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新冠肺炎
共找到
10316
筆 文章
-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單日確診降回3萬例 死亡數居高不下
六都確診病例 均降逾三成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昨天新增三萬五五九六例,是五月五日以來首度降至三萬多人,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說,「減少的趨勢有出來」,六都均降了三成以上,預估本周單日病例數將在五萬以下。不過,昨新增一四四例死亡、二九五例中重症個案,累計中重症一萬二九二○例、死亡四五一二人。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本土確診數持續緩降,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但近兩周單日死亡人數幾乎維持一五○人左右,居高不下;紐西蘭確診數達高點後的一個月,死亡數才略降,但仍在高原徘徊,預估國內死亡個案在短時間內仍難以明顯減少。另外,機場邊境採檢又攔截Omicron新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共十男、七女。還出現首例本國籍小於十歲幼兒個案;幼兒Ct值廿七、無症狀,基因定序BA.4,為目前第二例亞型變異株兒童案例。累計已攔截到六十五例新亞型變異株,包括十一例BA.4及五十四例BA.5,不論BA.4及BA.5,均以美國抵台者最多。2.5萬人入境總額 暫不調整部分專家認為,BA.4、BA.5恐將於二到四周內入侵國內社區,羅一鈞不認為會這麼快,但指揮中心嚴陣以待;為避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邊境防疫無法短期內進一步鬆綁,本周暫不調整每周二點五萬人次入境容額上限,將視六月十五日起入境檢疫「三加四」新制執行狀況再討論是否調整。羅一鈞表示,目前BA.2仍為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被BA.4、BA.5取代需有兩大條件,一為BA.2流行明顯下降,再者是疫苗施打如果出現停滯狀況;目前一、二劑兒童疫苗接種速度較快,七月將開放六個月至六歲幼兒接種莫德納疫苗,因此國內在面對BA.4、BA.5變異株入侵時,有著不錯的利基。兒童BNT第二劑 明將開打昨新增死亡個案中,年紀最輕為廿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十三日確診,住院檢查發現肺炎和呼吸衰竭,十七日不治。另增一名兒童重症,患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的一歲男童,十一日發燒快篩陽性、十三日咳嗽及活力下降,十五日因嗜睡及呼吸急促就醫,仍在加護病房救治。十二歲以下兒童重症累計六十三例,有十八名幼兒死亡。食藥署日前通過六個月以上到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EUA,羅一鈞表示,本周將舉行ACIP專家會議討論接種政策,預計七月初到貨四十五萬劑,供九十萬名幼兒接種。昨第三批兒童BNT疫苗到貨五十點四萬劑,加上前兩批剩餘的卅萬劑,有八十多萬劑可供兒童施打第二劑,預計六月廿二日開打。
-
2022-06-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快篩劑疑雲添一筆? 韓國原廠澄清:在台合法取得EUA
大鑫公司黑心快篩議題延燒,日前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食藥署許可的快篩中,有一款韓製快篩「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也曾在同一時間遭美國FDA警示,要求下架。不過,韓國SD BIOSENSOR 公司今天發布新聞稿澄清。快篩試劑「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韓國原廠,今透過台灣代理商標準生技醫藥公司發布新聞稿,表示先前報導指出韓國 SD BIOSENSOR INC 生產的「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曾遭美國FDA示警下架,原廠表示,SD BIOSENSOR Inc的「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並未在美國申請 EUA。SD BIOSENSOR Inc表示,原廠在美銷售產品為「COVID-19 At Home Test」是由羅氏代為申請EUA,屬合法產品;強調美國FDA並非針對「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產品的效能或是使用安全示警,而是示警「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並未在美國申請 EUA 使用,在美國需購買有通過 FDA 的EUA審核才可購買。至於白千層公司以「美國FDA核准」字樣在宣傳上使用,SD BIOSENSOR Inc 表示,這些行為都屬該代理商個人行為,與 SD BIOSENSOR Inc、標準生技醫藥無關。SD BIOSENSOR Inc 強調,台灣申請EUA上市的「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在除美國以外地區都可合法申請EUA上市,包含韓國,新加坡等國已經採購數億劑;同時,台灣實名制快篩中進口和銷售的羅氏快篩,也都是 SD BIOSENSOR Inc 負責生產製造,請台灣消費者安心使用 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
-
2022-06-21 醫療.感染科
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現蹤 50歲男發燒、意識改變
疾病管制署今公布,國內新增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為台南市北門區50多歲男性,因出現發燒、下肢無力、意識改變等症狀,就醫後收治住院採檢,今天確診為日本腦炎。疾管署提醒,6至7月是日本腦炎流行高峰,民眾應注意防蚊。今年首例日本腦炎個案,6月7日開始發燒,服用退燒藥後仍反覆發燒;6月9日出現下肢無力、抽搐、意識改變等症狀,住院送加護病房。疾管署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個案9日住院時,曾檢驗新冠肺炎PCR為陰性,當時便排除新冠確診。但一開始當作一般腦膜炎,後續才懷疑日本腦炎,於6月15日通報、採檢。18日報告出爐,19日完成相關疫調後今天確診。因個案住家附近有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住家及周邊養豬場進行環境清消及誘蚊燈懸掛等措施。羅一鈞表示,個案常出沒的四處農地中,一處後方有豬舍及廢棄魚塭,魚塭中採集到大量病媒蚊孑孓;另一處農地也有採集到病媒蚊孑孓。根據疾管署監測,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一例確定病例;2018至2021年全國累計病例數則分別為37、21、21及28例,以40歲以上成人較多,但各年齡層都有感染風險,不可掉以輕心。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羅一鈞說,今年六月中才有病例,和往年相比不算早。但擔心國內目前衛生單位忙於新冠肺炎疫情,因此仍提醒民眾除了新冠仍有其他疾病威脅,尤其目前入境檢疫天數縮短,也有將登革熱帶進社區的威脅。大部分的民眾感染日本腦炎後大多無明顯症狀,少數會有頭痛、發燒或無菌性腦膜炎,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腦神經功能損傷、輕癱等,甚至昏迷或死亡。因此應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滿15個月以上的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以避免因感染衍生嚴重後遺症;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黑心快篩燒不停 吳秀梅上火線 拿廠商申請資料反擊
大鑫公司的黑心快篩事件仍未平息,食藥署連日發新聞稿澄清,食藥署署長吳秀梅更說:「難道不是應該譴責違法廠商嗎?」連番舉動卻讓藍綠立委齊聲砲轟。吳秀梅今日親上火線再度強調,是被核准EUA的廠商魚目混珠,在4月26日申請書上廠商填寫「製造廠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也用美國拿到的EUA來申請台灣EUA,檢調已經在調查,廠商不法的冒用行為。吳秀梅表示,食藥署4月26日收到廠商申請快篩EUA時,申請書上明列「製造廠在美國加州聖地牙哥」,也提供相關說明函上也明列,第一項「面緊急公共衛生情勢需求」、第二項,「申請專案輸入是美國Acron公司生產製造已經獲得EUA的快篩試劑,是美國Acron公司生產製造。」並檢附美國FDA去年10月4日核准的文件,申請台灣EUA。「包括外包裝,也是呈現美國公司名稱。」吳秀梅強調,食藥署是依照特定醫療器材專案核准製造輸入辦法第9條第2項辦理,「若有在一些國家有核准的也可以取代相關文件,所以循這樣的辦法第2項可看到,得以核准證明代替部分文件。」食藥署上網查時美國FDA官網公布的外盒資料也與廠商相同,另外美國事實清單中,相關製造廠資訊也一樣在加州聖地牙哥,因此食藥署依照相關資料和美國官方資料給予EUA核准。吳秀梅指出,「我們給他的函和附件都明列製造廠名稱和地址,生產國別是美國,後續廠商自己用了一些不一樣的產品,到香港改包裝混充到台灣,檢調已經在調查,不法的冒用,會依照醫療器材管理辦法61條,可處以5年以下或2000萬的罰款。」吳秀梅補充,今年5月13日醫優公司自請廢止EUA,是因為3月18日就有報關輸入快篩,但邊境抽驗看到有「非食藥署EUA核准的快篩混入」,因此就不准它輸入,後續也會有相關裁罰,將要求退運銷毀,對於業者也有法源可做後續處罰。吳秀梅強調,食藥署本來因應變異株,就會針對核准EUA的快篩進行能力測試,所以邊境、市場都會持續進行抽驗。同時,有媒體提問食藥署未針對大鑫公司要求查廠,是否是署長的過失?吳秀梅則回應,「當時我們制定EUA辦法時,就是為了趕快因應緊急公衛情勢,與一般查驗許可不同,EUA本來就沒有要求要查廠報告,可依照(廠商)所檢附資料看,是否可符合緊急公衛需求。」強調本來法規上就沒有要求,食藥署一直都是依照規定審查辦理EUA。此外,國民黨立院團質疑補件日期過了仍接受廠商補件,以及與邵博士與吳秀梅夫妻之間的關係?吳秀梅則說,補件廠商是醫優公司,去年7月16日申請的是快速試劑,因為申請的不是家用試劑,檢附的性能報告、文件也都不夠,所以要求補件8月4日通知發文補件。因此在8月26日補件後就審核通過;那美國FDA是去年10月4日通過該牌Home test的EUA,所以廠商申請變更,並且附上美國通過的資料來申請,不是超過補件時限。他們是在期限內補件,我們審核,但廠商後來又申請變更。至於邵博士的關係部分,吳秀梅否認:「我們不認識那個顧問。」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變異株四周內大舉侵台? 羅一鈞:兩大利基不會那麼快
指揮中心公布6月5日至6月12日再度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病例。對於專家認為BA.4、BA.5可能在二到四周會大舉入侵,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指揮中心嚴陣以待,但「不認為會這麼快」。羅一鈞表示,觀察其他國家趨勢,BA.4和BA.5以5%、10%、15%成長範圍內增加,不像去年11至12月Oimron取代Delta以爆炸性指數成長。因此就算BA.4、BA.5能成功取代BA.1、BA.2成為主流株,也不會在未來一兩個月內就完全取代。目前BA.2是國內強勢主流病毒株,要取代需有兩個條件。首先是BA.2流行要呈現明顯下降,才有空間讓新變異株取代;再者是疫苗涵蓋率停滯不前,但目前兒童疫苗正如火如荼接種一、二劑,七月也針對幼兒進行開打,因此國內有不錯的利基可對BA.4或BA.5。至於邊境無法在短期內進一步鬆綁,已免變異株入侵太快,影響醫療量能。另日本研究指出,感染BA.4及BA.5恐怕不只輕症,將侵害肺部。羅一鈞對此表示,日本是透過動物的模型試驗,認為BA.5會比較容易攻擊下呼吸道,包括在肺部細胞引起明顯發炎反應。但這是動物實驗,還要對照各國研究;目前請教國內專家意見,認為日本研究只是參考,其他研究沒有同步認為BA.5更具有致病力。而從南非疫情觀察,感染後也沒有較高的重症率。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團隊曾於5月底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發現BA.4、BA.5、以及目前盛行於美國的BA.2.12.1,可能變得更易於感染肺部細胞、而非上呼吸道組織,更接近Alpha或Delta等早期變異株。東京大學的研究數據也指出,感染BA.4、BA.5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研究人員斷言,Omicron亞變種,特別是BA.4、BA.5,對全球的健康風險可能高於BA.2。至於國內醫療整備部分,羅一鈞表示,全台各區空床率與上周差不多,6月16日已請地方衛生局發文轉知各縣市,特別是北區、台北可下修專責開設從20%到15%,北部總床數5400、2500多張床,下修到4600、1900張,讓其他非染疫確診個案等一般手術、生產、住院需求民眾有更多病床可用。希望緩解北部急診排隊住院人潮,指揮中心也會會持續針對空床率和住院需求調整,中南部會視確診數,來做專責病房開設的調整。口服藥部分,羅一鈞說明,目前經過半個月檢視,國內確診個案投藥率在6月6日用藥率5.57%,現在6月18日投藥率提高到7.67%;與美國、日本相比,台灣還是很高的,過去半個月藥物使用率有明顯提升,讓更多民眾方便取得口服藥,也高過其他主要國家。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首批「3+4」隔離期滿 羅一鈞:這周不調整入境容額上限
國內自6月15日起入境居隔改為「三加四」,昨日三天期滿、今開始四天自主防疫。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第一天入境4500人,目前都未接獲旅宿業者通報逾期不歸的情況,會持續追蹤。另因境外威脅仍在,這周不考慮調整每周2.5萬入境容額上限。上周起國內縮短入境檢疫天數從「七加七」改為「三加四」,但每周限2.5萬人次入境,意即每天僅有約三千五百人可「搶到名額」。日前羅一鈞表示,將視新制上路首周執行狀況,再與交通部討論是否還有調升空間。不過羅一鈞表示,境外威脅仍在,會再看這周執行狀況,評估是否有調整空間。目前先請民航局、觀光局對航空訂位、防疫旅館、計程車等數量持續盤點和提升,針對開放更多名額進行準備。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首份確診者抗體研究出爐 解隔滿3個月仍建議打疫苗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2年半,衛福部疾管署委託陽明交通大學進行研究,進行血清抗體追蹤研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今日記者會上說明,該研究案受試者,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的確診個案,沒辦法等同Omicron變異株的情形,但根據追蹤數據來看,隨著時間抗體將持續下降。因此建議確診者解隔離滿三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延長抗體保護效力。根據媒體報導,陽明交通大學針對血清抗體的追蹤研究來看,260名的染疫者後發現,康復後1年多、500天以後,保有較佳保護力抗體者僅約3成,若染疫病況越嚴重者、感染後有打疫苗者,抗體會更高,建議確診後仍要打疫苗。羅一鈞說明,疾管署去年就委託陽交大進行確診者抗體追蹤研究,是針對疫情前2年,也就是109年1月到110年7月通報確診的個案,取得同意後追蹤個案1到2年的抗體變化情形,做關於保護力的研究。「研究取得236名確診者同意長期追蹤定期抽血。」羅一鈞表示,樣本都送到中研院等機構,做抗體和中和抗體檢驗,其中比較重要的成果,首先要先說明,這段時間的確診個案,並不是Omicron變異株,是部分武漢株,以及後續歐洲株。大部分都是去年5、6、7月本土alpha株本土確診個案,代表早期或中期疫情的病毒株確診後的抗體變化,不見得能推斷到後續的Omicron變異株的血清變化。羅一鈞進一部指出,目前實驗分4組,輕症沒打疫苗一組、重症沒打疫苗一組,6、7月因為全台還在接種疫苗,所以分染疫後有無打疫苗和輕、重症4組。研究中顯示,輕症沒打疫苗或重症沒接種疫苗,在400到405天追蹤中看到抗體濃度明顯下降,重症抗體保護效果維持較高較久;輕症追蹤500天以上,剩下三成保護效果但如果打過疫苗,100多天仍可維持在100%。看來重症抗體比較高且持久,確診後打疫苗也是,羅一鈞建議,確診者隔除隔離滿3個月後,還是可以接種疫苗,以延長抗體保護效果。至於未來會不會在進行進一步的血清研究?羅一鈞表示,等去年、前年的收案完成結案報告後,會再做研究結果和結論做應用探討。至於這波本土Omicron疫情,是否長期追蹤抗體研究?會再跟相關專家團隊討論。羅一鈞也提及,針對染疫確診者,這波疫情中有些醫院可能對醫護有做抗體追蹤,但多少會受到接種疫苗的干擾,分析要排除打疫苗三四季的干擾,分組會分更細,這部分跟專家討論若有結論會再報告。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旅團客免三劑!交通部:48小時內快篩陰證明即可出遊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放寬旅客參加旅行團須接種第3劑疫苗,未施打3劑疫苗之旅客,可以48小時內之快篩陰性證明代替,交通部觀光局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並自即日起生效。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林信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111年4月15日宣布為保護國人健康及維護旅遊防疫安全,自111年4月22日起,國人參加不特定團員之旅遊團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方得參加旅行團。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至111年6月16日疫苗追加劑接種率已達68.9%(若以符合追加劑接種間隔人數統計約 92.94%)。交通部觀光局經與觀光產業研商,同時考量減輕對觀光產業衝擊、疫苗接種率提高、民眾自主防疫扎實及疫情趨勢將逐漸緩和後,報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同意,修正「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放寬旅行團旅客均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之限制規定,未完成3劑疫苗之旅客,只要持出發前48小時內快篩陰性證明即可參團。交通部觀光局表示,放寬後可提高民眾參團出遊意願,惟仍須遵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相關防疫規定,觀光局將督促業者確實加強落實量測體溫、旅客全程佩戴口罩、提供酒精消毒、乾洗手及注意各景點容留人數限制,並呼籲符合施打第3劑資格之民眾及旅行業從業人員儘速施打追加劑,以提升疫苗之保護力,其餘管理措施所訂防疫事項,亦請旅行社工作人員及旅客共同遵守,「旅行業辦理團體旅遊防疫管理措施」。民眾也可以到交通部觀光局行政資訊網-因應Covid-19疫情相關規範(網址:https://admin.taiwan.net.tw/)查詢。不過,若旅行團中途旅客快篩陽性,是否有相關指引?林信任則說,依照防疫指引處理,同團旅客若有症狀,也會請他快篩,確定後配合指揮中心相關指引。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現行規定下不會因為一位旅客快篩陽就全團加入3+4或0+7名單,會根據地方政府彈性制訂的規範辦理。依指揮中心目前的規範,若旅客快篩陽會直接匡列為0+7或3+4的對象只限同住家人,如果是同團也是同住家人,現行做法就會匡列為3+4或0+7。雖然放寬團旅規定,但羅一鈞還是鼓勵長者,疫苗打好打滿再參團,對自己、對別人都比較安全。
-
2022-06-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趕6/22開打 兒童BNT疫苗50.4萬劑今到貨
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兒童疫苗兩劑間隔從12周縮短至四周,且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今天兒童BNT疫苗再到貨50.4萬劑,效期至今年9月30日。另六個月至六歲幼兒莫德納疫苗,將於本周一或三舉行ACIP會議,並同步採購。預計七月初可到貨45萬劑給90萬名幼兒接種,也會和地方政府準備後續幼兒接種作業流程。日前外界關心後國內BNT兒童疫苗到貨約110萬劑,後續110萬劑何時可到貨,是否可銜接上第二劑接種。當時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待飛機航班安排好會再報告。羅一鈞則於6月15日表示,莫德納疫苗依縣市規劃,只要規劃完成就可開打,沒有時間點;兒童BNT疫苗則預定6月22日開打,詳細時程依地方政府規劃公布。針對幼兒BNT疫苗部分,羅一鈞表示,幼兒疫苗與跟先前訂購的兒童疫苗為不同包裝劑型,還在另外洽談合約中;同時也會督促廠商進快遞送資料至食藥署進行審查。今年第三批採購BNT兒童劑型疫苗50.4萬劑,於今日上午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效期至今年9月30日,目前共有161.28萬劑到貨,分別為首批5月16日77.76萬劑、第二批5月30日33.12萬劑及本批50.4萬劑。指揮中心已於今年4月28日與香港復星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苗供應合約,並與美國Pfizer公司及德國BNT公司簽署兒童疫苗補充合約,預定供應220萬劑兒童劑型及18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做為基礎劑、基礎加強劑或追加劑使用,並視需求擴充400萬劑成人劑型疫苗。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國內又攔截到BA.4 BA.5. 美國入境最大宗
國內再攔截到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疫情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今公布,6月5日至12日攔截到17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包括3株BA.4及14株BA.5;不論BA.4及BA.5都以美國最多。目前BA.4及BA.5已累計攔截到65例,包括11例BA.4及54例BA.5。國內境外移入個案中新增檢出3株Omicron BA.4及14株Omicron BA.5,個案分別為10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5日至6月12日。其中檢出Omicron BA.4個案均自美國移入(3例);檢出Omicron BA.5個案分別自美國(4例)、德國、法國及泰國(各2例)、土耳其、西班牙、馬來西亞及瑞士(各1例)移入。羅一鈞表示,其中一例為本國籍小於10歲個案自美國入境,入境唾液陽性Ct27、無症狀,定序為BA.4,是目前第二例兒童驗出亞型變異株。指揮中心說明,國際上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分別於今年1月及2月首次於南非發現,研究顯示該二株病毒株均有傳染力較高及免疫逃脫特性,具社區傳播能力,今年4月至5月期間已於南非快速引發第五波疫情;世界衛生組織(WHO)於今年6月8日資料指出,目前已超過40個國家分別檢出BA.4 及BA.5,且全球發現該二株變異株感染國家及病例數均持續增加。指揮中心進一步表示,此外,近期BA.5病毒株已造成歐洲地區葡萄牙疫情快速回升,且英國、法國及以色列近期疫情回溫亦評估與BA.4 及BA.5傳播有關;鄰近國家中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韓國、日本及印尼均有社區感染病例,香港近日發現有BA.4或BA.5境外移入個案,部分曾具社區活動史,可能造成社區傳播風險。依現有研究顯示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仍需嚴密監測,並提高疫苗接種率。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接種 COVID-19疫苗可降低因感染COVID-19造成之重症、住院或死亡風險,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以獲得保護力。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指揮官陳時中隔離期滿未現身 羅一鈞揭原因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確診,自6月13日開始居家照護,昨天已期滿。但今天的防疫記者會陳時中仍未出現,由代理發言人羅一鈞代打主持。羅一鈞表示,因部長仍然快篩陽性,且仍有輕微咳嗽症狀,因此採居家辦公、視訊開會,不便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部長因快篩陽性且有輕微症狀,因此為不影響與會媒體和受訪長官,採取較高規格不出席記者會。但解隔後快篩不是指揮中心的要求,也沒有要求繼續隔離,這僅是個人自行調整。於陳時中七天期滿仍有輕微咳嗽,外界關心還需要觀察幾天才會出席記者會。羅一鈞表示,七天仍輕微咳嗽是平均值,復原速度不算特別快或慢。(部長)因為比較謹慎,擔心公開場合可能有無法避免的近距離接觸,例如堵訪等。之後相信他還是會進行快篩,確認結果後再見面。羅一鈞也說,部長這幾天都以視訊開會,元氣、精神都不錯,也沒有常在視訊中聽到咳嗽聲。至於部長過去病史、手術,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的部分也依照醫囑服用五天莫納皮拉韋,有效降低產生重症風險。他說,七天後快篩陽性僅是代表少部分民眾隔離期滿,仍可能驗到殘餘病毒量,但國外研究,確診五至七天就培養出活病毒的機率小,因此國內措施為隔離後要加上七天自主管理。部長只是謹慎,企業不需要用特例做通案適用,七天後不用快篩,不論陰或陽都不影響七天自主管理措施,也能外出工作。陳時中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已退燒後仍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在陳時中確診後,社區防疫組長薛瑞元、醫療應變組長石崇良、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發言人莊人祥也陸續確診,因此上周防疫記者會連日由羅一鈞孤「鈞」奮戰。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295 增一歲男童肺炎重症
國內新增295例中重症個案、144例死亡。其中又增一例兒童重症個案,為一歲男童,出現肺炎,正在加護病房救治中。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中重症個案包括184例中症、111例重症,其中新增一歲男童重症。個案本身有慢性心肺及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月11日發燒,使用快篩檢驗陽性,6月13日出現咳嗽、有痰、活力下降等情形。6月15日因嗜睡、呼吸急促至急診,發現胸凹、氧氣濃度下降,且X光顯示肺炎。 住院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救治。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3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3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另外,死亡個案中139人具慢性病史、91人未接種滿三劑、75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920例,死亡4512例死亡。其中最年輕的死亡個案為20多歲男性,曾接種三劑疫苗。個案本身有神經疾病和氣切病史,6月13日確診,住院檢查肺炎和呼吸衰竭,經過治療仍不幸於6月17日死亡。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3.5萬、144例死亡個案 睽違一個半月降回三字頭
新冠肺炎本土確診人數自5月5以來再度降回三字頭!國內今天新增3萬5596本土個案,境外移入個案36例、144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可能是周日效應,還要觀察,但也表示未來的確診數應該只會比三萬多兩三成,在五萬例以下的機率會很高。羅一鈞表示,今天新增個案數較昨天下降30%,而比較前一週的週日到週一從5.6萬下降到4.5萬,僅降11%,算是下降滿高的。不過仍有可能因為週末視訊看診或通報上傳受影響,因此還要明天上班日的確診數,確認是數字有回補。但「減少的趨勢有出來」。今日新增3萬5596例本土病例,為1萬6811例男性、1萬8764例女性、2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5,312例)、高雄市(5,280例)、新北市(4,267例)、台南市(3,123例)、桃園市(3,097例)、彰化縣(2,960例)、台北市(2,296例)、屏東縣(1,519例)、雲林縣(1,040例)、苗栗縣(959例)、新竹縣(941例)、南投縣(886例)、嘉義縣(683例)、新竹市(674例)、宜蘭縣(590例)、花蓮縣(554例)、基隆市(437例)、嘉義市(426例)、台東縣(306例)、澎湖縣(158例)、金門縣(71例)、連江縣(17例)。今日新增144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83例男性、61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39例具慢性病史、91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3日至6月1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2日至6月17日。今日新增3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2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德國、泰國、法國及越南(各1例)移入,另31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6月4日至6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33萬695例確診,分別為13,859例境外移入、3,316,7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36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50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513例、台北市823例、台中市449例、桃園市423例、高雄市407例、台南市295例、彰化縣230例、屏東縣189例、基隆市151例、宜蘭縣121例、南投縣117例、雲林縣107例、苗栗縣84例、花蓮縣83例、新竹縣81例、嘉義縣79例、台東縣73例、嘉義市64例、新竹市45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6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台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家有確診者如何挑房避家戶感染? 醫師實際模擬這樣做
家有確診者,如何挑選房間避免家戶感染?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醫師嚴可倫模擬演習一次如何在家居隔,並在個人臉書粉絲專頁「骨筋中外」分享如何確實保護一起居住的家人,避免家戶感染,他也製圖提供民眾參考。嚴可倫醫師表示,唯有沙盤推演過,才能讓自己做好更萬全的準備,若不幸真的需要隔離,才能瞬間啟動、從容的應戰,度過病程,將危險減到最低。嚴可倫醫師說,如果家有確診者,除個人需要的用品,最重要的就是確診者房間的安排、設計,他建議,可依照以下幾個要點,來安排確診者的起居照護︰1風向:避免「迎風」的房間。以夏天吹南風為例,如果選擇向南開窗的房間,則吹入的南風很可能將房間內帶病毒的空氣、飛沫吹到家中其他位置,使家人感染機率上升;除了季節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會改變風向,例如周遭地形、建物格局、巷弄等等;因此最簡單測試風向的辦法,就是「衛生紙」,拿一張衛生紙,在窗邊感受方向,選擇衛生紙往窗外方向飄的房間。2導引氣流:可準備一支電風扇,對著窗外吹,藉此可以創造「門縫入、窗戶出」的類負壓氣流,減少同住家人感染風險;萬一窗戶較高,可以準備小板凳或紙箱把電風扇墊高,建立比較準確的氣流方向;測試方法一樣可將一張衛生紙,放在門縫處,順利往內飄就代表奏效。3有浴廁的房間:減少出房門如廁、盥洗的次數,降低感染風險;若房間無浴廁,真需要出門使用,建議「隔離者自帶酒精」,沿路將使用過的器具、開關、門把等等,邊噴灑消毒、邊倒帶回到隔離房間。嚴可倫醫師也提供「常見用物清單」,當家有確診者需要隔離時,可依以下的需要來準備︰1.食︰充飢糧食、餐點由家人、朋友放置門口(可考慮免洗餐盒,減少餐具往返增加感染機率)、桶裝水(或大罐礦泉水)2.衣︰換洗衣物、毛巾、盥洗用具(能一罐洗全身的最好)、口罩3.住︰垃圾袋數個裝垃圾/髒衣服)、衛生紙(棉)、電風扇(墊高用板凳)、消毒用物4.行(通訊)︰手機、電腦等3C產品、視訊設備、充電器、延長線、網路線(wifi)5.育樂︰書本、數獨(或拼圖)、電動、健身器材等,因人而異6.藥︰退燒、止痛、止咳藥(水)、維他命、溫度計、快篩試劑、血氧機嚴可倫醫師建議民眾,可和家人一起討論確診後如何照顧、挑選家中哪間房來隔離確診家人,萬一狀況發生時,就可以順利啟動就緒,一般而言,要盡量隔離者房間能用電風扇將空氣往戶外吹,能確保房內的空氣單方向往戶,而非流到其他家人的生活空間,就能降低家戶感染的風險。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花蓮地牛翻身!居隔者「人命優先」 可戴口罩逃
本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每天仍有五萬多人確診,許多民眾必須在家居家隔離七天。今天上午9時5分,花蓮光復鄉發生規模6.0地震。地震深度僅6.8公里;連台北都能感受到明顯的搖晃。因此又有民眾擔心,如果正在居家隔離能否離開檢疫場所避難。事實上,發言人莊人祥早在疫情之初便表示,若真有緊急避難需求,可戴口罩暫時外出避難,危急狀況後盡速返回,不會開罰。根據「傳染病防治法」,居家隔離或檢疫期間擅自外出將處新台幣10萬至100萬元不等罰鍰,因此許多正在隔離的民眾擔心,像地震這種緊急狀況下逃到室外會被罰錢。不過莊人祥之前便表示「人命優先」,因此隔離者若發現將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向外逃生,但是務必戴口罩。如果離開房間而觸發電子圍籬警報,指揮中心會聽取理由,因此在這種特殊情況下不需要擔心被開罰。且根據「行政罰法」第13條規定,發生天然災害或事故且有緊急避難需求時,居家檢疫者或隔離者可戴上口罩暫時離開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處所,待危險狀況解除後儘速返回即可,無須擔憂因緊急避難而受罰。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男童染疫後手腳指甲全變白家長嚇壞 醫師:長新冠症狀
一名男童因新冠肺炎確診後,家長上周發現男童手腳指甲全都變白,驚嚇以視訊門診求助醫師,童綜合醫院醫師診治發現,是新冠病毒入侵血管造成長新冠症狀。童綜合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高佳慧表示,她上周診治一名確診6歲男童,確診後兩天退燒,手腳指甲卻一夕變白,她說這是自己首次看到的長新冠症狀。高佳慧說,她遇到此首例後,請家長拍攝照片,她再請教國內其他感染科專家,發現也有醫師碰到類似案例,幼童大約2周以上才會出現指甲反白情形。視訊問診持續追蹤至今,男童無身體不適,活動力正常,手指功能也未受影響,高佳慧說,其他醫院也有碰到類似個案,確診童都在2到3個月後指甲顏色逐漸恢復正常顏色,家屬獲知後已稍放心。高佳慧表示,她診治男童後,搜尋國內外相關「長新冠」副作用報導,發現新冠肺炎至今,國外曾報導有患者新冠肺炎感染後因為病毒侵犯血管,讓血管受損,導致指甲出現變化,包括出現白色條紋等指甲症狀。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黑心快篩被指甩鍋 食藥署:廠商EUA資料皆填「美國製」
大鑫公司涉嫌黑心快篩試劑風波仍在延燒,國民黨立委林奕華針對食藥署說法再度質疑,表示富樂官網上不論是歐版或美版快篩,皆標示「中國大陸製」,認為食藥署仍在推諉。食藥署今日新聞稿再度澄清,指出醫優公司與大鑫公司在送審EUA時,產地皆填寫「聖地亞哥場製造」,若有不實輸入將溯及既往追究。根據林奕華踢爆,富樂快篩不論是歐版的「Flowflex SARS-CoV-2 Antigen Rapid Test (Self-Testing)」或美版的「Flowflex COVID-19Antigen Home Test」官網製造地點都是中國大陸,質疑食藥署仍在推諉。對此,食藥署醫粧組簡任技正林欣慧表示,不管是醫優公司還是大鑫公司,在送審EUA時檢附的資料都是美國製造,製造廠皆填寫聖地亞哥,因此食藥署通過審查時確認送審的產品與文件皆符合規範便核准EUA。至於當時是否查驗兩家公司實際進口的產品與EUA文件相符?林欣慧則解釋,因為是緊急授權的概念,立法之初就沒有要求查廠報告、原廠授權、供貨證明等等,申請時符合特定醫療器材管理辦法,廠商提交的資料與證明文件相符,就核准專案輸入。林欣慧強調,食藥署核准EUA的是醫優公司、大鑫公司填報在「聖地亞哥製造」的快篩試劑,所以後面如果進來的卻是中國製造的產品,食藥署都會加強處理,不論醫優公司是否自請廢止EUA都會溯及既往辦理。林欣慧也指出,醫優公司曾於111年3月28日報關輸入4890組Home Test產品,其輸入產品混有Home Test及「Flowflex SARS-CoV-2 Antigen Rapid Test (Self-Testing)」,故因數量及產地與報關資料不符,遭關務單位攔查轉知後,食藥署依關務單位之轉知,已移請地方衛生局調查處理。食藥署表示,若業者以非核准產品混充偽冒EUA核准產品,如經調查涉擅用或冒用本人或他人合法醫材之名稱、說明書或標籤,依醫療器材管理法第61條規定,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二千萬元以下罰金;如涉屬未經核准擅自輸入,依同法第62條規定,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千萬元以下罰金。
-
2022-06-20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當醫師確診時/國內首位確診院長 黃弘孟住院後真心話:應該讓確診者住得舒服一點
「確診真的很意外。」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黃弘孟於今年4月20日確診,當時他代理和平婦幼院區院長,媒體報導是國內首位確診的院長。但他說,身為醫師,每天照顧病人,確診是躲不了的,這次就是輪到自己了。確診至今約2個多月,黃弘孟回想當時,「感覺是好久之前的事」平時埋首工作,像陀螺般「一直轉、轉、轉」,總是感覺時間過的很快。回想這次確診,黃弘孟在4月18日有門診,隔壁診間患者確診,由於他的診間與隔壁共用出入口,他被匡列為擴大篩檢對象,但當時隔壁診間醫師、護理師及他篩檢都陰性。19日因工作繁忙未採檢,20日再採,先做快篩,陰性;身為耳鼻喉科醫師,他便爲自己PCR。當時還開玩笑,「如果是陽性,可以隔離一周,順便休息一下。」工作同仁一旁笑說,「你沒份、你沒份……」,沒想到近傍晚PCR結果出爐,竟是陽性。黃弘孟得知結果時愣了一下,一臉詫異,想說怎麼會是自己。Ct值約30多,病程屬於初期,他懷疑可能是診間環境帶有病毒而感染。確診日當天晚上開始喉嚨痛、身體「夯夯」,有點微熱的症狀。確定染疫後,黃弘孟只擔心「同仁不要因我受累、不要因我感染」,每天問大家是否安好。那時沒特別思考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沒覺得特別嚴重,「更沒想到會不會因此死掉。」那時候疫情剛起,院務很多,只有想說應該要趕快好起來,不要增加大家麻煩。住院期間,第一天感覺只有喉嚨痛,就自行服用普拿疼、多喝水,但身體有點發熱。第二天就有護理人員進入病房照顧、清消環境,詢問「院長,今天有沒有不舒服,還好嗎?」他不想增加同仁負擔,總回答「還好」,同仁隨即整理病房環境就離開了,第二天也是如此。但他其實開始咳嗽、流鼻水、鼻塞,自己一直多喝水。到了第三天,覺得不能這樣下去了,只好向同仁「坦承」,自己有點咳嗽,讓醫師立即開藥。他在病房內自己做呼吸復健運動,增加肌力、體力,維持肺部健康。平時工作忙碌,黃弘孟沒有太多時間關心孩子,下班回到家後,孩子都睡了,也無法多說話,深感對不起孩子。這次住院,兩名子女都會傳訊息問他,「爸爸,你還好嗎?今天有沒有好一點?」讓他十分感動,也深感慚愧,真希望在孩子小時候,多花點時間陪孩子,說著微微哽咽起來。這次住院,黃弘孟對病患住院和護理同仁照顧病人的辛苦,有更多體悟。因為工作,他有時會收到住院民眾陳情,抱怨住院不舒服,他當時認為,住院是為了治療疾病,住的品質無法向飯店一樣。這次住院,讓他思考,在防疫作為下,確實可以讓確診患者住的舒服一點。出院後,要求同仁把隔離病房的棉被套、枕頭套換新,環境布置、日夜燈光調整等,也比照家中溫暖的情境。每天看到護理同仁身穿防護衣,進入病房照顧病人、環境清消,也想可不可以「do some thing」,比如說調整輪班,增設隔離病房內對講機,減輕護理人員頻繁進出。還記得去年疫情期間,有患者住院長達2個多月,住到後來受不了開始「鬧房」,後來護理人員都與病人加Line,以便關心,病人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詢問,降低焦慮。去年5月,和平醫院所在的萬華地區爆發本土疫情。黃弘孟說,當時可說相當「慘烈」,在滿床狀態下,衛福部下令一周內清空,成為應變防疫醫院。「病人不是蘋果,不是搬到另一個籃子就好,況且也沒有其他的籃子」,沒有其他醫院也沒有類似經驗,最後大家齊心協助調度,五天內順利清空病房。黃弘孟已忘記去年疫情爆發最初的兩周,他是如何活過來的,幾乎沒什麼吃、沒什麼睡,體重從79公斤掉至66公斤,暴瘦13公斤,幾乎回到40多年前當兵時的體重。其他同仁也以醫院為家,「同仁累癱在醫院牆角邊,臉色暗灰」,連內衣褲都而無法換洗,只能到醫院隔壁的超市購買,慶幸最後安然度過。黃弘孟染疫時身為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院長,當時心想一定要完成三大任務。首先努力防疫,軍人沒有選擇不上戰場的權利,醫師面對如世界大戰的疫情,躬逢其勝,就是能做盡量做,守住疫情不能退縮,尤其Omicron疫情比去年更難防堵。其次,一定要保護院內同仁全身而退,「有多少人進去照顧,就必須有多少人安全出來,一個都不能少。」現在身為北市聯醫總院副院長,更宏觀規畫,希望疫情快一點過去,慢慢恢復正常營運,讓同仁們可以養家活口。醫師小檔案姓名:黃弘孟 頭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確診時間:4月20日如何感染:可能與確診者接觸症狀:喉嚨痛、發燒、咳嗽、流鼻水、鼻塞等治療:服用緩解症狀藥物、休息、多喝水給確診者一句話:大家一起加油,努力防疫,讓疫情快速緩和,因有可能會再次感染,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再次感染。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聞眼/吳秀梅甩鍋廠商 食藥署審假的?
大鑫資訊公司黑心快篩事件延燒,早在三月一日美國FDA就針對「富樂」快篩提出示警,切莫販售。食藥署卻不當一回事,幾無後續動作;直到地檢署展開調查,朝野立委撻伐食藥署的失能,食藥署署長吳秀梅面對媒體時,卻彷彿局外人,一句「應被譴責的是違法廠商才對」,把責任全丟給廠商。要說廠商「無良」,那食藥署豈不是「無能」,在審查快篩試劑EUA審查上,可說是荒腔走板。先前資本額僅二百萬的前小吃店「高登環球生醫」竟可獲得十六點五億中央快篩採購標案,五月四日遭國民黨爆料,高登棄標退出標案。但對比自去年六月起,食藥署陸續收到四十件廠商申請進口唾液快篩,但均以「資料不齊」打了回票,許多廠商抱怨,與食藥署公文來回三個多月,就是無法取得EUA的唾液快篩,最後紛紛打退堂鼓;但神奇的是,「福又達」公司申請韓國製「福吉美唾液快篩」EUA,卻能火速通關,四月十五日遞交申請、四月十九日食藥署通知補件,四月廿九日核准EUA申請。後來外界揭露,原來「福又達」創辦人是高端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陳燦堅,大家這才恍然大悟為何前面廠商會遭食藥署一卡再卡。也就是說,當食藥署想卡的時候,就會嚴加審查,當老早被外界一再示警的快篩,卻能照樣通過EUA,出包了,吳秀梅居然又擺出一副「不干我事」的姿態,也真是令人開了眼界。現在更被發現還有其他同樣未經過美國FDA核准且示警的快篩,也獲得食藥署EUA,廠商還大剌剌在官網宣傳獲美國FDA,顯然亂象不只一樁。對於外界批評,食藥署總找出推拖之詞,例如,「EUA審核流程很多時候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更荒謬的是,吳秀梅居然卸責給違法廠商,似乎忘記自己為主管機關,難道食藥署的EUA都是審假的嗎?從去年一路為高端疫苗開綠燈,到今年的快篩,吳秀梅真是讓人見識到好官我自為之的最高境界了。
-
2022-06-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又一韓製快篩劑遭美FDA下架 疑雲添一筆
大鑫資訊代理的富樂快篩疑雲持續延燒。大鑫被揭發的關鍵,是今年三月初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署(FDA),曾對ACON的一款FLOWFLEX快篩發布警訊,指其並未通過FDA許可,不許販售,應全面下架、回收。但經查,目前食藥署許可的快篩中,另有一款韓製快篩,也曾在同一時間遭FDA警示,要求下架;但進口商在宣傳時,竟仍以「美國FDA批准」做宣傳。記者查證FDA官方網站,發現食藥署批准的進口快篩試劑,曾遭FDA示警要求下架、回收者,除ACON銷往歐洲等其他地區的FLOWFLEX快篩,今年三月,韓國SD Biosensor Inc生產的「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也遭FDA發布警訊,指出這款快篩未獲得FDA授權或批准在美國銷售、使用,如果使用這款快篩,可能會出現錯誤結果的風險,民眾不應使用,廠商應全面下架、回收。而同品名快篩,從去年到今年五月,共有三家廠商向食藥署提出輸入申請,分別是在去年七月和今年五月獲得許可。不過去年七月申請的廠商,上周五主動申請註銷。而目前已申請通過快篩進口的兩家廠商,至少有一家在宣傳網頁上,仍書寫著「美國FDA批准使用」文字;另一家生技公司,則是今年四月廿九日才成立。從FDA對韓國SD快篩的警示內容看,與ACON的FLOWFLEX快篩被警示的情況幾乎完全相同。兩家公司都有生產二款不同快篩,其中一款獲得FDA核准,另一款則否,且因在美販售遭到FDA提出下架、回收警示。但在台灣申請許可情況則並不相同,申請ACON的FLOWFLEX快篩進口的兩家廠商,都是以美國FDA許可的商品進口;申請韓國SD快篩進口的廠商,是以歐盟許可的型號向食藥署提出申請;但宣傳為「美國FDA准許」,則恐有違法之虞。對此,食藥署藥粧組回應,美國FDA二月四日及三月一日針對韓廠的「STANDARD Q COVID-19 Ag Home Test」快篩發布警示時,食藥署已即時監控。但由於業者送審資料皆符合審查法規,食藥署確認該產品安全、效能及品質後予以核准,目前仍為合法輸入的商品。食藥署表示,美國FDA的警示重點是該試劑尚未通過EUA,不得在美銷售,並未針對有效性、安全性等進行評估,食藥署未再針對該產品進行安全性抽驗調查。至於有廠商以「美國FDA核准」作為宣傳重點,還需進一步釐清。
-
2022-06-2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後咳嗽、易喘多久才會好?醫解答新冠後遺症康復所需天數
近日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肺炎,不少康復後民眾出現咳嗽、疲倦、微喘、嗅覺異常、記憶力變差等後遺症。耳鼻喉科診所醫師張益豪提醒,研究指出咳嗽需要2至3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康復,並提供三點「缺氧」警訊,若發生則須儘快就醫。感染新冠後遺症包含:疲倦感、咳嗽、胸悶、記憶力變差等近日許多新冠康復後的病患都會前往他的診所求助包含,「醫師求救,我感染之後常常覺得很疲倦」、「請問感染之後,是不是會變笨?會笨多久」、「感染之後常常胸悶」、「感染後時常覺得專注力無法集中」、「我常常咳嗽很難受」等,張益豪表示,上述都是很常見的感染後後遺症。張益豪指出,隨著越來越多民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後已開始有持續的咳嗽、嗅覺喪失、胸悶、微微的喘、甚至有不少民眾出現專注力與記憶力變差的狀況 。久咳恐影響健康、社會觀感! 應積極處理「久咳部分要積極處理!」張益豪強調,以健康問題的角度,很多民眾久咳甚至夜咳,大大影響到睡眠,進一步的就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就會造成免疫力受影響,久咳也容易引起呼吸道粘膜破皮而咳出血絲血痰,也容易因為傷口而造成二次感染或發炎;再者是「社會觀感問題」,咳嗽會造成身旁的親友感到恐慌,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感受。「缺氧」3點警訊 判讀是否該就醫張益豪指出,據刊登在《Uptodate》醫學研究指出,疲倦需要3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咳嗽需要2至3個月或更長時間;嗅覺異常大約維持一個月,很少需要更長的時間;記憶力變差則需要會維持數週至數個月才能康復。至於圖片中的喘,張益豪強調,這裡指的是微微的喘、悶,而不是呼吸急促或缺氧,民眾可以透過以下方法判斷自己是否該就醫: 透過血氧機測量血氧,如低於95以下,建議盡快就醫。(排除是否機器故障,自己量起來很低時,建議測量家人一下,避免是機器問題。) 嘴唇發黑發紫發白、或指甲發青 講話上氣不接下氣,無法一口氣講完完整句子,下方請練習一口氣講完 『今天是2022年6月14日我是某某某現在正在測試講話』,若這段話講起來跟身旁的親友落差很大,那請留意。張益豪也提供《Uptodate》醫學文章摘要給民眾參考:Recovery and long-term sequelaeThe time to recovery from COVID-19 is highly variable and depends on age and pre-existing comorbidities in addition to illness severity. Individuals with mild infection are expected to recover relatively quickly (eg, within two weeks) whereas many individuals with severe disease have a longer time to recovery (eg, two to three months).The most common persistent symptoms include fatigue, dyspnea, chest pain, cough, and cognitive deficits.Data also suggest the potential for ongoing respiratory impairment and cardiac sequelae.翻譯如下:恢復期和長期後遺症COVID-19的康復時間變化很大,除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外,還取決於年齡、原有的合併症。輕度感染的人預計會相對較快地恢復(例如,在兩周內),而許多重症患者的恢復時間則較長(例如,兩到三個月)。最常見的持續症狀包括疲勞、呼吸困難、胸痛、咳嗽和認知障礙,數據也表明有可能出現持續的呼吸系統損傷、心臟後遺症。(常春月刊/編輯部整理、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延伸閱讀: ·染疫後無症狀、輕症,還需擔心長新冠嗎?  5成患者恐會出現這種病 ·Omicron確診過、打完3劑仍可能「二次感染」! 專家揭「重複感染症狀嚴重度」
-
2022-06-1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抗病毒藥漏吃怎麼辦?藥吃完又快篩陽還需再領藥嗎?醫師詳解新冠口服藥常見疑問
截至昨天為止,全國已有24萬2388人領用新冠肺炎抗病毒口服藥,其中19萬5306人份是輝瑞,4萬7081人份是莫納皮拉韋。用藥人數漸增,第一線醫師和民眾有些問題需要解答。比如,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可以同時吃中藥嗎?五天藥沒吃完,會有抗藥性嗎?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家庭醫學醫學會今上午舉辦新冠肺炎臨床經驗視訊研討會,由醫學會副理事長黃振國、高雄縣醫師公會理事長王宏裕主持,高雄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禎祥、成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南瑤分別演講並解答線上提問。●如果漏掉一次沒吃,接下來的藥怎麼吃?李禎祥表示,輝瑞口服藥每天要吃兩次,假設原本應該吃藥的時間是早上8點和晚上8點,早上不小心漏掉沒吃,可在8小時內補吃,也就是下午4點前可以補吃。但若超過8小時,那就不需要再補吃,晚上8點直接服用下一劑。●可以同時吃中藥嗎?李南瑤表示,清冠一號成分包括黃苓,其主成份baicalein及wogonin在肝臟及腸道會抑制CYP3A4代謝酵素,與抗病毒口服藥代謝路徑相關,會有交互作用,不可以並用。同樣不適合並用的中藥也包括普濟消毒飲、定喘湯。●如果自行停藥或減藥,沒有吃完五天療程,下次感染會不會有抗藥性?李禎祥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但從過去使用克流感治療流感的經驗可以知道,如果用藥時間不足,確實有可能產生抗藥性。為了減少病毒殘存及抗藥性的問題,病人應吃完完整療程的藥物,如果日後再度確診,用藥的效果才會一樣好。●如果藥吃完,快篩又陽,需要再領一份藥嗎?李禎祥表示,抗病毒口服藥的使用目的,在於要搶在發病前五天的「病毒增生期」,減少病毒複製,進而減少進入發炎期、重症死亡的機會。當藥吃完、病程進入陰陰陽陽階段,就不需要再用藥。李南瑤也說,依照目前科學證據來看,同一次感染是不建議再給第二次治療藥物,但若是再次感染,仍要給予治療,才能預防高風險群變成重症。●長輩身體瘦弱,體重不到40公斤,可以吃藥嗎?李禎祥表示,因為臨床試驗資料就是這樣,因此還是建議體重40公斤以上會比較合適。李南瑤表示,他有遇過39公斤的長輩,因為距離40公斤只差一點點,經過充分告知並取得家屬同意之後,還是有開藥給他。王宏育表示,超高齡、肌少症的長輩,常常體重都很輕,很可能不到40公斤。這些長輩也很多沒有打疫苗或是只打一劑,這些對象該如何用藥,值得一線醫師集思廣益、多多討論●若感染新型變異株,這些藥還有效嗎?李禎祥表示,如果再次感染其他變異株,再次用藥是合理選擇,現行抗病毒口服藥都仍有效,這就像流感病毒也一直突變,但仍可用克流感治療。因為冠狀病毒突變主要發生在表面抗原,但從體外試驗可看到,抗病毒藥物減少病毒複製的作用機轉,是去抑制病毒的蛋白質,所以不會因為病毒變異而失效。●口服藥可以預防長新冠嗎?李禎祥表示,最近有英國研究發現,感染Omicron變異株之後,發生長新冠的比率只有Detla的2成,如果有打疫苗,發生長新冠的機會也會下降。至於服藥是否有關,還需要後續資料的分析,不過要記得,用藥的最重要主要目的是預防重症。●臨床觀察最常見的用藥副作用有哪些?李禎祥表示,目前最常見的是味覺異常,占比大約5%,病人服藥後會覺得嘴巴苦苦的。他會告訴病人,如果感覺「良藥苦口」,可以吃點帶甜味的食物作為平衡。另外有大約3%病人會輕微腹瀉、拉肚子,發生血壓高或肌肉酸痛更少了。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陳時中居隔最後1天 羅一鈞:不需快篩即可主持記者會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周日確診,自6月13日周一開始居家照護,到今日滿七天。不過,明天陳時中是否能復出開記者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將視部長的身體狀況而定,但沒有規定一定要快篩陰性才能開記者會。陳時中已68歲,符合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條件。而他日前透露染疫後狀況,表示自己發燒三天,三天後已退燒,但有咳嗽、咳起來骨頭會痛等狀況。而因有其他慢性病,因此按照醫囑服用默沙東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根據指揮中心統計昨天共開立4976人份口服抗病毒藥,其中輝瑞「倍拉維」(Paxlovid)共4236人份、默沙東「莫納皮拉韋」740人份;今年以來累計開立約25萬1252多人份,包括20萬2993人份倍拉維及4萬8259人份莫納皮拉韋。醫療資源統計,全台專責、負壓病房共1萬4137床、空床6908床、空床率48.9%,其中台北區54.8%、北區58.5%、中區42.4%、南區32.0%、高屏區49.6%、東區50.1%;55家集中檢疫所共8131床、空床數4774床、空床率58.7%;48家地方加強型防疫旅館4533床、空床數2146床、空床率47.3%。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冠增3歲童哮吼重症亡 住院後發現糖尿病酮酸中毒
國內新增中重症285例、172例死亡個案。其中再增一例兒童死亡個案,個案為三歲男童,本身有慢性腦部神經系統疾病,死因為哮吼併呼吸窘迫及糖尿病酮酸中毒。另增一例17歲青少年重症個案,二度赴急診,因肺炎仍收治於加護病房。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172例死亡個案中,166人具慢性病史、100人未接種滿三劑、97人超過80歲以上。目前累計中重症1萬2625例,死亡4368例死亡。死亡個案年齡分布自3歲到90多歲。其中一名三歲男童,本身有慢性腦部神經系統疾病,6月7日發燒至40度至診所抗原快篩陽性確診。6月11日出現咳嗽、嘔吐、活動力降低至醫院急診,發現有呼吸喘、呼吸雜音,診斷為哮吼併呼吸窘迫,收治於兒科專責加護病房,並給予氧氣、類固醇、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等藥物治療。另於診治過程中,發現個案有糖尿病酮酸中毒,屬於糖尿病重症,因此給予胰島素治療。但仍不幸於6月14日因敗血性休克及心肺衰竭,急救無效死亡。目前12歲以下兒童重症共62例,包括腦炎21例、肺炎(含細支氣管炎)12例、敗血症3例、哮吼7例、MIS-C12例、共病2例、家中死亡5例;死亡增至18例。中重症包括145例中症、140例重症。其中一名17歲青少年,本身有慢性腦神經疾病、長期臥床,未接種疫苗。6月9日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及短暫抽搐等症狀至急診,PCR檢驗陽性確診,但經醫師開立藥物後返家居家照護。返家後發生四肢間歇性發紫,6月13日再度至急診就醫,發現血氧濃度下降、X光顯示肺炎,插管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並接受瑞德西韋、類固醇等藥物治療,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目前13至18歲青少年重症個案共八例,包括肺炎五例、心肌炎一例、MIS-C一例、共病一例;死亡維持三例。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5萬561例、172例死亡 羅一鈞:中南部正脫離高原期
本土疫情持續下降,新增本土個案人數連續三天維持5萬多人。國內今天新增5萬561例本土個案、75例境外個案,172例死亡個案。代理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各區均呈現下降或緩降情形,中南部正在脫離高原期,周一起可望每日可望維持新增確診5萬人以下。今日新增之5萬0561例本土病例,為2萬3669例男性、2萬6873例女性、1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台中市(7,820例)、高雄市(7,391例)、新北市(6,133例)、台南市(5,085例)、桃園市(4,093例)、彰化縣(3,750例)、台北市(3,265例)、屏東縣(2,248例)、雲林縣(1,311例)、南投縣(1,254例)、新竹縣(1,203例)、苗栗縣(1,124例)、嘉義縣(1,048例)、新竹市(1,008例)、宜蘭縣(969例)、嘉義市(664例)、基隆市(663例)、花蓮縣(637例)、台東縣(504例)、澎湖縣(252例)、金門縣(123例)、連江縣(16例)。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5月10日至6月16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3日至6月16日。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75例境外移入個案中,為42例男性、3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7例)、越南(2例)、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法國、泰國、西班牙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60例感染國家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5月27日至6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329萬5076例確診,分別為1萬3823例境外移入、328萬119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2020年起累計5221例死亡病例,其中5,206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1,498例、台北市821例、台中市433例、桃園市395例、高雄市388例、台南市283例、彰化縣225例、屏東縣179例、基隆市149例、宜蘭縣120例、南投縣113例、雲林縣103例、花蓮縣83例、嘉義縣及新竹縣各77例、苗栗縣73例、台東縣70例、嘉義市62例、新竹市42例、金門縣10例、澎湖縣5例;另15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二次感染定義將明列 專家:後續用藥、隔離都未討論
染疫後真的有「無敵星星」還是會「二次感染」?指揮中心代理發言人羅一鈞日前表示,近期將明列二次感染定義,包括超過三個月以上可列入二次感染通報,以及一至三個月內的判定條件等,並修改通報系統,連動後續自主回報、開藥治療等。不過,中區指揮官、中國附醫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僅有共識「可二次通報」,後續的用藥、隔離方式等都尚未討論。羅一鈞日前表示,二次感染是最近一次病毒感染後,在三個月後再出現症狀,且PCR檢驗發現病毒量回升。目前各國對新冠肺炎二次感染時程定義不同,英國、美國認定三個月以上,歐洲認為60天以上。羅一鈞表示,二次感染仍可能成為重症,但也要考慮其重複用藥或高齡等用藥風險。黃高彬表示,雖然日前專家會議確實有針對二次感染進行討論,但主要是因爲之前「二次感染」系統會直接歸併為同一案,等於無法通報二次感染。但因Omicron的免疫反應輕微,染疫後的保護力不佳,加上現在又有BA.4、BA.5等新亞型變異株出現,更容易發生再次感染,因此認為應該要能讓相關個案可以被通報。他表示,國外對於第一次染疫後出現症狀可算二次感染的時間定義都不同,從29天至90天後都有;目前國內是採三個月後。但如果在三個月內又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癢、流鼻水、發燒等症狀,懷疑是新冠肺炎二次感染就要再次驗PCR;目前專家會議的共識為Ct值30以下可視為二次感染。另外,黃高彬表示,專家會議也認為,如果認為通報為二次感染,也必須針對感染者做全基因定序,確認後續感染的病毒為何,是否出現新變異株,加強監測。但是,對於二次感染後的一連串隔離、用藥等方式,黃高彬說,因為二次感染的定義也都尚未被核定,因此專家會議都尚未討論。
-
2022-06-19 焦點.元氣新聞
銀髮族輕症也恐引發肺炎 RSV疫苗第3期試驗收案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好發於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或65歲以上長者等族群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最嚴重可能產生細支氣管炎、肺炎,甚至引發死亡。目前沒有治療RSV的藥物,因此都是採支持性治療方式。恩主公醫院院長黃信彰院長日前受訪透露,台灣團隊參與了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RSV疫苗臨床試驗,數據上來看已有相當正面的成果,最快下半年會在美國等地申請藥證上市。RSV是目前少數沒有疫苗的傳染病之一,在治療上也只能以隔離照護、支持性治療等方式因應。黃信彰表示,如今民眾比較熟悉的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等都屬於呼吸道綜合病毒,對銀髮族來說,即使引發的是輕症,都可能會讓長者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造成肺炎。黃信彰指出,此次台灣參與的RSV疫苗試驗醞釀近10年,從去年3月第三期試驗開始後,如今收案部分是60歲以上的受試者,數據上來看相當不錯。副作用方面,黃信彰說,此款疫苗是「次蛋白疫苗」,因為是傳統疫苗,副作用多是施打部位紅腫熱痛、全身性肌肉痠痛,頭痛發燒者不多,長者可安心施打。施打RSV疫苗上的注意事項,黃信彰表示,目前臨床試驗中都有規定,一個月內不能重複施打流感、呼吸道病毒相關疫苗,因此暫時不宜與新冠肺炎疫苗交叉施打;並且已出現呼吸道症狀者,也不建議施打。至於劑量上,則多為單劑施打,不過目前臨床試驗也有安排受試者,間隔一年後再施打第2劑,要等試驗結果出爐後才能定論。黃信彰說,RSV疫苗相當建議年長者施打,尤其是「住宿型機構住民」,容易因為群聚而被感染;若有慢性肺病相關病史者,也建議施打,避免重症。整體的試驗結果,預計下半年出爐,同時申請美國FDA、歐盟EMA的審查,1、2年內可在台灣問世。黃信彰說,此次第三期臨床試驗規模多達25,000人,有安慰劑的對照、盲測,以及17個國家進行臨床試驗,台灣就是其中之一。以目前獲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數據預估,若此疫苗使用,估計每年可減少全球36萬人住院,同時減少超過2萬4000人死亡的機會。
-
2022-06-1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清冠一號並不是新冠用藥 而是「外感時疫」的臨時許可處方?
一個月前(2022-5-16)《端傳媒》的台灣組深度報導記者王怡蓁打電話來採訪我,希望我能針對「清冠一號」發表意見。今天王小姐用臉書簡訊通知我,說《端傳媒》已經刊出一篇有引用我的採訪的文章,標題是清冠一號「讓世界看見台灣」,但它真有療效嗎?。我點擊打開這篇文章後,在標題下面赫然看到【衛福部中醫藥司黃怡超強調,臨時許可核定的清冠一號並不是Covid-19用藥,其適應症是「外感時疫」】。我接下來又在文章裡看到這麽一段話:【「如果清冠一號要申請作為Covid-19用藥,就要依循藥事法規定的中藥新藥的查驗登記流程,提交臨床試驗計畫書,通過審查後才能上市。」黃怡超指出,清冠一號目前只有外銷藥證及臨時藥品證,未來疫情趨緩,臨時藥證就可能會取消。】我第一次見識到「外感時疫」這個詞,是去年這個時候,而當時我就是為了要追查清冠一號的來龍去脈,才會見識到這個有趣的醫藥名詞。雖然我不知道它的意思,但我有將它放入我的文章裡,請看清冠一號:世界熱銷,唯獨台灣買不到,關鍵在於模糊隱晦。今天,我為了想了解「外感時疫」是什麼意思,就用它作為關鍵詞在谷歌搜索,結果搜到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發表的[澄清] :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針對網路上有關「清冠一號」流傳訊息疑慮,特別再澄清說明。這篇文章有7個問答題。其中的第4個問題是【新冠肺炎確診者,才能夠使用「臺灣清冠一號」嗎?】,而它的回答是【不一定。「臺灣清冠一號」核准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傳統中醫學所說的「外感時疫」,即是現在的「流行性傳染性疾病」,「新冠肺炎」即為外感時疫之一種。只要中醫師診斷民眾的症狀,符合「流行性傳染性疾病」,就可以開立處方,不一定要等到民眾確診新冠肺炎後才能開立清冠一號。但是,基於新冠肺炎的治療資源與藥物有限,為了能充分運用到需要的民眾身上,還是希望中醫師在仔細診察後,再開立清冠一號的處方。】所以,「臺灣清冠一號」被衛福部核准的適應症為「外感時疫」,而「新冠肺炎」是外感時疫之一種。那,這就表示清冠一號能治療新冠肺炎嗎?我反覆搜索這篇文章,搜不到有任何類似「清冠一號能治療外感時疫或新冠肺炎」這樣的字眼,也搜不到有任何類似「清冠一號具有療效」這樣的字眼。可是,去年5月18日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有發表新聞稿,而它的第一條聲明是:「清冠一號是由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全聯會、臨床中醫師、三軍總醫院等數家醫學中心合作正式,已確定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哇!已確定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那,為什麼衛福部中醫藥司黃怡超會強調「清冠一號並不是Covid-19用藥」,而且核定適應症還只是「臨時許可」呢!?不管如何,《端傳媒》這篇文章的確是對清冠一號做了非常深入的報導。我尤其喜歡它的這兩段話:陳柏勳說:「我不太同意總統、政府機關、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都推廣藥物,甚至把熱銷跟療效混為一談,就會被質疑炒作,這次踩線的就是政府。」(註:把熱銷跟療效混為一談,真是一語道破)林野武表示,清冠一號不能作為預防用藥,因為藥材性質寒冷,若是虛寒體質的人吃了,可能會讓抵抗力下降,反而容易染疫。他強調,中藥還是藥,民眾要改變長期的錯誤認知,認為中藥可以健體強身,「沒這回事,是藥三分毒」。(註:有呷有保庇,這是台灣人常說的)原文:清冠一號並不是Covid-19用藥,衛福部中醫藥司黃怡超強調
-
2022-06-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食藥署證實 未要求大鑫EUA查廠報告
大鑫資訊公司進口美國「Flowflex富樂」快篩,被質疑「黑心快篩」,執行長黃南競等人遭調查。衛福部稱大鑫EUA(緊急使用授權)審查過程沒問題,核准的是美國廠生產的富樂快篩,但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調查發現,根本沒有美國製的富樂;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也點名食藥署長吳秀梅下台負責。消息人士指出,大鑫申請EUA送件過程,食藥署並沒有要求查廠報告。吳秀梅昨晚證實,EUA的醫材審核所需檢附的文件中,並沒有包含查廠報告,僅有非EUA的醫材才需要查廠報告。至於朝野立委要求下台,她說,食藥署是審核把關的單位,廠商送來的資料不正確、給錯誤的東西,不是應該譴責違法廠商嗎?行政院長蘇貞昌昨說,相關的疫苗、醫材及任何進口貨物,政府都是由各有關單位嚴謹把關。至於廠商違法行為,蘇揆認為,應該要嚴查嚴辦、追究責任,且對於不合格的相關任何醫材或者藥物,都會予以銷毀。消息人士指出,美國艾康公司的富樂快篩,生產地確實在中國,但EUA送件申請的過程,食藥署並沒有要求查廠報告,因此大鑫通過的EUA申請文件中,並沒有附「生產工廠」查廠報告及生產所在地的資訊。該人士表示,食藥署要求大鑫送件申請EUA文件當中,包括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EUA、以及富樂快篩的原廠說明書,兩項提到富樂快篩製造商資訊的,都是富樂快篩原廠製造商美國艾康公司的美國地址,所以食藥署認定核准的富樂是「美國製造」,但就艾康、富樂快篩的官網資訊來說,富樂不管各種規格,都是在中國的工廠生產。據指出,當時富樂快篩是否獲得美方EUA,才是食藥署的審查重點,所以就算大鑫沒被要求交真正查廠報告,食藥署也會核准。林奕華表示,不論富樂快篩是美國或歐洲流通的規格,都是中國大陸杭州的工廠所生產,只是總公司地址在美國的聖地牙哥,衛福部應公開大鑫快篩EUA的送審資料。國民黨質疑 跨部會包庇國民黨立委費鴻泰也說,大鑫進口的快篩,包裝上的產地、國際條碼都標錯,卻能取得EUA,其中關務署在富樂快篩入關時「一件都沒查」,質疑衛福部、食藥署到關務署是跨部會包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