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失智.新手照顧
搜尋
神經傳導
共找到
344
筆 文章
-
-
2022-04-24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為什麼中風後肩膀疼痛?復健科醫揭可能的3大原因
洪爺爺中風後一直努力復健,原本幾乎動彈不得的右手終於開始有些動作,家人跟醫療團隊都很開心。然而這幾天洪爺爺做復健顯得意興闌珊,因為失語症的關係,洪爺爺似乎想表達什麼又無法清楚說出。復健科醫師發現,洪爺爺肩膀一活動就露出不舒服的表情,檢查後發現洪爺爺的肩部肌腱發炎,經過治療,洪爺爺終於恢復精神繼續復健,期待右手可以活動自如的那天來臨。為什麼中風後會肩膀痛?中風後的肩膀疼痛是常見卻常被忽略的狀況。據統計,每10位中風病人,就有1到2位受肩膀疼痛困擾,最常見於亞急性(中風後1 ~ 6個月)及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的中風病人。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好發於年長者、本身有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等狀況、中風後有感覺或活動功能障礙,以及張力痙攣(spasticity)的病人。肩膀疼痛對一般人已非小事,對中風病人來說,更可能造成憂鬱、疲憊、睡眠障礙等情形,並影響復健成效,不可不慎。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可分為三大類:• 肌肉骨骼相關:中風後的上肢力量不足,可能使肩關節不穩定,造成肩關節脫位(subluxation),傷及肩部關節及肌腱等軟組織,常見疾患包括沾黏性肩關節炎、肱二頭肌肌腱炎及旋轉肌腱炎等,肌肉骨骼相關的肩膀疼痛通常會被動作誘發,例如將手舉高就覺得疼痛。• 中樞性疼痛(central post-stroke pain):原因是支配肢體感覺的神經傳導出狀況,很多病人是傷及腦幹、丘腦或頂葉等構造。疼痛的特徵類似神經性疼痛,疼痛會突然、短暫、劇烈,甚至會有燒灼或刺痛感。 這個疼痛與動作無關,不動都會痛!• 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上肢從肩膀到手都可能會有疼痛或水腫,通常找不到明確病灶,目前認為跟中樞及周邊神經、交感神經及局部發炎都可能有關係, 尤其容易發生在初期無力又缺乏被動關節活動。特色是痛覺過度敏感,例如輕碰就覺得極度疼痛, 時間過久甚至會導致肌肉萎縮以及指關節紅腫攣縮。上述三種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原因可能互相重疊,病人的肩痛原因不只肇因於其中一種,因此中風後的肩膀疼痛診斷治療需特別謹慎。中風後的肩膀痛如何預防與治療?急性期(中風後1-2月內):預防勝於治療, 中風初期肌張力低,正確的上臂擺位及使用肩帶支撐無力的上肢,能避免肩關節脫位,也降低關節肌腱韌帶受到拉扯受傷的機會,避免後續發生關節攣縮。此時維持肩關節的活動度很重要,此外研究顯示,可行範圍內強化肩膀的肌力可以減少中風後肩膀疼痛的發生機率。可以依照中風的時期從事不同的復健運動,病人能獨立坐姿時,就可以開始自己執行一些肩部運動, 以同時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肌力,例如手向前推球。雙腿向外張開,腳掌在膝蓋正下方,大球置於身體前方,雙手手掌平放於大球上,中風的手無力,可用健側手幫忙壓住手背,來執行運動。手向前伸,將球往前推,軀幹自然放低,伸展背部以及肩關節,稍作停留再回到起始姿勢。此組動作共重複6 ~ 8次。亞急性(中風後2 ~ 6個月):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中樞性疼痛及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都可能於亞急性期開始出現。若有肌肉骨骼相關疾患,例如肱二頭肌肌腱炎、沾黏性肩關節炎,可使用口服藥物、復健或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中樞性疼痛可使用藥物或中樞神經刺激治療;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則可以藥物、復健或神經阻斷術等方法治療, 當然逐步增加主動運動更是重要。若病人可以開始站立,可從事肩膀肌群穩定度訓練,例如撐手站立。雙手固定前方椅背, 屁股離開後方椅子,重心向後移到腳跟,膝蓋打直。身體重心前移,讓更多重量落在雙手上,盡量將膝蓋打直並停留。此組動作共重複6 ~ 8次。慢性期(中風6個月後):若有張力,可考慮使用肉毒桿菌注射降低張力痙攣。 隨著神經能力的復原,肌力提昇、肩關節更為穩定後,可從事下面的進階肌力訓練。 結語中風後的復健對患者的功能恢復十分重要,然而中風後的肩膀疼痛常常被忽略,影響中風患者的生活品質及復健動力。治療中風後的肩膀疼痛不僅能緩解疼痛、促進生活品質,更能減少中風後憂鬱及疲憊,提升睡眠品質,增加復健效果。如果你的家人復健時說出或指出肩膀疼痛,請盡快跟復健科醫師討論,讓中風患者盡快擺脫疼痛,才能更專注復健,以期好的療效, 重拾獨立自主以及有尊嚴的人生!參考資料:Paolucci S, Iosa M, et al. Prevalence and time course of post-stroke pain: 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hospital-based study. Pain Med 2016;17(5):924–30.Anwer S, Alghadir A.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17:14.Dawson AS et al. Stroke rehabilitation. Best practices writing group: management of shoulder pain following stroke. In: Canadian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 for stroke care. Ottawa, Ontario, Canada: 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and the Canadian Stroke Network; 2013. p. 47–50.Jang SH, Yi JH, Chang CH, et al. Prediction of motor outcome by shoulder subluxation at early stage of stroke. Medicine (Baltimore). 2016;95(32):e4525.Jung KM, Choi JD. The Effects of Active Shoulder Exercise with a Sling Suspension System on Shoulder Subluxation, Proprioception, and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Med Sci Monit. 2019 Jun 30;25:4849-4855(本文轉載自台灣復健醫學會,原文網址:肩膀好痛!原來中風後也常常會肩膀疼痛!)
-
2022-04-14 養生.聰明飲食
經前症候群怎麼辦?營養師傳授黃豆番茄燉雞肉、全麥腰果鮪魚優格餐包食譜,幫妳無痛度過
對女性而言最困擾的莫過於月經帶來的「經前症候群」,幾乎痛到無法做任何事的經痛自然是最大的隱憂。想要舒緩經期的不適,可以從飲食著手。下面由3位營養師:吳映蓉、翁德志、李芷薇在著作《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中,說明哪些營養素能夠幫助女性緩解「經前症候群」,與姨媽和平共處,度過平靜的經期。避開精緻甜食 多攝取維生素B1、B6經前症候群嚴重的人要避免吃精緻甜食,多攝取維生素B1、B6。攝取過多的空熱量食物也會使得我們無法從飲食中取得足夠合成血清素的營養素,甚至導致腸道中好菌死亡、壞菌增生,破壞腸道的正常通透性,增加憂鬱的發生風險,加重經前症候群的困擾。 維生素B1:可以舒緩子宮肌肉收縮,降低月經來時的疼痛感,建議飲食中多攝取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物,如糙米、麥片、豬肉與其製品。維生素B6:可以增加血清素的合成,讓心情放輕鬆,小麥胚芽、豬肝、雞肉、開心果等食物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而鈣質是讓血清素釋放的重要營養素,乳製品(如無糖優酪乳和優格)、小魚乾都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此外,特別推薦無糖優酪乳、優格,除了有豐富的鈣質也富含益生菌,因為有學者認為,補充益生菌或許可與惱人的經期症候群說再見。黃豆番茄燉雞肉 戰勝經前的情緒低落黃豆和雞肉都是減緩經前症候群一定要吃的食物,因為兩者都含有色胺酸及維生素B6,有助於合成血清素,幫助我們戰勝經前的情緒低落!這是一道讓女性朋友舒緩度過經前症候群的佳餚。▸食材:雞肉1/2 隻、黃豆1/2 碗、番茄2 個、洋蔥2 個;醬油、糖、米酒少許▸作法:1. 先把雞肉用醬油、米酒、糖醃過。2. 黃豆泡過夜並蒸熟備用。3. 將番茄、洋蔥洗淨,切塊備用。4. 先將雞肉炒香,接著倒入醃肉剩下的醬料、黃豆、番茄、洋蔥,加水蓋過食材,雞肉及黃豆燉爛即可食用。全麥腰果鮪魚優格餐包 讓腸道菌幫你減輕不適感全麥餐包除了提供碳水化合物外,還有豐富的纖維素及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能量代謝及神經傳導物質合成。鮪魚的深海魚油提供EPA及DHA,不僅能讓發炎物質減少,降低身體的不適,而且鮪魚也是色胺酸的良好來源,可以提供合成血清素的原料。光有色胺酸還不夠,還需維生素B6才能順利合成血清素,腰果則是維生素B6的良好來源;優格中的鈣,可以輔助血清素釋放。飲食中要增加一些蔬果,蘿蔓葉及番茄不但為配色加分,也提供纖維質及植化素,都是很好的益生質,與優格中的益生菌搭配,更相得益彰。當腸道菌豐富時,能減輕經前症候群的不適感,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女性放鬆心情的輕食餐包。▸食材:全麥餐包1個、蘿蔓葉1片、番茄1/4個、鮪魚罐頭2湯匙、無糖優格1/2盒、腰果1湯匙▸作法:1. 番茄洗淨,切丁備用。2. 將番茄丁、鮪魚拌入優格中,製作成鮪魚番茄優格醬。3. 將蘿蔓葉放入全麥餐包中,再塗上鮪魚番茄優格醬,最後灑上腰果,就是一個色香味俱全的活力輕食。(文字提供/《腸道菌對了身心就健康!營養學專家的護腸飲食全指南》臉譜出版)★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4-11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世界巴金森日/是否手抖、臉僵…自我檢測巴金森
4月11日是世界巴金森日,這是一種漸進性神經退化疾病,因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導致肢體於靜止狀態時顫抖、運動遲緩、肢體僵硬、步態不穩、缺乏臉部表情等動作障礙,症狀會隨時間逐漸加重,影響生活品質與自理能力。若出現症狀時,可先以「巴金森氏症自我檢測表」來自我檢視,若有三個以上答案為「是」,則可能出現初期跡象,應及早就醫把握治療時機。巴金森氏症主要治療目標為病人用藥後能減輕症狀,維持日常的活動能力,用藥包括Levodopa、Dopamine agonists、MAO-B inhibitors、COMT inhibitors、抗乙醯膽鹼藥物、Amantadine等,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可與醫師溝通服藥後的療效與症狀變化來調整藥物。若有併用其他西藥、中草藥、保健食品,建議告知醫師與藥師,將有助於評估是否存在其他因素導致類似症狀的發生。治療除了按時用藥外,運動亦有助於延緩疾病的惡化,但需依照體能狀況及疾病程度選擇適當的運動,才能預防運動帶來的傷害。時常保持正向思考,學習與疾病和平共處,若有心理狀況的困擾,也可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治療協助。
-
2022-04-08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肉毒桿菌素不僅能瘦臉除皺 婦人靠它擺脫15年偏頭痛
肉毒桿菌素不僅可用來瘦臉除皺,臨床發現也可治偏頭痛!高雄57歲婦人15年來三天兩頭犯偏頭痛,常需跑急診打針,生活、工作受影響以致出現憂鬱,後來施打肉毒桿菌素治療,半年內未再嚴重發作,擺脫偏頭痛之苦。收治婦人的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張揚沛說,郭女士37歲起開始偏頭痛,發病時怕吵、畏光,嚴重時會惡心、嘔吐,幾乎天天都掛急診打針,導致憂鬱。台灣現在約有180萬人為慢性偏頭痛所苦,痛點不一定侷限在太陽穴,且1到2小時會達到疼痛高峰,更持續痛達3天!張說,偏頭痛患者女性比男性多,通常和遺傳相關,月經發作前後、情緒或天氣變化時就發作,每周疼痛若超過1到2天就算頻繁發作,若未正確治療,大腦中與偏頭痛相關的神經傳導物質CGRP(降鈣素基因關連胜) 和PACAP (活化大腦垂體腺酸環化胜)會加強疼痛傳遞,可能導致大腦神經變得高度敏感,進而併發憂鬱、失眠、眩暈,長期影響記憶力與判斷力,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以往治偏頭痛是吃藥預防,但有血壓,注意力下降,頭暈、體重增加等副作用」,張揚沛說,研究證實,用於醫美瘦臉除皺的肉毒桿菌素具有阻斷疼痛傳輸的效果,約可減痛5至7成,進而預防偏頭痛。肉毒桿菌素注射液(Botox)目前已經過美國與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可用於預防慢性偏頭痛。治療過程中打入頭、頸、肩部,每3個月注射一次,約可維持3至6個月效果,施打後僅有頸部疼痛、肌肉無力、注射部位疼痛等輕微副作用,病人施打時,務必遵照醫囑定期追蹤。
-
2022-03-27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深部腦刺激手術治巴金森 術後仍須服藥控制
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是因大腦「黑質」部位退化,神經傳導的多巴胺細胞死亡,而導致運動變得混亂和無法控制。疾病初始,病友大多能以藥物,如左旋多巴加以控制;但隨著病程拉長,藥物治療效果變差,有些病友便需要接受手術治療。隨病程進展、藥物失效,就需考慮是否手術治療。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巴金森氏症病友因製造多巴胺的細胞退化,因此藥物治療包括給予左旋多巴藥物,以彌補退化的神經所減少的多巴胺,或是增強對多巴胺受體的刺激。一開始因人體還有適當的多巴胺分泌量,因此藥物劑量不需太多就能調節動作,一天只需要吃二至三次就能應付生活。但隨疾病進展,大約五年,藥物治療到中期,分泌多巴胺的細胞越來越少,藥物劑量隨之增加,有些患者會產生運動併發症,包括多巴胺太多時引起的異動症,也就是在藥效高峰時出現不自主、面部手腳揮舞的動作。有些病人則會出現「開-關現象」,也就是藥效存在時,病患運動正常,藥效一旦消失就像關上電源一樣,失去活動能力。這時就需要考慮是否需進行手術治療。胚胎細胞、幹細胞治療,仍在臨床試驗,非常規治療。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鐘子超表示,巴金森氏症最常見的手術為「深部腦刺激手術」(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他說,早期也曾使用視丘破壞手術或是蒼白球燒灼術,來破壞腦中不正常的細胞活性。但因電擊後燒灼屬於不可逆的手術,且「無法控制破壞多少」,怕破壞太多造成活動性下降,破壞太少則可能出現異動症狀,因此這類手術通常用於僅有顫動症狀或是只有單側症狀的病友,若有兩側症狀則不適用。另外,現在也正發展植入胚胎細胞、幹細胞的神經生長素治療,目的是希望腦部產生多巴胺的細胞能力再生,但仍在臨床試驗階段,並非常規治療。DBS手術在腦中植入電極,須讓患者在半清醒中執行。至於深部腦刺激手術(DBS)則是在兩側視丘下核或蒼白球內核植入電極,透過電流來調控腦內不正常的活動訊息,以控制巴金森氏症帶來的運動症狀。鐘子超表示,由於這項手術需穿過腦組織區域精準的置放電極,因此不同於其他手術讓病人全身麻醉,DBS手術過程中非常仰賴麻醉醫師,讓患者能在半夢半醒間接受手術,以隨時評估腦部其他組織是否受到破壞,病患的語言或肢體能力是否受到影響。108年DBS特材納入給付,病友可省下60至80萬。因這項手術不同於燒灼手術,反應可逆,加上已發展約20年,技術進步可利用導航系統精準定位植入的位置,而且健保於108年將DBS特材納入給付,原本花費需百萬的費用,約可省下60至80萬,因此漸漸取代燒灼術。手術後前半年,病患需較密集回診,約一個月回診一次,針對症狀調整相關參數;之後三個月追蹤一次即可。而除了植入腦中的電極外,DBS也會在鎖骨下埋置脈衝刺激器,也就是所謂的電池。葉篤學說,電極植入後不會再更動,至於電池約可使用五到十年,當電量降低時,需再次執行手術更換。病友最想問誰適合DBS手術?並非所有巴金森氏症病友都適合接受DBS手術。葉篤學表示,接受手術的病友必須為原發性巴金森氏症,而非因水腦、中風或腫瘤等引起的續發性巴金森氏症;且過去對於左多巴(levodopa)藥物的反應良好,也就是有藥效期症狀可大幅改善者。另外,無憂鬱症、焦慮症、心臟疾病等的患者,才適合接受手術。手術後就不必吃藥嗎?雖然DBS手術後可降低藥物劑量約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不過葉篤學也提醒,並非執行手術後,病友就不需吃藥,手術只是扮演輔助藥效的功用,無法完全取代藥物。另外,他也提醒,由於植入的電極屬於精密程式控制的電器,應避免接觸強大電磁波,例如避免接受核磁共振檢查、過海關安檢時也要事先說明。且位於鎖骨的電池會導熱,也要注意泡溫泉時不可泡太高,避免灼傷周圍皮膚。
-
2022-03-1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副作用臉部扭曲手腳抖 國一資優生言行如中風
「我沒有哭的權利,只能見招拆招,不斷向前走。」高雄補教業者凱西,她國一的大女兒莎莎,去年底施打新冠肺炎BNT疫苗後三天,陸續出現多重神經症狀,頭痛、身麻,手無法抓握,最後手腳不自覺抖動,無法說話如中風患者,住院六周,被醫師通報為疫苗嚴重不良反應。頭痛無力 醫師急收住院凱西說,莎莎是氣喘患者,長期治療病況穩定,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前特別經過醫師評估後才施打,但打完第三天,卻是噩夢的開始。莎莎在校劇烈頭痛、胸悶,隨後出現頭部刺痛、麻感,兩天後,妹妹拿東西給莎莎卻掉在地上,莎莎才意識到她的手沒力氣、握不住,求助於神經內科,醫師發現莎莎無法抓住醫師的手,立刻收治住院,開啟六周的住院歷程。醫院對莎莎進行一連串的檢查,除了一般的驗血、尿,還測腦波、電腦斷層、神經傳導試驗,甚至抽脊髓液等,各項檢查無所不試,類固醇劑量打到最大仍未改善。最後免疫球蛋白、生物製劑也用上了,仍未能控制腦部的不定時放電,症狀一度考倒醫療團隊。短短兩天 病情突然惡化某天,莎莎突然不自主的臉部抽動扭曲,手腳抖動,走路沒力氣,說話不成句子,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講,最後跟醫師對話只能筆談,宛如中風病人,病程惡化快速,僅有短短四十八小時,快得讓凱西害怕,「孩子怎麼變成這樣」,當下她決定北上求援。凱西帶著莎莎的病例、拍攝的影片到北部醫學中心求助,北部醫師看了各項資料後,認為是疫苗引起的功能障礙,莎莎宛如一台電腦,鍵盤沒壞、主機沒壞,但是作業系統出了問題,短則三個月、多則一年,判斷會慢慢恢復。莎莎住院六周後,帶著症狀出院了,出院時,病例寫著「多發性神經炎」。外表改變 月亮臉水牛肩出院後,莎莎頭痛、手抖狀況仍不時出現,因為施打大量類固醇,莎莎外觀改變,月亮臉、水牛肩,體重增加近十公斤,六周改變了一個孩子,從身形、體重,加上仍不自主的手腳抽動、說話仍慢,從學校資優生,到現在出現創傷症候群。她由開朗變安靜,從身體、心理,到面對同學的眼光與關心,都需要幫忙,需要時間慢慢恢復。莎莎多次問媽媽「為什麼是我」,凱西只能故作堅強說,不知道這樣的孩子有多少,「還好是我們」,父母有足夠知識能理解、有資源可查詢,數十萬的醫藥費也有保險可支應大部分,更重要的是有完整家庭支持與後援,可以一起面對,比其他家庭受到的衝擊小多了。凱西說,她支持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夫妻二人也都打滿三劑,但孩子「我不會再讓她打第二次」。▌延伸推薦:鬼門關前救回、創傷症候群纏身...他們的痛凸顯疫苗救濟還能做更多
-
2022-03-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染疫重症長者易失智 醫籲完整接種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疫苗接種率,台東縣在五十歲以上年齡層族群中,第三劑接種率最低,七十五歲以上者僅三成八,而花蓮縣則為倒數第二。國外期刊證實,重症長者染疫一年後,一成五確診失智症、兩成五出現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專家提醒,接種疫苗有助於維持認知功能,銀髮族務必完整接種。疾管署三月七日統計資料顯示,全國七十五歲以上長者中,只有半數已完成第三劑接種,六十五到七十四歲為六成五,五十到六十四歲為五成四。在各縣市中,連江縣接種率最高。追加劑接種率最低的「欠打」縣市為台東縣,其次為花蓮縣。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表示,花東地區疫情發生率、人口密度和流動率均相當低,很多偏遠地區的中老年人很少接觸外地人,自認感染風險極低,以致接種率較低。建議當地衛生局盡速擬定有效的「催打」對策。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期刊」研究顯示,重症長者出院後一年被診斷為失智症比率來到一成五,而輕症或未感染的六十歲以上長者失智比率卻不到百分之一;重症長者出院一年後,四分之一被診斷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而輕症及未感染的老年族群則為百分之五。失智症權威、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表示,臨床確定新冠肺炎患者在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時,認知功能受到短期傷害,但並非新冠重症特有現象,不少老人因肺炎、泌尿道感染住院後,腦部認知功能明顯較差,原因在於發炎物質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促進類澱粉蛋白沉積。新冠疫情是否掀起另一失智海嘯?邱銘章說,「這很值得長期觀察」,強烈建議民眾完整接種疫苗,預防重症。
-
2022-03-1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重症傷腦 新研究:長者出院一年後失智比例高15倍
邊境防疫措施逐步解封,但新冠肺炎併發重症風險最高的50歲以上民眾,還有1到2成一劑疫苗未打,尚未接種第三劑的比例也有3到5成。最新國外研究結果顯示,重症長輩出院一年後被診斷為失智症的比例,是輕症或未感染長輩的15倍。國內失智症權威醫師提醒,無論是新冠肺炎或其他感染症,很多發炎物質都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促進類澱粉蛋白沉積,提高失智症風險,接種疫苗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利遠大於弊。這份中國大陸武漢的研究3月8日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Neurology),追蹤1500名60歲以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長達一年,這些人在感染新冠肺炎之前都沒有認知問題、神經系統疾病、失智症家族史,也沒有嚴重的心、肝或腎相關疾病或癌症。這1500名長者當中,有260人為重症,研究人員以400多名沒有感染的患者配偶作為對照組,追蹤並比較重症、輕症、未感染者的認知功能。結果發現,出院一年後,輕症或未感染的長者只有不到1%被診斷為失智症,5%有輕度認知功能帳案。反觀重症長者,出院後一年高達15%被診斷為失智症,大約25%患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失智症權威、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邱銘章表示,目前可以確定新冠肺炎在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會造成認知功能的短期傷害,至於長期是否導致失智症比例增加,還需要五到十年以上的長期追蹤,觀察整體人口失智症發生率變化,才能有定論,另外也要釐清究竟是「新冠肺炎」特有的影響,還是「免疫反應」的影響。「並不是只有新冠肺炎重症才會這樣」,邱銘章指出,過去臨床經驗中觀察到很多老人家,住院前都好好的,可能因為一個常見的肺炎、泌尿道感染而住院,就開始出現譫妄等神經症狀。出院回家之後,家人也會發現「 他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特別是腦部認知功能,變得比之前差。邱銘章表示,身體面臨發炎反應時,免疫系統會作用,早成許多發炎物質的產生,很多發炎物質都有可能干擾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促進類澱粉蛋白沉積,長期下來就會產生阿茲海默症。新冠肺炎是否也會帶來這樣的長期影響?邱銘章表示,這也許還需要五年、十年才能得到答案,但可以確定的是,接種疫苗預防感染,不但可預防重症、維護生命安全,也有助於保護認知功能,利遠大於弊。
-
2022-03-08 該看哪科.巴金森病
營養師5招「快樂」飲食 愈吃愈快樂 遠離巴金森病風險
根據《國際臨床與健康心理學雜誌》統計,自2020年1月1日疫情爆發後,全球憂鬱症發病率與2017年相比高出近7倍。除此之外,憂鬱也與腦神經疾病相關,尤其是巴金森病,這群病患也希望有好心情,但源於大腦的病變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憂鬱。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陳盈汝營養師建議於日常可以採取快樂飲食5元素及高纖蔬食原則,不僅能抗憂鬱還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 「快樂」飲食為什麼可以讓人快樂?對抗憂鬱可掌握五種營養素的飲食來源:・魚油、深海魚油多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可對抗憂鬱及焦慮症,對於憂鬱症高風險者也可作為預防。・褪黑激素褪黑激素與睡眠相關,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也是保持好心情的重要元素。・色胺酸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又稱快樂荷爾蒙)的重要原料,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無法自行合成,需由食物中取得,有助睡眠品質及穩定情緒避免焦躁。・維生素B群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運作,並參與人體的代謝與合成,足夠的維生素B攝取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焦慮及減少睡眠中斷的次數。・礦物質鈣、鎂、鉀營養素有助於人體的神經傳導,具有放鬆及鎮定功效的營養素。>>延伸閱讀: 5種「快樂」飲食秘訣,營養師詳細解析「快樂」飲食還有什麼好處?除上述快樂飲食5來源之外,營養師也推薦高纖蔬食與食用大量的蔬菜水果的地中海飲食,哈佛大學更曾發表追蹤十幾萬人長達20年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多吃富含黃酮類的水果蔬菜,尤其是富含花青素的草莓、藍莓及蘋果等,能明顯降低40%巴金森病的風險;除此之外,過往不少研究也支持咖啡因的攝取可降低巴金森病風險,這些研究大多建議一日兩杯咖啡攝取,可顯著預防巴金森病。「憂鬱、焦慮是巴金森病症狀表現中的一塊拼圖。」陽大附醫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劉翁銘表示,憂鬱也可能是罹患巴金森病前的徵兆,會在病程初期或中後期顯現,但早期憂鬱症狀容易讓病人及家屬忽略真正病因,巴金森病跟多巴胺神經細胞退化有關,會影響人體對外界喜、怒、哀、樂的反應。>>及早警覺憂鬱焦慮 不能忽略的巴金森病前兆 如何知道我有沒有罹患巴金森病?台灣動作障礙學會也鼓勵50歲以上民眾,可透過簡單的「巴金森病手指操」自我檢測,並搭配自評量表來測試。將右手伸直後打開手指,上下手指輕碰25下後再換左手,過程中如速度改變、動作變慢、停頓打不開或開合大小改變等,可進一步確認後至神經內科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專家呼籲,民眾除了注意肢體僵硬、動作異常外,應養成定期自我篩檢習慣,動手跟著做巴金森病手指操,若發現異狀盡早確診,接受治療,就可有效延緩疾病惡化。 【加入Facebook社團】幸福巴士[巴金森‧帕金森病園地]社團提供病友、照顧者及關心此疾病的成員一個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平台,提供醫療知識及互相鼓勵,歡迎加入
-
2022-03-07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腳癢未必是香港腳!不寧腿腳癢怎麼辦?醫教4招助改善
腳癢的問題總是讓人不適又難耐,大多人會直接想到的就是香港腳等皮膚疾病,但有時腳的皮膚好好的,卻常常發癢,這很有可能就是不寧腿正在作怪。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不寧腿的影響不單只有腿部發癢,也可能影響睡眠,且也可視為身體營養缺乏的警訊,建議有這樣腳癢問題的民眾,可先檢查釐清是香港腳、還是不寧腿或其他原因,盡早改善。 腳癢未必香港腳,也有可能是不寧腿! 盧泰潤醫師表示,不寧腿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發癢,除此之外也有患者表述有刺痛、痠痛、緊繃、蟻爬感、電流感等不適,有時症狀甚至難以用言語形容。這些症狀常見於小腿深層,較嚴重時也可能出現在大腿或腳底,感受和香港腳相似,因此有時患者會誤以為是有香港腳,症狀也有可能出現在手部,形成「不寧手」。大多在夜晚睡覺時、或久坐等身體靜止的時刻較為明顯或加重,因此患者也容易睡眠不佳、精神不濟、影響工作和生活等。 腳癢難耐是不寧腿?醫:糖友、缺鐵都容易出現! 不寧腿形成最主要的原因,目前醫學普遍認為與中樞神經缺鐵有關,另外也有研究認為中樞神經的多巴胺異常、或其他部份神經傳導物質異常等也可能引起。因此除了有不寧腿家族史可能遺傳,約有一半的患者家族中也有不寧腿的成員,其他像是平常鐵攝取不足,或是因月經過量等原因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或是其他缺鐵因素,都可能使得中樞神經缺鐵,也是好發族群之一。而尿毒症、脊椎損傷、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疾病患者,也容易有中樞神經傳導物質異常的情況而出現不寧腿。至於糖尿病患者,常見出現神經病變的併發症,有不寧腿的族群也不占少數。另外,也有部分藥物可能誘發不寧腿,例如抗組織胺藥物、止吐劑、抗憂鬱劑等,酒精、咖啡因也可能刺激進而誘發。不寧腿腳癢怎麼辦?醫教4招助改善! 盧泰潤醫師建議,當民眾時常有不明腳癢、腿癢、甚至手癢的情況,可先至診所檢查看是否為皮膚問題,或是為不寧腿,在診斷判別上也會排除如抽筋等其他症狀相似疾病。而若為不寧腿,建議患者應避免酒精及咖啡因,維持正常生活、正常睡眠及作息、保持運動習慣,這些都有助改善不寧腿。 不寧腿治療上會先尋找形成不寧腿的主要原因,醫師普遍會常規檢查患者是否有缺鐵的情況,若有缺鐵便會提供鐵劑,也會視情況提供多巴胺製劑或安眠藥等協助改善。 行為治療方面,醫師建議若是若在非睡眠時間出現症狀,可做些動腦的活動,例如數讀等,或是作些如散步、騎單車等簡單的運動,有助平衡中樞神經異常達舒緩症狀效果。而若是在睡眠時間,可以作些腿部按摩或熱敷等溫和的刺激,有助改善當下不寧腿的症狀。 《延伸閱讀》 .睡前老是腳麻、腳麻有蟲在爬?當心不寧腿症候群作怪 .香港腳塗小護士有用?常見9招王威傑院長一次解析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2-27 養生.運動健身
健身後只要攝取蛋白質就好?營養師破解重訓迷思
Q:健身後只要攝取蛋白質食物就好?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林郁婷表示,運動後飲食並非只要攝取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要一併攝取,建議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以3:1或4:1的比例攝取。因為運動中主要消耗肝醣,而肝醣是由碳水化合物攝取,才能儲存在肌肉中,若沒有攝取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質,身體便會轉而消耗肌肉中的蛋白質,讓肌肉流失更嚴重。Q:蛋白質攝取集中在健身後那一餐,比較容易長肌肉?林郁婷建議蛋白質攝取要平均分配到每餐,不要集中在健身後的那一餐。此外,攝取過多蛋白質或只吃單一蛋白質的人,都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健身教練周慶安則說,飲食要均衡才是健身最重要的準則,例如一般人蛋白質攝取量為0.8g至1.2g/公斤,健身者則最多可達2g/公斤,但多數人不會這麼仔細精算,或是只買雞胸肉吃,便容易超量。Q:運動後的「黃金補充期」是指?建議吃什麼食物?健身初學者通常有個迷思,認為辛苦健身後馬上進食,健身的辛勞都將白費。但周慶安表示,其實運動有「黃金補充期」,運動後半小時至1小時,是身體吸收養分最完整的黃金時間,此時肌肉需要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若因為怕增加脂肪而不吃,反而會使肌肉量下降。他建議運動後,可以吃香蕉、巧克力牛奶補充養分。Q:空腹運動可以消耗更多脂肪嗎?有些人認為空腹運動能消耗更多脂肪,但營養師並不建議,空腹運動會讓身體處在低血糖狀態,容易發生危險。林郁婷指出,消耗脂肪多寡跟運動強度有關,她建議運動前吃一點較好消化的液態食物,比如豆漿、牛奶等。Q:很多人推薦健身者要吃水煮餐,可降低熱量攝取,每個人都適合嗎?健身初學者常見誤區,除了只攝取蛋白質,容易讓腎臟出問題外,也包括「餐餐水煮」的飲食方法。林郁婷不建議健身者吃水煮餐,雖然熱量比一般飲食低,但因為不用油烹煮食物,容易因油脂攝取過少,導致脂溶性營養素無法吸收、也會影響神經傳導及荷爾蒙代謝,造成營養不良、荷爾蒙失調。周慶安認為,「每餐吃水煮餐有點痛苦」,確實有些學員一開始會吃水煮餐,但運動的力量會下降,加上每人需要的熱量不同,因此他也不建議吃水煮餐。此外,油脂也是力量訓練的一環,建議補充好油,比如亞麻仁油、魚油等。Q:何謂碳循環飲食?健身者如何運用?所謂碳循環飲食(碳水化合物循環飲食),是指依照訓練強度,決定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周慶安說,進行低強度運動時,訓練的肌肉單位比較小,此時可以攝取比較少的碳水化合物,讓身體燃燒更多脂肪;而進行高強度運動時,則可以補充較多碳水化合物,以促進肌肉生長。不過使用碳循環飲食前,建議找專業健身教練諮詢,必須了解食物選擇與個人一天所消耗的熱量,除了基礎代謝率所需的能量,還要計算運動與其他活動可能消耗的熱量,再依據增肌或減脂目標做調整。
-
2022-02-26 新聞.科普好健康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醫: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引起「陣發性聽覺症候群」
動脈硬化會引起耳鳴?耳鳴門診中,頭頸部動脈超音波是一項很重要的檢查,通常受檢者年紀愈大,愈易呈現血管壁硬化、內膜增厚,如果血管內皮反覆出現破損,在發炎時會攔截膽固醇而逐漸隆起,干擾血流,進而導致血小板破裂、血球聚集,繼續攔截膽固醇,加上鈣質沉積,一層一層地堆疊,長久下來,會引發疾病甚至形成斑塊,逐漸造成動脈硬化。根據解剖,前顱窩循環來自兩側頸動脈,以中大腦動脈供血給大腦顳葉。後顱窩循環來自兩側椎動脈,在後下小腦動脈處,分支出聽神經動脈,供血給近端聽神經;兩側椎動脈匯集成基底動脈後,直接供血給腦幹,在前下小腦動脈處,分支出迷路動脈,供血給耳蝸管、前庭及遠端聽神經。若這些動脈發生硬化後,就會影響聽力。中大腦動脈狹窄 引起幻聽當中大腦動脈發生硬化狹窄時,會影響大腦顳葉聽覺皮質,使其無法對聽覺訊號做出精準且正確的解讀,猶如我們在聽收音機時,如果頻道沒有調準,就會聽到「嘰嘰喳喳」的背景雜音,這是一種腦鳴。有人解讀成動物叫聲或人語交談聲,則為幻聽。若聽神經動脈發生硬化狹窄時,會影響到近端聽神經,造成許旺氏細胞缺血壞死,神經軸突上的髓鞘崩解,無法有效地傳遞聲波,出現高頻性的聽障。交談時,若對方說話過快,患者所聽到的字詞會糊在一起,難以分辨;健康的神經纖維會代償性地加強傳導,出現神經性耳鳴。迷路動脈狹窄 聽障及眩暈倘若狹窄發生在前方耳蝸動脈,近端耳蝸管受損,會出現高頻性的聽障;發生在後方耳蝸動脈,遠端耳蝸管受損,則會出現低頻性的聽障;發生在迷路動脈、總耳蝸動脈或前庭耳蝸動脈,耳蝸管及前庭會一起受損,會同時出現聽障及眩暈。耳蝸管受損時,聽毛細胞擺動不順,連接的神經傳導不佳,患者就會聽見陣陣迴音,接著健康的聽毛細胞會代償性地加強擺動,神經纖維加強傳導,於是出現比例不一的耳蝸性及神經性的耳鳴。動脈硬化發生時,健康的血管壁會試圖擴張,以維持適當的內徑,經年累月下來,會使椎基底動脈系統的動脈逐漸扭曲變形,若壓迫到聽神經或腦幹,就會在搏動時,干擾聽覺傳遞,患者會聽見猶如打字機般「噠、噠、噠」的聲響,稱為「陣發性聽覺症候群」。嚴重者須服藥 穩定血小板為了遏止動脈繼續硬化,保住聽力,改善耳鳴,建議三高患者,宜好好地控制血壓、血糖及血脂,可規則服用大劑量二十碳五烯酸 (EPA),穩定血管內膜,但病情嚴重者,須長期口服抗血小板劑,穩定血小板。坊間流傳服用銀杏萃取物可以改善微細循環,但因大多被肌肉所吸收,鮮少到達內耳或聽神經,聽障耳鳴者仍宜先正確就醫找病因、對症治療。
-
2022-02-16 該看哪科.兒科
家長忽略兒罹過動症未治療 醫師指恐衍生更多偏差行為
一名9歲男童,就讀小學後,陸續有老師反應上課不專心、坐不住,會走來走去、傳紙條等干擾行為,並對同學摔東西、時常弄傷他人,現在甚至會偷東西,經就醫進行智力測驗和電腦化注意力測試,發現他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經予藥物治療,並協同心理師進行行為治療,男孩狀況獲得改善,比較不會衝動且行為有開始受到規範了。長安醫院小兒科醫師陳震南指出,男童其實去年就有來過,其母主訴小孩上課容易分心、無法安靜坐下來,當初即檢測評估患有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家長覺得狀況不嚴重,想先觀察看長大一點會不會比較好,也沒再回診。沒想到男童後來在便利商店偷零食被抓到,才驚覺嚴重而再向他求助。陳震南說,混合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台灣盛行率為7%,可細分為注意力不足型、過動衝動型以及混合型三類,其中以混合型為大宗,發生的原因為患者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不足,以致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而出現過動、衝動等缺乏控制力的症狀。他提醒,切勿輕忽這個病症,因為若無接受穩定治療,青春期後可能會有憂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成年後甚至會有很多偏差行為。心理師徐開慧說,男童知道偷東西是錯的,但就是會忍不住去做,事後雖很懊悔、說下次不會了,但卻又會再犯,所以有自己控制上的困難,因此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的孩子,優先規畫行為控制的活動是必須的。她說,家長可以透過跟兄弟姊妹或同年齡相比,小孩是不是比較過動 ; 或是老師反映有注意力不足現象,只要有一個狀況符合,建議盡早帶孩子就醫、接受專業評估。6歲以前透過早期療育,治療效果最佳,一般治療的黃金時期是在國小以前為佳。
-
2022-02-16 新聞.元氣新聞
吃多傷身!消基會抽查市售零食,高油高鈉又高糖
吃零食是許多人解饞抒壓的方式之一,但民眾消費過量零食,就容易攝取過多的脂肪、糖和鈉,三高等疾病也會慢慢地找上門。消基會今天上午公布市售零食營養素等檢測結果。25件樣品中,發現有三件含起司口味的餅乾,若依香港食安中心的標準,屬「高鈉」食品,還有一款手工米蛋捲含鈉量是標示值的兩倍多。還有18件「高油」樣品已達到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熱量需求。而每百公克含有超過15克的「高糖」的樣品高達14件。消基會董事長黃怡騰表示,本次市售零食所含鈉、粗脂肪、膽固醇、抗氧化劑及丙烯醯胺等項含量檢測。希望透過本次檢測,了解市售零食的營養及安全,作為消費者選購時的參考,讓消費者在享受美味時能更加安心。採樣期間為去年5月底至6月初,採樣期間,因疫情處於三級警戒期間,僅於台北市及新北市兩地的量販店、官方網站及網路商店等地購買25件樣品;其中蛋捲、洋芋片及雪花酥各有5件,奶油或起司口味的餅乾(棒)則有10件。檢視產地有17件為台灣生產,其餘8件為進口,其中6件來自馬來西亞、另菲律賓及印尼各1件。檢視本次樣品的營養標示及測試,共有3件「高鈉」樣品所含的鈉含量對國小孩童而言,已是每日建議攝取量的三分之一。共有18件「高油」樣品已達到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手冊」中熱量需求。而每百公克含有超過15克的「高糖」的樣品高達14件。此外,有4件樣品檢出微量的抗氧化劑,其中3件是不得添加抗氧化劑的餅乾。4件檢出丙烯醯胺,檢測的數據都低於歐盟及國內的建議量。經檢測,本次採樣的樣品,每百公克鈉含量的最高與最低值,介於55~760毫克之間,值量比例十分懸殊。但目前國內並未對「高鈉」設定有明確的定義,若參考「香港食安中心」的資料建議標準,每百公克固體食物超過600毫克鈉者,即屬於「高鈉」食品,則本次測試中屬於高鈉食物則有3件,均為含起司口味的餅乾。此外,依據我國《包裝食品營養標示應遵行事項》,鈉允許誤差範圍須小於等於標示值的120%,與標示比對後,有1件手工米蛋捲的樣品實測與標示差異過大,外包裝上所標示鈉含量換算為每百公克84毫克,但實測時發現其每百公克實際的鈉含量卻有230毫克,是標示值的2倍多。黃怡騰指出,鈉可維持人體機能正常運作,也是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的必需物質之一,是身體攝取的重要物質。喜愛重口味的消費者,容易吃入過量的鈉,長久下來可能造成身體浮腫、水腫、血壓過高、動脈硬化、心臟負荷加重和腎臟水分排泄困難等問題。根據研究,一旦鈉攝取過量可能有長不高的風險,也會影響智力發展。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應明確定義「高鈉」的定義。
-
2022-02-15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頸椎退化致手舉不高 手術後與醫師比腕力
75歲吳先生退休後每天寫書法,過著悠閒的時光,未料,過年前突然手舉不高,經檢查發現,原來是頸椎退化導致。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立即安排吳先生手術治療,除夕當天出院,至今恢復良好,還能和醫師互比腕力。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簡瑞騰表示,居住於台南佳里的吳先生從台鹽公司退休後,過著彈琴、寫書法與繪畫的藝術人生,親友鄰居最期待每年過年前收到他親手書寫的春聯,但他在過年前兩周突然發現左手舉不高,即使勉強舉起也會像「自由落體」般墜落,像似中風般。吳先生說,其實一年前手臂就出現緊繃感,彷彿被橡皮筋綁住一樣,摸起有點導電感,就醫後發現是頸椎退化造成,雖然有吃藥、復健、針灸治療,但沒有特別效果。直到過年前自覺情況不妙,擔心神經長時間遭壓迫會無法再彈琴,因此就醫治療。簡瑞騰指出,吳先生的左上肢無力,穿脫衣服困難,甚至無法端碗,生活已無法自理,因此決定動刀治療,術後隔天,他的左手已有力氣,並且能夠自在地活動,遇到醫師來查房時,還相互比腕力。過年期間民眾常忌諱開刀,簡瑞騰說,但吳先生因頸椎第五運動神經嚴重壓迫導致左上肢無力、萎縮,應愈早開刀,拯救被壓迫的神經一刻都不能等。手術當天先請神經內科做神經肌電圖、神經傳導檢查和電腦斷層,確認只是退化壓迫神經,並沒有其他病變後,下午即進行頸椎第三至五椎間盤切除、脊髓減壓、融合手術。簡瑞騰說,吳先生術後恢復快,一夕之間即解除手腳無力症狀,趕在除夕當天出院與家人開心過年。
-
2022-02-09 癌症.飲食與癌症
吃什麼可以抗癌?美國癌症研究組織點名26種抗癌食物(上)
癌症一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之首,而癌症的發生很有可能與生活及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聯。那麼要怎麼從日常飲食改善呢?不妨參考,美國癌症權威【美國癌症研究組織】列出26種抗癌食物吧!26種抗癌食物:蘋果、蘆筍、藍莓、綠花椰菜、孢子甘藍、胡蘿蔔、白色花椰菜、櫻桃、咖啡、蔓越莓、亞麻籽、大蒜、葡萄柚、葡萄、羽衣甘藍、柳橙、豆類、覆盆莓、大豆、菠菜、南瓜、草莓、茶、番茄、核桃、全穀類蘋果富含膳食纖維和多酚化合物,膳食纖維可以幫助體內益生菌生長,減少毒素在腸道中的時間,進一步可以預防腸道疾病,像是大腸癌。蘆筍含維生素A、B群、β-胡蘿蔔素,能維持上皮黏膜細胞的完整、抗氧化、正常生理機能,另外還含鉀,可以調節血壓、神經傳導、肌肉收縮等。藍莓含豐富的植化素及營養素,在研究中顯示具有潛在的抗癌作用。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吃藍莓會增加血液中的抗氧化能力,防止細胞受到損害。十字花科蔬菜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A、B、B2及維生素C外,還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β-胡蘿蔔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可以減少細胞損傷,預防癌症發生。孢子甘藍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生素來說,有維生素 A、B、C、K,有助維持視力健康、抗氧化、維持細胞健康、抗衰老等,而維生素K更有助抑制鈣質流失和預防骨質疏鬆;豐富的礦物質像是鋅、鉀、鈣和磷等,則有助促進細胞的修補和再生。胡蘿蔔富含膳食纖維及硒元素,並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B1、B2、B6、C、胡蘿蔔素等,同時也含有鈣、磷、鐵、鉀、鈉、菸鹼酸及草酸等礦物質。對於肺癌、乳腺癌有一定的抗癌能力。白色花椰菜屬十字花科,富含槲皮酮和黃體素等抗氧化物質。槲皮酮是一種強力抗癌物質,能使許多致癌物質失去活性,還具有抗菌、抗炎、抗病毒、抗凝血的作用。櫻桃含有花青素,可以對抗心血管疾病。另外,還含有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可以幫助失眠者入睡。咖啡研究顯示,喝咖啡可以降低患子宮內膜癌和肝癌的風險。蔓越莓所含的植化素有助於預防炎症、延緩炎症過程,並預防心臟病。研究顯示,經常喝蔓越莓汁,可以通過增加好的膽固醇、減少發炎反應和防止膽固醇氧化,達到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亞麻籽富含膳食纖維,可溶性的膳食纖維能夠帶走一些膽固醇,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在相關研究中也證實,尤其是膽固醇含量比較高的人,效果還更明顯。大蒜含有硫化合物,具抗菌、消炎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真菌、病毒等都有抑制和殺滅作用。葡萄柚富含維生素C、纖維、鉀、果膠等營養素,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成分,可避免細胞受損、降低膽固醇。
-
2022-02-06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缺乏易致憂鬱症和成癮症 名醫教你透過天然方式提高體內多巴胺
▌增加多巴胺就是增加行動力除了血清素之外,另一個能讓身心感覺舒暢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就是多巴胺。多巴胺主要負責人體的行動力以及強化我們的動機與積極度,如果體內缺乏這個訊息傳導物質就容易導致憂鬱症和成癮症。我們可以透過天然的方式提高體內的多巴胺合成率,你可以親身感受前後差異,當多巴胺提升之後,你的人生將會變得更有樂趣!請捨棄令人成癮的任何物質:舉凡酒精、其他毒品與碳水化合物之所以讓你欲罷不能,主因就是它們能快速提高大腦內的多巴胺濃度。這也是為什麼當人體內的多巴胺指數下降時,就越想要攝取這些成癮性物質,因為此時它們對你的身體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長期透過這種方式激發多巴胺的行為不啻是飲鴆止渴,因為藥效最強的毒品通常能夠一舉將多巴胺提升至最高濃度,這當然就是它讓人成癮的原因之一。除了毒品以外,糖分和碳水化合物同樣會使多巴胺短暫飆高,因此產生成癮的症狀。每次飆高的多巴胺反應會大幅減少人體的多巴胺接收器,導致腦細胞對接收到的訊息沒什麼反應。若要再次達到同樣興奮的程度,就必須攝取更多同類型的成癮物質,才能有相同的刺激效果使細胞釋放出相同數量的多巴胺。因此,你所需求的糖分、碳水化合物、酒精或是毒品的數量就越來越多。飲食:你的飲食習慣決定了腦神經元會製造多少多巴胺。更確切地說:是你攝取了多少好的蛋白質,也就是高品質的肉類、魚類、雞蛋、乳製品與乳清蛋白。除了高品質的蛋白質之外,身體也同時需要幾項重要的輔助元素,這些元素能幫助身體將蛋白質轉換成多巴胺。人體的胃會將所有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小分子的蛋白質,但只有胃酸濃度正常時才會發生。這個分解步驟還需要足夠的鋅、維他命B1與B,蛋白質藉此便能以必需胺基酸苯丙胺酸這樣的獨立分子存於人體中,苯丙胺酸於是能輕鬆地從腸道隨著血液循環一起進入細胞中。而苯丙胺酸最終會在細胞內被轉換為酪氨酸,這個轉換過程中需要輔助的營養元素有葉酸、鎂、錳、鐵、銅、鋅與維他命C。再經過兩個步驟之後,酪氨酸就會被重組為多巴,隨後轉換為多巴胺。要完成這最後兩個步驟,需要維他命B才能成功。但是當胃酸過低時,(我不得不再次提起那些經常被開立的胃酸抑制劑處方籤,那會讓胃酸過低的人完全無法分解自己攝入的蛋白質。)當然後續的產品苯丙胺酸與酪氨酸的數量也就跟著降低。腸漏症的患者也會發生同樣的問題。除了缺乏上述兩者胺基酸會影響最終產品多巴胺之外,人體內是否具有足夠的輔助營養元素也是決定能否產出足夠多巴胺的原因之一。研究結果顯示,正在閱讀此書的你們,絕大多數都有這個毛病。平均統計,百分之五十八的女性身體經常缺乏鐵質,男性缺乏鐵質的情況稍微少一點,數據顯示多數缺乏鐵元素的男性都是運動員與年長者。此外,不分性別,平均有三分之二的人體內葉酸含量過低。缺乏鐵與葉酸都會降低多巴胺的生產率。最後,碳水化合物經證實會迅速降低體內多巴胺的濃度。的確,在剛開始攝取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時候,它能讓血液裡的多巴胺急速升高,但隨後卻會快速將多巴胺分解導致消失,因此人在攝取完大量碳水化合物過後,只會感到空虛。保持正常體重:人體脂肪組織內的細胞會不停製造荷爾蒙瘦蛋白出來。瘦蛋白雖然會抑制食欲,但也會抑制多巴胺的功效,使人的行動力與積極度完全跌到谷底,那可是讓人類想要起而行、邁開步伐跑的行動力。相反地,若是人體維持在正常體重,脂肪組織便不會釋出過多的瘦蛋白,體內存在的多巴胺得以完全釋放功效。人因此感到更有積極行動的渴望,生命才會變得更有樂趣。消除壓力:多巴胺形成後,還有更多的轉換程序會接續發生。首先,多巴胺會轉變為正腎上腺素,接著再轉變為腎上腺素,亦即俗稱的壓力荷爾蒙。只要形成越多的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多巴胺的濃度就越低。但是你可以透過放鬆自己的情緒與身體,以降低正腎上腺素與腎上腺素的形成。如果眼前的壓力一時半刻無法解除,那麼請你攝取大量的蛋白質以及製造多巴胺所需要的礦物質和維他命,好讓身體能增加多巴胺的產量。記憶力訓練:透過認知訓練即智力訓練,你可以提高多巴胺接受器的密集度!【自我診斷】我的多巴胺足夠嗎?做完上面的自我診斷,如果你勾選「是」的次數越多,代表你體內缺乏多巴胺的可能性越高。是否缺乏多巴胺比較難以抽血檢驗的方式做出診斷,因此若你相當可能有多巴胺不足的情形時,請立刻參照書中的建議,改變你的生活習慣。※ 本文摘自《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作者:烏里西‧史特倫茲 譯者:黃淑欣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
2022-02-0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促進血管新生讓大腦更健康 名醫:只要做到2件事
▌養成一輩子的運動習慣運動會促進大腦的血管新生,因此有更多的血管運輸更多的氧氣和營養到大腦細胞。於是大腦細胞的活動力增加,進而產生更多能量。不只如此,大腦內的循環代謝也自動回歸平衡,所有疾病消聲匿跡,甚至讓大腦開始增加新的大腦細胞數量。總而言之,新生的血管能增加大腦的智力運作效率和快樂。科學家對此進行過實驗,實驗中以老鼠作為受試體,並將牠們分為幾組。一組每天必須在輪上慢跑,另一組不需要跑滾輪,但是只能待在一個沒有足夠活動空間的籠子裡。實驗一個月之後,滾輪組的老鼠大腦裡多了許多新生血管,腦細胞因此能夠獲得較多的氧氣和營養。大腦養分與氧氣的充足與否不只會隨著老鼠跑滾輪的時間而增長,也會隨著休息時間長短有所變化。只要老鼠不再每天跑滾輪,大腦的血管就會逐漸萎縮。這個實驗呈現的結果是,如果你停止運動,那腦細胞就不會再得到充足的氧氣和養分。你的認知能力會開始下降,也會開始變得不開心。因此,請養成長久的運動習慣!有趣的是,不只運動,學習一個新的動作也會促進大腦血管的新生。實驗中有另外一組老鼠,不需要跑滾輪也不需要被關在狹小的籠子裡,但是必須學習新的動作技巧。起初這群鼠的大腦內只有特定的腦神經元增生,但是不久之後,整個大腦血管的網絡便開始擴張增生。血管就像裁縫針上的穿線孔一樣,氧氣必須穿入過血管才能通往大腦。沒有血管,細胞就無法獲得氧氣,而氧氣是製造能量分子的最基礎原料,有了能量分子才能負荷大腦所有的循環代謝。透過血管傳送的不只是氧氣而已,其他製造原料如荷爾蒙和神經傳導物質也必須透過血管才能抵達腦神經元。因此,大腦內新生血管的增加,對大腦的整體健康絕對有莫大益處。單單是大腦是否能形成新的腦神經元,就取決於大腦是否有足夠良好品質與足夠數量的血管來提供養分。如果大腦內沒有足夠的血管量,所有你攝取的養分也只能發揮出少量的影響力,這些營養若不是完全無法到達就是只有少量能抵達。因此,除了攝取完善的飲食和補充身體所需要的營養,你絕對也需要足夠的血管。而這點,只有透過長期持續運動或是學習新的技能才能達到。實用建議:維持一輩子吧!●增加每週的慢跑次數。●學習新的動作或技能,例如跳舞、新的泳姿、前腳掌先落地走路、新的運動項目。●也可以進行其他的選項,例如跳躍、倒退走路、橫向走路。●不論要選擇哪一項新技能,請務必開始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增加自己的活動。※ 本文摘自《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作者:烏里西‧史特倫茲 譯者:黃淑欣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
2022-02-03 該看哪科.骨科.復健
過了30歲肌肉每10年流失3至8% 專家教預防肌少症最有效方法
人過了30歲後,肌肉質量每10年流失3至8%,若沒有正視肌少症問題,隨著年紀增長,常見肌肉量下降、骨質疏鬆、體重減輕等狀況發生,跌倒、骨折及罹患代謝疾病機率增高,活動力也急速下降。建議多從事快走、慢跑、登山、游泳等有氧運動外,也應該做阻力訓練來強化大腿肌、臀肌的肌力,預防肌少症上身。「阻力訓練和飲食均衡」,是預防肌少症最有效方式。阻力訓練是透過外在阻力,讓肌肉進行收縮時,肌肉纖維感受到張力,可刺激荷爾蒙生成,提升神經傳導能力,促使肌肉生長訊號刺激骨骼肌裡蛋白質合成;同時要補充優質蛋白質,如蛋、魚、雞肉、豆製品、牛肉、豬肉等,若腎功能正常,建議一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克蛋白質。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阻力訓練,不需要太大空間,只要利用彈力帶、啞鈴、寶特瓶,或是自身的體重,都可以達到阻力訓練的目標。中老年人進行阻力運動時,3大注意事項:一、如患有慢性病,務必徵詢過您的醫師後,在了解疾病的影響下,安全規律運動。二、若從來沒接受過阻力訓練,建議先尋求專業醫師及治療師的協助,制定個人化運動計畫。三、建議每周運動3次、每次30分鐘、運動後心跳達130下,持續6個月。中老年人2大居家運動1.死蟲式1. 平躺在瑜伽墊上,雙手向上方延伸,與身體保持垂直,雙腿屈膝讓大腿和小腿呈90度,腳尖向內勾。2. 右手向頭頂方向延伸,盡量讓大拇指輕碰地面,左腳同時向前延伸,腳跟不落地,右腳和左手保持不動,保持1至2秒後,回到起始姿勢,每次做8至12下,每天3組,並換邊訓練。功效:適合中高齡民眾,有助改善下背痛、增強核心肌群,以保護脊椎。2.後腳抬高蹲1. 站在椅子前方約1至2步距離,將後腳腳板放在長椅上,重心放在前腳上,保持上半身微微前傾,將臀部稍微往後往下蹲。2. 接著吸氣臀部往下坐並短暫停留,吐氣時往上,過程中保持身軀穩定,每次做8至12下,每天3組,並換邊訓練。功效:後腿抬高可增加前腳臀腿的刺激,適合踝關節活動度不足的民眾,對爬樓梯、跑步、走路的肌力都有幫助。
-
2022-02-02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睡得好就能減少慢性發炎風險 醫揭為何睡眠對大腦健康如此重要
▌讓你的大腦有充足的睡眠人的大腦在睡眠時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液體,用以沖洗掉腦內所有的老廢物質與有害物質,但是醫學界直到二○一三年才發現了這種液體與其功用。大腦有夜間清洗功能障礙的人比較容易產生腦神經退化的相關疾病,例如失智症或是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e Lateralsklerose,簡稱ALS,俗稱漸凍人症)。睡眠不足或有睡眠障礙的人的血腦屏障也會受損,導致不屬於大腦的異物也能抵達大腦,並且引發發炎反應。丹麥的科學家麥肯.尼德佳德教授(Prof. Maiken Nedergaard)以及她所屬的研究團隊曾經在老鼠身體上研究這種特殊液體的功能。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液體在老鼠清醒的時候幾乎毫無動靜,然而當老鼠進入睡眠之後,這種液體便高速流動於其細小的渠道內。這個系統與我們的淋巴系統相當類似,只是淋巴系統無法到達大腦而已,於是尼德佳德教授擷取神經膠狀物質與淋巴兩個字,將之稱為膠狀淋巴系統。也因為神經微膠細胞是組成液體流動渠道的元素,並且具有調節的功能。這個系統會在我們於夜間睡眠的時候,清除大腦內如β類澱粉蛋白之類的有毒物質。在實驗老鼠睡覺的時候,β類澱粉蛋白在牠們腦內的濃度大幅降低,降低速度比起老鼠在清醒時快了近兩倍。除了這份研究之外,還有更多早先的研究學者同樣指出,人腦內的β類澱粉蛋白濃度在睡眠時期會大幅減低,只是這些研究學者至今尚未無法對此解釋。除了神經膠質細胞可以控制膠狀淋巴系統之外,具有同樣功能的還有荷爾蒙正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是壓力荷爾蒙的一種,它也具有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在高濃度正腎上腺素的環境下,腦內的膠淋巴液體流動地較為緩慢。目前為止科學家一致認同,缺乏膠淋巴液體的循環流動對於形成如阿茲海默症與巴金森氏症的腦神經退化疾病有相當大的關係。在低濃度的正腎上腺素環境下,亦即人在晚上就寢與放鬆的時候,膠淋巴液流動的速度則會增強。另外,墨西哥的研究團隊發現,缺乏睡眠會對人體產生壓力,因為缺乏睡眠會讓皮質醇指數升高。因此,這個壓力荷爾蒙接著會對免疫系統下達準備作戰的指令,這會引起腦內輕微的發炎反應,而這個發炎反應會攻擊血腦屏障。於是血腦屏障再次門戶大開讓有害物質進入大腦,進一步引發更多的發炎反應。睡眠對你的大腦健康有著無比的重要性,睡得好的人就能大幅減少慢性發炎的風險。如果你已經出現了大腦疾病的徵兆,對此睡眠有助於治療。現在社會的多數人都沒有給予自己足夠的睡眠時間,與其待在床上好好睡覺,他們寧可熬夜看電視、打電動,三更半夜仍舊流連忘返於網路購物或社群媒體裡。另一群人則是想睡卻睡不著,他們翻來覆去卻無法入眠,通常這如果不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營養攝取,就是思緒還在腦裡打轉而著無法靜下來。。實用建議:好好睡一覺吧!請你給自己足夠的時間睡覺。平均而言,正常人需要每晚七到八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請根據下列兩點來檢視你究竟有沒有睡滿足夠的時間:1.你早上起床的時候,覺得自己睡飽了。2.你一整天都覺得相當有精神。※ 本文摘自《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大腦不老,身體就好:德國醫生親授腦力寶典,讓你想得快、忘得慢,提升自體免疫力,遠離頭痛、憂鬱和失智》作者:烏里西‧史特倫茲 譯者:黃淑欣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1/05/06
-
2022-01-28 新聞.杏林.診間
名醫與疾病的對話/復健科醫師也罹患雙重擠壓症候群 做6件事改善
在診間,很多病人看我使用電腦打鍵盤問我「為什麼要用墊子?」因為我的手會麻、頸椎退化,罹患了腕隧道症候群和雙重擠壓症候群。手麻、頭痛 睡姿也歪掉隨著年齡增長,50歲以後我的頸椎開始退化,壓到頸部神經,手腕神經也變得更脆弱,產生「雙重擠壓症候群」。最初是頭痛、脖子不舒服,尤其是頭痛到需要躺著,還以為是偏頭痛、青光眼,但檢查才發現是頸椎壓迫造成。也因為脖子不舒服、睡姿歪掉,頭側向左側,導致左手麻,從手臂往手指方向延伸的麻。因為我的姿勢不對,才造成頸椎問題,不僅左手會麻,還會頭痛,剛開始我只做一些熱敷、電療,但效果有限,吃藥只是暫時緩解,後來我調整姿勢,睡覺時在枕頭上放置毛巾捲讓頸部有承托,頭與頸往前約5度微微彎曲,不要側一邊,頸椎問題才得到緩解。別過度伸展 可拿墊子撐手52歲時,手腕、手指不對勁,常常手麻,尤其左手拿手機時最為嚴重,經神經傳導檢查,證實是罹患「腕隧道症候群」。因為長期使用電腦鍵盤,手腕過度往上伸展造成的,於是我使用鍵盤時,會拿墊子撐住手腕,避免手腕過度伸展。手很麻時,會戴上豎腕副木(矯正支架),讓手腕擺在正中、放鬆的姿勢,避免神經壓迫、造成疼痛。腕隧道症候群發生原因,常見使用電腦久了、拿著手機追劇、玩手遊或單手支著頭睡覺等,手腕過度彎曲、過度伸展,造成手腕處的正中神經過度狹窄受到壓迫,手指頭會麻,尤其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或無名指一半所謂「三指半」延伸到手掌魚際部位會麻。打電腦玩手機 需注意姿勢在治療上,第一個就是預防,手腕不要過度彎曲以及過度伸展。復健治療依病況可採用副木、超音波、電療、雷射、打針,或震波治療、高能量磁場治療等,有助於緩解神經壓迫。避免雙重擠壓症候群上身,我做了六件事:一、謹守「睡覺頭不能歪掉、頸不能空」,有助於改善頸椎問題。二、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就要起身動一動,做頸椎舒緩運動或伸展運動,讓眼睛適度休息。三,避免伸脖子姿勢,例如低頭族看手機、電腦族會不自主伸長脖子、下巴凸出,都易導致頸椎問題惡化。四、坐姿要正確。坐的時候先調整好椅子高度,與螢幕第一行字往上3公分平視,或與訪談者保持平視,並隨時注意姿勢,挺胸、背拉直。使用鍵盤時,手腕要有靠墊,騎機車催完油門後手腕放平。五、平時做頸椎強化運動,利用手部輕推頭部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各16拍後放開。六、身體不適,應就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避免延誤治療時機。醫學辭典/雙重擠壓症候群「雙重擠壓症候群」最早於1973年由厄普頓(Upton)和麥考馬斯(McComas)2位醫師提出,他們追蹤115名罹患腕隧道症候群或肘部尺神經壓迫症狀患者檢查分析,發現有81例伴隨頸部神經病變,且沿著單一條周邊神經,同時存在多個部位的壓迫現象,而引起的神經功能障礙,稱為「雙重擠壓症候群」。林千琳小檔案現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復健科主治醫師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理學碩士專長:早期療育、兒童復健、中風復健、癌症復健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總醫師興趣:健走、旅遊、欣賞音樂
-
2022-01-13 該看哪科.腦部.神經
為什麼你應該多睡覺?研究曝大腦神經退化的原因
失智症是個難解的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皆投入大量研究,希望找出病理機制以研發新藥。但人腦的神經網絡複雜程度,超出目前理解範圍,在用藥之前,需要對神經網絡有更清楚的認識。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的陳儀莊特聘研究員,帶領團隊與跨領域專家合作,除了研究神經細胞與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亦盼能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可沿用於其他神經退化疾病的治療藥物。▌神經退化疾病至今仍無藥可醫2016年年底,美國一間著名大藥廠宣布其研發27年的失智症藥物,在臨床研究上效果不佳。消息一出,無論是科學家、病人或投資者都一片沮喪,全美生技股票甚至大跌了8~10%。2021年6月,另一家美國藥廠發展多年的失智新藥終於獲得美國FDA有條件通過,但是否有足夠療效,仍產生許多爭議。在這個低迷的氣氛中,曾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生物學家巴爾的摩博士(Dr. David Baltimore),站出來鼓勵大家:其實我們對神經細胞還不夠了解,如果夠了解,很多問題我們會事先想到。我們應該更努力發展新的科技,並加強分享資訊和數據,才能成功。失智症治療在台灣也頗受關注,尤其近年高齡社會問題更為嚴重,報紙社會版不乏因家人無力長期照顧失智長輩而發生的悲傷故事。早在十幾年前,政府便開始推動失智藥物發展,例如NRPB生技醫藥國家型科技計畫。2012年立法院的臨時議案中,數十位立法委員聯合簽名,要求政府會同中研院研發改善失智的抗體與藥物。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若只急著研究藥物的藥效,而忽略全面了解,就很容易出差錯。例如當科學家發現一種新藥可以修復退化神經細胞的功能,若在尚未確定副作用時就立刻進行開發,便會增加臨床實驗的失敗機率。因此,藥物研發需更謹慎與深入。此外,人腦神經網絡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目前的理解範圍,這也是為什麼至今仍無藥物可快速根治神經退化疾病。國內外科學家尚在努力,從基礎研究了解人腦的神經網絡,中研院也投入大量心力,其中一個方向是以研究神經細胞為主體,探討神經細胞和其他腦細胞(包括神經膠細胞)之間的影響。▌記憶維持,仰賴神經網絡陳儀莊特別從基礎原理來解釋,說明科學家如何發展神經退化疾病模型,進而尋求開發藥物的可能性。人腦的神經網絡中,以負責網絡連結的「神經細胞」最為重要。神經細胞活動時會有很多電位經過,電位傳導得越快,神經網絡傳遞功能的效果越好。但在傳導電位的過程中,如何避免「短路」,就需要靠「寡突膠質細胞」將神經細胞包起來保護。而大腦中占了85%的「星形膠質細胞」也非常重要,就像支持整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工作人員,這群細胞扮演非常關鍵的支持角色。「星形膠質細胞」一腳連接神經細胞、另一腳連接血管,幫助神經細胞接收養分,並協助清理代謝廢物。個子很小的「微膠細胞」數量很少,僅占全部腦細胞的5%。它們彷彿大腦中的警察,一旦發現壞東西就會將之吞噬;而看到發炎狀況時,則釋放出細胞激素(cytokine),殺死入侵的細菌以抗發炎。目前已知幾乎所有的神經退化疾症,都和微膠細胞失控有關。但微膠細胞是個雙面刃:如果它分泌太多細胞激素,也會傷害神經細胞,這種情況在大腦老化時很容易發生。對於神經細胞而言,順利獲取能量極為重要。血液中的葡萄糖,會先經過星形膠質細胞變成乳酸,乳酸再進入神經細胞轉成能量。這個乳酸釋放、吸收與轉換能量的過程,有時候效果會變差,對長期記憶的形成及維繫造成不利影響。克莉絲蒂娜.阿爾貝里尼(Cristina M. Alberini)博士的實驗室曾證實,將大量乳酸打入老鼠負責記憶的海馬迴組織中,會讓老鼠的記憶力變好;這是因為神經細胞獲得很充足的能量、得以順利運作。這讓我們了解:記憶的形成和維持皆須依賴神經網絡順利運作;過去的記憶也許並不是消失,而是無法順利傳導。人變得健忘,可能是神經網絡的傳導效率變差了,因此若能透過增加神經細胞能量,來促進神經網絡的傳導效能,也許可以改善失智。▌神經退化原因:壞蛋白質堆積致禍便祕是因為廢物阻塞在腸道,引發極不舒服的感覺。對人腦中的神經細胞而言,若無法順利代謝壞蛋白質,則會導致其堆積成斑塊──就如便祕一般──阻礙神經傳導功能,狀況惡化時甚至會造成神經退化疾病,例如失智症、亨丁頓舞蹈症、漸凍人等等。但神經細胞如何倒垃圾呢?這就要靠「腦脊髓液」幫忙。星形膠質細胞的腳會包住血管和神經細胞,在血管和星形膠質細胞中間形成一個極小的空間,足以讓大腦中的腦脊髓液通過,把存在於神經細胞的壞蛋白質──例如造成失智症的類澱粉蛋白(Amyloid β, Aβ)──帶出腦部排除,以防堆積成斑塊。當腦脊髓液流通得越順暢,代謝效果越好。如果家裡的灰塵越積越多,形成一座土丘,你的正常生活空間和機能就會逐步壓縮、甚至喪失。這就是蛋白質斑塊對神經細胞帶來的威脅。多種神經退化疾病的神經細胞,都有蛋白質不正常堆積的情形,包含亨丁頓舞蹈症(圖A)、阿茲海默症(圖B)、帕金森氏症,以及漸凍人。年輕的時候,神經細胞會把壞蛋白質分解或排出,小小的微膠細胞也會跑來試著吞噬壞蛋白質;如果排清和吞噬的能力好,累積在腦中的壞蛋白質就越少。但壞蛋白質終究會漸漸積累,累積得越來越多,便在神經細胞周圍(或細胞中)堆成一大坨斑塊,導致神經細胞死亡、神經網絡傳導功能降低,這就是神經退化疾病產生的原因之一。▌為了神經細胞好,你有理由多睡覺內德加(Maiken Nedergaard)博士的研究室,以老鼠做了一個實驗,在腦膜打進去不同分子大小的染料,觀察染料如何隨著腦脊髓液在腦中流動擴散。紅色的染料分子比較大,綠色的染料分子比較小。他們發現腦脊髓液流動擴散的效果,和「年齡」及「睡眠」息息相關。如圖所示,年輕的老鼠(上方腦切片)腦脊髓液流通效果很好,小分子的紅色染料和大分子的綠色染料遍布腦中混成黃色,大小分子在腦中跑得差不多快。但年老老鼠(下方腦切片)就不是這樣,只有小分子的紅色染料透過腦脊髓液傳輸得比較快,大分子的綠色染料還是停在從腦膜打入的位置,沒什麼移動。無論是老鼠或人類,年紀增長之後腦中的代謝功能都會變差,進而出現神經退化,這是個殘酷的事實。先別感嘆年華已老,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好好睡覺,而且要睡飽。因為內德加博士的實驗發現,睡覺時神經膠細胞會變小,讓腦脊髓液流通的空隙變大、流速變快,是清理神經網絡中壞蛋白質的最佳時機。為了讓神經細胞順利清理廢物,每個人都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以亨丁頓舞蹈症為模型,發展神經退化疾病藥物了解神經網絡之後,下個目標是藉由神經退化疾病的動物模型,了解哪些機制會影響發病,藉以找出用藥的機會。失智症是老年最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但成因相當複雜,目前亦無完善的動物模型。而亨丁頓舞蹈症只有一個基因突變就造成疾病,現階段已經有相當好的動物模型供科學家探討。陳儀莊與研究團隊從亨丁頓舞蹈症著手研究藥物發展,原因是亨丁頓舞蹈症和其他神經退化疾病有類似的病理機制,例如神經細胞都會有壞蛋白質堆積、沒辦法正常分解的狀況。若有藥物能促進壞蛋白的分解來治療亨丁頓舞蹈症,就可進一步探討,是否也能用於治療漸凍人或失智症等其他神經疾病。只是在藥物成功開發前,很多人希望專家可以先指點什麼食物能讓病情好轉、什麼則會讓身體變得更糟?但陳儀莊提醒,神經網絡是一套相當複雜的系統,每種食物的功用也很複雜,並非只有單一的作用。大家可以從認識大腦的結構和功能開始,了解如何保護神經網絡正常運作。另外,亨丁頓舞蹈症會透過基因代代遺傳,在醫療知識比較落後的地區,人們仍然相信此種病症源於家族受到妖魔附身或詛咒,這是因為了解不夠而產生的誤會。其實神經退化疾病並不會傷害他人,反而是病人因為無法好好走路、容易跌倒,或是忘了自己有沒有吃過飯,造成自身的危險。在藥物成功開發前,我們都能做到的,就是建立正確知識,照顧好自己的神經網絡,也盡量提供病友及家屬協助。※ 本文摘自《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作者: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1
-
2022-01-02 養生.運動健身
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哈佛教授教簡單做對一事緩解失眠
▌對睡眠感到緊張如果說世上有什麼地方最適合研究睡太少的影響,那個地方一定是大學。現在的學生似乎跟我在他們這年齡時一樣睡得不夠。去年有一位十分認真的大學部學生考試考壞了,到辦公室找我。我們討論這件事時,她對教材的理解程度讓我印象深刻,顯然真的是因為睡眠不足她才表現失常。她承認她通常只睡四小時,考前一晚也不例外。我問她為什麼睡這麼少時,感覺像聽到與她相同年紀的自己在講話。她通常凌晨兩、三點上床睡覺,很難入睡,覺得還沒休息夠又早早醒來。白天她沒辦法不在課堂上打瞌睡,靠咖啡因在圖書館看了很久的書之後,到晚上又沒辦法入睡。大學生是一種特別的人類。部分原因在於許多大學生初嘗長大的滋味,但還沒有擔起大人的責任。我許多睡眠不足的學生離開象牙塔之後別無選擇,只能安定下來、多睡一點,但有些人會繼續睡眠不足。依據某些研究結果,美國大約有10 %的成人罹患可診斷的失眠症(也就是經常需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入睡或整晚都無法入睡),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成人覺得自己睡不夠。在其他地區,失眠的普及率也相仿。可以想見,許多失眠者,亦即大約5%的美國人,求助於安眠藥。為什麼這麼多人白天休息太多,晚上又無法休息?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探究在腦中交互作用、掌控清醒和睡眠的兩個重要生物過程。這兩個過程正常運作時,我們會在早上精神奕奕地醒來,整天大部分時間愉悅地清醒著,晚上則緩緩入睡。這兩個過程如果混亂,我們就會在課堂上或會議中不禮貌地睡著,晚上卻痛苦地難以入睡,早上又醒得太早,或是帶著恐怖的頭痛輾轉難眠。第一個系統是週期接近二十四小時的晝夜循環,由腦部下視丘(hypothalamus)中一群特殊細胞負責調節(這團細胞有個讓人昏昏欲睡的名字,叫做視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us〕)。這些細胞早上會通知腎臟上的腺體製造皮質醇,藉以叫醒我們。皮質醇是刺激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荷爾蒙。夜幕降臨時,下視丘會呼叫同樣位於腦中的松果體製造褪黑激素(melatonin)。褪黑激素是「吸血鬼荷爾蒙」,有助於睡眠。晝夜系統像時鐘一樣每天依據光線亮度和其他經驗調整。有時差經驗的人都知道,晝夜節律可以藉由光線和其他環境線索慢慢調整(每天大約一小時)。如果人體完全依賴晝夜節律來調節睡眠,將會造成問題。想像一下如果連續幾天睡眠不足又沒辦法睡晚一點,或是即使睡了很多也沒辦法晚睡,會有多糟糕呢?所以,還有另一個與活動量關係密切的系統也能調節我們的睡眠和清醒狀態。這個自動調節系統的功能類似沙漏,計算我們已經清醒了多少時間,好慢慢累積壓力,促使我們睡覺。我們醒得越久,睡眠壓力就會越來越大。這個壓力來自腦部消耗能量後產生的腺苷酸等分子逐漸增多。接著我們藉由睡眠讓沙漏重新開始計時,主要是透過非快速動眼睡眠。整體說來,這個自動調節系統可協助平衡我們清醒和睡眠的時間,如果我們醒得太久,這個系統可抑制晝夜系統,協助我們回復減少的睡眠時間。在正常環境中,晝夜和自動調節系統攜手合作,維持固定的睡眠與清醒循環。但生命不可能永遠固定。如果房子失火、一群飢餓的土狼從動物園跑進社區,或是岳母突然說要搬過來一起住,那該怎麼辦?這些攸關性命的危機會啟動體內的戰或逃(fight and flight)系統,觸發過度激發(hyperarousal)狀態。一瞬間,身體會釋放出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大量荷爾蒙、加快心率、讓大量糖進入血液、暫停消化系統,同時提高警覺程度。這些荷爾蒙顯然還會抑制允許睡眠的過程,這是維持持續警戒的重要適應行為。今晚要應對緊急狀況,所以我們不會睡著。如果一切順利,火災撲滅了、土狼抓回去了,岳母也走了,我們就會回歸平衡,第二天晚上我們會睡得特別香甜,以便償還睡眠債務。戰或逃反應(也就是交感神經系統)對睡眠的影響,可以解釋運動對睡眠的影響為什麼如此重要以及有何重要。我們如果在睡前全速跑一公里或舉起重物,往往很難入睡,因為激烈的身體活動會開啟這個系統,造成激發狀態。相反地,白天做些適當的身體活動,例如踢一場足球、一兩個小時的園藝工作或長距離散步,都有助於睡眠。這些活動可以提高睡眠壓力,同時刺激身體以更深層的休息與消化(rest and digest)反應(也就是副交感神經系統)來抵消起初的戰與逃反應。除了其他效用,運動後恢復可逐漸降低皮質醇和腎上腺素基本值、降低體溫,甚至有助於調整晝夜節律。雖然身體活動無法預防或治療所有睡眠問題,但有多項研究證明適當的運動通常有助於睡眠(但不要在睡前),規律運動的效果更好。一項涵括兩千六百名各年齡層美國人,並排除體重、年齡、健康狀況、吸菸和憂鬱症等因素影響的研究發現,每週規律進行至少一百五十分鐘中度或激烈活動的人,不僅睡眠品質改善65 %,白天也比較不容易昏昏欲睡。因此,睡眠充足可讓身體有足夠時間休息和修復,有助於增加活動量和改善運動表現。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的青少年,受傷率是睡八小時以上的青少年的兩倍。最後,身體經常缺乏活動的成人比較容易有失眠困擾。 失眠不是緊急狀況造成的一、兩晚上睡不好,而是長期狀況。它經常會引發惡性循環,所以格外令人難受。如果通勤時間過長、社會衝突或過度困難的家庭作業造成的潛在慢性壓力,使得皮質醇等壓力荷爾蒙異常升高,我們就會在晚上該睡覺時變得過度清醒,或是在一、兩次非快速動眼和快速動眼睡眠循環後醒來。我們陷入慢性睡眠不足時會製造更多皮質醇,尤其是在晚上。皮質醇讓我們睡不著,使問題持續下去,失眠更加嚴重。 糟糕的是,導致皮質醇升高和睡眠不足的壓力,還會抑制免疫系統和指揮身體儲存更多器官脂肪,緩緩危害健康。缺乏睡眠也會改變調節胃口的荷爾蒙,使飢餓素(ghrelin)增加,讓我們感到飢餓,同時抑制降低食欲的荷爾蒙瘦體素(leptin),進而造成傷害。我睡不夠時會吃比較多零食, 許許多多睡眠不足的大學生半夜找東西吃時,學校旁邊就有便利商店可以方便地買到各種點心和高熱量零食。更糟的是,慢性睡眠不足導致慢性發炎,妨礙夜間正常製造生長激素。總而言之,睡眠不足助長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相關病症,此外睡眠不足本身也和癌症有關。接著更慘的是,體重過重的人入睡後呼吸困難的風險較高(睡眠呼吸中止),因此更容易睡不好。狩獵採集者固定活動量大且沒有律師,所以應該比大多數工業化人類更不容易失眠,但他們當然也有壓力,偶爾也會睡不著。倘若確實如此,他們幾乎篤定不會掉進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代陷阱中。最常見的治標型現代睡眠治療法是用酒精自我治療;然而酒精起初讓人昏昏欲睡,但後來會擾亂維持睡眠的神經傳導物質。更可怕的是,我們已成為睡眠工業集團的犧牲品。對睡眠感到焦慮的民眾受到慫恿,花大錢購買高科技床墊、聲音製造機、抗噪耳機、遮光窗簾、防止枕邊人打呼的裝置、眼罩以及各種高效能寢具。這些大致上無害的產品,一定會讓睡在火堆邊地上的祖先覺得好笑,但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安眠藥的濫用問題。安眠藥是規模相當龐大的產業,很容易吃成習慣。除去成藥不計,美國的安眠藥處方從一九九八年至今已增加三倍以上。 安眠藥雖然相當普遍,但其實很危險。依據一項涵括三萬多人觀察研究指出,經常服用安眠藥的美國成人,其後兩年半的死亡風險增加將近五倍。其他許多研究也指出,安眠藥與憂鬱症、癌症、呼吸問題、錯亂、夢遊和其他危險密切相關。如果這些警告不夠可怕,還有幾項研究指出安眠藥的效用大多是安慰劑效果。失眠者和健康對照組服用常見助眠藥物(例如讚您眠〔Sonata〕和順眠〔Lunesta〕)的平均睡眠時間,與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相同(大約六小時二十分),入睡時間只減少十四分鐘,不過有些人表示第二天有記憶喪失現象。席格爾表示:「二十年內,大眾對安眠藥時代的看法將與現在我們對接受吸菸的看法一樣。」 ▌對睡眠感到焦慮做總結之前,我們再回到我在這一章開頭提出的問題:如果人類受演化影響而會盡量休息,為什麼又有那麼多人不愛睡覺?我無意忽視許多人因睡眠不足而危害自己健康和他人性命(尤其是開車時),但有些危言聳聽者不考慮演化和人類學對睡眠的觀點,經常誤解大眾的睡眠行為不正常,這種行徑跟我們妖魔化久坐沒什麼不同。製造大眾對睡眠的恐慌或許有利可圖,我們的社會也比較容易批判與身體活動和缺乏活動有關的行為。我們認為坐著就是不好、睡眠就是好。事實上,這兩種休息方式都是正常但差異極大的行為,代價和效益都很複雜,受環境和當代文化規範影響極大。如果讀者對自己的睡眠健康感到懷疑,睡眠研究人員建議問自己這五個簡單的問題: .你滿意自己的睡眠嗎? .你是否整天保持清醒,不會打瞌睡? .你在凌晨兩點到四點間是否睡著? .你晚上清醒的時間是否少於三十分鐘? .你的睡眠時間是否介於六到八小時之間?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是「通常是或總是」,就表示你睡得很滿足,知道自己通常睡得很夠。如果不是,希望讀者們尋求解決的途徑是認知行為療法等研究完整、合理又有效的方法、嚴守規律作息等良好習慣,當然還有運動。需要一再重複的是,睡眠和活動兩者密不可分:我們的活動量越大,睡得就越好,因為身體活動可提高睡眠壓力、降低慢性壓力,進而緩解失眠。就這方面而言,身體活動和睡眠不是彼此眼紅的對手,而是合作夥伴。一個人好意地經常嘮叨我們多運動,但又不時催促我們多睡覺,其實或許並不矛盾。※ 本文摘自《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作者:丹尼爾.李伯曼 譯者:甘錫安出版社:鷹出版 出版日期:2021/12/28
-
2022-01-01 新聞.健康知識+
跨年熬夜前後怎麼補?專家傳授體力大補帖!
2021年即將結束,今年有打算熬夜跨年嗎?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指出,偶爾的熬夜狂歡可能還在身體承受的範圍,但是熬夜畢竟會破壞原本身體的作息,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不論事前提神的營養素補充,或者事後身體修復需要的營養素都不可少!熬夜前可以吃什麼提神?◎咖啡因:說到提神許多人第一個想到是咖啡,其內含有咖啡因是提神的成份之一,咖啡因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增加腎上腺素分泌,使人呈現一種興奮的狀態,藉此達到提神的效果,不過若有飲用咖啡習慣者,長時間攝取大量咖啡因可能會出現慢性疲勞,提神的效果會越來越差。◎牛磺酸:則是提神界的第一把交椅,幾乎能量飲料、提神食品內都有添加牛磺酸,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說明牛磺酸是一種含硫胺基酸,也是膽汁的成份之一,同時也是維持腦部運作的重要營養素,能夠保護腦部、減少焦慮等,對於身體疲倦、記憶力下降等狀況,補充牛磺酸亦能有所改善。不過在補充牛磺酸的同時,不建議大量服用咖啡因,以免對心臟造成負擔。◎維生素B群:說到提神絕對不能少了維生素B群,維生素B群能夠幫助體內代謝、協助心臟和腦部運作,同時具有保護神經、維持體內神經傳導物質生成的效果,甚至有些人為了短時間強效提神,會攝取超量的B群,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解釋超量攝取B群可能會有效果,但短時間太大量攝取B群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像是傷害肝臟、神經損傷等,因此建議攝取量不要超過法定標準。而除了三大提神營養素以外,補充適量的鐵質幫助體內維持氧氣的運輸,減少缺氧帶來的疲勞,以及適當補充碳水化合物,給身體及時補充能量,也能夠有助於提神。不過在熬夜過後身體的修復非常重要,畢竟熬夜對身體還是有所損傷,大樹藥局張益誌藥師提醒,熬夜過後補充足量的維生素B、C、優質蛋白質以及胺基酸等,可以幫助身體修復,更快恢復元氣,而在熬夜後身體大量累積疲勞,許多人會藉著元旦休假長時間補眠,可能會導致作息紊亂,建議不要睡太久並起床活動一段時間,若睡意仍很重,可再補眠30分鐘至一小時,待到正常睡眠時間再好好的休息,以免日夜顛倒,影響休假後的日常生活。圖文創作:健談專家諮詢:大樹藥局 張益誌藥師本文經《健談》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
2021-12-25 新聞.用藥停看聽
趕走冬日憂鬱,抗憂鬱藥怎麼吃才安全?醫:出現9種症狀應儘速就醫
冬天近了,日照減少,濕冷、灰濛濛的天空讓人愁。而這波疫情恐怕會讓今年冬天愁上加愁。最新研究發現,疫情對全球心理健康產生重大影響。2020年憂鬰和焦慮人數悄悄上升1,導致全球5千3百萬人罹患憂鬱症,7千6百萬人焦慮不安。憂鬰症成因與治療「憂鬱症」是一種會影響情緒、思考、行為及活動力等的疾病,低落的情緒會持續表現,影響個人的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2。症狀包括常感到情緒低落、沮喪或失望,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或樂趣,體重顯著減輕或增加、疲倦等。現階段仍未確切了解憂鬱症的成因,普遍認為與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太低有關。一般而言,輕微憂鬱症,可以採用非藥物治療,如心理治療,幫助病人用正向眼光看待事物,即便諮商結束,效益還會持續。若影響到工作、生活、課業表現,心理諮商合併藥物治療,被認為是最佳的組合2。在藥物治療選擇,第一代抗憂鬱藥主要是非專一性抑制神經傳導物質代謝,補充失衡不足的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像是:‧三環抗憂鬱藥,如imipramine, doxepin。‧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如Moclobemide。而新一代抗憂鬱藥,就提升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來說,比較有專一性,療效佳,副作用較小,是目前治療首選。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s),如citalopram, escitalopram, fluoxetine, paroxetine。‧選擇性血清素-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SNRIs),如duloxetine, venlafaxine。如果對於SSRI類藥物療效不佳或難以耐受,除了採用第一代抗憂鬱藥外,也可以使用:‧非典型抗憂鬰藥:無法歸類於其他任何一類,如bupropion, mirtazapine,通常用於重度憂鬱症。‧血清素調節劑:作用在突觸後血清素受器,抑制血清素回收,如trazodone。3抗憂鬱藥要吃多久服用抗憂鬱藥,通常需要一到兩周才開始見效。服藥6到12周,藥效才能完全發揮出來。如果2到4周仍未見改善,建議與醫生討論是否需要調整治療計劃。許多病人擔心服用抗憂鬰藥會上癮、戒不掉,所以抗拒服藥。其實,抗憂鬱藥並不會成癮。藥害基金會提醒民眾,切莫自行貿然停藥。尤其是已經服用超過四周以上,猝然停用,一到兩天內有可能會發生停藥症候群3,例如:焦慮不安、失眠、頭痛、疲倦、易怒、類流感症狀、噁心或憂鬱症復發。常見的副作用有腹瀉、噁心嘔吐、性功能障礙、嗜睡和體重增加。如果無法忍受副作用想換藥或停藥,應先與醫生討論,通常需要數周的時間逐步減量,讓身體慢慢適應。服用抗憂鬰藥應注意與食物的交互作用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尤其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建議避開富含酪胺酸的食物,例如:經過醱酵、醃漬的加工品,包括起士乳酪、醃漬肉品(臘肉、香腸、培根)、優格、酒類、味增等4。酪胺酸是一種幫助人體調節血壓的胺基酸,會受單胺氧化酶調節與分解。服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則會抑制單胺氧化酶作用,若又攝取高酪胺酸的飲食,體內酪胺酸會快速累積,引起嚴重高血壓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因此,如果正在服用抗憂鬱藥,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1)應與醫師或藥師確認,服用的藥物是否為單胺氧化抑制劑?如果是的話,用藥期間應避免富含酪胺酸食物、節制飲酒。(2)如果同時出現以下數種症狀,有可能是高血壓危象,應儘速就醫:◎嚴重頭痛◎噁心與嘔吐◎胸痛◎身體出汗◎視力發生變化◎心悸◎呼吸急促◎流鼻血◎意識混亂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應遵醫囑按時服藥,千萬不要自覺症狀好轉,擅自減藥或停藥,容易使憂鬱症復發,甚至惡化。如果服藥後出現不適或副作用,應盡速回診就醫,唯有正確使用藥物,康復之路才會走得更順暢。本文經授權摘自《藥害救濟基金會》原文請點此
-
2021-12-19 癌症.乳癌
預防乳癌多彩虹蔬果、少吃脂肪 避開荷爾蒙保健品
乳癌是我國女性發生率第1名的癌症,每天平均有35位女性被診斷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營養師表示,許多研究指出,高熱量、高脂肪及低纖維,可能是引發乳癌的危險因子,因此少熱量、少脂肪、少接觸塑化劑、多蔬果、多運動,就能預防乳癌。1忌:高油、高脂肪食物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組長周育如表示,高油、高脂肪、高熱量可能會促進荷爾蒙生成,恐增乳癌風險。像炸雞皮、雞脖子這類食物,營養價值只有脂肪,攝取過多的脂肪,可能促進過多的荷爾蒙分泌,不利健康。真的很想吃雞皮等炸物,建議一個月一次就好,同時也要多攝取新鮮蔬果,以抵銷危害。2忌: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高危險群如有癌症家族史、壓力大、不運動者,最好避免攝取含雌激素的保健食品,如大豆異黃酮、月見草油、蜂王乳、胎盤素等。3忌:含雙酚A塑料用品此外,也要避免環境荷爾蒙,平時使用的杯瓶,最好是不鏽鋼、陶瓷或玻璃材質,塑膠水壺也要選不含雙酚A,至於寶特瓶等一次性使用的瓶裝飲料罐,則不建議重複使用。天天五蔬果 加上運動333周育如強調,天天五蔬果不是口號,彩虹原則更是防癌飲食指南,孕婦可能影響寶寶出生後的飲食喜好,所以防癌飲食要從小養成。每天至少攝取不同顏色的「三蔬二果」,例如蔬菜除了葉菜類,也可以選菇類、海菜類等,水果則是黃色香蕉、紫色葡萄、紅色蘋果等,各種顏色都要補充。蔬果除了有植化素、多酚類可抗癌,本身的抗氧化維他命C含量也很足夠,不須額外補充過多維生素C保健品,以免增加結石風險。此外,規律運動可以消耗熱量、維持健康體位,有助預防乳癌並降低乳癌復發風險,掌握333原則:每周3次、每次30分鐘、心跳維持每分鐘130下,養成運動好習慣、避免菸酒危害,就能減少乳癌威脅。中醫觀點 乳癌易感體質 可藉針灸調整中醫很久前就有乳癌疾患,稱為「乳岩」,中醫師表示,乳癌的生成可分為「肝氣鬱結」、「肝腎陰虛」、「肝腎陽虛」和「脾胃虛弱」四種,要預防乳癌,就要對這四種易感體質進行調整。除了飲食之外,哈佛研究顯示,透過針灸刺激穴位,可以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表示,心情不好會造成肝氣鬱結;而壓力大、累卻睡不著、身體易發熱則是肝腎陰虛的表現;容易疲累、臉色蒼白和過勞則是肝腎陽虛;脾胃虛弱則是免疫力差、吃麵食就體溫升高昏昏欲睡,這些都是身體慢性發炎的表現,最後可能變成乳癌,預防方法就是針對不同體質進行調整。她舉例,肝氣鬱結可以多吃深綠色蔬菜和金針花來疏肝解鬱;肝腎陰虛則要減少紅肉攝取;肝腎陽虛可以多吃藜麥、豌豆等植固醇較少的植物性蛋白質;至於脾胃虛弱則要少吃加工品,多吃原型食物。中醫針灸已經證實可以透過周邊神經傳導訊號,導正身體電位平衡,避免乳癌發生,自覺有乳癌四種易感體質者,也可藉由針灸調整體質。至於平常穴位保健,張家蓓建議,肝氣鬱結可以按壓足臨泣穴,按到有痠脹感即可,一日數次;肝腎陰虛或陽虛者,可以按壓或熱敷三陰交穴,每次十五分鐘;脾胃虛弱則是按壓或熱敷足三里穴,可改善脾胃並平衡免疫系統;此外,避免熬夜、菸、酒,減少塑化劑攝取等,都是預防乳癌的方法。
-
2021-12-17 養生.聰明飲食
泡菜=蔬菜?營養師「鈉含量黑名單」曝光 雞絲麵竟奪冠
一對新婚夫妻強往門診,但表情真的是凝重到沒人要先講話,醫師看到病例才發現:男生已經腎衰竭到需要洗腎,他感慨的說:「以前好愛吃重鹹,但現在都不能吃了」。醃製蔬菜非等於蔬菜 當心高血壓上身營養師高敏敏表示,雖然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吃太鹹跟腎病有直接關聯,但是,長期吃太鹹會容易讓血壓升高造成高血壓,甚至跟體內氧化、壓力、發炎、血管硬化都有相關;另外,有些人很愛吃醃製品,甚至吃到泡菜就覺得等於吃到蔬菜,其實也是錯誤觀念。同種類別 鈉含量比較表大部分的加工食品,鈉含量究竟有多高?‧豆魚蛋肉類高鈉選項臘肉3220mg火腿1200mg香腸1026mg燻雞770mg低鈉選項豬里肌40mg鮭魚45mg豆腐2mg雞胸肉67mg‧蔬菜類高鈉選項醬瓜1530mg酸菜1447mg醃蘿蔔830mg泡菜487mg低鈉選項小黃瓜3mg大白菜24mg白蘿蔔46mg高麗菜11mg‧全穀雜糧類高鈉選項雞絲麵2450mg鍋燒意麵990mg油麵712mg蔥油餅602mg低鈉選項紅肉地瓜42mg五穀米2mg玉米2mg南瓜1mg(以上為每100g之數值比較)醃漬調味多 攝取過量恐害健康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2400mg(=6g的鹽),但很多食物都非常容易超標,甚至超過一天攝取量,然而,為什麼同種類別卻差「鈉」麽多?高敏敏解釋,主要是因為醃漬時加了許多的調味、醬油、鹽,高鹽份的醃製讓整體鈉含量提升,雖然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可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使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但攝取過多會仍對健康有害,像是容易造成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還有高血壓患者更是要特別注意。鈉含量吃過頭 常水腫、口乾舌燥要注意如何判別自己吃的鈉量可能過高?高敏敏分享,若常有水腫、口乾舌燥、頭痛昏沉等症狀,都可能是提醒你吃太鹹了!平常少吃加工品、減少醬料使用,而火鍋、泡麵、拉麵等的湯偶爾淺嚐就好,最重要的是,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多吃原型食物!延伸閱讀: ·吃鍋進補小心鈉含量比熱量可怕! 「5口味湯底排行」:第1看起來很清 ·不吃鹽就不會攝取過多鈉含量? 跟鹹不鹹無關!破解7常見鈉含量迷思 
-
2021-12-08 該看哪科.精神.身心
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 醫師教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12種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
近年來,許多人因為工作、人際關係、感情壓力過大,使得交感神經長期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導致「眾人皆睡我獨醒」的失眠情況。失眠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適當睡眠與休息是人體最重要的修復機制,長期睡眠不足,將引起其他慢性或是精神疾病的導火線,所以失眠問題不能等閒視之,一旦發現有失眠、睡不好的症狀,就得積極解決。一般人都以為失眠是神經、壓力或是疾病造成的結果,而在眾多原因中,身體內的營養元素往往最容易被忽略。營養素不足,造成夜不能眠現在營養補充品廣泛使用於醫療,分子矯正精神醫學(Orthomolecular psychiatry)遵循「菲佛定律」:「對於每一種對患者有益的藥物,都有一種天然物質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在營養學領域中,希望能夠透過食物和天然的營養素,針對在臨床醫師診斷過後,確認不需要藥物治療的亞健康族群,或者是需要額外補充缺乏營養的族群,像是長期喝酒、年長、懷孕期或哺乳期的婦女,輔助藥物治療,進而減少藥物使用量,或是藥物使用時間長度。透過支持飲食中攝取不足的營養素,可以提供合成睡眠激素的原料,來放鬆情緒、紓緩肌肉緊繃、改善神經修復、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支持內分泌正常抗壓調節能力,進而幫助縮短入睡時間、加深睡眠品質,改善早晨精神體力。越來越多的醫學證據表明,充足的營養攝取對睡眠很重要,如果缺乏關鍵營養素,如胺基酸、鈣、鎂和維生素B群、抗氧化維生素、植化素等等,都會與睡眠問題有關。透過功能醫學檢測,可以評估每個人失眠的根本原因和缺乏的細胞營養素,才能夠針對個人情況,設計適合的飲食和營養補充計劃,真正達到改善體質和營養狀態的目標。【延伸閱讀:越睡越累,竟是肥胖惹的禍! 醫師教你「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改善】營養充足就好睡,睡一個好覺!俗話說:「缺什麼,就補什麼。」某些有助於睡眠的營養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就需要從外界獲取,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瞭解一下哪些營養素,可以讓我們睡一個好覺!◆ 色胺酸色胺酸(Tryptophan)為二十種人體所需的胺基酸之一,同時也是人體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因此須從食物中攝取,例如小米、牛奶、豆類等食物,就富含色胺酸,因此也被視為「天然安眠藥」,也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血清素(Serotonin)經常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百分之九十的血清素會在腸道黏膜中產生,刺激腸道運動,少量則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生成,與人的情緒、睡眠、壓力和食慾調節有關。血清素若充足,就能讓人放鬆、心情愉悅,並且紓緩神經活動引發睡意,透過和腎上腺素及多巴胺的交互作用,增強情緒平衡,同時也有放鬆、助眠及抗憂鬱的作用,另外也能調節飽足感及痛覺。色胺酸能促使腦神經細胞分泌5– 羥色胺酸(5-Hydroxytryptophan),在維生素B6的催化下合成血清素,再經由甲基化和維生素D的調控,在夜間合成褪黑激素。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營養素都會參與,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鋅、鎂等等營養素,都是可以幫助色胺酸轉換為褪黑激素的輔酶。「睡前就喝一杯牛奶吧!」到了晚上,因為過度亢奮而不能入眠的人,這個時候可以喝下一杯溫牛奶,也有助於睡眠喔!◆ B群維生素B1、B2、B6一起作用,可以在大腦中幫助合成血清素。B群是我們最常缺乏的維生素之一,在治療疾病、預防疾病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失眠。除此之外,維生素B6還能維持神經健康和情緒穩定,消除過度焦慮;維生素B3(菸鹼酸)可以延長睡眠時間,減少失眠患者在夜間醒來的次數;而維生素B12則有助於維持神經系統健康、消除煩躁和不安,幫助睡眠。另外,葉酸是色胺酸轉為血清素過程中,甲基化反應的必要營養素。◆ 茶胺酸一提到茶,就會聯想到「咖啡因」,從而認為是提神的營養素。其實,茶胺酸是茶葉中特有的胺基酸,存在於紅茶、綠茶、抹茶中,可促進神經釋放多巴胺和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能助眠、減緩焦慮,被稱為是「放鬆胺基酸」。研究顯示,補充茶胺酸能增加大腦的α 波的活性,而α 波是促進放鬆的腦電波。在茶類中,以綠茶的茶胺酸含量最高。不過綠茶中也含有咖啡因,因此過量喝綠茶也可能干擾夜間的睡眠品質!若有睡眠困擾,或本身對於咖啡飲敏感者,建議傍晚過後勿喝綠茶或其他茶類,或者選擇含有茶胺酸的綠茶萃取營養補充品。◆ γ–氨基丁酸(γ–GABA)腦部自行產生的抑制性神經傳遞物質,也存在於各種食物中,特別是在發酵食物中,能改善睡眠,調節自律神經(活化副交感神經系統)、減緩緊張、減少壓力、提高表現力。此外還能促進生長荷爾蒙分泌、使骨骼肌肉的增強、提高免疫力,對高血壓有緩解作用。然而,飲食攝取的GABA,無法穿透過血腦障壁,所以如果需要外源性補充要選擇有特殊專利的GABA原料使用。◆ 聖約翰草聖約翰草,又叫「貫葉金絲桃」,在歐洲使用歷史悠久的草藥,主要用來調節情緒障礙,像是焦慮、憂鬱、更年期或季節性情緒失調,同時也能夠提高夜間褪黑激素,調整晝夜節律,改善睡眠。◆ γ–榖維素γ–穀維素主要存在胚芽、糙米的米糠中。研究發現,飲食攝取或是外源性補充可以提升副交感活性,改善睡眠品質、更年期的情緒不穩,以及幫助放鬆,適合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 西番蓮對抗失眠與頭痛效果極佳的「天然鎮定劑」,含有豐富的類黃酮與生物鹼,用於紓緩壓力、改善失眠、鎮定神經。研究指出,食用西番蓮萃取物能縮短入睡時間、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睡眠品質、調節生理時鐘,並改善生理機能。◆ 洋甘菊有多篇研究證實,洋甘菊對於多種健康有益,從抗發炎到傷口癒合、預防糖尿病,以及對感冒、心血管都有益處。洋甘菊含有多樣的萜類及黃酮類物質,尤其是芹菜素(Apigenin),芹菜素與大腦中的特定受體結合,有助於抗焦慮、助眠。◆ 鎂鎂是天然的鎮靜劑,補充鎂能幫助穩定神經、放鬆肌肉,對於獲得良好的睡眠非常重要。鎂能協助調節褪黑激素以及GABA受體,因而改善睡眠品質。發表於︽醫學科學研究期刊︾的一項雙盲臨床試驗發現,睡眠障礙、失眠的老年人連續八週補充五百毫克的鎂後,睡眠時數及效率、血液褪黑激素濃度、入睡時間等,都有明顯改善。礦物質的吸收利用率較低,建議挑選胺基酸螯合鎂,吸收率較高,也不易造成腹瀉。◆ 鈣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國人普遍鈣質攝取不足。鈣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因子,還是體內合成神經傳導物質的主要原料之一,此外,也和肌肉放鬆、情緒穩定有關。就睡眠角度來看,鈣是幫助褪黑激素生成的重要元素。所以,補充足量的鈣質,有益於骨骼肌肉、精神情緒及睡眠健康。◆ 纈草作為一種溫和的鎮定藥物,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用於改善失眠、神經緊張,以及頭痛等症狀,它是歐美國家最常用的天然藥草助眠劑之一。纈草會增加體內的γ–氨基丁酸(GABA),當GABA含量提高時,可以幫助入睡,可與其他草藥,如啤酒花、聖約翰草、西番蓮及檸檬香蜂草搭配使用,有加乘效果。◆ 番紅花番紅花是全世界最貴且稀有的香料,七十萬朵花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番紅花萃取物。傳統上番紅花用於鎮靜、紓壓、改善睡眠,目前有多項實驗顯示,番紅花中的番紅花素及番紅花醛能幫助提升睡眠品質。此外,番紅花含有多種營養素,像是類胡蘿蔔素(包含番紅花酸、番紅花素、番紅花苦素、番紅花醛),以及鐵、鈣、鎂、鋅、銅、維生素B2及精胺酸等,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降低壓力荷爾蒙,及調節體內血清素活性。以上這些營養素的缺乏都可能造成失眠。三種失眠情況,該怎麼吃?造成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壓力、旅行,或工作計劃、心理健康障礙等,不同的失眠需要不同的營養素幫忙。我們該如何按照生活步調的變化和自覺症狀,來選擇營養素呢?以下是幾個大方向,供各位讀者的參考:◆ 壓力型失眠擔憂會使大腦在夜間活動非常活躍,從而難以入睡,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還會導致腎上腺功能失衡,加重失眠的症狀,因此需要補充平衡腎上腺功能的營養素。此時,可藉由紅景天、南非醉茄、刺五加等營養素,幫忙調節腎上腺,並搭配紓壓助眠的營養素,如茶胺酸、GABA、西番蓮,一起使用,方能緩解壓力失眠。◆ 時差失序型失眠因為輪班、工作時間不固定,或是出差,導致的時差失序問題,也會擾亂生理時鐘,造成失眠。此種狀況則需要補充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的原料,例如色胺酸、聖約翰草、維生素B群、鋅、鎂,幫助在體內轉換成褪黑激素,有助於調節被打亂的生理時鐘。◆ 緊張焦慮型失眠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引起的失眠,要先從放鬆開始做起,可以補充能鎮定安神的茶胺酸、調節副交感神經活性的γ–榖維素,以及降低交感神經活性的GABA。改善壞情緒,帶來好心情的的十大食物快樂營養素包含色胺酸、酪胺酸、維生素B群、維生素C、維生素E、鈣、鎂和Omega-3 脂肪酸,攝取快樂食物能影響神經傳導、增加血清素分泌,讓人精神振奮、放鬆、緩解壓力。以下,同步彙整讓人心情變得愉悅的十大快樂食物:一、香蕉:香蕉富含色胺酸、維生素B6和鎂,色胺酸能轉化為血清素,是人體的快樂激素,幫助緩解壞情緒,讓人不易緊張焦慮。此外,香蕉中的鎂可穩定情緒、放鬆肌肉。二、富含Omega-3 食物: Omega-3 脂肪酸是組成大腦及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可增加血清素分泌量,改善憂鬱,擁有好心情。常見富含Omega-3 的食物有鯖魚、鮭魚、秋刀魚、核桃等。三、蛋: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富含多種胺基酸,例如色胺酸、酪胺酸以及卵磷脂。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能夠穩定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酪胺酸則是多巴胺的原料,讓人變得更專注;卵磷脂則能對抗壓力、增進認知功能,強化神經傳導功能。四、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及色胺酸,能夠安定神經、增加血清素分泌,情緒穩定。五、全穀類:可以延緩血糖上升,使血糖維持平穩,保持情緒穩定,同時全榖類也富含維生素B群,能穩定神經、減少焦慮、憂鬱。全榖類食物包含糙米、燕麥、小米、薏仁等。六、南瓜:含有大量的β–胡蘿蔔素、維生素B6和鐵,β–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維生素B6有助放鬆情緒、緩解焦慮和不安;鐵是製造血紅素的必要礦物質,可以改善貧血、維持血糖的穩定,保護心血管健康。七、深綠蔬菜:深綠色蔬菜含有豐富的葉酸,缺乏葉酸將導致血清素合成降低,引發憂鬱及精神疾病。例如菠菜、花椰菜、青江菜、蘆筍、韭菜等,都含有豐富的葉酸,尤其是菠菜。此外,綠色蔬菜還含有很多鎂,可以讓人放鬆神經、心情舒暢。八、芭樂:當壓力大時,人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大量消耗維生素C,由於維生素C參與腎上腺素的合成,又稱為「減壓營養素」,也是強效抗氧化劑。所以平時應該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木瓜、奇異果等,可以緩解緊張的情緒,是對抗壓力的好食物。九、黑巧克力:可可含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黑巧克力,抗氧化作用高,可以幫助大腦釋放腦內啡,提高血清素。研究顯示,黑巧克力能預防阿茲海默症與老年癡呆症,甚至還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產生愉悅感。十、葵瓜子:葵瓜子含有豐富的鎂、色胺酸,以及所有堅果中最高含量的維生素E,具強力抗氧化作用,可以保護腦細胞;鎂有助於放鬆、代謝壓力荷爾蒙皮質醇,能紓緩焦慮,同時也能幫助血清素的合成,幫助我們有好心情。除了以上的飲食與營養素調理之外,還要從生活習慣開始改善。總體來說,當身體缺乏一定的營養素時,自然就會發出警訊,失眠可能就是在提醒我們注意身體狀況,檢查是否缺乏哪些微量元素,才能及時進行補充。不過要注意的是,維生素不能一次性攝入過多,過猶不及,可經由諮詢專業醫師及營養師的建議。※本文摘自博思智庫《失眠診所:整合醫學醫師、營養師教你吃出好眠力》
-
2021-12-03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神經科醫師談疼痛:找出疼痛原因遠比倉促止痛重要
【編者按】「疼痛」一直是醫療端非常棘手,而病人端非常痛苦的大難題。這次因為一位旅美資深復建科醫師的投稿,而有機會邀請國內麻醉科以及神經內科的資深學者,分別就三種不同醫療專業的角度寫出他們對疼痛的看法。希望可以幫忙大家了解「止痛」固然重要,但探究疼痛的原因更是不容忽視。病人需要有耐心,能夠告訴醫師詳細病史,並用心回應醫師的問診,接受醫師的身體診察,而這絕不是昂貴的儀器檢查就能找出疼痛的病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治療並不只是藥物,其他非藥物或心理方面的支持也都是非常重要。疼痛從臨床觀點,可以大別為兩類:傷害性疼痛(nociceptive pain)與神經痛(neuropathic pain)。兩者的原因、臨床表現與描述以及治療原則,都不相同。傷害性疼痛是一種警告訊號,並非是單一疾病,也因此對於疼痛的評估,第一個步驟的重點是診斷:就是有無任何疾病或是病灶,會造成疼痛?比如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或者是腫瘤轉移到器官或是脊椎,這些問題如果沒有正確診斷,直接給予止痛藥,止痛藥的效果可能不好,甚至於因此延誤診斷,也就是不但無法止疼痛,反而可能腫瘤蔓延擴散,已經不可收拾。從解剖結構的觀點,包括器官、器官周圍的軟組織(肌肉、關節、筋膜等),位於組織內的神經末梢以及鄰近的神經,任何一結構的損傷,從細胞生物學的層面,包括神經損傷與發出異常訊號,局部的白血球浸潤與所釋放的分子及肌肉、筋膜、軟組織受傷等等,疼痛的發生有多重的機制,也因此,任何一個疼痛的主訴,都必須有全面性的評估,從器官、軟組織、神經,思考造成疼痛的機制,而這幾個結構的功能異常,其主訴痛的品質或描述是不同的,比如刺痛、麻感、痠感等等,這些表達方式,某種程度也會反應了不同結構的損傷或是異常。這些需要傾聽病人的描述,才能釐清受傷的器官、組織所在,經由這些邏輯的推理,進而安排適當的處置。很多的疼痛評估,未必需要高價位的檢查,經由身體診察,就可以作正確的診斷,比如關節的退化、關節周圍的肌筋膜異常等。周醫師的臨床經驗提醒了:臨床評估、詳細問診的重要性,也就是避免反射性的直覺診斷,就安排實驗室或是電腦斷層磁振造影的檢查,沒有結合臨床基礎的檢查,無法作為診斷、治療的根據。對於結構性的病灶,止痛並非第一線的治療,而應該以移除病灶為第一優先,避免以「治療作為診斷(therapeutic diagnosis)」取代。神經痛的診斷治療是醫療上最大的挑戰之一,對於神經痛,醫師與團隊需要更大的耐心,神經痛相對於有確定病灶的疼痛,即傷害性疼痛,通常缺少客觀、可見的癥象,也就是神經痛是看不見的,只能仰賴病友的敘述與醫師的傾聽。對於神經痛的病人,最需要的是詳細的問診和身體檢查,這些都無法用機器或血液檢測來取代。因為神經痛可以是神經直接受傷,但也可能是神經的異常放電,所造成的結果。也因此,即使現有的神經科檢查,比如神經傳導檢查、誘發電位檢查,甚至於使用磁振造影,也未必能看到神經有直接壓迫。在這些情形下,即使現有的檢查,也無法完全偵測在神經的異常放電或是興奮的現象。神經痛的治療原則與一般疼痛的治療也很不一樣,一般的疼痛治療非常倚賴藥物,然而神經痛的治療,並不僅止於藥物,長期、慢性神經痛的病人,常合併有心理層次的共病,如焦慮、憂鬱,這些不是單純以追加焦慮、憂鬱的藥物可以治好,需要的是更細緻的同理心與關懷,也就是神經痛包括生物、心理、情緒的機制,有完整的評估,不同病人的神經痛,其上述機制有不同的貢獻度,也因此除了藥物治療,更需要依據不同病人的心理層面、社經背景,給予適切的心理支持,也就是需要以生物、心理全方位的治療。回歸到臨床實務,在周醫師的著作,多次提到臨床評估與非藥物的治療,個人認為疼痛的處理固然複雜,但仍有規則可尋:詳細問診傾聽、邏輯推論、有無病灶、全方位治療(藥物、非藥物、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