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7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搜尋
水痘
共找到
113
筆 文章
-
-
2024-10-14 焦點.元氣新聞
帶狀疱疹大補帖 六個關鍵知識你了解了嗎?
近期越來越多民眾了解到「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施打疫苗,預防帶狀疱疹的重要性」,然而,仍有許多人對於帶狀疱疹的資訊懵懵懂懂,為此,義大醫院預防醫學科洪暐傑主任、大心診所何宇苓院長聯袂統整,民眾常見的六大問題,幫助大家快速擊退帶狀疱疹的威脅! 問題1:帶狀疱疹會傳染嗎?「帶狀疱疹是不會傳染的!」洪暐傑說明:「不過引起帶狀疱疹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是會透過空氣傳播的飛沫、皮膚上的疹子傳染!當我們首次感染這個病毒時會發生水痘;病毒再次活化時就會發生帶狀疱疹。此外,根據美國研究,約有99.5%的年長者體內有此病毒。」問題2:哪些人的風險比較高?「在台灣人的一生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具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洪暐傑主任指出:「特別是當我們因為年齡增加或是生病,導致免疫力下降後,潛藏在我們身體內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伺機而起。因此,五大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1)年長者、(2)免疫不全者、(3)曾感染過帶狀疱疹、(4)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5)慢性疾病,格外需要注意與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問題3:已經得過帶狀疱疹了還有預防的需要嗎?洪暐傑主任提醒,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能一輩子都潛伏在神經節中,因此得過帶狀疱疹不代表會終生免疫!除此之外,甚至有研究顯示,復發的風險會比第一次發作的機率還要更高,所以曾經發生過帶狀疱疹的人,也應積極進行預防,減少復發風險!問題4:發作後,趕快再去治療不行嗎?何宇苓院長表示,面對帶狀疱疹,預防仍舊勝過於治療,特別是帶狀疱疹的黃金治療時間僅有短短72小時,患者大多無法及時就醫、服用抗病毒藥物,且治療難以有效預防併發症!針對無法及時治療的患者,雖然有口服藥物、止痛藥、藥膏可以減輕疼痛感,但整體而言成效仍有待加強。問題5:儘管很痛,但痛完就沒事了?「帶狀疱疹不只是急性期期間會劇痛纏身,急性期過後仍可能留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或是其他健康衝擊!」何宇苓院長強調:「約有10至13%以上的患者神經痛超過90天,此外,每十位患者就有一位的帶狀疱疹發生在眼部,可能對視力健康帶來衝擊3;除此之外,一年內發生腦中風的風險最高可能增加4倍以上,因此千萬不要再將帶狀疱疹輕視為『只會帶來疼痛的疾病』。」問題6:想要擺脫帶狀疱疹陰霾,我該怎麼做?何宇苓院長說,想要預防帶狀疱疹可以從兩個層面下手,第一個是生活、第二個是借助醫療資源。首先,我們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並盡可能的減少生活壓力與煩惱。第二點,就是到家裡附近的診所或醫院,主動諮詢醫師自己是否有施打帶狀疱疹疫苗的需求。做到這兩點,就有機會大幅降低帶狀疱疹的罹病風險! NP-TW-HZU-PRSR-240023| Date of preparation: Sep 2024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 residents only.|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10-13 醫療.百病漫談
結石、痛風、神經痛,哪個「痛死人」的疾病最痛?如何避免疼痛發作?
三叉神經痛|像被刀割 疼痛指數高達10分「三叉神經痛患者會痛到無法講話!」馬偕紀念醫院神經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林新曜表示,典型的三叉神經痛,像是被刀割或是被電到的感覺,雖然來得快去得快,但是疼痛指數可能高達9至10分,甚至手摸到、被風吹到都會劇痛,痛到無法講話。三叉神經是由腦部延伸到額頭、顴骨、下巴,由於神經位置靠近牙齒,常被誤以為是牙痛。有時候會請病人先去牙科檢查,排除牙齒問題後,再回到神經外科處理。林新曜說,三叉神經痛多數是因為腦部血管壓迫到神經,但仍有少數是因為腫瘤壓迫而導致,就必須處理腫瘤問題,得釐清疼痛原因。若為血管壓迫導致的典型三叉神經痛,林新曜表示,在發作之前很難預測,原則上會先使用藥物治療,如止痛藥或是抗癲癇藥物,而常用特效藥物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容易導致過敏,因此需要搭配做HLA-B1502基因檢測。由於疼痛表現是周期性,藥物也必須搭配使用。若藥物無法改善疼痛,則會執行開顱手術,透過在腦幹旁邊放墊片避免神經受壓迫。林新曜說,現在也有加馬刀照射減緩疼痛,或以微創手術阻斷神經,也是避免開顱手術的治療方式,但是由於復發率較高,開顱手術仍是效益較高的治療選擇。膽結石疼痛|常在吃完油膩大餐後發生膽結石可能卡在膽管造成暫時性阻塞,也可能讓整個膽囊發炎,變成持續性膽囊發炎。馬偕紀念醫院一般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賴宏飛指出,最常見吃大餐後因為食物油膩造成肚子絞痛,可能持續30分鐘至1小時,疼痛感會從右上腹部往肩膀、背部延伸,同時伴隨噁心、想吐、盜汗。膽結石分成膽固醇結石以及色素結石。賴宏飛表示,患者約有七成是膽固醇結石,當膽固醇攝取過量、超過飽和,可能會產生結石;色素結石則分為黑色素結石跟棕色素結石,與溶血反應跟膽道感染有關。賴宏飛表示,八成膽結石患者沒有症狀,如果因為健檢發現膽結石,但沒有特殊症狀,會建議持續觀察、追蹤,並不需要治療。若有合併其他症狀、疼痛則會考慮用藥物溶解石頭,或是手術處理,用腹腔鏡微創手術把膽囊拿掉等。賴宏飛說,若手術僅拿掉膽結石,容易復發,因此通常會將膽囊取出。膽囊為儲存膽汁處,拿掉膽囊後,肝臟仍會製造膽汁,但因為缺乏儲存處,手術後一、兩個月容易出現軟便、拉肚子等症狀,但身體會慢慢適應。膽結石危險因子包含肥胖、懷孕、年紀超過40歲、特殊基因等。賴宏飛建議,民眾可以透過健康飲食,避免高油、多吃高纖食物預防。泌尿道結石|結石往下掉 疼痛從背蔓延到下腹泌尿道結石疼痛難耐,疼痛感會從後背、後腰一路延伸到下腹部,同時伴隨噁心、嘔吐、血尿等。馬偕紀念醫院泌尿科資深主治醫師李致樵說,腎結石通常不會痛,要等到石頭掉落到輸尿管時才會開始疼痛,疼痛為間歇性,輸尿管收縮時才痛,若結石未排出,疼痛不會改善。當泌尿道結石出現疼痛,李致樵表示,如果是小顆的結石,會請病患多喝水並配合藥物治療。每天要喝水3000c.c.,並且配合跳繩等運動,同時也搭配口服止痛藥、抗痙攣藥物,結石約一至兩個禮拜可以排出。然而,少數難以靠口服藥緩解疼痛的患者,可能需要到急診打止痛針,如果仍壓不住疼痛,就必須安排緊急手術。若為超過0.5公分的較大顆結石,就需要靠體外震波、內視鏡等手術處理。李致樵說,約六至七成患者可靠體外震波處理,有些患者得用到內視鏡,則需要搭配麻醉。結石與先天基因、後天飲食、生活習慣有關。李致樵表示,若發生過結石或有家族史,每天應該喝3公升以上的液體,最好以白開水為主,夏天容易流汗,需要喝更多水,同時排尿量應達2公升,並且應清澈、無色。飲食則要多吃蔬果,避免草酸、磷酸、普林類食物,如內臟、海鮮、高湯等,另外也要避免攝取過多動物性蛋白跟鹽分。但李致樵提醒,如果從來沒有發生過結石,或是沒有家族史的民眾,不需要特別改變飲食。癌症疼痛不處理|影響存活期和生活品質癌症疼痛雖不至於立即威脅生命,但有研究顯示,不處理疼痛可能會讓存活時間縮短。高聖欽說,四成癌症患者會面臨疼痛,三成更是中重度疼痛,原因是癌症腫瘤侵犯組織造成不適。然而,外科手術切除、化療、免疫治療等是治療癌症不可或缺項目,但是過程耗時,疼痛無法立刻緩解,或是患者處於癌症後期難以做積極治療,因此疼痛控制相當重要。高聖欽表示,第一線治療為選擇口服止痛藥物,輕中度疼痛使用一般的消炎止痛藥就可以控制。然而,中重度疼痛則可能需要鴉片類藥物(如嗎啡),但可能會面臨噁心、嘔吐、嗜睡、便祕等副作用,衛教上需要特別說明。若患者無法口服,也可使用口腔黏膜的口頰片,或是注射類藥物。然而,約有兩成病人因為藥物副作用強大,或是效果不好,會採取兩大類介入性疼痛治療。高聖欽指出,第一是局部疼痛的神經破壞、神經阻斷,類似剪斷電話線,把疼痛訊號傳遞到大腦的途徑截斷,讓人無法感受到疼痛,但並非所有部位適用。第二種是從脊椎椎管給予嗎啡類止痛藥,但是侵入性高。若病人餘命預估超過3個月,會採永久性置放,將幫浦埋放皮下,減少感染風險等;若是平均餘命較短,會使用導管連結體外機器。帶狀疹後神經痛|免疫力低下族群要小心「抽痛、像電流流過、麻麻的、穿衣服也會痛……」馬偕紀念醫院麻醉科資深主治醫師高聖欽表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表現多樣,會影響生活品質、睡眠、工作等,疼痛程度因人而異。感染水痘病毒後,體內神經仍會殘留病毒,但是平時受到免疫力壓制,一旦免疫力降低時就會發作。因為疱疹沿著神經分布,發作時會呈現帶狀,並且伴隨疼痛、異物感。高聖欽說,一般而言,發作後隨著疱疹癒合,約一至兩周就會痊癒,不用過度擔心。可使用抗病毒藥物縮短病程,搭配止痛藥治療。然而,帶狀疱疹可能會演變成長期神經痛,特別是免疫力差、年紀大、癌症患者、服用類固醇等族群,或是疱疹分布在眼眶、額頭附近者。高聖欽表示,如果一般止痛藥效果不彰,則需要使用針對神經痛的藥物,可以減少變成慢性疼痛的機會。若藥物效果有限,就要考慮侵入性治療,如打類固醇搭配局部麻醉藥物、脊椎神經刺激器。他提醒,現在帶狀疱疹已經有疫苗,雖然健保尚未給付,但高風險族群建議接種,可以降低變成長期神經痛的機率。痛風急性發作|止痛藥、秋水仙素縮短病程痛風患者形容,痛風發作時「連風吹過都會痛」。痛風發生在關節,如腳踝、腳趾、手肘、膝蓋等處,外觀腫大,有時肉眼可見,最常見的部位在大拇趾第一關節處。馬偕紀念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偉哲表示,痛風關節炎是關節腔的組織液產生尿酸結晶,誘發發炎反應。然而,關節痛不一定是痛風,需要進一步區分,如抽血檢驗尿酸濃度。血液中尿酸濃度高,跟飲食、生活狀態、飲食有關。有時檢驗數值中,血液尿酸濃度高(男性超過13mg/dl、女性超過11mg/dl),但痛風並沒有發作,只要調整生活習慣即可,如少吃高普林食物、少喝酒,多喝水。然而,痛發一旦發作,患者處於急性期,此時止痛藥角色至關重要。陳偉哲說,這時候通常會給予消炎止痛藥以及秋水仙素,用來縮短病程,而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避免濃度波動引起發炎。如果痛風發作較為頻繁(一年超過兩次),要把患者尿酸濃度控制在6mg/dl以下時,才會使用降尿酸藥物。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9-30 焦點.元氣新聞
罹患帶狀疱疹3大痛找上門 預防勝於治療別以身試痛
許多人都曾經聽過親朋好友分享的帶狀疱疹「恐怖故事」,不少患者說,帶狀疱疹發作有如被人酷刑拷打,痛如針戳、火燒、電擊。 帶狀疱疹風險隨年齡攀升,糖友年過65歲皮蛇纏身風險增3倍,糖友再伴隨其他共病者約增至4.5倍「千萬不要輕視帶狀疱疹的發生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高齡醫學科林志學主任以美國資料舉例,高達99.5%的老年人體內藏有會引起帶狀疱疹的病毒——水痘-帶狀疱疹病毒;而在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終身有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也就是說,人人有風險、人人要注意!林志學說,第一次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時會發生水痘,康復以後病毒可能潛伏於神經節中。在生活中,我們可能又會接觸到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這時免疫力會再次被刺激;或是因為免疫力隨著年紀增加、疾病等原因而衰退,潛藏在體內的病毒就可能再活化,引發帶狀疱疹。「在各國家的研究中,發現帶狀疱疹的發生風險與年齡有關,50歲以後罹病風險就會增加。」林志學提醒,隨著年齡的增加,慢性病也會逐漸找上門,而這些慢性病也可能增加帶狀疱疹的風險。「以糖尿病為例,65歲以上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約增加3倍,若伴隨心臟疾病等其他共病,風險更會攀升至大約3至4.5倍。」因此,及早預防帶狀疱疹可說是投資自己未來退休生活的一大要事。 帶狀疱疹可能引起三大痛,切莫以身試痛施勝桓小兒科診所院長施勝桓表示,大家對帶狀疱疹的印象就是很痛,因此有不少民眾認為,咬緊牙關、痛一下子而已,等帶狀疱疹痛過就好了。但事實上,帶狀疱疹可能會引起的三大痛,往往會讓患者後悔自己以身試痛。第一痛:急性期劇痛無比疼痛感比生產還劇烈,更是有患者形容:「患處好像被人拿火燒、被拿電擊槍電擊」。第二痛:帶狀疱疹疹後神經痛「長痛不如短痛」這句成語可不適用於帶狀疱疹,就算急性期過了,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帶來長期疼痛,當心一痛數月、數年。第三痛:終身受病痛所苦若不幸長在眼睛附近,少數的嚴重案例還可能會失明!黃金治療期僅72小時,超過時間只能靠止痛藥減少痛感施勝桓說,帶狀疱疹的黃金治療期僅有72小時,若沒有及時治療,只能靠止痛藥物盡可能減少痛感,但成效仍然不夠好,患者仍是叫痛連連。為了避免帶狀疱疹找上門,施勝桓建議平常要有規律且充足的睡眠,並注重自身的營養攝取是否均衡,盡可能保持心情愉悅、避免處在高壓環境。此外,針對五大風險族群也建議諮詢醫師,並在醫囑下施打預防針,更積極的預防帶狀疱疹。NP-TW-HZU-PRSR-240020| Date of preparation: Aug 2024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09-23 焦點.元氣新聞
別讓皮蛇纏身才後悔 你預防帶狀疱疹了嗎?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其急性期帶來的神經痛如同火燒般劇烈,讓曾罹病的患者餘悸猶存。許多人以為帶狀疱疹只會發生在長輩身上,事實上,帶狀疱疹的發生也與人體的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因此,五大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包含了(1)年長者、(2)免疫不全者、(3)曾感染過帶狀疱疹、(4)生活壓力大、作息不正常、(5)慢性疾病。每三人有一人身藏「皮蛇」炸彈 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與服用全身性類固醇罹病風險可能攀升「在台灣人的一生當中,每三人就有一人具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俞佑主任強調:「帶狀疱疹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疾病,根據美國研究,約有99.5%的老年人體內有此病毒,因此國人都應該要積極預防帶狀疱疹!」 國人對於帶狀疱疹發生的原因普遍存有迷思,或是誤以為帶狀疱疹會傳染。俞佑澄清,會傳染的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當我們第一次感染且發病時,就會發生我們兒時常見的水痘。只是水痘康復了以後,病毒可能會潛伏於神經節中、並不會消失,等到免疫力下降後可能會再活化,進而引起帶狀疱疹。也就是說,免疫力較差的族群,也有較高的風險發生帶狀疱疹。 提及帶狀疱疹的高風險族群,免疫力低下的族群或異位性皮膚炎、乾癬患者可能需要服用全身性類固醇。俞佑舉一項成年人的世代追蹤研究結果為例,若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的劑量超過1000毫克,帶狀疱疹的風險可能會增加80%,整體而言,相較於沒有使用服藥的民眾,風險高出59%。值得一提的是,該研究也指出,在使用全身性類固醇的第一個月,風險更可能會增加約5倍!因此,在臨床上,我們也會提醒患者有預防帶狀疱疹的必要。 黃金72小時治療期難掌握 生活習慣、施打疫苗多管齊下「趕蛇」更有效「當我們提醒民眾要透過生活習慣、施打疫苗等方式,積極避免帶狀疱疹纏身時,不少患者會回饋,反正發病以後再來治療就好」,同心海華診所家庭醫學科沈芝辰醫師強調:「帶狀疱疹的黃金治療期僅有72小時,患者需要在時間內服用抗病毒藥物,才有機會降低病毒量、減緩疼痛。根據我的臨床經驗而言,患者普遍容易錯失黃金治療期,只能靠止痛藥物盡可能的減少痛感,但成效仍有待加強。」 沈芝辰提醒,帶狀疱疹發生後,患者可不只要面對急性期如酷刑般的疼痛,還可能會發生嚴重而長期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約讓多達30%的帶狀疱疹患者承受如刀割或針刺般的疼痛持續數周或數月。」 有鑑於帶狀疱疹難以在發病初期就治療,沈芝辰鼓勵,民眾要提早做好預防準備。除了在生活中,盡可能的減少工作與工作壓力,維持良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外,也建議帶著家人一起到診所或是醫院與醫師討論,是否有接種帶狀疱疹疫苗的必要性。透過多管齊下的方式,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NP-TW-HZU-PRSR-240022 | Date of preparation: Sep 2024 |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 residents only.|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09-09 慢病好日子.更多慢病
肺炎鏈球菌、帶狀疱疹...疫苗百百項,一定都要打嗎?五大成人疫苗介紹、常見疑難雜症一次解
【本文由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門診中心副主任 曹玉婷醫師提供】這幾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疫苗施打成為熱門話題,也引發了各種關於疫苗安全性的討論與謠言。身為一名家醫科醫師,我深知正確的疫苗知識對於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性。人類成功研發疫苗的歷史,可源自1798年牛痘疫苗問世,成功使天花絕跡。隨著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製藥法規日益成熟,上市疫苗都必須經過安全性與有效性的嚴格檢驗。本文將為讀者介紹幾種重要的成人疫苗,並分享我在門診照顧病人或到企業衛教講座時,常被諮詢的問題與建議。一、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是造成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感染的元兇,尤其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感染風險更高。臺灣目前有13價、15價結合型疫苗(PCV13、PCV15)和23價多醣體疫苗(PPSV23)可供選擇,部分疫苗依據中央與各地方政策,是公費提供符合年齡及條件的長者接種。其中,結合型疫苗有更好的免疫記憶力和更久的保護效期。二、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疫苗)子宮頸癌長年佔據臺灣女性十大癌症排名榜,而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是其主要誘因,較少人知道的是,HPV感染同樣也對男性造成威脅,可能引發男性的生殖器疣、陰莖癌、肛門癌、口咽癌等。HPV疫苗的問世讓女性和男性都有機會降低因感染病毒而導致的癌症風險。臺灣目前有2價、4價及9價三種HPV疫苗,其中4價疫苗可用於9至26歲男性接種,9價疫苗則涵蓋9至45歲的男性。三、帶狀疱疹疫苗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病毒再活化所引起,特別好發於50歲以上或免疫力較低的人群。帶狀疱疹可引發劇烈疼痛,甚至留下後遺症。臺灣目前有兩種疫苗可選擇:活性減毒疫苗與非活性重組疫苗。非活性重組疫苗儘管費用較高,且需施打兩劑,但提供的保護力更強且持久,且適用年齡較廣,包含18歲以上具有罹患帶狀疱疹風險較高的成人。四、A型肝炎疫苗A型肝炎常發生於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通常因為食用了受汙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A型肝炎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會自行痊癒,但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嚴重的猛爆型肝炎。對於準備前往中南美洲、非洲、中東、亞洲(尤其東南亞)旅行的民眾,建議在出發前接種A型肝炎疫苗,以保障健康。五、B型肝炎疫苗臺灣是B型肝炎高發地區,成人的帶原率達20%,慢性帶原者可能進一步產生肝硬化與肝癌。從未感染過B型肝炎的人建議依時程接種完三劑疫苗,若不確定自身對B肝的感染狀態,接種前可以先檢查B型肝炎抗原與抗體,請醫師解讀檢驗結果並提供建議。除了上述疫苗,還有季節性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旅遊醫學門診其他疫苗如黃熱病疫苗、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狂犬病疫苗、傷寒疫苗等。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每年彙整國內、外建議之共識,提供最新成人預防接種時程表,讓民眾參考。在接種疫苗之前,建議先與家庭醫師討論個人的健康狀況與接種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與家人。常見疑問解答1. 不同疫苗可以同時施打嗎?原則上,活性減毒疫苗可以同時接種,但若不在同一天接種,則需間隔至少四週。不活化疫苗則無需間隔時間,可以在不同部位同時接種。2. 哪些情況不適合接種疫苗?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的人應避免接種,另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或發燒的患者,建議等到病情穩定後再考慮接種。3. 接種後的注意事項?接種疫苗常見的反應有:接種部位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或輕微發燒,偶有發生高燒、抽搐之現象;也有些疫苗幾乎不會造成不適(例如B肝疫苗)。接種後,建議在醫療院所觀察30分鐘,以確保無急性過敏反應。避免劇烈運動和喝酒。預防接種是防治傳染病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就是在守護整個家庭。希望透過本文的分享,能夠讓民眾對成人疫苗有更全面的了解,積極參與預防接種,從而有效預防傳染病的侵襲。【慢病主題館】名家專欄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致力於推動家庭醫學研究、專科醫師培訓與基層醫療發展,並加強與國際間的交流合作。學會通過舉辦學術研討會、推動家庭醫師制度等,提升全民健康水準,並積極輔導教學醫院設立家庭醫學科,為社區居民提供更貼心的醫療服務。官方網站|醫師介紹|更多文章【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4-07-16 醫療.皮膚
「汗皰疹」和飲食也有關?醫師告誡注意3大類食物,過度食用、接觸恐致中毒!
夏天到了,皮膚癢、起疹子的問題層出不窮,到底是蚊蟲叮咬、濕疹還是汗皰疹?癢起來,千萬別抓、自行亂擦藥,以免引起更多的發炎反應,甚至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若經簡單處理後,還是無改善,建議就醫診斷為佳。到底皮膚癢該怎麼辦?有哪些NG行為不能做?就由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美容醫學中心皮膚科張宜菁醫師為大家解惑。皮膚科門診在夏天最常接觸的問題有「痘痘」、「汗皰疹」和「汗疹」。其中,汗疹和汗皰疹並非相同的診斷。汗皰疹正式學名為「急性反覆發作性水泡型手部濕疹」,雖然較容易發生在「汗多者」身上,但成因與汗沒有太大關連。汗皰疹是身體的免疫機轉導致,通常長在手/腳指側面,或手/腳心,有時也會以脫皮做為表現,因此常被誤會成一般濕疹、香港腳。汗皰疹的高風險族群 過敏體質 有抽菸習慣 接觸、食物含鈷鎳鉻等金屬成分 壓力 氣溫鈷鎳鉻等物不只容易誘發汗皰疹,雖一般民眾不須擔心,但過度、過量接觸還可能造成重金屬中毒的情況。鎳:造幣工廠、飾品工廠工人及操作員,長期在重金屬的暴露下,就可能造成鎳中毒。症狀輕則過敏,重則導致肺水腫、肝病變、中毒、呼吸困難、嘔吐、視線模糊等。鈷:磁鐵、牙材、骨材工廠作業員。過量恐致甲狀腺結節、甲狀腺功能低下,甚至是肺纖維化、心臟衰竭等。鉻:雖屬於人體不能沒有的稀有金屬,但過量還是會造成組織發炎、肝腎傷害等。*類固醇通常是使用強效劑型、及大面積擦拭,才可能造成月亮臉、水牛肩等問題,若遵循醫囑用藥,一般使用的類固醇不太有機會造成嚴重的副作用。Q:避免汗皰疹復發要注意?正因汗皰疹與體質有關,因此建議若需要接觸清潔劑時戴手套、使用PH值中性洗皂洗手,以及有塗抹保濕乳霜的習慣。平時也要注意,若接觸某種物品、飲食時發作,未來就要保持警覺。Q:汗皰疹和帶狀皰疹有關聯嗎?汗皰疹為免疫疾病,與氣溫、壓力,接觸某些物品有關,不會傳染。單純皰疹為「HSV單純皰疹病毒」引起,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如直接接觸到患者、患者皰疹的體液等),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帶狀皰疹是體內的「水痘病毒」造成,帶狀皰疹不會傳染,但水痘病毒會經由飛沫、接觸傳染。需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延伸閱讀】腳好癢,是「汗皰疹」還是「香港腳」?差在哪?醫師提醒:不想腳癢,就要避開「4大生活習慣+3體質」
-
2024-06-12 焦點.元氣新聞
身體紅疹是單純疱疹還是帶狀疱疹? 醫師:關注疹子的生長「位置」及「型態」二大關鍵
皮膚紅紅、腫腫的疹子是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單純疱疹還是其他病因呢?台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張皓翔表示,辨別帶狀疱疹還是單純疱疹,要關注疹子的生長「位置」及「型態」二大關鍵,且帶狀疱疹並不是傳染疾病,而是潛伏在體內的水痘病毒復發的疾病。帶狀疱疹與單純疱疹有什麼差別?帶狀疱疹顧名思義是呈現「帶狀」的疹子,通常只會出現在「單側」,鮮少會有雙側出現,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引起的疾病,人體感染水痘疹子退掉康復後,水痘病毒仍可能潛伏在人體的神經節中。醫師說明,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潛伏在體內的病毒有可能再次活化,此時就發生「帶狀疱疹」,多發生在單一處的神經節,從頭到腳的神經節都可能是帶狀疱疹發生的位置,不過臨床上,最常見的發生部位是在「胸部」及「腰部」的脊神經。反觀單純疱疹多發生在特定位置,第一型單純疱疹出現在嘴巴與口腔、第二型單純疱疹則是出現在生殖器。單純疱疹是病毒感染所致,可能從唾液、毛巾、食具等接觸感染,人體遭感染後,通常二到十天內就會出現疹子,單純疱疹會先出現水泡,接著破裂形成潰瘍傷口,最後結痂。至於症狀上,帶狀疱疹會有「刺痛」以及「搔癢感」,但帶狀疱疹是在疹子尚未出現之前,就可能開始出現局部神經痛,這種隱隱作痛,讓病患怎麼也找不到傷口,疼痛的感覺如針在刺。當隱隱作痛出現約一週,皮膚會長疹子,而帶狀疱疹的疹子會同時出現「各種時期」的疹子型態,包含已經收乾的疹子、正在化膿的疹子等,這也是帶狀疱疹的一大特色,可以從疹子的型態做診斷。不過,千萬別輕忽帶狀疱疹的併發症,應及時就醫治療,長在三叉神經上的帶狀疱疹可能影響眼睛導致角膜發炎、潰瘍等。此外,併發症還包含疱疹後神經痛、血管病變、聽力受損等。張皓翔醫師表示,通常帶狀疱疹發生過一次後,終其一生約有6%到10%的機率會再發生第二次,並非終生免疫。痛不欲生!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恐需抗神經痛藥物舒緩帶狀疱疹最令人懼怕的是「神經痛」,此神經痛可能從疹子出現持續到痊癒後,「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可能延續好幾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張皓翔醫師表示,根據統計,7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帶狀疱疹,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會出現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另外,如果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的比例也相對一般人高。*帶狀疱疹的治療主要以抗病毒藥物為主,在病灶出現的72小時內給予抗病毒藥物,減輕發疹期間的疼痛程度及持續時間,另外也會使用類固醇和消炎止痛藥物幫助緩解疼痛,對於疱疹後神經痛還可能需投以抗憂鬱藥物,或是抗癲癇藥物,才得以舒緩。積極提升免疫力 預防帶狀疱疹張皓翔醫師表示,預防帶狀疱疹最根本的方式是不要得到水痘,然而台灣過去曾有水痘大流行,只要得過水痘就有機會罹患帶狀疱疹。而現在的孩子出生後,雖然有施打水痘疫苗,仍有機會長水痘,因此帶狀疱疹發生的機率仍存在。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如50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較差的人,若希望降低帶狀疱疹的機率,就要提升自身免疫力,因此平時避免熬夜、多運動,維持正常作息很重要,若有需求,也可以前往醫療院所諮詢疫苗相關資訊,預防帶狀疱疹的發生。*Based on speaker’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NP-TW-HZU-ADVR-240008|Date of preparation:May 2024This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
-
2024-06-07 醫療.呼吸胸腔
免疫負債來襲 呼吸道融合病毒重擊「虎牙」兩端族群
疫情解封後、口罩也跟著解禁,社區感染一波波,醫師發現解封後小小孩子成了免疫負債的重災區。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名譽理事長李秉穎指出,其中以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對孩子的影響最大,一般而言3歲以下小孩約有8至9成會感染過一次,但在疫情封閉1至2歲的小小孩並沒感染也沒有抗體,成了解封後免疫負債的最大宗族群。而近年已有多家藥廠針RSV兩大族群開發疫苗,以保護5歲以下及65歲以上老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6月1日及2日在台南舉辦2024「疫苗菁英訓練營」,會中聚集了全國的感染科專家及相關研究人員,疾管署署長莊人祥、台南市衛生局長李翠鳯特地前往致詞,連已退休的小兒感染科大老、衛福部前部長林奏延也出席會議。會議中除了聚焦討論流感疫苗、流行性腦膜炎疫苗、腸病毒71型疫苗外,多位專家發表RSV對老人及小孩的危害,疫苗能帶來的效益進行討論。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指出,RSV的好發年齡在整個分佈猶如兩顆虎牙,即5歲以下、65歲以上特別高,65歲以上長者住院率比50到64歲民眾高出數倍,且17%會住進ICU(加護病房),若民眾本身罹患慢性腎臟病、氣喘等,也會加重病情,尤其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高達8成患者病況加劇,這兩個族群都有被低估、疾病負擔更應重視的情況。理論上,RSV溫帶地區在初冬及早春流行,台灣大約有兩個流行高峰,一個在3到5月,另一個落在8月至10月,但李秉穎統計疫情期病毒及傳染病流行的概況,發現RSV、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都大幅減少,水痘及日本腦炎則沒有因疫情封閉期間有減少情形,這是因為水痘與日本腦炎的傳染途徑與新冠病毒有些不同。去年9月疾管署還特別提醒RSV流行期提早到來,比起過往早了快兩個月,研討論現場包括李秉穎、紀鑫及成大醫院一般小兒科病房主任沈靜芬等多位專家皆認為,RSV的流行高峰,因疫情關係有提早來到造成小高峰,而這似乎與免疫負債有關。李秉穎舉2021年英格蘭發表的一篇侵襲性肺炎鏈球菌因免疫負債在各年齡層的病例數報告,發現一歲以下小孩增加10.63倍、1到4歲增加3.22倍、5-9歲增加1.02倍,15歲以上反而減少,這表示免疫負債在小小孩發生的比率最高,而這也能在兒童感染RSV身上看到,因為8至9成孩子在3歲前會感染過一次RSV,但疫情期間2歲以下的孩子被防疫措施保護著沒受到感染,因此免疫負債最明顯。鑑於全球RSV預防的未滿足醫療需求,WHO已經啟動全世界RSV監測系統,並描述了單株抗體與RSV疫苗的研發。目前健保署已針對早產兒及兩歲以下合併支氣管肺發育不全的重症孩子,給予單株抗體藥物治療,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兒科副部主任李俊毅指出,這可明顯降低45%的住院率,需要輔助氧氣治療的總天數降低7成。而明年預計也還有新的單株抗體將引進國內。至於目前60歲以上老人或孕婦,在台灣即將有RSV疫苗可以自費接種,針對60歲以上成人及一項慢性病受試者,保護力可達近9成5。另外,mRNA技術應用在RSV疫苗則在美國剛取得核准上市,沈靜芬指出,經由3萬人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有氣喘、肺炎、呼吸喘的60歲以上民眾有8成的保護力,70歲以上效果更好,可達9成5以上,兩個症狀的保護力也比三個症狀的保護力好,但接種的副作用,5成為頭痛肌肉痠痛。
-
2024-04-24 醫療.皮膚
罹患水痘埋下疼痛炸彈 跟著林鉅勝醫師、淑芳阿姨預防帶狀疱疹
許多人年幼時都有罹患水痘的經驗,但卻不清楚儘管水痘痊癒了,致病的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能不會消失,而會潛伏於脊髓背根神經節中,當人體免疫力變差時便再次活化,引發帶狀疱疹。在台灣,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會在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¹,如火灼燒般的疼痛還可能痛達數個月、甚至數年²。國民阿嬤淑芳阿姨也表示:「聽身邊的朋友說,皮蛇纏身痛到快崩潰,不痛不知道,但一旦發作了,那種疼痛可是這輩子都不想再想起。」水痘紅疹消退以後病毒卻可能不會消失 病毒再活化、引起帶狀疱疹 強烈疼痛感恐達數年林鉅勝主任說明,台灣民眾在一生中發生帶狀疱疹的機率約為32.2%,帶狀疱疹急性期症狀含紅疹、水泡、疼痛等¹,曾有病人形容,只要觸碰皮膚就會劇痛,僅是穿衣服蓋著就感覺到強烈不適,讓自己不管站或坐都相當難熬。林鉅勝主任進一步指出,帶狀疱疹並不是大家想像中的「痛完就好了」,事實上帶狀疱疹除了急性期的疼痛以外,還可能發生帶狀疱疹後神經痛,部分患者的痛感可能長達3個月以上²,曾經有年長病患疼痛超過1年,不僅身體非常不舒服,心理也形成巨大壓力,其生活品質更是劇烈下降³。守護自己與家人健康 提前預防帶狀疱疹、維持良好生活型態林鉅勝主任指出,帶狀疱疹引發的疼痛容易影響白天與夜晚生活,白天時上班族難以好好工作,年長者也難外出社交與運動;晚上則常常痛到影響睡眠,讓早上精神不佳,形成負面循環³′⁴′⁵。目前對於急性帶狀疱疹可用抗病毒藥物、類固醇、止痛藥等來治療及緩解,針對疱疹後神經痛則需要靠辣椒素或是抗癲癇藥等來舒緩⁶,但緩解程度相當有限,研究顯示只有14%的年長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病患對治療感到滿意⁷。「面對帶狀疱疹,謹記預防勝於治療的原則」,林鉅勝主任提醒:「維持對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的免疫力,是避免皮蛇危機的重要關鍵,除了保持規律作息、攝取充足營養⁸、減少壓力⁹以外,民眾也可向醫師諮詢是否適合施打帶狀疱疹疫苗²,主動出擊才能守護自己的健康。」「為了自己好,也為了避免造成別人的負擔,及早來預防、及時做好疾病管理,這件事是我最重視的!特別是年紀較長的族群²,免疫力持續變差,更是要特別小心。」長期身處於影劇圈、需要面對高密度、高強度拍攝工作的淑芳阿姨也鼓勵:「不管我們幾歲,都要自己好好的愛自己,或是主動關心家人的健康,透過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施打疫苗²等等,全家齊心打擊帶狀疱疹威脅!」點擊下方連結,聽聽淑芳阿姨怎麼迎戰帶狀疱疹威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lVIZE-cMx8 NP-TW-HZU-ADVR-240002 | Date of preparation: Feb 2024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e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ese.¹ Pamphlet on Vac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2023;1-28² Harpaz R;MMWR;2008;57;1-30³ Lukas K;Zeitschrift für Gesundheitswissenschaften;2012;20;441-451⁴ Matthews S;Open forum infectious diseases;2019;6;ofz007⁵ Curran D;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rapy;2022;11;2265–2277⁶ Saguil A, et al. Am Fam Physician. 2017;96(10):656-663.⁷ Johnson RW, et al. BMC Med. 2010;8:37.⁸ Chen JY, et al. Popul Health Manag. 2012;15(6):391-7.⁹ Schmidt SAJ, et al. Br J Dermatol. 2021;185(1):130-138.
-
2024-02-02 焦點.元氣新聞
盤點冬季好發病毒 採取正確預防措施以免疾病纏身
「得過一次流感真的就怕到了!」被稱為「台灣最速男」的我國田徑選手楊俊瀚,日前出席「疫」起新開始-民眾衛教特展,提到自己罹患流感經驗,原以為運動身強體壯,三天即可痊癒,卻在床上躺了快兩周,才擺脫疾病,自此不敢不重視預防,包括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施打疫苗等。日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特舉辦「疫起新開始」民眾衛教特展,期望藉由展覽中活潑有趣的切身互動,縮短民眾與艱澀醫學知識間的距離,除了提高民眾對於疾病與相關知識的認知外,更希望觀展民眾能身體力行加入積極預防,建立自身的「強力盾牌」。藝術家陳怡揚也以疫情為發想,現場展示「枷鈴虎」的意象作品。陳怡揚說,疫情期間「+0」是大家最期待聽到的數字,完成畫作時剛好是2022年虎年,因此用枷鈴虎命名畫作,也代表台灣送走了疫情。楊俊瀚說,他最喜歡「枷鈴虎」這件作品,疫情帶來恐懼,但卻也讓人學習抵禦病毒的方式,像他在疫情期間感染流感,竟然是一次嚴重的大病,原本以為三天就可以痊癒,而且自己有在運動,不太相信小小的流感會影響生活,沒想到卻花了快兩週才擺脫疾病。楊俊瀚說,那次之後就怕到了「運動員真的身體不能不好」,以前沒有在特別擔心生病,自此之後,只要有疾病相關的訊息,他一定都會去特別重視。全球雖揮別新冠肺炎的陰霾,但近期時令進入到冬季,也是流感好發的季節1,流感病毒容易侵犯人體,嚴重恐會造成死亡。去年10月流感季開始至2024年的1月1日,流感重症案例就多達252例,65歲以上長者就占60%,當中就有93%沒接種流感疫苗。2疾管署近期公布12月24日該週國內類流感就診人次高達近11萬人,其中以腺病毒與流感病毒居多。截至1/1,國內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631萬餘劑,全國公費流感疫苗尚剩餘約26萬劑。2別以為冬季只要注意流感病毒,百日咳也須多加小心。百日咳會透過空氣傳播,屬於一種呼吸道疾病,感染後,容易引起嚴重的「陣發性咳嗽」,如果感染的是兒童,更容易引起重症。除了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維持良好衛生習慣之外,目前兒童與成人都有百日咳疫苗,但成人接種率相對低,且百日咳具高度傳染力,若家中需照顧嬰幼兒,成人應考慮採取預防措施,以降低家中孩童出現百日咳的機率。3無論是流感、百日咳或是其他的呼吸道疾病,只要被感染時,呼吸道系統就會格外脆弱,容易同時被其他的細菌感染,或讓潛藏在人體內的病毒有機可乘,而有一種常潛伏在人體內,令人聞之色變的即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帶狀疱疹即為水痘病毒,大多數人小時候幾乎都曾有過水痘的經驗,但冒過水痘後,水痘病毒可能不會完全消失,而是躲在體內神經內,等到哪天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爆發,爆發後最令人難受的就是「神經痛」,有些神經痛還可能會持續超過半年以上,令患者生活受到嚴重影響。4面對冬季各類的呼吸道病毒同時流行,最好的方法在於「預防」,最佳的預防方式就是勤洗手、戴口罩以及「施打疫苗」,若能做好自我防護,不僅能保護自己也能保護他人,度過這個冬季。1.CDC;2023;1-3;季節性流感防治2.公費流感疫苗剩餘約26萬餘劑,請符合條件民眾把握機會儘速接種. -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cdc.gov.tw)3.Taiwan CDC;2018;1-4;百日咳疾病介紹4.Harpaz R, et al. MMWR Recomm Rep. 2008 June;57(RR-5):1-30.NP-TW-VX-ADVR-240001|Date of Preparation:Jan 2024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This content is intended for Taiwan residents only
-
2024-01-12 醫療.皮膚
「蜘蛛撒尿」會導致嘴唇長疹子?解析「口唇型疱疹」的成因、治療與預防
許多人常一覺醒來,發現嘴唇、鼻翼等部位,長出很多刺刺癢癢的水泡,恐是「口唇型疱疹」上身。一旦人的免疫力差、壓力過大、感冒時,容易感染疱疹病毒引發口唇型疱疹,雖然多數症狀輕微,但如果病毒擴散至眼睛,可能導致視力受損,極少數情況下,病毒會影響到大腦引起腦炎。「口唇型疱疹」是什麼?如何傳染?常見的單純疱疹病毒(HSV)分為第一型(HSV-1)及第二型(HSV-2),第一型疱疹病毒大部分都感染在口唇周圍,第二型疱疹病毒則較常引起生殖器官、臀部、肛門附近及大腿等部位疱疹。讓人又痛又醜的口唇型疱疹,有「蜘蛛撒尿」的稱呼。成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許釗凱表示,口唇型疱疹主要由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HSV-1)引起,此病毒在人體內可長期潛伏,當免疫力下降時可能會活化,透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疱疹或唾液傳播,如親吻、共用餐具或毛巾等。口唇型疱疹初期症狀有哪些?可能併發哪些問題?感染口唇型疱疹初期,通常集中在嘴唇邊緣出現小水泡,有輕微的刺痛或燒灼感,若水泡破裂會形成疼痛的潰瘍,初次感染可能會有輕微發燒、肌肉痠痛或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許釗凱說,雖然大多數疱疹病例輕微,但見過幾例較嚴重情況,曾有異位性皮膚炎病患合併嚴重疱疹病毒感染,進而演變為「疱疹性濕疹」,又稱為「卡波西氏水痘樣疹」;也有個案的病灶擴散至眼睛,導致視力受損,極少數病毒還會影響到大腦引發腦炎,這是非常嚴重但罕見的情形。部分民眾的口唇型疱疹易反覆發作,許釗凱分享預防、減輕之道:●首要避免熬夜、壓力、過度疲勞等會誘發因素。●更要避免與疱疹病毒的傷口親密接觸,不要共用牙刷或唇膏等個人用品,保持手部清潔,尤其是在接觸臉部前。●發作時,可使用抗病毒藥膏或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減輕症狀。口唇型疱疹反覆發生的原因有哪些?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指出,口唇型疱疹常長在嘴唇、鼻翼、T字部位等處,會感到刺刺癢癢的,通常5至7天就會好,治療以擦抗病毒藥物為主,如果沒有改善,代表症狀比較嚴重,會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物。一般人每年發生不超過3次,但有些人每個月都會長,代表免疫力不好、壓力大,一直處在很累的狀態。荷爾蒙是影響口唇型疱疹發生的因素之一,趙昭明表示,臨床上觀察,罹患口唇型疱疹女性多為30至45歲,界於停經前、荷爾蒙旺盛的年紀,因為月經荷爾蒙波動造成口唇型疱疹;男性則落在30至50歲左右,大都是上班族,可能工作壓力大、常熬夜引起。特別的是,沒什麼壓力的小朋友也可能得到口唇型疱疹,趙昭明說,小朋友可能是溫差大或感冒沒有好引發,大人得過口唇型疱疹就不要親小孩,否則可能透過唾液傳染,抵抗力降低就會出現疱疹。趙昭明指出,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有些人可能出現一、二型混合的情形。有一名28歲女性,感冒一段時間後,免疫力降低,上下嘴唇開始長出很多又刺又癢的水泡,甚至有點潰爛狀況,屬於比較嚴重的狀態,以擦藥配合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口唇型疱疹5大成因1季節交替、溫差大時2長期睡不好3壓力過大4感冒或有其他疾病時5女性月經前後資料來源/趙昭明
-
2023-11-20 醫療.皮膚
秋冬免疫力差,「皮蛇」好發!1表對照「這些慢性病」得帶狀疱疹飆升風險
65歲的阿明為上市公司主管,近期工作壓力大,某日因左側腰部癢痛感難耐,至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李茂庭門診就醫。醫師掀起他的衣服檢查時,發現左側腰部有叢發性水泡,確定診斷為帶狀疱疹所引起,使用抗病毒藥物後,雖症狀有所改善,但神經麻痛感卻持續數月,為預防帶狀疱疹復發,在醫師建議下,阿明與妻子一同施打帶狀疱疹疫苗。李茂庭表示,帶狀疱疹(Herpes Zoster)俗稱「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的疾病,當感染水痘病毒後,病毒會潛伏脊髓神經節裡,待病人年紀增長或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可能再度活化。 延伸閱讀: 臉上凸起「一粒」竟不是痘痘!醫揭「表皮樣囊腫」特徵、症狀與治療 秋冬免疫力差好發帶狀疱疹 李茂庭說明,當罹患帶狀疱疹時,病人通常會先出現皮膚麻痛、異樣感,約2至3天後長出紅疹、水泡,水泡會於7至10天後緩解,然而常見帶狀疱疹後神經痛(PHN)後遺症,卻可能持續數天至數年,嚴重影響病人生活品質,更有高達86%的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病人,不滿意現有的藥物治療成效。 實際上,帶狀疱疹即使痊癒後,仍有約1成病人於10年內復發。李茂庭提醒,近期秋冬季節到來,也是帶狀疱疹會變本加厲的時期,因為此時身體免疫力最差;尤其是年輕時曾得過水痘、抵抗力較差且年長者,皆需慎防帶狀疱疹及復發。 他表示,帶狀疱疹主要影響範圍位於軀幹與四肢,然而約10至15%的病人會發生在眼部區域,導致病人面臨失明、聽力受損等風險。另少數病人也可能出現腦膜炎、腦炎等神經系統疾病併發症,以及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延伸閱讀: 肌膚保養非越多道越好,醫美權威:太多人搞錯重點 帶狀疱疹6大高風險群 李茂庭指出,根據研究顯示,高達99%的50歲以上成年人,曾感染過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並且約三分之一的民眾,會在一生中發生至少一次帶狀疱疹。他提醒,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包括: .50歲以上成人.有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或生活壓力大.免疫不全 .曾得過帶狀疱疹 .曾確診新冠病毒 針對慢性疾病、作息不正常壓力大及免疫不全者等3類人,李茂庭也提供下列「1表」對照,看懂罹患帶狀疱疹的上升比率及倍數:帶狀疱疹疫苗保護力達9成 李茂庭呼籲,除了維持均衡飲食、規定運動、不熬夜、適時釋放壓力等良好生活習慣外,若為高風險族群亦可考慮接種疫苗;接種疫苗後,針對預防得到帶狀疱疹或疱疹後神經痛,皆有約9成以上保護力,且保護力可達10年,且也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 他也提醒,少數民眾接種疫苗後可能出現注射部位發紅、疼痛、腫脹、疲倦、發燒等副作用,但症狀通常輕微至中度,平均持續約2至3日。若出現蕁麻疹、呼吸困難等少見嚴重過敏反應,則應立即就醫治療,並告知疫苗接種史。【本文獲uho優活健康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uho.com.tw/article-62110.html】(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11-09 焦點.杏林.診間
水腦症又染疫昏迷,竟能撐過手術復健!「仁心良術」指引才有重生之路
去年父親節,外子被送進台大醫院急診室的重症病房,初判是「水痘帶狀疱疹病毒腦膜炎」。因為癲癇發作昏迷,進入加護病房內科治療,再轉復健病房做長期療養。腦傷未癒的外子,病況時好時壞,昏睡時間愈來愈久,住院醫師安排腦症相關會診和檢查,進一步確診是「水腦症」。家人心知若不盡速開刀引流,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台大醫院腦部外科主任王奐之,在繁忙行程中,毅然排出時間開刀救命。因為初聞手術要做「插入」體內的引流管,我們家屬在質疑和煎熬中,經過王醫師專業、冷靜的解說後,準備手術的前夕,外子卻感染新冠肺炎。手術延後,染疫確診讓昏迷指數不樂觀,住隔離病房的第八個凌晨,昏迷中的外子被送去開刀房做緊急手術。外子接受「腦室腹腔分流管植入手術」,第二天醒後,撐過長達數月的復健生活。幾次回到台大做追蹤,王醫師無微不至的親和問診,總讓我們感到安心。外子現在一切安好,還參加「網紅特訓班」,活蹦亂跳的模樣,很難想像術前昏迷的病況。回首來時路,生命最關鍵的時刻,因為王醫師「仁心良術」的執刀和指引,外子才得以跳脫黑暗的幽谷,走上重生之路。謹此向王奐之醫師致意:有你真好。
-
2023-09-24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健保大數據/SLE紅斑性狼瘡病友 盼扭轉「全身器官毀壞」命運
「與我同期發病的一位紅斑性狼瘡病友,有一次,她突然視力不好、視力變得很模糊,然後很快就一隻眼睛失明,還有一位病友,是肺部受損傷,肺功能最慘時只剩30%、40%,後來插管撿回一命,現在動不動就會喘….」年約35歲的M小姐(化名)兩年前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簡稱SLE),活潑開朗的她,生活、外貌很快產生劇變,正職工作也被迫中斷,即使如此,她還是努力維持正向、樂觀,只不過看到其他病友因這種自體免疫疾病而產生器官受損的慘狀,她還是非常擔心,害怕同樣的命運有一天也會降臨到自己身上。紅斑性狼瘡一發病,患者症狀、病程各不相同。「紅斑性狼瘡可能一開始的表現,就是中風、肺部出血,每個人的表現是不同的!」紅斑性狼瘡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主任梁培英解釋,由於病患的免疫功能產生異常、混亂,導致體內器官受自身免疫系統攻擊。因為每位病患的狀況不同,受自身免疫抗體攻擊的器官與出現的症狀、病程也各不相同,加上症狀千變萬化,從蛋白尿、腎臟發炎到關節疼痛、兩側股骨壞死,乃至肺出血、中風癱瘓等,都可能發生,很難早期察覺,被醫界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偽裝者」,器官受損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嚴重時可能會致命。中壯年、年輕病患居多,常是重要經濟支柱。根據最新健保大數據資訊,從2018年到2022年,紅斑性狼瘡病患就醫人數從37702人上升到41602人,其中女性佔多數,約3.2萬人至3.5萬人,而新發生人數,每年約8千人左右,女性則約6千到7千人。而在衛福部健保署重大傷病統計資料中,截至今(2023)年7月底,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患人數為2萬4686人,代表每兩位紅斑性狼瘡就醫病患,就有大約一位領有重大傷病卡。最新健保大數據也顯示,從2018年至2022年,在所有住院病患當中,每年約有6千人因紅斑性狼瘡住院,其中以18-44歲族群最多,其次為45-64歲族群,這兩族群都是社會、家庭重要經濟支柱。進一步分析顯示,在紅斑性狼瘡病友中,每年因紅斑性狼瘡發作住院的病患人數為1千5百人上下,平均住院天數為4到5天,年齡越大,一旦住院,住院天數越長,以65歲以上住院病患為例,平均住院天數約9-11天,與其他年齡層病患的住院天數4-5天相比,相差一倍之多。此外,統計紅斑性狼瘡共病情形可發現,合併骨質疏鬆症的病患約為2,000至2,300人,合併腎炎診斷者約為3,200人,除了骨質疏鬆症、腎臟發炎,其他像疲憊、關節疼痛、重大器官損傷等併發症,加上當病情沒有穩定控制,病患需反覆就醫,病患的生活品質、職涯發展,也會大受影響。紅斑性狼瘡常見全身併發症蝴蝶班、疲憊、發燒、關節疼痛或腫脹、口腔潰爛、腎臟問題、肺部問題(像肺出血)、心臟問題、癲癇、精神病、血液細胞疾病與免疫功能異常。資料來源:美國CDC網站、梁培英主任新型生物製劑問世,大幅降低疾病活躍度。目前治療紅斑性狼瘡的藥物選項以免疫調節劑(也稱免疫抑制劑)、類固醇與生物製劑為主,從最新健保大數據來看,用藥人數最多的藥物品項為免疫調節劑、類固醇。對於紅斑性狼瘡的治療,M小姐和許多病患一樣,都曾接受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治療,在這過程當中,M小姐因類固醇副作用在短短三個月就變胖14公斤,社交生活大受打擊。當紅斑性狼瘡病患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物,不只容易體重上升、影響外觀,還可能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皮膚變薄、瘀青與感染風險增加等副作用,且這類藥物僅能讓症狀暫時緩解,治標不治本,治療效果相對很有限。類固醇常見副作用.消化不良或胃食道逆流、火燒心。.食欲大增,導致體重上升。.失眠、難以入睡。.情緒、行為產生明顯變化,像易感覺焦慮、煩躁。.感染風險增加,特別是像帶狀皰疹、水痘、麻疹等發生機率,也會上升。.高血糖、糖尿病。.高血壓。.骨頭變得比較脆弱、骨質酥鬆症。.庫欣症候群(Cushings syndrome)(又稱皮質醇增多症),症狀包括皮膚變薄、容易瘀青,脂肪也容易堆積於頸部、肩膀,臉部也容易腫脹,形成水牛肩、月亮臉。.眼部疾病,像青光眼、白內障。.心理疾患,像憂鬱症或容易產生輕生念頭。資料來源:英國國家健康醫療服務NHS網站梁培英分析,治療紅斑性狼瘡,需要根據病患臨床表現、哪些器官受侵犯與嚴重程度等選擇適合療程,並非只用單一藥物,舉例來說,如果出現急性血栓,也就是有中風跡象,必須緊急注射高劑量類固醇,必要時,還要進行「血漿置換」、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病患度過鬼門關,才能使用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與傳統療程相比,許多證據顯示,生物製劑可有效幫助紅斑性狼瘡病患保護器官、減少器官遭受破壞、抑制發炎反應,並增加存活率,加上副作用較輕微而成為治療紅斑性狼瘡重要選項。近來,最新研究更發現,在紅斑性狼瘡病患的免疫系統運作上,第一型干擾素常是重要致病關鍵,隨著第一型干擾素的生成,很容易就會誘發疾病相關基因過度表現,而多達八成的中、重度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成年病患有上述現象。不少專家學者也發現,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增加,全身許多器官便容易受到破壞,目前已有新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從根本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顯著降低全面器官疾病活動度及減少復發,亦可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不過這類藥物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病患若需要用藥,費用負擔較沉重。年輕患者穩定控制疾病,才有機會翻轉人生。M小姐觀察到,不少紅斑性狼瘡病友年紀輕輕就確診,因此領有重大傷病卡,但因而無法投保商業保險。加上傳統藥物副作用、疾病症狀影響,且需要常常跑醫院就醫、檢查,工作只能斷斷續續,收入非常微薄,若使用生物製劑等效果較好、副作用較少的藥物,常只能自費,結果就是入不敷出,生活只能陷入貧病交加困境,希望政府讓紅斑性狼瘡病患有多一點健保用藥選項,她也期待未來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社交,同時也可以穩定控制疾病、避免全身器官毀損命運。梁培英認為,紅斑性狼瘡病患往往很年輕就發病,若任由全身器官毀損,病患常因此失去工作、賺錢能力,原本可以有很多夢想,且可以貢獻於社會、國家,也因此被迫中斷工作,實在非常可惜,若臨床證據證實使用新型生物製劑可以有較佳治療效果,副作用也比較少,建議未來可以納入健保給付,讓病患可以有更多治療選項,人生也可以有更多發光發熱的機會。
-
2023-08-25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痛起來要人命的皮蛇,竟也是「新冠後遺症」!2方法減低皮蛇發生率
新冠疫情後,皮膚科診所「皮蛇」患者湧現,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說,今年因皮蛇就診的人數,與往年比起來足足增加兩成,幾乎每天都有因皮蛇求診的患者。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指出,感染過新冠肺炎的患者,如果是染疫後輕症,罹患皮蛇的機率增加15%,重症患者罹患皮蛇的風險則增加20%。42歲在科技業上班的男子,6月初確診新冠肺炎,在家休息幾天,很快快篩試劑就恢復成一條線,只是「久咳」伴隨他長達一個月,但才剛擺脫「咳不停」症狀,左眼及左臉,時常不自覺抽動,頭皮也有痠麻感,他以為是加班太累引起的偏頭痛,3周後,眼睛開始刺痛、長水泡,頭皮出現大幅度抽搐,醫師一看診就說「你得到皮蛇了」。皮蛇怎麼來的?源自小時候感染水痘病毒根據統計,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曾罹患過帶狀疱疹,而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帶狀疱疹的出現與小時候長過的水痘有關,水痘大多發生在12歲以下的孩童,只要感染過一次,就能終生免疫,但是水痘結痂痊癒後,水痘帶狀疱疹病毒仍會潛伏在人體的神經中,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就會復發,俗稱為皮蛇。水痘病毒潛藏的位置與未來復發的位置有絕對的關係,藏在人體第五對腦神經,未來會在眼周附近復發;第三對腦神經則反映在嘴巴;躲在腰椎神經第四條到第五條的位置,則會在大腿上復發。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通常皮蛇復發的位置都是在軀幹上,如果長在眼周周圍,較為危險,嚴重者恐失明。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的皮蛇常發生在何種情況?有前驅症狀?黃毓惠表示,皮蛇通常發生在免疫力較差的民眾身上,大病初癒、染疫過後或50歲以上的長輩等。皮蛇被誘發時,前驅症狀會先出現,患者會感覺到胸悶、腸胃痛或是頭皮麻痛、眼周抽痛等,後續皮膚會有「被電到」的感覺,這些症狀出現大約五天左右,皮膚會開始起紅疹、刺痛,水泡也會跟著冒出來。趙昭明說,如果能在前驅症狀時就介入治療,投藥效果會非常好,等到出現水泡後,才服用藥物,治療時間需至少需要歷時一個月左右,才能完全改善症狀,且有些患者會因此留下「神經痛」的症狀,這種神經痛起來非常嚴重,恐長達半年到一年,患者甚至會因此失眠,需要投入更多治療。延伸閱讀/皮蛇有多痛?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看詳細運動+帶狀疱疹疫苗 降低罹患皮蛇機率黃毓惠表示,皮蛇與免疫力好不好呈現正相關,想要避免皮蛇上身,要盡可能維持自身的免疫功能,不要太過疲累,不要暴飲暴食,維持規律的運動頻率,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有氧運動能增加心肺功能,可以有助於調節免疫功能。除此之外,也建議可以施打帶狀疱疹疫苗,趙昭明表示,舊款的帶狀疱疹疫苗,僅需施打一劑,可有七成的保護力,效力維持七年,新款的帶狀疱疹疫苗,需施打兩劑,第一劑與第二劑間隔三個月,保護力可達九成,效力也是維持七年。曾罹患過皮蛇也建議可以施打,至於施打過疫苗後,皮蛇還是出現,是否要再打第二次的疫苗,黃毓惠說,尚未有證據需要施打兩次帶狀疱疹疫苗,目前仍建議施打過一次疫苗即具有保護效力。哪些人是罹患皮蛇的高危險群?1. 50歲以上2. 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或罹患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3. 曾罹患新冠肺炎4. 代謝症候群患者5. 過勞或壓力過大族群(資料來源/趙昭明醫師 製表/陳雨鑫)(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5-19 焦點.健康知識+
20種最痛疾病堪比自然產!皮蛇像被火燒、偏頭痛被尖物刺…還有這種病異常勃起超痛苦
生病之所以辛苦,在於疾病帶來的疼痛有多巨大!多數小病可能是輕微、短暫的症狀,但有些病的疼痛程度特別高,可能使患者極度痛苦到無法執行日常事務,對生活造成影響。根據英國媒體《THE SUN》引用英國國民保健署(NHS)資料,NHS列出了被認為最痛苦的20種疼痛疾病。像是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皮蛇)、痛風、叢發性頭痛…等,都入列,有些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或更甚。(以下為隨機排列,並非依據疼痛強弱順序)帶狀皰疹(皮蛇)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看詳細疾病百科〉帶狀皰疹(皮蛇)新光醫院疼痛照護中心主任陳瑞源曾受訪指出,因為帶狀疱疹病毒會破壞神經,發作初期開始感到疼痛,多數患者以「火燒、電擊或針刺」形容發作時的痛苦,研究發現,皮蛇疼痛指數比生產痛還高。痛風痛風是體內尿酸代謝異常而引起的疾病。當人體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尤其是尿酸值變化大時,容易導致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裡形成結晶,進而結石、產生痛風石。痛風痛起來,不但不良於行,還會痛得要人命。患者經常會在夜晚出現關節部位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症,疼痛感逐漸嚴重,甚至無法忍受,持續幾天或幾周不等。疼痛發作時會在半夜熟睡中痛醒,有患者描述疼痛感類似於腳趾被火燒一樣。看詳細疾病百科〉痛風心臟病發作心臟病發作有些前兆症狀,最典型的是胸痛,還有其他如上背痛、胃絞痛、腿部或腳踝腫脹、極度疲勞、感到噁心出汗…根據女性健康雜誌網《Womens Health》報導,有患者形容心臟病發作就像有一隻大象壓在胸口上或上背部,如果上背感到劇烈的壓力,可能是心臟病的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心臟病叢發性頭痛叢發性頭痛好發季節變換的1月到3月,根據病患描述,疼痛起來的程度不亞於生孩子,疼痛等級高達10分,教人生不如死,也稱做「自殺頭痛」。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中心主任王署君曾受訪指出,叢發性頭痛的病患常被誤以為是偏頭痛,根據研究,病患平均疼痛八年之後,才會被正確診斷為叢發性頭痛。看詳細疾病〉你是偏頭痛?還是叢發性頭痛?偏頭痛看詳細疾病百科〉偏頭痛很多人可能無法體會偏頭痛到底有多痛,台灣頭痛學會曾分享案例,患者指出,偏頭痛發作時,猶如大象在腦中奔跑或遭尖銳物穿刺,痛到想剖開腦袋。叢發性頭痛與偏頭痛經常會被混淆,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曾於臉書分享這二種頭痛的區別: ※偏頭痛1.好發於女性2.頭痛位置不一定侷限在一側3.搏動感的抽痛4.頭痛到需要休息5.怕光與聲音6.噁心嘔吐7.每次疼痛可持續4-72小時8.少數產生視覺障礙、聽覺障礙預兆※叢發性頭痛1.好發於男性2.疼痛位置在單側眼周及太陽穴部位3.嚴重頭部戳刺痛4.自律神經症狀:流淚、眼睛紅、眼皮腫、鼻塞、流鼻水等症狀5.是極難忍受的疼痛,又稱為自殺型頭痛6.發作週期像鬧鐘般準時固定7.每次疼痛可持續30分鐘-3小時8.頭痛時坐立難安與激動腎結石藝人胡瓜以前曾在半夜腎結石發作,痛到在地上滾不動,他形容像腰被扯裂,當時趕緊掛急診開刀。有結石的人都知道,痛起來真是要人命,有醫師指出,結石疼痛指數堪比女性自然產過程。不同位置的結石,症狀也有差異。振興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楊景偉曾接受《聯合報》訪問指出,當結石掉入輸尿管,卡在輸尿管的結石發作,會出現血尿、解尿疼痛、腎臟水腫、發燒、惡心、嘔吐等症狀,若結石在上段輸尿管則易引起腰痛,發生在中段是腹痛,結石在下段會下腹痛。看詳細疾病百科〉腎結石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是大腦中最粗的一根神經,主管顏面感覺,分別位在額頭、鼻子下巴附近。通常會在眼周、耳周、牙齒周圍及臉部引起強烈疼痛、灼熱、電擊感,與隱隱作痛、或持續性的牙痛不一樣。嘉義長庚副院長暨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楊仁宗曾受訪指出說,據統計,三叉神經痛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發作前常沒有預兆,但可由觸摸臉部、風吹、咀嚼、說話或刷牙而引發如電擊般的疼痛。看詳細疾病百科〉三叉神經痛急性胰臟炎胰臟發炎可以是急性的或慢性的,急性胰臟炎意味着胰臟因某種因素受到重大傷害而受損,其病程緊急且持續數天至數周。急性胰臟炎主要以上腹部疼痛為主,通常進食後加劇、前傾身緩解,可能轉移痛至背部,還有腹脹、惡心、嘔吐、發燒等症狀。急性胰臟發炎程度,可能從輕微至相當嚴重的併發症,嚴重時死亡率甚至可達10~20%。看詳細疾病百科〉急性胰臟炎鐮刀型貧血鐮刀型貧血是一種紅血球異常的罕見遺傳性疾病,患有此症的病人,因紅血球變型成「鐮刀型」或「新月型」,造成紅血球攜氧量減少,並容易發生紅血球破裂現象形成貧血。如果患者體內的紅血球出現大量破裂,可能造成血液濃稠而阻塞血管,使患者出現骨骼、關節、腹部劇烈疼痛。鐮刀型紅血球也可能堵塞陰莖的血管,造成陰莖異常勃起,且經常久久無法消退,令患者很痛苦。泌尿科醫師指出,病患陰莖海綿體持續充血,時間一久會疼痛,痛到根本不會想發生性行為。看詳細疾病〉他太持久她喊救命 原來有怪病、中年男子勃起持久超過4小時,原因竟是「這種貧血」引起闌尾炎(盲腸炎)闌尾炎以病程可區分為「急性闌尾炎」與「慢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發病快且嚴重。常見症狀為噁心、嘔吐、發燒及右下腹悶痛感,當手按壓患者右下腹部,再放開時,疼痛會加劇,即「反彈疼痛」,必須立刻動手術切除。看詳細疾病百科〉闌尾炎(盲腸炎)胃潰瘍胃潰瘍有部分患者有出血、胃穿孔、阻塞等併發症,出血的症狀包括吐血、吐黑色物質、解黑便、頭暈,甚至於休克等,穿孔患者症狀則包括嚴重腹痛、發燒;有阻塞併發症的患者會有嘔吐、腹脹,吃了少量的食物就飽脹、便秘等。也有患者出現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胃潰瘍纖維肌痛症日前,24歲的日本知名AV女優結城莉乃才宣布自己罹患纖維肌痛症。「神祕的疼痛」纖維肌痛症是一種慢性全身疼痛,因壓力改變神經穩定性,出現全身廣泛疼痛,合併記憶力衰退、疲憊、失眠、頭痛、憂鬱和下腹痛等周邊症狀,也可能與其他疾病共存。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韋達曾受訪指出,肌痛症的疼痛感不見得是針刺、刀割,它類似深層組織疼痛,常見疼痛部位在肩頸、背部和四肢,容易讓人誤以為是身體緊繃而非疼痛,增加診斷困難。看詳細疾病〉全身痛到想輕生 小心纖維肌痛症骨折很多原因會造成肋骨骨折,如車禍、跌倒、高處墜落等造成的外傷,甚至急救時的胸部按壓等。桃園孫德金診所醫師孫德金曾在《聯合報》撰文指出,一旦受傷通常是嚴重頭頸部外傷的結果,且會傷及重要神經血管。中段肋骨骨折斷端容易刺傷肺部,下段骨折則容易刺傷脾、腎、橫膈膜。側面肋骨骨折最痛,後面次之,再來是前面。痛不只是疼痛,還會讓你不敢用力呼吸、不敢咳嗽、不容易清除痰液而造成肺炎,讓你不敢翻身、不能好好睡覺休息,傷口不容易癒合。看詳細疾病百科〉骨折椎間盤突出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的退化性疾病,因椎間盤脫水、失去彈性,造成上面的小神經發炎、疼痛,甚至產生肌肉緊繃、關節老化,這些都會引起下背疼痛。痛的程度要看壓迫到哪些神經,如果突出的椎間盤壓迫到坐骨神經,疼痛會往下延伸至腿部、腳部,甚至造成患者腳麻無力,就變成坐骨神經痛。少數還可能造成脊髓腔狹窄或壓迫到膀胱神經,出現馬尾症候群,導致患者大小便失禁、肛門會陰部周圍麻木等症狀。看詳細疾病百科〉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是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的分佈區域,通常始於下背部與臀部,沿伸至大腿、小腿與足踝。典型坐骨神經痛的症狀為下肢刺痛、灼痛、麻木或感覺異常,患者在咳嗽、打噴嚏、舉重物等使腹壓增高的動作時,會使疼痛的症狀加劇。看詳細疾病百科〉坐骨神經痛五十肩(肩周炎)運動醫學名醫、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林頌凱曾受訪指出,五十肩好發於50歲以上女性,保護身體筋骨的女性荷爾蒙減少,肌腱關節逐漸磨損老化,多重情況影響下,肌腱開始發炎疼痛,有的患者會痛到像刀割般,愈痛愈不敢動,愈不動關節就會慢慢沾黏起來,進而演變成五十肩。症狀包括肩頸部疼痛、肩膀僵硬、手舉不起來、肩關肩在某些角度的活動度受限等,患者夜間睡覺時疼痛感會更為劇烈。看詳細疾病百科〉肩旋轉肌袖病變(五十肩)關節炎關節炎是導致關節疼痛和炎症的病症,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是老化過程的正常現象,但不只是年紀增長,發生挫傷、拉傷、扭傷、骨折等因素,也會引起關節炎,最終造成關節退化。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看詳細疾病百科〉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成因複雜,可能受環境、病毒、細菌共同影響,導致免疫系統出錯,攻擊身體,病人全身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嚴重發炎。特殊症狀是「晨僵」,即早晨出現關節劇痛而痛醒,且關節僵硬的感覺會持續一段時間,通常要等到中午左右才慢慢改善。看詳細疾病百科〉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異位症許多女生都會經痛,經痛可能是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等不同情況引起。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剝落後在體內到處蔓延,若跑到卵巢內生長,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跑到子宮肌層的則稱做「子宮肌腺症」;跑到腸胃附近,就容易產生腹瀉、胃腸疼痛及腹腔內沾黏。婦科名醫劉偉民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的主要症狀就是經痛,特點為隨著時間延長,越來越痛。年紀越大,症狀越來越嚴重,且容易合併腸道炎,因為子宮內膜侵犯腸壁,甚至刺穿腸道,有人因此經常腹痛、腹瀉。看詳細疾病百科〉子宮內膜異位症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根據chatgpt解釋,複雜性疼痛症候群(CRPS)是一種罕見但嚴重的慢性疼痛疾病。它通常發生在手臂、腿部、手腳等四肢,但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CRPS的疼痛程度超過了正常的傷害程度,例如,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強烈的疼痛。疼痛可能是持續性的、劇烈的、燒灼感、刺痛感或麻木感,且疼痛可能會向四肢的其他部位擴散。此外,CRPS還可能伴隨著局部的腫脹、皮膚變色(通常是紅色或藍紫色)、溫度變化、運動功能受限、肌肉痙攣、關節僵硬等症狀。手術後疼痛根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指出,手術後常因組織受損引發術後急性疼痛。通常疼痛程度在術後前1-2天最強烈,之後隨著傷口癒合而減輕。病患實際感受到的疼痛強度,會因傷口大小、深度、部位、是否合併感染或發炎、及本身對疼痛的敏感度而有所差異。常見症狀包括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加速、臉色蒼白、肌肉緊繃、腸蠕動降低、皺眉冒汗等。初期疼痛劇烈時,多以強效類鴉片藥物止痛。【參考資料】.《THE SUN》PAIN THRESHOLD The 20 ‘most painful’ conditions that can affect your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NHS.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衛教資料
-
2023-03-19 名人.劉秀枝
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就會活化 如何預防帶狀疱疹後的神經痛?
外籍看護推著輪椅,上面坐著86歲重度失智的陳老太太,到公園賞櫻。她忙著拍照,回頭發現一隻蜜蜂正停在老太太的右耳上。回家後,她清洗老太太被蜜蜂螫傷的右耳,擦了藥膏,但沒告訴家屬。約五天後,老太太的兒子發現她整個右耳殼發紅腫脹,傷處出現潰瘍。於是,把耳朵拍照後,立刻帶老太太看耳鼻喉科。醫師認為是細菌感染,開立三天的抗生素、止痛藥與消炎藥膏。服用三天的藥後,潰瘍沒進步,於是回診。此時醫師發現老太太的右耳殼有不少小水泡,立刻診斷是右耳的帶狀疱疹。回頭仔細看三天前的相片,原來那時就有些小水泡,但因潰瘍處太明顯,這些小水泡就不引人注目。醫師開立六天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右耳的紅腫和小水泡在10天後都消失了,潰瘍也結疤,讓家屬大為放心。帶狀疱疹是小時候得過的水痘病毒,潛伏在人體的腦與脊髓的背根神經節中,當年紀大了或罹患癌症等導致免疫力降低時,病毒趁機活化而出,從一側神經節沿著感覺神經傳至末梢神經,造成神經痛,最後抵達皮膚,出現腫脹、紅疹與水泡等。疱疹好發部位在胸腹部,其次是頭頸部,包括三叉神經所支配的頭皮與額頭,以及顏面神經所支配的耳殼、外耳道和舌頭。顏面神經比較特別,它包含運動與感覺神經,運動神經控制臉部肌肉,感覺神經則分布在耳殼與舌頭的前三分之二。水痘病毒除了感染感覺神經造成耳朵痛、紅疹與水泡,有時也會感染運動神經而造成單側顏面神經麻痺,造成嘴歪臉斜,稱為「侖謝亨特氏症候群」(Ramsay Hunt syndrome)。此症候群是美國的耳鼻喉科亨特醫師於1907所提出,因此以他命名。此症候群並不常見,每年的發生率約每10萬人口有5位,約占所有顏面神經麻痺的7-12%,僅次於原因不明的「貝爾氏麻痺」,且預後較差,只有約六成左右會恢復。陳老太太很幸運,只有耳朵出現症狀,沒發生顏面神經麻痺。治療除了止痛藥和塗抹藥膏外,需盡快服用類固醇和抗病毒藥,才恢復較快,且比較不會出現惱人的疱疹後神經痛。這個病例還讓我聯想到:照顧重度失智者如同照顧嬰兒:重度失智長輩不會表達,不僅被蜜蜂螫時不會喊痛,也因手腳不靈活而無法揮走蜜蜂或保護自己,更不會抱怨耳朵痛。因此照顧者得像照顧嬰兒似的隨時觀察呵護。病史很重要,但也可能誤導:因為專注於被蜜蜂螫刺且感染的傷口,而忽略了小水泡。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常會造成「框架效應」而誤導醫療判斷,忽略其他診斷的可能性。回診追蹤非常重要:雖然初診時醫師很樂觀地說不用回診,但因症狀沒有進步,家屬帶陳老太太返診時,耳殼上的小水泡變得明顯,也就是病情成熟、明朗化了,讓醫師一眼就發現小水泡而診斷是帶狀疱疹,才能對症治療。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xuite.net/hcliujoy/blog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3-08 焦點.健康知識+
保護長者、小朋友必看!成人預防疫苗你打了幾種?專家詳解接種建議
接種疫苗是對抗傳染病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然而,成人疫苗卻常因不清楚施打目的和時機而被忽略。事實上,不只在疾病流行高峰期,隨著年紀漸長,生理器官與免疫功能逐漸衰退,也需要在適當時機與醫師討論,主動預防接種。 成人疫苗預防常被忽略?保護家中長者小朋友超重要! 許多民眾不免會有疑惑,明明小時候接種過的疫苗,為什麼長大還要再施打?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說,隨著科技進步,已將許多重要傳染病,透過預防接種大幅減少。不過,以前認為是次要的傳染病就開始顯得重要。以水痘來說,因為開始有了疫苗接種後,兒童感染病例下降,反而是成人容易因水痘病毒引起的帶狀疱疹影響生活品質。 成人考慮需要接種疫苗主要有三大原因: ・幼兒時未接種、或是有接種但沒有產生抗體、抑或是有接種但抗體隨年紀減弱消失。 ・非例行預防針,但對成人階段或高危險群有接種必要。 ・出國旅遊特別考量。 接種疫苗不只可以提升自身免疫力並預防疾病,也可保護無法或尚未接種疫苗的家人,免於暴露感染風險。特別是家中有長者或小朋友,更應及早與醫師討論! 成人疫苗你完成了嗎?醫詳解9種疫苗 目前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結合衛生福利部疾管署的成人接種建議,統整成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共有九種)。讓民眾能定期審視自身健康狀況,接種合適疫苗。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相關疫苗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季節性流感疫苗 ・B型肝炎疫苗 ・A型肝炎疫苗 ・肺炎鏈球菌疫苗 ・日本腦炎疫苗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帶狀疱疹疫苗 2/27−3/5認識帶狀疱疹週 避免「疹後神經痛」影響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傳染病可以透過戴口罩、勤洗手遠離,但卻有一種病毒罩不住,就是帶狀疱疹病毒。李秉穎醫師說明,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再復發,如果小時候得過水痘,將終身潛伏在體內神經節伺機而動。特別是50歲以上的民眾、慢性疾病族群或者是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等可能免疫力較差的族群都是帶狀疱疹的高危險族群。一旦引發嚴重的併發症-疹後神經痛,可能延續數天、數禮拜,甚至數年,讓人痛不欲生。 即使曾罹患過帶狀疱疹也不能掉以輕心、疏於預防。帶狀疱疹的預防,就是好好地提升免疫力,除了正常生活作息、規律運動外,施打疫苗也是提升抵抗力的良好方式。目前帶狀疱疹疫苗有活性減毒疫苗及非活性疫苗,50歲(含)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疱疹疫苗者或18歲以上具風險因子者,不論之前是否有水痘或帶狀疱疹病史,都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若想了解更多成人疫苗接種資訊,請至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官網查詢成人疫苗接種懶人包。 《延伸閱讀》 .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皮蛇?疹後神經痛和長新冠一樣難纏! .新冠、流感、肺炎鏈球菌疫苗 都打助防重症死亡!6種人建議早打。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3-03-03 醫療.風溼過敏免疫
壓力大 作息亂 易誘發皮蛇!超過「這年紀」罹患機率也大增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水痘病毒引起,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 免疫力下降易誘發帶狀疱疹好發於春秋,患者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疱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疱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疱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疱疹,甚至引發心血管與腦血管問題、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帶狀疱疹屬老年疾病 超過50歲罹患機率大升「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黃玉成建議,疫苗的預防效果仍十分重要,舊皮蛇疫苗屬活性減毒疫苗,保護力約六成,保護效果可維持八年;新款皮蛇疫苗則為次蛋白疫苗,保護力約九成,同時配搭較強佐劑,五至六成施打部位紅腫疼痛、一成發燒,但適合免疫低下族群。(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3-03-03 醫療.感染科
九成50歲以上民眾帶「皮蛇」病毒! 醫:帶狀疱疹壓力大時易發病
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是一種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再度發病。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黃玉成表示,50歲以上有9成民眾都身帶皮蛇病毒,他自己的家人也深受其苦,尤其壓力大、作息紊亂的民眾更容易發病。「帶狀疱疹」免疫力下降時易發病帶狀疱疹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的皮膚病,好發於春秋,涵蓋各年齡層。初次感染症狀表現為水痘,亦屬同一種病毒,之後該病毒長期潛伏在脊髓末根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就誘發病毒再度生長繁殖,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出現群聚呈帶狀的水泡,並伴隨不同程度的神經痛、發癢等。50歲以上的過勞族群是高危險群50歲以上、免疫功能不全或低下者、抵抗力較弱、過勞、壓力大等族群,甚至新冠肺炎確診者,都是罹患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急性帶狀皰疹症狀表現為沿皮節分布單側、疼痛、水泡性皮疹,通常併發帶狀皰疹神經痛、眼部帶狀皰疹,甚至有心血管與腦血管事件、皮膚疤痕、顱神經受累等症狀。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曾表示,皮蛇很難早期治療,因為前幾天甚至前幾周,根本看不出是什麼病,等到水泡出現,才知道是皮蛇,這時候已經到了疾病中後期,就算吃抗病毒藥物,也只是讓水泡快點乾,對於神經痛的治療效果不好,沒什麼機會改善神經痛的痛苦。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更嚴重黃玉成分享,他的太太、兒子因生活作息紊亂、壓力過大,因而罹患帶狀疱疹。「很特殊的是,帶狀疱疹算是老年疾病,通常年齡超過50歲,罹患機率就會急遽上升。而且,年齡愈長、受到感染後的症狀也會更嚴重。」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成年人,超過九成的人都有帶狀疱疹病毒,這是由於老化,免疫功能下降,導致罹病機率上升。及早接種疫苗是預防的關鍵帶狀疱疹除了會讓皮膚冒出水泡、破皮,還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神經痛,黃玉成醫師指出,預防帶狀疱疹,除了要保持正常作息、不要過度疲勞,及早接種疫苗也是預防的關鍵。李秉穎表示,第一代皮蛇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保護效果不超過十年,平均保護力七成,第二代皮蛇疫苗保護效果超過十年,保護力也有九成左右。新型疫苗加入免疫佐劑,可以加強淋巴球T細胞反應,增強對於水痘病毒的壓制能力,缺點是局部反應比較強,大約有一成人打完會發燒,兩到三成會局部紅腫痛,但相較於皮蛇長期的劇痛,打疫苗的痛算很輕微了。延伸閱讀:‧美研究發現:50歲以上確診者 恐增加罹患帶狀皰疹風險‧別以為皮蛇不會找上你 感染「全身像螞蟻在爬」超痛苦‧免疫力低下易患帶狀皰疹 醫籲:50歲以上施打疫苗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2-12-03 醫療.心臟血管
胸悶、胸痛是心肌梗塞警訊!除了心臟問題,還有4種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
又到了入秋時節,過往每當天氣變化大、溫差劇烈時,總是常常聽到救護車的警笛聲,發生心肌梗塞等急症的病患在這時特別多。談到心肌梗塞,大家第一個浮上心頭的畫面是否是手抱胸口、表情痛苦的畫面?是的,胸悶、胸痛確實是心肌梗塞的最重要警訊,但您是否知道,除了心臟問題外,還有很多常見原因會造成胸口悶痛。所以本文將介紹您不可不知的五大問題。心臟血管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方面的問題雖然不是最常見,但卻是大家最關注的,尤其本身具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抽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需要特別注意。當負責輸送血液給心臟的冠狀動脈發生動脈粥狀硬化,進而造成血管內的狹窄與阻塞時,就可能心肌缺氧而產生心絞痛的症狀。心絞痛的感覺是胸口的擠壓感,比較類似鈍痛或悶痛,常見是胸前左側一大片的感覺或位於胸口深處,通常不會是位於明確的一個痛點,有時痛感會延伸到脖子、下巴、肩膀或手臂等處。心絞痛的症狀常在運動、爬樓梯或搬提重物時產生,一般來說休息5到10分鐘就會改善,若症狀持續過久或伴隨冒冷汗或噁心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有可能是疾病惡化甚至是心肌梗塞的情況。主動脈剝離代表胸腔內的大動脈產生血管壁撕裂的現象,絕大多數都是因為沒控制好的高血壓所造成。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是突發性強烈而銳利的胸痛,感覺像刀割一般,痛感常常延伸到背部。主動脈剝離是絕對需要馬上就醫的急症,常需要緊急手術才能降低死亡率。其他非急症的心臟問題如心包膜炎、二尖瓣脫垂、心肌肥厚等等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口刺痛的症狀。腸胃道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造成胸悶、胸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胃食道逆流。分泌過多的胃酸進入食道而造成胸口灼熱或悶痛感,平躺或吃飽飯後比較容易發生,某些刺激性食物也容易誘發症狀。食道痙攣是由於構成食道的平滑肌功能失調所造成的,症狀常是胸口的強烈擠壓感,跟心絞痛的感覺很類似,不容易分辨,在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持續時間可長可短,也不一定有很明顯的誘發因子。其他腸胃道問題如胃炎、胃潰瘍、胰臟炎甚至膽結石也都可能造成胸口的不舒服。肺部或胸腔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肺栓塞是由於肺動脈被血栓或其他物質堵塞所造成,症狀通常包括喘、呼吸急促與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肺栓塞是比較不常見的急症,好發於長期臥床、急性骨折、重大手術、孕婦(羊水栓塞)與癌症病人等。氣胸是因為肺泡自發性或創傷性的破裂造成胸腔內充滿空氣,症狀是伴隨呼吸的胸部刺痛,嚴重時也會感到呼吸困難。其他還有許多胸腔相關的問題也可能造成胸悶或胸痛,如:肺炎、肋膜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等。肌肉骨骼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這一類型的問題也佔了胸悶胸痛原因中的大宗,尤其是生活型態常常久坐,長時間維持固定姿勢的人,容易造成胸壁相關肌群緊繃或痙攣,所以一直感覺胸口悶悶的,嚴重時甚至會痛。另外一直重複某些動作的職業或運動傷害也會造成類似的狀況,這類型的胸痛往往可以透過姿勢改變或深呼吸及某些動作引發。其他問題 造成胸口悶痛胸悶一直都是焦慮症、恐慌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常見症狀,常常隨著情緒壓力起伏與睡眠品質好壞等狀況改變。帶狀皰疹,俗稱皮蛇,是由潛伏在人體內的水痘病毒所造成,當免疫力低下時,病毒就可能活躍而在皮膚產生水泡狀紅疹,伴隨厲害的神經痛。若發生在胸部,病發早期時尚未形成水泡,可能會誤解為其他原因的胸痛。由上所述的介紹造成胸悶胸痛的原因,大部分是輕症或是具有自我緩解性的狀況。然而,在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膽固醇、抽糖尿病、菸、肥胖、缺乏運動、家族史)身上,即使是輕微的症狀也要特別警覺。而在一般族群身上,若出現高危險的症狀如:突發性胸痛、投射至下巴或肩膀、冒冷汗、強烈撕裂感伴隨背痛等,一樣要謹慎處理,儘速就醫。
-
2022-08-17 醫療.皮膚
比酷刑還慘! 年輕宵夜場老闆2年3次「皮蛇」痛不欲生
台中開業醫師施勝桓今天說,一名30歲宵夜場小火鍋店老闆二年內罹患三次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腰部大面積水泡加上神經痛讓他痛不欲生,想用帶狀皰疹疫苗,卻因「太年輕」不適用,難擺脫皮蛇上身命運。患者近期得知有新疫苗上市,18歲以上免疫力欠佳者也可以使用,躍躍欲試。施勝桓說,時序入秋,季節交替,加上許多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康復後免疫力變差,近日收治多名帶狀皰疹病患,其中有30歲男子就醫時掀開上衣,腰部大片水泡如護腰般纏繞,有些水泡更已破掉、紅腫,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症狀才得到舒緩。這名老闆表示,他因為工作關係,日夜顛倒、過度勞累,睡眠品質差,帶狀皰疹近兩年三度發作,伴隨的神經痛像電擊或鑽骨一般,痛苦不已。他也曾考量接種帶狀皰疹疫苗,但因「太年輕」不適用。另一名75歲老翁第一次得帶狀皰疹,身上同時有水泡、結痂、滲出液、膿疱四種表現,夜不成眠,伴隨像電擊或鑽骨般疼痛,經過抗病毒藥物治療,症狀才得到舒緩。施勝桓說,帶狀皰疹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約30%的人會得到,致病的原因是曾罹患水痘,病毒藏在神經節裡,一旦免疫力欠佳時,沿著神經分布發作,有角膜發炎失明、尿失禁案例,得過水痘者約50%會得帶狀皰疹,最佳預防方式就是打疫苗預防水痘,若曾罹患水痘最佳的預防方式為打帶狀皰疹疫苗。施勝桓指出,國內上市的帶狀皰疹疫苗適應症在50歲以上,像30歲男病患一再復發,因年齡不符並不適用;近期有新的疫苗上市,18歲以上免疫力欠佳者也可以使用,且防護力達九成以上,對於帶狀皰疹發作以後的神經痛預防的效果接近100%,他建議這名30歲男病患可接種新的疫苗預防。
-
2022-08-11 醫療.皮膚
一生中至少有1/3的機會得皮蛇 李秉穎揭高風險族群和預防方式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計畫報告指出,台灣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帶狀疱疹「皮蛇」,比罹患流感重症或新冠重症的機率更高!而帶狀疱疹常見的疹後神經痛更如同「長新冠」,即使皮膚病灶復原了,仍有可能一直無法從疾病中痊癒,轉而成為長期的慢性疼痛疾病。 高風險族群:高齡、免疫力低下 1/3機會可能得到帶狀疱疹 帶狀疱疹的主要原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表示,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會得到帶狀疱疹。因為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就會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是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呈現出水泡的樣子,且伴隨著劇烈疼痛。 高齡之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再來是免疫缺陷問題。此外,骨髓移植跟幹細胞移植的患者,因其長期使用化療藥物、生物製劑等免疫抑制劑,都會影響自體免疫力功能,屬於高危險族群。 ・罹患帶狀疱疹常伴隨急性疼痛 ・好發於身體單側、沿著神經走向表現 ・病灶宛如蛇紋、有「皮蛇」一稱 ・可能引發頭痛、疲倦、輕微發燒甚至留下後遺症「疹後神經痛」 帶狀疱疹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如果蔓延到重要的神經叢,例如顱眼神經、顏面神經等就可能會造成生命功能的缺損,使視覺、聽覺受到影響,或是感染到臀部附近的神經時,還有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影響生活起居。 疹後神經痛可能維持數年 痛到憂鬱、影響生活品質 李秉穎醫師認為,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因為病毒沿著神經感染,會對神經造成傷害,雖然復原後的疱疹乾掉結痂,但底層受損的神經可能依舊非常疼痛,讓患者無法好好睡覺,導致長期失眠,甚至因長期疼痛而終至憂鬱,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痛到讓人想自殺的那種痛」李醫師說。 疹後神經痛就如同長新冠一般,且更好發於確診者中,即便帶狀疱疹表面皮膚的病灶痊癒,仍約有30%的患者無法從疾病中痊癒,持續地有疱疹神經痛的痛感,疼痛時間可長達數個月甚至數年之久,通常年齡越大疼痛時間越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醫師表示,通常五十歲以上的患者有超過半數的機率,在痊癒後將留下疱疹神經痛,從此飽受長期疼痛之苦。陳醫師分享自己20歲長帶狀疱疹的過程「一開始是半邊頭在痛,兩天後開始沿著顱眼神經、三叉神經冒出一些水泡,大概痛了兩個禮拜才慢慢癒合。疼痛指數大約是量表中的5-6分,痛到無法入睡需要鎮痛藥物介入的程度。」事實上,帶狀疱疹發病前只有痛覺,經常是莫名疼痛卻找不到原因,因為還沒有皮膚病灶時是無法診斷的,疹子發出來通常需要兩天,其明顯沿著神經分佈的樣態,才能清楚診斷為帶狀疱疹。 及早預防避免病毒活化 作息正常、不熬夜維持免疫力 免疫力通常從五十歲開始走下坡,而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的疾病。因此,非活性疫苗就是一個很好的預防方法,疫苗的目標是不讓帶狀疱疹發生,幫助五十歲以上民眾達到92%的保護力,減少病毒活化的發生,還能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 因為社會走向高齡化及現代化,使得與免疫力息息相關的帶狀疱疹多了許多趁虛而入的機會。與免疫力相關的預防方式,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讓生活作息正常,不要熬夜、不要過度疲勞、不要日夜顛倒。及早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擁有抑制病毒活化的抵抗力,人生從此不怕受到帶狀疱疹及疹後神經痛的急性及慢性疼痛。 《延伸閱讀》 .皮蛇長一圈會有生命危險?醫:帶狀皰疹長在眼睛、肛門要注意! .最難纏的3大病毒!新冠病毒第一,HPV居次不容輕忽 以上新聞文字、圖片皆屬《今健康》所有,網站、媒體、論壇引用請註明出處。
-
2022-08-09 醫療.感染科
婦幼保護力/瞄準婦幼保護力 新北呂家愷提公費疫苗補助新手爸媽
今天是父親節,年輕世代議員參選人關注婦幼政策,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呂家愷在粉絲專頁宣告與妻子將迎來新生命,也因準爸爸身份,他拿各縣市的婦幼政策補助比一比,發現雙北在同一生活圈,但檢查項目和補助條件、費用沒有統一;此外,針對亟需保護力的孕婦與新生兒,在疫苗補助政策也還有待提升,因而他提出主張,希望為新手爸媽爭取更多福利。呂家愷據內政部統計指出,2012年至2021年人口增加約1.7%,新北市人數突破400萬大關,已占全台人口總數約17%,為全台最多。雖然在晚婚晚育的時代,結婚對數、出生數相對下降,但新北市的出生、嬰幼兒、老年人口數是六都當中最多。以孕婦、新生兒為目標族群,呂家愷指出,孕婦在孕期以及新生兒出生常見的自費疫苗,包含百日咳疫苗(孕期)、B型腦炎疫苗、口服輪狀疫苗與水痘疫苗第二劑,民眾所需總花費最高近3萬元,開銷不小。呂家愷認為,政策應對婦幼提供更完善的保護,目前新生兒疫苗雖普遍有公費補助,但如能提早完善嬰幼兒免疫力,有能力的家長會甘願掏錢。但現實面是,多數家庭需應付生活所需,面對自費疫苗支出,多會顧慮金錢,也提高生產時所面臨的風險。他建議,未來新北市在疫苗政策應「一石二鳥」,提出將百日咳疫苗與口服輪狀疫苗納入全額補助範圍內。根據疾管署預防接種建議,懷孕的媽媽不論過去的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或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接種史,每次懷孕應接種1劑Tdap疫苗,為使母親抗體傳遞給嬰兒的接種效益最大化,建議於懷孕第28-36周接種。另外疾管署指出,輪狀病毒是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它可引起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欲不振甚或脫水。口服的輪狀病毒疫苗,一般在寶寶6周大之後就可以口服第一劑,第二劑與第一劑間只需間隔4周,若是口服的兩劑型輪狀病毒疫苗,寶寶最早可在10周大時就完成接種。另外,他提到,台北市相較新北市而言,女性孕前檢查多了甲狀腺刺激素檢查以及披衣菌抗體檢查,另外各縣市在孕後遺傳篩檢的申請補助條件不一,例如新北市針對34歲以上孕婦,或經診斷證明有遺傳性疾病、疑似染色體或胎兒有異常可能的情況補助,台北市則是夫妻一方設籍在台北即可提出申請。他認為雙北城市連結緊密,民眾可能跨縣市產檢,但政策不同,民眾負擔不同費用,認為中央沒有統一標準,呼籲中央應協調整合,妥適分配資源,勿讓縣市各自為政,共同打造幸福、健康的宜居城市。
-
2022-08-04 焦點.器官捐贈移植
國內近千例器官移植 皮蛇上身達9.19倍 以換心最易得
台中榮總副院長傅雲慶今天說,台中榮總移植團隊與美國加州舊金山大學和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合作,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9032名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器官移植患者,發現帶狀皰疹罹病風險高達正常人的9.19倍,若排除共病達27.35倍,又以心臟移植患者14.34倍最高,相關文獻已刊登於美國皮膚醫學會官方期刊。換腎的謝姓婦人今現身台中榮總分享,她在2014年9月完成不同血型的活體腎臟移植,術後恢復良好,前年自覺臉部抽痛,至診所求治未見改善,轉診到台中榮總,診斷為帶狀皰疹,經住院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成功控制病情出院,追蹤8年移植腎運作功能仍十分良好。台中榮總腎臟科醫師游棟閔說明,免疫抑制劑一年內急性排斥率低於10%,換腎存活率逾95%。但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可能的風險包括心臟血管硬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癌症與感染等,其中感染可能造成病況急速惡化,危及生命。游棟閔指出,帶狀泡疹俗稱「皮蛇」,是因曾感染過水痘病毒,痊癒後病毒潛伏在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再度活化增殖,沿著神經節分佈的皮膚發病,剛開始是身體某側灼熱、疼痛或感覺異常,幾天後開始出現紅疹,進而形成水泡,如果蔓延至器官,造成器官功能損傷。游棟閔說明,這項研究是以2003年到2013年間台灣健保資料庫找到9032名器官移植患者分析發現,帶狀皰疹罹病風險高達9.19倍,排除共病後高達27.35倍;其中換肝罹病風險為正常人的5.9倍,換腎高達9.13倍,心臟移植患者為14.34倍,為目前對於器官移植患者感染帶狀皰疹相關文獻中最全面廣泛的分析研究。游棟閔提醒,器官移植病人如發現自身有不明原因發生的皮膚水泡合併神經疼痛或顏面視神經疼痛時,應立即醫師連絡,盡早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免併發後遺症。
-
2022-08-04 醫療.皮膚
皮蛇神經痛 比長新冠難纏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國人得到帶狀疱疹的機率是32.2%,即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可能罹患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表示,帶狀疱疹的皮膚病灶痊癒後,疹後神經痛是常見的併發症,雖有抗病毒藥物可抑制病毒,但神經受傷難復原,甚至比「長新冠」難纏,少數病患治療時間長達數月、數年,建議接種帶狀疱疹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式。李秉穎說,發生帶狀疱疹的主因,是水痘病毒再活化,若小時候得過水痘,水痘帶狀疱疹病毒終生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等到年紀大或身體免疫功能比較差,無法抑制病毒時,潛伏的病毒就會伺機活化,沿著神經分布、蔓延發病,最終在表層皮膚冒出伴隨著劇烈疼痛的水泡。「疹後神經痛」是帶狀疱疹最嚴重的併發症,李秉穎指出,因為病毒沿著神經感染,會對神經造成傷害,就算復原後的疱疹乾掉、結痂,但底層受損的神經可能依舊非常疼痛。如果蔓延到其他神經,如顱眼神經、顏面神經或臀部附近神經,則可能影響視聽覺,甚至造成大小便失禁。李秉穎表示,一生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機會得到帶狀疱疹,高齡對於帶狀疱疹是一個重要的危險因子,帶狀疱疹和疹後神經痛都是年紀愈大愈容易發生。另外,長期使用化療藥物、免疫抑制劑等有免疫缺陷問題的患者,也是高危險群。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志榮表示,過去針對帶狀疱疹接種的疫苗,是用小朋友接種的活性減毒水痘疫苗增加14倍劑量,保護力約五成。現在已有非活性疫苗問世,可達92%的保護力,預防疹後神經痛達八成以上。建議50歲以上長者,或免疫不全的18歲以上成人,可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一劑約新台幣8000元,需接種兩劑,間隔兩個月。
-
2022-08-02 焦點.元氣新聞
2022上半年十大熱搜疾病!新冠肺炎、猴痘無懸念 最讓女性困擾的這疾病也入榜
上網「搜尋」已是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查資料、看餐廳評價,當然也包括搜尋健康知識或認識疾病。元氣網是國內最早建置「疾病百科」的健康網站,透過強大的編採團隊收集整理,並將艱澀的專業用語正確轉譯,且所有內容皆經國內權威專家審閱。元氣網自八月改版,擴大充實疾病百科內容,並請十位名醫分析上半年十大搜尋疾病:1. 新冠肺炎審稿專家:長庚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今年上半年元氣網搜尋疾病第一名是新冠肺炎,這一點兒也不意外。自2020年新冠病毒自大陸武漢擴散,全球即壟罩在疫情之下,國內2021年雖面臨社區感染,但真正帶來全面衝擊是今年的Omicron變異株造成的大流行。截至七月底,全台累計染疫人數逾四百萬人。從聞之色變到全台近五分之一染疫,新冠肺炎是大家最想了解的傳染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新冠肺炎」,從冠狀病毒家族開始介紹,到最新診斷與治療,由感染科權威、林口長庚醫院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審閱。黃玉成表示,新冠病毒一開始來勢洶洶,但隨著病毒演化和大家透過疫苗接種建立防護力,病毒致死率持續下降,甚至可望低於流感病毒,如同其他冠狀病毒感染後引發一般上呼吸道感染,例如感冒。也因此,防堵思維漸漸轉為與病毒共存,可預見各項防疫措施將漸放寬或取消。至於疫苗,年底可能會有次世代疫苗可供選擇,不同於目前疫苗針對原始武漢株設計,次世代疫苗有助預防Omicron;未來是否會如同預防流感,需要每年預測病毒株設計疫苗?需持續監測病毒演化,如果只是引發輕症,或許連接種疫苗都不必。不過,如今我們仍不能掉以輕心,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於七月廿九日表示,全球疫情下降,但日本、韓國病例屢創新高,預估台灣未來也可能單日新增五萬例,須觀察鄰國死亡率、重症比例、醫療量能等,八月暫時維持現行防疫措施,並持續監測國內BA.4、BA.5個案。>>看詳細2. 猴痘審稿專家:高醫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全球對抗新冠病毒的戰爭尚未停歇,又出現新的傳染病威脅──猴痘,猴痘病例多發生在歐美,但國內也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讓國人大為緊張。「猴痘」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二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猴痘」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李敏生審閱。李敏生請大家不要太過憂心,猴痘目前在歐美案例較多,國內雖有境外移入案例,但在醫師警覺下,很快被攔截,並未擴散。天花和水痘皆經由空氣傳播,目前認為猴痘傳播力有限,大多透過特定接觸或同住親密家人飛沫傳播,且國內尚無本土病例,有歐美等猴痘病例較多地區旅遊史者,若出現症狀,必須特別留意。猴痘初期症狀並不典型,若有相關旅遊史,一旦生殖器和會陰部出現皮疹,就要提高警覺,猴痘的皮疹和手足口病的疹子有點類似,但手足口病通常只出現在四肢,與猴痘不同,可作為鑑別診斷參考。>>看詳細3. MIS-C審稿專家: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隨幼兒感染新冠病毒比率增加,臨床「MIS-C」患者也有增加趨勢,「MIS-C」來勢洶洶,台大兒童醫院曾收治兩名因此出現中風症狀的案例,特別舉行記者會呼籲大家不可輕忽。在此之前,大家從未聽過「MIS-C」,「MIS-C」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三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MIS-C」由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審閱。黃立民表示,兒童感染比率升高,代表Omicron對孩子殺傷力不容小覷。台大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則指出,新冠病毒進入家庭後,兒童被感染機率高達九成,而成人感染率大約七成七。兒童症狀大多是發燒,最高溫度達39.2度,平均發燒2到3天,也有相當比率出現喉嚨痛,其他還有腹痛、胃口減少、活力變差等症狀。確診者多12歲以下,男比女多,幾乎都沒有打過疫苗。指揮中心已將六個月至五歲兒童納入疫苗接種對象,黃立民表示,目前預防MIS-C最好的辦法仍是接種疫苗;由於MIS-C經常出現在感染後二到六周,也請家長提高警覺,如果出現上述症狀,一定要帶孩子就醫。>>看詳細4. 痔瘡審稿醫師:郵政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痔瘡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第四名疾病,也是前五名中唯一和「疫情」較無關聯的疾病。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痔瘡」,由郵政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洪樹玉審閱。根據健保統計全台醫院所執行痔瘡手術數量,洪樹玉可說是全台灣看過最多「人體菊花」的醫師,他也特別在元氣網分享保養肛門、痔瘡的獨門見解。洪樹玉建議,不管男女,如廁用衛生紙擦拭肛門後,可將衛生紙摺成一小塊,放在會陰附近,以手指按壓20次,可有效舒緩局部充血的肛門組織。如果經濟能力許可,不妨設置免治馬桶,解便時先沖水,且選擇水量較大的水柱來沖洗肛門,同時可以濕潤肛門及大便,讓糞便不乾不硬,容易滑出體外,無需用力擠便。有痔瘡的人如何選擇運動?洪樹玉表示,對痔瘡有益的運動包括快步走、慢跑、輕鬆運動、韻律體操、游泳等;有些運動則不宜,例如舉重、高爾夫、溜冰、滑雪、拳擊、角力、橄欖球、足球等。>>看詳細5. 心肌炎審稿專家:台中榮總院長、心律不整權威陳適安為了對抗新冠病毒,去年全民大規模接種mRNA疫苗,但接種後是否容易引發心肌炎,大家都很關切,「心肌炎」也因此成為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五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心肌炎」由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負責審稿。身為國際心臟醫學權威,陳適安多次協助指揮中心舉辦COVID-19疫苗與心血管疾病臨床處置研討會,並擔任主持人,透過研討會進行學術討論與衛教宣導。根據研討會討論,國內、外研究顯示,接種疫苗後僅極少數人,小於萬分之一會發生心肌炎,心肌炎好發於年輕、男性及第二劑疫苗注射後,症狀大多發生於疫苗施打後一周內,治療後大部分是輕症、短時間可恢復,死亡率約1%,低於病毒性心肌炎的死亡率5%到30%。台中榮總副院長、兒童心臟權威傅雲慶也提醒民眾心肌炎早期症狀,一旦出現,及早就醫:1、胸痛、胸口壓迫感、胸悶2、心悸、心跳過快或過慢、不規則3、呼吸急促或困難4、運動耐受不良、體力變差5、暈厥、昏厥>>看詳細 6. 大腸癌審稿醫師: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大腸癌連續多年盤踞10大癌症發生率之首,根據110年死因統計,位居癌症 死因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雖然各年齡層都有大腸癌患者,但40歲以下大腸癌患者約占6%,比率不低。「大腸癌」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六名,「疾病百科」中的「大腸癌」由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梁金銅、台大醫院癌醫分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陳姿君審稿。梁金銅曾受訪指出,大腸癌治療進步,副作用低,但愈年輕的患者愈容易復發。年輕人免疫力強,卻出現沒能殺死的癌細胞,代表癌細胞特別「厲害」,攻擊可能又快又猛。但大腸癌是最可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五成大腸癌可透過調整飲食、運動與避免肥胖來預防,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二至三成。一般民眾50歲以上,建議每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有家族史者可於45歲起,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或大腸鏡檢查。>>看詳細 7. 胃潰瘍審稿專家: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胃潰瘍」是元氣網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七名,「疾病百科」中的「胃潰瘍」由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審稿。台大院長吳明賢是國內腸胃科權威,他曾帶領團隊和台灣幽門桿菌及胃腸疾病聯盟,發表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的最佳一線療法及二、三線救援治療,且臨床應用收到極好成效,過去數十年,台灣消化性潰瘍發生減少七成以上,馬祖經驗更發現胃癌減少了五成以上。消化性潰瘍已非慢性病,若能正確診斷,依病因做適當診治,大多數患者都能痊癒。若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沒有服用導致潰瘍藥物的患者,應進一步檢查是否有糖尿病、罕見的免疫疾病,或是胃癌、胃泌素瘤等可能導致潰瘍不易痊癒的疾病。另外,建議採取清淡且規律的飲食,少吃刺激、辛辣、太油、太甜、糯米製品、飲用咖啡及柳橙汁,避免菸酒,讓腸胃道不適症狀減少。>>看詳細8. 白帶審稿專家: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白帶是女性陰道分泌物的俗稱,許多女性為白帶的顏色和氣味苦惱,白帶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八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白帶」,由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海芙刀治療中心執行長鄭丞傑審閱。鄭丞傑說明,很多人認為有白帶就不好,其實正常陰道分泌物具有清潔及保護陰道功能,只是正常白帶應該是乳白到透明無色、稍具黏性、無異味,如果聞起來臭臭的,像魚腥味,或是呈現黃綠色、綠色、血色、且呈乳酪狀、泡沫狀、濃液狀等,建議就醫治療。白帶透露不少女性的健康訊息,鄭丞傑說,透過白帶診治疾病是婦產科醫師的基本功。至於女性要避免陰道感染,有個簡單卻常被忽略的動作,那就是如廁後擦拭及沖洗方向,應該由前往後,避免把肛門細菌帶到陰道。>>看詳細9. 不寧腿症候群審稿醫師: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不寧腿症候群」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九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不寧腿症候群」由花蓮慈濟醫院實證醫學中心主任許晉譯審閱。不寧腿症候群帶來的困擾可能非患者難以想像,有人每晚至少得起床三次,有人在睡前必須按摩雙腿一、兩個小時,以減輕疼痛。門診中不少夫妻一起就診,患者被另一半抱怨,雙腿不停亂動、亂踢被,吵得自己不能睡。不寧腿症候群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影響部位以下肢為主,肢體在處於靜止狀態時,會出現如蟲爬或燒灼刺痛等不適感,症狀卻在活動時改善。如何避免? 缺鐵患者應考慮適度補充鐵劑、 盡可能避免多重藥物使用(超過5種藥物需要醫師評估是否有可移除之藥物),以減少藥物副作用、 糖尿病患者盡可能控制好糖化血色素,避免神經病變、再來就是咖啡、酒精攝取適量。另外,減少不寧腿症候群發作,除了不要在晚上攝取會讓人興奮的物品,像咖啡因、酒精、避免可能誘發的藥物,例如抗組織胺、抗精神病藥物、抗憂鬱藥物、止吐藥等。許多人認為運動有助改善,許晉譯提醒,規律運動很重要,但不要選擇在睡前進行運動。>>看詳細10. 肺腺癌審稿專家: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肺腺癌」是元氣網今年上半年搜尋疾病第十名;元氣網「疾病百科」中的「肺腺癌」,由台北榮總胸腔部主任陳育民審閱。肺癌蟬聯癌症死因榜首超過十年以上,發生率也居高不下。肺腺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女性得肺腺癌機率比男性高。在臺灣有50%以上的肺癌病患並不吸菸,超過九成得肺癌的女性都不抽菸,而且近十年有年輕化的趨勢。LDCT對於偵測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敏感性高,衛福部於2022年7月起,提供有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者,每2年一次免費補助篩檢,對象包括:具肺癌家族史:50~74歲男性或45~74歲女性,且其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重度吸菸史:50~74歲吸菸史30年以上,且1天1包以上,或1天吸菸3包,持續10年,並有意願戒菸或戒菸15年內的重度吸菸者。陳育民也提醒,預防肺腺癌,應該戒菸並拒吸二手煙、注意減少接觸廚房油煙、避免化學物質毒害、出門戴口罩預防空汙。>>看詳細>>想要瞭解更多的疾病訊息,請見元氣網疾病百科https://health.udn.com/health/disease_list
-
2022-07-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影/驚悚!確診遭病毒攻擊 5歲童眼睛遭「蛇」繞一圈
台中5歲男童上月高燒確診,用藥退燒後,家屬發現男童雙眼周圍竟出現紅腫與皰疹,趕緊就醫。院方診斷,確定為帶狀皰疹(俗稱皮蛇),男童確診造成免疫力低下,誘發皰疹,經住院療養,本月初回診男童已康復,皮膚症狀恢復良好。童綜合醫院上月底收治該名男童,小兒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兒童感染新冠肺炎除可能出現MIS-C(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症狀,因染疫導致免疫系統下降,容易誘發帶狀皰疹、抽筋等。高佳慧表示,個案男童帶狀皰疹出現在臉部三叉神經節部位,神經癢痛外,也影響視力。進一步了解,原來男童以前也長過帶狀皰疹,同樣在眼睛周邊,高提醒,人體一旦感染帶狀皰疹病毒,痊癒後病毒仍會潛藏在人體神經節,與人體共存。而存有帶狀皰疹的人體,容易因免疫力低下而誘發,例如個案男童新冠肺炎確診,造成免疫力下降,讓皰疹病毒復發在眼睛周圍。高佳慧表示,50歲以上中老年人好發「皮蛇」,主要發生在秋、冬季節交替季節,因為感染帶狀皰疹病毒後,水皰沿著神經節部位群聚擴散,患部會出現癢痛、就像一條蛇的鱗片,水皰沿著神經節出現。預防帶狀皰疹病毒感染,高佳慧提醒,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共食、避免肌膚接觸,幼童在1歲時接受水痘常規疫苗施打,50歲以上長輩建議打一劑皰疹病毒疫苗預防感染。
-
2022-07-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蔡詩萍確診康復「帶狀皰疹爬上臉」 醫勸:染疫後別做這事
新冠疫情已經延燒超過兩年半了,台灣至今也有400多萬人染疫。作家蔡詩萍也在臉書分享他染疫後長新冠的經驗,呼籲粉絲要多注意健康,不要逞強,避免後遺症。蔡詩萍是在5/25跑馬拉松後之後染疫的,有親友提醒他那場馬拉松有傳出疫情,蔡詩萍心想「不會吧」,直到跑完第五天他開始鼻塞、微咳,他回想當時跑馬完有在帳篷沖洗,可能是那時無罩染禍,他快篩出線兩條線,PCR也陽性,開始7+7的生活。蔡詩萍是輕症,沒發燒僅微咳,吃了清冠一號,五天後連續三天快篩都是陰,第八天起他回辦公室上班,但盡量跟人少接觸。十四天過後,蔡詩萍趁周末慢慢跑了半馬,再隔一周,他周五發現嘴角出現小痘子,蔡詩萍不以為意,直覺是「天熱火氣大」。周六蔡詩萍又出門跑步,在高溫下跑完30公里。周日時,蔡詩萍發現臉上的痘子明顯變大且紅腫,他抹了藥膏但沒放心上,但痘子在周一大爆發,便多變紅且看起來很怪。妻子驚覺異狀,蔡詩萍二度就醫,才確認是帶狀皰疹,眾所周知,帶狀皰疹攻擊臉部,有可能損害顏面神經、聽覺神經、視神經受損,可能會有嚴重後果。蔡詩萍形容,「我的右邊臉頰,在眼眶到右嘴唇之間,正是帶狀皰疹病毒肆虐的『主舞台』」,皮膚是麻麻,是刺刺,是一種很難描述的「不舒服感」,說痛嘛,沒到要命的痛;說癢嘛,白天還好,午夜過後,就癢得睡不著!醫生告訴他,「染疫後,免疫力下降,建議盡量多休息,少做劇烈運動,讓免疫系統慢慢恢復。太激烈的運動,會讓免疫系統失調的身體,很不容易抵抗外來的病毒」。醫生也解釋,因為蔡詩萍小時候出過水痘,殘留了皰疹病毒,趁著免疫系統在染疫後的虛弱,藉機又發動攻擊,才變成帶狀皰疹。他分享自身經歷,祝福大家盡量不要染疫,如果染疫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逞強,要避免「長新冠」後遺症。po文一出,網友紛紛打氣,「還好在一週內發現病毒打針吃藥,否則就嚴重了」、「謝謝詩萍哥分享!讓我們更有所警惕,更加謹慎小心」、「謝謝您分享寶貴經驗,但也祈禱與疫情共存時,大家平安健康」。也有人建議,「請記得去打帶狀皰疹疫苗,有備無患喔」、「免疫力真的是關鍵」。不少康復者分享經驗,「羨慕染疫痊癒後跑步不會喘」、「不要太累,運動可以慢慢來,還是要多休息」、「長新冠的後遺症,50歲以上帶狀性皰疹發作機率蠻高的,代表自體免疫功能下降」、「我也是後遺症,肌力大減,今天打球小腿肌直接撕裂傷」、「之前確診康復後,有一陣子是心跳快又喘,皮膚一直癢,體力也差了很多,記憶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