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6 醫療.新陳代謝
搜尋
流汗
共找到
606
筆 文章
-
-
2022-06-27 養生.抗老養生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又到了炎炎夏日,你是否常常會覺得悶熱、潮濕,疲倦、沒胃口、提不起勁呢?那你可能是身體的濕氣太重了!台灣是熱帶海島型氣候,本來濕度就很高,到夏天,高溫加上潮濕,更容易產生許多濕氣造成的病症,比如胃脹悶、消化不良、皮膚濕疹、汗皰疹,白帶、腹瀉,頭暈、倦怠等。除了找專業中醫師針對體質開立中藥來治療之外,平常我們也可以自我保健祛濕喔!自我保健祛濕3招1.善用除濕機:平常不管有沒有下雨都可以開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保持在60%以下。睡前開除濕機2小時,睡覺會感覺清爽很多。平常就算有開冷氣,也可以加開除濕機,濕度降低會更有感,冷氣比較不會越吹越冷。2.運動曬太陽流汗:運動流汗是最佳的排濕方法,也可以促進心血管循環,讓體內堆積的痰濕廢物排掉,但要夏天高溫記得做好防曬準備,運動後擦乾汗水,不要馬上喝冷飲、吹冷氣,以免「中暑」喔。3.少吃生冷甜食:天熱大家都想喝涼的吃點冰的,吃西瓜、香瓜等來消暑退火,但要記得適量,還是因為吃冰的會讓腸胃功能下降,濕氣反而會更不好排出。祛濕穴道保健足三里:是保健第一要穴。常常按摩刺激,可以增強脾胃消化功能,增強免疫力。•位置:膝蓋外側下方3寸。 膝蓋下約四橫指。脛骨往外一指寬處。•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陰陵泉:本穴屬脾經,有很好的祛濕利水的功效,對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都有幫助。•位置: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 •按摩方式:可直接按壓刺激5-10分鐘。
-
2022-06-25 焦點.健康知識+
天熱吃少流汗還沒瘦!營養師揭「夏季比冬季容易胖」四大原因
炎炎夏日即將來臨,不少人都趕緊實施運動計畫,期盼可以在夏天大秀好身材。不過,有發現夏季比冬季還更容易變胖嗎?營養師宋明樺日前在臉書上分享,冬季是最容易控制體重的季節,而夏季其實是最容易變胖的時候,她盤點以下四大原因,點出導致「夏季肥」的關鍵。一、天氣炎熱營養師宋明樺提到,夏季因為天氣炎熱,許多人都會想喝杯冰涼的飲品,或是吃點消暑的冰品,但其他正餐的份量與熱量並不會同時做出調整,導致整天攝取的熱量大爆表,最後就導致體重增加。二、懶得走路天氣炎熱不僅會想喝飲品,還會降低在室外走路的意願,她表示許多人原本通勤時都願意走路或騎腳踏車,但因為夏季的白天太過炎熱,就用坐車、騎車、開車來取代,導致整天的熱量消耗量降低,造成體重隨之上升。三、人類是恆溫動物她提到人類是恆溫動物,在冬季時之所以較容易控制體重,就是因為在氣溫低時,人類的身體必須消耗較多熱量來維持體溫恆定。反之,到了炎熱夏季時,人類的身體也不需要消耗這麼多的熱量來維持體溫。四、天氣熱胃口差在貼文的最後,她表示許多人在天氣熱的時候,胃口都容易比較不好,但這時反而會吃些更不健康且熱量更高的食物,例如速食、重口味烤肉、甜點,進而導致體重明顯增加。
-
2022-06-24 養生.聰明飲食
天熱沒胃口、吃不下!別再吃冰了,營養師推薦消暑5食材,「辣椒」居然是第一名
炎炎夏日,胃口盡失,除了飲料、剉冰之外,能放進嘴裡享受沁涼的食材到底還有哪些呢?其實屏除刻板印象,能達到清涼消暑的好食材,其實就在你我身旁。冷氣房、手搖飲,治標不治本台北市營養師公會居家照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人體為恆溫動物,會依據外在環境來調節身體溫度,當我們覺得熱,大腦體溫調節中樞便會督促汗腺發汗,以達到解熱降溫的效果。然而,現代人長期待在冷氣房內,全身毛細孔也跟著收縮,造成身體不易流汗、暑氣無法散出,代謝也跟著下降。代謝一降,人自然會易感疲倦,胃口更不佳,就算冰涼飲品一杯接著一杯,還是治標不治本,吃完反而更燥熱!營養師推薦的消暑食材有哪些?怎麼吃的美味營養又健康?就讓我們跟著程涵宇營養師一起來「實際應用」看看吧!◎辣椒說到發汗食物,當仁不讓的就屬辣椒了。辣椒內含辣椒素,是一種主要的刺激性物質,其內部固定辣椒籽的白色部分是辣度最高的地方,辣椒素不僅能刺激唾液提高食慾,還能加快血液循環與腸胃蠕動,並緩解關節炎、神經痛以及外傷引起的輕微至中度的疼痛症狀。不過程涵宇特別提醒,儘管吃辣好處多,還是有些朋友在攝取上需要多加注意,像是患有痔瘡的朋友,如果大量食用辣椒恐會刺激腸胃加速血管擴張,反而會使痔瘡疼痛加劇。還有本身腸胃不好、患有胃食道逆流,甚至胃潰傷或胃出血等情況的朋友應避免辛辣,過多的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腸胃粘膜,誘發或加劇病況。◎蒜頭蒜頭是華人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也是發汗食物的成員之一,既能入菜又能提味,素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血栓、降血壓、維持脂蛋白平衡、防治動脈硬化等功效。不過卻鮮少人知道,食用大蒜還可以「溫化濕氣,消除疲勞」!程涵宇指出,蒜頭裡富含大蒜素,不僅能促進維生素B1的吸收,還能有效提高新陳代謝並修復人體疲勞,其獨特的辛香更能提振食慾,是許多主婦餐桌上的秘密武器。現代人長期待在冷氣房中,室內和室外溫差過高,一個不注意就中招感冒,若想避開夏天感冒的窘境,只要適量地攝取蒜頭就能提高免疫力,可說是一石多鳥! ◎洋蔥在國外被譽為「菜中皇后」的洋蔥,同樣也有助於人體發汗、提升代謝,富含槲皮素的洋蔥還能抗癌、抗發炎和抗病毒活性,並幫助我們的身體排毒,促進腸蠕動,將多餘脂肪排出體外。此外,洋蔥還可以刺激胃酸分泌,增進我們的食慾,所以在各國料理的前菜中,都能看見洋蔥的身影,不僅美味可口又開胃,更是祛濕降壓消暑的好食材! ◎薑常言道「薑是老的辣」,其原因就是來自薑裡的「薑辣素」,薑辣素會隨著薑的生長累積的越來越多,所以薑才會越老越辣。而薑辣素可推動消化、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我們發汗,炎熱夏日吃上一點,暑氣也能消掉一半。除此之外,另一個辣感來源的「薑烯酚」也能抗氧、抗菌、抗發炎,能緩解關節炎或相關病因所引起的疼痛症狀。程涵宇也特別提到,薑可以促進唾液腺酵素分泌增強胃腸平滑肌蠕動,加速消化速度,減輕反胃發生的機率,所以生理期會感到反胃不適的女孩們可以喝點薑茶,舒緩噁心嘔吐感,還能達到利水、散熱的功效喔!◎紅豆、綠豆既然談到了利水,那就不得不提及前陣子風行一時的「紅豆水」了!,程涵宇表示,多數人都知道紅豆水是夏日消腫神器,其實綠豆也是不遑多讓,紅豆、綠豆皆有消濕利水的功效,能幫助水分循環、促進代謝,還能排除體內濕氣,其富含的高膳食纖維更是有助於新陳代謝,豐富的鉀幫助多餘的鈉排出,吃進熱量的同時也提供了蛋白質及膳食纖維,既能提供飽足感又不怕胖,是夏日減重的好選擇!  延伸閱讀: 。高溫不斷攀升,夏季必備「4物品」,正確使用防曬、防中暑 。高溫防中暑病,「3族群」要特別注意,夏日出遊注意「5件事」!
-
2022-06-22 養生.抗老養生
「夏至」後養生宜養心! 中醫建議養生茶飲護心增免疫
40歲宋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夏至」飆汗心臟負荷大 可致「胸悶、失眠」吳宛容指出,夏至過後,天氣溫度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會導致心肌梗塞。吳宛容補充提到,上述個案宋小姐前來中醫就診,中醫處方益氣生津,斂陰止汗的方藥兩周後,多汗、心悸的症狀明顯改善,且睡眠品質也有進步。出汗是調節體溫的其中一個功能,夏季天氣炎熱,微微出汗能夠使氣血調暢;但經常大汗淋漓,會造成陰陽兩虛的狀態。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津傷血,還能傷及心陽,導致氣血兩傷、心失所養,出現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狀,所以夏季相對於其它季節更需「養心」。除此之外,長年有過敏性鼻炎及哮喘、支氣管炎等體質偏寒的人,可以配合此時陽氣極盛,鼓動陽氣,增強免疫力,使好發於秋冬的「冬病」,能在夏至時達到「夏治」的目的,所以夏至後的這段時間是體質虛寒的民眾「冬病夏治」的好時機。透過「冬病夏治」三伏貼 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吳宛容強調,「三伏貼」屬於中醫「冬病夏治」的特色穴位敷貼療法,在炎夏三伏天,將辛溫的中藥餅敷貼在特定穴位上,來治療易於冬季發作的過敏性疾病,如鼻過敏、氣喘等肺部疾病。「三伏貼」主要功效是提升陽氣、增加免疫力,主要針對呼吸道疾病;如果加上有脾胃虛弱或者頻尿、尿床等脾腎氣虛現象,會透過加強脾俞、腎俞等穴位來提升免疫力,再搭配中藥進而改善過敏虛弱體質,減少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氣喘等發作,預防經常反覆性感冒。夏季多吃「酸性」、「補氣」食物 減輕心臟負擔吳宛容提醒,夏天天氣溼熱,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出汗過多就會造成心臟的負擔,傷津耗氣。這時可以選擇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檸檬、烏梅、山楂,得以收斂、防止出汗,生津解渴。【山楂荷葉茶】▸材料:山楂1.5錢、荷葉1.5錢、冰糖少許▸煮法:沖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鐘左右即可用。▸小叮嚀:山楂能夠開胃消食、活血化瘀,荷葉消暑清熱利水。另外,還可以服用一些益氣養陰的藥材,如「生脈飲」,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而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就是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生脈飲】▸材料: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煮法:將西洋參5片、麥門冬3錢,五味子1.5錢加入熱水10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小叮嚀:西洋參補氣,麥門冬養陰;五味子負責酸收的部分,把流汗過多,造成體液的損失、耗損的元氣拉回來,同時也有止汗的作用。★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6-22 焦點.元氣新聞
老婆怕冷不開窗 70歲男住頂樓體溫飆41度險喪命
夏至來臨,台灣夏天炎熱又潮濕,若長期待在高溫環境且無適當防護,人體無法正常調節體溫,常見出現中暑等熱傷害,嚴重恐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且死亡率超過三成。專家提醒,若民眾服用治鼻塞、流鼻水等含抗組織胺,或抑制腸胃蠕動的抗膽鹼藥物,都可能抑制汗腺,不易散熱,增加中暑風險,呼籲民眾夏季保持涼爽、多補充水分、提高警覺,遠離熱傷害。北醫附醫急診科醫師高偉峰表示,常見熱傷害包括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等,若人體「產熱」大於「散熱」,就容易出現熱傷害,恐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體感溫度由溫度、濕度、風速三個層面影響,像是室溫36度但濕度100%相當於63度,因為濕度高,即便溫度不高,加上風速小,就有機會讓人產生熱傷害。高偉峰表示,夏天期間熱急症較多,但冬天也可能發生。他以2019年12月15日台北馬拉松,當天急診就收了4個神智不清的跑者,體溫高達40度,明顯中暑。演變中暑前會先經過熱衰竭,症狀包括頭暈、頭痛、噁心、想吐、虛弱、口乾等,若仍是清醒狀態,可以透過適當處置,避免發展到嚴重熱中暑,像是到陰涼處休息,避免厚重衣服,盡量灑水、吹風。熱中暑致死問題各國關注,高偉峰指出,歐美等在北半球國家,夏天發生熱中暑的對象,包括老人及小孩居多,老人家長時間待在溫度較高的、且大多只有暖氣沒有冷氣的頂樓而中暑,或是父母到賣場購物,把孩子放在車內,因高溫最後中暑死亡。美國曾統計一年內因熱中暑死亡高達10多例,也有研究指出,中暑相較龍捲風、閃電等天然災害,所造成死亡率更高。高偉峰表示,台灣先前也有類似案例。一名70多歲男性,與太太住在頂樓,因太太非常怕冷,不准先生開窗、開冷氣,也不開電扇,日前中午約12點30分,先生熱昏被送到急診,當時體溫飆到41.8度,且神智不清,醫院緊急搧風、灑水、吹電風扇,所幸1小時後立刻清醒。中暑後若盡快給予處置,也能有很好恢復。高偉峰表示,救護人員「高級心臟救命術」最新2020年版本加入「中暑」處置,建議遇到中暑患者時,應該先降溫、後送醫,像是灑水、吹電風扇,或者讓中暑患者泡冷水,通常很快可降溫到39度以下,意識也能跟著恢復;若現場降溫執行5分鐘後,其意識、呼吸、循環尚未改善,就要立刻送醫。國健署提醒,熱傷害高危險群包括65歲以上的長者、嬰幼童、戶外工作者、運動員、密閉空間工作者、慢性病患者等。預防熱傷害三要訣:「保持涼爽」可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衣服,勁量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處,不可單獨留幼童在車內等;「補充水分」;「提高警覺」幼童及長者避免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外出,或建議行走於陰涼處,做好防善。勞工避免在高溫場所工作超過6小時,應適度休息。高偉峰表示,根據國外建議,氣溫32.2度以上不建議勞工在戶外工作、執行軍事訓練行軍或戶外運動。台灣人對熱耐受度力較好,但也要注意部分用藥可能抑制排汗,增加熱中暑機率。像是流鼻水、鼻塞藥物含抗組織胺,以及腸胃炎服用抑制腸蠕動的抗膽鹼藥物,都可能抑制排汗,若民眾服藥後應避免劇烈運動。另外像是曾大面積燒燙傷的患者,因皮膚汗腺受影響,也會抑制排汗。國健署提醒,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還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都是熱傷害警訊,應迅速離開高溫環境、設法降低體溫(例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可提供添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多一分警覺,少一分傷害。
-
2022-06-12 醫療.泌尿腎臟
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異常症狀盡速就醫不要拖
不論是氣候或環境悶熱都容易形成熱傷害,嚴重可能致命,尤其三高、糖尿病等風險族群更要小心。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提醒,民眾平時應有所防範,若察覺相關症狀盡快作對應處理,如出現更多不適應立即就醫,以免造成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症等危症,嚴重甚至死亡。 三高、長者留意4大熱傷害!醫:出現異常症狀盡速就醫。 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一般以中暑稱呼熱傷害,不過醫學上的中暑其實有嚴格的定義,是當中最為嚴重、且可能致命的。熱傷害可分成四大類,熱暈厥、熱痙攣、熱衰竭、中暑。熱傷害未改善可能惡化,但未必會依序出現,也有可能在一開始就很嚴重,相關症狀更要留意。 輕微:熱暈厥、熱痙攣熱暈厥主要因身體需要散熱而重新分配血液、使得腦部供血不足所致,會產生頭暈、無力等現象。熱痙攣則為因流汗過多,或補充過量的水分,使電解質失衡、肌肉收縮造成疼痛。這兩者可視為同階段的輕度熱傷害。 中度:熱衰竭熱衰竭是一種血液循環衰竭的現象,為中度熱傷害,常見除了出現前述症狀以外,也會更明顯,並也容易有血壓降低、臉色蒼白、體溫上升等情況。而雖名為「衰竭」,但尚未嚴重到影響生命安全,不過此情況若再不改善,是有惡化至中暑的可能。 嚴重:中暑中暑是4種熱傷害當中最嚴重的,患者因體溫調節中樞失常而無法散熱,此時體溫將來到40度甚至以上,除了前述不適再加重,也可能出現意識不清、噁心、嘔吐等,若未盡速處理,將可能引發腎衰竭等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症、休克、心臟衰竭、甚至死亡,死亡率約30-80%不等。 醫師提醒,若是出現體溫高至40度、或出現頭暈及痙攣以外的明顯不適,如噁心、嘔吐、意識模糊等,就應盡快就醫,以避免中暑危及生命安全。 防範熱傷害引休克、死亡,三高等6大族群更要留意! 顏宗海醫師表示,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熱傷害,但三高、心臟病、腎臟病等風險族群更要注意,因為慢性病患者散熱機制較不易出汗,調節能力較差,是更容易出現熱傷害的風險族群。其他像是調節系統發育尚未完全的嬰幼童、65歲以上調節能力不足的年長者、體脂肪較多阻饒散熱BMI≧24的肥胖者也都需注意。另外,有在服用藥物的族群也需留意,部分藥物也會增加熱傷害的機率,例如阻礙水分及鹽分平衡的利尿劑,以及含有抗膽鹼激性藥劑、會抑制流汗、減少散熱的抗憂鬱劑及抗精神疾病藥劑等。而像是工人、外送員、廚師、運動員等需長期在戶外曝曬、高溫、密閉空間等悶熱場所活動的工作者,也是風險族群之一。上述各族群都要留意。 熱傷害3防範5應對,醫:察覺異常盡速就醫不要拖。 防範熱傷害,顏宗海醫師建議留意三大重點,包括保持清爽、補充水分、避免風險。例如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保持室內外空氣流通,特別注意千萬避免將小孩獨自留在車內,不論時間長短。而補充水分應避免出現缺水的口渴警訊才喝水,應養成每日飲水至少2000c.c的習慣,且不可喝啤酒、咖啡、茶代替,避免利尿效果反而增加熱傷害機率。留意風險則包括避免長時間曝曬、處於高溫、悶熱環境當中,盡可能避免10:00-14:00外出,出門時應作好防曬,時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 若真的遇到熱傷害,顏宗海醫師建議,除了當下應盡快至蔭涼處休息,也應盡可能將衣物寬鬆透氣,並尋找冰塊、冷水協助降溫,以白開水、電解液、運動飲料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也觀察相關症狀,必要時盡速就醫,以免危及生命安全。 《延伸閱讀》 .春夏中風、心肌梗塞4地雷!醫:風險族群影響大要小心。 .刮痧助改善頭痛、胸悶、痠痛等 中醫:方法要正確,不是越用力、痧越多越好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6-08 養生.生活智慧王
梅雨季雨衣發臭怎解? 眾人建議2大招:隔天就沒味道了
最近梅雨季台灣各地陰雨綿綿,有一名網友就為了發臭的雨衣而煩惱,其他網友看了便建議防止雨衣發臭的兩大關鍵。原PO在「爆系知識家」上分享,最近一直下雨,導致雨衣內裡發臭,並詢問,「有什麼方法讓雨衣不會臭?」網友紛紛表示一定要洗雨衣並曬乾,「雨衣要固定時間洗一次,只要有穿過或淋過雨,一定要吊起來風乾、曬乾,還有,如果已經穿很久了,而且又不是太貴,乾脆就換一件吧」、「用水沖雨衣,然後掛著明天就沒味道了,口袋也要沖一沖」、「洗淨,晾乾(菌+潮濕,會發臭)」、「以前騎車時會定期加洗衣精,丟洗衣機洗再兩面晾乾」、「風扇+除濕機超好用,洗的時候加一點小蘇打粉洗更乾淨!」、「真的要懶人除臭,就買銀離子噴霧來噴吧!抑菌又除臭」、「我是都用活氧酵素清潔裡面~再噴酒精殺菌除臭」、「翻面晾乾後噴風倍清有除菌效用」。網友也建議可買兩套雨衣輪流替換,「買兩套替換臭臭的雨衣,如果可以先過水一下再晾」、「就一定要吊起來啊,不然就兩件替換,不然你認為基隆冬天一連下兩個月,雨衣怎麼都不會臭」、「買兩件輪流穿,偶爾用蓮蓬頭沖一下晾乾,下雨天沒乾也不要放機車坐墊裡面,有流汗一定要洗」。
-
2022-06-06 失智.大腦健康
強化心肺、肌力與訓練認知 治療師教你棍子伸展操延緩失智
●失智症是腦神經退化,運動助延緩惡化●棍子伸展操強化心肺與肌力,訓練認知●復健療法可提升失智患者、照顧者的生活品質隨著人口老化嚴重,疾病照護需求也日益增加,好發於65歲之後的失智症,患者腦部神經細胞退化,出現各種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和照顧者來說,日常生活大受影響。體智運動 愈動愈聰明失智症不可逆,但早期發現與介入,可有效延緩退化速度,除了藥物,運動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加上從事刺激大腦的心智活動,雙管齊下可改善症狀。職能治療師鍾孟修表示,運動對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病程有很大助益,尤其是改善記憶與認知功能。運動可分為三種:體能運動、動作運動、組合運動,還有結合認知的體智運動,同時鍛鍊體能、動腦學習,增強手眼腳的協調能力。鍾孟修說,運動加上遊戲發展出來的體智活動,具有延緩失智的效果,玩法非常多元,例如一邊念數字、一邊搭配認知指令要求,隨時保持注意力及反應速度。根據醫學研究,運動能促進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運動後學習效果更佳,增強大腦「愈動愈聰明」。做棍子操 更易練肌力運動是最天然的大腦良藥,失智患者進行哪些運動比較有幫助呢?鍾孟修建議,會流汗的有氧運動、加強下肢肌力的阻抗運動以及維持身體活力的柔軟伸展,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長輩常有肌力不足、容易跌倒的問題,「棍子伸展操」能輔助訓練,提升運動意願及體適能,效用比一般拉筋更多元。鍾孟修強調,棍子伸展操主要的好處,是增加長輩運動意願,因為手持物品多了儀式感,兼具趣味性與健身效果,而且運用槓桿原理可鍛鍊全身、將力度傳送到更深層的肌肉。另外,棍子提供平衡保護的穩定性,可以做更多角度的延展,左右手互換伸展肩頸關節,對腦部是很好的刺激。●棍子伸展操的好處1.輔助訓練:增加運動意願,經由儀式感增加「動」力,邊運動邊玩。2.伸展效果:伸展更深層的肌肉,帶動全身並提升關節幅度和力量。3.平衡保護:調整身體平衡位置,各動作不因重心過度移動而受傷。●注意事項1.運動過程中,身體挺直不聳肩,四肢盡量伸展。2.棍子底部要有軟墊,加強支撐力與防滑力,例如登山杖。3.循序漸進增加時間與強度,動作由簡入繁。4.照顧者陪伴運動,互動聊天達到體智運動效果。-------------------------元氣網推出【免費Live線上課程】,由職能治療師鍾孟修設計規畫市面上少有的「全方位失智症運動課程」,融入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手腦協調、口腔吞嚥練習等系列課程,以及獨家的「棍子健身操」,改善失智者的生活品質問題,課程內容請上https://pse.is/46vcrd報名參加。
-
2022-06-06 該看哪科.感染科
不明原因發燒是感染或罹癌?感染科醫師教你區別關鍵指標
最近,曉薇常常沒有來由的發燒,他擔心自己是不是得到了癌症?便前往就醫進行檢查,結果發現身體健康正常,讓她不禁疑惑,為何沒事卻會發燒?發燒的原因相當多種,但是找不到原因的,稱之為「不明熱」,林口長庚醫院感染醫學科鄭鈞文醫師表示,臨床上這樣的病人不少見,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在還沒找到病因之前,通常以症狀治療為主,不過醫師提醒,通常輕微感冒大約1-2天就會退燒,但若持續發燒2-3天仍未退燒,應儘速就醫。3天內未退燒,請找這些科別的醫師看診鄭鈞文醫師表示,發燒最常見的原因是受到感染,其次則是腫瘤、自體免疫系、中樞神經疾病導致體溫調節出問題、藥物、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皆會引起發燒。所謂的「不明熱」,定義則有二大條件: 足夠長的發燒時間,體溫超過38.3度以上並持續三週。 住院一個禮拜,接受相關檢查,如抽血、影像檢查,或門診評估三次後仍找不到原因。通常針對不明熱的患者,以症狀治療為主,輔以藥物退燒,或請患者多補充水分、使用冰枕等,待發燒原因找到後,再進行相關治療。鄭鈞文醫師提醒,一般民眾感冒時若發燒,約1-2天就會退燒,若2-3天仍未退燒,或反反覆覆退了又燒,建議要就醫進行進一步檢查;建議患者可直接到醫院尋求感染科,如果醫院沒有設置感染科,可看一般內科、風濕免疫科;若有體重減輕、癌症家族史,也就是癌症風險較高的族群,則可選擇腫瘤科。癌症、感染、免疫系統的發燒 怎麼區分?鄭鈞文醫師指出,若是因癌症或免疫系統疾病等引起的發燒,沒有很特定的發燒型態,但是跟受到感染所引起的發燒不太一樣,一般因癌症或免疫系統引起的發燒並不會伴隨很厲害畏寒,受到感染的患者發燒,通常會相當畏寒甚至發抖。且癌症發燒,通常會伴隨體重減輕,一般的感染較少見到體重改變,至於免疫系統的發燒,常會伴隨皮膚、關節發炎、口腔潰瘍,是較常見的表現。發燒了怎麼辦?「室內溫濕度調解」很重要發燒時,身體體溫變高,患者會流汗,此時水分散失比較多,鄭鈞文醫師說明,此時室內溫度盡量維持在25度上下;濕度不宜過高,影響身體散熱,以不超過60%為原則;建議穿著易吸汗或寬鬆衣服,協助散熱。患者應多補充水分、適當休息、不要從事劇烈運動,若體溫超過38度以上,可考慮以冰枕協助降溫,若家中有基本的退燒藥,如普拿疼,可服用以協助降溫,但不宜過量服用,一天已不超過4顆為原則。(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什麼症狀都沒有」卻罹癌? 「身體6大意想不到警訊」曝:盜汗、皮膚癢上榜 ·發燒何時該服退燒藥?發燒就吃or不舒服? 醫破解「給藥關鍵」
-
2022-06-03 養生.抗老養生
中暑刮痧最有用?先搞清楚「陽暑」與「陰暑」,只有一種可以刮痧改善
「日頭赤焱焱,隨人顧性命」原本在閩南語是在形容人遇到患難時,沒有多餘心力幫助別人,以顧好自己為優先考量;而在這炎熱的夏天,藥師要提醒大家出外工作或踏青之餘,也要顧好自己身體,小心中暑囉!中暑在中醫裡分為「陽暑」與「陰暑」兩種,分別由不同原因造成的狀況,因此後續改善方法也不一樣,今天來帶大家認識:陽暑【成因】主要是在炎熱的戶外奔波、勞動、運動,流汗過度且水份補充太少造成的【症狀】輕微的話出現身體發熱、多汗、頭暈、頭痛、口渴、四肢倦怠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症狀【常見族群】建築工人、農夫、警察、學生朝會升旗典禮、部隊出操、馬拉松長跑者【如何改善】一、趕緊降溫:幫助體內熱氣排除→移至陰涼處並將衣服解開二、補充水分:將流失的水分、電解質補回來→水與運動飲料混合著喝:比例2:1三、刮痧:沿著經絡刮,可將熱氣打通→由脖子處往下至背部,從中間的督脈開始,慢慢往兩旁是膀胱經,再旁邊是膽經,都是由上往下刮,每處刮20下→刮痧結束後喝杯溫水,補充津液四、按摩:幫助血液循環1.風池穴:在後頸部,與耳垂齊平處2.合谷穴:在手部大拇指、食指中間虎口處【預防方法】一、穿著:選擇寬鬆衣物、戴帽子二、飲食:平時可以適量食用綠豆湯、薏仁湯、瓜類三、茶飲:青草茶、麥茶、酸梅汁四、叮嚀:定時至陰涼處休息並且補充水分陰暑【成因】長時間在室內吹冷氣、喝冰飲者,突然走到室外炎熱處,人體無法適應劇烈溫度變化所造成;或是原本在高溫下運動大汗淋漓狀態下,突然進入冷氣房內或去沖冷水,皮膚表面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縮,而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熱氣持續存在而造成不舒服狀況。【症狀】出現微微發熱、無汗、疲倦、頭痛、噁心、流鼻涕、頭暈等類似感冒症狀。【常見族群】經常待在冷氣房者、時常進出室內室外的人、排汗能力差者、很少運動者、睡眠不足者。【如何改善】一、服用藥物:緩解不舒服症狀→可至藥局購買感冒藥或是至診所看醫生二、補充水分:幫助體表發汗→喝溫熱水或是薑湯三、按摩:改善頭痛、噁心等不舒服症狀1.內關穴:其中一手中間三指併攏,擺置於另一手手腕橫紋處2.神門穴:掌心朝向自己,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四、注意事項:陰暑不可刮痧(因為毛孔緊閉,並無法藉由刮痧將熱氣排出體外)【預防方法】一、穿著:在冷氣房內穿著外套或戴帽子(為避免溫差過大)二、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生冷、油炸物三、叮嚀:平時多喝水、多運動、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快速喝下冷飲、避免電風扇直吹
-
2022-05-28 養生.抗老養生
連日大雨下到快發霉!濕氣致病三階段…除濕NG行為、不同體質怎麼吃,大補帖完整收錄
空氣太過潮濕,魚都能從門口游進來,游過房間的半空中,再從窗戶游出去。」這是馬奎斯在「百年孤寂」裡的句子。最近梅雨不停,可能很多人也覺得空氣中充滿濕氣,可以養魚。環境潮濕,而端午將至,時序入夏,又到了體內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元氣網為您整理對抗內外潮濕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舒爽一夏。中醫指的濕氣是什麼?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由於脾主運化水濕,因此若脾腎陽虛,運化水液功能障礙就會生痰濕;而「濕」也就是循環代謝不順暢,積聚在體內的廢棄物和多餘水分。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柯富揚表示,濕氣簡單來說,可說是身體代謝產物,若無法好好排出體外,就會儲存在體內。而濕氣可分為外濕和內濕,與先天體質、居住環境、飲食和生活習慣等都有關係。康禾中醫診所主治醫師楊宗翰解釋,「外濕」主要是環境潮濕,因此若是居住在海邊、深山或地下室等濕氣重的地方,也會讓體內濕氣變重。而台灣屬亞熱帶海島型氣候,潮濕悶熱,更使得民眾體質偏濕。「內濕」則是體內水分無法被好好利用,或代謝廢物無法順利排泄。而中醫裡說「脾主運化」,濕氣代謝跟脾胃有關,若是常吃重油、重鹽、重糖等重口味的食物,對脾胃消化功能形成很大的負擔,連帶使得代謝變差,累積久了造成「濕氣過重」。何時容易產生濕氣夏天是身體最容易產生濕氣的季節呢?柯富揚說,除了外在環境潮濕悶熱,夏天暑氣重,民眾喜歡待在冷氣房裡,加上喜歡吃冰冷食物,無疑是將水分「冰在冰箱」無法化掉,濕氣也就無法順利代謝。中醫師吳正一指出,倘若空氣中的濕氣重,就容易透過體表滲入體內,尤其是夏天跟雨季時,濕氣特別重。當濕氣滲入體內,就可能會感到頭重腳輕、倦怠乏力、難以專注、食欲不振、容易脹氣等。濕氣致病三階段楊宗翰說,濕氣致病可分為三階段:濕氣、痰濕、痰瘀。一開始是循環代謝不順暢,「濕氣」無法排出;接著是體內廢物持續堆積,形成黏稠的「痰濕」,開始出現濃痰、白帶、三高等狀況;最後則是形成「痰瘀」,此時循環受到阻礙,可能出現血栓、脂肪肝等症狀。★身體濕氣重常見症狀●起床時四肢沉重無力。●吞口水痰多,舌苔較厚。●關節痠痛。●排便稀軟黏滯,不易在沖馬桶時沖洗乾淨。●容易感到頭腦昏沉、頭重腳輕、倦怠乏力。●女性可能有分泌物、白帶較多的問題。●腸胃消化功能不好,常覺得脹氣。●常長濕疹、汗皰疹,異位性皮膚炎除濕怎麼做?1.居住環境最好保持通風、陽光可照進屋內,若是環境過於潮濕,最好使用除濕機,消除「外濕」。2.體內也要「除濕」。每天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不要熬夜。3.多運動、多流汗是排出濕氣最好的方式,但額頭一層薄汗、微微發汗最好,若是變成汗流不止,則可能氣太虛,反需使用補氣藥將水分收束在體內。4.不要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睡覺時若真的太熱,可開一兩個小時冷氣,讓自己入睡,但不要開太久,也不要將風口對著自己吹。除濕NG行為1.油炸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容易導致發炎,使得循環代謝不佳,因而容易引發濕邪生痰。2.常吃冰冷食物,循環變差,積聚在體內不容易排出。尤其許多人夏天口渴會一直灌冰開水,但這只是嘴巴感到冰涼,卻讓身體的濕氣無法排除,代謝變差,喝進體內的水反而無法好好被吸收、利用,無法真正「解身體的渴」。如何排濕先了解自己的體質屬於「寒濕」還是「濕熱」。濕在體內放久也會夾雜寒、夾雜熱,形成「寒濕」和「濕熱」兩種。通常「寒濕」的表現,同樣是舌苔厚,但舌苔會偏白色,也容易怕冷或感到手腳冰冷,女性則白帶較多;「濕熱」的表現則是舌苔偏黃色,大便偏軟、質黏,皮膚容易長痘痘、濕疹,容易出油,女性白帶多但偏黃。濕氣除了本身造成的症狀外,柯富揚說,還會加重體質的「寒」、「熱」表現,而濕氣只要去除,體內的「寒熱」自然就會減輕。寒濕體質避免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屬於寒性的食物,也要盡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和喝啤酒,避免濕氣凍在體內。天氣熱,有些人想吃些瓜果類清熱消暑無可厚非,且水果富含許多維生素,是人體不可或缺,難道寒濕之人就得完全禁止嗎?楊宗翰表示,一天當中也有陰陽之分,如果要吃水果,可以選擇白天食用,避免晚上(陰)的時候又吃偏冷的水果,使濕氣無法散發。寒濕者可用生薑泡壺薑茶,由於生薑屬性辛溫,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以發汗又能溫脾胃。若是氣比較虛的人,下午容易感到疲累,則可以加入一些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少吃瓜類、椰子、筍子、白蘿蔔等寒性食物。●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喝啤酒。●如果要吃水果,建議白天食用。●以生薑泡薑茶,加些紅茶或是搭配黑糖,可發汗、溫脾胃。下午易感疲累的氣虛者,可加入黃耆,溫中補虛,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濕熱體質●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熱性食物。●以綠豆湯、冬瓜茶或冬瓜蛤蜊湯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中和。(勿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濕熱者」則不適合再吃溫熱的食物,反讓身體發炎狀況更嚴重,使得代謝循環更差,因此要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炒花生、麻油、辣椒、花椒、芥末、龍眼等。建議可以煮碗綠豆湯、冬瓜茶或是冬瓜蛤蜊湯來清熱解毒,若怕太寒,可加點生薑作為中和,但盡量不要使用過於強烈的乾薑,且若有冒痘痘或是出油的狀況,則減少生薑使用量。若不確定自己體質偏寒還是偏熱●可飲薏仁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是排濕利器,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煮菜時適當加些辛香料,能幫助利尿、利濕。可以煮些薏仁湯或是黑豆茶,幫助排濕。四神湯裡頭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都能健脾利濕,不論寒濕、濕熱都適合。脾主運化,脾健則不生濕,而茯苓藥性平和,能利水又能健脾,不但能治標也能標本。芡實、蓮子和山藥則是都能「甘味入脾」,因此可以幫助運化,去除濕邪,因此四神湯可以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外,也能改善夏日濕重導致的沉重無力。另外,有些辛香料,如豆蔻、黑胡椒、白胡椒、薑黃等,也可以幫助發汗,有助於除濕。因此煮菜時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辛香料,一方面幫助調味,一方面也能幫助利尿、利濕。飲食調整袪濕★茶飲袪濕決明子:利濕清熱果,在炎熱潮濕的夏季可用水壺泡決明子茶隨身帶著走;另外,菊花、玫瑰花不但聞起來芳香,也有利濕的效果。但清熱的食物吃多了,可能讓身體變寒,可以在茶飲中加兩、三片薑,或是加些紅棗中和,且最好溫熱喝、不要加糖,排濕效果比做成冰涼的冷飲更佳。★排濕食譜●玉米鬚茶作法:選擇無毒玉米筍,取適量玉米鬚剝下、稍微清洗,接著鍋裡裝水,將玉米鬚入鍋煮開,煮滾後悶一下。濃淡皆宜,不需加糖。●冬瓜生薑湯作法:1. 冬瓜洗乾淨,去皮去籽,切塊備用。2. 將薑切成薑絲備用。3. 薑絲放入沸水中滾5分鐘後,再將切塊的冬瓜放入,滾至熟爛後熄火。4. 加入適量的鹽,健康美味的冬瓜薑絲湯即完成。綠豆薏仁湯作法:15克綠豆、15克薏仁洗淨,加水煮成湯。夏天可酌加冰糖(性味微涼),寒性體質或經期可酌加黑糖(溫性)。(資料提供/馬偕醫院中醫師瞿瑞瑩)排濕方法大補貼:中醫師吳正一指出,排濕除了靠外力調理,改善生活習慣更是重要,例如熬夜容易造成新陳代謝變慢,進而使體內濕氣難以排出。以下是他建議幾種可在家自我調理的方式:●穴位按摩:手部、腹部、腳及頭部 四部位穴道早晚各一次方式:以拇指腹進行,只須持續輕微按壓即可,感受穴位有痠、脹、麻即可收手,不要按壓過度導致疼痛。頻率:每天早晚皆可按摩一次,每次持續約3至5分鐘。腹部中脘穴:當腹部感到脹氣不適時,可從肚臍位置上三指找到「中脘穴」,有助於緩解腸胃不適,更能夠促進吸收與腸胃蠕動。腳部足三里穴:可從膝蓋的外膝窩往下四指手指寬的距離,找出「足三里穴」,不僅能保健腸胃,更是除濕第一大穴。豐隆穴:從腳掌的外踝到膝蓋中間的位置,找出「豐隆穴」,經常按摩有助於去濕化痰。頭部百會穴:頭部有許多穴位匯集,可從頭頂正中央找出「百會穴」,倘若感到頭部沉重,或頭皮有腫脹感的人,可透過按壓此穴位提神、防暈、促進新陳代謝。濕氣較重的人,按壓時的痠度也會特別明顯。手部合谷穴:手部穴位位於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虎口,又稱「合谷穴」,按壓有助於緩解濕氣造成的精神不濟,同時也能解決頭痛等相關問題。曲池穴:手肘關節中間的「曲池穴」,也有助於身體洩熱。●運動排濕許多人會將運動視為排除濕氣的解方,甚至以提升運動強度、大量排汗來加速去除體內濕氣,但此舉反而容易因為汗液分泌出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等阻塞毛細孔,若沒有即時擦乾,就容易引發皮膚問題。尤其是體內濕氣重的人,容易因濕氣而難以散熱,皮膚大量排汗所形成的分泌物,反而會加速毛囊阻塞而引發皮膚過敏、毛囊炎、紅疹以及濕疹等皮膚病症。有類似問題的民眾,吳正一建議,夏天運動少許出汗即可,不需要做到暴汗,除了引發皮膚問題之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還可能引發心衰竭的危險。另一個隱形的皮膚殺手,就是當民眾在有冷氣房的室內運動空間時,流出來的汗,可能伴隨著冷氣或電扇的風自然風乾,會讓人有種沒流汗的錯覺,但此舉反而容易造成更多的鹽分、電解質、礦物質阻塞毛細孔。吳正一表示,無論運動或勞動,只要告一段落,就馬上將汗擦乾,最好能換衣服保持皮膚乾爽。此外,也呼籲運動流汗排濕之餘,別忘了喝水或適時補充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現代人工作生活多是久坐的型態,也容易造成濕氣難以排除。不僅運動量減少,下肢肌肉也會退化,進而導致身體基礎代謝率降低。因此,中醫師建議,可透過強化下肢與核心肌群的運動,提升基礎代謝率,進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除。●泡腳:消除水腫 比體溫稍高即可泡腳與泡澡的方式,其實概念上相同,主要透過外在溫度讓身體稍微出汗,加快血液循環,同時間去除體內濕氣。以泡腳為例,度過忙碌的一天後,血液容易集中在末梢導致雙腿水腫,透過適當溫度的水泡腳,能夠促進雙腳血液循環,自然有助於消水腫,以及出汗排濕。泡腳與泡澡的水溫該如何拿捏?中醫師建議,只需要比人體體溫高一點,大約維持在40度左右即可,水溫無須太燙,太燙不僅傷身體,也不舒服。●刮痧 睡前進行 幫助身體循環每當感到頭或身體沉重時,可利用刮痧板自行在手臂的內(陰面)、外(陽面)側的中間位置,進行輕微刮痧直到出痧,就能將累積在皮表的毒素、淤積物去除。但中醫師叮嚀,必須拿捏好刮痧的力道,如果太用力,反而會造成皮膚受損或發炎。另一種刮痧方式,需透過他人幫忙,在背部中央的位置進行刮痧,但須注意避開脊椎,刮痧的力道也只要輕微出痧即可。背部的刮痧時間,中醫師建議盡量選在每天工作完、準備休息前進行,透過刮痧去處皮表的毒素後,經過睡眠更有助於身體循環。(資料整理自元氣周報2020-07-05封面Story)
-
2022-05-26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尿量變少留意4情況!腎臟科醫師提醒: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
觀察排尿狀況有助於了解部分身體健康,正如民眾所知,尿量明顯變多,並觀察到吃得多、也喝得多,但體重卻下降,可能有糖尿病的疑慮。相反的,尿量變少也是個健康警訊。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提醒,民眾平時應時時補充水分,並可多留意尿量狀態,尿量變少應多留意其他症狀,也避免自己經常處於此狀態,否則輕則高血納,重則腎衰竭、甚至死亡。 為什麼會尿量變少?醫指常見4大原因。 顏宗海醫師表示,一般而言民眾一日的建議飲水量約為2000-2500c.c,這樣的飲水量約可排出1000c.c的尿量,視飲水量、環境、活動、流汗而異,雖不便測量,但可觀察約為水分攝取量的一半左右,少於這個量就需留意是否有飲水過少或相對過少的情況。醫學上有明確的定義,若一日排尿量少於400c.c屬於尿量過少,也就是所謂的「寡尿」。而尿量減少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引起,如尿毒症所形成的脫水。 尿量變少會有生命危險?醫:嚴重恐高血納、腎衰竭! 不論如何,若身體長期或經常處於缺水狀態,身體便容易形成高血納,也就是血液中納含量過高,除了尿量變少、口乾舌燥、尿液顏色變深,也會出現精神恍惚等症狀,若再更嚴重便會意識不清、抽蓄、昏迷、休克等,更進一步形成急性腎衰竭。 顏宗海醫師指出,急性腎衰竭的原因繁多,水分不足就是其中一個原因,且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雖是腎臟出問題,但不會有腹部疼痛的警訊,症狀大致如上述缺水症狀,且完全沒有排尿,嚴重時則會心律不整、呼吸困難、意識不清、昏迷倒地,也會影響生命安全,不可大意。 需多留意尿量變少4族群,腎臟科門診長者、不便者居多! 顏宗海醫師表示,民眾在一般活動能力正常的情況下,即便缺水也可以補充水分,需留意的就是應避免經常如此。相較之下,年長者、久臥再床者等行動不便或無法自行飲水的族群,照護者就需多留意,腎臟科診間就不乏這類族群。而嬰幼兒雖大多會特別細心照護,但畢竟無法自行活動,也需留意水分補充。運動員或有運動習慣的族群,也要注意額外多補充適量的水分,以避免大量出汗而缺水,普遍建議2500c.c的一日飲水量會相對不足。 發現尿量變少應檢視日常,防缺水引高血納、腎衰竭! 綜合上述,防範身體缺水引高血納、腎衰竭,甚至導致昏迷、休克、死亡,顏宗海醫師呼籲,民眾若發現到自己尿量變少,可先初步檢視自己是否飲水過少、出汗過多,也觀察尿液顏色是否較深、出現口乾舌燥等情況,並盡快補充水分。 若是觀察到自己的排尿量明顯大幅減少,甚至少於400c.c,甚至開始意識模糊,此時多半有身體異常或疾病的情況,為避免高血納、腎衰竭而有生命危險,應盡快就醫檢查,而若檢查無虞,也可透過點滴等方式加速水分補充。 醫師也再三叮嚀補充水分的重要性,水分來源應避免酒、咖啡、茶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飲品,以及糖分較高容易影響血管健康的手搖飲、汽水、飲料等,飲水以白開水為佳,並分散時間避免一次過量,或只有在某個時段飲水,否則這也代表著身體只有該時間水分充足,一樣不利健康。 《延伸閱讀》 .從7種尿液看健康,顏色變化、泡泡多、有螞蟻一次詳解! .怎麼喝水比較健康?營養師4觀念:別一次喝光,有喝像沒喝!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5-24 養生.生活智慧王
營養師指4類人易成「人肉捕蚊燈」 3步驟快速止癢
悶熱的夏天即將來臨,也是蚊子大量出沒的季節,若不想當人肉捕蚊燈被蚊子「叮」上,那一定得先了解蚊子的偏好。營養師余朱青便在Facebook粉絲專頁上分享4種蚊子最愛的類型,以及快速止癢的3步驟,提供給民眾當作夏日大作戰的參考。余朱青表示以下4種類型的人最容易吸引蚊子,一為容易流汗的人,因某些化學成分如汗水裡的乳酸、化妝品的硬脂酸,對蚊子來說很有吸引力,所以她建議可化淡妝、外出隨時擦汗。再來是呼出二氧化碳多及體溫高的人,由於蚊子會透過兩者追蹤目標,所以運動者、孕婦、小孩、喝酒的人容易成為蚊子的覓食對象。最後則是穿藍色、黑色等深色衣服的人,因蚊子喜歡停留弱光背景,加上衣服顏色吸熱效果好、易讓二氧化碳停留,「根本就是絕佳棲息帶呀」。「別再畫十字啦」,余朱青也補充快速止癢的3步驟,先是用鹼性肥皂沖洗叮咬處,中和蚊子的酸性唾液,再冰敷或輕拍肌膚,抑制搔癢訊號傳達到大腦,減輕癢感,最後塗抹皮質性類固醇藥膏,改善傷口腫脹,如此一來,即可舒緩叮咬處的不適感。
-
2022-05-12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才懂 居隔日記讓你同理確診者的徬徨
新冠新病例數每日暴增中,UDN元氣網和WaCare遠距健康共同成立「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立即成為確診和居家隔離者支持取暖的熱門社群,至今已有近五千位朋友在此互相打氣、交換經驗和訊息,自動產生學長姊制提供解答,成為Omicron肆虐下的大規模病友暖心支持團體。元氣網在保護當事人個資等前提下,將嘗試把群裡可供新進居隔確診者的訊息,陸續依主題不同做一整理,希望在這個專欄裡,幫大家記下無數滿是善意的抗疫經驗,及許多可能難再重現的生命重要片段。雖然數千人彼此不相識,但或能藉此讓過來人幫助未來人,並留下另類的台灣抗疫日記。【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怕被冠上老鼠屎標籤的上班族】4/17凌晨突然喉嚨痛全身不舒服,本來早上想去上班的,因為16號才第一天報到,怕馬上請假不好,但是起不來直接昏睡到下午。先去診所看了醫生,沒有發燒,鼻涕不是黃色濃稠的,所以醫生說應該不是確診只是一般感冒。接下來連續咳嗽喉嚨痛三天,但是我也真的不感覺自己有可能確診,因為我真的有夠少出門,而且疫苗也打滿三劑。4/20公司因為確診人數直線上升,就要求我們要快篩,下午五點左右我的第一個快篩是兩條線,當下我腦子整個呆滯,然後馬上想說是不是偽陽性,就又快篩一次,結果還是陽性,馬上查了最近的醫院到急診PCR過程很煎熬,我一路上都是哭著開車哭著掛號,我超怕我自己潛伏期已經好幾天,超怕有人被我傳染,超怕被冠上老鼠屎的標籤。然後等了一小時都還沒有讓我PCR,旁邊也有五、六個跟我同樣狀況的人,我整個理智已經斷線,打去1922問他我快篩陽性,醫院還這樣讓我們跟一堆一般看診待在一起等PCR,然後問要多久全部一問三不知是合理的措施嗎?1922才打進醫院,我才聽到叫我的名字,然後PCR完又暴躁地等了一個小時才拿到健保卡。回家等待結果更煎熬,我睡著又醒睡著又醒,一直起來看健保app,心裡還在祈禱是陰性是陰性,終於半夜讓我看到結果,是陽性。當下真的是馬上回想這幾天跟誰吃過飯,一起抽過菸,然後又想到幾天前跟朋友吃飯時,我一直抱著一個七個月寶寶,然後真的徬徨無措,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辦怎麼走。4/21 忘記幾點了,我自己打了1922通報,他讓我在家等通知。下午五點警察打來疫調,問我有沒有接觸過確診者,我說沒有。他就很驚訝的說,可是你ct值很低,然後我問他低不好嗎(我完全不知道ct值代表什麼)?他就跟我解釋,ct值越低代表傳染力越強,妳ct值才17。然後簡單問了我開始喉嚨不舒服的前四天的接觸者後,讓我等衛生局通知。晚上八點多衛生局有打來,可是我沒接到。4/22 打了所有能打的電話,幾乎打不進去,有接的還是1922,但是他們叫我等桃園衛生局的通知。4/23終於接到衛生局的電話了,但是他只問了我基本資料後,告訴我,在家待滿十天。我就問他,十天後呢?他居然跟我說,到時上疾管署網站看,因為政策每天在改變。4/24我突然覺得喉嚨更痛了,然後很不舒服想吐,量了體溫才發現自己發燒,不過也覺得還好。下午區公所的人突然打電話來說要送餅乾給我,拿到才知道那是所謂的居家隔離關懷箱(今天一堆人在說,有隔離完當天才收到,也有第八天才收到,現在應該改口叫紀念包)。是蠻感動的啦,畢竟那麼多天終於被記起來那種感覺,可能只有其他跟我一樣狀況的確診者才能了解。4/25沒啥事,燒也退了,喉嚨也不痛了。就是跟前面四天一樣,拼命打電話要我的隔離通知書,但是很幸運的,跟前四天一樣,1922說要找所在區域衛生所,衛生所說要找衛生局,衛生局說要找1922,每個都說自己沒有權限查詢進度,但是會幫我問。4/26第六天了,我已經懶得打電話了,想也知道他們沒有幫我問,打了也是白打。然後無意間找到了一個確診者的社群,才知道!原來一堆人跟我一樣,還有解除隔離還沒拿到隔離通知書的,接下來27、28就是耐心地等待。4/29目前第九天,應該跟所有人問題都一樣,只想拿到隔離通知書。可以打的電話都打過了,可以問的都問過了,永遠只叫我等待,等到第九天了(我是確診者)還叫我等,就想知道9天了,再塞車也該輪到我吧?奉勸各位真的不用打太多電話,因為根本不會有答案。【確診還是會慌張的懷孕護理師】身為一名護理師,確診的當下真的還是會很慌張,尤其目前懷孕15週的我,真的是掉到谷底的感覺。當時第一個想法是不斷地回想會是誰傳染給我,生活足跡只有醫院和家裡,家裡先生沒症狀,那唯一有可能的是醫院的。當時有一位同事也同時出現症狀,他照顧的病人及家屬已經咳嗽好幾天,因為身為護理師的我們確診後,醫院才開始替病人及家屬採檢,傳染源頭從哪裡來,醫院還沒給出結論,我就這樣被判定在家居家隔離。隔離期間第一天除了醫院打來疫調的電話和訊息,政府單位像是遺忘我一樣沒有任何消息,同時我第一天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的症狀,發燒是讓人最難受的,身體明明很熱卻覺得好冷。將家裡最後一顆退燒藥吞下後,我還是持續高燒38.9度c,只好求助醫院,醫院的關懷單位表示要用視訊門診,結果視訊門診都滿號了,詢問掛號櫃檯和診間都無法加掛,只好打給1922。1922請我找當地的衛生局,衛生局我打了一個小時才接通,說會派防疫計程車來帶我去急診,我以為確診者到醫院後,醫院的感管會有什麼特殊通道的安排去就診,結果沒有!就跟一般民眾一起在急診門口,護理師一一來詢問就診原因後才被請到一個急診旁邊的小角落,但是還是會有一堆在你身邊晃來晃去,一樣都是在等急診叫號。我真的深怕自己的病毒散播出去,本來沒病的都被我傳染了!回家時,等了防疫計程車一個小時的時間我才搭上,看著計程車司機穿著兔兔裝和手套,手套裡是已經被汗水浸濕的雙手,真的很辛苦。想起去年我也在專責病房服務過,每天工作服濕了又乾,乾了又濕。隔離的第二天我接到警察打來的電話,表示要疫調發病前兩天的足跡,也接到醫院打來要同住者的資料電話,結果我的同住者在我隔離第三天開始出現咳嗽症狀。打給衛生局表示,同住者並沒有被匡列,可以自行就醫,他居然沒被匡列我真的傻眼。接著我開始不斷打給1922、衛生局及衛生所,都沒接通過。到確診的第四天,衛生所下班前七分鐘終於接通了。對方留了我的資料表示會再有人打給我,但是我到現在隔離的第九天,還是沒有人打來過。政府公布自己登記線上的疫調表單後,我立馬將資料登錄,但是有沒有登錄也沒差別了,因為在隔離的第九天,我的同住者也確診,早晚會被疫調匡列。現在確診病例越來越多,政府機關每日工作量之大,雖然將一些業務分給了醫院,但還是有很多處於隔離第N天才收到防疫包,或到隔離最後一天還是沒收到隔離通知書的,例如我,我想很多人也跟我處於一樣的狀況。別急、別慌,此時加入udn開辦的line群組,當看到別人跟自己有一樣的狀況時,真的有被安慰的感覺,原來自己不孤單,其他人也是一樣的,確診的心情只有確診的人懂!【認定額溫真的不準的高中生】1.額溫真的不準,覺得自己發燒了就快去篩檢或是休息。我是高中生,在學校和診所量額溫總共三次都是36度多,診所一量耳溫38.9,再不去診所沒發現的話我大概會燒成智障吧。2.篩檢完後就叫我回家,什麼都沒有,前兩三天也是沒有通知、沒有電話。家裡沒有備藥,還是家人出門買的。所以請務必準備成藥在家,止咳、退燒、快篩,什麼都準備一點也可以,因為不確定是否會有症狀、會持續多久。第四天的時候吧,有一間附近的診所打電話來說,是政府派他們來關懷確診者,如果有收到這個資訊可以利用一下資源。我是沒有視訊診療之類的啦,家裡有藥就先頂著吃。3.發燒了六天,一開始是發燒+流鼻水+鼻塞+肌肉、關節痠痛+腹痛+輕微咳嗽,後來吃了成藥後,大部分症狀都減緩。但是咳嗽和喉嚨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到第三天左右就幾乎無法講話,吃東西靠掐著自己大腿、喉嚨硬吞下去。第五天咳出血,吃了一整條喉糖,也是含的當下涼涼的舒緩一點點而已。現在此刻咳到胸口和各處都在痛,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已經四天,凌晨四、五點才睡著了,不管坐著、躺著、趴著,怎麼樣都是半小時就會被自己狂咳咳醒,含著喉糖也沒用,半夜會非常明顯。吹到風也會,所以關在房間熱到流汗也不能開電風扇。喝蜂蜜水也沒用,吃藥也沒有減緩的趨勢,查了網路需要各種中藥之類的,我哪裡生中藥呢。4.要說我的心路歷程,可能只有我這樣。確診後脾氣暴躁到極點,除了找朋友和在限動抱怨,我沒有其他抒發方法,希望確診者的親友能稍微包容一下中獎的人,等他恢復後再找他算帳。(X)覺得更多的是心理壓力,會害怕害身邊的人確診了怎麼辦,家人不能工作怎麼辦。後來我家人也全都輕微症狀和快篩陽性,我一開始還很抱歉,後來發現有兩個人根本不管隔離跑出門,我這種壓力就減輕很多了,因為,防疫破口,ㄏㄏ。而且最後才知道我爸周四時的工作地點有人確診,他周五晚上好像就有咳嗽和流鼻水的症狀了,跟我說搞不好是他傳染給我的,我就⋯⋯?我也不知道這件事,他還跟我們共進晚餐喔。我完全不知道怎麼染疫的,週一發病,前一天我去菜市場買東西和買午餐回家吃,大前天我完全沒有出門,總不會不到一天就發病吧,我已經快認定我是被我家人傳染的了。心路歷程大概就是從難過地確診到暴躁地等待康復。【確診過來人的防疫險申請眉角】我當初是買XX防疫2.0的防疫險$1509、疫苗險$228。我去我當初篩檢PCR醫院掛胸腔內科,申請了診斷書和檢驗報告(科別要看每一家醫院!)。另外疫苗險的部分,用「最近一次」施打日期計算180天內確診,可再理賠。因為我是直接確診的,所以只能申請確診理賠。可以從居家隔離書上的「依傳染病防治法XX條」,判別是申請確診還是隔離。第44條是確診、第48條是隔離。所以如果是先被「隔離」再「確診」,一定要拿到兩張居家隔離書,這樣才不會影響到自己的權利。所以我帶了居家隔離書、檢驗報告、診斷證明、小黃卡、存摺、身分證去申請。建議多跟醫院申請多份一點報告和證明,因為XX會收走,但居家隔離書正本對方有還給我。原本擔心XX不會理賠居家照護的住院日額配,但最後是有補償的。建議可以先到XX網站下載申請書,在家填寫好。(就算同時申請防疫+疫苗險,都只需要填寫一張就好。)(事故發生地點我寫家裡地址、事件經過我寫陽性報告出來的那天*建議寫居隔書的開始日期*)去櫃上申請就滿快的,預計兩週會入帳。XX也有給負責案件的人員分機號碼,就也不用擔心之後找不到人詢問案件進度。註:以上為個人防疫險申請經驗,僅供參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05 養生.抗老養生
今天「立夏」生活有禁忌?專家報四字秘訣給你知
今天的晚上8時26分,節氣會進入「立夏」,民俗專家楊登嵙說,「立夏」後氣溫漸熱,心臟的工作強度日漸增大,不論做任何事情,有四字秘訣「養心為上」,做任何事都依此秘訣,即可人順、氣和,任何動作不急不緩,呼吸均勻有序,氣自然就和,即可平安、順心的度過此節氣。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說,進入立夏之後,有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面向要注意,分述如下:一、食:「立夏」時節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以抵禦接下來的暑氣的侵害,民眾也可在家自製醃嫩薑,既可暖胃且不會上火。在此時節多吃些節令時蔬鮮果,以涼性、溫性的水果例如蘋果、檸檬和番茄,避免吃冰鎮水果,不是時令的蔬果更不宜多食,才能顧好腸胃。飲食方面,盡量以清淡、少鹽、少油的烹調方式為主,減輕身體負擔。「立夏」之後血熱會給人帶來很多不適,氣虛血熱會影響人的消化功能。因此,每頓飯不要過飽,給胃留下足夠的蠕動空間。二、衣:「立夏」代表夏天的到來,但因早晚氣溫仍較低,日夜溫差大,穿衣上宜採「洋蔥式穿法」,方便早晚添衣。三、住:進入「立夏」後,天亮得早、暗得晚,晝長夜短,人們順著天地,相對想要早起、晚睡。然而因為醒著的時間加長,適當的「子午覺」尤其重要,子時指晚上23點至01點,午時指中午11點至13點(午睡)。更要注意天氣變熱後的「濕氣」引發皮膚疾病、香港腳等疾患發生,可藉由保持乾燥、乾爽的衛生習慣保健預防。人們常常衣單被薄,即使體健之人也要謹防感冒。四、行:黃帝內經針對夏天的養生方式提到「夜臥早起,無厭於日」。可以晚一點睡,但要早起,不要因為太陽太強烈而不去戶外,只要做好防曬,應該趁此時多多吸收陽光的能量,能夠涵養陽氣。五、育:「立夏」養心正當時「汗為心之液」:在夏天若過度發汗,精神、體力會更感疲勞,所以多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立夏」養生還要「能動能靜」,「動」是為了將秋冬所累積在體內的陰氣排出,建議可以多到山邊海邊運動流汗,應適時做些運動,讓身體能排汗為原則;「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避免運動過後大汗淋漓,「汗」出傷陽。六、樂:「立夏」時因為天氣燥熱,要適時調整心情,避免抑鬱或暴怒,因此養生若能做到「戒怒戒躁」,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靜,情志開懷,心情愉快,安閑自樂,笑口常開;如果心情煩悶時,也要適時的疏泄,體內紊亂的氣機宣洩平和,就好像身體在外感受大自然般舒暢。氣順轉化成能量,身心舒展,自然能入靜,夏天養心入靜也等於入了佳境。
-
2022-04-3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好時節早睡少吃酸!春天常見疾病與如何緩解治療?
前陣子還經歷了不到10度的寒流,最近已經熱到快要穿不住外套了。沒錯,這就是一個天氣多變的狀況,也就是春天來囉!中醫角度認為,春天人體的代謝會慢慢增加,這都是屬於「肝臟」疏泄的功能。肝臟的疏泄如果不夠呢或是太過的話,都會造成一些問題喔!像是外在的皮毛和腠理,防禦力可能會不夠,內在的火氣可能被引動起來,像是風邪、感冒或是過敏性的問題,就會在這個時候找上你。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有哪些春天容易發生的疾病,還有要怎麼吃,才可以提高免疫力,一起來看看吧!在中醫來講,春是一個風邪多發的季節,風邪可以想像是,一個多變的狀況,例如外在刺激變多、病邪開始侵襲身體的狀況變多,這都是屬於風邪!在春天來講,對應到五行是屬於肝跟木,那肝本身就一是個疏泄調節的臟器,那木可以想像,從土裡長出來,一路生長並開枝散葉的形象,那對應到人體這個肝木跟風邪的狀況,就容易侵犯到我們的頭面、五官、四肢等。所以在內經來說,有句話叫春善病鼽衄,鼽跟衄就是對應到鼻子,鼻子的過敏、鼻塞、流鼻血的症狀。春天常見疾病有哪些,大致可分4項疾病:1、過敏性症狀:像是氣喘、鼻炎、頭面的眼睛結膜炎,與溫度調節變化有關係,春天開始與春暖花開的情形以及生物繁衍越來越多,這些刺激的來源,都容易造成過敏。2、感冒、腸胃炎:隨著天氣回暖,人與人接觸變多傳染的機率增加。3、外在刺激:容易影響到自律神經,也可能影響到情緒起伏,對中醫來說這屬於肝病的範圍,要注意中醫的肝跟西醫的肝是不一樣的。4、心血管疾病: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從寒冷的冬天到溫暖的春天,要注意早晚溫差,做好心肺的保養。如何緩解春天疾病及治療?1、預防重於治療:遠離過敏原就可以讓過敏比較不容易發生。2、穿衣技巧:氣溫變動大,可以選擇上半身比較輕薄一點的衣服,下半身尤其是足部,還是要記得保暖。足部暖的話,維持住全身上下的陽氣,就可以抵禦外來的病菌。3、粉塵、塵蟎:先將夏季衣物做清洗再穿,可以減少過敏發生。養生保健部分,建議可多做戶外的活動,像是提升心肺功能的活動、或是可以選則中醫的養生功法,像是八段錦、太極拳。在上述的建議下,過敏還是沒有緩解的話,建議可找醫師做專業診斷及治療。春天可以吃哪些食材,提升免疫力!春天屬於肝臟的季節,而青色入肝,可以多吃一些綠色的蔬菜,有助於養肝。肝也可用酸來做調節的臟器,微酸食物,像是櫻桃、草莓、柑橘類的食物。春天食材使用可分為三時段(初春、仲春、晚春):1、初春:這個時間點,天氣還沒有太炎熱,此時人體的陽氣,剛開始要引動起來,可以選用較為溫陽、辛散、升發,可以讓身體流汗的食材,像是薑、洋蔥、蒜、韭、豆芽、春筍、蘆筍。另外,多補充優質蛋白質,像是蛋、豆、魚、肉、奶,有助於增加肌力及免疫力提升。2、仲春:氣候已較穩定,此時反而要減少一些酸性食物的攝取,吃些較為甘味的食物,來補脾胃,像是山藥、蓮子、大棗、蜂蜜、綠豆、毛豆。3、晚春:接近夏天,氣溫已與夏天差不多炎熱,而夏天是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的季節,所以要提早顧養脾胃。不要吃太重口味食物、盡量飲食清淡讓腸胃休息,吃冰喝涼水會增加腸胃負擔,所以要避免生冷食物。如果有皮膚過敏、皮膚癢的狀況,不建議食用:烤、炸、辣、麻油雞、薑母鴨、羊肉爐。
-
2022-04-2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台南龍崎下午高溫36.7度 連日高溫醫籲小心熱衰竭中暑
台南連日高溫,龍崎今天下午溫度更一度逼近37度,有人在戶外工作不適送醫;氣象預報未來幾天依舊高溫,醫師呼籲民眾要提防中暑與熱衰竭,尤其長時間在戶外活動工作者。麻豆新樓醫院表示,昨天下午有一名機車騎士突然摔車昏倒路旁,路人以為發生車禍通報救護車送醫,醫師檢查研判應是水分不足又遇上高溫中暑,提醒民眾務必小心。安南醫院也有民眾因高溫不適送醫,家醫科醫師陳泓毓表示,在高熱環境下過久持續流汗,又未補充適當鹽分及水分,很容易熱衰竭跟中暑;熱衰竭會覺得非常口渴,體溫大多正常或些微上升、伴隨頭痛、疲倦、躁動、噁心、嘔吐、蒼白、肌肉痙攣等現象。而中暑症狀起初身體會感覺熱、皮膚乾躁發紅、心跳與呼吸過快、低血壓,如繼續惡化會讓體溫調節失控及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體溫上升可能超過40.5℃,無法流汗、頭痛、頭昏、噁心、嘔吐情況,最嚴重會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與昏迷情況。陳泓毓說,熱衰竭與中暑的高危險群包括兒童、老人、慢性疾病者、正服藥治療者、戶外高溫如工人、軍人等或密閉空間從事者應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萬一發生熱衰竭或中暑應立即停止活動、降溫如電扇、灑水、敷冷毛巾等、平躺並抬高下肢增加血液回流、補充適度水分鹽分或運動飲料並及時送醫,嚴重中暑死亡率可高達80%,高溫在外活動記得多喝水做好防曬。
-
2022-04-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每天30分鐘強化心肺!專家教居家能做的有氧運動增強免疫力
●心肺有氧運動,加強肌力、心肺耐力●中等強度運動,微流汗效果佳●運動注意通風、適時補充水分疫情又起,每日確診病例不斷上升,除了確實做好清潔消毒、勤洗手、戴口罩外,增強免疫力是防疫關鍵!對抗新冠病毒的侵襲,必須飲食均衡、作息規律,更要有適量運動,建議做中等強度的運動,例如四肢做拉筋伸展,能讓身體獲得舒緩,在緊繃的疫情氛圍中稍微放鬆心情。新冠肺炎的感染,以咳嗽、喘等下呼吸道為主,對患者最大的威脅是併發症。研究顯示,不論輕中重症都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要避免染疫引發重症,日常應多進行心肺訓練。WaCare專家、運動教練謝光中建議,居家防疫期間,每天可以進行3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體能活動,加強肌力、心肺耐力與身體柔軟度。謝光中說,居家做中等強度心肺有氧運動,包含暖身、主運動、肌力訓練及伸展動作,應循序漸進,運動完之後還能「說話」,就是最適當的強度,微流汗運動效果最佳。維持運動習慣好處多,一張椅子輔助可變化多種動作,利用零碎時間就能進行簡單的運動。謝光中提醒,運動時必須注意室內空間通風、適時補充水分,若有任何不適,應放慢速度或休息。保持適當的呼吸節奏,活絡血液循環、擴張肺活量,可以更輕鬆的持續運動。居家心肺有氧運動●暖身運動1.身體挺直,雙手放在肩膀上繞圈轉動,往前繞10圈後可增加繞圈幅度,再換方向往後繞。2.接著雙手伸直向前,往後繞圈;繞10圈後換方向往後繞,過程中打開胸腔,使呼吸順暢。●心肺運動1.坐在椅子上以前勾腳的方式往前踏,左右腳交換,雙手先往兩側推;再換單手單腳,保持勾腳踏步動作。2.再將雙手往上舉,依舊保持勾腳踏步動作;接著腳步變化,單腳往旁邊跨出,配合手部繞圈動作,左右交換。●肌力運動1.雙手抱住右腳,右腳小腿往前慢慢伸直,伸到最直、不要有彎曲的動作,再輕輕放下。共做10下,最後一下保持腳伸直狀態10秒,感覺有點微痠。2.換左腳做,這個動作在訓練大腿前側的肌肉。●收操拉筋1.雙手往上畫圓,配合吸氣,雙手放下時吐氣,來回約5回。2.掌心保持在向前的方向,注意禁止駝背、維持正常的呼吸。居家有氧運動提醒1. 有任何不適,先放慢速度,深呼吸調整成自己的節奏。2. 坐在椅子上,保持腰背挺直,保持平衡度。更多「元氣一日課」歡迎加入元氣網的「會員專屬一日課程服務」,推出自主運動、生活技巧、健腦活動、健康知識等課程,鼓勵民眾線上學習。除了中醫健身的八段錦,另規畫熟齡減重、預防大腦退化、血糖控制、舒眠瑜伽等內容,每日制定規律飲食與運動計畫,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健康養生法。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健康聚樂部」歡迎加入了解更多:https://pse.is/45ylyc隔離在家怎麼「伴」?看元氣網送你這些居家處方!✅處方一:4/25、4/27、4/29 免費線上Live課,讓專家從隔離情境告訴你如何預作準備!立即領取▶https://pse.is/45jb9n✅處方二:隔離在家隨時免費看 8 堂自主課,專家將告訴你飲食、解壓、用藥安全方法,伴你度過居家隔離期。立即領取▶https://pse.is/44zjbp✅處方三:想知道其他輕症隔離的患者在家中的經驗與心情嗎?快加入Line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立即加入▶https://bit.ly/3MlHBcF
-
2022-04-18 養生.抗老養生
走路散步可以當運動嗎?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
日行萬步是許多人當成運動的方式之一,但若誤把走路散步當運動、或是走路速度1秒低於1公尺,甚至覺得走路常常被路人超越,可能就是健康警訊。醫師提醒,除了追求步數,走路的「速度」才是最大關鍵。走路散步可以當運動嗎?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凱平破解一般民眾迷思:「其實走路僅能維護心肺功能,但對於肌力的維持及訓練可說是遠遠不夠。」他指出,肌肉流失其實從25歲之後就開始,台灣「肌少症」盛行率在60歲有25%,80歲以上就來到60%,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肌肉質量減少.肌肉強度降低.生理表現變差,如走路速度變慢、常跌倒「走路速度」怎判斷?根據台北市醫師公會資料指出,正常狀態下,步行速度1秒應大於1公尺,建議民眾可試著走6公尺並計算秒數來粗估自己的步速。台灣研究也顯示,高齡長輩若1秒約走0.8~0.9公尺,可能有體力不足的現象,因此走路「速度」是測試體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不可輕忽。王凱平表示,想自我判斷肌肉流失有3方式:走路速度、起身速度、握力大小。過往多數民眾不認為肌肉會生病,因此忽略提供身體肌肉足夠的養分或訓練,他說:「肌肉流失引發跌倒並在2年內引發死亡的風險,其實比癌症還高,而走路速度就是檢測肌肉流失的最簡單方式。」除了平時就要觀察長輩的走路速度外,王凱平表示,肌力訓練才是銀髮族的運動重點,可透過正確及規律的重訓、訓練核心肌力來增強身體的穩定性。至於運動的效果,若沒有維持一定速率、心跳120次/分鐘、流汗,那麼可能沒有達到真正運動的標準。民眾可從3個標準來自我檢視:.是否有流汗.是否有微喘.是否有感覺到疲累?長輩增強肌力3方法,更要補充蛋白質為了搭配運動有更好效果,補充營養素也是增強肌力的一大關鍵。若挑選營養品,王凱平也提醒,在飲食上要著重攝取優質蛋白質並補充支鏈胺基酸(BCAA),「成人蛋白質的攝取標準是,體重每公斤每天應補充1.2克。不僅好消化吸收,更可幫助促進肌肉生長。」而其他多數台灣民眾缺乏的營養素如:鈣質、維生素D等,適當補充也有助維持骨骼和肌肉健康。王凱平總結,年紀自然老化想預防體力流失,不僅要避免長期久坐不動、營養攝取不均衡2大因素,更要透過落實肌力訓練並正確補充營養素,來保持好體力。以下建議「補、測、動」3方法:1. 補充足夠營養含優質蛋白質並有效補充BCAA的營養品,挑選應注意是否含有「優質3蛋白」(蛋白質消化率校正胺基酸評分 PDCAAS=1)才好消化好吸收,又能幫助肌肉生長,增強體力。2. 自我檢測步行速度有益身體健康的步行速度,只要能在1秒鐘內走1公尺,都是合格的。舉例而言,只要6公尺步行速度為1公尺/秒,或是能在15秒內走完四線道(約12~15公尺)的斑馬線,甚至更快的速度,就能代表身體體能在平均水準之上。3. 多運動健走以4公里/小時的速度快走10分鐘(約1千步),取代散步來累積日行萬步,健走步行約6公里,只要90分鐘,就可以消耗約300大卡熱量,鼓勵民眾養成健走生活習慣,一起走向健康。【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散步不等於運動!想預防肌少症,醫建議勤做「3件事」】
-
2022-04-16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嘉基院長姚維仁建智慧手術大樓,打造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
國內醫學影像頂尖權威姚維仁,四年多前接掌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因深知發展精準醫療的重要性,特別導入智慧科技、興建國內首座手術專門大樓,擴大提供雲嘉南地區的醫療照護服務,加強健康長照,打造嘉基成為「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擅長以醫學影像揪出病灶姚維仁在成大醫學院、成大醫院服務近30年,剛到嘉基時,就面臨工會上街遊行抗議20年未調薪,他上任時即承諾「以員工福利為首要,加強經營管理」,因此與工會協商後簽約三年保證加薪3%,平和落幕。「我願意聆聽工會的聲音,希望勞資合作雙贏!」姚維仁說。專業在核子醫學、放射科的姚維仁,擅長以醫學影像揪出病灶,解決醫師的難題,被稱為「醫生的醫師」。他印象最深的是,一名醫界大老發現腫瘤,接受三間醫學中心使用電腦斷層等高端儀器檢查,都懷疑是肝癌。他以超音波檢查,觀察到患者的動脈進入該腫瘤,微血管呈車輪狀分布,判定應是良性。這名大老聽了壓力釋放,當場痛哭。醫師不會用儀器會被淘汰姚維仁認為,要會利用工具,超音波即是常用儀器,要從影像觀察、判讀病灶的細微差異,不一定都依賴AI醫療儀器,「會被淘汰的,是不會運用儀器的醫師」,所以要推動精準醫學。醫療要與時俱進,嘉基已使用30年的手術室,設備、動線及空間都不敷負荷每天100台手術,因此開始興建智慧手術大樓,為全台第一個手術專用的大樓,地下一層、地上七層,共23間手術房,有複合式系統,包括達文西機器人手臂、遠距醫療,穿戴式裝置結合物聯網做大數據,預計今年六月完工。姚維仁強調,手術大樓是以人為中心,智慧科技串聯起手術前、中、後,排刀流程更順暢,輔助醫師開刀細節,也讓病患及家屬遠端清楚掌握,從術前準備什麼、時間排程,術中的恢復情況,術後何時進到恢復室。設「雙福活憶學堂」照護失智雲嘉地區高齡化問題嚴重,姚維仁說,院方在高齡友善照顧、山區巡迴醫療、居家服務等已投入資源,將持續延伸至社區,在嘉縣太保設立「新埤照咖」日照中心,設置第一個失智照護服務的據點「雙福活憶學堂」。姚維仁期盼,能帶領嘉基提升為醫學中心級規模的醫院,包括照顧全體員工、發展智慧醫院、整合長照醫療、推廣健康促進等,打造全人關懷的智慧健康照護體系。姚維仁養生祕訣/每天快走運動,吃愛心便當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姚維仁學生時期曾是田徑隊選手,也愛球類運動,但腰椎開刀後,不適合激烈運動,且工作繁忙,於是他改為快走運動。每天中午都帶太太準備的愛心便當,讓他幽默稱「只有藉會議吃外食,放縱一下」。運動很在行的他,高中時參加田徑隊,包括短跑、跳遠等,跳遠得過全校冠軍,桌球、羽毛球等球類運動,他都能對打比拚。不過,自從腰椎開刀後,現在姚維仁則是每天與太太到校園的操場,繞行快走至少一小時,走到微微流汗、心跳加速,比平常快三分之一,這種程度對身體負擔不會過大,又有運動效果。由於姚維仁的血糖、血脂些微偏高,飲食交由太太管控,烹調清淡,從三餐著手,將澱粉類比例降到最低,早餐為小黃瓜、煮的麥片、堅果、水煮蛋等;中午帶便當到醫院享用;晚間幾乎都回家吃飯,常吃的是青菜一大盤,魚、豆腐、豬肉或牛肉少許,饅頭一人一半,營養豐富。在持續調整飲食下,他的血糖、血脂數值控制得不錯。姚維仁認為,醫院都在「收拾」生病之後的問題,重要的還是健康促進,雖然這道理大家都聽過,但必須真正落實從日常飲食、運動做起,「預防勝於治療」,預防失智、失能,一定要常做健康檢查。姚維仁小檔案●年齡:70歲●專長:正子造影、核子醫學影像、超音波學、放射線學、核子醫學治療、放射免疫分析●現職:嘉義基督教醫院院長●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經歷:成功大學核子醫學科教授兼主任、成大醫學院醫學系系主任、成大醫學院教學副院長、成大附設醫院教學中心主任、成大附設醫院核子醫學部教授兼主任、UCLA Medical Center PET Center研究員、中華民國核醫學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一定要健康檢查
-
2022-04-09 醫療.自體免疫
換季誘發異位性皮膚炎,搔癢抓不停?醫提醒:7類禁忌食物少吃,這樣做有效防復發
入春氣溫劇烈變化,氣候晴雨不定,很容易引發皮膚過敏。尤其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季節轉換特別敏感,常因嚴重搔癢感讓人抓不停,甚至可能把皮膚抓到出血。萬芳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林鼎智表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可從日常調整做起,包括飲食、保濕、衣物與居家生活等,就能大幅提升療效。 少吃禁忌食物,降低過敏可能性 輕度病人應避免罐頭、零食等加工食品,原型食物則視過去病史決定,如果曾經吃過後數小時內發生明確過敏,才需要限制食用。 中重度患者若經藥物治療仍有搔癢感等症狀,除了加工食品以外,還需考慮避開以下組織胺含量高的食物。 1、醃漬類食物:泡菜、醬瓜等2、煙燻類:火腿、香腸等3、發酵類:酒、醋、乳酪等4、帶殼海鮮5、堅果類6、微波食品7、小麥製品 最怕搔癢感刺激,冷敷可止癢救急 林鼎智解釋,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因皮膚保濕因子缺失,導致屏障受損,所以外來刺激物、過敏原、細菌、病毒、黴菌等容易入侵,大幅提高皮膚發炎的機率。 也因屏障功能缺損,導致更嚴重的發炎,讓「癢」的感覺更強烈,加深患者想「抓」的慾望,一抓之下,又導致皮膚完整性被破壞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積極止癢對病人特別重要,除了依照醫囑擦藥,醫師也會視情況給予口服止癢藥物。如果搔癢感發生,可用乾淨濕毛巾冷敷止癢,取代搔抓。 浴後5分鐘內擦乳液,維持皮膚鎖水量 另外研究顯示,每天擦乳液、乳霜或油膏等保濕劑兩次以上,也能顯著提升皮膚鎖水量,加強皮膚屏障。 尤其在洗澡之後5分鐘之內擦上乳液,更能幫助皮膚維持最高含水量,有效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不過即便皮膚情況已經好轉,仍需勤擦保濕,預防復發。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對溫度敏感,過度乾冷與濕熱都不好,建議室內溫度應維持在攝氏22-24度之間;濕度則維持在50-60 %。 穿棉質衣物避化學品,流汗隨時按乾 日常衣著方面,建議穿棉質,避免毛衣或合成衣物;也要避免接觸塑化劑、清潔劑、香料、化學物品,且避免使用羊脂膏、綿羊油。 另外,游泳池的氯水也會刺激皮膚,每次游泳完一定要馬上用清水淋浴,沖去身上的氯水。汗水則是最常見的刺激物,夏天外出時,建議攜帶濕毛巾隨時按乾汗水,禁用濕紙巾。 林鼎智說,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失敗最常見的原因,往往是擔心藥物副作用而中斷治療。事實上新一代類固醇藥膏問世,藥物只有極微量會透過皮膚進入血液循環,不容易造成副作用。 而且受過專業訓練的醫師對於病人會精準選藥並調整劑量,用最少的暴露量來達到最大的療效。所以遵照醫囑,不自行改藥、停藥,就能恢復皮膚健康、擺脫搔抓人生。 ●原文刊載網址●延伸閱讀:.健保部分負擔新制5月上路/門診最高付1300元,一表幫你試算變貴多少.50後膝蓋不舒服,一點都不想動、疼痛反而更嚴重!9招改善膝蓋痛、老後走更長的路.「愛自己」就是對自己說到做到!絕不輕易把自己交給不好的人,也不允許被不珍惜對待
-
2022-04-08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高溫其實比低溫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病?小心冷熱溫差的極端變化
春天氣溫變化大,一下子豔陽高照如夏天,沒幾天又降到低溫10幾度,提醒注意溫差變化,以免在不知不覺當中誤踩了心血管疾病地雷,面對氣溫下降而導致的溫差大,建議務必要加強身體的保暖,並維持室內的空氣流通,避免門窗完全緊閉,適當補充水分及身體的活動等📢除了注意身體保暖,再教你 6 招,提升心肺耐力|保護血管降三高食物!立即登入學會護心訣竅。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護心訣竅跟著做 讓心血管變年輕近期有名人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生命的現象,相當令人惋惜,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普遍缺乏規律的運動習慣,加上喜歡高油、高納、高糖的飲食習慣,導致慢性疾病的發生,建議平常可以多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確認是否有三高或其他疾病等問題),及早發現、及早預防,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2 個自主運動(促進心血管健康,還能提升心肺耐力)。✅ 學會 1 個生活技巧(教你這樣吃,遠離三高危機)。✅ 進行 2 個健腦活動(環境徹底清潔,降低細菌孳生風險)。✅ 閱讀 3 篇健康知識(教你喝水、保溫,遠離心血管疾病)。★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居家運動 心肺有氧訓練:運動專家 許貴婷👉課程來源:WaCare遠距健康⏰ 10:00-12:00【活動】居家活動浴室髒又臭易長霉!譚敦慈:這2個不衛生的行為先改掉: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護理師 譚敦慈⏰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長者高溫外出忘記喝水 專家:嚴重恐致心肌梗塞專家分享,一名八旬有慢性病的老人,近期上午出門運動,因為疏於補充水分,出現胸悶不適症狀,就醫後經診斷發現已產生血栓。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理事長葉宏一指出,隨著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建議天氣熱飲水不足需注意,若有症狀要盡快就醫。👉《點此看全文》高溫下感到胸悶、胸痛、冒冷汗?小心可能是心臟功能出狀況⏰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預防中風與有氧訓練:愛迪樂健康促進團隊 職能治療師 林鈺祥👉課程來源:WaCare遠距健康⏰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聽喜歡的音樂⏰ 18:00-19:00【技巧】食在美好飲食保健,三高飲食注意事項:營養師 張雁雲👉課程來源:WaCare遠距健康⏰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長照常見問題 如何讓長輩能舒適洗澡?洗個舒服的澡是所有人共同的嚮往,也是安撫疲憊整體的身心最好的方式。但是洗澡對於許多長輩而言,其實是個非常複雜又繁瑣的過程,特別是大腦記憶力退化,或是體力不佳的長輩,每次洗澡可能都是大工程。如何讓長輩能夠舒適的享受洗澡過程,又不會因為時間拖延太久,或是水溫不適合而著涼或燙傷,也需要家屬和專業人士協助。👉《點此看全文》家中長輩無法順利洗澡?中醫師教4招,幫助長輩舒服享受洗澡⏰ 20:00-21:00【閱讀】一夜好眠睡覺放件外套助防心肌梗塞 醫籲防範天冷6疾病風險溫度變化過大,例如太冷或太熱,像是在較冷的浴室洗熱水澡,又或者是洗完澡後從溫暖的浴室回到較冷的房間等,這些情況,年長、三高等慢性疾病者、有心、腦血管疾病史者等風險族群更要注意血管收縮,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的問題。因此防範中風、心肌梗塞等,醫師提醒,平時應做好保暖,除了適度添加衣物外,頸部禦寒也很重要。洗澡前建議先用熱水暖暖浴室再進入然後脫衣;洗澡時先用溫熱水暖暖手腳再沖身體;洗澡後則先穿好衣服再出浴室。睡覺時,也建議放件外套於伸手可及之處,以利夜間上廁所時做好保暖。👉《點此看全文》早晚溫差大,嚴防心血管疾病猝發!醫傳授3技巧,保護好自己⏰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
-
2022-04-04 該看哪科.皮膚
被濫用的費洛蒙:標榜含有人類費洛蒙的香水 其實只能吸引到母豬
▍愛的異味人類性費洛蒙具有強烈氣味的化學物質會催化交配。昆蟲有,兩棲類動物有,哺乳類動物也有,那怎麼可能我們沒有?人類的費洛蒙不斷在暗示空氣中正瀰漫著浪漫氣息,但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的科學家們始終未能找出確切的答案。儘管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有許多誘人的間接證據,雖然科學家尚未能從人體中成千上萬個分子中提取出費洛蒙。這並不代表費洛蒙不存在,只是意味著,還沒人能發現確切的化學物質,就像他們在豬、飛蛾等各類動物身上已找到的一樣。典型的例子就是雌蠶蛾性費洛蒙,於1959年在蠶蛾身上發現的第一個費洛蒙。雌蠶蛾性費洛蒙是當下滿足性需求的絕佳例子。當一隻雌蛾渴望交配時,她只需要朝著她心儀的羅密歐釋放性費洛蒙,他就會飛過來與她交配。這正是約炮的表現。絕大多數時間裡,這適用於絕大多數的男性。另一種費洛蒙是由公野豬生成的;但有趣的是,那存在牠的唾液中。這些毛茸茸的豬只需要走到發情的母豬面前,朝她的方向大口吐氣,當母豬聞到費洛蒙的氣息時,她會轉過身,抬高臀部,呈現在公豬面前,以便牠能騎上。用野豬的語言來說,或許更普遍代表的是:「我們來傳宗接代吧。」想到科學家如果真的在人類身上找到有如此效力的化學物質,不知道會有什麼後果,我就不寒而慄。你很容易就能想像得到,人類會運用這樣的能力做出什麼樣的壞事。即使人類在過去的演化過程中產生了這樣的性費洛蒙,如今它的效力肯定已經被各種互相競爭的衝動所削弱。我們已經發展成高度視覺化的生物:對於是否會與對方發生性關係,很大一部分取決於長相。而且在性決策上,我們也逐漸發展出理智與自我意識。儘管這有時候是個挑戰,但多虧了禮儀、社會輿論壓力和對法律後果的顧忌等各種考量,人類在性這個問題上,還能做到自我控制。但即便有這些考量,碰上了真正的費洛蒙,還是很難壓制其效力。舉例來說,農夫普遍會利用豬的費洛蒙來促進人工授精,即使周圍沒有公豬也沒關係。當發情母豬聞到這個味道,她就會主動抬起臀部接受授精(有些授精者還會學公豬摩擦母豬後腿那般,讓母豬能有更多的體驗)。這個氣味–行為模式的關聯已經編寫進母豬生理反應的常規操作,就像呼吸和大便一樣,她們只是遵循神經指令罷了。這就是費洛蒙的嚴格定義。針對費洛蒙是由何組合成,科學家們曾進行過一番語義學上的爭論,相當引人入勝(但頗為深奧);不過大多數人都同意,它是一種化學物質,或者是化學物質混合物,可以在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身上,持續引起相同反應。費洛蒙引發的情慾吸引力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它對每個人的作用都是一樣的。因此,即便人類擁有性費洛蒙,它不會也不能只針對特定對象,讓對方覺得你是獨一無二的。這與流行文化中對「費洛蒙」一詞的運用,形成鮮明對比。在流行語中你可能會看到:「我情不自禁愛上他/她/他們,都是因為他/她/他們的費洛蒙。」而在嚴格的科學定義下,真正的性費洛蒙確實會讓某人無法抗拒那股吸引力……但基本上是對所有異性成員都產生效力。綜合以上觀察,性費洛蒙是會激發一個物種的成員、使其行為舉止像個性愛機器的分子,那麼那些支持人類會用體味來了解對方,甚至發展出偏好的微妙證據,便與這個嚴格概念有所歧異。許多在該領域研究的科學家們,在談論其研究成果時,從未使用過「性費洛蒙」一詞。潛心研究人類化學物質傳導數十年的科學家也都會避免用這個詞來指涉,而是用「人類的化學物質線索」或「化學信號」或「社交化學信號」等來取代。因為無論何種訊息從我們身體逸散進入空氣中,傳遞到我們的鼻子裡,或許可能影響我們的決策,但並不能一言以蔽之。「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同意人類身上有某種東西,但我們不曉得該如何指稱它。」斯德哥爾摩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約翰.朗德斯壯(Johan Lundström)表示,「費洛蒙這名詞的好處就是,人們會知道你在說什麼。你在路上隨意攔下一個人,他都聽過費洛蒙。但它在商業上已被徹底濫用了。而一般大眾聽到這個詞,普遍會聯想到性交。事實上在其他動物身上,費洛蒙跟交配沒什麼太大關係;它們會對交配有所幫助,或是提供一些訊息、暗示,但它們並不會引發性興奮。費洛蒙一詞已經被性玷汙了。」當你知道費洛蒙實際上有什麼作用時,很難用它來解釋我們所看到、發生在人類身上的情況。這裡還有另一個化學問題,科學家還無法找出參與人類社交的重要分子。在蠶蛾的例子裡,科學家清楚知道是雌蠶蛾性費洛蒙這個分子;在豬身上,已知有兩種分子──雄固烯酮和雄醇。這些被認定是正統的費洛蒙,因為科學家的確在這些動物身上測量到,並且確實找到它們對動物性行為所產生的影響力。然而在人體的諸多實驗中,很明顯有某樣東西或某些東西(也就是化學物質)漂浮在人身上,並且能被其他人嗅出,但是還無法找出這些化學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的汗液、以及其他體液如淚液和耳垢中存在上百種分子,它們都可能在預示某些訊息。縱然許多研究人員不斷嘗試,依然沒有人從這些體液中找出一種分子能說服大家:「毫無疑問,這就是人類的費洛蒙」。這並不是說其中沒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研究。比方說,豬的費洛蒙雄固烯酮和雄醇就經常存在人類汗液中,因此科學家們試圖探究它們是否能同樣改變其他人類的情緒或神經。但透過腦部掃描和問卷調查,僅發現極小的變化,而且只有在人類受試者聞到非常高劑量濃縮分子時,即比正常汗液中的濃度高出幾個數量級的劑量,才能看到效果。當然,網路上兜售人類費洛蒙古龍水的賣家,所講的又是另外一回事。含有費洛蒙雄固烯酮的產品都會宣稱,它們能幫男人引誘一個毫無戒心的女人。問題是,這些產品多半只能吸引性慾高漲的母豬,而不是性慾高漲的女人。過去數十年間關於人類費洛蒙的探究大多徒勞無功,不然就是試圖打此名號販售功效未經證實的產品。不過還是有很多該領域的研究人員抱持樂觀態度,認為終有一天能發現人類費洛蒙。對費洛蒙進行廣泛研究的牛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特里斯特拉姆.懷亞特(Tristram Wyatt)表示,人類體味最強烈的時期,還是只有在青春期;這或多或少指出,人類肯定得以某種方式運用氣味來達成性交的目的。朗德斯壯表示:「不管是先天的、或後天習得的,我相信我們確實通過體味進行某些人際交流,並傳遞某些訊息。不管是不是費洛蒙,那都只是名稱,實際的內涵是一樣的。我認為體味是許多化合物的複雜組成,可以傳達許多訊息,包括你是否生病、你的年齡及性別。」由於這些體味主要是由腋窩散發出來,許多研究者便持續關注那個部位。普萊提曾經提到:「你上次被男人聞屁股是什麼時候?我們身為站立的生物,腋窩跟鼻子的距離很近。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探詢人類費洛蒙的研究者,會關注腋窩。」※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3-30 該看哪科.皮膚
三溫暖不能助排毒!多數宣稱桑拿有各式益處 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
▍熱石頭桑拿愉悅感是來自一些讓人心情好的腦內化學物質,以及基本的生理機能:當你處在桑拿房內,體表溫度飆升,你的脈搏也會加速;當你在裡面待上10到15分鐘後走出來,這時你的心跳速率大約高達每秒120至150下,這已經相當於輕度運動。同時,你的身體也承受了輕微的熱休克(heat shock),對血液中的化學物質產生有益的下游效應(downstream effects)。蒸桑拿會提高腎上腺素、可體松、生長激素和腦內啡的血中濃度──順帶說明,最後一項的腦內啡也經常被認為是造成跑者愉悅(runner’s high)的荷爾蒙(儘管有爭議)。而在蒸桑拿的過程中,你不需要跑上一公里,就能獲得愉悅感。事實證明,運動和蒸桑拿還有許多其他共通點。兩者都有益於你的心臟與心血管系統。但有一點必須澄清:世界各地的水療中心都宣稱桑拿有各式各樣的健康益處,但基本上都是胡說八道。蒸桑拿並不能治癒癌症,也不能有助化學排毒;事實上,這根本不能算是一種排毒手段。多出汗當然可以消除負面情緒,因為愉悅荷爾蒙被釋放到血液中;但要視蒸桑拿為「排毒手段」,恐怕是對人體的運作有本質上的誤解。你的腎臟才是負責排毒的;它們是負責清除血液中化學汙染物的器官。當然,很多有趣的東西會存在汗液中,包括身體想要排出的化學物質如某些重金屬、古柯鹼和NikNak香辣番茄紅色香料。但這些物質會出現在汗液中純屬偶然,只是因為你的身體正在滲漏。為了降溫,你的汗腺從血液中抽吸水分,任何當時存在血液循環系統中的化學物質都會順道被汲取。許多關於SPA健康益處的不實宣稱,多來自於幾十年前的研究報告,而且通常沒有對照組;或者樣本數太小,缺乏統計意義,研究結論也不可信。例如,有一篇經常被引用的研究宣稱,桑拿能提升免疫力,降低冬天感冒的發生率。其證據來自1970到1980年間的數個研究,就連研究的主事者都表示:「主要是回顧性研究,樣本控制不佳。」1989年,一名德國研究人員著手進行較為嚴謹的實驗。他挑選了50名受試者,其中一半讓他們去蒸桑拿,另一半沒有。六個月間,蒸桑拿的實驗組平均去了26次,約一週一次,這期間總共感冒了33次,沒去桑拿的對照組則感冒46次。這些數字顯示,前述說法或許有點道理,但一般感冒的平均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在兩組間並沒有統計意義上的差異。因此結論就是,定期蒸桑拿可能會降低感冒發生率,但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不少SPA企業經營者會利用這個30年前的小型研究,宣稱他們旗下設施能幫助你躲過冬季最常見的不適。未來的科學家當然有可能提出確切證據,支持定期出汗能促進免疫細胞再生(可能是因為你在蒸桑拿後多半睡得較好,而身體免疫力是在睡眠時所建立的);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研究證實。然而,蒸桑拿已被證實對心臟大有助益。這一結論是來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持續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該研究主要是調查芬蘭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研究發現,定期蒸桑拿的男性,罹患心臟性猝死、致命性冠心病、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及其全因死亡率(all-cause mortality)都較低。簡言之,這意味著定期蒸桑拿有助於延年益壽。當然,對芬蘭男性而言,「定期蒸桑拿」指的是每週去超過4次。這只有在你家裡就有個桑拿房(基本上許多芬蘭人都有)才可能做到。事實上,該研究的2,327名受試者中,僅12人完全不蒸桑拿。鑑於定期出汗這一普遍的文化習慣,研究人員將每週只去一次的男性作為基準,並拿他們的健康狀態與經常蒸桑拿的男性進行對照。結果發現,相較於每週只去一次的男性,每週蒸桑拿2到3次的男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27%,而每週4到7次的男性更是降低了50%──到底為什麼蒸桑拿有益心臟健康呢?桑拿房中的熱氣會促進血管擴張,或者說變寬,讓更多血流能通過你的循環系統。較寬的血管意味著,心臟用較少推力便能將血液運送至全身,血壓從而下降。只要不要太低,低血壓其實是有好處的。隨著你循環系統的活動增加(由於血管變寬),更大量的血液能流到皮膚表面。汗腺從血液中汲取其液體基底,將這個液體輸送至皮膚表面。汗液的蒸散能幫助皮膚表面降溫,從而幫助流經的血液降溫。冷卻後的血液會流向體內較熱的部位,例如人的大腦,這些部位絕對不能過熱。較寬的血管也意味著更多血流能到達皮膚表面,這也是為什麼當你感覺熱的時候,你的皮膚會變紅。這是好事,代表更多血液湧向皮膚表面,以對抗飆升的體溫。儘管原則上,你在桑拿房是放鬆的,但你的循環系統可不是;它們正全力衝刺。因此你的心臟此時就像是在進行鍛鍊一樣,只是少了全身性的體能消耗。通過系統泵送的所有血液都會產生連鎖生化反應,可能會啟動清除血塊,以及其他對你循環系統有益的機制。我說「可能」,是因為大多數針對桑拿有益血液生化機制、具說服力的研究,還沒有以人為實驗對象,而是倉鼠。日本研究將倉鼠放入微型紅外線桑拿房中,以觀察熱能對牠們小小的心血管系統有何健康影響。多虧了他們的研究,我們才曉得,暴露在熱當中會激發排列在(倉鼠)靜脈和動脈內的細胞,產生一種名為一氧化氮合成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的酵素。這種酵素會刺激氮氧化物生成,即一個氮原子和一個氧原子的結合。這種簡單分子對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它有助預防血管中的斑塊沉積,刺激平滑肌生長,並降低血壓,同時它也能幫助稱為血小板的免疫細胞在血液中發揮作用。去一趟桑拿,功效還不錯吧?但先別急著取消健身房會員資格。即便你能獲得類似的心臟健康助益,還是別妄想能用蒸桑拿的時間取代運動。坐在三溫暖中並不像運動一樣能燃燒卡路里,而且也無法鍛鍊或強化肌力。再者,前述那些有益心血管健康的證據,是在一週蒸桑拿數次的人身上觀察到的。對於無法運動的人,蒸桑拿或許是他們保養心臟健康的第一步;但對於有在運動的人而言,蒸桑拿對心臟健康有附加的好處。由東芬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嘉里.勞卡能(Jari Laukkanen)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同一批芬蘭男性進行長達30年的研究發現,定期去蒸桑拿也能降低中風的風險。他的團隊開始探究這是否適用其他老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同時,其他研究人員也在研究桑拿、以及其他傳統的汗舍儀式(sweat lodges ceremony),是否有助於戒掉藥癮和酒癮,並幫助青少年建立更健康的紓壓習慣。新墨西哥州的心理學家史蒂芬.柯爾曼(Stephen Colmant)曾做過一些已發表的出汗心理治療研究。他告訴我,這個靈感是來自人處於高溫環境所面對的心理及生理壓力,以至於人們會在過程中培養出某種毅力與平靜的心態──而這些正好是能幫助人們克服許多難關的特質。「一開始,那股熱氣還算舒服;但當身體開始以流汗回應周遭溫度時,身體的肌肉就開始釋放緊張,促進更深層的放鬆。」柯爾曼及其同僚在報告中寫道。「隨著熱氣變得愈發強烈,參與者更需要保持心境上的放鬆,甚至需要依靠冥想。當體驗從放鬆轉向持久力的考驗時,參與者似乎面臨一個選擇:一則是屈服於與熱相關的負面念想、並讓情緒主導他們的體驗,又或者,他們可以專注於面對逆境時能幫助他們調適、應對並且更加茁壯成長的正面情緒和念想。」換句話說,這個課題的意義就是,如果你能學會忍受高溫,你就能學會應對人生裡的各種挑戰,並且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有自信。長時間待在桑拿房裡的確是個挑戰──每次參加一個新的Aufguss活動時,我都懷疑我是否有毅力待滿整場。不過克服心理挑戰確實會有種滿滿的成就感。當你成功挺過幾個Aufguss的動作儀式後(即便只是觀眾)還是會有種暢快的身體疲憊感。每次大汗淋漓之後,那一晚我總是能睡得非常香甜。※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3-27 該看哪科.皮膚
無法靠意志控制的汗水:當你開始滴汗時 代表身體排汗效率不佳
▍人類獨有的排汗約莫半個世紀之後,運動員在酷熱或悶熱的環境中受訓時,也會接受類似威特沃特斯蘭德礦工們的熱調節系統訓練(但強度較低)。他們會在既高溫又(或)潮濕的環境中受訓數天,從事大量且高強度運動,並時刻監控他們的生命體徵,以達到調節訓練的目的。科學研究逐漸優化了這套準則,將磨難降至最小,例如現在運動員受訓時,建議在高溫下進行高強度運動不要超過100分鐘,這比當初那些礦工們經歷的240分鐘少了一半以上。我們現在受惠的許多科學實驗成果,當初都沒有任何道德倫理的監督。許多受試者當初都是因種族、社經地位低、殘疾等各種因素遭受歧視或偏見的人。正如桑德史壯(E. S. Sundstroem)於1927年提出:熱帶環境下的熱生理學基礎都是「從歐洲國家推行殖民政策開始」,其之後的調查便專注於確立「白人在熱帶地區定居的可能性」。對於汗液的部分研究,及醫療科學的其他領域如解剖、傳染病和精神醫學等,都是如此。隨著地球暖化,身體對酷熱環境的溫度調節益發重要。正如汗液研究專家久野寧在1956年所預言:「排汗是人類在炎熱氣候下能感到舒適,並因此能在乾旱地區存活下來的唯一途徑。」就算沒有氣候變遷使得地球上部分區域不再適合居住,在某個時間點,我們還是必須學習以研究的眼光來看待並理解汗水,而且我們未來流的汗可能會比現在更多。儘管感激汗水能替我們調節體溫,但有時這個閘門恰好在我們最不希望它打開時開啟了。排汗讓人覺得挫折,正是因為它無法靠意志來控制。我們可能可以暫時忍住一些不恰當的生理反應,如流淚、打嗝、放屁、小便、大便等,但就是無法控制冒汗。當體內的核心溫度升高,這個信號就會下意識地傳送到腦部的下視丘,該神經中樞會下達命令啟動汗腺分泌以調節體溫,沒有任何意念可以阻止它。汗腺不僅在我們熱的時候會分泌,它們也可能在我們焦慮時變得不受控,在我們並不怎麼覺得熱時恣意地冒汗。這都要感謝腎上腺素(adrenaline)和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這兩種荷爾蒙,它們可以刺激小汗腺及頂漿腺的分泌。當我們的性慾被激發、情緒激動或只是感到壓力時,這兩種荷爾蒙就會進入血液中循環。在我們演化的鼎盛時期,我們最擔心的有可能是掠食者;我相信,頂漿腺所分泌出味道很重的壓力汗水,可能已演變成對其他同伴發出無聲但強力的氣味警報,提醒大家快跑;又或者,這壓力汗水是由調節體溫的小汗腺所分泌,因為我們的身體預見立即衝刺的需要,搶先一步採取降溫措施。即便到今日,人體仍會為了預防過熱而先行排汗。許多精英運動員的身體,即使在沒有熱調節的情況下,排汗排得還是比一般人快且大量;這是因為他們從過去的訓練中,已經習慣要為長時間高強度練習所導致的核心體溫升高預作準備。那些定期去三溫暖的人也是一樣:在高溫環境中待上足夠長的時間,他們的身體只要一感知到熱,就會馬上打開排汗閘門。然而這其中必定會有個漸變光譜:有些人似乎就是比其他人會出汗。這些差異是基因突變嗎?某些人因為DNA的些微變異,便增加對溫度的敏感度,還是汗腺數量增加、或是流速變快?人類出生與成長時的氣候,會影響他們出汗的特徵嗎?正在與美國麻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傑森.卡米拉爾(Jason Kamilar)共同研究這一問題的安德魯.貝斯特(Andrew Best)指出,這些問題牽涉到先天與後天。他們的研究室測量世界各地人們的汗腺密度,以探討生長環境是否會有所影響──童年時期開始發揮作用的汗腺,到了成年,還有多少仍持續運作?當然,汗腺的功能可以被訓練──在環境適應下變得更加活躍;但每個人的基準點不同。卡米拉爾與貝斯特正在試圖了解造成這些基準點差異的根本原因為何。許多人在寒帶或溫帶地區長大,成年後才搬到熱帶地區,這些人往往會發現,自己明明已經流了一身汗,但長年居住於此的當地人卻沒怎麼出汗。但可以肯定的是,雖然這些當地人在大熱天看起來依舊冷靜自持,特別是全身乾爽,但他們依舊在冒汗。只不過他們出汗的方式很有效率,他們的出汗率完全符合身體需求,分泌出剛剛好的汗液,以實現最佳的蒸散冷卻效益,卻不至形成滴落的汗珠。事實上,當你開始滴汗時,代表你的身體排汗效率不佳:身體的反應過度,且過分代償,以致在過程中損失了寶貴的體液。但話說回來,這時身體可能正在進行浮士德式交易:確保在短時間內有足夠的汗液可以蒸散掉危險的體熱,即使長遠來看,這個舉動恐引發脫水。貝斯特說:「你必須先活過這一刻,才有可能在下一刻存活,到那時,是否脫水已經沒有過熱來得重要了。」※ 本文摘自《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汗水的奧祕:有關流汗的奇思妙想與科學探究》作者:莎拉.艾佛茲 譯者:楊心怡出版社:天下生活出版日期:2021/12/29
-
2022-03-20 性愛.性福教戰
自律神經失調影響性生活? 男子新婚不久性趣「歸零」
老公天天喊累性趣缺缺,當心是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張小姐與高科技工程師老公透過相親結婚,婚後發現老公每天下班倦容滿面,即使補眠精神也不見好轉。更糟糕的是,老公碰她的次數,新婚不到半年就「歸零」。為了挽救自己的性福,張小姐拉著老公就醫檢查,發現老公有自律神經失調問題,影響性生活。後來接受中醫治療,同時調理體質,老公元氣逐漸恢復,張小姐也重拾性福生活。自律神經影響可體松濃度 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中醫師楊永榮表示,自律神經失調會影響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的正常運作,進而引發不同程度的疲倦或失眠。起初身體器官、功能可能未明顯受影響,但久而久之調節能力愈差,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甲狀腺異常、免疫力下降,甚至導致性功能障礙。自律神經功能退化的男性,因交感神經功能弱,易出現過勞、疲倦、想睡的感覺,若抽血檢查發現可體松濃度偏低,就有可能是自律神經的問題。可松體能刺激交感神經功能,濃度偏低將導致交感神經功能下降,也會使睪固酮偏低,進一步影響性功能和性欲。中西醫治陽痿大不同 中醫調理從根本著手西醫針對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的陽萎,除了透過行為、藥物及心理治療等適當調整之外,大多另外施予口服壯陽藥物,或局部注射前列腺素等方式來改善,但治標不治本且效果有限,難以長久維持。中醫醫治不舉之症經驗老到,依據臨床歸納,陽萎起碼有血虛、氣虛、腎陽虛損、溼熱下注、血瘀外傷、肝氣鬱結等,6種不同原因所引起,治療時要詳細辯證論治,才能達到較理想治療效果。楊永榮舉例說明,血瘀或外傷引起陽萎要排除瘀血、促進新陳代謝,使陰莖海綿體內的血流暢通。至於肝氣鬱結引起之陽萎以疏通肝脈,解除肝經鬱滯,通氣行血,使全身血流可以順利流向陰莖海綿體。楊永榮進一步補充,血虛引起的陽萎就要用補血、活血的藥方以增加陰莖動脈的血液的流通量。氣虛腎陽虛損引起陽萎就要以補氣壯陽補腎法,使陰莖可以達到充血功能。溼熱下注引起陽萎就需要先以清熱除溼法,疏通陰莖內海綿體內之溼氣,然後再養精益腎。學習腹式呼吸和冥想 幫助紓壓改善自律神經失調中醫治療以對症下藥的方式治標也治本且安全性高,又能同步調理身體。張小姐的老公,透過中醫治療陽痿,初期約1星期就可看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建議男性房事感覺力不從心時,就應該盡早治療,切勿拖到症狀嚴重才求醫,除了耗費治療的時間也增加治療上的難度。楊永榮提醒,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必須及早對症治療,以免影響全身健康。患者飲食可多攝取蓮子、核桃、黃豆類製品,並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可選擇快走、慢跑或氣功,幫助消耗引發緊張的腎上腺素,增加腦內啡和血清素。運動流汗也有助調節自律神經。患者也可選擇腹式呼吸和冥想,啟動副交感神經,也幫助紓壓及心情放鬆,也能有效改善症狀。★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3-16 該看哪科.皮膚
痘痘未必是痘痘,「真的痘痘」長這樣!頭頂的亂擠可能產生驚人後遺症
長痘痘總是讓人生理和心理都相當不舒服,頭頂的痘痘也特別疼痛又難擠,美麗信義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奕騰表示,痘痘有時「未必是痘痘」,且硬擠恐怕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建議應尋求醫師協助,若真的要擠也得注意相關安全事項,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傷口,頭頂的嚴重甚至永久的局部落髮。 痘痘未必是痘痘,別亂擠,「真的痘痘」長這樣! 曾奕騰醫師表示,首先需先釐清民眾和醫師所說的痘痘為何,若以能擠出東西作為標準,以及醫學上的定義來看,同樣都是紅腫膿泡,未必是民眾所期待能擠出東西的「真痘痘」,常見可能包括出現機率較高的毛囊炎、嚴重的細菌感染、黴菌感染等,這些都有可能形成像痘痘的外觀,但未必能擠出東西,而若擠不出東西,民眾往往又會硬擠,也就容易形成更嚴重的傷口。 真的符合民眾能擠、擠得出東西需求的,在醫學上稱為「痤瘡」,也就是民眾所期待的「真痘痘」,這種痘痘常見好發於臉部、頭皮、上臂、背部等,形成主要有4大要素,包括角質增生、油脂分泌、痘痘菌、人體產生發炎反應。而最最關鍵的,在於有無粉刺,其外觀白白的,是一種角質混合油質形成的阻塞物,也就是民眾擠痘痘時所期望擠出的東西。而長在頭上的,通常發炎程度較為嚴重,且此處為神經敏感區域,真皮層也較厚,容易形成堆積,因此往往較痛也不容易擠出。 亂擠痘痘問題多,頭頂的嚴重恐永久局部落髮! 曾奕騰醫師表示,若無消毒工具,用手擠或一般針具刺破,或是擠錯痘痘,相當容易形成更進一步的細菌感染或更嚴重的發炎,原本只有一種細菌引起發炎的痘痘,易形成多種細菌感染。而若真的是痘痘,在未形成或製造出痘痘的引流出口時硬擠,也會使得痘痘無法往外破開,反而是在內部的增皮層甚至更深,讓範圍擴大。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情況民眾擠完都會有明顯的腫脹。而不光是頭頂,難擠的痘痘民眾往往會用更大的力氣擠破,若形成傷口嚴重的話更可能近一步形成蜂窩性組織炎。民眾最忌諱的落髮也可能出現,形成局部落髮,待後續發炎反應消退、細胞修復後大多會長回,但若情況嚴重甚至形成疤痕,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也就是永久性的局部落髮。 考量辨識、器具、技術,大痘痘、常客痘醫師處理為佳! 曾奕騰醫師建議,民眾如遇痘痘還是尋求醫師協助為佳,避免亂擠形成不必要的麻煩,特別是較大較嚴重的痘痘,考量的包括痘痘辨識、器具使用及消毒、以及執行技術,而若會一直長痘痘者,醫師也會提供相關藥物避免不斷增長,這些都比民眾自行處理來得佳。 一般而言,會使用外用抗生素藥膏或凝膠、過氧化苯等氧化劑凝膏,若效果不佳則考慮短期口服抗生素,降低發炎反應。若真的相當嚴重則會用引流手術,將發炎物質引流出來降低發炎,也就是民眾所期待的「放它出來」。而嚴重或反覆不斷發炎長痘痘者,則會考慮是否以口服A酸治療,可減少油脂及角質生成,並有抗發炎效果。有雄性禿的患者往往出油量也較高,痘痘的發生率也會比較高,就會建議從雄性禿的治療著手以控制油量,如雄性禿相關的口服用藥。 痘痘怎麼擠比較好?醫指成功擠破2關鍵! 不過要民眾不擠痘痘也很難,曾奕騰醫師表示,若真的要擠,雙手和針具一定要清潔,先以肥皂清洗或用酒精消毒,並避免隨便一個縫衣服的針具,應以清潔痘痘相關的針具進行,以避免針具上的其他如生鏽等情況形成不可預期的問題。 民眾擠痘痘通常都是在有東西破開時停手,但若擠半天擠不開時,通常已形成更嚴重的傷害,這自然應避免。因此醫師建議真的要擠,時機也要抓對,擠痘痘的關鍵時機在於成熟,也就是看得到白頭、粉刺、且有個肉眼可見的細微開口,這樣的痘痘稍稍用力便可擠破,若沒有變白、沒有開口、稍出點力沒有破,則代表時機尚未成熟,便不建議擠,好的東西值得等待,硬摘的果實不會甜,應靜待成熟為佳。前提是,這是正期待能擠出東西的「真的痘痘」,也就是痤瘡。 防範痘痘、頭頂長痘,醫:注意清潔很重要! 在防範痘痘方面,曾奕騰醫師指出,除了作息不正常是常見關鍵,頭頂容易長痘痘的族群,多半容易流汗、出油,又或是長時間戴帽子、工作通勤等需要帶安全帽,而安全帽沒清自然也容易長。另外,臨床上也發現抽菸和長痘痘有所關連,當中的化學物質容易促進身體發炎,醫學上觀察到抽菸者長痘痘的機率比一般人來得高。 因此醫師建議應盡可能作息規律,抽菸者盡量避免抽菸。清潔也重要,頭雖然未必需要每天洗,若較不會出油者,兩三天洗一次是可接受的,但容易出油者,一天下來頭就會油的族群就應每日洗頭。並盡可能不要帶帽子把頭皮悶住、出汗,機車族安全帽非戴不可,但同頂內裡避免長期久戴,建議可選用或增設能夠更換的內裡,在和生活便利取得平衡下1周清更換或洗一次,或最久1個月一次。如此便可有效避免痘痘不斷增長。 《延伸閱讀》 .戴口罩狂長痘痘?醫教5招預防口罩痘作祟! .屁股痘痘別亂擠!醫:和臉上的不一樣,6招助改善。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皆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
2022-03-10 養生.抗老養生
春天養肝四原則 多吃這些綠色食物助排毒
春天天氣回暖、萬物吐新芽,人體處在陽氣生發的階段,「養陽氣」是養生重點;春天屬於「養肝」季節,此時如果沒有將陽氣養好、進行肝臟排毒動作,未來容易出現感冒、過敏、手腳冰冷、經期不順等寒性疾病,以及便祕、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的毛病。春天養肝掌握四大飲食原則1、多吃綠色養肝食物過年攝取許多高熱量及油膩食物,加重肝臟及腸胃負擔,如何去除多餘脂肪,幫助肝臟排毒,是春天的首要任務。老祖宗說春天對應五色中的「青」色,多吃綠色食物能促進代謝、肝氣循環,對照現代營養學理論,發現綠色蔬果蘊含多種水溶及非水溶膳食纖維,可幫助膽酸排除、促進膽固醇代謝,益於肝臟排毒,常見綠色蔬菜如花椰菜、菠菜、綠豆芽、地瓜葉等。烹煮方式應口味清淡,否則便失去的養肝、促進肝排毒的美意。另一方面,酸入肝,酸性食物可以活化肝臟機能,例如奇異果、檸檬、白醋、大小黃瓜,都屬於綠色、味道偏酸的食物,可幫助分解體內囤積的脂肪;不過,腸胃功能不佳的人應留待飯後或非空腹的時候食用。2、不要吃太燥熱的食物春天陽氣生發階段,身體的火慢慢冒出來,一旦飲食不節制,多吃燒烤、油炸、過於油膩的食物,加上少喝水,作息不正常,很容易上火,出現口乾、舌燥、便祕、嘴破、長痘痘等問題,因此,建議此時節的飲食應清淡,謝絕油炸燒烤,就連餅乾、糕點也盡量少吃。3、作息正常、定期運動經歷冬天的濕寒,春天就要把多餘的濕氣及寒氣驅出體外,是春天養生的基本法則。此時最適合走出戶外,做一些會流汗的運動,幫助陽氣生發,藉此排出體內的濕寒。運動強度要視個人年紀和狀況而定,年輕民眾可做強度高的跑步、爬山、打球等運動;年紀較長的人常有關節退化,建議做緩和的快走、游泳、跳舞等有氧運動。4、抗發炎食物春天萬物生發,也是流感、感冒的流行季節,因為氣溫忽冷忽熱,濕氣變重,容易讓免疫力下降,受到病毒的侵襲。除了做好保暖的動作外,飲食不妨可以吃些抗發炎食物,注重蔬菜、水果及Omega-3脂肪酸的攝取,建議每天三份蔬菜(一份蔬菜約半碗熟蔬菜)、二份水果(一份水果約一個拳頭大),以及吃一把低溫烹調無調味堅果,或每周吃二次魚,每次二至三份(一份魚約三個手指大),以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
-
2022-03-10 活動.健康聚樂部
【元氣一日課】少吃多動還是瘦不下來?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
你是否也覺得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嗎?小心用錯方法增加復胖危機又傷身!營養師分享「長壽飲食法」,教你利用喝低熱量的蔬果汁、少量的正餐,加上規律的運動,不碰糖類、酒及辛辣食物,達到快速瘦身目的📢除了「長壽飲食法」再教你6招,改善雕塑曲線|調整均衡飲食|舒緩焦慮情緒!快跟著元氣網一起登入學會健康瘦身妙招。你注重健康嗎?還是你有健康意識,但卻不知道如何開始?【元氣網一日課程】聚集最豐富的專家群,告訴你生活健康大小事,並透過一日健康學習表,按照自己的步調輕鬆學,發掘自己不一樣的潛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快來元氣網,體驗獨家免費一日健康課程,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隨時隨地輕鬆學習!【主題簡介】意想不到!專家傳授這些技巧讓你輕鬆擁有好身材「減肥好難~」應該是很多人的共同心聲,尤其工作後身材越來越容易走樣,長時間久坐、沒時間運動,小腹凸、游泳圈、蝴蝶袖樣樣來,陷入減肥的無限輪迴,但明明已經少吃多動,卻還是瘦不下來,為什麼總是如此呢?快跟著專家學習這些技巧,助你促進消化又能瘦肚,輕鬆解決肥胖問題。【專屬你的健康學習表】元氣網提供主題式影音課程、內容,可參考健康學習表自主分配個人生活作息時間,並陸續完成目標,無觀看時間與次數限制。📝目標Get:✅ 完成 3 個自主運動(暢通氣血、提升免疫力,鍛鍊理想體態)。✅ 進行 1 個健腦活動(多與人互動、多動腦,幫助活化大腦,預防腦力下降)。✅ 閱讀 4 篇健康知識(健康飲食讓血糖控制平穩,抗發炎,還能降血壓)。★完成學習目標後,元氣網還會不定期寄送客製化學習包、優惠訊息電子報給你!★【立即開啟你的一日學習】●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 15:00-16:00 下午茶時光● 16:00-18:00【活動】放鬆活動●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 20:00-21:00【運動】一夜好眠● 21:00 準備就寢⏰ 09:00-10:00【運動】活力晨操中醫健身-八段錦基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 林宏恩⏰ 10:00-12:00【閱讀】居家活動預防大腦退化,堅持這4個生活習慣,遠離失智老了就會不靈光?研究證實,若堅持對大腦與身體都好的4項「多方位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預防、延緩或改善已經退化的身體或頭腦功能,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將習慣入生活,預防腦退化,從現在開始!👉《點此看全文》減重也能改善腦功能?原來「這些改變」能延緩腦部與身體機能退化⏰ 12:00-13:00【閱讀】食在美好熟齡減重該怎麼做? 營養師傳授「長壽減重法」,掌握4原則瘦身並不難!減肥的方式相當多,如何不為難自己,又能達到減肥的目的,讓生活趨向更健康、更快樂?建議減重可掌握4原則(低醣飲食 / 避免精製糖等加工品 / 水果不可以吃到飽 / 規律運動),從飲食和運動下手,而各原則也都有該注意的細項,快跟著專家了解如何提高身體基礎代謝率,不再復胖!👉《點此看全文》減肥計算熱量迷思!營養師教減肥時該吃的食物,讓你不再瘦不下來⏰ 13:00-14:00 午休時光⏰ 14:00-15:00【運動】醒腦運動促進消化又能瘦肚 陳淑麗教你2招瑜伽:資深藝人 陳淑麗⏰ 15:00-16:00 下午茶時間⏰ 16:00-18:00【活動】與家人談天⏰ 18:00-19:00【閱讀】食在美好吃到足夠營養素、血糖控制平穩 專家揭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一天24小時,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都投入工作,被工作纏身的社畜,幾乎沒有時間照料自己的健康,三餐時常有一餐沒一餐,飲食均衡更是難以兼顧。北醫附醫營養師、運動教練皆建議CP值最高的健康飲食方式「先吃菜、肉,再吃飯」,不僅能吃到足夠的營養素,也能減少澱粉攝取,讓血糖上升的速度變慢。👉《點此看全文》醫師推薦每週喝「這杯茶」,緩解現代人常常用腦過度,達到補氣、提升免疫力!⏰ 19:00-20:00【閱讀】洗澡沐浴運動後馬上沖冷水澡?心臟科醫師:身體吃不消運動後習慣馬上沖個冷水澡嗎?馬偕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葉宏一建議,運動後不要立刻洗澡,因為此時身體處於興奮狀態,洗冷水澡會讓擴張的血管急速收縮,血壓上升、洗熱水澡會讓體熱無法下降,血管持續舒張,血壓過低,運動再加上洗熱水澡大量流汗使體內水分不足,這些都造成身體不適。👉《點此看全文》洗澡時千萬別戴「這商品」,恐造成細菌入侵雙眼!⏰ 20:00-21:00 【運動】一夜好眠放鬆舒緩-舒眠瑜珈幫助入眠:運動專家 白芳齊⏰ 21:00 ~準備就寢————本課程規劃參考————※運動時間點:根據《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一書提及,於在早上運動,可以藉此達到,減重、提振心情、保持習慣、增加力量的效果;而下午到晚上運動,則可避免受傷、發揮最佳表現、略為提高運動快感,因為此時肌肉有彈性,不易受傷,心肺機能也較佳。※居家活動安排: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中心社工主任陳俊佑指出,2013年法國有大型老人世代研究,追蹤3675位健康長者20年,結果發現,相較於不玩桌遊組,每周至少玩一次桌遊、棋類、牌類等遊戲的玩桌遊組,20年後認知測驗表現較佳、罹患憂鬱症機率較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降低15%。還有更多健康主題粉絲專頁,歡迎加入了解更多!📍 元氣網📍 失智時空記憶的旅人📍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全銀運動 | 銀髮族遠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