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發燒
共找到
3065
筆 文章
-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為何在台不易傳播?張上淳一張圖解釋給你聽
新冠肺炎在台灣似乎不易傳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昨天在記者會表示,很多人質疑,為什麼台灣新冠狀病毒確診個案都沒有把病毒傳出去,包含醫院工作人員、酒店女公關等,他認為與大家配戴口罩有關,若健康的人跟確診者都戴口罩,正面接觸下傳染機會可能僅1%至2%。張上淳說,如果生病者跟健康者都沒戴口罩,確實很容易把呼吸道疾病傳到健康人身上,但健康的人有戴口罩,吸到飛沫就會大幅減少,也許可減少七7至八成;生病的人若戴口罩,正面噴出去的飛沫也可能會減少八至九成。以此估算,當兩方都有戴口罩,張上淳說,正面交談情況下,僅有1%至2%機會傳染,但沒有明確科學數據佐證。不過,醫院人員經驗也發現,醫護都有戴外科口罩,就能減少傳染機會。台灣北部某醫院曾有新冠肺炎群聚,根據疫情調查,那位確診病人很喘,戴不住口罩而面對醫護人員,也許就這樣造成環境汙染,造成吸入、摸到病毒等很多可能性。張上淳也說,艦隊疫情也是如此,官兵和實習生發燒之後就到隔離病室,退燒之後也被要求戴口罩,其他官兵也原則要求戴口罩,也許傳播機會就變少。這也是為什麼指揮官陳時中一直提醒大家戴口罩,因為能減少傳播機會。
-
2020-05-03 科別.兒科
當孩子不停咳嗽 兒科醫師:蜂蜜比咳嗽糖漿好
當孩子不停咳嗽,特別是在晚上睡覺愈咳愈嚴重後開始嚎啕大哭,成為父母的夢魘。許多家長在這時候最快的解決方式,就是到藥局買罐咳嗽糖漿。但是美國兒科學院(AAP)發言人、也是兒科醫師珍妮佛.許建議家長,千萬不要在這時候就衝動去買咳嗽糖漿,因為這些東西對孩童並不健康。市面上大多的兒童咳嗽糖漿,都添加抑制劑右美沙芬(Dextromethorphan),或是苯海拉明(Diphenhydramine)這類的抗組胺藥,許醫師說:「研究結果顯示出於某些原因,這些藥物對孩童的身體並不會產生效果。」而且這些藥物經常產生副作用,許醫師說:「血壓上升、心跳加速或呼吸困難,都是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華府兒童醫院的傳染病醫師偉德曼建議:「蜂蜜絕對和藥局那些咳嗽糖漿一樣有效」;但周歲以下的嬰兒因為容易得到肉毒桿菌中毒,並不建議食用蜂蜜。許醫師說蜂蜜含有天然的消炎和抗病毒成分,同時含有過氧化氫(hydrogen peroxide)幫助治療感冒,而且蜂蜜濃稠能包覆喉嚨,抑制乾咳和喉嚨癢的感覺。除了蜂蜜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幫助孩童減緩咳嗽,例如多喝水、睡覺時把枕頭墊高、使用加濕器、或是在胸口塗抹薄荷油等。但若孩子還發燒或是呼吸辛苦,就應看醫師。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肺炎引發「川崎症」盛行?郭和昌這樣解析
近日歐美國家發現,新冠肺炎盛行以來,罕見疾病川崎症發生率上升6倍之多,引發兒科醫師與家長擔憂是否會有大流行。高雄長庚醫院川崎症中心主任郭和昌表示,新冠肺炎引起的器官發炎與腳趾末端皮膚紅疹與川崎症類似,不過新冠發生在19歲以下年紀的機率約為2%,川崎症有85%機率發生在5歲以下小孩,且發燒一定會超過38度,這點有很大不同。郭和昌指出,新冠肺炎會引起全身多個器官發炎,這點與川崎症的全身系統性血管炎類似;新冠肺炎造成腳趾末端的皮膚紅疹,皮膚科醫師也覺得,這個症狀有點類似川崎症的四肢紅腫。兩者之間的差異性如下。病因部分,新冠病毒一定要偵測到病毒RNA或抗體才算感染,川崎症至今病因未明,研究報告指出,人類的冠狀病毒與川崎症有關係,可是後續研究完全無法證明其再現性,因此只能說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是誘發川崎症的眾多因子之一,但非絕對。診斷方面,川崎症主要徵狀是發燒超過38度,而且連續發燒5天以上,合併5個症狀之中的4個症狀才能確診;新冠肺炎可能不會發燒到38度,甚至沒有出現發燒現象,這是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年齡分析來看,2020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根據1個4萬多人的統計顯示,新冠患者大部分是成人,19歲以下的患者比例約為2%;川崎症很不一樣,85%都發生在5歲以下的小孩子身上。症狀來說,新冠主要是會發燒,但發燒不一定超過38度,只有60%到70%左右的患者會超過38度,另有咳嗽、流鼻水、肌肉痠痛、喉嚨痛、頭痛、拉肚子等症狀;川崎症完全不一樣。郭和昌說,兩種疾病的治療藥物、病因、治療方式、診斷、好發年紀等,幾乎都不一樣,新冠並不會加重川崎症的嚴重度,之前已得過川崎症的孩子在此次新冠肺炎流行中並無差別。此外,川崎症的白血球與C反應蛋白均比新冠肺炎來的高,因此在新冠肺炎流行下,民眾若發燒超過5天,合併川崎症類似症狀,發炎指數較高的情況一定要想到川崎症,因為治療藥物不同,且川崎症有可能造成心臟一輩子的後遺症。
-
2020-05-0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肺纖維化可不可逆? 張上淳用H7N9病人來證明「可以」
新冠肺炎患者是否未來會飽受肺纖維化後遺症困擾一輩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在每周六的「張教授時間」,分享他在門診中長期追蹤的一位H7N9患者的經驗,證明感染後,肺纖維化是可恢復的。2013年我國爆發H7N9疫情,張上淳表示,他收治了我國首例H7N9案例,他在2013年4月從中國蘇州飛經上海,最後飛抵台北,起初出現發燒、咳嗽症狀,醫院採檢流感結果為「陰性」,但該案後續卻因為呼吸衰竭送至台大就醫,檢查發現為H7N9個案,也是全球首例從中國移至境外的H7N9案例。張上淳表示,當時他因為呼吸衰竭一度使用到葉克膜,後續經過治療幫助他脫離葉克膜,出院前他電腦斷層的結果,顯示肺部有肺纖維化狀況,後續追蹤約半個多月,他的肺纖維化狀況明顯改善,3個月後幾乎都已經乾淨了,半年後幾乎達到正常。張上淳表示,台灣醫療照顧能力非常好,即使這一次新冠肺炎的患者已經需要插管或是使用葉克膜,不少患者都能順利脫離,都是仰賴醫護人員的照顧。
-
2020-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首例H7N9病人分享 肺纖維化可逐漸痊癒
外界一直關心新冠肺炎康復者仍會有肺纖維化的後遺症;指揮中心專家張上淳今天分享在他門診長期追蹤的H7N9病人經驗,證明感染後的肺纖維化可逐漸恢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下午在記者會說,他1日看門診,一名7年前確診H7N9的個案回來追蹤,獲病人同意分享治療經驗。這名病人是台灣2013年時首例H7N9個案,當年4月,個案從中國蘇州工作經上海回到台灣,剛開始有發燒、咳嗽,醫院也很警覺,測流感是陰性,又因呼吸衰竭送到台大,結果檢查發現H7N9陽性,這是全世界第一個從中國大陸移到境外的個案。此個案因呼吸衰竭使用呼吸器,隔天用葉克膜,用了葉克膜後,除抗流感藥物,也不得已使用洗腎方式維持電解質平衡毒素排出。治療後陸續停用葉克膜且停止洗腎,但出院前X光確實比較乾淨,但電腦斷層顯示,肺部確實有肺纖維化狀況。張上淳說,但再經過半個多月後,肺纖維化狀況改善,3個多月後幾乎都已經乾淨,意即剛出院時看起來有肺纖維化,但後來就改善了。在剛出院時,肺功能非常嚴重,氣體交換能力只有正常人38%,但一段時間後恢復到46%,半年以後逐漸恢復到正常。張上淳表示,新的病毒性的感染常常是這樣的狀況。台灣醫療照顧能力品質非常好,這次武漢肺炎插管的病人或使用葉克膜的病人,不少人都可以順利脫離,就是靠這些醫護人員的照顧。張上淳也說,從台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台北、新北、基隆、宜蘭)來看,共有212例,幾乎佔全國一半。許多醫院的第一線同仁共同分擔照護,才有現在武漢肺炎低死亡率的好結果。
-
2020-05-0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避免群聚感染 陳時中:艦隊可放小型檢測機器
敦睦艦隊爆發群聚事件導致多人確診,為避免類似狀況再發生,指揮中心今天說,已組成小組與國軍針對SOP檢視,也建議可放置小型檢測機器協助醫療人員判斷,對檢疫有幫助。敦睦艦隊從帛琉返台後,出現多名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達31例,已成台灣目前最大新冠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案,敦睦艦隊集中檢疫的官兵,檢疫期也將於3日凌晨屆滿,也須再採檢,採檢全陰才能解隔離。為避免類似敦睦艦隊群聚事件再度發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表示,已經組成小組與國軍不斷針對SOP進行檢視,重點還是怎麼確實去做。陳時中也提到,像是磐石艦這樣需要長期在海外的,若僅靠醫官針對症狀有無、發燒與否來判斷確實是很困難,但近來已經也通過PCR檢測機器、屬於小型機器,不須在大規模實驗室進行,也建議可以使用。陳時中表示,其精準度經過食藥署、部立醫院平行試驗,效果非常好,像諸如此類新的儀器也可以幫助遠端醫療人員迅速做判斷,對艦隊檢疫一定有幫助。
-
2020-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教授圖解軍艦女友全採陰因素 首度公開院內感染原因
新冠病毒傳播是否有「差別待遇」,酒店女公關、磐石艦軍官的親密接觸者統統全採陰,但喝咖啡或是醫院內卻發生院內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用圖解分析新冠病毒傳播重點「戴口罩」是最大的因素。張上淳表示,我國每一次傳染病一旦發生後,民眾口罩馬上就戴起來了,就以多年前豬流感事件為例,才公布第一天,隔天民眾就戴起口罩了,這一次疫情也是,民眾對於疫情的意識很高,也幫助我國這次防疫的作為。張上淳表示,很多人都在問,部分確診個案為什麼並沒有造成大規模傳播,他用圖片說明,若是生病者跟健康者如果都沒戴口罩,確實容易傳染;如果健康有帶口罩,雙方散播的分泌物機會就會減少,至於能降低多少風險,目前並沒有確切的數字,恐怕是七到八成。張上淳表示,生病的民眾雖然戴的是一般外科口罩,側面可能會洩露,但正面傳播的可能性,可以減少八到九成。張上淳說,有人會說醫護人員都有戴外科口罩,為什麼還是出現了院內感染,根據他的了解,北部某醫院發生的院內感染,主要是因為那位患者送進醫院時,非常地喘,所以患者完全戴不住口罩,因此患者咳出的病毒可能已經造成環境的污染。張上淳表示,也許就是因為如此,增加醫護人員暴露的機率,不過這是目前的推論,造成感染仍有非常多的可能性。至於敦睦艦隊一事,據了解,官兵們發燒後,除了放在隔離病室以外,退燒回到單位也被要求要戴口罩,即使沒有全程配戴,但是有戴傳播機會就會減少了。因此指揮官為什麼一直提醒沒有安全社交距離就要戴口罩。
-
2020-05-0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嗅味覺異常非返台留學生獨有 回溯前100例一成患者也有
新冠病毒是否經過變異後,會出現不同的症狀反應,特別是嗅味覺異常,被認為是歐美返台的確診者指標症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回溯我國前100例確診案例其症狀,發現也有1成患者回憶,確實當時也有嗅味覺異常的症狀。張上淳表示,針對我國前100例發病初期症狀,可以列為十種常見的症狀,若以症狀作為分類並列舉病例數,發燒、咳嗽是最常見的病例數都為54人,喉嚨痛有35人、鼻塞流鼻水有27人、倦怠25人、肌肉痠痛14人、腹瀉10人、頭痛10人、嗅味覺異常10人,而噁心嘔吐比較少僅有2人有反應有此症狀。若是綜觀所有429例確診個案分析,其個案症狀,咳嗽有5成1、發燒4成5、鼻塞流鼻水2成5、嗅覺喪失1成7、味覺喪失1成。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下周一起入境檢疫處須通報 偷與慢性病患同住罰15萬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鑒於海外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自台灣時間5月4日零時起,自海外入境民眾,登機前除了應填寫「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也須確認住處是否符合居家檢疫條件,以確保國內防疫安全。指揮中心表示,返國民眾若同住者有65歲(含)以上長者、6歲(含)以下幼童、慢性疾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肺部疾病等),或無個人專用房間(含衛浴設備)者,入境後應入住防疫旅館;經查資料申報不實者,最高可罰15萬元。指揮中心指出,全球已有186個國家/地區出現確診病例,且總確診數已達338萬人以上,顯示國際疫情仍然嚴峻。請符合上述條件的民眾返國後直接入住防疫旅館,避免在自家居家檢疫期間發病,並不慎傳染給同住家人。防疫旅館可收住床數為6933床,截至4月30日止,收住1,860人。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居家檢疫期間應落實肥皂勤洗手、避免觸摸眼鼻口,及做好咳嗽禮節;如有發燒或咳嗽等不適症狀,不可自行外出就醫,應主動聯繫所在縣市衛生局或地方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違反居家檢疫規定者,最高可罰100萬元。
-
2020-05-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五一連假 台中11處熱門公園、高美濕地人潮管制
五一連假開始,台中市建設局公布全市11處熱門公園,包括高美濕地均進行人流分級管制,若該區預估將達到最高可容納人數,將宣導民眾暫緩進入,由維護廠商每小時消毒清潔,同時安排輪值人員於熱門時段加強宣導,堅守防疫崗位。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室內場館關閉,公園成為民眾聚集場所,建設局已選定湧泉公園、新都生態公園、台中公園、中正公園、三信公園、豐樂雕塑公園、彩虹公園等7處亮點公園,宣導民眾正確防疫觀念。即日起再加入文心森林公園、草悟道(含市民廣場)、太平坪林森林公園及清水鰲峰山公園等4處公園,每小時回報人流狀況,適時舉牌宣導,加強環境清潔,營造安心休閒環境。台中市除了公園開放空間,進入高美濕地遊客服務中心均需量測體溫及戴口罩,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如未戴口罩或有發燒咳嗽症狀者,一律禁止進入館內,並協助引導至鄰近醫療院所就診。截至目前,全台雖已連6日零確診,仍呼籲民眾保持警覺別鬆懈,並配合人潮管制,守護自身與他人安全。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時間住院者探病禁令 陳時中:有討論開放空間
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視;指揮官陳時中說,長時間住院者的探病禁令也有討論開放空間,其他防疫政策解禁無特定時間表,大家防疫配合愈好、零星個案不多,開放就會愈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記者會宣布,國內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俗稱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穩定,考量疫情現況與民眾殷切提出探視需求,自即日起,開放民眾前往長照機構實地探視住民。為防範疫情在機構內傳播的風險,機構與訪客仍須遵守管理規則,包含實地探視建議採取預約制,並採實名登錄管理探視者的個人資料、健康聲明及旅遊史等資訊。若具新冠肺炎感染風險,或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嗅覺、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的人不得進入機構;每名住民1天限探視1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原則限1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3人(包括兒童),訪客與住民全程都須佩戴口罩。指揮中心指出,具有活動能力,可下床行動的住民,儘量安排在公共區域會面:每時段該區域原則僅開放1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或開放1名以上住民在不同區塊接受探視,且確保各區塊間距符合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不同區塊最好有各自分離動線)。若是不具備活動能力、無法下床行動的住民(如:完全臥床),可進入住民住房探視,每時段每住房原則上僅開放1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並應妥善規劃探視者動線。陳時中說,適度開放是因為最近母親節要到了,先前因為疫情禁止探視,但對長期住在機構的住民來說,沒有探視對心理健康也不好。外界關心其他防疫措施或醫院探病是否解禁;陳時中說,醫院探病也有開放的可能性,但理想上進出醫院要愈少愈好,畢竟是比較多細菌和病毒的地方,但還是要有人性關懷,如果是住院天數較長的,有討論開放空間;若是短期住院,則是希望盡快出院就好。陳時中也說,防疫措施的開放沒有特定時間表,要看民眾配合維持社交距離、戴口罩等指引的強度,若民眾配合的好,且確診的零星個案頻率不高,開放就會愈快。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次值完班都慶幸「我還活著!」 醫院同事搞笑歡送他
「總之,我還活著!」胸腔科住院醫師盧正綱自願待在「呼吸加護病房(RICU)」照顧新冠肺炎病患,該院收容兩位病人都已治癒出院。他說,「救治病患是醫師的天職,一點都不害怕」,但女兒僅一歲三個月,他最擔心妻女安全,防疫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把他嚇壞了,幸好只是因為注射疫苗引起發燒,虛驚一場。盧正綱說,防疫期間,在適當防護裝備下,威脅他的不是病毒,而是過勞,每次值完班都覺得,等等見到太陽,他就會化成輕煙或泡泡之類,「總之,I'm alive (我還活著)」 。受到醫師父親盧亞人的影響,盧亞人68歲還上大夜班照顧病人。盧正綱認為,醫師的天職就是站在第一線救治病患,他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之處。難道不害怕?他說,「我個人覺得還好,不害怕」,妻子曾是護理人員,其實只要做好防護措施,院內感染機率很小,一般都是沒有防備之下被傳染。盧正綱女兒年紀還小,他每天穿便衣便鞋到醫院後,換穿醫師工作服及工作鞋,再穿上兩層防護衣,裡面是白色「小熊裝」,外加一件拋棄衣,並戴上N95口罩、防護面罩措施;下班後一定先在醫院洗澡,換回便衣便鞋才敢回家,這段時間,他不太敢抱女兒。過程中,女兒一度發燒,他很自責也嚇壞了,幸好只燒了一天,後來診斷是注射疫苗引起的輕微發燒,他才放下心。盧正綱說,許多護理人員全天候戴著N95口罩,默默堅守崗位,臉部及鼻子都起水泡或破皮,才是最偉大及最辛苦的是護理人員。有趣的是,盧正綱要離開負壓病房時,其他醫護同仁在防護裝外貼上「LOVE」紅色貼紙,搞笑慶祝歡送他活著健康離開,盧正綱說,「很窩心,謝謝大家,也算苦中作樂吧!」。
-
2020-05-0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疫情趨緩逐步解禁 長照機構今起改採實名預約訪視
我國今天喜迎連續六天零確診,加上母親節即將來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從今天起,有條件開放長照機構探訪視,必須採取預約實名制,每位住民一天限探視一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限一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三人,全程佩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為防範疫情在機構內傳播的風險,機構與訪客仍須遵守下列管理規則:1.實地探視建議採取預約制,以管理訪客人數,並採實名登錄管理探視者的個人資料、健康聲明及旅遊史等資訊。2.限制具武漢肺炎感染風險,或有發燒、呼吸道症狀、嗅覺、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的人進入機構,以確保住民健康。3.每位住民1天限探視1次,且同一時間同一探視空間原則限1組訪客,每組訪客人數最多3人(包括兒童),訪客與住民全程都須佩戴口罩。4.具有活動能力,可下床行動的住民,儘量安排在公共區域會面:每時段該區域原則僅開放1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或開放1位以上住民於不同區塊接受探視,且確保各區塊間距符合社交距離(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不同區塊最好有各自分離動線)。5.不具備活動能力、無法下床行動的住民(如:完全臥床),可進入住民住房探視,每時段每住房原則上僅開放1位住民接受訪客探視,並應妥善規劃探視者動線。以上相關規則將依疫情發展適時調整;詳情請參閱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武漢肺炎專區」之「衛生福利機構與榮譽國民之家因應COVID-19(武漢肺炎)訪客管理作業原則」。
-
2020-05-0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張金堅:鑑古知今- 從SARS到COVID-19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46期早在1937年,Beaudette與Hudson首次證實在雞身上找到冠狀病毒,而以Beaudette為名,之後在老鼠與豬身上的冠狀病毒相繼被發現,直到1950~1960年代,科學家才在人類身上發現冠狀病毒;這些冠狀病毒的特性就是狡滑善變,當環境改變時,病毒基因複製過程易發生錯誤,導致RNA變異而演變出新的病毒株,藉此適應新的環境。 在1950~1960年時,只有兩種人類冠狀病毒,分別是OC43、229E,但症狀很輕微,只有打噴嚏、咳嗽等症狀,不致於因感染而死亡,所以不受重視。到了2002年11月,出現了第一個對人類有重大影響的冠狀病毒SARS,原本SARS只寄生在蝙輻身上,但靠著果子狸(或麝香貓)當跳板成功侵入人體;當SARS病毒進入人體後,進駐健康的細胞,並利用它開始複製,以最快的速度在人體內擴散。 台灣在2003年3月受SARS肆虐台灣在2003年3月中旬,出現第一個SARS病例,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胞返台後發生發燒、肌肉酸痛及頭痛等類似流行感冒症狀,後來相繼發生肺炎及呼吸衰竭,他的太太及兒子也陸續得病。同年4月中旬,香港淘大花園的一位居民來台探親,掀起台灣社區感染的浪潮,也將台灣幾所醫院的感染管制成破口。兩個月內出現將近700名的病例,並造成84人死亡,其中包括6位醫護人員。 當時本人剛由台大醫院借調署桃醫院擔任院長才半年,又同時兼任桃園療養院院長,加上桃園機場也是當時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篩檢的工作,身負堅守國門的重責大任。當時以醫院為家,緊繃神經,加上口罩及負壓病房不夠,全國陷於緊張狀況,但醫護人員雖處於危險職場,仍然收起情緒、堅守崗位,沒有絲毫怨言。此外,急診處之室外發燒篩檢站的工作同仁,更要長時間穿隔離衣、配戴N95口罩,儘管悶熱難受,仍有許多護理人員奮不顧身志願前往;而麻醉科兩位醫師主動加入非常危險的氣管內管插管工作,展現為SARS戰役搏命付出之勇氣與毅力,著實令人動容。當時桃園縣長朱立倫先生及衛生署長陳建仁先生也不辭辛勞,前來訪視與關心,並為同仁們加油打氣,當時本人與各科室主管每天舉行抗疫會議討論疫情,並做出即時之因應措施,使我們免於造成院內感染。而且將收集的國內外文獻及院內的處置流程,編撰國內第一本《抗SARS戰役醫院總動員》一書,回想起來,真要感謝的是院內同仁團結一心、無懼疫情,並積極抗疫,才能完成此次艱鉅的任務。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在SARS過後,由於來去匆匆,全世界根本沒有研發疫苗及抗SARS病毒的藥物,而至2012年出現中東呼吸症侯(MERS),則是第二種威脅人類生命的冠狀病毒,由於症狀十分猛烈,SARS的死亡率是10%,MERS卻高達30%,因為宿主死亡得太快,傳播力不如SARS強,就這樣的消失。 但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非同小可,從2019年12月湖北武漢市發現病例,引起全球關注而後相繼擴展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於3月15日宣布全球大流行,截至4月23日,全球確診已增至260萬人以上,死亡人數超過18萬人,死亡率約6.9%;而且歐美國家到目前為止,仍持續延燒。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西班牙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國家,義大利次之,所以,疫情仍然非常嚴竣,世界各國均卯足全力,積極因應抗疫。 冠狀病毒英文原名C o r o n a v i r u s ( 簡CoV),其球狀結構外層是一群棘狀突起的蛋白質(S-Protein),外觀似皇冠因而得名;這種棘突蛋白質就像一把鑰匙,能夠開啟人體內特殊細胞的鎖,進而造成感染。從2020年1月,就知道此新型冠狀病毒是單鏈RNA,約3萬個基因密碼,其棘突蛋白質與已知的蝙蝠冠狀病毒以及SARS冠狀病毒有高達88%與79%的相似度,因此推斷此病毒來自蝙蝠;此病毒的這把鑰匙,剛好可以控制人類呼吸道細胞的ACE2(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這副鎖,且比SARS病毒更能使鑰匙與鎖吻合,因而造成病毒複製進而導致肺炎,危及生命 。其實,從2019年12月中國疫情爆發不久,相關科學家便對COVID-19基因組進行測序,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學者,根據這些測序數據探索COVID-19的起源與演化方式,發現COVID-19的受體結合區域(簡稱RBD)及獨特骨架,與蝙輻突刺蛋白、穿山甲發現的相關病毒極為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COVID-19最可能的起源有二種:第一種情況,病毒在非人類宿主自然演化成目前的狀態,接著跳向人類;第二種情況則是病毒的非致病版本,先從動物宿主跳向人類,才在人群中變為目前的致病狀態。團隊預測,不管上述何種情況,待此次疫情結束後,將來還是有再次爆發的可能性。 有對抗病毒藥物嗎?什麼時侯有疫苗呢?到目前為止,針對各種冠狀病毒並沒有治療藥物,研究抗病毒的藥物可分二類,第一類是抑制病毒複製,第二類是針對宿主的細胞機制選擇性增強或抑制。第一類需要克服病毒的快速突變;而第二類則需要考慮是否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之藥物,各國相關學者如火如荼地進行臨床試驗,截至目前為止,已有幾種藥物可能有效,例如Remdesivir(瑞德西韋)或Favipiravir(法維拉韋),它們是一種腺苷類似物,原本是為了對抗伊波拉病毒與流感病毒的,能夠抑制病毒核酸的聚合。 根據4月10日美國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的論文證實,對新冠狀肺炎重症者使用瑞德西韋,可降低一半的死亡率,據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教授證實,台灣有9位重症患者亦有療效,另外,像干擾素及奎寧亦有某種程度的療效。 疫苗的研發無疑是人類對抗病毒的最佳武器,此次由於COVID-19爆發全球大流行,各國均投入極大的研發能量,紛紛宣布其疫苗的研發時程,其研發過程包括: 1.選擇與生產免疫性強、安全性佳的抗原。2.動物試驗,臨床前試驗,測試抗原在動物體內有良好的免疫,且無不良副作用。3.與合格廠商們合作大量製造候選疫苗。4.進入第一、二、三期臨床試驗,其實台灣中研院與國衛院在篩檢與疫苗方面有跨國合作與研究,期待疫苗研發早日成功。 面對的挑戰及如何與病毒共生?從S A R S 、M E R S , 乃至2 0 1 9 年之COVID-19,每次都經過突變,再經跨物種傳播,造成嚴重感染,引發致命危機,在在顯示冠狀病毒的多變陰狠、詭譎莫測,這次突變的新型冠狀病毒的流行,不得不令人省思人類與病毒之互動,重新檢討病毒與人類的共生關係,以下是一些感想與建言: 1.我們要謙卑地體認,在大自然環境中,人與其他千萬種動物,都是地球的一份子,這些千萬種動物中必然帶有億萬種病毒,是不可能全數殲滅,彼此要互相尊重,敬病毒而遠之,不要輕易獵殺、捕食野生動物,更不要對大自然過度開發,造成生態的不平衡,助長病毒孳生,引起人類的浩劫。2.國內此次疫情,醫療體系完整、中央指揮系統健全,中央地方充分合作,第一線醫護人員及疫調工作同仁克盡職守,打了一場非常漂亮的防疫戰,此刻更應珍惜得來不易成果,給予站在第一線的醫護疫調同仁掌聲與鼓勵,讓他們更有動力為全民把關。3.此次對抗COVID-19疫情,短期內無法迅速復甦,大家要有持續抗疫作戰的準備,這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戰役,要緩慢使力,維持一定的醫療能量,不能超過臨界值,以免影響其他醫療行為的正常運作,尤其對於其他重症、急症、慢性病、癌症病人的照護也不能打折。4.經過此次的歷練與挑戰,更應把台灣人民對衛生的良好習慣(衛生文明、戴口罩、勤洗手),及健康智能(healthliteracy),讓全世界看得見。5.此次民間對義大利的捐助義舉與政府對世界其他有疫情國家口罩的援助行動,更見證政府與人民的同理心與關懷情。6.藉此機會,政府應該整合公衛專家、臨床專家(感控、胸腔、重症)、病毒專家,甚至相關學者,共同研發更普遍、更快速且更精準的篩檢,也可跨國、跨領域的合作,進行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的研發,這點我們的整合仍不甚完整,有待加強。7.對於種族的差異,遺傳易感性(genesusceptibility)的不同(如味覺、嗅覺喪失東西方有別),應該設法解決,我深信國內的專家有此能力,並不遜色於國外。8.在疫情嚴重、強調社交距離的同時,相關單位應思考如何落實人工智慧(A.I.)、V.R.、I.O.T.等遠距醫療,以及各種相關資訊科技的應用,使醫療的照顧更升級。9.對居家檢疫、隔離或確診個案或相關人士,應給予心理支持與關懷,對於隔離在家的民眾、確診個案,還有因這次疫情失去健康、財富、工作的人,甚至受到歧視或排斥的人們,我們應該施予更多人性關懷與支持。 此外,要依照衛福部諮詢專家提出安心防疫五部曲(PEACE)來自我提醒與執行。P(be patient):耐心因應外在事物,慎選重要訊息,避免心理負擔。E(enhance your safety):好好照顧自己,提升安全。A(accept your emotion):學會收起情緒,遠離焦慮。C(change your behavior):舒緩壓力,適時走出戶外或室內進行聆聽音樂、閱讀、書寫或繪畫等,改變自已的行為。E(engage in your life)):儘量維持常態,過好規律的日常生活。延伸閱讀: 肥胖是武漢肺炎重症高危險因子! 3個瘦子習慣趕快學起來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5精神症狀你中了幾項?  
-
2020-05-01 橘世代.健康橘
「骨質疏鬆」無警訊該怎麼辦?觀察身高能嗅出端倪!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不少人都減少就醫,對於患有下背痛或骨質疏鬆的50歲停經婦女、老年人,最近更不敢到醫院復健與治療,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骨科部、外傷中心主任林鎮江,傳授幾招在家不出門也能緩解疼痛的小訣竅。林鎮江表示,骨質疏鬆是種全身性骨量降低,使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的疾病,好發於女性、老人、停經婦女與缺乏鈣質或運動的民眾,罹患骨鬆容易出現髖骨骨折,且一年內每4人有1人死亡、每20人有1人長期臥床,死因則以長期臥床引發感染為主。除高危險群,也有些因為服用類固醇、類風溼性關節炎、賀爾蒙治療、甲狀腺或腎臟等導致骨質流失,平時鈣質不夠、菸酒不離身、太瘦或不運動也都會影響骨質強度。他說,日常要判斷家中長輩是否有骨鬆,最簡單的方式是看身高,若比年輕身高矮上3公分或後腦杓與牆間距3公分以上等都可能罹患骨鬆,若有疑慮則請專科醫師做骨質密度等檢測。林醫師建議,要避免骨質疏鬆得從生活保健開始,多補充鈣質,可從牛奶、菠菜、沙丁魚、優格或起司攝取,若擔心喝太多奶類會造成拉肚子,可吃一些鈣片,補充蛋白質維持肌肉健康。還有增加維他命D,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曬點太陽,即便現在防疫不出家門,打開陽台曬個15分鐘,可以幫助身體多製造維他命D,並適當做些運動,像慢跑、快走或爬樓梯,來增強肌肉量,減少跌倒或骨折風險。林鎮江提到,罹患骨質疏鬆的患者,容易伴隨下背痛,下背痛是一種腰部不適的症狀,泛指在肋骨到近端大腿間的疼痛感,高危險職業為上班族跟工人,因為得長時間要從地上搬東西、長時間久坐或是錯誤坐姿,以及骨骼、椎間盤退化的高齡族群。而何時該就醫呢?林醫師說,大部分下背痛是肌肉拉傷引起,通常會自行痊癒,不過只要下肢無力、疼痛72小時內都沒改善,甚至出現發燒、大小便失禁,影響到生活就要盡早就醫。他表示,目前可透過藥物、電療、熱療等方式治療,但近來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許多患者不願就醫或復健,他建議在家可以冰敷、熱敷,來減輕疼痛。如果不適的部位紅腫熱痛,就是處於急性期需要冰敷,冰敷前準備冰敷包,溫度控制在0度,並用濕毛巾包裹,冰敷時間約10到20分鐘,要注意隨時檢查皮膚情況,小心不要被凍傷。解除紅腫 庝痛現象,可用熱敷包,每次熱敷15到30分鐘,溫度約40度,若沒有熱敷包,泡澡也有成效,切記不要邊睡邊敷或重壓熱敷包,更要小心別被燙傷。還可以做增加腰部肌力、肌耐力和柔軟度的運動,像老人家可嘗試平躺床上或地板,接著單腳屈膝,另一隻腳伸直上抬,每個動作維持5秒,重複5到10次雙腳交換,就能達到訓練軀幹及下肢肌力。日常生活中若姿勢不當也會引發疼痛,比如拿地面上的重物時,站穩腳步與肩同寬,不要直接彎腰,先彎曲膝蓋不要彎曲背部,保持腰背挺直,盡可能下蹲再抬起重物,並讓物品靠近身體比較不會受傷。林鎮江表示,在家可做呼吸訓練、冥想或跳瑜珈,保持身心愉快,調整正確姿勢站得好、坐得好,每天多運動,下背痛自然就掰掰了。【更多關於「骨頭」大小事↘↘↘】。「骨質疏鬆」無痛怎麼防?醫師推「防骨鬆」日程菜單。退化性關節炎悄悄找上門 醫:延誤就醫恐動刀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健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
2020-05-01 科別.消化系統
是痔瘡還是肛裂?大便有血恐是全身發炎警訊!醫師教你3點判別
「醫生!我大便出血、屁股好痛!會不會死掉啊?」還沒坐穩,他就緊張地對我說。 這位弟弟你浮誇了,我了解你看著馬桶裡整缸血的驚恐,但請先靜下來回想,出力排便的那一瞬間,你大出了什麼?一小段羊屎般的硬便?還是一陣擋不住衝力的腹瀉?其實,這可能只是很常見的肛管疾病──肛裂,也就是肛門有撕裂傷口。 通常,最常見的肛裂病人都是這樣敘述的:「大概一個多禮拜前大便時,坐馬桶一用力,就感覺一陣傷口撕裂痛,接著馬桶裡出現了一大灘血。」或是「我最近比較常拉肚子,前兩天腹瀉之後,突然覺得肛門又痛又癢,有時候還會痛上2、3個小時」。如何判別自己是不是肛裂?1.排便時突然而來的肛門撕裂痛與刺痛,有時會痛上幾小時,甚至幾天;癒合較慢、或者癒合期排便再度裂傷的病人,可能會痛上1、2個月。 2.跟隨在硬便或腹瀉後的肛門部灼熱感,有時伴隨著搔癢感。 3.排便時伴隨著傷口摩擦或拉扯的疼痛,之後發現鮮血或血塊流進馬桶裡、纏繞在糞便表面,或是在擦拭時,發現衛生紙沾染了血漬。 而最常引起肛裂問題的原因,則有: 1.先天肛門壓力就比較高:尤其常發生在年輕男性患者身上。雖然肛門壓力高或低,不影響整體健康,但若加上排便不穩定、不順暢,發生肛裂問題的機會就比較高。 2.便祕:常便祕的患者用力擠出硬便,造成肛門撕裂傷;或者雖沒有排便困難,但因糞便內缺乏纖維質,質地粗硬結實,而將肛門內皮反覆刮傷。 3.嚴重腹瀉時:衝力過大的稀水便拉扯肛門、造成深淺裂傷。 4.生產時:下骨盆腔劇烈撐大,連帶造成肛裂受傷。 5.自行灌腸:不當自行灌腸,或以異物刺激肛門。 6.肛交。 接受糞便的衝擊和摩擦,是肛門天生的使命,即使常受傷,也比身體其他部位恢復得快。所以並不會出現像前述大學生擔心有致命危險的狀況,大部分急性肛裂在醫師診治後,配合飲食調整、規則坐浴、口服軟便藥物和外用藥膏多管齊下的治療之下,於2天、2週或2個月內即可自行復原。無需手術,這樣治療幫助肛裂癒合一旦肛裂出血後,可能有幾週的時間,就算排便是正常、濕潤柔軟的,經過傷處時還是會引起不適。因此在復原期間,會叮嚀病人特別注意排便狀態。開立軟便劑使糞便比平時更加稀軟,減少對肛裂傷處的二次傷害;同時建議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以幫助腸胃穩定、降低對傷口造成衝擊的機率。 為了保護傷口,會使用注入型的痔瘡藥膏或痔瘡塞劑。這是因為肛裂的傷處多半在肛門內,塗抹外用藥膏很難擦到患處;而附有注入型塑膠管的痔瘡藥膏,或者將藥膏做成固態子彈形狀的痔瘡塞劑,才能有效置入患處、覆蓋肛裂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保護膜,減少再次排便時糞便對肛裂處的衝撞。 此外,肛裂後因肛門內有傷口,會刺激周邊肛門括約肌緊縮,原本繃緊肌肉的動作是為了自我保護、減少糞便經過時直接衝擊的力道;但此時緊繃的括約肌也經常讓肛裂患者產生排便上的困難。採用溫水坐浴能舒緩括約肌、促進局部循環,幫助肛裂修復。一般坐浴的標準方法是: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或將下半身泡入浴缸15分鐘,每天2至3次,幾天後就能見到效果。 倘若肛裂疼痛或出血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便符合臨床定義的「慢性肛裂」。長期不癒合的慢性肛裂,通常代表肛門周邊有著比單純糞便擦傷更複雜的受傷原因。有時是反覆肛裂形成複雜的瘢痕組織、阻礙復原;有時是肛門內部有容易膨脹脫垂的痔瘡、造成黏膜表面張力不均,肛門內於是產生容易持續撕扯裂傷的弱點;有時是肛裂碰上患者免疫力較差,因而細菌入侵、形成慢性瘻管。凡以上原因皆需適時介入手術,同時治療合併出現的疤痕、痔瘡和瘻管。 另外,反覆不癒的慢性肛裂出血,還必須考慮幾項嚴重的疾病,例如腸道反覆發炎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編按:一種可能引起全身發炎的疾病)和大腸激躁症。除了單純的肛門疼痛及出血之外,這些疾病還可能伴隨腹痛、發燒、體重減輕和複雜性肛門瘻管等問題。所以,還是得及早找專業醫師診治,才不致延誤健康。 【幫助肛裂修復的溫水坐浴法】 方法一:每天排便後和洗澡後,準備一盆比體溫高一點的熱水,坐入浸泡肛門15分鐘。方法二:將下半身泡入浴缸中15分鐘,每天2~3次。延伸閱讀: 口腔癌開完刀變這樣子...看完這篇文章你還堅持死也要抽菸嗎?●書籍介紹痔瘡自救全書:痔瘡專家教你預防、診斷、自療、術後保養,搞定國民病一本就通!作者:鐘雲霓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0/01/03作者簡介/鍾雲霓現任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大腸直腸外科/微創痔瘡手術專任主治醫師,曾任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總醫師、外科住院醫師,渾然天成聯合診所痔瘡專任醫師。熱愛外科與手術的鍾醫師,喜歡無影燈下專注做著精巧縫合的每個時刻,十多年外科經驗讓她有「痔瘡達人」之稱。常受邀各大健康節目,如《別讓身體不開心》《健康兩點零》《57健康同學會》及訪談節目《SS小燕之夜》《媽媽好神》等,現為《醫師好辣》固定班底,更是台灣媒體提到痔瘡手術的第一諮詢醫師。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衛福部:五一連假及大學甄試南北移動潮 需保持警戒
衛福部今(30)日在行政院會新冠肺炎疫情現況及應處作為報告時表示,國際疫情延燒,其中非洲、中南美洲、東歐及南亞疫情升溫,將持續密切監測,以即時應變;同時,我國疫情正在穩定控制中,不僅連續多日維持無確診病例發生,敦睦艦隊群聚案件亦經評估致社區傳播風險低,只是將遇五一連假及大學甄試之南北移動潮,各部會需保持警戒,堅守目前防疫成果。衛福部指出,國內疫情能夠逐步趨緩,多仰賴全國人民積極配合相關防疫措施,所以希望民眾在享受休假時光的同時,仍要注意自我保護,落實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連假期間,如有出遊計畫,請盡量選擇戶外開放且沒有人群擁擠現象的地點或場所,並於出遊前先利用「1968人潮警示APP」確認目的地人潮現況,隨時調整行程;若本身或家人為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婦、體重過重、嬰幼兒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則建議避免參加聚會或出入公共場所。衛福部提醒,如果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時,應佩戴口罩,儘速就醫,萬萬不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或前往其他公共場所。你我皆落實防疫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疾病感染風險,共同度過一個放心又安全的假期。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長者預防肺炎 苗縣加碼打疫苗
肺炎已連續2年居國人10大死因第3位,中央僅免費提供75歲以上老人接種1劑肺炎鏈球菌疫苗 (PPV),苗栗縣政府編列800多萬元經費,昨起加碼讓年滿65歲且未曾接種過疫苗的縣民施打,盼銀髮族多一層防護,避免肺炎侵害。縣府衛生局指出,全縣65歲以上人口約9萬多人,占總人口數16.76% ,老化人口排全國前10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縣長徐耀昌為提升銀髮族免疫力,預防肺炎感染危害健康,以專案編列858萬9000元採購1萬4315劑肺炎鏈球菌疫苗,在各鄉鎮市衛生所為長者施打。衛生局長張蕊仙說,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以5歲以下幼童、65歲以上老人為兩大高罹病率族群,肺炎鏈球菌常潛伏在鼻腔內,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引發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關節炎、骨髓炎、心包膜炎、溶血性尿毒症、腹膜炎等疾病,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注射後防護效期可達5-10年。疾病管制科指出,肺炎鏈球菌疫苗四季都可施打,沒發燒、感冒及其他感染症,且對疫苗無過敏反應都可接種,能有效預防肺炎及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即日起可攜身分證及健保卡到各鄉鎮市衛生所接種,將執行至疫苗用完為止,詳情可電洽037-722620或各衛生所。
-
2020-04-30 科別.耳鼻喉
鼻塞打噴嚏流鼻水不一定是感冒 過敏性鼻炎可微創手術
「一直鼻塞好困擾!」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耳鼻喉科門診,每逢季節交替,就有許多過敏患者因無法克制的打噴嚏、流鼻水,及嚴重鼻塞等症狀,憂心是長期感冒未癒而就診,耳鼻喉科醫師林陞樵說明,這其實是過敏鼻炎惹禍,透過藥物、健保微創手術都可治療。林陞樵指出,過敏性鼻炎與感冒造成急性鼻腔發炎不同,過敏性鼻炎通常因接觸過敏原出現誘發症狀,症狀為反覆發作,時間可能持續數週,症狀為明顯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及鼻涕逆流,不會有發燒、喉嚨痛症狀;感冒經過潛伏期,症狀慢慢出現,大約持續3至14天,可能會合併喉嚨痛、發燒及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林陞樵表示,臺灣有過敏性鼻炎比率約占總人口3成,許多人飽受過敏困擾,強忍呼吸不順暢症狀,未即時就醫丶接受治療,部分長期慢性鼻發炎患者,最後產生下鼻甲肥厚增生,甚至合併鼻中膈彎曲,因鼻腔呼吸的通道狹窄,導致嚴重鼻塞、鼻腔黏膜增厚發炎,不僅增加鼻竇炎發生機率,也讓患者呈現精神萎靡、影響工作或學業表現。林陞樵說明,過敏性鼻炎病因多來自天氣溫差、過敏物質等,刺激鼻腔黏膜後慢性炎症反應,初步治療可使用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及口服抗組織胺緩解症狀,若藥物無法緩解,可採微創手術,對鼻塞、流鼻水、慢性咳嗽等症狀控制有良好療效。他說,在僅約1至2毫米以下的鼻腔構造內,進行微創內視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另慢性肥厚性鼻炎,目前微創切削管刀及無線熱頻手術,可不需住院,手術30分鐘可完成;另合併鼻中膈彎曲或鼻塞症狀較嚴重患者,則建議接受局部麻醉的鼻道成形術,手術約30分鐘完成。
-
2020-04-30 新聞.健康知識+
耳溫槍失準 可送藥局或原廠校正
新冠疫情延燒,不少防疫用品被搶購,許多民眾家裡或許早有一支耳溫槍,只是年久未用,但耳溫槍購入時間久了,因耗損、環境影響有可能會失準,其實耳溫槍可以送回原廠校正,使用時也要注意清潔和定期更換耳套,才不會讓測量的溫度偏高或偏低。桃園市藥師公會社區藥局委員會主委杜佳曄指出,耳溫槍的尖端為測溫頭,裡頭有一層感應膜,如測溫頭外部有汙垢,可能影響量測正確性,平常使用耳溫槍量體溫前後,可用酒精棉片擦拭,待揮發完即可使用,如果髒汙掉入測溫頭、卡在感應膜上,會導致量測失準,須送原廠校正維修,她表示,耳溫槍上的耳套最好定期更換,減少髒汙掉入。什麼時候需要將耳溫槍送回廠商校正?杜佳曄說,目前每間耳溫槍廠商規範不同,最短半年、最長2年。她表示,人體正常為35.5度至38度,嚴格一點的標準會認為37.5度以上屬發燒,因此如量耳溫時,數值常超過這個範圍,可先送至藥局初步排除狀況,如無法解決再送回耳溫槍原廠校正。杜佳曄指出,耳溫槍除3個月以下的嬰兒外,其餘年齡層皆能適用,但量測時需注意一定要將測溫頭放入耳內,因新冠疫情期間,為避免接觸多而改用額溫槍,但測出的溫度常偏離正常溫度,杜佳曄說,耳溫及肛溫因在體內,最接近人體實際溫度且最準確,額溫屬體外量測,易受環境、量測技巧影響,失準狀況較常發生。
-
2020-04-30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心跳快時別忘了量體溫 有可能是發燒引起!
我還是總醫師的時候,有一次接到電話,說長輩的心跳快到140-150,吃了兩次平常有效的臨時用藥都不見效,心跳還是持續那麼快。她是個陣發性上心室頻脈(PSVT)的病人,在心房心室之間多了條傳導神經,這條神經呢,偶爾就會漏電,產生迴路,讓心跳加倍,讓原來每分鐘80下的心跳突然跳到160,這種迴路只要一被打斷,就能立刻回復正常,這種疾病通常只要電燒就能根治,但她始終不想處理。發作時除了藥物以外,還可以使用按摩頸動脈竇、喉嚨憋氣肚子用力的伐氏操作(Valsalva Maneuver)、喝冰水……這些方法,這些動作都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也叫迷走神經、煞車神經),有時也能打斷迴路,讓心跳恢復正常。到了長輩的家中,沒想到以往有效的方法這次卻完全沒用,心跳還是維持在140-150下。就在我非常沮喪,打算把她轉急診時,突然想到一件事,剛剛在做治療時,她的皮膚好像很燙,那時並沒有想太多,但說不定這就是個線索?請她量了一下體溫,才恍然大悟,發現剛剛被之前的成功誤導,走錯了方向。人的體溫每升高一度,心跳就會增加20下,也就是說37度時心跳大約80下,到了38度心跳就會變100,39度120,40度140,有時當心跳上升幅度不如預期,該快而不快時,就要懷疑像沙門桿菌、黴漿菌、膿瘍、革藍氏陰性敗血症……這些疾病了。她燒到了40度,這時心跳預期應該會跳到140,也就是說這次也許不是以往的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發作,而是發燒引起的竇性頻脈。這兩者在醫院中非常好區分,做個心電圖馬上就有答案,但那時不像現在有特別的器材可以在家中做心電圖,在沒有器材輔助下,我該如何鑑別診斷呢?我想了一下,請病人吃顆普拿疼,利用這種藥止痛外的退燒效果來區分,果然病人藥吃下去沒多久體溫就下降,心跳也慢了下來,我鬆了一口氣,因為這樣就證明了的確是發燒引起的竇性頻脈。在多年的行醫過程中,後來也遇過不少竇性頻脈的病人,有的是合併手熱流汗突眼的甲亢,也有許多是貧血、焦慮、藥物……這些疾病所引起的竇性頻脈,但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這些。有次有個新病人的心跳跳到了每分鐘130-150下,做了心電圖,是竇性頻脈,我試著找出心跳快的原因「有怕冷怕熱嗎?手會抖嗎?有發燒嗎?體重有變化嗎?大便會黑嗎?月經量大嗎?有服用什麼藥物嗎?……」沒想到病人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我每次看醫生時,心跳都會這樣。」「那妳看恐怖片時會這樣嗎?」「不會啊,再怎麼恐怖的片子都沒問題。」「所以對妳來說,醫生比恐怖片可怕囉?」「欸……嘿嘿嘿,也是啦。」竇性頻脈是一種相對良性的心律,運動時每個人都會,屬於正常的生理反應,但除此之外,也常在甲亢、貧血、發燒、脫水、焦慮、某些藥物、自律神經失調……等狀況下發生,但在教科書上我從沒看到誘發因子還包括了醫師(當然白袍高血壓時心跳也會快,但還沒見過這麼誇張的。)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想提醒大家,在這個新冠肺炎流行的季節,當發現自己的心跳變快時,別忘了量一下體溫,有時心跳變快,是不自覺的發燒所引起的呢!
-
2020-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成大研發溫心手環 即時監測防疫醫護健康狀況
成大團隊研發溫心智慧手環,提供給照顧新冠肺炎患者第一線的醫護人員使用,可以即時監測生理狀況,在最快的時間發現異狀,降低醫護被感染的風險。成大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主持人、護理系主任柯乃熒教授表示,自疫情之初,成大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即進入第一線場域,透過科研結果提供前線醫護防疫實務參考。目前成大醫院已有超過190名防疫前線及醫療後線的醫護同仁配戴溫心智慧手環。在過程中,曾有配戴溫心智慧手環醫護因手環溫度持續升高,之後確認有發燒的狀況,隨即就醫及回家自主健康管理。根據實際使用溫心智慧手環的護理師表示,「因為照顧病人而會擔心自己的狀況,有這個可以隨時知道自己體溫的手環,有一種安心的感覺」感染科醫師也覺得,「帶著監測自己體溫及心跳的手環,可以隨時提醒自己要注意身體狀況,特別在這個疫情時更顯重要。」成大表示,溫心智慧手環在成大醫院實際應用於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的報告,已被學術期刊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接受發表,美國紐約一家醫院也透過線上訪問實際運用情形,了解為何會想到連續測量體溫運用在臨床、目前手環偵測發燒病人的成效如何,以及未來在社區大量運用手環的計畫。成大指出,跨領域智慧防疫團隊除既有「溫心智慧手環」上傳生理資訊至雲端及人工智慧數據分析之外,再攜手聯齊科技開展手環通訊技術合作,增加取得手環配戴者的位置資訊,並透過自行研發的物聯網閘道器經由藍芽串接智慧手環,即時自動將配戴者的位置資訊及體溫、心跳生理數據上傳雲端預警系統,進行動態監測、分析及預測,精準掌握手環配戴者的人員接觸紀錄。
-
2020-04-2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口罩捐贈助世界一夕倍增 陳時中:已26萬人響應
國際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鬧口罩荒。指揮中心表示,28日發起的捐口罩人道援助,第一天就有12萬人響應,指揮官陳時中也不斷讚美民眾的心意,一夕間口罩捐贈數再翻倍,截至昨晚已達26萬多糞捐贈數,陳時中鼓勵有心意者,可上網表達心意。因應肺炎疫情,口罩成為全球防堵新冠肺炎病毒的重要防疫物資,我國進行「口罩外交」,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推出「護台灣、助世界」活動,民眾可透過健保行動快易通APP,透過四個步驟,便可將過去沒領的口罩配額捐給其他國家。指揮中心再次提醒,民眾平時應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機場及港口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返國後應落實14天居家檢疫,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就醫時,請務必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
-
2020-04-29 新聞.用藥停看聽
吃藥後喝咖啡會影響藥效?藥師解答疑惑
感冒是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大多是病毒所引起,症狀有發燒、鼻塞、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等,坊間傳聞「吃感冒藥配咖啡好得快」?對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藥劑科藥師陳又任說明,一旦感冒時,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後就會逐漸恢復,只需支持性療法及症狀治療即可,如果吃感冒藥又配咖啡喝,一旦產生交互作用,可能會讓身體更不舒服。陳又任說明,常見的感冒藥成分有4大類:(1)解熱鎮痛劑,如: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具有解熱鎮痛的效果,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2)抗組織胺劑,常用於打噴嚏流鼻水,如: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常見副作用如:嗜睡、口乾等,因此服用後不要開車、騎車,操作危險器械或從事警覺性的工作。第(3)為解鼻充血劑,如:麻黃素類藥物(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用於鼻塞,通常是短期使用,長期使用停藥後,可能會引起反彈性鼻塞,過量時還可能會使血壓升高、心悸、失眠等副作用出現;第(4)則是止咳袪痰劑,止咳劑如:Dextromethophan、Noscapine等,祛痰劑如 Terpin Hydrate可增加支氣管的分泌,將濃痰稀釋,刺激排痰。雖然咖啡具有提神醒腦、緩解頭痛症狀,但如果喝太多,可能會導致胃食道逆流等,不同體質可能出現心悸、影響睡眠的情形。此外,咖啡也會與某些藥物形成交互作用,如:與鎮靜安眠藥同時使用會降低藥效,因此不宜與藥品同時併服,而為健康起見,食品藥物管理署建議,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包裝飲料,咖啡因的每日攝取量不宜超過300mg。有些綜合感冒藥含有咖啡因成分,藉由收縮腦血管,加強Acetaminophen的止痛效果,藉此治療頭痛。但如果吃感冒藥又喝咖啡時,萬一感冒藥中有麻黃素類藥品,會與咖啡產生交互作用,反而更容易造成心悸、失眠等情形,大劑量服用或與酒精併用可能會損害肝臟,應遵照醫囑或藥品仿單使用,且服藥期間應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感冒藥主要是症狀治療、緩解不適,不能殺死病毒也無法預防感冒,喝咖啡也不能增強免疫能力。陳又任強調,感冒時要多休息、補充適量水份和電解質、少出入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如果感冒多天症狀加重,或持續發燒3天以上,就要立刻就醫。延伸閱讀: 天氣忽冷忽熱最容易感冒! 藥師獨授7招照顧秘方更快好 乍暖還寒咳不停? 試試5大經濟實惠蔬果止咳祛痰
-
2020-04-29 科別.消化系統
從上腹延伸到背部讓人痛不欲生!這些原因都會造成胰臟炎
胰臟炎就是胰臟發炎後造成的疾病,可能是急性或慢性的,這個病輕則不需治療,自行會好;但嚴重的時候,胰臟炎甚至會要人命。究竟胰臟在哪?負責哪些消化功能?為什麼會發炎?就讓我們今天來看仔細。胰臟位於上腹部,是躲在胃後方的一個狹長型器官,胰臟內主要的胰管通道會運送消化液到十二指腸。胰臟雖然不像肝膽腸胃那樣「有名」,不是我們日常生活常聊到的器官。然而胰臟卻負責了很多重要功能,一個是外分泌,一種是內分泌。胰臟的外分泌功能就是分泌多種酵素,這些消化酵素會隨著胰管進入十二指腸,幫助腸道內的消化,是不是很重要呢!再來看看胰臟的內分泌功能,就是要調控血糖!哇!你一定聽過胰島素、升糖素等荷爾蒙,這些可都是胰臟分泌的,若胰臟分泌的胰島素不夠,可是會造成糖尿病呢!(你有糖尿病嗎?)我們剛剛說過,胰臟會運送消化酵素到十二指腸幫助消化。倘若這些消化酵素還沒去到十二指腸,而是在胰臟裡面就被「活化」的話,胰臟就會承受不了,引起發炎反應,那就是胰臟炎啦。所以啦,胰臟是「分泌消化酵素的地方」,但不是「消化反應該進行的地方」。弄錯就不行!想想看,生產炸彈的工廠,不應該是讓炸彈爆炸的戰場,一弄錯,工廠本身可是會被炸得體無完膚的。 急性胰臟炎常會讓患者痛不欲生,因為那種上腹痛真的很痛,還會延伸到背部。一碰上腹部也會很痛,患者常無法躺平,只能縮著身子。常有患者誤以為自己是胃潰瘍造成的胃痛,想說「吃點東西會比較好吧」而進食,不過,胰臟發炎時若再繼續吃東西,患者還會更痛。除此之外,噁心嘔吐、發燒、心跳加速也是胰臟炎的常見症狀。那究竟為何胰臟會發炎呢?可以分成兩個原因。一是胰管阻塞或斷裂,另一則是胰臟細胞受傷。大家再回想一下剛剛的製造炸彈的比喻。為什麼砲彈還沒送到戰場就爆炸了?就是運送的路徑受阻或斷裂(就像胰管阻塞或斷裂),砲彈送不過去,就在工廠爆炸。或是工廠內部出了問題(就像胰臟細胞受傷),砲彈就自爆啦!至於胰臟管路受阻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被膽道結石阻塞,或者是腹部受到外傷或接受手術,導致胰管斷裂。再來說到「工廠內部出了問題」這點,代表胰臟細胞受傷,最常見的原因是酒精!喝酒過量很容易引發胰臟炎!另外高三酸甘油脂、高血鈣、病毒、抽菸等問題也會破壞胰臟細胞,造成胰臟炎。嚴重的胰臟炎除了讓人感到痛不欲生,還會引發感染、器官衰竭、營養不良、糖尿病、胰臟癌等諸多併發症,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大家不可不慎!在胰臟炎急性發作時,醫師會先請患者禁食,並用輸液等維持患者生命徵象,並要找出胰臟發炎原因,看是需要手術處理膽道胰管問題,或要請患者戒酒、治療高血脂等其他疾病。我們之後再詳細說明。原文:
-
2020-04-2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名家破解新冠肺炎/張金堅:遠距醫療 將成常規
如果對抗SARS是百米短跑,對抗新冠肺炎將是馬拉松競賽。台大教授、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認為,新冠肺炎抗疫勢必是一場長期抗戰,雖然台灣取得不錯的成績,為維持成果,必須步步為營,一刻不得鬆懈;現在習以為常的生活則會因新冠病毒而永遠改變,醫師可能對患者直播衛教,遠距醫療更加重要。抗煞時守住國門二○○三年爆發SARS時,張金堅由台大醫院借調到署立桃園醫院(現為部立桃園醫院)擔任院長,鄰近的桃園機場也是他的責任區,必須支援機場檢疫,身負守住國門的重責大任,他回想:「我那時真的是以醫院為家,連睡覺都擔心機場邊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在醫院裡,「大家都要穿防護衣,穿得像太空人一樣,再戴N95口罩。」張金堅回想,由於非常悶熱難受,上廁所穿脫麻煩,那時把護理人員從輪三班改為輪四班,縮短工時。期間還發生有患者因為車禍入院,竟然被驗出染煞,讓曾與患者接觸的醫護人員統統被隔離,大家備受驚嚇,身為院長的他只能每天打電話慰問。但也有讓張金堅非常感動的事,多位護理人員志願到急診室發燒篩檢站值班,還有兩位麻醉科醫師主動加入氣管內管插管工作;由於台北松山醫院改為專責醫院,署桃在一個晚上動員大量護理人員,把十八位長期臥床患者安置到署桃護理之家,安置完成,已是凌晨,大家盡忠職守,沒有絲毫怨言。醫療經濟受重創事隔十七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疫情更加詭譎嚴峻。新冠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大RNA病毒,鹼基數在兩萬六千到三萬二千之間,含六至十個基因,新冠病毒的棘蛋白可與細胞膜表面受體ACE2結合,而ACE2主要存於人體的呼吸道與腸胃道,所以患者感染後出現症狀以咳嗽、發燒、嗅味覺喪失和腹瀉等為主。張金堅分析,SARS致死率高,約百分之十,造成民眾極大的恐慌,但衝擊時間短;而新冠肺炎致死率雖然只有百分之二、三至五,但傳染力強,使確診及死亡人數超越SARS甚多,從爆發流行的國家來看,不但醫療重創,經濟打擊更為慘烈,短期難以復甦。抗疫須緩步平穩面對這場馬拉松式的戰役,張金堅認為,力道必須緩步平穩,不能一次用盡。一切的努力都在向上天買時間,不讓流行高峰竄起,在疫苗與解藥問世前,與疫情和平共存。最近國內疫情趨緩,軍艦染疫事件造成緊張,但警報就算解除,依然不可放鬆,必須小心翼翼維持防疫成果。張金堅也說,新冠肺炎已對人類社會的生活、社交等方式,造成永久的改變。最近許多人因疫情不敢上醫院,非必要的逛醫院行為並不可取,但必須持續的治療不應中斷,例如癌症治療,張金堅已將過去舉辦的實體病友活動改為線上直播,他也認為,未來遠距醫療勢必發展,成為常規醫療的一部分。
-
2020-04-27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病友疫期就醫 台中榮總提5要點
癌症病友免疫力都較一般民眾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如何面對疫情的衝擊?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統整國內外各機構及學會的建議,建議「選認證醫院 、出入戴口罩、落實勤洗手、緊急要就醫、停留要縮短」。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醫師林政賢說,癌友因疾病治療,需要頻繁進出醫院,新冠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因此戴口罩、勤洗手,絕對是阻絕病毒傳染的不二法門。對於需要接受治療的癌友,台中榮總也主動提供口罩給有需要的病友們,為的就是提供大家安心就醫的環境。林政賢也特別強調,癌友有狀況就要就醫,千萬不要因疫情的關係懼怕進醫院,在家裡隱忍導致病情延誤,反而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他說,最近有位頭頸癌的病友,定期返院接受標靶及化學治療,疾病原本控制穩定,但數天前身體不適來急診就診,就診時呈高燒接近休克的狀況,緊急診療後判斷是嚴重感染導致敗血症,所幸經醫療團隊的努力搶救後狀況已穩定下來。仔細追問後才發現,病人化療結束後一周在家裡就有發燒的情形,但因懼怕疫情不敢就診,在家自行服用退燒藥,之後家屬見狀況惡化才送醫。因此呼籲癌友,癌症患者病情複雜,有狀況一定要儘早回診,醫院都有落實防疫措施,切勿因恐懼而延誤就醫。
-
2020-04-27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我在指揮中心100天/阿中的淚 與如光的感謝信
2020年1月20日,再4天就是農曆新年,因為新冠肺炎來勢洶洶,這個年並不寧靜。衛福部疾管署在1月20日宣布成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投入防疫戰場。過去將近100天採訪的日子裡,見證了疫情帶來前所未見的變化,也深刻感受到從醫護人員、民眾到疫情指揮中心齊心齊力抗疫的感動。「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任何一個人想要生病。」還記得2月6日台灣首例武漢肺炎病患出院、寫下親筆信感謝一事嗎?相信那時關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國民眾看了很高興,而在指揮中心記者會現場的我與醫藥同業們,振奮又不捨。振奮的是,在新冠肺炎仍無藥物、疫苗可救治的情況下,我們有了康復者;不捨的是,首位確診患者所背負的壓力與關注,讓治療不只是治療,怕的更是民眾「獵巫」式的找尋。不過在信末「打破台灣的零,我很抱歉,謝謝所有防疫和醫護人員」,讓我相信不只該患者、所有的確診患者都能走過、挺過這一回。新冠肺炎疫情最初在去年12月,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開始爆發,隨後在今年初迅速擴散至全球多國,演變成一場全球性、如「瘟疫」般的疫情。曾被估疫情第二嚴重在這場疫情中,台灣也無法避免的受到影響,隨疫情延燒,曾有美國醫療專家預估,離中國相近不遠的台灣將成為疫情第2嚴重的國家。「但我們沒有」,台灣目前確診案例遠少於南韓、日本、伊朗、義大利等國,到昨日僅429例確診,並保持連續14日本土零確診;外界多認為是防疫作為嚴謹、超前部署的「台灣經驗」而使疫情相對平穩。台灣第一個確診者為55歲女台商,1月20日抵台後主動通報身體不適,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就醫,1月21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從此,台灣展開了fighting。台灣與中國間的溝通聯繫,即便是人道救援,也不免染上政治色彩。在等了又等的情況下,第一批武漢台商在2月3日深夜包機抵台,不過其中1名發燒台商於4日確診,成為台灣第11例確診者。為了包機一事近兩天、48小時未闔眼的陳時中,在記者會上宣布該台商確診個案時,一度哽咽落淚,不只是在現場的記者,相信連電視機、網路前收看的全台民眾心都揪了起來。但陳時中也說「大家第一個時間聽到都很沮喪,但也覺得帶他們回來是正確的,不要讓他們留在武漢不好的醫療環境,接回來或許可以救他一命。」他再度哽咽,並說很抱歉,沒做好情緒控管。晚報記者要超前部署身為晚報記者,面對每天下午才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不能因此「無能為力」,除了對疫情發想出新面向採訪外,也得緊追前一天疫情的新進度,但追出新聞後,其角度「拿捏」也相當重要。在此得特別感謝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長久以來建立的默契,舉凡「北市首間高中停課」、「症狀輕微者改一採」「磐石艦多人有抗體」等事件或措施,多能讓晚報在第一時間掌握先機、確認疫情發展,讓讀者搶先得知最新訊息。
-
2020-04-27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面對新冠肺炎 中醫師:要思考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
新冠肺炎疫情讓民眾心驚驚,中醫師吳宏一說,現在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才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疫情趨緩時反而是整備物資的時機。從中醫角度來看,基隆廣濟堂中醫診所醫師吳宏一說,容易感染新冠肺炎有部分誘因是體內的濕氣,食用生冷食物會造成濕邪,應盡量減少,薏苡仁湯可以去濕,他因此選擇作為兒子的健康甜點,但濕氣很難完全藉由食療從體內散去,建議有必要時還是要看醫生調理。另外,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不讓免疫力過低,就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最好方式。吳宏一的媽媽林月慎也是中醫師,她則建議擦精油在口鼻防護,或是透過運動、蒸腳、泡熱水澡增加身體熱能,應該也很好。然而,現在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很多,要從中判斷哪些是正確資訊,有哪些是有效建議,吳宏一表示,他在他們台大中醫師群組裡看到有人分享一支美國華裔一線醫生,治療幾十例新冠病人後歸結出的心得,很值得一看。這名華裔醫生在影片中指出,目前醫院雖無特效藥,但靠呼吸器和氧氣機還是能挽救一些生命,美國醫師都會告訴病人,呼吸急促再去醫院,輕症去醫院主要目的是吸氧,但大家對氧氣的耐受度不同,有少數人血氧即使非常低,也不會呼吸急促,但等到去醫院已來不及。新冠肺炎如今就像流感一樣,美國華裔醫生認為,民眾若出現發燒、咳嗽、喉嚨痛,就當成得了新冠肺炎或流感,自主在家隔離、測量血氧,確定血氧濃度大於95%,燒也退了,也許就不用看醫生。不過,新冠肺炎很可能在秋冬再度來襲,等這波疫情過去,先準備血氧儀、體溫計、Tylenol、口罩,做好再次居家隔離的準備。吳宏一說,他呼應美國華裔醫生的看法,疫情趨緩時反而是整備物資的時機,現在大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要思考的不是如何才不會被傳染,而是被傳染後如何安然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