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2 名人.楊志良
搜尋
楊志良
共找到
111
筆 文章
-
-
2024-01-29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搶救健保 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
台灣全民健保開辦近卅年,如今因為少子化、高齡化面臨巨大挑戰,惟有從健康照護的供給、需求及財源籌措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健康照護的人力供給需要重新規畫,在需求方面,可在質、量及結構上進行大幅度的調整,首先是減少無效且痛苦的醫療。推動善終觀念 減少無效醫療當年本人在立院答詢,稱癌末病人從事積極治療就是浪費生命,被當天晚報及電視新聞痛批為失言,然而第二天安寧照護之母趙可式教授立即全力聲援,且有多位家屬投書,不知有安寧照護的選擇,導致疾病末期家人被氣切插管受盡折磨,結果只是多活數十分鐘,實在不忍。本人隨即規定住院須知增加此項說明及選擇。傅達仁先生疾病末期痛苦不堪,只得前往瑞士從事安樂死。不分區立委楊玉欣力推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為亞洲最先進的病人權利保護法律,並且經多次修訂更為完善。本人從2009年至2011年擔任柳營奇美醫院執行長,三年期間,即使在相對保守的南部民間,末期病患在醫師說明病情後,選擇不再急救者已在半數以上;依據本人觀察,目前在台灣已有八、九成民眾接受善終觀念,減少很多無效醫療,同時增進病人照護品質。增進民眾健康 可減醫療需求但是減少醫療需求最好的方法,其實是增進民眾健康。民眾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就是自己,對於沒有能力自我健康照護者,家人就是最重要的照護者,因此各國都將健康教育列為學校教育重要的一環,並且要求學校提供健康的環境以利學習;世界衛生組織並且倡議,各地方政府要由首長辦理健康城市,增進民眾健康,減少醫療需求。生命誠可貴,何況人生只有一次,對個人來說,只要有能力,必定期望得到最好的照顧;但對社會而言,資源永遠有限,需要考量到成本效益,以及整體而非少數人的健康。增加部分負擔 可能弊大於利財源籌措是另一個重大議題,全民健保主要以社會保險的精神,由個人、雇主及政府稅收的一部分(仍是來自就業者)負擔保費,但投保薪資如何計算,是否包括獎金及加班費等,均需思考。以往的改革均朝向擴大費基及加大投保薪資上限,增進社會保險的精神,讓收入高的協助弱勢者。當年本人將投保薪資上限5萬元提升為18萬2千元(署長或部長薪水近來提升至19萬9500元),加上費率從3.55%提到高5.17%,讓全民健保從2011年維持至今。若干醫界人士主張增加部分負擔,價量互動。但根據實證研究,此舉雖然可提升病患的費用認知,可能可以減少若干不必要的需求,但也可能阻卻必要的醫療照護,若以此為抑制費用及需求的方法,弊大於利。提高部分負擔,充其量只能拖延健保破產的時間,惟有全盤考量,才是治本之道。
-
2023-08-19 慢病好日子.深度報導
慢病主題館【94愛你慣】拒絕慢性病,9大專家教你,1招甩掉壞習慣!
健保署統計,2022年國人因慢性病就診的人數高達1,286萬人,其中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者718萬人,佔56%,那到底可以怎麼預防慢性病呢?那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罹患生活習慣病之稱的新陳代謝症候群,從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開始。因為,生病不是醫師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你有家人罹患慢病,但壞習慣總改不掉嗎?慢病好日子推出行動代號:「94愛你慣」,邀請大家親身實踐個人的健康SDGs,永續經營健康餘年。從現在起要開始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罹患慢病的家人。因為愛你,才會管你;因為愛你,才希望你養成生活好習慣,擁有慢病好日子。這篇文章告訴你,如何開始行動。這篇文章會告訴你:📍想養成好習慣,你可以怎麼做?📍家人生病,可以怎麼幫忙?📍病情失控?有什麼慢病自我管理的訣竅?想養成好習慣,請你這樣做1.不只勞動(工作),還要運動像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執行上很難,以自己為例,平常工作就非常燒腦,回家後就很累很懶,加上得做家事,總認為這些事就是運動的一環,但前健保署長楊志良告訴我,「這是勞動,不是運動」。後來,為了讓自己可以多「動」一些,就會準備一雙好走的鞋子,可以在上下班搭捷運穿著「跑捷運」,另外,也會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著去上班,這些多少都可以累積運動量,也提供給上班族參考。另外,要知道自己的壞習慣,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習慣是壞的,跟自己的健康是有關聯的,才會進行導正。這些一連串的關係必須先從獲得正確的健康訊息開始,尤其現在資訊爆炸時代,民眾識能要提高可從官方的網站或各醫療院所提供的訊息,才不會人云亦云,成了傳遞錯誤訊息的媒介。2.全民量血壓,「722」口訣要記住很多人輕忽量血壓的重要性,有些慢性病人甚至也不量血壓,只是到醫院看診時量一下,但門診時量的血壓其實不準,因為量測前無法完全休息,會讓血壓偏高,影響藥物的調整,應該以居家量測的血壓為主。實際上血壓的收縮壓降低10mmHg,可以減少2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的死亡風險。因此,不只病人該量血壓,全民都要養成習慣,民眾只要記得「722」口訣就不會忘記。7:連續量7天2:一天量2次(早上起床前及睡前各量一次)2:每次量2遍(每次隔一分鐘再量)※小提醒:最好左右手都量,之後以血壓較高的那隻手為量血壓的手臂量測的工具以家中的上臂式血壓計為主,紀錄下來給醫師參考,當成調整藥物的依據。一般18歲以上成年民眾,每年一次,找一週來執行,平均值若高於130/80mmHg,觀察3到6個月,若還是異常就需要就醫;至於慢性病者則3個月執行一次。民眾或許可以以每年的7月22日來執行「722」連續量血壓的任務。3.注意!飲料加雞排,不適合當鼓勵手段手搖飲料已跟糖尿病成為平行增加的關係,手搖飲料開的家數愈多糖尿病患者跟著增加,這與手搖飲料的攝取量成正相關,當糖類攝取過多,會造成發炎反應,也是氧化壓力的來源,因此,喝手搖飲時要改喝半糖、低糖。延伸閱讀:你也有生活習慣病嗎?個人、家庭應該要負責●家人生病,你可以這樣幫忙4.別讓家人單打獨鬥!糖飲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無論家長及學校老師,請不要再以飲料加雞排當鼓勵的手段,這兩種食物是增加肥胖的原因,而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子,且糖尿病是萬病之首,改掉這個壞習慣,是維持健康最基本方法。慢性病是生活習慣病,全家人處在同樣的環境,很容易會罹患相同的疾病,因此家人在對抗疾病時候,不能讓他單打獨鬥有孤單感,例如:全家一起運動,一起吃相同的食物,以糖尿病為例,吃的食物並非是所謂的「糖尿病飲食」,而是健康的飲食,不能以疾病控制觀點來看,而是以維持全家健康著手,讓家庭成員從小就過健康飲食的生活,減少家庭其他成員未來罹患慢性病的可能。另外,家人可以做的事,就是將對慢性病人的關心化為實際協助的行動,利用國家的資源搭配高科技來協助疾病的控制,例如,健保署推出的健保快易通APP中,健康存摺有很多抽血檢查的資料,甚至有疾病預測的機制,都有助於家人控制慢性病的狀況。延伸閱讀:善用AI「算病」 預防慢病更精準個人化5.看診時停看聽,協助家人詳記用藥、症狀民眾就醫時容易先自我分科看診,像是膝蓋痛就去找骨科,卻不好意思和醫生說也有皮膚或頭痛問題,其實只要有不舒服症狀都能向醫生提出,如果需要專科介入,醫生會轉介安排,建議家人陪長輩就醫時,先去找家醫科或熟悉的醫生看診評估,並在看診前寫下所有症狀,以免忘記或說不清楚的狀況。同時,建議看診時,帶著目前服用的藥物,以便醫生進行調整,也要記得平時要有自我監測習慣,有些患者到醫院才量測血壓,一緊張血壓飆高,開了降血壓藥物後,回去服用卻產生頭暈狀況,屆時又跑去另一科看頭暈症狀,產生惡性循環。看診時就把所有健康資訊告訴醫生,從健康檢查報告、抽血,甚至到就醫便利性各項疑難雜症,都能與醫生一起討論,控制好慢性病。6.多了解家人罹患的慢性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項多數人不了解的疾病,家人必須要先清楚認識其症狀、治療方式、飲食注意等方方面面,作為後盾給予支持,像是患者容易頻繁咳嗽,就要避免暴露於菸害的環境,此外,COPD與氣喘不同,中重症患者要進行肺部復原,例如:運動、呼吸等訓練,否則會產生「喘」就不要動的錯誤概念。飲食方面,患者需要減少碳水化合物、提高脂質的攝取,避免吃下肚後產生過多二氧化碳造成肺部負擔,症狀後期也要使用氧氣治療,更重要的是早期診斷發現、治療的重要性,這些都有賴於家人作為後盾。●病情失控?養成生活好習慣的小訣竅7.睡前打坐,天天睡飽6小時對於慢性病患者而言,好的睡眠及運動相當重要,如何睡得好,能趁著晚餐後到睡前這段時間,只要在家找一處一平方公尺的簡易空間,安靜的打坐、外丹功,這些運動都能幫助肌肉放鬆。以我的經驗,平時就會進行這兩項運動,現在也到救國團學太極拳,睡眠明顯變得深沉。至於減重方面,飲食比運動來的重要,舉一個例子,隨便一碗飯的熱量就三、四百大卡,必須走一個半小時才能消耗;以往被教育是「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現在要改為適量,不然吃得越多,也得吃下更多的藥。8.腎不好,蛋白質、鹽、油、肉都要少一直強調戒菸、運動、睡得好,培養好的健康生活習慣是各科別耳提面命民眾。當中,腎臟科會多加一個注意事項,就是蛋白質的攝取,太多蛋白質對身體不好,最直接改善方式是少吃一點,飲食上少鹽、少油、少肉。延伸閱讀:不良生活習慣難改,慢病風險爆增2-3倍腎臟病患者也要多運動,而運動量則要依照自己所能負荷進行,健康的生活就要就從改善這些習慣做起。9.把吃藥內化成生活的日常在還能自我照顧時,要將生病吃藥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像是高血壓用藥,很多人會認為沒有生病而不服藥,但如果接受了生病事實,把吃藥作為例行工作,便能減少中風發生率。而這樣的觀念要從青少年或學生時代打下基礎,尤其年輕人比較容易調整生活習慣,五到十年後便能看見成效。相對的,改變老年人的健康識能較為困難,特別是獨居長者,難以調整生活習慣,因而遷就於他們,這時需要公衛體系的協助。【慢病好日子】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
2023-08-14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最重要健康照護者 不是醫護是自己
美國每人每年醫療支出達1萬1172美元,是台灣人均的6.38倍,但不論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平均餘命,均不如台灣。被美國長期禁運的古巴,國民各項健康指標均與美國相當,平均餘命甚至高於美國。從許多數據顯示,中、高收入國家的醫療支出及科技,未必與民眾健康水準成正比。何以致之?簡單的說,就是衛生醫療資源配置的問題。健康醫療資源配置可分成多個層次,從個別醫師而言,據其專業可給予病患何種檢驗、檢查及治療,花多少時間,給予病患多少自我照顧資訊,常不可避免的因個人與病患親疏遠近而有不同。再來是醫療機構管理者,為追求永續經營,常須配置科別設備、人力等,讓營收最大化。或為了讓病患民眾健康最大化,設置社區醫學部或社區健康中心,辦理各種健康講座,設立社區健康促進據點與關懷網等。再者是社區與國家層次,舉例說明,1970至80年初期,台灣近半鄉、鎮、區是無醫鄉,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陳拱北教授嘗試推動基層醫療保健,選擇貢寮鄉澳底村為試點。計畫尚未啟動,陳教授不幸仙逝,靠著陳師母創立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加上獲得亞洲基金會的財力支持,順利設立澳底健保站。解決無醫鄉問題 健保成功的基礎澳底健保站制度設計委由本人負責,家庭醫師培訓則由台大醫院家醫科陳慶餘教授等負責。調查發現,當地醫療需求並不比都會民眾少,且赴鄉外就醫需交通費用及家人陪伴的機會成本,總支出至少可供養一名家庭醫師及二名護理師。調查發表後,新任衛生署長許子秋由陳拱北基金會董事長魏火曜邀請,開始發展為群體醫療執業中心計畫。該計畫經過多次完善,財務由公務預算改為具彈性的基金預算,多服務、多收入,七成盈餘做為醫事人員獎勵金,醫護收入直比醫學中心,吸引人才紛紛下鄉,一、二年內便解決了無醫鄉問題。1976年行政院長蔣經國參觀長庚醫院後,撥款百億建設台大、榮總、三總為國家醫學中心。本人提議以預算的10%,亦即30億,加強基層醫療網,許署長及其團隊提出醫療網計畫,設百億發展基金,醫療包括急診、復健等醫療網,醫療資源配置得以完善,此為台灣全民健保得以成功實施的重要基礎。多魚少肉勤運動 培養國民健康力台灣的健康照護體系如何精進,醫療衛生體系只是其中一環。社會的健康,也影響人們的心理及生理健康。首先也最重要的是,誰是最重要的健康照護者?答案不是醫師、護理師或任何醫事人員,而是民眾自己。如何健康飲食、適切運動、休息睡眠、清潔保暖,自覺身體不適時尋求專業人員協助,達到生理、心理及社會的完全及安寧狀態,都要靠自己。另外,個人也需要與家人、朋友、職場及社區人士,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互扶持,如何培養個人的健康才能(empowerment health capability),是國民健康的首要任務。如西班牙、日本、北歐國家,多採地中海飲食,多魚少肉,多公共交通、走路、騎單車、運動,又注重家庭生活、社會和諧,這些均值得參考。
-
2023-07-28 醫聲.慢病防治
【慢病94愛你慣-1】壞習慣總改不掉?專家手把手教你走向健康之道
依健保署數據,2022年國人因慢性病就診的人數高達1,286萬人,其中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者718萬人,佔56%,那到底可以怎麼預防慢性病呢?那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罹患生活習慣病之稱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三高兩害,飯前血糖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高,二害腰圍粗、好的膽固醇低,據國健署統計,40歲以上成人每10年中有3.7人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9大慢病專家,教你如何1招甩掉壞習慣!生病不是醫師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你有家人罹患慢病,但壞習慣總改不掉嗎?慢病好日子推出行動代號:「94愛你慣」,邀請大家親身實踐個人的健康SDGs,永續經營健康餘年。從現在起要開始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罹患慢病的家人。因為愛你,才會管你;因為愛你,才希望你養成生活好習慣,擁有慢病好日子。我們訪問了9位慢病權威專家,告訴你如何開始行動。●想要糾正壞習慣,你可以怎辦做?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勞動不是運動像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執行上很難,以自己為例,平常工作就非常燒腦,回家後就很累很懶,加上得做家事,總認為這些事就是運動的一環,但前健保署長楊志良告訴我,「這是勞動,不是運動」。後來,為了讓自己可以多「動」一些,就會準備一雙好走的鞋子,可以在上下班搭捷運穿著「跑捷運」,另外,也會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著去上班,這些多少都可以累積運動量,也提供給上班族參考。另外,要知道自己的壞習慣,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習慣是壞的,跟自己的健康是有關聯的,才會進行導正。這些一連串的關係必須先從獲得正確的健康訊息開始,尤其現在資訊爆炸時代,民眾識能要提高可從官方的網站或各醫療院所提供的訊息,才不會人云亦云,成了傳遞錯誤訊息的媒介。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王宗道:全民量血壓722口訣要記住但很多人輕忽量血壓的重要性,有些慢性病人甚至也不量血壓,只是到醫院看診時量一下,但門診時量的血壓其實不準,因為量測前無法完全休息,會讓血壓偏高,影響藥物的調整,應該以居家量測的血壓為主。實際上血壓的收縮壓降低10mmHg,可以減少2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的死亡風險。因此,不只病人該量血壓,全民都要養成習慣,民眾只要記得「722」口訣就不會忘記,也就是連續量7天,一天量2次(早上起床前及睡前各量一次),每次量2次,每次隔一分鐘再量,最好左右手都量,之後以血壓較高的那隻手為量血壓的手臂。量測的工具以家中的上臂式血壓計為主,紀錄下來給醫師參考,當成調整藥物的依據。一般18歲以上成年民眾,每年一次,找一週來執行,平均值若高於130/80mmHg,觀察3到6個月,若還是異常就需要就醫;至於慢性病者則3個月執行一次。民眾或許可以以每年的7月22日來執行「722」連續量血壓的任務。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不以飲料加雞排當鼓勵手段手搖飲料已跟糖尿病成為平行增加的關係,手搖飲料開的家數愈多糖尿病患者跟著增加,這與手搖飲料的攝取量成正相關,當糖類攝取過多,會造成發炎反應,也是氧化壓力的來源,因此,喝手搖飲時要改喝半糖、低糖。延伸閱讀:你也有生活習慣病嗎?個人、家庭應該要負責糖飲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無論家長及學校老師,請不要再以飲料加雞排當鼓勵的手段,這兩種食物是增加肥胖的原因,而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子,且糖尿病是萬病之首,改掉這個壞習慣,是維持健康最基本方法。
-
2023-07-26 醫聲.慢病防治
抽菸每年致140萬國人生病 菸稅比卻低於世衛建議
台灣菸價、菸捐多年沒有調漲,無法有效降低吸菸率,每年耗費於吸菸及二手菸相關疾病的醫療資源達800億元,整體經濟損失近2000億元。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今舉辦「健康捐政策與永續健保財源」座談會,高發會理事長楊志良表示,台灣2025年進入超高齡化社會,面臨財務架構失衡、醫療人力短缺及醫療階級化等三大挑戰,這些問題卻因選舉因素被擱置討論。楊志良說,面對台灣健康永續政策與菸品健康捐調漲策略,各黨總統候選人或是想要參選總統的人應回應菸捐調整、改革健保政策,以促進整體社會健康老化。楊志良指出,國際上屬於健康的國家,如澳洲、紐西蘭一包菸品價格,約新台幣500元,最不健康的甘比亞,一包菸品為新台幣25元,顯見健康與菸品的價格呈現非常漂亮的反比,當菸品價格愈低,民眾愈不健康。楊志良不吸菸,今天於座談會前,他特別到便利超商詢問,現在一包菸最便宜及最貴的價格,分別為70元及140元,為了國人健康,他認為菸價確實有調整的必要。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長邱弘毅表示,健保收支不平衡,預防投資少,臨床醫療療多,就公共衛生的立場,呼籲政府重視菸價與菸害的控管,降低治療成本,增加健康投資。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三研究所副所長黃勢璋說,台灣高齡化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健保也可能面臨破產,如何提升國人健康實屬重要,以國人十大死因觀察,其中癌症、心血管疾病、肺炎、糖尿病等7項死因和吸菸相關,若能提高菸價、菸稅,即可降低菸品使用量,促進國人健康。黃勢璋表示,世界銀行曾研究發現,煙草價格每提高10%,菸草需求量隨之下降,其中高收入國家降低4%,低收入國家為8%,而為防止菸稅效力隨著通貨膨漲、國民所得成長而削弱,如澳洲、英國、法國等已設定菸稅自動調整機制,台灣也應設有相關機制,以價制量。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菸品稅負比率不應低於75%,但目前台灣僅為50.78%。陽明交通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教授李玉春說,吸菸一年造成140萬名國人生病,2.5萬人死亡,政府為降低菸害,應每兩年調高5元菸價,讓菸品稅負比率逐年接近75%,以降低國人吸菸率。 ※ 提醒您:抽菸,有礙健康
-
2023-06-25 醫聲.疫苗世代
疫苗流標2/預採購合約鬆綁 專家贊同疫苗超前部署
面對新型流感潛在威脅,疾管署並非第一次執行新型流感預採購,先前曾幾度招標但都難以決標,據了解是因為合約條件較為嚴苛,本次招標條件已經鬆綁,但仍流標、待重新公告招標。專家皆認同疾管署預先採購做法,並且鼓勵抵抗力弱民眾屆時可以接種。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此次「預採購」是因應未來可能來臨的新型流感大流行,合約規範若沒有新型流感大流行,新型流感疫苗的優先取得權,將改為季節性流感疫苗,只是廠商認為該條件嚴格,後續已取消該項條件,重新開標,並於6月15日截止投標。只是最新一次開標結果,僅有1家廠商投標。羅一鈞說,因為第一次開標需3家以上廠商參與,只有1家投標,才導致流標,本案近期將重新公告,屆時就不受採購法需要3家廠商的限制。未來若順利簽約後,除非是特殊病毒株,不然應不致於出現難以研發的問題,但若廠商因為某些因素難以履約,則會出現減價收受或是付違約金的狀況。我國國產疫苗廠國光去年曾經有投標預採購案,但最終並未簽約。高端則表示,目前暫時無投標新型流感疫苗的規劃,目前重點會放在腸病毒71型疫苗。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表示,一般流感疫苗供常在9到10月後開始接種,並由世界衛生組織預測今年可能病毒株。但流感是RNA病毒跟新冠一樣非常不穩定,容易出現新病毒株,但民眾不可能每一種疫苗都打,僅能靠預測,甚至也可能出現預測錯誤的狀況。楊志良指出,流感疫苗技術成熟,鼓勵大家接種流感疫苗,特別是針對高齡、抵抗力較弱的小孩,但他並不鼓勵新冠疫苗,他認為好的疫苗應該經過「四期」在社會社區廣泛使用後才可放心。他也贊同疾管署提前布局新型流感疫苗。台大感染科教授黃立民認同疾管署做法,他說,世界衛生組織請各國針對流感流行做準備,如疫苗、抗病毒藥物、診斷試劑等,其中疫苗是最重要,各國皆在預採購,疾管署做的是正確決定。
-
2023-06-19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單靠增加醫療支出 能改善全民健康?
最近醫界呼籲台灣應增加醫藥投資,加速引進新醫療科技與藥品。這些論點有些確是實情,例如台灣的總體醫療支出,包括健保及自費,每人每年費用約為5萬3千元(1750美元),是中高所得及OECD國家的後段班。新藥、新科技的引進,從衛福部食藥署核可到健保署最終納入給付,都確實滯後。從全球總體觀察,醫療支出與國民健康確實高度相關,若由此推論,要改善全民健康,就要增加醫藥衛生投資,是耶?非耶?聯合國及世衛組織的答案,居然是在增加基層衛生投資的同時,同樣或更重要的是,提升婦女的受教育年限。只要婦女多受教育,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平均餘命,均可獲得改善。因為後段班國家,不只醫療支出,從基本的安全飲水、食物營養、基層社會組織,樣樣都缺乏。而婦女是家庭內最重要的健康照護提供者,婦女教育水準提高(empowerment,賦能),就同時提高家庭生產力、改善經濟。政治安定度 也是重要因素但改善全民健康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聯合國及世衛都沒有、不敢,也無能提出的,那就是政治安定、政府賦能。台灣近年發展遲滯,就是因為如此。除開後段班貧窮、動亂中國家,可以發現人均醫藥衛生投入(或稱支出),與人民的健康水準幾乎無關。例如美國每人每年醫療支出達1萬1172美元,是台灣人均的6.38倍,並擁有最先進的醫療科技,但全部健康指標,不論嬰幼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平均餘命,均不如台灣。更有趣的是,被美國長期禁運的古巴,國民的各項健康指標均與美國相當,平均餘命甚至高於美國。台灣每百萬人擁有的高端醫療設備,如CT、MRI、高能粒子治療機、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均多於英國,然而國人享有的健康水準卻遠不如英國。台灣的醫療科技被評為亞洲第一,但健康水準卻差日本一大截。社會不健康 影響全民健康國際上有多個組織從事國家健康排名,台灣雖以全民健保著稱,但不論何種排名,均不在前卅名。以彭博社的182國排名而言,西班牙第一,其餘除了日本第三、新加坡第九、澳洲第十之外,均是歐洲國家。社會的健康,是造成台灣跟美國全民健康落後的重要原因。2022年台灣因為車禍死亡2990人,受傷高達47萬6376人次;該年美國因為槍枝事件死亡高達4萬4290人,高度影響兩地健康水準。醫療衛生體系是社會體系的一環,近年來藍綠惡鬥,和中或抗中路線分歧,台灣南北、貧富、階級、世代等對立,民生問題有三缺,產業發展有五缺,詐騙、擄人勒索、槍擊案件頻仍。社會價值崩壞,年輕人普遍不婚、不生、不養、不活(自殺),沒有前景,家暴、虐兒、虐老、詐騙、暴力犯罪大增,貧富差距加大,有社會解組的現象。社會的不健康,必然影響人們心理及生理健康,宏觀而言,必須減緩臨床醫學的投入,增加預防保健的占比,從目前不及1%,逐步增加至3%。責任編輯:辜子桓
-
2023-05-30 醫聲.高齡社會
疫情讓不健康餘命減…衛福部稱防疫有成 專家:超額死亡才是主因
最新統計顯示,二○二一年國人「不健康餘命」為七點五六年,這是自二○一三年進入「八」字頭的八點二四年,相隔近十年後,首次恢復到「七」字頭。對此,衛福部分析與防疫有成有關,住院人數、肺炎死亡人數大幅下降,讓國人健康年歲增加。但專家並不同意,疫情引起「超額死亡」才是不健康餘命縮短的主因。不健康餘命意指失能、臥病、被慢性病纏身的年數,計算方式為「平均餘命」減「零歲健康餘命」,不健康餘命年歲愈長,代表國家社會付出的醫療及照顧成本愈高。二○二一年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十點八六歲,當年健康餘命為七十三點三歲,顯示「不健康餘命」年歲為七點五六年。上一次「不健康餘命」七字頭,是二○一二年的七點九五年,二○一三年踏進八字頭後,一路往九字頭邁進,二○一九年不健康餘命來到八點四七年,但新冠疫情來襲後,不健康餘命開始縮減,二○二○年為八點○四年,前年再縮短。不過,雖然不健康餘命下降,但死亡人數也變多。內政部分析平均餘命報告指出,二○二一年死亡人數十八萬四四五七人,與二○二○年相比增加一萬二九五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死亡人數十三萬七二五四人,較前一年增加一萬四二七人。報告指出,餘命下降屬統計發生的短期波動現象。衛福部統計處科長陳雅俐說,二○二○年或二○二一年住院人數大幅減少、慢性病就醫人數微幅上升,過去長者主要死因之一為「感染性疾病」,但這兩年因配戴口罩等防疫作為,讓過去導致長者致死的肺炎死亡率大幅下降,使健康餘命拉長,不健康餘命縮短。「不健康餘命縮短,根本是疫情超額死亡導致的結果。」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無法認同衛福部說法,他質疑,二○二一年五月疫情大爆發,八百多人死亡,平均餘命從前一年的八一點三二年降至八十點八六年,「怎麼可能與疫情無關?」台大公衛教授詹長權說,若無外力影響,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死亡人數不可能一口氣增加一萬多人,疫情絕對是因素之一,除了直接染疫致死,還有疫情導致醫療資源不足、恐懼就醫等,都導致平均餘命下降。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不健康餘命在帳面上縮短到七點五六年,造就「好看數字」背後,不是防疫有功,而是疫情把高齡老人淘汰,表示政府沒照顧到該被照顧到老人,是台灣疫情的悲哀。
-
2023-04-23 醫聲.醫聲要聞
醫師團購/楊志良:醫師不適合代言或廣告
麻醉科醫師邱豑慶、牙醫師史書華、小兒科醫師蒼藍鴿等,愈來愈多網紅靠醫師的專業光環,打響知名度,帶貨賣產品,將流量變現。醫界多名大老認為,醫事人員帶貨、代言近年已亂象叢生,不少事件都踩到紅線,醫師公會全聯會指出,將正視醫師代言廣告現象,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醫師的養成不易,需受到嚴苛訓練,培養具高度專業知識,加上職業與人命息息相關,讓醫師在社會上備受尊重也具權威性,任何產品只要有醫師代言或宣揚理念,多會增加信賴感。李偉強說,曾有職業類別信任度調查,醫師名列最被信任職業前三名。近年愈來愈多醫師涉足商業代言產生爭議,長期恐影響專業形象,為避免糾紛,公立醫院明文規定醫師「不可代言」。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醫師職責是衛教民眾,不適合替特定廠牌做代言或廣告。各行各業都有老鼠屎,輕則詐騙,重則傷害健康,曾有醫師與保險公司勾結,錯置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病理切片紀錄,切除健康女子的子宮與乳房,詐領保費,最後廢除該醫師證書,他認為,醫界若有老鼠屎就該正視,主動處理社會才能安心。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近年有愈來愈多醫師選擇當起商業代言人,抽成團購。醫師若當團購主,全聯會不會禁止但也不鼓勵,但基於醫師倫理、紀律與法律等面向,全聯會進一步討論,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
-
2023-04-23 醫聲.醫聲要聞
醫師團購主/醫界高層的建議 「這樣做」才是愛惜羽毛
臉書、網路上愈來愈多醫師成為團購主或代言商品,藉專業、知名度團購、販售商品,從中增加收入。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醫師成為團購主、代言人,可能希望增加收入或知名度,但醫師身分受人信賴,應針對團購、代言商品品質為民眾嚴格把關。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醫事人員從事團購主或代言產品時,應慎選商品,「愛惜自己的羽毛」,避免產生消費糾紛。台北榮總副院長李偉強表示,醫師的養成不易,需受到嚴苛訓練,培養具高度專業知識,加上職業與人命息息相關,讓醫師在社會上備受尊重也具權威性,任何產品只要有醫師代言或宣揚理念,多會增加信賴感。李偉強說,曾有份職業類別信任度的調查,醫師名列最被信任的職業前三名。近年愈來愈多醫師涉足商業代言產生爭議,長期恐影響醫師專業形象,為避免糾紛,公立醫院明文規定醫師「不可代言」,對於近年醫師網紅化,他感嘆「應重視民眾對醫事人員的信任」。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表示,醫師基於職責應是衛教民眾,不適合替特定廠牌做代言或廣告。各行各業都會有老鼠屎,輕則詐騙,重則傷害健康,曾有醫師與保險公司勾結,錯置乳癌及子宮頸癌的病理切片紀錄,切除健康女子的子宮與乳房,詐領保費,最後廢除該醫師證書,他認為,醫界若有老鼠屎就該正視,主動處理社會才能安心。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周慶明說,現在社會下,每個人都會遇到團購行為或成為團購主,連醫師也不例外,身邊就有醫師是團購主,協助其他醫師採購口罩等醫療器材,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間,協助許多醫師團購口罩等防疫物資,但該名醫師是無償協助,如果涉及抽成、分潤等,即屬商業行為,現在醫師選擇當商品代言人、團購主現象已愈來愈多。周慶明表示,醫師競爭十分激烈,每年逾1300名醫師進入醫界服務,但醫療院所數量有限,醫師職缺也有限,「大家都要搶位子」,如果沒有搶到,許多醫師須到基層診所服務,但恐影響收入,選擇另謀生路。周慶明說,對醫師從事代言人、團購主,全聯會不禁止也不鼓勵,但此商業行為於醫師倫理、紀律、法律等議題,仍值得重視並關注,全聯會醫療倫理紀律委員會將針對此現象加以討論,不排除研議應對方針。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說,醫事人員從事團購主或代言產品時,應清楚向社會大眾說明,這就是商業行為,該名醫師須慎選團購或代言商品,愛惜自己的羽毛,同時爲避免商品出問題時,傷及自身聲譽,應先清楚了解及公開、透明產品所有相關資訊。洪子仁指出,現在醫事人員可能不僅專注在醫療專業,而是十分多元化發展,且每名醫師都有不同專業及才華,他對醫事人員成為網紅、團購主或代言商品採開放態度,而民眾購買商品時,應了解這就是買賣行為,更要考量有無實際需求及判斷買賣可能遇到的風險後,再來購買。
-
2022-12-19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建立健康城市 真正救健保
扁鵲是春秋戰國時的名醫,有次魏文王問他:「聽說你們兄弟三人行醫,誰的醫術最好,誰的最差?」扁鵲想也沒有想就回答:「大哥的醫術最好,二哥醫術次之,我的醫術最差。」魏文王覺得很奇怪,如果真是如此,為什麼卻是扁鵲的名聲最大呢?扁鵲兄弟救人的啟示扁鵲說:「大哥在病人發病前,就將病根鏟除。病人甚至不知道大哥治好了他,當然不會對別人讚揚大哥。二哥能在病人發病初期就看出病癥來,所以患者就認為二哥醫術一般般,只能治療一些小病症。我治療的那些病人,病症危重,我必須用各種方法才能將他們治好。人們看到我這麼努力,就認為我的醫術高超。」魏文王聽後深有感觸。健保面臨困境,全世界醫療管理科技以美國最為先進,DRG(論病計酬)、RBRVS(依資源耗用相對價格表)、大數據精準醫療等,都是美國領先,人均醫療支出11千多美金。國人多指責健保浪費,但包括自費跟健保在內,人均醫療支出不過2千美金,幾乎所有健康指標,台灣都優於美國。美國醫院管理跟醫療科技世界第一,費用也是第一,但民眾享受的健康水準是歐美國家倒數第一,甚至不如古巴。提升醫院管理水準可提升效率、減少浪費,但無法救健保,也不能提升國人健康水準,如扁鵲之言,只是耗用大量醫療資源補救而已。2011年元月5日晚間,「二代健保法」通過,國民黨立委立即舉行記者會慶功,邀請本人居中而坐,本人板著臉孔不發一語,回到衛生署立即宣布辭去署長一職。因為當時通過的是「他們的」健保法,不是近百位專家學者花費近十年共同研議,也是本人一再努力主張的二代健保。台灣只有全民「醫」保兩者有兩點不同,一是前者未採「家戶總所得」,而是論口計收保費,違反全民健保精神而不利家庭。另一項令人沮喪的是,未將預防保健納入健保給付中。也就是台灣只有全民醫保,而沒有全民健保,此乃本人生平一大憾事。政務官未能落實重大法案,雖然兩位長官一再慰留,當然應該掛冠而去。醫療對國民健康只是「補破網」,要如何救健保?其實很簡單,就是要依照世界衛生組織所說,建立健康城市。由縣市長主持,將所有局處納入,訂定指標,每年考核。例如每年有多少家庭暴力?有多少兒童受虐?有多少青少年自殺?有多少違章建築、違章工廠發生火災導致死亡?有多少食物中毒?多少癌症病人?結婚對數、生育人數、人口遷出與遷入、各種犯罪人數、地方財政等。很快就可以得到各別縣市與全國比較數據,也可以跟前一年度比較,每年公告。應速規畫健康城市方案多數項目進步,就是施政優良;連續衰退,縣市長局處長就該下台,甚至縣市長重新改選;如果年年進步,就是幸福健康城市。民眾生活安康樂利,不必發獎金,必然勇於結婚成家立業,人口遷入者眾,移出者少,工商產業必然發達。依照上述這些指標,蔡英文及民進黨政府幾乎樣樣不及格,近日地方縣市長就要新就任或續任,為縣市民福祉,請立即召開如何建立健康城市的方案,具體落實,則國人是幸。
-
2022-11-14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年輕人不生 健保財源前景堪憂
醫療衛生體系是社會體系的一環,要談健保改革,必先了解台灣的總體社會環境,否則就是見樹不見林,無病呻吟。台灣幾乎是世界上青壯年人最不婚的國家,25至29歲未婚達80%以上,35至39歲還有38%以上。為什麼不婚呢?主要是女的不嫁?還是男的不娶?男不娶多於女不嫁包括本人所做研究在內,均發現男的不娶多於女的不嫁。台灣社會至今仍然認為男性應該是家庭生計的主要負擔者,所以男性沒有房就不敢娶。如今全台1148萬就業人口當中,246萬人,也就是21%,每月收入不到三萬,請問男性如何買房?女性如何生養?再者,近十年來,男性每年減少1%的精蟲,不能搖頭擺尾的比率年年增加;女性生殖能力依國健署報告,33歲以後就大幅衰退,男女兩性的生殖能力均是世界倒數第一。原因之一就是「毒食」危害,如今從總統至立委,大聲呼叫反萊豬、反核食,今日呢?還有被他國退貨的不合格食品,退貨後是都銷毀了,還是全民吃下肚?遲婚加上毒食,結果就是台灣每七對夫婦,就有一對不孕。台灣總生育率(即每名婦女一生平均生育數)為0.9,早已低於日本,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政府為了選票及保住政權,不斷大內宣要抗中保台,根本是民粹,因為近年來每年生育數不過14、15萬,男性占一半只有7、8萬,全部當二年兵也不過16、17萬。若按照美方要求,台灣需要18萬軍人才勉強可以保台,那其他行業需要的男性人力要去哪裡找?綠營立委、大老們,有哪位的公子去應徵募兵?何不舉個例子給國人瞧瞧!台生育數每況愈下1950年至1982年,台灣每年生育數高達40餘萬人,1983至1997年降至30餘萬,1998年起降為20餘萬,之後每況愈下,2008年只剩十餘萬。然而光復初期出生者,已屆75歲;1957年出生者,今年已屆65歲。因為台灣公衛發達,死亡率低,這些早年出生的人口,絕大部分可存活至65歲以上,而65歲以上老人,每人每年醫療費用是非老人2.5倍。老年人口不斷增加人口結構呈倒三角形,不能貢獻社會反耗用社會資源的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能夠支付健保費者逐漸減少;加上學校(包括醫事相關學校)逐漸招不到學生,醫事人員都沒了,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目前廣大醫事人員、各級學校教師、公務人員,這些社會中產階級,是最有能力成家、養育子女的一群,卻也是普遍最不願結婚的一群。因此某醫界大老與其批判健保,不如致力於鼓勵院內青壯年醫事人員結成佳偶,並推廣至所有社區的青壯年。此外,為提升年輕人的生殖能力,建議醫院餐飲全部改為生機飲食,甚至自己養育沒有萊劑及注射各種荷爾蒙、抗生素的豬隻。若非如此,奢言健保改革與永續,不論是保大不保小、增加部分負擔、減少浪費,都屬徒勞,健保必然終結。不出十年,有錢看病,沒錢等死,一滴血的故事必將重演。健保不死,只是凋零。
-
2022-09-22 醫聲.領袖開講
開卷有醫|別再遇漲則反!張鴻仁:「這些人」將屆退,2030健保必漲
我大膽的預測說二○三○年是健保大限,前提是整個社會還在用傳統思考在想健保。什麼叫做傳統思考?首先,就是「遇漲則反」,我們的民眾很有趣,只要漲價先反對再說,更有趣的是政府也一樣,不喜歡漲價,台灣公立醫院的破舊,很多人沒感覺,我不點名了,因為我看過日本、美國、瑞士、德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醫院,我們的醫院真的「差粉多」,長期營養不良、不投資,再撐十年,就是英國上世紀末的破敗景象。我們前面說過英國後來不知花了多少兆元,十年後才恢復生氣,亦由低支出國變成高支出國。全世界沒有低支出國,可以長期有效、質優的辦理全民健保的,我沒有把握未來會有第二個李明亮及第二個楊志良,不過我們漲個價,真的需要這樣嗎?我們在反抗什麼?其次,很多人說,因為醫院把我們的錢都A走了,這樣想的人還不少,我們來看統計,二○一八年,最賺錢的二十家醫院(只計醫務收入,股利、停車場、美食街都不計),二○一七、二○一八合計不過賺了八十億左右,連「茅山道士」電子代工業的毛利率三〜四%還不如,獲利這麼低,為什麼我們覺得錢都被這些醫院「A走了」?二○一五年自由時報以「支出破兆,肥了醫院」為題,大作文章,不過已經是五年前的往事了。退休潮我生於一九五六年,剛好是戰後嬰兒潮的中間,我的前輩一九五五年以前出生的,都已屆退休年齡,通常外科要體力,所以封刀早,退休後看診的當然不少,但是許多名醫去了像「醫者診所」一樣只有自費,脫離健保體系的醫院。我六十歲之後,班上同學已經有一些人退休,開始雲遊天下,明年六十五歲,在公立醫院會全數退下,十年後,我相信我的同學,如果還在看診,應該是極少數。而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班一九六五年出生者,二○三○年剛好屆齡退休,我們以那年為基準,說明這二十年間出生的世代最具生產力的醫師,大部分已經退出市場。我說「最具生產力」不是說我們的下一代沒有生產力,而是這一個世代早就不跟社會計較,不計較超低診察費,所以用性價比而言,這是最具生產力的一代。而這一代奉獻完了,接下來就沒有了,沒有願意用這種低價奉獻的好醫師?當然不是,永遠有「笨蛋」願意犧牲奉獻,但是一個制度不能靠少數人的犧牲與奉獻。二○三○年 全民健保大漲戰後嬰兒潮的最後一代醫師,在二○三○年滿六十五歲都會退出江湖,所以「二百元醫師診察費」必須結束。這個道理很簡單,怎麼可能一個被社會認為是菁英的這一群,每天做牛做馬,犧牲奉獻,卻連房子都買不起,然後社會期待他們安心看病,開刀不出錯!所以我鐵口直斷二○三○年健保大漲,在這之前大約還剩幾年的好光景。如果這次財務危機,在處理的過程中,社會上主流的民意對醫界是正面的,那麼危機可能暫時不會來到;如果不幸又重演過去「逢漲必反」的戲碼,那麼,還在醫學院或剛出道的醫師會接受到一個過去二十年來醫學院的「反健保」傳統訊息,就是健保其實是個爛制度,政治人物用這樣的制度來壓榨醫護人員,然後製造健保便宜又好的假象,這個看法有沒有道理?當然有,尤其對年輕醫生/醫學生非常有說服力,只是在醫師用腳投票之前,在戰後二十年內出生的這個世代,還是看病主力時,問題是被掩蓋住的。其實年輕一代已經開始出走,第一波就是放棄大科,造成「五大皆空」,第二波是飛往對岸,第三波走向產業,第四波天下何處無芳草,走向全世界。十年後的世界會非常不一樣,沒有公平合理的待遇,要求醫護人員做牛做馬,一定不可能,這是我的預測。能考上醫學院的人,頭腦都很好,沒有生存問題,只有選擇做什麼的問題,而最容易用腳投票的,當然愈年輕愈好。所以我們愈早打破他們「診察費」有一天會合理化的美夢,愈有利於他們做「出走」的決定。同樣是開刀,不能領美元,至少領人民幣,怎麼會有很多人只領台幣還要受氣?我講的太直接嗎?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社會長期壓低他們的價值,而希望這群人永遠當大家的僕人?您真的覺得這是合理的期望?看一次病應該付多少錢?很多醫師一個診次(三小時),可以看五十個病患,有人犧牲吃飯時間看到午餐後,可以超過百人,這其中,最多是拿藥,非常簡單的診療,這是簡單型;在基層,感冒、腸胃不舒服最常見,流感流行,內兒科、耳鼻喉科擠滿病人,一個晚上,幾十個上百個病人不少見,但是二○二○的武漢肺炎一流行,大家突然都不敢隨便上醫院,感冒自己處理不是壞事,全世界大部分地方皆如此。所以如果未來,大部分醫生看診,複雜型例如:不明胸痛、腹痛、慢性肝炎、心肌梗塞、小兒過敏性疾病、老人各種慢性病夾攻,看診時平均要二十至三十分鐘,那麼一個診次,十個人就很多了,這時候,難道診察費不應是一千元以上?醫護人員這些主要成本都是倍數起跳,健保費當然要加倍!不過,漲一倍聽起來很可怕,但是漲價之後,台灣依舊全球最便宜,那麼到底是哪裡出錯?健保費率為什麼需要加倍?首先,未來的醫師需要兩倍的預算以上,才能滿足民眾的基本需求,第一,醫師已經開始通用《勞基法》,所以到了時間,不是加班費加倍,就是人力加倍,其次,醫師診察費,不可能還是二百多元,我估計,至少漲五倍,但未來看診將區隔簡單和複雜。未來如果有下一代的醫師,要追隨許金川醫師做超音波,難道超音波的健保給付不該漲幾千元?魏福全院士是個特例,但是接生、手術,我們還有可能用現在全世界都視為不可思議的超低價?所以說,光是醫師的成本就至少要好幾倍,那護理人員呢?護理人員的問題主要是護病比太低,也就是一個護士要照顧的病人太多,我去年接受了一個小手術,住了三天,仔細觀察了護理人員的辛苦,她們一接班就像作戰一般,八個小時一分鐘都無法休息,還要交接班、寫病歷、做報告,到了小夜/大夜,大家都希望平安,只要一、兩床病患有狀況或急診轉來一個病患,人手馬上就人仰馬翻。台灣的護病比太低,所以有陪病文化,人手不足靠家屬、靠外勞,歐美國家那種不准陪病的制度一旦全面施行,人力也是兩倍以上起跳。除了護病比,我認為護理人員的薪水太低,低多少?新進人員至少要調百分之五十,有經驗的資深同仁應該加倍,還有全球超低的病房費,一天五百多元,用美元算也不貴。其他各種手術,需專業人員操作的檢查,沒有多少是合理的,所以,成本增加超過一倍,健保費當然要漲一倍。我們在前面的一章節分析過,全民健保的便宜,是來自於贏在起跑點,在上世紀開辦時,沒有多花錢就完成全民納保,同時領先全球採用大數據管理,每年省數百億至千億,加上總額預算的管制,二十年下來,基期加上成長率的複利率,雙重效應下,我們少花了幾兆元。單以今年來看,用韓國為標桿GDP八.一%左右,二○二○年我們應該多支出九千億,那要漲多少才夠,我認為五年要多花一兆以上,健保費率要翻倍,您一定想,這怎麼可能?漲個五%、十%就吵翻天,怎麼有可能翻兩倍?我同意,所以我說二○三○健保大限,因為要說服國人接受漲價,難上加難,所以嘜憨了!子孫自有子孫福!漲多少才叫做大漲?這個世代的台灣人,沒有經歷過健保費大漲,所以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下圖(圖13)是美國一九九九年到二○一八年這二十年間的平均醫療保險費的增加情形,以家庭費率為例,一九九九年大約六千美元,二○一八年已逼近兩萬美元,如果用台美國民所得和物價指數來調整,以五比一來看台灣,根據中央健保署的統計二○一八年,受雇者平均投保薪資四萬三千左右,雇主負擔百分之七十,受雇者負擔百分之三十,如以一家四口計算,每年大約三萬也就是約一千美元。 許多有在海外就醫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灣醫療費用的便宜,不是算百分比的,而是算倍的,同樣的金額,在海外就是用美元、歐元、英鎊計算,這麼大的差距,十年後要補足缺口,基本上健保費至少要漲一倍以上!您一定說:「有沒有開玩笑?漲百分之五就幾萬人上街頭,所有Call-in罵翻,怎麼可能漲一倍?」我今天寫這段話,並不是要教政府如何漲價,而是說從了二○二○年,保費沒有加倍,到了二○三○年會找不到醫生和護士,到時全民健保自動崩潰,大家回到上世紀的八○年代,自己吃自己!公立醫院崩解長期缺乏足夠資金挹注的系統會先在哪裡出問題?首先是公立醫療體系,上世紀的一九七、八○年代,我們曾經迎來公立醫院崩壞的時代。我的好友在二十年前被榮總派去宜蘭醫院當院長的唐高駿醫師,分享過一個有名的故事,他本身是急重診的專科,長年服務在台北榮總,他說:「從實習醫師到主任數十年如一日,救護車的聲音只有一種,由遠而近,然後停止,然後聽到救護員推床進急診室。」他到宜蘭的第一天,救護車由遠而近,然後呼嘯而過,逐漸遠去。他說:「這一輩子,沒有感覺更大的挫折,空有一身功夫,病人過門不入。」這是因為這間日據時代宜蘭人眼中的大病院,到了一九八○年代已經爛到不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長期缺乏資金的投入。要把醫院轉虧為盈,需要先投資要買新設備,請來好的醫生,所以要先虧,做出名聲之後,病患回流,醫院做起來了才開始賺錢。最有名的例子是上世紀九○年代的台南的奇美醫院。但是公立醫院很難,政府不會先給一大筆錢,不過,長話短說,唐院長由於急重診的能力,加上管理的天分,在短短的幾年內,把宜蘭醫院起死回生,現在是陽明大學的附設醫院,是守護蘭陽地區健康的重要中心。我舉這個例子是說,曾經有大約二十年的時間,公立醫院都很爛,原因是「低薪,缺乏投資」,那個時代是私人醫院大幅成長的時代,因為台灣開始經濟成長,需求就上來,供不應求,民間自然會投資來滿足市場需求。勞保當年給低價,所以那個時代的醫療就「兩級化」。兩級化各位有沒有發覺,過去十年來,自費項目愈來愈多?這兩年有一種很夯的血糖測量儀,亞培的瞬感(Freestyle Libre),可以連續測十四天,用貼的,不必扎針,全亞洲只有台灣買不到。這一個大約三千元台幣,可以用十四天的產品,在電子業非常流行,大家都是去日本或香港帶回來的,這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長期被國際藥廠定位為「低價、規模小」的市場,所以新產品先在中日韓星港上市,東南亞經濟起飛之後,我們還要排在後面,而更大的影響是健保兩級化。兩級化,這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全民健保會變成「基本保險」的代名詞,很像當年的勞保單,要開好一點的藥都要自費。基本保險就是經濟艙的意思。未來許多藥品/醫材都要自費,如果全民健保還不大幅調高醫師診察費,也應該讓醫師自由訂價,由民眾自付差額。病房費也不該再管制,政府只負責足夠的保險病房,不管制非保險病房,由醫院自由訂價。或許大家比較喜歡這樣的制度,健保就像吃大鍋飯,營養夠、卡路里充足就好了。想吃好料自己加菜或到高檔餐廳。我認為台灣的社會雖然支持分享,但也要注重個人責任,因為有了責任,浪費的問題自然大幅減少。我個人認為一個社會的高度在於分享,然而民主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我只有一票,花了這麼多篇幅在說明一件事,未來若健保長期營養不良,那麼整個健保體系就會如同一九八○年代的公立醫院一樣,房舍老舊、人才出走,以保險的角度看,就是兩級化。侯署長愛說笑曾任衛生署署長,現任新光醫院院長,骨科聖手侯勝茂醫師喜歡說一個笑話:「有一個病患去就診減肥,醫師開了藥之後,他每天作夢,都夢見在追美女,幾個星期下來就瘦了!這個病患的朋友聽到這麼有效,也去求診,但是作的夢不一樣,他每天夢見被怪獸追,幾個星期下來,也瘦了!第二個病患就問醫師,為什麼和他朋友作的夢不同?醫師回答他說:『你的朋友用的是自費,你的是健保,效果雖然相同,但是感覺差很多!』」不過如果不只是感覺差一點呢?大家知道到今天,健保只給付傳統鼻胃管,材質好一點的要自費?這才多少錢?我們摳了二十幾年,什麼現象都有,未來醫師在手術室還要備電鍋,所有口罩重複使用,比較省?別說笑了。我的結論是,全民健保不會倒,但是會兩級化,有錢人自費用好的藥、好的材料,付不起的用基本品,一樣有效,維持低保費,如果輕病看診再管制的嚴一點,會比較像「台式的新加坡制」,優點是抱怨浪費的聲音會愈來愈少,因為大部分花自己的錢。戰爭尚未結束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溫斯頓.邱吉爾(This is not the end, this is not even the beginning of the end, perhaps it’s the end of the beginning.—Winston Churchill)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抗疫指揮官陳時中在指揮中心請媒體記者吃龜苓膏,慶祝「三零」—連續三天零確診,同時連續十六天零本土病例,以及零社區傳播。當天,我在植物園,一群大砲級的攝影愛好者,在捕捉春鳥的鏡頭,剛整修完的南海學園到處是家長帶著小朋友,許多餐廳人氣回籠,我在一間大飯店的餐廳,看到一家似乎沒有訂位而被服務人員請走的父親,一臉訝異的表情,似乎是說「怎麼會客滿」。二○○三年參與過抗煞的同仁,都記得當年我們太早宣布三零,之後和平醫院封院的黑暗歷史。我剛好讀到比爾蓋茲對這次的疫情投書《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最後他引用了邱吉爾在二次世界大戰第一次打敗德軍時的名言:「這不是結局,也不是結局的序幕,或許是序幕的結束。」台灣抗疫團隊先發投手陳時中投滿六局,已經取得了勝投候選人的資格;不過,誠如美國棒球名人尤吉.貝拉(Yogi Berra)所說:「在比賽結束之前,都不算結束!」在棒球賽中,現在很像我們以三:○領先對手,但是抗疫的戰爭,不論先發、中繼或終結者,隨時會被打爆,一個失投、一個失誤、一個運氣不好,立刻翻盤。而二十五歲的全民健保,在世界的歷史上,還非常年輕。我們苦熬了這麼久,拿到許多「世界第一」,而接下來會怎麼樣?我沒有答案,如同這次的武漢肺炎,今年夏天會平靜下來?秋天再捲土重來?只有天知道!※ 本文摘自張鴻仁《二○三○健保大限》,印刻文學出版。 《二○三○健保大限》作者:張鴻仁出版社:印刻文學出版日期:2020/06
-
2022-07-14 醫聲.健保改革
健保調漲部分負擔 因選舉喊卡?
衛福部長陳時中確定參選台北市長,但攸關健保永續經營的部分負擔調整方案,卻可能因年底選舉胎死腹中。為促進健保正常營運及使用者付費原則,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本周發函給衛福部,希望陳時中能盡快宣布八月起正式實施部分負擔調整。衛福部健保署長李伯璋昨受訪也說,「好的政策應要堅持」。調漲部分負擔原定五月十五日上路,但Omicron疫情爆發,為減輕民眾及醫療院所負擔,衛福部五月十二日撤銷實施公文。陳時中日前被問及部分負擔調漲何時上路,卻說「目前沒考慮」。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調漲健保費、部分負擔屬於高度政治議題,以往調漲時都選在非選舉年;受年底選舉影響,他認為蔡政府應不會實施部分負擔新制,為了選戰寧可拖一下。「若部分負擔,今年沒有實施,相當可惜。」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常務理事、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部分負擔調漲是為健保永續經營,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相關討論已逾兩年,經各團體協調最後達成共識,行政院長蘇貞昌也支持。洪子仁說,部分負擔若上路,可挹注健保財務近一百億元,雖與健保總額八千億元相比,屬杯水車薪,但在落實使用者付費精神,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及藥費支出;若今年未能實施,年底健保安全準備金將低於一個月,明年恐會調漲健保費率,全民又要多付保費。消基會董事胡峰賓說,「用過往相同的一鍋飯,已餵不飽所有的人」,政府應面對、認清事實,讓此新制盡快上路。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也說,健保費率調整應常態化、「該調就調」,避免大選年、行政院長換人不能漲等非理性因素,影響健保財務穩定性。李伯璋說,現在隨緣、平常心,「這不是他可決定」,但好的政策應要堅持,部分負擔採使用者付費,讓民眾更重視醫療的合理性,可減少醫療院所不實申報,以及刷健保卡換贈品等陋習。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少女打BNT後死亡 驗出B19病毒
十六歲馮姓少女去年接種BNT後,疑似出現不良反應不幸身亡,馮母提告國家賠償。少女解剖報告昨出爐,主要死因為缺血性腦病變,體內並驗出「微小病毒B19型」,但該病毒是否與BNT疫苗間具因果關係,尚待衛福部預防接種救濟審議小組進一步釐清。根據醫學資料顯示,「微小病毒B19型」是學齡前兒童間很普遍的感染,外觀看起來兩頰會出現異常紅潤,會引起多樣化的臨床症狀。「馮小妹」去年十一月十日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同月廿八日疑出現不良反應,送醫急救仍在隔月卅日過世,遺體冰存百日,馮母一直等不到衛福部等單位解釋究竟與BNT有無關係,上月廿六日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陪同下前往台北地院提告,請求國賠五百萬元。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今年四月解剖少女遺體並採樣,除確認死因為缺血性腦病變,同時也驗出「微小病毒B19型」,但其與死因關聯,須交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就相關性判定,由預防接種救濟審議小組綜合相關資料及解剖報告進行分析研判。
-
2022-06-16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16歲少女打BNT後死亡 體內驗出微小病毒B19型
一名16歲馮姓少女去年接種BNT後,疑似出現疫苗不良反應不幸身亡,馮母為此提告國家賠償。少女解剖報告今出爐,主要死因為缺血性腦病變,體內並驗出「微小病毒B19型」,但該病毒是否與BNT疫苗間具因果關係,尚待衛福部預防接種救濟審議小組進一步釐清。根據醫學資料顯示,「微小病毒B19型」是學齡前兒童間很普遍的感染,外觀看起來兩頰會出現異常紅潤,常讓家長誤以為像兩顆紅蘋果很可愛。該病毒好發在15歲前,臨床上除蘋果臉外沒有太多特別症狀,卻會引起多樣化的臨床症狀,包括傳染性紅斑、關節病變、暫時性再生不良危機、慢性紅血球再生不良、手腳出現紫斑狀的皮疹和胎兒水腫;部分腦病變、癲癇、腦膜炎、心肌炎、擴張性心肌病變及自體免疫性肝炎也懷疑跟它有關。馮姓少女是在去年11月10日接種第一劑BNT疫苗後,同月28日疑似出現不良反應,經送醫急救仍在隔月30日過世。由於馮母一直等不到衛福部等相關單位,向她解釋女兒喪命究竟與BNT有無關係,上月26日特地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陪同下,前往台北地院提告,向衛福部要求國賠500萬元。當時馮母表示,女兒才16歲打完疫苗就莫名其妙猝死,讓她無法接受,提告只是一個手段,為的是能看到女兒的解剖報告。法務部法醫研究所為此今年4月解剖少女遺體並進行採樣,除確認死因為缺血性腦病變,同時也驗出「微小病毒B19型」,但其與少女死因間關聯,需交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就相關性判定,由預防接種救濟審議小組綜合相關資料及解剖報告進行分析研判。
-
2022-05-05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少女打疫苗後死亡 遲未能下葬
台北市十六歲馮姓少女去年底接種疫苗一個多月後死亡,家屬提出藥害救濟申請,但因無法確認死因,遲未領到死亡證明下葬;新黨質疑檢驗單位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根本沒能力驗出死因是否與接種疫苗有關,對於權責單位也與衛福部互踢皮球,沒人願意給家屬清楚、精確答案。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表示,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明顯失職,ACIP必須負責做好鑑定,檢驗規定在傳染病防治法有明文規定。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指出,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死亡案例比新冠肺炎死亡還要多,能獲得賠償卻非常少,馮小妹因官方疏失遭受許多不公不義,應加入國賠訴訟。「希望不要再有下一個馮小妹了…」馮媽媽說,發生在女兒身上的這些事情,實在太過不公不義,也讓親友難以承受。新黨日前揭露馮姓少女疑似施打疫苗致死案,北市議員參選人郭榮先昨再舉行記者會。郭榮先說,家屬詢問法醫所,該所表示可研判死者為病死或自殺、他殺,是否為接種疫苗致死並非業管範圍,要向衛福部疾管署請求協助,並由藥害救濟審議小組判定;需要該檢驗那些項目也須請向衛福部確認,但家屬詢問衛福部,衛福部答覆解剖由法醫所執行,法醫所知悉該檢驗哪些項目,衛福部尊重法醫所專業。
-
2022-04-3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捐快篩劑卡關?楊志良開嗆 衛福部:未刁難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上周表態捐一千萬劑快篩試劑,衛福部回覆,捐贈快篩試劑要檢附美國、加拿大或澳洲核准證明,不接受歐盟核准證明。楊志良表示,希望民眾得到快速、便宜、有效的篩劑才捐出,無奈卡關,更質疑,民進黨政府以高於市價行情購入試劑賣給民眾,是為選舉買票或籌措競選資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表示,對於快篩試劑,不論從哪一個國家進口,衛福部都要進行實質審查,但只要備齊規格性的技術性文件即可,這些文件在產品出廠前,業者應該都有準備,強調一視同仁,並未刁難;至於快篩試劑的售價,是由市場機制與共同供應契約取得平衡。楊志良提到,陳時中說從大陸進口快篩試劑需經國貿局核可,但中國大陸是世界工廠,黑貓、白貓會抓老鼠就是好貓,反嗆陳應公告衛福部篩劑的買入價、買入地與製造國,若有中國製的陳應該跳樓,「但我不想有人自殺」。對於捐贈,他已做好訂金被沒收準備,但批評陳時中高傲,陳與行政院長蘇貞昌都是。楊志良表示,歐盟生活水準比我國高,快篩試劑一劑大概就五十元至五十五元,我國卻要花納稅錢一百億元買,再要人花一百元來買,像話嗎?國民黨立委費鴻泰表示,陳時中快篩試劑一劑一百元,楊志良一劑只要五十五元,若以政府採購一億劑推算,至少多花四十五億元。陳時中則指出,只要是對岸製造產品,經濟部都會進行評估,包括托拉斯等層面,衡量是否對市場造成影響,與防疫醫材無關。衛福部食藥署則表示,國內為確認新冠病毒快篩試劑效能,皆要求檢附產品技術性報告,因美、加、澳等國審查要求明確、核准產品資訊透明,若檢附這些國家的上市證明,得減免部分技術性報告資料;歐盟產品上市途徑多樣,仍請廠商檢附完整報告,衛福部已審查核准多項於歐盟或中國大陸產製或核准上市的快篩試劑。
-
2022-04-25 名人.楊志良
楊志良/全民健保 不能再沉淪下去了
全民健保是台灣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從1995年實施以來,已27年;如果從1988年規畫開始算起,已經超過34年。本人從規畫、監督執行到修訂「二代健保法」,無役不與。二代健保實施迄今又已10年,社會變遷何其巨大,展望健保的未來,無論遠慮或近憂,都充滿不可克服的挑戰。所謂的「遠慮」,也不是三、四十年後的事,而是三、五年之間就會發生,甚至已是進行式。近年來,台灣的青年男女生殖力大幅下降,每七對夫婦就有一對不孕;也是全球青壯年有偶率最低,且必然也是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且此情形已持續一、二十年,平均每名婦女一生生不到一個小孩,現在即可見的未來都是「生不如死」,人口逐漸減少,每隔一代人口減少一半。少子化 但老年人口比率大增對健保的影響,就是醫護人員及各類照顧者逐年減少。因為少子化,老年人口比率,亦即需要照顧者比率,大量增加。更重要的是,能夠承擔醫療照護費用的人口,愈來愈少,且呈現加速化。對此,當政者絕不敢講真話,滿口文青式的語言,只要健保不在自己任上掛掉,能拖就拖。很快的,健保絕對不可能再像今天這般俗又大碗,而是給付項目不斷減少,部分負擔不斷增加,新藥新科技更不用談了。可見的未來,能夠提供預防接種,開開盲腸就不錯了。因此,商業性的健保不斷擴充,健康照護快速的階級化,這次健保署提出的部分負擔改革方案,就是朝此方向。「近憂」則是衛福部長幾乎全被新冠疫情綁架。健保如何永續,應該是今日執政當局不可逃避的功課,任何國家的健保改革,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國會必然高度關切,改革者必須向行政部門及執政黨進行大量的遊說、說明,絕對不是只由承保單位(健保署)負責。例如美國,1993年由柯林頓夫人希拉蕊領軍;2010年的歐巴馬care,政治動員及遊說無不盡出。反觀台灣,目前只要不漲健保費,不引起政治風暴,其他事項都由健保署全權負責。即使李伯璋署長就如歷任健保執行者,極具有使命感,但也無法一肩承擔。健保署應在現制下,盡量讓全民獲得適切的照護,但李署長提出的改革方案,重點是:「使用者付費,資訊共享,減少醫療浪費」,顯然只有向病患多要部分負擔而已。彌補缺失 應設門診自負額目前方案至少有兩大缺失。首先,愈來愈多的醫療照護,從住院改為門診,所謂「一日手術」 ,包括白內障摘除、前列腺肥大,各種結石破除等。因此民眾門診次數及負擔會大幅增加。此次重點,應比照住院,設立門診自負額,或稱部分負擔上限。此對今日的健保資訊系統,毫無困難。中低收入門檻 應重新調整再來,只有中低收入戶可減免部分負擔,然而台灣被列為低收入戶(1.27%)、中低收入戶(1.29%)者,加起來只有2.56%,此標準在附近所有國家中最為嚴苛,比不上日韓的4至5%,更與歐洲國家相去甚遠。目前由於通貨膨脹及貧富差距加大,中低收入人口處境比以往更艱難,政府應重新調整中低收入人口的門檻。(作者楊志良為台灣病友聯盟創會會長、前衛生署長)
-
2022-04-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需求爆表 快篩實名制下月才啟動
國內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已破五千人大關,民間處處在問何處可以買到快篩試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快篩試劑實名制將於五月初上路。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指出,快篩實名制概念與口罩實名制相同,目前還在確認國人每隔幾天可以購買一次、身分證字號單雙號如何分流等環節,目前確定的是國人不能選擇快篩廠牌。國內本土病例逾五千例,加上許多公司、機關或學校要求快篩,目前快篩需求量已爆表,在新北市工作的王太太說,公司要求每日進公司都要快篩,但目前她的快篩庫存只剩下三支,跑了多家藥局都買不到,希望政府快點讓快篩實名制上路。指揮中心表示要下月初才能讓快篩實名制上路,陳時中昨天說,希望能盡早,但現在還無法確定是哪一天。陳時中說,試劑實名制將於五月初上路,第一波提供五千萬劑試劑,每一份為一盒五劑,因此可以提供一千萬份。李伯璋表示,快篩實名制基本概念與口罩實名制相同,已做好規畫,一旦確定數量,就可確認細節,目前討論的重點為每隔幾天可以購買一次、身分證字號單雙號如何分流、成人及小孩購買額度是否一樣,但可確定的是民眾無法選擇快篩廠牌。在快篩試劑數量上,指揮中心日前表示,實名制一開始上路,先以進口試劑為主,四月卅日七八○萬劑亞培試劑到貨、五月二日則有二一○○萬劑羅氏試劑抵台,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五月上旬之前還會有國外試劑陸續到貨,在上路前可湊到五千萬劑。昨天網路瘋傳一份雲端檔案,詳列參與試劑實名制的藥局名單,對此,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該檔案為藥師公會內部名單,實名制五月初才會上路,並非網路所傳的從今天起上路。黃金舜表示,藥局是否願意販售試劑實名制快篩,這屬於自願性質,不同於口罩實名制屬半強迫方式,目前已有四千兩百家藥局願意提供這項服務。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聲稱周五已捐千萬劑快篩試劑,並出示食藥署收件核章的文件。對此,陳時中表示,食藥署確實已收件,該廠牌試劑尚未獲得驗證,仍有捐贈者和經濟部審查等程序要走。
-
2022-04-2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接種踴躍 陳時中:明配48萬莫德納給各地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各地出現搶打疫苗人潮。昨新一批莫德納20萬劑到貨,陳時中表示,明天會發48萬劑疫苗給各地,皆為莫德納疫苗。下周還會有另一批137萬劑疫苗會到貨,另與上海復星、輝瑞藥廠的三方合約近日會簽訂。陳時中表示,昨天有9.3萬人次接種,目前新冠肺炎疫苗第一劑覆蓋率為84.50%、第二劑為79.77%、追加劑為57.75%。目前高齡者第一、二劑的覆蓋率約70%至86%,還有努力空間。至於高端疫苗的庫存量目前剩下250萬劑,已用掉237萬劑。另外,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稱周五已捐千萬劑快篩試劑,並出示食藥署收件核章的文件。陳時中表示,廠牌還沒有被驗證過,食藥署確實已收件,但仍有捐贈者和經濟部審查的程序,「他做過署長應該很清楚」。另外界發現網路購物平台販賣三劑貼紙的小黃卡。陳時中表示,賣小黃卡等情事,刑事局已調查,鎖定嫌犯會馬上約談,這是違法的,請勿以身試法。至於外傳北市實聯制,陳時中也表示,沒有得到這樣的訊息,社交距離APP使用到一定程度會取消,但目前並沒有取消。
-
2021-11-12 名人.楊志良
為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提告!楊志良: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此次「新冠肺炎罹難者國家賠償請求」訴訟,是要控告誰?當然是行政院長蘇貞昌及衛福部長陳時中,更要譴責在他們兩人後面的影武者--總統蔡英文。從個案層面來說,第一批有12名冤死者家屬委任,提供完整病歷,由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醫師逐一審視。發現有已確診但為歸為輕症的病患,因政府拒絕建立類方艙醫院,沒有負壓病房可收容,只能居家隔離,又未能提供血氧機定時監測患者血氧濃度,因而「快樂缺氧死亡」;也有已出現新冠肺炎症狀,但多次打1922都無人接聽,以致無法獲得醫療處置而死亡;也有因抗病毒藥品瑞德西韋、單株抗體、高流量氧氣鼻導管(賈永婕稱「救命神器」)等缺乏,申請困難,導致病情延誤而死亡,這些都是政府該做為而不做為引起的冤死。從高一層次來說,衛生福利首長心中應只有二項懸念,一是人民的生命,二是人民健康,但陳部長心中卻只有政治意識而沒有人民的生死。如「小明事件」根本違反〈聯合國國際兒童權益公約〉;未能指出大陸疫苗有何缺點,卻說出「他們(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這種政治語言;政府編列8400億防疫及紓困預算,也經立法院通過,「超前佈署」喊得震天價響,然而五、六月疫情高峰,缺藥、缺負壓病房、缺「救命神器」,尚須賈永婕捐助252台紓解困境,難道這些不是怠忽職守?台灣的健保及醫療體系世界聞名,政府所謂超前佈署卻全是欺騙及內宣。5月初「諾富特3+11」事件,該旅館隔離者與一般住客混住、共用電梯,而指揮中心未派人視導,導致全台大破口,至今甩鍋不道歉,從政策到執行荒誕不經,害死多少人命?再從更高的層次觀之,政府為了高端,故意延誤進口及施打疫苗,非常明確就是造成冤魂的間接原因。陳部長多次在立院說謊,欺騙立委及隱瞞事實,在野黨團及衆多社會人士,多次要他下台負責,然而陳部長臉皮城牆厚,火箭打不破,就是不肯下台。為何如此?因重大疫情下的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一級開設,本應由行政院長或至少副院長主持,SARS、H1N1、登革熱皆是如此,但蘇院長自知無能,不願承擔,便推出陳部長作為箭靶。蘇貞昌是個神明都敢欺的人,對依據職權監督他,嚴謹提出國防相關質詢的立委,竟反批「沒見笑」,說他是無恥下三濫的院長一點不為過。行政團隊如此無能,用民脂民膏從事大內宣,凡事雙標,最更重要是還無恥,而其背後的影武者蔡總統,是個奪取民進黨黨魂的惡質總統,而一群綠委比民國初年的豬仔議員更不如,只會逢迎掌權掌錢的蔡英文,從不監督政府的不當施政。疫情處置不當造成的冤魂,當有人為其伸張,吾等不畏邪惡政客,絕對為他們控訴到底。吾等堅信前總統呂秀蓮對蔡總統之言,「終有一天閻羅王會找你算帳」。
-
2021-11-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春節改10+4遭批「對台商有恨」 陳時中回:是有愛吧?
國內春節返鄉宣布將從防疫旅館14天縮短成「10天住旅館、4天住家中」,遭專家批評為「土方法」。媒體更詢問,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批「10+4是對台商有恨吧?」指揮中心陳時中聽了一愣回應,「降低旅館的檢疫天數,是對台商有愛吧?」地方里長也反應,「10+4」政策要考量同住家人施打二劑疫苗,但管理及稽查有其難度。陳時中表示,整體居家檢疫的查核辦法及罰則,都跟去年規則一樣沒有變,也已經有一年多的經驗,未來疫苗接種也都可以登入在APP查詢的到,可以方便核對。然而國內選擇「10+4」政策,並無直接縮短建議時間或者全面開放在家檢疫,仍有部分民眾訂不到旅館房間,專家認為維持14天居家檢疫仍是「土方法」,若年底可達二劑六成覆蓋率,可有限度開放「7+7」政策。陳時中回應,「自我貶低是土方法,實在是不好。」過去也已提及維持14天檢疫的重要性,邊境鬆綁仍要看疫情嚴峻程度和自我保護力,盼邊境檢疫把相關案例檢驗出來,透過打疫苗來降低確診可能,而現前突破性個案也不算少數,未來縮短天數也都是有可能的。至於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10+4政策,是對台商心中有恨。」他則回應,「我們努力把天數降低,應該是有愛吧。」陳時中認為,台商屬返鄉大宗,如果選擇把邊境門關上,連檢疫十四天都不要想。但國內選擇想盡各種辦法讓台商回國,「10+4也是方法之一,歡迎民眾返鄉,反之如果加長檢疫到21天,才是有恨的嫌疑。」他也對此表示,同時為了達成大家返鄉的心願,也考量業者難處,也沒有硬性要求旅館更改日期,或是要求挪動訂房天數。
-
2021-09-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讚楊志良「台灣唐吉訶德」 郝龍斌酸高端沒人打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舉行新書發表會,前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出席致詞,他形容,楊志良是「台灣唐吉訶德」,先前兩人向法院聲請停止高端EUA,有如十萬鐵軍支持,自己感到無比力量,並吐槽高端現在很少人要打。郝龍斌、楊志良日前向法院聲請停止執行衛福部對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處分(EUA),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他們並非適格當事人,上月裁定聲請駁回,但可抗告。楊志良「生存革命」新書發表會,包含國民黨立委費鴻泰、鄭麗文,與前衛生署藥政處長王惠珀等人出席。郝龍斌今天出席致詞提到,先前兩人反對高端疫苗,因為沒有經過第三期實驗,不可施打在人體。如今國產疫苗投入施打後,屢傳不良反應,接種人數很低,還加開時段、免預約。郝龍斌說,我們之所以這麼做,中間很多理由,有楊志良在宛如「十萬鐵軍支持」,充滿無比力量,他像台灣唐吉訶德,勇於面對挑戰,相信有天他會達到目的並成功。關於新書「生存革命」,楊志良說,台灣現在面臨「新四不一沒有」的社會困境,包含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多數年輕人覺得未來沒有前景。因此,他在新書提出三解方,首先,應該重塑政治典範,停止為權勢、選票,以意識形態治國;其次擘劃社福願景,推動超高齡社會發展法、攜手共老;最後,完善保健醫療,健康政策需要宏觀改革。
-
2021-08-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郝龍斌、楊志良聲請停止高端疫苗EUA 法院這理由駁回
台北市前市長郝龍斌及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向行政院提出訴願後,又至台北高等行政法院遞狀,聲請停止執行衛福部對高端疫苗的緊急授權處分。合議庭審理後,認為聲請人非屬本案適格當事人,今裁定駁回聲請,可抗告。郝龍斌批評,「衛福部是危害民眾健康,我期期以為不可。」衛福部長陳時中公開承認,因為高端疫苗尚未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所以政府完全沒有高端疫苗防護力的資料。衛福部用世界衛生組織、美國 FDA、歐盟藥政機關都不承認的「免疫橋接」技術,給予防護力不明的高端疫苗緊急授權,是義和團式的草营人命」,呼籲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應該勇於挺身而出,停止顯然違法的緊急授權處分。郝龍斌強調,如果他現在還是台北市市長,一定會指示台北市衛生局,在高端疫苗提出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期中報告以證明疫苗的防護力之前,暫停配合中央政府施打高端疫苗的計畫,以保障市民的健康。郝龍斌強調,民眾需要施打的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是從衛福部公布的資料中不但無法取信於民,反而讓人更加憂心,他呼籲衛福部懸崖勒馬,不要辜負民眾的信任,不要拿百姓健康開玩笑。合議庭指出,原處分專案核准高端公司製造高端疫苗,至多使郝龍斌等人接種疫苗時多一種選擇,並不會造成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侵害,且藥事法緊急使用授權規定,目的在因應突發緊急公共衛生事件對於特定藥品(疫苗)迫切需要的公益考量。並非保障特定人個別權益之規範,故郝龍斌等人既非原處分的相對人,也非原處分得法律上利害關係人,其所提起本件停止執行的聲請為當事人不適格,且與行政訴訟法聲請停止執行的要件不合,應予駁回。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EUA將提申訴 陳時中:應提出理由和實驗計畫
國產疫苗聯亞生技未通過EUA審查,昨天發表聲明表示,將向醫藥品查驗中心(CDE)及食藥署提出申訴,將申請以Delta病毒株做測試,重新判定審查結果。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聯亞是根據技術性審查標準而未通過,廠商若認為有相關理由或對社會防疫有效果,應提出理由和實驗計畫,交給食藥署審查。而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天表示,不論是否通過EUA,兩家廠商的資料都應公開。陳時中表示,審查會議記錄都會公開,但技術性資料不會公開聯亞的資料;「但如果他們(聯亞)想公開我們也不反對」。另一家國產疫苗高端則於昨天開放民眾預約,然而有學者指出高端第一期和第二期臨床試驗的中和抗體效價,換了實驗室結果就差很多,應該公開不劣性試驗的試驗方式,包括樣本是由食藥署隨機選擇還是廠商自己選擇。陳時中表示,樣本選擇就是全部試驗組,且實驗都在中研院做,第一期和第二期數據差很多是因為實驗室不同。大家很清楚要用相同實驗室和方法才能夠互相比較,不同實驗室和方法不能互相比較。
-
2021-08-17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影/籲解封再放寬 楊志良:慢跑無罩我比讚
今(17)日上午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陪同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完成參選國民黨主席參選人登記,會後受訪媒體問及澎湖明(18)日起餐飲取消隔板等內用限制,楊志良回應表示,在路上慢跑的人哪一個染疫了?每次看到在路上慢跑還戴個口罩,我看到有一個人不戴口罩,我就給他比讚。楊志良說,我們現在台灣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辦法正常生活,如果澎湖一直都沒有什麼疫情,要解的鬆一點,讓大家比較能夠正常生活,我覺得這也可以。在公園散步的那些老人家哪個人染疫了?只有打麻將在屋子裡的人染疫。我以前是柳營奇美醫院的執行長,我們柳營那附近的人,農夫哪個人染疫了?他們根本不戴口罩,在陽光底下四周都沒有人戴口罩幹嘛?中暑啊!楊志良說,就是在家裡屋內群聚的有染疫風險,所以百貨公司會有,但是在公園裡面散步那些,跳廣場舞的或是打太極拳的哪個人染疫了?大安森林公園哪個人染疫了嗎?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EUA沒過專家不意外 籲公布兩國產疫苗資料
聯亞疫苗未通過EUA審核,疫苗二期計畫總主持人、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雖然疫苗不是只有看中和抗體,但當初規則就是這樣訂定;至於聯亞三期臨床試驗的規畫,黃高彬表示,聯亞將在印度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而且已經簽約,衛福部目前也同意第三期可在台灣做,應會「雙頭進行」。聯亞疫苗未能通過EUA審查,國產疫苗只剩高端,多位專家不感意外,但為聯亞感到可惜,因著重於中和抗體濃度的EUA審查,可能無法彰顯其細胞免疫反應的優越性。聯亞說,免疫橋接標準僅評估對抗新冠病毒原型株的中和抗體力價,並未納入全面免疫力評估及目前流行的Delta等變異株病毒,進行比較性試驗,無法完整呈現聯亞疫苗設計特性,疏忽T細胞免疫反應及能對抗病毒變異株特性,造成聯亞疫苗無法通過EUA審查,實為國人重大損失。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說,外界質疑高端「政治保護力」優於實際保護力,政府應完整公布高端和聯亞雙方的資料,才能令國人信服,「沒有完整保護力資料下,大量接種高端就是豪賭。」台大流病與預醫所兼任教授金傳春提醒說,高端EUA審查結果還留有許多疑點,包括是否確認受試者皆未曾感染、受試者的年齡性別組成、不劣性試驗的血清樣本如何選取,以及對Delta病毒的中和能力等,食藥署和高端應如實向國人釋疑。我國新冠肺炎疫苗EUA針對確效的兩項標準,一是與接種AZ疫苗者比較,中和抗體平均效價比值,二是血清陽轉率,兩者都必須達標。黃高彬表示,聯亞在兩項標準比較上都有一些差距,「但沒有說差得太離譜」。疫苗不是只有中和抗體,還要考慮T細胞反應,這對長期保護「才是重中之重」;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束,也可能就直接申請藥證,不一定要申請EUA。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說,目前探討免疫橋接的研究,AZ接種者血清抗體若達康復者血清的兩成,就具有保護力;如將T細胞反應納入考量後,達到康復者血清的百分之三就有保護力,聯亞疫苗在中和抗體上未能達標,第三期試驗仍可能證明有效,「趕快做第三期才是王道。」
-
2021-08-17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聯亞未過EUA 楊志良:政府應公布雙邊數據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聯亞的新冠肺炎疫苗EUA審查未通過,但是否公布相關數據及會議資料,指揮官陳時中則表示,「沒過就沒必較公開」。不過,曾為聯亞受試者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則認為,不論是否通過EUA,政府都應該公布聯亞和高端的數據,而聯亞應該盡快通知受試者的接種組別,安排這些人打正式疫苗。楊志良曾參與聯亞的二期臨床試驗,但因為後續尚未等到解盲,跑去接種AZ疫苗;而今聯亞未通過EUA,則被外界稱為「先知」。楊志良對此則表示,「這(和先知)一點關係都沒有」。他強調受試者本來就有權利隨時退出試驗,當初因為已打過兩劑疫苗或安慰劑,且經過一個月;適逢疫情嚴重詢問自己屬於什麼組別未果,加上自己是高危險群,因此選擇退出試驗。楊志良也表示,聯亞的EUA未通過,政府應把雙邊的資料都公開,一方面可讓兩家疫苗廠互相學習,另一方面外界都在說高端的「政治保護力」高,公開資料也能讓大眾「服氣一下」。不過楊志良也提醒,不希望因為聯亞沒過大家就對高端有過高的期待,畢竟目前沒有完整保護力資料,「大量接種高端就是豪賭」。他說,如果最後發現高端疫苗的防護力不夠,接種者誤以為保護力足夠、過於安心,但現在變種株不只有從印度來的Delta,還有秘魯來的Lambda,「就有可能成為大破口」。面對聯亞未通過EUA,楊志良表示對方到現在都沒有聯絡,「自已到現在仍然不知道是哪一組」;他認為,聯亞應該通知所有受試者,安排這些人去打正式的疫苗,「這是他們(聯亞)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