法到澳洲探望,也為男子的醫療費用煩惱。外交部表示,我駐處另協調墨爾本當地熱心僑界人士發起募款,希望能夠減輕當事人的醫療負擔,駐墨爾本辦事處將結合僑界資源持續給予當事人及家屬必要的支援與協助,外交部也呼籲善心人士響應捐款,家屬的募款帳號為045506036881,國泰世華雙和分行。外交部表示,呼籲民眾旅外或打工度假時,請務必提高警覺並注意自身安全。外交部同時建議打工度假學生在澳洲期間投保旅行平安險及醫療險。如果遇到緊急事故,請於第一時間聯絡我駐外館處、當地警方或撥打外交部緊急聯絡電話尋求協助。
-
2021-01-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治新冠 中研院發現5潛力藥物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球莫不企盼疫苗問世。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最新研究中,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薄荷及紫蘇等五種潛力藥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已於今年一月十五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研究技師詹家琮等人,在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二八八五個藥物、一九○種中藥草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進行電腦統計和酵素實驗等,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十五種藥物。團隊於第三級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抑制效果,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病毒量達十倍。「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這一系列步驟若能有效抑制其中一個或二個以上的病毒蛋白活性,就可阻斷病毒複製。這次選定的藥物有些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說,薄荷及紫蘇皆是可當食療的中藥材,雖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茶飲。
-
2021-01-2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治新冠肺炎藥物現曙光 中研院發現「這五種」有潛力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全世界莫不引頸企盼疫苗的問世。但在疫苗出現前,開發有效藥物也刻不容緩。中央研究院在老藥新用的最新研究中,便從現有藥物和保健品發現五種潛力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美爾奎寧、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在動物實驗中可有效抑制新冠肺炎病毒。這篇論文於今年1月15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洪上程表示,論文第一作者詹家琮博士等人,從市面上收集2885個美國食藥局(FDA)獲准使用的藥物、190種中藥草以及過去合成的抗SARS病毒化合物中,先進行電腦統計實驗和酵素實驗,應用分子對接模型探討藥物作用機制、評估藥物抑制酵素活性效果後,初步篩選出具潛力的15種藥物。接著團隊於P3實驗室中進行倉鼠肺部實驗,測定藥物對病毒的抑制效果,因而篩選出瘧疾藥物美爾奎寧(Mefloquine)、抗愛滋病毒藥物奈非那韋(Nelfinavir)、中草藥靈芝多醣體RF3,以及薄荷和紫蘇的萃取物,發現與僅投予水相比,最多可減少十倍的病毒量。「研發抗病毒藥物關鍵在於阻斷病毒的複製過程」,洪上程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抑制病毒的黏附作用、有些則可以抑制病毒脫膜作用,但中藥草則因為是複合方,尚不清楚機轉,仍需進一步研究。洪上程也強調,本研究僅完成細胞和倉鼠測試,尚未進行人體試驗,目前已先申請專利,未來若能有廠商技轉,針對此五種實驗結果表現良好的藥物,接續進行臨床實驗,調配出適切的配方,當疫情緊急狀態時便有機會作為準備用藥。詹家琮則表示,薄荷及紫蘇皆為可作為食療的中藥材,雖然尚未進行人體試驗,但民眾仍可以熱水沖泡藥材,作為平時保健的茶飲。
-
2021-01-26 科別.耳鼻喉
聲音6跡象恐出賣你的年齡!說話大聲、說太快都NG
現值70歲的湯老伯,原本聲音宏亮,但自去年夏天開始覺得說話時,不再像年輕時嘹亮輕鬆,不時有勞累、沙啞感覺,連帶有頸部痠痛、喉部乾燥、異物感,甚至在喝湯時,也常有嗆到的感覺。經過喉內視鏡檢 查,發現雙側聲帶萎縮、聲門無法閉合,始終有1mm的間隙,看來就像是永遠閉不攏的雙唇,被診斷為「聲帶老化」。聲音有年齡之別 4個老人聲音疾病每個人都知道皮膚會老, 卻鮮少人知道聲帶也會老。耳鼻喉科醫師王興萬指出,即使是通過電話筒,沒有見到本人,也可以輕易從聲音分辨出對方的年齡,這是因為老人的聲音通常較為軟弱、沙啞,不像兒童的聲音清亮、尖銳,因此聲音確實有年齡之別,就算是一般人也很容易分辨。老年人的聲音疾病,分為聲帶癌、聲帶瘜肉、結節,以及音聲老化等,其中音聲老化、聲內閉鎖不全約占1/5的求診病例,這些老人家們通常到耳鼻喉科時,多會表示自覺到聲音變低沉、沙啞、唱歌五音不全、喉嚨長期乾痛不適、多痰、說話費力。聲帶老化 失聲、說話疲倦是常見症狀王興萬表示,所謂的聲帶老化是指老年人的喉部會有一些型態上的變化,這是因為聲帶的膠原纖維、彈性組織及纖維組織母細胞的減少,或是黏膜下腺的萎縮所致。有些老人家的喉部肌肉,因為老化導致肌肉萎縮,或是肌肉纖維排列混亂,發現在纖維中 出現結締組織的增加及脂肪滲透。這些變化都會讓聲帶出現間隙,或是氣息聲。一般主要的症狀為失聲及說話疲倦,聲帶萎縮導致老人家在發聲的時候聲帶不容易緊閉,如此就容易覺得講話很累,聲音會產生沙啞的現象,進而導致高低音階無法適時的達成。還有些年輕人也出現聲帶老化的情況,通常與職業有密切關係,通常是老師、行銷人員、職業歌者、軍人、導遊等,以嗓音為謀生手段的從業人員,因為長期過度使用聲帶,導致聲帶提早老化。說太大聲、說太快 恐致聲帶長繭聲帶老化有時要必須與聲帶長繭或瘜肉做一些鑑別診斷,一般聲帶的基礎振動頻率,女性大於男性,女性約238 Hz,男性約142 Hz,所以出現聲帶結節情況的女性多於男性。說話的音量過大會使聲帶負擔變重,一般說話的音量不要大於40至45分貝,否則聲帶容易長繭或瘜肉;同時,若說話速度太快也會加重聲帶負擔,中文說話速度一般不要大於一分鐘200字,若以電視上的主播說話速度為例,主播的說話速度約為一分鐘200字,到一分鐘250字。王興萬強調,最好慢慢說,以每分鐘150字為宜。老年人聲音問題以老化的因素居多,但仍有可能與聲帶長繭、瘜肉或是聲帶癌有關。聲帶手術 幫助聲音回春 雖然老化是不可免的,但是透過治療,還是可以讓聲音回春。王興萬提及,強化肺活量及頸部肌肉的應用,需要老人家耐心且長期的配合,經過不斷練習,一般多利用唱歌方式練習,學習有效運動肺部的空氣作為發聲之用,透過正確的唱歌方式,也可以改善喉部肌肉與呼吸間的協調性。 雖然老化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是注意「講話衛生」卻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王興萬提醒,避免長期大聲講話、大叫,當聲帶黏膜發生感染的時候,減少過度使用聲帶、喝酒、抽菸,正確的說話習慣,適量的運動,都可以保持聲帶健康。延伸閱讀: ·聲音燒聲只是小毛病? 4原因其中一種就是癌 ·出現吞嚥困難多已是食道癌末期! 醫勸「3個飲食惡習」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