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搜尋
指揮中心
共找到
8470
筆 文章
-
-
2022-11-1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疫苗追不上病毒變異 打次世代也沒用?羅一鈞:重症保護無影響
國內BA.5新冠肺炎疫情降溫,但國際間出現新變異株包括BQ.1和XBB等,恐再掀一波流行。有醫師指出,次世代疫苗可能已經追不上病毒變異,第四劑打BA.5疫苗也沒用。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輕症感染部分可能會產生一些突破感染的情形,但重症保護力初步評估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羅一鈞表示,目前藥廠針對新變異株都會取得培養出的病毒,進一步試驗,看能否再研發出更有效、能對抗新變異株的疫苗。這樣的研發應該不會停止,像流感疫苗每年或每一陣子都要更新病毒碼、更新疫苗株。他也表示,針對BA.1或BA.5次世代疫苗,最近有幾個研究拿新變異株XBB或BQ.1進行試驗。從中和抗體效價來看,跟因這兩種新變異株有很強的免疫逃脫特性,即使最新的次世代疫苗,中和抗體都明顯下降,但BA.5次世代疫苗的效價看來仍比BA.1或原始株疫苗稍微高一些。羅一鈞表示,輕症感染部分,可能會因免疫脫逃產生突破性感染情形,但重症保護力初步評估不會受到什麼影響。現在目前追加次世代疫苗主要目的是預防重症跟死亡,也可增加部分對抗輕症的保護效果,並不會因為中和抗體結果就不建議打疫苗。因此整體來說,仍建議符合接種次世代疫苗時間的民眾應儘速接種次世代,增加輕症及重症保護效果。另外,研究中也提到,接種疫苗也能保持一定程度的T細胞免疫力,可維持預防重症效果。
-
2022-11-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室外口罩禁令何時鬆綁? 王必勝曝11月底前就會上路
隨著疫情趨緩,口罩禁令何時會鬆綁?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表示,現在疫情趨緩且速度愈來愈快,將會逐漸調整口罩政策,現階段調整方向將分為室內及室外,但因牽涉範圍廣,仍有一些細節還需討論,並會一次性的盡速對外詳細說明,預計會在這個月(11月)實施。王必勝今參加「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北區醫療及安養機構優良醫師表揚大會暨台北榮總111年醫師節慶祝大會」並於會前受訪。而距離11月26日九合一選舉日期愈來愈近,是否還會鬆綁隔離措施,讓更多的人可以外出投票?王必勝說,目前指揮中心與中選會保持聯繫,並採取全國一致性的作法,並會向各縣市政府詳細說明清楚,若確診數持續下降就可以有更多的人出來投票,但隔離措施就會維持現狀。
-
2022-1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投票當周確診者違規外出會開罰 ! 莊人祥:可罰20萬至100萬元
九合一大選剩下不到三周,雖然中選會規定確診者不能外出投票,但各地方選委會方法不一,有的縣市要提供確診隔離者名單給投票所,避免確診者領票,有的縣市則強調涉及個資隱私,不提供確診者名單,但若被檢舉將開罰。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並無規畫將確診者名單給中選會,但如果有確診者違反規定外出,會請地方衛生局開罰,最高可罰100萬。莊人祥表示,指揮中心並無規劃將確診者名單給中選會,中選會也沒有要掌握確診者名單進行勾稽。目前中選會正對要提供名單的縣市進行了解,將請這些縣市依照全國一致作法,不做確診個案勾稽處理。但請國人依照屆時將實施的「5+n」規範,在五天居家照護期間內遵循不得外出的規定。如有違反,將請地方衛生局裁罰,依照外出時間長短,可處新台幣20至100萬元罰鍰。
-
2022-11-08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台南28歲女不到3個月確診2次 最讓她崩潰的是這一點
隨著染疫人數不斷攀升,愈來愈多的民眾在3個月之內重覆感染,台南市28歲的小mo,8月底剛染疫、本月初再次確診,由於月底月初都是辦公室最忙的時候,她連續請假多日,工作都由同事分擔,讓她相當崩潰,直言自己疫苗乖乖打,平時不亂跑,「無敵星星跑哪去?我是天棄之人嗎?」,內心小劇場讓親友都笑翻。小mo對本報記者表示,自己雖然不是職場裡最菜的那一個,而且同事很多人輪流染疫,大家都相互幫忙度難關,但自己得一次不夠,3個月不到就第2次確診,辦公室因為疫情本來就人手不夠,再次請假在家居隔,薪水又照領,實在覺得對不起大家,「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她表示,自己有乖乖打疫苗,已完成3劑,但8月底時同事一起外出工作辦活動,隔天就覺得喉嚨痛,警覺心很高,馬上快篩果然確診,家中同住的還有爸媽等4人,因為她趕緊躲進房內,過程中不斷消毒,家人都安全無事。她表示,可能因為有打疫苗,第一次染疫症狀並沒有很嚴重,有些同事確染康復後仍咳個不停,但她在居隔期間就已沒什麼症狀,唯一的是喪失味覺,一直到隔離結束,幫家人煮飯菜,自己吃了覺得沒味道、家人卻覺得太鹹,才讓她發現味覺怪怪,還好幾天後就恢復。最近媽媽在職場染疫,她幫媽媽量體溫、快篩,結果陽性,隔天她也跟著確診,向媽媽撒嬌「都是你害我的啦」,她視訊看診詢問醫師「為何不到3個月就再次染疫,我的無敵星星呢?」,醫師則表示,病毒不斷變異,小mo兩次確診可能是不同型別的病毒。小mo說,第二次症狀更輕,但確診也不敢亂跑,只能乖乖待在房間裡,辦公室同事忙得昏天暗地,她也不敢閒著,能透過線上幫忙就盡量,「第二次確診最讓人崩潰的就是對同事太抱歉了」,目前她與媽媽都還在居隔中,「下次真的要更小心,再有第3次可能同事都要翻臉了」開玩笑說。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統計,全台確診者中,約有3萬多人是在3個月內再次確診,其中又有約2%是在不到1個月內再確診,專家表示,不是染疫後3個月內一定有無敵星星保護,可能仍要視感染的病毒量、個人免疫反應及是否接種過疫苗等3項因素,評斷3個月內再次確診的機率。
-
2022-11-08 醫聲.醫聲要聞
RSV、流感病毒、細菌感染接連反撲!專家解釋什麼是免疫負債:這樣做可預防
自新冠病毒演變為Omicron變異株,威脅性減弱,各國開始逐步解封,放寬新冠疫情期間的防疫限制與隔離政策,台灣邊境也已解封。疾管署傳染病監測卻發現以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首的病毒感染快速增加,英、美等國也觀察到類似趨勢。專家指出,這是免疫負債所致,且隨著病毒感染規模擴大,繼發性細菌感染同樣令人憂心。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感染科權威邱政洵解釋,防疫限制一旦解除,人類活動也會隨之增加,並且戴口罩、勤洗手以及社交距離等重要的感染預防措施,也不如過去嚴謹,就會導致病毒傳染增加,即是所謂的「免疫負債」。《刺胳針》研究:防疫鬆綁後英國RSV案例大增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今年九月針對英國的一項研究指出,RSV長久以來都是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在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統計指出RSV與3300萬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關,並造成每年360萬人次因下呼吸道感染住院。該《刺胳針》研究中也提到,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在英國等溫帶國家,RSV的感染與季節高度相關。不過在疫情爆發之後,英國為了防止新冠疫情擴散,採取各項防疫限制,例如:社交距離、學校關閉等,RSV感染很快的在2020年四月,出現下降趨勢。於是專家建議,醫療決策者應該注意非藥物干預(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對於RSV防治的重要性,並據此作為監控機制與醫院應變的參考。然而,到了2021年夏季,英國逐漸鬆綁防疫規定後,RSV病毒感染規模呈現「沒來由的(out-of-reason)」擴大,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英國民眾長期未暴露在RSV病毒環境中,導致「群體免疫下降」的免疫負債(immunity debt)。新冠疫後第一冬 專家籲留意3大呼吸道疾病英國《衛報(The Guardian)》也報導,除了RSV以外,流感病毒也須被重視。過去兩年冬天,在英國因為封城、自我隔離等防疫政策推動下,流感疫情屢創新低。今年將是新冠疫情以來,民眾第一次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之下大規模交流、活動。故專家表示,今年冬天必須特別留意三大呼吸道病毒:新冠病毒、RSV以及流感病毒,兒童更是危險族群。國內亦有專家擔心,免疫負債導致解封後呼吸道疾病危及民眾健康。疾管署「傳染病統計資料查詢系統」的統計圖表也顯示,今年下半年開始,分離出的副流感病毒株數量,呈現急劇上升的趨勢,RSV病毒亦有增加。對此衛福部次長、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在防疫記者會中表示,呼吸道疾病與配戴口罩高度相關,故國內口罩解禁還須再等待。病毒感染的下一步 繼發性細菌感染也將來襲邱政洵則表示,免疫負債導致病毒感染增加是世界趨勢,以下三種病毒感染在疫情趨緩後將逆勢回歸:一、流感病毒二、副流感病毒三、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邱政洵特別強調,不只是病毒感染,民眾也要留意「繼發性細菌感染」。他解釋,許多細菌感染係先有病毒感染,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連帶造成細菌感染,「病毒、細菌同時在一起,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感染情形。」他預估,新冠疫情期間幾乎銷聲匿跡、案例非常稀少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在台灣逐步解封之後,將再次來襲。延伸閱讀/專題|疫後免疫負債來襲 !細菌感染大爆發,抗生素抗藥性恐致年死3.3萬人如何降低免疫負債威脅?美專家:保持「非藥物干預」防疫措施面對免疫負債步步進逼,民眾可以如何因應?美國布朗大學助理教授、流行病學家瑞秋・貝克(Rachel E. Baker)在一篇《CNN》報導中提出解方。她建議民眾即便疫情趨緩,仍應持續保持勤洗手、消毒常使用的物品等習慣;咳嗽、打噴嚏時,也應注意咳嗽禮儀。貝克也建議民眾持續配戴口罩,如有不適症狀時,應待在家中。此外,為了增強抵抗力,她建議民眾保持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的原則。貝克表示,新冠疫情的經驗中,明顯看到非藥物的疾病防治措施奏效,疫後持續保持,將有助避免其他病毒帶來的健康衝擊。
-
2022-11-0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染疫沒錢領了?11/7起防疫險不賠密切接觸者 但還有「6種理賠」
隨居家隔離走入歷史,今(7)日起,確診者同住接觸者不再適用「3+4居家隔離」,一率實行「0+7自主防疫」,這也代表未來民眾無法再領取「居家隔離理賠金」和「防疫補償金」。不過實際上,除了上述2種途徑外,尚有6種理賠金可以申請。今日起,確診者同住家人或密切接觸者雖無法再向保險公司申請「居家隔離理賠」,也無法領取疫情指揮中心發放的3,000元防疫補償金,但還可以透過以下6種方式申請補償。1.疫苗險突破性感染一次金若被保險人在接種疫苗後確診,需要住院或喪葬費用等補償,可留意投保的疫苗險內是否包含「施打疫苗後一定時間內仍被感染」的理賠項目,若有則可申請理賠。此外,有些保險公司會在保單內要求出具診斷證明「是因為疫苗而引起」,故申請前應備齊相關證明。2.防疫保單確診理賠金雖然不再理賠密切接觸者,但防疫保單依然適用確診COVID-19者,以及因接種COVID-19疫苗引發不良反應而就醫的民眾。3.實支實付醫療險理賠金若經醫師診斷後必須入院,且經正式辦理住院手續並在醫院接受治療,即可向保險公司申請實支實付型醫療險理賠,補償健保給付以外的自費醫療費用。4.住院日額住院日額不同於實支實付主要補償治療雜費,而是按照「住院天數X日額保險金」進行給付。不過防疫險中的住院理賠變得較為嚴格,國泰產險、中信產險即宣布,將參照醫療行為證明文件、用藥內容是否為抗病毒藥物來判斷是否比照住院日額給付。兆豐產險也公告,除了以下7種抗病毒藥物外均不再理賠:·倍拉維(Paxlovid)·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台灣清冠一號·瑞德西韋(Remdesivir)·安挺樂(Actemra)·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阿奇黴素(Azithromycin)5.包含上述4種在內的醫療險理賠金凡是包含「疫苗險突破性感染一次金」、「防疫保單確診理賠金」、「實支實付醫療險理賠金」、「住院日額」的醫療險,均可依上述說明申請理賠。6.勞保普通傷病給付一旦勞工因確診住院,或因家人確診必須請假照顧,無論是提報特休、病假、事假等假別,只要沒有領到原有薪資皆可請領。不過須留意,若是公司福利優於勞基法,請假期間仍支付全薪,就無法請領傷病給付。專家也提醒,民眾只要在保單有效期間內曾被依法隔離,即可申請理賠,不必趕在11月7日前遞件。另外,因11月7日後不再有居家隔離,保戶可主張危險減少,要求重新核定保費。
-
2022-11-06 醫療.腦部.神經
注意「最後正常時間」速就醫 攸關腦中風投藥、復健治療
Q:天氣微涼的上午七點多,一處土地公廟前的榕樹下早已坐滿泡茶聊天、切磋棋藝的長輩,稀鬆平常的場景,卻被70多歲的阿嬌姨打亂,原來是坐了三個多小時的她準備起身時,半側肢體無法動彈、口齒也不清,看到這樣狀況的阿勇伯該如何處理?小隊長叮嚀黃建能/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指揮中心小隊長黃建能表示,高雄市冬天日夜溫差大,務農或習慣清晨五、六點早起的長輩,常常沒察覺天氣變化而疏忽保暖,造成中風發生。高雄市茄萣分隊隊員蘇沐涵分享,戶外救護或是朋友報案,是南部常見的救護特色,原因為高雄的長輩平日喜歡聚集聊天,地點常在戶外,因此誰今天沒有來、多久沒有見到鄰居阿嬤都可能有人察覺,還會到對方家中關心。另外,一般民眾仍對中風存在迷思,黃建能曾遇過,熱心的阿伯到老友家,看見對方不動躺在地上,想起過去「放血」的民俗療法,戳了好幾根手指血流滿地都沒反應,才趕緊打電話求救。他呼籲,民眾只要觀察到身邊的親友有任何不對勁的症狀,或和平常不太一樣,最佳的選擇就是直接打119求救,以免延誤送醫時效。時序漸漸入冬,高雄市的天氣反倒格外涼爽舒適,一般人以為天冷才會上門的急性腦中風,其實早已悄悄埋伏在溫差大的清晨,一不注意隨時都可能倒下。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林子超提醒,只要察覺有疑似中風跡象,就要立即撥打119,也盡量留意患者最後活動的時間,有助於醫師評估給藥及之後的復健。高雄市政府消防局在應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邀,舉辦「緊急救護員教育繼續訓練」強化專業技能知識,邀請林子超分享:從EMT抵達救護現場、到送醫前的辨識及急救經驗。到院治療時間,與投藥、日後復健息息相關。林子超說,腦中風分缺血性和出血性,又以缺血性最為常見,佔比七到八成。在治療方面,出血性患者是以手術為主,缺血性患者則可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及動脈血栓移除術,從發病後到送醫治療這段時間,攸關著生命及日後的復健恢復,必定要及早送醫。如果無法即時疏通腦中的血流,腦細胞就會逐漸凋零,影響到復健半年到一年的黃金期。林子超說,不少長輩即使挺過中風急性期,手腳還是無法活動並復健,長期臥床的結果也會有肺炎、泌尿道感染等併發症。同時,到院治療時間也和投藥息息相關,針對缺血性患者治療的靜脈血栓溶解劑,患者必須要在出現中風症狀後3~4.5小時內到院,才有機會接受治療。高雄市串連四大醫學中心,建立搶救平台。因此,留意患者從正常活動到中風的「最後正常時間」就格外重要。但林子超坦言,實際上確實也藏有盲點,曾有位70多歲的長輩早上7點多被家人發現中風在床,家屬告訴醫師依稀記得清晨5點多有聽到長輩上廁所沖水的聲音,雖然能大致往前推估發病時間,但那時說不定已行走不便,只能盡量以親眼看見為準。為了在時間內搶救性命,林子超說,目前高雄市串連四大醫學中心建立平台,只要其中一間醫院無法收治患者,隨時都有配合的醫院接手,一併串接患者的生理監測數據進行後續治療。此外,高雄市政府消防局路竹分隊隊員鄭智瑄分享,因高雄幅員遼闊,為了趕上黃金救援時間,北高雄地區的重大傷病不少患者會送往台南地區的醫院。對此,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指揮中心小隊長黃建能表示,過去救護的重大疾病預警通報只限高雄市內,但為了爭取更多治療可能,指揮中心特別與台南的醫院即時聯繫,當有跨轄的救護傷患時,會快速的從中心與台南端的醫院做預警,讓醫院預做準備,送達後可以立即處置。心房顫動高危險因子,民眾應提高警覺。至於中風的發生年紀,林子超說近年臨床觀察有年輕化趨勢,45歲以下的中壯年個案,從過去2、3個月到現在每個月都有案例,這群人多半是日夜顛倒、抽菸、工作壓力大等造成。另外,有一中風危險因子「心房顫動」常被忽略,這類患者的中風發生率高出一般人五倍。他說,目前高醫採取只要是中風入院患者,都會請他們揹24小時心電圖監測器,但也坦言,這未必能揪出潛藏的病例,臨床上就曾發生監測四、五次才揪出心房顫動,因此目前努力推動讓48、72小時心電圖納入健保給付。他呼籲,民眾應提高警覺自身的危險因子,積極控制慢性病,預防中風的發生。
-
2022-11-05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4款疫苗保護力公開!高端保護中重症、死亡破9成「比莫德納還高」
食藥署昨深夜宣布,高端疫苗經專家認同具有疫苗保護效益,指揮中心今公布多張手板說明,當中分別年齡層、對比施打高端三劑、AZ三劑、BNT三劑、莫德納三劑分析中重症、死亡比較,在真實世界疫苗保護效力,不分年齡層來看,保護中重症的效力,接種三劑AZ疫苗效力65.9%,三劑莫德納為87.4%,三劑BNT為95.8%,三劑高端為91.4%。保護死亡三劑高端疫苗效力高達90.3%,僅次BNT。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針對疫苗保護中重症、死亡的資料分析,是依照2300萬全人口分為不分年齡、18-64歲、65歲以上三個階段,並針對沒有施打疫苗的337萬人,比對施打三劑AZ、三劑莫德納、三劑BNT及三劑高端等,可看出中重症個案數,算出疫苗效益,這是2300萬人的資料放進統計模式中,並根據年齡、性別進行多變相分析,最後做邏輯式分析回歸,最後疫苗效益比較,有打三劑跟沒打三劑的基礎。莊人祥說,不分年齡層部分來看,打三劑AZ效益是65.9%,信賴區間介於41-78.8%,三劑莫德納為87.4%,高端為91.4%,「大概就是這樣解讀」,18至64歲也是這樣解讀,大致可看到莫德納、BNT、高端都是90%的保護力,AZ是78.9%,而65歲以上三劑莫德納、三劑BNT跟三劑高端介於84到90%左右,三劑AZ則介於46%。莊人祥表示,另外比較施打疫苗組合其死亡人數,在邏輯式回歸中分別三項項目,不分年齡層來看,莫德納、BNT、高端都超過90%,AZ只有6成;而在18到64歲三劑AZ保護效力為80.7%,另外三種廠牌為92%左右;65歲以上AZ三劑41%,因為個案較少,所以效力數值中最小曲線出現負值,但無論三劑莫德納、BNT、高端效益約在86.9至90%,這三個廠牌不管是中重症、死亡,用效益評估不分年齡層都是相似的。
-
2022-11-0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EUA不用廢止了!食藥署:專家會議通過確認高端疫苗具保護效益
食藥署今召開高端疫苗保護效益評估專家會議,經專家一致決議認同高端新冠肺炎疫苗符合疫苗保護效益。食藥署表示,與會專家出席15人中,主席不參與投票,14人同意,0人不同意,通過審核。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先前發給高端疫苗的EUA證明是根據疫情緊急狀況核發,此次就是經過專家會議充分討論後,所有應檢附文件都齊備,同時符合效益證明,在緊急狀況沒有結束前會維持EUA,明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會再敘明相關細節。【延伸資訊】什麼是EUA?食藥署去年7月30日依據藥事法第48條之2,有條件核准高端疫苗之專案製造EUA,但要求於專案核准期間須每月提供安全性監測報告,並於核准後一年內檢送疫苗保護效益(effectiveness)報告。不過,高端公司於今年7月27日檢送疫苗保護效益報告,經過專家會議審查,要求補件提供針對年長者、重症、死亡保護力資訊,高端於10月28日完成補件,食藥署再次召開專家會議審議。食藥署新聞稿指出,今專家會議審查高端疫苗整體保護效益報告、國內某醫學中心資料庫分析報告,以及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系統與傳染病通報系統資料庫之大數據資料,顯示接種高端疫苗對於預防中重症、死亡具有保護效益。此外,經分析18-64歲國人接種各廠牌之疫苗組合之中重症及死亡情形,顯示接種高端疫苗的國人,相較於接種AZ、BNT、莫德納疫苗或其他混打組合,其對於預防中重症、死亡的保護效益相近,又相比未接種疫苗者,亦均有達到預防中重症及死亡的保護能力。在65歲以上的年長者族群,亦可觀察到相同的保護效益結果。基於真實世界接種結果之實證資料,可佐證高端疫苗具有保護效益。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表示,先前發給高端疫苗的EUA證明是根據疫情緊急狀況核發,此次經過專家會議充分討論後,高端所有應檢附文件都齊備,同時也符合效益證明,在緊急狀況未結束前EUA將持續維持,明天指揮中心記者會將說明相關細節。
-
2022-11-0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11/14起「5+n」自主管理不論陰陽都可出門! 王必勝:投票受影響者少
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將於11月14日調整確診者隔離天數從「7+0」縮短為「5+n」,外界詢問是否為大選考量?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若加上這周,疫情已連續四周下降,下降情勢明確且看起來「有加速的意味」,才能考慮隔離縮短這件事。而民眾只要能出門就可以投票,加上疫情趨緩,受影響的人一定會愈來越少。王必勝說,專家針對病毒間隔幾天有多少傳染力做了討論,「5+0」實施日也在專家建議下,等11月7日實施上周宣布的鬆綁措施後,等一周後、11月14日再實施。王必勝表示,「5+n」後面的自主健康管理期不管篩陰或篩陽都可以出門,只是篩檢陰性不用自主管理、篩檢陽性需要自主管理,例如不可聚餐或到人潮聚集場所等。他表示,不是篩檢陽性就一定有傳染力,目前臨床發現隔離一段時間傳染力就會下降,之前看到Ct值都很高,雖然陽性但病毒量低。至於未來是否會再把隔離期從五天繼續往下修,王必勝也表示,這和疾病特性有關,若病毒株都以BA.5為主,在一定天數內還是有一定傳染性,要再往下修的機會比較少一些。
-
2022-10-31 焦點.元氣新聞
獨/大型活動地方自治問題多 醫:不敢嚴管因怕活動辦不成
梨泰院事件凸顯重視大型活動管理的重要,台灣將舉辦的聖誕、跨年等大型活動也是地方政府自我行銷重點。有專家提醒,國內法規「問題很大」,幾乎沒把緊急救護的動態需求納入考量,恐導致人出不去、救兵進不來的「死路一條」局面。另有專家點出,若非曾發生災難的縣市,地方大都不想把自治條例定太嚴,以免活動辦不成,但這次事件是改善的契機,如果年底前某些縣市做出修正,民眾一定會給掌聲。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主任、大型活動醫療救護醫學會理事長張國頌舉例說,大型活動考驗緊急救護系統良寙,如果一個大型活動在中正紀念堂,要把人送出來,可能就得花一小時。這一小時有40到50分鐘都在人群裡,根本沒有醫療,最近的醫療單位就是救護車,但是滿滿都是人,救護車就開不過去。張國頌表示,八仙塵爆過後雖催生地方政府訂定大型活動管理條例,但大都只看到「靜態需求」,例如空間乘載力、人流量,卻沒考量「動態需求」,也就是活動現場變成「緊急救護危險區域」的情況。如果群眾中有人需要醫療救護,難以定位人在哪、難以求救、人送不出去,救護車也進不來,就是死路一條,非常危險。「現在規定很多細節沒有考慮進去,而且不太重視疏散,只有單一出入口是非常危險的。」張國頌說,疏散需要考慮的細節很多,相關規範必須要請專家做醫療指導。例如動線要多條、要設置指揮中心和專人小組去管控人群、要分區塊保持暢通、要嚴格保持禁止滯留區域的淨空、活動現場和醫療端的前後線要能順暢銜接。此外,張國頌提醒,大量人潮匯集的地方,易造成數據通訊無法通話與定位,主辦單位應在活動前加強無線通訊配置系統。區域救護系統需配備具有AED的緊急救護技術員來回巡邏,並隨時向現場指揮中心傳回最新資訊,才能即時掌握現場脈動。內政部頒布之「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要點」內容詳盡,甚至明定事故發生後4至6分鐘內救護人員及設備就要能投入事故現場。上述管理要點的第二點寫道,直轄市、縣市政府「得」參照本要點規定,依轄區緊急應變能力及活動特性, 訂定自治法規管理大型群聚活動。然而,檢視各縣市政府自定之「民間辦理大型群聚活動安全管理自治條例」,內容相對簡略許多。為何地方的自治條例相對偏寬鬆?亞東醫院急診部主任蔡光超點出三大原因,首先是制定時災難事件還不多、再者是制訂時防災觀念還不清楚,最後一個原因則是怕活動辦不成。蔡光超分析,可觀察到有發生過災難事件的縣市會定的比較嚴謹,其他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例時較寬鬆。因為有些地方沒發生過這麼多事件、事件規模沒有那麼大、需求沒那麼高,早年訂定時可能對災難事件的觀念也還不清楚,所以不會訂出很嚴格的規定。如果規定很嚴格,比如每個活動都要規定要有醫師在場,這樣一來,很多活動很可能根本辦不成,所以地方不會規定太嚴,以免拉高辦活動的成本。蔡光超表示,自治條例理論上都要定期更新,平時動輒提高標準,可能會招致抱怨,但在國內外災難事件後,是改善的好契機,容易獲得支持。「如果在年底前,某些縣市政府主動做出修正、提升管理作為,民眾一定會給掌聲的。」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大型活動的管理是由地方訂定自治條例,地方政府可「依照管理要點的精神」,同時融合地方特色、考量地方不同情況去訂定自治條例。各界有不同的意見、看到問題,地方都可以作為參考,去評估檢討是否有需要加強之處。
-
2022-10-31 醫聲.慢病防治
專題|糖胖症襲台! 拼WHA二〇三〇糖尿病目標 賴清德籲整合各界資源
世界衛生大會(WHA)今年首次針對糖尿病提出五大目標:2030年糖尿病患達八成獲得診斷;八成血糖控制良好;八成血壓控制良好;六成的四十歲以上病患取得降血脂藥品;百分之百第一型糖尿病患取得可負擔的胰島素與血糖監測。副總統賴清德指出,糖尿病對全球、對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疾病,政府要整合各界的力量,防治糖尿病與照顧患者,包括降低糖尿病發生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日前舉辦「2022糖尿病防治與照護高峰論壇」,賴清德到場致詞外,與會專家還有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美國在台協會(AIT)商務組組長歐德瑞、國健署長吳昭軍、健保署長李伯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與聯合報社長游美月、副總編輯洪淑惠。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劇增 提高政策層級助改善具有腎臟、內科醫師背景的賴清德,引用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的統計指出,目前全球五億人罹患糖尿病,到2045年會增加為七億人。國健署也統計,台灣2017至2020年的糖尿病盛行率是百分之十一點一,約為二百多萬人,若不改變趨勢,加上肥胖比例持續增加、病齡延長等因素,台灣糖尿病人數勢必還會逐漸增加。黃建寧建議,國內糖尿病照護應與國際接軌,提高政策層級、打造更完善的糖尿病管理政策,以終結「糖潮」危機,為台灣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照護品質,降低糖尿病帶來的社會、醫療成本,以及對國人的危害。「無論從盛行率或死亡率看,糖尿病對於全球和台灣都是非常嚴重的慢性病。」賴清德說。並指出,非傳染性疾病造成全球七成四死亡,前四名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肺病,第四名就是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每年造成一萬一千人左右死亡,也是國人第五大死因。黃建寧表示,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日前公布一份評比,表示台灣在慢性病照護上,仍有改善與精進空間。報告中針對糖尿病防治的評分,台灣僅有44分,落後國際,低於南韓的66分,而新加坡、日本都是100分。評論台灣與WHA目標差距 專家:部分項目達標率僅五成,有待努力賴清德認為,台灣要達到2030年糖尿病防治五大目標並不難,但面對高齡社會與病患年輕化的考驗,政府應集中更多力量投入糖尿病的防治與照顧。黃建寧建議,行政院成立糖尿病辦公室或慢性病防治中心,賴清德也認同,將請衛福部研議,如何集中資源,對糖尿病做系統性、完整性的防治、照護及後續的健康促進。他相信未來一定能做好對糖尿病的控制,朝健康目標邁進。歐德瑞表示,WHA的目標讓各國的糖尿病防治工作有了目標,以美國為例,今年也成立「糖尿病辦公室(ONDP),以國家規格推動。他建議,台灣亦可成立一跨部門的組織來落實糖尿病防治,展現如同防疫般的典範成績。對於WHA各項指標,黃建寧認為台灣有望達標。他表示,目前已有七成糖尿病患獲診斷;在血糖控制方面,糖尿病學會曾提出以糖化血色素小於百分之七為目標,較WHA的百分之八更嚴謹,目前達標約百分之四十;針對血壓控制,目前約僅四成,有努力空間。至於第四、第五點,黃建寧說,台灣絕對沒問題,甚至已經達標。針對仍有差距的指標,黃建寧表示,透過系統性的整合,以跟進WHA目標。他呼籲,「全世界都在重視這件事情,希望台灣也有所改變。」借鏡美國經驗 AIT:成立跨部會辦公室再創防疫典範全球約每五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喪生,今年初,「美國美國國家臨床照護委員會(NCCC)」提出糖尿病相關改善建議,美國國會也在今年成立ONDP,串連政府不同部門,簡化行政流程,並以更宏觀的視野落實糖尿病防治。歐德瑞建議,台灣若比照新冠疫情中的防疫指揮中心,設立中央層級的慢性病防治辦公室,將能再成為他國楷模。歐德瑞表示,世界公衛界、醫學界一再接強調全球糖尿病盛行率正急遽上升,對於缺乏國家級糖尿病防治計畫,或缺少健康服務的國家,面對糖尿病所帶來的重大衝擊,更是首當其衝,且情勢迫在眉睫。以美國為例,歐德瑞說,NCCC在今年,便提出39項糖尿病防治、照護相關改善建議,每項建議,都需要行政或立法單位傾力投入,制訂相關辦法、方案,才能確實推動、執行。而這些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擬定、建議,主要來自ONDP,設立國家糖尿病政策辦公室的目的,主要是在發展、施行國家級糖尿病策略,而這項工作必須連結不同政府部門、單位、機構,如此才能簡化工作流程,執行上也才會更有效率,也更具宏觀視野,對社會、環境氛圍的改變,也會帶來更正向的改變。歐德瑞表示,台灣健保制度具高度覆蓋率,且醫療專業人員優秀,因此在糖尿病防治上,擁有厚實基礎,若能擬定明確的國家級糖尿病計畫,並設立具體目標,搭配永續的資源、連貫的追蹤機制,且在公、私部門與醫療團隊、病患、病患照顧者的攜手合作下,台灣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將有希望成為世界醫界、公衛界效法的對象。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台灣也需要設立中央級辦公室,就如同設立疫情指揮中心一樣,如此糖尿病防治策略的方向、執行才會更切實、更聚焦。高齡化、年輕化「雙向擴張」 發病早將縮短平均餘命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許志成指出,4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正在暴增,與肥胖、手搖飲有密切相關;王治元指出,愈早發病則併發症愈多、平均餘命縮短,應延緩糖尿病發病年齡,國人才能有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吳昭軍代表衛福部長薛瑞元與會表示,慢性病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國健署擬定「預防保健服務擴大辦理計畫」,現已送國家發展委員會審查,期待爭取更多資源挹注,在疾病前期就加以介入。李伯璋則表示,透過確實執行分級醫療、分級照護與部分負擔制度,將能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照護品質;健保署今年開始推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以及「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皆是希望從共病、危險因子著手,共同進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游美月表示,喜見健保署已開放基層醫師開立糖尿病藥物,讓患者即時接受藥物治療,避免惡化至洗腎,今年係第二屆論壇,面對糖尿病衍生的共病問題,期待以國家的高度找出解方。糖胖症diabesity 糖尿病患共病、併發症罹病率激增人手一杯手搖飲,肥胖正在使高中生成為糖尿病候選人,此外壽命延長也導致糖尿病粗發生持續上升,病齡延長讓併發症愈難控制。在台灣,糖尿病正以高齡化、年輕化之姿「雙向擴張」,威脅國人健康,而越早罹患糖尿病者,平均餘命縮短四到五年!糖胖症(diabesity),這個字是由 diabetes (糖尿病) 和obesity (肥胖) 所組成,指的是因肥胖而導致糖尿病的一群人。肥胖與糖尿病的關係,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而許志成指出,台灣五十歲以下民眾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從2000年至2019年上漲約兩倍,若將時間拉長至2045年,預估罹患比例將明顯上升,其中二十歲以下民眾更是激增九倍多。「年輕人得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越大。」許志成說,年輕糖尿病患比起同齡健康人,更容易得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預期壽命將少四、五年,但四分之三的年輕人常因沒有自覺而未就診,進一步引發併發症。國健署及陽明交通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學子的血壓、血糖、BMI、腰圍均明顯上升,大幅增加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事實上,國民營養調查指出,2000年後,因飲食精緻化,國人平均空腹血糖值超過每分升100毫克,代表其中有許多糖尿病病患及高風險族群。許志成建議,除了協助病患控制血糖血壓,提升診斷率是重點之一。他表示,民眾參與成健時,多不積極檢查血壓血糖、腎臟病,以致通報且接受後續照護的比率低,「尤其年輕病患多缺乏自覺。」黃建寧預估,台灣年輕型糖尿病自2000年至2045年間,將以3.6的倍速成長,將導致糖尿病「罹病長期化」,連帶提高併發症發生的風險。他指出,年輕情糖尿病患者,在疾病表現上與治療上,往往比起高齡族群更難控制,胰島素細胞更快衰老、併發症也更兇猛。此外,台灣成人的過重與肥胖率均持續上升,合計約五成的成人有過重或肥胖問題。黃建寧表示,根據研究顯示,35歲以下族群隨著BMI提高,糖尿病盛行率也會上升。王治元則表示,過去台灣沒有那麼多第二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的壽命比現在短。隨著人們壽命延長、社會高齡化,糖尿病的粗發生率便持續上升,加上年輕化的趨勢,20到39歲糖尿病新發生人數持續上升,高血壓、高血脂、癌症等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也隨之而來,65歲以上長者占所有糖尿病人口的一半,他們也有半數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王治元表示,第二型糖尿病診斷的年齡愈早,與一般人口平均餘命的差距愈大,舉例來說,20歲男性第二型糖尿病患和一般國人的平均餘命差5.6年,20歲女性病患則差4.9年。如果糖尿病能晚一點發生、把診斷時間推移到生命的後期,較長且較健康的平均餘命就可以被預期。因此,王治元認為「控糖」的根源在學校,如果人們在成長過程中就懂得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遠離危險因子,就能積極預防或延緩年輕族群的糖尿病發生。針對年長者,最後奪走糖尿病患生命的原因除了糖尿病本身,癌症、肺炎,還有心臟病、腦血管等「大血管併發症」也是常見死因,需要積極服藥控制,而「多重共病的個別化照顧」則是年長糖尿病患不可或缺。糖尿病共病多 妥善防治以降低醫療成本糖尿病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複雜度高,患者除了需要注意其併發症,治療時也須考量共病造成的負擔。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說,在諸多政策推行之下,糖尿病住院率、死亡率雖有下降,但仍有待解決之挑戰: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患者年紀越來越大,共病罹病率越來越高。黃建寧指出,糖尿病是「疾病之母」,患者容易合併骨質疏鬆、失智症、腎臟病,甚至是癌症。他解釋,老年糖尿病群族要 考量會產生多重疾病,在共病眾多的情況下,不僅影響糖友 的生活品質,拉長失能的時間,也會增加照顧的難度,以及財務的負擔。 黃建寧認為,近一百年來,「糖尿病的變化很大。」從過去可以治療的單一疾病,轉而成為一「系統性」疾病,不僅在於個人,是醫療體系、國家政策的系統性疾病。他直言,糖尿病防治,需要跨部會整合。他舉例,以精神、心理疾病為例,在教育部有完整的計畫,針對高風險學生從小學到出社會,都訂有轉銜機制。若在糖尿病防治上,也納入完整的追蹤機制,才能更全面的防堵糖尿病。國健署長吳昭軍則表示,糖尿病與其共病嚴重危及民眾健康,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臟病、中風、腎臟疾病的風險,皆高於正常人。國健署慢性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補充,慢性病具有共同危險因子,不宜將其視為個別疾病,應擬定整合性的防治策略。吳建遠表示,未來希望強化疾病預防與照護之間的「連結性」,舉例而言,在國健署成人健檢中發現三高的患者,可以協助其轉銜到健保署的「全民健保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若發現有糖尿病相關病徵者,則可轉介至健保署的「糖尿病品質支付計畫(P4P)」。健保署:分級醫療助攻糖尿病防治讓台灣遠離「糖之國」,李伯璋指出,近十年來,糖尿病就醫人數持續上升,以110年來說,就有250萬人罹患糖尿病,約佔台灣總人口十分之一,為有效治療,須從四點著手,包括「整合醫療」、「新藥介入」、「分級照護」與「醫病共享」。李伯璋解釋,當糖尿病患不分輕重症,全部湧入醫學中心、大型醫院,醫師往往沒有多餘時間向病患進行詳細解說,縱使有衛教師、營養師團隊,也常因病患人數過多而壓縮諮詢時間,如果確實進行醫療分級、醫療照護,並採取部分負擔制度,醫師、衛教師、營養師等醫療人員就可以有較多時間進行衛教、諮詢,病患也可以擁有更好的照護品質。李伯璋指出,健保署設立社區醫療群,讓醫療院所轉診合作機制、跨層級醫院合作計畫等措施更為落實,全台總計有六百二十三個醫療群,合計逾七千六百位醫師加入社區醫療群行列。在這項計畫中,診所間可以水平轉診,醫療群中的合作醫院、醫學中心也可以和診所進行垂直轉診,並設立二十四小時就醫諮詢專線,醫院、醫學中心與診所可以進行結果回饋、個案研討,民眾就醫也更加便利。繼P4P上路之後,健保署在今年三月啟動的「糖尿病及初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整合方案」強調「糖尿病+腎病」整合照護,李伯璋說,已有六百二十一家醫療院所投入照護,估計近二十三萬人受惠。此外。健保署也啟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提供個案危險因子管理服務,今年七月開始收案,預計提供十萬名代謝症候群病患有關疾病危險因子管理服務,期待從改善代謝症候群著手,進而幫助防治糖尿病與其他慢性病。延伸閱讀1/罹這癌症機率激增239% 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糖尿病是疾病之母,器官保護最重要!|理事長講堂EP7延伸閱讀2/詹宏志曝罹糖尿病不敢吃「甘納豆」 專家:吃對這些豆,有助控制血糖!
-
2022-10-28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懶人包/單價疫苗、次世代疫苗開放當第四劑接種 怎麼選?
指揮中心10月27日宣布,開放12歲以上民眾追加劑疫苗款式的選擇,除了原先的單價疫苗,還包含次世代疫苗。12歲到17歲族群追加劑的選擇,若要選擇次世代疫苗,優先開放接種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主要是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尚未到貨,預計11月初到貨後,會優先提供其他年齡層施打。即起,民眾即可選擇施打,不過各縣市準備疫苗款式與數量有所不同,建議民眾有意前往接種前,先致電醫療院所確認疫苗款式與數量。Q1.第四劑疫苗有哪些疫苗可以選擇?10月11日指揮中心僅開放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作為選擇,10月27日起,所有國內核准的疫苗都能當作第四劑疫苗接種。包含AZ疫苗、高端疫苗、BNT疫苗、莫德納疫苗、Novavax,以及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BNT BA.1次世代疫苗、BNT BA.5次世代疫苗。Q2.國內核准的每款新冠疫苗想打都打得到嗎?截至10月27日為止,AZ疫苗統統屆效,已經不再提供國人接種;高端疫苗剩餘40萬劑、Novavax剩餘約40萬劑、BNT單價疫苗、莫德納單價疫苗與莫德納雙價疫苗,各自都超過100萬劑。Q3.什麼是單價疫苗?什麼是雙價疫苗?什麼是次世代疫苗?單價疫苗:運用單一病毒株研發的疫苗,最早期的AZ疫苗、高端疫苗、BNT疫苗、莫德納疫苗、Novavax等都屬於單價疫苗,且都是運用最早期的武漢株進行研發。雙價疫苗:使用二種病毒株進行研發,目前已研發成功的款式為「原始武漢株+BA.1病毒株」,另一款為「原始武漢株+BA.4/BA.5病毒株」,莫德納以及BNT公司皆成功研發這二款雙價疫苗。次世代疫苗:次世代疫苗即為雙價疫苗。Q4.第四劑疫苗該選擇雙價疫苗(次世代疫苗)?還是單價疫苗?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國內現行BA.5疫情,BA.1和BA.5都屬於有效疫苗,民眾先打目前有的BA.1現貨,至於有人想要延到BA.5到貨再打,就可能要等一個月左右,由民眾自行考量自己的風險。莊人祥以自己為例,雖然比民眾知道何時會有新疫苗到貨,但他已與羅一鈞都已先去打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有什麼疫苗就打是較優先的選擇。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一般來說來講mRNA疫苗副作用最大的是第二劑,如果之前打莫德納或BNT疫苗太不舒服,可以考慮接種Novavax。黃高彬表示,次世代疫苗目前還在追蹤效果,原先認為其誘發的中和抗體比原始株的mRNA疫苗好,但近期新出爐研究又認為效果差不多。民眾可依意願接種次世代疫苗或單價疫苗。Q5.施打第四劑疫苗的資格?18歲以上、接種滿三劑、與前一劑接種間隔為12周Q6.施打第四劑疫苗,有辦法對抗新冠變異株BF.7、BA.1.1、XXB嗎?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黃立民表示,新興變異株很多 ,各自的實證資料很少,但目前變異株大多仍屬於「Omicron家族」,疫苗設計若愈接近新型病毒株愈有效,第四劑疫苗仍建議優先施打「次世代疫苗」,實證上顯示次世代疫苗產生抗體較高、保護力較佳。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依據目前次世代疫苗之免疫實證顯示,施打28天後可大幅提高對於BA.4/BA.5以及逐漸成為亞洲主流病毒株XBB之保護,對於曾感染者也可建立Omicron變異株保護。Q7.次世代疫苗有哪些選擇?1.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原型株+BA.1、原型株+BA.4/BA.52. BNT次世代疫苗:原型株+BA.1、原型株+BA.4/BA.5Q8.次世代疫苗分為BA.1、BA.5,兩種款式該怎麼選?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已向莫德納先訂購60萬劑疫苗,預期11月上旬可到貨。但因還要檢驗封緘,可能要到11月下旬才能接種,建議民眾優先採取「有什麼疫苗就先打」的策略。不過屆時有BA.1和BA.5兩款次世代疫苗可選擇,中國附醫副院長黃高彬表示,以BA.5流行趨勢,屆時接種BA.5次世代疫苗是比較合理的選擇。Q9.天選之人,需要接種第四劑嗎?假設天選之人是重複感染者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目前所提供的BA.1次世代疫苗對於BA.5的中重症預防具有效益,對於BA.2的感染康復者,也可預防BA.5的再感染,建議BA.2的康復者仍需施打次世代疫苗,接種時間,建議從3個月再縮短。假設天選之人是從未感染者陳秀熙表示,目前通報感染的人數約近530萬人,主要是以BA.2為主,台灣約23%的人受到BA.2感染,若民眾不施打次世代疫苗,仍可能會感染BA.5。未曾感染BA.2者,仍應鼓勵施打次世代疫苗,減少BA.5的感染機會,降低住院死亡風險。Q10.接種次世代疫苗常見的副作用?根據指揮中心分析,接種次世代疫苗的副作用,多以輕、中度為主,主要症狀為:●注射部位疼痛及腫脹●疲倦●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發燒
-
2022-10-28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衛福部拍板BA.5次世代疫苗 12歲以上民眾可自由接種
衛福部食藥署昨通過BNT和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的EUA,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今天下午則就接種方式進行討論,並於傍晚做出決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ACIP通過BA.5次世代疫苗開放12歲以上民眾接種,將等疫苗到貨後開放讓民眾自由選擇接種;但是否分階段開打還要是民眾接種和後續叫貨情形而定。另外,指揮中心今天下午開放18歲至49歲族群也可選擇其他疫苗作為第四劑接種,傍晚再宣布12歲至17歲青少年於11月1日開始可接種BA.1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接種,只要與前一劑疫苗間隔達12周,就能接種第三劑或第四劑。莊人祥表示,開放12歲以上青少年接種後,約增加50至60萬人符合資格;目前BA.1次世代疫苗尚餘170萬劑。至於兒童疫苗追加劑,莊人祥表示,目前食藥署還在審核輝瑞/BNT單價疫苗是否可作為5至11歲兒童追加劑,以及莫德納兒童疫苗可提供6至11歲兒童作為追加劑。另疫苗間隔從五個月縮短為三個月。莊人祥說,若後續通過兒童追加劑,滿5歲且未滿6歲兒童建議以單價輝瑞/BNT疫苗完成追加劑接種。
-
2022-10-26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無法比照日韓讓確診者投票! 中選會說分明
各界關切為何日、韓等國可以實施確診者投票,台灣仍無法實施,以及國內大考與選舉投票尚有不同,中選會今天說明,國內法律對不在籍投票等制度尚乏規範,因此不在籍投票或特設投票所的實施,仍於法無據。中選會表示,日、韓等國採行通訊投票、特設投票所投票、提前投票等方式,是有法律依據,與我國尚有不同;另依公職選罷法第17條規定,選舉人,除另有規定外,應於戶籍地投票所投票,其中「另有規定」,是指投票所工作人員可在工作地投票所投票,因此其餘選舉人均應在戶籍地投票所投票。中選會表示,因依現行公職選罷法,選舉人須在戶籍地投票所投票,並未有特設投票所的制度,此與大考中心可設特別考場,有顯著差異,仍請國人了解;再者,確診者也應依傳染病防治法規定辦理,中選會呼籲國人如已知自己確診時,允遵守防疫措施規定,以保護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健康權利。中選會表示,投票為公民的法定權利,至確診者的投票權利,與2300萬全體國民、1930萬的選舉人及30萬選務人員的健康權利,均應依傳染病防治法與公職選罷法等規定併同考量。中選會表示,大考中心辦理特別考場是法律所許,因其不受戶籍地限制,故可尋覓特定少數適當地點進行相關作業,但年底全國投票所數為17649所,依法又須分布於各村里,甚至1村里也設多個投票所,與大考中心得設少數特定考場明顯不同。不僅如此,如針對確診者特別設置投票所,除法律依據有欠缺外,若某投票所僅有1、2位選舉人確診,其法定投票秘密又該如何維護等,也不無疑問,而非僅防疫措施規畫執行的問題。中選會重申,投票為公民法定權利,均受憲法及法律保障;感謝疫情期間國人遵守各項防疫措施規定,讓各項選舉、投票均得以順利辦理,持續深化國家的民主政治。國家整體防疫措施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持續監測國際及國內疫情發展據以因應,如經指揮中心評估調整防疫政策,中選會自當配合指揮中心政策持續滾動檢討選務防疫措施。
-
2022-10-24 名人.精華區
黃金舜╱電子處方箋 大幅提升醫療可近性
近期新冠肺炎確診人數雖微幅上升,民眾已接受「與病毒共存」的疫後新生活模式,藥師為確診民眾送藥也成為例行業務。近期傳出政府有意持續並擴大遠距看診的範疇,藥界對此全力支持並期待優化,希望政府別錯過此時推動電子處方箋的絕佳時刻。電子處方箋 今年4月啟用一次成功的送藥,除了末端完成交付,一開始的處方箋順利傳遞釋出,更是關鍵流程。今年四月起,指揮中心和健康益友App合作,提供民眾視訊看診服務,看診後產出電子處方箋,交由民眾自行選擇調劑藥局,保障上萬確診者的用藥權益。細部觀察整個處方箋傳遞流程,民眾一開始僅可收取用藥明細供藥局確認,待藥局確認同意並完成處方箋遞送後,該處方箋將立即鎖定無法二次傳送,確保藥局有充足藥品可供調劑,並避免一張處方箋多次傳送;另外,電子處方箋傳遞全程採用密碼保護以維護民眾隱私,並結合電子簽章技術防止偽造變造,考慮周到,足見台灣資訊實力可執行電子處方箋,搭配電子處方箋方得完善視訊看診就醫流程。遠距醫療目的縮短病患與醫師間的距離,增進就醫可近性,倘若民眾於看診後需返回醫院領取處方箋,有違提升醫療可近性的目標,若由醫院寄送處方箋給民眾,大幅增加醫院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民眾收受電子處方箋後,可前往鄰近藥局調劑,加深與藥師間的信任度,也是政府一再倡議分級醫療的實現。再來,電子處方箋可降低謄打錯誤,避免紙本遺失隱私外漏的風險,有效防止偷竊、仿冒、竄改,資料數位化後,更可提升用藥紀錄歸檔效率,整體而言利大於弊。歐盟日本 先後推動此制度參照他國經驗,歐盟已推動跨境電子處方箋,預計2025年前有25個國家逐漸施行,包含法國、德國、波蘭、荷蘭等;另英國早於2005年開始執行「電子處方箋系統」計畫(the Electronic Prescription Service;EPS),由衛生單位指導其他政府部門組織合作推動。鄰近的日本,則於2016年與2020年分別發布「電子處方箋運作指引」第一版及第二版,並於2021年進一步探討數位處方箋、線上診療、線上用藥指導的數位整合措施,預計2023年正式實施電子處方箋。由此可見,電子處方箋在國際是必然趨勢。當發生確診民眾無法外出的情況也無須擔心,全台健保特約藥局多達7026間,2020年台灣平均每萬人口之藥師人數13位,高於OECD國家平均值1.5倍,我國藥師人力充沛,可提供送藥到府服務,針對偏鄉地區,藥師公會協調由專責藥局負責,提供民眾完善藥事服務。建立平台 疫後正是好時機歷經疫情試煉,結合遠距醫療、電子處方箋、藥師送藥三者的運作模式,已廣泛受到各層級醫院和民眾接受,相信政府積極運用大數據、AI科技、電子簽章、去識別化等技術,建立統一的電子處方箋平台,將獲得大多數醫藥界與民眾支持,如有特殊個案情況,藥界也願意傾注全力配合送藥協助創造全民共贏。
-
2022-10-2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苗打愈多恐釀免疫疲勞?李秉穎解釋「不會」的原因
指揮中心開放接種高端民眾,補打其他廠牌1到3劑疫苗,有專家憂心,施打過多劑次疫苗恐造成免疫疲勞。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表示,人體免疫系統具調節機制,抗體只要達到天花板極限,後續不論施打哪款疫苗,體內產生抗體後消退速度是一樣的,代謝速度不會變慢。李秉穎表示,施打疫苗或是接觸到病毒,身體所產生的抗體「不會無限上升」,主因是人體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正常運作,會設下極限值,當抗體生成已經達到100分就足以抵擋病毒,身體就不會浪費能量做出200分的抗體,「這是在浪費」,人體的免疫系統才沒這麼笨。不少醫事人員近期不斷提出疫苗接種後,恐出現「免疫耐受」以及「免疫疲乏」。李秉穎解釋,免疫耐受、免疫疲乏是指施打疫苗後體內所產生的抗體極限,不是打過許多劑次的新冠疫苗,體內抗體就愈來愈低,或是抗體消退速度加快,而是打到第4劑時,體內抗體將會達到最高峰,就算再打第5劑或第6劑,體內抗體也不會再增加。李秉穎強調,不管是哪一款新冠疫苗,身體被刺激出來的都是IgG抗體,抗體消退速度都是一樣的。至於對抗新冠病毒的抗體到底要多高才算是達到極限?李秉穎說「每個人都有所不同」。李秉穎表示,人類的免疫系統中,B細胞是負責製造抗體、T細胞會維持免疫記憶,免疫記憶是指,當T細胞面對到相同的病毒時,會記得觸發B細胞產生過去曾生產過的抗體。T細胞與預防重症有關,接種疫苗後產生的T細胞,很快就會達到上限。李秉穎拿過去的疫苗實驗舉例,先前某款新冠疫苗做過一項研究,施打第1、2、3劑疫苗時,受試者體內T細胞的反應大致相同,T細胞並不會隨疫苗劑次增加而不斷增加。不過B細胞抗體在施打第2劑、3劑時,抗體會不斷上升,相較之下抗體的天花板較高。
-
2022-10-22 醫療.兒科
嬰幼兒流感冒易併發腦炎、肺炎! 醫籲快打疫苗
新冠疫情進入後半段,但秋冬時節卻是流感疫情高峰,高雄市衛生局今午攜手高雄縣、市醫師公會強力呼籲,家長帶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的幼兒接種流感疫苗,保護幼兒健康。高市衛生局今午在市立聯合醫院舉辦「小小疫苗,大大保護~ 寶貝打疫苗,流感不打擾」幼兒流感疫苗接種宣導會,呼籲家長攜帶家中 6個月以上學齡前幼兒儘速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衛生局副局長潘炤穎表示,至昨日止,高雄市流感疫苗接種已達33萬7千劑,各年齡層都有接種,最希望6個月以上到學齡前幼童接種,因為小小孩一感染流感,併發肺炎、腦炎的風險相當高。從未接種的可先打第1劑,已打過第1劑的,隔4周可再打第2劑,才能產生保護力。至於近來不少家長反映,學校很多小朋友確診新冠肺炎,潘炤穎對此表示,從每天的監測數來看,目前新冠疫情誠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所說的還在「高原期」,但高雄本周的確診數已略見趨緩,目前國中以上校園第3或4 劑的疫苗涵蓋率已有7 成,這部分只要有確診個案,就會積極篩檢,陽性就進入隔離七天的流程作業。高市衛生局也表示,秋冬是流感疫情流行高峰期,最近受邊境解封加上新冠肺炎 變異株夾擊的雙重威脅,病毒蠢蠢欲動,學齡前嬰幼兒是流感高風險族群之一,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出生 6個月內嬰兒,因無法接種流感疫苗,可藉由父母接種來間接保護嬰兒健康。接種流感疫苗,保護力平均約可達 30%至80%.減少 50-60%因流感而造成的嚴重併發症,並隆低 80%的死亡率。高雄市政府今年度共採購 74 萬劑四價公費流感疫苗,全市涵蓋率可達 27%,10月1日起開打至今已經有 33萬,848人完成接種,整體接種進度達 45.2%,65歲以上長者、免疫功能不全者及具慢性疾病等高風險族族群十分踴躍。經統計,6 個月以幼兒約 32.1%完成接種,高雄全國標準 32%。尚未曾接種者第 1劑約 22.6%(全國 21.9%)。3 歲以上至入學前幼兒,已有27.8%完成接種,未曾接種第 1劑者有5.7%(全國5.8%)。為提升 6個月至 3 歲嬰幼兒流感疫苗接種率,10月24日至10月30 日到高市261 間幼兒流感合約院所完成流感疫苗接種者,將隨機送兒童牙刷、兒童平面口罩、酒精噴瓶、卡通貼紙,送完為止。
-
2022-10-21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獨/掏腰包負擔國人赴日PCR費用? 高端「強調11字」回應
日本開放接種國際認證疫苗旅客入境自由行,但高端不在認證名單上,因此國人赴日恐得多花3500元自費取得PCR證明。台北市長參選人黃珊珊與媒體人周玉蔻都提議應由高端公司提供前往日本民眾PCR費用。高端公司發言人李思賢今回應強調,「大家的心聲都有聽見」。黃珊珊先前表示,如果打高端疫苗不能出國,高端應幫忙出PCR的3500元費費用,且高端也有PCR技術,高端自己是不是要負點責任?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則回說,要由高端公司做決定,目前還沒有決定方案,但與高端公司保持聯繫中。周玉蔻今天在廣播節目「新聞放鞭炮」也表示,對這四個月內要去日本的人來說,高端補打政策緩不濟急。「應該叫高端幫大家做免費PCR,他們自己就有設備」。她強調,「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奇摩子』(心情)的問題」。李思賢回應,這幾天各界的心聲高端都有聽到,內部都有討論相關事宜,但進一步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則無法預告;目前仍是往WHO團結試驗的方向做努力,但能否通過已超出高端所能夠掌控的範圍。至於入境日本PCR費用是否能夠由高端公司負擔?李思賢說,任何情況高端都會進行思考、評估。他強調:「大家的心聲我們都有聽到。」
-
2022-10-20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整理包/想出國的高端族注意了!疫苗補打5大QA一次看 間隔時間、廠牌選擇有限制
日前日本宣布開放已接種國際認證疫苗的旅客入境自由行,但國產的高端疫苗卻不在適用範圍,導致當初施打高端疫苗的國人赴日還須多花3,500元做PCR。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天(19日)鬆口,表示即日起開放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公費補打。本文整理出補打時需注意的5點QA,供近日計畫出國的高端族參考。Q1:誰可以補打?接種高端疫苗且有出國需求的民眾,可依欲入境國家的查驗需求(包含登機/入境限制、豁免檢疫/隔離措施或取代檢驗陰性證明等),在出具相關證明文件(如電子機票或就學/工作證明等)後,接種1至3劑我國核准專案輸入之COVID-19疫苗。指揮官王必勝表示,高端疫苗第一劑共接種100萬人次,三劑都打高端者約30多萬,因補打人數應落在30萬至100萬間,至於多少人要出國則無法估計,不過國內目前補打疫苗庫存量尚能因應,屆時若有缺乏會再採購。Q2:補打劑次與間隔?接種高端疫苗以外廠牌之第1-2劑視為基礎劑,需與前一劑間隔4週(28天)以上;高端疫苗以外廠牌之第3劑視為追加劑,需與前一劑間隔至少12週(84天)。另外,指揮中心提醒,民眾接種後可至「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系統」(https://dvc.mohw.gov.tw/)下載疫苗接種的數位證明,建議於完成接種後2天以上申請,供入境他國查驗使用。Q3:有哪些廠牌可以選擇?王必勝說明,高端族並非只能補打同為次蛋白疫苗的Novavax,國內目前擁有的3種廠牌、4款疫苗皆可選擇,包括BNT、莫德納、莫德納次世代及Novavax。不過要注意的是,其他廠牌疫苗皆可混打,但最新開放接種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僅能作為第3劑的追加劑使用。Q4:打滿6劑是否有健康疑慮?高端族原先的3劑再加上補打的3劑,一人最多會打到6劑,令許多民眾擔憂打太多疫苗是否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對此,王必勝強調, 6劑的準則並非隨便亂訂,而是比照先前美國拒絕非施打其建議疫苗者入境方式,當時就已開放補打,也經過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討論,如今只是擴大適用範圍。Q5:未來還會繼續提供民眾施打高端嗎?王必勝說,目前高端的國內緊急使用授權(EUA)還是有效的,因此還是會在國內提供的接種疫苗名單內。至於未來他國是否有可能採納高端,王必勝表示仍會持續與日方交涉,但主要著眼於高端在WHO的團結試驗結果,以及WHO緊急使用清單(EUL)的申請,目前高端透過澳洲在協助EUL,都有追縱進度。Q6:高端接種者,目前可入境的國家以及不可入境的國家有哪些?
-
2022-10-15 醫療.感染科
今年首例流感重症亡,9旬嬤發病當天不治! 若出現「這些危險徵兆」快就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疾管署監測到國內今年流感季首例「流感併發重症死亡」案例,為90多歲以上女性,有慢性病史之長照機構住民,未接種本季流感疫苗,於10月10日出現呼吸不順、體溫低症狀,隨即送醫並通報後,當日仍不幸病逝。個案新冠肺炎快篩陰性,於10月12日檢驗確認感染A型H3N2流感病毒,研判為流感併發重症。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疫情期間,2020年到2021年之間曾有一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這是今年流感季第一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衛福部疾管署指出,流感高風險群一旦感染流感病程演變相當快速,常見危險徵兆包括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如有出現前述症狀務必盡速就醫,以降低引發重症、死亡的風險。此外,接種疫苗為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年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截至10月13日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65歲以上長者接種率26.7%,籲請符合第一階段公費條件者儘速完成接種,另請長照機構落實感控措施,及早安排住民接種流感疫苗,以提升保護力,維護長者及高風險族群健康。疾管署指出,依監測資料顯示,近期國內社區流感病毒活動度上升,檢出以A型H3N2為主,未達流行閾值,另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亦呈上升,且高於2020年及2021年同期,反映類流感及新冠疫情共同效應,目前流感併發重症通報尚處低點,上個流感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則無確定病例。另國際間北半球近二周流感活動漸增,於北美洲已趨近流行閾值,亞洲新加坡及南韓亦有明顯上升,主要流行型別為A型H3N2。鑒於長照機構人口較為密集且多為抵抗力較弱之長者,疾管署提醒,該等機構應落實健康監測及症狀通報,加強宣導工作人員、住民及訪客應落實戴口罩、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禁止探訪,並儘早安排流感疫苗接種。同時呼籲民眾亦應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或用衣袖代替;與他人交談時,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如有類流感症狀,應儘速就醫,以降低病毒傳播及發展為重症的機會。
-
2022-10-14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當第5劑! 指揮中心:最多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開打多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分析V-Watch的資料,總計有2662人回饋施打次世代疫苗後的反應,在疫苗注射反應上,無論是把次世代疫苗當作第三劑、第四劑、第五劑施打,最多人反應施打後會出現注射部位疼痛。其次依序為注射部位腫脹、疲倦、肌肉痠痛等。如果比較當作第三劑、第四劑、第五劑施打的反應分析,把次世代疫苗當作第五劑施打者,有57.5%反應注射部位疼痛,高於第三劑、第四劑的反應,施打後疲倦,也是把次世代疫苗當作第五劑施打者比例最高有29.4%。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將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使用,主要分為三天內以及七天內的反應,接種七天內局部雨圈身性常見不適症狀,趨向緩解,追加劑接種後七天內全身性症狀以疲倦、肌肉痠痛、頭痛為最常見;局部不適以注射部位疼痛以及注射部位腫脹為最常見;接種後三日內回報發燒的比例,第三劑發燒比率為7.5%、第四劑發燒比率9.1%、第五劑發燒比率5.9%。莊人祥表示,昨天疫苗接種統計六個月大到四歲的接種人數為3336人,第一劑施打為1380人,占比為41.4%、第二劑施打人數為1956人,占比為12.6%;次世代疫苗昨天施打人數為5萬6829人。所有疫苗在昨天接種的人數為6萬8263人。整體第一劑覆蓋率為93.7%、第二劑覆蓋率88%、第三劑為73.5%、第四劑12.6%,65歲以上接種追加劑覆蓋率為40.4%。
-
2022-10-14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BF.7有一症狀與前面病毒株都不同…最新變異株關鍵6大問題解惑
台灣邊境解封,但最新變異株BF.7、BA.5.1.7在中國多地驗出,歐美各國近期感染比率也攀升,國人該擔心嗎?專家表示,BF.7仍是Omicron的一支,與BA.5相近,國人可平常心看待。BF.7是什麼?在國內曾檢出嗎?民眾應該注意那些症狀?次世代疫苗有效嗎?《元氣網》整理大家最想知道的六大QA,為大家解惑。Q1:BF.7是什麼?在國內曾檢出嗎?A:BF.7是BA.5.2.1.7變異株的簡稱,為OmicronBA.5的亞種病毒株,初步認為比BA.4或BA.5的傳播速度更快、傳染力更強,恐造成大範圍傳播。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十月十二日表示,BF.7曾於8月5日至9月15日間通報三例,分別來自荷蘭、法國、美國。【延伸閱讀】陸驗出新變異株! 羅一鈞指國內情況:曾驗出三例境外BF.7、無本土Q2:BA.1雙價次世代疫苗對BF.7有效嗎?A:衛福部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召集人李秉穎十三日受訪指出,平均每3到6個月就會出現新變異株,國外現在有BF.7,現在「0+7」上路,BF.7將比過去更快侵台,恐在二到三個月進入國內。民眾千萬不要等BA.5次世代疫苗,應積極接種次世代疫苗,打BA.1雙價就有保護效果。不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提醒,現在世界上的新冠疫苗可分成兩種,一種是用武漢株做的,一種是用Omicron做的,「武漢株做的疫苗已經幾乎可以放棄了。」【延伸閱讀】快打次世代疫苗!學者示警:這類人預防住院效果已砍半Q3:BF.7會成為國內主流病毒株嗎?A: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王必勝於十月十三日說,歐洲目前看到有一波疫情升溫,但是否變主流株、嚴重程度仍未知,需要再觀察;目前國內邊境有症狀者還是要唾篩PCR,開放邊境後可能一天會有100多人,陽性率約三成,會送到昆陽實驗室進行定序,做為監測指標。羅一鈞表示,國際上關注,可能取代BA.5成為主流變異株的不僅是BF.7,先前提過BA.2.75,新加坡流行的還有XBB.1變異株,有待後續觀察和預測,目前任何可能性都無法排除,但也沒有一個專家能預估準確預估12月或明年1月會流行什麼。Q4:BF.7症狀有哪些?A:目前已知BF.7症狀多數與感染Omicron其他變異株相似,包括頭痛、胸痛、嗅覺改變、持續咳嗽、聽力喪失等,但也有其他新冠症狀,例如疲憊、腹痛、腹瀉、流鼻水、喉嚨痛。Q5:BF.7目前傳播狀況如何?A:中國10月9日通報逾1700例,當地報導BF.7不到一周前才在內蒙古自治區被發現,已席捲更多中國省分。BF.7也在德國、法國、丹麥、英國及比利時等國迅速傳播。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監測也發現,目前仍以BA.5和BA.4.6為主流毒株,但BF.7緊追在後。Q6:BF.7會造成重複感染嗎?A:黃立民表示,BF.7和BA.5都是Omicron的分支,只差一個氨基酸,蛋白質形狀改變,抗體有可能會認不得,導致免疫逃脫。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表示,BF.7相關資料不多,尚不知其毒性和免疫逃脫程度。目前已知BF.7是從BA.5衍生,兩者序列接近,但BF.7的S蛋白結構有變化,可能會改變抗原性,因此仍可能有免疫逃脫,讓人再次感染。
-
2022-10-14 醫療.感染科
專家:流感將大流行 恐多病毒感染
流感疫情蠢蠢欲動,疾管署實驗室自動通報系統統計,上周流感通報病例總數達184件,較前周增加95例,其中A型流感151件,B型流感33件。專家表示,今年流行的A流為H3N2,一定會大流行,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是B流、H1N1的2倍。每年秋冬才會出現的流感,今年在世界各地皆有提前報到的跡象,今年將是「流感大年」。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新冠疫情10月中會走下坡,接下來就是A型流感的流行期,預估一成五至二成的民眾會感染流感。黃立民坦言,今年台灣不利因素有四項:病毒早到、流行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其中國門開放是最大不利因素,流感潛伏期短,通常邊境鎖七天病毒就進不來,但現在國門已開放;H3N2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H1N1、B流的1.5至2倍。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社區有多種呼吸道病毒在流行,不論小孩或成人都有可能感染,不只是新冠和流感,也可能感染肺炎鏈球菌,尤其幼兒更要特別注意呼吸道融合病毒。「同時多病毒感染是今年秋冬疫情的重點。」黃立民引述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流感合併新冠肺炎感染30日內死亡率將增加六倍,肺炎鏈球菌合併新冠肺炎感染30日內死亡率提升八倍。這三個月內台灣面臨重大威脅,民眾要盡量避免重大感染。黃立民提醒,慢性疾病族群、吸菸族、外出族、曾感染新冠族群,要避免多重感染,以免讓本身的疾病更加嚴重,應積極與醫師諮詢疫苗的接種事宜,做好完整的預防措施。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表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感染肺炎後容易出現全身性感染症狀,「肺炎鏈球菌」正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務必遵從醫囑用藥、落實血糖控制,並主動與醫師討論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的必要性,以降低感染後重症、死亡的風險。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說,今年冬季呼吸道相關疾病可能會比較嚴重,主要因應方法有兩個,一是接種疫苗,包括次世代疫苗、流感疫苗等,符合資格就趕快接種,希望民眾打好疫苗增加保護力;另一個是戴口罩,因此口罩政策暫時不會調整,民眾也要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
-
2022-10-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睽違9百多天開國門!快篩發放區調整,一圖看懂機場檢疫最新流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邊境歷經900多天後終於解封。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今天預計入境總數約1萬2千多人。機場除了還需要發放四劑快篩外,其他都回到疫情之前的狀況。但流程稍微改變,上午視察都很順利,旅客再多都沒有問題。邊境解封實施入境「0+7」規定後,每周入境人數也調整為15萬人次。王必勝也在今天凌晨到桃園國際後機場視察邊境解封的準備狀況。他在下午記者會表示,快篩發放區略有調整,從原本的行李轉盤區調整到下機後,非洲豬瘟查驗前發放。另針對確診者同住家人的隔離措施是否近期也會調整為「0+7」,王必勝表示,將看疫情狀況陸續調整,包括密切接觸者是否從「3+4」、「0+7」雙軌改成「0+7」,還有確診者從「7+7」改為「7+0」,都會依照疫情調整。至於國外出現BF.7等變異株可能很快進到台灣,王必勝表示,應該不只會進到台灣,現在全世界開始恢復流通,新變異株會進入每個國家,但現在對新變異株的特性等資料都不完全,要等到資料較完整才能和大家報告。王必勝表示,雖然現在機場不在要求落地採檢,但仍會針對有症狀者進行PCR採檢,一天約30至60人接受採檢。而有症狀者驗出陽性比例約三成,將會就這些陽性檢體送到實驗室定序,藉以監測是否有新的變異株出現。
-
2022-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台南里長打完次世代疫苗驟逝!與確診有關?醫師給解答
台南市仁德區二行里長吳忠慶原本參加年底連任選舉,但昨天下午打完第4劑次世代疫苗,今天凌晨心肌梗塞去世,消息傳出讓地方相當驚訝,懷疑是確診打疫苗的結果,不過感染科醫師李致毅認為,即使確診後注射疫苗,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很大問題。得知吳忠慶的死訊,有人指出,里長在就診時篩檢發現確診,「可能自己不知道確診、又打疫苗,才使副作用加強」,不少人對此很擔心「我會不會也確診了不知道,又去打疫苗會不會很危險」。打完疫苗死亡,與確診有關? 醫師給解答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感染科醫師李致毅表示,一般如果身體不舒服,有發燒或其他狀況,再去打疫苗,醫師都會建議等不適的症狀消失再來打,但並不是因為不舒服、免疫力降低,會讓疫苗的副作用增強,主要是擔心一旦打疫苗有不良的反應,而之前又有其他的不舒服,兩者會被混淆,難以釐清。他表示,目前包括流感疫苗、新冠肺炎疫苗都不是使用活的病毒製成,而過去有一些疫苗是使用減毒的活病毒來製造,如果免疫力不好的人注射,可能會引發病毒感染,所以流感與新冠疫苗相對來說是比較安全的,即使確診後注射疫苗,應該也不會有什麼很大問題產生。此外,過去AZ疫苗有傳出有少數的血栓問題,但莫德納等mRNA疫苗目前沒有血栓的資料,李致毅表示,特別是次世代的疫苗剛上市不久,相關的臨床數據可能都還不夠,到底次世代疫苗與血栓之間有沒有關聯,需要進一步釐清。次世代疫苗剛注射不久,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有兩起注射後死亡的病例,並表示是否有關聯仍待釐清。其中一例就是台南仁德區二行里的里長吳忠慶。吳忠慶年底參與里長選舉,由於該里只有他一人參選,地方上原本相當看好,而且他最近勤跑基層,不少人昨天還遇到他,今天就傳出死訊,讓地方上相當驚訝,據稱里長是在昨天下午4時打疫苗,今天凌晨就發生心肌梗塞驟逝。台南市衛生局疾病管制科科長林曉玫表示,里長在緊急送醫時,有進行新冠肺炎的篩檢,結果是陽性,但陽性後注射疫苗是否有加劇病情,仍待釐清;而一般民眾如果確診是不建議打疫苗的,主要是確診後體內就有抗體,3個月內都不必打疫苗。該案將向衛福部通報疫苗不良事件,做進一步調查。
-
2022-10-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入境0+7明上路!一圖看懂自主防疫期間「探病、陪病、就醫檢查」規定
「0+7」明上路 今天入境者仍維持「3+4」我國於2020年3月19日全面實施邊境管制、限制非本國人士入境以來,歷經九百三十多天終於解禁,「0+7」入境新措施將於明天上路。不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今天入境的旅客仍應遵守原入境「3+4」的規定,需居家檢疫三天後才可外出。莊人祥表示,10月12日入境的旅客仍維持「3+4」入境規定,前三天需居家檢疫,後四天自主防疫期間非必要不可外出,需有二日內家用抗原快篩陰性檢驗結果,才可外出工作及採買生活必需品。另外出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商務履約得上班、參訪、演講、開會,但仍應全程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上班期間全程佩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並且避免出入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和前往參廳用餐。至於明天起開始「0+7」措施,莊人祥提醒,後七天的自主防疫規定和「3+4」時略有不同,主要是入境當天跟第一天需要快篩,另外也禁止前往醫院陪病和探病,並建議延後非急迫性醫療檢查,若有用餐需要可在餐廳內獨自用餐。快篩陽性可利用遠距或是訓診療,特別是確診輕症個案,可以再加強型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或原來地點隔離。由於現在沒有防疫旅館,確診個案不能住在旅館,必需住家裡或申請加強型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0+7自主防疫期間醫療防疫規範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因應邊境0+7入境管理新制,入境者免居家檢疫,改採「7天自主防疫」,指揮中心綜合評估國內疫情、醫療量能狀況,及醫療機構防疫安全與民眾探病等需求,宣布最新的醫療防疫措施。而醫護人員若出國,返國七天自主防疫管理期間,每一至二日快篩陰性,即可返回工作。一、探病管制: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探病。但符合以下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出具探視當日採檢之自費家用快篩陰性證明後前往探病:(1)病人實施手術、侵入性檢查或治療等,須由家屬陪同,或依法規須家屬親自簽署同意書或文件;(2)急診、加護病房或安寧病房等特殊單位,因應病人病情說明之需要;(3)病人病情惡化或病危探視;(4)其他特殊原因,經評估有探病必要且經醫療機構同意。二、陪病管制:自主防疫期間勿至醫院陪病。但符合「病人有特殊照顧需求(如:須有照顧者陪同之幼童或生活無法自理等),且經醫療機構同意」之例外情形時,得經醫療機構評估同意,於入院陪病當日執行家用快篩陰性後陪病;陪病期間每日執行家用快篩至自主防疫期滿,並提供每名住院病人之陪病者1名公費篩檢。三、醫療照護感染管制:自主防疫期間之醫療或檢查,建議由醫師依病人治療之急迫性及必要性等,綜合考量延遲該等醫療或檢查及疾病傳播風險後決定;非急迫性、必要性之醫療或檢查,建議以延後為原則。四、醫療照護工作人員返回工作建議:於自主防疫期間返回工作者,建議於返回工作前進行1次公費家用快篩,且於自主防疫期間,每1至2日於上班前進行1次公費家用快篩;醫療機構得依傳播風險及工作性質等評估調整篩檢頻率。羅一鈞說明,指揮中心不會限制醫院人員不可回去上班,目前採用「以篩代隔」,由各家醫院自行決定,醫護人員需要一天還是兩天篩一次,可因單位屬性不同因地制宜,以維持醫療量能。
-
2022-10-12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獨/家人陪病就不能用呼吸器!重度身障確診者當場嚇哭
國內BA.5小波疫情還在高原,流感等其他秋冬呼吸道傳染病正在興起,許多大醫院急診都爆滿,連一般人要住院都一床難求,需要人照顧的身心障礙者要是確診需住院,更是弱勢中的弱勢。上周三有一位重度肢障、吃飯如廁都要協助、晚上睡覺必須使用呼吸器的19歲脊髓肌肉萎縮症(SMA)病友,在台北馬偕醫院急診室當場嚇哭。因為醫院堅持,他只能從「住成人專責病房但家人不得陪病照顧」和「住兒童專責病房但不能用呼吸器」這兩個選項當中選一個,但沒解釋非這樣做不可的理由,還對病人說「你要自己獨立。」接到家屬求救電話的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理事長周淑菁說,SMA病人連感冒都非常容易引起肺炎,所以醫院不敢放他走,卻也遲遲無法收住院。病人在急診隔離室苦苦待了三天,家屬竭盡所能與醫院協調,都不被採納,最後病人自願離院,只能祈禱回家病情不會惡化。根據指揮中心訂定之「醫療機構因應COVID-19感染管制措施指引」,專責病房僅容許必要的工作人員進入,但若病人有特殊照護需求,醫院得依實務狀況訂定相關配套措施與協助機制,提供病人照護。另陪病人員應全程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等感染管制措施。衛福部醫事司最新統計(至10月11日下午2時40分)兒童及成人專責空床率,分別是40.6%、48.6%,兒童及成人專責加護空床率則分別有59.4%、22.9%。既然指揮中心規定容許有條件陪病,空床也應該還很多,為何醫院如此堅持?原來問題出在三個地方。首先,就算有成人專責空床,如果床是在「多人病房」,很可能就不容許陪病。再者,兒童專責加護空床率看似很高,但這是全國總和數據,部分地區或醫院的兒童專責病床,可能已滿到一床不剩。第三,身心障礙者常需要用呼吸器,醫院考量氣流逸散有感染風險,障礙者只能久候,因為每間醫院的專責單人房或專責加護病床都是寥寥可數。馬偕兒童醫院院長許錦城表示,中央要求兒童醫院要開出5床兒童專責,3床兒童專責加護,馬偕兒童醫院已經加倍開設,共有10床兒童專責、3床兒童專責加護,但最近仍很容易滿床,可能是因為小孩疫苗覆蓋率沒有大人高。馬偕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這10床兒童專責是2床一間,共5間病房,上周好幾天都全滿,因兒童需要照顧,容許家屬陪病,但是不能使用呼吸器。紀鑫表示,需要使用呼吸器的病人,不能住多人專責病房,因為呼吸器有氣流逸散,會把病毒吹出去,增加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只能安排住單人的專責加護病床,但這種床數更少,只有3床。紀鑫為難地說,許多罕病病友一出生就在馬偕看診,醫院一定責無旁貸、力求妥善照顧,只是最近床位調度很吃緊,不只是新冠肺炎,還有好多呼吸道融合病毒、副流感病毒的孩子,病床都滿滿的。周淑菁表示,呼吸器對於很多罕病或身心障礙者來說,都是必要的維生設備,上述規定導致醫院專責加護病房動輒爆滿, 也讓障礙者等床難如登天,等於是「用他的障礙去阻止他應得的服務」,明顯違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今年8月國際專家審查CRPD時就發現,台灣政府擬定這麼多因應疫情的指引,卻沒有一個與保障身心障礙者及其照顧者權利相關,「這算超前部署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身心障礙族群大型傳染病(COVID-19)因應指引」已完成「草案」的撰擬,也已送到行政院,身心障者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及公共衛生專家剛完成審查,專家的修正意見還在作業中,為求前後一致性,還需要一些時間修改,預估今年底可能可以公布。
-
2022-10-12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次世代疫苗開打首兩例死亡 皆為六旬長者「接種一日後死亡」
莫德納次世代疫苗9月24日開打,但開打不到一個月,出現首兩例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年齡都是60歲以上長者,分別以次世代疫苗作為第四劑與第五劑的追加劑,皆為接種後一天死亡。指揮中心最新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10月7日至10月10日國內新增兩例莫德納雙價BA.1疫苗(次世代疫苗)接種後發生死亡不良事件,分別為一男一女,年齡為64歲至67歲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60幾歲男性是接種第五劑疫苗。個案於10月3日早上接種疫苗,10月4日死亡,本身有癌症開刀病史和高血壓病史。個案接種疫苗當天晚上還有和親人通電話,無特別不適,第二天早上就被發現在家中無呼吸心跳,當場急救並送醫,仍不幸過世。經過司法相驗,死亡原因為心因性休克與高血壓病史,將協助家屬申請疫苗救濟等事宜。另一名60幾歲女性為接種第四劑。個案有長期眩暈、頭暈症狀,於10月7日接種,8日凌晨出現多汗、虛弱、肢體無力症狀,到醫院急診就醫。醫師安排電腦斷層發現胸部主動脈剝離並轉院安排住院,但在後送途中心跳停止而就近送急診,經急救無效死亡。死因為主動脈剝離併心包填塞、高血壓,也將協助家屬申請疫苗救濟等事宜。莊人祥表示,這兩例個案目前看起來雖有時序相關,但仍要判斷因果關係,因此仍將請衛生福利部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VICP)進行審查。次世代疫苗已接種累計44.9萬人,目前為累積通報8例接種後不良事件,當中有3起屬於嚴重不良事件,其中2起死亡。次世代疫苗開放年輕人接種 基層醫:為了出國接種踴躍【記者楊雅棠/台北即時報導】次世代疫苗今起開放18歲以上民眾作為追加劑接種,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表示,接種人數尚未出爐。不過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許多年輕人為了出國,次世代疫苗預約踴躍,光今天上午就打了102人,之前幾周每天平均則只有20到30人。林應然表示,次世代疫苗昨天尚未開放給18歲以上民眾接種,但今天一開放,接種踴躍的情況就很明顯。前幾周可能已經打到極限,平均每天接種人次僅二、三十人。他說,以前年輕人對於接種疫苗這件事都不太熱衷,但現在一方面是疫情居高不下,年輕人之前疫苗接種的保護力也差不多消退,另一方面有很多真的想趁假期出國的人,都跑來打次世代疫苗。除了新冠肺炎次世代疫苗外,面對秋冬新冠、流感雙病毒的夾擊,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打氣明顯旺盛。疾管署公布最新統計數字,流感疫苗10月1日針對第一階段對象開打以來,已累計有135萬1239人接種,比去年同期接種94萬3088,增加43.2%;其中65歲以上的民眾接種率,更從去年9.8%上升至20.9%。今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與去年相同分兩階段接種,第一階段於10月1日開打,對象包括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65歲以上長者、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所屬工作人員、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孕婦、具有潛在疾病之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與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國小至高中職及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等11類。第二階段則於11月1日開打,接種對象為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