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安寧照護
的結果:共找到 87 筆 約 0.003秒醫療資源落差大 35鄉鎮「不得安寧」
每個人都有終老的一天,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調查發現,86%民眾希望人生最後一哩路能安寧善終,但其實不一定都能如願,因為國內的安寧療護資源大都集中在大醫院,全台有35鄉鎮竟無安寧資源,若想在北部醫學中心...
洗完最後一次澡 奶奶微笑長眠
【聯合報╱記者鄧桂芬、鄭涵文/台北報導】 十月的第二個周末是「世界安寧日」,多位從事臨終關懷的學者專家昨憂心地說,安寧緩和醫療在台推動廿年,迄今仍有許多人誤以為安寧療護就等於「放棄治療」或「安樂死」...
漸凍人心願 跟插管說不
【聯合報╱記者鄭涵文、鄧桂芬/專題報導】 王女士年近不惑時罹患漸凍症,在48歲那年因呼吸衰竭而昏迷,被送到醫院插管搶救。但被救回來後,她堅決表達拔管意願。一個多月後,醫療團隊替她撤除維生設備,成為...
ACP/預立醫療自主計畫 簽了可不可以改?
【聯合報/記者林思宇/報導】生命的終點時程你無法掌控,但你可以決定自己和世界說再見的方式。談到「安寧照護」,一般人多半聯想到臨終病人的緩和醫療照護,現在,安寧的定義有更廣闊的延伸,從過去的簽署DNR...
預立醫療自主 放手≠放棄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整理】問:我阿姨今年76歲,是癌症末期患者,她一直有個心願,希望生命到達到終點時,可以平靜離去,因此頻頻詢問醫護人員,希望可以預立醫療自主計畫,但卻遭到其它家族長輩反對,認為...
安寧緩和醫療 走出安寧病房
【聯合報╱陳姿樺/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肝癌已末期的沈伯伯如願從醫院回到家裡,這裡有他念念不忘的盆栽,還有關心他的老街坊與鄰居。回家當天下午,沈伯伯精神異常地好,還能對來探病的...
楊志良/要健康 更要「做」健康
【聯合報╱楊志良】老友葉金川為文,響應另一老友江東亮教授,倡言健保要買健康,而非僅是購買醫療,道理非常明顯,因為有些病醫了之後大部分病人會好,如盲腸炎;有的醫了大部分也不會好,如惡性重大的癌症,當然...
楊志良/健保 都是別人在浪費?
【聯合報╱楊志良】台灣健保每人每年平均門診就醫近15次,男女合計平均餘命80歲,一生要看門診1200次,就醫頻率是美國的三倍。住院每百人每年14次,一生要住11次以上,家中過期剩藥一拿出來就是幾十噸...
明年6月起新北免費肺炎疫苗 改1至5歲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板橋報導】新北市政府宣布明年陸續推出36項新措施,包括12項全國首創、3項e化服務、2項社福補助及衛生保健、社區服務、工商建設等施政方向。12項全國首創措施明年1月起實施者,包...
安寧緩和醫療註記增 實行困難多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即時報導】「當死亡無可避免,請讓我安詳離去」。民國95年起民眾可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註記於健保卡,去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分條文修法通過,預立安寧緩和意願書、註記健保卡大增,高達...
腫瘤學 欠缺規則且令人不安的課
【內容摘自《萬病之王》,作者Siddhartha Mukherjee/譯者莊安祺,時報出版】 腫瘤學在一九八○年代還有第三種異議聲音,雖然這種聲音早已經在癌細胞邊緣盤桓數世紀了。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化...
生命的最後一課/安寧病房 真愛無礙
【聯合報╱記者/吳貞瑩】我愛妳,我愛妳,我愛妳…直到死亡,都不能把我們分開。曾經以為是小說才有的情景,真真實實的在我的生命發生。75歲的母親因尿道癌併發敗血症,在這個月離開人間。她罹病住進成大醫院的...
什麼是安寧緩和醫療?
【內容摘自《春草年年綠:你不能不知道的安寧緩和醫療》,作者邱泰源,大塊文化出版】安寧照護團隊,完全是依據末期病人與其家屬「完整的身心靈全人照護」需求而組成。每個病人個別的需求不同,安寧照護團隊的成員...
失智症/愛+運動…陪伴到最後
【聯合報╱巫瑩慧(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失智家屬互助聯誼會前會長)】小英52歲時記憶功能明顯喪失,診斷為「早發性失智症」,提早離開職場,今年元月辭世,享年66歲。在將近15年的歲月裡,小英的家人用愛,陪...
夕陽山外山/裝葉克膜 讓他憤恨離世
【摘自《夕陽山外山(生死迷藏2)》,黃勝堅 著,大塊文化 出版】曾老先生,是等待心肺移植的肺動脈高壓病人,他知道以國內捐贈器官的風氣來說,機會很低,所以事先自己簽了「不實施心肺復甦意願書」。曾老先生...
癌醫看診到人生終點 衛署推安寧註記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誰說「臨終」就一定只能無力的離去?一位醫學中心主任罹癌後,住進安寧病房,但堅持「老將要戰死沙場」,常搭救護車回醫院幫病人看診,直到人生最後終點。衛生署、台灣安寧照顧...
插上呼吸器 僅3成病患會「清醒」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插上呼吸器,是救命?還是拖延垂死病人被折磨的時間?愈來愈多人呼籲,應管控不當使用呼吸器等維生醫療器材。專家指出,現有慢性呼吸照護病房中,清醒且可能脫離呼吸器的病人不到...
在家安寧療護 癌患反而延壽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罹肺癌的63歲呂姓婦人,癌細胞轉移腦部,醫師研判只剩半年可活,家屬事後決定讓她接受居家安寧療護,在自己熟悉的家度過人生末途,但經醫護人員定期訪視、照護,她反而延後一年...
安寧照護 健保給付一般病房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台北報導】為解決安寧病房不足,健保局4月起實施「安寧共同照護試辦計畫」,讓末期臨終的一般住院病患,皆能獲得安寧共同照護服務。健保安寧住院療護自民國89年開辦,目前參與照護醫療院...
安寧制度化 病人自主計畫臨終醫療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立法院今天通過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讓安寧臨終更制度化。長期推動臨終緩和醫療的安寧照護基金會表示,法令中規定的終止心肺復甦條件實為嚴苛,實際上並不容易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