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5 該看哪科.婦產科
搜尋
插管
共找到
548
筆 文章
-
-
2022-05-2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兒童合併腦炎多 急增病床
昨增二五一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一九八例、重症五十三例,另有四十二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十歲、合併腦炎男童;染疫兒童合併腦炎個案增多,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一直都很重視兒童重症,「但沒想到案例相對較多」,將嚴密觀察,並提供更多兒童就醫通道及加護病房。指揮中心迄今接到五例兒童死亡個案,其中四人合併腦炎,為此,指揮中心緊急擴增兒童家戶病床數量,從廿一床增至一百床,仍遭批「看到狀況,才擴增病床太慢了。」對此,陳時中表示,重視確診兒童的治療狀況,除舉辦相關研討會,也請專家討論如何預防兒童腦炎,不論是專責病房或是加護病房,使用量都不到一半,目前持續擴充中,「不能說準備得太晚」。昨四十二人死亡,介於十歲至九十多歲,廿二人八十歲以上,卅九人有慢性病史,十六人未接種疫苗。其中一例十歲腦炎男童。本波疫情已有六二五例死亡,五例為兒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男童未接種疫苗,無慢性疾病,五月十三日因發燒、頭暈、嘔吐等症狀,家長陪同至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隔天出現意識變化、抽搐,快篩檢驗為陽性,送至急診時發燒至四十點一度,有輕微肺炎、腦水腫、心律不整、氧氣濃度下降等症狀,雖使用類固醇、瑞德西韋、免疫調節、降腦壓藥物,仍因腦炎合併多重器官衰竭,不幸在十八日不治。雲林縣昨也傳出一名六歲男童因家人感染確診,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視訊評估恐有猛爆性腦炎風險,緊急轉往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隔離加護病房,前晚腎衰竭緊急插管,目前狀況逐漸穩定。兒科醫師建議,小朋友確診後,應接受抽血,觀察血液數值,藉此評估合併腦炎風險的高低。羅一鈞表示,上周專家會議訂出臨床處置指引,包括抽血項目、須注意哪些檢查,最近就會行文至醫界,供臨床醫師診治幼童的重要參考。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者康復留下新冠後遺症 疲倦健忘、房事不順超困擾
去年5月國內流行Alpha變異株,較多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插管,康復後仍持續喘、胸悶、呼吸困難,甚至還有「房事不順」。近期國內流行Omicron,以輕症居多,但出現「長新冠後遺症」(long COVID)狀況仍不少,包括慢性疲勞、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健保署去年調查,根據國內外研究報告,確診新冠肺炎後60天的亞急性期期間,仍有30至60%的人症狀持續出現,其中以疲倦(53.1%)、喘(22.9至43.4%)、關節痛(27.3%)、胸痛(21.7%)、咳嗽(15.4%)、嗅覺味覺異常(13.1%)等為主要後遺症。染Alpha肺纖維化 康復後仍喘胸悶60多歲女性去年5月確診,屬重症患者,當時插管使用呼吸器,後續產生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返家休養不到2天,因嚴重呼吸喘,再度送急診,血氧濃度掉到80%,屬於嚴重肺纖維化,後續透過肺復原、高流量鼻導管復健,慢慢從臥床進步到脫離氧氣,目前恢復正常生活,但仍時常胸悶,走一點路就會喘。40多歲的男性工程師,長期派駐越南工作,先前在越南確診新冠肺炎中症,於當地住院就醫,並使用氧氣,出院後出現擔憂、緊張、焦慮、脾氣暴躁、注意力難集中,甚至和太太的「房事」也辦不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目前返台於新冠門診追蹤治療。69歲復康巴士司機,去年確診重症、插管甚至氣切,住院近3個月,一度肢體無力必須臥床,生活無法自理,經過2輪、共20次的自費高壓氧治療,從原先癱在床上,現在能自己騎摩托車回診,治療上看見很好的效果。Delta、Omicron輕症留後遺症 健忘體力差36歲女性工程師,近期確診雖為輕症,但後續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記憶力明顯退步,同事上一秒講的事,她下一秒就忘了,經過高壓氧治療,改善注意力及記憶力。39歲的現役男性軍人,每年度須通過體能測驗,包括3000公尺、仰臥起坐、伏地挺身等,卻因確診新冠肺炎中症,即便康復,但體力大不如前,無法通過體能測驗,只能用游泳、競走替代項目測驗,造成工作、生活上極大困擾。30多歲護理師和先生先後確診,先生屬於中重症個案,有接受高壓氧治療,但護理師本身自覺輕症、狀況良好,沒想到經過整合門診心肺功能檢查,發現她走路時血氧時常低於90%,屬於低血氧症,代表肺部已損傷,如果沒有檢查,根本不知道自己有低血氧危機。三軍總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劉佳鑫表示,三總整合門診自開辦以來已收382位個案,初步分析,康復者約有2成有呼吸道症狀。目前門診正在追蹤129位新冠康復者,協助治療及復健,但「長新冠」目前無專門治療方法,接受高壓氧治療是現階段是一種選擇,但必須自費。劉佳鑫表示,除了康復者自述症狀,整合門診會安排全面評估,像胸腔內科會做6分鐘走路測試、肺功能檢查、呼吸困難指標評估;家醫科做骨密度檢查、微量元素檢查;復健科提供心肺運動功能測試;身心科醫師會檢測是否憂鬱、焦慮、失眠等身心狀況評估;營養師也會投入營養評估等。劉佳鑫提醒,近期Omicron確診個案多屬無症狀或輕症患者,沒有明顯肺炎或重症,但確診者康復後常出現疲倦、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最令人擔心的,民眾誤以為是「原有症狀」而不以為意。若確診後1個月症狀持續,就要小心是長新冠後遺症,建議可到新冠整合門診追蹤治療。
-
2022-05-2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42 10歲童列死亡統計 累計5童死
國內中重症今天新增251例,包括中症198例、重症53例;確診個案中有42例死亡個案。其中,死亡個案再增一例兒童個案,為前幾天公布的10歲男童。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兒童死亡個案累計至五例,42例死亡個案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22人為80歲以上,39人有慢性病史,16人未接種疫苗。其中一例為5月22日公布的10歲重症男童。該名男童無慢性病史,出現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個案5月13日開始出現發燒、頭暈、嘔吐等症狀,當天至診所就醫時評估良好而返家療養,隔天出現意識變化,使用快篩楊姓,合併肌肉抽蓄緊急送急診,體溫高達40.1,發現肺部影像有輕微肺炎、頭部電腦斷層發現嚴重腦水腫也有心律不整、血氧下降等,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發現多器官指數異常,曾使用瑞德西韋和神經系統用藥救治,5月18日不治。羅一鈞表示,累計兒童重症14,經過審查研判與新冠肺炎有關死亡共5例,其中4例腦炎,1例為在家死亡後經法醫研判為新冠肺炎。另有一名個案為20多歲男,無接種疫苗,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呼吸衰竭,不幸過世。53例重症個案中,17例未接種疫苗。其中一例為20多歲,有神經系統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曾接種過一劑疫苗。出現肺炎、泌尿道感染併敗血症。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中央要求放寬護病比 醫師警告恐出現3危險後果
國內本土疫情升溫,指揮中心要求放寬專責病房護理人力,引發基層醫護反彈,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指出,放寬護病比表示同間病房同時段配置更少護理師的意思,恐導致機動性更低,造成更多院內感染並加速人力流失,長遠下來對醫療體系不是好事;北市聯醫工會則呼籲要重視護理環境改善問題。姜冠宇分析,護理師配置減少恐導致機動性下降,給藥、緊急處置速度更慢,因專責病房給藥、處置等作業,護理師需做三級防護,比一般病房需多耗更多時間,更別提一間20床的專責病房,大致有2至3個病危的病人,以及5至6個病患隨時狀況可能變差。「如果真的縮減整體人力,病人病情有變化是處理來不及的」,姜冠宇直言,別以為專責病房只是讓病人度過病毒急性病程,病人在解隔翻床規定不斷更新,病患進出量越來越大,增加入住及出院程序,光這一點就需耗費更多力氣,連護理長都要親自下海接每個病人。第二,感控、病安管理會更差,帶來更多院內感染。姜說,專責病房本質就是「關」,但很多長者關不住一直要衝出去,先前就曾有人力少情況,還真讓長者跑出去不少次,只要這種心情不穩定的病患有一個,醫護就要花更多人力去壓制,而且不會有保全來幫忙,因此對病房的感染控制及病人安全都會變差。第三,醫護配置的減少也會加速人力持續流失。姜冠宇坦言,心理傷害不是用錢可以彌補回來,去年疫情,一票急診的護理師就全投離職單離開,就算給錢讓護理師撐住,短暫停留後,也會集體離職,因為挫折感太大,就不可能留住,而補貼僅只是讓護理師離職後去旅遊散心而已,長遠來看對醫療體系就不是好事。姜冠宇直言,現在不只護理師,就連他自己是醫師,也需與長官搭擋輪班,因越來越多同事確診陣亡,一個晚上也可能要顧3個專責病房;他知道病人有如狂潮、安養院都被投了深水炸彈般,一切都很困難,發出「醫療降載」命令更是丟面子,但有些原則仍要把持住,「不然台灣怎麼可以被稱為亞洲具有最高醫療的國家?」北市聯醫工會也指出,現行護病比,平均1位護理師要照顧6至10位病患,照顧期間須翻身、拍背、給藥、換藥(有壓瘡)、換尿布、餵(灌)食及其他治療,還有許多行政工作、護理紀錄及突發狀況要處理,若有插管或病危病人也要緊急處理。北市聯醫工會表示,國際護病比是1:5-6,等於每位護理師要照顧5至6位病人,每多照顧1人,病人相對死亡風險恐提升7%,如今疫情攀升,中央要求北北基桃擴增專責病床至30%,醫護人力不足下更漠視護病比激增,最高可至1:15,平均一位病患被照顧時間僅29分鐘、病患死亡率增高至63%,更讓各地專責病房護理師面臨護病比過高及過勞問題。
-
2022-05-23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死亡快速 專家:流程麻煩、兒童重症多是關鍵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嚴峻,根據統計四月以來公佈的死亡個案,約四成死者確診後快速死亡或根本來不及確診。專家指出,主要是治療流程麻煩,影響原本疾病無法接受常規治療、預後變差,另外這波疫情很多為兒童重症,因此除了腦炎外,非腦炎的重症病程也很快,家長和第一線醫護應注意相關症狀,「及早反應、早期診斷 、快速治療」。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快速死亡和死後確診的比例有點太高,代表「診斷不及時」,壓縮到可以治療的時間。治療時間一壓縮,急重症醫療人員壓力更大,也可能醫療還來不及上場,人就走了。黃立民分析,延遲診斷原因包括檢測不夠方便,比如日前長照機構反映急缺快篩,是可能原因;民眾或照顧者對疾病認知不足,或覺得程序太麻煩就不想驗。找到原因就要改善,讓診斷變容易,才能將快速死亡或死後確診的比例降下來。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表示,有愈來愈多病人原本就有其他疾病需要住院治療,卻因為驗出確診,治療流程變得很麻煩,影響到原本疾病無法接受常規治療,預後也變差。為了減少這種不利病人的情況,第一線都在努力減少簡化流程,最直接的作法就是讓確診過的醫護人員去照顧確診者、確診過的外科醫師去開刀。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則表示,很多病程快的多是兒童重症,尤其若出現腦炎,往往都在五天內去世。目前指揮中心也注意到這件事,包括舉行研討會、訂立指引,並在記者會上宣導前導症狀提醒家長和第一線醫護注意,都是好的一步。他也提醒,另外也有一群非腦炎的重症兒童,包括出現哮吼、患有癌症、正接受免疫製劑治療等兒童,也可能因為染疫,出現缺氧、敗血症和呼吸衰竭而快速死亡。邱政洵表示,這次看到很多小朋友,尤其小嬰兒因為新冠的上呼吸道症狀導致咽喉腫脹,而出現哮吼。過去小嬰兒出現哮吼往往打一針類固醇,就有很好的消腫效,但這次卻出現許多要插管的狀況,光是林口長庚就救治了近三名這樣的小朋友。而這些小朋友重症住院如果能夠及早使用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或類固醇等適當藥物治療,仍有機會就活。因此若有潛在疾病的小朋友一定要特別注意,若出現腦炎前導症狀、哮吼等,一定要盡快送急診,第一線醫護人員也要有所警覺,及早給予對應的治療。不過邱政洵也直言,新加坡雖有兒童重症個案,卻無兒童死亡個案,主要就在該國很重視兒童疫苗的涵蓋率。由於兒童個案無法使用Paxlovid或莫納皮拉韋等口服藥物,因此一但染疫就會非常麻煩。而我國兒童疫苗接種落後,莫德納開打多時,卻有很多人不願接種在等BNT,「這是錯誤的」;偏偏BNT又延遲交貨,導致兒童接種率不佳。他表示,接種疫苗可預防重症,雖然五歲以下兒童尚無法接種疫苗,但如果哥哥姊姊接種,就多一層保護,避免兒童密切接觸染疫;尤其現在看到也出現10歲的腦炎個案,因此應儘早將兒童疫苗接種率拉上來才行。
-
2022-05-2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累計5童腦炎重症 八大前驅症狀要注意
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三例兒童重症,其中兩名個案併發腦炎。目前累計12例兒童重症個案,五例兒童腦炎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目前看到兒童併發腦炎有在增加的趨勢,因此提醒出現抽搐、持續昏睡、持續頭痛等八項症狀,可能是兒童腦前重症的前驅症狀,必須立即就醫。羅一鈞表示,新增三位兒童重症個案,包括一位10歲男童無慢性病史,出現腦炎併多重器官異常,目前於加護病房救治中。個案5月13日開始出現發燒、頭暈、嘔吐等症狀,當天至診所就醫時評估良好而返家療養,隔天出現意識變化,使用快篩楊姓,合併肌肉抽蓄緊急送急診,體溫高達40.1度,發現肺部影像有輕微肺炎、頭部電腦斷層發現嚴重腦水腫也有心律不整、血氧下降等,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發現多器官指數異常,使用瑞德西韋和神經系統用藥救治中。一名一歲多男童本身無慢性病,5月20日出現發燒、全身抽蓄且持續,緊急送醫插管後抽蓄停止,於醫院檢驗確診,目前也轉送到加護病房治療中另有一名一歲多女童有腸道閉鎖病史,5月16日出現發燒、抽蓄、嘴唇發紫等症狀,目前合併敗血症和呼吸窘迫救治中。三人都有使用瑞德西韋。羅一鈞表示,目前累計12兒童重症個案,其中包括5位腦炎個案,當中四位介於一至四歲,另有一位為今天公布的10歲兒童,另外七例重症個案則包括肺炎、敗血症、哮吼等。羅一鈞表示,之前腸病毒71型疫情也有兒童腦炎增加的現象,不論腸病毒或其他病毒感染情形,有八個需要特別注意的前驅症狀。包括體溫超過41度,代表體溫中樞已經失常,另外包括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也是侵犯中樞神經的病徵,可自行或由親友緊急送醫或打119。羅一鈞表示,兒童神經急性照顧重點為注意顱內壓升高情形,如果有相關表徵要特別注意用藥降低腦壓,必要時也需要低溫療法或手術;針對新冠肺炎本身可使用抗病毒藥物;如出現免疫風暴或免疫激素增加,可使用類固醇、免疫球蛋白等免疫調節劑等。
-
2022-05-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增223例!2兒童重症 5歲童腿痛暈倒、9月嬰插管
國內今新增本土個案84587例,死亡59例,中重症個案增加223例,包括中症153例、重症70例。死亡59例中,56人有慢性病史,年齡從30至90歲,其中29人沒施打疫苗,其中一名30多歲死亡個案,本身有慢性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確診新冠肺炎合併心肺衰竭。另重症新增2例兒童個案。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59例死亡個案中,其中34例較高齡、超過80多歲。而今日個案中,最年輕死亡個案30歲男性,曾有肝硬化,沒有施打過疫苗,染疫後心肺衰竭過世;另外40幾歲幾位死亡個案,都有慢性病史,染疫後合併肺衰竭,有腦相關共病等。今有3例特殊重症個案,羅一鈞表示,一名20多歲女性有癌症病史,曾施打2劑疫苗,染疫後短暫5天有呼吸窘迫,住進加護病房觀察,有使用瑞德西韋,目前已經出院,算是重症個案。另外2例兒童個案,羅一鈞表示,其中5歲男童有先天性肌肉系統疾病,染疫當天出現腿痛情況,5月17日時,後續在家中有昏厥情況,緊急送醫就醫,急診檢查發現有肺炎跟腦水腫情況,緊急插管轉送到兒童專責醫院到加護病房收治,有血氧偏低狀況,加護病房有給瑞德西韋等,也針對腦水腫處理,明確的病情有肺炎,至於腦水腫是否合併腦炎要再研判。羅一鈞表示,另一名是9個月大男嬰,5月15日有發燒咳嗽,發燒時活力差,經PCR陽性,5月17日凌晨有高燒、呼吸喘,再送到急診,有血氧偏低,送急診前有發現呼吸聲音粗,有俗稱「狗吠聲」哮吼症狀,表示上呼吸道有嚴重發炎阻塞,是次感染後的急症,男嬰收治加護病房,有使用呼吸器,5月20日移除呼吸器,病況改善持續,目前還在加護病房治療中。羅一鈞指出,這2個小孩重症個案,一個合併肺炎腦水腫,一個是哮吼、急症呼吸窘迫,男嬰已移除呼吸器,持續治療中。
-
2022-05-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就醫暴增 90歲老太太苦等病床
基隆市一名須洗腎的九十歲老太太快篩陽性,前天深夜到基隆長庚醫院急診,家人在臉書發文,不捨她凌晨兩點半還在「急診室門口忍受風吹雨打」。長庚醫院昨表示,防疫期間民眾就醫需求暴增,請民眾體諒;老太太完成PCR採檢及診療後,凌晨兩點十三分安排到戶外帳觀察床位,下午一點五十一分收治住院。林姓男子前天凌晨上傳基隆長庚急診室外母親坐在輪椅上的背影,貼文稱老媽在凌晨兩點卅分依然在急診室門口忍受風吹雨打,正常人在這種天氣站三小時都受不了,何況是九十歲的洗腎患者。貼文被人轉傳到臉書「基隆人大小事」社團,引發網友關注。社群平台上也有人發文談及此事,談讓老人家坐在輪椅上淋著雨,吹著風的等待床位。醫療量能不足、床位不足,就不要一直講優先收治條件,根本淪為空談。基隆長庚醫院昨表示,老太太十七日凌晨○點二分到急診室就診,醫師十五分鐘後就完成診療作業與PCR檢測。昨凌晨二點十三分安排老太太到戶外帳觀察床位,下午一點五十一分完成收治住院作業,整體醫療作業並無延滯。此外,近日北部某公立醫院呼吸治療師爆料,呼吸衰竭重症患者若要插管或使用呼吸器,必須在負壓環境下執行,但近日醫院收治太多確診病人,逼得醫護只能在急診處、非專責環境下,讓患者使用呼吸器,不僅增加院內感染風險,一旁排隊採檢PCR的民眾也可能增加染疫危機。
-
2022-05-18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人生如戲,戲夢醫生
【編者按】本週「教我人生的病人」分別邀請不同人生階段的醫師執筆。第一位作者是已經擁有博士學位,即將由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說出他最感激的病人是幾年前在他開始到醫院實習不久所遇到的女病人,因為她使他領悟到,成為好醫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要成為關懷病人的「人」;接著一位中生代的外傷科主治醫師意氣風發地回想自己努力締造出近乎起死回生的奇蹟,並穿插過去救不回來的病人,家屬的哀求引發他更上一層樓出國深造精進; 最後一位部主任教授醫師在成功的手術後病人急轉直下,使他百思不解。為了找尋病因,他懇求家屬在停止急救後,在心臟肌肉採取樣本,而證明是與外科手術無關的磺胺類抗生素過敏性心肌炎,導致急性心臟衰竭。醫者面對病人非預期的惡化以及追求真相的心路歷程是罕為人知的一面。「叮!」完成往生病人的器官摘取手術,在夏日的艷陽下把沉甸甸的器官保存箱扛上救護車後,我坐上車把冷氣開到最強,正要閉目養神打道回醫院時,就聽到了手機通訊軟體的訊息聲:「嘿,鍾醫師,今天可忙?」竟然是那個把機車騎成廢鐵的傢伙:「要跟你說,車禍受傷到今天剛好滿一年了,謝謝你讓我現在還活著!」看完還真是啼笑皆非:「今天很忙,跟去年的今天一樣忙著幫車禍病人手術,只是撞壞的部位不太一樣,今天的是撞壞腦袋,去年的你則是撞壞除了腦袋之外的全身!」把手機調成靜音,我闔上眼沉浸在去年的那場戲。 炎炎夏日的週末早晨散步到醫院值班的路上,看著晴朗的藍天大概就能猜到這天一定會有各式交通意外來急診掛號了;煮上一杯咖啡,一邊啜飲一邊瀏覽前一夜還在急診留置觀察的病人資料,正當喝完咖啡準備起身披上白袍去查房,電話卻響起了!「EMT通報有重大外傷,機車騎士意識不清血壓量不到!預計五分鐘內抵達」是熟悉的專科護理師通知我速速到急救室準備!我快步走入已淨空備戰的外科急救室,急救區的生理監視器及超音波已開機,氣管插管工具已備妥,點滴架已掛上溫的生理食鹽水,住院醫師及護理同仁們都已就定位,要是再配個麻醉科醫師跟英文對話,就是標準的美國一級外傷中心配置了。「病人到!」急診門口的檢傷護理師領著EMT衝入、移床、接上各種監測儀器、準備插管、聽EMT彙報現場狀況,一切都是電光火石間,發生在床上躺著的壯碩年輕人身上! 對,是年輕人,但既沒有年輕人該有的蓬勃朝氣、也毫無知覺反應、一眼可見左大腿明顯變形、而且血壓只有60mmHg!我湊上前去摸了一下胸腹:「拿胸管過來,開胸包備著!」瞄一眼學弟掃的超音波畫面,我心中盤算著等一下可能會上演的各種劇本,還有劇情中會出現的各種橋段……這種外傷搶救的劇本大致上可以分為兩類結局,第一類是長篇小說:劇情內容包含開刀房裡一堆醫生鬼吼鬼叫,參雜著刀械碰撞跟監測儀器的刺耳警告音,然後我在手術完成後走出來,帥氣地扯下口罩跟家屬解釋,目前仍有生命危險,我們盡人事聽天命,像極了日韓電視集;第二類是短篇小品:在急診室經過一番拚搏後病人死亡,跟家屬解釋病人在最後那段時光中因為已經昏迷了,並沒有感受到太多痛苦,請節哀!然後有人昏倒、有人哭倒、還有人跪倒求我再拚一下,像極了台灣鄉土劇。曾經,我在一個寒冷的大清早,面對懷裡抱著剛出生寶寶的年輕媽媽,將她先生的人生劇本劃上了冰冷的句號!應該沒有一個醫者會喜歡這樣的短篇小品結局,讓小孩與爸爸從此天人永隔。為了學到所有當代最先進的創傷救治技術,讓台灣重傷的年輕人能再有機會書寫更精彩的長篇人生,我毅然偕同妻子帶著未滿半歲的大兒子,飛行了24個小時、在冰天雪地裡轉機,縮衣節食到美國東部的醫院待了一年,是那對站在寒風中與爸爸訣別的母子給了我動力!「鍾孟軒,看你平常也不愛開刀,怎麼每次假日打來喊要緊急開刀時,都是這種把大家搞得雞飛狗跳人仰馬翻,還要在手術台上CPR的刀啊?」中午時分準備跟麻醉科醫師及葉克膜技師,一起把胸腹都被劃了長長一刀的年輕人送往加護病房洗腎前,手術室的值班總管語帶嘲諷的虧了我一下:「歹勢啦,病人還年輕,我們拚看看!」其實總管說的也沒錯,是我選擇把劇本寫成這樣的,而且從早上八點的第一幕一路鋪陳,寫到炎炎夏日的日正當中,真所謂日頭赤焱焱,病人爸媽大老遠從南部趕上來見兒子,我心底卻暗忖這一面可能是他們的最後一面;又是CPR又是葉克膜、出血只是暫時控制、意識也還未曾恢復,我已經可以預見,這齣戲還有一長串的感染、併發症、再手術跟復健的故事,硬著頭皮繼續寫下去究竟是對還是錯?也許讓劇本在這裡椏然而止對病人反而是好的?但是那個寒冷清晨站在急救室門口,聽我說故事的年輕媽媽與她襁褓中的小嬰兒,此時又在我腦海中閃過!眼前這顆混沌不明的大炸彈,究竟要怎麼拆解才能畫上最完美的句號,還真的是既燒腦又折壽啊!「醫生,我們回到醫院了哦!」救護車司機大哥這趟車飆得可真快,我拿起手機估算了一下行車時間,瞥見一串未讀的簡訊:「我開始穿戴著義肢做運動,也可以投籃了!」現代的義肢的進步想必能為這齣戲繼續增添不少故事:「那差不多可以準備把對你始終不離不棄的女朋友娶回家了吧?」 「沒問題,喜帖到時候一定會寄到!」等一下……你炎炎夏日的週末大清早把自己撞成一顆未爆彈丟到我面前,搞得我燃燒自己好幾週才把你救回來,故事不是就劃上句點了?為什麼我還要被你加丟一顆紅色炸彈的驚嘆號!這劇本可完全超出我的想像了,還真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未來會如何展開完全不在醫生的掌控呢!我也只能在戲中醫生角色粉墨登場時,幫每個段落加油添醋一下,心存善念、盡力而為,讓這戲能繼續演下去,如此也算是個功德圓滿的句點。
-
2022-05-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獨/重症患者急診戴呼吸器面罩 治療師曝:病毒全溢散開
本土疫情延燒,重症死亡確診者除感染新冠肺炎外,大多合併有呼吸衰竭,近日有醫療人員透露,因中重症患者太多,在急診就得先替患者插管、或使用非侵入性面罩式呼吸器,但急診沒有完整負壓隔離環境,使用面罩式呼吸器恐造成院內感染,在急診外排隊做PCR的民眾,也都有極高感染風險。北部某公立醫院呼吸治療師D先生透露,呼吸治療師的工作是在患者出現呼吸衰竭時,可提供呼吸器治療、給藥或胸腔照護復原等。在經醫師插管後使用呼吸器,或用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例如有「救命神器」之稱的高流量鼻導管及正壓呼吸器面罩等,不同通氣模式操作及調整。D先生表示,若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需要插管,必須在負壓隔離環境下執行,基本上插管後,管路連結上呼吸器,並不會造成逸散風險;不過面罩式則不同,因面罩與每個人臉尺寸不完全密合,機器高流速運轉下打出霧氣,病毒很容易從縫隙飄散出來,一定要在負壓環境下執行。D先生指出,近日卻因為醫院收治太多確診病人,患者在急診時須緊急使用呼吸器,部分家屬不願意插管,只好改用面罩呼吸器,但急診護理師並未明確告知,病人就是新冠肺炎確診者,讓呼吸治療師在急診直接讓患者使用面罩式呼吸器,增加院內醫護及其他患者的感染風險。「說穿了,就是醫療量能不足!」D先生表示,院內專責病房、專責加護病房、加護病房、一般病房幾乎收了300多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但還是不夠,急診也沒辦法設置更多負壓區域,又必須搶救中重症患者,但在非負壓環境使用面罩呼吸器不合規定,讓一線同仁無所適從。D先生直言,每每疫情升溫,醫院人力就相當吃緊,去年本土疫情爆發時,相較正常的8小時班,當時改成88班(12小時班),如今疫情嚴峻,近期護理部許多護理人員確診後,被迫開始上88班,呼吸治療師雖確診不多,但接下來恐難逃88班命運。讓D先生難以接受的是,去年政府承諾給予的防疫津貼,「到今年都還沒拿到」,呼吸治療師的防疫津貼是用獎金方式發放,時間並不固定,相較醫師、護理師皆有領取到防疫津貼,一樣守在防疫一線的呼吸治療師,連半毛都沒拿到,他呼籲中央重視全台2千多名呼吸治療師權益。
-
2022-05-16 新聞.長期照護
10年近百件 「照顧殺人」如何止息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他們的負重前行,換得其他家庭成員的歲月靜好。只是當照顧壓力衝破臨界點,「死亡」是當下所能想到的解答,他們成了「照顧殺人」案件的凶手。「照顧殺人」現象是高齡台灣無法迴避的重中之重。願景工程基金會與聯合報長期關注台灣長照制度,今起一連四天推出「照顧殺人」專題,數位報導同步上線。長照法七年了 照顧悲劇持續發生昨天五月十五日是「長期照顧服務法」三讀七周年,當時我國成為亞洲首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法中列出國家須提供照顧者「長照知識、技能訓練、喘息服務、情緒支持」等,以「提升家庭照顧者能力及其生活品質」。但記者統計十年來,每年都有約十件「照顧殺人案」,幾乎一個月就會發生一件;近三分之一的加害者都在殺人後選擇自殺。凶器除了刀具以外,還包括枕頭、熱水瓶、延長線等家用品,顯示照顧者動手那刻,手邊拿到什麼就用了,並非預謀,是壓力讓理智斷線。二○一八年「長照2.0」上路,照顧殺人案隔年下降,但悲劇仍持續發生,且有已使用2.0者仍行凶。疲累的照顧者 臉書透露「大家解脫」去年疫情正熾時,長輩優先打疫苗,家屬憂心副作用。在臉書的照顧社團中,疲累的照顧者寫著:「我要趕快推我媽去打,最好一針下去,大家解脫。」同是天涯「照顧」人,大家知道他是氣話,看來仍是驚心。為數件照顧殺人案辯護的法扶律師周信宏指出,被告常是承擔最多照顧責任的人,其他家人只偶爾探望,但是「悲劇發生,法律責任是最苦的人在扛」。悲劇到了法庭 看不到疊加的創傷「社會要怎麼支持真正盡心盡力的人,讓他們有喘息和求救的可能?」曾是照顧者的周信宏說,法官不會去問,一個七十歲老人如何帶八十歲的伴侶出門洗腎;照顧悲劇到了法庭,只看事件當下加害者是不是心神喪失、有無辨識行為與責任能力,很難看到整個照顧歷程中疊加的壓力與創傷。周信宏建議,應如同「金融法庭」、「智財法庭」,設立「照顧法庭」,讓法官對長照有一定的專業認知。當這個人走了 要找出制度缺什麼律師賴芳玉認為,比照「家事法庭」,由心理師、社工、律師等專家擔任「程序監理人」,協助評估家庭困境;也效法香港「死因法庭」,除了找出為何死亡的法律責任,更要「找出制度缺了什麼,讓這個人死了」。「長照2.0上路四年後,最需要補強的是重度照顧需求」,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強調,殺人事件多發生在重度階段,現行長照2.0的居服或日照無法滿足兩小時翻身一次、插管等重癱病人的需求。「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國家必須提供機構選項」,長照2.0居服每月最高補助三萬六千多元,若能再補幾千元,家庭就能負擔機構費用;目前政府針對機構服務,一年只補助六萬元,是長照2.0居服等最高補助的七分之一,太不公平,且對減輕重擔是杯水車薪。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 ( 要救救我 ) ▌延伸推薦: 他們是一群不一樣的殺人犯。不是天生心狠手辣,或者作奸犯科的惡徒;相反地,他們從無前科,可能是家中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照料因病倒下的至親。「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1:看見照顧殺人「照顧殺人」數位專題報導2:解開長照枷鎖【照顧殺人】系列完整報導及後續迴響請見願景工程基金會官網
-
2022-05-1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 醫師建議:每天漱口降低病毒量
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醫師吳佩昌觀察,台灣目前有上百萬名學童還未打疫苗,有研究指出每天漱口漱喉嚨,可有效減少口喉中病毒量,相對也可減低產生重症的機會,且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建議民眾居家隔離期間,可早中晚、睡前以自來水或食鹽水、漱口水漱口,降低口中病毒量,也減少傳染給家人的機會。吳佩昌指出,他的奶奶今年111歲,在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日本政府曾要求國人每天漱口,這除了是長者的偏方,其實也有確切證明表示其顯著效果,日本在流感期間曾做過研究,以自來水漱口可有效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德國也有研究指出,漱口可減少口喉9成病毒量。吳佩昌表示,國高中化學週期表背的「氟氯溴碘砈」都有殺菌效果,舉例來說,牙膏中有氟、自來水中含有氯、食鹽水中則有碘,因此以上述提到的漱口其實都能殺菌,研究指出,自來水中含有0.1ppm氯,就能殺菌,台灣自來水中約含有0.2ppm氯,尤其Omicron喉嚨指向性高,漱口漱喉嚨對於減低症狀應會更有效,尤其台灣目前還有上百萬位學童沒打過疫苗,養成漱口習慣相對較為安全。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科去年起也推動漱口行動,要求住院病人、門診須全身麻醉的病人及須插管的病人在術前必須先用優碘漱口,也有住院醫師家人確診被隔離,吳佩昌就建議該名同事在隔離期間可以每天以自來水漱口漱喉嚨。吳佩昌說,因為大家在隔離期間可能擔心病情突然急轉直下變重症,每天在房間內也不能做什麼事,早中晚及睡前漱口漱喉嚨、曬太陽除可增強免疫力,也可減少口中病毒量、讓心情更好,另外針對醫療人員,則是建議出門前、回家前都要漱口,以免將醫院病毒傳染給家人。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2歲童疑病毒性腦炎死亡 部基醫院說明處置轉院流程
基隆市2歲林姓男童確診,13日晚上高燒送醫,轉送台北榮總仍告不治。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今天表示,林童經醫師診斷懷疑是病毒性腦炎,給予氧氣、輸液、退燒藥、抗生素、抗抽搐藥治療,並建議送醫學中心評估治療。14日淩晨1點35分救護車載送男童前往北榮,入院後插管治療仍告不治。林姓男童的保母確診,12日快篩陽性,前往部基接受PCR採檢,13日因為發高燒送往部基急診。醫院當晚7點43分檢傷,林童出現抽搐症狀,體溫42℃,查詢得知男童PCR結果陽性,Ct值18。部基表示,小兒感染醫師診斷林童為病毒性腦炎,給予氧氣、輸液、退燒藥、抗生素、抗抽搐藥治療。因部基無兒科加護病房,建議轉院。衛生局得知個案情況,立即協調轉院事宜。基隆長庚醫院並非台灣10家兒科重症照護收治醫院,建議轉送台北的醫學中心。衛生局洽詢內湖三總、台大醫院和馬偕醫院均為滿床,最後向台北榮總求助才得以收治,但送往北榮插管急救,仍未能挽回男童性命。
-
2022-05-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基隆2歲確診男童42.4℃ 問5家醫院難收治 轉送榮總死亡
基隆市2歲林姓確診男童13日晚上高燒42.4℃,家人送往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急診,醫師診斷為病毒性腦炎,因無兒科加護病房建議轉院。衛生局協助調度病床,基隆長庚醫院、台北內湖三總、台大、馬偕都沒有病房,最後聯絡到台北榮總可收治,但送北榮後仍告不治。林姓男童上個月剛滿2歲,5月12日PCR採檢陽性,13日晚間高燒不退。家人帶他前往基隆醫院求診,希望安排住院,因部基沒有兒科加護病房,無法收治,詢問基隆長庚醫院,因男童屬重症個案,建議送往台北醫學中心救治,但未能及時挽救性命。基市府了解林姓男嬰求治過程後表示,男嬰13日晚間被送往部基急診時高燒不退,體溫高達42.4℃,兒科醫師判斷應該是病毒性腦炎,但部基並沒有兒科加護病房,建議轉院。衛生局協調轉院,基隆長庚醫院指若要由兒科加護病房收治,建議轉送台北的醫學中心。衛生局馬上詢問有小兒專科跟加護病房,可以收治男嬰的內湖三總、台大醫院和馬偕醫院,結果得到的答覆都是滿床。最後詢問榮總,一直拜託榮總收治,因為這個小朋友的狀況真得危急,一定要送,後來榮總答應收治,通知部基聯絡榮總轉院,北榮收治後插管急救,仍未能救回男童性命。
-
2022-05-14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高醫大醫師陳彥旭提醒「輝瑞口服藥晝夜有分」 千萬別嚼碎
疫情嚴峻,中央已採購70萬人份輝瑞Paxlovid口服抗病毒藥物,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感染內科主任陳彥旭提醒,此藥需經醫師諮詢開立,且需注意交互作用等使用禁忌,服用時不可嚼碎,否則會使藥物濃度不足。陳彥旭表示,Paxlovid含有兩種成分,Nirmatrelvir1次2顆,Ritonavir1次1顆,每次服用時要3顆一起吃,不可拆開吃,每天吃2次,一共服用5天。服藥時可藥品包裝設計,白天使用黃色分,晚上使用藍色部,重要的是不可咬碎或磨粉,否則藥物濃度會不夠。療程中如果忘了吃,可在8小時內馬上服用,若已超過8小時,則等到下一個服用常規時間再吃。陳彥旭引用國外研究指出,發病3天內服輝瑞口服藥可減少88.9%的住院或死亡,5天內服用可減少87.8%住院或死亡。副作用包含味覺異常、腹瀉、噁心、嘔吐、頭痛等,但都相當輕微。他說,發病5天內、輕度、中度及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成人與12歲以上確診者都可服用,孕婦經醫師評估也可以使用。但未滿12歲或體重不足40公斤或已轉為重症、需住院的病人,就不適合吃。更提醒,輝瑞口服藥不是預防性投藥,民眾不要囤積或濫用;此外,也沒有核准使用超過5天的療程,因此不要延長用藥,肝腎功能已到末期病患,或重症及插管病人也不建議使用。他表示,輝瑞口服藥與其他藥物可能有交互作用,民眾服用時務必充分諮詢醫師,讓藥物療程完整。居家照護確診患者經醫師視訊或電話問診評估,若適合使用就會開立處方,並聯繫專責醫院或藥局備藥。高市目前有19家專責醫院和97家藥局可備藥,可由親友帶著確診者的健保卡跟處方箋領取,或由藥局的藥師協助配送。
-
2022-05-1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人滿為患!醫籲非緊急需求別到急診 被民眾罵讓人心累
疫情持續嚴峻,各地醫院急診室仍忙得不可開交,國軍桃園總醫院急診醫學科醫師楊大緯表示,快篩陽病人太多,一得知就往急診跑,如果限號或停掛,希望民眾見諒,加上確診須住院的民眾已高過專責病房床位數,急診室還是會想辦法切一塊給這些病人暫留,但希望醫療資源能留給真正有需求的人。桃園龍潭區今降雨,楊大緯卻用慶幸來形容,他說,希望天氣因素能打消快篩陽、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不來掛急診,因為實在有太多人真的處理不完,急診也無法無上限掛號,因次遇到限號或停掛,若有非緊急PCR需求,只能說不好意思明天請早。「民眾罵醫院醫護或警衛,這些事情讓人覺得心累」,他說,知道在疫情當下大家心裡都不好過,各種醫療需求沒辦法被滿足,真的是沒辦法,必須把量能留給需要的人,加上確診有住院需求的病人,數量超過專責病房床位數。你可以想像安養院有80歲以上病人,快篩陽姓症狀發燒會喘,懷疑是確診病人,安養院將人送往醫院急診,當安養司機送到醫院,醫護人員告知司機醫院專責病房滿了,請轉往其他地方,楊大緯指出,以急診角度很難拒絕病人,因為全台灣急診都很辛苦,更可憐的可能是司機,他都要崩潰了,人應該送到哪。楊大偉表示,昨天有在規劃要把急診一半的留觀區讓確診有住院需求的民眾可以暫留,至少找一個床位給他躺,有氧氣並給藥緩解症狀,還有醫護照看,若專責病房有床位就去住,沒床位就在急診繼續觀察,甚至都要跟家屬先解釋好,若在急診病況惡化,是不是不急救不插管等。專責病房少於確診者,「這是全台灣急診醫院都會面臨的問題,確診病人終究會將醫院占滿,也愈來愈沒有分流」楊大緯呼籲,沒真正緊急醫療需求,盡量不要往急診跑,讓醫院留給給有需求的人。
-
2022-05-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59歲男性確診死亡 今年以來第2位
台中市防疫記者會今指出,目前有11位中重症確診者持續追蹤治療,其中有4人插管、10人住加護病房。另外,也有一名59歲的大腸癌患者8日在醫院過世,他是台中市今年以來第2位確診死亡者。衛生局副局長邱惠慈指出,這名大腸癌患者因3日要入住安寧病房而進行PCR採檢,並在4日確診,但8日即因大腸癌併多處轉移而在醫院過世。台中市今年首位確診死亡者是60多歲某長照機構女住民,患有思覺失調,打過2劑疫苗,2日出現咳嗽、流鼻水等症狀,PCR採檢確診,3日血氧低,給予氧氣後狀況未改善,緊急送台中醫院,晚間搶救無效死亡,診斷原因為敗血性休克、呼吸衰竭,和疑似肺炎。
-
2022-05-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最小重症 8個月大女嬰進加護
昨日增加四萬多例本土個案,另有廿一例重症個案,其中十二人死亡,另有一例八個月大女嬰在加護病房治療。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該名八個月大的女嬰為目前年紀最小重症個案,目前共有兩例一歲以下的幼兒確診重症案例,另一例為十個多月的小孩,同在加護病房治療。羅一鈞表示,該名八個多月大的女嬰,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病史,五月四日高燒到三十九度,家長帶至某大型醫院急診就醫,PCR篩檢為陽性。當時急診醫師評估,病情穩定,先返家觀察。不過,返家兩天內,出現餵奶量下降、活力減退且發燒持續、局部抽搐,均為重症警示徵兆,家長再度抱至急診,院方評估後,情況危急,收治住院。羅一鈞指出,該女嬰於住院後,持續抽搐、低血壓,院方將她轉至加護病房,為求穩定生理跡象,施以插管,連接呼吸器,並配合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癲癇等藥物治療,呼吸心跳穩定,獲得改善。北市開設兒童專責門診,是否推廣全國,廣設兒童綠色通道?羅一鈞表示,之前就有縣市陸續開設兒童專責門診,例如,新北、台中、高雄等,只要符合防疫門診條件分流,均容許也鼓勵。昨新增七十一中重症個案,二十一人重症,其中六人未曾接種疫苗。另增十二例死亡個案,年齡在五十歲到九十歲,其中有三例未接種疫苗,十一人有慢性病史,死因多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多例屬於共病死亡,包含,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蜂窩性組織炎等。截至昨天,共有三三萬七四二例輕症、無症狀患者,占百分之九十九點七六,中症及重症患者合計七七七人。
-
2022-05-1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疫情延燒快篩試劑短缺 地方槓中央
本土確診連續三日突破四萬例,廿一例重症個案中有名八個多月大的女嬰,為目前重症年齡最小者,另新增十二例死亡案例。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數連續兩天下降,應是母親節周末效應所致,數字被低估,國內疫情仍持續上升,尚未達到高峰,預估高峰期落在五月廿日至六月十日,並於七月後往下降。七月戶外擬脫口罩、傳染病降級陳時中表示,到了七月,如果醫療量能充足,可望放寬邊境,並逐一鬆綁戶外或空曠場所等口罩禁令,並考慮將新冠肺炎從屬於強制管制的「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降為一般管制的「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屆時不會蒐集及公布確診者數字。隨著疫情嚴峻,全台掀起快篩之亂,藥局外面湧現排隊人龍購買實名制平價快篩,前副總統陳建仁日前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表示,相關單位正在設法解決醫院量能問題,不過,政府沒有準備好足夠的快篩試劑,「現在愈來愈依賴快篩,卻沒有足夠存量」。陳時中昨公布快篩實名制最新剩餘數量,全國平均剩餘量低於百分之一,僅剩百分之零點九,相當吃緊,其中嘉義縣只剩百分之零點三,大部分在百分之零點五左右;疫情較嚴重的北北基桃存量略高於百分之一。四大超商、藥妝店及超市等八大通路昨也開始販售亞培快篩試劑,單支售價為一八○元,高於實名制的一百元;雖有民眾無奈說「藥局排不到,再貴也要買」,但仍因價格差距,並沒有預期的購買潮。鄭文燦:篩劑發快一點、多一點對於快篩實名制引發民怨,陳時中表示,民眾買不到與進貨條件及藥局販售時間有關,預計二、三周後壓力會逐漸減輕。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希望五月二十日前,全國每一戶家庭都有一份快篩試劑。另外,陳時中聲稱各縣市公費快篩都足夠供應,指北北基桃剩餘較多,引起地方反彈。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表示,地方快篩短缺是事實,中央應正視而非迴避,「不是去營造快篩劑很足夠的假象,這樣只會讓人覺得非常官僚」;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說,現在都是短缺狀態,希望中央配賦能快一點、多一點。昨增四萬○二六三例本土個案,十二例死亡個案多有慢性病史;八個多月大女嬰被列為重症,為目前年齡最小的重症個案,五月四日高燒卅九度就醫,PCR採檢陽性,醫師評估無礙而返家照顧,但狀況不佳,家長緊急抱至急診就醫,插管使用呼吸管,並接受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癲癇等藥物治療,狀況穩定。昨有一八五點七萬劑輝瑞BNT成人劑型疫苗抵台,為今年採購的首批疫苗,將優先提供十二至十七歲青少年接種追加劑使用;七十七點七萬劑兒童劑疫苗預計五月十二日到貨,最快五月廿日前開打。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21例重症「12例死亡」八個月大女童高燒重症住ICU
國內今日新增4萬多例本土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新增21例重症個案,有一名八個月大女童是最小年齡個案,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羅一鈞表示,今天公布21例重症個案中,裡面有12例死亡,為10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歲,其中3個案沒打過疫苗。死亡個案的12人當中,除了一人之外,其餘都有慢性病史,羅一鈞表示,多為肺炎合併呼吸衰竭,且有共病死亡情形不少,包含心臟衰竭、急性心肌梗塞、蜂窩性組織炎、癌症等,因此醫院要加開專責病房,若有共病個案有其他住院需求,也要有隔離病室可以收治。至於21例重症病例中,新增一名八個多月大女童,沒有慢性病史,但從5月4日開始高燒到39度,有被家長帶到大醫院急診檢查,經PCR篩檢為陽性。後來透過醫師評估認為算穩定先返家觀察,但兩天內有餵奶量下降、活力減退情形且發燒持續,出現局部抽蓄,又再度帶到急診就醫,院方評估需要住院,且有警示徵兆發生。羅一鈞表示,住院中發現持續抽蓄低血壓,個案轉入加護病房,為穩定生命也插管街呼吸器,穩定呼吸心跳,目前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抗癲癇藥物治療,穩定狀況有改善,繼續處理中。「這一案是八個月大女童,是目前年紀最小重症個案,過去也有一例十個多月大小孩確診,也同樣還在ICU治療,但狀況也有改善,目前累計二例一歲以下兒童確診重症。
-
2022-05-09 新聞.杏林.診間
醫病平台/ 疫情下的醫病關係與溝通
【編者按】本週的主題是「新冠肺炎下的醫病關係」。一位醫師寄來的文章,引發了這系列。他敘述在疫情嚴峻之下,住院病人缺乏親友的探視,醫師也減少了與家屬的溝通,在這種情形下,一位病人病情急轉直下而喪生。他決定到離醫院有一段距離的病人家鄉,對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作者語重心長地道出,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和病人家屬溝通。另一位急診醫師認為新冠肺炎隨著Omicron傳染力轉強,但病情的嚴重度顯然較低,醫療政策不得不擔心,如果大流行之下,所有染疫病人都到大醫院的急診室就診,其他病情嚴重的病人將無法得到他們需要的緊急救治,因而呼籲醫療人員及一般民眾共體時艱,專業人員不要苛責民眾在困苦中的行為,而一般民眾也要體諒非常時期公衛系統及醫療資源的耗竭。照護癲癇病人多年的專科醫師,則應邀分享她多年來為癲癇病人所做的努力,包括「遠距醫療」,如電話、視訊可以同步做互相的溝通,並利用「社群媒體工具」提供病人在緊急時候有一窗口,醫病之間多一個互相連繫的方式。感謝她適時地分享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在照護病人的方法也能與時俱進,給病人品質更好、更安全的照護。近幾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住院病人無法開放親友探病,而照顧者需要採檢確定無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才能陪病照護。有些病患因此缺乏親友的探視,甚至沒有家人陪伴住院照顧的病患也較以往常見,有的時候減少了與病人的親屬溝通的機會,所以家屬可能容易產生誤解,或是對病情急轉直下的錯愕及遺憾。兩週前,有位五十歲的中壯年男性,平常從事油漆工程,本身有慢性B型肝炎及嗜酒並肝硬化,因為住院前曾喝酒以及吃大餐,晚上劇烈腹痛、痛到無法入睡而至急診求治,抽血發現胰臟酵素達到急性胰臟炎的程度,電腦斷層檢查也顯示胰臟有發炎以及附近有積液的現象。於是,在清晨住院接受治療。起初,經過止痛以及大量輸液的治療,以及找出胰臟發炎的原因,為酒精以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數值高達1804),疼痛情況有明顯改善,還能自己在病床上滑手機以及使用平板追劇。因為一切事物都能自理,所以就獨自住院,也無家人陪同,只是偶而會打電話跟家人報告目前狀況。過了兩天之後,這位大哥突然覺得胸悶跟呼吸急促,正好有抽血驗胰臟炎48小時後的一些參數(Ranson’s criteria),發現有低血鈣及代謝酸血症(高乳酸血症),胸部X光則有少量的肋膜積水,表示胰臟發炎是比較厲害的情況,可能之後會有一些併發症的產生,也有預後不佳的可能性。因為代謝性酸血症的緣故,又再增加輸液的量,呼吸急促的情況就逐漸趨緩了,也有跟病人說這次胰臟發炎比較危險一點,有狀況要隨時向醫護反應。到了週六,早上查房時,他躺在床上滑手機,一副輕鬆的樣子,進食也沒造成腹部疼痛,我心想下週一應該可以讓他回家休養了。查完房,就一如往常地去門診看診了,下診後就搭公車悠閒地回家。在車上,卻接到護理師打來告知病人突然呼吸急促,血氧飽和度降至87%,但換了氧氣面罩之後就上升至正常範圍,當下有交代可照張胸部X光片而如果病況有變化時,先將病人轉至加護病房。回到家沒多久,就接到護理站傳來簡訊,告知病人突然心跳停止被急救30分鐘宣告不治,當下內心感到十分錯愕及傷痛,一位早上還躺在床上輕鬆地滑手機跟我有說有笑的人,現在卻被插管急救而藥石罔效。於是,打電話回護理站詢問急救時的發生經過,是因為突然更加呼吸急促,血氧一直往下掉,胸部X光雙側肺葉都變白,於是要轉入加護病房時,病人還在收拾自己的行李時,突然就失去意識沒了呼吸心跳。於是,當天的值班醫師以及在洗腎室的醫師,全都到病房幫忙急救,但是,最後還是很遺憾地沒能救回這位病患。那晚,我想著一些事情,住院期間沒遇到他的家屬也沒和家屬談及他的病況,他的家人是不是和我一樣對病情的急轉直下感到錯愕?如果我是他的家人,面對突來的親人逝去消息應該會很難過,心中也會有千百個疑問想詢問。於是,打算週一時,家屬到醫院開立死亡證明書時,再找家屬談論病患住院經過的情形。週一早上交代死亡證明開立的診斷後,就前去做檢查了,在做檢查時遲遲沒有等到家屬的前來。於是,中午休息時,打了留在病歷中的家屬電話,與其弟稍微談論了一下,覺得應該還是去跟逝者上香並與家屬見面溝通,會比較可以陳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到了喪宅,是個傳統的鄉下三合院,有些親朋好友在幫忙折紙蓮花,也圍過來想知道為什麼正值壯年會突然就住院過世,以為我怕因為他們會追究責任而特地來致意的。跟他們說明是因為我覺得有這個義務及責任讓家屬知道他的病況,而且病人與我互動良好也很配合治療,也算是有種特殊的緣分。經過一番解釋之後,家屬也暸解他的罹病過程,對他的猝然不及的離世感到難過,和他一起當油漆工的弟弟早上才接到他的電話說目前狀況穩定,要他及80多歲的老父親不用擔心,沒想到下午就天人永隔了。最後,向逝者上完香後,與家屬道節哀後,其堂叔向我說,今天能親自那麼有誠意來向大家說明,消除他們心中的疑慮,也感謝住院期間對病人的照顧。要回醫院時,因為來程時對鄉間小路的不熟悉,導航也指引錯的方向,多騎了一大段的路程。於是,病人的堂叔就熱心地騎車在前方導引,一下子就看到醫院的建築了。突然覺得,這真的是一段很純樸的醫病關係,雙方都能感受到彼此真誠的關懷。也讓我體悟到,在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較為不便,需要更用心去和病人家屬溝通及了解。
-
2022-05-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快篩陰就上班 台大苦撐「2護師顧百人」
新冠肺炎疫情緊繃,醫院第一線工作負荷沉重。台大醫院企業工會昨天表示,台大「失守」,連居隔中的醫護人員若快篩陰性,都必須回到醫院工作。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說,最嚴重的檢傷分類一級患者占比原為百分之一,現在暴增近一成,避免重症患者醫療權益受影響,醫護能做的就是盡力搶救。台大醫院企業工會秘書長王棋筠說,台大醫院是台灣醫療龍頭,人力相對較充足,過去幾周來「苦撐」,但疫情暴衝,現在也因太多醫護人員確診、醫療需求持續攀升,不得不召回正在居家隔離的同仁投入前線作戰。台大急診於疫情最嚴重時,兩名護理師須負擔一百位病人的照顧事宜。王棋筠說,包括檢體採集、抽血、留尿、撰寫護理紀錄等,此外還有各類無關醫療的工作,包含幫忙跑腿拿外送餐點、忍受病人等不到住院病床的不滿咆哮。專責病房護理師滴水未進,毫無休息照料呼吸器的確診患者及臥床長者已是家常便飯。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說,同事反映,醫院收治新冠肺炎確診寶寶,但需插管或於加護病房治療比率極低,卻壓縮其他病況更危急的嬰幼兒重症醫療需求,建議指揮中心滾動式檢討特別族群收治標準。「醫學中心是醫療的最後堡壘,一定必須撐住。」邱政洵呼籲,可居家照顧或視訊診療的輕症患者,別再湧入醫院。對於「失守」之說,台大醫院否認有有兩名急診護理師照顧一百名病人情形,表示若忙不過來,值班護理長立刻調度人力支援,目前並未聽說急診反映需要求助。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台大醫院是否失守,以院方當局說法為準。
-
2022-05-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死亡10例創新高!30多歲獨居男昏迷亡、小學男童也重症
國內今日新增87例中重症個案,有11例中症及76例重症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需注意的是有一名30多歲男性,本身有泌尿道結石,在家中獨居昏迷,送醫急救無效死亡。該名男性年紀輕僅30多歲,沒打過疫苗,是被其他人發現在家中昏迷不醒,急救無效且採檢陽性,死因急性呼吸衰竭跟新冠病毒感染,昏迷不醒原因是什麼要釐清。另外今日新增10例死亡個案,年齡30-90多歲,為六女四男,其中三人沒打疫苗,三人打過兩劑疫苗,四人打過三劑疫苗,皆具有慢性病史,其中年長80歲以上的共七人,皆合併新冠感染出現呼吸衰竭。羅一鈞表示,有一位個案為90多歲女性,其死因是跌倒,引起硬腦膜下出血,還有一位80多歲女性,為心肌梗塞急救無效死亡,雖然都驗出確診,但可能不是主要死因。其中不少個案有簽署不施行心肺復甦術,病程中皆有用到氧氣鼻管或面罩,但沒插管或使用呼吸器。今日新增11例重症個案,有6例死亡,另外重症5例中,一位小於10歲的小學男童,沒打疫苗,本身有心臟血管及神經系統疾病,染疫後出現呼吸窘迫,目前仍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羅一鈞指出,過去也公布過未滿一歲的重症小朋友,目前情況略有改善,請大家放心。今年截至五月五日, 本土累計有20萬6134例個案,其中輕症占99.74%,中症占0.23%,重症占0.03%。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隨每天個案數多,中重症人數也增加,但比例並沒有一下子往上升。
-
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增67例中症、6例重症 20多歲男腦傷「中轉重症」亡
本土疫情今日單日破三萬例,中重症個案增加73例,其中有67例中症個案,6例為重症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6例重症個案有3例死亡,其中有一名20多歲男性,為之前中症惡化重症,轉為死亡的案例。羅一鈞指出,該名男子有腦傷合併神經系統疾病,因在照護場有其他確診者因此確診,經採檢染疫。因長期氣切使用呼吸器,有肺炎合併呼吸衰竭確診新冠感染,目前沒打過任一劑疫苗。另有三位個案為50歲至70多歲個案,都有癌症轉移病史,合併中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衰竭等,現安寧治療、不插管、不使用呼吸器。還有一位80多歲女性,因神經系統疾病,有新冠病毒,也有檢驗出肺炎鏈球菌感染引起肺炎,主要死因是細菌性肺炎合併呼吸衰竭,驗出同時有新冠病毒感染,多重感染導致染疫重症死亡。
-
2022-05-05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24歲女染疫亡…醫警告:Omicron沒想像友善 年輕人3症狀是危險徵兆
國內昨天新增五例確診死亡個案,其中一名年僅廿四歲女性,曾打過三劑BNT疫苗,好友形容她確診前「活蹦亂跳」,怎料短短六天卻引發重症死亡。專家指出,Omicron並沒有想像中友善,施打疫苗能防九成重症,但還是有一成機率,「與病毒共存沒有想像中簡單」。「曾經說好要當我婚禮的伴娘,竟然就離開了我的生命中,連最後一面都沒見到…」一名網友於Dcard論壇發文表示,自己和閨密到上月廿五日還聊天互動,五月三日卻接獲她離世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讓她難以接受,也呼籲大家要珍惜身邊親友,愛要及時。指揮中心昨證實新增五例死亡個案之一即是這名廿多歲女性。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案是五月一日公布的重症個案,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BNT,四月廿六日發燒、腹瀉,當日快篩陽性,赴急診PCR採檢陽性,居家照護。該案四月廿九日腹瀉未改善,一一九送急診,發現血壓不穩,經插管急救,有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免疫調節劑、類固醇、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五月一日出現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後續經血液培養排除細菌感染的可能。確診母數愈大此類個案會再出現 與病毒共存並非簡單的事感染科專家、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直言,新冠病毒不是感冒病毒,仍有可能引發重症;施打BNT疫苗可預防九成重症機率,但仍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機率引發重症。他說,雖然大多是老年人、免疫力較差者容易重症,但並不代表其他年齡層沒有,尤其當確診母數愈大,此類個案一定會再出現。「Omicron不是想像中友善,你以為他是溫馴小狗,還是會咬你。」邱政洵指出,新冠病毒可能引起心肌炎或血栓,此個案曾出現心室顫動,可能是心臟發炎,但要確認死因才能做說明。若要與病毒共存,必須注意老年人等重症高危險族群,其他年輕族群若出現呼吸喘、神智變化及高燒不退等危險徵兆,仍然要提高警覺。邱政洵憂心,現在醫療端非常緊繃,屆時若單日確診十萬甚至廿萬人,「醫療一定會崩潰」,他呼籲中央應思考在現有架構下,如何更有效率輕症分流、降轉患者,「若有新作法,現在就要啟動,不要等到單日確診十萬人才做。」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重症+77創新高 20多歲女亡 指揮中心:網路所傳個案
疫情海嘯來襲,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中重症患者也急速增加。今天新增77例中重症個案,創這波疫情以來新高,另有五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例為日前公布重症的20多歲女性,因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死亡。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77例中重症中,中症新增72人,累計329人,占0.22%、重症新增五人,另有一名日前中症轉重症死亡的80多歲個案,累計48人,占0.03%。一名網友在論壇發文表示,自己一名很好的女生朋友,年僅24歲,到4月25日都有互相聊天,但卻突然在5月3日接到她離世的訊息,原因是「確診重症引起併發症」。指揮中心證實,該名個案即為今天公布的五例死亡個案之一,也是日前公布的重症個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無慢性病,曾接種三劑BNT疫苗,4月26日開始發燒腹瀉,當天使用家用快篩陽性,赴醫院急診PCR採檢陽性,採居家照護。但29日腹瀉未改善,119送急診,發現血壓不穩為敗血症,插管急救,使用瑞德西韋、免疫調節劑、類固醇等藥物治療,5月1日出現心室顫動執行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不過羅一鈞表示,後來血液培養認為沒有細菌感染現象。其餘四例死亡個案分別為90多歲男性、80多歲女性、70多歲女性、70多歲女性,皆屬重度感染個案,本身有慢性疾病。其中一名80多歲女性為中症轉重症死亡,使用氧氣面罩、未插管也未使用呼吸器。羅一鈞表示,這些長者多為安寧照護個案,因此未多做太多急救。另外,新增72例中症個案,未接種疫苗者共25例、接種一劑這8例、兩劑者11例、三劑者28例。
-
2022-05-0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增3例新冠死亡個案 未滿一歲女童重症搶救中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重症、死亡個案也隨之增加。國內今天新增21例中重症個案,包括中症14人、重症7人,含三例死亡。其中一名未滿一歲女童重症,出現呼吸窘迫症狀,插管並使用呼吸器,正於加護病房搶救中。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中症個案累計240人,占0.22%、重症35人,占0.03%。另新增四人解隔,累計68人。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三例死亡個案分別為八十多歲、九十多歲女性以及七十多歲男性。九十多歲女性本身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血診後在家昏迷,未插管、未使用呼吸器,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八十多歲女性有糖尿病、癌症病史,為安寧照護病患,曾接種兩劑疫苗。確診後應家屬要求採居家照護,病逝於家中,死因為新冠肺炎和癌症。七十多歲男性本身有心肌梗塞、慢性腎病、癌症病史,未接種疫苗。確診後送醫住加護病房,使用氧氣面罩,未插管、未使用呼吸器,死因為新冠肺炎併呼吸衰竭及敗血性休克。四名重症病患分別為未滿一歲女童、20多歲女性以及80多歲、90多歲男性;除未滿一歲女童和90多歲男性為接種疫苗外,其餘皆接種三劑疫苗。對於這名幼童僅兩天病情就快速惡化,羅一鈞表示,該名幼童發燒到診所就醫時,診所未問到相關接觸史,加上年紀小不適合快篩,所以建議先回家觀察。病情變化快速主要是年紀小,因此之前就醫分流有特別提到,小於一歲發燒或高燒染疫要收治到醫院,因年紀小的孩子因免疫系統不夠成熟,病情變化會比較快速。羅一鈞表示,20多歲個案今年約有2萬例,中重度以上有12例,約萬分之五、六左右,比例低。他表示,染疫本來就不能掉以輕心,這名個案合併比較嚴重的上吐下瀉和腹痛以及明顯脫水,因此居家照護民眾要注意水分補充,如果症狀變化都要與遠距居家醫療聯繫,儘早評估。而這名個案打過三劑疫苗,懷疑合併其他細菌感染才會這麼嚴重。其中未滿一歲女童,本身有神經系統疾病史,4月26日高燒攝氏39度於診所就醫後返家,28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送醫急診,才採檢陽性確診。因呼吸窘迫緊急插管,送加護病房救治,有使用呼吸器及瑞德西韋治療。20多歲女性則無慢性病史,曾接種三劑疫苗,4月26日開始發燒、腹瀉至醫院採檢確診。在家居家照護期間因腹痛持續且上吐下瀉症狀加劇,29日再次前往醫院就診,發現血壓偏低、腎功能異常,隔天出現呼吸窘迫症狀,緊急插管住加護病房救治,有使用瑞德西韋、呼吸器治療。其餘兩名重症個案,皆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兩人皆出現呼吸窘迫」症狀,於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瑞德西韋等治療。另外,今天新增14例中症個案,年齡介於60多歲至90多歲,未接種疫苗者兩人、接種一劑三人、接種兩劑一人、接種三劑八人。
-
2022-05-0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中+756例…累計3中症住加護病房 3人都打過疫苗
台中市今新增756例確診。台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12歲以下有108例,65歲34例,截至今天,累計有3例中症住加護病房治療中,3人都有打過疫苗,有2人打3劑、1人打2劑。曾梓展說明,今天新增2例住院,其中一例插管,累計到今天有3名中症,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分別是72歲男性插管,為養護中心住戶,有失智、腦部病變,已接種二劑AZ、一劑莫德納3劑疫苗。85歲女性有肺癌病史,打過兩劑AZ;30歲男性患有失覺失調,為養護中心住戶,打過二劑AZ、一劑莫德納,共3劑疫苗。台中市長盧秀燕透過視訊說明,今天新增756例,包含校園群聚77例、職場群聚72例與家庭、朋友群聚176例。居家照護統計截至今日上午10時,申請居家照護2392人,其中1917人收案居家照護、92人評估中、383位未符合收案條件。提醒市民,今天起為五一連假,希望民眾外出口罩戴緊緊,減少到人潮多的地方,保護自己、守護家人。
-
2022-04-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增18例中重症、2人死亡 10多歲男性中症為年齡最小個案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今公布新增18例中重症。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今天新增兩例死亡個案,其中一人為先前公布的重症個案。此兩例死亡,一名為80多歲女性,具有糖尿病史,曾接種一劑疫苗,但她最近意識不清緊急送醫,急診檢查血氧偏低,心跳過慢,經初步治療,採檢確診,當日因病程惡化,醫院急救無效過世,死因是新冠肺炎併心肺衰竭。另一名死亡個案為日前曾公布的重症個案,一名60多歲女性,家住基隆,為在家過世,她有癌症病史,4月21日出現症狀,經快篩陽性到醫院採檢確診,4月22日高燒到急診,經評估治療狀況穩定返家,兩天後於,4月24日被朋友發現在家無呼吸,通報警消聯繫醫師行政相驗開立死亡通知診斷書,診斷是新冠病毒感染合併呼吸衰竭。今公布一名重症個案為50多歲女性個案,具有癌症病史及慢性神經系統疾病,住院是因染疫後出現肺炎呼吸窘迫,經用氧氣面罩跟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其餘15名中症個案,其中一名為年紀較小10多歲男性,屬於12歲以下,不符合疫苗接種年齡,此男性有神經系統疾病,因肺炎合併血氧偏低,在院中使用瑞德西韋治療。此外,再度說明一例先前已公布的重症個案死亡,此重症個案為80多歲男性,沒有打過疫苗,本身多重慢性病史,住院新冠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敗血性休克,先前公布重症時氧氣狀況惡化,經家屬與醫師討論,不插管也不用呼吸器,後續併發呼吸衰竭,有用過瑞德西韋治療。羅一鈞說,經統計至今,共累計12例本土個案死亡,其中5人沒打疫苗,1劑1人,2劑3人,3劑2人,而未完整接種疫苗的7人中,占總死亡人的一半,鼓勵長者盡速完成2劑接種,降低重症死亡風險。指揮官陳時中說,疫情持續發展超過1萬5千例,未來會持續增加,沒有看到到達頂點情況,現在最重要做的很多事,如何疫調簡化輕症分流藥物分配即時,最重要是打疫苗,建立群體防護力,打越多越好,拜託大家還沒打滿三劑,儘速盡快完成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