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9 醫聲.肝病清除
搜尋
肝功能
共找到
323
筆 文章
-
-
2023-05-01 養生.聰明飲食
泡麵、胡椒粉都有毒?健康檢查肝指數過高怎麼辦?12種食物自帶排毒解毒力
肝臟是沒有神經的器官,因為當肝功能異常時,多半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的,因此,護肝要從平日的飲食做起。營養師程涵宇特別在臉書粉絲團貼文,”真護肝科學飲食排毒法!護肝保肝降低GOT GPT”。程涵宇表示,這篇除了想跟大家說脂肪肝、肝指數高這種問題飲食怎麼解之外,在農心泡麵、東南亞泡麵,甚至胡椒粉都能驗出一級致癌物環氧乙烷的現在,解毒大工廠肝臟更是要顧好好,教大家怎麼自帶排毒解毒力!除了是身體最大的解毒工廠,也負責調節新陳代謝和分泌!肝臟能夠把藥物、致癌物、食品添加物、環境汙染物等原來不屬於身體組成成分的外來物質轉化為無毒!護肝多吃這些食物這篇整理了4大飲食秘訣,自帶肝排毒解毒力,用食物就能輕鬆照顧肝臟健康!1.多吃菜 降低肝癌風險✔蔬菜|每天多吃100g菜菜,肝癌風險降低8%✔生大蒜|大蒜富含具有抗氧化和抗發炎植化素。每週食用生大蒜超過 7 次的男性患脂肪肝的風險最高可降低 29%,生大蒜的攝入量與降低患肝癌的風險有關。✔咖啡|抗菌、益生元、抗炎、抗氧化、抗血脂、抗肥胖、抗糖尿病和心血管保護特性。幾項研究還表明,攝入咖啡可以降低肝病(包括纖維化、肝硬化和癌症)的發病率✔綠茶|增加綠茶攝攝取抗氧化可能對肝癌具有預防作用。2.人蔘 護肝抗發炎✔人蔘|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以減少病毒、毒素和酒精造成的損害。✔薑黃|降低脂肪肝和肝臟發炎✔巧克力|可可多助脂肪肝患者增加抗氧化活性。3.豆類 調整肝指數降GOT✔豆類|例如黃豆、鷹嘴豆,含有複合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多吃豆類搭配低熱量飲食幫助降GOT,每天喝一杯無糖豆漿也超簡單!✔生薑|降GOT、GPT、降血糖、抗氧化。✔益生元|改善GOT、GPT,及胰島素阻抗。益生元纖維是一組不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存在於大蒜、蘆筍、韭菜、菊苣根和洋蔥中。4.橄欖油 抗脂肪肝✔特級初榨橄欖油 (EVOO)|減少脂肪肝、肝細胞腫脹、纖維化和防止脂肪過氧化。✔omega-3 魚|推薦的 omega-3/omega-6 比例應小於 1:4,12週改善脂肪肝。避免吃這些食物1.含糖飲料|增加脂肪肝風險2.飽和脂肪(肥肉、奶油、紅肉)|影響肝臟健康3.香腸火腿加工肉|鈉含量高以及含有防腐劑、添加物、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與脂肪肝疾肝病死亡率有關。4.反式脂肪(餅乾、脂肪抹醬)|與脂肪肝、肝壞死性發炎有關5.酒|90%的酒精要經過肝臟代謝,不管是哪種酒都要少喝,長期喝酒會造成肝炎。  本文資料來源:程涵宇營養師臉書粉絲團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6 焦點.健康知識+
獨自就醫者愈來愈多!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自己顧自己更須超前部署
隨著社會變遷,「一個人」的比率愈來愈高,獨自一人就醫、甚至住院開刀,開完刀回家自己照顧自己,將逐漸成為愈來愈普遍的經歷。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照顧生病的自己有些悲涼,其實不然,及早準備、調整心態,自己也能照顧自己。你知道自己的孤單等級嗎?網路上流傳著孤獨等級量表,從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把孤獨分為十個等級,第十級便是一個人住院開刀。照顧許多老少病患,乳癌權威專家侯明鋒表示,一個人就醫情況日益普遍,原因在於單身獨居,或與家人分隔兩地的人口逐年增加,「每個人都要面對就醫孤獨,必須做好心理準備。」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獨居者愈來愈多,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林博樺表示,獨自就醫、住院的患者變多,從弘道對高齡者提供的服務觀察,整體來說,六成老人都有家人陪同就醫、一成左右有對應的服務社工陪同,自己一個人就醫者約占兩成,且愈來愈多。七旬癌友 回診途中分次休息侯明鋒發現,除了高齡者,許多四、五十歲乳癌患者,最近幾年來,獨自門診就醫、癌症化療、住院動刀的「超孤獨」情形變多。在詢問病人「有沒有家人或親友陪同」時,須小心翼翼,就遇過癌症病友當場嚎啕大哭,場面尷尬,讓人不忍。七十多歲乳癌晚期患者陳太太幾乎都是一個人回診、做化療,日前病情惡化,肺臟肋膜積水,稍微走路就喘,身體相當不舒服,但還是一個人開著老爺車回院接受治療,途中因為太喘、頭暈,好幾次將車停在路旁,趴在方向盤上休息;警察向前關心時,看到她胸前的引流管,嚇了一大跳,直問,「需要幫忙嗎?」侯明鋒說,這位病人是典型的「獨自就醫」個案,一開始確診罹癌時,兒子還曾陪同就醫,但幾年後北上工作,成家立業,就醫之路就剩她一人踽踽獨行,獨自回診、手術、化療,當醫護人員問起「怎麼沒有家人陪著一起來時?」總是眼眶泛紅,回說「兒子忙、沒空。」目前家庭型態多為小家庭,老後未和子女一起住的比率愈來愈多,林博樺表示,「這就是社會趨勢」。但他也發現,過去獨居可能因為經濟考量,尤其是老人不得不留在老屋慢慢變老,成為弱勢的象徵;但觀察現況,新世代老人不乏希望老後保有自己的生活空間,選擇不和子女同住,僅維持日常聯繫,當然也就自己就醫。中年獨居 自我挑戰住院六天更年輕一些的人,本來就獨立且行動力強, 做好萬全準備,能夠挑戰自己一個人住院,完成另一種人生成就解鎖。四十六歲的徐先生單身獨居,半年來因骨刺壓迫神經導致嚴重背痛,保守治療無效,今年三月他住院六天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徐先生說,不想麻煩家人、朋友或請看護,就靠自己做好萬全準備。除了因獨居而須獨自就醫、住院,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安欣瑜觀察,親子關係也是影響因素之一。有人年輕時忙於工作或曾和孩子發生衝突,導致子女不願照顧。她曾遇過一位七十多歲奶奶,住在山區,因肝功能不佳而出現腹水,經救護車緊急送醫,兒子雖陪同,但一到醫院將老奶奶「丟下就跑了」。好在透過醫院提供資金,加上社工協助,奶奶在安寧病房的最後一周,家屬終於出現 ,彼此和解並做最後的道別。安欣瑜也表示,一個人住院,若經濟許可通常會請看護、照服員,但對經濟困難的人來說,在醫院請看護行情一天約兩、三千元左右,若住院時日較久,是筆不小的負擔。心態準備篇/自己顧自己 先沙盤推演一般刻板印象可能認為一個人生病、自己照顧自己,相當悲慘和無助,其實,如果平常就獨立生活、能積極解決問題,遇上病痛時也能發揮思考力和行動力,自己照顧自己。卅八歲的田小姐,兩年前因闌尾炎開刀,在沒有家人陪同下,她事先準備好束腹帶、透過無障礙扶手幫忙,開刀隔天就能自行下床。四十六歲的徐先生三月接受頸椎微創手術,在術前就把生活流程都想了一遍,住院六天和術後照顧,從頭到尾都是自己一個人。田小姐兩年前有天夜裡上吐下瀉,到急診觀察,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沒想到檢查是闌尾炎,緊急被送進病房,辦住院、等開刀。辦手續時,院方發現她沒家人陪同,就照流程問她是否要請看護,但她知道看護有時不見得排得上,既然只是小手術,靠自己應該沒問題。辦理住院時,沒有單人病房,她知道病房沒有可上鎖的置物櫃,就打電話將錢包等重要物品託付同事,同時也列出清單,拜託同事幫忙準備住院時物品。徐先生頸椎動手術,他先找好友當緊急聯絡人,也跟醫師問清楚手術方式,確定可以自己換藥,還事先知道術後可能會有幾天吞嚥困難,先買好流質飲品;術後無法立即恢復活動度,也先和公司商量,將原本外勤工作暫改為內勤。徐先生術後必須戴護頸圈、不能低頭,為期兩個月,他術前把生活流程想了一遍,包括準備即食品、將生活用品擺在好拿的地方。還先上網看看其他人遇到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再根據自己的狀況演練、微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15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結婚紀念日,要送老婆什麼卡?
兩位老友見面慶祝結婚紀念日。老王:「你送你老婆什麼禮物?」老張:「我送她悠遊卡!」老王:「怎麼那麼小氣!」老張:「因為結婚40周年,她滿65歲,乘車優待又安全!」老張:「那你送你老婆什麼禮物?」老王:「我送她健保卡。」老張:「健保卡?不是每人都有?還用送?」老王:「她是外配,今年結婚紀念日,才能申請健保卡!」台北捷運四通八達,舒適衛生又安全,一旦滿65歲又有敬老優待,真是一項大德政。至於健保卡,全世界口碑最好的卡,從割盲腸到開腦袋,只要一張卡全都搞定,是全世界看病最方便最便宜的醫卡。在台灣生病住院結帳可能只要台幣幾千元,在國外可能幾千或上萬美元。話說有一位朋友,膽囊內長了石頭,曾經痛過一次,勸他開刀,他不要,有一天出國去歐洲旅行,膽囊結石又發作,引起急性膽囊炎,在歐洲某國度緊急開刀,救回一命,但花了台幣五、六十萬!這是真的故事,現在疫情逐漸遠去,許多國人憋太久,紛紛出國旅遊,但在國外發病,事情就大條了,雖不至於傾家蕩產,但在國外人生地不熟,「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對生命不安全的恐慌,才知道台灣醫療體系好!幾年前有一個朋友,出國去大陸玩,因傷風感冒去看醫師,醫師幫他抽血驗肝功能不正常,又做了超音波,結果發現肝有腫瘤3公分,聽當地醫師的話緊急開刀,想不到開完刀出血不止,後來引起休克肝昏迷,緊急換肝後,仍然往生。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出國要先看看自己的體內有沒有什麼問題,基本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就知道肝有沒有長東西,膽囊有沒有石頭。如果有,用健保卡看病先處理好,用悠遊卡付帳,然後再出國,不只自己平安,也不會連累到家人及朋友。簡單言之,年紀在中年以上,送給老伴一張悠遊卡,既省錢又安全。此外,出國前,先自費做個全身健檢,如果有問題,再使用你的健保卡去醫治一番,如此出國才有保障,才能快樂出遊,平安回家!●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癌症.其他癌症
主持人沈鴻元發病僅1小時走了!享年49歲 醫籲「隱藏癌王」出現3症狀快就醫
【本文重點】知名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因膽管癌病逝,享年49歲。去年5月被診斷出病情,住院治療3至4個月後出院,病情好轉。上周日還錄節目,昨晚與家人聚餐突然感冒發燒,隔天病發後不到1小時就離世。醫師表示,膽管癌致命率高,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若出現3症狀要注意,及早就醫。--by ChatGPT沈鴻元病發僅1小時亡 享年49歲「爵士一哥」愛樂電台主持人沈鴻元今(7)驚傳因病離世,享年49歲。沈鴻元去年5月診斷出膽管癌,住院治療了3、4個月,病情好轉後出院,他也十分樂觀,被關心病情他都表示狀況不錯,一直都有在進步。他上周日還和好友蘇重錄節目,本來都還好好的,昨晚沈鴻元還與家人聚餐,結果突然有點感冒發燒症狀,隔早病發僅1小時就撒手人寰。沈鴻元有「爵士一哥」之稱,在廣播界有相當的地位,他的離開令許多聽眾不捨。好友資深樂評蘇重在臉書發文哀悼:「實在太震驚,到現在都不能相信。沈鴻元,好走。」間接證實這個令人難過的消息。好友何穎怡也在臉書發文哀悼表示:「老天太殘忍。他才49歲。我絕不信神,永遠心中無神。因為神若存在,不會懲罰好人。創世意義只為看戲?最最不能忘記剛踏進愛樂時,他不認識我,巴著雷光夏要她介紹我們認識。從此這位高大壯碩的爵士男就成為我生命裡的一幅美麗光景。他會去一個有酒有菸有肉有音樂有胡說八道損友的地方。別跟我說那就是天堂。天堂不配!」愛樂電台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照片及遺言,紀念這位畢生奉獻給爵士樂的「爵士一哥」:親愛的聽眾朋友,「爵士一哥」沈鴻元,在今天離開了我們...雖然不捨,但每當搖擺的旋律響起,你總會想起他。當然,還有那「沈氏幽默」會一直陪伴在我們身邊。請用一首爵士樂,為他送行。哦,你知道的,不夠「屌」的,不行!「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沈鴻元!你可能已經聽說,我去了那個充滿爵士樂的天堂!不用為我擔心,我會在那兒和爵士大師們乾杯!」出現3症狀要當心 小心罹患膽管癌許多名人都因膽管癌病逝,包括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資深歌手美黛、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等。長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余承儒表示,膽管癌是一種從膽管上皮細胞長出來的惡性腫瘤,是除肝癌外,第二常見的肝膽惡性腫瘤。一般來說,膽管癌少見於年輕病患,被確診患者大都是60~70歲的人,男性略多於女性。大部分膽管癌並無明顯成因,但一些造成膽管慢性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膽道寄生蟲感染的病患,或是有纖維多囊腫肝疾病患者,都比一般人更容易產生膽管癌。另外如膽管結石或先天膽道異常,或是發炎性腸炎患者,也被認為是產生膽管癌的危險因子。他提醒,一般只有出現在肝門或總膽管附近的膽管癌,才會因為膽管阻塞而造成皮膚癢、黃疸、眼睛泛黃及小便呈茶褐色等症狀,比較容易被診斷出來。但大部分出現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症狀並不明顯。民眾一旦出現右上側腹痛,或噁心、食慾不振及體重減輕等不特定症狀時,要盡早就醫檢查,有可能是膽管癌的初期徵兆,早期發現才能早期治療。膽管癌致命率高!8成患者罹癌時多屬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科肝膽科主任賴學洲表示,膽管癌不易被發現診斷出來,尤其當腫瘤不到2公分或者3公分以上,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也常不易發現病灶,導致高達7至8成患者被確診罹癌時多屬晚期,癌細胞已淋巴轉移甚至遠端轉移至肺部或骨頭、腦部,讓治療變得棘手。膽管癌致命率高,有「隱藏版癌王」的稱號。由於肝內膽管癌的惡性度高存活率低,賴學洲提醒患者平時應避免菸酒及食用油炸油膩食物等,目前建議有B、C型肝炎、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透過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掃描、抽血檢查甲型胎兒蛋白、肝功能指數、肝內膽管癌的CA199癌症血清標記等,仔細確認肝臟及膽管情況,才能「肝膽相照」保健康。延伸閱讀:.尿液變深、糞便變淺…「隱藏版癌王」膽道癌7危險因子:膽結石也需留意.噁心想吐、上腹痛是膽囊癌?醫:6個高危險因子要注意,做這檢查才心安.癌症稱霸十大死因之首38年 多集中在55歲以上族群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8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要離婚了,但孩子只有一個,怎麼辦?
夫妻吵架,鬧離婚,談到離婚分財產,都沒問題,但分小孩就卡住了,因小孩只有一個,如何是好?後來聰明的老婆想到了一個方法:「再生一個!」這樣兩人就打平了!再生一個,說來簡單,做起來就有點難了,而且要做人也不是那麼簡單,何況只為了離婚而辦事,沒感情基礎,心裡不怪也難。事實上,很多事第一次順手,第二次就不容易了,例如好不容易中了大樂透,第二次要再中,就沒那麼容易了。疾病的演變上也是如此,有些藥例如抗生素,第一次吃有效或不會有反應,第二次可能就沒效或產生過敏反應了。在對抗癌症方面,使用治療藥物如此,人會變,癌細胞也會變,因此化療之中,癌細胞會產生抗藥性,可能第二次就沒效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以前肝癌的治療,除了手術之外,並無其他療法,因此,當發現肝臟長了腫瘤,最好的方法是及早手術切除。如果有了肝癌,腫瘤不大,位置恰當,肝硬化不厲害,手術切除通常不是問題,但如果幾年後又復發了,如果腫瘤的部位很深,或肝硬化厲害,要開第二次刀,就要多考慮風險,因為可能剩下的肝功能不好,切除後剩下的肝不足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機能,就可能會引起肝衰竭而往生,此時唯一的方法就剩肝移植了,但要找捐肝者不是那麼容易。近年來除了手術治療法外,還有栓塞、電燒或標靶、或免疫療法,治療的方式愈來愈多,只是痊癒的機會可能也就愈來愈小了。總而言之,婚姻不是兒戲,要離婚雖然容易,但結婚愈久,要分手摩擦的瓜葛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也愈大。同樣的,疾病的治療,尤其腫瘤的手術切除,開愈多次愈困難。維持婚姻唯一的方法是婚前多考慮,不要昏頭昏腦。癌症方面要知道如何預防,例如不要感染B、C肝,就幾乎不會有肝癌的風險;有了B、C肝,要定期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根治的機會也愈大。「再生一個」或「再開一次刀」同樣都是不得已的事!●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4-03 養生.健康瘦身
阿妹演唱會瘦成筆芯腿!「無碳水」激瘦食譜曝光 營養師喊:不可能
【本文重點】歌手阿妹最近的減肥歸因於一種嚴格的飲食,據報僅包括蔬菜和少量海鮮和肉類。然而,一位營養師警告說,這種方法可能會產生過多的酮體,導致心臟、腎臟和肺部問題。該營養師還指出,這種極端的飲食只在醫院條件下進行,最長持續兩週,僅用於某些病情,如兒童的癲癇或肥胖。--by ChatGPT張惠妹(阿妹)上周在高雄巨蛋展開「ASMR」世界巡演,只見之前被「嫌胖」的她瘦成筆芯腿,穿著黑色短洋裝隨音樂盡情搖擺。阿妹的團隊透露演唱會食譜是一碗燙青菜、一碗蛤蠣和四片涮牛肉,且要每天下午三時前吃完。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表示,「真是不知者無畏」,這樣的菜單容易產生大量酮體,造成酸中毒,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更可能影響腎臟、心臟功能。趙強聽聞阿妹的演唱會菜單,直接反問「那其他時間吃什麼?」,他表示,不確定阿妹依照這樣的菜單吃多久,依據阿妹之前的體態,「如果只用這種吃法,不可能瘦成這樣」。趙強說,這份菜單只有蛋白質和青菜,幾乎沒有碳水化合物;且蛤蜊除非去殼,否則蛋白質的量也不多。這份菜單是以「極低熱量」,透過糖質新生作用,分解脂肪、蛋白質來達到快速瘦身的效果。一旦糖類攝取不足,身體不停分解脂肪、蛋白質,最後可能去找其他的器官、組織「下手」,造成肌肉流失,甚至影響神經系統、大腦和運送紅血球等運作。趙強說,臨床上只有針對癲癇、腦部異常放電者和胖小孩等會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幫助瘦身,一是腦部異常放電者是為了故意產生酮體調整,胖小孩則就像「手槍上膛」要盡快瘦下來以免後續變成糖尿病。但這樣的病人都要住院、每天抽血監控其生理指標,通常兩週左右就會出現肝功能異常,就得停止此飲食法,回歸一般的減重;也就是找出真正的肥胖原因,以運動、均衡飲食方式減重。因此以阿妹這次10場演唱會,橫跨3月31日到4月15日來看,若維持這樣的菜單,身體很容易出問題。趙強也表示,就算阿妹團隊有醫師監控,也不建議以這種飲食法減肥,因為「就連醫院都是住院才敢執行、門診都不太敢執行」。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4 醫療.心臟血管
推翻肥胖悖論:當不用BMI作衡量指標時 肥胖「健康益處」消失
【本文重點】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肥胖悖論不存在。該悖論之前認為,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患有心臟病的人比正常體重的人住院或死亡的風險更低。然而,新研究發現,這可能是因為BMI未考慮體脂在體內的位置或相對於肌肉量和骨重量的比例而造成的。相反,腰圍身高比(Waist-Height Ratio)更能反映身體脂肪過多對心血管健康的風險。這項研究強調了該比值的重要性,以利用它來用於相關領域的診斷和治療。--by ChatGPT過去有一說法認為,如果患有心臟病的人超重或肥胖,被認為比正常體重的人更不可能住院或死亡,不過一項新研究推翻此一「肥胖悖論」的論點。根據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顯示,如果將其他心臟風險因素與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一起納入考慮,肥胖悖論就會消失,而該悖論植基於BMI來判斷一個人是否體重過重。什麼是肥胖悖論?肥胖悖論與先前違反直覺的發現有關,這些發現表明,儘管超重或肥胖的人們患心臟病的風險更大,但若是患上心臟病,BMI較高者卻比正常體重的人死亡可能性更小。肥胖悖論的存在有各種解釋,包括一旦某人出現心臟問題,一些額外的脂肪可以某種方式防止進一步的健康問題和死亡,特別是那些患上嚴重慢性疾病的人,其體重往往會下降。然而該項研究證實,肥胖並不能為心臟衰竭患者提供任何保護。在該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近8400名患有心臟衰竭且其射血分數(ejection fraction, EF)降低的患者數據,並收集其BMI數值、血壓、體型測量、血液檢查結果、病史和治療等資料。(註:當EF低於正常數值可能是心臟衰竭的跡象)該研究人員發現,藉由把腰圍(m)÷身高(m)得到的腰圍身高比(Waist-Height Ratio),更準確地反映了身體脂肪過多帶來的真正心臟健康風險,也就是越多的體脂與越高的死亡或心臟衰竭住院的風險有關。該研究主要作者之一、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心臟病學教授John McMurray表示,研究結果表明,當使用更好的方法來測量體脂時,消除了「肥胖生存悖論」。因為BMI不考慮脂肪在體內的位置或其相對於肌肉的數量或骨骼的重量,這可能因性別、年齡和種族而異。另外,心臟衰竭容易出現體液滯留的症狀也會增加體重。換言之,體脂與心臟衰竭患者之間的真正關係,其實是肥胖與更糟糕的結果有關而非更好,包括高住院率和更差的健康相關生活品質。如何正確評估肥胖風險?為什麼腰圍身高比比BMI精準?McMurray指出,這可能是因為腰圍身高比更好地反映了肝臟等關鍵器官及其周圍的腹部脂肪。McMurray表示,脂肪細胞不是惰性的,反而是代謝活躍,並且分泌許多有害的物質,包括發炎的介質。除了影響肝功能等重要器官功能外,脂肪細胞分泌的介質還可能損害血管,增加血壓,引起胰島素阻抗並導致2型糖尿病。心臟病專家Stephan von Haehling和Ryosuke Sato在該研究附帶的社論中指出,BMI並未考量身體脂肪、肌肉和骨骼的組成,也沒有考量脂肪的分布。例如BMI相同的美國職業摔跤手(肌肉更多)和日本相撲選手(脂肪更多),假設兩者都有相似的心臟病風險似乎不可行。von Haehling和Sato表示,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提出的腰圍身高比指南是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有力預測指標,比BMI更準確地估計腹部肥胖,而且適用所有種族和性別差異。該指南草案將健康的方法總結為:「將腰圍保持在身高的一半以下」。McMurray表示,有越來越多心臟衰竭患者可能有肥胖問題,需要及早為這些患者進行治療。【資料來源】.WAIST TO HEIGHT RATIO A BETTER OUTCOME INDICATOR THAN BMI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When BMI Isn't Used as Measurement, Obesity's Health 'Benefit' Disappears.Compared To BMI, Waist To Height Better Survival Indicator In HF Patients
-
2023-03-22 癌症.其他癌症
尿液變深、糞便變淺…「隱藏版癌王」膽道癌7危險因子:膽結石也需留意
【本文重點】台灣近年膽道癌患者以4%比例增加,其中肝內膽管癌發生率最高,但多無典型症狀,常被界定為肝癌。雖手術切除病灶是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不到3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且術後容易復發,存活率低。近年免疫治療加入治療方案,有3成病友腫瘤明顯縮小,平均存活期超過1年。但費用是一大負擔,療程至少要上百萬。建議50歲以上每1至2年做詳細健康檢查。--by ChatGPT57歲劉先生是中藥行老闆,5年前出現消化不良,進食就脹氣,起初以為是胃問題,自行抓中藥治療,不過後續出現黃疸,皮膚變黃,「連床單都睡成黃色」,半年後才就醫,確診肝內膽管癌第3期,當時腫瘤已有10.5公分,研判無法開刀摘除,在醫師評估下,參加免疫療法合併化療臨床試驗,腫瘤明顯縮小,症狀也好轉,劉先生從「人生無望」到控制病情,鼓勵病友勇於面對治療,不要放棄。國人常聽「癌王」是胰臟癌,但膽道癌(或稱膽管癌)更堪稱「隱藏版癌王」,包括港星沈殿霞、和信二代辜啟允、曾連任5屆的前台北縣(新北市)議員柯玟伶等皆因膽道癌驟逝。國健署109癌症登記,膽道癌新診斷人數每年增加到2629人,五成以上為男性,又以60多歲以上年長者居多。消化不良、脹氣竟罹患膽道癌膽道癌包括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及膽囊癌、壺腹癌,其中肝內膽管癌發生率最高。膽道癌較難早期發現,因大多無症狀或不明顯,像是黃疸、發燒、體重下降、腹部疼痛等,民眾多半到出現消化不良、全身搔癢、尿液變深、糞便變淺等明顯症狀時才就醫檢查,因此臨床上6至7成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渺小存在的膽,藏著巨大危機!」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膽囊功能是貯存肝臟製造的膽汁,人進食後,膽囊會運送膽汁至十二指腸用來分解脂肪。過去鮮少會認為膽道會罹癌,因此膽道癌過去常被界定為肝癌,亞洲發生率相較歐美高,台灣近年膽道癌患者以4%比例增加。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腫瘤形成原因不明,但已知的風險因子,包括:1.長期導致膽汁鬱積的疾病。2.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或潰瘍性結腸炎。3.慢性B型、C型肝炎或肝硬化。4.特定肝吸蟲感染,如中華肝吸蟲。5.經常接觸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6.膽管良性瘤,如膽管乳突狀瘤病。7.肥胖。8.糖尿病。9.抽菸、酗酒。膽道癌手術+化療存活率未達3成陳仁熙表示,雖手術切除病灶是膽道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僅不到3成病友可以接受手術治療,術後也容易復發,平均5年存活率僅10至30%。無法手術只能化療的病友,僅2至3成病友腫瘤有縮小,後續病友還可能出現肝功能惡化、重複膽道感染、惡病質和營養不良等問題,存活期僅8到10個月,晚期膽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小於5%,死亡率相當高。今年獲衛福部核准免疫治療用於膽道癌治療。義大癌治療醫院血液腫瘤部副院長饒坤銘表示,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有3成病友腫瘤明顯縮小,整體存活期超過1年,有2成5以上病友存活期大於2年,打破膽道癌治療10多年來的困境。以劉先生例子,當時因腫瘤太大,若手術切除,剩下的肝功能無法支撐日常生活,後續加入免疫療法試驗,當時不到1年腫瘤明顯縮小,至今3年多,10.5公分腫瘤僅剩2至3公分,成效良好。陳仁熙表示,台灣過去做過許多膽道癌研究,此次新藥試驗收案量是全世界第4,免疫治療加入是很大的突破,不過費用是一大負擔,療程至少要上百萬。饒坤銘表示,如果膽道癌病灶靠近膽囊、或是出現黃疸症狀,較有機會及早發現,而台灣許多患者同時有肝癌及膽道癌,更是治療上的挑戰。他也提醒,膽結石摩擦久了,膽囊內膜因慢性發炎會惡性病變,不過從膽結石變成膽囊癌的比例不高,建議民眾若有膽結石需追蹤,或是超音波發現膽囊較厚、或有息肉都要小心,建議50歲後每1至2年做詳細健康檢查,除腹部超音波外,建議斷層檢查較能檢查胰臟、壺腹等。陳仁熙提醒,年輕先天性膽道囊腫患者,建議及早切除囊腫,避免一定年紀後發展為膽道癌。而單純膽結石後續不會有問題,但膽結石若掉至膽道產生發炎,則有可能引發膽道癌危機,除了移除膽結石以外,民眾更應該從前端預防,包括控制體重、體脂及膽固醇、糖尿病等,人類隨時都面對許多疾病挑戰,平常維持好身體狀態,遇到疾病才有體力去面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21 醫聲.癌症防治
2023癌症論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3關卡」攻擊,不治療只剩3個月生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急性血癌,常來勢洶洶,不治療的話,平均存活期只有3個月,加上病患多為年長者,常面臨三大關卡,讓病情急轉直下。究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常面臨哪三大關卡?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AML/MDS工作組召集人侯信安提醒,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常出現感染、出血、貧血等三大關卡,進而導致多種症狀。舉例來說,感染症狀為反覆發燒,或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出血症狀為皮下有瘀青、出血點,或產生腦出血、腸胃道出血,貧血症狀為容易頭暈、疲倦、臉色蒼白,病患往往不會只出現一個問題,可能同時感染、貧血,或感染合併出血症狀,因此若發現上述其中兩大類症狀警訊,就要趕快就醫,這樣才能趕快救命,避免情況急轉直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又稱急性血癌侯信安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主要成因在於不正常的壞細胞(造血芽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白血球、血小板與紅血球等正常細胞大為減少,當白血球減少,就會影響身體抵抗力、免疫力,感染問題便層出不窮。若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就會異常,除了皮下容易產生瘀青、出血點,也容易有各項凝血功能異常症狀,紅血球減少,便導致貧血,心肺負擔也會加重。由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程變化極快,病患的健康狀況可能在短短一、兩星期就急轉直下,所以被列為一種急性血癌,除了嚴重感染,也可能產生嚴重休克,甚至必須進加護病房、接受插管、輸血治療,不僅醫療花費很高,病患、病患家人也因此措手不及,如果沒有積極治療,病患平均存活期只剩三個月,多數病患、病患家人聽到這消息如晴天霹靂,生活,心情都大亂。年長病患,常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病患族群中,約半數為65歲以上長輩,年齡越大,發生風險越高,20年來,疾病發生率逐年上升,許多年長病患帶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或腎臟病等多種疾病,治療就會更棘手。一般來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準治療以化療、骨髓幹細胞移植為主,不過許多年長者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若為了減輕副作用而減少藥物劑量,化療效果又會大打折扣,導致年長病患被迫在化療副作用、治療效果間取捨,當藥物控制不佳,骨髓幹細胞移植手術也很容易失敗。標靶藥物問世,病患延命機會大增所幸隨著標靶藥物、精準治療推陳出新,加上根據最新世界衛生組織(WHO)資訊與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國際共識分類」(ICC),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已有新的診斷分類標準,若搭配個人化精準治療,傳統治療困境便有所突破,患者預後也會產生明顯改善。近年來,科學家發現,病患體內的BCL-2蛋白質就與壞細胞的存活、複製有關,病患若使用標靶藥物BCL-2口服抑制劑,藥物便可針對壞細胞作用,好細胞則較不受影響,治療副作用輕微許多,病患平均存活期也可從3個月延長到12個月,有的病患控制良好,還可接受骨髓幹細胞移植,痊癒希望大增。目前像75歲以上或較年輕卻合併心、肺、肝功能異常族群使用這類藥物,可獲得健保給付,病患的治療負擔減輕不少。病患治療、診斷需求,期待獲得滿足侯信安認為,目前國外所使用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標靶藥物,約有10種之多,但國內現在引進、獲得健保給付的標靶藥物只有兩種,分別為BCL-2口服抑制劑與FLT3抑制劑抑制劑,期待國內引進藥物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希望台灣加入更多國際臨床試驗,讓更多病患可以得到新藥醫治。另外,由於健保給付相關藥物趨於嚴格,像病患條件過於限縮、藥物使用時間較短等,皆讓病患治療受到限制,侯信安也期盼政府正視患者迫切的治療需求,加速許可、給付,並放寬健保給付條件,若將NGS (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次世代基因定序)納入給付,自然更為理想,在疾病診斷分類上,也會更為精準。病友、專業團體支持,後援更有力量侯信安認為,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人而言,家人的關心、照護誠然重要,若能得到病友團體的支持,或透過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得到最新、正確的資訊,病友將有更大的支援力量,生活、心情也將更為穩定、踏實。● 侯信安醫師現職:臺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AML/MDS工作組召集人● 「給神隊友的一句話」「家人扶持雖重要,但串聯病友團體、專業學會,能交流且得到正確資訊,支持力量也會更緊密!」聯合報健康事業部響應今年 #世界衛生組織 的新計畫,除了關注癌症本身外,更要重視癌友、家人與醫療團隊,因此我們邀請2位知名癌友家屬分享照顧歷程、20位癌症權威開講,讓這些神隊友提供癌友身心靈全方位的支持。👉🏻點擊報名2023年癌症高峰論壇【擁抱您,不會一個人】👈🏻報名人數:共計100名。(依網路報名優先順序決定錄取及備取順位,需待主辦單位確認順序後,以簡訊發送報名成功通知為主。)📍時間:DAY1:04月08日(六)上午10:00至16:00 (09:30開放入場)DAY2:04月09日(日)上午10:00至15:20 (09:30開放入場)*備午餐餐盒📍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F (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4號)💡主辦單位: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健保署、國民健康署、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元氣網、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粉絲專頁
-
2023-03-18 焦點.健康知識+
路易莎循環杯、全家餐盤驗出致癌物已下架銷毀! 專家教導避免甲醛這樣做
大家都希望做好環保,愛護地球,訴求環保無汙染的植物纖維餐具正夯,但行政院消保處昨天公布,採樣市售20件含「植物纖維成分」餐具,其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不合格率近6成,有4件含有甲醛,包括包括路易莎咖啡循環杯,還有MOMO、全家販售的一次性餐具。消保處指出,相關違規商品均已依法完成下架銷毀。市售20件植物纖維成分餐具 有11件不合格行政院消保處至實體店面及網路平台隨機購買不同廠牌市售20件產品,委託檢驗公司進行螢光增白劑、甲醛、塑化劑等項目檢測,並經由食藥署與經濟部中部辦公室進行標示查核,昨天上午公布品質檢測及標示查核結果。目前除了1件還在查處中,19件中有11件不合格、有4件含有甲醛不符品質檢測規定,包括路易莎咖啡循環杯杯身、還有MOMO、全家販售的一次性餐具。消保處指出,上述4件商品均已依法完成下架銷毀,部份標示查核不符規定,分別裁處3到7萬元。選購含植物纖維成分餐具 注意有無完整標示消保處簡任消保官王德明受訪時提醒民眾,選購含植物纖維成分餐具時,除外觀及價格外,更要注意有無完整標示:產品的材質、產地、製造商等繁體中文資訊,並按相關說明及注意事項正確使用商品。食藥署副主任林旭陽說明,甲醛屬於有毒物質,過量對肝腎功能有影響,免疫反應變化,懷孕婦女會影響到胎兒,甚至有流產的機率,國內已明文禁止運用在食品、接觸食品,民眾若購買到品質有問題的產品,可以向業者訴求退款。甲醛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 是健康殺手根據勞動部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的資料,甲醛是具代表性的室內空氣汙染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日常生活,如建材、傢俱、食物、衣服及美髮用品,除日常用品外,甲醛也是工業上常用化學藥品,化學合成、相片沖洗、組織及屍體的保存等,目前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致癌和致畸形物質,是健康殺手。甲醛短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有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異常等。甲醛濃度在空氣中達到0.06–0.07mg/m3時,兒童就會輕微氣喘。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為0.1mg/m3時,就有異味和不適感;達到0.5mg/m3時,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淚。長期接觸低劑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結腸癌、腦瘤、月經紊亂、細胞核的基因突變。目前國內尚未訂定室內空氣中游離甲醛含量之標準,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對勞工作業環境訂定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容許濃度標準:空氣中甲醛之最高濃度不得高於 1ppm。為避免甲醛對我們的危害:新裝潢及新購傢俱之房間,需特別注意室內空氣對流及通風;新衣服先洗過再穿,可以避免甲醛危害;避免食用來路不明的食物;職場上建議甲醛相關作業人員使用合適呼吸防護具,並注意定期維護更新之;工作場所仍需加強通風換氣,以降低員工甲醛暴露濃度,並定期實施健康檢查,以維員工安全衛生。路易莎咖啡渣循環杯已全數下架,並退回製造廠商銷毀針對路易莎向廠商採購的咖啡渣循環杯,其中有一批次檢驗未符合標準,路易莎表示,已全數下架,並退回製造廠商銷毀,對於購買路易莎咖啡渣循環杯的消費者,無論是否屬於該生產批次,只要有任何疑慮,路易莎全數退款。路易莎指出,該咖啡渣循環杯是由佳旺環保科技公司生產,佳旺環保科技主要訴求環保無汙染的製造技術,使用咖啡渣與天然竹纖維為原料,由植物萃取物取代塑料粘合、專利熱壓技術塑形、生物可分解等特性。路易莎基於循環經濟的成本採購,但有一批產品卻被驗出未符合標準,路易莎目前正深入了解中,並會對該生產廠商追究相關法律責任。參考資料:.4件市售餐具驗出甲醛! 路易莎循環杯、全家餐盤上榜.勞動部:了解您我生活中的甲醛.循環杯驗出甲醛 路易莎:全數下架銷毁、有疑慮可退款延伸閱讀:.含致癌物 3種家用品該扔:空氣清新劑、清潔用品、烘衣紙.空氣清淨機擺哪最適合? 醫師教你不受環境毒害的排毒法.新房屋建材才有?這類衣物可能含甲醛,醫提醒穿前多這步驟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12 焦點.用藥停看聽
第一線降血脂藥「立普妥」缺貨 臨床醫:擬改用另2款原廠藥
【本文重點】食藥署表示,由於全球包材短缺和惡劣天氣影響等原因,心血管疾病的降脂膽固醇藥物立普妥出現了短缺,食藥署表示有多項學名藥物可供替代,但即便如此,專家表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原廠藥,效果較佳,將會使用冠脂妥和力清之。--by ChatGPT藥品供應市場不穩,許多藥品都出現缺貨情形。目前降血脂的用藥「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衛署藥輸字第022886號)出現短缺,恐影響三高病患,食藥署表示,國內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不過專家則表示,臨床上立普妥是「第一線」用藥,雖有學名藥可替代,但臨床上病患仍習慣使用原廠藥。立普妥屬他汀類藥物,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看更多立普妥資訊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表示,民國112年3月9日收到暉致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通報,「立普妥膜衣錠10毫克 」因全球包材短缺、製造廠受颶風影響等因素,全球供應皆出現不足情形,台灣預計民國112年5月底恢復正常供應,目前採「控貨供應」。楊博文表示,目前推估立普妥市占率約2至3成,同劑型的藥品健保年用量超過1億顆;但台灣本土仍有多項學名藥可供替代,預計最快周一公布學名替代藥品,將訂購資訊公告在「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表示,立普妥在心臟科中是使用率非常高的藥品,屬「第一線降膽固醇藥物」,但凡心血管有問題的病患,尤其是裝有「心臟支架」的患者,膽固醇通常都過高,血脂控制上需更加嚴格,為防止再度狹窄就會開立立普妥。雖然目前有替代用藥,不過,黃晨祐指出,臨床使用上患者還是習慣使用原廠藥,效果較佳,若有缺貨情形,也會優先以其他原廠藥「冠脂妥」、「力清之」;副作用都相當接近,都是腸胃道脹氣、便秘、部分肌肉痠痛,以及剛開始服用時肝功能些微異常,但後續就會自己降下來;若患者已長期服用,換藥後大多不太有異常反應。常見降膽固醇藥物根據食藥署資料,常見的五種降血脂藥如下:1.Statin類是目前臨床上常開立的降血脂藥,例如Rosuvastatin(品牌名Crestor®冠脂)、Atorvastatin(品牌名立普妥®)、Fluvastatin(品牌名Lescol®益脂可)、Simvastatin(品牌名Vytorin維妥力)以及Pravastatin(品牌名Mevalotin®美百樂鎮)。這些藥物主要透過抑制肝細胞中膽固醇合成相關的酵素來降低血脂,但副作用可能包括頭痛、噁心、疲倦,以及偶發的肌肉痠痛或肝功能異常。在開藥前,醫師通常會先確認患者的肝腎功能以及疾病狀況。2.Fibrates纖維酸鹽類主要治療三酸甘油酯過高之病症,常見藥物包括Gemfibrozil(Lopid®洛脂膠囊)和Fenofibrate(Lipanthyl®弗尼利脂寧膜衣錠),這些藥物可以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通常與Statin類藥物合併使用。但使用後可能會出現肌肉無力、痠痛等問題,如果尿液呈現深褐色,建議盡快就醫。3.總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使血液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最常見的藥品為Ezetimibe(Ezetrol®怡妥錠),此藥品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跟Statin藥品合併,副作用為頭痛、肌肉痛、腹瀉。4.膽酸結合樹脂藉由增加腸胃道中膽酸排除,使肝臟必須耗用額外膽固醇來製造膽酸,進而減少膽固醇含量,常見有Cholestyramine Resin(Choles Powder®可利舒散)。此藥品會干擾其他藥品在腸道的吸收,因此用藥前一小時、或之後的四至六小時,才能再服用其他藥品。常見副作用為便秘、脹氣、消化不良,若服用此藥品,記得多喝水,多攝取高纖食物幫助排便。特別要注意的是,此藥為粉劑,必須和水一同服用,不可乾吞粉末。5.菸鹼酸類主要是治療脂肪代謝失調、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過高,最常見的為Acipimox(Olbetam®脂倍坦),結構上與維生素B3相似,但不可用大劑量的維生素B3來取代。常見副作用為潮紅現象,即全身發熱、發紅,還可能伴隨頭痛,通常數天後會緩解。【延伸閱讀:你的降血脂藥吃對了嗎?藥師為你說分明】另外,最近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刊登了一份在美國心臟病學會會議上發表的臨床試驗報告,顯示bempedoic acid(商品名為Nexletol)可能可做為降低膽固醇,但不耐受他汀類藥物的病人的替代品。》看更多bempedoic acid資訊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現代環境改變,養兒防老的觀念也面臨衝擊
媳婦娶進門,已經五年多了,可是一直不見媳婦肚子大起來,公公忍不住了,每年過年團聚,看到媳婦,就抱著洋娃娃在媳婦前面晃來晃去。古人看到孩子「恨鐵不成鋼」,現代人看不到孫子是「恨兒媳肚子不成器」!人類歷史,世代相傳,有生有死,沒人能避免,但現代環境改變,養兒防老的觀念可能也面臨衝擊了。雖然養兒或許可以防老,但有些疾病是由老一代傳給下一代的,例如父母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臟病、肥胖,則下一代也很難避免。有些疾病是由上一代傳染給下一代的,不是遺傳,例如號稱為「國病」—肝病的元凶B型肝炎,大都是由母親垂直感染給下一代的,即母親有B肝,生產時B肝經由胎盤或產道傳染給新生兒。因此,在民國73年以前沒有B肝疫苗注射的年代,這些舊台灣人,目前約有一、二百萬人,血液中有B肝病毒,其中有不少人肝臟已經有纖維化,或肝硬化或肝癌而不自知。因此,對這些B肝帶原者而言,最重要的是像監理所受理舊車一樣,每半年定期檢查一次,抽血驗肝功能、胎兒蛋白及做超音波檢查,才能避免因肝硬化、肝癌而危及生命。此外,沒有B肝的舊台灣人,除了少數幸運之兒沒碰過B肝之外,大都有了抗體,但自然感染產生的抗體,與打疫苗產生抗體的人是不一樣的,因為肝臟也或多或少有了變化,因此,至少每一年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以免肝癌坐大而不自知。望子成龍、「含飴弄孫」之樂,人之天性,但熟稔醫療知識,讓自己可以長壽久安,避免三高、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避免癌症臨頭而不自知,這樣才能健康而快樂的長壽,即使媳婦不大肚子,兒孫不孝順,也可以怡然自得,與日月同光,與大地為樂,過著快樂的晚年,也不會有「養兒防老」之憂,何樂而不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93期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2 養生.聰明飲食
補充蛋白質、益生菌,優格還有那些好處?專家揭這時間吃最佳
優格是非常好的蛋白質來源,對於提供人體基本營養,維持肌肉與骨骼健康很有價值。對於乳糖不耐而不敢喝牛奶的人,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選項。而且優格除了提供蛋白質、鈣質等營養之外,優格因為具有活菌,更有許多機能性,包括提供益生菌、調整腸道健康、預防大腸癌等功效。優格是解決人類乳糖不耐症的重大發明現在隨手就有鮮奶、保久奶喝,或是有優格、起士可以吃,好像沒有什麼了不起,其實古代人類懂得利用哺乳動物的乳汁,是人類文明得以發展的重大推手。乳製品尤其是優格的發明,對人類的營養極具貢獻,因為人類能夠靠乳製品獲取豐富蛋白質,代表可以進入養殖農業,可以較安穩的靠養牛、養羊擠奶取得動物性蛋白質,不用為了吃肉還要去做危險的打獵但是,古人喝牛奶可是在玩命的,因為原始的成人普遍具有乳糖不耐,乳糖分解酶只有在嬰幼兒時期有,長大以後這個基因就會關閉,所以成人不能消化乳糖。所以古代成人喝牛奶輕則脹氣、重則腹瀉脫水,我們現在看拉拉肚子好像沒什麼,古代這可是會致命的,不是腹瀉造成營養不良,或是會讓人被獅子追時虛弱跑不動,那也是GG了。而現代人部分成人仍然具有消化乳糖的能力,這是後來的事,來自於沒多久前的基因突變的結果。根據研究,這基因突變來自於僅僅一萬多年前北歐的一個小群體,然後這基因逐漸散播全世界。所以距離較遠的東亞人,這個基因取得比較少,所以我們不像西方人牛奶可以當水喝,根據研究,台灣成人有輕微到中等乳糖不耐症的仍有90%以上。優格到底是什麼?古人對乳製品可望而不可即,直到發明了優格才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優格經過乳酸菌的發酵,可以將乳糖分解掉,而酸化的優格因為降低pH、降低水分,甚至裡面會伴隨產生一些抗菌物質,所以又可以儲藏比較久,所以這實在是營養的一大突破。優格是高蛋白的來源,又有牛奶裡帶來的豐富鈣質,而且可以提供很多益生菌,對健康實在大有貢獻,同時發酵反應會產生許多酸、醇、酯類的成分,所以賦予優格特殊誘人的香氣與味道,因此優格的製作一直流傳幾萬年,到現在仍廣受大家的歡迎。現代的優格做法據說是傳自起源於中亞至東歐,像是保加利亞地區。有一種說法是說,保加利亞的百歲人瑞特別多,就是因為他們日常每天都在做優格、吃優格的關係。以現代食品科學的角度看優格,是將牛奶經過輕微殺菌後,再以乳酸菌對其發酵,這過程中乳酸菌會將乳糖代謝成乳酸,乳酸一方面可以產生酸味、降低優格裡的pH值,另一方面也會促進牛奶裡的蛋白質凝結。而製作優格所利用的乳酸菌主要是嗜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這兩種菌,當然不同種類的優格還可以加入其他不同種的乳酸菌配合。其實除了優格之外,優酪乳、或是稀釋發酵乳飲料(例如養樂多)都可說是發酵乳家族的成員之一,其差別往往在於固形物含量、乳酸菌含量、以及調味程度的高低。而發酵乳製品另有一支叫做克菲爾(Kefir),它的菌種更複雜,結合了酵母菌、乳酸菌與一些其他共生菌,但是史上第一個被找到人類食用克菲爾的實體證據,居然是4000千年前來自中國的小河公主的陪葬品。優格的健康功效很多優格或其他發酵乳的保健功能近年來廣為全球學界所矚目,益生菌對腸道菌相平衡的功效研究可說是越來越多。而目前國內優酪乳、發酵乳的各項產品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總共有25項, 其中以「胃腸功能改善」功能18 項占最多, 另外還包括有「輔助調整過敏體質功能」、「輔助調節血壓功能」、「調節血脂功能」、「免疫調節功能」、「骨質保健功能」、「護肝功能(針對化學性肝損傷)」等等,所以可以說是具有多面向的保健功能。因此優格等發酵食物已經被推廣為健康的飲食,參考前文減重降脂的好菌飲食法(Probiotics Diet),甚至一些科學研究也認為優格與大腸癌的預防有幫助,不過像玉米片的發明人家樂氏博士很推廣優格灌腸大腸毒素恐懼症再臨?!,那就太極端了。近來有些益生菌的功能居然證明對人的皮膚與眼睛的等軟組織有潤滑滋潤效果,或是對腦部精神有抗憂鬱等調節效果,甚至還有幫助睡眠的效果,看似包羅萬象,其實也都有學理證明,實在是科學上很大的突破,早已超越古人製作優格為了營養與填飽肚子的範疇了。此外,香草優格還有助於調整正面情緒,提升幸福感! 根據荷蘭瓦赫寧恩大學 (Wageningen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學者將受試者分成3組,其中品嚐鳳梨或是草莓口味優格的受試者,其情緒測試結果亦無顯著的差異,但是品嚐過香草口味優格的受試者在隨後的情緒測試裡表現出非常顯著的正面結果。作者表示,本篇研究亦呼應了先前文獻所指出,在醫院等待室或其他可能令人感到壓力的空間裡噴灑香草香氣可減少攻擊行為並增進醫護和病人之間的關係。手做優格健康又比較好吃,不過最好用專業的優格粉菌種韋恩知道很多人不喜歡買外面買的優格,認為添加糖、香料、色素太多,的確,韋恩也是會自製優格的人,我知道一旦自製優格之後就回不去了,外面的優格一比之下就知道調味太重,自己做的就是很純粹的牛奶香、帶有一點酸香、還有一點起士味,吃起來也只有一點淡淡的酸味,千萬不要以為優格就一定很死酸,所以要加很多糖壓味,其實做得好的話,自製的優格很好入口的。所以韋恩的小朋友都會催著我做,我也覺得他們有吃優格的話,鼻子過敏等症狀會比較輕。大同電鍋手做法韋恩其實之前做優格都用大同電鍋,用電鍋怎麼做我有一篇教學的經驗分享優格DIY-傻瓜電鍋法,大家可以參考看看。電鍋做法的重點在於控制溫度不要過高,優格機作法因為想要讓小朋友也愛做,所以韋恩入手了優格機,這台優米機確實比電鍋還更容易上手,而且幾乎保證不失敗,可以說是最懶人的優格做法了。只是韋恩在用吃剩的優格加牛奶再製成新優格,還是用專業優格菌粉比較好?提到,別輕信網路一知半解的網紅亂教,菌種買專業的比較安全。因為優格是活的,菌數會隨著保存時間下降,放越久,得到的菌越少,因此優格可能做不起來,或是做成腐敗有雜菌的失敗品。而且微生物菌種這種東西是會退化的 ,如果都用原來的菌種一直繼續一代一代的用,菌種本身發酵能力就是會自然衰退。冷冷的冬天還可以吃溫優格冬天覺得吃冰的優格太冷? 可以參考日本冬天流行的吃法-溫優格,吃來不會太冰,又可以活化優格裡的益生菌。優格常見的Q&A什麼是優格?優格是將牛奶經過輕微殺菌後,再以乳酸菌對其發酵。在這過程中乳酸菌會將乳糖代謝成乳酸,乳酸一方面可以產生酸味、降低優格裡的pH值,另一方面也會促進牛奶裡的蛋白質凝結。製作優格使用什麼乳酸菌?製作優格所利用的乳酸菌主要是嗜酸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及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這兩種菌,當然不同種類的優格還可以加入其他不同種的乳酸菌配合。有乳糖不耐症的人可以吃優格嗎?優格經過乳酸菌的發酵,可以將乳糖分解,因此適合對牛奶裡的乳糖不耐的人。優格有什麼營養價值?優格是高蛋白的來源,又有牛奶裡帶來的豐富鈣質,而且可以提供很多益生菌,可以健胃整腸,調整腸道菌相平衡,對健康很有貢獻。優格的起源地是哪裡?現代優格的起源地是保加利亞一帶,有此一說,保加利亞的百歲人瑞特別多,就是因為他們日常每天都在吃優格的關係。優格適合自己DIY嗎?不喜歡買外面買的優格,覺得那些添加糖、香料、色素太多,的確可以自己用鮮奶發酵優格看看。只要使用正確的菌種,適當的控制發酵溫度,過程注意衛生,很容易做出自己的手工優格。優格什麼時間吃好?以補充益生菌的角度看,餐前吃優格可以保留最多的益生菌活性,但是餐後吃優格比較適合腸胃比較敏感的人。餐前吃餐後吃都可以補充到蛋白質與鈣,不受影響。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
-
2023-03-0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最後的愛是手放開?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醫者面對困境的感觸」 一位年輕醫師列舉多種醫者感到無能為力的醫療情境,而最後慨嘆「長存信、望、愛」,並自我勉勵:「遺憾的有一天可以圓滿,離散的有一天都可以團圓。因為人世間最大的仍然是愛。」一位中年醫師深深體會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也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一位在美行醫多年、年近退休之齡的癌症專科醫師更提出老年病人有各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強調行醫需要了解並尊重病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以及家人對病人病情的了解與看法,而後量身定做。 延伸閱讀:醫病平台/ 才剛出院,現在要不要再送醫?自從下鄉以來,所服務的族群老年人佔的比例在八成以上,衍生出許多在醫療上及與病人、家屬溝通上的難題。在醫療上所常遇到的難題大多是因為年紀大造成身體器官機能逐漸衰退,常常有種類似老舊車輛這個零件壞了,好不容易修好了,沒多久就換另一個零件壞了,如果能修得好算是幸運的,如果修不好對家屬及醫護雙方都是種遺憾。大約兩年前,接到復健科同仁的會診,病患為九十多歲的男性病患,因為脊椎手術術後在復健科接受復健的治療,因為突發性的發燒、畏寒及右上腹疼痛,超音波看起來膽囊腫脹及有膽結石,很明顯地病患罹患急性膽囊炎併發敗血症,因為考慮到年紀大,擺放經皮穿肝膽囊引流管將感染的膽汁引流為首要考量。於是幫忙放了引流管後,復健科同仁希望能將病人轉給我做後續的照顧,他們仍舊會輔助幫忙做後續的復健治療。一開始的照顧還蠻順利,直到過了幾天後,看護在早上查房時反應病人昨天開始尿量逐漸減少,在驗了腎功能指數之後,發現有腎前性急性腎衰竭,於是將點滴調整並會診腎臟科同仁,高度懷疑是顯影劑造成的腎臟損傷,又將點滴增量。但點滴增量後最常發生的現象就是病人身體會開始水腫,家屬通常很在意這現象,經過溝通之後,治療加入白蛋白讓水腫有稍微地改善,只是腎功能經過治療仍未有起色,而且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尿毒的症狀。在與腎臟科同仁討論後與家屬溝通,建議先血液透析讓症狀減緩,度過急性腎衰竭之後再觀察腎臟功能是否能恢復,再決定之後是否需要長期洗腎。病患家屬們討論後希望轉到醫學中心看看是否有其他的治療方式。轉院後,約過了一週的時間,家屬中有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告訴我病人在幾天前就過世了。轉院去的醫院也建議他們洗腎,後來決定讓病人安詳地離開。聽完之後,內心真的覺得有種遺憾的感覺。約三年多前,剛下鄉到目前醫院服務沒幾個月所遇到的病人,病人因為肺炎住院,因為胸部X光片發現右側橫膈明顯升高,以及肝臟酵素上升而來做腹部超音波。當探頭一放到肚子上,右肝就看到一個十幾公分的腫瘤。做完超音波後,建議做電腦斷層及驗胎兒蛋白、肝臟一些凝血功能及膽紅素,還要查是否有病毒性肝炎造成的肝硬化及肝癌。沒ㄧ會兒,胸腔科同仁就發會診單來希望能夠接手後續肝癌的治療,肺炎部分都已改善,剩下肝癌的部分希望轉過來治療。病人為99歲男性,入院前與兒子媳婦同居可以輔助日常生活功能,尚可以稍微行走,所以向兒子解釋電腦斷層及抽血結果,很明顯是B型肝炎造成的肝細胞癌。依年紀及目前狀況,可以做肝癌血管栓塞但是不建議,怕栓塞後影響生活機能,恐怕造成衰退的更快速,保守緩和治療似乎比較適合目前的狀況。可是兒子一聽到是肝癌後,腦中似乎呈現一片空白,直呼怎麼可能、他是我爸爸不能只有這種無法根治的治療、可不可以開刀切掉的重複話語。我知道當下,說什麼他可能也聽不進去,就讓他冷靜一下思考,再來好好地討論及面對問題。隔天他還是依然想知道開刀有沒有機會,開刀後復原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是開完刀一定馬上會遇到的問題就是急性肝衰竭,因為整個右肝都是腫瘤要整個拿掉,開完刀無疑是讓病人更早離世且造成莫大的痛苦。但是他就想要相對積極的治療方式,而肝癌血管栓塞就成了他想要的治療方式。雖然我不是很同意他的想法,但他對年老父親的孝心令我感動,就幫他找了專長血管栓塞的放射科醫師來評估栓塞的可能性。放射科醫師認為年紀大但精神及肝功能都算還不錯,而且他覺得這個病例不難處理。所以就替病人安排了肝癌栓塞治療。術後情況還不錯,有些噁心的情況,給予點滴止吐後有減緩的情形,但我還是會提心吊膽,深怕哪天會有什麼無法預期的情況發生。還好一切都順利,等兒子把家中一些輔助設施完備後就先讓病人出院回家。只是好景不常,回家後生活機能衰退,吃飯的時候不小心嗆到引起吸入性肺炎又送來住院。住院期間,鼻胃管置放讓這位老人家痛苦萬分,兒子媳婦不忍讓他痛苦,於是要求醫護將鼻胃管移除,他們會小心地餵食避免嗆到。我去探視他的時候,也有跟他們提醒嗆咳導致吸入性肺炎的嚴重性,絕對不能躺著餵食、餵食後不能讓病人躺下等衛教內容。然而,遺憾還是無法避免,後來還是發生嗆咳吸入性肺炎而被插管送到加護病房。後來才了解整個過程,是因為病人突然嘔吐而嗆到,造成血氧一直無法維持而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經過治療,雖然有拔管轉出加護病房,但整體狀況仍是不佳,最後家屬也不忍病人再經歷諸多痛苦,再次呼吸衰竭就不再插管積極治療,讓病人安詳地離世。最後檢視整個醫療過程,從肝癌栓塞到病人往生的時間為期一個半月,如果當時讓病人接受緩和保守療法,這一個半月應該可是有更好的生命品質?有時候想起來,是不是我的不忍心害了這位享有嵩壽的長者?醫療常常要站在十字路口做決定,即使現在醫療發達,各個專科都有許多治療指引,但仍有許多問題在治療指引內找不到解決方法,如同以前常聽過前輩們說:醫療是一門藝術。面對病人的痛苦,不是單純的醫學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佐以同理心來傾聽家屬及病人的需求及感受。行醫路上,很感謝遇到從前教導過我的師長,以及接受過我治療過的病人,即使有些病人無力救治,但在行醫的過程中,希望能讓醫護、病人及家屬三方盡量沒有遺憾。
-
2023-02-26 失智.大腦健康
35歲以上即高風險!可預測失智症風險的檢查有哪些及誰適合?
醫學上的失智症診斷,是根據臨床症狀、腦退化萎縮的區域,以及病理特徵來分類,包括:阿茲海默症(占五、六成)、血管性失智症(占兩成)、額顳葉失智症(占一成)、路易氏體失智症(占一成)。這些疾病各有特殊的臨床表現、腦部萎縮區域,以及病理切片的特徵。一個人發生失智前15到20年,大腦其實已開始產生變化,期間可能都還沒出現明顯症狀,一旦出現症狀時,便難以修復了。「高齡」是失智症最大危險因子,但這不代表年輕就不會失智!失智症,是一種症狀群,而非某個疾病的特定診斷。在台灣,失智症患者約有35萬人。而所謂的失智症前期,即「輕度知能障礙」患者,預估約有70萬人,但因症狀輕微容易被忽略,直到症狀嚴重時才去醫院檢查,往往為時已晚。在醫學如此發達的今日,我們對失智症仍然沒轍,找不到有效治療方法,只能及早檢測,及早預防。然而,目前臨床仍無一項檢查可事先偵測出這些隱性失智症患者,因此無法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目標。診斷失智症的工具有哪些?臨床上常見診斷失智症的工具包括:一:量表。一種是快速篩檢量表,作答花費約七、八分鐘,這種方式適合大量篩檢,缺點是準確性較低,容易出現偽陰性或偽陽性,如識字能力不足或中文程度不佳的人,對於閱讀量表會有困難,不只作答速度慢,解讀敘述也可能有誤解,最終導致分數太低。另一種是長時間的結構訪談量表,儘管比快速篩檢來得準確,但仍會有過於耗時或主觀的缺點。二: 驗血。甲狀腺功能、腎功能、肝功能、電解質、梅毒、葉酸、維生素B12等。以上檢查項目若異常也會造成認知功能障礙。三: 影像。利用磁振造影(MRI)觀察腦部,排除中風、腦腫瘤或腦結構異常狀況,因為這些病變也有可能造成失智症狀。若量表結果顯示認知功能有明顯低下,而且了排除血液檢查及腦部影像的異常之後,才會診斷為失智症。其中臨床上最常用來診斷失智症的工具,包括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簡短智能測驗(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以及神經心理檢查等。不過,這些都用於評估「當下」認知功能退化的嚴重程度,沒辦法用來預測失智症風險或病程進展,為失智高危險群提出預防措施的建議。如今有一項創新技術,檢測大腦年齡,叫做「腦神經年齡(axonal brain age)」磁振造影檢查。解決了上述的缺點,只要掃描15至25分鐘的磁振造影,人工智慧(AI)就能分析你的大腦健康,並預估你未來的失智風險,好處是客觀、精準、敏銳、無輻射、無傷害,特別是可以在有症狀前提早預測失智風險。腦神經年齡,亦可稱作腦齡、腦年齡。就像膚齡、骨齡一樣,腦齡甚至透露你全身健康狀態,比你想得更廣更深。這種檢查是透過分析大腦「白質」的「神經纖維束」,評估一個人的腦神經是否退化得比同齡正常人嚴重,提早在還沒出現症狀時,預測失智風險並有效介入。大腦神經纖維束是什麼呢?想像它是大腦的電線,傳送訊號,而這些訊號以不同形式傳送,形成人腦不同的認知功能。神經纖維束的外層包著髓鞘(myelin),而髓鞘就像是一層膜,髓鞘健康,腦神經纖維束就完整,訊號自然傳導快速、有效率且精準。我們在動作、說話的時候,都是毫秒中切換,因此訊號傳送當然也要快速,才足以應付我們的生活運作,但隨年紀越大,腦神經束會有所破損,變得不健康,進而影響訊號傳導速度,我們動作就會變得卡卡的,日常功能無法順暢進行,例如記憶力減退、專注力變差、反應速度變慢等。腦神經結構退化嚴重者,則會導致失智,輕微者則不會。腦年齡退化五歲以上有潛在失智風險市面上有關腦年齡的預測,大部分使用腦部較為巨觀的變化,像是灰質、白質的體積(volume)之萎縮情形等。而過去研究顯示,白質神經束(white matter tract bundles)的微結構(microstructure)變化,如神經束的完整性(integrity),對於老化進程更敏銳。新型技術「腦年齡預測(Brain Age Prediction, BAP)」即是利用「水分子擴散技術」的影像資料,來觀察大腦白質的結構變化,再運用大量腦影像資料,透過機器學習的訓練,建立腦年齡的預測模型。這種方式所演算出的腦年齡,著重在腦神經連結的退化,在臨床症狀或認知功能的退化上,比灰質更具關聯性。腦年齡若退化超過五歲以上,為失智症潛在風險群,建議要定期追蹤;而若退化10歲以上化10歲以上即代表明顯老化,未來2到3年內可能會發生輕度認知功能障礙,10年後失智風險將增加兩到三倍;《阿茲海默氏病雜誌(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一項最新研究指出,腦年齡退化9歲以上,兩年內極有可能從「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的疑似失智轉變為輕度失智。然而,若退化小於3.22歲,是有機會從疑似失智逆轉為認知正常。換句話說,腦齡差能預測認知正常的人,未來轉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風險;同時,也可以及早預估失智風險,及早調整生活型態,逆轉腦年齡並遠離失智。這項技術已獲美國FDA認證,運用擴散式磁振造影技術(dMRI)與人工智慧(AI),就能分析出腦神經纖維束健康狀況,核心技術是技轉自臺大醫學院近二十年的學術研究成果,除了可以輔助診斷各項腦部疾病或精神疾患,經臨床資料研究驗證,能作為失智前期客觀判斷、認知退化速度預測,以及預防介入效果評估等。一般人普遍認為記憶或判斷力明顯變差、失智症家族病史,才是失智症高風險群。但事實上,有以下任一條件者,都屬於高風險群:・有長新冠腦霧症狀・失智症家族病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曾有腦部碰撞・暫時性腦缺血・曾患憂鬱症・聽力障礙・工作壓力大・體重過重・抽菸或大量飲酒習慣・有嚴重睡眠問題・自己察覺相較於前一年,記憶力、判斷力有明顯變差者・年齡35歲以上大腦老化,伴隨神經元(neurons)與神經束(axons)的損壞,長期累積下來,相關腦區功能發生異常,因而造成認知功能的缺失。當患者已出現認知功能異常時,大腦結構早已累積了相當程度的破壞。35歲是我們大腦神經系統發展高峰,之後便會隨老化而逐漸下滑。建議35歲以上族群,儘早於失智症狀發生前做檢測,與醫師針對現況改善,改變生活型態,維持大腦健康運作,降低失智風險。【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曾文毅醫師】可預測失智的「大腦神經年齡檢測」懶人包:怎麼做?誰適合?】
-
2023-02-17 醫療.消化系統
即便體重沒下降 研究曝每周運動150分鐘就可有效改善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球肝病主要原因現代人飲食充足,脂肪肝問題並不少見,賓州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醫學院研究人員一項新研究指出,運動訓練可以顯著減少非酒精性脂肪肝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患者的肝臟脂肪,而這是全球肝病的主要原因。根據刊登在《美國腸胃病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項研究顯示,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度至高強度有氧運動可以減少肝臟脂肪。該研究團隊薈萃分析之前14項研究證實,運動可以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肝臟脂肪顯著減少。事實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影響全球近30%的人。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可能導致肝硬化和癌症。運動訓練已顯示出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多種益處,包括改善肝臟脂肪、身體健康等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雖然之前的研究表明身體活動是有益的,但它沒有確定具體需要多少運動量才能在臨床上取得顯著意義,也就是能否實現肝臟脂肪相對減少30%,這被認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否獲得改善的閾值。研究證實運動可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該研究共同作者Jonathan Stine表示,其研究結果可以讓醫師有信心將運動作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方法。Stine回顧了14項研究,共有551名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受試者,參加了涉及運動干預的隨機對照試驗。他的團隊評估了所有研究的數據,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體重變化、對運動方案的依從性和MRI測量的肝脂肪。該研究發現,39%的患者處方大於或等於750個代謝當量MET(用於估算大多數運動的能量消耗單位)的任務取得了顯著的治療反應,例如每周150分鐘的快走或騎自行車,而處方較少劑量運動的患者只有26%。這與美國腸胃病學協會和歐洲肝臟研究協會推薦的身體活動量相同。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肝臟脂肪的減少和參與者的體重是否下降無關。根據Stine的說法,當規定這種運動量時,MRI測量的肝臟脂肪減少速度與評估阻止脂肪產生的早期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藥物試驗報告中的速度相似。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特別是對照隨機試驗來驗證他們的發現,並比較不同運動劑量的影響。【延伸閱讀:脂肪肝的危害有多大?越早患病越有機會「壞肝」】什麼是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肝的形成主要與肥胖有關,更是三高的危害之一。衛福部肝癌及肝炎防治會委員、高雄長庚副院長盧勝男曾指出,脂肪肝是指脂肪沉積在肝臟內,宛如製作鵝肝醬時,用管子直通鵝喉嚨,將食物塞進鵝的肝臟,讓油脂、澱粉持續堆積在肝臟中形成脂肪,養出的鵝肝比一般鵝肝大三至五倍。相對來說,人體內若過度沉積脂肪,也會囤積在肝臟中,形成「肝包油」的脂肪肝。》看更多脂肪肝非酒精性會有症狀嗎?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系主任邱逸群曾指出,大部分的脂肪肝沒有症狀,多數患者的肝功能正常,即使肝功能異常者,也可能沒有症狀,都是因健康檢查、腹痛或其他原因透過超音波才發現。其中十分之一可能引起脂肪肝炎,少數會因肝指數上升導致疲倦、惡心、食欲不振,更嚴重者會肝功能異常而出現黃疸,或右上腹脹痛等症狀。非酒精性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脂肪肝演變成肝癌的時間,與肝臟發炎狀況有關,發炎越嚴重、時間就越短。舉例來說,正常肝指數約在40左右,50~60屬輕微發炎,要演變成肝硬化、肝癌可能需要30~40年以上;但如果肝指數已達100多,可能只要10年、20年就會變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一旦發現脂肪肝炎,也不能置之不理,不要讓發炎惡化,至少讓肝指數下降,才不會一步步演變為難以恢復的肝硬化、肝癌。【延伸閱讀:脂肪肝會有症狀嗎?重度脂肪肝會導致肝癌嗎?】該如何預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為了降低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可參考以下作法:.選擇健康的飲食.保持健康的體重.適當規律地運動【資料來源】.Exercise Training Reduces Liver Fat, Even Without Weight Loss.The exercise that could help reduce liver fat, according to scientists.150 minutes of aerobic exercise per week reduces liver fat, study finds.150 minutes of aerobic exercise per week reduces liver fat, study finds.College of Medicine research confirms exercise as treatment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ayo Clinic: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
2023-02-07 養生.健康瘦身
肥胖百病之源,常見風險曝!醫師教1招健康瘦
三十七歲的董先生,近年來體重不斷上升,每年健康檢查的異常項目都是血壓、血糖、膽固醇、肝功能指數等,且腰圍變寬有越來越高的趨勢。這個月董先生一家三口因感染新冠肺炎在家隔離,負責視訊門診的醫師於線上看診時,主動確認董先生的身高體重,並表示可能要開抗病毒藥;因臃腫身形為肺炎重症高風險群 (身體質量指數 [BMI] ≥ 30),醫師還提醒董先生,康復之後要記得打公費流感疫苗,因為肥胖者也容易因流感發生重症住院。肥胖併發症多 常見疾病一次看新竹臺大分院家庭醫學部張哲瑞醫師表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非常多,包含全身各器官系統病症,如三高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 與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心衰竭、腦中風等都在肥胖病友身上較為常見;甚至多種癌症風險也提高,如消化系統癌症如食道癌、胰臟癌、大腸癌、膽囊癌等,以及甲狀腺癌、腎臟癌、子宮內膜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等,肥胖病友的風險也多 1-2 倍。其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包括胃食道逆流、脂肪肝、退化性關節炎、睡眠呼吸中止症、憂鬱症等。另外,有許多想懷孕的夫妻飽受不孕症所苦,而過重和肥胖會增加男女不孕症之機率約 1-2 倍;相對的,減重可增加女性自然懷孕與人工生殖的成功率。肥胖指標這樣評估 快檢查你是否超標?肥胖症是如何診斷呢?張哲瑞醫師說明,一般根據身體質量指數 (BMI) 或腰圍來作評估肥胖的指標。BMI 在 27 以上屬於輕度肥胖,30 以上就屬於中度肥胖;以腰圍來說,若男性 ≥ 90公分或女性 ≥ 80公分也表示腹部脂肪過多,將會影響身體代謝。多數肥胖因多吃少動導致 生活調整能改善除了少數遺傳與內分泌障礙以外,絕大多數肥胖病友都是由攝取熱量過多,或身體活動量不足所導致的原發性肥胖,建議以生活型態調整為第一步,包含飲食控制、規律運動及行為改變等。飲食策略一般以降低總熱量為原則,若以每週減輕 0.5 公斤為目標,每天至少需減少 500 大卡,盡量增加蔬菜攝取,並且少吃油炸類、含糖飲料、甜點、甜食等,並且至少每週量一次體重,以達有效監測。【延伸閱讀】「瘦胖子」是什麼? 糖尿病死亡風險較肥胖者高2倍喝無糖茶越喝越胖? 營養師破解喝茶陷阱【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56669】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
2023-01-30 名人.黃斌洋
黃斌洋/植牙重建如造鎮 周全計畫是王道
李先生是位忙碌的文字工作者,日夜趕稿的壓力,導致牙周不佳到了必須拔牙階段。他從網路搜尋缺牙重建相關介紹,「無創植牙」、「全口當日有牙」、「糖尿病植牙」等琳瑯滿目,看了卻無所適從。李先生聽一位朋友說,他的植牙醫師植牙完成速度超快,這對行程忙碌又熱愛美食的李先生而言,是正中紅心的吸引力,於是李先生找了這位醫師進行人工植牙治療。一開始植牙完成時覺得還好。可是不到半年,李先生發覺怎麼植牙周圍越來越容易卡食物。到了三年後的某次例行檢查,發覺植牙區域不但牙齦萎縮得非常厲害,甚至連原本應該在牙肉裡面的人工牙根金屬都明顯外露。李小龍曾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工商環境崇尚速效的氛圍下,「簡單」與「快速」訴求似乎永遠都有吸引力。但是人工植牙並不只是「把人工牙根放入體內,再把假牙戴上去」,接著比誰快就是好。根據國外研究報告,人工植牙的五年成功率高達九成五到九成八以上,前提是必須在正確的評估與治療計畫下執行。如果把缺牙區的重建想成百年大鎮的造鎮規畫時,就可以理解,「周全藍圖與審慎計畫」才是能重建出堅若磐石百年大鎮的決定性樞紐。周全的缺牙區重建計畫評估包含:身體健康評估、骨質狀況評估、牙周健康評估、咬合模式評估以及其他評估。身體健康評估方面,偏高的血糖值會讓傷口癒合處於不利狀況,較容易產生感染。而肝功能與凝血時間指數偏高的族群,在較高難度植牙合併大範圍缺損重建時的凝血風險需要注意。肝腎功能異常與免疫功能障礙的病患在用藥的限制上顧慮較多,還有整體健康狀況都是在評估植牙手術前,需要先了解的。骨質評估方面,由於缺牙區下面的骨頭就像大樓的地基,所以骨頭的可用高度、寬度乃至於密度都會影響能夠放入植體的尺寸。而植體尺寸決定後續假牙的承受力道強度。人工牙根一旦放入體內,就很難再被置換或移位,所以在植入前就作好妥善藍圖規畫,更顯重要。牙周評估方面,由於自然牙的牙周病細菌也有機會感染人工植牙,因此在考慮植牙前,先將牙周狀況維持到穩定水準,也是增加植牙成功率的基本功。至於標榜針對全口無牙病人的「一日植牙,當日有牙」療程,若病患全口無牙是因牙周照護觀念不足,假牙裝戴後保健觀念沒有同步加強,再快速的治療也是枉然。咬合評估方面,因為人是雜食性動物,所以牙齒接觸點除了上下敲擊外,還有左右的環狀磨動。植牙重建如果只是複製原本排列不整的齒列,很容易會在後續咀嚼時,植牙承受意外的側方撞擊,導致使用壽命下降。其他評估方面,雖然人工植牙外觀類似,但不同植牙品牌包含專利設計、長期成功率研究與後續維護方式都不同。此外,如果發覺缺牙區有骨頭缺損需要重建,骨粉材料的屬性及優缺點也大不一樣,建議多跟醫師討論。缺牙區域究竟會成為百年經典大鎮,或如夢一場的海砂屋,縝密周全的治療藍圖是關鍵。如果覺得植牙重建諮詢流程模糊,或完成效率高出常態太多時,建議多跟醫師再諮詢,或聽聽不同醫師觀點,作好風險控管與保障。
-
2023-01-29 養生.聰明做健檢
及早發現哪裡不健康!醫揭這項進階健檢項目最熱門:十大癌症有五種都與它有關
健檢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很多20、30歲的年輕人也很有興趣,他們做健檢的目的已經不是為了發現疾病,而是要更早找到「哪裡不夠健康」。除了基礎、進階檢查項目,現在健檢中心更可規劃出個人化的健檢項目組合,針對現代人常見代謝不好、睡不好、壓力大等問題,做生理、營養評估。基礎項目包含實驗室檢查和儀器檢查,費用約1萬5到3萬元。聯安預防醫學機構總院長鄭乃源表示,基礎項目主要可分成實驗室檢查(如血液、尿液、糞便等)和儀器檢查(超音波、內視鏡等),兩者都是現代醫學最主要的檢查方式,可以補足醫師望聞問切所看不到的地方,整套費用平均大約2萬到3萬多元不等。尋求健檢服務前,最好要做點功課。鄭乃源表示,自己過去就醫的歷史、父母手足的病史都很重要,健檢前最好回顧一下,做個基本整理。此外,若有抽菸喝酒、特殊飲食習慣,也要坦白告知,這些資訊都有助於規畫更完整的健檢。美兆健康管理機構商品業務處暨教育訓練處處長林辰語表示,以美兆為例,基礎項目有12大類,大約110項,除了身高、體重、體脂肪、心跳、血壓等一般檢查,還有尿液檢查10幾項、血液檢查10幾項包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肪等、儀器檢查有心電圖、超音波、X光、骨密度、眼壓、眼底攝影、聽力檢查、婦科檢查、肺功能檢查等,費用大約是1萬5千元到2萬元左右。進階項目與常見死因、癌症相關,消化道檢查最熱門。鄭乃源表示,進階項目大都與國人常見死因、常見癌症有關,最熱門的就是消化道檢查,因為十大癌症當中有五種都與消化系統有關。以聯安診所為例,腸胃鏡檢查是聯安的強項,除了有專業的醫師群,大腸鏡看到息肉,當場就能切除,真正落實降低癌症風險。第二熱門項目是心血管檢查,除了傳統的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外,還特別引進如:小顆緊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等新穎且具前瞻性的心血管預測指標,可同時兼顧質與量的分析。鄭乃源說,雖然因法令規定,診所不能設置電腦斷層儀器,但聯安與醫院合作,因此可做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找出很多零期到一期的肺癌,只要開刀切除就能治癒。其他還有女性癌症相關檢查,例如解析度更好的3D乳房攝影儀器,還有能測導致子宮頸癌的HPV病毒基因型別,可更準確推估罹癌風險。健檢走向個人化,有時一個便宜檢查項目能救人一命。林辰語表示,健檢前需要先填寫100多題的問卷,內容包括飲食、睡眠、運動,加上美兆擁有累積30幾年的健檢大數據,每個數值都有幾十萬份資料,橫跨不同年齡層,數值範圍內還可以再分割小區間,根據這些大數據,再經過醫師問診和溝通,可以規畫出相當個人化的健檢項目組合。經過進階檢查,常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又非常重要的問題。常見代謝不好、睡不好、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等問題,美兆也開發出微生理評估、營養生理評估等進階項目。林辰語舉例,有個客戶20多年來都在美兆檢查,一次例行檢查對照過去數值,發現他的鐵蛋白變超高,非常危險。醫師強烈建議他去血液腫瘤科追蹤,結果發現是血癌,但因為很早就發現,吃藥就沒事了,一個很便宜的檢查項目救了他一命。也有40幾歲的女性月經混亂,跟著姊妹吃大豆異黃酮,吃了幾個月剛好來健檢,發現雌二醇暴增10倍,婦科癌症風險很高。請她把保健食品都拍照帶來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大豆異黃酮惹禍,因內含蜂王乳、琉璃苣油等植物性荷爾蒙成分,有些人不能代謝這些物質。停止服用3個多月之後,數值就正常了。傳統檢查報告都正常,就要從功能性檢查、營養生理檢查找答案。鄭乃源表示,過去十幾年來,國人對於預防醫學的觀念越來越成熟,現在很多30多歲的年輕人經濟能力不錯,積極想要維持在「健康」狀態,也瞭解檢查目的不只是早期發現疾病,更要辨識「哪裡不夠健康」並繼續進行健康管理。鄭乃源說,上班族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常感倦怠、無法恢復元氣。當他們對健康有疑慮,就會願意做「功能醫學」檢查,例如性荷爾蒙或壓力相關荷爾蒙檢查;也有許多民眾因睡眠障礙來做相關檢查。「健檢不是疾病醫療的延伸,聯安的服務也不只是在檢查當天,而是長期的健康夥伴關係。」鄭乃源表示,光是做健檢不會讓人變健康,重點在於如何根據健檢結果調整自己。林辰語表示,現代人壓力太大,常影響到消化、自律神經,感到很累、不舒服,但傳統檢查報告都正常。這時候就要從功能性檢查、營養生理檢查找答案,營養生理評估包括47個檢查項目,粒線體功能、澱粉代謝、脂肪代謝等都包括在內。
-
2023-01-23 醫療.中醫
春天是最佳「養肝」季節!醫曝肝臟保養6重點:按2穴位疏肝解鬱
春天是一年之始,人體生理機能肝藏象最活躍時期,也是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因此春天是最佳的「養肝」季節。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春天應該調肝理氣、淨化調養身體,可以食療、茶飲、穴位按壓方式養生,增強免疫力,為未來一年的健康打底。春回大地,最適合萬物生長,也有利於細菌、病毒等滋生繁殖,加上春天氣候乍暖還寒,氣溫變化大,易患感冒、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等呼吸系統疾病。陳潮宗指出,春天是肝經旺盛期,春季屬木,與肝臟相應,因此春季主肝,宜養肝,病痛就比較不會上身。春天是肝經旺盛期 「養肝」最有效果「肝藏血、主疏泄」,陳潮宗說,「春養肝」最有效果,可調節全身氣機和血液,若是肝臟氣機不暢、肝功能不佳,全身氣血運行便會紊亂,人體易出現陰陽平衡失調狀態,因此更要注意養肝。春天氣候漸溫暖,此時適合走出戶外,吸收新鮮空氣,保持身心順暢,可把多餘的寒氣及濕氣等累積的廢物驅出體外,是春季養生的基本法則。過年期間容易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胃腸多濕氣,因此如何去除多餘脂肪,幫助肝臟排毒,是春天首要任務。陳潮宗認為,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飲食宜清淡,避免吃高熱量的油炸燒烤食物,以改善脾胃積聚狀況。肝臟保養6重點1.保持心情舒暢:常生氣易損傷人體肝臟,使肝病復發。日常生活中,調整情緒、保持心情愉快相當重要。2.多喝水:春季氣候乾燥易缺水,多喝水可補充體液的水分、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有利消化吸收,減少代謝產物和毒素對肝臟的損害。3.吃溫補陽氣食物:養陽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芥末等,有助人體陽氣升發,促進新陳代謝,增加食欲,使肝氣旺盛。4.良好睡眠:肝臟需要休息,盡量在晚上11點前入睡,讓肝臟進行排毒,維持全身健康。5.每天適當運動:根據個人的肝功能情況,逐漸控制運動量。6.多吃綠色食物:平時多吃綠色食物,如綠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能促進代謝、肝排毒,有養肝護肝作用。養肝保肝2食療1.玫瑰枸杞桂圓茶材料:枸杞15粒、玫瑰花10朵、龍眼肉乾4粒。作法:將材料洗淨,加適量水,煮20分鐘代茶飲用。功效:疏肝解鬱,養血安神。2.何首烏黨參雞材料:何首烏30g、黨參30g、川芎9g、烏骨雞1隻、紅棗9粒、枸杞15g、伏苓15g、熟地9g、澤瀉7g、牛匕7g。作法:將烏骨雞洗淨,再放入全部材料,封口蒸約1.5小時。功效:益氣養血、補養肝腎,改善頭暈目眩、手足冰冷及腰膝痠軟。疏肝解鬱 按壓2穴位1.太衝穴:在足背,位於第一與第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功效:疏肝、解鬱、平息肝火,安定心神。2.內關穴:掌側手腕橫紋向上兩寸約三指幅處。功效:寧心安神,改善頭暈、失眠、胸悶、心悸等,消除胃脹痛。
-
2023-01-17 醫療.心臟血管
疲勞、睡眠障礙恐是心臟警訊 名醫洪惠風曝症狀相關原因
●疲勞、睡眠障礙,恐心血管疾病惡化●心臟疾病患者得憂鬱症機率,一般人2倍●不良生活習慣,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每年約179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衛福部110年死因統計,台灣有5.8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美國心臟協會提醒,若出現疲勞、睡眠障礙、體重增加、憂鬱等症狀,慎防心血管疾病上身。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建議,民眾若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應先求助專業醫師,經醫師診斷疾病並接續治療。心血管疾病分6種外媒網站「每日科學」登載由美國心臟協會發表的一篇文章,針對心臟病、心臟衰竭、瓣膜性心臟病、中風、心律不整、周邊動脈疾病等6種心血管疾病患者,歸納出常見疲勞、睡眠障礙、體重增加、憂鬱傾向等症狀。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微小的症狀通常不會被重視,但可能代表心血管疾病惡化、增加住院的可能性,提醒民眾不可輕忽。美國心臟協會研究指出,心臟疾病發作時,除了會有胸痛等常見症狀,也有少見症狀如呼吸短促、疲勞、出汗、惡心、頭暈等;心臟疾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沒有任何疾病民眾的2倍;若有持續性胸痛、心臟衰竭、中風、周邊動脈疾病等患者,通常都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甚至中風患者的認知功能也會受影響,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定期評估監測認知功能及憂鬱等級。洪惠風指出,疲勞感可能是心臟衰竭、心臟瓣膜閉鎖不全或打不開等引起,但也可能是呼吸中止症、肝功能異常、慢性疲勞症候群等其他疾病造成;若是頭暈、惡心等症狀,可能因血壓過低或高、貧血,或耳部功能、腦神經功能不佳影響;胸口痛的症狀,除了心臟問題外,也可能是食道、肌肉問題引起,但有相關症狀不代表就是心臟疾病造成,應由專業醫師就各項因素進行判斷。心臟疾病與憂鬱症彼此互為因果關係,許多研究也看到兩者有其相關性。洪惠風表示,憂鬱症患者對於藥物遵從性不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罹患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年僅30、40歲正值事業衝刺的階段,因病使得人生計畫改變、影響職場工作,造成嚴重心理衝擊,這中間會經過一段適應期,從生氣、否定、討價還價,甚至憂鬱,最後才會適應、接受「自己生病」的事實,的確有可能產生憂鬱。宅與胖增罹病風險洪惠風提醒,各年齡層都有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像從事電子業的年輕族,每日工時超過12小時,嚴重過勞,甚至沒有周休二日;不良生活習慣,像長時間打電動、不運動等造成肥胖,也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不過,近年運動風氣提升,像從事騎腳踏車、慢跑、健身的年輕人愈來愈多,但同時宅、胖、躲在鍵盤背後生氣的人也多,朝兩極化發展,建議若要遠離疾病,應維持良好生活習慣。
-
2023-01-17 焦點.元氣新聞
70歲歌仔戲演員連明月換肝後心臟積水逝世!名醫提醒別輕忽脂肪肝,4習慣避免肝臟危機
【2023/01/16編註】資深歌仔戲女星連明月去年12月初一度傳出病危,隨後接受兒子捐肝,這段時間雖仍住加護病房觀察,16日凌晨4點多卻因心臟積水,病情急轉直下,搶救1小時後宣告不治離世,享壽70歲。》詳細新聞連明月在去年10月曾上節目受訪,提到有次上廁所上到一半昏倒,醒來發現已經燒到40度,就醫檢查才發現已肝硬化,而且肝的旁邊還長了一顆腫瘤。據《中國時報》報導,連明月的乾弟弟表示,連明月的肝已無功能,只要進食就會拉,只能靠打點滴補充營養,因此醫生建議換肝。什麼情況必須換肝?肝病不能治療嗎,什麼程度會需要換肝?亞東醫院一般外科鄭國祥副院長曾於《亞東醫訊》撰文解釋換肝的情況:適合換肝:大多數有末期肝臟衰竭的病患都適合接受肝臟移植,包括先天性膽道閉鎖、先天性肝臟代謝疾病、B型肝炎或C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炎引致失償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自體免疫肝炎、原發性肝臟惡性腫瘤,但肝功能不適合腫瘤切除、Budd-Chiari症候群、猛爆性肝炎或藥物引起之急性肝衰竭、或其他末期肝臟疾病,無法以傳統方法治療者等等,均是移植的適應症。不適合換肝:禁忌症包括敗血症、有肝以外的惡性腫瘤治療後未達五年(原位癌不在此限)、重度的心肺疾病、酒精成癮而未戒酒半年以上或藥物濫用的人等等,這些就不宜考慮執行肝臟移植手術。此外,肝癌病患接受肝臟移植也有條件限制,如果3種情形者,才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癌細胞沒有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肝臟相關的大血管沒有癌細胞造成的侵犯或癌栓。●腫瘤如果為單顆,大小不得大於6.5公分;腫瘤如果為多顆,最多不能超過3顆,此情況下每顆大小也不能大於4.5公分,3顆腫瘤最大的直徑總和不得大於8公分。肝臟移植需評估等待換肝也不是說換就換,需經過評估後登錄等待。根據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教資料指出,待贈者由胃腸科醫師依病患病情轉介給肝臟移植外科醫師。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及綜合評估後,再將個案送至健保局審核,待審核通過後才進入待贈者名單。而醫院又是如何決定肝臟移植的受贈順序?這主要是取決在病患疾病的嚴重度以及與捐贈者比對血型時是否相同或相容。至於捐贈者器官的大小與受贈者體型大小是否適當,以及待贈時間的長短反而是次要的考慮因素。好不容易等到了受贈器官,肝臟移植也不一定成功,手術成功率約七到九成以上,成功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受贈者當時病情的穩定度。如何避免換肝危機?罹患肝癌的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也曾於2020換肝,當時次子顏仁賢配對捐肝,由高雄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陳肇隆執刀,手術順利成功。陳肇隆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以往亟需肝臟移植才能存活的患者,以B、C等肝炎患者為主,但隨著B肝疫苗接種,C肝全口服新藥問世,最近一兩年則是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患者,或是兩者合併的個案激增。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未來因脂肪性肝炎而需肝臟移植患者將愈來愈多。陳肇隆提醒民眾應養成運動習慣,飲食均衡,並控制體重,且避免酗酒,才能避免「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危機。【資料來源】.什麼情況要接受「肝臟移植」手術呢?哪些人不適合?.北榮移植外科「肝臟移植術前Q&A」.衛福部公布:我肝移植成功率逾八成 高雄長庚雙冠王
-
2023-01-13 醫療.消化系統
擔心「肝包油」!醫師五招教你遠離脂肪肝
40歲李先生是名上班族,平時除了忙於工作,下班後美食與小酌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去年到嘉義醫院健康檢查,結果肝發炎指數偏高,腹部超音波報告顯示「中度脂肪肝」,因而十分擔心,配合醫師治療、調整飲食熱量,追蹤半年肝功能已恢復正常。嘉義醫院副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陳詩典提供5招遠離脂肪肝;健康體重、少酒、健康飲食、補充水份、多運動。醫師陳詩典表示,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包括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佳等,由於脂肪肝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更可能由脂肪肝轉變成肝炎,再形成肝纖維化,最終形成肝硬化甚至肝癌,建議一定要定期健康檢查及早發現病灶。陳詩典表示,預防脂肪肝的最重要的第一招就是保持健康的體重,肥胖是導致脂肪肝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第二招避免長期大量飲酒也是預防脂肪肝的重要措施,如果喜歡喝酒,應遵循健康飲酒指南,每週酒精攝入量不超過14單位(約等於6瓶啤酒或6杯紅酒)。第三招選擇健康的飲食,選擇富含纖維、低脂肪和低糖的食物採地中海飲食,少吃加工食品和油炸食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全穀物和豆類。第四招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分,建議每天喝至少8杯水(2000至2500cc)。第五招積極運動,建議定期維持運動習慣。陳詩典提醒民眾,「肥胖是所有疾病的源頭!」,只要體重超標,血壓、血脂、糖尿病都會陸續發生,也可能會造成心血管負擔,遠離脂肪肝應該遵循良好的健康習慣以及定期檢查,就能找回健康。
-
2023-01-04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從母親發現癌症的那一刻,醫病關係瞬間翻轉了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介紹癌症病人的心理照護。我們邀請三位台灣心理腫瘤醫學會的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分享他們的經驗。一位資深精神科醫師回憶將近20年前醫院初創「癌症心理照護」門診的經驗,並藉由一位病人的故事讓讀者了解癌症病人在這方面的需要。另一位精神科醫師以自己的母親罹患癌症之後,自己從一位執業多年的醫師,瞬間變成病人家屬,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到癌症治療中,病人與醫師互動的點點滴滴。一位心理師娓娓道出癌症心理照護已從過去安寧病房的場域推展到癌症全時程照護。近年來各癌症醫院與綜合醫院的腫瘤科、身心科或臨床心理中心陸續都有從事癌症心理照護的心理師們可提供民眾需要的心理諮詢與臨床照顧。延伸閱讀:「我得了癌症,心情不好,有誰可以幫忙我嗎?」——談心理腫瘤照護母親原以為只是吃太飽,在2016年4月1日卻發現是腹部被巨大的膽管癌佔據,第一時間聽到這個消息,彷彿是一個擦槍走火的愚人節玩笑。從那一刻起,醫病關係瞬間翻轉了,我從一位執業將近20年的醫師,馬上變成了病人家屬,開始為了母親的病情忙進忙出,在距離死亡不到兩年的期間內,從另一個角度觀察著癌症治療中,病人與醫師互動的點點滴滴。我原本就在一間品質卓越的癌症醫院擔任身心科醫師,因此省去了像一般殷切的家屬,在網路上尋尋覓覓、請託親朋好友以及徵詢不同醫院的第二意見的過程,在短短幾週內,我們就已經確認外科手術不可行,只能採用化學治療,治癒癌症不是一個選項,能夠撐多久算多久,平均存活時間就是一年上下。在這邊稍等一下,前面幾句話需要加上一些註解,才能夠呈現醫病溝通的真實面貌。「外科手術不可行,只能採用化學治療」,這前半是主治醫師有確實告知病人的,雖然我母親一聽到得了癌症,就覺得被宣判了死刑,眼淚馬上流了下來,「不能手術、可以化療」到底代表這事情有多嚴重,恐怕都沒有聽進去。但是後半「治癒癌症不是一個選項,能夠撐多久算多久,平均存活時間就是一年上下」可就只有隱約地透露給家屬,一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出現在主治醫師與我母親的對話當中了。也有可能這難以消化的壞消息,醫療團隊是期待家屬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人在場時,循循善誘讓病人逐漸知道,可能也期待作為身心科醫師的我,能夠以「專業家屬」的角色,補上情緒支持的部份。然而,對於疾病的嚴重性以及死亡難以避免,沒有徹底的在醫病溝通與告知壞消息當中被處理,終究是在疾病的末期,一舉引爆了起來。那是在母親往生前的幾週,當癌細胞已經蔓延到整個腹腔,造成肝功能衰竭、營養不良腹水積累,住在安寧病房進行疼痛控制與症狀處理,腹脹與止痛嗎啡的雙重影響,不但雙腿浮腫積水,同時解便困難,因此利尿劑與軟便劑齊上,當天果然就大量的排尿與排便,母親在不展的愁容之下,突然浮出一句話:「不用催著我排乾淨好入殮,怎麼自己家裡的醫師,也幫著醫院要人早點走。」這樣讓我們了解那一陣子,為何母親總是自己一個人悶著不說話。這是多麼天大的誤解,在治療近兩年的時間內,所有的家人無不背地裡流乾了眼淚,想盡一切希望能夠找到各種延長壽命的方法,醫院裡從腸胃科、腫瘤科、緩和醫療科以及身心科,都是盡最大的力量來幫忙,在明知這是一個對治療反應極差的癌症,還是儘量達到最好的照顧與舒適,但病人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反應?有可能是面對病情的急遽變化,病人出現了難以控制的焦慮與憂鬱,也可能是在肝功能下降之際,出現了肝性腦病變,也就是無法代謝掉的血氨,造成頭腦混沌、產生被害妄想。然而,更有可能是為了擔心病人情緒受影響,將病情與預後的討論摒除在對話之外,最後病人只能自己消化難以接受的資訊,並自己面對難以承受的情緒。只不過,這也是中國人報喜不報憂的常態。即便母親已經病入膏肓,我們安排近親來訪,估計可能是最後一面了,還是很多人強忍著悲痛,硬是擠出幾句安慰的話,像是等你好了,我們再一起出去哪裡玩之類的。事後想起來,就算當時哭出來恐怕都還比較好一些,就算大家抱在一起難過,也是同處在一個當下與存在啊,不會是相互說著好話,然而彼此心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後來接任了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的理事長,進一步的推動由日本開發的癌症病情溝通與告知壞消息SHARE模式訓練,以及由多倫多大學Gary Rodin發展的Managing Cancer And Living Meaningfully(CALM)治療,才發現這樣的情境,每天在癌症的場域上演,太多癌症治療的專家,即便已經在這個領域醫術精湛身經百戰,仍然很不習慣好好跟病人談病情,有的太過,有的不足。太過的就是把教科書上的診斷與預後,照本宣科的講一遍,病人出現的疑問與情緒反應,就完全忽略視若無睹;不足就是挑好的講,讓病人到了最後一刻,才倉促面對自己即將到來的死亡。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成立到今不過十多年,成員人數不過200人,在癌症治療的領域仍是小眾,但是我們期待能夠發揮最大的影響力,提倡心理社會層面,必須成為癌症照顧不可或缺的一環。即便在國家癌症政策與健保給付,並未特別重視之下,仍然能夠累積足夠來自社會大眾的資源,讓專業人員都能接受足夠的訓練,能夠提供病人適當的病情溝通與情緒支持,期待大家能夠給我們更多的支持。
-
2022-12-24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摸骨、換骨、撿骨,哪一種骨健保有給付?
老婆去看診回來。老公:「看得怎麼樣?健保有給付嗎?」老婆:「去摸骨,花了二千元!」老公一向節儉。老公:「摸骨?怎麼那麼貴?骨頭有怎麼樣嗎?摸一下骨頭也要二千元!」老婆很生氣:「是看一下我的命好不好,都是嫁你後一直不順!」老公:「別再生氣了,下次要換骨或撿骨,健保不給付,費用我幫妳出好了!」眾人皆知,骨頭壞了,可以換新的,而且健保有給付。可是同樣有「骨」之名,去「摸骨」、「撿骨」健保就不給付了。現代醫學發達,可是有關人的命運如何?如果有前世後世,能不能透過一些特殊能力的人可以得知?例如算命的根據生辰八字、陰陽五行,看面相、看手相、看骨相,或者摸骨,去感覺得知未來的事情,甚至前世後世,信不信由你,但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儘管現代醫學很進步,但仍有許多醫學上尚不能解釋或不能治療的。例如能預知未來,防患於未然,選舉會不會贏?出門是凶是吉?這都不是現代科學所能為力的。但目前無能為力,不代表將來不可能,也許有一天有了超能力就能知未來,讓人走得順利,免走許多冤枉路。以俄烏戰爭為例,今年年初俄國普亭以為可以幾個月就可以快速讓烏克蘭屈服,掠奪其土地,想不到至今十個多月了,普亭不僅沒有達到目的,還犧牲了許多無辜百姓與阿兵哥的生命,烏克蘭幾乎整個國家遭受荼毒的巨大損失還不算在內。假如當初有人幫普亭「摸骨」,他就不會下這個決定,但俄國可能沒有人精於此道,有的話也不一定相信,事實是他根據幕僚提供的資訊做了錯誤的判斷。不管如何,在人類還沒有具備這個天賦異稟之前,實事求是,客觀的判斷才是聰明之道,對事情如此,對健康更是如此。例如肝好不好,不能憑自己感覺好不好、體力好不好,也不能只靠抽血就判斷自己的肝好不好,還要做腹部超音波檢查。超音波正常,但抽血肝功能也正常,才能說目前肝臟正常;但今年正常也不能預測明年正常,明年還是要繼續追蹤檢查,每年「超」一次「腹超」,每年抽一次血,才能保證肝是好的,才有彩色人生。●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
-
2022-1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癌患學習飲食營養 為治療加分
癌症病人除了要接受正規治療,飲食營養也要顧好,才能為治療加分。癌症關懷基金會分析701位飲食指導專班參與者資料,結果發現,經過3個月有系統的學習營養知識,不但能為癌症治療加分,三高、情緒、疲倦、疼痛、生活品質都能獲得改善。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表示,基金會北、中、南三區每年開辦4梯次癌友飲食專班,至今已開課37梯次,由營養師提供一對一的飲食指導,照顧超過千名癌友家庭。這次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分析歷年參與專班的701位學員資料,其中48%為乳癌患者,12%肺癌患者、8%大腸直腸癌患者、8%婦科癌症患者。701名學員中85%是女性,男性僅占15%。6成學員為癌症第一、二期,以女性為主,男性則是第四期比率最高,顯示女性較早積極採取抗癌行動。來上課的男性學員當中,也有少數非常認真,樣樣自己來、三餐自己準備,但大部分男性會找太太來陪上課,有些人還會叫太太幫他寫飲食日記,不想要自己去積極掌握這些健康識能。分析結果發現,經過3個月的學習和追蹤,需要增重的癌友可以在3個月內最多增重4公斤,需要減重的癌友可在3個月內減重達6公斤。學習前有肝功能、血糖、血脂、尿酸指數過高的癌友,或是因癌症治療導致白血球低下或貧血的癌友,3個月後數值都有顯著改善。經過學習,癌友每天攝取的食物種類從平均19種增加到27種;憂鬱或易怒等情緒問題,疲勞或睡眠困難問題,也在國際通用的量表測驗下看到顯著的進步。協助過許多乳癌和大腸癌病友的黃翠華,觀察到這兩種病人罹癌前都有些共通的飲食偏好。乳癌和大腸癌病人都有飲食脂肪比率過高的問題,年輕的乳癌病人很多都超愛吃甜食,大腸癌病人則是幾乎沒在吃全穀類,纖維攝取量很低。黃翠華表示,飲食專班的營養師會抽絲剝繭找出癌友的飲食營養問題,並且協助他們循序漸進改變飲食習慣、建立正確觀念,比如很多人不知道纖維攝取要達標,最重要不是吃蔬菜,而是全穀類,一碗全穀雜糧飯的纖維含量可能是一碗煮熟蔬菜的10倍以上,如果因為怕胖而不吃飯、只吃菜和肉,就很容易變成高油、低纖維的飲食。黃翠華遇過有些癌友不想做正規治療,就跟營養師說:「我完全相信你們!我不要接受治療!」黃翠華都會跟他們說,腫瘤細胞長得飛快,光靠食物太慢了、追不上,一定要接受正規全套治療,飲食只是輔助,讓身體可以挺過辛苦的癌症治療過程、幫助治療發揮效用。
-
2022-12-03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老公出軌、根除肝癌 都要「清零」
老公交了女朋友,被老婆抓包。老公簽了悔過書:1.刷卡改為附卡,由老婆控管。2.打開手機位置定位,老婆隨時監控。3.老婆隨時檢查社交軟體內容。實施了半年,老公有一天拿A4白紙抗議,與老婆攤牌了:「活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不自由、毋寧死!」所謂物極必反,與大陸為了控制新冠肺炎感染,長期鐵腕實施「動態清零」政策,限制人民生活自由,終於引發民怨,爆發白色反習運動是同樣的道理。事實上,「動態清零」的觀念在大部分的應用上是有其道理的,但如果實施太過嚴苛,罔顧了人性,就會官逼民反,衍生不可預期的副作用!例如肝癌多年來是台灣是第一大癌症死因,近年來雖然退為第二位,但每年仍有七千多位國人因肝癌而往生。以動態清零的觀念來看「根除肝癌」的方法。肝癌的發生在人類幾乎都是因感染B、C肝而來。在B肝方面,民國73年,台灣是全世界第一個對B肝帶原母親的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的國家;民國75年開始,全面對新生兒注射B肝疫苗,因此目前37歲以下的青少年,B肝帶原的比率大為降低,由以前的15%降低為目前的1%,因此,目前99%的青少年得以免於B肝引起的肝硬化、肝癌。民國73年以後注射B肝疫苗的青少年,我們稱為「新台灣人」,但他們一百人中仍有一個B肝帶原,這是因為母親體內B肝病毒太高,雖然注射了B肝疫苗及打了免疫球蛋白,仍然未能免於B肝病毒的感染。還好,對於這些病毒量高的母親,目前有藥物可以在懷孕最幾後個月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大幅降低母親體內的B肝病毒,因此,新生兒感染到B肝的機會就接近於零了,這就是另一種「清零」觀念。可是對於台灣目前一百多萬的B肝帶原者,所謂「舊台灣人」,他們出生時沒有B肝疫苗,成為B肝帶原者,目前雖然有抗B肝藥物藥物可以減少肝發炎,大幅降低B肝病毒的量,但B肝病毒不能「清零」,也就是說不能完全清除體內的B肝病毒,只能布下監控系統,至少每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及抽血檢驗胎兒蛋白及肝功能,萬一長了肝癌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可是有些病人肝癌治療後一再復發,這時釜底抽薪,真正的「清零」方法就是做肝臟移植,換個新肝,同時服用抗病毒藥物,以免新肝受到B肝病毒的殘害。因此,不管是對不乖的老公也好,對肝癌的治療也好,都要有智慧,要考慮人性及病毒的特性來清零,才是上道,也不會有老公反彈或因為肝癌太晚發現而危及生命了!
-
2022-11-27 醫療.呼吸胸腔
廢氣中的衝鋒陷陣 警消的呼吸道誰來顧:肺部、心血管疾病常被忽視
火警現場、交通要道的指揮等,都是第一線消防員、員警所處的工作環境,呼吸道、肺部經年累月地吸進廢氣,退休後往往疾病纏身。關注警消權益的立法委員游毓蘭分享,曾有一位50多歲退休的消防員,經醫師檢查肺部呈顆粒狀,異於常人。直到近五年政府才補助警消每人每年基本的2081元健康檢查,項目僅有常規的血液、尿液採檢,針對肺部的檢測只有X光。然而論及警消健康,她認為,追根究底還是與超時工作有關。消防員/每日例行檢查被迫吸入大量廢氣,危害呼吸道,比火場濃煙更傷肺。出入火警現場、濃煙密布,一般人直覺性地會認為這是造成消防員呼吸道受損的危險因子,其實不然。北部一位消防員透露,挺進救災的第一線人員都會配戴呼吸器,有效阻擋吸入有害物質,頂多在火場旁摘下面罩,喘口氣休息時才會接觸到。真正恐怖的反而是每日的消防車輛、器材檢驗。七輛消防救災車全數停在面寬狹小的消防廳舍,同時發動排放出的濃煙、廢氣全鎖在裡頭,一般人大概不到5分鐘就想逃離,但消防員還得花上10到20分鐘逐一檢查車子。不光是如此,還有二行程打水幫浦、切割器等工具也得啟動引擎,他說,「這些才是最嚴重的空汙暴露。」該名消防員認為,應參照歐美日等國,在消防車輛的排氣管加裝排煙設備改善,而且這項設備是裝設於天花板再下來的管線,只要車輛往前行駛,設備能自然脫落,或者放置工業電風扇,多少也能吹走煙塵。年資滿15年的他說,平常沒有抽菸習慣,最近開始出現乾咳問題,雖然定期做肺部檢查沒有異狀,觀察目前分隊平均年資落在16年,多半是年資較久的同事或者退休的前輩,如果又有抽菸習慣,會有明顯肺活量、體能下降的感覺。警察/菸害、空汙成警察健康殺手之一。同樣是需要長時間與汽機車廢氣共處的員警,一天12小時的班,就有6到8小時在外出勤。北部一名員警指出,巡邏、執勤、臨檢或火警支援都會是危險因子,如果派出所、分局座落在經常舉辦廟會的地方,又要加上鞭炮這項因素,即使戴上口罩,難免還是會吸到粉塵或接觸皮膚。「抽菸又是另一項職業傷害。」他說,警察的工時長、壓力大,或多或少藉由抽菸來排解,另外也有菸癮重的犯嫌,這時就得陪著抽上一根,即便自身沒有抽菸,也可能處在瀰漫二手、三手菸的環境。除了肺部健康,該員警說,還有作息不正常造成肝功能問題,然而,雙北警察的年紀多在二十多歲,自然沒有太多疾病,而且他們四到五年後選擇返鄉工作,也較難以追蹤。近年,隨著健康觀念抬頭,除了例行性的健檢補助,也會追加其他項目,多留意身體各項指標。警消職業傷害多 健檢補助卻不夠肺部、心血管疾病常被忽視游毓蘭表示,警消的工作型態多奔波在廢氣、火災現場間,肺部多少會受到傷害,加上警察高壓及應酬,抽菸、喝酒者甚多,心血管、腎臟等也是常見疾病,職業病確實比平常人高出許多,且往往都是到了退休後才出現症狀。盤點警消的健康檢查項目及補助,她說,目前警察及消防人員健康檢查預算是由地方政府編列,因此各縣市也會有所差異,最基本的是每年每人有2081元;年滿40歲以上每人每兩年補助3500元以上的費用,雙北在這部分補貼較多,滿40歲以上每人每兩年補助4500元。游毓蘭提到,新進警察人員現行體能測試為長跑,但與勤務的實際面有所差異,應該效仿香港等鄰國,以心肺功能測驗為主的折返跑、高樓層的折返跑,「你要測量什麼,他們就會準備什麼。」也建議在基層的派出所、偵查隊等設置血壓計等基礎健康設備,在執勤時能先掌握身體狀況。但是在健康層面,源頭仍是工時長,應該要思考人力調配、簡化工作量,才能有效解決根本問題。
-
2022-11-26 名人.許金川
許金川/新娘亂吃藥 婚後第二天頭暈
某診間故事。新婚第二天,老公帶著老婆來就診。主訴:頭暈不適。醫師量了血壓正常,也沒發燒。醫師:「有吃什麼藥物嗎?」老婆:「就只有吃避孕藥啊!」醫師:「怎麼吃法啊?」老婆:「就是照仿單上寫的啊!一次一粒啊!」醫師:「共吃了幾粒啊?」老婆低著頭不語。老公:「她吃了八粒!」說得也沒錯,本來一天一次一粒,老婆只看到後面,一次一粒,八次吃了八粒,劑量吃多了,引起的副作用。真的故事。有一位病人有高血壓,門診都是院長在看,有一次因病入院,病房的主治醫師知道病人有高血壓,就又開了高血壓的藥,但因院長很凶,住院醫師不敢刪他的藥,原來院長開的藥繼續開給病人吃,病房主治醫師開的新藥也加上去,結果病人血壓降太低,引起休克死亡。這種事情,也同樣發生在糖尿病人的身上,如果病人在某醫院吃了糖尿病的藥,又到別的醫院看別的醫師,病人不說,醫師也不查,病人藥吃太多了可能就會引起低血糖,嚴重者昏迷,甚至成為植物人,甚至往生。藥與毒是一物的兩面,這與錢多多益善不同。同一種病看不同醫師,藥物統統入口,可能有危險會致命,這種情形,以心臟病的藥與糖尿病的藥最為重要,不可不慎。其他常見的傷風感冒藥吃多了,也或多或少有副作用,但對生命通常不會有巨大影響。但安眠藥如果吃多了,可能就會影響呼吸心肺循環,甚至致命。此外,有些人換了心臟瓣膜,要服用抗凝血劑,過量也會引起內出血,例如胃腸出血,尤其如果引發腦出血更會危及生命。國人喜歡吃補藥,例如各種健康食品,如果服用過量或來源有問題,可能會影響腎功能或肝臟功能,最重者引起腎衰竭或猛爆性肝炎。有些藥如果服用了一段時期,突然停藥也會有風險,例如吃高血壓藥突然停藥了,輕則引起頭痛,重則血壓太高可能引起心臟衰竭或腦中風。對B型肝炎病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如果原來有服用抗病毒藥物,如果因健保給付到期未再服藥,而停藥時肝功能正常,也未再定期回診,有一天可能肝炎發作,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危及生命。在台灣,每年都有因B肝藥物停藥引發猛爆性肝炎而致命的案例,不可不慎。俗語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對藥物而言,藥能保命,也能致命,服藥方式要能與醫師配合,不可自我停藥或吃過多劑量,才是永保健康之道。●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定期出版好心肝會刊、並發行B型C型肝炎暨肝癌治療小手冊,最新的好心肝會刊已出版,歡迎來電索閱。若您有肝病醫療問題請洽本會免費肝病諮詢專線0800-000-583或上網:www.liver.org.tw查詢肝病相關資訊。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