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新聞.元氣新聞
搜尋
咳嗽
共找到
2015
筆 文章
-
-
2022-02-2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宗教團體群聚再+1 中正區30歲男19日確診、Ct值1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北市今新增1例本土、19例境外移入,年齡介於1歲到60多歲,總計有15名男性、5名女性。北市今新增的本土個案(案20099)為宗教團體春酒群聚相關個案;另昨日傳出台北101有確診足跡,北市衛生局表示,需待中央確認後,北市才會說明其疫調相關結果。衛生局今下午防疫記者會說明,案20099為一名中正區的30多歲男性,是案19930(新北個案,北市內湖區國小、北投區私立中學學生家長)的同事,2月17日就被匡列為職場接觸者做居家隔離,當天採檢結果為陰性。但2月18日出現胃寒、喉嚨乾癢、咳嗽、流鼻水、肌肉痠痛等症狀,因此安排就醫,快篩結果為陽性,2月19日PCR採檢陽性確診,Ct值13。針對北市先前確診個案19950、案19989、案19990、案19991、案19992擴大採檢結果,衛生局表示,截至今中午止,總計居家隔離125人,94人採檢陰性、31人檢驗中,匡列自主健康管理89人,85人陰性、4人檢驗中,另擴大採檢307人,254人陰性、53人檢驗中。另台北101昨傳確診足跡是哪例個案?衛生局表示,該個案中央目前尚未確認,待中央對外公布後,北市才會說明其相關資訊及疫調結果。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台南歸仁家族群聚案確診再增1人 爸媽小孩都中鏢
台南市歸仁區家族群聚案今天再增一名確診個案,該名居家隔離的家人中,目前已經有3人確診,而該群聚案主要是在高雄鋼鐵公司上班的友人到家中拜訪造成。衛生局表示,今天新增1名20多歲歸仁區女性COVID-19本土個案案20101,為高雄市個案案19732接觸者、台南市個案19862、19949同住家人。個案Ct值14.7,因2月12日接觸高雄市個案19732,14日被匡列為居家隔離者,採檢結果陰性;15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採檢陰性;昨日晚間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胸痛症狀,再次安排採檢後陽性確診。衛生局指出,案20101於2月12日接觸高雄市個案19732之後,14日被匡列進行居家隔離前,於本市活動範圍包含BB YOUR LOVE西華店、全聯福利中心歸仁忠孝北店、歸仁區南一排骨、大盤大五金百貨食品大賣場、7-11紅瓦厝、歸仁豐生門市、富林漢堡歸南店等地點。台南市民於2月12日至14日和確診個案有相同足跡,請於今日下午3時至5時、21日上午8時至中午12時、下午1時30分至5時30分攜帶身分證至臺南市歸仁區衛生所(台南市歸仁區中正北路一段1號)領取居家快篩試劑,並加強自我健康監測。若篩檢結果為陽性,可撥台南市防疫專線(06)2880180 或1922;提醒市民對於疫情變化保持警覺、儘速接種疫苗追加劑,如出現身體不適情形或疑似COVID-19症狀儘速就醫。另18日公布之台北KTV群聚案台南相關個案案19948,匡列之相關接觸者中,尚有1位自我健康監測者採檢結果未出,其餘接觸者,與案19949之接觸者,採檢結果皆為陰性。
-
2022-02-2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4及66例境外 本土皆陰轉陽對社區影響不大
國內今天新增四例本土個案及66例境外移入,其中2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新增的四例本土個案分別為宗教團體、煉油廠以及桃機航警群聚的衍生個案,皆為居格中陰轉陽個案,對社區影響不大。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分別居住於台北、新北、桃園和台南。莊人祥表示,雙北兩例(案20099、案20100)皆為房屋代銷公司衍生宗教團體群聚的個案。案20099居住於台北,與日前確診的台北市內湖區某國小家長(案19930)為同事關係,曾於2月15日接觸;另一名宗教協會群聚個案(案20100)則居住於新北,曾於2月13日一同參加該宗教團體的吃飯、唱歌聚會。另外,高雄大林煉油廠和桃園航警群聚也有新增個案。案20101居住於台南,因曾於2月12日拜訪日前確診的案19732而確診;案19732為日前確診於鋼鐵公司上班的鳳山家族群聚兒子。案20141則為桃機航警的同住家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41例男性、24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日本(12例)、美國(9例)、越南(7例)、菲律賓(4例)、印尼、斯里蘭卡及馬來西亞(各2例)、泰國、孟加拉、尼泊爾、澳大利亞、荷蘭、香港、韓國及德國(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31日至2月19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2萬7例確診,分別為4572例境外移入,1萬5381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8例有6例是「陰轉陽」 另1例列境外案「持續疫調中」
國內新增73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個案,另有65例境外移入,有31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新增死亡。國內病例也累計突破2萬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這8例中有6例是居隔中陰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6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陳時中指出,居家檢疫採檢有一位案20028暫列境外個案,但染疫過程需要進一步調查。已知該案自1月18日入境到1月31日檢驗期滿,採7+7方案,曾於第七天檢驗陰性,14天再檢驗一次也是陰性,直到28日要再出國所以陽性Ct值29。這一例在2月9日自主健康管理期滿有打一劑BNT疫苗,「時序不管是在境外染疫,或是在檢疫期間旅社時染疫,時間都有些長,所以暫列境外,相關疫調仍需進行。」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9例男性、24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10多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加拿大(5例)、馬來西亞(3例)、德國、英國、菲律賓、西班牙及柬埔寨(各2例)、瑞典、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瑞士、越南、尼泊爾、奧地利、香港、巴西、澳大利亞、紐西蘭、芬蘭、阿根廷及中國(各1例)移入;另2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8日至2月18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130,47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110,154例排除),其中19,937例確診,分別為4,506例境外移入,15,37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9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長期打嗝伴隨一些症狀要注意!恐暗藏9個疾病,務必第一時間就醫診斷
你常打嗝嗎?吃飽後打嗝是很正常的現象,但你曾有過莫名打嗝,且無法停止胸口都感覺不舒服了嗎?打嗝是一種神經反射,當橫膈膜神經、迷走神經、中樞神經被刺激、過度擠壓,受壓迫的這些就會引起打嗝。平常除了東西吃太快、吃太飽,邊飲食邊說話、吃辛辣食物等刺激食物或易產氣的食物,有抽菸、喝酒的壞習慣外,精神壓力也會導致打嗝,過度緊張會提高張嘴換氣的機率,因此易促使氣體過量,積存在胃部。 長期打嗝要注意!恐暗藏這7個疾病 如果你長期有持續性打嗝的現象,因檢視自己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因為以下這些疾病也可能會造成打嗝問題。 1.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發炎或出血,患者可能無症狀,也可能有胃部悶痛、噁心、嘔吐、下痢、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打嗝等症狀。由於症狀和胃癌很像,有這些症狀務必要小心。 原因:菸酒、咖啡、病菌、胃酸、膽汁、自體免疫問題、藥物等。 症狀:胃部悶痛、噁心、嘔吐、下痢、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打嗝等。2.胸膜炎 由細菌、病毒感染胸膜,造成發炎,就是胸膜炎,輕微時可能無症狀,也可能導致劇烈胸痛等症狀。 原因:病菌、毒物等造成胸膜感染。 症狀:胸痛,會因深呼吸或咳嗽加劇、咳嗽、胸悶、呼吸急促、呼吸困難、打嗝等。 3.支氣管炎、氣喘等過敏疾病 支氣管炎、氣喘等過敏疾病會造成淋巴腫大而引發打嗝。 原因:病菌感染、抽菸等。 症狀:呼吸困難、發燒、咳嗽、疲倦、沙啞、打嗝等。4.肺炎 肺炎通常是經過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病菌導致的,如果患者剛好處於免疫力較差的狀態下,接觸到病菌,就很有可能引發肺炎。肺炎對免疫力較差、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是很嚴重的疾病,如果沒有盡早接受治療,最嚴重有可能致死,不可輕忽。 原因:接觸傳染或飛沫傳染病菌等。 症狀:發燒、喘氣、咳嗽、痰、疲倦、胸痛、打嗝等。5.胃癌 胃癌早期並無症狀,但部分患者可能有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下痢、吞嚥困難、打嗝等和胃炎相似的症狀。若腫瘤過大,可能會刺激橫膈膜,造成打嗝。 原因:遺傳、飲食習慣、環境、貧血等。 症狀:腹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下痢、吞嚥困難、打嗝等。 6.食道癌 食道癌早期並無症狀,直到腫瘤佔據食道一半以上才會有吞嚥困難症狀。若腫瘤過大,可能會刺激橫膈膜,造成打嗝。 原因:遺傳、飲食習慣、菸酒、熱茶、發霉食物等。 症狀:體重減輕、打嗝、貧血等。 7.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主要症狀為虛弱、暈眩、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盜汗、打嗝等,也有患者無症狀突然猝死,由於心臟離橫膈膜很近,若發生病變時很可能刺激橫膈膜而導致打嗝。 原因:遺傳、環境、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吸菸、喝酒等。 症狀:虛弱、暈眩、噁心、嘔吐、胸悶、心悸、盜汗、打嗝等。8.中風 中風指腦部因為腦梗塞或腦出血而缺血,使腦細胞死亡,導致肢體麻木、喪失行動能力等。而顱內病變會刺激腦幹、中樞神經,使之不自主放電,造成橫膈膜收縮、打嗝。 原因: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血管炎、敗血症、血癌、紅斑性狼瘡等。 症狀:半邊身體麻痺、半側偏盲(看不到某半邊的事物)、語言障礙、眼球偏移、癲癇等。9.腦瘤 人腦本身無痛覺,但是腫瘤長大壓迫腦膜會造成頭痛,腦瘤常常以非常劇烈的疼痛表現,而且就算是良性的腦瘤,也可能造成呼吸衰竭等嚴重後果。腦瘤也屬顱內病變,會因為刺激腦幹、中樞神經,使之不自主放電,造成橫膈膜收縮、打嗝。 原因:基因、三高等。 症狀:癲癇、腦壓升高、頭痛、噁心、嘔吐、視覺障礙、視力模糊等。如果有上列症狀伴隨打嗝的情況,或是打嗝超過48小時以上,很可能不是單純的吃太多、吃太撐等原因造成的打嗝,務必第一時間就醫,透過醫師診斷,釐清打嗝成因,才能從根本治療打嗝。 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
2022-02-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增16例、境外51例 宗教協會飯局群聚占15例
國內新增6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6例本土個案及51例境外移入,有1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無確診個案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今天居隔陰轉陽有1例,其餘15例都是同一傳播鏈傳出來較為特殊,其餘傳播鏈則在收斂中。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50多歲。陳時中說,昨天落地採檢644人,有陽性16人,陽性率2.48%;今早有6航班共330人採檢,陽姓6人,陽性率1.82%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加拿大及印度(各3例)、澳大利亞、菲律賓及香港(各2例)、韓國、日本、印尼、墨西哥、比利時、泰國、巴西、越南、義大利及尼泊爾(各1例)移入;另20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3日至2月17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108,3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088,145例排除),其中19,864例確診,分別為4,441例境外移入,15,3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8 新聞.健康知識+
突然體溫偏高是發燒嗎?醫揪「背後原因」:很多人都沒料到
除了生病發燒之外,有時在服藥後也可能會讓體溫偏高!廖偉呈藥師,為大家說明藥品為何會引發體溫偏高,常見原因如下:1、過敏性反應一般在使用藥品1-3週後出現症狀,尤其是抗生素,可能有起疹、嗜酸性白血球增加等現象。主要是人體的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原抗體結合後的免疫複合物,可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推薦閱讀:我發燒了嗎? 一張圖秒懂「5種測量方式」標準)2、影響體溫調節機制‧藥品增加熱能產生有些藥品會增加身體新陳代謝,增加熱產生,如: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的交感神經作用劑(Phenylephrine/Pseudoephedrine/Caffeine)、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藥酒(保力達B、維士比等),或含酒料理,也有可能提升體溫。(推薦閱讀:吃錯感冒藥恐致肝衰竭、猛爆性肝炎! 食藥署揭「服用禁忌」:你犯幾個?)‧抑制汗腺分泌→減少散熱某類藥品會抑制汗腺分泌,而影響身體的散熱。如: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暈車藥所含的抗膽鹼成分(Scopolamine)、某些具抗膽鹼作用之帕金森藥品(Biperiden, Trihexyphenidyl)、三環抗憂鬱劑(Imipramine/Chomipramine/Doxepine)等。(推薦閱讀:過敏性鼻炎發作!使用抗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差在哪? 耳鼻喉科醫解答「各別用途」)‧阻礙心血管系統對熱調節心血管系統是身體調整體溫的重要角色,但有許多降血壓藥品或是影響心跳速率的藥品,或多或少會降低心血管系統對體熱的調節能力,導致體溫偏高如:乙型阻斷劑。而血管擴張劑,可能使周邊動脈擴張,血液滯留於周邊動脈血管,影響體溫調節,此外常被應用於消水腫或降血壓的利尿劑,也可能導致水分流失,間接影響散熱功能。‧抑制下視丘對熱的調節抗精神疾病藥品(Chlorpromazine)為多巴胺阻斷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會造成下視丘體溫設定點改變,導致體溫過高。(推薦閱讀:高燒不退會燒壞腦? 想太多!家醫科醫師破解迷思)3、藥理作用的延伸這類原因導致的藥物熱較為少見,主要因藥品的藥理反應,引發內生性熱原的釋放,如:梅毒病人在接受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治療6-8小時後,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釋放出內毒素導致發燒現象。(推薦閱讀:超過38℃發燒了! 感染科醫師解析退燒藥正確使用時機)而藥理作用引起發熱狀況,也常見於癌症病人在使用抗腫瘤藥品後,因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被化療藥物毒殺後而產生藥物熱現象。延伸閱讀: ·發燒、咳嗽、嗅覺改變...是新冠肺炎or流感? 美國CDC盤點「10個共同症狀」 ·發燒該多穿衣服or少穿? 醫曝「正確答案」...多數人都錯了
-
2022-02-18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北市確診+3!Ct值低 松山慈祐宮、大龍峒保安宮皆有足跡
北市衛生局今天公布3例本土確診個案狀況與足跡,以及新北市個案足跡。案19878為20多歲女性,在北投某溫泉飯店工作,16日PCR陽性確診,Ct值26.7;案19877及19882皆為50多歲女性,居住信義區,因宗教活動有共同足跡,因出現症狀前往採檢昨日確診,Ct值分別為18.98和14。案19878為20多歲女性,居住於台北市北投區,因16日得知2位家人(桃園案19763、案19861)於15日確診,個案16日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26.7;案19878於北投區飯店泡湯區工作,目前匡列該飯店員工4人居家隔離,泡湯區17日至19日停業3天,全體員工安排採檢,北市衛生局將發送簡訊通知14日至16日曾至該飯店消費之顧客進行採檢。另外,案19877和案19882共同出席宗教活動、80多人聚餐,結束後又前往KTV續攤。案19877於2月16日出現咳嗽、喉嚨痛等相關症狀,16日採檢PCR陽性確診,Ct值18.98;案19882於2月15日接獲友人確診後,2月16日在家自行快篩陽性,同日檢驗PCR陽性確診,Ct值14。衛生局表示,案19877、19882及案19816合計匡列203人居家隔離,尚在檢驗中,已安排13人擴大採檢皆為陰性,共發送1652封簡訊通知足跡重疊者,相關公共場域皆以進行清消,疫情調查與防治工作持續進行中。另外,北市確診個案19878、9877和19882,足跡遍布捷運、台鐵和宮廟等人潮眾多處。包括大地酒店、捷運北投站、台北車站和桃園車站與醫美診所,還有錢櫃台北SOGO店、滿穗台菜、宇宙觀佛道雙修協會、大龍峒保安宮、松山慈祐宮、捷運麟光站、台北法主公廟、捷運松江南京和南京復興站等處。
-
2022-02-17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境外54例!指揮中心:有11例是新匡列
國內新增6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4例境外移入,有30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14個案例有11個是新匡列個案,有3例是居隔陰轉陽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5例男性、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陳時中指出,2月16日航班共篩檢937人,有30人陽性,陽性率3.20%,今日上午有五航班,共篩檢109人,2人陽性,陽性率1.83%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38例男性、1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9例、越南3例、澳大利亞、法國及印度各2例、菲律賓、烏克蘭、查德、英國、紐西蘭、馬來西亞、日本及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2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去(2021)年12月24日至今(2022)年2月16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080,937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060,668例排除),其中19,797例確診,分別為4,390例境外移入,15,35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3例空號病例(案19599、案19655、案19656,均為本土個案改判陰性),累計134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與新店設計師同餐廳用餐染疫 新北公布2確診足跡
新北今日新增5例確診個案,其中2例為高雄砂石場司機相關,另外3例為新店室內設計師相關。新北衛生局長陳潤秋今日說明,高雄砂石場司機相關為林口一家人,3名孩子先前確診,父母(案19814、19815)2月15日居隔期間再次採檢確診;新店室內設計師(案19655)相關1例為室友,居隔中確診,另外1例為同餐廳用餐的接觸者,遭匡列確診後,再從職場採檢出2人確診,其中一人住板橋區。陳潤秋說,案19814、19815為林口一家5口的父母,3名孩子(案19687、19688、19689)日前確診,兩人遭匡列接觸者居家隔離,一採PCR皆為陰性,2月15日居隔期間再次採檢,PCR轉為陽性,Ct值分別為17及19.35,持續於專責病房治療,因居隔中陰轉陽,無公共活動場所足跡。還有三例跟新店室內設計師相關,其中一例為30多歲同住室友(案19860),2月12日遭匡列接觸者居家隔離,採檢PCR陰性,2月14日晚間出現喉嚨痛、咳嗽、頭痛症狀,2月15日通報衛生所安排採檢,PCR轉為陽性、Ct值13,因居隔中陰轉陽,無公共活動場所足跡。另外曾與新店設計師同餐廳用餐遭匡列,為北市房屋代銷公司員工(案19813)家住八里區,經採檢PCR陽性、Ct值22.1,匡列接觸者14人、12人居家隔離。由於案19813北市職場同事有10人,有2名同事採檢PCR陽性,1人居住北市(案19816),Ct值16,另1人居住新北板橋區(案19859),Ct值34.5,案19859匡列接觸者4人、居家隔離4人,持續疫調中。新北衛生局也公布案19813、案19859的足跡。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設計師再增4名個案 源頭還需判定
指揮中心2月13日公布新冠肺炎確診的新北設計師,定序出為與桃機相同的Omicron變異株。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該案今天新增四名相關個案,分別為該設計師的室友、與設計師同餐廳吃飯的房屋行銷公司人員,以及該行銷人員的同事兩人。目前這起群聚源頭暫列為新北設計師,但確切感染源頭還需要釐清。陳時中表示,新增個案中一位為設計師室友(案19860),於第一時間便匡列採檢,但一開始採檢陰性,2月14日出現頭痛、咳嗽、喉嚨痛症狀,採檢陰轉陽。另外三位新增個案為同房屋行銷公司人員,其中案19813曾與設計師在同時段、同餐廳吃飯,2月10日出現喉嚨痛症狀,Ct值22.6;他的兩位同事(案19816、19859)也染疫。陳時中表示,案19816雖已離職,但2月11日與案19813曾有接觸,因此匡列發現2月10日出現咳嗽、肌肉痠痛症狀,2月16日確診,Ct值16。至於案19859的Ct值則為34.5,病毒量低,因此源頭究竟是從行銷公司人員開始還是設計師,還需要等二採結果判定。
-
2022-02-1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4、境外53例! 7人調查中 集中在高雄、新北
國內新增6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個案及53例境外移入,有16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14例本土個案,一半為居隔中陰轉陽個案,另一半還在調查中,高雄和新北都有相對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50多歲。陳時中說,境外移入中,昨天採檢467人,有16陽性,陽性率3.43%,今天上午有六航班,篩檢231人,有陽性3人,陽性率1.29%。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0例)、英國(6例)、印尼及日本(各3例)、義大利、法國及印度(各2例)、中國、孟加拉、愛爾蘭、加拿大、馬拉威、德國、模里西斯、西班牙、越南、荷蘭、柬埔寨(各1例)移入;另14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6日至2月15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052,334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6,032,319例排除),其中19,732例確診,分別為4,336例境外移入,15,342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9601本土個案改判陰性),累計131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6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孩子苦!未確診兒生活品質竟低於確診兒、逾半有症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被問到兒童防疫時表示,目前國內染疫國小學童僅219人、幼兒園學齡前幼兒僅119人,人數不大。不過台大公衛學者指出,英國大型研究11到17歲染疫與未染疫青少年共4萬5000多人,發現未染疫學生身心健康也深受疫情衝擊,高達53%有症狀。丹麥研究則發現非確診兒的生活品質比確診兒童還差,但確診兒苦於長期後遺症,以呼吸困難、咳嗽持續達2個月的比例最高。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團隊成員林庭瑀表示, 今年發表於《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的英國大型研究,針對2萬3048名確診青少年和2萬2798名非確診青少年進行健康問卷,結果發現非確診學生47%無症狀,但53%有症狀。詳細分析發現27%僅有一個症狀,10%有兩症狀,6%具三症狀,4%具四症狀,6%具五症狀。雖然確切原因不明,但顯示未確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可能也受到疫情波及。至於確診青少年部分,林庭瑀指出,英國研究發現他們有34%無症狀,其餘66%有症狀者當中,22%僅一症狀,14%有兩症狀,10%有三症狀,7%有四症狀,13%有五症狀。常見症狀包括發冷、疲勞、呼吸急促、失去嗅覺、胸痛、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暈眩、全身肌肉痠痛。未確診兒不只有症狀,生活品質甚至比確診兒童還差。林庭瑀指出,今年同樣發表於《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的丹麥研究用「兒童生活品質問卷」去調查確診兒與非確診兒的生活品質,結果發現,不論是身體、情緒、社會、教育,分數較低的反而是非確診兒童,兩者間的分數以「社會功能」差距最大,「身體功能」反而差距最小。林庭瑀表示,可能是非確診兒反而長期擔憂受到感染,又受到封城等限制措施的影響,出現心理疾病或失眠相關症狀的比例明顯增加,導致整體生活品質下降。上述研究都顯示非確診者的身心健康狀態也會深受疫情影響,需要更加重視。確診兒童的長期後遺症也不少,各國相當重視並展開研究。林庭瑀指出,丹麥研究比較非確診與確診兒童的長期症狀,發現確診確診兒童出現至少一種持續至少兩個月的「Long Covid」症狀的風險是是非確診兒童的1.22倍。兩個月後仍持續的生理症狀,以呼吸困難居冠(2.7倍),其次依序是咳嗽(1.63倍)、喉嚨痛(1.59倍)、胸痛(1.38倍),眩暈(1.36倍),頭痛(1.22倍),心悸(1.22倍),站立時眩暈(1.18倍),食慾不振(1.15倍)。持續時間方面,呼吸困難以及持續咳嗽的發生比例都是以「持續2個月」為最多,隨時間過去會慢慢改善。
-
2022-02-16 該看哪科.耳鼻喉
感冒、過敏性鼻炎、鼻竇炎怎麼分?醫師詳解3者症狀差異及如何診斷治療
臨床上常常會碰到病人因為鼻塞、流鼻水或打噴嚏至耳鼻喉科就診。有時病人會分不清楚這樣的症狀到底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另外,既然有過敏性鼻炎,難道也有非過敏性鼻炎嗎?讓我們來逐一說明。什麼是鼻炎?其實只要鼻腔黏膜有發炎情形,就可以稱之為鼻炎。而導致鼻炎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三類:1.感染性、2.非過敏性及3.過敏性。感染性鼻炎是由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鼻腔造成,症狀常是急性發作且持續數天不等,最常見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鼻炎,也就是常見的感冒,通常會自行緩解,如較不舒服可使用藥物治療。非過敏性鼻炎,代表著並非因為過敏而導致的慢性鼻炎,常見的原因包括職業(如曝露在有機溶劑或粉塵之中)、賀爾蒙改變(特別是懷孕婦女)、自律神經失調、藥物導致等等;而不管哪一種鼻炎,症狀通常都是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或嗅覺變差,所以需要醫師仔細詢問來正確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及診斷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主要以鼻塞、流鼻水、打噴涕為主,其他症狀包含鼻子、上顎及喉嚨癢、鼻涕倒流、慢性咳嗽、頭昏腦脹、注意力無法集中、眼睛癢、鼻塞而血液循環不好造成黑眼圈、鼻塞而張口呼吸、長期揉鼻子使鼻樑有橫向皺褶等等。診斷常需要靠詢問症狀的持續時間及發作情形,並檢查是否有鼻黏膜腫脹(如圖一)、鼻樑橫向皺褶、黑眼圈等等,亦可抽血檢驗過敏源,以及使用鼻鏡檢查鼻腔來排除其他疾病。 過敏性鼻炎的原因過敏性鼻炎的原因主要是由1.遺傳過敏體質及2.環境過敏原交互影響,導致鼻腔慢性發炎。遺傳過敏體質方面,如果父母一方有過敏體質,則子女有30%的機率有過敏體質;如果父母雙方都過敏,則機率上升到50%。環境過敏原方面,常見的過敏原包含塵螨(75%)、蟑螂(10%)、黴菌、寵物之皮屑毛髮等等,如果症狀是季節性的發作,則以花粉為主。在台灣,大約有24-29%的成人及40-50%的孩童有過敏性鼻炎,大多數的過敏性鼻炎好發於20歲前,而其中超過一半的人症狀持續10年以上。過敏性鼻炎跟感冒、鼻竇炎的差異至於要怎麼區分是感冒、過敏性鼻炎、還是鼻竇炎呢?我們可以透過症狀跟時間來簡單區分。前面有提到,感冒通常持續時間較短,復原時就不會有鼻子的症狀;過敏性鼻炎會持續較久,症狀可能時好時壞;鼻竇炎則多了膿鼻涕及臉脹痛的症狀,並依照持續時間(三個月)來分急性或慢性鼻竇炎。如何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過敏性鼻炎大致有三個方式1.預防過敏原2.藥物治療3.手術治療◎如何預防過敏原1.使用防蟎寢具2.每兩週用熱水(50-70度)清洗寢具3.避免使用毛毯及絨毛製品4.降低家中濕度(
-
2022-02-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機航警染疫CT值15感染源不明 桃園公布2處足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桃園新增3例本土個案,其中2例是亞旭移工,在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另1例是桃園機場的航警,目前感染源待釐清。桃園市長鄭文燦表示,桃機航警(案19763)已經接種3劑疫苗,主要負責後送勤務,先前2次PCR採檢和4次快篩都是陰性,13日出現症狀後採檢,CT值是15.7。鄭文燦表示,初步調查航警沒有群聚,生活規律、足跡也不多,機場393位航警昨天全面採檢都是陰性,目前居隔16人、自主健康管理19人。至於亞旭再傳2例確診,鄭文燦表示,2例分別為案19764、19796,都是女性,是隔離期間採檢陰轉陽個案,故無傳染風險也沒有社區足跡。市府今天公布案19763足跡,包括11日晚間曾到桃園區同安福德祠,12日晚間曾到桃園區莊敬大池。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若曾出入上述相關場所,並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頭痛、打噴嚏、流鼻水、疲勞等疑似症狀,請盡速撥打1922防疫專線通報,並至醫療院所採檢。
-
2022-02-1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5例、境外40例 今年首例死亡八旬婦與歌友會相關
國內新增4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5例本土個案及40例境外移入,有1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今年確診個案新增首例死亡。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這名個案是歌友會相關的病例(案17368)。陳時中指出,今天新增5例本土個案中,有2例陰轉陽個案亞旭移。另有1例死亡個案,是80多歲本國女性,有慢性病史,是歌友會相關確診司機載送的洗腎病人,死亡診斷沒有包括新冠肺炎,但是現在只要確診60天內,除非特殊理由者,則都算COVID-19死亡個案。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40多歲。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5例男性、1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8例)、印度及新加坡(各3例)、澳大利亞、菲律賓、越南及日本(各2例)、英國、西班牙、阿爾及利亞、加拿大、法國、香港、義大利、瑞典、德國、荷蘭、印尼、巴西及阿根廷(各1例)移入;另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5日至2月14日。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8138),為80多歲本國籍女性,具慢性病史,為案17368相關接觸者,因有就醫需求,於今年1月10日由衛生單位安排住院隔離,1月19日隔離期滿前採檢確診,繼續隔離治療,於2月4日死亡。指揮中心指出,另今年2月12日公布之案19592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及基因定序後改判為本土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6,019,159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998,996例排除),其中19,666例確診,分別為4,283例境外移入,15,32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2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8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5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打嗝、燒聲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中醫師點名10症狀,搞懂腸胃生了什麼病
不少人會認為,當脾胃出狀況時就會有胃痛、腹瀉、腹痛、腹鳴等現象,其實脾胃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以下這十種症狀,會時常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但很多人卻不曾注意過,當這些日常的症狀開始跟以前不一樣時,請務必多加留意,因為很有可能代表你的脾胃出問題了。一、打嗝以中醫的角度來看,打嗝又稱「呃逆」,為胃氣上逆所引起的現象,像是吃太飽、吃太快、吃太多產氣的食物、情緒壓力等等,都有可能會造成打嗝,一般短暫且可以自然停止的打嗝,皆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是過於頻繁地打嗝且伴隨著胃部不適、咽喉灼痛、胸口悶痛感,很可能是胃部疾病所引起,例如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等。此外,腦部腫瘤、中風、頭部外傷等中樞神經出現問題的患者,甚至某些類型的癌症,都可能會出現頑固性呃逆,建議當打嗝停不下來時,應及時就醫,找出病灶對症治療。二、放屁中醫將放屁、排氣稱之為「矢氣」或「屎氣」。每一個人都會放屁,適量的放屁對身體是有利的,反映著體內的氣機通暢。郭大維院長指出,但如果出現以下這些放屁類型就需要多多留意,有可能是身體疾病的症狀:❶多屁在中醫認為,經常性的放屁並非是在排毒,而是腸道消化不良,或是腸道壞菌太多時所引起的。正常來說,一天的放屁次數在十四~二十六次皆屬正常範圍,若超過這個數字就代表多屁。當脾胃虛寒時,排氣會變多但不臭;若脾胃濕熱,排氣不但多且臭。基本上放屁次數過多,大多和腸胃功能有關,例如腸躁症、便祕等,都可能引起多屁的症狀。❷臭屁中醫認為,經常排臭屁,是腸胃較虛、消化不良,脾胃濕熱讓腸胃運化停滯所致。而大多數的屁是無氣味的,會有臭味的原因多來自於「硫化物」的成分,和日常飲食有相當大的關係。經常暴飲暴食、進食過多的燥熱食物,例如起司、紅肉等,這些黏膩難消化的食物,都會導致腸胃運作失常,也更容易造成難聞的屁味。此外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腸道發生病變,例如潰瘍、慢性發炎、腸道有出血,甚至惡性腫瘤等現象時,排出的屁味也會更加刺鼻。三、脹氣脹氣最常發生在吃壞肚子或吃到腐敗的食物、胃痙攣、腸絞痛等情況,但長期找不到原因,或是突然發生且無法緩解的脹氣問題,就要考慮其他病因的可能性,像是胃發炎、腸道感染,甚至是癌症等,都可能造成胃脹氣。就以大腸癌來說,腫瘤會阻塞腸道而導致腹脹,早期的胃癌通常也沒有太多症狀,大多以上腹部脹氣或消化不良等模糊症狀表現。四、便祕在中醫上認為,便祕大致有四種證型:❶腸胃燥熱:飲食不正常、吃過度辛辣、油膩的食物。❷陰寒凝滯:喜歡吃生冷食物。❸氣血不足:久病體虛,像是有糖尿病、急慢性腎病、腎發炎的患者,尤其是老年人。❹氣機不通:久坐少動、情緒憂鬱、容易煩心者。大部分的便祕都可以透過飲食或生活習慣來調整,但當你的便祕型態伴隨著這些症狀,還是建議需考慮就醫,以免症狀惡化。五、腹瀉腹瀉在中醫裡面稱之為「泄瀉」,認為「泄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可見腹瀉和脾胃的關係最為密切。腹瀉主要是由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原因包括食物不潔、食物中毒、食物寒涼、消化不良等。約有八成患者是屬於急性腹瀉,而慢性腹瀉致病原因比急性複雜,例如克隆氏症、潰瘍性腸炎、腸道感染性疾病,甚至是大腸癌、小腸吸收不良等病症,都可能有長期腹瀉且排便帶血,甚至還有體重下降或貧血等症狀。急性腹瀉是指,一天之內腹瀉超過四次,且持續超過三天、甚至是兩個星期都未能緩解,患者可能會有脫水的現象,尤其是發生在身體比較虛弱的年長者及幼童時,要更加留意,恐會有大量脫水,甚至產生休克的情況發生。而慢性腹瀉則是,腹瀉情況超過兩個月都未有改善,且體重有明顯下降或貧血的情況發生。六、腸鳴腸鳴又稱叫腹鳴,是指腸動有聲。中醫認為,若鳴響在胃部,是為中氣不足、胃腸虛寒;若腹中腸鳴如雷,多為風、寒、濕、邪,以致腸胃運作紊亂所致;腹內有腸鳴聲,會有腹脹、胃腸功能傳導減弱所致。有些人的肚子動不動就咕嚕咕嚕叫不停,肚子餓也叫,不餓也叫,每當在重要場合或安靜的場所都會讓人瞬間尷尬。當腸內好菌、壞菌、菌體失調而產生大量氣體,使腸胃內容易產生幅度過大或異常移動時,就會出現「腸亢進」,也就是腸鳴的現象。短暫的脹氣腸鳴不大會被視為疾病,但若腸鳴次數增多、聲音增大且伴隨其他不適,如腹痛、腹脹或食慾低下等,或是腸鳴時間超過一個月以上,就可能表示有腸胃發炎的症狀,最好安排檢查,排除是否有長息肉、腫瘤等疾病。七、厭食中醫厭食稱之為「納呆」,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所致,也是一種進食障礙。厭食可分為三種證型:❶脾氣胃虛型:通常患者精神較差、臉色枯黃、拒食、易出汗、舌苔薄白,稍微進食,糞便呈稀薄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殘渣。❷積滯不化型:通常患者形體偏瘦,食之無味,也沒有食慾。❸胃陰不足型:通常患者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而無光澤、大便乾燥、舌苔少且偏紅,不喜歡進食。一般會從疏肝解鬱進行調理,並加以調理脾胃,都可以獲得很大的改善。當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有以下症狀時,就可能要警覺有厭食的發生:①突然開始挑食。②明明沒吃多少東西,卻突然開始劇烈運動。③吃完東西就開始催吐。④體重極速劇減。⑤注意力不足、情緒焦慮。⑥過度在意自己的體重變化。八、暴食上面提到的厭食,暴食行為障礙也是飲食失調的一種疾病,中醫認為的暴食是屬「脾胃濕熱」夾帶肝鬱體質。所謂暴食的定義是指,無法控制過度的飲食行為,診斷準則包括:①無法控制自己進食(包含份量)。②過度進食後會有強烈的罪惡感,並用激烈的補償性行為避免體重增加,如催吐、服用瀉藥、灌腸等。③以上行為在一周內出現兩次以上,並持續三個月就可能有暴食的傾向。在治療上除了緩解焦慮的情緒,同時一併改善因暴食所引起的脾胃失調,著重在健脾利濕、疏肝理氣。九、燒聲、久咳不癒一般來說,沙啞或是咳嗽,很多人的直接反應都會認為是支氣管發炎,或者是肺部出現問題,但其實排除掉肺部疾病的因素,有些腸胃問題也會造成喉嚨沙啞或久咳不癒等現象,最常見的就屬於胃食道逆流。通常由胃酸引起的咳嗽症狀,往往會伴隨著喉嚨卡卡以及胸口灼熱感,躺下時症狀更加劇。十、大便出血以中醫的觀點來看,便血也稱之為下血。有些患者便血情形有一段時間,但卻一直認為是痔瘡所引起的現象,忽視了便血的警訊。若以初步的出血顏色來做簡單的判斷,痔瘡出血的顏色多為鮮紅,而腸胃道出血或是腫瘤所造成的出血顏色,因為在腸胃道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往往會偏暗紅色,甚至為黑色,但並不代表鮮紅色的血便就都是痔瘡所引起的。若腫瘤的位置靠近肛門處時,也會排出鮮紅色的血便。當出現便血症狀時,若伴隨著腹痛或大便形狀改變時,最好可以盡快的安排就醫檢查。書籍介紹書名:讓腸胃動起來:暖男中醫師教你順時養生術+養腸操,遠離胃痛、腹脹、便祕、食慾不振作者:郭大維, 王瑞玲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2021/09/21作者簡介郭大維/現任扶原中醫體系總院長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 醫學博士研究中國醫藥大學針灸研究所 醫學碩士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士高雄醫藥大學 復健醫學理學士主治專長內科:咳嗽、過敏、青春痘、睡眠障礙、腸胃疾患婦科:月經不調、更年期障礙兒科:過敏、體質調理、轉骨調理男科:性功能障礙、頻尿、攝護腺肥大針灸科:運動傷害、職業傷害、久年痠痛特殊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顏面神經麻痺、坐骨神經痛症、退化性膝關節炎、椎間盤疾患累積性創傷症候群(媽媽手、腕隧道症候群、五十肩等)特種針法:針刀治療、眼針治療、筋骨針治療郭大維中醫師 FB:www.facebook.com/drtcmdavidkuo王瑞玲/資深醫藥、美食記者,擁有25年以上的醫藥採訪經驗。著作《小毛病發現大疾病系列十本》、《愛,小吃》、《心臟回春術》、《骨科診治照護全書》、《不用餓肚子,5周瘦10公斤》、《顧好耳鼻喉,不怕恐怖病毒找上你》等書。經歷▸曾任《自由時報》、《大成報》、《民眾日報》、《臺灣時報》、《臺灣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等多家報社醫藥採訪記者▸曾任《柯夢波丹雜誌》影劇採訪編輯、凱信出版社醫藥叢書主編▸《BODY體面雜誌》醫藥專欄作家▸健康醫起來」節目主持人▸「實在不可思議」健康節目主持人與策畫▸高雄教育廣播電台、中廣流行網快樂廚房節目主持人▸國防部衛教講師王瑞玲醫藥美食記者FB:www.facebook.com/reallyjie520延伸閱讀: 秦老闆的當鋪故事:92歲老太太,用4件「傳家之寶」教我的人生智慧
-
2022-02-1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今本土案例+4!砂石場新增苗栗個案 僅足跡相關無重疊
國內今天新增四例本土個案、50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新增死亡。其中高雄砂石場群聚案新增一名苗栗個案,另高雄新增三例新出現的感染個案,皆和鳳山有地緣關係。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其中為自中國大陸返台的高雄個案,因染疫距入境時間較長以及從Ct值變化來看,判定為本土而非境外移入個案。新增本土個案為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其中苗栗新增一例個案,為竹南市場的攤商(案19731)。陳時中表示,該案應該是高雄砂石場延伸的個案,但足跡相關並未重疊,詳細接觸史還要調查。高雄砂石場員工過年回苗栗傳染給姐妹(案19622、19643),兩姐妹皆曾去過竹南市場,其中攤商於2月13日發病,當天於市場快篩陽性,PCR採檢確診。但這對姐妹雖曾去過竹南市場足跡,並未前往該攤商。另外,高雄新增三例個案,感染源尚未釐清,但都有鳳山區地緣關係。一名鳳山區50多歲女性(案19730)於1月16日自中國大陸返台,採「7+7」檢疫方案,但解隔離前採檢皆為陰性。因個案2月13日要返回中國大陸前往採檢,陽性確診,一採Ct值37.9、二採25。其同住家人,先生陰性,兒子檢驗陽性(案19732),Ct值14,病毒量高。由於案19730入境到染疫時間過長,且不太可能在旅館染疫,加上Ct值下降,因此目前懷疑兒子可能是感染源。另高雄三民區新增一名20多歲男性確診,但個案於鳳山紅茶牛奶店工作,2月13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症狀,女友建議快篩後陽性、確診,Ct值15.5。個案父親為高雄港貨櫃司機,但先前三採都陰性,連同這次接觸者採檢也陰性。目前個案女友、爸媽、妹妹以及妹妹男友等同住家人也都陰性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4例男性、25例女性、1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16例)、香港、英國、日本、德國及加拿大、柬埔寨、澳大利亞、印尼、哈薩克、法國及瑞典移入;另1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28日至2月13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9621例確診,分別為4244例境外移入,1萬532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4 該看哪科.耳鼻喉
都會鼻塞、打噴嚏…過敏性鼻炎跟感冒怎麼區別?關鍵在鼻子以外的症狀
過敏性鼻炎是一個全球性的疾病,影響 10-15% 的人口,而且盛行率持續增加中。當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像是花粉、二手菸、空氣污染、化學物質後,或每逢季節轉換由 IgE 媒介產生的發炎反應所引起的一系列鼻部症狀即是過敏性鼻炎。根據接觸過敏原的時間,可分為季節性(樹、草、花粉)及全年性(塵螨、動物毛屑、黴菌)。其症狀包括: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也可能影響鼻子以外的部位,像是眼睛、喉嚨或耳朵,造成眼睛紅、眼睛癢、眼睛異物感、黑眼圈、喉嚨癢、喉嚨痛、聲音沙啞、耳朵癢以及耳朵塞塞脹脹的感覺。根據病程與病情嚴重度可分為:間歇性持續性症狀為少於 4 週或每週少於 4 天症狀持續超過 4 週或每週大於 4 天輕度中重度患者正常的生活,在運動、休閒、睡眠、上學及工作等都沒有受到影響,也沒有嚴重的症狀。患者的症狀嚴重,可引起咳嗽、呼吸不順暢等狀況,在睡眠、運動、休閒、上學及工作上造成影響。過敏性鼻炎和感冒怎麼分 過敏性鼻炎 感冒連續性打噴嚏一般不會連續打噴嚏一接觸過敏原就會誘發症狀出現,症狀反覆發作,持續幾週到幾個月才會好轉幾天的潛伏期,然後會慢慢出現症狀,病程較短,往往最長在3 到 10 天就會痊癒少出現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喉嚨痛、肌肉痠痛、活動力下降鼻子癢與眼睛癢少見眼睛癢過敏性鼻炎要一直吃藥才能控制嗎?(1) 找出過敏原,控制環境因子將塵螨、蟑螂、黴菌、寵物毛髮等常見的過敏原除去,可使用空氣清淨機、溫溼度機、經常清洗床單被套、戒菸,進到冷氣房或容易引起過敏的地方時,立刻戴上口罩,便能夠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與嚴重度。(2) 使用藥物治療◤ 口服抗組織胺:組織胺是引起鼻過敏主要的細胞激素,抗組織胺藥物可以阻斷細胞激素引起的過度反應。對鼻癢、打噴嚏、流鼻水有效。傳統第一代抗組織胺由於藥效持續較短且易有嗜睡的副作用,目前大多使用第二代抗組織胺藥效持續較長,較無嗜睡的副作用。◤ 局部類固醇鼻噴劑:局部使用可以減少全身性的副作用,認為是目前最有效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 去鼻充血劑:促進鼻腔內血管收縮,緩解鼻塞症狀,常與抗組織胺藥物合併使用,但長期使用,可能會有鼻黏膜萎縮的副作用,患有高血壓、青光眼或心臟病的患者應慎用。◤ 肥大細胞穩定劑:減少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白三烯素等過敏介質的釋放,主要用來預防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發作。◤ 抗白三烯調節劑:阻斷半胱氨酸白三烯接受體,耐受性好,對過敏性鼻炎所有症狀與結膜炎症狀有效。(3) 減敏療法通常在病患對一般標準治療反應不佳的時候會考慮進行減敏治療。經由長期皮下注射或口服舌下黏膜吸收給予少量的特定過敏原給病患,來達到減輕過敏症狀的一種治療。減敏治療對於只對少數過敏原有強烈過敏反應的病患幫助最大,不過完整的療程需要三到五年,而且一開始需要每週給藥,病患必須很有耐心的配合治療。(4) 手術治療如果經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或鼻塞非常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切除部分肥厚鼻黏膜。(5) 洗鼻子對於鼻腔的保護,是一種安全、有效的輔助治療方法,一天兩次使用生理食鹽水沖洗鼻腔,將鼻腔過多的分泌物與粉塵物質清出。建議患者應對過敏性鼻炎有正確觀念,配合居家環境改善,並尋求專業醫師診治,雖較費心力且費時較久,但耐心配合治療,才能有效緩解惱人的過敏性鼻炎。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桃園父女3人染疫 太太居隔再採檢陰轉陽但暫無社區風險
桃園市長鄭文燦上午防疫會議過後對外表示今天無新增確診者,不過到了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新增確診人數,桃園市增列1婦人案19685,是今年1月自大陸返國案19592的太太,先生確診後,兩位女兒和太太都在居家隔離期間先後確診,初步研判沒有社區感染傳染或擴大的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公布桃園新增1例本土、3例境外移入,本土案例為,為40多歲女性,是境外移入案19592男子的太太,男子1月23日入境後住進防疫旅館14天解隔後,回家自主健康管理身體不適,再採檢為陽性,同住的女兒後來也確診(案19623及19624)隔離治療,太太雖然也被隔離但是前天採檢為陰性,因為有症狀再採檢後今天中午報告出爐陰轉陽,因為已經在匡列範圍,社區風險較低。衛生局長王文彥表示,桃園市各傳播鏈皆陸續收斂,部分已完成健康監測,市府會持續努力把疫情控制在防火牆內。王文彥提醒全國仍有零星確診案件,社區環境仍存在危險因子,民眾應持續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桃園將持續開設社區採檢站,若民眾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或自覺有必要,均可至社區採檢站採檢,確保社區安全。新聞處長詹賀舜表示,桃園市社區採檢站今天單日採檢106人,截至目前,桃園社區採檢站共累計採檢9萬8399人,其中陽性153人、陰性9萬8140人、檢驗中106人。詹處長同時公布桃園國際機場昨天新增確診清潔工案1964足跡,2月6日到過的公共場所有下午至八德區和平路「7-11 世傳門市」,市民朋友如曾出入上述相關場所,請於足跡重疊次日起14天內,進行自我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燒、喉嚨痛、咳嗽、頭痛、打噴嚏、流鼻水、疲勞等疑似症狀,請儘速撥打1922或0800-033-355防疫專線通報,並至醫療院所採檢(勿搭乘大眾運輸),同時告知醫護人員相關接觸史。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汐止手搖飲個案與台北房仲案定序同 傳播途徑釐清中
日前出現新北市汐止區手搖飲店女員工確診新冠肺炎,今天基因定序出爐。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該名個案的序列和台北房仲案群聚相同,但傳播途徑為何還需要釐清。2月10日公布的汐止手搖飲確診員工(案19492)為住在汐止區的20多歲女子,2月3日出現咳嗽、有痰症狀,2月4日出現頭暈,9日晚間主動前往醫院採檢,核酸檢測(PCR)陽性、Ct值21。個案感染源不明,不過羅一鈞今天表示,個案序列結與先前雙北房仲案、點點幼兒園相關傳播鏈序列相同,不屬於桃機群聚也不屬於高雄港。羅一鈞表示,雖然疫調發現潛伏期14天內曾經有高雄旅遊史,但現在證實還是雙北的延伸,但沒有與點點幼兒園重疊足跡等流行病學相關的部分。由於之前確診的房仲足跡曾到汐止,手搖飲員工活動範圍也會到東區、南港等地方,加上工作手搖飲店有很多客人各從地來,相關疫調仍在進行中,只是從序列可以知道這起個案與其他桃園、高雄延伸群聚無關。
-
2022-02-13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2、境外+40! 高雄砂石場+7 新北增1例不明感染
春節假期結束,但年節期間民眾南北出遊,國內持續新增個案。國內今天新增12例本土個案、40例境外移入個案,無新增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本土個案12例個案為5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其中有七例和砂石場群聚有關,其中兩名為案19599在台南診所的接觸者,另外五位為家族家人,由於當中有兩人分別為國中生和國小生,因此兩所學校宣布停課。另昨天公布被境外移入個案(案19592)感染確診的一家人(案19623、案19624),除兩姊妹外媽媽也陰轉陽確診。而新北樹林的嘉聯益電子廠宿舍300多名移工在集中檢疫所隔離,今又新增三名移工陰轉陽確診,該廠累計共有18人確診。值得注意的是,新北新增一名不明感染源個案,因2月12日出現喉嚨痛症狀前往就醫採檢而確診,Ct值16。但因個案為有高雄、雙北、新竹等縣市的足跡,過年時間都在高雄因此在哪裡感染還須釐清。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美國(9例)、菲律賓(4例)、澳大利亞(3例)、烏克蘭及日本(各2例)、義大利、柬埔寨、瑞典、芬蘭、波蘭、加拿大、南非、新加坡、蒙古、西班牙、寮國、韓國及墨西哥(各1例)移入;另7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年1月12日至2月12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萬9567例確診,分別為4194例境外移入,1萬531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香港今日新增確診恐破1,500例 預計下月才達疫情高峰
香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持續攀升,香港商業電台預告,香港今日新增確診將達1,510例,再創新高。港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目前香港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持續上升,不少確診者感染源不明,預估疫情要到下個月才會來到最高峰。許樹昌12日上午在香港商業電台節目中表示,確診病例數是否持續上升,正與緊縮社交距離措施「扯大纜」(拔河)。目前香港疫情的病毒即時傳播率為2.3,比起沒有任何措施介入的7至8,顯示相關防疫措施正在發揮作用 。許樹昌指出,根據新加坡的數據,年長者若已接種疫苗,感染後死亡率可大幅減低。例如80歲以上的年長者,未接種疫苗的死亡率為21%,接種後降至3%。因此,他呼籲,若快篩結果呈陽性,無須急著搭乘計程車前往醫院急診室,因為目前急診室已經「頂唔順」(承受不住)。許樹昌表示,若有同住家人快篩陽性,在等待安排住院治療期間,彼此都要戴好口罩,分開用餐。共用的洗手間,使用後要先消毒,家人也要做檢測。他並提醒香港市民,由於香港的居住環境擁擠,應在U型水管中注水、關閉住家靠社區天井的窗戶,但打開其他窗戶保持居家空氣流通,以避免病毒垂直或橫向傳播。許樹昌稱,香港單日確診數不斷創新高是在預期之內的,若加強社交距離措施仍未能有效遏止疫情蔓延,加上醫院病床飽和,才會考慮封城或居家治療。但香港要實行封城將面臨很大的挑戰,例如如何監管市民岀入、如何放寬市民得外岀就醫等等。針對香港傳出11日有一名4歲男童猝死,新冠病毒檢測初步確診,許樹昌認為,目前尚不能斷定男童是因病毒致命。但他建議家長,若小孩出現咳嗽、嘔吐等症狀,應儘快就醫。
-
2022-02-12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1! 境外49例 今驗6航班陽性率2.34%
國內新增6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1例本土個案及49例境外移入,其中有23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指出,境外案例昨日1483人,陽性有23人,陽性率1.55%,今日則驗了六個航班,陽性率2.34%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4例男性、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分別美國(9例)、加拿大(8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英國(各2例)、香港、哈薩克、荷蘭、吉爾吉斯、德國、印尼、瑞士、緬甸、中國及立陶宛(各1例)移入;另18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21日至2月11日。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944,95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924,922例排除),其中19,515例確診,分別為4,154例境外移入,15,307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感染Omicron兒童、成人症狀大不同 羅一鈞:疫調要注意這點
隨著兒童染Omicron人數增加,相關症狀與成人是否不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依最新分析發現,兒童與成人及青少年染疫後,於性別比例、染疫症狀均不同,其中兒童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咳嗽、流鼻水及鼻塞、喉嚨症狀,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則為喉嚨症狀、咳嗽、流鼻水及鼻塞、發燒,兒童以發燒症狀最為常見。指揮中心此分析,主要為2022年1月以來,本土病例小於12歲的82人,對比成人及青少年共590人。症狀分類方面,兒童輕症患者有54人、占比為66%,無症狀患者有28人、占比為34%,而成人及青少年輕症患者有333人、占比為56%,無症狀患者有256人、占比為43%,重症患者有1人、占比為0.2%。因此,成人及青少年無症狀患者多於兒童,但兩者相差不大,且不論是兒童、成人及青少年症狀多為輕症。性別方面,男童有45人、占比為55%,女童有37人、占比為45%,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的男性有214人、占比為36%,但女性有376人、占比為64。分析發現,兒童患者男多於女,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則是女多於男,成人及青少年患者女性較多,可能於近期移工群聚個案多為女性,以及兒童染疫後,照顧者多為女性,造成隨後也被傳染所致。此外,分析發病症狀方面,兒童發病54人,四大症狀排序為發燒34人、占比為63%,咳嗽25人、占比為46%,流鼻水及鼻塞13人、占比為24%,喉嚨症狀9人、占比為17%;對比成人及青少年為喉嚨症狀192人、占比為58%,咳嗽172人、占比為52%,流鼻水及鼻塞93人、占比為28%,發燒69人、占比為21%,兩者排序大不相同。羅一鈞說,兒童感染後已發燒表現居多,咳嗽排名第二,這可能與兒童不易察覺喉嚨,以及不會主動描述不適有關,因這是兒童特性,家中成人可能會觀察到小朋友有發燒、咳嗽、流鼻水,才驚覺小朋友可能生病了,但小朋友並不會主動提及喉嚨不適。若是成人與青少年進行疫調時,有時可以問出喉嚨症狀。此外,小朋友在肌肉痠痛、發冷、嗅味覺異常症狀的人數都是掛零,相同可能是兒童對這些症狀難以描述的關係。
-
2022-02-11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Omicron症狀最新統計! 這2種比例均逾5成不分軒輊
指揮中心今公布,2月4日至2月10日境外移入Omicron個案的病毒基因定序,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共檢出18例感染Omicron變異株,沒有感染Delta患者,因此目前共有246本土個案及439境外移入個案,總計685例。羅一鈞分析,今年1月以來共672例本土Omicron個案,近一周0至9歲的個案數略為增加,排名第四,相較上周增加12人,共有72人確診,其餘年齡層仍多為20至40歲民眾,女性為413人,男性有259人,中重度症狀維持1人中度肺炎,輕症患者387人,無症狀有284人。因上周移工群俊確診較多,且多為無症狀個案。依指揮中心資料,Omicron症狀前四名為喉嚨症狀201人、占比為52%,咳嗽197人、占比為51%,流鼻水及鼻塞106人、占比為27%,發燒103人、占比為27%,。羅一鈞說,對比上周為咳嗽排名第一,喉嚨症狀第二,本周名次再度互換,但兩者占比均為50%左右,而流鼻水、鼻塞人數,稍微超過發燒,但沒有明顯變化。另針對439例境外移入個案分析。羅一鈞說,確診者年齡層為20至50多歲,男性略多於女性,其中393人為突破性感染,本周未有中重度以上個案,因此中重度症狀以上維持3人,輕症197人,無症狀239人。至於,病毒潛藏期仍約7至10天可以被檢出,統計發現,7天內檢出比率達95.4%,10天以內檢驗出為97.9%。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本土+18、境外61例 高雄占13例個案最多
國內新增7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個案及61例境外移入,其中有3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日境外移入有61例較多,另外18例本土個案中,有2例是居隔後陰轉陽,高雄地區占13例、新北3例、桃園2例。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本土個案為7例男性、1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60多歲。指揮中心說,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29例男性、30例女性、2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菲律賓(5例)、新加坡(4例)、印度(3例)、英國(2例)、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孟加拉、墨西哥、法國、越南、德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緬甸及巴西(各1例)移入;另25例調查中。入境日介於今(2022)年1月13日至2月10日。另今年1月30日公布之案18842、2月3日公布之案19067及2月4日公布之案19100境外移入病例,經疫調及基因定序後改判為本土病例。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5,918,661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5,898,487例排除),其中19,455例確診,分別為4,105例境外移入,15,296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無新增空號病例,累計130例移除為空號。2020年起累計851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838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413例、台北市322例、基隆市29例、桃園市27例、彰化縣15例、新竹縣13例、台中市5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及台東縣各1例;另13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
2022-02-11 該看哪科.呼吸胸腔
偶咳出血絲未重視 婦人突大量咳血險送命
台南1名50多歲婦女因慢性咳嗽,偶爾發現咳出血絲卻不以為意,某日在家休息時突然大量咳血送急診,一度命危,經開刀切除部分肺葉才控制出血,醫師呼籲不要輕忽少量咳血警示。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今天在院內衛教宣導會中表示,這名婦人在急診時因呼吸衰竭緊急接受呼吸道插管處置,診斷為支氣管擴張症併肺炎感染,住院後一度穩定,但後來再度大咳血,情況危急,經開刀清除氣管內血堆並切除右上肺葉控制出血,狀況逐漸好轉,出院後於門診追蹤。陳照坤指出,造成支氣管擴張症的原因包括支氣管長期反覆發炎、空氣污染、或經常處於煙霧粉塵較多的環境等,建議體質較敏感者可適時戴口罩保護。陳照坤表示,大多數人對於偶爾咳出一點血絲會不以為意,咳血的原因很多,臨床上以呼吸道肺部疾病為主,支氣管擴張症、肺結核、肺癌、麴菌感染都有可能,一旦惡化為大量咳血影響呼吸,就算是良性病灶也可能帶來致命風險。他說,民眾如果發現咳血情形切勿輕忽,提早就醫診斷治療可避免病情或咳血加重,帶來更多風險及併發症。
-
2022-02-11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北高雄確診足跡曝光 曾去北市大同、信義區藥局診所
台北市再爆確診足跡!北市衛生局今公布新北市、高雄市確診個案(案19435、案19479)公共場域足跡,包含大同區富康藥局、信義區松仁耳鼻喉科診所、躍獅松仁藥局,並曾搭乘高鐵、北捷松山新店線、淡水信義線、台北公車綠1及棕7。衛生局說明,新北個案19479的職場位於北市信義區,7日出現咳嗽、喉嚨痛症狀,同日至診所就醫及藥局領藥,9日快篩陽性,前往醫院採檢PCR陽性確診。案19479曾於2月4日搭乘高鐵0132車次自台中烏日站至台北車站,再搭捷運自台北車站經中正紀念堂轉乘至大坪林站。2月7日搭乘台北客運棕7路線上班,自司法新村站經搭乘至信義行政中心(松仁)站至信義區松仁耳鼻喉科診所就診,並在躍獅松仁藥局領藥後,搭乘大台北公車綠1自信義行政中心(松仁)至司法新村站。而高雄個案19435,2月5日由家人自駕車曾至北市大同區富康藥局,衛生局匡列相關社區足跡接觸者及職場接觸者,總計43人居家隔離、擴大採檢19人,目前仍待檢驗報告結果,相關足跡已完成環境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