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259
筆 文章
-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7 創今年新高 西堤相關群聚一夜暴增14例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並「無收斂之勢」。國內今天新增17例本土個案,創下今年新高。其中桃機衍伸社區感染案持續擴大,銀行行員一月七日曾聚餐的西堤餐廳再燒出客人、員工等14名個案。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另外新增48例境外移入,37例為落地採檢驗出,11例為居家檢疫採檢驗出。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14名為西堤餐廳衍伸的個案。八名為1月9日前往西堤餐廳用餐的顧客,為一家五口前往用餐,除爸爸陰性外,媽媽和兩位小孩都染疫。另外新增一名員工(案18000),以及1月7日兩名顧客(案17971、案17996),為原先報告一家人在此用餐,先前已有兩名五歲以下幼兒染疫,現在增加媽媽、阿嬤也驗出陽性,這些人員但已先行居家隔離,因此對社區影響小。而曾前往西堤用餐的明新科大染疫者(案17932)的室友(案17999)也染疫。一對前往用餐情侶在仁寶電子廠工作的同事(案17972)也都驗出陽性。另外與桃園群聚無關的三位零星個案,分別為亞東醫院護理師,非照護專責病房,將進行基因定序確認。以及仁愛醫院護理師(案17701)的男友,以及一名因車禍就醫篩檢的個案也確診。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8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菲律賓(2例)、法國、愛爾蘭、荷蘭、哥斯大黎加、加拿大、丹麥及德國各一例移入;另1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日至1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7885例確診,分別為3122例境外移入,1萬470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西堤聚餐隔2天仍染疫 專家:「應擴大地區匡列」
桃機衍生社區感染案,從桃機清潔人員擴及歌友會、居服員、銀行再到餐廳和校園。銀行員一月七日至西堤餐廳聚餐,迄今累積十九人染疫。昨新增六名顧客在一月九日用餐,為何隔了兩天仍會染疫?專家表示,飛沫、環境汙染、氣溶膠傳播均為可能因素,Omicron傳播速度太快,應擴大地理區域匡列對象。餐廳群聚出現多名相關確診者,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暫不禁止餐廳內用,至於是否恢復梅花座或隔板防疫,或是減少慶生等桌邊服務,則未正面回應。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表示,這波本土疫情已透過多重管道向外擴散,難以認定究竟是由何途徑傳播,原因可能包括飛沫、餐廳密閉空間的氣溶膠傳播或環境汙染,不應再以「人」為匡列對象,而是以「地理範圍」來處理,針對桃機、銀行、餐廳等一至兩公里匡列,加強採檢和消毒等防疫措施。陳秀熙建議指揮中心推行「疫苗通行證」,至餐廳、運動中心的民眾均應出示證件;若未完成接種兩劑,則須提出快篩陰性證明。林口長庚副院長邱政洵說,染Omicron變異株後,主要出現咳嗽、喉嚨痛等上呼吸道症狀,類似感冒,傳播速度加快,潛伏期從五至七天縮短至約三天。桃園中壢民眾應踴躍前往社區篩檢站採檢。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0、境外41例! 西堤群聚再+9 機場檢疫人員染疫
桃機衍生社區疫情擴大案截至昨天已累積71名個案,今天再新增九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國內今天新增51例確定病例,分別為10例本土個案,其中九位和桃園群聚案有關,另一位為機場檢疫人員;另有41例境外移入,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6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其中餐廳同日用餐新增六位個案,皆於1月9日用餐。西堤工讀生另新增一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5;其表妹也有一名同校不同班同學染疫,為案17930,相關疫調持續進行。另有案17934是地緣關係採檢站採出來的,疫調也在進行。另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10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14例)、墨西哥、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越南及柬埔寨(各2例)、丹麥、法國、加拿大、印尼、英國(各1例)移入;另1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2日至今(2022)年1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57,1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36,654例排除),其中17,820例確診,分別為3,074例境外移入,14,69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7765),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4歲女境外移入確診苗栗足跡公布 去過KTV、牛排館
苗栗縣政府衛生局今天公布一名境外移入確診24歲女性個案足跡,1月8、9、10日先後到公館鄉日式威廉髮藝、苗栗市天璽星大道音樂館、久久牛排館,匡列家人、朋友及工作人員共50人,顧客81人,完成採檢77人,PCR報告皆為陰性。指揮中心說這名本國籍24歲女子去年11月4日從印尼返國,衛生局指出,確診個案大多時間居住在桃園市,1月12日因咳嗽、流鼻水、腹瀉及頭痛等症狀,1月13晚上至桃園某醫院就醫採檢,PCR陽性確診,一採陽CT值40,1月14日二採陰性,1月15日三採陰性,對社區威脅性相對低。個案1月8至10日返鄉訪親及聚會,衛生局立即調查,相關足跡已啟動清消,並展開匡列相關接觸者,14日連案安排採檢作業,包括同住2名家人、3名朋友、星光大道25人、日式威廉3人、貴族世家17人,採檢50人PCR皆為陰性;另實名制星光大道34組、日式威廉17組、貴族世家30組共81組電話,已全數通知採檢,目前完成22人,結果也都是陰性。
-
2022-01-16 新冠肺炎.周邊故事
彭文正曝「全家都感染Omicron」 詳細描述發病期程
媒體人彭文正因案滯留美國遭通緝,彭文正今天在臉書發出「我所有的家人都得到了Omicron」,因不想被彭母看到此訊息,以英文向大眾告知。彭文正指出,他家人僅有9歲女兒沒打疫苗,其他兩個大人和兩個青少年都已打過2劑BNT,不過學校裡有10%的學童及3個籃球校隊員都感染了。16歲的兒子在1月1日到1月3日都感到非常疲倦,沒有其他症狀,但1月4日到1月9日家裡每個人都感到不舒服。彭文正表示,1月10日,9歲女兒發燒到39.8度,有鼻塞、肌肉痠痛、嗜睡,但篩檢結果是陰性,發燒持續兩天,到了1月12日,妻子跟他出現的症狀和女兒相同,但沒發高燒,不過此時他的抗原測試結果呈現「陽性」;當晚,17歲女兒也發燒38.5度,也出現類似症狀。彭文正表示,雖然一家人都確診,但經過3天奮戰,大家感覺好多了,目前只剩輕微咳嗽和疲倦。現在已覺得自己完全康復,希望朋友們快樂健康。
-
2022-01-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6! 境外72例 入境確診以美國23例最多
國內新增7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6例本土個案及7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天境外72例,落地採檢46例、居家採檢有46例,美國最多有23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3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8例男性、31例女性、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23例)、加拿大(10例)、印尼及越南(各3例)、法國及澳大利亞(各2例)、新加坡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2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4日至今(2022)年1月14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33,16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213,414例排除),其中17,769例確診,分別為3,033例境外移入,14,68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7765),累計115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5 新聞.科普好健康
感冒頭眩暈,原來併發中耳炎 醫:4個原因引起, 老人、三高者眩暈小心中風!
一名20歲大學生,某次感冒時,鼻塞、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發作,左耳悶塞,整天頭暈目眩,一快速轉頭或改變姿勢,例如低頭看書、平躺翻身或上下樓梯,見到眼前景物會旋轉,嚴重時還會惡心。就醫時,發現其左側耳膜裡面,中耳腔黏膜紅腫,原來是上呼吸道感染併發急性中耳炎。在門診中常會診治到這類患者,但為何會引起眩暈呢?引起眩暈 四個原因原因一:中耳負壓,內耳變形耳咽管黏膜水腫,會引起阻塞,中耳腔內空氣被組織吸收,產生負壓,拉扯耳膜,造成凹陷;拉扯卵窗及圓窗(中耳到內耳開口上),內耳前庭(橢圓囊及球囊)即發生形變,壓縮耳石斑,改變耳石分布,使患者以為身體正在翻滾、移動或搖晃。原因二:內淋巴液比重增加病毒經由卵窗感染內耳,引起耳蝸管發炎,血管紋路分泌含有大量抗體及發炎激素的內淋巴液,循環到前庭及半規管。由於內淋巴液含有大量蛋白質,密度變大,頂帽密度較小,便向上浮起及扭曲,使患者以為頭部正在轉動。當患者轉頭時,由於一側半規管內淋巴液較為黏滯,流動不足,該耳平衡輸入減少,使患者以為頭部沒有跟著轉動。原因三:橢圓囊內耳石鬆脫病毒經由圓窗(聽小骨連接處)感染橢圓囊,耳石膠發炎變性,耳石顆粒脫離耳石斑,隨著內淋巴液循環,沉積某一支半規管,或黏在壺腹頂帽上,就會在患者改變身體姿勢時,耳石因重力或慣性作用,繼續帶動內淋巴液流動,使患者以為頭部還在轉動。原因四:誘發前庭性偏頭痛若患者有偏頭痛體質,當中耳腔發炎,會刺激黏膜下的感覺受器,訊息經由三叉神經傳進腦幹,經由三叉神經血管疼痛機制,啟動前庭性偏頭痛。電位波動干擾前庭神經核,使它無法抑制性地調控該側前庭神經所傳入的平衡訊息,或者干擾前庭神經,使它無法正常地接收平衡訊息,患者會以為身體正在傾斜或旋轉。檢查耳部及眼球 確認眩暈 在診療眩暈時,為了及早篩選出危險的眩暈,醫師會檢查患者耳部及眼球,評估肢體及步態。若確認是安全的眩暈,就會對症下藥。屬於原因一者:進行中耳通氣術後,症狀立即緩解。屬於原因二者:會隨著耳悶而加重或緩解,治療時會使用副腎皮質素,減輕免疫反應,進行消腫。屬於原因三者:感染痊癒後過段時間,會安排耳石復位術,把耳石歸回橢圓囊內。屬於原因四者:會隨著頭痛發作而緩解,少有併發症,治療以止痛、止暈及止吐為主,控制症狀即可。老人、三高者眩暈 小心中風須注意少數患者,特別是老年或有三高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交感神經旺盛,血液比平時更黏稠,阻塞腦血管,發生小腦或腦幹中風,因此發作劇烈的眩暈,宜趕緊送醫。
-
2022-01-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1! 境外57例 西堤餐廳有3員工、2顧客染疫
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57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表示,本土病例11例、境外57例,有28例屬於落地採檢、有29例是居家檢疫篩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8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此外銀行員聚餐的西堤餐廳中,該餐廳有3名員工、2名顧客染疫。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24例女性、8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7例)、加拿大(5例)、菲律賓(4例)、澳大利亞、波蘭及越南(各3例)、印尼、丹麥、法國、葡萄牙、巴西、土耳其及瑞典(各1例)移入;另1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31日至今(2022)年1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210,34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90,844例排除),其中17,692例確診,分別為2,962例境外移入,14,67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4 癌症.攝護腺癌
攝護腺癌老翁術後成「包大人」 靠增生療法解除困擾
高雄70歲陳先生2年前因血尿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卻漏尿,吃藥、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之後透過增生療法注射才不再滲尿,解除包尿布的困擾。收治這名病患的民生醫院泌尿科醫師卓孟德說,達文西是根除攝護腺的精細手術,但要將大約50元硬幣大小的膀胱頸與像細如吸管的尿道吻合,難度不小,因此術後有人常出現排尿問題,若傷口癒合不良或體質上會產生縫線肉芽腫,都會導致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造成漏尿。卓孟德表示,醫院以膀胱內視鏡幫陳先生檢查,確定他因產生縫線肉芽腫,影響到括約肌收縮,甚至先前手術吻合處,也因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因此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先切除掉肉芽腫,再於無收縮處給予增生療法注射(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陳先生尿失禁的情形已有改善。兩周後,停吃漏尿口服藥,1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再隔1個月,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打噴嚏、咳嗽都不再出現漏尿。卓孟德說,醫院以增生療法已幫助30多位病友,事實上,攝護腺癌患者不一定要接受昂貴的達文西手術或海扶刀手術,據目前治療指引,攝護腺癌有攝護腺根除手術、聚焦超音波治療、冷凍治療及放射線治療等術式可選擇,其中放射線治療也導入日本前導性輔助荷爾蒙治療的概念,可減小攝護腺體積,降低攝護腺外圍正常組織受到放射線照射傷害。病患想保持性功能,也可以前導性治療初期同時安排陰莖復健療程,等完成放療控制攝護腺癌後,再進行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
-
2022-01-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增1死 境外51例 銀行員相關累計14人染疫
國內本土疫情連環爆,今日新增14例本土個案,有1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落地採檢24例、居家檢疫有27例採檢,總共51例境外移入個案。陳時中說,銀行員工有30名員工,總共有13人陽性,另有1位家人染疫,現已累計14位銀行員及其家人確診。桃園市已宣布匡列3千多人。另外14例本土個案中,有1例是仁愛醫院院區醫護染疫。指揮中心表示,目前還無法釐清銀行行員傳播鍊關係,但因確診居服員曾於1月4日到過該銀行,呼籲1月4日至12日期間有到過「中壢聯邦銀行健行分行」者,自行自我監測。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3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7例男性、28例女性、6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8例)、越南(3例)、法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英國(各2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印尼、德國、孟加拉、丹麥、印度及義大利(各1例)移入;另3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9日至今(2022)年1月12日。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6906),為50多歲本國籍男性,具慢性病史;去年12月於越南確診,當月17日由國際緊急醫療專機從越南接運返國住院隔離治療,今年1月9日死亡。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87,72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68,285例排除),其中17,624例確診,分別為2,905例境外移入,14,66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3 癌症.抗癌新知
每4分20秒就有1人罹癌 大腸癌連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今公布最新108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癌症人數為12萬1254人,較107年增加5123人,平均每4分20秒就有一人罹癌,相較107年快轉11秒。大腸癌連續14年居十大癌症之首。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表示,因人口老化快速及肥胖等不健康生活型態,癌症發生人數預計仍將持續上升。國健署資料顯示,108年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比107年多1歲,部分癌別發生年齡中位數較早,如口腔癌為58歲、子宮頸癌為57歲、乳癌及子宮體癌為56歲、甲狀腺癌為50歲,與107年相比較除口腔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及子宮體癌多1歲,子宮頸癌早1歲,其餘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與107年相同。十大癌症發生人數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攝護腺癌、甲狀腺癌、皮膚癌、胃癌、子宮體癌,與107年相比較序位相同。男性新發癌症人數為6萬4109人,108年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45.4人,較107年增加4.1人,十大癌症發生率依序為大腸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肝癌、攝護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膚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107年相較肝癌與口腔癌序位互換。女性新發癌症人數為5萬7145人,年齡標準化癌症發生率每10萬人口292.7人,較107年增加8.0人。女性標準化發生率順位與107年相比較,肝癌和子宮體癌順序互換,其餘序位與107年相同,依序為乳癌、肺癌、大腸癌、甲狀腺癌、子宮體癌、肝癌、卵巢癌、皮膚癌、子宮頸癌、胃癌。乳癌是蟬連17年婦女癌症發生率第一位。十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男女差異較大癌症別,為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與食道癌標準化發生率分別為女性的11.4倍與15.8倍,研究指出,嚼檳榔造成口腔癌的機率為未嚼者的28倍,嚼檳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風險,較不嚼檳榔者之風險增加5倍,若檳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習慣,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風險更高達10.5倍。除了致力推動B肝疫苗接種,B、C型肝炎篩檢及健保給付治療等,肝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由98年每10萬人中39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7.7人,已連續10年下降。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由103年最高點每10萬人中有23.2人,下降至108年每10萬人中有22.1人。近年透過篩檢、戒檳宣導等,18歲以上成人男性嚼檳率自96年17.2%降至107年6.2%,降幅逾6成。國健署提醒,近年來攝護腺癌、甲狀腺癌及子宮體癌標準化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國際間無實證建議對前述癌症無症狀者進行篩檢,若民眾察覺自身有以下異常症狀,請務必就醫並遵循醫師指示,及早診治。1.攝護腺癌: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排尿症狀或不明原因骨頭疼痛。2.甲狀腺癌:快速長大的頸部腫塊、聲音嘶啞、呼吸困難、持續咳嗽、吞嚥困難。3.子宮體癌:不正常的出血,包括:月經週期紊亂、長期持續性出血、月經長久不來後突然大量出血或者停經後的出血。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實證醫學證明,四項防癌檢查(子宮頸抹片、乳房X光攝影、糞便潛血檢查、口腔黏膜檢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國健署資料分析顯示,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有嚼檳榔或吸菸習慣的男性26%口腔癌死亡風險;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約70%子宮頸癌死亡率;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符合資格民眾,可至全國癌症醫療院所查詢及接受篩檢,或利用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前次檢查時間,確保是否符合篩檢資格。
-
2022-01-13 癌症.肺癌
出現咳嗽、聲音嘶啞、胸痛,是肺癌嗎?一次了解肺癌的症狀、治療、如何預防及飲食建議
肺癌已成國病,據統計,台灣每年肺癌新發病例約有1萬3000多名,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罹患,近萬人死於肺癌,比大腸癌、子宮頸癌、乳癌、攝護腺癌及胃癌死亡人數總合還多。醫療進步,早期肺癌透過手術切除等治療,有非常好的預後;晚期肺癌雖棘手,但也有許多藥物能延長存活期。誰是肺癌患者高危險群?如何預防肺癌、早期發現?有哪些治療方式?肺癌可能有哪些症狀?肺癌症狀與生長的位置有關,鱗狀上皮癌與小細胞癌常生長在肺中央的位置,會因為腫瘤壓迫或侵犯食道,造成吞嚥困難,及影響喉返神經,造成聲帶麻痺而聲音沙啞,或壓迫上腔靜脈,引起肩膀、頸和臉部水腫;而腺癌腫瘤易侵犯心包膜,造成心包填塞,導致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成大醫院血液腫瘤醫學部主任蘇五洲表示,不同腫瘤生長位置並不絕對,普遍的症狀就是咳嗽、咳血、胸痛、喘鳴及氣促等,全身症狀則有厭食、體重減輕、虛弱、疲倦。1.咳嗽是最容易聯想到的肺癌症狀,研究指出65%的肺癌病患都有持續咳嗽的問題。2.喘鳴聲哮喘也可能是氣道中的腫瘤阻塞引起。當氣道阻塞或狹窄,空氣通過時便會發出喘鳴聲。3.胸部疼痛胸壁有許多神經纖維末梢,當肺癌侵入胸壁會引起相當嚴重的疼痛。根據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報告,這種情況可能會因深呼吸、咳嗽或笑而變得更糟。然而,胸痛也可能只是過度咳嗽的副作用,慢性咳嗽會拉傷肌肉。4.聲音嘶啞嘶啞、粗而微弱的聲音,也可能是肺癌另一個指標。喉返神經位在氣管和食道之間,在主動脈之下。它連接到喉部(裡面有聲帶),如果腫瘤壓在這個神經上,可能會引起麻痺。這意味聲帶不會閉合,聲帶閉合才能咳嗽、唱歌和說話。聲音嘶啞也可能是聲帶癌的症狀,這也與吸菸有關。5.呼吸短促呼吸不順暢代表可能存在阻塞,例如,肺部腫瘤阻止足夠的空氣進入。但也可能代表肺部和胸壁間液體積聚。這種情況發生在癌症侵襲淋巴和靜脈結構時,導致液體無法順利排出胸腔而積聚。這被稱為「胸腔積液」,會感覺肺部沒有足夠的空氣,因為液體擠壓,肺部無法擴張。6.多發性肺炎肺炎多次發作是個警訊,當腫瘤阻斷肺部較小的氣道時,它為細菌繁殖創造了溫床,這可能導致感染。7.眼睛下垂、腫脹肺癌也可能導致幾種與肺無關的綜合症狀。長在肺部頂端的腫瘤可能會壓迫眼睛和臉部神經,造成一側眼睛的眼瞼下垂、瞳孔縮小,及臉上半部一側的額頭血流及汗流異常。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報告,壓在上腔靜脈上的腫瘤可能會造成臉、頸部、手臂和上胸部腫脹,以及頭痛和頭暈。8.肺癌轉移後常見症狀肺癌最容易轉移到腦、骨及肝,腦部轉移最常見的症狀是意識模糊或平衡感喪失;骨骼或脊椎轉移最明顯是疼痛、神經壓迫導致的下肢麻痺等;肝轉移有時會有黃疸和肋下疼痛,但大部分沒症狀。肺癌有哪些致病因子?肺癌是吸菸者常見的疾病,但不代表不吸菸就不會罹患。事實上,這個致命疾病在非吸菸者身上發生的機率正在增加:一項來自歐洲針對2170名肺癌患者的研究,從2008年到2016年,非吸菸者發展為肺癌的頻率增加了一倍多。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年度肺癌死亡患者,多達20%是從未吸菸者。1.吸菸 80%肺癌患者有吸菸經驗。吸紙菸比吸雪茄危險性高;紙菸與雪茄都吸者,比不吸者高10倍。2.二手菸 5%肺癌患者曾暴露二手菸環境,吸二手菸比不吸者的肺癌風險高1.2至1.8倍。3.廚房油煙50%女性肺癌與油煙暴露有關,油煙冒出後再炒、煎的危險性高出2倍。衛福部資料顯示,過去針對台灣非吸菸女性族群罹患肺癌之研究,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之女性,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4.空氣汙染空氣汙染的影響已實證對人類具致癌性,其主要組成成分「懸浮微粒(PM)」也被個別評估一併列為第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在空汙環境將增加肺癌的風險。5.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衛福部資料顯示,長期暴露在某些重金屬物質(如鉻、鎘、砷等)、柴油引擎廢氣或石綿環境下工作的族群,有較高罹患肺癌的危險性。另外,某些建築特殊石材,有少部份具輻射及氡氣放射氣體,吸入氡氣量過高亦增加肺癌的風險。6.肺癌家族病史研究發現,肺癌與家族史有潛在關係,肺癌病患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得肺癌的風險比沒有家族史者高。7.其他曾有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結核等肺部疾病病史者,肺癌發生率較高,種族、性別、結婚狀況及遺傳等也有關係。不過近年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也很高,如何在罹癌之前就找出這些高風險族群相當重要。由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熊昭、張憶壽與中研院楊泮池院士、陳建仁院士、GELAC研究群及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等相關研究專家共同提出一個台灣不吸菸女性肺癌風險預測模型,運用六個風險因子,包括年齡(Age)、身體質量指數(BMI)、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教育程度(Education)、家族史(Family History)、有無易感基因(Gene)的A、B、C、E、F、G來預測罹患肺癌之風險。不吸菸的女性只要在網站輸入這六項危險因子,就可以知道自己罹患肺癌的風險有多高,進而及早提高警覺。>>台灣不吸菸女性之肺癌風險計算器肺癌的分類◎小細胞肺癌(約占12%~15%)‧與吸菸有密切關係‧男性患者居多‧有快速分裂、早期擴散的特性。‧病患的預後比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差。◎非小細胞肺癌(約占80%以上)‧肺腺癌:佔非小細胞肺癌的50%,好發於非吸菸女性。‧鱗狀細胞癌:男性常見肺癌類型,與抽菸有關。‧大細胞癌:雖生長速度較緩慢,但常有早期轉移的現象。肺癌診斷方式【非侵入性檢查】1.胸部X光檢查:偵測肺癌最基本的工具,但腫瘤必須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被發現,對早期診斷較無幫助。2.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找出早期肺癌的利器,但檢查價格高,有輻射暴露疑慮以及偽陽性高等問題,易引起民眾不必要恐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否適用肺癌篩檢,國內一直未有定論,主要是台灣肺癌患者以肺腺癌為主,與吸菸較無直接關係,且LDCT存有偽陽性,可能使良性結節遭誤判,讓受檢者挨不必要的刀。但根據衛福部「LDCT掃描篩檢台灣不吸菸肺癌高危險群」最新結果,發現的確有助找出早期肺癌,國健署已著手與醫界研擬擴大適用對象。台大醫院前副院長王明鉅認為,罹患肺癌原因還沒完全被找到,有些女性沒抽菸、沒燒香、沒下廚仍罹癌,建議40歲以上成人,尤其婦女,如從未做過低劑量電腦斷層,至少應做一次,2至3年再做一次,即使僅發現結節,醫師都有臨床指引,為每個人做出適當醫療決策。【侵入性檢查】支氣管鏡:若病灶長在肺部中央、大氣管分布處,需由支氣管鏡配合氣管內超音波獲得檢體。手術切片:若腫瘤小於1公分,難以抽取,需透過外科手術取得檢體。肺癌的分期與治療‧第一期和第二期:治療方針主要是手術切除。‧第三期:除了手術,也有放射線和化學治療同步治療,再加上免疫治療。‧第四期:占所有肺癌病友的一半左右,治療選擇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和免疫治療。肺癌的手術方式肺癌的手術方式粗分兩大類,傳統開胸手術及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分為胸腔鏡、達文西機器手臂,三種手術術式,術後的復發率及存活率大致相當。1.傳統開胸手術→適用嚴重沾黏、胸壁侵犯等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禚靖教授表示,手術大多是針對早期肺癌的患者,較晚期如三A期肺癌,則須先進行前導性化療或化放療(Induction Chemotherapy),再進行手術。傳統開胸手術主要是針對胸腔內已嚴重沾黏,或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的患者,才會建議該術式,傷口大約20到30公分,肋骨必須撐開。禚靖解釋,手術後,須待傷口復元,住院天數長,約10天以上,且疼痛指數高。若摒除嚴重沾黏、廣泛性縱膈腔、胸壁侵犯等情形,一般都可以採取胸腔鏡手術切除。2.胸腔鏡手術→降低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目前台灣以胸腔鏡為主流,至少八成以上的肺癌手術,都是使用胸腔鏡。禚靖解釋,胸腔鏡手術是將內視鏡及器械經過1至3的切口中處理病灶,患者若嚴重沾黏,沒有空間操作胸腔鏡,且容易在手術過程中發生出血、肺部破裂等問題。不過,隨著技術的精進,胸腔鏡也能切除部分較晚期的肺癌病灶。禚靖說,胸腔鏡手術的特色在於無須將肋骨撐開,因此大幅降低了術後疼痛,傷口小、術後的外觀影響少,連帶也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健保也有給付,僅有部分耗材可能需要自費。雖然胸腔鏡是目前治療肺癌的手術主流,但胸腔鏡的技巧性高,外科醫師必需經過相當的訓練,以確保能安全有效率地執行肺癌切除手術。3.達文西機械手臂→提高切除靈活、精準度隨著科技進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在執行肺癌切除時,提供了絕佳的高解析度、三維放大的手術視野,及更高的靈活與精準度,除結合傳統胸腔鏡傷口小的特點外,更有出血較少、更安全等優勢。執行肺癌手術時,必需合併進行淋巴結切除,禚靖說,近年有報告顯示,以達文西手術執行肺癌切除時,淋巴結的清除率似乎優於傳統胸腔鏡手術。但達文西手術主要的限制就是「太貴」,目前並未有健保給付。禚靖說,肺癌手術方式的選擇應由胸腔外科醫師與患者及家屬共同討論後決定,良好的醫病溝通,幫助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手術方式。晚期肺癌的治療標靶藥物、化療、免疫藥物 延長存活期十幾年前,晚期肺癌患者幾乎都無法活過一年,近幾年,抗癌武器越來越多,包括化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大部分晚期患者都能夠存活一年以上。雙和醫院胸腔內科主任李岡遠指出,許多癌友一聽到化療,就覺得頭皮發麻,心生畏懼,事實上,目前化療藥物精進不少,副作用小,療效更好,病友無須擔心。臨床觀察,約有一成肺癌患者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免疫療法,僅剩化療可用,高雄榮總胸腔內科主任王金洲解釋,這群癌友沒有特定基因變異,所以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在免疫生物標誌的表現量又低,所以僅能使用化療。李岡遠說,對於大部分晚期肺癌病友來說,化療絕非首選,基因如有突變、免疫生物標誌表現量超過50%,就會依情況使用標靶藥物或免疫藥物。如果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這時才會考慮化療,或自費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僅能使用化療的晚期肺癌患者處境較差,除了用藥沒得選之外,連治療反應率也較差,僅約兩成;如果適用免疫療法,則有效率達四成五;要是基因變異,使用標靶藥物,則有效率更可超過六成。針對晚期肺癌病人用藥,李岡遠提出三大評估指標,分別為精準的檢測報告、病人生理狀況(能否承受化療副作用)以及經濟狀況,如果經濟能力一般,通常以健保給付用藥為優先考量,如果經濟許可,或由商業保險支付,則會考慮自費於第一線使用免疫藥物。但免疫藥物過於昂貴,如果作為第一線藥物,須更加謹慎。李岡遠說,目前僅有兩個免疫療法藥物可用於第一線,其中一個藥物無須考慮生物標誌表現量,但須加上化療、血管新增抑制劑,每月藥費驚人,恐需20、30萬元,絕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肺癌患者的飲食建議【這些不要吃】營養師賀智瑢表示,對於肺癌病人而言,治療前需攝取足夠營養、增強免疫力、維持體重,以提高身體對治療的耐受力與完成率。且因多數的肺癌患者都有過瘦的問題,術後則要在控制體脂肪的情況下增加體重。然而,體重是評估營養不良的重要指標,若1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5%,就是個警訊。賀智瑢說,肺癌患者若有咳嗽、痰黏稠的問題,切忌刺激性食物,且一定要禁菸、禁酒,下列食物也不宜:1.寒涼食物:避免食用屬性偏寒涼的白蘿蔔、瓜類與柑橘類等寒涼食物。2.油炸加工品:不能吃油炸、醃製類等難以消化、容易致癌的加工品。3.刺激性食物:像是辣椒、薑、蔥、生蒜、胡椒等,因容易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等症狀。4.生食:病患若白血球過低時,身體免疫力自然降低,這時也該避免吃泡菜、生菜沙拉、生魚片等生食,避免食物遭細菌汙染,因此食物應該煮熟、水果削皮後再吃。【請你這樣吃】1.六大類食物 都應該攝取賀智瑢表示,營養諮詢門診時,病人最常問要吃什麼?其實什麼都可以吃,多樣化的均衡飲食是提供完整營養最好的來源。換句話說,五穀根莖類、奶類、魚肉豆蛋類、蔬菜、水果、油脂等六大類基本食物都應該攝取。治療期間病友還可多攝取高熱量、高蛋白的黃豆、奶製品等,足夠的熱量則能維持體重,打好治療癌症的基礎。2.補充魚油 Omega-3可抗發炎醫師建議,治療中的病患可多補充含有DHA的魚油,因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效果,能減緩發炎反應,且補充因癌症而減少的維生素A、C、B2、B6與葉酸。遠離肺癌,你能做的事1.遠離菸害,拒絕一手菸、二手菸、三手菸。2. 習慣做飯的家庭主婦要使用排油煙機、保持廚房通風。3.多吃蔬果、多運動提高自身抵抗力。國外研究發現,吃蔬果可降低四成以上罹癌。4.隨時注意空氣品質,空汙來時務必戴口罩、少出門。諮詢╱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本文不提供合作單位轉載)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例! 境外92例創新高 有58例落地就篩出
國內新增9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例本土個案及9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上午有58例落地篩檢、34例居家檢疫篩出。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27例女性、40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34例)、越南、澳大利亞及菲律賓(各4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德國、法國及英國(各1例)移入;另41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8日至今(2022)年1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64,61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45,758例排除),其中17,559例確診,分別為2,854例境外移入,14,65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2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輕症、無症狀激增「防疫越艱困」 出國恐要等2023年後
國內本土疫情爆發,已累計38例桃園機場相關個案,另有3例為北市聯醫群聚案件。台大兒童感染科醫師李秉穎表示,目前已知沒有任何不明感染源出現,但隨著Omicron有「感冒化」趨勢,多屬「無症狀」、「輕症」居多,未來防疫會更加困難。李秉穎表示,在匡列本土個案過程確實會遇到「無症狀」、「輕症」或沒有明顯接觸史,會是防疫最困難的地方,但目前沒看到無症狀有到處亂傳的,大部分也都在匡列確診後都有找到個案。外界指稱桃園市的風險較高,大家都很緊張。李秉穎表示,像是照服員事件經基因定序,跟桃園機場清潔員初步判定也有相關,都還在可控範圍之類,沒有像本土去年5月大爆發的跡象。李秉穎表示,無論境外和本土案例有多位確診病例進來,雖有進行落地篩檢等,但有部分若呈現PCR偽陰性、病毒潛伏期比較久,到了社區才開始發病等,就怕春節期間出現防疫漏洞,因此到過年前後都不能放鬆,要採取比較嚴的防疫措,避免到人多的室內場所群聚,但可以在家中團聚或到戶外走走。「大家都說新冠疫情會『流感化』,其實不是,是會『感冒化。」李秉穎解釋,相較於流感每年還有一定比例會重症,但新冠病毒的特性使然,轉向感冒化,多是輕症,例如感染者開始會有鼻子、頭痛等症狀出現,咳嗽反而變少。李秉穎說,「一天到晚被問何時可以出國,我想可能2023年或許有希望。」但新冠疫情已邁入第三年,他也坦言「醫學史上沒有遇過這麼麻煩的病毒」,待疫情趨緩邊境才有開放可能。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這波已5童染疫 幼兒感冒有哮吼提高警覺
桃機Omicron群聚事件持續擴大,造成六個家戶感染、五名兒童染疫,指揮中心表示,近日將邀請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開會討論,是否讓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國內兒科專家提醒家長,幼兒如有感冒症狀,且合併「哮吼」,講話及咳嗽時聲音粗啞,就應提高警覺。這波本地疫情造成五名幼童染疫,一人無症狀,其餘四人出現發燒,且各有頭痛、嘔吐、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兒科醫學會兒童急診主任委員吳昌騰表示,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對肺部侵襲性較低,但易引發上呼吸道症狀,兒童氣管較細小,如發炎腫脹,染疫後症狀類似流感、感冒,很難辨別。美國專家觀察大量兒童病例後發現,部分感染Omicron的兒童聲帶和喉頭發炎,出現「哮吼」症狀,聲音粗啞,咳嗽聲刺耳類似狗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極少數確診兒童會有全身多系統發炎的重症,臨床症狀近似於「川崎氏病」,會發燒四、五天,眼睛紅、嘴唇乾裂、淋巴腫大、出疹、手指、腳趾末端紅腫脫皮,卡介苗注射位置會紅腫。上述症狀可透過免疫球蛋白治療康復,但若發生在一歲以內的嬰兒,會比較危險。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後症狀較輕,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別,建議醫師收治感冒幼童時,應詳細問家庭的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居住地、家人工作、就讀的學校是否預防性停課等,如有風險因子,給予快篩。至於幼兒是否適合施打疫苗?黃立民表示,美國建議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但大部分國家態度保守,兒童防疫措施仍以疫苗以外的公衛措施為主。
-
2022-01-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中壢廠5確診停工 廠商全面警戒
桃機群聚疫情延燒,中壢區一間電子廠爆群聚感染,累計五例確診,指揮中心要求全面停工採檢,二八○名接觸者昨被送往中南部的集中檢疫所,接受十四天的隔離。是這波疫情國內首家停工的電子廠,也使得大桃園地區廠商全面警戒。據悉,該公司就是特斯拉供應鏈、連接器廠宏致。宏致昨表示,染疫員工所處的產線並非主要產線,對產能影響不大,預估對營業額影響約不到百分之二。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昨新增確診電子廠四名員工,為確診居服員乾妹妹(案一七五○七)同事,她與四人都在東園廠同一區域及樓層工作,造成傳染,必須用高強度防疫措施處理;廠房內的接觸者,即使採檢結果為陰性也須送往集中檢疫所,其他生產線也擴大採檢。鄰近工廠人員得知該電子廠有五人確診、員工送集中檢疫所,都相當錯愕,直說「這波怎麼這麼恐怖!」電子廠昨以樓層及每一小時為間隔,將二八○人以遊覽車送往集中檢疫所。電子廠表示,五位確診者都是四樓組裝線產區的組裝人員,分別是早班或早晚班的交接人員。廠區一至三樓是行政管理幕僚人員,前晚九時全公司PCR結果出爐都是陰性。該公司在中壢有兩工廠,主要廠區在過嶺,目前產能都正常,過嶺廠並無受到東園廠波及,今天也會對過嶺廠區員工實施採檢PCR,確保工廠安全無虞。公司表示,這次染疫的為四樓產線員工,並非主要生產基地,對產能影響不大,預估對營業額影響約不到百分之二。此外,鄭文燦說昨天公布的確診對象還有一名男子(案一七五七四),妻子和不到二歲的小兒子一月九日確診;男子和三歲長女(案一七五七五)居家隔離,兩人昨天都確診;疫調發現夫妻在同一家食品工廠上班,市府昨也匡列同一工作區的員工採檢。由於這家食品工廠各生產作業區間隔大和分散,市府認為不像電子公司集中且人多,加上妻子九日確診時先生已經被匡列居家隔離,未要求全面停工。疫調研判夫妻和兩名子女的感染源,來自確診的居服員到宅服務時傳染給同住的大伯,大伯染疫後再造成一家四口也染疫,四人都有頭痛或發燒、喉嚨痛、痠痛、咳嗽等不同的症狀。另外新增三名確診者,為確診國小女生的母親(案一七五七三),以及機場確診清潔員的兩位家人(案一七五三三、一七五三四)。
-
2022-01-12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兒科醫師頭大「哪個感冒小孩該快篩?」 專家建議這些必問
桃機Omicron群聚感染持續擴大,深入六個家庭、波及五名兒童,兩人未滿兩歲、一人未滿五歲、兩人為國小學童。僅一童偏向無症狀,其餘四人都曾發燒,並各有頭痛、嘔吐、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國內兒科專家表示,兒童防疫只能靠非疫苗公衛措施,因症狀難以與流感區辨,建議醫師必須詳細詢問TOCC及居住地、學校、家人工作等資訊,有風險因子就該篩檢;本身有其他疾病的孩子,症狀也可能較為嚴重。兒科醫學會兒童急診主任委員吳昌騰表示,美國近期已有超過卅二萬五千多名兒童確診,Omicron確診兒童住院人數高於Delta流行期,西雅圖兒童醫院病童每十人就有兩人確診。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在上呼吸道複製率較高,對肺部侵襲性較低,但由於兒童的氣管比較細小,如果發炎腫脹,就會出現類似流感的上呼吸道症狀。雖然幾乎所有症狀都類似流感,仍有小特徵可留意。吳昌騰提醒,美國觀察大量兒童病例之後發現,某些感染Omicron的兒童因聲帶和喉頭發炎,有「哮吼」症狀,講話及咳嗽時聲音粗啞,咳嗽聲刺耳類似狗吠,建議家長和醫師提高警覺。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新冠肺炎在兒童都比較輕症,最大的問題在於與一般感冒難以區別,一百個有症狀的小朋友可能有一個確診,但光憑症狀,根本不知道要篩哪一個。強烈建議醫師必須要詳細問家庭的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居住地、家人工作、家裡有沒有人生病,就讀的學校在哪裡、是否有同校學生確診或預防性停課等,如果發現疑似有與桃機群聚有關的風險因子,就要快篩。吳昌騰提醒,台灣有非常多過敏兒,過敏性鼻炎、氣喘都很常見,這些既有疾病也會混淆確診症狀。令人擔心的是,感染新冠病毒帶來的壓力,可能會誘發氣喘等過敏症狀加劇,症狀不見得輕微,本身就有一些疾病的孩子若確診,還是可能致命,不可輕忽。黃立民表示,美國有建議五到十一歲兒童接種疫苗,但大部分國家都沒有讓兒童打疫苗,除了考量到輕症較多,也因為相關試驗的安全性資料還不夠多,各國政府的態度偏向「還不急」,仍以疫苗以外的公衛措施作為兒童的主要防疫策略。吳昌騰建議,既然孩子還不能打疫苗,圍繞他身邊的人都應該要接種,才能保護兒童。除此之外,家長必須努力協助落實兒童戴口罩、勤洗手等動作,尤其孩子很容易東摸西摸,就算揉眼睛、摸鼻子很難阻止,但至少吃東西之前務必要把手好好洗乾淨。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12例、境外58例美最多 聯醫護理師確診
國內新增7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例本土個案及5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自美國入境有27例最多。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6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其中包含北市聯醫確診護理師、確診個案的安心班家長、清潔員家人,電子廠員工等人,陸續匡列採檢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3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7例)、英國(4例)、印尼、菲律賓及澳大利亞(各3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比利時及加拿大(各2例)、卡達、德國、柬埔寨、泰國、哥斯大黎加、中國、愛爾蘭、越南、西班牙及巴西(各1例)移入,另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9日至今(2022)年1月10日;詳如新聞稿附件。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137,73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118,167例排除),其中17,463例確診,分別為2,762例境外移入,14,64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累積31確診引發4家庭群聚 2歲染Omicron本土最小
Omicron本土疫情升溫,昨新增廿六例境外移入個案,另增七例本土案例,均與桃機群聚事件有關,累積確診達卅一人,引發四起家庭群聚,其中兩名國小生染疫,兩所國小停課十四天。群聚事件中,未滿兩歲的孩童(案一七四一六)病毒基因定序出爐,確定感染Omicron變異株,為本土年紀最小案例。昨天白天指揮中心公布新增六例本土案例,分別是二名手推車工作人員(案一七五○六、一七五○三)、手推車員工夫妻的未滿十歲小孩(案一七五○四)以及其安親班同學(案一七五○五)、居服員妻的友人(案一七五○七)、歌友會群聚的案一七三六九的家人(案一七四八七)。居服員傳播鏈擴大 國小停課昨晚再度傳出案一七五○七的職場同事也傳出確診,指揮中心晚間證實,該案為本國籍廿多歲男性,該家長的小孩所就讀的國小今天也預防性停課一天。昨新增案例多與手推車員工夫妻有關,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染疫個案都找得到感染源,社區環境基本上還是安全的。」且居服員妻(案一七四七二)從元旦至八日共照顧過八個家庭,採檢七個家庭、十二人,結果均為陰性。缺失二○五項 陳時中:非常小機場手推車人員又增二例,其中案一七五○三與案一七四七三以及其他二名同事,每天共乘上班。至於案一七五○六疑因長期接觸病毒而染疫。陳時中表示,手推車人員整體防疫概念需再提升,已派駐「護理台灣隊」協助改進。護理台灣隊接連兩天在機場糾正缺失,揪出二○五項問題,最大缺失為工作人員不清楚感控原則,小則連抹布清潔方式都犯錯,不過,陳時中卻強調,「這些都是非常小的缺失」,將採取面對面、循環式的教育訓練,改善疏漏缺失。Omicron確診者 四成無症狀目前國內Omicron染疫個案大多為輕症、無症狀感染者,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在Omicron確診者中有四成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六成輕症,症狀以喉嚨癢痛、輕微咳嗽、發燒、鼻塞、全身倦怠等類流感症狀為主,鮮少有嗅味覺異常。長程航班入境 今起均要採檢為避免社區感染爆發,指揮中心宣布今起,搭乘中東、歐美、紐澳長程航班入境者均要落地採檢,若為陽性,直接就醫;另宣布取消原列為重點高風險國家的十國,改為加嚴三級流行地區,無需送集中檢疫所十四天,改自費入住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第三劑預約接種踴躍,湧現排隊人潮,陳時中表示,盡量在本周重新啟動一九二二疫苗預約平台。
-
2022-01-09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新冠病毒後遺症最易留在40歲以上成人身上!醫揭常見7大症狀
截至110年11月底,全球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已突破2.5億人,即便是在疫情較輕微的臺灣,迄今也累計超過一萬六千名病例,並造成八百多人死亡。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感染者約有80%至85%為輕症,多數患者經過三至四周後能完全康復,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在四周之後,持續有身體不適的現象。新冠病毒後遺症 感染病毒四周後仍有症狀Long COVID最初來自一位義大利新冠肺炎患者在自己推特上創造的主題標籤(hashtag),用來描述自己染病復原後持續的症狀,透過社群軟體傳播而廣為人知,隨著世界各地有愈來愈多類似的病例報告發佈,國外的醫學專家也正式將感染病毒四周後仍然持續有症狀的現象,命名為Long COVID,可以理解為新冠病毒後遺症。(推薦閱讀:新冠居家快篩試劑有症狀才用就太晚了! 食藥署揭「最佳使用時機」)持續性症狀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 常見症狀有這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張書綸表示,國外的調查報告發現染疫後留有持續性症狀的比例至少有十分之一以上,在某些住院患者的統計甚至高達八成,最好發於40歲以上的成人,兒童患者很少見,症狀可謂五花八門,涵蓋身體各器官系統,最常見的長期症狀為倦怠、頭痛、咳嗽、呼吸喘、認知功能惡化(記憶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以及持續性的嗅味覺異常;不過,新冠病毒後遺症的致病機轉尚不清楚,變種病毒株與長期症狀的關係也有待釐清。(推薦閱讀: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支持性療法+復健為主 高危險族群應注意目前新冠病毒後遺症的治療仍然以支持性療法和復健為主,新冠肺炎患者在染病四周後若有持續性的症狀,應就醫進一步檢查,了解身體不適的原因、並評估是否有其他症狀類似的可治療疾病。(推薦閱讀:電梯、床頭櫃、廁所...小心新冠病毒非飛沫傳染途徑! 醫曝「11個恐怖死角」:超容易被忽略)張書綸指出,初步資料分析發現,新冠病毒後遺症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齡長者、介於五、六十歲的中年婦女、重症患者、慢性病族群和染病初期出現多重(五個以上)症狀的患者。近來國內疫情趨緩及媒體廣泛報導疫苗施打後的不良事件,導致部分民眾施打疫苗意願下降,雖然突破性感染案例頻傳,現行疫苗對於預防重症的保護力仍然令人放心。延伸閱讀: ·COVID-19新冠肺炎致「肺纖維化」能恢復嗎? 陽明交大實驗解答 ·打疫苗引發心肌炎有哪些症狀?會留後遺症嗎? 專家點名「3大危險徵兆」快就醫
-
2022-01-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公布新足跡 確診女保全案17371搭機捷通勤
桃園市今天新增1例本土個案,為昨天晚上確診的機場女保全(案17414),她5日喉嚨痛、6日咳嗽有痰,昨天到醫院採檢確診,衛生局目前匡列2名近距離接觸者,足跡還在調查;另一名確診機場女保全(17371)經疫調,6日確診前曾多次搭機場捷運通勤,桃園市政府今公布乘車日期和大約時間,另有中壢一處早餐店足跡。有關機捷有確診者足跡,桃園捷運公司表示5日已啟動機場航廈防疫強化措施,針對」針對A12機場第一航廈站、A13機場第二航廈站以及A14a機場旅館站全面清消,A17領航站也將於今天打烊後全面清消。桃園市政府副發言人吳安琪說,案17371曾在元旦、4和5日曾從機捷A13機場第二航廈站搭車到A17大園國際高中站返家,2、3日曾到中壢區三光路的瑞麟美而美買早餐,3和4日上午則有搭機捷通勤上班,請足跡有重疊民眾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關金嗓歌友會相關防疫措施,吳安琪表示今天上午共採檢435人,結果會陸續出爐,但由於歌友會組織比較鬆散,市府希望元旦前後有去過歌友會的民眾都要出來採檢。
-
2022-01-0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2! 境外42例 美國23例為大宗
國內今日新增2例本土個案,分別為昨晚爆出的案17414為機場保全,案17415為防疫計程車司機。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境外移入42例,美國最大宗有23例。陳時中表示,防疫計程車司機曾在1月4日驗過一次陰性,這次變陽性,Ct值31較高,二採結果為Ct值34.8,雖確診但對社區影響較小,車隊也會進行例行性PCR篩檢。至於過去公布的案17240防疫計程車司機跟機場清潔人員非同一個來源,目前12月26日曾在入境確診個案,兩人全基因序列僅差一位點,幾乎可推定被境外個案感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公布國內新增4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案17414-17415)及4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表示,本土個案(案17414-17415)分別為本國籍1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均為50多歲,均為桃園機場感染事件相關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2例境外移入個案,性別為25例男性、16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10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3例)、越南(4例)、法國(2例)、阿根廷、澳大利亞、菲律賓、加拿大、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泰國、巴西、西班牙、印度、義大利及德國(各1例)入境,另有2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15日至今(2022)年1月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74,94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055,445例排除),其中17,302例確診,分別為2,630例境外移入,14,61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3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專家籲快速擴大做這事 疫情「若擴散至外縣市將不堪設想」
桃機群聚事件擴大,Omicron變異株進入社區。指揮中心及桃園市政府昨深夜舉行緊急記者會,公布一名桃機女保全、兩名桃園市金嗓歌友會會員及一名會員家人染疫,此波疫情共累計12名確診病例。專家表示,此波疫情已從第一圈的桃機清潔人員,擴散至第二圈的歌友會會員,民眾應有危機感,「若擴散到外縣市將不堪設想。」「現在要快速擴大匡列、篩檢,以及進行接觸者疫調及追蹤。」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面對疫情進入社區,有別於去年5月台北市萬華疫情為Alpha變異株,已潛伏在社區一段時間,如今是傳播力非常、非常、非常強的Omicron變異株,預期短時間內,疫情可能就會擴大,確診個案恐快速增加,因此匡列、篩檢及疫調上,一定要主動、積極、快速、大量篩檢,不能有延遲,避免病毒進一步擴散。指揮官陳時中說,桃機群聚疫情狀況有點緊張,但仍在已知傳播鏈內。邱政洵說,「陳時中是對的。」如果疫情沒有侷限在桃機附近的圈子,一旦擴散出去,甚至到外縣市,疫情恐不堪設想,必須花數倍的時間及力量才能處理。幸運的是,昨天新確診的3名歌友會相關確診個案都是被匡列後採檢發現,有助避免疫情持續擴散。邱政洵說,現在疫情演變已不是1個月前的承平時代,民眾要提高警覺,有意識的做好自己的防疫泡泡。邱政洵說,民眾面對任何感染風險要有危機意識,只要有身體不適,如咳嗽、流鼻水等症狀,不要自行判斷是感冒而延遲就醫,應立即戴好口罩就醫,做好自身健康管理,全民要有防疫概念才能減災,將疫情擴散的機會降到最低。「如果還沒有打疫苗的人,務必盡速接種疫苗。」邱政洵說,Omicron變異株崛起至今才約1個半月,卻已席捲全世界,目前美國確診個案數一天逼近百萬人,英、法也有20多萬人,Omicron變異株最強的地方,就是對於疫苗有免疫逃脫能力,不是說打疫苗白打,因接種完整兩劑疫苗的人,仍可以預防重症,但接種3至5個月後,體內中和抗體會急速衰退,將無法抵抗Omicron變異株。因此指揮中心今會宣布第三劑疫苗間隔從5個月縮短為3個月。邱政洵說,對象應要包括65歲以上長者、醫護人員、防疫工作人員及高風險工作人員(1至3類族群)、容易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者(公費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第9類)及長照機構住民與工作者,符合追加劑資格的人也要盡速追加。此外,尚未打第一劑、第二劑疫苗的人也要趕快接種。
-
2022-01-07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好發症狀類似感冒 Omicron變異株20種常見症狀一次看懂
英國太陽報報導,英國負責疫情追蹤應用程式「ZOE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症狀研究」整理出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20種常見症狀,前五名分別是流鼻涕、頭痛、疲勞、打噴嚏和喉嚨痛,其他症狀包括持續咳嗽、聲音沙啞、打冷顫、發燒、頭暈、腦霧、嗅覺異常、眼睛痠、不尋常肌肉痠痛、食慾不振、失去嗅覺、胸痛、腺體腫脹和情緒低落。一系列研究發現,Omicron變異株實際上比其他變異株毒性輕微,英國首個官方報告顯示Omicron變異株住院風險比Delta減少50%至70%。英國衛生官員不斷表示,接種加強針可以預防感染Omicron變異株。ZOE小組領導人、倫敦國王學院臨床資深講師克萊兒.史蒂夫斯(Claire Steves)也強烈建議,確保英國民眾接種加強針。她指出,ZOE小組的資料顯示,新確診病例中近50%是只接種兩劑疫苗的民眾。史蒂夫斯敦促英國在接下來幾周保持謹慎,警告英國醫療體系「已承受巨大壓力」,一月剩下的時間都將是「試驗」。她表示,如果每位符合資格的民眾都接種加強針,戴上口罩、接受檢測並記錄新症狀,將對遏止疫情傳播很有幫助。
-
2022-01-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不排除已有數波感染! 桃機8人皆打完2劑疫苗屬輕症
桃機群聚個案延燒累計8人本土確診,半數已知定序為Omicron變異株,且確診足跡進到忠貞市場、歌友會等,加上又有第五起旅館出現染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Omicron已經進到本土。然而根據桃機清潔員確診,皆施打過二劑疫苗,屬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這些個案都是輕微症狀,沒有無症狀個案,有出現輕症、咳嗽、喉嚨、不舒服、流鼻水,有一個人發燒,無人有中重度以上病況。根據目前有多起路線的交通車清潔員感染,確診足跡進到忠貞市場、歌友會等,憂病毒進入社區或早已有數波感染。陳時中表示,時序上可能有幾波感染的可能性,但是以指揮中心名義判定為時太早不敢這樣判定。此外,對於針對國內有桃機群聚事件、境外移入個案和五起防疫旅館染疫,陳時中指出,不希望步入各國社區確診案例狂飆的後塵,正在努力。針對國內1、2月舉辦多場演唱會,未來是否會面臨取消或延期。陳時中表示,已針對社區進行監控中,尚無清楚案例,目前還在職場或特定區域中傳染,看是否會擴大到這些範疇。
-
2022-01-0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確診3例大夜清潔員!境外移入40例 自美入境最多
國內新增43例COVID-19確定病例,為昨日公布尚未取號的3例本土個案(案17307-17309)及4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中有一個境外移入案例案17127改判本土。指揮中心表示,案17307-17309為本國籍女性,年齡介於50至60多歲,皆已接種2劑疫苗,為案17230、案17238、案17239及案17266同職場工作人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40例境外移入個案,為20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24例,案17267、案17270、案17273-17275、案17277-17282、案17284-17289、案17291-17292、案17300、案17302、案17304-17306)、印度(3例,案17290、案17296、案17303)、巴拿馬(2例,案17271-17272)、荷蘭(案17268)、阿拉伯聯合大公國(2例,案17283、案17301)、加拿大(案17269)、菲律賓(案17276)、義大利(案17293)、英國(案17295)、中國(案17298)及法國(案17299)入境,另有2例(案17294、案17297)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6日至今(2022)年1月5日。另去年12月31日公布之案17127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為案17073之相關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36,65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016,638例排除),其中17,198例確診,分別為2,532例境外移入,14,61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6 養生.聰明飲食
冬吃蘿蔔不用看醫生!「平民人參」抗癌、穩血糖、止咳化痰
冬天,一起來吃蘿蔔好料吧!白蘿蔔有「平民人參」之稱,現在正值盛產季節,最美味好吃。白蘿蔔,閩南語稱為「菜頭」,是吉祥的象徵,吃白蘿蔔可贏得好彩頭。台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白蘿蔔屬十字花科蔬菜,是抗癌的好食材,它含有硫化物,可預防胃癌、大腸癌等消化道的癌症。白蘿蔔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及鉀等營養素,熱量很低,可穩定血壓、血糖,有助於排便、瘦身、防癌。「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師開藥方。」中醫師張家蓓指出,白蘿蔔是寒性食物,可以入藥治病,白蘿蔔種子可製成中藥「白芥子」,有化痰功效;蘿蔔葉是指蘿蔔嬰,和蘿蔔一樣,皆具「消氣散食」作用,有脹氣、消化不良、吃油膩食物的人,可以吃白蘿蔔「健胃整腸」、消除脹氣。所謂「萬病由痰而生」,咳嗽又多痰的人吃白蘿蔔,有止咳化痰的效果。
-
2022-01-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 境外25例 搭同班交通車清潔員確診
國內新增26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案17266)本土及2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新增一例桃園機場清潔員確診,與先前三例皆搭乘同班交通車上班。指揮中心表示,案17266為本國籍50多歲女性,已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為突破性感染),與案17230、案17238及案17239為同職場工作人員,曾與前述個案搭乘同路線交通車,原定於今(2022)年1月5日採檢,1月3日出現乾咳、喉嚨不適等症狀,1月4日自行前往採檢站採檢後於今日確診,相關疫情調查、接觸者匡列及防治工作刻正進行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5例境外移入個案,為1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案17241-17243、案17250、案17252、案17524、案17256-17259、案17265)、法國(3例,案17244、案17246、案17253)、加拿大(案17245)、丹麥(案17247)、英國(17248)、玻利維亞(案17249)、德國(案17251)、南非(案17255)、澳洲(案17260)、巴拿馬(2例,案17261-17262)、土耳其(案17263)及印尼(案17264)入境,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1月14日至今(2022)年1月4日。另1月2日公布之案17181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後改判為本土病例,為案16941之相關感染。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017,456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4,998,328例排除),其中17,155例確診,分別為2,493例境外移入,14,608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1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0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2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1-05 該看哪科.感染科
流感病毒株已改變 黃立民:免疫負債恐讓流感疫情升溫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是大家高度關注的問題,不過流感病毒可沒有沉寂,流感會不會出現大反撲,是目前全世界都很關心的議題。臺大兒童醫院黃立民院長表示,流感疫情與邊境管制措施有關,隨著政策的調整,流感再流行的機會相當大。因為已經兩年沒有流行,加上監視結果顯示,流感病毒株已經改變,所以當流感疫情升溫,可能出現大流行。大家常聽到的「免疫負債」意思就是說,大家為了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所以會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使得呼吸道感染、腸胃道感染的機會降低,因此一些本來容易得到的傳染病,例如流感、腸病毒等在這兩年都少了許多。黃立民醫師解釋,造成的結果就是,一旦解除防疫限制,民眾開始不戴口罩、洗手頻率減少、社交距離拉近,其他病毒就會開始流行。由於已經連續兩年都較少人感染,可以感染的人數就會變多,這個時候就容易爆發流行,把過去兩年沒有爆發的流行補回來,所以叫做「免疫負債」,像是還債的概念。「包括法國、紐西蘭,都有觀察到這個現象,一開放邊界,就馬上大爆發」黃立民醫師提醒,「要解決免疫負債,就是要大家趕緊去打疫苗。冬天需要施打的呼吸道疾病疫苗,最強調的還是流感疫苗。」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是經由飛沫傳染,感染者的鼻咽部、口腔、還有呼吸道都有病毒,在講話、咳嗽、打噴嚏時,會把病毒噴到環境裡,黃立民醫師說,如果距離一到兩公尺之內,就有機會被飛沫噴到而感染;另外一個模式,叫做媒介物傳染,感染者會污染他的物品,例如杯子、桌面、門把等,如果有人進入這些環境,就可能碰觸病毒而遭到感染。我們生活在城市裡,流感患者可能搭捷運、進餐館,所以扶手、椅子、桌子都可能有病毒,這種傳染模式在大城市相當常見。流感症狀較嚴重,不同於一般感冒呼吸道感染可分成兩種,一種叫做一般感冒,一種叫做類流感,黃立民醫師解釋,一般感冒比較輕微,類流感會比較嚴重。類流感的定義,第一個是發燒,第二個是有呼吸道症狀,比如說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類流感跟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發燒,成年人得到一般感冒通常不會發燒,如果發燒了,代表狀況比較嚴重,黃立民醫師說,台灣的類流感通常都會伴隨著一些比較不舒服的表現,包括畏寒發燒、全身痠痛、倦怠感、劇烈頭痛、腰酸背痛,這些都是流感的典型症狀。流感除了讓人全身很不舒服外,還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黃立民醫師說,流感病毒會跑到肺部引起肺炎、跑到心臟造成心肌炎、跑到腦部造成腦炎,其中最常見是肺炎。流感病毒還可能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在感染肺部以後出現細菌感染。「由於流感病毒會攻擊我們的組織,造成全身發炎,進而導致患者原有的慢性病惡化」黃立民醫師說,「例如心臟冠狀動脈本來塞了75%,得到流感之後可能就會塞到95%,導致心肌梗塞。無論是慢性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肝臟疾病,都可能會惡化,甚至導致死亡。」預先部屬,預防流感預防流感就跟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一樣,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減少接觸病毒的機會,黃立民醫師說,另一方面可以在每年冬天施打流感疫苗,提升身體的保護力。因為流感病毒會突變,每一年流行的病毒株都不太一樣,而且流感疫苗的保護力持續時間較短,一般認為大概三、四個月之後效果就漸漸變差了,所以每年需要重新施打。呼吸道感染發生時常常是兩、三種病原體一起感染,黃立民醫師說,隨著檢驗工具的進步,我們會發現很多人並非只有一種細菌或病毒,而是多重感染。研究發現,新冠肺炎患者亦會同時找到兩種病原,流感與新冠肺炎可能同時感染,而且病情還會加重。「研究指出,施打過流感疫苗,比較不會被診斷新冠肺炎COVID-19;而且如果不幸得到新冠肺炎,死亡率也會降低。」黃立民醫師解釋,「因為很多新冠肺炎屬於輕症,如果患者單獨得到新冠肺炎,症狀可能不甚嚴重,而不會就醫。但如果同時得到新冠肺炎和流感,症狀比較嚴重使就醫機率高,也就較容易被診斷出來。」其實不只流感病毒、新冠肺炎,呼吸道本來就是一個開放的環境,還有多種細菌、病毒都混在裡面,同時遭到兩、三種感染,是很常有的狀況。因此建議可同時接種呼吸道疾病疫苗,例如流感疫苗、百日咳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等,都可降低新冠肺炎死亡率約兩成至三成。貼心小提醒五十歲以上,或者是有慢性病,例如心臟病、肝病、癌症、或是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得到流感時出現重症的機會較高,一定要記得施打流感疫苗,提高保護力。另外,家人之間的傳播是流感病毒很重要的傳染模式,學生是傳播流感病毒的重要族群,所以也需要施打流感疫苗。黃立民醫師強調,接種疫苗後需要一段時間身體才能產生保護力,建議大家要在流感疫情升溫前趕快施打疫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