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1 科別.兒科
搜尋
發燒
共找到
3065
筆 文章
-
-
2020-04-21 科別.呼吸胸腔
新冠肺炎跟一般肺炎有什麼不一樣?為何肺阻塞病患要特別防範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正在全球蔓延,對於肺阻塞患者來說,更要特別留意。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晟瑜表示,肺阻塞是一種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患者肺功能較差,所以較容易受到感染,氣溫較低時,稍不注意,也容易出現惡化狀況。大部分肺阻塞病患本來肺部功能就已受損,這些病患在急性感染之後,可能得住院,造成呼吸衰竭的風險亦比較高。目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緊張,建議病患盡量減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戴口罩、多洗手,而且要遵從醫囑,正確使用藥物。常聽到的肺炎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差異為何?肺阻塞患者因肺臟較不健康,罹患肺炎的比例較常人高4倍〔1〕 ;更有數據指出,每十個人中最少有一位三年內會再罹患肺炎〔2〕,需要特別留意。張晟瑜醫師解釋道,一般來講肺炎包括感染性肺炎和非感染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可能是因為細菌、病毒或黴菌等病原侵入肺臟所造成。目前廣受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會造成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不同的地方是,病毒性肺炎會在肺臟裡或肺臟外出現一些非典型變化。肺阻塞併發症嚴重的病毒性肺炎的病程進展比較快,在胸腔X光上的表現跟常見的細菌性肺炎不太一樣,即使痊癒後,部分病患肺臟會出現纖維化的變化。病毒性肺炎所造成的發燒可能比較高,且合併有肌肉痠痛、關節痠痛、頭痛等症狀。少數病毒性肺炎可能引起人體比較強烈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點像免疫風暴,導致肺部細胞死亡,這也是許多病患在痊癒後出現肺部纖維化變化的主要原因。肺阻塞急性惡化,和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一樣,都會出現咳、痰、胸悶等症狀,患者應如何辨別?如何應對?張晟瑜醫師指出,無論是肺阻塞急性惡化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會出現咳、喘、痰、胸悶等症狀,不容易辨別。但是病毒性的肺炎,除了有呼吸道症狀,還可能有發高燒、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肺阻塞急性惡化時可能沒有發燒,或是輕微發燒。 出現相關症狀時,建議要盡快就醫,醫師可以透過X光或其他檢查來判斷。無論是病毒或細菌性肺炎,肺阻塞患者遭到感染後,病情容易因此惡化。所以醫師提醒肺阻塞患者須接種疫苗,例如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避免類似情況發生。肺阻塞患者使用藥物時要留意什麼?目前治療肺阻塞比較常見的藥物有長效支氣管擴張劑和吸入性類固醇,根據研究,吸入性類固醇有可能造成肺部感染的風險增加,罹患肺炎的風險會增加20-30%〔3〕 ,所以肺阻塞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張晟瑜醫師提到,除非慢性肺阻塞病患有合併明顯氣喘,或是血液裡的過敏指數比較高,或已使用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仍無法控制症狀,才會考慮加上吸入性類固醇。此外,張晟瑜醫師也補充,除了肺部感染,吸入性類固醇的副作用還可能出現口腔潰瘍、口腔黴菌感染,至於全身性的影響較少,不過由於成人使用的吸入性類固醇劑量較高,在一些研究分析裡,可能使得產生白內障、骨折的機率增加。循序漸進的階梯式治療針對肺阻塞會採取「階梯式治療」,張晟瑜醫師道,「階梯式治療」就是根據症狀將患者區分成A、B、C、D等四類。A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且不常急性發作,通常會給予單方支氣管擴張劑,在不舒服的時候使用。B類患者持續有症狀,走路、運動會喘,但是不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治療。C類患者的症狀不明顯,但經常急性發作而跑急診,我們會建議規律使用單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來保養。D類患者平常就有症狀,且經常急性發作,我們會建議使用單方或複方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並視狀況加入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肺阻塞時,吸入型藥物的效果都比口服藥物的效果好很多,我們都建議盡量使用吸入型藥物,可以避免藥物造成全身性副作用。醫師都會依照病情,循序漸進使用不同的藥物。肺阻塞不可逆,保養重點記起來張晟瑜醫師提醒道,氣溫劇烈變化、細菌或病毒感染、空氣污染、壓力都會增加慢性肺阻塞急性惡化的風險。這四個原因可能讓原本控制穩定的病患提早回門診甚至跑急診的比例增加。曾經有位70幾歲老榮民,是個老菸槍,每次問他有沒有戒菸,他都會說「有抽比較少」,但其實一直都有在抽菸。夏天的時候,病情較穩定,他會自己把藥物減量,冬天一到他幾乎都會跑急診。後來有一年冬天,老先生又來急診,由於狀況較嚴重就被插管進入加護病房,對他產生很大的衝擊。通常插管會是病患生命中很大的轉捩點,這位老先生從那次經驗後,再也不敢抽菸。臨床上很常見這樣的患者,他沒辦法理解肺阻塞必須規律用藥,讓呼吸道維持在比較穩定的狀況。肺阻塞基本上不可逆,只會慢慢變差,惡化的速度就取決於是否好好用藥、有沒有戒菸、有沒有經常急性惡化,肺部的復健運動也非常重要,有助改善生活品質。戒菸與否,治療效果差很大張晟瑜醫師強調,年輕時抽菸可能感覺不明顯,但進展到慢性肺阻塞後,有戒菸跟沒戒菸,肺部感染的頻率就不一樣,沒有戒菸的病患常常會反覆發作,然後反覆感染,而且藥物治療的效果都不太好。除了可能造成肺炎、急性發作比例增加之外,抽菸也使罹患肺癌的風險增加。肺阻塞還可能影響肺癌的治療,因為肺功能比較不好,就算早期發現,外科醫師可能也會擔心肺功能不佳,而不敢動手術切除。危險因子要避免,早期症狀多留意抽菸是導致肺阻塞最主要的原因,其他可能與粉塵暴露的職業有關,例如做牙材、磨石、洗地板、噴砂、油漆等。慢性肺阻塞常見的症狀包括咳嗽、有痰、容易喘,喘通常是比較後後期的症狀。我們會問患者,究竟是走路會喘、爬樓梯會喘、還是坐著就喘,這是不一樣的嚴重度。建議有抽菸、長期咳嗽、或痰很多的民眾,只要上述症狀持續超過三周,要到胸腔內科就診,看看是否有肺阻塞、感染、甚至肺部腫瘤的狀況。醫師會評估是否需要藥物治療,至於戒菸的部分,目前已有戒菸輔助藥物可以使用,愈早把菸戒掉,對健康愈好!1.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2.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rch Bronconeumol. 2005 Nov;41(11):607-11.3. Identifying the associated risks of pneumonia in COPD patients: ARCTIC an observational study. Respiratory Research volume 19, Article number: 172 (2018)原文:新冠病毒蔓延中,肺阻塞患者請提高警覺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21 癌症.血癌
最難纏的血癌 AML治療現曙光
四月廿一日是國際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日,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最為難纏的血癌,平均存活率不到五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血液腫瘤內科主任蕭惠樺表示,現已有標靶藥物等精準治療,年輕病患如果積極接受治療後,存活率可提高近一倍 ,他鼓勵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不要灰心。愈老愈難醫 罹病因子不明白血病分為急性及慢性白血病,再細分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以成人為主,好發於年長者,隨著年紀增加發生率愈高,但年齡愈大治療效果卻愈差。國內AML盛行率每十萬人中有兩至三人,近年有微幅上升趨勢。蕭惠樺說,罹病原因可能與環境汙染源有關,例如接觸有機化學溶劑、輻射等,導致骨髓細胞的染色體變異,發生血癌,但多數病患仍找不到確切罹病因子。不分早晚 發病至死僅數月蕭惠樺指出,血癌沒有所謂「早期」、「晚期」之分,發育不成熟的血球細胞會隨血液循環到全身,所以發病一開始就是全身性疾病。骨髓有癌細胞,直接影響白血球、紅血球和血小板的數量和功能,間接出現症狀,因此急性白血病患者必須立即接受治療,否則數月甚至數周內就會死亡。病患因為白血球數量異常,容易引發肺炎等感染症;紅血球減少,容易貧血、頭暈、爬樓梯會喘;負責止血功能的血小板減少,容易大出血、皮膚瘀青等。另外,有些病患會出現精神不佳、發燒等,一旦有疑似症狀,建議應到醫院進行血液檢查,檢查白血球、血紅素和血小板,進一步透過骨髓穿刺切片檢查來確診。化療辛苦 半數病患仍復發化學治療是目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最主要治療方式,但病人很辛苦,相較其他癌症,AML癌細胞占滿骨髓下,必須用高強效、高密集的化療,殲滅癌細胞,必須忍受噁心、嘔吐等副作用,蕭惠樺估計,六到七成病患接受化療能穩定病況,但其中五成病患有機會再復發。基因檢查配標靶藥 獲新生過去的四十年都沒有新藥出現,但近年來,白血病治療的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從2017年開始,AML已進入全新治療領域,有許多創新的藥物出現,提供了不同的治療選擇。部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患的染色體有特定變化,確診後透過FLT3、IDH1、IDH2等基因檢查,協助醫師了解病患預後狀況,甚至搭配可用的標靶藥物,延長存活率。標靶藥物合併化療使用,可提升治療成效,減少復發和副作用。蕭惠樺說,一位30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女病患剛生完小孩,接受化療後的一年,癌症復發,原本用二線化療藥物,仍無法控制病情,後來改採口服標靶藥物,控制住病情,延長生命,最終等到適合的骨髓移植,如今過著幸福的家庭生活。
-
2020-04-2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敦睦艦隊群聚感染誰要負責? 醫籲:不要讓他們頂罪
我國爆出敦睦艦隊群聚感染新冠肺炎,不少人將矛頭指向醫官,不過有醫師認為,船上檢驗裝備不足,無法像醫院一樣篩檢,第一時間也很難判染疫,呼籲大家不要把問題丟給無辜的第一線人員,而是要檢視制度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磐石軍艦共24名感染新冠肺炎,不過軍隊人員已在15日時返回社區,足跡逾10個縣市,多數人員期間又以賣場、餐廳和百貨公司為出入地點,有些人還曾搭乘高鐵、捷運及客運等大眾運輸工具,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甚至指責醫官失職沒診斷出病狀。對此新竹馬偕醫院急診醫師白永嘉在臉書上直言,「如果我是船上的醫官,我也沒有辦法診斷新冠肺炎」。白永嘉表示,船上設備沒辦法像醫院一樣進行篩檢,若是他遇到這樣的情況,也可能會診斷為感冒或急性腸胃炎。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則在臉書上說,新冠肺炎病人的X光7-8成接近正常,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發燒的病徵,因此他也表示「我在醫院沒有採檢送驗也無法確診新冠肺炎,何況是一位醫官在檢驗裝備不足的船上」。對於許多人指責醫官失職,未在第一時間診斷出病狀,白永嘉說,責怪他人很容易,但台灣需要一起團結,並非是只是指責謾罵,而蘇一峰則表示,面對疫情缺口要檢討制度哪裡出錯,而不是把問題丟給無辜的第一線人員去背黑鍋。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軍艦染疫 公衛專家:若持續隔離 應可控制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表示,國內日前連續二日新增零確診個案,代表疫情有受到控制,但在全球大流行尚未結束前,仍不能掉以輕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天召開記者會。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美國過去一周病例再生數值持續降低,代表美洲疫情趨緩,紐澳、南美洲疫情也逐漸受到控制;相較之下,西班牙、法國疫情嚴峻,且俄國、印度、孟加拉過去一周病例數成長速度快,恐成為新的疫情重鎮。昨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我國新增22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有21例來自敦睦軍艦磐石艦上官兵。陳秀熙提醒,從先前鑽石公主號、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的經驗來看,船舶上的疫情傳播速度高,主因是難以維持社交距離;但若持續隔離、且注重自我健康管理,疫情應可受到控制。至於藥物研發方面,台大藥學系副教授林淑文表示,從各國狀況來看,若一國發生醫療體系崩盤、且病患病程長,將提高新冠肺炎致死率,各國正嘗試多種臨床藥劑,例如瑞德西韋、奎寧等藥物,盼加速患者出院時程。林淑文表示,瑞德西韋在多數國家尚未上市,但過去曾有對抗伊波拉病毒的經驗,「對多種病毒有效果」。但該藥不像流感藥物這麼方便,共有十天療程,且是以注射方式服用,副作用是肝臟細胞受損。目前有新冠肺炎個案在服用瑞德西韋後,改善發燒狀況。至於奎寧,有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的作用,但用於新冠肺炎的療效及劑量未有定論。陳秀熙說,中國大陸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接受奎寧治療5天後,平均發燒天數、咳嗽天數及症狀改善人數皆有改善;但實際效益,仍需要更多研究佐證。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黃高彬:非典症狀添疫情變數
當國人仍處於單日零確診欣喜中,慶幸為台灣度過清明連假感染危機,卻爆出「敦睦艦隊」群聚感染重大疫情,昨天確診廿一人中有十八人沒症狀。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從防疫角度而言,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增添疫情變數,不得不正視。「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感染者是一大挑戰。」二○○三年國內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黃高彬當時任高醫大附設醫院感染控制管理委員會召集人,了解SARS與這次新冠肺炎差異;SARS患者發燒後才具傳染力,可透過發燒篩檢揪出病例,但新冠肺炎確診者中僅百分之四十八出現發燒症狀。非典症狀患者增黃高彬坦言,現在透過發燒篩檢僅能發現不到一半的感染者,因此,對抗新冠肺炎病毒時,量體溫作用恐怕不大,讓人擔憂的是,歐美第二波攻擊掃回台灣,大量境外移入個案出現許多非典型症狀患者。目前已知的新冠肺炎非典型症狀包含腹瀉、嗅味覺異常,黃高彬舉嗅味覺喪失為例,在國內前一百例幾乎沒有患者自述失去味覺或嗅覺,但現在約兩成患者出現該症狀,「由此可知,該株病毒從亞洲傳到歐洲後,在歐洲人身上確實出現轉化。」高度懷疑可通報新冠肺炎病毒出現至今已三個月半,但病毒特性、強度仍然不明,所幸目前非典型症狀患者比率不高;針對非典患者,日前專家諮詢會議決議開放醫師採驗權力,只要是高度懷疑者就可通報採檢,黃高彬笑著說,「這個決定可是廿至卅多名專家吵了三小時才得出的結論。」「現在算是暫時挺過歐美第二波攻擊,台灣是將十七年前對抗SARS學到的東西全用上。」黃高彬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及專家諮詢小組成員,他說,專家諮詢會議是由臨床醫師及學者組成,指揮中心會議遇到爭點,就會交由專家討論。黃高彬說,許多年輕醫師因未經歷過SARS,面對這次疫情時,內心相當恐懼。自從疫情爆發後,他手機廿四小時不離身,連睡覺、上廁所都帶著,「隨時會有醫師打電話詢問遇到的疑似個案是否需要通報。」「開放醫師高度懷疑就可以通報,也是種知識傳承。」黃高彬說,即使這次通報個案的採檢結果是陰性,但年輕醫師們還是可以從中學到東西,讓這些原本在課本中的文字,真實烙印在腦袋中。宜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坦言,非典型症狀疑似個案是否通報,必須精準拿捏,絕不能因為個案少就無視,「但也不能提著雞毛當令箭」,來醫院就診的病人不問症狀全通報,這就跟現在台灣如果普篩作用不大,倒不如做好杜絕人口聚集。黃高彬說,防疫兩大觀念是「超前部署」、「及早發現病例」,超前部署絕非過度緊張。就像在二十度的氣溫,穿一件長袖足矣,若反應過度加穿大衣,恐會熱出一身汗,反而鬧笑話;再換個例子,兩軍對戰須先看清敵軍動向,若對方僅出兩小兵,我方卻搬出大砲,恐怕不符效益。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防疫新一波挑戰 張上淳:仍需提防無症狀感染者
國內出現軍艦群聚感染成為國內防疫新一波挑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分析先前國內三九五名確診案例,發現我國輕症患者症狀,初期以發燒、咳嗽為最多,輕症者多為年輕人,年長的患者出現重症較多,也比較擔心有肺炎。三九五確診案例中,本土案例五十五例、境外移入為三四○例,境外移入確診案例以「美國」為最大宗,占百分之廿六,其次依序為英國百分之廿二、法國與西班牙皆百分之六、土耳其百分之五;分析前一百名確診案例,重症比例、出院時間都比後面的二九五例晚且高,張上淳分析,應與後二九五例年齡層較低有關。至於無症狀輕症的患者中,有廿二例為無症狀確診者,年齡以廿歲到廿九歲最多,其次為六十歲以上,目前僅十二人解隔離,這十二人轉陰後解隔離最短七天、最長四十一天,中位數為十八天。至於病毒量則有高有低,未有絕對。國外認為本土案例連續十四天掛零可顯示疫情趨緩,張上淳表示,公衛上認為連續十四天本土案例掛零是安全的,但即使如此,也難以確保我國社區內完全沒有任何一位無症狀感染者,即使我國連續十四天本土案例掛零,也需要提高警覺。另外,有專家認為,台灣確診數少,可能代表有抗體者也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坦言,台灣確診數少,確實是隱憂。他說目前思考如何建立社會秩序並配合篩檢,防堵疫情,並不期待透過感染數變多增加民眾免疫力,希望未來疫苗問世後,可望透過接種疫苗讓民眾都有抗體。
-
2020-04-20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來亂 寶貝不吃飯
三歲的小智(化名)某日突然食慾不振,過去總讓他食指大動的番茄炒蛋與丸子湯在眼前都無法激起他的食慾,一直嚷著「就是吃不下」,令爸爸媽媽好頭疼。不久他發燒了,被媽媽帶往小兒科就診。醫師檢查看見,小智的咽喉深處、扁桃腺周邊發生潰瘍,經研判應該是感染腸病毒造成的「皰疹性咽峽炎」。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林應然表示,腸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的總稱,其中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腸病毒等種類,每種還可分為多種型別,總計有數十種病毒。經由糞口、飛沫傳染腸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也可能經由飛沫傳染,因此感染往往源於沒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感染後可能引發如同小智的皰疹性咽峽炎,外顯症狀包括會發燒、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臨床上看到幼童發燒與咽喉深處破,就知道大概是腸病毒了」。另外,腸病毒還可能引發「手足口病」,外顯症狀包括發燒、口腔內、手足關節、手腳、臀部或生殖器出現小水泡。症狀治療 無特效藥林應然說,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由於幼童不善口語表達,因此當患童出現皰疹性咽峽炎或口腔潰瘍難耐時,經常以食不下嚥作為表現,也難怪小智不斷嚷著「就是吃不下」。年齡更小的嬰幼兒還可能因為疼痛不想吞口水,而以流口水作為表現。由於腸病毒無特效藥,臨床上僅開立解熱鎮痛劑進行症狀治療,林應然說,他也會建議家長讓孩子吃點冰淇淋、冰涼飲料,以讓發炎位置稍稍舒緩,「這應是患者病程中的小確幸」。他說,不過,感染腸病毒有低機率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因此患者返家後,如果持續發燒不退、倦怠無力、臉色蒼白、心跳加速、意識昏迷、頸部僵硬、手腳抽搐等,應立即警覺與就醫。不怕酒精 要勤洗手每年4月起,腸病毒漸漸活躍,於夏季最盛行。然而,林應然說,他臨床觀察,今年截至目前的病例似乎未比往年多,之後流行情形也很有可能持續低於以往,這是因為國人因應新冠肺炎紛紛戴起口罩、強化洗手等個人衛生清潔,連帶降低腸病毒在內的多種腸胃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的發生風險。不過,他說,新冠肺炎怕酒精,腸病毒卻不怕,因此清潔手部仍要以肥皂落實濕、搓、沖、捧、擦等洗手五步驟,才有效。
-
2020-04-2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專家:感染新冠肺炎 最長要一年半才能康復
BBC中文網報導,感染新冠肺炎後需要多長時間身體才能恢復,取決於許多因素。首先要看病情有多重,其次,還要考慮到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有其他健康問題等。此外,還要看治療方式,侵入性治療的時間越長,身體需要恢復的時間就越長。輕症患者通常不到一個星期就能退燒,但咳嗽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中國大陸數據的一項研究,平均兩個星期可以康復。有些人會在發病後的7到10天左右病情加重,呼吸困難,肺部發炎。英國家庭醫生賈維斯解釋說,如果出現呼吸急促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慢慢改善,這是因為身體需要從損傷和炎症中恢復過來。這一過程可能會長達兩到八周。據世衛組織估計,每20個新冠肺炎患者中就有一人需要進加護病房治療,包括麻醉後使用呼吸機。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皮塔德表示,通常這類病人需要12至18個月才能徹底恢復正常。
-
2020-04-1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第四批湖北「類包機」明啟程 滯留台胞哽咽:終可回家
第四批湖北返台「類包機」明天和後天各有一班飛回台灣,有滯留當地台胞透過影片表達謝意,哽咽地說:「感謝政府、台商和志工幫忙,終於可以回家了。」4月8日武漢解封後,據台商估計,湖北還有700多位台胞想回台,明後兩天的類包機預計可載回400多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曾表示,目前掌握約400多人會搭乘(第四批)類包機回台,其餘還有需要者,其他單位正積極聯繫中。據海基會公布,上述兩架次航班號碼皆為CI 504,飛行時刻分別為4月20日與4月21日各一架次,皆為19:50由上海浦東機場起飛,預計21:50抵達桃園機場。機上防疫措施,將依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規定辦理,如有發燒等症狀將不得登機,返台降落後將立即接受檢疫,安排至集中檢疫處所,集中檢疫14天。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16日表示,目前兩班次報名訂位的人數已經滿額,分別各有230人次,預計武漢解封後,當地交通將更為順暢,能夠順利安排滯留民眾返台。一位滯留當地台胞透過影片表達謝意,她表示,明天終於可以回家了,她買了火車票和機票,感謝政府、徐委員(台商徐正文)和志工的協助,一路辛苦,一路陪伴。最後還語帶哽咽地說:「終於可以回家了,謝謝。」據了解,這些滯留當地台胞,都必須先取得「在鄂台胞健康監測證明」,確認近期(14天內)體溫監測正常,才能申請離開湖北省。而他們有些人是從武漢搭乘高鐵到上海,部分則乘坐小客車,耗費超過十小時才能抵達上海,路程相當辛勞。蔡政府在2月3日啟動第一批包機,將滯留武漢的台商共247人接送回台。之後經過兩岸協商,雙方分別派出華航、東航在3月10日、11日啟動第二批包機將滯留武漢台灣民眾共361人接回。此外,海基會在3月29日、3月30日洽請華航協助,指定兩架次上海飛桃園的航班,共接回367人。
-
2020-04-1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東南亞比照歐美入境得先通報 特定對象需住防疫旅館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才提及「疫情應該是平穩了」,今確診案例增加三例,打破連續三天零確診;考量東南亞疫情蠢動,指揮中心今也宣布從21日零時起,入境民眾過去14天(台灣時間4月7日零時起)如有東南亞地區旅遊史,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上述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指揮中心指出,鄰近我國之東南亞/南亞國家近期疫情增溫,新加坡、印度、印尼疫情持續呈上升趨勢,近幾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均創新高。其中新加坡病例以外籍勞工宿舍群聚個案為主,已累計約2,700例,佔本土病例70%;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疫情則持平或趨緩。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居家檢疫期間應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可自行外出就醫,應主動聯繫所在縣市衛生局或地方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
2020-04-18 新聞.健康知識+
輕碰就瘀青? 不是皮膚嫩,當心身體潛藏4疾病
大多數的瘀青都是因為受到外力的創傷,使得微血管破裂出血所致。當微血管因為受到撞擊或是壓迫以致破裂出血時,血小板會聚集到破裂處形成血栓,阻擋出血點,但當出血較厲害的時候,未凝結的血液會滲出血管壁到達皮下組織,出現瘀血的表現。瘀青時雖然顏色看起來是綠色的,但其實因紅血球中含有膽紅素,瘀血發生時,會先出現深紫紅色,隨著血塊分解,瘀青的範圍會有擴散的趨勢,而膽紅素也會生成膽綠素,瘀血從紫紅色轉為黃綠色。雙和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鄭偉宏表示,年輕人因為皮下組織比較厚,可讓皮下的微血管受到較好的保護,一般是因受到明顯的外力衝擊,才會出現瘀青,但年長者因皮下組織較薄,出血的機率比較高,甚至只要將手臂置於桌上,即可能因壓迫使得微血管破裂而出現瘀青。另外,服用一些藥物,例如抗凝血藥物等,也容易出現瘀青。然而,經常不明原因的瘀青或是瘀青久久不散,也可能是身體出現的警訊,甚至有可能是一些嚴重的血液疾病。若是經常不明原因的瘀血,要懷疑罹患血液功能不良疾病的可能性,尤其是一般撞擊導致的瘀血多位於四肢,若是軀幹、甚到臉部等部位也常有不明原因的瘀青,就更要提高警覺。1、血癌:白血病通常沒有先期症狀,病人也找不到家族史的傾向,目前的醫學並無法證實其確切的致病原因。曾有病人因糖尿病定期接受包括血液功能在內的檢查追蹤,一向都在正常範圍之內,但某天卻因突然發燒不退而送至急診,全身同時有多處瘀青,經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白血病。 2、自體免疫疾病:除了血液方面的疾病之外,有些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紫斑症也會出現瘀青的症狀。值得注意的是,體表不明原因的瘀血是個警訊,若因凝血功能異常導致出血不止,很可能表示身體其他部位,包括看不到的部位也正出血中,例如腸胃道以及大腦等。 3、腦出血:即使當下沒有出血情形,也意味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甚至因其凝血功能不良,只要一搖晃,腦部即可能出血。若是大腦出血不止,即會出現中風的症狀,包括頭痛、單一側肢體無力、顏面神經障礙等症狀。 4、內臟出血:當病人出現大面積的瘀血時,也要懷疑是否因其內臟有嚴重出血,例如主動脈瘤破裂等,需要進一步處理。延伸閱讀: 跌打損傷要冰敷or熱敷? 先搞清楚受傷時間再決定 腳踝扭傷別放任不管! 教你正確處理5原則好的快
-
2020-04-18 科別.耳鼻喉
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陳醫師,我之前一次感冒後,就感覺鼻涕倒流一直到現在,讓我很困擾...」「常常覺得自己一直在吞鼻涕,這些鼻涕倒流究竟是從哪來的啊?」若要說耳鼻喉科門診最常見的症狀,我想「鼻涕倒流」絕對穩坐排行榜前幾名。身為鼻過敏兒的我,以前也常深受鼻涕倒流的困擾。因此,面對有鼻涕倒流症狀的朋友,我盡可能地從問診和檢查中抽絲剝繭,希望幫忙找出最可能的原因,以求對症下藥。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鼻涕倒流,但您知道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嗎?還有這些鼻涕此時此刻正悄悄地被您吞入肚子裡嗎?今天就藉由這篇文章,我將與您分享關於鼻涕倒流的真相,並為您整理造成鼻涕倒流的三大原因,希望讓您快速了解,且讓我們一起看下去...關於鼻涕倒流,先告訴您真相 鼻涕倒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如果已經造成明顯不舒服,請尋求醫師協助找出原因。居然有「正常」的鼻涕倒流?這些鼻涕是從哪來的啊?我們的上呼吸道一路從鼻子到喉嚨,都被一層「黏膜」所覆蓋。顧名思義,這層黏膜就是會分泌「黏液」的膜,這些黏液由黏膜的腺體所製造,每天大約會製造 1 到 2 公升的黏液,默默地往後往下流到喉嚨,這些是「正常」的鼻涕倒流,平時我們並不會注意到它。所謂流水不腐,這些不停流動的黏液,就像灑水系統一樣,除了讓鼻子和喉嚨保持濕潤,更能沖掉吸入鼻子或喉嚨的髒污或病菌,是保護我們上呼吸道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這些鼻腔分泌的黏液當中,有三分之一會從鼻子流出,其他則是往喉嚨方向流下,被我們吞入胃中。那「不正常」的鼻涕倒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上面提到這些平常就不斷倒流的黏液不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不過,有許多問題會導致不正常、令人困擾的鼻涕倒流,我試著把這些原因歸納成三大類,希望能幫助您理解。這三大類原因分別是:「鼻涕製造過多」、「鼻涕排不出去」、「鼻涕變得太黏」。鼻涕倒流第一類:水龍頭沒關緊-鼻涕製造過多鼻涕產生得比平時還多,就像水龍頭沒關緊一樣,下游處因此淹水。常見的原因如下:• 感染性鼻炎:舉凡病毒、細菌、黴菌...等病原,都會造成鼻腔的感染,進而產生過多的鼻涕倒流。 • 過敏性鼻炎:環境中充滿各式各樣的過敏原,如塵蟎、黴菌、貓狗毛、蟑螂...等等,這些過敏原可能誘發鼻黏膜的過敏反應,造成大量的鼻水。 • 非過敏性鼻炎:若沒有明顯的感染源或過敏原,鼻涕倒流可能是非過敏性鼻炎引起。這些包括懷孕性鼻炎、職業性鼻炎、藥物性鼻炎、血管運動型鼻炎...等等。(想知道更多鼻炎資訊,請您參考之前這篇文章:別再說鼻子過敏了!您應該要知道的「非過敏性鼻炎」)• 異物:小朋友若不小心將異物塞到鼻孔內,會導致鼻腔持續發炎和感染,分泌物和鼻涕因此變多。鼻涕倒流第二類:下水道不通-鼻涕排不出去正常情況下,鼻腔分泌的黏液流往喉嚨後,會被我們不經意地吞入胃中。如果這個過程出問題,就像下水道不通,黏液往上累積在喉嚨,因而產生鼻涕倒流的症狀。可能的原因有:• 胃食道逆流:胃酸是胃液的成分之一,這是一個很強的酸(pH 值只有 1.5 到 3.5,比常用的浴廁清潔劑還酸!)。當胃液逆流而上,最遠可到達鼻腔附近,造成所到之處的黏膜發炎,產生類似鼻涕倒流的感覺。 • 食道病變:食道結構問題或運動障礙,也會影響鼻黏液被吞入胃部。鼻涕倒流第三類:鼻涕變得太黏•脫水:水分攝取不夠會讓鼻子分泌的黏液變得更黏。•藥物:某些藥物(例如常用來治療鼻水的抗組織胺),可能讓鼻涕變得黏稠。•乾冷的氣候:在冬天或是乾冷的地方,會讓鼻涕變得黏稠。•年紀:隨著年紀增長,上呼吸道黏膜的腺體萎縮,加上吞嚥和協調能力下降,都容易產生濃稠的鼻涕倒流。既然鼻涕倒流也可能是正常現象,那我什麼時候應該要看醫生呢?現在您應該已了解鼻涕倒流分正常和不正常的,那究竟出現哪些症狀時,需要儘早尋求醫師協助呢?以下這些是您需要特別注意的:• 發燒:可能是感冒後出現併發症,例如急性鼻竇炎• 濃黃甚至有異味的鼻涕出現:要懷疑急性鼻竇炎• 鼻涕或痰液出現血絲:要排除像是鼻咽癌、肺部疾病...等疾病的可能性• 呼吸會喘或是聽到喘鳴聲:可能是過敏症狀發作(例如氣喘...)• 經治療後仍沒改善的鼻涕倒流鼻涕倒流讓我很困擾,該怎麼治療呢?由於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太多了,抓出背後潛藏的來源,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對於有症狀的鼻涕倒流,治療大致可以分成「物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大類。若不喜歡吃藥,或是暫時無法就醫時,可先自行嘗試這些溫和的物理治療:• 補充水分:當感覺鼻涕變得濃稠時,水分一定要比平時喝得更多,避免黏膜缺水。• 洗鼻子:使用洗鼻器或洗鼻機,將溫暖的生理食鹽水沖入鼻腔,能改善許多鼻炎造成的症狀。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洗鼻器具,挑選您使用習慣的即可。(洗鼻子是平時保養鼻腔很好且有效的方法,建議可以詢問您的耳鼻喉科醫師有關洗鼻子的方法喔!)• 吸蒸氣:若家裡沒有吸蒸氣的機器,可以用泡過熱水的毛巾熱敷在鼻子附近,或是洗澡時在浴室待久一點,都能使鼻腔處於濕潤的狀態,藉此減少鼻涕的黏稠度。• 過敏控制:對於過敏造成的鼻涕倒流,除了藥物控制,最重要還是平時就要做好減少過敏原的功課(例如加強室內除濕、使用防蟎寢具、減少二手或三手菸...等等),效果才會好。若經以上的物理治療仍沒明顯改善,或是鼻涕倒流的症狀太困擾,醫師會考慮使用藥物治療,包括:•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抗組織胺是治療鼻炎症狀很常用的一類藥物,然而使用時機建議請您的醫師評估,因為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急性鼻竇炎...)不適合使用這類藥物,會讓鼻涕變得更黏而不易排出。• 口服抗充血劑:造成鼻黏膜消腫,使鼻腔變得通暢,以利鼻水排出,但同樣建議遵照醫師建議使用,避免副作用產生。• 鼻噴劑:鼻噴劑有許多種類,其中一類為類固醇鼻噴劑,可以治療不同種類鼻炎造成的鼻涕倒流;另一類則是抗充血的鼻噴劑,一般藥局即可買到,但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藥物性鼻炎,鼻子越噴藥反而越塞,千萬要注意。• 抗生素:當鼻涕倒流的來源是細菌性鼻竇炎時,使用適當的抗生素可以縮短不舒服的時間,以及避免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其他:當鼻涕倒流的症狀來自於胃酸逆流,某些胃藥(例如氫離子阻斷劑...)就能派上用場了。關於鼻涕倒流,還有什麼我需要注意的呢?鼻涕倒流可能導致許多症狀,例如持續咳嗽、喉嚨痛、聲音沙啞...等等。可能造成鼻涕倒流的原因當中,有些可能需要幾週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能會消失,聽到這消息許多人可能會感到洩氣,甚至在過程中就放棄治療,實在可惜。這可不是要您因此灰心喪志,其實大部分造成鼻涕倒流的問題都不嚴重,只要越早找出原因,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為您「客製化」的治療,多數人都可以感受到進步的。現在,讓我們一起為您鼻子的健康而努力吧!原文:鼻涕倒流令人訝異的真相!三大原因讓您一次掌握 搜尋附近的診所:耳鼻喉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7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新冠肺炎期間 醫院做了些什麼?
【編者按】 這星期我們繼續「新冠肺炎」為主題刊出三篇動人的文章。第一篇是定居紐約將近半世紀「人在美國心在台灣」的好醫師,不幸因為看病而感染新冠肺炎後,寫出他對濟世救人的志業毫無怨尤;第二篇是旅居德國多年的台灣同鄉與讀者分享她所觀察到的德國人面對這場瘟疫的態度;最後我們也有機會傾聽台灣一位在醫院工作的同仁,敘述她參加醫院防疫工作的心得。這是「醫病平台」史無前例地接連三週討論同一主題,希望在台灣正面臨全球病毒肆虐的緊要關頭,這園地可以即時提供更多的心得,幫忙全民共同度過這場考驗。今年一月二日的時候,疾病管制署就已公告請醫院提高警覺,要留意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是否有去過武漢,若是有嚴重肺炎加上發病前十日曾有武漢地區的旅遊史,就需要通報並採集咽喉擦拭液、痰液與血清,送疾管署檢驗。兩週後,醫院要求所有發燒或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看診時必須佩戴口罩,也不斷宣導,希望病人能主動告知十四日內是否有前往中國武漢地區。一月底時更從武漢擴展到湖北。二月開始實施門禁管制,關閉所有進醫院的通道,只開放正門一個進出口,所有非一線的行政人員都要輪流到大門口支援,確認所有進醫院的人員都有用酒精消毒雙手並佩戴口罩,然後量測耳溫,最後貼上貼紙才可進入醫院。SARS的時候我正在念大學,記得當時上課也是要量完額溫貼了貼紙才可進入系館上課,當天只要貼紙沒掉都可以重覆進出不用再量一次。沒想到多年後在醫院也是一樣。只不過病人的數量遠比上課學生多,加上醫院為求準確是量測耳溫,每來一個病人就要更換耳套並等待耳溫槍嗶嗶,使得進醫院的病人得排隊等待。同時,從中港澳回台的病人,除非有緊急醫療的需求(緊急與否由醫療人員判斷),否則請病人返台後隔離滿十四日後再來看診。醫院也增加了院內環境消毒的次數。幸好在幾週後,醫院採購的熱感應儀來了!由於感應會有誤差,所以偶爾還是需要幫民眾量體溫,但量已減少了非常多,大部分進醫院的人都可以直接走進來,除非買了熱咖啡或便當,感應儀會偵測到過高的溫度,就需要請民眾放下手中的熱食,再讓儀器感應一次。病房除了固定一人陪同照顧,一天只有兩次各一小時開放兩名訪客探病,並且所有進入病房的親友都要至櫃檯登記個人資料,並需要攜帶醫院發的通行證。可惜最近國際疫情升溫,不只要提防日韓中港澳回台的旅客,連歐美也爆發嚴重疫情,全球都陷入危機。所以醫院又更新了作法,外送、快遞都不能進入醫院,得在醫院大門外交貨,所有進入醫院的病人與家屬,都要攜帶健保卡調查旅遊史,如果沒有必須進入醫院的理由就請他們離開。由於需要讀卡,進醫院就更花時間了。雖然對病人造成不便,但這種時候,只能請大家盡可能不要上醫院,更不要探病。病人住院就是需要多休息,現在科技進步,如果真的想要看看病人、跟病人講講話,手機視訊就可以做到了,人不用到醫院來。到大門輪班後,本以為病人會對於醫院增加步驟使得排隊等待的時間變長感到不耐煩,有時為了確認住院病人家屬的身分,就算他們手上提著大包小包,還是要請他們出示通行證……但所有的病人與家屬都沒有不高興,頂多怕門診遲到醫師不等他,幾乎所有人都很感激醫院做了這麼多保護他們安全的措施,讓穿隔離衣戴防護面罩輪班的我十分感動。台灣確診人數不可能不上升,只希望全民與政府合作,感染人數不要上升得太快,讓我們能有充足的醫療資源來度過這次疫情。
-
2020-04-17 失智.名人專家
巫瑩慧/疫情升溫!各國在新冠肺炎的失智防疫重點
2019年底從中國大陸開始傳染的武漢肺炎,後更名為新冠肺炎COVID-19,在2020年從亞洲到歐洲、美洲、非洲、中南美洲,隨著染病和死亡人數,不斷攀升,世界衛生組織終於在3 月中旬正式宣布為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4 日為止,全球感染人數100多萬人,死亡已經超過6萬人,而生活受到疫情相關限制的人,已經達到現今總人口的1/3,這是公共衛生的一個重量級的挑戰。在這特殊的狀況下,不論失智者照顧者或其他家屬是否有受到感染,社會的對應機制如勤洗手、戴口罩、避免10人以上的集會、減少社會參與的活動,人與人間保持的距離等,勢必會增加失智者和照顧者的衝擊和問題行為的強度。一旦必須進行居家隔離,更為加重在宅或醫療上實務與情感照顧的困難度。因此各國開始思索如何推展有效的措施來支持失智者、照顧者和醫療專業人員。以下資料來自國際失智症協會和台灣失智症協會,翻譯及綜合整理如下:I.台灣失智症協會該協會在2月21日完成失智防疫指引--專業人員篇,3月17日改版為「失智症防疫照護參考手冊」,針對失智照顧可能遇到什麼困難,做了說明和建議。一、失智者1.失智者不易暸解疫情資訊與宣導內容。2.失智者較難記得或配合防疫措施,如居家隔離、戴口罩、勤洗手等。3.失智者較難正確陳述旅遊史、接觸史及群聚情形。4.失智者較難主動或正確表達身體不適症狀,如發燒、呼吸困難、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而可能透過躁動或異常行為反應表現出來。5.失智者的自我情緒調適能力下降,可能因周遭環境壓力變大,或對疫情資訊錯誤理解,而有過度焦慮緊張的反應。6.失智者可能忘記自己正在居家隔離而出門走逛,不小心違反防疫規定。7.失智者若被隔離,可能因對環境、人員不熟悉,加上身體的不適,更易焦慮、恐慌;另外,重複言語或行為、遊走、妄想、躁動等行為精神症狀也可能加劇,甚至出現急性精神混亂的狀況。8.防疫期間日常活動及刺激減少,可能導致生活規律混亂、日夜顛倒、情緒不穩定,而加速失智者功能退化。9.獨居失智者除了無法正確配合防疫措施,也可能難以獲得防疫資源如口罩、消毒用品或配備。二、家庭照顧者與看護1.家庭照顧者與看護除了擔心疫情,還須面對失智者行為精神症狀的惡化,耐性可能降低。照顧者的焦慮情緒也可能使得失智者出現或加重原有的躁動行為。2.對於防疫期間失智者是否參與社區活動,家人間可能意見不一;除了會擔心失智者出去將增加感染風險,但待在家裡、刺激減少,也會擔心失智者功能退化,家屬心中很為難。3.社區活動及服務減少,但失智者可能頻頻想出門,造成失智者與家庭照顧者間衝突增加。4.家庭照顧者可能因失智者無法配合,難以抽身辦理防疫所需事項,如去花長時間排隊買口罩。5.外籍看護因語言隔閡,可能無法充分了解防疫措施。三、專業人員1.機構專業人員一方面擔憂疫情,一方面要努力做好防疫措施,工作量變大,壓力增加。2.由於防疫措施造成專業人員必須花更多時間來照顧,加上失智者較難配合,耐性可能因而降低。3.擔心失智者因活動與刺激機會減少,而加速其功能退化。4.依失智症嚴重程度及認知功能不同,失智者的防疫問題及對防疫措施的配合度也有差異,造成專業人員的照顧困擾也不同。另外,防疫期間應對策略共有8 項:1.遵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暨衛生福利部發佈之一般性防疫措施指引。2.採個別化防疫措施,關照失智者、家屬與看護需求。3.確認失智者、家屬與看護的旅遊史、接觸史及相關症狀,並宣導防疫措施。4.主動關照失智者並重複提醒。5.協助家屬、看護及失智者維持情緒的安適。6.協助居家活動、環境與生活安排。7.自我關照身心安適。8.跨單位合作。以上八項都有實施細則,詳細內容請參考網址中的手冊。http://www.tada2002.org.tw/Messages/Content?Id=1074(中文版)由於失智症需要依不同嚴重程度,調整共通性照顧及行為精神症狀照顧,建議可參考http://www.tada2002.org.tw/Download/BookVideo/1?page=2該協會更精心整理了電視劇、歌唱、幽默秀、美食旅遊的清單,讓大家防疫的同時也有許多豐富的居家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362271661188/posts/10158643966621189/?d=n若有任何失智症相關疑問請洽關懷專線0800-474-580(失智時 我幫您)。II.國際失智症協會https://www.alz.co.uk/news/adi-offers-advice-and-support-during-covid-19 (英文版)●美國失智症協會、紐西蘭失智症協會和澳洲失智症協會,除了自我防衛、保持安全距離等相關提醒外,都有強調洗手的重要性。為了讓失智者更清楚的掌握,做了以下的建議:1.在廁所或衛浴貼上圖示,詳細分解用肥皂洗手的步驟,並強調至少要洗20秒以上。2.家人或其他照顧者在可能範圍內,對失智者示範洗手步驟,或者一起洗。3.可以養成一面唱歌一面洗手的習慣,增加失智者願意配合的誘因。4.無法用水洗時,最好以60%以上酒精的乾洗手液代替。●「中國大陸失智症協會ADC」等組織,共同發表「精神和心理層面的支持所面臨的重要訊息」(英文版)影音宣導:https://www.alz.co.uk/news/covid-19-sharing-experience-and-advice-from-adis-member-association-in-china(中文版)文字宣導:https://www.alz.co.uk/sites/default/files/pdfs/MHPSS-Key%20messages-CN.pdf指出疫情對失智者會增加焦慮、恐慌、躁動、遊走、退縮、易怒、妄想、瞻妄、攻擊性、睡眠障礙等的頻率。因而讓家屬、照顧人員和專業人員,容易陷入焦慮、煩躁、困惑、痛苦、疲累、倦怠、孤獨、無助的衝擊。所以,要如何幫助失智者和照顧者呢?1.首要的心理協助1)內容◆評估該對象的緊急需求和最擔心的問題。◆盡力滿足他們的基本需求。◆傾聽而不是說服。2)地點:安全和隱私性◆舒適和協助個案找到安全感。◆幫助個案盡快安置。2.失智者和照顧者自助式的心理輔導1)原則:接納生理和心理的變化。2)方法◆經由具代表性的管道獲得資訊,經由輔助方式幫助記憶。◆了解自我防護的重要性,以正向的態度採取預防措施。◆經由電話、微信、運用軟體、視訊、或其他媒體平台向家人親友傾訴擔憂、尋求支持。◆放鬆和冥想的練習。◆多安排豐富的居家活動。3.精神行為症狀管理1)策略◆建議運用非藥物的介入。◆建立個人化非藥物的管理模式,遵循敘述症狀、調查原因、制定方法和評估效果的程序。2)方法◆環境安排:設立專收失智者的區域;認可情緒體驗;以簡單清楚的方式溝通;調整光線和播放安撫的音樂。◆家庭生活:設計合適的活動; 陪伴和鼓勵個案參加。◆照顧者:保持正向態度;學習照顧技巧;關懷失智者的感受;認可失智者的情緒體驗。◆不能配合個人防護措施時:理解行為的背後因素;討論原因和提供務實的協助;簡化程序一步一步來;以文字或圖案提醒;鼓勵和營造成就感。◆身體不適時:言語安撫;處理身體狀況;需要時對症處理。4.瞻妄時的臨床處置◆原因治療:電解質不平衡的處理;控制病毒感染。◆支持性治療:確保水分、維他命和營養的補充。◆減少不必要的臨床處理:如夜晚給藥或心電圖監視等。◆非藥物介入:改善環境;提供正確空間訊息;和緩燈光和聲音的刺激。◆遵照臨床評估,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5.疫情期間的認知障礙確認◆以加強預防措施和疫情掌控為主。◆找具公信力的機構尋求評估和確診。而當民眾需要居家隔離時,不論是否失智,則有一些共通的可行性方案。●英國的「獨立電子媒體」(英文版)https://www.independent.co.uk/life-style/health-and-families/coronavirus-mental-health-self-isolate-how-to-manage-quarantine-a9404431.html1.做一些讓自己覺得小確幸的事:例如,做新的運動、學一小段語言、在視頻上和別人聊天、參加線上讀書會等,覺得有成就感的事。2.健康飲食:減少垃圾食物和零食,好好吃正常均衡的食物,向附近和網路的超市訂購,請餐廳外送、找親友或社區的團體協助採購。3.多接觸自然:家裡的花園或陽台上的植物可以增加勞動和心靈療癒。也可以藉此呼吸新鮮空氣,增強自癒力。記得打開窗戶引入新鮮空氣,增加對流和室內淨化。4.維持正常作息:一味的放懶反而對健康沒有幫助。即使2 個禮拜或更久的時間在家,正常的吃、喝、工作、休息、睡眠,才能讓身體維持在比較良好的狀態。做一些讓自己快樂的事,也可以試著和過去疏於聯絡的親友,重新建立情感。5.有太多可以做的事:做手工藝、學做新菜、編織、動手做生活用品、寫作、園藝等。6.減少訊息干擾:避免重覆接收疫情發展和報導,才能遠離焦慮和挫折。7.別讓負面情緒淹沒:隔離時比較容易有不滿情緒產生,多珍惜這段獨處時間,以正向態度和方法面對。在疫情不斷攀升,恐慌持續蔓延時,對失智者、照顧者和一般人, 是否有簡單的方式,讓每個人都能在短時間內自我安撫,觀照自己, 靜心下來。●「失智英國」慈善協會製作了「信號呼吸法」(英文版)https://vimeo.com/312089991深吸一口氣,將下巴、肩膀和雙手臂提起,閉氣2 ∼ 3 秒。然後吐氣,順便讓下巴、肩膀和雙手臂跟著放鬆,同時默念「平靜」或「放下」的意念。上列網址還有其他影音照護的建議。我們不知道新冠病毒的流行還會持續多久?但是以疾病初期沒有徵兆,卻已經有高度傳染力,在疫苗沒有出現前,它的肆虐和破壞是不容忽視的。尤其失智者在風暴中, 因為本身的大腦退化,很難自主防衛和配合防疫照顧的規定,所以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協助。希望以上各國策略參考,能夠減少失智者和照顧者成為疫情下的高危險族群。(文章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健康e世界)立即加入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粉絲專頁!無論你是否為失智者,我們都期盼能認識你。我們提供專業醫療資訊和交流平台;而你來告訴我們,那些關於失智的故事。加入>>
-
2020-04-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隔離、檢疫 北市25診所提供中醫視訊看診
中醫界加入抗疫行列,台北市中醫師公會推出居家檢疫、居家隔離中醫關懷服務,已有25家中醫診所可提供視訊診療。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祕書長蔡三郎表示,中醫典籍寫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中醫能協助民眾調整體質、預防病毒侵襲,對於輕症患者治療有幫助。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啟動居家檢疫中醫關懷服務,目前向公會登記參與新冠肺炎通訊診療服務的診所,共計25家,歡迎多加利用。蔡三郎說,疫情期間保持生活作息規律、睡眠充足相當重要,必要時可尋求中醫幫助調整體質,以預防感染疾病。林口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陳星諭表示,疑似患者與可能的接觸傳染者出現輕微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時,中醫師可能處方蔥豉湯、玉屏風散等藥方,可協助解表發散、扶正去邪。
-
2020-04-16 科別.消化系統
女子肝臟長出大水泡比小孩頭大 求診嘉義長庚治好
腹部臟器內長水泡是常見問題,尤其腎臟和肝臟水泡常見,嘉義長庚醫院腎臟科主任張弘育醫師說,肝腎臟水泡大多良性,大多數沒症狀,若水泡超過10公分可能產生症狀,如疼痛、感染、消化不良等,這時候就需治療。張弘育指出,有名62歲女患者半年來覺得右側腰部輕微漲痛,以為骨頭退化,不以為意,最近發燒急診求治,診斷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發燒改善,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右側腎臟有直徑接近13公分巨大水泡,住院第5天感染治好。但右腰悶漲感仍存在,決定與放射診斷科醫師合作,以導管引流後施以95%純酒精硬化治療,治療成功,出院後病人門診追蹤,超音波檢查水泡未再長出來。另名也是62歲女患者,有家族遺傳多囊腎疾病,肝腎臟有數不清水泡,腎功能逐漸退化,原在地區醫院門診追蹤,因右上腹痛轉到長庚,她除腹痛還有長期胃口不好,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臟竟有直徑17公分大水泡,簡直比小孩頭還大,難怪她會上腹悶痛以及食慾不振。經評估以同樣方法治療,但這名病人治療比前一名患者困難,無法施以酒精硬化治療,直到1個月後滲液少於每日50CC後才注入約100CC純酒精治療,病人出院3個月超音波追蹤雖肝臟仍有許多小水泡,但17公分大水泡已經不見,症狀改善,胃口大開,最近回診患者胖3公斤。醫學研究統計,40歲以下者超音波檢查肝腎有水泡比率有3%,60歲以上24%以上,年齡越大比率越高,70歲以上者約35%以上發現水泡;張弘育提醒民眾如有肝腎水泡問題,應定期半年到一年追蹤一次,經醫師評估可優先選擇侵入性較小導管引流後施以純酒精的硬化治療。
-
2020-04-16 新聞.健康知識+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隨著氣溫多變,忽冷忽熱容易使人感冒,而感冒通常是由鼻病毒等多種病原感染引起,有些咳嗽、喉嚨痛、流鼻水、打噴嚏等症狀,通常5到7天內會痊癒;一旦感冒時,可自行買藥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部陳鳴翰藥師表示,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目前尚無治療藥物,需靠人體自身免疫來對抗病毒。市售感冒藥成分如:止痛退燒成分、止咳成分、抗組織胺(緩解過敏及流鼻水)、緩解鼻塞等成分,可降低不適症狀,但無法縮短病程。若服用感冒藥幾天,或休養後病情仍持續惡化,需考量是否有併發症或其他感染症,應及早就醫釐清病況。但是,對於高齡、嬰幼童、過度肥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低下者等,不建議自行購買或服藥,務必尋求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與治療。市售感冒藥與醫師處方差別在哪?陳鳴翰指出,市售感冒藥屬於成藥或指示藥,民眾可自行購買,經藥師指示使用,常見類別有:綜合感冒藥、鼻炎錠、止咳錠、感冒熱飲、感冒液等,包括消炎止痛、解熱鎮痛、緩解鼻塞、抗組織胺、止咳、化痰、維他命及咖啡因等成分,可緩解感冒導致的上呼吸道症狀,緩解發燒及疼痛,而不同廠牌的藥物,通常是配方項數和劑量的增減。醫師處方則是醫師會依照病人的狀況,調整處方藥的成分及劑量,因此開立的藥物內含劑量通常較高,要經過醫師評估及診斷才可使用;此外,如:抗生素及類固醇等,不可添加於市售感冒藥。有些標示「鼻炎」或「止咳」,其主成分可能相對單純,配方則是特別針對其標示的症狀,因此,在挑選市售感冒藥品可諮詢藥師,挑選適合自己的藥品。陳鳴翰也分享,感冒自我照護7要訣:1、多休息、多喝水,避免過度勞累,睡眠充足。2、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並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應遮掩口鼻。3、不要隨便服用偏方,也不要吃別人剩下的感冒藥,以免無法對症下藥,甚至產生副作用。4、服用市售感冒藥後,卻無法治癒或縮短病程,就要及時就醫。5、若感冒好轉、症狀緩解,可視情況停用一般感冒藥。而醫師開的藥物應按時服用,如果含有抗生素需配合完成療程。6、就醫時清楚交代感冒症狀、時程,並說明過去病史與是否有藥物過敏。7、感冒後切勿密集求醫或更換醫師,以免重複用藥增加治療難度。延伸閱讀: 怕藥品副作用不敢吃藥? 食藥署點出3服用原則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
2020-04-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王任賢:採檢等候久 恐爆群聚
新冠肺炎嚴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要擴大檢驗及收治量能,當爆發社區感染時,廿二家應變醫院將停止收治非新冠肺炎的病人,只出不進。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王任賢說,目前篩檢流程有待改善,各院均設室外「發燒採檢站」專責採驗,但時間達兩小時,等候結果的疑似個案可能成為防疫破口。採檢要近二小時 流程可簡化王任賢說,目前採檢點增加至一六三家醫療院所,但每家院所可能因人手不足、等待移動式X光機等因素,採檢時間近兩小時,等候時間過長恐爆發群聚。他建議簡化採檢流程,於採檢端,僅由醫師做咽喉採檢動作,若無症狀就返家等待結果,有症狀者再收治住院,進一步檢查,降低篩檢等待時間。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防疫奠基曾任疾管局顧問的王任賢帶領團隊成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在SARS期間,擔任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讓中部成為全台唯一無SARS院內感染的地區。王任賢指出,傳染病防治網連結公衛和醫療系統,過去兩者幾乎是平行線,負起公衛責任的疾管局叫不動醫療機構,但沒事就沒事,一旦疫病來襲,若沒有醫療量能作為後盾,很難推動防疫作為。因此,SARS後修訂傳染病防治法,成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以法律為後盾,連結院內感控,成立六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傳染病防治醫療網為目前防疫作戰奠定良好基礎,但王任賢說,千萬不可大意,因為當年SARS以院內感染為主,這波新冠肺炎疫情卻出現許多輕症、無症狀感染者,必須提防社區感染所造成的醫療量能負荷,影響篩檢和病患收治。公衛與醫院串連 資源互助目前隔離病房、專責病房的病床使用率約百分之四十一,王任賢表示,使用率雖高,但傳染病防治網應變計畫每年演練,且納入衛生局稽核項目,加上應變醫院、專責醫院等配套措施,若有需要,即可啟動應變措施,清空病房。由於短期間內,很難大量補充醫療人力、呼吸器等醫療資源,醫院之間支援需要挪移,互相幫忙。王任賢說,依照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應變計畫,當醫院量能到達一定收治比率,須啟動網區應變醫院,以清空樓層或全院清空等策略收治病患,「這獨一無二的政策,連美國都做不到。」
-
2020-04-1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鍾南山:新冠肺炎治癒後 肺纖維化程度較SARS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大陸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受訪時就大陸疫情表示,人們如果能夠做到積極防控、保持社交距離、平時不參加集會等,應該不會再出現疫情爆發情況,但局部少量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他又提到,與SARS相比,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後,肺的纖維化程度比較輕。根據其團隊對部份病人肺功能檢查報告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治癒者肺功能有些下降,但是相信隨著時間推移,它會慢慢恢復,他不認為病人恢復後會有很明顯的肺部後遺症。據香港01報導,鍾南山表示,過去近3個月,大陸採取強力抑制政策積極防控,目前,大陸本土傳播情況較少。不過,境外疫情較嚴重,包括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地區確診病例仍在增加。境外移入的風險依然存在,境外到中國人員存在較大感染機率,且可能會傳染。鍾南山說,目前中國正在嚴格篩查境外移入病例,即使有少許人員感染,一旦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就可以避免群體性爆發。日常生活中,人們如果能夠做到積極防控,保持社交距離,平時不參加集會等情況,他認為,應該不會再出現疫情爆發情況,但局部少量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復工、復產、復學方面,鍾南山談到,同一空間人群聚集時當然要提高警惕。不過,民眾自我保護方面做得較好,這種情況下互相傳染機率不大。鍾南山表示,目前的臨床試驗表明,氯喹和瑞德西韋兩種藥對治療新冠有效。其中,氯喹對新冠肺炎的藥效較明顯,患者服用藥物後,病毒轉陰時間為平均4天。另外,有研究數據表明,使用瑞德西韋可以降低重症病人的病死率。關於中醫藥在本次疫情中的價值體現,鍾南山說,中藥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起到一定效果,不過,其依舊主張要用現代醫學的辦法對中醫藥進行認真考察。其中,研究發現,連花清瘟在治療新冠肺炎引起的組織細胞損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對於新冠肺炎輕症和普通型患者是有一定療效的,在減輕發燒、呼吸道咳嗽症狀方面有一定作用。
-
2020-04-1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快篩研發成功!工研院「疫開罐」準確率9成 1小時驗出
新冠肺炎疫情境外移入個案激增,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外曾接觸過確診個案,甚至是已感染的旅客,入境時可能還在潛伏期,或是無症狀感染者增多,如何從一進國門就快速篩檢,成為防疫關鍵。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在潛伏期就能檢測病毒,1小時內完成快篩,準確度高達9成,可用於機場、診所等,有效阻斷傳播鏈。工研院手持式快篩 一小時就搞定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因技術優化,從桌上型變成掌上型,除了外觀與飲料罐一樣而稱為「疫開罐」,重量只有600公克。快篩研發成功來自兩大關鍵,生醫所所長林啟萬說明,新冠肺炎屬冠狀病毒,團隊透過國際基因定序資料庫,多重比對病毒的基因序列,區分SARS和MERS差異,從中找出相同表現,但也得與流感區隔,以排除干擾,而設計檢測的試劑「核酸探針」成份控制成為關鍵,在多組核酸的交叉比對之下,準確度高達9成。目前國際使用的檢測儀器以中央實驗室為主,傳統使用的聚合酶鏈鎖反應(PCR)熱循環儀,篩檢時間約4到8小時,工研院開發手持式核酸分子快篩系統,以恆溫擴增放大病毒檢測法,在感染初期於1小時內即可檢驗,並針對機場入出境檢測,最快40分鐘內可得結果,速度至少快6倍。手持式檢測儀器體積小,民眾無須再奔波往返醫院,有效減低醫療人員負擔。潛伏期就可驗出 儘早做防疫措施相較於SARS、MERS病毒在潛伏高峰期時就出現症狀,新冠肺炎最讓人頭痛是「潛伏期症狀不明顯」,捉摸不定。工研院採核酸檢測技術,針對病毒本體做檢測,在感染初期,從鼻咽喉取得樣本後,再以滴管取出滴在試管中,運用專屬光學即時偵測模組進行檢測,在未發燒或其他症狀前能檢驗出,儘早防疫。為加速量產,目前工研院已與產業界、政府單位、研究單位及醫療院所,包括與國防部國防醫學院預醫所及4家廠商共同合作外,也將與醫療院所合作,預計於6月底運用工研院GMP的場域,完成1萬套恆溫核酸擴增探針試劑套組,希望未來在廠商加入後,7月底完成技轉、達到量產疫開罐的準備,提供第一線防疫人員更精準快速的檢測與防護。
-
2020-04-1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防疫量體溫有眉角!一張表秒懂5種測量方式發燒標準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無論是上學、上班、進餐廳用餐或是搭捷運、高鐵,現在都必須先量測體溫;但你知道量體溫有哪些方式?測量時又有什麼「眉角」?義大醫院家醫科鄭暐霖醫師分析五種常見的體溫量測,教你掌握眉角量得精準:1、額溫☑使用工具:紅外線額溫槍☑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 在額頭保持乾燥、無瀏海干擾下,將額溫槍近距離置於眉心的位置,做定點量測,或是採橫向滑動進行測量。★注意事項:有鑑於額溫槍測量部位屬於人體最外層,易受當下環境影響,每次使用前,應先根據所附說明書所載使用方式置於量測環境,使其感應器與環境溫度達到平衡後再進行操作;被測量者若是剛剛走路或運動,體溫可能略高,建議可以休息10~15分鐘後再測量。2、耳溫☑使用工具:紅外線耳溫槍☑發燒標準:>38℃(惟37.5℃~38℃之間的體溫可能正常也可能是低度發燒,建議於此範圍內應持續追蹤或詢問專業醫事人員)。☑量測方式:透過紅外線掃瞄耳膜所釋放的熱能,由此得到體溫。但耳道的結構隨著年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量耳溫時,3歲以上將耳朵向上向後拉,3歲以下將耳朵向下向後拉,但3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耳溫模式。★注意事項:若需搭配耳套使用的耳溫槍,一旦不加裝耳套反而會測量不準;耳溫槍及耳套使用方式請詳閱所附說明書;測量前需確保耳朵清潔,因耳垢太多會影響準確性;因左、右耳溫度不盡相同,測量時應以溫度較高的為準。3、口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發燒標準:>37.5℃☑量測方式: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再將體溫計置於舌下,口唇閉緊,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注意事項:測量前,應避免進食、喝水、抽菸等影響口腔溫度的行為;倘若進食,須30分鐘後再進行測量。4、腋溫☑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7℃☑量測方式:將體溫計的測量端置於腋窩深處,手臂夾緊,電子體溫計停留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3~5分鐘即可。★注意事項:腋窩處須注意不要放置干擾體溫的物件,如冰枕;在量測時,應保持腋窩處乾燥,使其不受汗水影響。5、肛溫☑使用工具:電子體溫計;水銀溫度計☑發燒標準:>38℃☑量測方式:量測前,先塗抹嬰兒油或凡士林作為潤滑,嬰兒採俯臥或仰臥抬腿姿勢,兒童及成人採側臥姿勢,再慢慢將溫度計插入肛門,成人深度約3公分, 嬰幼兒約1.5-2.5公分,電子體溫計約30秒-1分鐘會聽到嗶聲表示測量完畢;水銀溫度計停留約1~3分鐘即可。★注意事項:測量期間姿勢須固定不能亂動,以免溫度計造成肛門受傷;1個月以下的嬰兒不建議使用肛溫模式進行體溫測量。應格外注意衛生,最好僅個人使用,不與他人共用,避免交叉感染。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 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醫護警告!新冠肺炎患者常在發病第7天急速惡化 痛不欲生
越來越多醫護人員以及新冠病毒患者針對「第二周急轉直下」(Second-week crash)症狀提出警告。患者感染病毒的前幾天,症狀輕微,甚至身體漸漸好轉,但卻在以為已經有起色之後,進入第二周時狀況急速惡化,開始發高燒、呼吸困難、全身痠痛,並且重度疲憊。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部分新冠病毒患者出現「第二周急轉直下」的狀況,原因為何迄今公共衛生專家仍無法解釋。27歲的科技記者艾瑞亞‧班狄克斯(Aria Bendix)便是其中一例。她接受「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訪問時說,感染病毒的第一周,狀況非常輕微,但第二周則嚴重惡化,剛開始是身體痠痛,24小時內變成全身發冷。「感覺就像跑了一場馬拉松,然後又被車撞到似的。我一直留在公寓裡居家隔離。」她說,幾天之後,病況漸漸好轉,身體不再痠痛,就在以為已經擺脫病毒之際,肋骨部位突然劇烈疼痛,讓她痛不欲生。她說,此時覺得肺部好像受到強力擠壓,呼吸變得非常沉重。班狄克斯表示,前往急診就醫,醫師雖然認為她符合感染新冠病毒的症況,卻無法為她提供治療,只能讓她返家休養。她說,在感染的第14天,痠痛又發作了,「彷彿一切回到原點。」紐約市蒙特菲奧醫學中心(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重症研究中心主任龔米雪(Michelle Gong,譯音)指出,新冠病毒患者出現呼吸道衰竭,時間點通常發生在出現發病徵兆後的第七天。龔米雪答覆「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詢問時說,剛開始患者似乎狀況還好,但到了感染第五天或第七天的時候會突然惡化,並且出現呼吸道衰竭,而且變化是在「瞬間」發生。北卡羅來納州傳染疾病家歐爾(Christopher Ohl)表示,許多新冠病毒患者都有在第二周病情急轉直下的狀況。他指出,這些患者原本認為,難關已經過去,一切都沒事了,結果卻在短短20小時或24小時之內,開始發燒、重度疲憊、嚴重咳嗽或者呼吸困難,必須緊急住院。
-
2020-04-14 癌症.乳癌
乳癌治療不用怕 醫生幫你破解迷思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逐漸上升,乳癌的治療選項也愈來愈多元,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外科主任莊捷翰醫師表示,確定診斷後醫師會根據癌症分期與患者的期望來擬定治療策略,總體來說乳癌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荷爾蒙治療。患者不見得一定要先進行手術,或先進行化學治療,醫師會考量患者的腫瘤、健康狀況而做不同的建議。由於治療選項越來越多元,若患者及早治療並與醫師密切配合,有機會達到不錯的治療成效,早期乳癌的五年存活率已經可以超過九成。乳癌手術的常見副作用有哪些?適合乳房保留手術嗎?莊捷翰醫師指出,乳房是重要性徵,過去的乳癌手術會將整個乳房和腋下淋巴摘除,對外觀影響較大,常對患者造成心理壓力,且因疤痕、淋巴水腫使上肢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目前台灣的乳癌手術,大約7成左右為乳房保留手術,是近年來乳癌治療的趨勢。患者能否接受乳房保留手術,醫師需評估以下條件。首先,是否能成功地切除病灶,且不影響乳房的外觀,患者乳房之體積較小且腫瘤佔整個乳房的比例過大的情況下,直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會有難度,可以考慮先用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腫瘤若能縮小到一公分甚至更小,就有機會做乳房保留手術。再者,乳癌腫瘤位置若位在乳頭正下方或乳頭邊緣,容易影響到整個乳管,乳頭可能需要進行切除,較不適合乳房保留手術。另外,乳房保留手術不適用於多發性乳癌患者,若同一個乳房有多顆乳癌,可能就要進行乳房全切除手術。乳癌手術不只有針對乳房,還有處理腋下淋巴結,當所有腋下淋巴結都被清除後,患者上肢很容易淋巴水腫,其比例高達10-30%。為了減少諸多併發症,醫師目前會進行前哨淋巴結採樣,也就是在手術當中以染料或輻射線偵測,找出乳癌最有可能轉移的幾顆「前哨淋巴結」。經過病理科醫師檢查後,若前哨淋巴結有轉移的癌細胞,就進行淋巴結廓清,若前哨淋巴結沒有轉移的癌細胞,就不需將腋下淋巴結完全清除。這種作法能讓淋巴水腫的機會大幅下降,有助維持患者生活品質。哪些患者適合荷爾蒙治療?哪些患者適合標靶治療?莊捷翰醫師解釋,我們把乳癌癌細胞拿出來後會檢測三個很重要標記,分別是雌激素受體(ER)、黃體激素受體(PR)、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根據這三種標記,可以把乳癌分成三類:第一類是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它的ER或者PR其中一個或者是兩個都是陽性,這種乳癌與荷爾蒙刺激有關係,所以在手術以後無論是否進行化學治療或放射治療,醫師都建議患者接受抗荷爾蒙藥物的治療,並持續五年至十年。第二類乳癌的HER2是陽性,我們可以使用抗HER2的標靶治療,來減少復發或轉移的機會。第三類乳癌的ER、PR、HER2皆陰性,稱作「三陰性乳癌」,在過去三陰性乳癌只能靠手術和化療治療,近年來針對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可考慮免疫治療,有助提升存活率。化療的常見治療副作用有哪些?如何緩解副作用所帶來的不適?莊捷翰醫師說明,乳癌化學治療最常見的副作用就是白血球下降,造成患者抵抗力較弱、容易感染。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發燒、口腔潰瘍、喉嚨痛等不適症狀。化學治療在攻擊癌細胞時,對同樣具有快速生長特性的正常細胞也會受到波及,可能導致患者掉頭髮、噁心嘔吐及食慾不振等副作用。患者周邊神經、肌肉受化學治療影響,而感到麻木及痠痛,甚至有下肢或者組織水腫等情形。化學治療是乳癌治療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乳癌容易經由淋巴、血液轉移到全身,除了開刀把腫瘤切除乾淨之外,血液裡也不能有殘存的癌細胞。針對風險較高的患者,醫師都會建議採用化學治療,也會協助克服相關副作用,以完成療程。目前對於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白血球下降等副作用,有一些藥物或食品可以幫忙。某些藥物可以提振食慾或減少副作用,倘若食量很少,會建議使用一些營養補充品,讓患者不需要攝取大量飲食即可獲得較多的營養。癌友治療期間飲食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在接受化療之間不可吃生食!」莊捷翰醫師強調,「生食容易帶有細菌,可能造成感染,生魚片、生菜沙拉都要避免。」有些人平時飲食的口味較重,但在口腔黏膜破損的狀態,不適合吃太刺激、太辛辣、太重口味,以免造成不適。身體需要利用胺基酸來修復組織、維持免疫系統運作,飲食中一定要有足夠的蛋白質。營養補充品如核苷酸、精胺酸、魚油、麩醯胺酸、多醣體等,近年也常被討論的褐藻醣膠為海中多醣體,台灣目前有多項醫學臨床研究小分子褐藻醣膠,可能對調整體質、增強體力有幫助,患者對於化療的承受度、耐受性會好一點。乳癌迷思要破解迷思一:會得乳癌是因為吃了什麼東西嗎?正解:莊捷翰醫師解釋,患者常有些錯誤觀念,認為得癌症是因為吃了什麼、或者是得癌症以後就不能吃什麼、吃了什麼就容易造成癌症惡化,這些都是錯誤觀念。人體各個器官都需要充足營養才能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正常時候要均衡攝取醣類、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生病的時候更需要完整的營養。建議從治療前就要好好補充營養,治療中能吃就要盡量吃,治療後也要好好維持。患者、家屬要跟醫師、營養師、個案管理師進行溝通,了解在接下來的療程可能會面臨哪些副作用,營養師會給予適當的飲食建議,讓患者獲得足夠的熱量、蛋白質,才能維持體力,度過治療。迷思二:有摸到乳房硬塊才需要檢查?正解:平時除了要養成乳房自我檢查的習慣,還得定期接受乳房超音波檢查,因為乳癌初期幾乎都摸不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迷思三:沒有乳癌家族史就不用檢查?正解:台灣每年新增一萬三千多例乳癌,三、四十歲的患者相當多,大多數患者沒有乳癌家族史,所以無論是否有家族史都要定期檢查。醫師建議大家要盡量避免乳癌危險因子,例如體重過重、飲酒過量、缺乏運動等,但是無法完全避免乳癌發生,因此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多管齊下,攜手抗乳癌莊捷翰醫師回憶道,曾經有位五十歲左右的婦女,雖然發現乳房有硬塊,但一直不願意面對,直到肺部積水、很容易喘,才來就診,那是因為乳癌轉移到肺部,屬於第四期乳癌。接受化學治療後,患者白血球下降、發高燒、且變得更喘,於是就替她插管使用呼吸器,並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當時患者很瘦,僅39公斤,狀況很差。當時陸續使用了全靜脈營養、水解配方等多種營養補充。後續總共在醫院作了四次的化療,住了四個月,才能租用簡單的呼吸器回家。患者長期使用抗荷爾蒙藥物維持了七年多,後來因為肺部轉移復發所以又接受標靶治療。莊捷翰醫師提醒道,隨著乳癌治療方式愈來愈多樣,治療成效有相當的進步,患者要與醫師密切配合,治療過程中務必要把營養照顧好,養足體力,一起對抗乳癌!原文:乳癌治療,迷思破解搜尋附近的診所:內科免費註冊,掛號、領藥超方便!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防疫沒紓困!台中開業醫:賠錢賣命提頭上戰場
全國基層診所受疫情衝擊大,台中市東勢長頸鹿聯合診所院長、小兒科醫師陳俊宏說,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診所病患人數從平均每天近400人人數少一半,就診人數少一半,防疫等營運成本增加二成,風險高、時間又拉長,政府至今沒有針對診所紓困,更令醫護擔心是「高風險」,他平均一天看診約5名發燒患者,感覺賠錢賣命、「提著頭上戰場」。陳俊宏說明,診所醫護人員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要新增一名護理人力,政府配發拋棄式隔離衣數量有限,診所購買可重複使用的隔離衣,其他如N95口罩、手套、面罩、護目鏡、霧化器、額溫槍、環境消毒以及新增護理人力,還有病患與陪病者洗手乳、乾洗手等,光每天供應洗手乳就用掉一到二瓶,這些都屬於額外付出,不涉健保總額。陳俊宏指出,醫護看診風險高,很擔心「中獎」,時間也拉長,新增護理人力戶外詢問旅遊史、量體溫,乾洗手等,尤其遇到發燒病患,要跑到戶外發燒篩檢區看診,看完後,手套脫掉丟棄,面罩重新消毒,環境還要再消毒一遍;下診後,醫護的隔離衣要脫下,立即清毒,還要清洗、晾曬,都很花時間。陳俊宏認為,診所為醫療體系第一線的守護者,維護在地民眾的健康,曝露在高感染風險中,診所為防疫增加營運成本,民眾配合政府防疫減少到醫療院所,也讓診所陷入營運困境,但基層診所至今沒有列入政府紓困基金的名單中,也沒有防疫實質的補貼,盼政府能針對診所紓困,支持診所所有醫療人員繼續堅守崗位,專心對抗疫情,守護在地民眾的健康。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疫情影響診所一天看不到10病患 基層醫:看心酸的
國民黨針對基層診所受疫情影響,提出紓困方案,台南市診所協會理事長鄭熙騰表示,不一定是給錢,而是希望藉這個機會,讓大家了解基層醫療的付出,給予尊重,不要讓醫師每次都覺得「向健保要錢像乞丐一樣」。他表示,自己反應的是基層診所的心聲,這次疫情中,義大利的災情慘重,事實上與之前縮減醫療支出,造成一些醫療院所關門,一旦有緊急狀況,就難以應付有關,台灣的健保始終未能做到使用者付費,到醫院做一堆高價檢查、 或是拿一大堆藥,給付的健保費與沒去醫院的人都一樣,造成健保資源不被珍惜,支出不斷擴增、收入卻有限,只能刪減醫師所得。他表示,疫情之下,診所確實影響很大,業績平均都有2到3成的減少,但醫師如果真要政府發錢來紓困,實在說不過去,畢竟醫師的收入比多數人要好一點,但希望藉此檢討制度,讓台灣的醫療更健全。據了解,基層診所受影響以感染相關最多,例如小兒科、耳鼻喉科等,小兒科醫師張金石表示,這些科別平常發燒、咳嗽的病人最多,但在疫情之下,很多人就算有症狀,也不太敢就醫,擔心被其他人傳染新冠肺炎,此外,因為大家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也使感冒的病人減少,自己的病人少了約4成。耳鼻喉科醫師鄭熙騰也表示,自己以前大約一天就會有10個以上的發燒病人,現在一周不到10個,減少非常多;還聽說有三名醫師的診所,3月申報的病患不到600人,平均每個醫師每天看不到10人,「真的是看心酸的」其他像是復健科、醫美或是專做健檢的診所,因為民眾的收入減少,縮減非必要開支,或是不願意到診所擔心被感染等,也都影響比較大。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表示,之前也已委託立委林俊憲向中央提減稅建議,包括醫療院所的成本能從80%、提高到85%,醫院醫師的薪資得,所得稅率往下調一個級距,健保藥局的成本也從94%提高到96%等措施,幫助基層度過疫情。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國防大學陸院咳嗽送醫學官 新冠肺炎初篩是陰性
國防大學陸軍學院昨日一名學官因咳嗽送醫,校方因此針對全校大消毒。但國防部軍醫局上午表示,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行新冠肺炎初篩的結果,上午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上午舉行記者會,軍醫局衛保處處長高中錚表示,這名咳嗽送醫的陸院學員並沒有出國史、接觸史與群聚史,目前與過去一星期內也沒有發燒,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初篩的結果,確認是陰性;下午會再作第二次篩檢。國防部發言人史順文表示,國防大學案例是因國軍平時有綿密防疫宣導,體溫量測都有相關紀錄,這名學官體溫量測紀錄都相當完整,自覺咳嗽嚴重主要要求送醫,目前初檢是陰性。
-
2020-04-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結膜炎、大便次數多與新冠有關? 感染科醫:需符TOCC
新冠肺炎台灣確診個案昨已達到393人,包括338名境外移入病例、55名本土個案。不過確診患者除了常見的發燒、呼吸道症狀外,症狀似乎有變多情形,日前如味、嗅覺異常已被指揮中心納入通報定義,不過近期有部分患者出現腹瀉癥狀,國外研究近日更有確診患者出現眼睛痛、結膜炎,甚至有無症狀患者因大便次數明顯增加而採檢確診,外界好奇,這些症狀與新冠肺炎的關聯?感染科醫師表示,眼睛紅、腹瀉、大便次數多,並非新冠肺炎獨有,很多病毒都會造成這些症狀,但也不排除與新冠肺炎有關,但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則建議接受採檢。振興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明政表示,眼睛紅、結膜炎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腺病毒都可能引起流行性角結膜炎;而腹瀉、大便次數多,一樣跟很多病毒有關,如腸病毒、流行性感冒等,雖然上述症狀可能跟新冠病毒有關,但目前不一定是特定症狀。他說因國內目前並未有明顯的社區感染與傳播,上述症狀若放在歐洲國家,應早已出現明顯社區傳播,就一定會採檢。而像是眼睛紅、結膜炎在國內眼科門診病患也很多,若民眾很本土、近期未出國、無相關接觸史,單純憑上述症狀而擔憂可能是新冠肺炎,甚至想採檢,不敢說沒有,但這機率太低,可能不到萬分之一,恐怕會浪費採檢資源。不過李明政也說,患者若有上述症狀,且符合TOCC通報定義如曾出國、有相關接觸史等,醫師會強烈懷疑與新冠有關,就會安排採檢;或是民眾雖無出國史,但有上述症狀加上有腹瀉、咳嗽等多重症狀,也會列入高度懷疑而採檢。至於抽菸是否不利於新冠肺炎病程改善?李明政說,此與病毒無關,但個案長期或重度抽菸,是有可能導致病情加重。
-
2020-04-14 科別.風溼過敏免疫
疫情當頭又過敏 該去醫院嗎
打從年初,台灣就籠罩新冠肺炎疫情中,尤其呼吸道過敏患者容易染疫,令人難以分辨究竟是過敏還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每年3、4月正值過敏季,過敏症狀與新冠肺炎症狀極為類似,醫師觀察,臨床就診氣氛兩極,有人過於積極,有人不敢就醫,醫師提出三大要點:症狀出現的時間點、檢視家人近期有無感冒、檢視TOCC,可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差別。辨別過敏或新冠 有鑑別指標台灣過敏氣喘暨臨床免疫學會理事長楊崑德表示,在辨別過敏與新冠肺炎的症狀,有一定難度,但仍有可鑑別的指標。台灣過敏人口多,大多是環境誘發,最常見的是塵蟎、灰塵等過敏原,每年3到4月因氣溫劇烈改變,也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氣喘等過敏疾病發作。楊崑德說,過敏性鼻炎常見症狀為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眼睛不適,嚴重者會誘發氣喘、睡眠障礙等。新冠肺炎的患者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常伴隨發燒,近期雖然有許多資訊顯示,非典型症狀愈來愈多,同樣也有鼻塞、流鼻水、打噴嚏,或嗅味覺喪失、腹瀉等。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可先回溯自己是否曾被診斷為過敏體質,若自己是過敏族群,再檢視近期是否有接觸過敏原,可優先辨別自己是否為過敏症狀,再加上若無發燒、呼吸道症狀,也沒有旅遊史、接觸史,此時建議可以掛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避免接觸過敏原 應及時就醫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任葉國偉說,許多嚴重的過敏患者,礙於疫情不敢就醫,直到誘發氣喘才求診,呼籲有病史的過敏患者,雖然避免接觸過敏原,狀況仍持續未改善時,就應該就醫,若忍到誘發氣喘才就醫,會得不償失。至於從未被檢查過是否有過敏體質者,像是幼兒,楊崑德說,家長可以協助注意孩子的接觸史、旅遊史,特別是家中大人有沒有人曾經感冒,依照近期疫調的資訊顯示,幼童新冠肺炎確診案例,大多是被家中成年人傳染,若是以上的狀況都沒有,也沒有發燒等症狀,但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等情況超過三天都沒有改善,也建議可以至耳鼻喉科或是風濕免疫科就診。楊崑德坦承,最近收治過敏患者,對醫師而言也是挑戰,必須謹慎再謹慎,近期政府倡議「社交距離」,但問診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建議患者,就醫前可先觀察自身症狀,直接寫在紙上再提供給醫師,降低問診交談的時間,增加彼此的距離與接觸時間,力求安全。
-
2020-04-14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類包機檢疫出關 幼童卡片畫新冠病毒死掉:你快走吧
滯留湖北、搭乘「類包機」第二批返台的214名台胞,當中有58名兒幼童,於北部集中檢疫所隔離14天,今天凌晨0時「出關」,其中凌晨共124人分別透過親友接送、遊覽車包車及交通部接駁車方式離開,第二批90人今天早上也陸續由親友接送離開,共有3輛大型巴士於早上7點多陸續進入檢疫所,8點發車離去;而孩童也寫下或畫下感謝卡片祝福醫護人員。現場指揮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遵誠受訪表示,這次較為特殊的是,檢疫所負責的214人中有58名學齡前兒童,最小者僅10個月大,另還有3名孕婦,因此有安排小兒科團隊協助;檢疫隔離期間,共3人發燒分送地區醫院,篩檢後呈陰性又送回檢疫所,都健康無虞。黃遵誠今天也秀出孩童的感謝卡,有卡片畫著「掛掉」的新冠病毒,寫著「你快走吧」;還有小朋友畫地球遭新冠病毒入侵,全球作戰,有人舉著反新冠病毒的旗幟,卡片也寫下「全世界加油!」「germ(細菌,實為病毒) don't come」。另有孩子寫「台灣加油!我真棒!」並畫上醫護人員阻絕新冠病毒的圖案;也有小朋友寫下「希望白衣天使能安安全全回家,不要出事^v^」...等加油或謝謝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