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醫聲.醫聲要聞
搜尋
歐洲
共找到
1369
筆 文章
-
-
2024-08-03 養生.抗老養生
有白頭髮總比沒頭髮好!48歲林熙蕾看淡容貌焦慮,公開凍齡保養3祕訣
亞洲女神林熙蕾在近期重返螢幕的作品《繁花》中飾演美豔的林太,歲月竟然沒有在她臉上留下痕跡,依舊保養得宜,不僅臉蛋或體態都維持地猶如少女一般。林熙蕾透露平時保養3步驟林熙蕾日前出席產品記者會,透露隨著歲月流逝,紋路與斑點也逐漸在臉上留下痕跡,所以十分注重皮膚的保濕,每日清潔完畢後,她會使用精華液、面霜或是精華油、眼霜,白天時則是注重防曬。而隨著年紀增長,油脂分泌減少、肌膚乾燥也容易導致毛孔粗大。林熙蕾透露平時的保養3步驟:首先,卸妝一定會卸乾淨;其次,保濕絕對要做到足夠;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做好防曬。除此之外,每天的生活作息十分規律,早上6點起床,喝1杯薑茶,每週固定運動5天,晚上6點前吃晚餐,晚上9點就寢。看淡容貌焦慮 有白頭髮比沒頭髮好身處在演藝圈加上社群媒體的無所不在,被問到如何面對容貌焦慮以及保持自信?她坦言,「我是這幾年才比較看淡容貌焦慮,主要是因為疫情過後,還有看到身邊好友親戚突然離世,感到生命無常,突然領悟應該要坦然面對所有的自己。」她說,連女兒都會嫌她老,不過這也是事實,那就接受呀,「至少我有機會慢慢老去。」她在記者會上也大方透露自己早就有白頭髮,也不會刻意染髮,大方自信地說:「那就是我呀!有白頭髮總比沒頭髮好,你們說是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2 癌症.抗癌新知
別放棄人生!罹癌是一個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 給乳癌鬥士小叮嚀:務必定期回診!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過去,許多經由癌症篩檢發現的乳癌病人,一旦得知罹癌後,即便是零期,第一反應就是把工作辭了、開始茹素、放棄人生。然而,近年來由於醫藥進步,大部分乳癌患者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往往都有很好的預後。因此,對於癌症存活者的照護,讓人人享有正向積極高品質生活,是國家重要的健康目標。定期癌症篩檢非常重要 早期發現治療癌症會隨著不同期程有不同的預後,尤其乳癌第一次就醫時間點與存活率高度相關。若能透過乳房攝影檢查發現病灶,並立刻就醫接受治療,5年存活率可高達99%。但許多人仍抱持鴕鳥心態,以為可以和癌細胞共存,結果反而使癌細胞擴散至淋巴、腦部、肝臟等,無法治療。因此,定期癌症篩檢非常重要,可讓病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無論病情如何,許多罹癌病人都要經歷辛苦的治療過程,例如:手術、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或口服荷爾蒙治療等。術後也常有不適症狀出現,例如:淋巴水腫和傷口疼痛,而淋巴水腫可透過居家復健運動,或醫院復健科醫師、物理治療師提供專業的協助。但常有很多乳癌病人誤信網路偏方,拒絕正規治療,導致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甚至受到感染造成死亡。乳癌患者治療成功後,建議病人應定期到乳房醫學中心或家醫科門診進行追蹤檢查。雖然醫學上有癌症5年存活率的研究,但終究只是大數據的結果,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可拘泥在自己癌症的期程,關鍵在於個人的認知與心態更重要。研究顯示,曾罹癌的患者再度罹癌機率較高,因此需要每半年至一年定期回診,讓醫師安排必要的檢查,例如:血液檢查、肝功能、癌症指數、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甚至胸部X光、腹部及婦科超音波、更年期患者的骨密度檢查。家醫科醫師會細心安排五癌篩檢,確保健康無復發,因此定期回診非常重要。罹癌是一個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罹癌並非世界末日,它可能是一個重新檢視自我的機會,不要避世離群,應該要漸漸恢復工作及正常生活,每天吃好睡飽,搭配適量的運動,認真對自己負責,珍惜得之不易的生命。當情緒低落時可以學習瑜伽、音樂、畫畫,參加支持團體或病友會,認識新朋友,或擔任志工轉移注意力,讓心情放鬆。無論有無宗教信仰,都可以透過閱讀、上心靈課程、聆聽演講等方式,療癒心情,獲得正向力量。寵愛自己,適量享受美食、接納不完美的身體,感恩生活,放下無謂的憂愁焦慮,讓生活過得更精彩。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8-02 醫療.皮膚
腳底脫皮、長水泡是香港腳?中醫曝足癬分4型,有2型不會癢難發現!1體質是好發族群
香港腳可分水泡型、糜爛型、角質化型與脫皮型4種型態,水泡型、糜爛型會搔癢無比,但角質化型與脫皮型的香港腳,幾乎完全不癢,最容易被民眾所忽略。中醫師周大翔表示,香港腳與脾胃機能失調有關,體內濕氣及濕熱難以代謝,加上台灣又處潮濕環境,久而久之形成濕熱性體質,香港腳就容易發作。脾胃失衡、環境潮濕 香港腳罹病率提升香港腳又稱為足癬,主要因皮膚感染到黴菌所引發,病發時腳趾周圍開始出現脫皮的症狀,且腳底會漸漸產生水泡,脫皮及水泡組織液,加上溼熱的環境會滋生黴菌反覆刺激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紅腫及味道加重。周大翔說明,「足癬」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及環境誘發息息相關,其病位在脾胃,誘發因素為飲食習慣不良造成機能失調,進而體內濕氣及溼熱無法有效代謝。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溼熱環境下,大大增加香港腳的罹病機率,民眾受外在因素影響,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在內濕及外濕夾擊下最終形成足癬。中醫治療香港腳 內外兼施改善濕熱體質中醫治療足癬採內外兼施,周大翔解釋,內治法處理「濕熱體質」,又分為「濕重於熱」、及「熱重於濕」2個類型,常用中藥包括白朮、蒼朮、茯苓、薏苡仁、藿香、黃柏、蒲公英、蛇床子、土茯苓、苦蔘等藥物,會根據體質濕多還是熱多給予處方用藥。外治法則透過清熱解毒及部分具有殺菌殺蟲效果中藥製成外洗藥方,透過足浴方式改善腳部皮膚環境。中醫草本外用藥洗方▸藥材:苦參、地膚子、蛇床子、土茯苓各30g,黃柏、蒼朮、藿香、蒲公英、金銀花20g。▸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20分鐘後去渣取汁,放溫熱後浸泡患足約20至30分鐘,每日1次,搭配內服藥物治療即可加速治癒恢復。日常祛濕薏苡仁荷葉湯▸藥材:大薏仁40g,荷葉2片。▸做法:放入2000c.c.水以小火煎30分鐘煮成薏苡仁水,放入荷葉2片悶約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薏苡仁具利水消腫、健脾祛濕效果,作為日常保健可以幫助體內濕氣排除。濕熱體質是造成香港腳的因素之一,控制飲食、改善生活習慣很重要!周大翔提醒,民眾在飲食上要避免烤炸、辣、酒、花生等加重濕熱證的飲食,生活習慣方面,要注意穿鞋習慣,盡可能避免與別人共用鞋子,至游泳池、三溫暖、溫泉等公共場所可自備拖鞋,並定期沖洗拖鞋,避免感染機會。周大翔強調,在潮濕悶熱的日子保持足部乾燥及清潔也很重要,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一旦患有香港腳應避免襪子跟其他衣物同時洗,避免交叉污染。★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31 養生.聰明飲食
龍眼乾竟比龍眼熱量高3倍!助排便、抗老...營養師曝龍眼5好處,一天最多吃x顆
夏季水果荔枝已近尾聲,龍眼已在上個月陸續出現,甜蜜蜜的龍眼,一不小心就會一顆接一顆!你有沒有發現,龍眼跟相同重量的龍眼乾相比,龍眼乾的熱量糖分更高!究竟為什麼曬成乾的糖分變高呢,營養師高敏敏整理「龍眼 vs 龍眼乾」熱量及營養價值差異,也告訴你吃龍眼的5大好處。龍眼 vs 龍眼乾龍眼、龍眼乾你都吃哪一種?高敏敏整理營養價值差異(以下為每100克之數值)。龍眼.水分:79.7g.熱量:70kcal.碳水化合物:17.9g.膳食纖維:1.8g.維他命C:95.4mg.礦物質鉀:282mg.礦物質鐵:0.4mg帶殼龍眼乾.水分:19.7g.熱量:274kcal.碳水化合物:72.9g.膳食纖維:3.1g.維他命C:0mg.礦物質鉀:1044mg.礦物質鐵:0.9mg看完上述「龍眼」跟「龍眼乾」的比較,有沒有發現乾龍眼的膳食纖維、鉀含量都比較高?高敏敏解釋,這是因為水分瀝乾之後營養素會再更濃縮。吃龍眼的5大好處龍眼的吃法用途多,除了果實可以直接生吃,盛產時烘焙做成龍眼乾(再做成各種甜品很香、又美味),適量添加在甜品蛋糕內,增加食物風味,而龍眼的花蜜蜜蜂採集後可做成龍眼蜜,不過高敏敏還是建議盡量趁新鮮享用。吃龍眼有5大好處,適量食用有益身體健康:1.養顏美容:豐富維生素C 幫助膠原蛋白合成2.預防貧血:維生素C&鐵質 幫助紅血球生成3.幫助排便:膳食纖維 助腸道順暢 增加飽足感4.抗氧化:富含多酚、類黃酮 幫助對抗自甴基5.維持心血管健康:富含礦物質鉀 可降血壓、消水腫龍眼怎麼吃對身體最好?水果可以吃,但一定要抓對份量,究竟份量要怎麼抓呢?高敏敏建議,水果一次都吃一份就好,一份水果大約是15g的碳水化合物,而龍眼要這樣吃才健康:1.每天吃一份即可,龍眼一次吃11~12顆就是一份,而曬乾後的龍眼乾大約10粒就是一份。2.盡可能吃新鮮的龍眼,就不選龍眼乾。3.若要吃龍眼乾,盡量選帶殼的龍眼乾,脫去水分比較好保存之外,也不會有額外糖分的添加。4.龍眼的鉀含量較高,腎臟患者、限胛的人要適量限制攝取。高敏敏提醒,現在是龍眼甜又多汁的盛產好時機,快把握品嘗當季水果的好機會來獲取滿滿的營養,但要適量享用,別因為小小一顆就忽略了它的熱量,而吃過量造成身體的負擔。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7-30 醫療.皮膚
先擦防蚊液,還是先塗抹防曬乳乳?專家曝「先後順序」,塗抹前注意3件事
午後雷陣雨,許多地方差一點鬧水患,這也讓南部登革熱拉警報。防疫專家建議外出時,應使用防蚊液,有效預防蚊蟲叮咬。不過,許多人搞不清楚是先擦防蚊液,還是先塗抹防曬乳液?答案是先擦防曬乳液。先擦防曬再噴防蚊液 使用前注意3件事食藥署提出防蚊液正確使用的3大注意事項:1.塗抹部位:有些產品是噴灑於衣物,有些則可塗抹於皮膚,但是並非所有部位都可以塗抹,使用前仍需確認使用注意事項等相關標示,若有傷口或過敏等肌膚須盡量避開,避免過度刺激皮膚造成不適。2.維持防護時間:防蚊液產品需要注意塗抹後可維持的時間,以便進行補擦,如果防蚊液保護效力減弱,身邊仍有蚊子徘徊,則應遵循說明書/仿單的用量說明,適量補擦。3.塗抹順序:如果需同時使用防曬與防蚊產品,建議「先擦防曬,間隔一段時間再使用防蚊產品」,且在塗抹前留意產品標示及注意事項,塗抹後有任何不適須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醫療人員。皮膚遭蚊蟲叮咬引搔癢 塗抹這2類藥膏可緩解民眾被蚊蟲叮咬後,皮膚搔癢時,該怎麼辦?食藥署提出2大建議:1.先以肥皂和乾淨的清水清洗傷口,減少感染風險,適度減緩搔癢。2.適度冷敷,有助於消腫止癢。但儘量避免過度抓癢,以免引發細菌感染。至於想要有效消炎消腫,建議選擇下列2類蚊蟲藥膏:1.含抗組織胺藥品:主要緩解紅腫、搔癢不適的常見成分。2.含類固醇藥品:主要以抗發炎來減少皮膚發癢,但需避免塗抹於有傷口處,以免增加感染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若是嬰幼兒被叮咬後產生紅腫反應,持續惡化,或蚊蟲叮咬處不慎抓傷破皮或疼痛,應盡快就醫,諮詢醫師,避免引發蜂窩性組織炎。★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30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狗屁不通,臭屁不止!當放屁發生這些狀況時就要注意健康狀態
病人在廁所裡一直沒出來,我們開始有些擔心。看護讓我們進去,門一開,就看到病人皇帝般威嚴地坐在馬桶上。他見到我們,滿臉笑容,雙手熱情地邀請賓客們進入,我才剛把頭探了進去,就聞到一股強烈的味道,立即煞車,保持距離,決定不要侵犯他的領域。1999年,我是內科加護病房主任,幫忙照顧一位假性大腸阻塞Colonic pseudo-obstruction(Ogilvie syndrome)的病人,那位病人整個腸子不動、脹了起來,好多天沒有大便,如果持續下去,一旦腸穿孔,腹膜炎,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在試了許多方法都不見效後,我想到不久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研究,便與病人的主治醫師討論,決定照那篇文章的做法,使用會刺激腸胃蠕動的新斯狄明(Neostigmine),希望用這藥讓病人不要走上腸穿孔的不歸路。初次使用,大家的心裡七上八下,既不知道效果如何,也害怕產生什麼後遺症。沒想到,一針下去,落屎與長屁齊飛,糞便共床單一色,一堆宿便跟著響屁排出,病人很快出了加護病房。過程中,只有一個小小的問題:跟著大便而出的臭氣,從加護病房頭飄到了加護病房尾,久久不散,直到交班時間,整個病房的氣味仍在;那是我這輩子聞過最高等級的臭屁,過了二十五年依然無法忘懷。正常人每天平均放屁十至十五次,排氣700 cc到1500cc,有素食者把地球暖化的部分原因歸咎於它;屁,讓人觀感不佳,人們討厭它的氣味與聲音,但腹腔開刀後,卻要等它出現才能進食;文雅的人叫它排氣,粗魯的人整天掛在嘴邊;歷史上有人用它在舞台上演出(如曾在紅磨坊演出的放屁狂人勒‧本托曼Le Petomane),也有許多人喜歡開它玩笑,醫學界也不例外。曾看過狂想醫學會(純屬虛構搞笑)的議程,討論「前世經歷引起的今生問題(真正的過去病史)」、「鬱血性病歷衰竭Congestive Chart Failure的機轉與治療」、「有錢人與名人大腸鏡的標準作業流程」,還有「開刀房的屁……老問題,新規則」。發明避雷針的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出使法國,他在1781年寫了一篇回應布魯塞爾皇家學院徵求科學論文的酸文,用那篇叫作〈我放屁,我驕傲〉(Fart Proudly)的文章,嘲笑脫離現實的歐洲學術團體。文中說,有旁人在場時,多數人會為了禮節拚命憋屁,但他認為這種克制行為對健康不好,會造成腹脹、腹痛以及便祕等問題,建議用科學方法研究放屁,並開發藥物將屁轉成無臭,甚至最好讓屁變成如香水般迷人。在東方,屁的故事也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蘇東坡「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還有紀曉嵐評學生文章「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但,狗真的會放屁嗎?蘇格蘭的獸醫暢銷作家吉米‧哈利,在《只吠過一聲的狗》中寫了一位高貴優雅的朗尼太太,卻養了一隻「胃腸氣脹得很厲害」、魯莽外向、笨頭笨腦的拳師狗。故事中朗尼太太把這隻隨時隨地放臭屁的狗,送給了退休農場工人康芬頓,這一人一狗竟相處融洽毫無障礙,眾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後才發現康芬頓從少年起,就失去了嗅覺。我們常罵人「狗屁不通,臭屁不止」,但從醫學角度,發生這些狀況時(也就是說,當屁味跟屁量改變時),就要注意腸胃的健康狀態,請教腸胃科專家。
-
2024-07-28 名人.洪惠風
洪惠風/網紅不是先知 治療指引才是明燈
「現在治療膽固醇有許多理論……」病人這麼說,我立即打斷他,「只有一個治療指引,哪來很多理論。」「可是網路上說……」「那不是理論,那是個人意見。你在網路上看到一個說法是不要闖紅燈,第二個說法是闖紅燈不要緊,你會覺得這是兩個不同理論嗎?」「不會。」「這就對了,當看到不同說法時,請去查《治療指引》,這是許多專家根據最新研究的證據,共同做出的結論,不屬於《個人意見》。」狀況還不清楚時,像瞎子摸象,每個人說得都不一樣,在有那麼多資訊時,該如何理清頭緒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科學。但什麼是科學?什麼是偽科學?又該如何判斷呢?以心臟科來說,每年除有三大年會外,還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會議,三大年會兩個在美國,一個在歐洲,以美國今年11月在芝加哥舉辦的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scientific sessions, AHA 2024來說,它的全名就是美國心臟學會「科學」會議。在這些數萬人參加的會議中,專家們會提出數據,接受挑戰,相互辯駁,雖不敢說當下的理論不會被日後的研究推翻,但至少都是以科學的方法,企圖找出真相;當有爭議時,醫學會也會遵循傳統,排出受歡迎的辯論,就如同當年「物種起源」的辯論。達爾文提出進化論七個月後,英國牛津大學的博物館於1860年6月30日辦了一場「人類是否起源於動物」的大辯論,由牛津大主教威爾伯福斯大戰「達爾文的鬥犬」赫胥黎教授,雙方唇槍舌戰,真理越辯越明。這是科學的傳統,會接受到同儕的嚴格檢驗,一層一層用科學態度接近事情的真相,當結論未明時,就會有後續的研究,一步一步「支持」或是「推翻」現在的理論。專家們定期開會,綜合這些研究的結果,在當今的證據下,做出目前最佳的建議,寫進最新的《治療指引》中,如果是治療指引沒有,有時是醫師走在前面,有時是未經證實的醫療,有時是證實無效的醫療。醫療指引有的,通常OK,沒有的,也不一定有問題,有時是時間問題,只是需要被證明,但費用太高時,就要提高警覺。「A醫院建議我用╳╳治療,一個月一萬多,我該用這治療嗎?」「這治療我不清楚,醫師怎麼說?」「健康管理師拿了這份說明給我。」我看了看說明,但隔行如隔山,沒什麼概念,想了一下。「妳可以上網查查,用這治療的名稱跟英文Guideline(治療指引)搜尋,看看上面怎麼說,要是治療指引上有提到這個╳╳治療還有背書,大概就是沒問題的。」「要是沒有呢?」「就要多做點功課囉,治療指引上有而且有建議的,通常已經被證實,沒有的,也許還沒被證實,也許已經被淘汰,就要多注意一下。」「喔。」「治療指引,雖然常常會有爭議,但總還是一盞明燈。」網路時代,消息滿天飛,真偽難辨,如何分辨,靠的是智慧,治療指引是非常好的參考指南,不喜歡台灣的治療指引,就看美國的、歐洲的、日本的、英國的……不喜歡心臟科的,就看動脈硬化學會、糖尿病學會……如果所有的治療指引建議的都類似,就該相信已經趨近真相,總不致於全世界那麼多的專家都被騙,只有網紅才是先知吧。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27 焦點.元氣新聞
56歲席琳狄翁奧運開幕華麗復出!獻唱法傳奇女伶名曲 自爆罹罕病「僵硬人症候群」導致肌肉痙攣
加拿大歌后席琳狄翁今天在巴黎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尾聲獻唱法國傳奇女伶愛迪琵雅芙經典歌曲「愛的讚歌」(L'HymneA l'Amour),為開幕式畫下完美句點。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巴黎奧運開幕式藝術總監喬里(Thomas Jolly)向路透社表示:「在開幕儀式中,我們有一首愛情頌歌,那就是『愛的讚歌』。我們都想以這首歌為這場表演畫下句點,我們起初的想法非常簡單且明確。我們想請最棒的歌手唱出愛,那個人就是席琳狄翁。」56歲的席琳狄翁(Celine Dion)2022年底,在社群平台上自爆罹患發病率百萬分之一的「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 SPS),導致肌肉痙攣。因為肌肉會變得硬化,所以被迫取消歐洲演唱行程,「有時我走路會很困難,不允許運用聲帶按照我習慣的方式唱歌…」。席琳狄翁目前每天都在和運動醫學治療師一起努力,以恢復力量和再次表演的能力,「但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場鬥爭。」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楊智超醫師的衛教內容指出,僵硬人症候群( Stiff person syndrome)是種罕見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症狀為軀幹及近端肢體僵硬、緊縮,尤好發於腹部與下背部的肌肉。此病多在成年後發病,六至八成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酶)的抗體(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antibody),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到抗體的破壞,可能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繼而變得僵硬。最困擾的病徵,也就是身體肌肉變得僵硬,觸感硬如鐵皮,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因此病罕見,患者很可能被當作太緊張或一般下背痛處理。僵硬人症候群也可能會與其它的自體免疫疾病共存,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格雷夫斯病,橋本氏甲狀腺炎,惡性貧血,白斑症等。另有一部分僵硬人症候群與惡性腫瘤有關,因此建議患者最好也接受腫瘤篩檢。另有一種疾病,也會讓身體漸漸無法動彈,即更殘酷的「漸凍人症」。漸凍人症屬運動神經元疾病,全名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其運動神經元在短短數年間漸進式的凋亡,使患者出現肌肉萎縮、四肢癱瘓、無法言語、無法進食吞嚥、甚至無法自主呼吸等症狀。但意識與認知功能通常不會受到影響,且感覺正常,就像是活生生的靈魂被禁錮在一個僵死的軀殼裡,無法與外界溝通。》疾病百科/漸凍人症【資料來源】.席琳狄翁自爆得罕病 巡演緊急取消 「我很傷心」.楊智超醫師《神經有嘻哈- 漫談神經醫學》僵硬人症候群.台大神經部-僵硬人症候群
-
2024-07-24 醫療.骨科.復健
你有肌少症嗎?6招自我檢測 專家授「多吃多動增肌法」中老年人都適用,快走、睡飽都有效
你有肌少症嗎?一般人在25歲時的肌肉質量為頂峰,接著會逐年慢慢流失,過了40歲開始加速流失,平均每10年流失8%,進而增加罹患失智症風險。營養師高敏敏提醒,肌少症不只是乍看之下沒肌肉而已,潛在的健康問題很多:營養不均、身體發炎、代謝異常、免疫疾病…,一起看看6招自我檢測,及多吃多動增肌6方法!6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高敏敏表示,我們肌肉會流失6個原因可能導致肌少症,會導致潛在健康問題。1.活動量不夠:經常久坐不動,或臥床不起2.體內發炎:發炎易導致生成肌肉的效率變差,肌肉分解加速3.不當減重:節食、熱量不足,會讓肌肉分解流失4.生病因素:肌肉耗損的速度加快5.賀爾蒙失衡:蛋白質分解速度加快6.飲食不均衡:優質蛋白質攝取不足,合成肌肉的原料不足肌少症6招自我檢測1.小腿圍過低:手指圍圈 圍著小腿後仍然有空隙2.坐姿起身困難:需要扶手或別人攙扶3.毛巾擠不乾:肌肉變少 導致握力下降4.常反覆跌倒:一年內跌倒2次以上5.重物提不動:提不動5kg的物品6.爬10階樓梯困難:走2-3階需要休息「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健康殺手!高敏敏提醒,肌力流失的速度將隨著年齡老化而加快,這就是為什麼長輩上了年紀,很容易腰酸背痛、手麻腳軟、甚至一不小心就容易跌倒骨折的原因。預防勝於治療,建議平日「多吃+多動」養成6個好習慣,可有助減緩肌力的流失速度。增肌這樣吃 中老年人都適用想要增肌不一定要上健身房,高敏敏表示「只要懂吃懂動」,也能增加身體肌力!1.補充優質蛋白質攝取良好的蛋白質+適當的運動,可幫助我們增加肌肉量。優質蛋白質建議每日吃6-8份,以優質原型為主,如牛奶、雞蛋、瘦肉、豆製品。2.補充維生素D維生素D幫助強壯骨骼、維持骨骼密度,可促進鈣質吸收,維持良好的肌肉功能,保護肌肉組織不耗損。3.確保鈣質充足鈣質也會隨著我們的年紀增長,而漸漸流失有!有健康的骨骼才能支撐起我們的肌肉,因此補充鈣質就成為防老很重要的一步,一天吃到1000mg鈣質,可減緩骨質流失,保護肌肉組織。4.一週快走3次一週做3次有氧運動,不一定要快走,散步、游泳、瑜珈、太極拳都可以;主要是增加肌力、減緩退化。不過營養師提醒,平時較少運動的人,要慢慢增加運動時長難度,切勿因一時貪快而突然做很激烈的訓練,會容易造成肌肉受傷。5.熱量要足夠許多人為了要減重,會節食又運動,導致熱量攝取不足,雖然體重往下降了,卻很有可能是肌肉被消耗掉,反而變成了易胖的「泡芙人」。因此要有良好的飲食攝取+運動,才能讓我們消耗脂肪、增長肌肉6.睡眠要足夠熬夜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發炎會影響身體合成肌肉的能力,進而導致肌少症。因次要有足夠的睡眠,才能降低發炎因子,並刺激生長激素。看完以上高敏敏介紹的6招肌少症自我檢測,你評估後覺得自己有肌少症嗎?營養師提醒,肌少症預防勝於治療!建議趁年輕開始增肌做好6件事,「多吃+多動」讓肌力回歸正常值,才不會等過了40歲後肌肉質量加速流失後身體出狀況才後悔!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
-
2024-07-23 養生.生活智慧王
市場採買回家,蔬果肉蛋怎麼洗,哪個該洗哪個不用洗?「元氣最愛問」譚敦慈告訴你
「元氣最愛問」影音節目由趙婷擔任節目主持人,以健康和生活為主軸,提供實用的新知和建議。想了解如何維護身心健康、渴望學習理財,還是對於中年生活的任何建議,都能邀請專家提供專業而貼心的解答,讓大家聰明過健康生活。首集邀請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談「吃」的問題,想知道蔬果肉蛋等食材的洗滌順序及祕訣,以及外食者如何健康吃,完整節目請連結:https://youtu.be/upjsUi7WgYw。譚敦慈:香蕉、芒果外皮都要洗,以免念珠菌吃下肚! 自己下廚最麻煩的就是洗菜,從菜市場或超市採購回來後,各種食材的洗滌順序該如何安排兼具衛生與效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在「元氣最愛問」節目中指出,清洗食材不麻煩,只要按照優先順序及清洗祕訣清洗,不僅可以加快做菜速度,又能享有衛生安全的飲食。譚敦慈強調,水果應優先清洗,削好後放進冰箱冷藏;其次處理當下沒有要煮的食材,例如海帶、豆干等;接著洗蔬菜,最後才處理肉類。她特別提醒,所有的水果都要洗,包括香蕉、橘子、芒果及荔枝等外皮,因為水果的外皮不單可能有農藥殘留問題,據國衛院研究,有些水果表面會有念珠菌、黴菌,因此水果皮一定要清洗,避免吃下肚。水果清洗秘訣1.備一水盆,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全部放進去。2.拿一枝洗臉刷,將表皮刷一下,再用水沖一次。3.洗葡萄一顆顆剪下來放在水盆裡,上面蓋一張廚房紙巾,用手輕輕滑動一下,再沖一次水即可。4.洗草莓表面不要刷,葉子不要切,輕輕拔掉後放進水盆裡,蓄水之後草莓會浮起來,蓋上盤子,流水大約5分鐘,洗好之後將蒂頭切斷、瀝乾即可。洗菜不要加鹽、醋、小蘇打…流水法洗蔬菜「洗菜不要加鹽、醋、小蘇打,以免殘留在食材上。」譚敦慈說,清洗蔬果用「水」即可,如果不只一樣蔬菜,可以全部一起洗,前兩次用清水攪洗,水還可以澆花,第三次以流動的水清洗12到15分鐘即可洗淨。9成的元氣網友認為,「花椰菜最難清洗」,還要擔心蟲蟲危機。譚敦慈表示,花椰菜具備高纖維、高鈣、高鐵以及蘿蔔硫素等營養素,如果只能買一種蔬菜就買花椰菜,並且傳授清洗祕訣。花椰菜清洗秘訣1.備一水盆,把花球部位整朵浸水,上下動一動,重複4至5次。2.換乾淨的水,把花椰菜泡進水裡,蓋上一個盤子,避免花椰菜浮起來。3.許多人擔心花椰菜內部不易清洗,開啟水龍頭,以流動清水沖12到15分鐘,水柱大約一根竹筷子的寬度即可,如果便能將花椰菜內部洗淨。4.用小軟毛刷輕刷莖部,把花椰菜撥開,若見蟲子刷掉即可。肉類需不需要洗?譚敦慈表示肉類不用洗,美國就規定豬肉買回家不可以洗,以免水花四濺會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但有些人不習慣肉類不洗直接下鍋,她分享自己的清洗秘訣。肉類清洗秘訣1.水盆裝一半水。2.輕輕把肉倒進去,不要引起水花,稍微泡一下。3.若為雞肉,可放進煮沸的水,把血沫過掉及殺死沙門氏菌。雞蛋在烹調前清洗蛋到底要不要洗其實有兩派學說,歐洲認為不用清洗,洗了反而破壞表面的膜,細菌容易跑進蛋裡;美日認為必須清洗,尤其日本認為雞蛋必須冷藏。譚敦慈建議蛋一定要清洗,洗選蛋也不例外,清洗時間是在烹調之前。菜市場賣的散裝蛋,回家後先拿布沾水後擰乾,擦拭表面糞便羽毛等,再放進冰箱冷藏。雞蛋清洗步驟很簡單,把蛋放在碗裡,蓄滿水搓一下即可。菇類也不用洗金針菇、鴻喜菇、杏鮑菇等菇類不需要洗,因為沒有農藥,使用廚房紙巾擦拭一下表面即可直接下鍋,如此最能保留原本濃郁的香味。如果沒有洗不敢吃,就用水沖一下,記得一定要瀝乾,可以使用坊間的蔬菜脫水器,切記不要泡在水裡。外食者如何健康吃現代人生活忙碌,沒有時間自己做菜而選擇外食,譚敦慈認為外食沒有問題,不用有罪惡感,注意營養均衡即可。她公開自己的一日飲食習慣,早餐兩顆蛋約12克,一杯豆漿約14克,早餐後食用當日分量的水果;她基本上不吃午餐,晚餐吃魚或雞腿約40克,就已經達到國健署的每日蛋白質建議攝取量。她提供外食者的聰明健康飲食秘訣:1.蔬菜符合一綠一白,所謂綠色白色是指蔬菜顏色,例如中餐一碗深綠色蔬菜像是空心菜菠菜,晚餐一碗白色蔬菜像是高麗菜白蘿蔔筊白筍。2.水果一日吃兩個拳頭的分量,很多人擔心水果太甜,但只要控制分量即可。3.蛋白質每日建議攝取量,女性六十克、男性七十克清洗食材不麻煩,按照優先順序以及清洗秘訣,加快做菜速度又能享有衛生飲食。責任編輯葉姿岑
-
2024-07-21 養生.健康瘦身
胖瘦與腸道菌種相關 研究:瘦子體內多有AKK菌
減肥是許多人的終生志業,但也有民眾輕忽肥胖帶來的風險,常等到已經病態性肥胖,影響健康時才願意面對。此時,通常需要透過手術,再輔以營養師調整飲食等方式維持體重。近年研究發現,執行減重手術後,腸胃道的菌叢會發生改變,增加能抑制肥胖的腸泌素,如果患者本身患有糖尿病,術後有機會「根治」糖尿病,且讓患者養出瘦瘦體質。國內成人肥胖率破50%,近五年減重手術增加四成。唐代認為「豐腴」是一種具福相的體態,到了現代則認為是「一白遮三醜、一胖毀所有」,雖然這僅是特定審美觀,但如果體重真的過重,已有多項研究顯示,肥胖將對健康帶來「毀滅性」的破壞。而肥胖最容易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血管疾病;也因為體重過重,容易有關節炎;高油脂的飲食也比一般人更容易罹患痛風等疾病。近年國健署積極推動減糖運動,但台灣肥胖率仍居高不下,據國健署公布的健康促進統計年報,2016年至2019年台灣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到了2017年至2020年已達到50.3%,連曾任「糖都」(台南市)市長的賴清德總統,今年也喊出要開始喝「低糖」,期待國人能遠離肥胖。多數國人對於「減重」大多仰賴自身的力量,低熱量飲食、168飲食或是增加運動量等,依照營養師的說法,如果已是過胖的民眾,靠自己成功瘦下來的比率低,反而因為錯誤的飲食愈減愈胖。近年國人對於減重手術的接受度逐漸增加,據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統計,2023年台灣執行減重手術的總件數達4377件,與2018年總件數2923件相比,增加幅度約四成。縮胃手術改變腸道菌叢,可能養出「瘦瘦體質」。減重手術是建議針對BMI值(身體質量指數)大於等於37.5,或大於等於32.5且合併有高危險併發症者。根據定義,正常的BMI值應在22,超過23代表過重,超過27代表肥胖,超過35以上則是嚴重肥胖,超過40則屬於病態性肥胖。國內常見的減重手術項目為「胃袖狀切除手術(俗稱縮胃手術)」,以及胃繞道手術等,其目的都是為了減少腸胃道攝取食物的量以及養分吸收,不過手術都是「不可逆」。以縮胃手術為例,會切除約75%的胃,術後胃袋會如同一根香蕉,無法吃太多食物,達到長期減重的效果;但胃具有彈性,患者術後持續過量飲食,胃可能會再次撐大,需要再次手術。不過只要與營養師搭配,能大幅降低胃可能再度被撐大而須再度手術的副作用。且根據台大醫院的研究,執行減重手術後的患者,體內的腸道菌叢會因為飲食型態的改變也隨之改變。研究發現,執行減重手術的患者,體內的腸泌素(GLP-1)明顯上升,而腸泌素上升,能改善血糖以及胰島素阻抗的現象,如果手術前為糖尿病患者,血糖數值會因為腸泌素的分泌增加,而獲得改善,逐漸走向正常,有機會養出「瘦瘦體質」。醫學界找到腸道AKK菌,證實與「瘦」有直接關係。台大醫院醫研部研究型主治醫師吳偉愷表示,減重在全球一直有著高度需求,近十年腸道菌的研究蓬勃,也發現到瘦子體內的菌叢與胖子截然不同,其中已經被證實的腸道菌「AKK菌」,就是大量存在於瘦子腸道中的一種細菌。AKK菌已被證實可以刺激人體分泌腸泌素(GLP-1),是近十年來的重大發現。吳偉愷表示,雖然瘦子體內還有其他的細菌,但僅有AKK菌被證實與「瘦」有直接關係,其餘菌叢都尚未有明確研究指出其直接關係。而究竟瘦子是本身就存在AKK菌,還是因為體態瘦,腸道才會出現AKK菌?相關研究發現,是人體接觸到AKK菌後,菌種在腸道環境中落地生根,才使人體出現身材較瘦的結果。AKK菌多存在植物性膳食纖維中,如地瓜、蔬菜等。吳偉愷表示,容易讓腸道接觸到AKK菌的食物,目前證據最為顯著的是植物性膳食纖維,如地瓜、蔬菜等,其餘也可能透過與特定的生物接觸而獲得。不過,也因為該研究讓不少企業開始開發相關產品,如歐美國家已經將AKK菌作為產品上市販售。美國主要是販售「活的」AKK菌,大約吃三個月以上,讓菌株生根就有機會養出瘦瘦體質;歐洲販售的是「死的」AKK菌,需要長期食用,透過產品內的AKK菌刺激腸泌素,達到「瘦」的效果。吳偉愷表示,目前台灣正在培養本土AKK菌株,不過食藥署對於新興產品的規範嚴苛,也尚未有法令允許相關產品上市。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9 退休力.自在獨立
62歲退休翁征服海內外高山!行前就醫評估,備妥「1物」再出發
62歲的洪先生已退休,平時有運動及登山習慣,這次與朋友相約去非洲旅遊,準備挑戰海拔高達5,895公尺的吉力馬札羅山。他在出發前特別就醫諮詢需準備的藥品,經醫師詳細詢問過去病史、過往登山症狀、身體檢查及行程評估後,詳細衛教預防高山症的方法,並建議使用預防性高山症用藥,同時依據當地疫情資訊,提供疫苗接種及其他用藥之指示。爬山前注意預防高海拔疾病 醫: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近年登山運動盛行,出國到高海拔地區旅遊的機會增加,民眾在出發前,可先確定目的地是否為高海拔的地區,事先做好準備。新竹台大分院家庭醫學部醫師蔡瑋情表示,高海拔疾病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包括平時非常健康的成年人,且疾病發生與否、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最主要受到個人體質影響,和旅客平時的體力、運動習慣等都沒有太大的相關性。常見高海拔疾病目前主要分為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高海拔肺水腫,蔡瑋情指出,民眾處於海拔2100公尺以上的就可能會發生高山症,特別是海拔2750m以上的區域,如果過去曾有高山症的病史,也是重要的危險因子。值得注意的是,單就高海拔疾病來說,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肺動脈高壓等病人有較高危險性,需要特別注意。高山症預防藥物有哪些? 登山前可就醫諮詢高山症預防藥物是醫師處方用藥,根據疾管署公告的旅遊保健資訊,在預防急性高山症及高海拔腦水腫上,Acetazolamide(Diamox,丹木斯)是目前一線用藥,除了預防外也有治療效果,能加速人體適應高海拔環境;緩解在高海拔地區的失眠症狀,而類固醇藥物Dexamethasone也有預防及治療效果。針對預防高海拔肺水腫,民眾則可根據醫師建議,準備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乙型交感神經促進劑β-agonist(Salmeterol)、Tadalafil(Cialis,犀利士)、Sildenafil(Viagra,威而鋼)等藥品。蔡瑋情強調,民眾登山前,可先至家醫科門診接受身體檢查評估,並與醫師充分討論是否需使用高山症預防藥物,並依醫師指示服用。最後,蔡瑋情提醒民眾,安排登山時需謹慎規劃爬升速度,避免快速上升高度,讓身體能慢慢適應高海拔環境;在高海拔地區也盡量減少劇烈、高耗氧活動,並注意自己或同行隊友是否出現高山症的早期症狀(包括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虛弱等等),如有症狀發生應盡快降低高度。★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19 癌症.抗癌新知
癌症是「養」出來的?常見10大生活習慣竟潛藏致癌危機
近年來,癌症在國人死因中佔據首位,而醫學研究已明確指出,多數癌症與日常生活習慣息息相關。除少數遺傳因素外,生活環境、飲食與其他不良習慣可能導致潛在的癌症風險逐漸升高。有位六旬婦人因吞嚥困難,連稀飯也難以下嚥,半年內體重掉了8公斤,經檢查後確診為食道癌末期且已經轉移到肺部、肝臟,經詢後問才發現婦人由於獨居,會邊看電視邊喝米酒、配醃製醬菜,並喝重複烹煮的鹹菜肉湯及燙口的熱湯;腫瘤科醫師聽聞後都搖頭表示,這麼多致癌習慣難怪她會罹癌。 對此,腎臟專科醫師洪永祥在fb粉絲專頁《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發文揭曉,容易被忽略但有罹癌風險的「10大養癌習慣」,呼籲民眾提高警覺並能儘快戒除這些壞毛病。 癌症潛伏期與生活方式的影響 洪永祥提到,癌症的形成需要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成癌細胞,潛伏期可能長達10至20年,這段時間內,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健康飲食、定期運動以及遠離致癌因素,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反之,不良習慣如抽菸、喝酒及飲食不均衡,則有增加罹癌風險的可能性。 看似無害,卻潛在增加罹癌風險的十大致癌習慣有: 第10名:愛喝會燙口的熱湯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C的熱飲,定義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口腔是身體非常耐熱的部位,通常可以容忍到約攝氏60度C左右,黏膜被湯燙傷約3天左右的時間就能修復好,但若不停反覆傷害,在來不及修復的情況下,也可能提高罹患口腔癌與食道癌的風險。建議在飲用熱湯、熱飲前先稍稍放涼,以避免黏膜受損。 第9名:高溫下使用有疑慮的塑料容器 現在市售的泡麵碗多為紙盒容器,但仍有少部分附的是保麗龍碗,許多泡麵碗是由6號塑膠製成,如果用熱開水沖泡麵、又在鋁箔蓋上壓本厚書,在高溫的悶燒下,很可能會超過 6 號塑膠的耐熱範圍,長期累積恐對人體產生致癌風險;建議泡泡麵還是用陶瓷碗最安全。 第8名:喜歡食用烤焦食物 很多人喜歡焦香美味,但過度烤焦的肉類脂肪和蛋白質會產生危險的一級致癌物「多環芳香烴」,而澱粉食物經過高溫烹煮,也會出現不宜過量的丙烯醯胺;因此建議避免食用過度焦黑的食物,並攝取富含大量膳食纖維的蔬菜以降低致癌風險。 第7名:睡覺時不關燈 據《Cancer》癌症期刊上一項研究顯示,睡眠中長期暴露在光線下,可能會增加罹患甲狀腺癌的風險,建議入睡時環境應保持黑暗。另外《美國醫學會雜誌》有研究發現,睡眠時長期暴露在人工光線下,會增加變胖的機會,而肥胖又是導致多種癌症的危險因子,因此建議入睡時把燈光都關閉。 第6名:頻繁接受電腦斷層檢查 照一次頭部電腦斷層所接受的輻射量相當於照100次的胸部X光,而照胸部電腦斷層則相當於照350次胸部X光,美國權威期刊《循環(Circulation)》研究發現,經常重複接受複雜影像檢查者會增加罹癌風險險,其中電腦斷層和心臟導管檢查是主要的輻射來源;建議每人1年內照胸部X光不要超過50次,除非必要才做電腦斷層檢查。 第5名:口腔清潔不足 最近研究發現口腔內的細菌可能會增加患胰臟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等風險。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也是影響人類健康最大的是幽門桿菌,幽門桿菌會引發胃癌或胃淋巴瘤;因此建議每天固定刷牙、漱口是重要的預防步驟。 第4名:長期接觸甲醛 甲醛是一種已被證實致癌的化學物質,據統計,裝潢5年後有4成仍能偵測出甲醛超標,卻只有不到三成消費者知道建材或家具中的甲醛氣味,最長需要15年才能完全揮發。長時間曝露在甲醛環境中,除了致癌外還會導致頭暈、噁心、嘔吐,學齡前兒童更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甚至肝腎都會出狀況;建議裝潢可選擇通過綠建築標章的產品,或採用原木建材與家具。 第3名:過量攝取加工紅肉 加工肉品與紅肉的高攝取量與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密切相關;應適度減少豬、羊、牛等紅肉的攝取,以魚肉、禽肉等白肉來取代紅肉,同時多吃天然蔬果。 第2名:久坐不動 除睡覺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以上的長時間久坐行為與多種癌症的增加風險有關,據《歐洲流行病雜誌》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直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等風險;建議每坐30分鐘起來伸展活動並避免長時間久坐。 第1名:攝取過多的甜食及鹽分 每周喝3杯以上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攝取高鹽食物則容易罹患胃癌;建議多吃天然食物,建議飲食均衡並適度限制高GI精緻糖及鹽分的攝取。 【延伸閱讀】比你想得更危險! 醫:臺灣人「1基因」喝酒致癌風險高達數百倍洗衣精「香害」暗藏危機恐致癌?【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網址: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2327】
-
2024-07-17 焦點.元氣新聞
丟三落四、反應變慢!思緒清晰只吃銀杏夠嗎? 2024市售5大銀杏推薦
工作忙碌、日理萬機,你是否也經常丟三落四、反應慢半拍?平時和朋友聊起「初老」狀態,總是彼此打趣說「該吃銀杏了!」但你知道什麼是銀杏?銀杏真正的功效有哪些嗎?什麼樣的族群特別需要開始補充銀杏?讓我們進一步釐清「吃銀杏」的正確觀念!銀杏是什麼?一次搞懂銀杏的營養成分銀杏(Ginkgo biloba)是中國古老的藥材,又名「白果」,被記載於《本草綱目》中,也被達爾文稱之為「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物種之一。銀杏葉包含「萜類」與「類黃酮」兩大活性成分,這些成分有助抗氧化和幫助循環。銀杏除了在東方是常見的保健食品補充劑,也於1970年代傳入歐洲,銀杏葉萃取物被廣泛用於德國和法國醫學界,除了能幫助思緒靈活、反應靈敏,還有許多養生保健的功效。銀杏的功效有哪些?大多數人對銀杏的認識,就是能幫助思緒清晰,尤其是中高齡族群,經常找不到老花眼鏡在哪裡、到超商買東西,付了錢就把東西留在櫃台上…,適時補充銀杏,有助運轉順暢不當機,活化生理功能,解決迷糊帶來的困擾。除此之外,銀杏還有以下功效:● 提升專注力,增加工作效率● 思緒有條理,幫助表達流暢● 幫助循環,調節生理機能● 幫助改善情緒,提升正能量誰適合吃銀杏? 除了上了年紀的長輩,一般年輕人或六、七年級生,適合補充銀杏嗎?其實,銀杏不只長輩需要吃,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工作高壓、每天都有一大堆待辦事項,需要額外補充營養、維持思緒靈活。尤其是以下幾個族群,特別適合補充銀杏:● 步入中年,感覺力不從心的壯世代● 工作時間長、需要提升專注力的上班族● 學習壓力大、有海量英文單字要背的學生● 每天和時間賽跑、分身乏術的三明治族群● 經常需要做決策、深度+快速思考的專業人士銀杏該怎麼吃才正確?吃銀杏會有副作用嗎?生吃銀杏或食用未經特殊處理的銀杏種子,可能會導致中毒,建議補充經過專業處理的銀杏葉萃取物會比較好。據研究指出(註1),每日銀杏攝取量超過120毫克,可作為日常保養,若想有感調整注意力,建議每日攝取240毫克以上,持續服用至少5個月。中高齡族群消化機能較弱,建議餐後服用,懷孕婦女、哺乳媽媽、使用抗凝血藥物者,在使用前要先諮詢專業醫師,有手術計畫者,至少於一週前停止使用,癲癇患者應避免使用。不只銀杏!這些也是重要的「心智營養」除了銀杏以外,現今普遍被使用的益智營養有「綠薄荷萃取物」,能幫助提升專注力、敏銳度 ,給你活力滿滿的一天。而俗稱「腦磷脂」的「PS磷脂醯絲胺酸」常用於高齡益智和兒童保健品,能幫助集中注意力,提振表現。此外,益生菌家族中的「比菲德氏菌」,據研究顯示也能幫助思考靈活度,強健運算功能,緩解壓力。銀杏保健品怎麼挑?雖然很多人都知道要吃銀杏,但對銀杏保健品的品質、功效仍「霧煞煞」,究竟挑選銀杏保健品時,該注意些什麼?【銀杏挑選要點1】選擇複方搭配,功效更加乘銀杏搭配綠薄荷萃取物、PS磷脂醯絲胺酸、益生菌、葉酸、維生素B、E等思路關鍵營養素,複方加乘效果更全面。其中,每日攝取900毫克的綠薄荷萃取物有助增加專注度,特別要留意多酚成分含量,才能更有感保養。PS磷脂醯絲胺酸是近年新興的保健原料,可選擇擁有國際大廠專利、高濃度的PS磷脂醯絲胺酸,讓人更加安心、思緒有感。【銀杏挑選要點2】國際專利認證,品質可信賴保健品需長期吃,才能看得見效果,功效也因人而異,因此挑選擁有國際專利認證、經專科實證的產品,代表它的成分經過嚴謹的實驗與安全測試,是功效和品質的有力證明。【銀杏挑選要點3】 通過第三方檢驗,安心有保障每一家產品都說自家的最好,通過第三方檢驗合格的產品,在成份內容、穩定性、安全性方面都備受肯定,使用更安心。5大市售銀杏保健品推薦 !【銀杏推薦品牌1】 大研生醫好記易PS銀杏薄荷葉膠囊● 成份:9合1複合配方,包含:銀杏果萃取粉、綠薄荷萃取物 、磷脂醯絲胺酸 PS 、比菲德氏菌 、維生素群 、葉酸等。● 專利認證:原料有國際專利認證+頂規大廠雙重保障● 第三方檢驗報告:有台灣大廠牌,專業、有感、口碑卓越,嚴選美國大廠Neumentix®專利水萃綠薄荷,多酚成分為市售最高,幫助敏捷不遺漏,國際專利大廠高濃度 70% 磷脂醯絲胺酸,辨識傳遞 UP 升級;雙FDA官方GRAS認證比菲德氏菌,有助提升思考靈活度 ,增加營養因子活躍。不僅添加銀杏萃取物,還有維生素B、E、葉酸輔助,9合一複方提供全方位思緒營養。通過第三方檢驗,不含塑化劑、重金屬、農藥殘留、西藥。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2】杏輝蓉憶記膠囊● 成份:專利成份AIE2● 專利認證:多國專利認證+國際期刊發表● 第三方檢驗報告:有杏輝醫學集團20年研究結晶,成分並未添加銀杏,僅有專利成份AIE2,由「沙漠珍寶」管花肉蓯蓉淬取,是常保思維敏捷的關鍵,有助傳導、代謝、學習,產品獲得7 國獎項肯定,也是榮獲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及SNQ國家品質標章雙重肯定之健康食品,並通過419項安全性檢驗和毒理試驗。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3】永信HAC 銀杏果錠● 成份:銀杏果粉 、葡萄籽萃取物 、紅葡萄葉萃取物、大豆卵磷脂粉、冬蟲夏草菌絲體。紅葡萄葉有前花青素(OPC)、白藜蘆醇,可以幫助調整體質,順暢不糾結。「葡萄籽萃取物」+「銀杏果萃取物」,雙重質量升級,完整攝取,健康維持。六合一順暢配方,加倍健康好循環。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4】得意人生 升級版銀杏膠囊● 成份:銀杏果萃取物、紅景天、西伯利亞人參、精氨酸、柑橘生物類黃酮、碳酸鈣。PLUS升級版銀杏膠囊,美國原料進口,配方升級,有助增強循環、思緒不卡、提升關鍵思維、維持健康,適合銀髮族、壓力族、上班族、熬夜族。這裡買【銀杏推薦品牌5】美國Mega 銀杏果膠囊● 成份:銀杏果、西伯利亞人蔘、山桑子、大豆蛋白粉● 第三方檢驗報告:原廠通過美國FDA、GMP、NPA等多項認證來自美國加州的營養品牌,天然草本配方,銀杏果能幫助調整體質,促進新陳代謝,再搭配西伯利亞人蔘、山桑子,滋補強身,精神旺盛,幫助思路清晰,適合長青族、上班壓力大者、循環不佳者使用,是中老年人的最佳營養品。這裡買了解更多:B群推薦怎麼挑?醫師說明維生素B群功效、攝取量註1:Effects of Ginkgo biloba on dementia: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 PubMed (nih.gov)
-
2024-07-17 焦點.健康知識+
年少不讀書,長大竟會短命!多讀書連兒孫都長壽,外國研究:讀書達「一學歷」,降低死亡風險達34.3%
古人云:「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讀書除了面相改變,也能影響壽命!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外國際期刊研究報告指出,「多讀點書者」其個人死亡風險降低,也就是說想活久一點書就多讀一點!多讀點書,可降低死亡風險科學家認為,研究表示,父母多讀點書,對兒童死亡率會有影響!.母親多受教育:每多接受一年教育,其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就會降低3.0%.父親多受教育:每多讀一年的書,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也會降低1.6%而國際期刊「柳葉刀」研究報告也指出,多讀點書者,其個人死亡風險降低可達34.3%!讀書年限越長,死亡率降低越顯著:.讀書年限只有6年:(小學水準)的死亡率降低,只有下降13.1%.讀書年限再提升12年:(中學水準)的死亡率降低,下降了24.5%.讀書年限續提高18年:(大學/研究生水準)的死亡率降低,降低可達到34.3%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現意味著在18年高等的教育中,如果每年持續有在接受教育,個體如果每多受一年教育,其死亡風險平均降低1.9%。老年人讀書,也可降低其死亡風險與此同時,研究人員觀察到不同年齡差異(18~49歲、50~59歲、60~69歲和70歲及以上),他們各自死亡風險都具有影響的:.18~49歲的年輕人:每多受一年教育,死亡風險平均可降低2.9%.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多受一年教育,其死亡風險平均僅降低0.8根據以上的研究數據分析,黃軒建議「年輕人(18~49歲),趁年輕多讀點書」,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可望降低死亡風險!這些研究強調了「教育能提高預期壽命的重要性」,教育對於改善健康狀況和延長壽命的積極作用,即使是老年人,也可以從教育中獲益,降低其死亡風險。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子女未來的生命,你要不要趁年輕時多讀一點書呢?想活久一點就從現在開始當讀書人,讀書除了可改變面相也能讓你更長壽喔!延伸閱讀:.醫盤點「人在臨終前最後悔5件事」你符合幾項?做好4件事活出無憾人生.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幾歲開始會發現自己老很快?醫師曝3年紀波段是「斷崖式衰老」關鍵
-
2024-07-15 養生.生活智慧王
搭郵輪旅行如何避免暈船?船長及專家都推薦選靠近這處的艙房
搭郵輪旅行如何避免暈船?一名擁有20年經驗的船長分享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小訣竅。旅遊與休閒雜誌(Travel + Leisure)報導,船長堅佐(Alessandro Genzo)指出,在預訂房間時要掌握竅門,因為船上不同的位置對睡眠有很大的影響。堅佐曾在義大利海軍服役並就讀於歐洲一家歷史悠久的海事學院,他說,如果訂得到的話,位於較低層甲板、靠近船身中央的艙房是最好的選擇。郵輪網站Eat Sleep Cruise創辦人布科羅(Don Bucolo)也指出,郵輪上最令人垂涎的空間是船身的中央,也就是在船頭至船尾的中間位置。他說,在這個位置的旅客不太可能感受到海面的波動,擔心會暈船的人應優先考慮預訂船身中央、中層甲板的艙房。他提醒說,這個位置除了價格稍貴,也是最搶手的,建議至少提前6至8個月預訂,確保能選到最好的艙房。但是堅佐同時表示,對一些行動不便的人來說,船身中央是最難抵達的地方。他建議找個靠近電梯的艙房來解決這個問題。澳洲旅行社Complex Travel Group創辦人特里姆(Mark Trim)也建議,如果擔心晚上睡不好,最好遠離酒吧與娛樂設施。他說,可先查看甲板平面圖,包括艙房的下方,更重要的是艙房的上方是否有酒吧、劇院或餐廳?這些地方可能在深夜造成噪音干擾。特里姆強調,在艙房裡聽到椅子移動的聲音,以及夜總會或娛樂場所發出雷鳴般的低音,都會令人感到非常沮喪;最理想的情況是,查看郵輪的三D空間圖並提前發現這些潛在的問題。最後,為獲得最佳視野,幾位專家都建議選擇有陽台或露台的艙房,尤其是第一次搭乘郵輪的旅客。布科羅說,建議選擇面向船尾的陽台,這些艙房往往有更大的內部空間;但最大的亮點是向外的超大陽台,可一覽整座郵輪。特里姆表示,對於郵輪旅遊新手來說,最好從陽台房開始,然後再看沒有窗戶可打開的感覺如何;對於不介意沒有景觀的人來說,內艙房也是不錯的選擇,不會碰上日落,可避免陽光從窗簾周圍照射進來。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7-12 焦點.健康知識+
素食者注意!膠囊多為「動物性」成分 專家建議素食民眾「先做1事」再吃
基於宗教因素、環保、道德或健康考量,茹素在現今社會越發盛行。素食者通常不食用任何動物類食品,也有些純素者是不吃乳製品和蛋類。但是,我們常吃的膠囊藥品,到底是葷還是素?就讓食藥署為您介紹素食者服用膠囊時需要注意的事項。膠囊多為動物性!素食者可與醫師討論藥單常見的硬膠囊分為動物性及植物性膠囊,動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明膠(俗稱吉利丁,gelatin),是從動物的結締組織,如牛骨、牛皮或豬皮等提煉而成。植物性膠囊的主成分是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HPMC)作為原料的多醣體,由松木或是杉木中的纖維萃取而成。另外,也有軟膠囊,多是使用明膠,但屬於動物性膠囊。食藥署指出,素食的民眾如果有禁忌,可在服用膠囊前先檢視藥品仿單,藥品(膠囊殼)的成分資訊會詳細列在上面,也可以在使用前先向藥師諮詢,確認藥品中是否包含任何動物性的成分,或事先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劑型的藥品可以做為替代。藥品製成膠囊有5大因素 不建議打開直接服用為什麼藥品要做成膠囊劑型呢?主要有下列因素:1.該藥粉很苦,製成膠囊可以包裹藥品的苦澀味。2.考量有些藥品具有腐蝕性或刺激性,做成膠囊可用來保護食道或消化道,避免灼傷。3.避免藥粉飄散,防止被吸入氣管。4.維持藥品安定性,例如長效型高血壓藥用膠囊是為了緩慢、恆定地發揮藥效,若剝去膠囊再服用,會讓其釋放速度不穩定,恐導致血壓忽低忽高。5.延緩到腸道才釋放,若拆掉膠囊會導致藥品還沒進入腸道,就先被胃酸給溶解。食藥署強調,不建議民眾自行打開膠囊直接服用其中的藥品,也不建議素食者自行將動物性膠囊中的藥品,改裝到植物性膠囊中。因為分裝後的膠囊無法確定其崩解、溶離的情形,進而無法保證其原始藥品的療效及安全性。★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7-05 養生.生活智慧王
蘆竹大古山登山步道 當地人賞夜景看飛機私房秘境!順遊農遊季主題燈區
大古山步道桃園市政府斥資千萬打造位於蘆竹區的大古山登山公園步道,於2021年9月底開放,這裡可說是當地人賞夜景、看飛機的私房秘境,每年4、5月還有遍地野百合可賞花!24小時開放| 桃園市蘆竹區大古路228號(大古山福山宮旁)| 0910-119-301 | 官方網站、FB粉專捷運路線:桃園機場捷運線站名資訊:A10山鼻站散步時間:2小時以上散步難度:散步級\平緩易走行走步數:7000 步以上廁所數量:一小時內看到三間以上夏日繽紛燈海點亮大古山,一年一度的夏夜光雕又來了!夏天不容錯過的最美燈海,大古山步道公園舉辦蘆竹炫YA農遊季『夏日奇幻境』活動,融合在地夜景與絢麗十足的燈光裝置,將整座公園染上最夢幻閃亮的顏色,免門票隨便拍都美到不行!「蘆竹炫YA農遊季」為蘆竹地方盛事,2024年宣布擴大辦理,在大古山及坑子溪遊客中心周遭打造絢麗夜間美拍裝置。蘆竹炫YA農遊季今年串連蘆竹周邊農遊特色,搭配機捷接駁車,打造桃園蘆竹最大農遊盛事,以大古山休閒農業區、坑子溪休閒農業區、羊稠步道甲蟲季三大主題活動串連,讓民眾從日到夜都能精彩玩蘆竹,深入體驗在地農業特色。今年特別於桃園機場捷運A9及A10站打造美拍打卡點,展示在地農產品,呈現蘆竹農業特色,以稻米及茶葉兩大主題,設置大型打卡裝置,增加民眾拍照打卡的樂趣。6月15日至8月底,大古山遊客中心前舉辦在地農夫市集,搭乘機捷至A10山鼻站後轉乘接駁車至遊客中心,可盡情選購在地優質農特產,體驗獨特農村魅力,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此外,桃園市政府農業局特別規劃30場農遊小旅行及10場食農教育,歡迎民眾免費報名參加。農遊小旅行串連大古山及坑子溪休閒農業區8處特色場域、10種特色農事體驗,內容豐富多元:「山腳鹿場餵鹿喝ㄋㄟㄋㄟ」、「秀嵋園藝療癒系多肉組盆」、「小木屋休閒農場甲蟲裝置DIY」、「羽泰製茶廠撿茶枝」、「及成質樸防蚊液DIY」、「菜滋味有機農場採蔬菜」、「双源魚菜坵共生農場水耕蔬菜種植體驗」、「千郁農場彩虹皂DIY」…等。食農教育則於坑子溪遊客中心舉辦,分為三大主題:「紅茶Pizza DIY」、「左手香手工皂DIY」、「油封綠竹筍」等活動,並串連在地農產品及坑子溪流域周邊生態、「桃金孃復育區」導覽等,讓民眾認識蘆竹在地生態、人文、農業等特色。更多好玩的農場、限定活動及詳細資訊可關注桃園好農(https://reurl.cc/oRVv73)、大古山休閒農業區(https://reurl.cc/5vD3Oy)及坑子溪休閒農業區(https://reurl.cc/MO624X)FB粉專查詢。活動期間假日(6/1~7/28)將結合雙休閒農業區遊客中心,規劃免費農遊接駁車,讓遊客更便捷、輕鬆玩!活動免費接駁車火車:搭乘台鐵至桃園火車站,步行至今日飯店公車站,轉乘接駁車。公車:搭乘5069、5071、5020、5014至捷運山鼻站,轉乘接駁車至活動會場。高鐵:搭乘機場捷運A10山鼻站,轉乘接駁車至活動會場。大古山休閒農業區桃園市的兩大觀景勝地一是位於龍潭區的乳姑山,另一處便是蘆竹區的大古山,其中大古山更是許多蘆竹人的後花園,大古山海拔約151公尺,儘管不高但無論看飛機、賞鷹、觀夕陽或看夜景,都能享受絕佳景緻。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位於桃園蘆竹的大古山休閒農業區,園區占地約300公頃,多年前開始復育野百合花,成功復育了8萬株台灣特有原生種野百合,當地野百合分為兩種,4月底開始盛開的鐵炮百合及7月開花的台灣百合,以鐵炮百合為大宗,每年4、5月登場的大古山野百合花季,純白優雅的野百合花遍佈大古山觀景平台、福山宮周邊,吸引不少登山客前來拍照賞景。歷時2年,市府整併大古山當地雜亂的天空纜線,並斥資1000多萬重新設計登山公園步道,提供當地民眾及遊客親子友善的休閒去處,如今前往大古山步道搭乘「機捷+ubike」超方便,這就來跟著大歐、歐爸的腳步前去看看吧!本文交通路線從台北車站或捷運三重站轉乘桃園機場捷運,搭至A10山鼻站下車。大家找路時可以定位「大古山福山宮」,汽機車可以停在廟埕廣場。大古山公園入口處就在福山宮左側。A10山鼻站距離大古山福山宮約2.7公里,可選擇騎ubike或步行前往,騎ubike大約10分鐘可以到。出捷運站後先過馬路到對面,沿著人行道/自行車道直走南山路三段。中途路過山腳村,橋下有黃牛逐水草而居,十分具有純樸氣息!經過南山路三段上的山腳國小。來到第一個岔路口,右轉泉州路。第二個岔路口走左邊的大古路。沿路會看到景點及店家的指標。看到大古路福山宮的標誌即抵達。由於中間上山後一路都是上坡,有些考驗腿力,大歐跟歐爸半途就選擇牽車用走的。如果從捷運站開始全程步行,則要花費30分鐘,適合體力好、想要多一點活動量的人。座椅資訊抵達大古山福山宮後,旁邊就有一整排座椅及涼亭可以短暫休息一下,邊坐邊欣賞山下美景!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內也有許多座位。觀景涼亭座位區。廁所資訊捷運站內廁所。捷運站廁所公園旁邊的公共廁所。路面狀況前往時的山路路面平整、無凹凸不平,大家經過時記得靠邊邊走,隨時注意來往車輛以策安全喔!公園內步道及路面規劃完整,採「之字形」的步道設計。設有無障礙步道,友善銀髮族及行動不便者。風景/人文公園全區導覽解說牌,上頭地圖明確標示出大古山風景區的景點及店家,民眾可以一一造訪。進去大古山步道公園之前,大歐跟歐爸選擇先到福山宮裡面瞧瞧!福山宮供奉福德正神為主神,右殿則為文昌帝君,左殿是月老星君。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來福山宮可求發財金,首先向神明自我介紹、住哪裡及求金用途,擲到聖杯後再填寫個人資料、持身分證健保卡至服務櫃台領取發財金。單身男女還可以向月老星君領取月老福袋,裡頭放著月老紅線,能夠「千里姻緣一線牽」,將有緣人牢牢牽住。民眾隨喜捐錢,可以拿取福德正神加持過的發財米,象徵吃完財運滾滾來!離開福山宮,從廟埕廣場往下俯瞰,可見連綿不斷的青山,景緻十分怡人。▼廟埕廣場涼亭旁的裝置藝術。▼飛機造型的裝置藝術可愛又吸睛!▼還有愛心型的唯美花圈搖椅超浪漫,記得坐下時要輕輕坐喔!往福山宮旁邊走幾步路,即抵達新落成的大古山登山步道公園。往上走階梯進入公園,沿途綠蔭豐富多乘涼處。無論座椅休憩區還是步道區都重新規劃過,步道寬敞平整,適合全年齡者。步行短短十分鐘即可抵達大古山涼亭。涼亭地板上有一個大大的指南針圖案,上頭標示著大古山風景區的重要地標及周遭景點,像是大古山觀景平台、福山宮、坑口彩繪村、五酒桶山、竹圍漁港、太和國寶廟等。由於四周無建築物遮蔽,觀景台展望極佳,可將蘆竹、林口、竹圍漁港、台灣海峽等地一覽無遺,最遠還可看到淡水八里、觀音山。由於靠近桃園國際機場附近台地,站在觀景台上,甚至可以捕捉到從眼前呼嘯而過的飛機!這裡的觀景平台還可賞鷹,每年逢春、秋季迎來猛禽過境,許多老鷹來此駐足棲息,吸引許多鳥迷前來賞鷹,可說是追飛機、看老鷹的絕佳地點。由於大古山涼亭的位置是海拔151公尺處,附近正好也有一家名為151高地的景觀咖啡廳。當天踩點時是早上,景觀咖啡廳要到下午才會營業。旁邊是151高地的停車場,需要消費才能停放。每天一到下午、日落時分,大古山紛紛湧入人潮,周遭多的是景觀咖啡廳店家,遊客會來這裡看飛機、欣賞即將迎來的美麗夜景,再來一杯美味的咖啡及下午茶,多麼愜意!▲攝於星海之戀咖啡廳內。周邊步道圍繞著野百合復育區,上萬株的野百合會在每年春天盛大綻放,由於是一年開一次花的植物,非開花期間就會是一片光禿禿。此時看不到滿山滿谷的白色野百合,不如就和這兩朵永恆的野百合地標合影留念吧!離開公園後,照原路回到捷運站,順道經過陳家祖祠-德馨堂。當年陳氏先祖陳仲月於清雍正年間渡海來台,於山鼻地區開墾,乾隆年間期兄弟來台後,便在此處興建祖厝,全族居住於此。嘉慶年間由於漳泉械鬥,陳氏祖厝遭毀,族人也跟著遷出,直到光緒24年(西元1898年),來台的第五代子孫陳獻琛號召族人重建祖厝,德馨堂得以重見天日。▼德馨堂是閩式一條龍傳統建築,屋脊呈現燕尾造型為最大特色;牆面則是用糯米混和石灰取代混擬土,並在外觀貼上紅磚,以適應台灣潮濕多雨的氣候,可謂是先人的智慧。限定活動-蘆竹炫YA農遊季(以下均為2023年資料照)大古山步道公園2023年打造奇幻夏夜主題燈展,五光十色的藝術燈飾巧妙與公園地景融合,炫彩LED燈妝點公園,一踏進園區彷彿進入另一個世外桃源,靜心聆聽大自然的交響樂,徐徐微風拂動肌膚,眼前宛如科幻片場景,讓人移不開目光。以「夏日奇幻境」為主題的光雕秀,其中最好拍的一段路就是眼前這條水母光廊,抬頭仰望夜空,一隻隻透著光亮的螢光水母漂在空中,旁邊草坡上有點點星光閃爍,浪漫程度爆表!順著公園的Z型步道走,穿越宛如星光大道的小精靈花園,像是被天使照拂,迎接步道終點,抵達由一道道銀河排列出來的星光高原,這裡是以鹿為神獸意象的彩虹區。掌管森林與生命的神明、外型混合鹿與麒麟,璀璨耀眼的「山獸神」自帶仙氣,身體發出唯美光亮,踏著星原山嵐出現,整個畫面有如宮崎駿《魔法公主》場景,美得不可思議!大古山公園頂端的觀景台,有歐洲小仙子與銀光花圈妝點,登上頂點後可以將桃園百萬夜景盡收眼底,幸運的話還能遇到飛機起降的景象。「夏日奇幻境」主題光雕秀一路展出至8月31日,歡迎情侶夫妻或全家大小一同前往,白天登山、晚上欣賞絕美夜景。
-
2024-07-01 焦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守護偏鄉醫療的候鳥醫師
【編者按】:本週只有兩篇文章,主題是「偏鄉醫療」,因有感於兩個月前三位醫師分享他們對這方面的奉獻而做出回應。一位本身已經全職在台東照顧病人十多年的癌症專科醫師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稱讚這三位來往奔波於都市大醫院與偏鄉小醫院的「候鳥醫師」,並分享一位生前來往奔波於美加與台東的宣教士安芳蓮醫師 (Dr. Florence On) 的感人故事。一位關心醫學教育的資深醫師回憶二十幾年前見證一個新成立醫學院的醫學生對偏鄉醫療所表現的愛心,並分享自己對公費醫學生教育與偏鄉醫療的看法。四月下旬,「醫病平台」刊出三篇以「偏鄉醫療」為主題的文章,分別是黃富煥醫師、張雲傑醫師和陳浤燿醫師所分享他們如何投入到偏鄉醫療的心路歷程,讀後讓我深有所感。筆者在約十年多前,也是有感於台東癌症照護資源的缺乏,及病患奔波於外縣市治療的辛苦,在上帝的呼召下,全家搬到台東,投入台北、台東兩間醫院的「癌症無縫醫療」合作計畫。十年多下來,也聽到或看到不少投入偏鄉醫療的感人故事,也願在此做一點分享。醫療資源不均的藥方之一——候鳥醫師台灣的全民健保雖然已經開辦了將近三十年,降低了就醫門檻,減輕了病人經濟上的負擔,而且仍能維持不錯的醫療品質,不輸其他先進國家。這點成就,已經是全台灣人共同的驕傲。然而全民健保有一個難以完全克服的困難環節,就是醫療資源的分配不均。偏鄉地區的醫療資源遠遠不及都會地區,以台東為例,至今沒有一家醫學中心,對於急重症和癌症的照護能力,也差了都會區一大截。病人也不太信任本地的醫療院所,紛紛到外縣市尋求更好的醫療。再加上台東地形狹長,有好幾個山地鄉,又有綠島和蘭嶼兩個離島,交通的阻隔,又更增添了就醫的困難度。種種因素,常導致小病拖到變大病,大病拖到沒藥醫的悲慘狀況。這些問題都以客觀的數字,反映在台東人較短的平均餘命和較高的死亡率上。政府當然也有提出一些政策來改善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例如提供經費來幫助偏鄉改善醫療設施、以公費醫師來支持偏鄉醫療,或是要求醫學中心派人來支援偏鄉醫療人力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政策措施,也的確讓偏鄉醫療不至於走到山窮水盡的局面。然而即使有再好的政策,如果沒有「人」願意投入,又或者是「人」投入了,「心」卻在別處,都會讓原本的美意大打折扣。三位醫師,都是從醫學中心投入到地區醫院,或是到基層醫療的衛生所,或是到山地巡迴醫療,而且是自願長時間,不間斷地投入。他們的熱血,對於原本就留在偏鄉的醫療工作者,是很大的支持和鼓舞。他們像候鳥一樣,付出時間、付出心力,來回奔波於原本工作的崗位和偏鄉地區,我覺得可以用「候鳥醫師」來形容他們的辛勞和付出。台東的候鳥醫師——安芳蓮醫師的故事提到「候鳥醫師」,台東基督教醫院(東基)曾經有一位宣教士安芳蓮醫師(Dr. Florence On)的故事,相當感人,堪稱傳奇。安醫師1943年出生在美國賓州費城,父親是廣東華僑,母親是西班牙裔美國人,父母都是基督徒。她成長的背景,有強烈的種族歧視氛圍,對於異族通婚接納度很低。除了在學校裡,要忍受老師和同學的嘲笑或不友善的對待,即是在教會,也要忍受會友對她和父親視而不見的冷漠。這樣的成長過程,造成她自我認同的困擾,讓她恥於承認父親的血緣關係,而傾向母親的歐洲白人血緣認同。大學時狀況稍有改善,她在哈佛大學攻讀西班牙文學時,重新堅定了信仰。她鄙視聖經的內容用來支持種族歧視理論與不公義,也逐漸了解不應以基督徒的行為來論斷,而是要跟隨基督的榜樣、遵從祂的話。當時哈佛大學有一個知名的合唱團,經常受邀到各教會巡迴演出。團員中有兩位黑人,曾有教會要求演出時不可以讓黑人上台,遭到合唱總監斷然拒絕,寧可放棄演出的機會。類似這樣的基督徒典範,深深影響了安芳蓮的信仰,也讓她開始願意與弱勢的人站在一起,成為好友。信仰和自我認同的危機1968年安芳蓮到德國念醫學院,她原本期待母系歐洲的文化聯結,能夠讓她脫離美國的種族歧視氛圍,可以更加自在。結果事與願違,老一輩的德國人懷念希特勒的統治,強烈排斥外國人。年輕一輩的德國人則普遍左傾,嚮往共產主義,討厭基督徒,更討厭美國的資本主義。安芳蓮,一個帶有東方面孔的白人,又是美國來的基督徒學生,感受到強烈被排擠,幾乎是在很痛苦的心情下,勉強完成醫學教育。她在自傳中提到:「我變得充滿憤怒、仇恨與沮喪。我的理想破滅的更深。如果不是來自德國與全世界的外國基督教徒聚集的校園大專基督教團契,我確定自己將會精神錯亂。」找到救贖安芳蓮回到北美後,在加拿大完成了兒科醫師的訓練,她開始尋求成為宣教醫師的機會。她提到從小因為照顧唐氏症的弟弟,嚮往自己長大能成為照顧人的內兒科醫師。同時她受到史懷哲博士的激勵,想將上帝賜給她的才能和力量,奉獻在偏遠落後的地區。1983年她受邀來到台東,在東基擔任兒科醫師。她一肩扛起台東所有兒科病人的照護工作,除了要負責急診和門診外,也要照顧早產的新生兒,和住院瀕死的小病人。一週工作時數常超過120小時,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外,都在照顧病人。這半年的時間,她極端的忙碌,卻無比的快樂。她擺脫了成長背景種族歧視帶給她的陰影,重新接納了自己雙重文化的豐富內涵,更相信上帝所賜予她的一切,能給成為別人的幫助和祝福。成為往返美加的候鳥醫師1988年她很高興地再次受邀來台東。她體諒東基經營上的困難,於是以半年在加拿大工作,賺取生活費和奉養父母的費用,半年到台東從事無償奉獻的候鳥醫師工作。她提到她之所以不計代價,不畏勞苦地回來台東,不只是自己靈性上的需求,更是希望能夠鼓勵原住民的工作夥伴,讓她們不會自覺矮人一截,而能夠更有自信來挑戰和進修。九年下來的服務工作,她的中文講得更好,也與本地人有更深的友誼。她常常在兒科査房時,處方給小病人更多的維他命L (Vitamin Love)。這個處方,成為東基的傳奇藥方。她在自傳中有一段很美的文字:「生命的追尋旅程中,我經由學習謙卑和饒恕自己與他人而能接受並了解自己,且找到舒適的自我認同。當年歲日長,才了解經由走過認同的危機,才發現自己,接受自己是誰,從哪兒來的過程後,藉上帝賜給我們的天賦潛能來完成上帝的旨意,儘管有時會處在極端的困境中,但終會帶來智慧與憐憫。慢慢地我也理解到不管是單一種族、或雙文化、三文化或多文化血緣背景,都是豐富的,因為上帝賜予每人都是獨特的。感謝神給我許多特別的朋友、不同種族或國籍的導師幫我在這條艱辛的人生道路上發現自己。終歸,最重要的事是成為上帝要我們成為的樣子,願意服侍與幫助我們所會遇到的人,將基督的公義、愛、希望帶給他們。」2000年她獲頒醫療奉獻獎。2007年因癌症病逝於加拿大,親友依其遺囑,將她的骨灰運到臺東。後記安芳蓮醫師的故事非常感人,不只在於她因信仰而願意奉獻付出,也更在於她在付出的過程中,找到了她生命的終極關懷。如今台灣各個角落不論如何偏遠,都能看到許多類似奉獻付出的候鳥醫師,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飛到遙遠的地方來貢獻所學。聖經詩篇139篇9-10節:「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就是在那裡,你的手必引導我;你的右手也必扶持我。」筆者也更期待未來有更多「候鳥醫師」,飛到更遙遠的地方,將希望的種子,灑落在世界各處的窮鄉僻壤上。感謝:本文參考方麗華藥師所整理「安芳蓮醫師手稿」,特此致謝!責任編輯 吳依凡
-
2024-07-01 焦點.元氣新聞
擔心肌肉流失 只靠蛋白質夠嗎? 安素HMB新配方雙效*「護肌+增肌」
HMB(β-羥基-β-甲基丁酸)是近來在運動健身圈中討論度相當高,對擔心肌肉流失的熟齡族和需要養肌的運動員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成分,尤其40歲以後肌肉流失的速度加快1,不少過來人反應「都已經補充蛋白質了,為何體力問題還存在?」但,只靠蛋白質真的夠嗎?熟齡族非常重要的營養補給HMB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什麼是HMB?HMB、蛋白質好處有哪些?究竟HMB是什麼?蛋白質補充的還不夠?藥師公會全聯會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 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全名為β-羥基-β-甲基丁酸,近年HMB的相關研究日益增加, HMB加上蛋白質具有以下好處:【好處1】促進營養狀態促進營養狀態的HMB加上蛋白質可幫助肌肉合成,想維持好體力從問題根本著手。3重優蛋白有助修復組織、更可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進而提升表現、維持好體力。【好處2】減少營養流失根據研究結果,HMB作為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營養補充HMB+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守護健康。【好處3】保養肌肉狀態*許多長者經常感到這裡怪、那裡怪,可能與肌肉狀態有關。透過黃金營養HMB支援,加上蛋白質幫助修復組職及肌肉生長,並保持均衡飲食、持續規律運動、正常生活作息,有好肌肉才能幫助維持社交生活。黃金舜理事長指出:「從問題根本著手,補充HMB減少營養流失,加上蛋白質有助修復組織、幫助肌肉生長,先護肌,再增肌,開源又節流。」為何補充了很多蛋白質,體力問題還是存在? 根據研究顯示,成人在40歲後,肌肉流失速度每10年可能高達8%1,熟齡後若肌肉量不足,體力下降,易影響生活品質。「現在外食、獨居、老老照顧的比例增加,長者總認為隨便吃、簡單吃就好,營養不均或不足加劇肌肉流失的可能,偶爾大魚大肉也不等於營養夠。」很多民眾以為補給蛋白質,就能保養肌肉,但根據實際觀察,許多長輩有吃蛋白質,還是會有肌肉流失的狀況,可能的原因,就是因為補給蛋白質的速度追不上肌肉流失的速度。蛋白質可幫助增肌,但肌肉會持續流失,護肌才是關鍵。「因此,需營養補給HMB外,加上蛋白質助修復組織同時幫助肌肉生長,護肌、增肌雙管齊下,才是維持體力的根本之道。」黃金舜理事長強調,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但是不健康餘命也增加,台灣人平均臥床年期長達7.4年,比歐洲高出10倍2。近年政府積極推動「大健康」的概念,主張高齡者維持健康應從日常做起,平時遇到健康疑問,在決定是否就醫前,可先諮詢社區藥局藥師,更要培養「自我照護」為自己健康負責的好習慣。你有吃夠HMB嗎?如何補充HMB?「好的作息、飲食運動習慣、足夠的營養補給,是體力的基石。」黃金舜理事長表示:HMB是人體必需胺基酸「白胺酸」的代謝產物,白胺酸無法由身體自行合成,必須從食物補充,研究顯示,食物中的白胺酸經身體代謝後大約只有5%白胺酸會轉化為HMB,非常稀少。如果要從食物中補給3g HMB^,大約一天要吃約101顆雞蛋、96份鮭魚、80杯全脂牛奶、54盒豆腐4,難度相當高,因此建議透過專業的營養補充品來幫助更有效率的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平時早、晚喝一瓶亞培安素HMB配方補給營養,不但精神好、工作續航力更提升,上下樓梯也感覺輕鬆。他認為亞培安素升級配方提供HMB,是業界HMB含量最高**的營養補充品,而且一瓶包含乳清蛋白、酪蛋白和大豆蛋白,作用上會比單一來源的蛋白質更持久*,配方成分經專業設計,黃金舜理事長推薦可以長期安心喝。至於哪些族群需要補給HMB?黃金舜理事長提供簡單的體力檢測方式,幫助民眾了解自己的狀態:準備一張椅子,坐下起立5次,如果可以在12秒之內完成,代表體力不錯,可以每日喝一罐安素HMB鐵罐或隨身瓶(原味/香草口味),輕鬆攝足約0.75g HMB^,作為日常保養。如果花費超過12秒,代表有肌肉流失的可能,建議每日喝一瓶安素EX升級配方,簡單攝取約1.5g HMB^,運動員或肌肉流失狀況明顯的長者,每日可補充兩瓶安素EX升級配方,輕鬆補給約3g HMB^,「開源+節流」一次補充雙效*營養,有感增加體力#。全新升級亞培安素HMB配方!業界HMB最高含量**亞培安素全球銷售第一,品牌擁有近40年醫學實證5,全新升級安素HMB配方,業界HMB含量最高**,一天補充2瓶安素HMB EX配方就能輕鬆達標。除了補給合適的HMB,新升級安素也提供3重優質蛋白質: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綜合不同種類的蛋白質短-中-長期持續作用,充分發揮每一種蛋白質優勢,作用比單一蛋白更持久*。全新安素更升級,搭配28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人體每日所需營養,零反式脂肪,成分以單元及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優質脂肪組合少負擔;並有膳食纖維,幫助維持消化道機能,均衡營養配方可當作唯一營養來源或補充不足營養,有助調整體質,讓日常營養補給更加簡單、方便。此外,安素HMB配方是擁有多領域醫學實證的營養補充品,研究顯示,適用於膳食營養、老人營養、病後營養、骨骼營養各領域,幫助支持營養狀態。經醫學實證結果,受試者定時定量補充HMB+3重優蛋白,有助維持肌肉狀態。顧肌本,養體力,是掌握樂齡生活品質的關鍵,40歲以後肌肉流失加快1,更應該注重肌肉保養,以維持體力。除了均衡營養和規律運動習慣,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適時攝取亞培安素HMB配方,藉由黃金營養HMB和3重優質蛋白「護肌+增肌」,更能幫助肌肉生長、有助修復組織,聰明打造「肌本功」,透過正確的自我照護,預約「下半場再青春」。1.Baier S et al. JPEN J Parenter Enteral Nutr. Jan-Feb 2009;33(1):71-82 / Janssen I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00;89(1):81-88.2.根據中華民國內政部統計資料及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資料3.Peng LN, et al. Aging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2024; 15(1), 8-144.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 2023 版,以雞蛋平均值53.5克/顆、紅肉鮭魚切片30克/份、全脂鮮乳平均值254.3克/杯、嫩豆腐280克/盒計。5.根據2018年Euromonitor統計,亞培安素全球市佔率第一名。亞培安素為台灣地區銷售之口飲完整營養品類有超過40年歷史,第一篇文獻於1985年公開發表。*安素均衡營養升級配方提供三重優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大豆蛋白)守護肌肉(護肌)、幫助肌肉生長(增肌)、有助組織修復,提供HMB (白胺酸代謝物)補充營養,雙效營養支持好體力。依據文獻J Am Coll Nutr, Vol. 28, No. 4, 464S - 472S (2009),三重優蛋白比單一蛋白的消化更持久。特殊營養食品須經醫師或營養師指導使用。**根據2024年4月19日衛福部食藥署消費者知識服務網公告之特定疾病配方食品核可資料,亞培安素添加CaHMB系列產品於均衡完整營養配方類別中,每份所含之CaHMB/HMB最高^HMB會以營養添加劑CaHMB型式加入營養補充品中#根據亞培2024年3-5月安素HMB特殊營養品7天試飲活動問卷統計結果TW.2024.50467.ENS.1 (v1.2)#ads-inline,.inline-ads,.fly123,.trv-player-container,#udn-520x290 { display: none !important; }
-
2024-06-27 醫聲.癌症防治
傳統療法治多發性骨髓瘤 3成5患者撐不到移植
「多發性骨髓瘤像癌細胞界小強,生命力頑強,很難殲滅!」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副科主任王銘崇指出,多發性骨髓瘤的癌細胞分裂較慢,傳統藥物針對癌細胞分裂較快特性作用,治療效果不佳,需搭配多種藥物,才能達到較好治療效果。研究顯示,台灣有三成五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無緣進入二線治療,每年平均有60名可移植病人無法撐到二線用藥。每次疾病復發,治療深度更差,治療效果更不好,疾病緩解期也更短,治療更棘手。6月中於2024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年會所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第一線用藥即採用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所組成的三合一療法加單株抗體藥物,也就是四合一療法,病患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可從4.5年延長至7年,疾病死亡風險也降低近四成。台中榮總血液腫瘤科主任滕傑林表示,現行國際治療指引已將四合一療法列為第一線治療,相較於三合一療法,四合一療法可讓八成病人的「疾病無惡化存活期」拉長至三到五年。王銘崇解釋,治療多發性骨髓瘤,需經引導治療、鞏固治療與維持治療,當引導治療順利,病患身體狀況適合,即可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治療困境之一為傳統藥物的效果不夠好,他常鼓勵病患治療要達九十分,也就是要達到「很好的部分反應率(VGPR)」,移植效果較好。從研究來看,四合一療法的確適合用於第一線治療,但在臨床應用上還有其他組合,須視個別情況選適合療程。延伸閱讀:多發性骨髓瘤好發高齡 侵犯骨頭併發症多 醫籲療法接軌國際
-
2024-06-23 養生.聰明飲食
有助降血壓、減輕動脈壓力 專家推薦5種蔬菜對心臟健康最有益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表示,所有蔬菜都對健康有益,建議每天食用4.5杯蔬菜;而選擇黃色南瓜、青豆、紅辣椒等多種顏色蔬菜,代表能攝取大量營養素。網路媒體TODAY報導,心臟病專家表示,他們會嘗試吃各種不同的蔬菜,並將以下這五種列為對心臟有益的最佳選擇:1.綠葉蔬菜根據「歐洲流行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202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吃一杯綠葉蔬菜可降低罹患心臟病的風險。研究人員指出,這是因為它們是硝酸鹽(nitrate)的主要膳食來源,硝酸鹽是蔬菜中的植化素,能降低血壓、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或血流量。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臨床心臟病專家艾森伯格(Marc Eisenberg)表示,綠葉蔬菜還富含抗氧化劑。美國農業部(USDA)農業研究局稱,這些蔬菜富含維生素A、C、E、K與葉酸,葉酸屬一種能促進心臟健康的維生素B。2.甜菜甜菜是種深紅色根莖蔬菜,也是抗氧化劑、纖維和礦物質的豐富來源。甜菜的硝酸鹽含量特別高,甜菜汁被證實有助於降低血壓。硝酸鹽如何對人體發揮作用?營養師莉佐(Natalie Rizzo)表示,攝入硝酸鹽後,身體會將其轉化為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能擴張血管、促進血液流動,減輕動脈壓力。紐約大學心臟病專家赫夫朗(Sean Heffron)指出,在所有營養相關的數據中,他認為最具有說服力的就是甜菜,「我會向大家推薦它」。3.朝鮮薊 (artichoke)朝鮮薊在地中海地區頗受歡迎,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歡的蔬菜之一。發表在「農業和食品化學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的一項研究發現,朝鮮薊是除豆類外含抗氧化劑最多的蔬菜。丹佛的國家猶太醫學研究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心臟病專家傅里曼(Andrew Freeman)指出,抗氧化劑在體內循環過程中,可修復因日常作息、呼吸作用累積的自由基所帶來的傷害。一項研究發現,服用朝鮮薊萃取物的保健食品,血壓會顯著降低;另一項研究也表明,朝鮮薊能降低總膽固醇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營養師金泰爾(Theresa Gentile)表示,朝鮮薊含有大量纖維與抗氧化劑,應被視為超級食物之一。4.蘆筍營養師德羅查(Grace Derocha)說,蘆筍含有天門冬醯胺,這種化合物可促進血液流通,有助降低血壓。蘆筍也是艾森伯格與赫夫朗最喜愛的蔬菜之一,它還具有利尿功效,可幫助人體排出多餘的鈉,進而降低血壓。5.番茄艾森伯格愛吃番茄,富含茄紅素(lycopene)的番茄在地中海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發現,茄紅素是種強有力的抗氧化劑,被認為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它能改善血壓與血流量,還可清理動脈中積聚的斑塊。番茄加熱後與脂肪一起食用,例如用橄欖油做成的熟番茄醬,茄紅素最容易被人體吸收。在一項分析飲食對健康影響的研究中,番茄是與降低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有關的蔬菜之一。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4-06-22 寵物.照顧指南
貓狗飼料怎麼挑選?獸醫授「挑選、餵食、保存方法」避食安風險,放冰箱保存竟是大忌
近期貓糧的食品安全問題引發了大眾恐慌,飼主們對寵物食安健康的關注日益增加。由於寵物飼料查驗難度大,飼主在挑選飼料時除了要確保飼料成份符合安全標準外,還需關注其營養配方和是否符合國際寵物食品標準。為了給毛孩提供最佳的日常營養照顧,維護牠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飼主需要從「飼料挑選」、「餵食觀念」到「保存方法」3大面向全面把關。寵物飼料挑選有訣竅 精準營養成趨勢選擇高品質的飼料、掌握正確的餵食觀念以及妥善保存飼料,不僅能確保寵物獲得所需的營養,更能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讓毛孩們享有健康快樂的生活。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飼主因為不知如何「正確」選擇而無所適從。台北市獸醫師公會理事長楊孝柏表示:「選擇適合寵物的飼料,不僅關乎牠們的健康,更關乎牠們的生活質量。獸醫師為生病的毛孩建議合適的營養配方,更是天職!因為沒有好的飲食,生病無法單靠藥物治好。一定要360度全方位管理,飲食醫療雙管齊下,寵物才可能健康」。關於購買飼料,致力毛孩健康與福祉的獸醫內科醫學會理事長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應仔細閱讀標籤上的成分表,了解主要成分是否適合自家貓犬,尤其是對有特殊過敏或食物敏感的毛孩。而貓犬年齡、體型和活動水平也是挑選飼料時需考量的重點之一,不同階段的貓犬對營養需求差異極大,如:幼寵需要蛋白質和熱量支援發育,老年貓犬則需特別照護以緩和生理機能退化。尋找具有優質蛋白質、適當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產品,才能提供精準營養並維持健康。除此之外,鍾昇樺醫師也建議,最基本的是確保這些飼料、濕糧、罐頭符合美國FDA規範、美國AAFCO營養標準或歐洲FEDIAF標準,所以選擇信譽良好的國際大廠是安全的做法。遵循正確飲食觀念 餵食毛孩定時定量餵食觀念除了關注食材、成分外,還需考慮到每日的飲水量、餵食方式等多個因素。韓國獸醫師兼寵物營養部落客王恬中表示:「貓犬的飲食管理直接關乎牠們的整體健康,正確的餵食觀念應該成為每位飼主的基本常識。」比起一餐大量的飲食,「少量多餐」(狗1日2餐以上,貓咪1日5餐以上)的餵食習慣,能幫助血糖的穩定、減少消化不良的風險。至於乾糧和濕糧各有利弊,應考量貓犬的個別需求,如肥胖、老年或過敏等特殊情況,選擇最適合的專屬配方。無論選擇何種餵食方式,都應「定時定量」,除了可以避免寵物肥胖等問題產生之外,也利於觀察每日的糞便狀態與份量,了解寵物的消化系統是否正常運作。除了日常餵食,也要注意每日飲水量的搭配。一般而言,成犬每日飲水量約為每公斤體重乘以50至100毫升(這數值包含食物中含有的水分),通常體重比較小的狗或幼犬每公斤會需要比較多的水分,反之體重比較大的成犬每公斤需要的水分比較少。至於貓咪,每日飲水量更是關鍵,建議成貓每日飲水量約每公斤體重乘以40至60毫升。貓咪天性對水分攝取較為挑剔,飼主一定要適量供水,保持水源乾淨,才能避免脫水與泌尿道疾病問題發生。從採購到儲存 飼料保存全攻略除了買好的寵物飼料,保存也相當重要。韓國獸醫師王恬中建議,最好從原廠直接經營或是合作的通路購買寵物飼料,以確保飼料的品質與安全。確認產品包裝上有清楚標示效期、保存方法與廠商的聯繫方式,並定期檢查飼料儲存狀況,同時選擇購買適合家裡毛孩的包裝大小。如果發現飼料有變質跡象也應立即丟棄,勿讓毛孩食用,同時也應注意家中飼料放置的位置與方式,確保毛孩能夠享用到營養均衡、新鮮可口的飼料,維護牠們的健康。再者,不購買店家自行分裝後的產品,並留意店家的保存環境應維持乾燥、整潔與衛生。飼料分裝的過程等於開封且無法確認內容物的狀態,購買後出現問題很難咎責!建議選購合適家中毛孩狀態的原廠包裝,若毛孩體型較小,以選擇原廠中比較小的包裝為優先,一旦開封後越早食用完畢越好。開封後保存注意事項:1.開封後可以選擇密封性良好的容器,如:密封罐或密封袋等,盡量把袋內空氣擠出,取用所需的份量餵食後,將原有包裝重新密封,放入有蓋、可密封的保存容器內,有效阻隔空氣和濕氣,避免飼料氧化和發霉。2.每次將1周內需食用的量儲存於真空保鮮盒中,以保持飼料新鮮。在添加新飼料前,確保盒底沒有殘餘飼料,並定期清潔。3.最後,將飼料放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光線直射的位置,光照與高溫容易導致油脂氧化與飼料變質,出現油耗味。4.許多大廠牌的飼料不含抑制黴菌的防腐劑(而是利用低水分含量來預防發霉),所以切記不可放在潮濕的地方,以免滋生黴菌。5.無論飼料有沒有開封都不適合放在冰箱內,因為當空氣中的水蒸氣接觸飼料時,會因冷凝而凝結在飼料上,導致飼料的含水量增加而增加發霉的風險。延伸閱讀:.追蹤六年研究發現:長期養寵物者「可防止認知功能下降」.如果有一天我們比寵物先走 遺物整理師告訴你遺留寵物的孤獨死現場.愛牠就要養牠一輩子!我的寵物我來寵,那些陪伴生病毛小孩治癒的日子★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0 醫療.消化系統
一直打嗝怎麼辦?打嗝超過「X小時」當心是胃部疾病!止嗝方法一次看
相信大家都有過打嗝經驗 ,大部分時候打嗝會自行消失,坊間也流傳很多快速抑制打嗝的訣竅,雖然大多數時候打嗝是無害的,但若打嗝打到停不下來,很可能就是胃部疾病的徵兆!為什麼會打嗝?腸胃科醫師鄭泓志說明,打嗝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是由於膈神經受到刺激,導致橫膈膜肌肉收縮,使得氣管閉合,產生一種短促的聲音。引發打嗝的常見原因包含進食速度過快、吃得太飽(胃脹)、喝碳酸飲料或是邊吃飯邊說話,吞下太多空氣等,甚至情緒激動、壓力過大也可能會刺激到膈神經,引發打嗝。 打嗝時間超過48小時 當心是胃部疾病鄭泓志指出,大多數的打嗝都是無害的,只要適當地調整呼吸、喝水、按摩或改變姿勢等方式,就能夠停止打嗝。但如果打嗝現象持續48小時以上,並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等症狀,甚至演變成長達1個月的頑固性打嗝,那麼就需要盡快就醫,因為這有可能是胃部疾病的徵兆。 可能引發打嗝的胃病?如果懷疑打嗝是因為腸胃疾病引起,鄭泓志說,通常醫師會安排腸胃鏡或抽血檢查,以確定造成打嗝的真正原因,並針對病症治療。1、胃食道逆流:食道和胃之間的閉鎖機制受損,使胃酸進入食道,刺激神經,導致打嗝。2、食道裂孔疝氣:胃的一部分通過食道裂孔進入胸腔。這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3、腸胃炎:胃黏膜的發炎可能導致食物和液體逆流到食道,刺激神經,引起打嗝。4、胃潰瘍:胃或十二指腸的潰瘍代表胃酸分泌過多,可能導致逆流和打嗝。5、食道癌:食道癌或其他胃腸道相關的腫瘤可能壓迫神經,導致打嗝。如何治療持續性打嗝?有許多藥物可治療打嗝,比如肌肉鬆弛劑、鎮靜劑、止痛劑、抗癲癇藥物、抗精神病藥物等等,常用藥物如Gabapentin、Baclofen、Chlorpromazine等,藥物一般使用5-10天內可明顯緩解症狀。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可能會評估動膈神經手術,植入可充電的呼吸調節器,以電流刺激膈神經以改善橫膈肌的功能。一般打嗝調整飲食習慣可改善 出現異狀快就醫鄭泓志提醒,打嗝會讓人感到不舒服、無法專注,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進食困難,甚至增加憂鬱症風險,所幸一般打嗝可以透過改變飲食習慣來避免: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不喝碳酸飲料或酒精、不暴飲暴食導致胃脹,以及飯後多走動,都可以避免打嗝。而若打嗝一直持續,就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這時就要趕緊就醫,找出真正的病因才能根除!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當70歲時想過什麼樣的生活?6種生活態度讓你更健康長壽、自在圓滿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20 醫療.皮膚
一直長白頭髮怎麼辦?能逆轉嗎?醫曝「x歲前1原因」所致白髮,可以黑回來
隨著年齡漸增,不少人頭上冒出不少白髮!你是幾歲開始有白頭髮出現呢?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越來越多上班族年紀輕輕就白髮一直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長白髮後是否可變回烏黑秀髮?一起來看看造成原因及改善方法!頭髮開始變白的年齡通常亞洲人在一般情況,到了35~40歲開始生出白頭髮,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受到家族基因遺傳,則可能在 20歲以前就有白髮,這也被稱為少年白。.男性:第一根白髮通常在30歲左右冒出.女性:第一根白髮通常在35歲左右冒出這數據只是參考,每個人白髪增加的情況不同,尤其是生活壓力因素的影響最大。為何生活壓力,會導致白髮生長過多?導致你年紀輕輕就冒白髮的主因,並不是因為「年紀老了」、或是把原因推給「少年白」,你已經不是少年了。黃軒提醒,「壓力」才是造成白髮的主因!平常上班的生活壓力會使你在年紀輕輕(30-50歲上下),白髪蒼蒼一直長著。以下為導致白髮一直冒出的因素:1.壓力荷爾蒙:慢性壓力會導致身體釋放更多的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這種荷爾蒙會使毛囊幹細胞進入休息期,從而影響色素細胞的功能,這些色素細胞負責為頭髮提供顏色。2.色素幹細胞:毛囊中的色素幹細胞在壓力下會提前耗盡,當這些細胞無法再生產新的色素細胞時,新生長的頭髮將失去顏色,導致白髮的出現。3.氧化壓力:慢性壓力還會增加體內的氧化壓力,這會損害毛囊中的色素細胞,進一步加速白髮的形成。4.微血管健康:生活壓力還會影響頭皮微血管的健康,這些微血管為毛囊提供營養,血管受損可能會減少毛囊獲得的營養,影響色素細胞的健康。總之,你的生活壓力是通過多種途徑,影響頭髮的色素生成,導致白髮的生長。壓力性的白髮是「可逆」的!如果是因為壓力而導致的白髮,是有機會黑回來的!黃軒表示,根據一個由美國🇺🇸、德國🇩🇪、愛爾蘭🇮🇪跨國合作發現:1.灰白頭髮在不同性別、種族、年齡和身體部位的人群中,會「自然恢復顏色」。2.通過管理壓力,可改善頭髮顏色。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管理,對白髪健康重要性。3.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選擇,如定期運動、均衡飲食、足夠睡眠,我們可以對自己的白髪健康和外觀產生正面的影響。改善壓力5方法,有助減少白髮生成管理生活中的壓力,對於維持健康的頭髮和促進整體健康非常重要。所以專家建議,壓力管理可以通過以下5種方式:1.減少慢性壓力風險:慢性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等健康問題有關。通過減輕壓力,我們可以降低這些條件的風險。2.改善睡眠品質:壓力,會影響睡眠,而良好的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管理壓力有助於改善睡眠質量,從而對健康有益。3.增強免疫系統:你的生活壓力,會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有效的壓力管理可以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4.促進心理健康: 你的生活壓力是,你的焦慮和抑鬱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壓力,有助於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5.保持頭髮顏色和品質:壓力管理,不僅可以減少白髮的出現,還可以改善頭髮的整體質量。通過積極的壓力管理策略,如「均衡飲食」、「定期運動」、「練習冥想」、保持「社交活動」和追求「興趣愛好」,這些日常生活具體的活動,可以對自己的健康和壽命產生積極的影響。忙碌上班族的你,如果在50歲之前白髪蒼蒼,恭喜你你的白髪,經過自己生活壓力的調適之後,仍然有機會可以恢復的!而不是故意去染頭髮、不是一直推給什麼「少年白」,上班族的你已經不是少年了。黃軒提醒,當個成熟的大人,就要定期去運動,平日不抽煙、不喝酒、不熬夜掛網或玩遊戲了…,照顧自己的身體健康,其實是由你的白髪看岀來,你有沒有得到好好處理和休息的。雖然白髪不一定會自動增加,但生活習性不良,生活中的壓迫大,這些都會使你「白髪」人人看得見,使你的健康堪慮,從現在起保持5個減壓好習慣,有助減少白髮生成!延伸閱讀:.幾歲開始老很快?醫曝3年紀是斷崖式衰老關鍵,6方法延緩老化.長壽最佳步數不是1萬步? 歐洲研究:走「這個步數」可降低死亡風險.白髮為何一直長? 中醫認證預防掉髮、維持烏黑髮色15種食物
-
2024-06-19 養生.聰明飲食
吃素不吃肉就是健康?研究指這類食品恐帶來更高的心血管風險
想降低慢性病風險並延長壽命?通常你會接收到吃植物性飲食的建議,不過一項刊登在《柳葉刀區域健康-歐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期刊的研究表明,與加工程度較低的植物性食品相比,高度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能會帶來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儘管不含肉類,你吃的植物性食品種類仍須慎選。植物性和動物性超加工食品有何區別?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完全或主要由植物來源組成,例如水果、蔬菜、穀物、麵包、蛋糕和糖果、含糖飲料,動物性超加工食品包括所有肉類(魚、家禽、紅肉等)、乳製品和雞蛋。在該項報告中,研究人員使用超過11萬8千名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的成年人回答有關飲食問題的數據,這項資訊後來與心血管危險因子發展的醫院和死亡紀錄聯繫起來。【延伸閱讀:精緻穀物、加工肉類及含糖飲料,哪個是你最需要避免的超加工食品?】該報告指出,由植物製成的超加工食品會使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5%,同時使過早死亡的風險增加13%。研究人員還發現,每替換10%的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為新鮮、冷凍或最少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7%,同時還能減少因心臟病而死亡的風險13%。研究作者之一、倫敦帝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的Eszter Vamos博士表示,「眾所周知,水果和蔬菜、全穀物和豆類等新鮮植物性食品具有重要的健康和環境效益。雖然超加工食品通常被作為健康食品銷售,但這項大型研究表明,植物性超加工食品似乎沒有保護健康的作用,並且與不良的健康結果有關。」植物性超加工食品如何影響心臟健康? 專家指出,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的鹽和游離糖含量高,這可能導致高血壓、肥胖和糖尿病。它們還可能富含飽和脂肪或含有反式脂肪,這可能對血液膽固醇濃度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加工程度會剝奪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另一方面,植物性超加工食品生產中使用的加工和烹飪方法可能會導致終端糖化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的形成。終端糖化產物是有害化合物,是糖在高溫烹飪過程中與蛋白質反應時形成的,過量攝取終端糖化產物與發炎、氧化壓力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專家建議,植物性食品並不總是等於健康,尤其當這些食物經過超加工時。因此,無論你是否吃植物性食品,都要謹慎對待包裝上的健康聲明和行銷流行語,因為它們可能並不總是反映產品的真實營養品質。重點在於關注食品中的成分清單和營養標籤,以便做出明智的選擇。【資料來源】.Plant-based UPFs linked with higher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linked to heart disease, early death, study says.Plant-Based Ultra-Processed Foods May Raise Your Risk of Heart Disease and Early Death
-
2024-06-12 名人.潘懷宗
潘懷宗/心肌肥厚「新藥」三期效果亮眼!可望降低心臟衰竭和猝死
2024年5月底,一項3期臨床試驗表明,患有阻塞性心肌肥厚(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oHCM)的病患服用最新研發藥物---阿菲卡坦(Aficamten)後,更加容易行走輕鬆、做家務事、執行日常工作和運動,因為該藥使心臟能夠順利打出血液,提高身體攝氧量,而攝氧量的增加除了可以提高患者身體活動力之外,也可以降低後續心臟衰竭、心臟移植和猝死的機率。相關成果除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外,也在葡萄牙里斯本市2024年心臟衰竭會議上發表,該會議由歐洲心臟學會主辦。《阿菲卡坦》是最新一代口服/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劑(Cardiac Myosin Inhibitors)註1,可以減少每個心動週期內,「肌動蛋白」與「肌球蛋白」兩者間連接的橫橋數量,從而抑制心肌過度收縮。這項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試驗(ClinicalTrials.gov 識別碼:NCT05186818),總共納入了282名患有症狀性 HCM 和左心室出口阻塞的成年人,被隨機分配到《阿菲卡坦》口服錠劑組(142人)或安慰劑組(140人),參與者平均59.1歲,59.2%為男性,平均基礎LVEF(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左心室射血分率)為74.8%,治療時間長達24週,期間監測各項數值,包括跑步機或騎自行車的運動峰值攝氧量(pVO2)變化,以及各項心臟功能評估。與安慰劑組相比,《阿非卡坦》治療組第24週pVO2顯著增加1.7 毫升/公斤/分,不論患者是否同時接受或未接受乙型受體阻斷劑治療,而控制組則是毫無增加。此外,依照紐約心臟協會心衰竭分級(1~4級),第1級最好(完全無心衰竭症狀),第4級最差,治療組有83人進步至少1 級以上(58.5%),而控制組只有34人(24.3%)。另外,在降低左心室出口壓力差到30 mmHg以下方面,治療組有70人(49.3%),而控制組只有5人(3.6%),整體效果令人滿意。在安全性方面,嚴重不良事件情況(8位病人/5.6%)與安慰劑組(13位病人/9.3%)相比,發生率較低。同時,沒有因為「左心室射血分率」降低(<50%)而導致心臟衰竭惡化或治療中斷的報告,顯示耐受性良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這之前,就已經給予《阿菲卡坦》針對該適應症的突破性療法認定。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為美國麻州伯靈頓市(Burlington)萊希醫院/醫學中心 (Lahey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馬龍醫生(Martin S. Maron),他同時也是肥厚型心肌病變中心主任,對於有症狀的阻塞性HCM患者來說,心肌肌球蛋白抑制代表了一種令人興奮的最新藥物選擇。醫學界認為像《阿菲卡坦》這樣,能夠展現具有臨床意義的方式提高患者運動能力,並且不會出現中斷治療的低LVEF事件(左心室射血分率),不論對HCM患者或是治療他們的臨床醫生來說,都是相當受歡迎的。此藥是由加州南舊金山的生物製藥公司(Cytokinetics, Inc.)所開發,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向 FDA 提交新藥申請 (NDA),並向歐洲藥品提交行銷授權申請 (MAA),距離核准上市,指日可待。HCM的發生率為1/500,是青少年猝死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屬顯性單一基因遺傳性疾病,該病會使心肌增厚,讓心臟無法有效率的把血液打出去,進而造成呼吸急促(喘)、胸痛、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和死亡,當然同時也降低人們日常工作和運動的能力。患者中有60%可以找出致病的基因變異,但仍有40%的病人尚未找到,目前已知在心臟肌肉的基本單位---肌小節(Sarcomere)上,有8個致病基因,最常見的兩種位於Beta myosin heavy chain 7 (MYH7)和Myosin binding protein C3 (MYBPC3)的位置上,這兩種就佔據了已知60%中的75%。而另外40%未知的變異基因,科學界仍持續努力找尋中。就在近日,台灣振興醫院在心臟權威魏崢院長的領導下,通過了一項6年期臨床試驗計畫,除比對台灣人的HCM致病基因,與西方人是否有所不同外,更期望能挖掘出另外40%的基因病變所在,嘉惠全球病患。2022年以前,阻塞性HCM的藥物只能症狀控制(像是: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和抗心律不整藥物),無法直接針對病因加以治療。當藥物控制不良,仍持續有心臟衰竭現象時,病患可以選擇手術治療,去除多餘肥厚的心肌。到了2022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首先批准第一個針對病因的治療藥物瑪瓦卡坦(Mavacamten;商品名Camzyos),該藥具選擇性的會和肌球蛋白結合,降低肌球蛋白ATP的釋放,減少心肌長期不當收縮,進而阻止心肌肥厚產生。然而,臨床試驗顯示,雖然在增加運動峰值攝氧量,以及,降低左心室阻力差方面,表現不錯,但《瑪瓦卡坦》會增加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例如: 心臟衰竭),並且它與許多常用藥物會相互影響,因此,使用此藥的患者就需要醫生嚴格監控,較不方便。綜上所述,最新藥物《阿菲卡坦》,比起次新藥物《瑪瓦卡坦》,似乎略勝一籌。正由於三期臨床結果的成功,Cytokinetics的長期合作夥伴Royalty Pharma決定擴大雙方的策略合作,估計Cytokinetics陸續將獲得總計 5.75 億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持該公司盡速將《阿菲卡坦》上市和後續其他新藥的研發工作。註1: 心臟肌肉(cardiacmuscle)是由心肌細胞構成的一種肌肉組織,心肌細胞與骨骼肌的結構基本相似,也有橫紋。以肌小節(Sarcomere)為單元,每個肌小節又由肌球蛋白(myosin,又稱粗肌絲)與肌動蛋白(actin,又稱細肌絲)所構成。參考文獻:1. M.S. Maron et al., Aficamten for Symptomatic Obstructive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DOI: 10.1056/NEJMoa2401424責任編輯:陳學梅
-
2024-06-12 醫療.皮膚
沒有流汗不用天天洗澡?重症醫曝真相:通常每x天沐浴1次,但「1情況」要每天洗
沒有流汗就不用天天洗澡,真的是如此嗎?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警示,這是一個錯誤觀念!但太常太少洗澡都對身體不好,黃軒教你一起來看看怎麼知道自己洗澡的頻率是洗過頭,還是洗澡洗太少。 你真的不會天天流汗嗎?有些人覺得自己沒有流汗可以不用洗澡!黃軒提醒,「你沒有感受到你有什麼在出汗,不代表你的皮膚沒有在流汗」,因為你不可能天天不流汗!其實我們並沒有「不太會流汗的人」,我們身體的汗腺時時刻刻在分泌汗液,這是身體調節體溫的一種方式。只是如果你平時感覺不到出汗,那只是叫「非顯著的出汗」,而這種非顯著的出汗主要由水分構成,幫助維持體溫平衡。而當這些汗液在空氣中蒸發時,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皮膚上的水份在蒸發,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生理過程。天天流汗是很重要的生理現象皮膚分泌物和代謝物不僅有助於保持皮膚的健康,還能提供必要的保護,例如:a.乳酸鹽和尿素:汗液中的乳酸鹽和尿素等成分,可以幫助皮膚保持水分,從而保持皮膚的濕潤和柔軟。b.皮脂:皮脂與汗液中的水分混合後,會形成一層皮脂膜,這相當於一層天然的身體乳液,有助於鎖住水分,保護皮膚免受外界環境的傷害。c.死去的皮膚細胞:角質層是由死去的皮膚細胞形成的,它能夠保護皮膚不受外界物理和化學因素的侵害,減少皮膚敏感性。這些分泌物一直存在,即使你主觀的感覺不到你有在流汗。今天沒有流汗,能不洗澡嗎?如果今天沒流汗可不洗澡嗎?黃軒表示,從健康角度來說是可以的!在沒明顯出汗的情況下,2~3天洗一次澡不是問題,但是還是要考慮一下以下的現實問題:a.氣候不同歐洲監測組織在2014年進行的全球洗澡習慣,發現一個有趣的調查現象:「洗澡頻率與氣候條件」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1)氣候濕熱的地區在氣候濕熱,赤道附近地區的人,如巴西和哥倫比亞,人們傾向於更頻繁地洗澡,這可能是為了更有效地冷卻身體(氣候太濕熱了)和保持清潔(出汗太多了)(2)氣候乾燥的地區氣候較為乾燥的地區包括了北半球/南半球,亁冷的氣候如俄羅斯和土耳其,由於氣候乾燥,汗水蒸發,速度較快,人們可能感覺不到那麼強烈的需要頻繁洗澡(出汗沒那麼多)(3)常在空調房間上班族,如果常常待在空調房裡待一天的感覺,全身感受不到大量的流汗,那種似「沒有什麼出汗」的乾爽,自然也就没有那種非要,不得不,一定要洗澡的行動了⋯⋯(門診的那個女生,就是典型一整天待在空調設備中的例子)b.汗腺旺盛年齡會影響人體的油脂分泌。通常情況下,小孩和老人的皮脂汗腺活性不如年輕人,這意味著他們的皮膚,可能不會那麼容易產生過多的油脂。因此,他們的洗澡頻率,自然可以相對較低,以避免過度清洗,導致皮膚乾燥或其他問題。c.勞動/運動頻率經常進行體育活動和勞動的人,需要更頻繁地洗澡,主要是因為運動和勞動會引起身體的多種生理變化:.皮脂分泌:運動和勞動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油脂,這可能會使皮膚變得油膩。得常藉助洗澡,有助於清除多餘的油脂,保持皮膚清爽。.皮膚摩擦:運動和勞動可能會增加皮膚之間的摩擦,尤其是在運動服裝和鞋子摩擦的部位。得常洗澡,可減少摩擦引起的不適和皮膚損傷。太常太少洗澡,對身體都不好a.太常洗澡洗澡太頻繁,確實可能會對皮膚的自然屏障造成破壞,從而導致一系列皮膚問題:.汗液、皮脂和角質:我也皮膚上的汗液、皮脂膜和表層角質都是重要的保護成分,它們有助於保持皮膚的濕潤和健康。如果這些成分被過度清洗掉,皮膚可能會變得乾燥,出現瘙癢和皮屑等問題。.微生物群落:皮膚上的微生物群落,也是健康的一部分,它們在正常情況下與我們的身體和諧共存。如果洗澡過於頻繁,可能會破壞這種微生物的平衡,有可能促使某些致病菌過度繁殖,從而影響皮膚健康。b.太少洗澡不夠頻繁的洗澡也可能會導致毛孔堵塞,這是因為皮膚上的死皮細胞、油脂和污垢沒有被及時清除。毛孔堵塞後,可能會形成粉刺或黑頭,並且過多的油脂和死皮細胞可以為細菌提供滋生的環境,從而增加皮膚感染的風險。怎麼知道自己,洗澡洗太少了?要判斷自己是否洗澡太少,黃軒表示可以從3情況判斷: 1.痘痘增加:如果您發現皮膚上有過多的角質層堆積、毛孔堵塞或出現痘痘,這可能是清潔不足的跡象。2.體味增加:增強的體味,通常是不夠清潔的一個明顯指標。如果您或周圍的人注意到你的體味變重了,你就可能需要增加洗澡頻率。3.油膩增加:如果您的頭髮變得更油膩、更難以疏理,這也可能表示,你需要更頻繁地清潔。怎麼知道自己,洗澡洗過頭了?要判斷自己是否洗澡太洗過頭,黃軒表示可以從3情況判斷: 1.皮膚更乾燥:如果您發現皮膚變得特別乾燥,甚至出現脫皮或裂紋,這可能是洗澡太勤導致皮脂被過度清洗的跡象。2.皮膚更瘙癢:過度清洗可能會破壞皮膚的天然油脂層,導致皮膚瘙癢,你會一直抓癢。3.皮膚更敏感:如果您的皮膚變得更加敏感,容易出現紅斑或過敏反應,這可能是因為天然保護層,過度的被洗走了。看完以上的洗澡小知識,你知道正確的洗澡頻率了嗎。黃軒建議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每2~3天可以沐浴1次,但如果你是在夏季或熱帶地區或勞務/運動後或汗腺旺盛的人,可能就要每天洗澡了,且每日可能都要沖澡2-3次以上!建議要好好配合自己的身體去洗澡,儘管你覺得自己沒流汗,還是要洗澡,因為你不可能不出汗!延伸閱讀:.別讓皮膚問題影響你的美!皺紋、白髮、斑點...常見7大皮膚問題預寶典一次看.冷水澡或熱水澡,哪種洗澡方式對健康有好處?各別優缺點一次看懂.夏天容易有體味怎麼辦?一圖看懂體味NG飲食及6招抗汗臭對策
-
2024-06-09 養生.營養食譜
說食依舊/番茄 餐桌上的小太陽
「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尤其是有抗氧化能力的「茄紅素」更讓番茄的營養價值廣為人知。其實番茄成為食材只有短短200多年,但無論東西料理,如今都少不了它。「番」茄顧名思義來自外邦,原產於南美洲安地斯山區,在大航海時期被歐洲人發現,不過他們認為這麼美麗的果實應該有毒,只當成觀賞性植物,甚至相傳吃了會變狼人,喚作「狼桃」。當時一名英國公爵為之驚豔,帶回送給心愛的伊莉莎白女王,因此歐洲人又稱「愛情蘋果」。番茄成為食材的故事更有趣,據說18世紀一名法國畫家常畫鮮紅欲滴的番茄,有次忍不住誘惑,吃下「禁果」後躺在床上等死,想不到平安無事,加上吃來酸甜可口,大為宣揚,帶動了吃番茄之風,《大英百科全書》1797年再版時,敘述番茄已普遍使用於「英國人的日常飲食」。番茄約在明朝經由西洋傳教士帶到中國,起初一樣只看不吃,臺灣的番茄相傳是荷蘭占台時引入,但愛吃的臺灣人卻勇敢嘗試入口,1689年《臺灣府志》記載「柑仔蜜」(南部人對番茄的稱呼),「形如柿,細如橘,初生青、熟紅,味濃,內多細子,亦不堪充果品,可和糖煮作茶品」。「果如紅柿出西洋,氣味芳香養素強。憶昔無多人賞識,年來釀醬作羹湯。」出生於日治時期的臺灣國寶畫家林玉山曾賦詩「番茄」,就點出了番茄來臺後從不受欣賞到被人接受、甚至製成果醬的身世。番茄成為臺灣人喜愛的蔬果,應該是日人治台後引進各品種的番茄試栽,並介紹各式番茄料理而來,但最先發展的是以番茄糊及番茄醬為主的加工產業,外銷榮景始於1927年,多數銷往日本,1984年加工番茄面積達到8541公頃的頂峰,後因加工成本上漲等因素走下坡。各種食用番茄接著大放異彩,最先流行的是大果種黑柿番茄,甜中帶酸,是臺灣人心中的正港滋味,接下來的牛番茄、桃太郎等更豐富了餐桌。小果番茄受到矚目始自聖女小番茄,農友種苗公司創辦人陳文郁想讓愛孫喜吃番茄,在1990年育出甜度高、果實小的聖女品種,方便一口一個,推出後一炮而紅,成功打開小果番茄市場,「聖女」也從品種名成為泛指同一類型的小番茄。「蔬菜或水果」原本只是民間對番茄的爭議,直到美國海關想將番茄課以蔬菜關稅稅率,訴諸司法,美國最高法院才在1893年將番茄判定為蔬菜。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則將大果番茄劃為蔬菜、小果番茄歸類到水果,因此在臺灣,番茄既是蔬菜也是水果。食用番茄是「西風東漸」的成果,民國之初還被當做文化侵略的例子,作家老舍1935年在青島《民報》就撰文批評「西紅柿轉運是在近些年,『番茄』居然上了菜單,由英法大菜館而漸漸侵入中國飯舖……文化的侵略喲,門牙也擋不住呀!」美味真的擋不住!短短幾十年,番茄炒蛋已成為電影《總鋪師》形容的「最多媽媽會做的一道菜」,卻也是「每個媽媽做出來的味道都不一樣」,歸納有兩大差異,一是蛋液先放或後放,一是要不要加番茄醬,解決之道很簡單,看家裡掌勺者的喜好。臺灣也孕育出本土特色的番茄吃法,一是流行於南部,以酸度偏高的黑柿番茄切盤,再搭配以醬油膏、薑泥、砂糖、甘草粉混合而成的蘸醬食用,另一種則是把小番茄劃開一刀,塞入李仔鹹等蜜餞食用,都是鹹酸甜好滋味。「番茄/這地上的星辰/這隨處可見的/豐產的星辰……向我們獻出了/它色彩熱烈的饋贈/以及它百分之百的新鮮」智利大詩人聶魯達如此歌頌番茄,我腦海則是浮現出義大利拿坡里以番茄、蘿勒、起司為主食材的瑪格麗特披薩,以及當地民謠「O Sole Mio」,紅冬冬的番茄正是「我(餐桌上)的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