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醫療.心臟血管
搜尋
維生素B
共找到
526
筆 文章
-
-
2023-11-04 養生.聰明飲食
心臟衰竭怎麼吃?水喝太多竟是禁忌!11種飲食原則一次看,7類地雷食物不要碰
心衰竭幾乎是所有不同心臟病之最後共同表徵與死亡前之共病。末期心衰竭患者之預後甚至較癌病患者更差;心衰竭也是心臟疾病患者猝死之危險因素之一。心臟的主要功能是透過收縮與舒張,將血液輸往全身各臟器、部位使用。當這個功能因為某些因素,如心臟疾病等,受到影響或減弱時,無力輸出足夠的血液量供給各器官需求,使身體出現不適,就稱為心臟衰竭。最常見引起心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心臟功能衰退異常所造成,包括心臟肌肉病變,冠狀動脈病變阻塞,心臟瓣膜病變。常見症狀:咳嗽及喘、疲倦及軟弱無力、呼吸困難、端坐呼吸及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食慾不振、噁心、四肢冰冷、下肢水腫、體重上升、嚴重者會有腹水及黃疸。心臟衰竭的生活+飲食原則心衰竭是一種慢性變化,除了藥物控制之外,也需藉由飲食跟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以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1.維持理想體重攝取適當熱量,平日管理好體重,避免體重過重或肥胖。2.勿喝過多/過少的水分體內過多的水份易增加心臟負荷,導致水腫或呼吸急促等症狀,因此必須遵循醫囑控制每日水分攝取。建議每天的水份攝取應控制在 1000~1500 cc,水份攝取量的計算要包括食物本身含水量、湯、飲料和開水等。3.鹽分管控,採用低鈉飲食每日均衡飲食,且不加調味料的含鈉量約為451~501毫克(約1公克鹽),因此,應儘量避免額外調味料的使用,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等,並避免醃漬類食物,例如:醬瓜、臘肉等,少喝湯汁。4.飲食均衡、選購新鮮食材飲食要均衡營養,每日飲食中包含主食類、蔬菜類、水果類、肉豆類、油脂類、奶類等六大類食物。若選擇包裝食品,請詳讀標籤內的成分說明,特別要注意總熱量、總脂肪、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及鈉含量。5.少量多餐,吃易消化食物選擇易消化食物,足夠纖維以幫助排便,儘可能少量多餐、減少油炸。6.選擇含鉀、鈣、鎂豐富及高纖的食物,有益降低血壓。7.選擇富含維生素B群食物,尤其是葉酸、維生素B6、B12等有保護心臟的功能。8.多攝取富含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海鮮類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食物,可降低血脂。9.適當的休息、保持舒適安寧的環境、限制訪客、減輕焦慮、保持愉快的心情。10.遵照醫師指示服藥,不能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11.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心臟衰竭的7類地雷食物1.超商超飽便當:除了主菜本身含鈉量就高外,所搭配香腸、酸菜也屬於高鈉食物。 2.熱狗:製造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若再塗蕃茄醬等調味料,易使含鈉量爆表。 3.泡麵:一碗碗裝泡麵的鈉含量近2400毫克,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的鈉攝取量不要超過2400毫克,吃光一碗泡麵,鈉攝取量就超標。4.洋芋片、韓式海苔等零食:留意有些餅乾及韓式海苔,上面會額外灑鹽,會不自覺的攝取過多鈉。 5.湯品、加工食物:丸子、餃子類,食物種含有過量的鈉,不建議食用。6.調味料及醃漬類食物:例如:味精、醬油、沙茶醬、豆瓣醬、醬瓜、臘肉等。7.限制酒精攝取(純酒精10公克以內/天)看完以上介紹的11個生活與飲食原則好習慣,及7個地雷食物要避免,知道要怎麼做避免發作、改善心臟衰竭所引發的不適症狀了吧。除了上述的日常生活習慣,平時也要維持愉快的心情,遠離興奮緊張的情況,以免增加心臟負擔。也請記錄每早空腹時的體重及血壓與心跳,定期回診追蹤病況,才不會病情突然變嚴重而不自知,發作時恐為時已晚。延伸閱讀:.一次了解心臟衰竭的症狀、原因、危險族群和預防.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重大元凶動脈粥狀硬化!5大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幾歲開始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參考資料:.高雄榮民總醫院-安心做美食心衰竭飲食手冊.三軍總醫院-什麼是心臟衰竭?.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心臟衰竭病人之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心衰竭疾病飲食原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幫助病人不當心苦人 談心衰竭飲食原則
-
2023-10-31 醫療.皮膚
白頭髮可以拔嗎?怎樣才能變回黑髮?中西醫教你正確的白頭髮預防之道
多吃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可以預防白髮。早上梳頭髮的時候發現多了幾根白頭髮,不免感嘆自己又變老,也覺得不太好看,糾結著該不該拔掉⋯⋯白頭髮該怎麼辦?為什麼突然開始出現白頭髮了?可以吃什麼改善呢?以下就從中西醫的觀點來了解,到底該如何處理惱人的白頭髮吧!白頭髮可以拔嗎?聽說白頭髮會越拔越多?錯!白髮根本不會越拔越多。會有所謂「拔一根長三根」的印象,捷靚皮膚專科診所院長徐常捷提到,主要是因為頭髮老化、黑色素減少,導致其它毛囊長出來的頭髮呈現白色,所以才會有「越拔長越多」的錯覺。但徐常捷補充,「拔」這個動作會損傷毛囊,加上拔太多也會漸漸變稀疏,而且白髮拔了也不可能再長出黑髮,所以還是放著自然生長、掉落就好。為什麼我會長白頭髮?我是「少年白」嗎?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在《好健康》第28期中提到,頭髮變灰、變白是因為黑色素細胞減少或黑色素幹細胞消失,是老化的正常現象。徐常捷補充,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在35歲會開始長白髮,50歲後白髮量就會特別多,而有研究發現60歲時,約有一半以上的人會長白髮。毛爵生髮診所劉怡坊醫師進一步補充,東方人較常見以鬢角到顳部、後枕部的順序出現白頭髮。不過有些人年紀輕輕就長白髮,除了遺傳,壓力、睡眠品質差、飲食不均等也是原因。這有救嗎?徐常捷表示,基本上遺傳性白髮很難改善,但可以透過減輕壓力、提升睡眠品質、飲食均衡、少用眼和少用腦過度延緩白髮生成。中醫古書《諸病源候論》曾提及「足少陰腎之經也,腎主骨髓,其華在髮。若血氣盛,則腎氣強,腎氣強,則骨髓充滿,故髮潤而黑;若血氣虛,則腎氣弱,腎氣弱,則骨髓枯竭,故髮變白也。」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師趙品諭便指出,中醫的角度認為老化的過程和腎有關,但此「腎」是種臟象。至於網路傳言曾說肝血不足、熬夜會導致長白頭髮,當中肝血屬於「陰」的運作範疇,又跟「腎」有關,因此從中醫理論可以解釋:肝腎會影響頭髮變白,而熬夜會「損陰」、損傷「腎」的狀況,和長白頭髮也有關。臻品中醫院長陳勇利提到, 臨床上早生白髮常見有四種體質:腎精虛損型:除了髮早白、髮質焦枯、容易脫落之外,還有腰痠、容易疲倦、面色蒼白、頭暈的情形,常見於體力過支、年老的患者。心火上炎型:容易口乾、嘴破,經常熬夜、失眠,甚至有小便赤熱、便秘的情形,這類型則不建議使用補藥,以免越補火氣越大、頭髮越白。肝氣鬱結型:需要應酬、喝酒,壓力大且不易排解。血瘀型: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偏高,容易疲倦、睡不飽。中西醫的白頭髮預防之道一、飲食可多吃富含維生素B群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糙米、小麥胚芽、青菜、雞肉、牛肉、肝臟等等。由於頭髮是由胺基酸組成,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中華美容暨健髮教育學會理事長趙昭明在《保養,從肌本做起:跟著皮膚科醫師打造動人美肌》強調,蛋白質一定要補充足夠,例如瘦肉和魚肉,以及富含鋅、銅、鐵等微量元素的食物。他也推薦能讓頭髮烏黑亮麗的海帶,不過別食用過多以免甲狀腺機能亢進。另外,徐常捷特別提醒要吃「瘦肉」別吃肥肉,否則肥肉油脂過高,細胞就會老化凋零。其他可預防白髮或掉髮的食材還有黑豆、胡蘿蔔、菠菜、韭菜、香菇、黑木耳和烏骨雞,以及含碘量高的食物如昆布、髮菜…等。當然,黑髮聖品不能不提黑芝麻,它富含頭髮發育的必需元素,也含有很多的亞麻仁油酸,可以增加頭髮和肌膚的光澤。水果類則有黑棗、柿子、桑椹、桂圓、荔枝等。二、食療陳勇利點出平時頭髮的保健方法之一,就是飲食的補充,他也介紹三種粥品:黑芝麻粥:黑芝麻20公克、糯米50公克,煮熟,每日早餐服用何首烏粥:何首烏30公克、糯米50公克,煮熟,每日早餐服用,有通便去淤的效果。山藥粥:山藥20公克、黑芝麻30公克、枸杞子10公克、核桃少許、一般米50公克,煮熟,當晚餐或宵夜使用,有滋腎養陰的功效。香港中醫師呂兆陞則分享「桑椹杞子粥」,將桑椹子、枸杞子各15克,米50克洗淨,放入鍋中加水煮成粥,也有補腎明目、補血烏髮的功效。三、按摩或許你曾聽說過,常梳頭髮促進血液循環,可以增加髮量和減緩白髮生成,對此徐常捷破除迷思,指出目前尚未有研究證實。不過他介紹一種養好頭皮的按摩術,還能順便放鬆心情:「先將左、右手放在頭頂中線上會合,由中往外像剝橘子那樣,用10隻手指頭的指腹下壓按摩頭皮,每壓一次後再左右各移1公分。」上鼎中醫診所也針對頭皮按摩術補充,將雙手指腹放在頭皮上,以不痛的力道按壓,尤其浮腫處更需要,接著像要把頭皮抓起來一樣輕輕捏起,指腹不動,以不會感到疼痛的力道前後左右移動頭皮。(移動困難的地方代表血液循環不良,可重點加強。)四、其他專家也提醒,保持心情舒暢,消除壓力,飲食睡眠充足、作息正常都很重要。特別是把握黃金睡眠時間晚上11點至凌晨3點,因為睡覺會釋放生長激素,熬夜的話頭髮自然會不健康。除了飲食、按摩等方法,也有瑜伽老師分享預防白髮的「美髮瑜珈」: 同場加映:我有可能一夜變白髮嗎?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林頌然解釋,一夜白髮通常是指短時間內頭髮變白的情形,不見得是在一夜之間,但現實生活中一夜頭髮全變白的病例很少,長出白頭髮通常是漸進式的。現代醫學認為,雖然有人會覺得「頭髮白了又黑回來」,其實那是逐漸變灰的錯覺,再過一段時間或幾年之後仍會變白。景升診所醫美中心院長邱正宏就直言,染髮是找回黑髮最快也最不得已的方法,長效型或短效型的染髮則要依照需求來取捨。因此我們不妨把白髮當做是歲月的禮物,盡量保持平常心看待吧!資料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好健康》第28期〈牽一髮而動全身— 皮毛學問大〉台灣事實查核中心《【部分錯誤】網傳「每天睡前吃一點它(桑葚、核桃),不出一周白髮不見了」?》白髮才不會越拔越多!皮膚科醫師:但是亂拔的後果很可怕...白髮與黑髮的戰爭「早生華髮」── 中醫看白髮問題【邱正宏醫師Q&A】白頭髮真惱人!該怎麼辦?延伸閱讀: 失智、健忘、腦霧怎麼分?如何判斷家中長輩可能失智?失智症名醫分享失智症的「10大警訊」 只是腸胃炎掛急診…為什麼孩子卻「站著走進來,躺著推出去」?一個兒科醫師的夢魘
-
2023-10-21 養生.聰明飲食
蘑菇營養價值高,但配茄子會中毒?專家破解謠言:這類蘑菇才須注意
「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蘑菇和小米、大黃米千萬不要同時吃,會產生1種毒素,醫院治不好,後果很嚴重。」,網路流傳許多似假非真的訊息,對此,食藥署表示,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沒有相關科學論述依據,民眾無須相信。「蔬菜牛排」蘑菇營養價值高! 吃蘑菇好處報你知嚴格來說,蘑菇是1種真菌,屬於蕈菇類的1種,但被歸在蔬菜類別,看似其貌不揚,卻是超級食物,根據《食品化學》期刊2018年所發表1篇文獻綜述指出,蘑菇富含維生素B、銅、鉀、硒和鋅等礦物質,還有豐富抗氧化劑。此外,2017年《食品化學》期刊發表1項研究,結果發現,金針菇和秀珍菇含有較高的纖維素,白蘑菇則含有豐富的鉀,而舞菇和牛肝菌等品種含有比其他品種更多的抗氧化劑。蘑菇是菌絲類,生長在腐樹上,不進行光合作用,但仍含有多醣體、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麥角醇、核酸、礦物質等多項營養成分。在料理時,蘑菇很少為主角,常與其他食物混合烹飪,帶來極家的風味,因蛋白質含量高,被喻為「蔬菜牛排」美譽。吃蘑菇配茄子會中毒? 食藥署為你破解迷思近期網傳蘑菇和茄子一起吃會中毒,這類傳聞未經證實,也沒有科學依據,對大多數民眾來說,可以每天食用。唯一必須警覺的是,許多野外生長的蘑菇是有毒的,但絕大部分民眾無法辨識哪些有毒,哪些則可以食用,因此建議別在野外摘取蘑菇,以免食物中毒。民眾應保持均衡飲食,建立正確營養攝取觀念,維持良好運動習慣,保持身體健康。延伸閱讀:.牛肝菌、杏鮑菇、香菇含量高 麥角硫因能減緩阿茲海默症嗎?.對抗身體發炎該吃什麼維生素?一次看懂6種維生素功效及食物來源.多吃蘑菇可以降低大腦退化!營養師特別推薦1種香菇也有一樣功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7 養生.聰明飲食
高纖低熱量的茄子有5大好處!茄子高溫過油不變黑,加「1步驟」還能去油!
茄子不算多數人普遍接受及喜歡的一道菜,可能是它不容易煮的好吃,又容易變黑,因此較不受歡迎。但其實茄子高纖維、低熱量、極具營養價值。想要煮出「好看」的茄子,只要先高溫過油,再進滾水裡煮,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台灣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茄子,最盛產的時期是在5到11月。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曾PO文介紹,茄子不僅富含水分,更含有維生素E、維生素P及鉀等營養素。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茄子熱量低,是纖維的極佳來源,已被證實有助消化和控制膽固醇。它還含有大量抗氧化劑,一直以來被證實可以減緩發炎反應。《healthline》也曾整理介紹茄子的許多健康益處。茄子5大好處1.富含多種營養素茄子富含水分及膳食纖維,更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P、鈣、磷、鎂、鉀、鐵、銅等多種營養素。2. 富含抗氧化劑預防多種慢性病紫色的茄子富含花青素,這是一種具有抗氧化特性的色素,抗氧化劑有助身體免受自由基有害物質的傷害,也可預防多種慢性病,如心臟病和癌症。3. 可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由於其抗氧化劑含量,一些研究表明茄子可能有助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改善心臟功能。4. 促進血糖控制茄子富含纖維和多酚。研究指出,這兩者都可能有助於降低血糖水準。5.有助減肥茄子纖維含量高,熱量低,可以促進飽腹感,減少卡路里攝入量。購買茄子怎麼挑選?而因為茄子的外表本身就是色彩亮麗,因此購買時也可盡量挑果皮亮紫色、外表亮澤的為佳。茄子挑選觀察4大重點1.果皮呈亮紫色2.果型完整有亮澤無損傷3.果實飽滿有彈性4.果底不膨大以免過熟茄子怎麼煮才不會變黑?根據《農業兒童網》撰文指出,茄子切開和烹煮時會變黑,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單寧」的酚類化合物,很容易被氧化,反應時間越長,就會從褐變黑,水果中像蘋果、梨,也都有這種成分。它的紫皮中含有豐富維生素E和維生素P,可增強血管彈性,所以烹煮時盡量不要削皮。茄子之所以不被大多數人喜愛,也正是因為要將它煮的好吃又好看不容易。一般在外面賣的茄子料理為了讓顏色漂亮,通常會用大量的油炸,這樣雖然煮起來好看,但也比較油,《農業兒童網》教大家在家處理時可以先用高溫的油過油40秒,然後再放進滾水裡煮一下,不但可以保持顏色不變,還能去油。接著再用調味料涼拌或下鍋快炒或煎,就能做出色香味俱全的茄子料理。【資料來源】.農業兒童網.鮮享農YA - 農糧署.《healthline》.聯合報系新聞資料庫
-
2023-10-16 養生.聰明飲食
喝全脂牛奶不健康?吃優格可取代牛奶嗎?劉怡里解答乳製品挑選各種疑問
診間故事曉萱每天都要去便利超商喝一盒寫著「加鈣牛奶乳飲品」,同事阿睿拿起曉萱的飲品:「你怕老了會骨質疏鬆啊?牛奶補鈣不夠,還要加鈣。」曉萱點點頭,阿睿把盒子翻過來看成分表:「可是後面的成分表好像不太對耶,成分是水、奶粉、糖、各種添加劑⋯⋯,這是鮮奶嗎!你確定是喝牛奶還是喝糖水?」曉萱搶回牛奶飲品細看:「Oh My God !我在喝什麼啊?」這些都是對的.牛奶、豆漿不能替換.乳糖不耐症可以改善.別喝高鐵又高鈣營養師劉怡里帶觀念常常有人在營養門診諮詢時,問我:如果不能喝牛奶,可不可以喝豆漿。其實我很難回答,因為按照6 大類食物來分類,牛奶是乳品類,豆漿是豆魚蛋肉類,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分類。如果我們按照這個每日飲食指南六大類扇形圖示,是牛奶要喝、豆漿也要喝。會問不喝牛奶改喝豆漿的人,可能是有乳糖不耐症,喝牛奶會拉肚子,要怎麼辦呢?乳品類主要提供營養來源是:蛋白質、乳糖、脂肪、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B2)、礦物質(鈣質最為重要)。國人普遍缺鈣,一天攝取1~2 杯鮮奶是比較容易獲取鈣質的來源。不吃乳品類的,鈣的來源建議可以從傳統硬豆腐、小豆干、綠色葉菜類、黑芝麻、小魚乾來補足。乳糖不耐症可以改善乳糖不耐症是有方法改善的。第一,就是慢慢的、分階段的喝;其實每個人身體裡面都有乳糖酶,可以分解乳糖,也就是分解牛奶裡面的乳糖,變成乳酸後,就不會脹氣、拉肚子。但是有的人身體乳糖酶的活性比較少,口語化一點的說法就是:「身體裡面的乳糖酶還沒有醒來。」要訓練自己的身體把乳糖酶的活性增加,怎麼刺激它?先喝一點點牛奶,少量、少次開始,每天再多喝一點點,慢慢增加。所以有人之前喝牛奶不會拉肚子,可是隔了一陣子沒有喝,再喝牛奶又會拉肚子了,就是這個原因,表示他身體裡乳糖酶的活性下降了。第二種方法,適用於乳糖不耐症比較嚴重的人。有的老人家喝很少量的牛奶就會拉肚子、腹瀉,我便會建議可以選擇低乳糖或沒有乳糖的牛奶,都可以提供乳糖不耐症的人做選擇。如果真的很排斥,可以改吃優格;優格經過發酵,發酵的過程裡會把部分乳糖轉化成乳酸,所以不容易造成拉肚子。因此,有人說,喝牛奶會拉肚子,吃優格就還可以;便是這個原因。這個方法對於嚴重乳糖不耐症的老人家或小孩都適用。優格裡面的營養成分跟牛奶大部分很接近。就乳製品來說,我們會建議優先攝取的是牛奶,不行的話,就吃優格或優酪乳,再來是吃起司片,這三種食品可以相互取代。不過市售的優酪乳,可能會有含糖的問題。而優格的選擇上要挑選原味的,不要加果醬、不要加精緻糖。乳製品怎麼選、怎麼替換吃?牛奶、優格、優酪乳、起司,這些都是在乳品類的範疇,建議攝取量中的一杯是240 毫升牛奶,不管喝全脂還是低脂一杯牛奶也是一樣的量。我以蛋白質、醣類、脂質三大營養素的份量來替換:以下是不同的乳製品替換法:乳品類1 杯(1 杯=240 毫升全脂、脫脂或低脂奶= 1 份)=鮮奶、保久奶、優酪乳1 杯(240 毫升)=全脂奶粉4 湯匙(30 公克)=低脂奶粉3 湯匙(25 公克)=脫脂奶粉2.5 湯匙(20 公克)=乳酪( 起司)2 片(45 公克)=優格210 公克有人喝牛奶會胃脹、不適,可以吃兩片起司片來代替。不過,牛奶跟起司片的有個差異要特別注意,起司片裡通常會添加了鹽,所以你可能會吃到比較多的鹽分,怕吃到太多鹽分的人,市面上有低脂少鹽的起司片可以選擇。全脂、低脂跟脫脂牛奶,要選哪一個因為多數國人的飲食習慣比較油膩,所以我會建議低脂牛奶。有人會問低脂牛奶的營養成分夠不夠呢?就營養成分來說,全脂、低脂跟脫脂牛奶在於脂肪含量的差別,相對可以減少油脂的攝取。如果說個人飲食習慣並沒有攝取太多油脂,其實喝全脂牛奶也沒什麼關係;現在國外有研究,不管是低脂、全脂都可以放心喝。脫脂牛奶影響最大的,可能是脂溶性的維生素A、D、E、K 的吸收,因為脂肪的含量比較少,會影響到這些營養素吸收。不過剛剛有提到,其實國人平常就吃得較油,有些時候光是早餐就食進大半的油脂量,因此不用太擔心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配合國人的飲食習慣,脂肪的含量不是主要的重點,重點是牛奶中蛋白質和鈣質。牛奶是良好的鈣質來源,一天喝一杯牛奶240 毫升,就提供了240 毫克的鈣,一天鈣質的建議攝取量是1000 毫克,所以一杯就提供近1/4 的來源,所以六大類食物分類中,會建議一天最少要喝1.5 至2 杯牛奶,原因在此。而牛奶裡的鈣質是乳酸鈣,較於其他的鈣質成分,吸收率比較高,牛奶可作為良好的鈣質來源。鮮奶、調味乳、乳飲品傻傻分不清常見乳品名稱――根據國家標準(CNS)的定義:生乳:從健康乳牛、乳羊擠出,經冷卻且未經其他處理之生乳汁。鮮乳:以生乳為原料,經殺菌包裝後,須全程冷藏供飲用之乳汁。保久乳:以生乳或鮮乳滅菌後,可於常溫保存,供飲用之乳汁。調味乳:以50% 以上之生乳、鮮乳或保久乳(滅菌乳)為主要原料,添加調味料等加工製成之調味乳。乳飲品:將乳粉或濃縮乳加水還原成比例與原鮮乳比例相同之還原乳,並佔總內容物含量的50% 以上,又或是還原乳混合生乳、 鮮乳或保久乳後,佔總內容物含量50% 以上,得混和其他非乳原料及食品添加物加工製成未發酵飲用製品。另外,根據國家標準CNS3056 針對鮮奶的規定:高脂鮮乳:乳脂肪3.8% 以上全脂鮮乳:乳脂肪3.0% 以上未滿3.8%中脂鮮乳:乳脂肪1.5% 以上未滿3.0%低脂鮮乳:乳脂肪0.5% 以上未滿1.5%脫脂鮮乳:乳脂肪未滿0.5%目前建議,兒童2 歲以下,喝全脂牛奶;兩歲以上可以選擇全脂或是低脂。而我的建議是如果要減重或控制飲食中脂肪的人,可以選擇低脂或脫脂的鮮奶更為健康。注意不要喝「高鐵又高鈣的牛奶」,我會強調是因為鐵質跟鈣質的吸收其實是相互拮抗,也就是兩個互相競爭、影響,如果乳品添加高鈣又高鐵,兩者的吸收率反而都會下降。鮮奶裡面已經有豐富的維生素B 群,不過還是有添加維生素B2 的強化奶,還有為了保健眼睛添加了葉黃素,這些我都不會反對。有些廠牌的強化奶,真的用鮮奶去進行營養強化,增加營養成分,這當然是比較適當的做法,不過這種價格相對比較貴,消費者可能要先掂掂自己的口袋深度。(本文摘錄自出色文化出版《全民營養必勝攻略》)
-
2023-10-15 養生.聰明飲食
蔥含有機硫化物可加速肝臟解毒 和肉一起吃有助維生素B群吸收
蔥的種類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副研究員楊素絲表示,青蔥多不耐熱,夏季難種植,在台灣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日蔥、粉蔥及北蔥。.日蔥:又稱四季蔥,口感柔嫩比較大棵,生吃略帶有甜味不嗆,價格通常較高,其中宜蘭有名的三星蔥即為此類。日蔥多種植在宜蘭、彰化、南投、雲林等地,適合搭配北京烤鴨等食用。.粉蔥:外型、口感和開花習性跟日蔥較為相似,綠色蔥葉會帶粉狀,但是蔥白較短,多種植在台中一代。.北蔥:蔥葉較硬、葉肉比較薄,口感稍差、較硬,辣度明顯,多種植在雲林、彰化等地。另外還有珠蔥,跟青蔥不同,珠蔥其實是一般俗稱「紅蔥頭」的鱗莖植物所長出來的翠白嫩莖。蔥的營養價值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蔥具有機硫化物可以提升穀胱甘肽,讓肝臟解毒加速;另有大蒜素跟槲皮素,對降低血壓、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幫助。蔥怎麼吃最有益硫化合物跟肉類一起料理,可幫助維生素B群吸收,生吃亦可以補充維生素C。她表示,以前中國大陸北方會用蔥白跟蛋白一起煮湯,作為感冒前預防熱湯。蔥的挑選原則可以觀察是否有光澤、摸起來是否有彈性來判斷青蔥的新鮮度。同時檢查外觀是否有病蟲害、黃化等,判斷是否儲藏得當。蔥的保存方式保存青蔥可用紙包覆、保鮮袋放置冰箱約兩個禮拜。若要保存更久,建議切蔥花、切斷後陰乾冷凍。
-
2023-10-14 醫療.中醫
「臭嘴角」是體內火氣大?中醫對症緩解口角炎,養生茶飲、保健穴位1次公開
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口角炎又稱「臭嘴角」,常被誤以為是因為體內火氣過大引起,然而,口角炎病因並非火氣過大!口角炎發生時會造成嘴角單側或是雙側發炎、皮膚紅腫、脫皮脫屑、伴隨部分組織液、甚至慢慢結痂。口角炎引起的原因?中醫師周宗翰表示,進一步分析口角炎引起的原因包含感染、過度刺激及營養素缺乏。▸感染源:有白色念珠菌、真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過度刺激:包含唇口乾燥、日曬、過大張合等造成局部皮膚黏膜受損,▸營養素缺乏:為缺乏維生素B群、鐵、葉酸,其中又以缺乏維生素B2所引起的口角炎最為常見。中醫治療口角炎依實證及虛證對症下藥周宗翰指出,中醫將口角炎發生病因分為實證及虛證,並將脾胃之火視為加重因素,急性期的細菌病毒感染所造成口角局部發炎症狀則為實證中的實熱證,常使用清熱解毒藥物來降低發炎反應及袪除細菌病毒持續附著於口角傷口感染部位,如金銀花、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連翹等。至於虛證,則包含營養素缺乏及脾胃機能不佳導致營養素無法轉化運化為身體可利用元素,中醫會以健脾補氣搭配滋陰藥治療,除了透過健脾養胃來強化脾胃運化機能外,部分滋陰藥能提供身體足夠津液及材料修復破損的口角黏膜,使用藥物包含黃耆、黨參、白朮、白芍、甘草、玉竹、麥門冬等。如遇局部發炎反應劇烈的實熱證,也可能同時伴隨脾胃的虛證,中醫則將此現象歸類為虛實夾雜,除了使用局部降低發炎及消除細菌病毒的清熱藥外,同時使用顧護脾胃的補養藥物同時治療,一方面降低局部發炎,一方面可以改善脾胃促進皮膚黏膜修復。口角炎養生茶飲▸材料:荊芥3g,薄荷3g,金銀花3g,蒲公英3g,黨參3g,玉竹5g,黃耆5g,甘草2g,蜂蜜1湯匙▸做法:將上述材料泡入300c.c至500c.c.熱水中,悶約15至30分鐘即可飲用。透過荊芥、薄荷祛風藥物搭配金銀花、蒲公英清熱解毒藥來透散局部發炎症狀,黨參、黃耆、甘草健脾補氣,玉竹滋陰潤燥幫助修復黏膜,於急性期除了服用中醫師處方藥物外,搭配茶飲可以加速口角炎修復。口角炎保健穴位中醫透過穴位調理身體氣機能量,可以有效提升自身免疫力,免疫力增強可以降低外來細菌病毒侵襲外,可以強化身體器官運作能量來加速黏膜修復。▸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具開關通竅,清泄肺氣,和胃通腸,時常按壓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能力,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幫助疏通全身氣機提升免疫力。▸足三里穴:足陽明胃經合穴,按壓足三里有增強免疫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的作用,每日按壓15至20分鐘,可以有效調節消化系統及免疫系統雙向平衡。▸頰車穴:屬足陽明胃經,具利牙關、祛口頰風邪功效,於口角炎發作後每日按壓10至15分鐘至局部痠脹感,有助於口角炎加速修復。周宗翰提醒,現代人飲食常常因為外食及習慣含糖飲料,導致身體經常性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加上高壓力環境及熬夜習慣,免疫系統狀態低落造成誘發口角炎機率上升,體內火氣雖然不是造成口角炎主要病因,脾胃之火會加重局部發炎症狀外,也會造成口角炎修復速率減低,進一步造成反覆口角炎。中醫師建議,有良好的低油、低糖、高纖健康飲食外,避免熬夜及適度運動可以降低口角炎發生頻率。延伸閱讀:.嘴破吃B群有用?覺得累就狂吞?吃「B群」10個正確觀念.每天吞顆維他命B2,一週就能改善嘴破?營養師破解常見B群迷思.嘴巴破別再不當一回事!這5種症狀快看醫生★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13 退休力.健康準備
好好走路就不會老!87歲金融退休董座推薦CP值最高銀髮運動,這樣「健走」防失智遠三高
本人每日維持健走已有46年,迄今已走了地球三圈半,有幸被稱為「臺灣健走先生。」雖然已高齡87歲,但是健檢數字仍與60多歲的壯年人不相上下,這都是因為長期運動與重視養生所獲得的結果。2020年底,應臺北大學社科院USR計畫之邀,與臺北大學城高齡族介紹「健康學老」,透過五堂課與七百多人次分享個人實踐力行的體驗。本文謹摘錄五堂課的講授重點,鼓勵高齡者積極追求健康老化。2016年WHO對於「健康老化」的定義是「健康老化不只要免於病痛,還要維持身體功能,不失能、失智,就連心靈層面也要健康,擁有活躍社交生活,對社會有所貢獻。」而要維持身心健康,便需要養成「三加一」的良好生活習慣。其中「健康均衡飲食(50分)、適量運動不傷身(30分)、充足睡眠(20分)、加上良好的情緒管理」,就會擁有健康百分百的效果。CP值最高的銀髮運動 健走有十大效益維持健康的許多方法當中,「健走的十大效益」對長輩而言是CP值最高的運動。不僅可以預防失智、遠離癌症、擺脫三高、強力瘦身、神奇抗老、強化心力等。持健走杖健走更能預防跌倒骨折、增進骨質密度,並可降低30%膝關節和髖關節所承受的壓力、挺直上半身,避免駝背等,可謂益處多多。但在運動的同時,要多瞭解個人的體適能和運動性質,不要勉強,避免過度造成運動傷害。現實生活中對長者影響健康的七個殺手:包括有「高血糖症、高血壓症、高血脂症、高尿酸血症、肝功能病變、骨質疏鬆症、阿茲海默症」,平時應定期進行健檢,同時關注健檢數據的變化。例如HDL(高密度膽固醇)維持在60至80之間,男性低於40、女性50(因有雌激素)是屬代謝症候群,應就診治療,以防突發心血管疾病。指數越高血管較不易堵塞,而健走運動也有助於大幅提升HDL。美國舊金山運動醫學會曾提出一項口號:「運動即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一天走一哩,醫生遠離我(a mi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鼓勵中老年人要多運動。運動雖非萬能,但沒有運動是萬萬不能的。「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你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加上三力(知識力、意志力、實踐力),必能心想事成,實現「健康老化 活躍老年」的璀璨人生。要養成「運動」的習慣,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尤其不希望帶給後代照護的辛苦,更要持續運動。常聞道「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句話彰顯出一人的不健康,會對家人帶來龐大的財力負擔與精神壓力。2021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86歲(女性84.23歲、男性77.69歲),但健康餘命僅有72.3歲,平均仍要遭受8.5年病魔的折騰。根據衛福部統計,平均一人臥床至離世需支出710萬元,一人不健康就會對家庭成員造成極大的負擔,何況如果是兩個人呢?讓食物成為最佳的健康醫藥「健康是要讓食物成為最佳的醫藥」,健康均衡飲食:飲食不傷身,要吃非加工健康食物。健康均衡飲食注意6件事❶ 用餐至少30分鐘,每一口細嚼慢嚥20~30下,如此有益腸胃消化,且咀嚼有預防失智之效。❷ 要三低三高選用低糖、低脂、低鹽、高纖維、高蛋白和高鈣質食物。❸ 均衡飲食,蔬菜、水果、脂蛋白、澱粉類各25%,腸胃健康者除鳳梨外,宜飯前先吃水果,可避免食道逆流,若有腸胃疾病者則飯後吃。❹ 適當補充營養品:如維生素B、C群;但A、D、E、K屬脂溶性,過多不易排出體外,會影響腎臟代謝。❺ 補充足量水分,每天喝水2000cc至3000cc,能預防中風及維護良好腎臟功能(有心臟病、腎臟病患者應遵醫囑限量)。❻ 每天攝取1800大卡熱量為宜;足夠基礎代謝、運動和工作等所消耗熱量(若長期累積7700大卡熱量,會增加體重1公斤) 。「水」是人類生命力的來源:生活當中可以養成隨身攜帶水的習慣,水可以讓身體完整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分。而茶和咖啡都含有單寧酸會破壞蛋白質、鐵質吸收,因此要避免餐前或隨餐飲用,最好在餐後一小時才喝茶或咖啡。預防失智殺手(阿茲海默症)的良方:睡眠、健走美國克里夫大學法克多拉(Factora)博士的研究指出,失智症是大腦認知功能退化所引起的疾病,但大腦卻是人體重大器官中最晚才開始老化者,大腦要到70歲才開始老化,但其他身體器官如耳朵於60歲開始老化,眼睛、肌肉、腎臟40歲開始老化,而肺臟30歲、心臟20歲起就開始老化。失智症的預防包括「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增加身心靈活動」:而中強度有氧運動(如健走、游泳、慢跑、自行車、部分球類運動等)也可以讓大腦產生多巴胺、血清素、正腎腺上素,進而強化記憶力(認知功能),避免發生失智症。1998年的醫學研究指出,健走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大腦「海馬迴」細胞再生,代謝腦部「β類澱粉蛋白」,同時也分泌多巴胺等物質降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海馬迴」負責大腦記憶功能,透過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提高記憶力或延緩老人失智。不僅健走可以刺激「海馬迴」延緩失智,良好的睡眠品質也能將大腦中的「β類澱粉蛋白」代謝掉。「睡眠是健康長壽美容的良藥」,對高齡者而言「睡眠」的確十分重要,但大多數沒運動的高齡者都很淺眠,無法進入第四期深層睡眠狀態,因此大腦無法有效代謝「β類澱粉蛋白」,經年累月的堆積也易導致失智。健走之所以能被WHO稱為最完美的運動,除了施行便利之外,還具有預防失智(代謝大腦有毒類澱粉蛋白)、遠離癌症(腦內啡抑制癌細胞)、擺脫三高(增強血管彈性)、強力瘦身(代謝燃燒腹部脂肪)、甩掉憂鬱(陽光療癒心情愉悅)、神奇抗老(排泄系統良好)、強化心臟(迷走神經使心肌有力)、增強骨密(骨骼強健不易跌倒骨折)、舒緩壓力(交感神經轉化成副交感神經)、及激發創意(湧現靈感增強記憶力)等十大效益。只要「好好走路,就不會老」,這也是健康學老最簡單的方法。 正確強力健走:腳尖向上微翹+深呼吸「行禪」就是「動禪」,效益是「靜(坐)禪」三倍以上。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中強度有氧運動(健走禪)。如何健走?首先要學習「走路」,「腳後跟先著地,再次腳板、腳尖向上微翹、腳離地時用腳尖頂住地面,身體往前推出(Push Off)」,這樣走路的時候速度就會快,「腳尖向上微翹」的用意在於避免跌倒,如果腳尖沒有往上微翹,可能會踢到路上的障礙物或凹凸不平的地面,跌倒骨折,反而會造成傷害。其次是呼吸的方法,平時練吐吶,多運用長而慢的「深層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氣至腹部下丹田,再以口吐(呼)氣。以「吐」的時間,相對「吸」的時間長更佳(2:1倍)。「深層腹式呼吸」可以將肺臟使用的部分提高20%~40%,透過大量的氧氣來活化身體60兆細胞。在健走時,可用8步為一個循環,前4步用鼻子吸氣看向遠方,後4步用「嘴巴吐氣同時提肛(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視線焦距也可適時遠近調整。視距的調整有助於預防老花眼,而凱格爾骨盆底肌運動也具有維護男性攝護腺功能、或預防女性尿失禁的效果。健走若不使用健走杖時,要讓肩膀放鬆不用力、將雙手手臂往斜前方、斜後方擺動,這樣可以保護肩膀不受傷。健走也可以強化大腿股四頭肌的肌力,而擺手可以強化手臂二、三頭肌的肌肉,都可以預防肌少症和跌倒骨折的風險。使用健走杖可以增強背部肌力、防止駝背、減緩髖關節和膝關節30%的壓力負擔。此外,用健走杖規律前後擺動時,肌肉連動和諧共振,也有助於防止脊椎側彎。健走速度是要每分鐘達120~140步(快走140/m以上)、心跳率達100~120下,每分鐘便可以消耗5大卡的熱量(300/H),同時排汗比排尿具有17倍(100cc 84mu/4.9mu)更好的排毒功能。美國總統艾森豪的心臟外科主治醫生 Dr.White曾說過:「腳是第二個心臟」;經常健走可以逐漸增強小腿肚肌肉,強健的小腿肌和下肢微血管力量,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將靜脈血液強力輸送打回心臟,若小腿肌肉圓周男性<34cm、女性<32cm,有肌少症跌倒骨折的風險,易導致失智。運動的時候也要注意日出時間,因為太陽出來之後植物才會開始行光合作用,這樣呼吸到的空氣才會是氧氣,最好的運動時間是日出後一小時;在清晨運動可以呼吸空氣中的負離子、芬多精及少量臭氧,是上天恩賜有益人類健康的禮物。有「規律運動」生活化的人,睡眠品質一定好。每天應該要睡7–8小時,太短或太長對身體都不好。重視睡眠黃金時段,有利身體的器官排毒,褪黑激素修補細胞。以下為各器官修復時間:淋巴PM.9~PM.11膽囊PM.11~AM.1肝臟AM.1~AM.3肺臟AM.3~AM.5大腸在清除廢物的時候AM.5~AM.7,這時必須要清醒過來,以便如廁讓大腸排除廢物。小腸最佳的吸收養分時間是AM.7~AM.9,所以早餐在這時間吃完,對身體最好;但運動後30分鐘用餐可增加肌肉7%,減少腹部脂肪增加24%。「健康學老」不是單純壽命延長,而是要免於疾病、失能、失智、臥床。唯有實踐才能享有健康長壽的幸福樂活人生。生活習慣維持「三慢四快」「追求健康、熱愛工作、終身學習、美好人生」,這是我個人的座右銘。我過去觀察到許多事業有成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平時都會利用時間去運動,日復一日的閱讀、思考,也可以避免大腦失智。尤其保持每天學習金融、基礎醫學等新知識的習慣,這些維持數十年的生活習慣,更帶來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我個人也有「三慢四快」的生活習慣。首先,「三慢」指的是「吃飯要慢、火氣上升要慢、脈搏要慢」。吃飯要細嚼慢嚥,每次用餐時間超過30分鐘,因唾液是最好的抗氧化劑,當牙齒嚼動時會衝擊大腦內皮細胞,有防止老人失智症之效;生氣不僅傷害大腦與心臟,同時也會對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肝臟、肺臟、腸胃系統造成傷害;一般人靜息時脈博跳動每分鐘約在60–100下之間,正常人每分鐘脈博次數愈低,代表心肌越有力,以每分鍾55~65下最健康,特別是運動選手。「四快」則是「走路要快、反應要快、排泄要快、入眠要快」,健走時內心哼歌,可以促進體內產生大量HDL-C(俗稱好膽固醇),也是我的秘方(選定自我喜好歌曲);平時多動腦、多閱讀、多運動,可以維持大腦反應快速與靈活,也能預防失智症;平時飲食營養均衡、水分攝取充足、每天有運動習慣,自然睡眠品質會好,腸胃自然健康,排泄也會順暢;快速入眠可以讓身體確實得到休息,平日有養成運動習慣的人,到了晚上就寢時,也會很快進入深層睡眠。 日常作息遵守「三、八」制經營健康和經營一家公司一樣,企業對於各部門、各處室的運作是否順暢,經營體質是否健全良好等,都必須要十分用心注意。同理,個人經營健康管理,也要關心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膽)、和按摩12長壽穴位(百會穴、風池穴、迎香穴、膻中穴、神厥穴、命門穴、合谷穴、內關穴、湧泉穴,太衝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五臟六腑就像企業總公司的五大部、六大處室,而12個長壽穴位如同12家分公司。這些都需要每日用心經營。「健康的身體是需要意志力不斷努力實踐所得來的」,正如同公司透過財務報表來管理績效,自己也可透過健康存摺與健檢報告來檢視自我健康。生活作息要遵守「三、八」制,即睡眠8小時、坐姿8小時及站姿8小時。國人平均日坐10.5小時,美國人平均日坐12.5小時。醫學研究發現「久坐會短命」,每多坐一小時將減少22分鐘壽命;因此每天坐著時間要以8小時為目標,盡量不超過。韓國醫學大學研究,睡眠效益呈現U字型,U型底是每日睡眠7–8小時,每日睡足7–8小時對身體最健康,過少或過多都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另外要切記「坐不如站、站不如動、動不如走、走不如健走」,期盼高齡者要盡量避免久坐。「三憂六怕」意識警愓人上了年紀之後,也要有「三憂六怕」的意識。三憂:憂失智(要健走)、憂肌少症(要運動)、憂骨折(要曬太陽)。六怕:眼睛最怕曬(要帶太陽眼鏡)、頸椎最怕吹(要圍圍巾)、喝水最怕快(喝一口水時要呼氣停頓半秒防嗆)、腸胃最怕冷(要喝溫水,少吃冰冷)、室內最怕灰(要維持室內空氣清新)、晨運最怕早(樹木要等日出後才行光合作用)。這三憂六怕也是我個人的養生心得,與大家分享。總之,你想要「健康學老」並不難,只要有三心「決心、信心、恆心」和三力「知識力(方法)、意志力、實踐力」,投資時間「持續健走」,就能心想事成達成願望。(本文轉載自國立臺北大學高齡與社區研究中心發行之《學老誌》創刊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0-08 癌症.飲食與癌症
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提高治癌療效 4位癌症醫師的早餐選擇一次看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指出,健康的早餐不但可預防癌症,還有助於提高治癌療效,「史隆凱特琳癌症紀念醫院」腫瘤內科醫師科曼也認為,早餐「確實能讓每天都有一個全新的開始」。鋼切燕麥‧堅果種子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醫院黑色素腫瘤助理教授麥奎德每天早餐少不了燕麥片,她說:「我最愛鋼切燕麥(Steel-cut oats),因為纖維含量更高。」並表示:「我喜歡燕麥片搭配亞麻籽、南瓜籽或任何堅果和種子。」(註:鋼切燕麥,也稱為粗燕麥片,是整粒燕麥的碎粒,已切成兩到三顆針頭大小的碎片。然後可以將碎塊出售或進一步加工以製成比整粒碎粒的薄片更小的燕麥片。)克利夫蘭診所腫瘤專家卡馬斯也愛吃燕麥片,並添加草莓和杏仁增添風味,同時攝取健康脂肪,他表示:「雖然蛋白質含量不如其他早餐食物,但真的讓我有飽足感,可以撐到吃午餐。」另外有時也會吃高蛋白能量棒,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而且挑選富含纖維質和低糖的能量棒,他並說:「許多能量棒會添加大量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全麥吐司‧花生醬‧水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德尼·金梅爾綜合癌症醫院教授普拉茲表示:「我幾乎每天都吃同樣的早餐,就是兩片薄全麥吐司加上花生醬。」有時也會在吐司和花生醬之間,再抹上一層薄薄的奶油,再搭配當季新鮮水果食用。普拉茨說吃早餐時,應避開讓血糖升高的食物,因為高血糖和初期糖尿病皆有罹癌風險,她表示:「雖然花生醬含有大量脂肪,但血糖增加和下降速度也會變慢。」優格‧莓果‧炒蔬菜麥奎德還建議多吃優格,以降低罹癌風險,他表示:「這就是為何我努力在三餐飲食加入益生菌食物。」而且她只吃不含糖分、自然發酵的原味優格,再搭配種籽、乾果或新鮮莓果食用。麥奎德也建議早餐攝取蔬菜,她個人在料理菜肉餡蛋餅時,會添加大量炒蔬菜,例如菠菜、甘藍、甜菜等,並推薦攝取洋蔥和大蒜這類益生元食物,促進腸道健康。雞蛋‧咖啡至於早餐常見的雞蛋,麥奎德說:「雞蛋是蛋白質和優質脂肪的重要來源。」建議適量即可,同時科曼也建議避免吃蛋黃,以防攝取過量膽固醇和不必要的脂肪。還有幾乎人手一杯的咖啡,卡馬斯表示:「從防癌角度來看,咖啡確實具有預防效果。」麥奎德也指出:「多項資料顯示,適量喝咖啡可減少罹癌風險。」更重要的是,早上喝咖啡有助於大腦運作。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10-07 養生.保健食品瘋
咖啡配B群更提神?專家破除常見迷思,吃錯反而讓你更累
「喝咖啡加上B群,更能提神」這是真的嗎?台灣預防保健協會理事長趙順榮臉書貼文指出,咖啡因內含的成分,除了會加快人體的血液循環,還會加速維生素B群的消耗,所以「B群+咖啡」組合方式不僅無法達到讓提神效果加倍的目的,更會讓人越感疲憊。咖啡+維生素B不會讓人精神百倍! 反而會出現反效果具有藥師證照的趙順榮表示,維生素B群在人體中扮演著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角色,屬於身體重要的代謝工具,如果B群攝取不足,就容易覺得虛弱無力。至於咖啡因,這是1種黃嘌呤生物鹼化合物,常存在於咖啡樹、茶樹、巴拉圭冬青,及瓜拿納的果實及葉片裡,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可以暫時地驅走睡意,恢復精神。一般來說,咖啡因在攝取後45分鐘內會被胃腸吸收,健康成人的咖啡因半衰期大約是3至4個小時,若有在口服避孕藥物的女性體內則延長至5至10個小時,在已懷孕的女性體內則大概為9至11個小時。值得注意的是,咖啡中的咖啡因成分,除了加快人體的血液循環,也會加速維生素B群的消耗速度,可能讓人覺得更累。因此,不建議同時攝取B群、咖啡,2者至少間隔30分鐘到1小時。何時吃B群、喝咖啡才對? 藥師揭7大必知重點至於咖啡、B群的最佳攝取時間及禁忌為何?台北市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張文靜將分述重點:▸咖啡1.切記不要空腹飲用,許多人習慣起床後,先來1杯黑咖啡醒神,但這可能提高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等風險。2.罹患心血管疾病、心律不整、骨質疏鬆、腸胃疾患等患者,以及孕婦,應避免或減少飲用咖啡、可樂、茶飲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3.嗜喝咖啡者應多攝取牛奶、小魚乾、乳酪、綠色蔬菜或鈣片。▸B群1.單純B群屬於水溶性維他命,不會傷胃,餐前飯後均可服用。2.B群如有添加鋅等礦物質,則建議飯後服用,以免腸胃不適。3.不易入睡者應在下午4點之前服用B群,以免影響夜間睡眠。4.依照不同需求,選擇不同B群產品,如B1具有提振精神的功效,而B2則有改善嘴破、口腔黏膜破損的好處等。除了保健食品,張文靜表示,蔬菜、水果、奶、蛋、豆、魚、肉及堅果類均含有B群,建議經常外食族、輪值夜班、熬夜、應酬喝酒,以及壓力沉重者,應多多攝取這些食物。延伸閱讀:.喝咖啡會導致心悸嗎?專家曝真相!教你「3招喝咖啡」更長壽.吃保健品不能喝咖啡? 對「常見4種保健品」影響超意外.喝咖啡其實不會提神?深焙咖啡因含量較多?破解8個咖啡迷思★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10-04 養生.聰明飲食
酪梨變色才能吃?不同品種影響大!酪梨營養及熟度判斷一次懂
酪梨是許多人熱愛的超級食物,但你知道如何分辨酪梨成熟了嗎?一般都會認為酪梨轉色才算成熟,但其實不是每個品種都會轉色。根據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鮮享農YA - 農糧署」指出,有些酪梨品種成熟後會轉為紫紅或紫黑色,有些則會維持綠色或甚至不會轉色,所以顏色不能當成唯一的判斷基準。不同酪梨品種影響成熟外觀顏色挑選酪梨時除了要外觀健康亮麗、無病蟲害,農糧署也建議酪梨買回家後,先置於室內陰涼通風處,經4至7天後,以單手握於掌心時、拇指輕壓不彈起時,便代表酪梨已經成熟,是品味好時機。目前國內有栽種30多種酪梨品種,依採收季節可分為早生、中生與晚生三類,每年6月到隔年2月皆有產出。其中,嘉選3號、厚兒、秋可得為成熟不轉色的酪梨品種,黑美人、台農一號紅甘、紅心園、十月紅則為成熟轉紫紅色的品種,嘉選4號和黑金晚生皆為成熟轉紫黑色的品種。.嘉選3號:長梨形、溫和芳香,含油量13%-16%,產期8至9月。.厚兒:味甘有乳香感,含油量12%-20%,產期11至1月。.秋可得:果肉黃而厚實,含油量11%-23%,產期12至2月。.黑美人:長形梨、口感軟,含油量5%-10%,產期6至8月。.台農一號紅甘:質Q味甘,含油量10%-14%,產期9至11月。.紅心園:水潤鬆軟,含油量5%-10%,產期8至10月。.十月紅:飽滿口感似乳酪,含油量5%-8%,產期10至11月。.嘉選4號:最早生品種,含油量8%-14%,產期6至7月。.黑金晚生:梨形口感似乳酪,含油量8%-10%,產期10至11月。酪梨有哪些營養價值?酪梨黃別名油梨、牛油梨、鱷梨、幸福果,具有豐富的營養,包含植物性脂肪、蛋白質、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纖維、礦物元素、不飽合脂肪酸、少量飽合脂肪酸、鈉鹽。酪梨的脂肪含量特別高(可食部份約含有10%的脂肪),但是這些脂肪的主要成份,是對人體有好處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所以有利於血脂肪的控制。也因為這些脂肪,使得酪梨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E與β-胡蘿蔔素等)的含量比其他的水果高而又更好吸收;而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B群與C等)的含量卻不遜於其它水果。和其它的水果一樣,酪梨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與鉀、鎂等礦物質。也就是說,一般水果有的優點,酪梨都有;而一般水果沒有的優點,酪梨更多。 酪梨被認為可以美膚養顏、抗老化,酪梨牛奶更被視為美容聖品。這和它所含有營養有關:酪梨含有β-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E及必需脂肪酸與多種礦物質,而牛奶不但可以補充良質蛋白質,更是能夠提供全方位營養的食物。這些都是皮膚維持健康所必需的,也是很好的早餐或點心。不過酪梨牛奶的熱量和脂肪也不低,市售的500㏄酪梨牛奶大約有三百多大卡的熱量,而且這些熱量多半是由脂肪提供的,所以需要控制體重及需要限制脂肪攝取的人,都應特別注意。【資料來源】.「鮮享農YA - 農糧署」臉書粉絲專頁.農業知識入口網:酪梨
-
2023-09-29 醫聲.Podcast
🎧|酒後脫序是因酒精中毒?宿醉要怎麼解酒?關於喝酒的8大迷思,專業醫師解惑!
酒後脫序行為、酒駕肇事的故事層出不窮,台北馬偕醫院精神部資深主治醫師方俊凱表示,從醫學上來說,這些喝醉的行為就是酒精中毒的症狀;而酒精不僅傷肝又傷腦,尤其酒量越好的人越容易罹患酒精使用障礙症、成為酒鬼,情況嚴重到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其列為影響全球十大疾病之一。🎧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以下我們整理8大喝酒相關的QA,大家喝酒前不妨多注意:Q1:酒後會吐真心話、亂性、斷片嗎?方俊凱澄清,酒精其實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少量喝會活躍血清素、多巴胺迴路,吐真心話、亂性,釋放平時被理性抑制的情感與本能的衝動,但隨著攝取更多酒精,接著運動、記憶功能被鎮定下來,喝酒者無法走直線,引發酒精性失憶症,也就是斷片,喪失酒醉至清醒期間的記憶,「從醫學上來說,這就是酒精中毒。」Q2:應酬喝酒會變胖嗎?酒精有「液體麵包」之稱,每1公克就有7大卡,與脂肪的熱量相相近,且會引發一連串身體反應,使得食慾增加、降低飽足感、脂肪堆積,尤其是讓腹部、肝臟變胖,形成「啤酒肚」和脂肪肝,所以建議民眾應盡量選擇低醣的酒,先吃蛋白質食物減緩酒精吸收,增加飽足感,最重要的是減少喝酒,「熱量不會騙人,有進去就會變胖。」Q3:社交場合中如何避免喝醉?在社交場合中,喝酒成為不可避免的事,那要如何避免喝醉?方俊凱表示,酒主要是經由胃吸收,所以應從阻斷胃吸收的方法著手,像是喝酒前,民眾可先吃油類食物墊墊胃,或吃胃乳,使其附著在胃壁黏膜上,形成保護薄膜;但喝水、牛奶的效果就有限。Q4:隔天的宿醉頭痛,有哪些解酒方法?當飲酒過量,身體無法完全代謝分解酒精,隔天就可能出現頭痛、腸胃不適、想吐等宿醉症狀,方俊凱說,為了降低酒精傷害、加速肝臟分解酒精,民眾可在喝酒前、後攝取蜆精或含有薑黃成分的物質,「日本藥妝店都有販售這些解酒品,但台灣卻不普遍,因為國人都沒有保護習慣,常常讓肝、腦壞掉。」方俊凱指出,酒精代謝會大量消耗、阻斷腸胃道吸收維生素B群,加上酒有利尿作用,讓水溶性維生素易被排出體外,其中又以維生素B1消耗最多,進而缺少合成血紅素的成分,造成貧血,讓人喝酒隔天感到疲倦,因此建議喝酒前、後應適當補充維生素B1,常常飲酒的人更應每天攝取100毫克。Q5:混酒容易醉嗎?調酒又稱雞尾酒,指的是含有酒精的混合飲料,常見的有瑪格麗特(Margarita)、莫西多(Mojito)、馬丁尼(Martini)、長島冰茶(Long Island Iced Tea)等等,因為加入果汁、糖漿、氣泡水、果醬等,減少酒本身的味道,所以受許多女生歡迎。也會擔心混酒是否容易讓人醉?方俊凱表示,原因並非是混酒本身,而是混酒讓人無法判斷實際的酒精攝取量,且添加物讓人覺得在喝飲料,忘了調酒的基底其實是高濃度的蒸餾酒,導致無形中攝取過多酒精,「威士忌一直喝、一直喝也會醉。」Q6:喝酒睡一覺醒來就可以騎車、開車上路嗎?方俊凱說,大部分酒駕班裡的人都是喝酒睡一覺醒來就上路,但忽略了喝酒會造成肝臟發炎,難以代謝酒精,理所當然過不了酒測,「即使不容易醉,體內累積的酒精濃度仍高。」而有酗酒傾向的人代謝完酒精,會出現抖、焦慮等戒斷症狀,此時也不適合開車,若無這些戒斷症狀,代表腦內還是有酒精,因此建議,民眾喝酒完後絕對不要駕駛交通工具,2、3天後再自行上路,對自己及他人安全較有保障。Q7:為什麼有些人不容易醉?酒量越練越傷身?每個人的酒量、喝酒後果依基因而異,方俊凱解釋,肝臟分解酒精的酵素可分為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前者決定酒量好壞,功能差者易感覺飄飄然,但也會出現斷片、語言失控、運動失調;後者決定器官是否受損、宿醉,功能差者易臉紅頭暈、噁心嘔吐、心跳加速,「因此喝酒臉紅不是循環好,而是缺乏解酒酵素。」有些人會透過增加飲酒頻率、攝取量練酒量,減少酒後不適感,但方俊凱說,這只是增加身體對酒精的耐受力,酒精分解能力仍不好,「酒量好或練酒的人因為不容易醉,反而喝更多酒傷身。」根據2021年美國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資料,酒精會傷害大腦、心臟、肝臟、胰腺、癌症、免疫系統等,並會提高罹癌風險,現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Q8:飲酒上限多少?有不適合喝酒的族群? 「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最好都不要喝酒。」方俊凱表示,民眾社交應酬、日常放鬆無法避免飲酒,因此衛福部今年7月公布每日飲酒酒精標準量,以10公克純乙醇為一單位酒精,男性一日最多只能攝取2單位,女性則為1單位;因女性消化酒精酵素的能力較差,故為「男:女=2:1」。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來例,男性一天不可超過4杯、約508毫升,女性別超過2杯、約254毫升,否則容易傷身且成為酒癮者。方俊凱也提醒,罹患特異性酒精中毒症的民眾喝一點點酒,就會精神錯亂或直接醉倒,完全不適合喝酒。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延伸閱讀:喝酒斷片要小心酒精成癮!馬偕醫院11月將成立台灣戒酒及酒癮防治中心方俊凱小檔案現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學歷:國立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醫學士經歷: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台灣心理腫瘤醫學學會理事長Podcast工作人員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製作人:韋麗文主持人:周佩怡、滾宬瑋音訊剪輯:周佩怡腳本撰寫:周佩怡音訊錄製:滾宬瑋特別感謝:馬偕紀念醫院
-
2023-09-28 醫療.皮膚
每天洗頭掉一堆頭髮正常嗎?失眠、高油鹽飲食都可能掉髮 補充5類營養素預防脫髮
其實掉髮是件很正常的生理反應。一般來說,我們每天掉落的頭髮數量維持在50至100根左右,是所謂的生理性掉髮。不過有很多人在洗頭髮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堆頭髮堵住排水孔,吹完頭髮後滿地盡是頭髮,很擔心落下的頭髮一去不回來,那要先想想為什麼會一直掉頭髮呢?掉髮可能5原因可能是以下這7種情況:1.營養失衡2.壓力大3.熬夜4.失眠5.孕婦或是哺乳媽媽壓力大、失眠、熬夜等造成的落髮,需要改善的是生活型態。而孕婦與哺乳媽媽因為體內荷爾蒙改變,影響的層面很廣泛。而營養失衡是攸關於飲食型態與飲食習慣。6.對於身材很講究的族群,會過度節食或是使用極端的減重方式,使製造頭髮主要原料的蛋白質嚴重不足。7.長期高油、高鹽、高糖的飲食內容也可能是落髮的原因之一。營養素比例不平衡,免疫力也會比較低,將會導致掉髮情況加劇,甚至讓頭髮長不出來。因此攝取好的營養素是毛髮健康的關鍵。補充5類營養素預防脫髮.維生素B群、鐵、銅、鋅:未精製穀物、深綠色蔬菜、蛋黃、雞胸肉、海鮮、牡蠣、雞蛋、豆腐、豆漿、啤酒酵母等。.富含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等。.攝食高品質的蛋白質:雞胸肉、海鮮、牡蠣、雞蛋、豆腐、豆漿、牛奶等。.必需脂肪酸:小麥胚芽、亞麻仁油、魚油、南瓜籽、芝麻、核果類等。.維生素E、β-胡蘿蔔素:綠花椰菜、菠菜、紅蘿蔔等。以上這些食物中含有能幫助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的營養素,是可以預防脫髮的原型食物哦。日常保養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米蕈多醣體等等,來提升自我保護力,以提高營養素利用,幫助頭髮更加健康。最後小提醒,記得要梳頭髮,用梳子從頭頂慢慢梳下來,好好地按摩頭皮,促進頭皮血液循環將營養物質帶給毛囊,維持毛囊的健康。千萬不要因為掉頭髮而不梳頭髮哦!(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9-21 醫療.腦部.神經
午睡充電、一天喝兩杯咖啡 專家教你5項強化記憶的生活好習慣
午睡是最有效的充電方法睡眠能提升各種類型記憶的強度和品質。最近的研究發現,在睡眠時,大腦會特別強化那些編碼時較鬆散的記憶。換句話說,在你記憶劇場的各種畫面中,那些模糊的影像會在你休息時變得更清楚。你在清醒時對某件事情的印象若很模糊,在你睡覺時它就會鮮活起來。因此,只要有充足的睡眠,就算是編碼不完整的記憶,也不會馬上退化或消失。午睡能提升記憶力。中午休息個三十分鐘,就比較能回想起早上已編碼的記憶。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可選擇打盹片刻或觀看紀錄片。之後,研究人員請兩組受試者背一張字彙表。相較於觀看紀錄片的受試者,打盹片刻的受試者記憶力好上百分之二十一。除此之外,後者大腦的睡眠紡錘波也比較活躍,這代表他們的記憶編碼力更好,從功能性磁振造影來看,他們的海馬迴也很活躍。前面已經談到,海馬迴是大腦形成記憶的初始點。許多研究都證實,若夜間睡眠品質不佳的話,用午睡來補足就好了。午睡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對於青少年和年輕人最有助益。進入深度睡眠時,與記憶相關的神經細胞突觸連結會更緊密。這些突觸沿著神經通路將各種訊息從海馬迴傳送到皮質,並且變成長期記憶儲存起來。這就是記憶鞏固的機制。因此,午睡是有益身心的好習慣。不過,並非每個人都能在最適合的時間(下午一點至四點之間,與晝夜自然的交接一致)順利睡著。如果你中午時難以入睡,請不要太氣餒。準備午睡時,試著放鬆心情,在昏暗又安靜的空間裡或坐或躺,也不用逼自己一定要睡著。持續個幾天,大腦會覺得這個狀態與夜晚入睡時相似,之後你就能順利午睡了。接下來請你評估一下,午睡後醒來的感覺如何?還覺得昏昏欲睡、爬不起來,就代表你睡太久了。午睡太久會擾亂晝夜節律,到了晚上你就會睡不好。多年來,我都習慣午休半小時。其實睡十五分鐘就夠了,醒來時你一定會精神煥發、活力滿點。要衡量好的午睡品質,標準在於醒來時比睡前更有精力。根據我的經驗,午睡的長度(十五分鐘到半小時)要固定,時段也要規律(最好在午餐後,這樣自然就會想睡覺,吃下很多碳水化合物的話更是如此)。養成午睡習慣需要一段時間,但請保持耐心。午睡非常神奇,可以強化記憶力,還可以讓你身心充飽電。吃得健康才有本錢訓練腦力無數的專家和研究都談到食物對記憶力的助益,但眾說紛紜,我們並不確定哪種方法特別有效。不過,若有方法能預防失智症,就等於在保護記憶力(雖然不一定有增強的效果)。在我們年紀增長、記憶力下滑時,若飲食習慣保持良好,就比較有機會能預防失智症。我前面已經談到,患有各種類型失智症的人,記憶力一定都會變差。基於上述說明,讓我們先從某個具代表性的研究來探究食物對記憶力的影響。(巧克力愛好者如果讀到這一段,一定會很開心。)二○二○年,有學者在《營養學》期刊發表研究,證明了黑巧克力能增強年輕人的情節記憶力。可可豆含黃酮類化合物,它可以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進而改善記憶力。神經科學家發現,只要強化齒狀迴(dentate gyrus,在海馬迴裡面),記憶力就會變好。隨著年齡的增長,齒狀迴會變小、功能會變差。研究人員找來了五十二至六十九歲的受試者,請他們連吃三個月的富含類黃酮的食物。透過功能性磁振造影和認知測試,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齒狀迴的功能變好了。除了巧克力之外,許多食物都能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的烏瑪.納多(Uma Naidoo)博士是營養精神醫學專家,她做了大量的實驗,發現許多食物都能促進大腦全方位的健康。不過她強調,飲食只能維持記憶力,若要增強記憶能力,就必須定期練習、鍛鍊腦力。當然,大腦越健康,這些練習的效果就越好。所以納多博士的建議很有道理的:有健康的大腦才能維持良好的記憶力。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身體才不會疲累,也更有動力去進行各種記憶訓練法。以下是納多博士推薦的三項健腦食物:莓果:它充滿抗氧化劑、礦物質和維生素。藍色、黑色和紅色的莓果都好,每一種都帶有不同的黃酮類化合物。綜合食用各種類的莓果益處多多。發酵食物:食物中若含有某些微生物群,其糖分就會轉化為乳酸,便可以促進腸道中有益細菌的生長。這類食物包括味噌、康普茶、克非爾奶、優格和泡菜。綠色蔬菜:它們富含葉酸,以及有助於神經傳導的維生素B。芝麻菜、西洋菜、菠菜、瑞士甜菜、野菜蒲公英和萵苣都不錯。這些食材要如何納入健康飲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地中海飲食法。它包含大量的蔬菜、水果、豆莢、豆類、堅果、麥片、穀物、魚類以及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雷區則是含糖飲料、披薩、果汁、甜味麥片、油炸食品、甜點、餅乾、炸薯條和薯片。一天兩杯咖啡近期的研究顯示出,現代人對咖啡和茶類攝取量越來越高,而失智症的發病人口卻有降低。根據英國生物銀行(UK Biobank)於二○二一年十一月所釋出的資料,在三十六萬五千六百八十二名受訪者裡,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和茶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八。在《老齡化神經科學前沿》期刊上,有學者研究澳大利亞飲食法,發現咖啡的效果很好(但沒有針對茶飲)。在兩年又二十二個月內,受試者每天飲用兩到三杯咖啡,結果證實,他們的認知退化速度趨緩,大腦內的β澱粉樣蛋白積累變少,後者是一種有害的剩餘物質,累積太多的話會形成阿茲海默症。戒酒好處多針對這種十分普及的飲品,學界所發表的意見每個月都不一樣,甚至每天都在改變。「法國健康與醫學研究院」於二○一八年在《英國醫學期刊》上發表其研究成果,結果卻令人感到困惑。與適度飲酒的人相比,九千名滴酒不沾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反而更高。難道這是在勸每個人多少都要喝點酒嗎?不知何故,這結論似乎不太正確。雖然酌量飲酒不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每週最多十二杯),但我很難相信酒精對身體有益或絕對不會導致失智症。基本上,它是一種微小的神經毒素,可以殺死腦細胞,只是毒性很低。我搜尋了各地的文獻,針對輕度到中度飲酒人士的健康狀況,學者一致同意:戒酒最好。首先,大家都說,只要健康狀況允許,每日小酌兩杯有益健康,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都是「虛假的場面話」所造成的。加拿大的心臟病學家拉伯斯(Christopher Labos)發現,在某些提倡小酌的研究中,被歸類為「滴酒不沾」受試者,實際上以前是有飲酒習慣的,有些人甚至得戒酒才能保命,但都被列入對照組。他們以前飲酒過量所造成的慢性病,例如肝炎和胃腸道疾病,都是到成為受試者時才惡化。因此,研究人員才認定小酌比不飲酒更為健康。為了避免他們講場面話,研究人員在徵求「滴酒不沾」的受試者時,都要調查他們以前的飲酒習慣。也就是說,對照組的成員一定得是從小到大都沒有喝過酒的人。拉伯斯說:「找出了這些實驗的漏洞後,你就會發現,酒精對健康的助益微乎其微,甚至可說不存在。整體而言,它對我們的社會確實是弊大於利。」至於酒精對記憶力的影響(本書關注的焦點),研究成果並不明朗。我前面有談到,失智症的患者記憶力一定不好;所以只要確保記憶力正常,就能確認自己沒有失智症。當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酒精在破壞記憶力的同時,其他認知能力可以毫髮無傷。也就是說,酒精會全面性地破壞認知功能,並在最後演變成失智症。最近,法國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百多萬的失智症病例,發現酒精是最嚴重的風險因子,他們總結道:「它比高血壓和糖尿病更危險、更容易導致失智。」二○二一年,英國生物銀行調查了兩萬五千名參與者,確認酒精沒有安全劑量可言。研究人員也發現,酒精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跟記憶力下降和失智症的生理狀況樣。「小酌有益健康」的迷思,可能是受試者的年齡階層所影響:他們都是身強體壯的人。的確,酒精對身體的危害程度,會隨著年齡而有所變化。酒精對三個年齡層的人特別有害:(1)從受孕到分娩的妊娠期,所以孕婦不該喝酒;(2)青春期(十五至十九歲);以及(3)老年(六十五歲以上)。有鑒於老年人所背負的風險因素,我都會建議患者,最遲在七十歲時一定要戒酒。六十五歲以後,大腦的神經細胞會大減,但老年人更要維持腦力,這時戒酒才是王道。微運動過去二十年來,相關研究已證實,定期運動非常重要。以前的觀念錯了,也就是激烈運動才有效果。巴西佩洛塔斯聯邦大學的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他們在英國調查了八萬兩千八百名參與者,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齡為六十三歲,調查期間從二○○二年至二○一九年。在這項老齡化縱向研究中,他們發現,體育活動與較低的失智症風險有關。比起五十至六十九歲少運動的中老年人,經常進行中高強度活動的八十歲以上老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光是從「久坐不動」、「不愛走路」變成有「微運動」的習慣(不時站起來、多爬樓梯、每天步行一點五公里),身體也會明顯變好。《英國醫學期刊》上面有篇令人苦笑的有趣研究,除了各種運動,做家事也能提升老年人的注意力、記憶力、感官敏銳度和活動力。這再次提醒我們,只要集中注意力、起身運動,就算時間很短,也對健康有益。更進一步看,任何類型的體育活動都能促進突觸的連結和認知韌性。※ 本文摘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記憶強化全攻略:美國最機智的神經科醫師教你運用聯想力,活化大腦、延緩失智,讓人生更有品質》作者:理查‧瑞斯塔克 譯者:劉宗為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3/08/29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9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B群為何會讓尿液特別黃?跟維生素B2有關!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
補充綜合維他命或提神能量飲料後,尿液的顏色會變得很黃,這就是因為維生素B2溶解在尿液裡的關係。維生素B2如同其他維生素B群也有很好的水溶性,所以在攝取後,多餘的量會被排泄到尿液中,但是這是正常的,根據研究,健康人在攝取均衡的飲食情況下,約有 60–70 % 的核黃素會由尿液排出。因此,相較於一次攝取大量,維生素B2要分次攝取更加有效。維生素B2又稱核黃素(Riboflavin),顧名思義,這就是它呈現黃色的原因。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的代謝,幫助產生能量代謝,同時維持皮膚和黏膜的功能,也是紅血球形成和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因為能夠促進皮膚、指甲、口腔及唇舌的健康,因此被稱為「美容的維生素」。因為維生素B2又可以幫助鐵和維生素B6的吸收,所以又被稱為「生長的維生素」,此外,它在維護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眼睛疲勞、預防畏光,並有助於預防白內障的早期發生。維生素B2是台灣人最容易攝取不足的維生素,缺乏時會有油脂性皮膚問題,並形成脂漏性皮膚炎,口角炎也是維生素B2缺乏常見的症狀。維生素B2有哪些功效?維生素B2在促進新陳代謝以及在預防和改善慢性疾病等方面都很重要,綜合來說具有以下功效:保護黏膜和皮膚健康維生素B2作為輔酶參與蛋白質的合成,促進細胞的再生,有助於維持全身的生長和健康,並且參與皮膚、頭髮和指甲的生成。此外,它具有保護黏膜的作用,對眼睛、舌頭、嘴唇等黏膜部位的健康也有益處。特別對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維生素B2是非常重要的。維生素B2的缺乏可能導致口角炎等皮膚和黏膜問題。保護眼部健康維生素B2對眼睛,尤其是角膜的健康也有助益,因此在保持眼睛健康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能量代謝、幫助血糖控制、預防糖尿病預防肥胖最重要的一點是防止脂肪積聚在身體中,飲食攝取的脂質和碳水化合物分解產生能量,需要必要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支持,而在節食時,這些營養素往往容易不足。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脂質和糖質的代謝,因此在節食期間特別需要注意攝取。維生素B2對預防糖尿病也有一定效果。糖尿病是一種由於胰島素分泌減少而導致醣類代謝異常、血糖升高的疾病,維生素B2有助於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因此可以改善和預防糖尿病。抗氧化作用、預防慢性病與老化維生素B2與「穀胱甘肽過氧化酶」產生協同作用,促進過氧化脂質的分解。過氧化脂質在體內積累可能導致動脈硬化、老化,甚至有致癌風險。強化脂肪代謝的作用,可避免脂肪囤積於血液及肝臟中,預防動脈硬化與心臟疾病的發生。因此攝取足夠的維生素B2可以有助於預防這些高血壓、中風、心臟病等慢性病。同時一起攝取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有助於抑制過氧化脂質生成,具有更佳的加成效果。維生素B2可以從那些食物攝取?建議量是多少?有什麼副作用?衛福部對維生素B2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成年男性 1.4~1.6 mg,成年女性 1.1~1.3 mg。 女性在懷孕、哺乳期可再增加攝取量。 目前尚無有關由食物或由補充劑攝取過量維生素 B2 與毒性之相關報告,所以維生素B2相當安全。維生素B2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尤其是豬肉等,因此素食者或飲食不均衡的人容易缺乏維生素B2。對於這些人來說,大豆或納豆是有效補充維生素B2的食材。大豆被稱為「田裡的肉」,是優質的蛋白質來源,雖然大豆本身含有的維生素B2不多,但製作納豆的過程中,納豆菌能夠生成豐富的維生素B2。此外,人體腸道裡的益生菌也可以產生部分的維生素B2,但由於它是水溶性的成分,無法在體內儲存。特別是在懷孕期間或進行劇烈運動的人,因為需要大量能量,因此體內對維生素B2的消耗增加,容易出現不足,因此需要每天攝取。補充維生素B2可以多攝取以下食物:.肉類:牛肝、豬肝、雞肝.乳製品:牛奶、優格.魚類:鰻魚、秋刀魚、鱸魚等.其他:納豆、杏仁、雞蛋、蘑菇等此外,大量使用抗生素可能會對腸道菌產生影響,使其無法有效合成維生素B2,容易導致缺乏狀況的發生。服用某些抗癌藥物者,需詢問醫師服用劑量,以免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避免減輕藥效。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5 養生.聰明飲食
健忘、代謝差、便祕...6大初老症狀你中幾項?營養師曝抗老必吃食物,延緩進入初老階段
你有初老症嗎?是否發現過了30歲之後,開始容易忘東忘西、代謝差、腰酸背痛⋯體力大不如前,初老症狀變得越來越明顯。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過30歲後人體老化是很正常,建議早點注意攝取以下提到的營養(食物),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30歲後身體出現6大症狀+要補充的營養年過30歲後,容易出現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可以透過飲食補充營養來減緩老化症狀,來看看初老症狀你中了幾項?1.記憶力衰退,經常忘東忘西→該補充的營養:魚油+卵磷脂.魚油:腦部缺乏營養老化,會讓腦部活動力降低,多吃深海魚類補充Omega-3,其中的DHA可以活化腦部細胞。.卵磷脂:大豆類製品的卵磷脂是神經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多吃不僅能提升記憶力,還能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狀。2.嗯嗯不順 經常卡卡的→該補充的營養:纖維+好油+水,缺一不可.纖維:若有便秘問題,每天建議吃5份以上蔬果(衛福部建議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5-30克/天)。.好油:適量添加優質脂肪,像是酪梨、堅果類,能增加大便的潤滑度。.水:每天要喝至少1500~2000cc的水,再搭配運動,幫助腸胃蠕動。3.免疫下降,經常感冒→該補充的營養:蛋白質+鋅+植化素.蛋白質:製造免疫細胞需要蛋白質參與,建議多補充優質蛋白質(豆類、魚肉)。.鋅:鋅有助於生長發育、維持免疫系統。.植化素:不同顏色的蔬果,都富含不同的植化素功效,能有效抗發炎及抗老化。4.關節卡卡活動有異常聲音或沒那麼靈敏→該補充的營養:葡萄糖胺+魚油.葡萄糖胺:關節的軟骨會隨著正常老化,出現磨損的情況,有時可能是生活姿勢有誤,導致關節承受過度壓力。可多攝取葡萄糖胺(是軟骨基質、關節液的主成份之一),可透過甲殼類、山藥、海藻等等食物攝取。.魚油:魚油具有抗發炎效果,能減少關節發炎的疼痛不適。5.腰酸背痛→該補充的營養:鈣+維生素D+鎂.鈣:人因老化導致骨質流失是很正常的,但若是沒有及時補充,老年後會提升骨折風險。可以透過多喝牛奶補充鈣質。.維生素D:吃芝麻、多曬太陽增加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鎂:而綠色蔬菜也有幫助神經傳導及肌肉運作的功效。最重要的是「加強肌肉量也很重要」,有足夠的肌力才能支撐全身骨骼。6.代謝變差→該補充的營養:維生素B群+維生素C+水.維生素B:維生素B在消化食物、製造能量、代謝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以有效將脂肪、碳水、蛋白質轉變為能量。.維生素C:維生素C可減少自由基的傷害,幫助膠原蛋白等組織合成。.水:水是想維持良好的新陳代謝的必備元素,必不可缺少的就是補充足夠的飲水。調整良好的睡眠作息、充分的運動,可以更好的維持新陳代謝。看完以上營養師列出初老的6大症狀:記憶衰退、排便不順、免疫下降、關節卡卡、要酸背痛、代謝變差,以及要補充的營養(食物),知道平日飲食要怎麼吃才能減緩老化症狀,讓身體保持更好的狀態了嗎。高敏敏提醒,人體老化是正常現象,及早注意攝取的營養可以延緩初老症狀,但若你的身體長時間感到不適,還是要及時就醫。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出現「初老」症狀呢?趁早補充營養,從年輕就開始抗老吧。延伸閱讀:.抗老怎麼吃?專家點出7個好習慣+10大抗老化食物越吃越年輕.每天觀察自己大便!出現4大便是腸胃警訊!醫曝「7便便形態」這種最危險.丹麥老年研究中心:臉看起來年輕,真的較長壽!怎麼做才能逆轉老化?
-
2023-09-14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合利他命日本買比較有效?改善痠痛?前台大醫破「2大迷思」,勸長輩別當補藥吃
疫情解封後,許多人這幾年被悶壞了紛紛出國旅行,「日本」是最受台灣人喜愛的旅行國家。而去日本藥妝店買合利他命、止痛藥、眼藥水...等保健品,幾乎成為每位旅日旅客必買,尤其是「合利他命」幾乎是給長輩的伴手禮首選。旅日達人、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點出合利他命在台灣的「2大都市傳說」,從醫療角度分析成分,合利他命其實並沒有這麼多「奇效」,日本的成分也跟台灣完全一樣,唯一的差別是「價錢」,他呼籲民眾若身體有問題還是要看醫師檢查,不要盲目的把合力他命當補藥吃。合利他命2大都市傳說林氏璧表示這輩子聽過好多次這樣的都市傳說,許多民眾也一定有聽過這些迷思:.都市傳說1:日本買的合利他命比較有效,我老媽、鄰居張伯伯,誰誰誰都這樣說,所以他們只吃日本買的。.都市傳說2:台灣日本藥物的規定不一樣,要到台灣來上市常常有些成分會調整,所以還是在日本買合利他命好。基於上述的迷思,許多長輩都會交代赴日旅遊一定要幫買合利他命,但仔細問「為何想吃這個,知道成分是什麼嗎?」,得到的回答幾乎會是「搞不清楚這個是吃什麼的,但感覺吃了可以健康養生」。對此,他從醫療角度破解都市傳說。日本的合利他命吃起來比較有效?日本的合利他命吃起來比較有效嗎?林氏璧仔細比對台灣與日本的合利他命Alinamin EX Plus成分後,「成分一模模一樣樣。」台灣好市多的標示為每1顆的含量,日本買的標示為每3顆的含量,因此看起來是三倍,但實際上一模一樣,效果也會差不多。在日本購買合利他命的唯一差別是「價格便宜」,以目前匯率來說,在日本買大概是在台灣的六折到六七折之間,至於其他的功效應該是心理作用。吃合利他命可以改善痠痛?有許多長輩認為,吃合利他命可以改善身體痠痛,林氏璧提醒,如果全身有哪裡長期痠痛,越來越痛,建議去看醫生釐清病因。痠痛可以是肌肉、神經、骨頭關節,或是其他原因,可以看神經科,骨科,每種治療方式都不同,但他最推薦可以看復健科,復健科是全才,神經、骨關節、肌肉各種軟組織他們都很熟悉,不但找原因厲害,後續的復健當然更是他們的專門。合利他命的主要成分為維生素b群及維生素E,維生素B是和「神經痛」比較有相關時才會比較有緩解效果,但這不一定是您需要的。他呼籲民眾,若身體有問題還是要看醫師檢查,不要盲目的把合力他命當補藥吃。需要時醫師是可以直接開健保的B群,葉酸給你。若效果不好,再詢問醫師適不適吃合利他命。延伸閱讀:.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詳解B群功效與正確吃法:別同時喝茶或咖啡.維生素B群有哪些?營養師告訴你富含B群的8種食物及8大功效.B群不只提神,還有超厲害10功效!正確補充時間.副作用一次看
-
2023-09-13 養生.保健食品瘋
生物素對頭髮有何功效?可從那些食物攝取?吃生蛋會影響吸收
生物素可能是最近在注重髮質美麗的的女性之間,最熱門討論的營養成分。生物素是維生素B群之一,以前也被稱為維生素B7或是維生素H。生物素有助於能量代謝,維護皮膚和黏膜健康,對胺基酸和脂質的分解和代謝也有幫助。生物素缺乏可能導致皮膚與頭髮的多種症狀,包括脫髮、禿頭、白髮增加、皮膚炎(如濕疹)、結膜炎、舌炎、過敏等。此外,生物素缺乏也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導致無力感、疲勞、憂鬱、蒼白、噁心、運動失調、肌肉疼痛、抽搐、神經緊張等症狀。由於生物素是水溶性的,所以容易流失,所以要常從肝臟、綠色蔬菜等食物裡補充,而且生物素也可以由腸道益生菌合成,提供部分人體之所需。然而吸煙、飲酒、生活不規律等因素都可能會降低體內的生物素存量,長期使用抗生素、長期腹瀉等情況導致腸道細菌平衡失調,也會減少體內生物素的產生和吸收,因此需要特別注意補充是否充足。長期大量食用生蛋白可能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症,這是因為蛋白質中含有「卵白素」,它會與生物素結合,阻礙生物素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與其他綜合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生物素,則會提高生物素的吸收率。生物素也會由腸道益生菌生成,提供給人體利用,所以維持好的腸道菌相平衡很重要。生物素的功效生物素與其他維生素B群成員一樣,都是牽涉身體多種生理反應的重要輔酶,主要有以下功能:幫助醣類代謝生物素會以輔酶的身分參與醣類的代謝,將糖分吸收並轉化為能量,維持大腦與肌肉等器官的正常運作,也有助於調節血糖。維持頭髮、皮膚和粘膜的健康生物素也會作為輔酶參與胺基酸的代謝,胺基酸一方面會糖和脂肪一起用於生產能量,另一方面也會在身體的各個部分用於合成膠原蛋白等蛋白質,因此肌肉、皮膚、粘膜和頭髮等部位的細胞特別需要胺基酸來形成,因此,如果缺乏生物素,會影響胺基酸生成蛋白質的路徑,進而導致皮膚病變、脫髮、禿頭和白髮等問題。此外,生物素會與鋅一起協同作用,促進核酸(如DNA和RNA)的合成,因此對於維護皮膚細胞的定期更新以保持健康狀態,生物素是不可或缺的營養素。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生物素被認為具有抑制引起皮膚炎和瘙癢的組織胺生成,並且促使其由尿液排泄,因此被研究認為可預防或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症狀為劇烈瘙癢和起疹子,症狀可能反覆出現。其原因多樣,可能與蟎蟲、室內塵埃、食物過敏或是膚質有關。當過敏原進入體內時,組織胺就會產生,引起瘙癢和皮膚炎。除了異位性皮膚炎,組織胺也可能是多種過敏症狀的原因,如花粉症等。因此,生物素的攝取也被認為對於緩解多種過敏症狀有幫助。幫助維生素B群吸收生物素可以幫助其他維生素B群,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和泛酸等的吸收,反過來說,其他B群也同樣會幫助生物素的吸收。所以同時攝取維生素B群,可以發揮最大的吸收效果。生物素可以怎麼攝取?每日建議量是多少?依照衛福部建議,生物素成人的每日建議量為30微克(mcg),哺乳的婦女要增加5微克。但是市面上有的進口營養品會添加到上千微克,其實並沒有那樣的需要。富含生物素的食物有:.肝臟(尤其是牛肝).海鮮.乳製品(尤其是優格).豆類:大豆、花生.雞蛋.蔬菜:菠菜、青花菜.水果:葡萄柚生物素也會由腸道益生菌生成,提供給人體利用,所以維持好的腸道菌相,攝取纖維、寡糖、益生菌對維持生物素也很有好處。此外,與其他綜合維生素B群一起攝取,會提高生物素的吸收率。生物素的禁忌!吃生蛋會影響生物素的吸收長期大量食用生蛋白可能會導致生物素缺乏症,這是因為蛋白質中含有「卵白素(Avidin)」,它會緊緊與生物素結合,阻礙生物素在消化道中的吸收。但是,當蛋被加熱時,卵白素的性質會改變,就不再與生物素結合,所以為了充分吸收生物素,以免造成生物素缺乏,盡量避免吃生蛋或生蛋白。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11 活動.精彩回顧
課程回顧/趣味活動防失智 活化大腦不無聊
當家中的長輩成為失智症者,身為照顧者的我們能夠做些什麼增加與長輩的互動呢?假如哪天失智長輩的狀況惡化,我們又該怎麼協助長輩進行財產管理,避免哪天長輩在認知錯亂的情況下挪用財產呢?聯合報與WaCare舉辦失智照護系列課程,邀請職能治療師與芳療師線上開講,讓照護家屬能輕鬆用遊戲、精油芳療跟長輩互動,照護不再冷冰冰;還有現任律師來講解近幾年相當熱門的「安養信託」是什麼,讓長輩能夠事先安排好財產規劃!👉給照顧者家屬更多支持,您需要知道的都在這▶https://muk57.app.goo.gl/6hD5● 時間:2023/10/04 (三)● 講師:洪岳裕 物理治療師● 課題:【長輩走路無力,選對輔具不跌倒】年齡漸長後,常常覺得沒走幾步路就覺得軟腳了嗎?如果一個不注意跌倒,更可能會導致行動不便的後遺症。當肌肉、骨骼隨著年齡變高而退化,使用輔具幫助行走是較安全的。但該如何選擇適合的輔具,挑選輔具時又該注意哪些細節呢?就讓經驗豐富的物理治療師來告訴你你可以學到//💡了解 長輩為何需要使用輔具💡認識 不同老化程度的 挑選原則(手杖、助行器 、輪椅、爬梯機)💡說明 行動輔具的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項💡分享 社會輔具平台資源 ● 時間:2023/10/05 (四)● 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 課題:【帶著長輩一起玩,這些破冰技巧必學】明明花了很多時間為長輩設計了健腦活動,結果長輩卻以一句「沒興趣」或是我不會而拒絕。這種情形真的會讓人相當受挫與委屈,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說服長輩一起玩遊戲呢?讓超人氣講師【鍾孟修 職能治療師】告訴你該怎麼辦!在本堂課程中,職能治療師將會透過自身經驗,分享邀請長輩一起玩遊戲的破冰技巧,拉近你與長輩間的距離!你可以學到//💡桌遊對大腦健康的影響 - 三核心元素( 動手、動口、動腦)💡如何挑選適合長輩的桌遊(一般長輩、疑似失智、輕度失智、中度失智)💡居家桌遊教案分享-邀請長輩玩桌遊之破冰技巧● 時間:2023/10/11 (三)● 講師: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 課題:【健腦手指漫波,動動手指防失智】老年失智不僅會對自身與周遭的人帶來負擔與生活影響,不過多數失智症在顯現前,並不容易被發現,我們能採取的就是一些運動來預防失智症。日本失智症權威醫師認為,透過手指運動刺激腦部,能夠有效預防失智症。手指的動作相當精細且重要,因此每次活動手部都能使用到大腦的許多區域,不僅具有預防失智,同時也有穩定血壓、提升記憶的效果。在本堂課程中 施昱廷 職能治療師將帶來一套手指曼波操,讓大家動動手指就能輕鬆活化腦細胞,改善大腦健康。想要增加手指靈活度的同學記得準時上線一起動動手指!你可以學到//💡認識 動動手指如何改善大腦健康💡介紹 手指漫波-手指操活化腦細胞💡實際演練 -手指操教學● 時間:2023/10/12 (四)● 講師:徐佳靖 營養師● 課題:【補腦保健品怎麼挑,讓營養師來告訴你】最近覺得記憶力越來越差,想要補充營養品來改善大腦退化問題?但市面上保健補給品百百款,我應該怎麼找到有效的保健食品呢?常聽到人說,吃B群能夠補腦、延緩記憶力退化,這是真的嗎?補腦保健食品該怎麼選,就讓專業的來告訴你!在本堂課中 徐佳靖 營養師將會以日常保健的角度出發,告訴大家可以透過那些食物補充天然的維生素B群,還有在挑選保健食品時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有效補腦。課程內容精彩實用,對保健營養食品有興趣的你千萬別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維生素B群 對大腦的影響💡攝取 天然維生素B群的飲食策略 -日常保健-銀髮族、素食者(容易缺乏B12) -同場加映 : 啤酒酵母、營養酵母💡維生素B群 保健食品挑選原則● 時間:2023/10/18 (三)● 講師:林舜穀 中醫師● 課題:【失智長輩看到鬼,中醫師教你解方】當失智長輩對著空氣講話,或是告訴你有不存在的人跑過時,你是不是也曾感到驚嚇!以為長輩看到「好兄弟」。其實這是屬於失智症的典型症狀,失智症患者常會有幻聽、幻覺的出現,而這些症狀其實是能夠被改善的!林舜穀 中醫師 將在本堂課告訴你,如何透過中醫的食療、茶飲及穴位按摩等方式鎮定長輩的身心,改善失智長輩幻聽幻覺的症狀。你可以學到//💡從中醫角度看失智長輩的幻聽幻覺💡經絡穴位按摩-改善幻聽幻覺,鎮定心神💡分享中醫 定心安魂茶飲● 時間:2023/10/19 (四)● 講師:謝宇姍 芳療師● 課題:【用香味提升記憶,活化大腦防失智】你有這樣的感覺嗎?家中長輩常常丟三落四,或是忘記事情,這都是長輩記憶力衰退的跡象。隨著年齡老化,我們的記憶相關功能會逐漸退化,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呢?有研究指出,透過吸聞精油刺激嗅覺,能有效的活化大腦,提升認知功能。WaCare邀請 謝宇姍 芳療師前來分享,如何調配使用能夠提神醒腦的精油配方,也會在課程中教大家如何製作屬於自己的醒腦精油小物,讓你不再腦袋卡卡金魚腦!你可以學到//💡認識 精油如何活化大腦,提升記憶力(認知功能)💡介紹 提神醒腦精油配方及用法💡DIY 醒腦精油小物 教學● 時間:2023/10/25 (三)● 講師:潘彥州 個管師● 課題:【長照資源這樣用,減輕失智照護壓力】照顧失智長輩是一種孝順的表現,不過長期下來連我自己都快被照顧壓力壓垮了!雖然政府也有提供讓照顧者稍作休息的「喘息服務」可以使用,但喘息與長照交通車的時數總是不夠用,甚至有時候需要單獨外出辦事情,也要擔心長者獨自在家會不會有危險,身為照顧者的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你的心聲WaCare聽到了,WaCare邀請經驗豐富的個管師前來分享,除了喘息服務外,失智照護家庭還有哪些長照服務可以申請及搭配使用,課程內容扎實時用,千萬不要錯過了!你可以學到//💡認識 失智據點、失智共照中心、失智日照中心、失智家屋💡說明 失智長照資源的 申請條件 和 服務內容💡分享失智長照資源如何相互搭配使用💡各失智階段使用長照資源的案例分享(CDR : 0.5-2分)● 時間:2023/10/26 (四)● 講師:吳挺絹 律師● 課題:【高齡生活靠自己,一招規劃你的財產】你曾擔心以下情境發生嗎?.年紀漸長後判斷力下降,畢生的積蓄與養老基金都被詐騙集團騙走.成為失智患者後,晚輩為了爭奪財產爭吵不休.手邊擁有一些財產,不知道該找誰進行安排與打理「安養信託」是一種財產管理制度的延伸功能,透過委託專業人員的方式,讓自身的財產受到適當的管理與投資。安養信託可以用來支付金額給安養機構,也可不定期支付醫療費用與輔助器材購買,讓長者省去保管及提領的麻煩,也減少過程中被詐騙的機會。WaCare 特別邀請 【吳挺絹 律師】線上開講,課程中將會介紹安養信託的條件費用以及實際案例分享,想要為家人、為自己申辦安養信託的人記得準時鎖定本課程!你可以學到//💡認識安養信託-結合全方位的生活照顧需求💡安養信託的條件及費用-門檻低,非有錢人專利💡安養信託實例分享點擊免費報名👉失智照護線上課程
-
2023-09-05 養生.聰明飲食
綠色外皮是檸檬,黃色是萊姆?速懂兩者差異及最簡單分辨方式
檸檬和萊姆你會分辨嗎?多數人會就外觀顏色做判斷,對黃色的稱「萊姆」,對綠色的稱「檸檬」,但這樣的區分方式準確嗎?其實不論檸檬或萊姆,依果實成熟度不同,都有綠皮和黃皮,如果用顏色區分容易造成混淆。檸檬與萊姆一樣嗎?根據「農業部」臉書粉絲專頁資料,台灣常見的「檸檬」除了四季檸檬之外,還包括萊姆、黃金檸檬及香水檸檬。以下為四者間不同的差異:.檸檬:又稱四季檸檬,台灣市場以綠皮檸檬為主,而歐美國家則以黃皮檸檬為主。外型為橢圓形,果皮相對粗糙,具濃烈香氣,果肉淡黃色,有種籽。.萊姆:台灣栽種品種為大溪地萊姆。外型為圓形,果皮相對光滑,皮薄,果肉黃綠色,果汁率高,酸味明顯,但香氣較檸檬淡一點。花藥上無花粉,因無籽,所以又被稱無籽檸檬,俗稱青檸。.黃金檸檬:外型為卵圓形,果皮相對光滑,是橙類與枸櫞雜交,酸度較低,檸檬味道淡,香氣偏柚類,有種籽。.香水檸檬:外型為長橢圓形,果皮中等,耐貯運,又具檸檬清香,且結果性強,全年結果,現多做為園藝栽培的觀果植物。果肉可切片放入冷開水中,使飲水具有檸檬香味但不致過酸,或是切片製成檸檬果乾,也有人稱它為圓佛手柑,有種籽。若從外觀上還是不會分辨檸檬和萊姆該怎麼辦?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切開來看,果皮厚而且有籽的是檸檬,皮薄無籽的是萊姆。檸檬有哪些營養價值?根據農業部食農教育資源整合平台,檸檬水分多、熱量低,每100克僅33大卡,且富含營養,如檸檬酸、維生素B、C、E,及鉀、鈣、鎂等礦物質。其中檸檬酸有助膠原蛋白合成,幫助傷口癒合;而鉀有助血壓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因為檸檬屬於高鉀水果,腎臟病患者要謹慎食用。黃檸檬和綠檸檬有何差異?農委會高雄農改場曾受訪表示,因為消費習慣不同,檸檬在台灣市場主要用作果汁原料,講求的是香氣及酸味,以7至8分熟綠皮檸檬為主,而歐美國家習慣將檸檬直接食用,通常是等檸檬接近全熟轉黃時採收,果實的香氣及酸度略降,但會帶些甘甜滋味。
-
2023-09-03 養生.保健食品瘋
吃補充劑反而容易過量!富含維生素A食物有哪些?有何功效?過量有什麼問題?
前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維生素D成了火紅的營養素之一,不少國際研究指出,維生素D是對抗新冠病毒的利器。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一員,其他同屬脂溶性的還有維生素A、E、K,上周介紹完水溶性維生素B和C,本周將介紹這幾大脂溶性維生素對健康的重要性。維生素A與人體接觸到「光」的器官息息相關,可幫助眼睛調節光線、維持視力,同時也讓黏膜、皮膚維持正常功能。維生素A缺乏大多出現在開發中國家,根據國民營養調查資料顯示,國人鮮少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A很容易從飲食中攝取,如魚油、內臟類食物,如果吃富含β胡蘿蔔素的食物如胡蘿蔔、南瓜,人體也能自行合成。維生素A的重要性有哪些?.保護視力健康.維持皮膚、毛髮與黏膜健康.維護免疫功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人體的視覺、基因、生殖系統、免疫系統,以及皮膚、黏膜等都需要維生素A協助維持功能。如果身處食物匱乏的國家,比較容易出現缺乏維生素A的現象。缺乏維生素A,嚴重者會引起夜盲症,患者的皮膚也會格外粗糙、角質化,免疫系統也會受到影響,同時影響生長發育。有些小孩出生就營養不足、缺乏維生素A,但是小朋友還不會說話,視力衰退或是在暗夜中看不到東西也不會表達,後續會開始出現眼角膜或是角膜乾燥症狀,孩子會時常揉眼睛,把眼睛抓得又紅又腫,再加上陸續會出現畏光、眼痛才被發現已經罹患夜盲症,再從夜盲症追到營養素缺乏,往往都已經太晚,嚴重可能會導致失明。維生素A除了幫助眼睛或是皮膚維持健康以外,也在免疫功能上扮演重要角色。根據研究顯示,體內若能維持維生素A足量攝取,與缺乏維生素A的人相比,能降低罹患癌症的機率。維生素A每日建議攝取量?.攝取100公克肝臟可能就會超過男女每天建議攝取量根據國民營養建議,男性每天建議攝取600微克維生素A、女性攝取500微克。每100公克的肝臟約有7000多微克的維生素A。蘇秀悅表示,攝取100公克肝臟可能就會超過男女每天建議攝取量,但很難有人每天都吃肝臟,且單從飲食中,很難引發維生素A中毒,民眾不必過度擔心。維生素A過量可能發生什麼問題?.一般正常飲食不會過量.短時間高劑量或長時間攝取,才會出現異常根據過往的研究,單一攝取維生素A或短時間內高劑量攝取維生素A,才可能導致急性中毒,攝取劑量大約是15萬微克以上,才有可能引起。蘇秀悅表示,如果急性維生素A中毒,會出現噁心、嘔吐、嚴重頭痛、頭暈、視力模糊等現象,緊急接受治療幾乎都可以恢復。不過國際上比較擔心「慢性維生素A中毒」,每天攝食超過3萬微克的維生素A長達數年,可能會出現中樞神經異常、肝臟、骨骼異常或是皮膚變異等反應。女性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期,大量攝取維生素A則可能導致胎兒畸形。嬰兒如果每天攝取5500微克以上的維生素A補充劑,短短三個月,可能就會造成厭食、易怒、顱內壓增高、皮膚病變、脫皮等。但蘇秀悅強調,一般正常飲食都不太可能出現過量的情況。蘇秀悅表示,維生素A對人體而言是重要的維生素,有些人會擔心平常愛吃肝臟又愛吃胡蘿蔔會不會維生素A爆表?她說,如果天天吃胡蘿蔔頂多皮膚變黃,並沒有這麼嚴重。服用維生素A補充劑須注意?.不建議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A蘇秀悅不建議民眾透過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A。她說,飲食中非常容易攝取到維生素A,連芒果、西瓜等水果中都含有微量的維生素A,一份芒果有108微克、一份西瓜有58微克,因此在台灣,每天很容易攝取足量維生素A,不需要額外補充。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9-02 養生.聰明飲食
吃薏仁降膽固醇、三酸甘油酯!「1吃法」恐致反效果還變胖,5種人要慎食
在日常生活常吃的四神豬肚湯中,薏仁就是不可或缺的材料,四神湯主要的功效在調理脾胃,而脾胃是中醫認為後天免疫非常重要的器官。近十多年來,薏仁這個原本隱藏在包括四神湯、參苓白朮散、綠豆薏仁湯、八寶粥裡面的食藥材,不僅從配角變成主角,還在養生市場中爆紅,美白、減肥都需要它;降血脂、調整體質也需要;抗過敏、防癌名單中也有;秋冬季流感流行期來臨,抗病毒、防止風濕腫痛也用得到。每天60克薏仁 可降膽固醇在人體的研究也證實,每天只要吃60克的薏仁,血膽固醇明顯下降,無論是血漿總脂質、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以及血糖濃度都可;而好的膽固醇,也就是血漿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則可提高。營養室師劉純君表示,從營養學來說,薏仁裡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纖維素、礦物質鎂、維生素、薏仁多醣(Coixans)、薏仁酯(Coixenolide)等營養成分,目前在市面上看到的薏仁,多半是進口的去除外殼與種皮的穀仁,也就是「白薏仁」。但若想要得到薏仁更多的營養成分,建議選擇只除去外殼,而留下種皮的「紅薏仁」,又稱為「糙薏仁」,因為薏仁的紅色種皮是含有「薏仁酯」最多的地方,薏仁酯在近幾年的研究中顯示,對於癌細胞有抑制作用。所以,台灣生產的糙薏仁,不僅所含的維生素B群和纖維質較完整,含有薏仁酯的防癌作用,也是進口精白薏仁比不上的。薏仁屬優質澱粉 非吃多不胖劉純君提醒,雖研究證實薏仁的膳食纖維可幫助排便,並能有效降低血液中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的濃度,可降低三高族群的心血管疾病危害,但千萬不要誤信網路上傳言——「薏仁是怎麼吃都不會胖的食物」,因為根據「物質不滅定律」,熱量累積多了,體重一定會上升,而且薏仁畢竟還是雜糧類,雖是優質澱粉,但也是澱粉,若是加了糖又吃太多,醣分過高還是會有血糖、三酸甘油酯飆升的危險;而且若是膽固醇含量已超過每100毫升血中含300-400毫克以上,就請不要光吃薏仁,而忽略服用藥物降膽固醇的作用。體虛患者、孕婦 應避免食用此外,中醫師吳明珠表示,雖然薏仁可利水滲濕、健脾補肺、清熱止咳,確實是很好的美白及降脂食物,但也要注意,薏仁吃太多、太久,會使身體冷虛。所以懷孕中或正值經期的婦女,以及體虛的患者,應該避免食用。吳明珠說,薏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濕、健脾、排膿、疏筋等功效,即使是市面上比較常見、被認為療效較紅薏仁差的白薏仁,中醫也認為具有抗過敏、保養皮膚、去水腫的食療方。因為薏仁除了利水外,還有「消癰膿」作用,薏仁主要是能增加底層體液,即淋巴液循環調節的活動。另外,台灣夏天炎熱,民眾常在夏日過食瓜果及冰涼飲品,導致秋冬季節變換時,易出現蕁麻疹和濕疹。吳明珠建議,在這段時間中,皮膚容易出問題者,也可多吃些薏仁。維持氣血循環 舒緩關節疼痛民眾容易在秋冬季發生的關節腫痛問題,吳明珠說,《神農本草經》中記載:「薏仁主治筋急拘攣,不可屈伸,風濕痹」,因此她推薦,在秋冬季預防退化性關節炎腫痛發作,最重要的是要維持關節的氣血循環。同時可從日常飲食加入補氣血的中藥及食療,舒緩退化性關節炎症狀,例如紅豆薏仁湯,就具有補氣血及抗炎止痛的作用,一方面紅豆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而紅豆富含鐵質,補血兼強心。至於薏仁則有促進體內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的作用,可舒緩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因此,薏仁是一個四季皆宜的好食物。不過還是要提醒,薏米化濕滑利的效果顯著,古中醫認為薏仁具有滑胎的作用,因此,孕婦不宜食用,而體虛,男性易遺精、遺尿者也不宜食用。延伸閱讀:.燕麥、魚油...10清血管食物一次看!這樣吃有助降膽固醇.想降膽固醇,但燕麥難吃?其實是你不會煮!教授教最簡單料理方式.早上起床空腹「吃4種食物」最好 愈吃愈瘦、降血壓還能控膽固醇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8-29 醫療.骨科.復健
為什麼會腳抽筋?2種情況最常見!醫師教如何正確預防半夜腳抽筋
你會睡覺一半突然小腿抽筋,或運動過程中抽筋而疼痛難耐嗎?根據國外研究,至少4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過腳抽筋經驗,醫師表示,腳抽筋多屬於良性的,民眾可多拉筋讓小腿肌肉放鬆;也有部分疾病會引起腳抽筋,若抽筋頻率過高且合併其他症狀,建議就醫檢查。為什麼會腳抽筋?腳抽筋是某些疾病的前兆嗎?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林於廷表示,腳抽筋是一種異常的肌肉收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肌肉痙孿,發生時神經會突然衝動,亦可能與體內調節電位差的電解質不平衡有關。常見運動時發生腳抽筋及夜間睡覺時腳抽筋,大多是小腿腓腸痙孿,發作時肌肉緊繃、僵硬,產生疼痛感。根據國外研究,約40%以上的成年人皆有過腳抽筋經驗,潛在族群可能更多。林於廷指出,腳抽筋發生時間大多短暫,且可快速恢復,約8至9成皆是良性,民眾不必過度慌張。常引起腳抽筋的原因有哪些?腳抽筋原因,常見因姿勢不良引起,像長時間久坐、久站,或睡覺時棉被重量壓在腳上,腿呈現打平姿勢,小腿腓腸肌持續收縮,當肌肉維持某一姿勢過久,就容易引發痙孿。除了沒讓肌肉活動,過度運動、過度勞累也會引發腳抽筋。常見腳抽筋問題有小腿痙孿、不寧腿外,還有疾病問題所致,包括神經疾病如巴金森氏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如漸凍症等,周邊血管阻塞患者亦可能出現小腿抽筋,但會合併疼痛、皮發蒼白、走路跛行等症狀。此外,洗腎患者、懷孕婦女則因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容易引發腳抽筋。林於廷說,長期使用藥物也可能產生腳抽筋,包括支氣管擴張劑、利尿劑、血壓藥、化療藥、口服避孕藥等,如果抽筋情況嚴重,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調整藥物。腳抽筋如何治療?如何預防腳抽筋?腳抽筋發生如何治療?林於廷表示,腳抽筋如果可以自行緩解,或是拉筋後,數分鐘內可以快速消失,大多屬於良性小腿痙攣,在沒有合併慢性病或其他潛在疾病下,不必做抽血或影像學檢查。夏天民眾最怕熱傷害,包括熱中暑、熱衰竭,而熱痙孿就是小腿發生抽筋。林於廷說,在高熱環境下運動,因水分容易隨汗液排出,當體內的鹽分流失,造成體液鈉離子失衡,更容易引發腳抽筋,建議民眾從事戶外運動如馬拉松、球類運動等,要補充水分、鹽片及運動飲料,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坊間多稱避免抽筋可補鎂、鈣、鉀、維生素D等,不過,林於廷提醒,現代人飲食高油高鹽,較少出現鈉離子不足的問題,貿然補充過多鈉,恐引起高血壓,而腎功能不佳者亦不可多補充鉀,建議民眾可多補充水,有需要時可補充電解質、維生素B群,有助神經傳導,懷孕婦女可多補充鎂、鈣。預防夜間小腿抽筋 睡前重覆做拉筋動作若要預防夜間小腿抽筋,國外研究建議,可以採取拉筋10至20秒,中間休息1分鐘,重複做3至5次為一組,第一周每天做4組,後續每天做2組即可,可於傍晚與睡前做拉筋動作。林於廷表示,因小腿抽筋時腳踝會呈現往下壓,可採站姿或坐姿方式進行拉筋放鬆小腿。預防腳抽筋3動作1.站姿時,雙手可以扶牆壁,以弓箭步姿勢伸拉另一隻小腿。2.坐在床上或瑜伽墊上,用毛巾或棉被套住腳底板,往身體方向拉,讓小腿肌肉放鬆。3.不敢拉筋者,可用抖動腳的方式讓肌肉放鬆。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8-28 養生.聰明飲食
降三高、防癌還能增免疫力 高纖、高鉀的芋頭一類人不宜多吃
口感綿密的芋頭是許多人愛吃的食物,每年夏末到初秋,芋頭口感最佳。芋頭富含澱粉、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A、B群、鉀等營養素,具有助消化、促進腸道蠕動、降血壓、提升免疫力、防癌等功效。營養師劉怡里表示,芋頭屬於主食根莖類,可以取代米飯食用,尤其熱量(每100克121大卡)比白米飯熱量(每100克140大卡)還低,膳食纖維含量高,可促進腸道蠕動、助消化,而小芋頭的澱粉、纖維含量及熱量又比一般芋頭低,很適合減重者食用。芋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色胺酸等營養成分,小芋頭的含量更高,抗氧化力強,不妨趁盛產時節多吃芋頭或小芋頭,可增強人體免疫力、降三高、防癌,有助於改善代謝症候群。芋頭鉀含量很高,不僅可以降血壓,更具利水利尿作用,劉怡里認為,芋頭可以烹煮芋頭粥,適合高血壓或水腫的人食用,但限鉀的腎臟病人不宜吃太多。值得一提的是,芋頭含有豐富的皂素,具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延緩老化;還含有黏液蛋白,被人體吸收後能產生免疫球蛋白,可提高人體的抵抗力,促進肝臟解毒,鬆弛緊張的肌肉及血管。劉怡里提醒,芋頭含有草酸鈣,不可生食,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皮膚發癢。在中醫來看,芋頭屬於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不宜多吃,避免讓症狀更嚴重。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缺乏維生素有何影響?營養師告訴你什麼狀況吃補充劑比較合適
現代人飲食不均,原型食物吃得少、加工食品入口多,常面臨維生素(Vitamin,維他命)攝取不足的窘境。維生素是維持生命之必需營養素,攝取充足才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如何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維生素?維生素補充劑能取代天然食物嗎?維生素區分為水溶性與脂溶性,元氣周報將分兩期詳盡介紹,讓讀者深入認識A、B、C、D、E、K在身體扮演的重要角色。嘉義長庚醫院營養師邱祥箏指出,維生素主要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脂溶性維生素包括A、D、E、K,水溶性就是維生素C及B群,包括B1、B2、B6、B12等,都屬水溶性的維生素。維生素雖不是身體大零件,但缺乏就沒辦法動起來。邱祥箏表示,維生素在人體最主要的功能是幫助代謝,類似機械所需的齒輪油及螺絲,是人體所必須。如果維生素不足,就像機械缺乏必要零件,是沒辦法正常運作的。舉例來說,維生素A主要是維持視力、身體黏膜及皮膚的功能,若身體缺乏維生素A,就可能發生夜盲症,夜間看不清楚。維生素B群是幫助蛋白質的吸收,其中B12可以幫助紅血球的生成。部分患者因疾病而切除胃部,無法透過食物吸收,營養師就會特別請他服用B12補充劑。而洗腎的病人沒辦法製造維生素D,也會建議特別補充。邱祥箏表示,維生素雖然不是身體裡面的大零件,但若缺乏就沒辦法順暢動起來,體內的廢物沒辦法代謝,也無法協助身體的各種合成功能。天然食物維生素豐富,加工食品需額外添加。維生素只存在於天然食物嗎?加工食品內也有維生素嗎?邱祥箏表示,天然食物一定含有維生素,而部分加工食品也會有,有些加工食品還會額外添加維生素,例如奶粉。但加工過程也會破壞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他還是鼓勵以天然食物攝取為主。從天然食物中攝取維生素,通常不會有過量的問題,邱祥箏表示,會吃到過量,都是吃太多高劑量補充劑、保健食品。他指出,水溶性維生素比較不用擔心過量,因為主要是靠身體的水分吸收,不容易在體內殘留,上廁所時就很容易排出,吃B群最明顯,會發現當天的尿液偏黃。至於脂溶性維生素,因為要靠油脂才能被身體吸收,比較可能會累積在體內而過量,嚴重會有中毒等不良影響。不過邱祥箏強調,只要不特別吃高劑量的補充劑,天然食物並不會有過量的問題。除非營養不良、吸收差、牙口不好,才需額外吃補充劑。有些人飲食不均或吃得不多,可以靠吃維生素補充劑來攝取足夠營養嗎?邱祥箏表示,平時熱量攝取及飲食正常的人,還是鼓勵從天然食物攝取維生素,除非是營養狀況不佳者、身體吸收不良、老人家牙口不好、做過胃及腸胃道的手術、部分素食者,可能有攝取不足問題,就可以考慮靠維生素補充劑來補充不足部分。但只能作為輔助,還是應以天然食物攝取為主。邱祥箏提醒,維生素補充劑不建議長期吃,尤其各種不同的保健食品,可能有重複的營養素,如果每一種都買來吃,就容易發生劑量過高的問題。如何知道自己缺乏哪一種維生素?邱祥箏表示,可以經由抽血得知。維生素劑量相關術語.DV(Daily Value)每日營養素百分比即每顆維生素劑量占每日身體需要量的百分比,衛福部規定維生素都要標示。衛福部訂有國人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針對各種維生素或礦物質也訂出攝取量「上限」。看一下外包裝標示成分及DV值,別以為劑量愈高愈好,也別選擇DV100%產品,因日常生活攝取的食物也有營養素,再加上營養保健品,就可能太多。.RDA(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建議每日容許量根據各國衛生單位訂定的每日營養素攝取量而標註。舉例來說,US RDA是美國建議的每日容許量,若綜合維生素中標示「維生素A500IU/US RDA 100% 」,即表示其中的維生素A含量已達美國衛生署建議量的100%。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7 養生.保健食品瘋
B群什麼時候吃最好?詳解B群功效與正確吃法:別同時喝茶或咖啡
維生素B群的重要性有哪些?.促進身體代謝.維持神經系統穩定.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Vitamin B Complex,又名維他命B群)包含8種維生素,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這些營養素時常共同存在,需要彼此合作,因此常統稱維生素B群。民眾每日均衡攝取六大營養素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缺乏維生素B群,B群不會為人體帶來熱量,但在人體代謝蛋白質、脂肪及醣類過程中,扮演帶原輔酶角色,若身體少了B群,代謝速度就會變慢。林晏如表示,維生素B群屬於水溶性維生素,除了促進代謝以外,也可以維持神經系統穩定,根據研究顯示,B群可保護心血管、避免憂鬱。B群不會沉積於體內,必須每天透過食物、保健品補充,才能維持人體正常機能運作,因此不必擔心補充過量,攝取多了會透過尿液排出。缺乏維生素B群對身體有什麼影響?.代謝變慢、容易疲勞.易有心血管、肥胖問題林晏如表示,研究顯示,B1與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有關,若B1缺乏,使得體內醣類代謝速度變慢,不僅造成身體乳酸堆積,容易疲勞,也可能造成心血管、肥胖問題,近年也有報告顯示,B1缺乏恐與心臟衰竭、憂鬱症有關。林晏如指出,包括懷孕婦女、剛手術完的病人,因為B1大量消耗,需要多加補充;而酗酒或罹患肝病、腎臟疾病者,也會影響B1吸收,也需要多補充。近年民眾夯腸道菌保健,B1也可以參與腸道好菌生成。林晏如說,常聽到的三種維生素B6、B9葉酸及B12,若缺乏容易造成貧血、使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引發心血管危險因子,包括容易心肌梗塞、中風,甚至可能心臟衰竭,影響層面遍及全身。臨床上吃素病人常缺乏B12,林晏如表示,B12主要為動物性來源,包括肉類及肝臟、豆類、堅果、蛋黃等,以及水果、蔬菜。近年研究也發現,B12與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預後也有相關,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維生素B群的食物來源有哪些?.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林晏如表示,均衡飲食下較不易缺乏B群,因此建議民眾每日均衡攝取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蔬菜類、水果類和油脂與堅果種子類,而奶類至少一天1杯,肉類也要攝取,蔬菜更要多吃,每天至少一餐全穀雜糧,心血管疾病者可多攝取低脂肉類。.維生素B1(硫胺、硫胺素)主要作用:維持醣類代謝、維持神經系統、腸道系統健康。存在哪些食物:青江菜、瘦肉、動物肝臟、糙米、燕麥、全麥麵包、乾腰果、黃豆等。.維生素B2(核黃素)主要作用:維護皮膚、黏膜、眼睛健康,有助醣類、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紅血球形成。存在哪些食物:包括內臟類、魚類、牛奶、藻類、起司、納豆等。因人體無法儲存B2,因此每日需透過飲食攝取足量。.維生素B3(菸鹼酸、菸鹼醯胺)主要作用:維持皮膚健康、精神神經狀態,參與血脂、醣類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肝臟、瘦肉、胚芽、酵母、魚等。.維生素B5(泛酸)主要作用:增加好膽固醇、維持皮膚神經健康、增強免疫力、消除疲勞。存在哪些食物:鮭魚、沙丁魚、動物肝臟及菇類、燕麥片等。.維生素B6(吡哆醇、吡哆素)主要作用:參與蛋白質與脂肪代謝、協助造血與維持免疫力,維持神經與皮膚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全穀類、肉類、牛奶、菠菜、香蕉、核桃等。.維生素B7(生物素)主要作用:使頭髮、指甲、皮膚等細胞生長健康、參與醣類與蛋白質代謝。存在哪些食物:花椰菜、黃豆、全穀類、熟蛋黃、肉、牛奶、家禽、海鮮類等。.維生素B9(葉酸)主要作用:預防貧血、有助胎兒神經細胞發育。存在哪些食物:糙米、大麥、堅果類、鮭魚、鰻魚、柑橘、蘆筍等。.維生素B12(鈷胺素、氰鈷胺素)主要作用:有助紅血球形成,預防貧血、穩定情緒、睡眠、維持神經健康。存在哪些食物:多存在於動物性食物,包括肉類、蛋、動物肝臟、牛奶、乳酪、海產類等。市售的B群產品非常多,有各種不同配方,對於想要提神的上班族、需要提升腦力的民眾,以及腰痠背痛、希望幫助睡眠、改善貧血、素食族等,如何依照個人需求選購適合的B群產品?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劉潔澐表示,一般B群成分包括B1、B2、B3(菸鹼酸)、B5(泛酸)、B6、B7(生物素)、B9(葉酸)、B12等維生素。人每天攝取三大營養素(蛋白質、醣類、脂質),於體內進行代謝、產能,B群扮演重要的輔酶角色,有助於三大營養素代謝。過去常聽吃B群可以提神、抗疲勞,劉潔澐指出,B群在體內協助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等營養素代謝、參與反應,讓人體獲得能量,因而有提神感覺。而神經細胞發育、神經傳導物質合成、血球生長、胺基酸代謝、免疫力增強等過程,B群也都參與其中。誰需要吃B群補充劑?.提神醒腦、消除痠痛╱綜合B群一般上班族、學生族,想要提神、提升腦力或消除腰痠背痛,劉潔澐表示,可挑選富含上述8種B群維生素的產品。.幫助睡眠╱B6、B12現代人常碰到睡眠困擾,劉潔澐建議,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民眾,有助於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合成的B6、B12,是不可或缺的兩種成分。.素食者╱B12針對吃素的民眾,劉潔澐表示,因為平時較少攝取雞蛋、肉製品等動物性來源的食物,較容易缺乏B12,建議可補充B12。不過市售B群有錠狀、膠囊等不同形式,一般大多是動物性膠囊製成,吃素的民眾選購前可注意膠囊成分,或是挑選素食可食的植物性膠囊。.貧血者╱B6、葉酸、B12女性時常有貧血問題,血基質、紅血球細胞生成主要仰賴B6、葉酸、B12,民眾亦可針對此三種B群進行補充。.懷孕、備孕婦女╱葉酸可以多補充葉酸,以懷孕婦女來說,葉酸有助於胎兒發育時,幫助神經正常生長,比較不容易產生缺陷。對備孕女性來說,補充葉酸能預備足夠的營養狀態,迎接新生命到來。.心血管疾病患者╱B6、B9、B12若於健檢時檢測出「同半胱胺酸」數值異常,恐有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劉潔澐表示,人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正常情況會在葉酸、B6及B12的輔助下,轉化為甲硫胺酸,被身體利用、經分解排出,但部分亞健康、高血壓患者,較不容易代謝掉體內的同半胱胺酸,使得留存在體內的濃度過高,建議可多加補充B6、B9及B12。檢測同半胱胺酸數值,亦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前端參考指標。劉潔澐指出,每個人隨著年齡、生長環境不同,所攝取的營養素及種類也不一,需求也不同,民眾要積極補充營養素前,建議應先透過相關檢測,了解本身有哪些營養素缺乏或過量,進一步與醫師、營養師討論。何時吃B群效果最好?.飯前、飯後食用皆可.腸胃敏感族群別空腹吃劉潔澐提醒,B群本身是水溶性維生素,因此於飯前、飯後食用皆可,建議搭配白開水使用,不建議和含咖啡因飲品,如咖啡、茶類同時使用,因為會加速B群排泄;而腸胃敏感族群,也不建議空腹吃B群,建議可先吃些食物後,再吃B群,讓B群代謝三大營養素。劉潔澐說,維生素B群吃過多,會隨著尿液排出,並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多影響,但若於短時間內大量攝取B群,可能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皮膚容易發癢、發紅等症狀,建議民眾按照產品標示的使用方法攝取,避免攝取過量。哪些藥物避免與B群一起吃?.所有藥物建議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有在服用藥物的民眾,應避免同時與B群一同服用,劉潔澐說,因考量藥物機轉複雜,可間隔半小時至2小時左右再服用,若要同時服用,建議先詢問醫師。現行健檢診所也提供相關有機酸代謝檢測,以尿液評估40多種有機酸,包括細胞營養、能量代謝與抗氧化營養素、神經傳導物質及腸道菌相等代謝指標,了解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否正確或出現異常。劉潔澐提醒,現代人瘋保健食品,不過民眾應以正常飲食為優先,保健食品只是加強營養素補充,像是常外食的民眾或胃口不佳的長輩,可以透過保健品讓營養素攝取更加完整,但無法取代原有食物的角色。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7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降血壓、預防動脈硬化 心臟科醫師告訴你必買7種護心食物
日常生活該如何保護心臟?相信沒人比心臟科醫師更清楚了。德州休士頓赫爾曼紀念醫院(Memorial Hermann)心臟科醫師曹龍(Long Cao,音譯)分享了他在上超市採購時,必不可少的幾樣有益心臟健康的食物。深色綠葉蔬菜羽衣甘藍和菠菜都在曹龍的採購清單上。他說,兩者都是維生素A、C、K以及葉酸、維生素B群和Omega-3脂肪酸的良好來源。曹龍提醒大家,維生素K是正常凝血功能所必需,對預防動脈硬化很有幫助;葉酸對血液健康也至關重要,如果血液品質良好,心臟就不必辛苦地為身體輸送氧氣。曹龍說,維生素B群則能支持健康的神經系統,不僅對大腦有益,還有助於神經系統與心臟的運作。酪梨酪梨以含有健康脂肪而聞名。曹龍說,它們還含有許多對心血管系統有益的微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C、E、K、B6、核黃素、菸鹼酸、葉酸、鎂和鉀。所有這些物質都能透過擴張血管來改善血液流動,透過改善心臟收縮來提高心輸出量,並使紅血球更健康、更滑順地穿過身體。他說,每天在飲食中補充半個酪梨,「就能創造奇蹟」。蘋果曹龍說,蘋果有助於降低血壓,這對心臟健康非常有益,部分原因是蘋果含有豐富的纖維,還能提高飽腹感。此外,蘋果還富含維生素C、K,以及礦物質銅和鉀。莓果類新鮮莓果也是曹龍從蔬果類中挑選出有益心臟健康的必需品。他說,它們不僅富含維生素C,還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劑,有助於抗癌,並大大地減少血管中導致斑塊的炎症。他建議最好每天食用100克新鮮莓果,以控制炎症,促進健康預防老化。野生捕撈魚類在曹龍的護心健康食品清單中,這是唯一非植物性的食物。他說,與農場養殖的魚類相比,野生捕撈的魚類引起炎症的可能性更小、好處更多。因此,野生魚類在他的膳食中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它們是蛋白質、健康脂肪、Omega-3、B12和硒的良好來源。曹龍表示,這些物質有助維持健康體態,對心血管健康產生正面影響。此外,由於它們是Omega-3的豐富來源,因此有助降低體內不健康的脂肪。鷹嘴豆曹龍說,作為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的豐富來源,鷹嘴豆可為健康帶來多項益處,例如促進消化和降低罹患心臟病風險。此外,由於鷹嘴豆富含蛋白質,非常適合加入日常膳食中,尤其是對需要多補充蛋白質的素食者來說。堅果曹龍指出,攝取包括堅果在內的健康飲食可以改善動脈健康,降低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減少與心臟病有關的炎症,降低血栓風險,而血栓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和中風。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8-26 養生.聰明飲食
降低膽固醇怎麼吃?4類地雷食物要注意!飲食5原則幫你遠離高膽固醇風險
你有多久沒去做健康檢查?當看到健檢報告的紅字後是否心驚膽戰?而膽固醇指數超標是很多人容易紅字的欄目。當血液中流通之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之濃度高於正常值時,稱為高血脂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及高血脂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元氣網》整理了避免膽固醇飆高、降低膽固醇的飲食方法,一起來看看要怎麼吃,才能讓健檢報告的膽固醇那欄不出現紅字。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想要改善或避免膽固醇過高的問題,可以從改變飲食習慣做起,保持清淡飲食的習慣。而「清淡飲食」是很籠統的說法,並非所有食物用汆燙的方式烹煮,就能降低膽固醇,而是食物選擇及「量」的問題。要降低膽固醇,首要降低飽和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應控制在每天總熱量的7%以下。以下「飲食5原則」請應用在每天的飲食當中,照著吃,惱人的膽固醇會天天遠離你。1.以白肉代替紅肉由於紅肉的油脂含量較高,吃多了較容易囤積膽固醇、脂肪、熱量,因此若要吃肉,建議以白肉為主。但不管是白肉、紅肉,都含有動物性脂肪,不建議過量食用,才能降低膽固醇,避免心血管疾病。成年人1天約5份蛋白質,每份約1個拳頭大,建議依照比率調配,不要只吃肉類。該如何區分紅肉、白肉?營養師劉怡里表示,最簡單方式是以幾隻腳來判別,例如,4隻腳的牛、豬、羊,就屬於紅肉,2隻腳的雞、鴨,以及沒有腳的魚,就屬於白肉。如果從營養學來區分,則是以肉類中含有的肌紅蛋白含量來區分,牛、豬、羊等肉類的肌紅蛋白較高,所以稱為紅肉。.推薦食物:雞、鴨、魚肉、花枝2.多吃蔬菜水果研究發現,每天補充10公克以上的可溶性纖維,可降膽固醇3%到5%。蘋果、四季豆等這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在消化過程中能夠在腸道中形成一種凝膠狀物質,包覆食物中的膽固醇,這有助於減少膽固醇的重新吸收,並增加膽固醇的排出,因此對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水平很有幫助。不過,如果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是不可溶性,像是芹菜或空心菜,則不能直接代謝膽固醇。但這些食物也同樣重要,因為它們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植物化學物質,並且能增加飽足感,也有助於促進腸道蠕動和順利排便。.推薦食物:蘋果、木瓜、奇異果、芹菜、空心菜3.多吃豆類製品根據加拿大多倫多聖邁克爾醫院近期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新研究顯示,大豆蛋白確實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豆類富含豐富的植物蛋白,不飽和脂肪酸比例高、不含膽固醇,且富含纖素及植化素,有助降低膽固醇。是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推薦食物:黃豆、黑豆、毛豆、豆腐、豆漿、鷹嘴豆4.多吃全穀類食物全穀類食物含有相當豐富的膳食纖維,主要因為全穀未經加工,保存了含有胚乳、胚芽及麩皮的完整穀粒,同時還富含維生素B群、維生素E、鉀、鎂、鐵及鋅等,其中鎂及鉀有助於血壓的控制。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指出,未精製的穀物可幫助降低膽固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風險,且富含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若要吃澱粉,建議把愛吃精緻澱粉(白飯、白吐司)的習慣改掉,改多吃未經加工的全穀類食物。.推薦食物:全麥、燕麥、大麥、糙米、五穀饅頭、雜糧麵包5.烹調時使用「好油」好油:可選擇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橄欖油、芥花油或苦茶油等,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葵花籽油或大豆油等,均有助血脂肪的控制。每日建議量為3到7茶匙,換算約15到35公克。因高溫油炸會使好油變差,如自由基、多環聚合物的產生、過氧化物的生成等,建議低溫烹調或涼拌再加油就好。劣油:例如飽和脂肪酸較高的豬油、牛油等動物性油脂,或是椰子油或棕櫚油等植物性油脂,以及烘焙用的酥油等,都不利血管健康。化學油脂:是指人造脂肪,即氫化植物油,如含反式脂肪高的植物性奶油、食用油、酥油等,常見於糕餅點心,研究發現會增加血膽固醇及心血管疾病機會,少吃為妙。.推薦食物:初榨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芝麻油、葵花子油易致高血脂的4類地雷飲食對於有高膽固醇、高血脂的人而言,飲食的地雷就是「高油脂」、「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少纖維」等食物。1.高油脂食物泛指肥肉及所有油炸食品等,具高熱量,若攝取過多就會造成肥胖,容易轉換成膽固醇囤積,此外還易容易誘發身體發炎,進而影響血管健康。2.飽和脂肪食物:豬油、牛油、棕櫚油、椰子油及絞肉製品等所含飽和脂肪的量較高。3.反式脂肪食物:隱藏在奶精、人造奶油及中西式糕餅零食等,都會造成壞膽固醇上升,容易引起血管病變,是造成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禍首。4.少纖維食物:纖維在體內可促進膽固醇代謝,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果及全穀類,同時含豐富維他命、礦物質,和抗氧化物質,附帶的成分有助於降低身體發炎反應。若攝取過少纖維,易影響血脂肪代謝,進而引發高血脂。降低膽固醇從日常飲食做起!看完以上介紹的降低膽固醇飲食方法,知道平日三餐的飲食要怎麼吃了嗎。「以白肉代替紅肉、多吃蔬菜水果、多吃豆類製品、多吃全穀類食物、烹調時使用好油」,在選擇要吃什麼前,務必想起「降低膽固醇飲食5原則」。也要避免常吃4類地雷飲食,少吃「高油脂食物、飽和脂肪食物、反式脂肪食物、少纖維食物」,才不會前功盡棄又不小心讓膽固醇飆高。延伸閱讀:.高血壓與高血脂關係密切!「7大飲食禁忌」一次公開 .紅茶、綠茶、烏龍茶,哪些茶助降血壓?研究曝只有3種茶有效.燕麥、魚油...「10種清血管食物」一次看!有助降膽固醇參考資料.高血脂患者 多吃8大類清血管的天然食物.吃白米還是糙米好?「這1類」食物幫助降血壓,還有減重效果.如果膽固醇數值過高需控制該怎麼吃?一次看懂可吃哪些食物
-
2023-08-22 養生.聰明飲食
在超級食物榜中名列前茅 專家揭苺果類水果營養價值及其益處
「食用莓果的人似乎能夠活得稍微更長一些」哈佛大學T.H. Chan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和營養學教授埃里克·瑞姆(Eric Rimm)曾經這樣表示,瑞姆教授長期研究莓果,所以他特別建議每天可以食用一杯份的莓果以獲得多種健康益處。而以健康聞名的北歐飲食法,其中的特色也是加入許多莓果於飲食中。莓果可以說是水果中特別營養的一群,所以眾多莓果被列入超級食物可說是當之無愧,莓果通常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豐富的植化素,連莓果種子裡都含有珍貴的植物性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除此之外還有紫蘇籽油),所以莓果可說是對人體的多種系統有全面性的幫助,特別能夠幫助降低幾種的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然而,由於莓類水果很難保存,台灣種植不易,所以價格通常較高,但是莓果的多種健康益處絕對是物有所值。莓果的特色莓果通常是灌木長出的小型果實,小小一顆卻充滿了所有為了孕育下一代所必需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說是營養的濃縮體。莓果具有以下特色,所以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極高,熱量又較低,營養密度很高。所以在超級食物的榜單上,許多莓果都是名列前茅。豐富的植化素莓果外觀上通常帶有鮮豔的色彩,這些色彩來自於位於表皮的天然色素,如賦予藍色、紅色、紫色的花青素、或是紅橙色的類胡蘿蔔素、以及多樣顏色的多酚類,這些天然色素除了給予莓果鮮豔的顏色,也是保護莓果不受細菌等侵害的保護物質,因此這些都是對人體具有多樣機能的植化素,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幫助血液循環等功效。像是2013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每週食用富含花青素的藍莓可以降低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而在一項於2016年刊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中,追蹤了長達24年的受試者,發現經常食用富含花青素的食物(主要是藍莓和草莓)的人體重增加較少,相較於食用頻率較低的人。豐富維生素與礦物質莓果貯藏了大量維生素與礦物質,可以說是營養的銀行,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群以及鉀、鎂、鈣、鐵等。有益腸道菌相的纖維莓果相對來說比較不甜,而且含有豐富的纖維,所以對腸道菌相有益。而莓果豐富的多酚也算是一種益生質,研究指出多酚在腸道可以被代謝為許多具有活性的機能成分。所以莓果也常被視為減重降脂的好菌飲食法的一環。莓果種子含有omega -3 脂肪酸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珍貴的營養,像亞麻籽中的ALA 也是一種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一種必需脂肪酸,而且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功效,所以對於人體的心血管健康、對抗過敏、健全免疫、預防老人失智都有幫助。魚油是大眾最孰悉的omega -3 脂肪酸來源,植物性的omega -3脂肪酸來源較少,莓果的種子裡含有許多omeg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不像其他植物油普遍含有omega -6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所以莓果籽油近年來也成為新興的食物油。台灣推薦的莓果台灣傳統上生產的莓果較少,所以食用莓果的機會不多,拜近日冷藏運輸的發達以及台灣本地農業技術的改進,不管是進口或是本地生產的莓果種類越來愈多,價格也越來越親民,所以吃莓果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因此推薦一些台灣消費者也可以吃到的營養莓果推薦:藍莓藍莓含有豐富的花青素,根據研究,花青素對抗自由基的能力比維生素E強50倍,比維生素C強20倍。豐富的花青素使藍莓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抗發炎能力,因此藍莓曾被美國糖尿病協會譽為「對抗糖尿病的超級水果」,而近年來還有很多研究更指出,藍莓對預防老人失智深具潛力。花青素對事裡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有此一說,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夜間擊落入侵的德軍戰鬥機的戰績非常優異,讓德軍聞之喪膽,打聽之下,才知道是英軍在空軍的日常飲食中,特別有配發藍莓(另有一說是歐洲藍莓-山桑子)給飛行員吃。本來藍莓原產自北美洲,屬於溫帶植物,台灣不太適合種,所以多半是仰賴進口,而2023年1月山丘藍農場與台大團隊宣布在阿里山腳下大規模種出藍莓,現在已經鋪貨到許多超市,所以台灣也可以吃到新鮮藍莓了。蔓越莓蔓越莓富含前花青素、多酚、維生素(C、E、K、B群)、纖維、有機酸、鉀、磷、鈣、鐵等多種機能成分,因此對人體有多種益處,包含最為人熟知的對女性私密處保健、預防泌尿道感染(UTI)有幫助之外,還能抗氧化、抗發炎、因此可以預防三高、幫助消化、甚至可以預防蛀牙等等,所以被美稱為「美洲的紅寶石」。蔓越莓最特別的是它含有豐富「前花青素」,尤其是A型的前花青素。前花青素特別能抑制細菌附著在泌尿道的黏膜細胞上,這是蔓越莓特別能預防泌尿道感染(UTI)的原因。蔓越莓常被冷凍或做成果醬、果汁,所以應用廣泛,讓台灣也能輕鬆享用到蔓越莓。草莓草莓含有特別高的維生素C,讓草莓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波士頓塔夫茨大學Jean Mayer USDA人類營養研究中心的神經科學家芭芭拉·舒基特-哈爾(Barbara Shukitt-Hale)表示,根據哈佛大學對70歲及以上婦女進行的20年研究,每週至少食用一次藍莓或每週至少食用兩次草莓,可以將認知老化的延遲時間延長至多兩年半。而在舒基特-哈爾的研究中,每天食用相當於一杯新鮮藍莓的老年男性和女性,在學習和記憶測試中表現比接受安慰劑的人更好。持續進行的研究表明,草莓和覆盆子可能也具有類似的益處。草莓台灣就有種植,在產季採草莓也是很有趣的食農教育活動。草莓嚴格來說其實不算莓果,我們吃的草莓果肉其實是花托生長而成的,草莓真正的果實是表面像芝麻粒的小點點,但這不改草莓具有的營養價值。桑葚桑葚是台灣本地可以生產的莓果,也是西方最近很熱門的一種超級食物。桑葚不但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還含有較其他莓果都更高的鐵,所以難怪傳統被認為可以補血。此外,桑葚也被研究出含有一種特別的植化素1-deoxynojirimycin (DNJ),可以抑制澱粉酵素的活性,因此對於血糖控制、對抗糖尿病展現很大的潛力。枸杞枸杞西方稱為Goji berry,也是近年來很熱門的一種莓果。枸杞對於台灣人來說是很常見的藥膳食材,傳統說法可以養腎潤肺、補肝明目。以現代的眼光來看,枸杞富含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玉米黃素,確實是對護眼很有幫助的營養成分。這些成分也聚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對於保護心血管與大腦也都很有幫助。台灣枸杞種植數量雖然很少,多半都是以進口的乾貨為主,但是這仍不太減損枸杞的營養價值。原文出處:韋恩的食農生活責任編輯:辜子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