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醫療.一般內科
搜尋
流汗
共找到
606
筆 文章
-
-
2021-11-07 養生.運動天地
冬天如何安全運動、防心血管疾病?醫:注意3重點
時序入冬,運動觀念也要換季。許多人念念不忘的減肥,從春談到夏、又從秋邁進冬,吃多吃少要看管不管得了口腹之欲,但運動一定要堅持永遠不輟。Q:天冷運動能消耗更多熱量嗎?有人說冬天運動減肥效果更好?醫師解讀:冬天基礎代謝率雖較高,但怕冷窩著不動恐會更胖。實踐大學副教授方信淵表示,「基礎代謝率」指的是在自然温度環境中,人體在非劇烈活動狀態下,維持生命所需消耗的最低能量。而冬天的基礎代謝率比較高,是因為要在體內產生熱以維持體溫的關係。冬天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血管的彈性,體內含氧量增加,消耗更多卡路里。運動會分泌腦內啡,讓心情愉悅,心情好也可增加基礎代謝率,所以還等什麼?冬天,更要動起來!69歲的小兒科醫師吳國民,從年輕時就運動,創辦高雄市澄清湖友緣慢跑協會。他表示,冬天基礎代謝率雖較高,但消耗的能量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冬天不出門,一直懶懶窩在溫暖的家裡,身體更容易堆積脂肪。Q:冬天運動幾點起床運動較好?還是改成下午或傍晚運動?醫師建議:早上下午運動都好,但要注意空氣品質。方信淵認為,現代人忙碌,運動時間不一,但不管是早上、下午、傍晚運動,重點在維持一個星期三至四次的運動習慣。吳國民表示,一天中最適合的運動時間要視個人的工作狀況和習慣,再來就看一天之間空氣品質細懸浮微粒PM2.5的數值變化。有人覺得清晨車輛較少、工廠還沒運作,空品會比較好,不過空品跟季節、氣候型態也有關係,空品不好時,還是盡量避免戶外活動。Q:冬天有沒有特別建議的運動類型?醫師建議:心血管患者選輕中度運動,心跳控制在每分鐘90至110下。吳國民說,以預防醫學的角度,運動不要只偏向單一項目,可以有些替代運動。有研究顯示,在多項運動中,對延長壽命最有利的運動是球類,而不是慢跑,因球類是團隊活動,與人互動會讓心情更好,所以運動時與三五同好相約,可增加持久性與安全性。方信淵表示,冬天冷,會讓血管收縮、血壓波動較大,在運動項目的選擇,要注意運動強度,選擇輕中度運動。每分鐘的心跳數不要超過每分鐘130以上。不過對於有心血管疾病、以藥物控制交感神經的人就要注意,運動心跳應控制在每分鐘90至110下。Q:溫度低時如何安全運動、防心血管疾病突發?醫師提醒:冷天安全運動,保暖、熱身、補充水分為三大要件。預防低溫運動時心血管疾病突發,方信淵說,第一要保暖,第二要熱身,第三注意補充水分。他說,體溫在低於35度時,會劇烈發抖、說話不清楚、肢體不協調等,此時就要注意是否失溫。至於心血管疾病的徵兆,包括:胸悶、左前胸上腹壓迫感、呼吸困難、心悸、冒冷汗、手麻、背部輻射性疼痛等,有這樣的感覺就要先停止運動。吳國民也建議,冷天運動一定要注意熱身、暖身,大概5至10分鐘,讓體溫提升、肌肉動起來。年長者或有心血管疾病者,不建議清晨5、6點就急著運動,冬天可以稍晚出門。「跟著身體感覺走!」因為自己的狀況自己最清楚,只要覺得狀況不好,就趕快停下來。Q:冷天運動時如何保暖,應注意什麼?醫師提醒:頭部保暖很重要,運動過程中流汗要立刻擦掉。在冬日運動穿搭方面,方信淵建議,運動頭巾、排汗帽是基本配備,運動過程中要不停擦汗。血液循環不好的人,可以穿較厚的襪子包覆保暖。不管晨跑、夜跑,記得要穿亮色衣較安全。吳國民表示,冷天運動重要的是保暖,頭頸部、四肢末梢保暖很重要。有人習慣穿著短褲、吊嘎背心跑步,即使在冬天也一樣,近來研發的機能衣有不同功能,運動者可以依需要選擇,但記得要隨時擦汗,跑完要盡快將外套穿起來。
-
2021-10-30 醫聲.院長講堂
院長講堂/義無反顧做對的事!北榮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守住國門之都,國土就安全」
「改造醫院,從路平做起」,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用這句話勉勵自己。接手桃園分院時,他總納悶「為何病人都不願來分院?」但將心比心後,坦承「到醫院看病就先被凹凸不平的路面顛簸得很難受、一進入醫院就聞到尿騷味與消毒味」,相信誰都不會有好印象。他時時警惕自己:「從醫要以病人為中心,做任何決定要以病人的利益為優先考量。」簡化流程 縮短候診時間台灣醫療常被詬病掛號、候診和批價領藥時間長,以及看診時間短和醫師話短,俗稱「三長兩短」。專攻泌尿外科的盧星華說,行醫30多年,深深體會凡事要以病人的利益為主要考量,如何簡化流程、縮短民眾看病等待時間,是改善醫療服務品質的重要一環,也是北榮桃園分院努力方向之一。醫院變明亮 沒有尿騷味北榮桃園分院成立27年,以前設備簡陋、廳舍陰暗,環境充斥消毒水味和尿騷味,是民眾不願意選擇到分院看病的主因。他接手醫院後,除了強化行政流程,硬體設施也改善不少。院區不僅道路重鋪柏油,多了LED夜間照明,屋頂漏水也盡快完成修復。「身為泌尿科醫師,如果還不會『治水』,豈不笑話?」院區占地8公頃,擁有大片綠地,經用心整理,醫院公園化,希望能融入地方社區,不僅病患能安心調養身體,附近居民也能來此散步休憩。協助防疫 守住國門前線新冠肺炎肆虐,北榮桃園分院除了提供常態性醫療服務,也協助市府防疫工作,目前經手的疫苗接種超過17萬人次、萬人的居隔篩檢。盧星華說,桃園是國門之都,是疫情最危險的一級戰區,守住國門,國土就安全。醫院在防疫方面,院內落實分倉分流,也負責桃園巨蛋、八德靜思堂2個大型接種站和6個社區接種站,相關疫苗接種專案都如火如荼進行。盧星華指出,醫院所有人員都很辛苦,會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關懷。然而,醫療這份工作有一份使命感,「如果做對的事情,會義無反顧地做」。盧星華養生秘訣:工作狂把握時間 快走當運動「樂在工作,心情自然愉悅。」台北榮總桃園分院院長盧星華笑稱,他把完成博士後論文和研究、做好醫療和行政工作、改善醫院醫療環境品質,當作解鎖人生成就,從中找到喜悅。他算是工作狂,平時會快走運動,藉此鍛鍊身體,保持一定的活力與健康。國中時曾是桌球校隊的盧星華,現在偶爾會陪孩子打籃球,但最常做的運動還是快走。他表示,當醫師後,因為救人工作一刻都不能耽誤,移動必須快,加上工作忙碌,因此養成快走的習慣。「身體累了需要休息,腦袋累了也需要喘口氣。」盧星華發現,快走過程中,他只會注意腳踩的每一步是否踩穩,不會花太多心力去想其他事情,有時甚至接近放空程度,當思緒重新歸零,再思考想要解決的問題,有時還會獲得更好的想法或做法。盧星華說,快走比較不受空間、場域及設備限制,只要有空閒時間,隨時可以行動,想停就停,自由度相當高。快走的速度則因人而異,但有個簡單的大原則,就是走久會流汗,才代表身體有在運動。「運動流汗代表身體在排毒,體溫增加有助於細胞活化,若適當補充水分及充足睡眠,就能提高免疫力,達到預防疾病效果。」現代人工作繁忙,但保健的方法很多,且很簡單。盧星華建議大家,把握機會多運動,如果不趕時間,搭捷運或公車可以提前一、二站下車,以快走方式抵達目的地,不僅維持身體健康,也能達到運動休閒的效果。盧星華小檔案年齡:61歲專長:泌尿科、微創手術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院長、亞太地區攝護腺醫學會(APPS)理事、亞洲微創手術中心(IRCAD)訓練講師、台灣醫院協會理事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美國德州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高階企管碩士、國防醫學院醫學士經歷:台北榮總泌尿部科主任、陽明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泌尿學科教授、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副院長、亞洲婦女泌尿醫學會理事長給病人的一句話著重預防保健;留意早期診治。
-
2021-10-24 養生.聰明飲食
韓式部隊鍋吃法超NG 營養師:泡麵不建議加海帶芽、紫菜
營養師提醒,偶爾吃泡麵、乾拌麵,身體能代謝高鈉、高熱量的食物,但不宜當成日常三餐,身體負擔大,且易營養失衡。建議一個月不超過兩次,並搭配高纖食材一同烹煮。1.麵體先汆燙 降低鹽和油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多數泡麵麵體經油炸,且會淋上鹹味醬汁進行調味,熱量較蒸煮麵高一百多大卡,且鈉含量也較高。建議食用泡麵前,可將麵體先汆燙,才進行第二次沖泡,降低泡麵的鹹味和油脂。購買時,建議選藜麥麵、蕎麥麵、蒟蒻麵,或是添加黃豆粉、黑豆粉製成的減醣麵,膳食纖維含量較油炸麵高三倍。2.醬料包減半 水可少放點有許多油包是使用精煉後的棕櫚油,多為飽和脂肪酸,品質不高,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有些調味包則加入品質改良劑、香料等添加物增加香氣。建議烹煮時醬包放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即可,若擔心口味太淡,可以少放一點水沖泡。3.加新鮮蔬菜 避免放紫菜陳嫚羚建議,如果是颱風天、防疫期間在家用餐,煮泡麵除了加雞蛋外,可以準備一些能夠長時間存放的蔬菜,例如乾香菇、木耳、洋蔥、瓠瓜、絲瓜、櫛瓜等,與泡麵、乾拌麵共煮,以均衡營養。也可到便利商店購買盒裝沙拉、火鍋肉片、毛豆、雞胸肉,放進泡麵「加菜」。要提醒的是,「藻類蔬菜」如海帶芽、紫菜等,並不建議當作泡麵配料,因為這類紫菜鈉含量高,因此「新鮮蔬菜」還是最優先的選擇。4.加高鉀蔬菜 幫助消水腫營養師張佩蓉表示,若是減重、健身族群或容易水腫族群,可以加上低脂、高飽足感的食材,例如嫩豆腐、蝦子、蛤蜊、魚片;有健身習慣者,除了雞胸肉等蛋白質,也不要忘記要攝入足夠澱粉,例如玉米、馬鈴薯都是不錯的選擇。另外加入至少兩至三個拳頭量的蔬菜,如地瓜葉、金針菇、莧菜等「高鉀」蔬菜,可以幫助消除水腫。5.打顆蛋 減緩血糖上升精緻麵食容易讓血糖快速升降,為避免血糖太快上升,記得至少要加個蛋,延緩胃排空速度,增加飽足感。至於有三高問題、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肥胖問題的民眾,最好都不要碰,以吃天然食物為主。6.飯後高鉀水果 幫助排鈉張佩蓉表示,飯後可以吃奇異果、草莓、哈密瓜、香蕉、小番茄等高鉀水果,幫助排除體內的鈉。另外,只要吃重口味食物,當周也要多喝水、多運動、多流汗,喝水量要達體重乘以30c.c.至40c.c.的含量,以50公斤成人來算,一天就要喝足1500c.c至2000c.c,幫助體內新陳代謝。營養師小提醒● 一個月最多吃兩次民眾認為選擇「小型杯麵」負擔不重,可以天天吃。陳嫚羚提醒,不管泡麵或乾拌麵,多僅有單一營養素攝取,內容物中也會增加粉類、增稠劑等化學物,一個月不宜食用超過兩次。● 韓式部隊鍋吃法NG張佩蓉不建議加起士、泡菜的「韓式部隊鍋」吃法,不只調味過重,也易使鈉含量超標。
-
2021-10-18 該看哪科.皮膚
陳柏惟起水泡跛行還跌倒 醫師警告:注意感染避免再走
立委陳柏惟為了罷免案,選前每天10小時「苦行」,最近因腳起水泡,跛行也更行嚴重。醫師指出,因為鞋子裡是細菌孳生的溫床,腳上已有傷口,又伴隨著流汗,甚至是破皮流血,就有可能進一步感染,所以建議陳柏惟最好應該停止,讓腳休息,若迫不得已一定要繼續,也應該特別注意感染防護。記者上午詢問陳柏惟服務處,服務處人員說,目前陳柏惟的腳「主要是水泡,前腳掌大水泡、腳趾水泡、腳後跟水泡」,而且因為體力消耗很大,也曾在苦行中兩度跌倒,並一度癱坐在地上,接著才爬起繼續行程。不過,對於傷勢,有運動防護員主動連絡,並替陳柏惟進行包紮處理,以及肌肉伸展等,好讓他能繼續走下去。另外,陳柏惟團隊的傷兵還不止他一人,多名助理一路陪著他走,還要四處發傳單,腳上也起了水泡,也面臨體力極大的挑戰。面對這樣的處境,陳柏惟昨天曾說,他檢討發現,原來前4天的路都是在上坡走山路。因此接下來的苦行路徑會略做調整,他的服務處人員也說,接下來的苦行路徑會挑較為平坦的市區道路。對於腳已跛又破皮仍持續高強度的行走,家醫科醫師王公作不表贊同。他認為,此時該做的就是趕緊就醫並讓腳休息,才不會進一步造成傷害。他說,以陳柏惟破皮面積還不小來看,就面臨極高的感染可能,甚至嚴重可能導致甲溝炎和蜂窩性組織炎。他建議陳柏惟在長時間行走時,若路上遇到有皮膚科診所應趕緊去就醫,至少可以對傷口進行一些處理。但即使是已就醫,接著應該就是休息,不能再走;繼續走就仍處在感染和傷口進一步惡化的風險中。王公作也呼籲,一般人若平日沒有太大的運動量,驟然的進行大量運動,體力會無法負荷,除了像陳柏惟已有跛行情形,肌肉若無法承受,還可能衍生橫紋肌溶解症,不可不慎。不過,陳柏惟曾數度說,選前的百公里苦行一定會走完,就像他對選民的承諾。
-
2021-10-15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吃太多肉、太鹹會導致腎結石? 醫師教你預防「腎結石」的6大方法
腎結石發作起來通常有劇烈腰痛、血尿、解尿困難等症狀,甚至一直嘔吐、發燒,沒有及時治療恐引發敗血症。在泌尿科門診常見病人,一手扶著腰,表情疼痛,緩緩地走進診間,要求打止痛藥,經過醫師安排檢查後,發現是結石卡在腎臟及輸尿管造成阻塞引起疼痛,而病人在接受治療並在石頭排出後,症狀才完全改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腎結石?是體質?還是水喝太少?其實除了上述的原因外,有些疾病也已證實容易造成腎結石的復發。腎結石常見的原因 ◎脫水長期在高溫下工作,大量流汗,無法補充適當水分,容易引發腎結石。腎結石顧名思義就是腎臟裡面長石頭,所以大量流汗時雖然有喝水,但沒有排足夠的尿液,仍然會因為尿液濃度太高而產生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糖尿病罹患糖尿病的病人,如果血糖控制不好,會減少尿液中原本可以抵抗腎結石的蛋白,也讓尿液更酸性,都是會讓腎結石越來越多因素。◎痛風痛風患者的血液中尿酸都偏高,有些甚至從腎臟代謝到尿液中的尿酸也偏高,而尿液中的尿酸會增加腎結石的聚集,讓腎結石形成更多。◎副甲狀腺腫瘤一般有副甲狀腺腫瘤的病人多數都沒有症狀,通常是因為抽血意外發現鈣離子超標,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副甲狀腺腫瘤。特別是反覆發生腎結石的病患及20幾歲就有腎結石的患者,須注意血液及尿液中鈣離子的濃度,如果超標,則要檢查是否有副甲狀腺腫瘤。◎反覆腎臟感染腎臟反覆感染,會因為尿液中的發炎物質及被破壞的腎盂黏膜,吸引結晶聚集,形成腎結石。◎吃太鹹、太多肉吃太鹹會吃入太多納離子,鈉離子會導致對抗結石形成的能力降低;而吃太多肉會增加草酸鈣在腎臟形成結石。預防腎結石六大原則現代醫學強調預防勝於治療,要怎樣做才能對預防腎結石再發生呢?把握以下原則即可避免腎結石發生。一、多喝水:根據泌尿科醫學會的建議,好發腎結石的成年人每天至少需要排2500毫升的尿液才能減少腎結石的復發,換算成每天飲水量至少要3,000西西以上;正常人一般也建議至少要喝2,000西西以上的水,避免結石形成。二、少吃鹽:許多研究都證實,長期吃太鹹的食物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生率;根據美國國家糖尿病消化暨腎臟疾病研究機構建議,對於腎結石好發者,每日鹽的攝取量要少於一茶匙(約2,300毫克)的量。三、足夠鈣:吃鈣不足無法讓草酸形成草酸鈣由腸道排出,反而增加草酸吸收,在腎臟形成草酸鈣結石;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建議,成人每日鈣攝取量應1000-1200毫克,約250毫升牛奶4杯所提供的鈣量,由於正常飲食已有鈣的攝取,加上牛奶1~2杯即可獲得足夠的鈣。所以要提醒腎結石者好發者,不要刻意減少鈣的攝取,反而會增加結石生成。四、少吃肉:攝取太多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腎結石形成,尤其是草酸鈣、尿酸結石的患者更要注意。五、減少高草酸食物攝取:高草酸食物包括菠菜、甜菜、韭菜、秋葵、黃豆、杏仁、榛果、楊桃、紅茶、巧克力...等,容易腎結石的病患應少吃。六、控制糖尿病、痛風、反覆泌尿道感染:腎結石容易發生在有糖尿病、痛風、肥胖、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身上,如果這些患者有因腎結石造成疼痛,經過專科醫師治療恢復後,應積極控制血糖、尿酸、體重,並遵守多喝水、少吃鹽、足夠鈣、少吃肉及高草酸食物等5大原則,就能避免腎結石的覆發。醫師叮嚀腎結石的診斷除了照X光、超音波外,24小時尿液的分析與腎結石相關的血液檢驗,也是對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很重要的依據。建議腎結石病患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協助,診斷腎結石形成的原因,並針對原因做改善,才能減少腎結石再發生,降低腎臟受傷的風險。
-
2021-10-1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徵召日記9/防疫任務結束 彷彿一個月老了10歲
結束徵召回到家,親友見到我全都嚇了一跳:「怎麼白髮這麽多?」護理師變瘦髮蒼白,身心耗損全寫在外貌。九月初回篩檢站探望還在服務的護理師J,見面時幾乎認不出來,兩個月不見,她的白髮變多且更消瘦,一下老了好幾歲,看了好心疼。她無奈地說,這陣子天氣熱,原本工作2小時、休息2小時,可是每天都有人撐不下去中暑,後來改成工作1小時、休息1小時,但脫下防護裝備就要花掉半小時,休息時間根本不夠,最後她決定硬撐2小時,再好好休息。我很能理解這種感覺,工作時不覺得累,一旦停下休息,才發現真是累癱了。回想7月底結束徵召回家的我,白髮叢生、皮膚乾燥、面露疲態,走路沒多久就氣喘吁吁,完全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回鄉偶書》的寫照:「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幸好我的小孩還認得出我!)時間10倍速快轉,一個月老了10歲,想不到支援防疫工作,對身心耗損不小。怕冷、腳軟、喘、忘東忘西,各種疲累後遺症。像是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坐下來,熱氣就會從腳底直竄上腦門,彷彿有個火靈魂隨時要從身體逃出來;有時又像走動的活蒸籠,隨時打開就能端出熱騰騰的小籠湯包,每一次脫下防護衣,頭髮、內衣、工作服全濕透,彷彿剛從泳池爬起,有些人的衣服甚至可以直接甩出水。悶熱、缺氧、大量爆汗、喘、異常疲累、呼吸短促,記憶力變差,常常下一秒就忘了之前做的事;太陽熱辣的初夏6月底,我脫下防護衣回到有冷氣的休息室,覺得冷得不得了,有次喝完仙草冰走回工作區,竟然冷到全身發抖:或者下班後走到超市買東西,走樓梯才發現腳軟無力、差點摔倒。因為怕感染家人,徵召期間我暫時住在旅館,每次結束工作,腦中一片空白,累到像攤爛泥,電視都不用打開就睡著了。偶然跟閨蜜L說起我的體力耗損,她怕我一個人住出事情,天天傳訊息問候:「不必回,知道妳已讀就安心了。」中醫師朋友覺得我爆汗怕冷,可能是太累了,透過視訊看診開中藥,讓我可以維持足夠體力撐到徵召結束。穿著防護裝備長期缺氧、悶熱,恐影響身心健康。我好奇問其他的醫護人員,疫情期間會不會覺得特別累?大部分回答是:「不會啊!習慣了。」有一位單眼皮、30多歲的小兒科醫師坦承,這陣子身體確實感覺很疲憊,他認為長期處在缺氧、悶熱環境下,體溫過高,身體需要調節適應,最好每小時休息一下。疫情期間穿戴個人防護裝備,是否會影響醫護人員的身心健康?最近也成為新的研究方向。譬如《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有篇針對英國華威醫院(Warwick Hospital)72位防疫醫護人員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他們最常出現疲憊、頭痛、皮膚變化、呼吸困難及視力問題,另外像溝通困難、嗜睡,以及動作及使用手術器械困難等,也讓他們覺得很困擾。研究並建議,需要採取主動措施譬如減少工作時間、改善環境,盡量降低醫護人員長期穿戴防護裝備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最大收穫:不運動的懶骨頭,竟養成日日運動的好習慣。最後,我聽從了義勇軍朋友建議:去運動。朋友之前在開刀房工作,也有類似呼吸短促狀況,最後她每天上健身房、快走,利用運動改善肺活量及呼吸狀況。我選擇了打開手機APP跟著做運動,一天一天慢慢把心肺功能、肌力練起來,現在體力恢復了,走路也不會喘,而且還不小心愛上了運動流汗的暢快感(是想念支援前線的爆汗吧?),自動自發把運動加入每日生活中:能夠大口呼吸真好!徵召支援雖然疲累,卻為我帶來了最好的身心健康禮物。(待續)
-
2021-10-02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入秋「過敏」大爆發! 中醫「2食療+按摩穴位」排寒溼
夏秋交替之間,天氣漸漸變涼、吹風也比較多,加上台灣的天氣夾帶著濕氣,又或者飲食吃冰吃甜,冰代表著寒、甜代表著溼,寒溼累積在人體。入秋天氣變涼了,有些小毛病找上門,中醫告訴你食療保健和穴道按摩方法,讓你順順健康換季。外部環境的濕氣,或者與體內寒溼交互影響下,中醫診所院長葉妍廷認為,很多人在入秋時分出現過敏症狀,像是上呼吸道、皮膚過敏,年長者則是關節痠痛。但是葉妍廷也補充,相較於古代,現代環境的變化因素太多,季節時令和多方面的環境因素都應該考慮。對應季節交替產生的上呼吸道疾病、皮膚過敏,葉妍廷提供食療解方與相應的穴位按摩位置。上呼吸道疾病像是慢性鼻炎、打噴嚏、鼻水、喉嚨有痰、微微咳嗽。保養要避免吃生冷甜食水果、多吃生薑、多喝熱水、多保暖。散寒除濕暖肺粥功效:溫肺化痰,解肌燥濕材料:紫蘇3錢、桂枝3錢、杏仁3錢、花椒2錢、蔥白30g、生薑8片作法:白米100g搭配水1.5L熬粥,加上鹽巴、適量調味飲用按摩穴位合谷、印堂、迎香、魚際、啞門、天突、定喘、肺兪皮膚過敏天氣慢慢變涼、風也比較多的時候,體表排洩作用被阻擋,不怎麼會排汗,在體內皮膚的一些廢物,沒辦法隨著流汗排出去,因此有過敏性的疹子,像蕁麻疹、溼疹。保養要避免吃生冷甜食水果、麥類製品與黃色食物,也不要吃帶殼海鮮。避免直接吹風、開除濕機、人體多運動排濕氣。 利濕止癢護膚茶功效:幫助肌膚代謝,去濕解毒材料:土茯苓、山楂、赤小豆、薏苡仁、金銀 花、木通、燈芯草各3錢作法:使用2L水煎煮成1.5L,當作茶飲 按摩穴位曲池、血海、太衝最後葉妍廷提醒,飲食最好減少攝取冰飲和精緻糖甜食,這會讓寒溼累積在人體,也要去運動排汗,維護身體健康。(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圖文授權提供/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作者 醫藥記者 梁少珊) 延伸閱讀: ·小心家中「這10樣東西」激發過敏原! 專家教你日常照護秘訣 ·錯誤洗澡方式小心洗出過敏! 醫列「3NG行為」:你中了?
-
2021-09-2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醫病天地/天熱要養心 溫水補元氣
炎熱天氣讓人只要離開冷氣房就是滿頭大汗,花蓮慈濟醫院中醫師陳中奎說,「汗為心之液」,若汗流太多,就會讓心臟負擔加重,因此不只冬天,炎熱天氣也要注重「養心」,適時補充水分,擦乾汗水,若汗流太多心臟不舒服,可以按摩穴道降心火或者補氣。陳中奎說,依照中醫理論,心臟五行中屬火,火又屬熱,而汗為「心之液」,也就是心臟的液體,一旦高溫兩熱之間相剋,流了太多汗,過度消耗心氣,就容易出現心跳快、喘、疲倦等心臟不適症狀。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要留意天氣熱的影響,因為天氣熱血管和冬季比會舒張,若有高血壓要注意血壓變化,若因為服用控制血壓藥物,血壓驟降引起低血壓頭暈,也要趕快就診。陳中奎表示,天氣熱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補充水分就是補充元氣,但建議飲用溫水就好,不要喝太冰涼的水,以免邪氣入侵;除喝水,流汗最好迅速擦乾,汗流太多記得補充稀釋後的電解質。外出要做好防曬,若有頭暈、想吐等不適,快找陰涼處避暑,但不要急著往冷氣房衝,冷熱交替可能造成中暑。若汗流得太多導致心臟不適,陳中奎建議,可按壓位於手握拳時小拇指尖處的「少府穴」來降心火,或手肘內側的「尺澤穴」,若感到疲倦感,可以按摩膝蓋外側附近的「足三里穴」來補氣,另外,蓮子薏仁湯、薏仁綠豆湯都是消暑飲品。
-
2021-09-26 慢病好日子.慢病預防
慢病主題館【三高】牙痛、耳朵痛竟是心肌梗塞前兆 醫: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
鄭先生多年前患有高血糖,因菸、酒、熬夜等不良習慣,42歲就突發心肌梗塞,初次發病時他只覺得耳朵痛,一度以為中耳炎,沒想到竟是心血管問題。日後,鄭先生生活習慣未改,心梗兩度復發,甚至需要接受「換心」手術。9月29日為世界心臟日,醫師提醒,留意心梗發病徵兆,同時戒菸酒、控制三高,才能護心保健康。心臟神經屬迷走神經,心梗發作時疼痛點可能在周邊。土城長庚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楊嘉浤表示,心臟是由三條血管構成,其中提供心臟養分的冠狀動脈如果發生粥狀硬化及阻塞,就會形成心梗。尤其膽固醇偏高、有抽菸習慣者,都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高危險群。而心梗患者,除了常以胸痛為主訴外,後背痛、牙痛、耳朵痛也都可能是心梗症狀。楊嘉浤解釋,心臟神經屬於「迷走神經」,故患者心梗發作時,疼痛點未必在心臟病灶處,反而可能出現在周邊不同位置。除了背痛、耳痛外,許多人甚至是牙痛就醫,結果發現是心臟出問題。三高患者泡湯要注意,最怕水分散失、血液變濃稠。不少民眾認為,泡湯有助促進新陳代謝,緩解三高病情,楊嘉浤提醒,「泡湯其實不如想像中安全。」尤其慢性疾病患者,泡湯時反而更要注意,因為溫泉水水溫高,泡湯會讓人體水分因流汗而快速散失,血液因此變得濃稠且流速變慢,最終可能堵塞血管。他建議三高患者,一定要補充足夠水分再泡湯,泡湯時間也不宜過久,才不會發生心梗憾事。而急性心梗發病時,即使症狀輕微、立刻緩解,也不宜自行就醫,應搭救護車。楊嘉浤說,這是因為急性心梗常伴隨併發症,患者可能突然休克或心律不整,搭救護車可以在第一時間電擊。「急性症狀若能及早處理,對患者預後很好。」楊嘉浤提醒,高血脂、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都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高血壓患者應定期量血壓,提供醫師作為調整藥物依據,才能避免後續風險。心梗復發機率高 務必積極控制新冠肺炎影響心肌梗塞病患回診意願,台北國泰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張嘉修指出,國內染疫的機率不到萬分之一,反觀心肌梗塞發生後,頭一年再發生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率高達5%-20%,「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病情,否則會再復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有些心梗後的患者,因擔心染疫、擅自減少回診次數,甚至連服藥都有一搭沒一搭;張嘉修表示,他就曾遇到心梗患者因擔心感染新冠肺炎,減少回診次數,但比起感染病毒,三高及心梗患者,反而更需要擔心再次心梗的風險。而很多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也因在家時間變多、減少外出運動,多吃少動導致體重增加,讓三高控制更困難,臨床發現,因病情控制變差,出現心臟衰竭和心梗就醫的患者有增加趨勢。此外,高血脂是最容易造成心梗的元凶;而三高都有的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常人多一倍,必須靠飲食、運動、藥物三管齊下,才能降低心梗和腦中風的風險。張嘉修強調把握「健康飲食」、「向菸說不」、「規律運動」、「定期健檢」四大護心原則,是降低心梗的不二法門。門診常聽到患者抱怨藥開得太多,平日卻照三餐吃補品,其實魚油、銀杏、紅麴等,可能影響藥物效用,「規律服用藥物,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反而不要吃太多保健品,病情才能得到控制。」此外,中秋前後,民眾好食柚子,張嘉修提醒,柚子、葡萄柚都會影響降血壓藥物的效用,三高患者不宜過量食用,以每日一顆為上限,且要與服藥時間錯開至少四個小時。大里仁愛醫院營養師徐佳靖提醒三高患者,日常飲食應把握少糖、少油、少鹽、高纖維「三少一高」原則,常見的蔬菜、全穀類、地瓜等,都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控制三高;防疫宅在家時,也可以煮「花椰菜米」,其獨特香氣加上花椰菜的高纖含量,可取代米飯。花椰菜米健康油飯食材:香菇、油蔥、蒜頭、麻油、櫻花蝦、豬瘦肉絲、白米、花椰菜米作法:1. 豬肉絲與蠔油、白胡椒、米酒抓醃。2. 鵝油蔥酥與乾香菇、薑片爆香。3. 加入解凍後花椰菜米。4. 將食材1倒入鍋中拌炒。5. 熄火加麻油,將白飯入鍋拌至均勻上色。花椰菜米3大好處● 取代白飯,減少醣份攝取。● 富含膳食纖維,可降低血脂及膽固醇。● 具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食譜設計╱營養師徐佳靖、製表╱林琮恩)MAT-TW-2101127-1.0-09/2021【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1-09-26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皮膚保濕是第一要務
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皮膚絲聚蛋白異常,導致皮膚角質層保濕鎖水功能缺損,讓過敏原入侵,使皮膚出現乾燥、發炎症狀而搔癢,是反覆發作又合併免疫系統失調的慢性皮膚病。常見有過敏家族史的兒童、青少年,一旦發病,會出現嚴重搔癢、病程反覆,往往會在氣候轉換、身心壓力大時再度復發。恩主公醫院皮膚科暨美容醫學中心主任王綺嫻指出,九成患者在持續治療及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下,能與之共存;但仍有8%的成人會為異位性皮膚炎苦惱,建議患者必須要學會照顧自己的皮膚狀況,「趨吉避凶」,對於異位性皮膚炎常見的地雷和特定食物也要避免。保濕一天塗抹二至四次乳液,加強皮膚鎖水功能。首先要注意,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缺乏鎖水功能,而使「門戶大開」,一旦遇到天氣溫度、濕度變化,皮膚水分會經由表皮大量散失到環境中,導致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下降,皮膚變得乾燥搔癢。甚至皮膚乾燥出現細小的裂隙,也會使環境中的過敏原入侵,並引發一連串的免疫反應。一旦皮膚開始發紅、脫屑及搔癢,患者禁不住搔抓患部後,又使更多的過敏原趁虛而入,嚴重者還會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導致皮膚出現滲液流湯及紅腫加劇。醫師提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規律使用皮膚保濕劑,視皮膚乾燥程度,一天塗抹二至四次乳液。除天氣變化外,睡眠不佳、情緒壓力大、焦急及煩躁等,都會讓搔癢的症狀加劇,甚至病情惡化,因此需要注意睡眠及壓力調適。飲食禁忌避開常見過敏食物,吃辣流汗易引來癢感。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否需要嚴格飲食控制的課題,一直受到許多關注。王綺嫻表示,臨床上有很多病人反應,吃了特定食物好像沒有特別嚴重,不吃某特定食物,病情好像也沒有明顯改善。研究發現,患者對食物過敏的比率從二至八成不等。一般建議避開牛奶、奶製品、花生、小麥、海鮮、貝類及雞蛋等,或限制過敏的食物約一個月,期間需維持正常的皮膚保濕劑塗抹,視皮膚搔癢紅疹是否明顯改善,才能確認是否需要嚴格的飲食限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因為流汗會惡化患者皮膚的癢感,過熱的湯、麻辣鍋或吃了會導致體溫升高及冒汗的食物,會讓患者搔癢的感覺明顯加劇,也應避免。減少過敏原保持居家整潔,遠離空氣汙染的環境。1.清潔寢具遠離塵蟎王綺嫻指出,塵蟎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常見的過敏原,當環境中有灰塵堆積及塵蟎的增生,會惡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癢感及紅疹。建議寢具或絨毛玩具至少一星期清洗一次,並用烘乾機徹底烘乾,房間使用除濕機,並使用吸塵器除塵,可以有效避免因灰塵及塵蟎導致搔癢及皮疹惡化。2.避免與寵物共眠,使用空氣清淨機,保持環境濕度。如果家中環境有貓毛、狗毛、蟑螂、黴菌、空氣汙染物與二手菸,也不利異位性皮膚炎病情。房間應保持空氣流通,避免二手菸,避免飼養有毛髮的寵物,若飼養則避免與之共眠,可減輕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要迎戰空氣中引發的過敏原,如懸浮微粒、寵物的毛屑、PM2.5、灰塵及黴菌等。建議家長根據環保署公布的空氣品質,決定是否開窗讓空氣流通,室內可使用空氣清淨機、吸塵器及除濕機,保持環境濕度在50-65%的範圍,並定期清洗濾網,可以避免環境因素導致異位性皮膚炎的惡化。3.避免洗澡水溫太高:日常生活中也要留意避免以高溫的水沐浴,避免沖洗時間過長,才不會讓皮膚變得更加乾燥。
-
2021-09-26 醫療.自體免疫
異位性皮膚炎四季都難受 三階段治療不能擅自停藥
異位性皮膚炎是國人常見的皮膚疾病,因保濕功能異常而造成乾燥、發炎等症狀,且一發作患部奇癢無比,病人難耐癢感,常常抓傷流血、滲出組織液,造成大面積的傷口,連帶影響社交生活。皮膚科醫師說,罹患異位性皮膚炎,「保濕」很重要,一般常見治療方法有外用、口服與照光治療,需保養、追蹤才能有效避免惡化。急性發作癢到難受,慢性發作皮膚增厚、龜裂。異位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據中國附醫資料顯示,全球約有5%至20%的小孩受影響,其中大部分病人會在一歲前發病,其次在1到5歲間發病,而成人也會受到異位性皮膚炎所苦。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通常2歲以下嬰幼兒好發於臉、頭皮、頸部,成人常見手腕、腳踝及四肢關節的屈側彎曲部位。急性發作時,患者常因忍受不了皮膚癢,以致抓傷、流血滲出組織液,或因而造成細菌感染,得服用抗生素避免惡化;慢性發作時皮膚乾燥,皮膚會慢性苔癬化,增厚、龜裂。治療目標主要是改善症狀、避免惡化,無法根治。患者一年四季都受病症所苦,趙昭明說,夏季天氣悶熱、流汗,容易刺激皮膚,引起發炎免疫反應;冬天則常因為天氣乾冷,血液循環變慢,油脂、角質層的功能連帶下降,皮膚保護力變差,容易乾癢搔抓。所幸治療日新月異,依個別情形給予不同藥物治療。趙昭明說,治療目標主要是改善症狀、避免惡化,患者需做好無法根治,與其長期共存的心理準備。輕度患者抗組織胺或類固醇 長期大面積使用類固醇,恐皮膚變薄、血管萎縮。不論病患嚴重程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首先都需要做好「保濕」的工作,但塗抹保濕產品只是基本保養並非治療。桃園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主任胡倩婷說,病患依其皮膚病灶分為輕、中與重度治療。輕度患者除了日常的保濕保養外,也會搭配外用藥使用,常見有抗組織胺與類固醇。胡倩婷提醒,類固醇雖然有消炎、止癢及血管收縮作用,但皮膚長期大面積使用,恐有變薄、血管萎縮的疑慮,恐使皮膚免疫受影響,變得容易感染。尤其嬰幼兒的皮膚薄、嫩,胡倩婷指出,臨床會避免選用含類固醇成分的藥品,怕影響嬰幼兒的腎上腺、腦下垂體分泌,屆時生長發育恐出問題。中、重度患者口服抗組織胺 控制搔癢、幫助睡眠中、重度患者常常皮膚紅、癢難耐,導致徹夜難眠,睡眠品質大受影響,這時口服抗組織胺就能派上用場。胡倩婷說,這項治療藥物,可有效控制搔癢且幫助睡眠。不過,服藥時間長短與藥量控制仍需醫師評估。照光治療 特定波長紫外光加強免疫調節針對反覆發生的慢性皮膚病,除了擦藥、吃藥,又多了一樣治療利器「照光治療」,照光治療是利用特定波長的紫外光,直接照射皮膚病灶處,加強免疫調節。胡倩婷指出,異位性皮膚炎也可適用,對於控制免疫調節有幫助,但礙於患者是小孩,一周數次以低劑量方式照射,時間上較難以搭配,也就較少人使用。生物製劑 健保給付門檻高若口服藥物治療和照光的效果都不好,則需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胡倩婷指出,相較於國外治療,台灣申請生物製劑門檻高,需半年口服藥、光照沒有成效,且病灶30%以上等,才有可能獲得健保給付,國內盛行率不高。無論選擇哪種治療,趙昭明提醒絕不能擅自停藥,須定期回診並依醫師指示調整用藥。
-
2021-09-18 該看哪科.皮膚
抗異大作戰/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受不了?ADCT測驗用數字快速掌握病情
抗異大作戰講座第四場「ADCT測驗 很懂我的癢」精彩回顧 https://lihi1.cc/oEGpp 異位性皮膚炎常讓患者不適,但到底不適到何種程度,醫師往往很難判讀。皮膚科醫師建議患者定期進行ADCT評量,經由量化後的數據,醫病雙方溝通更順暢,並提升醫師問診效率及對病情的掌握,更能讓患者參與治療的討論,同時考量皮膚症狀、心理健康和生活品質,一起為患者創造更好的人生。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與元氣網主辦「異起改變 抗異大作戰」系列直播講座,第四場「ADCT測驗 很懂我的癢」由童綜合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邱瑩明、護理師江宥筑主講。 量化數字 增進醫病溝通 治療更有效 ADCT是給患者的評量問卷,邱瑩明表示,異膚會造成紅疹、搔癢等症狀,帶來生活困擾,但病人到底多癢、對生活的干擾到何種程度,醫師無從得知或難以拿捏,因此必須透過ADCT,讓患者回答題目,以量化的數字表達。邱瑩明表示,ADCT 分數在7分以上時,就代表症狀較嚴重,0至2分則顯示症狀大幅改善,醫師透過分數可清楚掌握患者症狀和改善情形。邱瑩明說,每位患者的個性和表達方式不同,自述症狀時易讓醫師困擾,甚至造成溝通上的誤會;很多病友說話含蓄,門診時會說「現在感覺比較好」,但到底多好很難理解,另有些患者表達方式較誇張,常說「感覺非常癢」、「更癢了」,而究竟多癢也很難判定,醫病之間難免出現溝通誤會。例如邱瑩明遇過一位患者回診時自述「病情比較好」,但他看了患者的ADCT才發現對方從原本的9分大幅降低到3分,「豈止是比較好,根本已是非常好」。也有患者門診時自述「好很多」,醫師以為不需更新治療方式,但其實他的ADCT分數雖自之前的20分降至8分,但仍算中重度,仍須調整藥物加強控制。邱瑩明強調, 這正是ADCT的最大意義和優點,讓醫師可以更精準的調整治療方針,進而一步步改善患者的病情,最後達到0分並不難。養成習慣 每周做一次ADCT異膚患者每次看診前,最好先進行ADCT量表,問診時主動告知醫師自己的量表分數。邱瑩明更建議患者把ADCT當成習慣,每次門診之後,每周紀錄ADCT分數直到下次看診,且看診時帶著列印的量表和醫師一起討論分數變化,即可清楚知道目前的治療方式是否適合,進而討論接下來的治療方式。透過ADCT的監測和調整治療方針後,異膚患者病情大幅改善,不再是夢想。邱瑩明說,部分患者因為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便放棄治療,導致病情惡化,非常可惜,其實透過密切追蹤ADCT,調整治療方針,「最後絕對有機會達到0分」。護理師江宥筑也說,異膚患者因為皮膚問題,常有心理壓力,人際關係易退縮,建議透過填寫ADCT,可詳細掌握治療階段的變化,醫護人員也會分析每個題目的分數,提出適合的建議。她日前便遇到一位十幾歲的中重度學生患者,心理壓力大,常不自覺地拔頭髮,兩鬢頭髮明顯稀疏,也因為癢到睡不著,半夜都在玩線上遊戲,還會用吹風機吹皮膚,舒緩癢感,導致病灶更惡化。今年5月門診時,江宥筑鼓勵這名學生患者改善作息,以免因睡眠不足而降低免疫力,造成異膚病情更嚴重;她同時建議他培養新的興趣,轉移注意力,也叮嚀他填寫ADCT,讓醫護人員掌握病情和生活改善程度。8月回診時,他的頭髮已重新長出來,病情和生活品質也好轉不少。與異膚和平共處 飲食運動多留意異膚是慢性病,患者要盡量與其和平共處。江宥筑說,例如有時患者進行過敏源測試,發現某些食物測出數值較高,但之前吃該項食物卻沒問題,這時她會建議患者不妨少量食用,不必過度排斥。此外,很多患者一流汗就會皮膚發癢,運動時穿著吸濕排汗的衣服也會癢,她建議患者勿因此排斥運動,只要在外出運動時多帶一件衣服,運動完馬上更換,讓皮膚保持通風乾燥即可。●加入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社團,掌握最新節目動態●ADCT小測驗:簡單回答6個問題,幫助異友掌控病情●抗異大作戰直播講座活動訊息
-
2021-09-15 性愛.愛情診療室
「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蔡永森的40+成熟愛情
《俗女養成記2》除了有更多貼近大齡女子的生活描寫之外,主角陳嘉玲與青梅竹馬蔡永森之間的成熟愛情,以及他們之間平淡卻充滿溫馨感的日常生活,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VidaOrange編輯整理了蔡永森和陳嘉玲在《俗女養成記2》中面對愛情的成熟模樣,也許,你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逐漸成熟的自己,在這幾年對於愛情是否有了新的想法和體悟。*本文有劇情微雷,請斟酌後再繼續觀看1.為對方細心著想,給予最溫暖的支持「嘉玲Fighting、嘉玲Fighting!」在第二季中考上導遊的陳嘉玲,第一天帶團就遇到了難搞的外國客人,讓陳嘉玲感到非常沮喪。這時,身為棒球隊教練的蔡永森,就這麼剛好地領著棒球隊經過陳嘉玲身邊,他們一邊喊著:「嘉玲Fighting、嘉玲Fighting!」一邊跑了過去。雖然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但蔡永森用他的細心體貼為第一天上班的陳嘉玲送上加油打氣,儘管方法不浪漫卻誠懇無比,不僅溫暖了陳嘉玲的心,也讓她重新恢復笑容,再次找回了勇氣。2.在彼此低落的時候,給對方一個安慰的肩膀「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被醫師診斷為「早更」,開始發現自己不再年輕的陳嘉玲,想體驗看看當美女的感覺,所以到了同事推薦的醫美診所微整形,沒想到竟然整形失敗,臉上長滿了過敏疹子。傷心又沮喪的她,和同樣刺青失敗的爸爸坐在屋頂談心,當她要從屋頂上下來時,看到在樓梯底下等著她的蔡永森,陳嘉玲鼓起勇氣把內心的不安一次發洩出來:「我很醜對不對?我接下來會越來愈醜,皮膚會越來越粗、聲音會越來越低、半夜會流汗,還有骨質疏鬆症⋯⋯」而蔡永森卻沒有用任何甜言蜜語安慰她,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我也沒多帥啦!」並伸出手拉她下來。陳嘉玲下來之後,又補了一句:「還有,我可能生不出小孩。」蔡永森同樣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把陳嘉玲的頭髮輕輕撥開,看著她整形失敗的眼睛說:「真的很醜。」並把她擁入懷裡。而陳嘉玲聽了之後,也漸漸放下那些壓力和擔心,因為蔡永森用溫暖的行動讓她知道,不管自己未來發生了什麼事,外表變得再醜再老,身邊永遠會有他陪伴著自己。3.互相體諒,為彼此分擔辛勞「你是不是很痛?」「妳是不是很累?」第三集中,被難搞的客人折磨一整天,最後還被用拐杖砸到流鼻血的陳嘉玲,在蔡永森的住處外坐著等他。當陳嘉玲看到手臂被棒球隊學生不小心用球棒砸斷的蔡永森時,第一個冒出的念頭不是跟他抱怨自己一整天的遭遇,而是先問他:「你的手是不是很痛?」而蔡永森也隨即問她:「妳是不是很累?」回家之後,陳嘉玲幫手不方便的蔡永森洗頭,而蔡永森也幫疲憊的陳嘉玲做了晚餐,最後,陳嘉玲給了蔡永森她家的鑰匙,象徵著兩個人的關係更進一步。儘管在這一集中,兩個人都處在一個比較低潮的狀態,但成熟的他們卻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把另一半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並用一句平淡而溫暖的問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對他的重視,或許,這就是一段成熟又穩定的感情,最美好的樣貌吧!※本文由《VidaOrange生活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我很醜對不對?」「我也沒多帥啦!」《俗女養成記2》陳嘉玲&蔡永森的40+成熟愛情
-
2021-09-07 養生.生活智慧王
衣服洗過還是有汗臭味、霉味?3個洗衣地雷超常見
小綠的汗腺相當發達,尤其到了炎熱的夏天,只要走出戶外買便當,即使才短短 的幾分鐘,揮汗如雨下之外,汗流浹背讓整件衣服都濕透了,當他再度進入辦公室之後,強力的冷氣雖然把衣服吹乾了,但這個時候,難聞的汗臭味也就出現了,尤其是在密閉的空間內,味道特別明顯,這樣的情況經常讓他覺得很不自在。汗液本身無味道 這些原因都可能導致汗臭的原因有哪些?皮膚科醫師蔡長祐表示,雖然常說汗臭,但其實汗液本身是沒有任何味道的。成人的身體平均有200~500萬 個汗腺,汗液成分中有將近99%都是水分,剩下的1%是鹽分、尿素、氨基酸、乳酸等,可以幫助身體散熱以及調節體溫,只有當汗液被皮膚表面的細菌分解時,才會產生臭味;而在運動之後,汗臭會達到最高點,這是因為體表變得高溫又潮濕,是最利於細菌繁殖的溫床。要去除汗臭,首先要找出流汗的原因,除了高溫、壓力、情緒緊張會讓人冒汗之 外,像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長腫瘤等疾病,也都會讓人大量流汗。(推薦閱讀:一流汗狐臭、體味加重怎辦? 皮膚科醫授「超強除臭法」:汗本身沒有異味)消除汗臭、體臭 對症下藥徹底解決1、徹底清潔:洗澡時可以多加去角質這個步驟,徹底清潔皮膚。2、勤換衣物:選用純棉材質的衣物,若汗濕了就應該更換。3、止汗劑:晚上洗澡擦乾身體之後,塗抹止汗劑在平日容易出汗的部位。(推薦閱讀:止汗劑要睡前擦才有效! 4種情況硬用恐會得刺激性皮膚炎)4、疾病治療:若是甲狀腺亢進、腎上腺長腫瘤造成的大量出汗,則要針對疾病做治療。衣服老是臭摸摸 清洗時這樣做能除臭老是聞起來臭臭的衣服,應該如何清洗,才可以去除臭味呢?家事達人陳安祺表示,衣物臭味來源大致上可以分3個原因,針對不同原因有不同的除臭方法:1、衣物材質變質:例如化學纖維衣物材質不佳而變質就會有異味,或是動物纖維,如蠶絲、羽毛等衣物,受到高溫影響而產生蛋白質變質,就會有臭味產生;因此,應該慎選衣物材質,或是避免高溫曝曬衣物。(推薦閱讀:高溫戴安全帽頭皮癢、出油又臭? 機車族「常見惡習」恐釀蜂窩性組織炎)2、洗衣機內的霉味:若洗過的衣物都會有異味,此時要定期清洗洗衣機內槽,而且洗完衣服之後不要馬上把機蓋合上,應讓機槽通風且讓濕氣散發掉後才蓋上機蓋。3、衣物汗味過於嚴重:若只是部分衣物異味嚴重,那就必須把這些衣物先行另外預洗,亦可在水桶中加入洗劑和1~2大匙的小蘇打粉先行浸泡。要置入洗衣機清洗時,記得把污水倒掉後以清水略加沖過;問題不嚴重時,可以在一般清洗衣物時,加入洗劑的同時倒入1杯小蘇打粉,即可去除臭味。延伸閱讀: ·腳易出汗?小心悶出腳臭! 醫授穿鞋前「8個前置作業」快速除臭 ·內褲總是黃黃的?熱水會破壞材質? 洗錯堆滿菌!快避開這些NG清洗動作
-
2021-09-03 該看哪科.皮膚
戴兩層口罩戴到耳朵破皮 皮膚科醫師教減壓3妙招
防疫意識高,有的人選擇戴上兩層口罩,內層是一般外科款、外層則是布口罩,卻疏忽了負載壓力的「耳朵」正在抗議。一名女性銀行員,因為工作需要常接觸人群,習慣戴兩層口罩,長時間磨擦下來,束帶與耳朵接觸部位,開始裂開、發炎、有熱痛感,甚至流出黃黃的液體,因而求助醫師。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耳朵多為軟骨,皮膚也較脆弱,口罩帶長期束縛、摩擦,就容易有破皮的狀況。有3個NG狀況,恐使耳朵破皮加劇,一是皮膚敏感者如濕疹患者,易併發接觸性皮膚炎;其次是天熱時,流汗未及時擦乾處置,汗液裡面胺、鈉,會催化傷口發炎;三是下拉口罩壞習慣,許多民眾吃東西或喝水時,直接將口罩拉到下巴,不僅增加耳朵摩擦,也容易讓病毒汙染口罩。小破皮處理很簡單,趙昭明指出,抗發炎、外用藥膏可治療傷口,不建議以人工皮或OK繃黏貼患部,怕傷口悶住潰爛。受傷部位若紅腫、疼痛超過三天,要注意反覆發炎的問題,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有效對抗耳後破皮,趙昭明提供減壓3妙招,建議可隨身準備乳液或凡士林,潤滑耳後降低摩擦,忘記攜帶也沒關係,小小一張衛生紙墊在後方,也能發揮功效;另長時間工作的民眾,可以利用上廁所時間,在保持防疫安全前提下,拿下口罩休息一下,舒緩束縛感。
-
2021-09-01 該看哪科.皮膚
戴雙層口罩「耳朵受不了」破皮流湯 專家教減壓三招
防疫意識高,有的人選擇戴上兩層口罩,內層是一般外科款、外層則是布口罩,卻疏忽了負載壓力的「耳朵」正在抗議。一名24歲的女性銀行員,因為工作需要常接觸人群,習慣戴兩層口罩,長時間磨擦下來,束帶與耳朵接觸部位,開始裂開、發炎有熱痛感,甚至流出黃黃的液體,因而求助醫師。近兩年疫情嚴重,長時間需配戴口罩,不少民眾為耳後破皮找上門。收治個案的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耳朵多為軟骨,皮膚也較脆弱,口罩帶長期束縛、摩擦,就容易有破皮的狀況。有3個NG狀況,恐使耳朵破皮加劇。趙昭明說,第一、皮膚較敏感者,如濕疹患者就越容易併發接觸性皮膚炎;再者,尤其是夏天天氣炎,流汗未及時擦乾處置,汗液裡面胺、鈉,會催化傷口發炎。最後,則是下拉口罩的壞習慣,趙昭明說,許多民眾吃東西,或喝水時,懶得將口罩取下,而是直接把它拉到下巴,不僅增加耳朵摩擦的狀況,反而更容易讓病毒汙染口罩。小破皮處理其實很簡單,趙指出,常見的抗發炎、外用藥膏即可治療傷口,不建議以人工皮或OK繃黏貼患部,怕傷口悶住潰爛。即便耳朵破皮還是得繼續戴口罩,他表示,受傷部位若紅腫、疼痛超過三天,要注意反覆發炎的問題,甚至引發蜂窩性組織炎的可能。有效對抗耳後破皮,趙昭明提供減壓3妙招,他建議,可隨身準備乳液或凡士林,潤滑耳後降低摩擦,忘記攜帶也沒關係,小小一張衛生紙墊在後方,也能發揮功效;另長時間工作的民眾,可以利用上廁所時間,在保持防疫安全前提下,拿下口罩休息一下,舒緩束縛感。
-
2021-08-31 該看哪科.泌尿腎臟
天氣悶熱又戴著口罩 工人傳出罹熱衰竭症狀
天氣高溫悶熱,日前有工人在工地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緊急送醫急救,確診為熱衰竭,其中一人更引起橫紋肌溶解症,所幸及時住院治療,靜脈注射大量輸液後才化解危機,並在兩天後順利出院,返回工作崗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腎臟科醫師李其育指出,患者本身有慢性腎臟病,加上工作必須配戴口罩,不易散熱,喝水也不方便,可能因此更容易引起熱衰竭。他提醒,工作時應盡可能穿著寬鬆衣物,並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如運動飲料或微量加鹽的開水,也可用冷毛巾擦拭皮膚,讓體溫漸漸降低,降低熱衰竭的發生機率。他說,常見的熱傷害包括熱衰竭、熱痙攣及熱中暑,熱衰竭是指高溫環境大量流汗後,同時造成水分和鹽分等電解質大量流失;體溫大多正常或稍微上升,但會出現頭痛、噁心、嘔吐、虛弱無力等症狀,嚴重時可能休克或昏迷。由於體溫不太會超過40°C,死亡風險低,只要盡快補充水分及電解質,大多能恢復正常。熱痙攣則是指在高溫環境大量流汗時,補充過多開水而非電解質溶液,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出現肌肉痙攣,若情況嚴重無及時處理,少數案例會有死亡風險。至於熱中暑,常是因體溫調節能力失常造成,大多是因為熱衰竭未及時發現所致,輕微熱中暑會出現臉色發紅、口渴、頭暈、噁心、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時恐會伴隨中樞神經問題,體溫超過42°C時,甚至有死亡風險。李其育說,橫紋肌溶解症為內科急症,通常合併熱衰竭出現,由於體內溫度過高,使骨骼肌的肌纖維膜發生急速損傷,造成肌肉細胞壞死,當細胞內大量肌球蛋白釋出進入血液循環,會造成腎毒性,若無法及時排出,就會影響腎臟功能,造成急性腎臟衰竭,一旦延誤治療,嚴重時也會致命。
-
2021-08-30 新聞.元氣新聞
9月仍持續飆高溫 醫籲慎防熱衰竭
即將進入9月天,各地白晝動輒飆破30度高溫,令人在烈日下難耐,日前台南麻豆甫傳出一對祖孫不幸悶死車內,更引起外界震驚,醫師提醒炎熱高溫,特別要留意熱衰竭,避免類似不幸事件發生。台南佳里奇美醫院急室主任朱逢源說,熱衰竭通常是指身體逐漸過熱狀態,常見症狀有極度口渴、頭痛、頭暈或意識混亂、食慾不振或噁心想吐、過度流汗且皮膚濕冷蒼白、手腳抽筋且容易胃痙攣、呼吸及脈搏都會加速、以及體溫可能會上升超過38度,都要特別留意。他指出,一般來說,嬰兒、小孩、老人、糖尿病、心臟病、慢性病患者及正在服用藥物治療者,都較容易產生熱衰竭。而心血管患者,在高溫血液易變得較黏稠,交感神經也會過度興奮,刺激血管收縮,可能誘發心肌梗塞或嚴重心律不整。預防熱衰竭,除氣溫高時盡量不要外出,避免穿著會妨礙熱量散出衣物外,最重要的是,適時補充水分與鹽分,減少不幸憾事發生。朱逢源說,當事人若發生熱衰竭症狀,務必迅速將病患移動到陰涼處,除去身上過多或是有束縛衣物,給予身上噴灑水霧及以風扇降溫,可加強頸部及腋下部位加強散熱,若意識清楚,可協助飲用大量加鹽水或是運動飲料,若症狀嚴重者,務必盡速送醫治療。
-
2021-08-27 新聞.元氣新聞
月經教育元年!北市推免費衛生棉 台大開課破除迷思
月經是女生常遇到卻學不到的生理現象。月經衛生教育直到去年才在台生根,衛生棉品牌Kotex靠得住去年在雙北市推出「she can青春期生理教育計畫」,打造國內首套針對國中生設計的月經教材;台大也宣布今年9月要開校史第一門月經課,大談這件女生都會碰到,卻少有人透徹介紹的事。新創團體「小紅帽」創辦人林薇是國內最早倡議月經教育的人,她去年至今走遍全台7個縣市校園,發現學生對月經認識甚少,有男生以為月經是藍色的。就連熟知女性產道結構的護理專科生、台大醫學院女生,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自己月事期間的不適。不只學校教育著墨少,許多當代爸媽害怕惹來一屋子的尷尬氛圍,避與孩子談月經。在林薇眼中,教育是讓國人認識月經的最重要管道。這正是小紅帽入校教月經的初衷,對小學生,小紅帽團隊強調月經和流汗、流鼻涕一樣,是稀鬆平常的生理現象。對中學生,他們帶入更深的議題,讓學生了解月經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並從中反思「為何會這樣?」台大接棒高等教育端的月經教育,宣布這學期增設名為「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的課。開此課的創新設計學院在粉絲專頁介紹,此課藉由切換不同視角的專業 ,由醫學、法律、機械、獸醫系等教授帶領,去解釋或嘗試探討女性生殖週期現象,與社會文化間的細膩連結。這是一門牽涉到性別平權、月經平權、公民社會、科學教育、法律規範和經濟發展的多元課程。衛生棉廠商則試圖讓生理用品走入校園,帶領學生認識和關心月經。台北市政府8月26日宣布與Kotex推出「國中生理用品供應試辦計畫」,將於古亭、信義、士林、重慶、木柵5所國中先行試辦一學期,於校園女廁設置「she can生理用品盒」,預計將有超過1500名女性師生受惠。Kotex品牌製造商、金百利克拉克台灣香港事業群總裁閔慧琳指出,在校園供應生理用品,能讓女學生需要時隨時取用,再搭配「she can青春期生理教育計畫」月經教育,鼓勵青春期孩子正向看待月經話題,從校園開始破除月經汙名與迷思。林薇分析,月經長期被誤認為見不得人的事,只能以「那個來了」稱之,這樣的刻板印象待破除。月經也衍生社會議題,台灣就有年輕女生因買不起生理用品而陷入「月經貧窮」,為省錢一天只用1、2片衛生棉。蘇格蘭為此推動生理用品免稅,受歐美關注,但國內少有人關注此議題。如今越來越多團隊致力此事,期待教育翻轉月經予人的印象,陪伴學生們認識它也認識自己。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皮膚病治療特色院所
濕疹件數No.1林口長庚醫院/鄰近桃園工業區 濕疹是常見職業病健保統計,109年診斷濕疹件數最多的醫療院所是林口長庚醫院,多達3萬691件,。林口長庚分析與兩個「多」有關,主治醫師人數最多、周邊工業區濕疹患者多,由於濕疹患者多長期監測,林口長庚跨科合作完整,也讓患者願意定期回診。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陳冠伃表示,院內皮膚科醫師多達30多人。另外,桃園地區多工業區,濕疹也是工人常見職業病。協助加工製造的工人,為避免接觸工業物質,手套是必備,許多國人對乳膠手套過敏,容易因此刺激引起濕疹。也有不少在無塵室工作者,需穿上像防疫人員的「兔寶寶裝」,也增加皮膚發炎機率。陳冠伃表示,濕疹治療除了給予藥物改善,也需要避免皮膚刺激,這些工人沒辦法改變工作內容,即使給予妥善的治療,仍可能反覆發生,須定期追蹤。臨床上也有不少患者演變成難治型濕疹,這類患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口服免疫製劑,為了對症下藥,林口長庚可協助檢測基因,協助患者排除不適合藥物。至於同時患有濕疹以及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可能需要生物製劑,林口長庚團隊也協助患者用藥追蹤,避免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毛囊炎件數No.1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居家上班上課 久坐也會發生毛囊炎依健保署統計,台中鄭地明皮膚科診所109年毛囊炎診療件數最多,達1萬4,028件。醫師鄭地明表示,診所附近有很多傳統產業和工業區,工作環境辛苦,尤其夏天氣候濕熱,更容易有毛囊炎問題。鄭地明說,毛囊炎是常見的皮膚疾病問題,任何年紀和性別都可能發生,原因包括細菌或黴菌感染,尤其夏天悶熱氣候更容易有,也有人因體質關係,毛細孔容易阻塞,造成皮膚受傷,產生毛囊炎。除了勞工朋友在大熱天下工作,特別容易有毛囊炎,鄭地明說,新冠疫情讓許多人居家辦公,學生也在家視訊上學,長時間坐著上班上課,屁股也容易有毛囊炎。另外長途開車的貨車和客車司機,也常遇到相同問題。毛囊炎治療要先找出發生原因,如果是悶熱環境下工作,盡可能穿排汗通風的衣褲。身體流汗要用濕毛巾擦乾,客運或貨車司機可在駕駛座椅上加鋪涼墊,減少屁股的不適和悶熱。鄭地明建議,傳產工人如果工作環境無法改善,回家也應讓自己保持涼爽,才可能解緩毛囊炎發生機率。他曾診治毛囊炎的工人,在夏天濕熱工作環境下,老闆不開冷氣,更顯工人的辛苦。足癬與股癬No.1台北黃禎憲皮膚科診所/治病因還要緩解症狀 增加患者治療信心據健保署109年統計資料,黃禎憲皮膚科以足癬6,118件與股癬3,101件治療件數名列第一。該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千耀表示,診所已有30幾年歷史,治療過各式各樣的案例,能正確診斷疾病,掌握精準用藥時機,緩解病狀,大大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黃千耀表示,絕大多數皮膚病可用肉眼判別,但足癬、股癬有時看起來很像濕疹,難以區分,這時會利用顯微鏡,以確定診斷。但因檢查時間耗時,部分醫療院所沒有時間執行,因此不時出現錯誤診斷、用藥的狀況。近期門診有位患者,半年間至數間診所、醫院就診,皮膚狀況都未改善,後來上門求診才找出真正病因。正確診斷治療後,一周內病況即明顯改善。「精準用藥不只要治病因,還要能紓解症狀,增加患者願意繼續治療的信心。」黃千耀指出,如果治療時只處理病因,忽略症狀帶給病患的困擾,治療過程會相當煎熬。尤其台灣氣候悶熱潮濕,常讓足癬、股癬病程拖很久,一般足癬需2至3個月,股癬則要1.5月,很多患者覺得搔癢難耐,這時不能只執著在抗黴菌的病因治療,還要及時處理症狀,「看見效果後,患者會更願意遵醫囑,能提升治療品質。」汗斑件數No.1彰化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黴菌感染 色素脫失 配合洗劑可防復發南彰化產業以農業與輕工業為主,常處於悶熱環境或從事易流汗的工作,罹患變色糠疹的機率高。109年健保署統計,位在彰化縣的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診治變色糠疹件數最多,達4,377件。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院長林源富說,變色糠疹又名汗斑,是一種黴菌感染。這種在皮膚生長的黴菌會讓色素脫失,導致被感染部位呈現紅、白、咖啡等顏色,好發在背部、胸部、頸部等常流汗的地方,通常沒有不適症狀。變色糠疹不難治療,若按醫囑口服抗黴菌藥並配合外用抗黴菌藥治療2周到4周,黴菌多可清除乾淨,但皮膚色素不均會持續存在,要等到皮膚自然更新,新皮取代舊皮,這些色塊才會逐漸淡化而恢復正常膚色。他表示,病人若在意色塊影響外觀,目前皮膚科引進新一代的抗黴菌藥,不必每天吃藥,可避免服藥困擾及副作用,還可以再配合抗菌的洗劑清潔皮膚和預發復發。如果特別在意恢復速度,可考慮特殊的308準分子照光機,加速皮膚色素復原。除了遵照醫矚治療,更重要的是確實改善生活環境,適時吹冷氣保持皮膚乾燥、通風,運動後流汗要盡快擦亁,並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確保不再復發。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斑斑點點不好看?醫師:不想長汗斑 流汗馬上擦乾
●汗斑流汗後第一時間擦去汗水,才能預防汗斑發生。夏天潮濕悶熱的環境,是很多皮膚疾病的溫床,「汗斑」更是好發於喜愛運動、容易出汗者。一名20幾歲男大生,背部出現許多紅色斑塊,至皮膚科診所就醫後,經醫師診斷為汗斑,開立口服治療藥物後,一周內即痊癒。台北長庚診所副院長胡倩婷提醒,預防汗斑復發,需保持環境乾燥涼爽,並於流汗後第一時間擦去汗水。汗斑是皮膚感染皮屑芽孢菌引起,好發在前胸、後背及上手臂的位置,會出現一塊塊脫屑的斑塊並且會讓皮膚變紅、變褐色,甚至變白,因此又被稱為「變色糠疹」。胡倩婷指出,治療汗斑通常會塗抹外用藥膏,但患病位置若在背部,患者難以塗抹藥膏,這時會使用口服抗黴菌藥物治療,如itraconazole。●痱子小朋友、長輩最常見,夏天別給孩子穿太多衣服。當天氣悶熱,排汗遇到阻礙,使汗水在皮膚累積,導致汗腺發炎,會形成熱汗疹,俗稱痱子。若皮膚上有細菌,會使汗疹變紅、搔癢的症狀愈趨強烈。台北市黃禎憲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黃千耀指出,汗疹主要發生在衣服蓋住的地方,如前胸、後背。小朋友、活動力不佳、臥床長輩等自我照顧能力較差者,是好發族群。「一般人熱了會主動穿脫衣物,但小朋友通常不會,汗水悶住就很容易長痱子。」黃千耀說,許多民眾平時總怕小朋友、長輩著涼,常常幫忙蓋被子,沒考量到被照顧者不懂得調節自身狀況,因而導致體溫升高、流汗,產生痱子。小朋友活動量大,黃千耀建議夏日不要讓小孩穿太多衣物,以免流汗過多悶住,更容易長痱子。胡倩婷表示,痱子基本上會自行消失,不必過於擔憂,出現早期病灶時,可擦痱子粉;若覺搔癢難耐,也可塗抹類固醇藥膏止癢;但若出現化膿的症狀,恐是細菌感染或嚴重發炎,應立即就醫。預防痱子發生,應避免暴露在悶熱潮濕的環境,不要穿太多衣服,選擇吸汗、通風的布料。洗完澡,擦乾身體,在穿衣前可以擦點含玉米粉成分的爽身粉,保持皮膚乾爽。另外,有人會因發燒而大量流汗,長出痱子,建議發燒時,用濕紗布手帕輕拍皮膚,有助退燒與吸汗。●足蹠蠹蝕症鞋襪要常換,撒痱子粉無利於鞋子保持乾爽。足部長期處於悶熱的鞋襪中,導致細菌增生,感染到皮膚角質層,是謂足蹠蠹蝕症。與香港腳不同的是,足蹠蠹蝕症可在腳底發現無數蛀蝕的小孔,主要分部在足底承受重力的部位,如腳掌前端、腳跟和接觸地面的趾頭處。黃千耀表示,由於足蹠蠹蝕症通常沒有特別症狀,頂多有輕微騷癢感、伴隨難聞氣味,許多病患都是在家人強烈要求下,才就醫治療。治療部分,以外用抗生素藥膏為主,若外用治療效果不佳,可使用口服藥物輔助治療,原則上一至二周即能改善。由於好發族群多是腳底容易流汗、長時間穿鞋者,黃千耀說,足部長期處在悶熱潮濕環境是患病主因,若想有效預防足蹠蠹蝕症的發生,需保持足部乾爽。盡量避免長時間穿鞋襪、選擇透氣性較佳的鞋子及吸汗力強的棉襪,或多帶一雙襪子替換;容易流腳汗者,可以帶毛巾將腳擦乾;鞋子盡量輪流穿,讓每雙鞋子都有時間通風、保持乾爽;返家盡量穿拖鞋。常有民眾於鞋內撒「痱子粉」,企圖讓鞋內保持乾爽,但黃千耀提醒,痱子粉僅是幫助吸附濕氣,濕氣仍留在鞋內,並不能使鞋內與足部保持乾爽。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濕疹、毛囊炎總是治不好?醫:多因一問題未改善
濕疹發炎性皮膚疾病都可稱濕疹,包含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等。根據健保大數據分析,濕疹、毛囊炎為國民最常見皮膚疾病。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指出,皮膚問題除了外在因素,也會因個人體質等內在因素影響,若出現紅腫、搔癢症狀,除了就醫針對症狀治療外,改變作息、維持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內外夾攻」方能免於疾病纏身。排名皮膚疾病首位的濕疹,屬於發炎性疾病,鄭惠文表示,只要皮膚發炎,皆可稱為濕疹,當中包含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汗皰疹等。濕疹分為急性期、亞急性期及慢性期,若出現皮膚乾燥是「警訊」,等到紅癢、脫皮等徵兆時,代表「皮膚生病了」。引發濕疹原因,除了內在體質、抵抗力不足,外在風險因子也不容小覷,包括過度曝曬、空汙塵蟎、蚊蟲叮咬、溫度變化大等,刺激皮膚都可能引發濕疹。慢性濕疹症狀是脫皮、增厚,藥物只能治標,容易復發。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指出,別光看「濕疹」二字,就認為症狀是「濕的」,有些急性濕疹會流湯、滲水,不過有些慢性濕疹症狀則是脫皮、增厚,且該部位乾燥。濕疹引發搔癢不適,若病患按捺不住「狂抓」,可能會破皮流血,導致感染風險。唐豪悅表示,濕疹很難根治,有時治好了,卻又因為壓力大、睡眠品質不好、天氣不穩定等再度發作,且台灣過敏原很多,塵蟎、潮濕環境等,都有可能再復發。鄭惠文認為,民眾罹患濕疹,常會落入「癢抓循環」,要消「炎」得想辦法「滅火」,常使用外用類固醇、口服抗組織胺,若太嚴重會給予口服類固醇藥物;止癢則以外用類固醇、抗組織胺藥物為主,民眾也可用蘆薈凝膠、甘草萃取物來做居家保養,輔助止癢。毛囊炎常被誤為青春痘,別吃炸物、甜食,減少久坐、熬夜。毛囊炎位居皮膚疾病第二名,也是民眾常見皮膚疾病。鄭惠文表示,毛囊炎顧名思義就是毛囊發炎,常見有細菌性毛囊炎、黴菌性毛囊炎。在台灣夏季潮濕炎熱,衣物濕悶、戴安全帽悶熱、腹股溝流汗等,都可能刺激毛囊孳生細菌。唐豪悅表示,毛囊炎多半好發於前胸、後背、屁股等部位,若常吃炸物、高糖分甜食或熬夜、個人清潔習慣不佳,恐讓症狀更嚴重。由於毛囊炎常被誤認為青春痘,唐豪悅表示,有些年輕人出現輕微症狀,不見得會立刻就醫,可能會先購買市面上抗痘產品使用,但他提醒,若超過三周以上症狀仍未好轉,建議及早就醫治療,避免情況惡化。鄭惠文表示,細菌性毛囊炎會以抗生素治療,至於黴菌性毛囊炎則以抗黴菌藥物為主。應避免穿過於緊身的衣物,改穿排汗較佳的材質,並減少久坐時間,或調節溫度、減少出汗。治不好頻換醫師 多因生活習慣未改善「症狀會好,但病不會斷根。」鄭惠文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外層屏障,耐受性相對高,有時內在抵抗力不夠,外在刺激就引起皮膚發炎,但病人常不自覺,總認為是醫師沒治好,頻頻換醫師。她曾收治一名脂漏性皮膚炎的病人,換了好多位醫師,總認為醫師沒把他治好,濕疹才會反覆發作。但其實每位醫師開的藥皆有改善,卻因病人未長期治療,生活習慣養成易生病體質,出現惡性循環。鄭惠文認為,有些病人因為內在體質,的確容易引發疾病,但不要因此氣餒,除了就醫治療外,內外可同步調理,透過好的生活習慣增強抵抗力,養成正向行為回饋,也可以預防疾病再生。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健保大數據/去年就診件數超過320萬 濕疹居皮膚病就醫之冠
台灣夏日高溫難耐,濕度高、流汗未擦,加上防疫戴口罩悶住臉,更容易引發皮膚症狀。元氣周報整理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根據健保署統計去年就診人數,濕疹、熱汗疹、毛囊炎並未受到疫情影響,就診人數不減反增。今天的「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了解國人皮膚問題就醫狀況,並作為求診參考。女性患濕疹比率高於男性,推測與免疫力相關。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健保署大數據統計,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以年齡層來看,患者分布平均;以性別來看,女性比起男性罹患濕疹機率高出一些。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推測,女性先天的免疫力狀況可能較男性差,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又熱又悶加上流汗就會起疹子。毛囊炎患者居次,男多於女,與潮濕、衣物不透氣有關。毛囊炎患者居次,109年年超過50萬人、99萬件就診人次。毛囊炎成因多半與「不透氣」有關,舉凡夏日大量流汗浸濕衣服,皮膚長期處在潮濕悶熱狀態,或是冬日穿著厚重衣服導致通風不佳,都可能刺激毛囊出現發炎反應。數據顯示,毛囊炎夏日好發,且男多於女。李伯璋說,近年氣候異常,天氣愈來愈熱,許多皮膚病跟溫度有關,尤其衣物排汗不佳佔很大的因素。癬類以足癬居首,即俗稱的香港腳。排名第三的是由黴菌感染的「癬」,癬因生成位置不同而有相異的病名。發生在身體部位稱做體癬;發生在鼠蹊部、胯下與股溝稱之為股癬;而常見的足癬,就是俗稱的香港腳。109年總計有逾51萬人感染癬類皮膚疾病,更有百萬就診人次。另從近10年(99至108年)民眾因同一種疾病赴門診就醫的統計,可以發現濕疹在這10年間,每名患者平均就診25.9次,短短1年內就得回診快3次;股癬、體癬10年間,分別以平均就診20.4、18.4次緊追在後,每年每名患者需找上醫師約兩次。雖非大病卻惱人,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惱人的皮膚問題同樣反映在健保花費,光是濕疹去年就耗費約152億健保點數,毛囊炎、足癬的健保花費分別是55億及20億點。事實上,民眾到皮膚科看診,費用並不多,中央是否考慮小病健保不予給付?李伯璋說,皮膚相關疾病對多數人而言雖不是大病,但「不舒服也是病」,健保也需要協助醫治好。李伯璋也是皮膚病的「苦主」,同時身受兩種疾病所擾。他分享,自己在多年有惱人的香港腳(足癬),那陣子腳受黴菌感染,皮膚不斷地龜裂,讓他直呼「真的很痛」。現在足癬已經痊癒的他,呼籲民眾有相關症狀需請益皮膚科醫師,勿擅自使用偏方。皮膚會反映身心狀況,有時與壓力相關。另外,膚況會反映身心狀況。李伯璋說,皮膚是人體的表徵,常受壓力影響。李伯璋將額頭的頭髮往上撥,只見頭皮下緣有些許紅塊,他說,工作壓力會誘發原因不明的免疫性皮膚炎,這種狀況在他接任署長前期更是嚴重,即便吃藥、塗抹藥品都無法根治,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調適壓力,才會改善發炎狀況。李伯璋補充,我國常見的皮膚用藥無非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與抗組織胺,這些藥治療病症通常「治標不治本」,像是工作所引發的免疫性皮膚炎,需要控制情緒、紓解壓力,再依據嚴重程度調整藥性強弱。數據解讀全台109年有超過152萬民眾受濕疹所擾,更有逾320萬就診件數,居皮膚病之冠。女性多於男性,推測與先天免疫相關,且夏季穿戴胸罩透氣性不足,易發生濕疹。毛囊炎和足癬患者人數則分居第二、三名。
-
2021-08-15 該看哪科.皮膚
你中招了嗎?夏季常見8種皮膚疾病讓人癢到受不了
夏季常見八種皮膚疾病分別為濕疹、毛囊炎、足癬、體癬、股癬、變色糠疹(汗斑)、熱汗疹、足蹠蠹蝕症。根據健保數據統計,黴菌類的皮膚疾病好發於年長者,香港腳雖會發生在全年齡層,但仍以50歲以上為大宗,與免疫系統好壞有關;因多汗引起的汗斑、熱汗疹等則以青少年、小孩為大宗。濕疹症狀癢到受不了,就醫人數最大宗。根據健保署統計,濕疹去年就診人數達152萬2,012人,件數達到320萬6,828件,平均一位患者去年就診2.1次,與前年平均一人就診2次,稍微增加。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濕疹是各種發炎性皮膚疾病統稱,異位性皮膚炎、富貴手、汗皰疹、接觸性皮膚炎等,這類疾病患者有各種不同原因會觸發濕疹,也導致濕疹的就診人數最多,皮膚科最常診斷的皮膚疾病也是濕疹。濕疹症狀會令人「癢到受不了」,因此即使去年是疫情期間,濕疹就診人數一樣多,甚至有比前年增加的情形。毛囊炎皮脂腺分泌異常,青壯年族群最常出現。健保署統計,毛囊炎去年就診件數僅次於濕疹,男多於女,集中在30到49歲間。國泰醫院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羅陽表示,當皮脂腺分泌異常堵塞毛囊,極可能導致毛囊炎,作息不正常、生活壓力、癌症治療,或是免疫力低下遭皮屑芽孢菌、痤瘡桿菌感染也會導致。他分析,30到49歲之間的青壯年族群,較容易出現作息不正常、皮脂腺分泌旺盛的情形,加上西式食物吃得多,也是導致罹病的原因。足癬30歲後患者大增,應與免疫力有關,男女發生率相當。足癬俗稱為香港腳,去年就診人數達26萬8,290人,就診件數為49萬1,259件,集中在50到69歲。黃毓惠分析,香港腳雖然會發生在全年齡層,但發生的情況仍與免疫力有些關係。臨床上常見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比較容易有香港腳;數據顯示,從30歲以後,患者開始大幅增加,應該也與免疫力有關。至於數據顯示男性略大於女性,她認為,男女發生率應該相當,只是女性較不願意就醫,反而先尋求成藥改善,常等到灰指甲出現影響外觀才願意就醫。股癬與體癬近年體癬患者增多,年輕族群多與養寵物有關。股癬患者集中在60到69歲之間,黃毓惠表示,股癬的發生與「包尿布」有一定的關係,不少長輩因疾病需要尿布協助。其餘年齡層患者,多數與穿著有關,如牛仔褲、內褲材質不透氣導致。體癬去年就診人數比股癬還多,羅陽表示,臨床上這幾年體癬患者確實愈來愈多,年輕族群的患者都有個共通點「養寵物」,動物身上的黴菌,因為接觸傳染給飼主,初期在身體上形成小圈圈,一直抓愈來愈嚴重,許多患者都抓破皮才就診。熱汗疹長痱子集中在0到19歲,與臨床經驗吻合。熱汗疹、汗斑患者以年輕族群為主。黃毓惠表示,熱汗疹就是俗稱的痱子,數據顯示集中在0到19歲,與臨床經驗吻合。剛出生的孩子汗腺發展不成熟,排汗功能受阻,孩子易出現紅腫癢的症狀;開始上學後,也因為排汗多,沒有立即擦拭,使汗水在皮膚累積導致汗腺發炎,同樣也會引發痱子。汗斑患者多年輕人,常長到很嚴重才就診。汗斑同樣發生在年輕族群,健保資料庫統計,患者集中在20到39歲。汗斑指流汗後沒有立即擦拭,汗水不斷刺激皮膚,皮膚上的共生黴菌侵襲皮膚而出現斑斑點點。羅陽表示,青少年和剛出社會的男性,以及從事戶外勞動的民眾最容易發生汗斑。夏季則會讓汗斑患者暴增,他說,幾乎沒有患者「初期就就診」,常常是長了一整片的汗斑後,認為不好看才就醫。最常見的部位是後背、前胸、手臂,必須治療多次才有可能淡化斑點。足蹠蠹蝕症患者多免疫差,常被誤為香港腳,臭味驚人。足蹠蠹蝕症常被誤以為香港腳,但患者相對少。黃毓惠表示,它是一種細菌感染,症狀與香港腳類似,又臭又癢,臭的程度更勝香港腳,類似腐爛垃圾味。與香港腳最大的不同,是腳底會出現如海蝕洞的坑坑疤疤情形,這類患者通常免疫力不佳,容易流汗,鞋子不透風,不過投以抗生素等藥物,以及改變生活型態,都能立即改善。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中暑不只是「太陽咬人」 高溫環境工作當心送命
高雄52歲蔡姓工人日前過了下班時間還沒走出廠房打卡,同事前往探看,發現他昏倒在地不停抽搐,馬上送醫急救,可惜雖救回性命,腦部卻受損,肢體協調性及發音都受影響,往後需由專人照護,醫師提醒,民眾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也別輕忽中暑的可能。蔡先生工作的廠區有鍋爐,環境悶熱,他因過了下班時間還沒打卡,被熱心同事發現昏迷倒地送醫,阮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連守揚替他檢查發現,他體溫高達42度,呼吸心跳急促,出現癲癇、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血尿、肝功能異常、上消化道出血等中暑症狀。「中暑不一定是直接曝曬在太陽下」,連守揚說,在高溫悶熱環境如果一直流汗,就可能出現體溫偏高、頭暈、頭痛等熱衰竭情形,這就是中暑的前兆。如果已經頭昏、口渴、手腳無力,來不及離開高溫悶熱環境、補充水分並休息,接著就會走不動、躁動不安,這就是「中暑」,最糟的是一旦高燒不退,就會有神智不清、譫妄、癲癇等更嚴重症狀,甚至引發多發性器官衰竭,進而死亡。連守揚說,夏季容易中暑的高危險群包括熱調適能力較差的孩童、散熱調節不良的老年人、中風、新陳代謝疾病患者;以及另長時間在戶外與高溫環境工作的人,也務必多喝水並適當休息。因此從事戶外活動時要避免直接曝曬在陽光下,豔陽下活動愈劇烈,新陳代謝愈快,體溫就越高,建議民眾除找遮蔽物遮陽,減少皮膚的輻射吸熱效應,降低體感溫度外,每活動15至30分鐘,就應找遮陽處適當休息。而在通風不良的高溫廠房工作者 ,須適時換手、換班,並趁休息空檔降溫通風,補充水份。但他也提醒,有些民眾疑似中暑時,會慣於拿小碟子、磁湯匙「刮痧」,但這樣的調理行為其實有禁忌,最好先詢問中醫等專業為宜。
-
2021-08-13 新聞.健康知識+
脫水10跡象!尿液出現這種顏色代表你已經脫水了
夏日氣候酷熱難耐,在外頭活動的大家,是否偶爾覺得頭昏、疲憊想睡,或是尿量變少?如果您發現上述現象,您可能已經「脫水」了。水分是維持人體運作的重要成分,一旦脫水,可能造成認知能力下降、影響性生活表現,甚至引發熱痙攣、昏厥…等併發症,需要儘速接受醫療處置。觀察尿液顏色、排尿頻率 及早發現脫水徵兆不論是在外工作還是活動,體內水份因為流汗而大量流失,如果忘記補水,就有可能脫水。尤其老人、小孩、慢性病患,都是脫水的高危險群,應特別注意。事實上,尿液的顏色是判斷脫水與否最簡單、實用的方式,小便後別急著沖水,先往馬桶內看一眼,就可以知道自己需不需要補充水分。在一篇《健康線上(Health Line)》的文章中,將尿液顏色由淺到深,分為5個漸層,各代表不同的缺水程度:若尿液呈現透明,代表水分過多,應暫停喝水;呈接近檸檬汁的淺黃色,是最佳狀態,體內水份含量適中;尿液顏色接近啤酒的黃色時,仍屬正常;若出現琥珀色,則已屬輕微脫水,建議開始多喝點水;尿液呈褐色或深橘色時,代表已經脫水,應補充大量水份及電解質。不過尿液的顏色也可能因為食用特定食物如:蘆薈…等,或腎臟病、肝病所致,未必僅是脫水所致。而除了尿液顏色以外,脫水的跡象還包括:頭暈、頭痛、疲倦、口渴、皮膚乾燥、排尿次數下降、淚液減少…等,較嚴重的脫水患者,還可能出現低血壓、心跳過快、呼吸急促…等症狀。脫水在醫學上屬於急症,若有上述不適應儘速補水或就醫。除了補水,還要補電解質 善用糖、鹽在家就能做針對脫水患者,補充水分是首要的重點,除了同時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外,一般民眾以多喝水的方式補水即可。專家建議,除了喝白開水之外,可以選擇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手邊沒有電解水的患者,在家也可以1/2茶匙鹽、6茶匙糖,搭配1公升開水的比例,自行製作。補水時,也需切記避免碳酸飲料、酒精、過甜的飲料及含咖啡因的飲料,這些類型的飲料會使脫水情形惡化。對於脫水等熱傷害症狀,預防絕對勝於治療,平日適時補水、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是避免脫水的好方法。一般成人的每日水分建議攝取量,是女性約9杯,男性則是13杯,每杯為8盎司(236毫升),也就是說,平均每日飲水量約為2000毫升,依照居住環境、個人的健康情況,以及活動量多寡,需再行增減。此外,一位成年人每日的正常排尿頻率,則落在每日9-14次之間。不論是氣候、運動…等任何原因導致的脫水,都會對人體造成極大的危害。除了出現脫水徵兆時,儘速補水或就醫,平日也做好補水措施,並適量補充電解質,是炎炎夏日的最佳自保之道。脫水10跡象1.尿液呈現琥珀色、褐色或深橘色2.排尿次數下降3.頭痛、頭暈4.疲倦5.口渴6.皮膚乾燥7.淚液減少8.低血壓9.心跳過快10呼吸急促脫水怎麼辦1.大量補充水分,白開水、低含糖量的運動飲料或電解水。2.避免於太陽直射下從事強度過高的活動。3.有嘔吐、腹瀉症狀的患者,需到醫療院所接受靜脈注射。參考資料:.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dehydration#prevention.https://www.webmd.com/a-to-z-guides/dehydration-adults
-
2021-08-11 養生.抗老養生
汗流太多易增心臟負擔!醫授「夏季6個養心術」:愛賴床、愛生氣要當心
夏天氣溫高、環境易悶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加速了血液循環,也使得心臟的做工量增加。中醫科醫師黃中瑀指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汗為心液,過度流汗就 容易傷心、增加心的負荷;心又主神明,掌管著對外界的反應。也就是說,在夏天又悶又熱的環境裡,人容易疲勞、倦怠、頭暈等,再加上心的工作量增加,心又主神明,所以,人就容易暈眩不清、反應不靈敏。因此,到了夏日,養生的重點在於心,以免混沌不清:方法1、睡眠要充足夏天容易煩熱、煩躁、影響睡眠品質而睡眠不足、神智不清爽,且睡眠不足容易使中氣不足、通體不暢,而容易生病。因為心主神明,所以先要睡眠充足,讓身體得到適當的休息,才不會頭昏腦脹,而能神清氣爽、頭好壯壯。中醫認為,夏天最好晚睡(但晚上11點前必須上床睡覺)早起(早上5、6點就起床)。在古時候夏天很熱時,太早睡覺容易因悶熱無法入眠,晚點上床氣溫涼些,反而有助睡眠品質的提升。現在大家有了冷氣,不必擔心悶熱睡不著的問題,但仍需注意冷氣不要吹太多、溫度調節在 25~28℃就好,以免毛孔閉合、身體難以散熱,或甚至打亂了體溫調節中樞。夏天原本身體就容易呈現微微排汗的狀態,使新陳代謝增加,來加速排除身體產生的廢物,而不堆積在體內,因此冷氣開太強,反而使體內產 生的廢物難以排除。方法2、勿睡過多,早起運動雖然說睡眠充足對養心很重要,但也不建議因 為夏日炎炎正好眠,就睡太多。早起多運動,可以使身體新陳代謝變好,晚上更容易入眠,而提高睡眠品質;且早上起床後做些輕鬆的運動、散步等,可提高身體免疫、防禦外侵的能力,使氣血流暢,如此一來,整天的工作就會比較有精神、思緒也會比較清明。現代人很容易有「冷氣病」,中醫辯證論治,近年來常常在夏天開冬藥治療疾病。 因為很多人從酷熱的大太陽下進入強冷的冷氣房,立刻著涼中暑生病,所以,必須使用冬天用的大熱藥來排出體熱;冷氣病成了現代人的文明病,因此在夏天一定要適度的運動、讓體熱排出,身體才會健康。方法3、養心之外,也要顧脾胃隨著季節愈來愈熱,尤其到了梅雨、颱風季節,就得注意暑濕問題,暑易傷氣傷陰、濕易傷脾。夏天的食物很容易腐壞,因此在飲食上要注意新鮮衛生、食物煮熟少生食。此外,因為天夏天人體體溫比較高、腸溫也高,容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問題,所以,飲食以清淡為宜,不要過度增加腸胃的負擔。方法4、補充水分,加速病菌代謝夏日養心最擔心心氣不足,過度流汗容易導致電解質不平衡,引起心悸、血壓降低等而「傷心」,所以,水分的補充一定要足夠;且因為夏天容易潮濕、流汗、泌尿道感染等,體內的廢物產生也相對的比較多,充足的水分補充不但可幫助排除體內的病菌,也可加速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此外,若有輕微的中暑現象,可以運動飲料加熱水飲用,不但能發汗、補充電解質,又可退暑。方法5、補充蔬果,冰冷少食因為夏天的人體新陳代謝很快,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來幫助體內細胞的修復;而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取,以蔬果的來源最好,對人體的幫助最大,當季的時令水果是最好吃又最有營養的,台灣夏天的當令水果很多,但有些較屬於冰冷的瓜果少吃,例如西瓜寒涼,所以最好不要晚上吃,因為晚上腸胃也要休息,寒涼的食物容易引起腸胃痙攣,導致腹痛發生;而腸胃較弱的人,鳳梨最好少吃一點。此外,夏天很多人都很喜歡吃冰,一吃冰就覺得消暑又涼快,但是冰淇淋、剉冰等冰品冷飲,易寒食傷胃,對腸胃系統的保養很不好,所以能少吃就盡量少吃。方法6、夏日養生,使志無怒因為夏天體內新陳代謝快、容易火氣大,所以,做事情要保持身心愉快、心情平和、情緒保持平靜、不要動輒煩惱或動怒,否則「逆之則傷心」,不論是功能上的心,或心理、思慮等,都可能受傷;若夏天未能好好照顧身體,到秋天就容易秋燥,容易有燥熱疾病產生。延伸閱讀: ·為什麼夏天也會出現心臟病? 專科醫師解析背後原因 ·夏天吃對蔬果對心臟好! 專家認證「護心飲食3大重點」:今天吃了嗎? 
-
2021-08-09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優人物/抗疫不當女神 賈永婕做自己的「人生努力組」
採訪約在近午時刻,賈永婕前一天就告知,早上還要跑一趟三總送醫療器材,結束後趕回經營的婚紗公司化妝、換衣,訪談超過2個小時,因為解封,中間還有兩組客人進來,她是最近大家尊崇的國民女神,也是能幹的老闆娘,精力在她身上,似不曾枯竭。年輕時是成功的藝人,嫁入豪門後家庭幸福美滿,一方面又擁有讓人稱羨的事業,在二分法的社會,她被歸類在人生勝利組,外人只愛在表象錦上添花,而她背後的拚博努力從不被深究。她認為,自己從不屬於勝利、失敗兩組,而是人生努力組,在每一個過關斬將中,從不輕言放棄。什麼樣的環境 教育出鋼鐵娘子8年來,她一直做著同一個夢,夢裡是父親從世界各國不同地方神神秘秘打電話來,開頭熟悉又親切的「丫頭」兩個字總讓她一震,然後告訴她自己並沒離開,而是去出一個機密任務,夢裡她回答,「可是我知道你死了,親眼看到你躺在那裡」,父親問她,妳有來摸過嗎?確認過是真的嗎?妳看到的只是模型,「我是假死」。每年總會反覆這個夢,父親告訴她,「妳放心,我很好,只是不能告訴別人我還活著」,醒來後她深深思索,以為爸爸的話是真的,一次又一次同樣的夢境,電話中父親的聲音清晰宏亮,而且不停換國家出任務,他不知道的是,女兒很想說,「爸,我想念你,年紀大了,可以回台灣別再出任務了嗎?」賈永婕長成在一般的軍人家庭,父親是海軍上校,給她的教育小到吃飯要有坐相,講話時要正眼直視對方,鞋子脫了要怎擺,筷子該怎麼夾,大到凡事要對得起自己,絕不能占別人便宜。規矩內化了,成了她為人處事的方圓,他身教給她的,還有莫名的正義感。有一回,賈父帶著賈永婕的女兒去看兒童舞台劇,台上演到種檳榔樹,他竟氣到不顧正在演出起身大罵,「在小孩面前為什麼要演這個」,然後拎著孫女走人。賈永婕事後聽到他教訓不認識的人,覺得尷尬也不好意思,但這種莫名的正義感其實也在她血裡流淌。賈永婕國中時追星張雨生,在夏日炎熱的二二八公園裡大排長龍等著投販賣機買飲料,一個大媽帶著小孩直接插隊,沒人敢站出來說話,賈永婕走過去面對大媽,「妳好像插隊了」,大媽見笑轉生氣,開始狂飆大罵,她不理大媽,只對小孩幽幽說,「你以後長大,不要像她那樣哦。」然後離開。這樣的例子多到不勝枚舉。有一年她和老公王兆杰去雲南看表演,台上80歲老者表演的段子無聊,身邊一堆外國大學生看不下去竊笑、大聲聊天,她受不了這群人不尊重演出,不斷轉頭用英文示意他們安靜,後來更喊他們丟自己國家的臉,散場後,那群人走出來,算一算超過20個,老公見苗頭不對,以尿尿要她陪為由直接尿遁。去西班牙旅行,錢包被扒走了,她眼尖發現扒手就在路邊,要老公衝上去追,老公看著她一陣猶豫不決,她氣到要自己上去,但低頭一看自己挺著7個月身孕,跑不贏對方才作罷,錢包、信用卡都是損失。幾次下來,老公王兆杰常跟她說,「走在妳身邊,真的會有生命危險」。而這些從爸爸傳來下的家庭教育或是身教,她也不時拿來教育自己的小孩。父親過世時她趕不回來,一切已成定局,也有了夢中他問她「妳摸過我嗎?那是我的模型,我是假死」的對話,8年了,她慢慢看淡,認為人生其實沒什麼不能面對的,只是心中仍留有遺憾。她說,「父親走後,我在他書房的角落發現了一分醫院診斷書,他每年都健康檢查,報告上有說明心血管阻塞狀況,該做手術處理,但他怕家人知道,選擇避談,沒想到一切來得太突然。」女強人的人生沒有放棄賈永婕的個性不能沒有事做,她有事業心,要有生產力,王兆杰深知老婆個性,全力支持她創業開婚紗店,這波疫情重擊各行各業,但天公疼好人,兩年前一個轉念,讓她意外避開了危機。她和設計師搭檔黃淑琦合夥創業,開了C.H Wedding婚紗,那年,黃淑琦猝逝,加上父親離開,她人生受到嚴重打擊,無心工作,暫將事業全交給同事,把心思轉移到運動,不停跑步、游泳,化解心中的情緒,沒想到一回神,公司已從婚紗業領導品牌逐漸褪色。賈永婕說,「人生就是這麼現實,你不花心思、不想用心,它就會讓你知道。今天不是我退步了,而是在我原地踏步時,別人都在進步,婚紗業已悄悄進入網路世代,而我一下被打醒了」。她想過放棄,公司前幾年都賺錢,放棄是最容易的事,止血就好,還能保有之前賺到的利潤,但她也有猶豫。那段時間,她經常愁眉不展,天人交戰,有一天兒子發現媽媽不對,竟走過來跟她說,「放棄?妳在說什麼,妳是好棒棒賈永婕耶,Fighting就好啦」。她精神一振,這也成了她繼續下去的主要動力,「我不想讓小孩覺得媽媽碰到挫折就不幹了。」於是她著手改造公司,過去公司租下大坪數有挑高攝影棚、華麗氣派店面,但東區房租16年來漲太多,她認為網路世代後,門面已不重要,著手搬家,換到二樓現址,把省下來的錢投入網路行銷。以前公司養一批設計師,後來改用接案的方式和設計師合作,雙方再談分潤,而設計師接案的作品不比當員工差,甚至更好,幾個改變大大縮減固定成本。過程中她歷經許多掙扎,不知道抉擇是否正確,事實證明,一年多疫情下來,公司受到衝擊的損失,都在她可控的範圍之內,「永遠不要怕的事,就是改變,有人會說我以前的場地、攝影棚多大、多華麗,但面子的事是最不重要的。至少我生存下來了,如果不能在這個行業裡當老大,做老二、老三也行,重點是努力跟上潮流,如果可以,就引領潮流,如果不能,就跟著潮流走,最怕沉溺在過去的光環中。」人生巔峰在哪裡從一個柔弱的女明星,婚後跟著老公去運動,一開始跑三鐵,記者莫不驚呼;接著,賈永婕在東京馬拉松跑完全馬42公里,媒體認為她已到人生極限了,沒想到那年她跟老公組團赴英國比賽,甚至泳度英吉利海峽,這時沒人再敢猜測她的界限了,但人生有限,要如何兼顧家庭、事業,還去做這麼多刺激冒險的事,記者開玩笑,「不會有一天,妳要去爬喜馬拉雅山吧」。2018年,她真的跟老公花了7天時間,登上5364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簡稱E.B.C.),那晚她又哭又笑摟著老公拍接吻恩愛照。3年後的今天,她說,以非登山專業人士來說,要爬上8848公尺的聖母峰是不可能的,當時確實熱中討論要再上攀6千多公尺高的另一個基地營,雖然只相差1千多公尺,但要過一段冰橋,下面是萬丈懸崖,極有難度,後來疫情大爆發,登山計劃於是被打斷。今年台灣發生重大疫情,她忙著送呼吸神器,接到蔡英文總統加油打氣電話,對她來說,這又是人生另一個高潮巔峰,她永遠在做你料想不到的事,而重點是,她沒有一項是刻意而為,完全順著自己的感覺,順著自己的心在走,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她不是嬌滴滴的貴婦,不想成為撐著洋傘看小孩在游泳池畔玩的柔弱女子,小孩下水時她都在,甚至是她努力讓小孩參與運動,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並從中培養獨立不放棄的個性。有一晚,狗仔跟拍她跑了一整天的醫院,夜裡還換上運動服出門跑步,她笑說,「運動和勞動不同,跑醫院送東西是勞動,回到家,我終於有自己的時間出去跑一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流汗、開心。」雖嫁入豪門 卻勇敢活出自己演藝圈總愛形容女星嫁給富二代是晉升豪門擠入上流社會,王兆杰是德杰建設小開,她婚後不解,為何自己明明是賈永婕,在新聞報導中卻變成附屬別人名字的老婆。而這兩個月下來,她老公跟著她跑醫院,送器材,走到哪,都被叫「賈永婕的老公」、「賈先生」,她大笑終於反轉,不過她仍十足感謝這人生夥伴一路走來的包容與給她的自主空間。她個性天生叛逆,如果嫁進一個家庭成天守著舊習俗,早上請安、下午奉茶,肯定受不了繁瑣規矩離婚,「生活是演不來的,妳要演1年、2年,還是演10年?然後呢」。她的幸福,來自於王兆杰對她全然尊重,知道老婆要什麼才會快樂,所以無論家庭、事業,都在背後默默支持,她說,「因為他知道我萬一沒事做,會有多焦慮,而他會有多慘」。夫妻倆的個性極度互補,她直率想衝敢衝,而他則溫和思慮細密。這波疫情剛開始爆發,她意外得知醫院急需呼吸器,想做就立刻做,因為平時好交朋友,王兆杰建設公司那邊也人脈充沛,兩人登高一呼,原本目標是20台,最後竟募到387台,解決了許多醫院急需,也間接救了不少可能陷入重症的病人。她說,「那些醫療器材我一輩子也沒聽過,在偶然間得知醫院缺器材的訊息,我沒辦法將訊息跳過,然後淡淡說一句不關我的事,說真的,從一開始,就有超過8百個朋友、長輩告訴我,這些都不關我的事,我可以不必那樣,但那我很想問,疫情這麼嚴重,這到底關誰的事?」過去,發生921地震、南亞海嘯、四川大地震,演藝圈在張小燕、張菲、胡瓜、吳宗憲集結各方力量辦大型募款活動,群星聚集、電視直播、數百部電話接受捐款,一個晚上下來,募到的善款差不多就是1至2億元,而賈永婕第一批募到的金額就已近億,拋磚引玉之後,兩個月來金額粗估已超過2億台幣。她一個人奔波、忙穿針引線,精神讓許多人肅然起敬,還為她贏得「國民女神」的封號。網路上開始流行兩句話「政府在做藝人的事(作秀),而藝人在做政府的事(募醫療器材救人)」,賈永婕認為,她只是盡力在做能幫得上忙的事,「疫情嚴重,我身為經營者,婚紗店這麼多同事,每一個都要生活,各行各業都在受苦,如果有方法疫情能盡早結束,一切盡快回到常軌,大家都有飯吃,我最初的想法單純只是這樣。」一切透明公開,為子女留下最好典範兩個多月來,她從送愛心便當,到醫療儀器,跑遍台北各大醫院,曾有媒體去計算她跑了多少里路、送出多少盒便當,數字令人咋舌,而這些,她每一項都仔細記錄,堅持一切公開透明,等疫情結束,明細將全部公布,原因是她要對得起相信自己,一通電話就把錢拿出來的人,而且家庭教育給她最高指導原則,是人品,「我跟朋友出去,寧願多出,也不能占別人便宜,我不會也不能花一毛不屬於自己的錢。」純真率直的賈永婕,在疫情期間成了許多人的典範,其中也有雜音批評她作秀,但她沒想過選舉,當藝人也非她的主業,做這麼多事都出自本心,內在強大的素質不曾讓她有過挫折、打擊,甚至有玻璃心,她其實很清楚所謂的女神光環,短暫如火花,絢爛過後,她仍會堅定地繼續走自己的路。
-
2021-08-07 該看哪科.傳統醫學
整天提不起精神,是「濕氣重」還是「氣虛」?中醫師提醒7大關鍵:排除體內濕氣,這樣流汗才有用
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編按:濕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黏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癒。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楊淑媚醫師建議,除了可以吃芒果、鳳梨等酸性水果,及4款去濕茶飲改善外,你也該知道濕氣常見7大問題:Q1.濕氣重的人都比較胖?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是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身體痰濕重會使水液運行速度減慢,所以較容易形成易胖體質。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脾虛的人因此容易浮腫,顯得肥胖。但是也有例外的,有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所以營養吸收不良,反而造成手腳瘦瘦的,只有肚子脹脹的。Q2.身體濕氣重的人不能喝太多水?有的人認為身體濕氣重是因為喝太多水造成的,其實不然,如果喝太多冰飲是會造成身體代謝變慢,但如果喝溫飲就不一樣了。想要「排濕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多喝溫水,讓水分稀釋並加強循環代謝,如此一來,體內的代謝廢物、食物殘渣、多餘水分等,就可以透過流汗、大小便等方式排出體外,濕氣再也不殘留。「喝溫水」是促進體內代謝循環的最簡單方法,溫開水可以活化內臟,當內臟溫度升高1℃,基礎代謝率也跟著提高10%∼12%,燃燒脂肪的效率更佳;攝取充足水分也能促進體內循環,幫助消水腫、排廢物、促進排便。Q3.冬天因為天氣乾燥,所以濕氣會自動改善?夏天外界酷熱,在這個季節本應該出出汗,將體內的毒素以及廢棄物代謝出來。但我們往往選擇吹空調冷氣,這一吹,體內的廢棄物被堵在體內出不來了,另外,屋內吹冷氣,一旦到了屋外太陽又太大,忽冷忽熱的環境更容易使濕氣趁虛而入。夏季潮濕悶熱,容易導致人體濕熱,又由於環境的因素,海島型的氣候容易侵入人體,這是所謂的「外濕」,在夏天濕氣重的症狀的確較容易發生,如濕疹或香港腳。但是還有一種濕氣是「內濕」,可能是自己代謝濕的能力較弱,有可能是脾虛,脾虛的人由於消化能力較差,代謝水液的能力也較差,所以會形成濕性體質,這種人就不侷限在夏天才表現出症狀,冬天天氣乾燥,濕氣重的人在冬天症狀有可能會比較不明顯,但是濕氣還是存在體內,所以很容易又會被誘發出來。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氣虛體質的人是「虛證」,症狀有呼吸氣短,神疲乏力,懶得講話,講話的聲音比較小聲,臉色白沒有光澤,東西吃得少且消化差,容易流汗。痰濕體質的人是「實證」,症狀有全身無力,肥胖,易胖體質,兩腿很重,小腿腫脹感,口水多,不口渴,痰多,大便粘馬桶,皮膚濕疹,婦女白帶多,健康檢查有脂肪肝,或高脂血症的問題,舌苔很厚。所以提不起精神有可能是氣虛,也有可能是濕氣重,必須再看看其他伴隨的症狀才可以判定。也有些人他是「本虛標實」,那是因為脾氣虛而導致濕氣產生,這時就兩者兼具了。由於體質的判定有時很複雜,必須尋求專業的中醫師來判斷,有時必須結合舌診與脈診才可以判斷準確。Q5.哪些食物可以幫助排濕?● 紅豆:可以補血,亦可以除濕。中醫角度來說,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大蒜:大蒜能降低血清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動脈硬化。● 金針花: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黃瓜:1. 含有丙醇二酸,可抑制糖轉化為脂肪,因而可以減肥。2. 所含的纖維能促進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因此有降低血液中脂質和膽固醇的作用,有利於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綠豆芽:對膽固醇過高有幫助。● 茄子:1. 含有皂草甙、葫蘆巴鹼、水蘇鹼、茄素及紫色的多酚,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2. 熱量低、不含澱粉、含有大量水分,能有飽腹感,適合欲瘦身者食用。● 香菇:含核酸類物質、豐富的胺基酸及礦物質,可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 蘑菇:對降低血脂有幫助。● 杏鮑菇:改善高血脂、高膽固醇。● 金針菇:對降低膽固醇及預防高血壓有幫助。● 黑木耳:為膠質菇類,能吸附油脂,刺激腸道蠕動,對於降低膽固醇及肥胖症極有幫助。● 海帶:海帶的褐藻酸對降低膽固醇有幫助。● 紫菜:對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有幫助。● 竹笙:1.常食竹笙對消除腹壁多餘的油脂有幫助。2.對高血壓、高血脂有幫助。● 蘆筍:1.可利尿。糖尿病、肥胖症者可食用。2.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的患者適合吃。● 油菜:適合老年人高血壓、冠心病及肥胖症者食用。● 洋蔥:可降脂、降血糖,能減輕糖尿病人的不適症狀,如口渴、尿多等症。●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地瓜:可抑制高膽固醇,保持血管的彈性。● 白蘿蔔:可促進脂肪代謝,避免肥胖,防止膽結石形成。● 冬瓜:1.可利水消腫,對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浮腫、肥胖有幫助。2.冬瓜不含脂肪,且含有丙醇二酸成分,可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能防止人體的脂肪堆積。●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由於苦瓜內含奎寧,具有清熱解毒、祛濕止癢之功。可用於治療熱毒、癤瘡、痱子、濕疹等病症。此外,苦瓜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預防壞血病、保護細胞膜、防止動脈粥樣硬化、提高機體應激能力、保護心臟等作用,多吃無妨。● 鯽魚:有健脾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虛食少、虛弱乏力、消渴引飲、浮腫、小便不利等病症。Q6.有「除濕機」身體就不會濕氣重了?天氣乾燥及陽光普照時多開窗,使空氣流通。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乾,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內濕也要一併處理才可獲得改善。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Q7.流汗可以排濕?流汗的確可以幫助排濕,不過流汗是微微汗出,不可大汗淋漓,不要以為排愈多汗就對身體愈好。像是夏季烈日酷暑,毛細孔開洩,汗液外洩,而「汗為心之液」,心氣最易耗傷,而且「心主神志」,從而會產生許多精神方面的症狀,如心煩、譫語、神昏等等。毛細孔開而多汗,汗出過多,此為傷津,傷津會見到口渴、唇乾口燥、大便乾硬、尿黃、心煩、躁亂等症。流汗太過,則傷津進一步發展,必然將耗傷元氣,此時會出現身倦乏力、短氣懶言等一系列的症狀。另外要注意的是,流汗後不可以喝冰飲,只能喝溫水,否則冰飲入體內,又會讓身體排濕的功能下降了。書籍介紹飲食決定去濕力:去濕中藥茶湯,補脾不生病作者:楊淑媚、蔡昆道出版社:幸福文化出版日期:2021/06/30作者簡介楊淑媚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國醫藥大學講師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醫學碩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中華針灸醫學會專科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雲林縣社區大學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蔡昆道醫師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內科醫療部主任中國醫藥大學部定副教授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醫學碩士中正大學分子生物研究所博士經歷: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教育部部定副教授中華民國內科專科指導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結核病諮詢委員、職業醫學醫師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中西醫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台灣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延伸閱讀: 高端疫苗是最落後的技術?AZ可能致癌?「4大疫苗傳言」專家一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