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6 焦點.健康知識+
搜尋
健康存摺
共找到
114
筆 文章
-
-
2022-09-05 名人.李伯璋
李伯璋/健保資料庫 研擬雙贏遊戲規則
憲法法庭就爭議十年的健保資料二次利用釋憲案作出判決,一時成為輿論焦點,也為資料利用與隱私保障樹立長遠標竿。全民健保為強制納保,民眾就醫資料隨同醫院申報費用,一併進入健保資料庫,而無從經其同意。但可否事後退出以健保資料從事學術研究等二次利用範圍,判決宣示應以法律賦予民眾得請求停止利用,即退出權,明定行使的主體、事由、程序、效果及例外不允許退出情形,並於三年內立法;倘未及時完成,民眾可逕行請求退出。加密後供學術研究 九成同意本案尚未宣判前,健保署為事先評估未來退出權法制化後可能面對的規模及因應,今年四月進行民調,民眾對於健保資料加密後供學術研究,高達九成同意;同樣加密後供產業研發運用,也有八成同意。高同意率是民眾長期對健保的支持與信賴,健保署也確實藉由資料研究引進療效好的藥品、醫材及新醫療手術等,並訂定合適價格與給付條件;以民眾資料研究,協助健保署正確決定,進而使民眾享有更好的醫療,形成善的循環。在此代表健保署表達對民眾支持的誠摯謝意。健康存摺 研究設立退出選項立法作業是不小的挑戰,但健保署正面看待時代加強隱私保障的趨勢,除啟動立法準備作業,進行相關研究,並同步推動運用科技方式,例如於健康存摺設立退出選項,方便民眾藉由手機即可表達意願。上開判決也宣示應就健保資料目的外利用,以法律明定組織與程序上防護機制,包含資料庫儲存、處理、對外傳輸及對外提供利用主體、目的、要件、範圍及方式等,健保署除將現行作業規範及安全防護措施擇其要項,以法律明定以符法律保留原則外,也將通盤檢討資料利用實務與法制面需求。並邀集法律、公衛、醫療、資訊等領域專家及人權團體表達意見,期待多方折衝溝通後,凝聚共識,使健保資料利用如浴火再生,在隱私保障與醫療衛生促進之法益拉鋸中,謀得可長可久的平衡。立法尚未完備前,對於申請學術研究之案件,健保署除要求具備IRB外,也會邀請學者專家參與審查,並檢視資料利用,以期公正周延。健保資料 有利醫療科技研發健保資料對醫療科技研發具舉足輕重地位,近期就新冠肺炎確診者資料進行深度分析,精準訂定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幫助長新冠民眾獲得更好且更有效能的治療;長遠之例則有肝炎治療、追蹤、藥品療效評估等,對於藥品研發及治療方式進步有很大幫助。以健保署的立場,將致力訂定可以讓醫界、學界安心使用健保資料,民眾也能信賴的遊戲規則,研究的成果也將幫助台灣甚至其他國家的醫療進步與民眾健康。在本案判決前,有學者表示某些學術研究「不急迫」,應一概不允,但健保署較不贊成以研究目的急迫區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病患及家屬受病痛所苦,必定期待相關研究愈快愈好,但無此疾者通常較無急迫感;何況有些先驅性研究,日後發現對臨床醫療大有價值,不得不佩服前輩們卓越識見。憲法法庭判決引起學界、醫界等新一波的論辯,意見雖有不同,但都是希望健保資料利用在制度上更加健全,健保署都將正面看待,將之內化為長遠發展的養分,與全民共享。
-
2022-08-16 醫聲.健保改革
台灣數位健康照護躍上國際 健保署出版全民健保英文書
台灣健保照顧國人健康,健保署與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合作,以公開取用方式出版「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 Innovation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英文專書,電子書已於8月15日線上發行,將助於與國外公衛專家學者、衛生官員交流,深化其對台灣健保瞭解,並作為各國未來建構數位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參考。健保署長李伯璋說,「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專書由健保署同仁共同執筆,介紹全民健保運用科技導引醫療照顧服務轉型、協助台灣對抗新冠疫情的經驗。其中,健保署結合既有健保醫療資訊系統、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健康存摺、虛擬健保卡與健保快易通APP等數位工具,提供民眾便捷、全人且整合的服務。李伯璋說,本書是首次以公開取用形式,透過國際知名出版社發行平台,對全世界展現國人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數位轉型發展成果,全書共12章,詳細介紹健保財務平衡、醫療服務與藥品醫材納入給付,以及點數調整的原則與成果,以及刻正推動的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制度、各項全人化服務與照顧弱勢政策。李伯璋說,盼藉此書向各界說明健保改革理念與達成醫病雙贏願景,引導醫界、民眾一同珍惜資源,並達到健保永續的目標。想更了解全民健保嗎?歡迎至Springer出版社點閱下載「Digital Health Care in Taiwan- Innovations of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公開取用電子書(網址:https://link.springer.com/book/10.1007/978-3-031-05160-9),正式發行後亦可經此網頁訂購實體書。
-
2022-08-01 醫療.新陳代謝
年過不惑腰圍過粗 罹糖尿病機率恐大增6倍
國健署根據109年資料顯示,40歲以上接受成人預防保健的國人,超過6成腰圍過粗,同時患有代謝症候群。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最新國人十大死因中,「三高加二害」更是重點危險因子,因此希望推廣國人定期量側腰圍,隨時監測身體狀況。吳建遠表示,根據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有一半以上是慢性疾病,如: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等,這些疾病有共通的危險因子「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加「二害」(腰圍過粗、好膽固醇不足),只要符合三項以上,就是罹患了代謝症候群。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許惠恒則說,根據基金會2022代謝症候群認知調查發現,有4成5的民眾超過一年沒有量測腰圍。但腰圍失控不僅可能引起三高慢性病上身,更可能使醫療支出大增。因此,為能及早預防或控制代謝症候群,最簡易的方法就是量測腰圍。許惠恒也指出,腰圍過粗(腹部肥胖)代表內臟脂肪囤積,易引起體內慢性發炎反應,導致血糖、血脂、血壓三高異常,是謂「代謝症候群」。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為無代謝症候群者之6、4、3、2倍。因此,為響應「89量腰日」,加深民眾對健康腰圍「男性應小於90公分,女性應小於80公分」的印象,國健署、健保署與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共同舉辦「量腰存健康」記者會,邀請22縣市首長、明星響應量腰;同時也邀請民眾利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功能,只要記錄上傳腰圍量測的數值,前1.5萬位完成者可獲得購物抵用金,且期間所有完成者可參與抽獎活動,詳細資訊可上財團法人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官網查詢。
-
2022-07-08 新冠肺炎.專家觀點
疫情名家觀點/善用藥袋QRcode查資訊,馬偕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藥師門診助整合
本土疫情趨緩,但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及BA.5威脅蠢動,未來疫情恐反覆發生。馬偕紀念醫院藥劑部主任陳智芳表示,疫情之下,患者憂心染疫,拒絕外出或是就醫,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是有慢性病的患者,出現斷藥危機,馬偕推出「藥師門診」,藥師能客製化協助用藥整合,以及解決用藥問題的一條龍服務。用藥疑問 門診協助整合疫情對藥師而言是「非常大的挑戰」,陳智芳表示,過去患者取藥時,隨時可以詢問藥物的副作用,或是用藥方式,但疫情讓民眾不敢就醫,家中剩餘的藥物,有時忘記怎麼服用,就憑記憶用藥;或是有些民眾有重複用藥的問題,用藥後出現不適,也沒有即時提出詢問,往往會影響疾病的控制。許多長輩家中會有多款藥物,陳智芳指出,馬偕醫院發展「藥師門診」多年,不管是醫師看診時發現患者有重複用藥的情況,需要藥師介入整合,或是患者本身或是家人認為有需求,都可以直接掛號,協助整合用藥。她說,目前衛福部推動「雲端藥歷」的服務,希望從醫師開藥的時候,就能避免重複用藥的情況發生。遠距諮詢 保障用藥安全陳智芳說,疫情期間,最擔心慢性病患者或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隨意停藥」,很多長輩不願就醫,加上自覺症狀改善,常會直接停藥。她呼籲,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台灣積極推動遠距醫療,至今已經發展相對純熟,不只是馬偕醫院,各大醫療院所大多有提供服務。以馬偕為例,只需要下載馬偕醫院的App,就可以透過遠距看診,看診後的支付方式,也相當簡單,僅需要使用信用卡,沒有信用卡也能請家人或親友協助跑一趟醫院。取藥更不用擔心,目前都已釋出處方箋,遠距看診結束後,只需要持處方箋到周邊的社區藥局取藥,都能協助患者規律服用藥物,且免跑一趟醫院。她也指出,患者若請家人取藥回家,別急著把藥袋丟棄,藥袋上有QRcode,隨時可以用手機掃描一下,相關的用藥資訊就能馬上得知。居家偵測 有異狀再求醫疫情在家期間,慢性病人難免會擔心沒有定期回診,恐讓慢性病控制受到影響。陳智芳表示,慢性病人一定要定期返院追蹤,若無法到醫院就醫時,可以透過遠距醫療取代,而監測血壓、心跳等工作,也許可以用科技協助自行居家監測,一旦有異常,再向醫師求助。衛福部推動「健康存摺」,可以看到個人的用藥內容、檢驗、影像或病理檢查等各項資料。另外,馬偕遠距照護服務中心也透過完整的連結規畫,接收各項生理量測數據,包括血壓、血糖、心率、體重、腰圍、身高、心電圖參數,心電圖檔等,讓醫師能充分了解民眾居家長期量測的生理數據及紀錄,提供更精準的診斷及處方。
-
2022-06-26 醫療.心臟血管
健保大數據:二尖瓣脫垂患者51至60歲最多 71至80歲就醫率最高
二尖瓣脫垂被戲稱為「模特兒病」,因其常發生在年輕、身材纖瘦高挑的女性身上。很多人患有二尖瓣脫垂而不自知,因為此疾病多半無症狀,或僅輕微胸悶、易喘等。但隨年紀增長可能發生瓣膜閉鎖不全、心律不整等問題。今天聰明就醫×健保大數據帶您認識這個可大也可小的常見心臟疾病。二尖瓣脫垂好發於30歲以前,不過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二尖瓣脫垂就醫最多的族群以51歲到60歲為主。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表示,每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不能單看人數判斷盛行率,台灣人口老化,同時又有少子化問題,若從就醫率分析二尖瓣脫垂人數,反而是以71歲到80歲的族群為多。九成患者無症狀,多數是健康檢查或因運動易喘而發現。李伯璋表示,心臟的構造分為左心室、左心房以及右心室、右心室,二尖瓣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三尖瓣位於右心房以及右心室之間,缺氧的血液會輸送到右心房,再經過右心室,從肺臟脈瓣送到肺臟,交換含氧血液及缺氧血液,含氧血液再送到左心房,經由左心室送往主動脈,再打到全身。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是最常見的一種瓣膜病變,發生原因不明,可能與自律神經失調有關。不過,二尖瓣脫垂的患者高達九成以上無症狀,有人甚至終其一生不曉得自己有二尖瓣脫垂,大多數的患者是因為健康檢查意外發現,或是激烈運動開始出現喘不過氣,或是失眠時,經仔細的檢查才被診斷出來。二尖瓣脫垂的患者有部分是因為遺傳性的疾病所致,如馬凡氏症、成骨不全症、EDS症候群。胸悶、易喘經適當休息多能改善,但隨年齡增加,症狀可能加劇。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偶爾會出現喘不過氣、胸悶等症狀,多數患者休息後能獲得改善,因此即使被診斷有二尖瓣脫垂,都能與疾病和平共存,不需要用藥或是手術治療。不過,罹患二尖瓣脫垂相對於一般人更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心律不整就有可能導致猝死,而且隨著年紀增長,二尖瓣脫垂也會增加二尖瓣膜閉鎖不全的機率,放大胸悶、胸痛、喘不過氣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就醫人數集中在41歲到60歲,但就醫率以71歲到80歲最高。李伯璋表示,過去對於二尖瓣脫垂的印象,雖然多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但從就診的資料來看,110年被診斷二尖瓣脫垂的總人數為7萬9,618人,雖然51歲到60歲的人數最多有1萬4,684人,其次為41歲到50歲的1萬4,432人,但從就醫率來看,反而是71歲到80歲的比率最高,每10萬人口有430.51人就醫。他分析,可能是年老有其他疾病到醫院檢查,又或是年紀本來就會讓二尖瓣脫垂的症狀加劇,讓就醫率大增。因二尖瓣膜脫垂就醫的患者108年為6萬7,810人、109年為7萬6,298人、110年為7萬9,618人;從108年每10萬人口287.29人增加到110年每10萬人口340.61人,整體就醫率有逐漸提高趨勢。李伯璋表示,可能與疫情有相對應關係,新冠疫情的症狀除了呼吸道症狀以外,還有胸悶、胸痛,可能是因為這些症狀,也意外揪出二尖瓣脫垂的患者。可透過超音波檢查發現,去年患者平均每人做過2.1次。想確認自己是否罹患二尖瓣脫垂,可以透過最簡易的心臟超音波檢查,根據健保統計,110年被診斷為二尖瓣脫垂的7萬9,618人,有3萬8,432人曾做過心臟超音波的檢查,平均每人檢查2.1次。李伯璋表示,心臟超音波屬於非侵入式的檢查,主要是利用聲波的反射來檢視心臟各腔室的大小、肌肉的厚薄、收縮舒張功能的好壞、瓣膜是否狹窄或閉鎖不全等異常,簡單且快速。李伯璋表示,二尖瓣脫垂雖然是可以和平共處的疾病,若能及早診斷,當後續出現其他疾病時,即可讓醫師當作診斷的參考。這些診斷也放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中,民眾平時可以自行檢視,健保快易通目前下載人次已達980多萬,民眾可多加運用。
-
2022-06-22 癌症.乳癌
乳癌成文明病每36分鐘增1例 妙齡女4大問題釀病纏身
乳癌逐漸成為「文明病」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去年全球乳癌新增病例數,首度超越肺癌,成為全球最常見癌症。醫師指出,除遺傳性乳癌、老化等,年輕女性因晚婚或未生育,及抽菸喝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等4大生活型態問題,加劇乳癌發生。世衛指出,乳癌為女性最常見癌症,2020年將近70萬人死於乳癌。衛福部109年死因統計,有2655名女性死於乳癌,平均每天7.3人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108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新診斷乳癌個案為1萬4856人,是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1位;平均每36分鐘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造成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老化、基因變異、生育因子(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晚生育、未曾哺乳等)、具有乳癌家族史、相關病史(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及肥胖等。其中菸、酒、飲食、身體活動等因素,可以透過健康的生活型態加以預防。根據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指出38%的乳癌是可以被預防,同時呼籲女性朋友們在年輕時就要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飲食均衡、規律身體活動、維持理想體重、遠離菸酒等致癌因子、適時釋放自我的身心壓力等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表示,乳癌逐漸成為「文明病」之一,觀察全世界愈發達如歐美國家,其乳癌新發生數是緩步增加,每年約以3到5%幅度成長;台灣每年新增1.4萬名新診斷乳癌個案,發生中位數也逐漸老化,趨近西方,至今未見下降趨勢。曾令民表示,各年齡層女性發生乳癌比例皆增加,若觀察20、30歲女性族群,因不少職業女性晚婚、未生育,即產生危險因子,且加上酒精、菸品、精緻飲食等不健康生活型態,加上不運動、肥胖等,導致乳癌發生機率增加。國內女性生育第一胎平均31歲,曾令民說,乳癌患者完成必要治療後,仍須服藥5至10年,若30歲罹患乳癌,治療完成大多超過40歲甚至45歲,他呼籲年輕乳癌患者,治療前應評估是否做生育力保存,包括凍卵、卵巢組織保存等,避免啟動治療計畫後影響生育力。預防乳癌,可透過乳房X光攝影,偵測乳房的鈣化點或微小腫瘤,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根據我國實證研究,大規模篩檢能降低41%的乳癌死亡風險,並減少30%的晚期乳癌發生率。根據104至108年新診斷乳癌的5年期別存活率,第0期及第1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逾94%,但是第4期乳癌的5年存活率僅約35%。曾令民表示,另針對遺傳性乳癌,目前多以預防性切除乳房並定期追蹤,避免引發罹癌風險,不過國際藥廠正積極研發治療藥物,未來有機會透過藥物改善治療效果,抑制癌細胞不易惡化,提供患者除預防性切除以外更多治療選擇,但仍需評估藥物費用及副作用。國健署提供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女性,或是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女性,均可接受政府補助的每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女性朋友們可下載「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或攜帶健保卡至乳房X光攝影檢查醫療機構,先確定自己是否符合檢查資格。國民健康署核可220家「乳房X光攝影檢查醫療機構」與167家「乳癌確認診斷、治療醫院」,期望早期篩檢、確認診斷、進行治療。
-
2022-06-10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清冠一號缺貨怎麼辦?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給建議
許多民眾搶買「清冠一號」,一度缺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提醒,除了「清冠一號」,中醫師也可透過「辨證論治」的方式,以個別化醫療、精準醫療等方法,為不同體質、年齡、性別的民眾提供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的中藥處方,中醫師為患者「量身訂做」的清冠處方,效果也不亞於「清冠一號」,請民眾善加利用。另外,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建置「公費台灣清冠一號」查詢網站,網址為https://bit.ly/3G5vChg,可查詢全國各診所「公費台灣清冠一號」的庫存量,歡迎多加利用。至於感染Omicron,如何使用「台灣清冠一號」?●最新衛福部治療參考指引:一、一個療程為五天,中醫師仍得依個案情況評估調整服藥天數。二、每家藥廠使用劑量不同,請按照中醫師處方服用。三、「台灣清冠一號」出廠時為便利保存與運輸,均為盒罐裝,但包裝型態與民眾使用劑量無關,並非一盒10包就代表要服完整盒才是正確劑量,中醫師會依據廠牌及年齡與體重等考量,給予合理的劑量及包數,所以給藥時不一定是整盒的「台灣清冠一號」。●「台灣清冠一號」建議劑量:1、成人:順天堂藥廠劑量為15-20g/天、其它藥廠20-30g/天。2、兒童:請依體重調整,原則如下:10公斤以上-1/4劑量 20公斤以上-1/2劑量30公斤以上-3/4劑量 40公斤以上-正常劑量中醫師公會也提醒,民眾若要取得清冠一號,持確診證明,例如確診者案號、隔離通知書、健康存摺查詢截圖、PCR簡訊(含CT值)、健康醫療雲端查詢等其中一項資料,即可透過中醫視訊診療,並在中醫師診斷且評估有使用必要性下,取得公費「台灣清冠一號」。全台確診新冠肺炎人數持續增加,據指揮中心統計,已超過250萬人染疫。許多確診者擔心出現「長新冠」,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中醫治療長新冠有優勢,透過用藥與針灸,可讓病人因為染疫所造成的五臟六腑傷害,獲得改善。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部分新冠肺炎康復者可能會出現悶咳、胸痛、焦慮、失眠、全身痠痛、記憶力衰退、活動力降低等現象,這是感染新冠肺炎的相關後遺症,即「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也被稱為長新冠。目前已有病友經中醫治療後而改善。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極強,未來還可能持續變種,確診不代表就不會再度感染,民眾必須以一個健康且正確的生活態度來面對與病毒共存的趨勢。而很多病例顯示,服用中醫師開立中藥的民眾,染疫後恢復速度表現較佳,建議民眾,平日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與衛生習慣,配合中醫定期調理身體。
-
2022-06-03 養生.運動健身
規律運動好處多! 這2類人比常人更可降低心血管風險
民眾平常保持規律運動,有益身體健康!而運動的好處除了可以緩解憂鬱、焦慮心情外,根據1篇今年3月發布於《Science Daily》的研究指出,運動能夠促進大腦激素,抵消壓力並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透過規律運動在心血管健康上所帶來的益處高出1倍。美國研究證實 運動可激活大腦抵銷壓力、改善心血管健康據了解,該研究是以波士頓麻省總醫院布里倫生物數據庫中5萬多名患者的健康記錄進行分析,其中超過4千名患者發生嚴重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臟病發作、因動脈阻塞引起的胸痛或正在進行開心手術者。研究者以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的患者和運動量較低者進行比較,發現憂鬱症或焦慮症患者有更高的壓力相關神經活動以及心血管疾病風險。後來研究者又將沒有憂鬱症或焦慮症診斷者也加入比較,並使用大腦影像找出運動如何控制大腦的壓力反應來改善心血管健康。結果證實,藉由運動可激活大腦中抵消壓力的能力進而改善心血管健康,每週達到體能活動建議量的人發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比運動量少的人低了17%。這些益處在患有焦慮症或憂鬱症者中更加顯著,他們的風險降低了22%,比沒有任何病況的人降低了10%。憂鬱、焦慮症患者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可靠運動降低風險台北市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任詹佳真說明,大腦壓力反應中樞HPA軸的異常(由下視丘、腦垂體、腎上腺三者互動構成),是焦慮症和憂鬱症的生物病理學,HPA軸過度活化會讓交感神經系統興奮,影響全身的器官甚至導致功能異常。詹佳真坦言,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有較高的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是長期被注意到的現象,而運動是調控HPA軸反應的有效方法,上述研究結果再度證明規律運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同時合併有焦慮症與憂鬱症診斷的受試者,運動之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是沒有這兩種診斷者的兩倍,間接證明焦慮症與憂鬱症患者大腦中壓力反應軸的異常活躍,研究也透過大腦影像,證明運動可以調控大腦的壓力反應,增進心血管的健康狀態。詹佳真呼籲,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而被居隔在家、覺得壓力很大的民眾趕快動起來,哪怕只是原地踏步30分鐘,也能增加自己的健康存摺。運動好處經證實! 暖身動作不可少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教育推廣副主任戴怡君表示,前述研究已指出,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這2項疾病都對我們的身心健康具有強大威脅,及早發現並予以治療是須具備的認知。運動的好處也有多項實證,對心理的幫助像是減少壓力荷爾蒙、調節腦部血清素的分泌、增加腦細胞數,讓我們感覺到快樂、增強記憶力及產生自信。戴怡君指出,不少民眾對於「運動」仍有卻步,建議想要開始運動的民眾,出現再三猶豫的念頭時,不妨試著先想像運動過後的樂子,例如清涼解渴的飲品、汗水淋漓後沖澡的清爽、犒賞自己的美食等,透過想像讓自己期待進而踏出第一步。最後,戴怡君提醒,運動時應養成「喚醒」身體的習慣,很多人會忽略暖身的步驟,而造成身體產生不適的感覺就不想動,建議民眾運動前,先用簡單的暖身動作喚醒身體各部位,再動起來就不會覺得運動很難,防疫期間如果不知道可從事什麼運動,不妨參考董氏基金會與教育部體育署合作推展的「一分鐘紓壓操」、「樂動紓壓五招」,只要短短幾分鐘就能喚醒身體動起來,幫助自己維持健康的身心。★本文經《NOW健康》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關心健康生活大小事,點此進入【NOW健康】
-
2022-05-30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確診遲收不到居隔單 明天零時起補發功能上路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延燒,今年已有186萬多人確診,但至今仍有多位民眾未取得居隔單。指揮中心表示,「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補發功能,將於明天零時起上路。「確診者自主回報疫調系統」5月1日上線後,仍有民眾超過三天仍未能取得或下載隔離通知書,但因原本連結失效等問題,無法申請補發或登錄資料。指揮中心自5月30日上午零時起在「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系統新增「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功能。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月25日系統新增接觸者可於系統開立隔離證明,而補發的部分明天先開放確診者申請,接觸者的補發則將於下週上線。符合兩條件民眾可申請「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包括今年5月1日至5月26日確診,但仍未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以及5月27日起確診,未於三日內取得電子隔離通知書者。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申請,可以電腦或手機直接上網辦理(網址:https://dvc.mohw.gov.tw ),執行三個步驟即可取得:一、確認身分:民眾可透過本系統之多元身分驗證登入,亦可使用健康存摺APP,先點選「申請COVID-19數位證明」功能,再點選「COVID-19數位證明申請系統」。二、選擇項目:(1).疫苗接種數位證明。(2).檢驗結果數位證明:可選擇核酸(PCR)數位證明或快篩陽性證明。(3).接觸者隔離證明:需填寫居住、隔離地址後,始可送出申請。(4).確診者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補發:需填寫手機號碼(聯絡電話)、居住及隔離地址後,始可送出申請。三、取得證明:於申請成功畫面點選「下載/列印 數位證明」,若需列印者也可使用「取得超商列印碼」。為配合新增功能,數位證明系統預計於今年5月29日晚上6時至30日上午0時暫時停止服務,進行版本更新,有急需使用者,請先提前下載。詳細操作方式可至衛生福利部官網數位證明專區查詢。( https://covid19.mohw.gov.tw/ch/np-5345-205.html )。
-
2022-05-26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整理包/「快篩陽性=確診」上路! 哪裡可以請醫師評估?全台各縣市醫療院所名單一次看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已進入大規模流行階段,為保全公衛防疫及PCR採檢量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宣布「快篩陽性=確診」政策今天起上路,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快篩陽性=確診」診斷確診、開藥流程圖一次看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於下午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開藥流程,快篩陽性後仍需經過醫師診斷,若需要用藥也要由醫師開立藥物。快篩後診斷確診病開立藥物流程:快篩陽性的民眾千萬不要因為恐慌,就到大醫院急診採檢。急診僅需要把量能提供給急重症患者,如果是為了知道是否真的確診,可利用以下幾種管道:‧實地診療就醫(診所、醫院防疫門診)‧視訊診療就醫‧社區篩檢站【延伸閱讀:快篩陽性如何「自己/委託親友協助」視訊看診? 5步驟教你完成,真人影音示範跟著做就上手!】全台各縣市快篩陽性診療名單一覽表快篩陽性的民眾,可以選擇到大醫院的防疫急門診、就近有合約診所、衛生所,請醫師協助判讀,為避免有些醫療院所只提供線上看診,務必在前往診所前先致電確認,才不會出門了卻無法看診白跑一趟。‧基隆市:快篩陽性視訊/現場評估門診服務院所‧台北市:可研判確診服務之居家照護診所名單‧新北市:提供快篩陽性結果服務一覽表‧桃園市:通訊診療醫療機構(診所)名冊‧新竹市: 提供通訊診療、PCR採檢、快篩陽確診通報、清冠一號醫療院所名單‧新竹縣:快篩陽性評估醫療院所‧苗栗縣:快篩陽性通報確診通訊診療院所‧台中市:快篩陽性確診評估院所、開立開病毒藥物院所及居家照護院所名單‧彰化縣:快篩陽性確診暨抗病毒藥物治療院所‧南投縣:可提供通訊診療醫療院所所名單‧雲林縣:視訊診療醫師評估快篩陽性結果診所‧嘉義市:COVID–19篩檢與快篩診療醫療院所‧嘉義縣:提供快篩陽性結果視訊現場評估門診服務院所‧台南市:各區衛生所長者快篩評估時間表、通訊診療之醫療機構名單‧高雄市:居家快篩陽性判斷醫療機構清單‧屏東縣:判定COVID-19快篩陽性即確診診所名單‧宜蘭縣:各醫院 covid-19防疫診‧花蓮縣:新冠疫苗及居家照護遠距視訊診療合約醫療院所‧台東縣:COVID-19居家照護院所醫療機構名冊‧澎湖縣:視訊診療醫療機構名單‧金門縣:視訊診療指定醫療機構名單【延伸閱讀:Omicron生命力完勝原始株,可附著「不銹鋼」表面長達10天!專家教你怎麼防疫】快篩陽性確診、接觸者隔離證明 4步驟完成申請先前許多民眾染疫後為了申請確診、接觸者證明來申請保險,幾乎把醫療院所塞爆、電子系統也大塞車,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緊急改用新系統並將相關文件電子化,才化解危機。指揮中心今天開放快篩陽性確診、遭隔離接觸者申請數位證明,民眾可至數位證明平台或用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只要4步驟就能完成申請。第1步「確認身分」:民眾可到數位證明平台或透過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的「健康存摺」認證身分。第2步「選擇項目」:選擇要申請檢驗結果數位證明,還是接觸者隔離證明。第3步「點選申請」第4步下載或列印來「取得證明」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補充,快篩陽性診斷確診的證明是一張黃色的卡片,會紀錄快篩陽性結果、醫師資料、身分證資料等;接觸者隔離證明則是白色的卡,至今沒領到紙本、電子單的民眾可以下載使用。快篩陽性經診斷確診 「6種情況」仍需做PCR採檢因應今天上路全民快篩陽經診斷確診新制,中央調整PCR採檢6大條件:1.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時,對於結果有疑慮。2.民眾自用快篩的結果與醫師無法達成共識。3.快篩陽的確診者於隔離治療期間有住院需求。4.快篩陰但醫師懷疑有感染症狀,尤其是重症風險因子對象。5.快篩陽的第一線醫療工作人員,必要時可於24小時內以PCR複驗。6.快篩陽亦可至社區篩檢站進行PCR採檢。陳時中表示,因為擔心住院患者進入醫院後,反而被其他感染者傳染,所以維持民眾住院前應該執行PCR採檢規定,以免因為家用快篩偽陽性,造成醫院群聚事件,「這就不符合科學照顧精神」,並重申快篩陽性後必須經過醫師診斷確診,不是直接「視同」確診。
-
2022-05-2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性、接觸者隔離 數位證明今上路
之前有民眾反映,確診通報後健保快易通已經上傳資料,但數位健康證明至今未將快篩陽性即確診的證明列入。指揮中心宣布,今起數位證明平台也可申請「快篩陽性證明」及「接觸者隔離證明」,並於今上午8時起上路。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則再次強調,民眾請假有需求,有30天緩衝期;保險申請則有兩年緩衝,不用一直向地方衛生局催促;民眾需將資料填寫正確,才有可能將流程加快,而正確率最高為南區。為加速隔離單開立,指揮中心日前宣布推出新系統,確診者只要資料填寫正確,系統就會在五到十小時內開立隔離通知書;數位證明平台也從今天日起也開放申請「接觸者隔離證明」。指揮中心資訊組副組長龐一鳴表示,數位證明平台今天啟用兩個證明書,一是「快篩陽確診證明」,另一就「接觸者隔離證明」。歐盟原本格式就有快篩證明,但當時我國政策是發行PCR證明,發行以來每天約有五六千名民眾下載陰性證明,前段時間因為保險需要改為陽性證明,現則增加快篩欄位。龐一鳴表示,認證方式三種,包括身份證、護照和健保卡,今起增加「全民健保快易通」也可連接,進入到健康存摺申請數位證明就會連到系統,整個流程與原先的疫苗證明一樣。目前台灣有200多萬位民眾透過此平台取得證明,相信不會困難,上午8時上線之後截至到中午12時,已有1萬5千多名民眾取得隔離證明、5千名民眾取得快篩陽性加上醫師確診證明,目前執行順利。
-
2022-05-21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居家照護確診者若急需就醫 指揮中心開放確診者可陪同
近來本土疫情持續延燒,居家照護確診者若有需要急迫就醫時,卻因全家確診難以陪同就醫,指揮中心今宣布,若症狀緩解後,確診者也可以陪同確診者前往就醫。指揮中心今針對「居家照護確診個案就醫」指出,居家照顧確診個案,如果出現發燒等症狀,建議透過視訊或電話預約方式看診。如無法預約視訊診療,或視訊診療無法處理,可聯繋衛生局依其指示,以防疫車隊、同住親友接送、自行前往(如步行、自行駕/騎車)或確診者陪同就醫。指揮中心指出,惟應全程佩戴口罩,避免與他人交談,報到時主動告知院所為確診個案。指揮官陳時中表示,近來有些民眾反映,居家照護確診者急迫就醫時,時常碰到全家都確診,如果症狀緩解後,確診者也可以陪同就醫,經過的路都是確診者,並不會增加風險,但會讓家中有急迫性,也無法使用防疫車隊、無法自行前往就醫者,可開放確診者陪同就醫,也就是2個確診者,一位就醫、一位陪同。媒體詢問,有民眾反映,已經快篩陽且健康存摺也是陽性,但家人代領藥時,卻被醫院要求PCR陽性,才能公費領藥。陳時中說,快篩陽經過醫師確認確診,包括三類者及65歲以上,以及機構群聚、下周一將實施的山地原住民離島區域等,其他民眾尚未適用,仍需要透過PCR才能確診,不過這部分很快就會開放。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經過詢問資訊處,健保快易通上呈現經視訊診療陽性者,就是經過醫師確診為新冠肺炎確診,這部分需要再跟醫師宣導,讓大家知道說除了PCR陽性以外,快篩陽也視同確診,屬於通報事實,也有跟保險局溝通,未來數位證明上會增加法傳編號,讓數位證明代表已確診通報。陳時中說,台北市開設的大型採檢站,台大醫院負責的台大體育館量少一點,昨天篩檢160人,自由廣場有2000多人,平均是兩千人上下。整體策略來說,採檢情形是要醫療單位動,還是病人動,因以病人為中心,希望站在病人權益且方便的角度,以滿足需求,有時候也不能開太多,開太多供給會大於需求,因東區篩檢的地方不多,所以增加更方便的方式。
-
2022-05-20 新聞.元氣新聞
健保署推動資訊上雲端 省錢更強化防疫
新冠疫情嚴峻,快篩及PCR檢測結果是否一致備受關注。健保署統計今年一至四月醫用快篩試劑使用量最高前三大品牌,發現PCR陽性率介於百分之九十一點二至百分之八十四點八四,依此類推醫用快篩試劑顯示為陽性,經PCR驗證為陽性的比率極高。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近日有專家建議快篩陽性視同確診,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藉由快篩試劑準確性數據,作為防疫政策參考依據。健保快易通裡的健康存摺,在疫情期間也發揮科技防疫效果,使用人數已逾九百萬人。疫情期間,健保卡加註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之後系統再升級,一眼即可知民眾檢測結果。李伯璋也積極推動健保醫療資訊雲端分享,民眾到基層診所就醫時,可看到先前在大醫院用藥紀錄、檢驗檢查等,無需重複進行電腦斷層、核磁共振、X光等,也不需事先申請電子病歷,補助各層級醫院網路頻寬費用助政策普及。李伯璋說,二○一九年健保醫療資訊雲端分享上路後,讓非必要重複用藥減少,從每年約廿三億元,於二○二○年已降至七億元。非必要重複檢驗檢查從每年推估廿七億元,減少為廿三億元。
-
2022-05-19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家隔離怎麼伴?/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還是滿七天就自行解隔?
Q:確診者必須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才能外出嗎?還是滿七天之後,第八天就能自行外出,不用拿到解隔通知書?A:依照指揮中心規定,5月8日起確診者適用新制「7+7」,輕症、無症狀確診者只需居家照護七天,另七天自主健康管理,只要距離PCR採檢日滿七天,無需採檢或是快篩,即可解除隔離,直接自主健康管理,過程中不會收到「解除隔離通知書」。染疫人數暴增,目前已無「解除隔離通知書」,不管是接到醫院通知,或健康存摺顯示陽性確診,從當天起就需居家照護,不得外出,期間可能接到衛生局或區公所人員的關懷電話,告知居家隔離的期限。一般來說,確診者會先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簡訊,輸入身分證字號後六碼時,就會看到「嚴格特殊傳染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及提審權利告知」,清楚告知居家隔離從哪一天算起,哪一天結束,以及期間應遵守事項。另有一頁由當地衛生局所填發的隔離通知書,上面記載「開始隔離日」、「取消隔離日」及「隔離地址」。但因確診人數遽增,行政人力不足,不管是確診者或接觸者的居隔單大塞車,許多人都是在「取消隔離日」之後,才收到「電子隔離通知書」簡訊。因為中央「法定傳染病系統」及「Trace」系統漏洞,以致民眾太晚收到居隔單,甚至收不到居隔單。或是確診者的資料輸入不完整,以致兩大系統無法自動觸發,平均約三成未能觸發成功。5月17日起,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已新增選項,民眾若不小心勾選錯誤,需在24小時內回到原網址填入正確資料,送出後即可完成修改,但只能重新編輯一次。採檢PCR的民眾一定要填寫正確手機號碼,避免收不到陽性通知,延誤「電子隔離通知書」寄送。諮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以上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的真實經驗及感受。也歡迎有需要的朋友,一起加入。
-
2022-05-15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手把手實戰經驗分享!居家照護確診患者如何取得新冠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一次看
本文撰寫日期為2022/5/15,近期政策變動快速,請以官方資訊為準。本週快70歲屬於高風險族群的爸媽染疫,我自己幫跑確診-視訊看診-藥局領公費藥輝瑞口服藥&清冠一號後,覺得流程的確有複雜……因此寫文章整理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尤其,65歲以上、失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族群屬於高風險病人,輕症階段就可以申請「公費」輝瑞口服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需要在發病後五天內服藥,這個還有好多符合資格的人不知道啊!家人有高風險因子的真的建議預先了解,以免像我碰到後一團混亂。年近七十、有中風病史的爸爸跟媽媽本週 COVID-19 快篩 / PCR陽性,在兩天內幫他們分別拿了居家照護的中西藥,把經驗整理下來,寫得趕,若有文句資訊誤差請見諒。感染 COVID-19 後若症狀尚不嚴重,多數人都是居家照護,但即使打過三劑疫苗,居家照護不表示你只能在家量體溫/血氧、吃感冒症狀藥、變嚴重了再送醫。COVID-19 陽性居家照護階段,衛福部有提供兩款口服藥物(Paxlovid西藥;清冠一號中藥),這兩款藥都是給輕症患者,「預防」變成中重症 ── 也因此,當知道是陽性後,尤其是長輩或高風險族群(ex. 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失智、癌症等),雖然輕症在家,目標應該要是盡速取得並服用這兩款藥物。尤其,依 TFDA 用藥說明 Paxlovid 只適用「發病5天內」的病人;美國 CDC 建議也是5天內但要盡快(as soon as possible and must begin within 5 days of when your symptoms start)── 因此症狀出現後,就是跟時間賽跑,盡快快篩、確定陽性後盡快取得藥物。綜合比較兩款藥物,都是處方藥,都要經過看診拿到醫師處方箋才能取得:可以看出來,較嚴格的是西藥 Paxlovid ,一定要符合 14 類風險 + 確診才能拿;清冠一號相對寬,需要確診但沒有明文的 14 類風險限制。以我跟家人的考量,因為療效的學術證據前者較多,因此我們的想法是:符合 14 類風險,就請盡快申請 Paxlovid;不符合14類風險,再申請清冠一號。以我家為例,爸爸 68 歲且中風過符合 14 類身分服 Paxlovid,媽媽未滿 65 歲不符 14 類服中藥。以下分享取得 Paxlovid 藥物的步驟:●【STEP 1:確認是否符合限制(是否有可領 Paxlovid 的14類風險因子)】●【STEP 2:取得確診身分】●【STEP 3:預約視訊看診】●【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BONUS說明:若無法取得 Paxlovid,申請清冠一號的方式;以及,若無法取得 Paxlovid、清冠一號,坊間常稱的自費「清冠一號水藥」是什麼?】【STEP 1:確認是否符合14類限制】請看《公費COVID-19治療用口服抗病毒藥物領用方案》「二、適用條件」, 12 歲以上、體重 40kg 以上、發病五天內,且必須符合 14 類條件之一:最常符合的應該是年齡,只要65歲以上就符合資格了!另外有關孕婦,依領用方案P10因目前沒有孕婦臨床資料,必須是醫師判斷效益>風險、病人同意,才可服用 Paxlovid。【STEP 2:取得確診身分】因為Paxlovid需在發病五天內服用,盡快取得確診身分是非常重要的。請留意,自己做完快篩陽性並不算確診,依目前官方規定,以下兩種方式才算確診:●方式一:去做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可以從疾管署地圖找社區篩檢站預約PCR)●方式二:如果你已經快篩陽,而且你本來就是(A)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正在3+4天的居家隔離/自主防疫 或(B)入境7天內居家檢疫中 ── 只有這兩種情況才不用PCR,可透過視訊看診,拿陽性快篩給醫師遠端確認,取得確診身分。(註:病人不會視訊看診的話,可由家人去實體診所幫確認確診)也因此,如果你是家中第一個快篩到陽性的人,一定還是要出門做 PCR 確診。後續你的親密接觸者則可以只做快篩陽性,透過視訊看診取得確診身分。幫爸爸預約 PCR 時發現小秘訣:很多醫院社區篩檢站可線上預約,即使你現在看到額滿,可以試試重新整理、過段時間再看,通常又會釋出名額,我就是這樣在下午幫爸爸預約到隔天早上 PCR;診所則通常要電話預約,須留意有些診所雖在疾管署地圖上但可能還沒提供服務。做完 PCR 後就是焦心等待,十小時後,在健康存摺確認爸爸的確是 PCR 陽性。好,馬上進入下一關預約視訊看診!【實用分享 - 用自己的健康存摺查家人 PCR 資料】強烈建議大家提早幫家人申請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爸爸中風失語症溝通沒那麼方便,且染疫需要休息,我無法一直問老爸有沒有收到PCR陽性簡訊……幸好!我先前有申請看爸爸的健康存摺的權限,用我自己的健康存摺帳號就可以看到爸爸的篩檢資料結果。(申請家人健康存摺權限的方法)【STEP 3:預約視訊看診】雖然取得確診身分,但 Paxlovid 是處方藥,要經過醫生看診;但已確診不能出門,因此目前多是視訊看診,讓醫師遠端幫你開處方箋。健保署官網、衛福部健康益友APP可搜尋視訊看診院所預約,醫院的視訊看診通常很滿,找診所較快,找到可視訊看診的診所後,可以打電話去預約、或臉書/ line 訊息預約。不過……誠實跟大家說,我這次不是照上面流程做。為了確保更快看診跟取得藥物,我是反向先找有 Paxlovid 的藥局,再從藥局詢問視訊看診的診所資訊 ── 我個人覺得這是目前比較有效率的做法。即使你視訊看診完、醫生開了處方箋給你,依據領用方案並不是所有藥局都有 Paxlovid,只能到被歸類為「核心藥局」的藥局領藥。一個縣市目前可能僅有1-2家核心藥局(以2022.5.12自己實測,新北全中永和區有1家、台北大安文山區則沒有)。也就是說,可以視訊看診的診所相對很多,但可以領 Paxlovid 的藥局很少,有些醫師可能因為附近無核心藥局可搭配領藥而降低開 Paxlovid 的意願。因此我實際上是這樣找視訊看診的診所:●先找核心藥局!藥師全聯會的這個網頁可以搜尋你家附近的藥局是不是核心藥局,找到最近的核心藥局後,打電話確認有 Paxlovid 庫存。然後禮貌地請教藥局「附近哪家診所有視訊診療」── 藥局有在發 Paxlovid 的話,會知道處方箋從哪家診所開出來的,因此問藥局哪家診所有在視訊開 Paxlovid 其實最快。(提醒:目前核心藥局電話大多被打爆中,請大家是真的確診要申請口服藥再致電,純諮詢問資訊請不要撥打,減輕藥師負擔)●再聯繫診所預約視訊看診!鎖定看診診所後,就可以打電話/臉書聯繫該診所預約。多數診所現在都是 line 視訊看診,少數用健康益友APP(也算是幸好,我爸失語症、我媽全盲,用 line 還可以、要學一個新 APP 而且他們隔離我還不能從旁協助,是不可能任務……)。要留意看診時病人本人要準備健保卡,醫師會截圖留存。蠻幸運的,我從核心藥局問到的診所在我電話聯繫後一小時內就可以安排視訊看診。這邊要留意,目前診所 line 視訊大多沒法三方通話,因此需要教會爸媽自己加診所 line 跟接受視訊功能。還有很重要的,要提醒爸媽記得告知醫師自己有確診,請教醫師是否符合 Paxlovid 開藥條件 ── 否則視訊完醫師以為你只是有症狀想拿症狀藥,就白忙一場了。【STEP 4:取得處方箋、到核心藥局領藥】看完診了!確診且符合 14 類情形,醫師評估後就會開 Paxlovid 處方箋。這邊要留意處方箋分兩種,會影響到領藥方式。●用健康益友 APP 看診,醫生可以給「電子處方箋」!家人可以直接拿電子處方箋去核心藥局領藥。或是藥局願意的話可送藥到府。●用 line 或其他方式看診,醫生只能給「紙本處方箋」!這時會變成,家人先去跟確診者拿健保卡 → 拿健保卡去視訊的診所實體領紙本處方箋 → 再去核心藥局領藥。我想多數人目前都是走這個方式,我們家也是。在開處方箋、拿藥階段,醫師 / 藥師會確認病人的目前用藥跟 Paxlovid 有沒有交互作用,也會提醒用藥注意事項,例如目前 Paxlovid 是專案EUA使用,因此若服藥有不良反應死亡或嚴重疾病等不適用藥害救濟……醫師藥師會提醒的事情在 Paxlovid 中文說明書、病人治療須知上都有,希望多了解用藥風險的話可自行詳看。大地結束!從爸爸週一有症狀、週二快篩陽性、安排週三上午PCR、當晚知道確診、安排週四上午視訊看診、週四下午我跟先生跑腿去領處方箋 & 去核心藥局拿藥 ── 幸運而順利的讓屬於高風險的爸爸在發病後第 4 天開始服用 Paxlovid。【BONUS說明:清冠一號】那怎麼取得中藥清冠一號呢?先認識一下,依據中藥許可證系統(藥品名稱輸入清冠一號)可以看到清冠一號是「濃縮顆粒」。要取得這個公費的顆粒中藥,流程類似上述 STEP 2~4:取得確診身分後,到中醫師全聯會網頁查可視訊看診的中醫診所清單,先聯繫確認現在有清冠一號庫存再預約視訊,之後就是 line 看診、領藥,差別是中醫診所可直接給藥,不需要像西藥是再找核心藥局。詳細流程可看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的介紹。不過……近期全台清冠一號缺貨,也因此開始出現「清冠一號水藥」,就是中醫拿清冠一號的公開配方以同比例藥材去煎煮的中藥,因此是「藥水」的形式,不是顆粒。須說明,依據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自行聲稱是「清冠一號水藥」是違反商標法的,可能比較合適的理解是「這是中醫聲稱用清冠一號相同配方煮出來,不能稱做是清冠一號的中藥藥水」。(說是聲稱並不是不信任中醫診所,而是診所自行調製,不像清冠一號濃縮顆粒是 GMP 中藥廠生產製造)若能理解其性質,且願意自費,一樣可透過視訊看診後自費取得。以我媽媽的例子,她63歲,還沒65歲無法領用 Paxlovid,但因年紀也算大,還是希望可以降低中重症風險;但聯絡了幾家中醫診所都缺清冠一號,且當時快篩陽視訊確診還沒上路,考量盲人媽媽也沒法自行去社區篩PCR,無法取得確診身分下,我們最後選擇中醫診所視訊看診自費不能叫做清冠一號水藥的中藥。五天份共$1200,自費價位給大家參考。最後也提醒,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民眾Q&A說 Paxlovid、清冠一號不必同時服用;我幫爸爸拿藥時,該核心藥局的藥師則建議若有服用清冠一號,需間隔24小時再改成服用 Paxlovid(不過我不確定依據,若有文獻歡迎提供)。小結心得:如文章一開始所說,從症狀開始就是一場跟時間的賽跑。要趕上 Paxlovid 五天大限,有症狀要盡快快篩,看到快篩陽性後要盡快完成上面 4 步驟拿藥。然而預約 PCR 、等篩檢結果、預約視訊看診、找到核心藥局……也都需要時間。我們另外也花了許久跟病人(我爸媽)溝通。在爸媽分別有視覺跟語言障礙的情況下,我跟先生查好資訊後,要再額外口述 / 摘要重點出來給爸媽理解每個步驟的目的,溝通他們的用藥看診意願,畢竟他們才是病人本尊。然而時間壓力下溝通沒法仔細,病人本人心情也可能焦慮讓溝通難度變高,因此非常建議大家若還沒感染,先多跟家人了解本文的選項,模擬若染疫要找的核心藥局 / 中醫診所,決策上可省很多時間,也別忘了快設定健康存摺眷屬功能,節省幫家人查 PCR 、查過往用藥疫苗資訊的時間(有些約診前會要求提供)!OS1:雖然爸媽都打過三劑疫苗,但年紀大還是希望盡力降低風險,既然政府提供輕症居家照護的藥物,也符合資格,當然要努力爭取。目前爸媽都仍在居家隔離中,症狀有減緩,希望他們早日康復。OS2:找藥過程中,感謝有做視訊診療的朋友 P F Lee、某有開 Paxlovid 藥局的藥師提供資訊,銘感五內。▼ 延伸閱讀:Pfizer ── 症狀三天內服 Paxlovid 降低 89% 住院與死亡風險;五天內服藥降低 88% 住院與死亡風險(能盡早用藥當然更好!)(本文轉載自病後人生│一站式服務網,原文網址:【COVID-19】居家照護病人取得「輝瑞口服藥Paxlovid」、「清冠一號」流程(48hr經驗分享))
-
2022-05-14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醫藥記者確診日記/從快篩陽性到醫院PCR確診、視訊看診的漫漫長路!政府應變力不足讓民眾心累
採寫報導兩年多的新冠疫情,這次自己也成了確診者,成為指揮中心公布新增本土個案中的一員。與病毒正面交鋒,雖是意料之中,但感染時間點似乎比預期的還早些。短短幾天,經歷發病、快篩陽性、到院PCR確診、居家照護、視訊看診、等待清冠一號等過程,感想是生病的人真的很可憐,政府應變能力不足,雖然強調與病毒共存,但所謂的超前部署,只是空話、大內宣。五月三日(周二)五月三日(周二)傍晚開始流鼻水,這對體質過敏的我來說,稀鬆平常,不過,這次毫無預兆,鼻水直流,擰鼻涕的衛生紙一陀一陀,辦公桌上出現「餛飩皮」愈來愈多。以為多喝著溫水,就沒事,但晚間十一點半,準備下班,整理筆電時,仍流著鼻水,且喉嚨怪怪的。以往習慣將沉重的筆電電源線留在辦公室,但下班時,突然有著不祥的預感,如果真的染疫,居隔期間遠距上班,非得用到電源線,還是先帶回家吧。下樓時,跟一名編輯同事一起搭電梯,還開玩笑問著他,「不知誰會是編輯部第一個染疫的同事?」五月四日(周三)快篩試劑兩條槓 直奔醫院急診五月四日(周三)早上八點半起床,腦袋重重的,仍流著鼻涕,標準感冒模樣,吃了顆抗組織胺,希望抑制鼻子過敏症狀,但效果有限。中午出門前,心想還是做快篩,安心一點,免得傳給同事。做快篩時,鼻腔仍流鼻水,奇癢無比,棉花棒伸進鼻洞,連續打著噴嚏,眼眶泛淚,這感覺真是奇特。第一次做快篩,不敢將棉花棒戳得太深,只在鼻腔洞口附近轉著,心想「做快檢,只是讓自己心安,應該不會有事。」過了廿分鐘後,拿著背包,準備上班,看著書桌上的快篩試劑兩條槓,有點傻眼。一轉頭看到「白白」(狗女兒)嘴巴正咬著我擤過鼻涕的一團衛生紙,第一個想法「不會連白白都中獎吧?」。【延伸閱讀:飼主確診了毛小孩怎麼辦?我會將新冠病毒傳給貓狗嗎?美國CDC給寵物家庭的5個防疫建議】先從白白嘴裡挖出衛生紙,冷靜下來,打電話報告長官此事,再告知報社人資部門。第二件事情為整理垃圾廚餘,自己天性愛買兼囤物癖,家裡總是堆滿紙箱垃圾,如果居隔十天,沒能外出丟垃圾,那房子內應該一堆小飛蠅,可能長出蛆蟲,這還能住嗎?倒完垃圾後,直奔雙和醫院急診,下午兩點,目測急診外面排隊民眾近兩百人,每個人都苦著臉。跑新聞廿多年,養成愛問、愛聊天的習慣,十分鐘後,得知前後排隊的苦命人均為「陽」男「陽」女。眾多快篩陽性民眾群聚,奇怪的是手機中的「台灣社交APP」仍就顯示正常。排隊時,跟後面一名高中男生開玩笑說,「如果明天全國確診人數超過三萬人,我們應該都是墊高數字的幕後英雄。」人龍去化速度緩慢,下午三點開始下起雨,大部分排隊民眾沒帶傘,只能淋著雨,不少人身體明顯不舒服,無力再站,乾脆蹲下來,也顧不得是否有礙觀瞻。那時心中想著,生病的人真的可憐、也無尊嚴,已經身體不適,卻得在雨天排著隊、站上兩三個小時,原本沒症狀的人,可能生出病來。快五點時,終於進到雙和醫院圖書館的屋簷下,不用擔心淋雨受寒,往回一望,後面還有一百多人等著看診、做PCR,相信很多排隊的人都會想著「如果我是周玉蔻,那該多好!」 指揮中心規定,只有快篩陽性者才能至醫院急診篩檢PCR,因此,掛號時,我拿出以透明塑膠袋包好的試劑,遞給護理師,她低著頭繼續寫資料,整理PCR試管上標籤,語氣平淡地回說,「自己收著,不用給我」。盡管戴著透明塑膠片、及口罩,但仍看得出護理師極度疲累,「怎麼只有你一個人,很辛苦吧!?」,她苦笑著說,「沒辦法,就沒人。」,接著說「不要跟我聊天,後面還有很多人等著掛號。」;難得跟女生搭訕的大叔被打槍了。醫師開立四種藥物 排隊做鼻腔PCR採檢進入臨時診間,兩側各有一名駐診醫師,等我主訴病史及症狀後,醫師熟練地敲著鍵盤,開立四種藥物,分別為緩解過敏、減少鼻水症狀,止咳祛痰,以及兩種解熱鎮痛抗發炎的藥物。出了診間,一旁為簡易批價櫃臺,牆壁貼著「自費六百元」告示,藥費三百、採檢PCR三百,那時心中滿是疑問,不是公費採檢嗎?怎麼又收三百?處於肅殺的氛圍中,當然不可能開口提問。接著排隊做鼻腔PCR採檢,身穿兔子裝的護理師站在密不透氣的臨時木搭空間中,雙手從兩個圓洞中伸出,幫民眾採檢鼻腔檢體,這場景不陌生,攝影同事拍了許多類似照片,但自己卻是第一次做採檢。稍微彎腰、測著身,接受戳鼻時,突然想到香港藝人王喜血流滿面的畫面,幸好過程順利,但短一二十秒,極度地不舒服,我才走了一兩步,就蹲下來,休息幾秒鐘後才起身。看完診、做了採檢,離開新冠肺炎門急診,還必須走到對面領藥,又是超過一百多人的隊伍,排了快一小時,領完藥物時都已是傍晚六點。想想這四個小時,對有症狀、快篩陽性的民眾來說,可是身心煎熬,雨淋、久站、加上對於染疫的恐懼。領完藥,騎車至附近賣場買了一包米、牛奶、飲料及麵包,走在狹小空間的貨架通道,有人迎面而來,自己下意識轉身,背對著,甚至暫時停止呼吸,彷彿這樣做,就能降低傳染風險。結帳時,打開錢包,正想掏錢時,突然意識到手指拿出現鈔,收銀員接過去,可能增加感染機率,趕緊拿出手機,選用電子支付,一向覺得不太好用的台灣PAY,這時派上用場。五月五日(周四)「台灣社交距離」APP警訊通知 竟是醫院排隊等篩檢的親密接觸史五月五日(周四)一早私下請教幾個感染科醫師,有症狀且快篩陽性,這樣PCR陽性機率應該很高吧,有可能出現奇蹟,結果陰性嗎?答案都一樣,「機率相當低。」一整天等待著結果揭曉,不時上雙和醫院網站,用手機掃描著採檢相關QRcord,以及登錄「健保快易通」APP,到了晚間十一點均無消息。至於身體狀況,感冒症狀依舊,鼻塞、流鼻水、頭略暈、喉嚨稍痛,聲音變啞。終於收到「台灣社交距離」APP傳來的警訊通知,五月四日與確診者接觸三十九分鐘,我想這應該前一天在雙和醫院急診前排隊等著篩檢的親密接觸史。五月六日(周五)健保署、指揮中心兩個不同系統資料連接需要六個小時五月六日(周五)凌晨睡前上網再度查詢雙和醫院網站,PCR採檢報告終於出爐,不出意料,就是陽性。隨即點開「健保快易通」APP,查詢其中健康存摺,還是只有三劑疫苗施打資料,尚無採檢結果。早上八點醒來,再點「健保快易通」APP,也看到了檢驗結果陽性,透過頁面直接轉至指揮中心的確診自主回報系統,但點了許多,就是轉不過去,頁面卡住。致電健保署長李伯璋,答案是「健保署、指揮中心兩個不同系統資料連接需要六個小時,但問題不在健保署這邊,指揮中心積極修正中。」沒錯,真的要六個小時之後,才能上網填寫資料,但填了之後,按到下頁,就無法再回到上頁,好奇怪的網頁設計,在購物平台購物時,下單刷卡前,都還可回到之前的商品頁面,有機會再考慮,但用來取代疫調的確診自主回報系統,竟然沒有這項基本功能,錯了就錯了,沒得修正。醫院、縣市衛生局、政府系統間的訊息傳遞之遲緩,超乎預期,從最前面的醫院端、健保APP、指揮中心自主通報系統、新北市衛生局,傳遞過程中均有著明顯的時間差。何時會收到居隔單、防疫關懷包?周五下午傳回確診自主回報系統,周六接到北市衛生局關懷電話,問起「何時會收到居隔單、防疫關懷包?」,答案是「新北市感染人數太多,很難確定,如果送去,會先電話通知。」公費清冠一號早已缺貨 自費價格不一(黑市叫價五千元)許多確診者聊起「清冠一號」,幾乎抱怨連連,指揮中心多次宣稱,已經備足產品,貨源足以供貨四十八天,符合開藥資格的確診者均可拿到此中藥聖品,但大部分人應該都跟我一樣,碰得一鼻子灰。周五一早至詢指揮中心網站查詢提供「清冠一號」的中醫診所名單,中永和多家中醫診所上榜,但一家一家致電請教,結果都一樣,「公費清冠一號早已缺貨,如想服用,必須自費。」至於自費價格不一,有些診所十天份兩千五,有些十天份三千,這還不包括快遞費用。明明政府提供公費「清冠一號」,由國內八家生技製藥公司造科學中藥,只要透過視訊看診,醫師評估後,符合適應症,就可以拿到藥物,隨著染疫人數暴增,公費產品奇貨可居,黑市居然叫價五千元。仔細看著指揮中心提供的資料,才知道其中貓膩,一開始就沒打算讓大部分輕症患者使用「清冠一號」,只以預估確診人數的百分之三來估計公費名額,所以確診者就算咳到肺葉都掉下來、喉嚨劇痛,也不見吃得到公費「清冠一號」。花了半個多小時,打完中永和相關中醫診所,答案都一樣。此時,喉嚨更痛、聲音更是沙啞,只能向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求救,相當幸運,他那邊剛好還有幾罐公費「清冠一號」。視訊看診便民的就醫方式 指揮中心卻搞得如此複雜第一次視訊就醫,透過LINE介面,倒是熟悉,不過,事前要在患者在同意書上簽名,這可折騰許多人,手機先下載此項文件,想辦法印出來後,簽完名,再拍照,最後回傳圖檔。有印表機的家庭應該不多,我家裡就沒有印表機,以往想列印文件,習慣拿至超商,但現在居家隔離,那邊都去不了,這該如何解決?最後在同事幫忙下,先在報社列印,下班時再拿到我家門口,終於解決這難題。明明是便民的就醫方式,指揮中心卻能搞得如此複雜,一般中老年人就算會用LINE傳早安文,但真會下載文件,且家裡還有印表機,又懂得拍照,再回傳照片的比率應該不高吧。「清冠一號」如此,輝瑞、默沙東等口服抗病毒藥物,高風險族群的取藥難度更高,現在全台確診人數單日已破五萬,但口服抗病毒藥物卻開出不到兩千人次,根本不成比率,請教基層診所醫師,才知行政程序繁瑣、申請文件內容瑣碎,簡單來說,就是卡卡卡。指揮中心一直滾動修正,希望能趕上病毒傳播速度,如果重症增加,死亡人數也會上升,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結果出現。
-
2022-05-13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快篩陽3類對象擠爆視訊醫療 指揮中心明起新增評估管道
為提供無法使用視訊或未能成功預約視訊診療的篩陽性民眾,指揮中心宣布,自5月14日明天開放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及居家檢疫3類對象快篩陽性時,可委由親友攜帶健保卡及快篩檢測卡匣或檢測片,可以到診所或負責居家照護的責任院所,其中也含衛生所,並請醫師確認。指揮中心表示,使用遠距門診醫療者可透過健保署全球資訊網首頁/重要政策/COVID-19就醫權益與因應作為/民眾就醫權益(視訊診療看這裡)/因應COVID-19疫情之視訊診療( https://www.nhi.gov.tw/Content_List.aspx?n=682E61D7A9C3A59D&topn=787128DAD5F71B1A )或使用「健保快易通APP∣健康存摺APP」,查詢附近「視訊診療指定院所」,並先行電話洽詢或至院所網頁預約掛號,或可聯繫地方衛生所、關懷中心協尋可提供視訊診療服務之院所,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遠距/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快篩陽性結果。指揮中心提醒,民眾預約訊診療或前往診所、負責居家照護的責任院所(含衛生所)評估確認陽性結果時,請配合下列事項:一、評估前,先行準備:(一)自行快篩陽性後,於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寫上檢測者姓名及檢測日期。(二)將檢測判讀後之檢測卡匣/檢測片及健保卡放在一起拍照。(三)如至診所請醫師確認,應以夾鏈袋或塑膠袋密封包好攜帶至診所。(四)配合於醫師視訊或現場評估時出示判讀陽性之檢測卡匣/檢測片。二、評估時,如採視訊評估,並依視訊診療醫師指示上傳照片;如採現場評估,無需上傳照片,但建議評估醫師電話聯繫快篩陽性個案或其法定代理人,請其確認該檢測結果確為其所屬。三、評估後,醫病已對快篩陽性結果達成共識,請民眾配合將檢測卡匣/檢測片銷毀或塗毀。若由親友帶至診所評估,則交由醫事人員處理;若是於家中遠端評估,則依居家照護垃圾清理原則,以雙層垃圾袋包裝並確實密封。指揮中心表示,當民眾及醫師對評估陽性結果如達成共識,即可由評估確認醫師所屬醫事機構進行通報,並由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後續將由地方政府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個案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但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居隔怎麼伴?/如何知道自己有無確診,沒有收到簡訊或電話通知該怎麼辦?
Q:如何知道自己有無確診,沒有收到簡訊或電話通知,該怎麼辦?可以自己上網自主回報嗎?A:目前快篩陽性後,至社區篩檢站或醫院急診接受公費篩檢,不會主動通知結果,民眾可上醫院給予的管道,如醫院網站查詢,也可登入健保署建置的「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進入「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確認篩檢報告。由於案件數太多,採檢結果也需要等待;避免漏接訊息,請記得一定要留下正確連絡資訊。若PCR檢測結果為陽性,可直接在「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App」點選,連至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進行資料填寫及同住親友回報;若沒有看到點選連結,可拿起健保卡透過讀卡機進入衛福部健保署網頁,即可更新電話、住址等資料。針對「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三類民眾,五月十二日起若於居家快篩陽性,與醫師視訊診療共識「陽性」者,也可於App即時連結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進行回報。為便利勞工請假,勞動部表示,勞工確診後,可以出示「健保快易通|健康存摺App」PCR陽性截圖,作為請假依據。諮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健保署【加入Line社群】「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資料整理歸納自「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感謝眾病友及居隔者提供自己問題,歡迎有需要的朋友加入此社群。
-
2022-05-11 新冠肺炎.居家隔離怎麼伴
確診怎麼辦?五千人居隔經驗幫你沙盤推演,必要準備一次看
不同於過去兩年,目前主流病毒株Omicron傳播快速,使病例數節節上升,所幸輕症比率高,也因為如此,別以為確診距離自己很遠,建議大家以「我確診了」為前提, 對於居家照護與隔離認真思考並沙盤推演,例如快篩陽性之後,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輕症在家如何安排生活、三餐,常備用藥及萬一要送醫的交通工具,若家中有小孩老人,更要事先思考設法,有備無患。尤其一旦確診後,同住家人或室友也必須接受「3+4 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大家一起都得隔離,有些事情若沒有事前準備好,到時候可能連在外幫忙跑腿的人都得時拜託。元氣網收集「居隔怎麼伴」line社群五千位「學長姐」經驗,並訪問多位確診者,根據過來人的經驗,提供超前部署的注意事項,希望大家為群體免疫奉獻心力,也能平安順利。【確診前】|【確診了】|【確診後續】【確診前】 數位準備──超前部署排名第一位 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於五月九日出席指揮中心記者會指出,國內走上病毒共存之路,確診數大量增加,居家照護是最好的選擇,但居家照護與隔離需要透過數位工具對外聯絡,甚至遠距看診,建議先盤點數位資源,準備遠距設備及相關APP:1.視訊看診等許多事項需要有數位能力的人操作,請事先找好可協助的人選。2.準備相關軟硬體,如手機、電話、電腦、網路、視訊配備等。3.可能會用到的APP:(1)健保快易通APP:可查詢PCR結果並填寫自主。>>【看詳細教學步驟】(2)健康益友APP:可預約看診、拿處方,並有藥師送藥到宅服務。>>【Google Play下載】、【App store下載】(3)「居家隔離怎麼伴?」LINE社群:被隔離不用慌,加入社群一起來交流討論,分享照護經驗!>>【下載連結】 我可以居家照護嗎? 居家照護指輕症或無症狀確診者在家中療養,適用對象為未滿69歲、無血液透析(洗腎)、懷孕者,但65至69歲獨居者不適用。5月7日為止的確診者,居家照護隔離天數是10天,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5月8日起居家照護隔離治療天數縮減為7天,相關規範如下:1.居家照護7天:距離發病日或採檢日達7天,且有症狀者退燒至少1天及症狀緩解,才可解除隔離治療,無須再做快篩或PCR。2.自主健康管理7天:無症狀者不須快篩就可外出及正常生活,但避免出入人潮擁擠、接觸不特定對象的公共場域,禁止聚餐、聚會、公眾集會等群聚型活動。 居家照護環境需要符合那些條件: 1.以 1 人 1 室,且單獨房間含衛浴為原則,如果同樣都是確診者,可以多人一室。2.如果每次浴廁使用後均能適當清消,也可以在沒有獨立衛浴的個人專用房間隔離。3.如果為了照顧需求,可與確診者同室,如家長照顧孩子,但確診者解隔後,必須進行7天自主健康管理。>>【看詳細】 常備用品: ‧食物:家中有無足夠存糧?有人協助送餐?規畫三餐飲食取得方式 ‧藥物:常規服用的慢性藥物、醫師公會建議藥品: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和維生素B、C。‧其他醫療相關:如口罩、體溫計、乾洗手液、血氧機 (如家中有)、快篩試劑等。‧日常生活用品:盥洗衣物、個人清潔用品、衛生紙等。‧環境清潔用具:清潔劑、漂白水、75%酒精、抹布、垃圾袋等。‧休閒娛樂用品:想看的書、追劇編號。‧辦公用品:如果必須居家上班,請確認家中可以處理公務的相關物品是否齊備。>>【看詳細】 對外聯絡: 1.事先找好特殊情況所需對外聯絡資訊、同住家人以外的緊急連絡人2.地方政府關懷服務中心或衛生單位窗口 >>【看詳細】3.防疫計程車(待補,但我一直找不到)‧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台北市防疫專線 (02)2375-3782 ‧新北市防疫計程車:申請方式:撥打新北市衛生局電話(02)2257-7155車資計算:按一般計程車跳表計算有症狀或居家隔離再快篩 ‧哪些情形需要快篩? >>【看詳細】‧專家傳授快篩時機 >>【看詳細】‧快篩購買地圖 >>【看詳細】【確診了】當兩條線終於出現:居家檢疫、自主防疫者:五月十二日起,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不用再接受PCR篩檢。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連繫所轄衛生局安排,透過遠距醫療或視訊方式由醫師確認快篩結果進行評估並通報。一般民眾:戴好口罩後盡速至鄰近的採檢院所進行進一步檢測,切記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快篩陽性怎麼辦?>>【看詳細】那裡可以接受PCR採檢?全國社區指定採檢院所,可查詢各地可採檢醫院和診所,可先電話詢問及預約。>>【看詳細】目前可採檢地點包括社區篩檢站和各大醫院篩檢站,許多縣市陸續開放「車來速」篩檢站,提供快篩陽性的民眾預約後駕車前往篩檢。許多醫院採取預約制,可先線上預約,但目前接受採檢的人太多,預約到的時間通常會比較久,據了解,可能要預約到的時間已是三天之後。如果要比較快做到PCR,到醫院急診現場排隊可能是最快的方法,但也必須排隊,可能至少要排隊三小時以上。重要注意事項:受檢時請一定要更新聯絡方法,方便聯絡根據新北市經驗,未收到疫調通知的三個常見原因:1.可能留存電話有誤2.自主回報系統更改資料3.自填疫調填錯如何得知結果?何時得知結果? 公費篩檢不會主動通知結果,可在健保快易通App的「健康存摺」,進入「COVID-19病毒檢測結果」,確認篩檢報告。由於案件數太多,採檢結果也需要等待。但目前快篩陽性的確診率高,通常快篩結果為陽性,已可視為自己已經確診,開始採取相關措施。PCR結果顯示確診了,我該做什麼? 1.即使尚未得到結果,請視為自己確診,待在家中不要外出,透過醫院網站及健保健康存褶等候檢驗報告。2.通知同住家人室友為「密切接觸者」,請他們準備進行 3+4居家隔離,職場同事和有過接觸的朋友大部分已不再需要匡列,但建議可以主動告知,請他們多留意身體變化。>>【看詳細】3.填寫「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5月1日「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上路,民眾PCR陽性後,需自行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連結方式包括,「健康存摺APP」或是疾管署發送「確診簡訊」。通常Pcr陽性後的2至3天會收到。1.手機簡訊/到醫院或採檢站採檢時,醫院會請採檢者留下手機號碼,留存後,PCR確認為陽性,資料就會藉由健保署傳到疾管署系統,疾管署利用手機用簡訊方式通知。疫調系統網址為「https://bbs.cdc.gov.tw/」。2.健康存摺APP/指揮中心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串接健保APP。4日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就可進入系統。>>【看詳細】【確診後續】我收的到居隔書嗎?居隔書通常會在自主通報後2至3天會收到,成人是電子版,廿歲以下的紙本,上面會有隔離時間。會有人打關懷電話給我,或提供關懷物資嗎?因為確診的人很多,地方政府基層人員忙不過來,可能會延遲而沒有收到,建議耐心守候,先好好休息,盡量減少不適,若有需要的文件,可等解隔之後再去申請;至於關懷包,如果自己已經有所準備,可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
-
2022-05-0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領口服藥物狂卡關 羅一鈞:簡化請藥SOP「打通關節」
指揮中心頻要求醫院開設專責病房,但現在醫護比已嚴重失衡出現離職潮。還有居家照護病人聯繫五家醫院都拿不到口服藥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過去核心藥局儲存點比較少,但後來有媒合更多領藥地點,目前流程上還有幾個關節要打通。台大藥學院院長表示,有確診的居家照顧病人為了拿口服藥,去五家醫院請領藥物都失敗,不是沒備藥就是對方只願提供慢性病藥,改使用健康益友APP掛號也要等十天才能看門診,甚至遇到不同行政區給藥開藥問題,錯失黃金期求助無門。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上周口服藥儲備點比較少,只有50個點,後來藥局也在媒合更多核心藥局配置。「目前該案問了很多家醫院沒有藥,應該是發生初期狀況,現在要打通關節。」例如有收到醫界反映,該藥是專案進口、沒有藥害救濟,需要填寫大量表格且做好告知解釋。他表示,未來會簡化持無須填寫同意書、領用表、切結書、紀錄表,以其他方式取得同意紀錄,希望讓醫師花多時間做重症因子評估和檢視慢性病藥物的交互作用。此外健保署也規劃,除了抗病毒藥申報碼外,也有網站可以讓醫師免卡查詢病人用藥紀錄,並且帶出交互作用資料,節省醫師時間,部分情境也可研議改成電話問診降低資訊使用門檻,讓不熟悉手機操作的長者也可以利用。羅一鈞說,會持續針對開藥途徑,例如診所醫院視訊端門診持續加開,讓民眾更方便預約到抗病毒藥物門診。但他也要特別要提醒藥物藥足夠,沒有限縮對象不能拿藥,而是要讓過去習慣直接到診間看診拿藥,改成居家隔離拿藥,未來會持續移除障礙,讓居家民眾更方便領藥。面對醫護人力吃緊,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表示,一般確診者採檢後回家靜待結果,若PCR陽性,會透過健康存摺或自主回報系統回報,要搜尋有關遠距視訊門診。「目前醫院都在努力希望滿足需求看診需求,如果放寬電話問診,效率應該會改善,現階段都是不斷滾動改善。」對於國內口服藥物領藥困難重重,憂心藥物缺乏。陳時中表示,從來沒有遇過一個病人同時遇過這些情況的,每一關卡都碰壁,並表示目前有下放20幾萬份口服藥物,還有20萬馬上近來驗貨,已超過超過3%人口,數量不算少。
-
2022-05-09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輕症去哪?亞東院長邱冠明:待在家是最安心選項
國內本土疫情持續升溫且還看不到高峰期,國內篩檢及專責病房亮量一再追加,外界憂量能相當吃緊。亞東醫院院長邱冠明出席疫情記者會指出,國內走上共存的可能結果,會有大量確診數增加,但希望不要影響到其他病人的需求,希望確診者能及早用藥,並提前準備好遠距設備及APP避免壓縮醫療量能。邱冠明表示,病毒演化過程充滿競爭,科學無法殲滅病毒,因此共存是可能的結果,但過去只有少數資源處理能夠處理確診者,若7日累計超過50萬確診時,當然會影響到其他病人的醫療需求,導致傷亡會大於確診本身的傷亡。因此他認為,居家照護是需要盡速落實,目前亞東醫院的專責比例不斷拉高,已經高過26%,但受到相繼居隔和確診的影響,急性病床只剩下不到62%,「專責滿了再開,開了又滿,滿了又開,不是可持續的好方法。」邱冠明指出,提醒民眾來醫院PCR採檢一定要更新手機,目前有超過2成失聯或電話不通。另外輕重症分流的人數,已經即將在昨天突破兩萬,可讓92%民眾在家等待身體病毒清零,8%需要醫院集中檢疫所資源。他表示,當國內選擇共存時,社區也可以進行居家照護,各級醫院基層診所當然沒有置身事外的正當性,大家都要一起面對。邱冠明說,疫情讓新北急診來診人次,來到十年平均最低點,但過去一個月迅速上升,採檢等需求急症需求人數超過8倍以上,希望攤平橘色急診實際掛號人次,也需要大量挹注社區篩檢和急診、門診的資源,但坦白說人數還維持上升趨勢中。同時他也表示,確診有症狀、有接觸,或快篩陽、PCR陽性等健保資料庫,透過健康存摺能讓確診者有機會知道資訊,再搭配自主回報系統,也可能透過簡訊收到的確診資訊,轉到縣市政府、照顧團隊,「目前一層一層考驗量能和時效,若覺得訊息有點晚,醫院等派發名單也很辛苦。」邱冠明說,目前有調整讓醫院上傳資料時,同步發簡訊,希望第一時間讓確診者得知訊息,希望幫助高風險族群早點取得抗病毒用藥,減少重症發展,避免排擠非確診者的醫療資源,都能獲得控制。至於用藥部分居家和集中檢疫所都啟動「遠距通訊診療」,希望讓他們早點取得用藥,但現在實務上因用藥複雜,包含有症狀、慢性病用藥等不同需求,除了遠距醫療APP外,「希望早點放行電話門診以提升效率。」「很多朋友問我怎麼處理確診狀態,我說家是最好的選擇,沒有明顯症狀,待在家裡等待病毒清零是最安心選項,畢竟集中檢疫所和病房都不是那麼舒服或合乎期待。」邱冠明呼籲,準備好數位接軌的軟硬體,可以執行遠距醫療關懷對話,必要時也有綠色通道,希望及早用藥避免重症,讓台灣醫療可持續進行。
-
2022-05-05 新冠肺炎.防疫懶人包
QA整理包/收不到簡訊?不填會被罰嗎? 確診自主回報系統疑難一次解決
新冠疫情逐漸嚴峻,本土個案已破2萬例,指揮中心自5月1日起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提供確診者一次性網址填寫資料,以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防疫新制上路,「聯合新聞網」整理出確診者該如何因應及自主回報詳細流程,替你一一解惑。Q1:自主回報疫調系統是什麼? 因應國內本土疫情升溫,為避免各縣市疫調的人力調度困難,即日起改為確診者自行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包含個人基本資料、檢驗日期、密切接觸者及身體狀況調查。Q2:確診後該怎麼獲得系統?若民眾PCR檢測為陽性,疾管署會根據民眾在篩檢站填寫的手機號碼,發送簡訊,通知填寫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Q3:該怎麼確認是不是疾管署發的簡訊?會不會是詐騙?PCR篩檢結果為陽性後,疾管署會利用手機傳簡訊通知,收到簡訊後,請務必留意以下3項資訊,以免受騙。簡訊顯示門號為「0911-514-588」、簡訊內容為「您為COVID-19確診個案,請前往自主回報系統網站並核對個人資料後,主動回報密切接觸者資料,並通知您工作或就學的聯絡窗口⋯」、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網址開頭:https: //bbs.cdc.gov.tw/。Q4:需要填寫哪些資料? 多久內要回報?點選網址後進入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後,首先輸入身分證號碼/居留證號碼後六碼,確認隱碼的基本資料是否與本人相符,接著詳細閱讀「法源依據暨個人資料蒐集告知事項」,按下「已詳閱且同意提供資料處」,並觀察是否有警示症狀,若有相關症狀,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人員。完成後再勾選您是否為孕婦、有接受血液透析、65歲以上且獨居,3個選項可複選,若沒有可跳過繼續填答。下一步是回想密切接觸者,發病前兩日至您被隔離日的「可傳染期」期間,曾共同居住、工作或就學的人。最後填寫基本資料,包含本人手機號碼、居住地址、職業或身分別、目前工作或就學的公司/學校,若確診者無法填寫或為未成年人,請填寫訊息代收人或法定代理人聯絡資料。指揮中心表示,確診者收到簡訊後,請在24小時內完成回報,以利疫調進行。Q5:確診沒收到簡訊怎麼辦?指揮中心表示,若當天沒收到簡訊通知,可登入「健康存摺」後,查看PCR檢測結果,若為陽性個案,可直接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前往填寫資料。若有民眾因健保資料太舊,且採檢時留下的電話有誤,可能會導致收不到簡訊,可拿起健保卡透過讀卡機進入衛服部健保署網頁,即可更新電話、住址等資料。Q6:收到簡訊不填會有罰則嗎?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43條第2項,確診民眾收到簡訊後,若未按規定填寫疫調單,或是提供錯假資訊,可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67條第1項第3款,處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鍰。Q7:進入填報網站卻出現「已填過」?指揮中心表示,身分使用一次性是為了資安考量,若是自行在網頁打上網址登入,就會出現類似狀況,提醒民眾應使用簡訊所收到的網址填寫,請勿自行填網址。
-
2022-05-05 新冠肺炎.預防自保
確診孤兒仍收不到簡訊 「健保快易通APP回報形同虛設」
本土確診個案增加,民眾抱怨確診卻等不到居家隔離通知,直到打電話給119轉接衛生局,才發現手機號碼等資料都是錯誤資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為解決通報延遲及資訊錯誤問題,昨日宣布開放民眾可由《健保快易通》APP回報,沒想到又接獲民眾投訴「資料還是錯,且無法自行更正。」新北一消防員表示,自已打過四劑疫苗,日前因頭痛發燒咳嗽拉肚子,在家快篩陽性,昨天一早到基隆長庚醫院進行PCR篩檢,下午2點多查詢《健保快易通》APP發現確診,但系統無法填寫資料,只好先填寫基隆的快速通道通報。到了今日一早病況較昨天嚴重,咳嗽有血、出現胸悶、味覺喪失,卻遲遲未收到確診及居家隔離通知,打119電話轉基隆巿衛生局,衛生所人員跟他對資料,才發現手機號碼等內容都是錯的。消防員說,這份資料所留的手機,就連自己也沒看過的號碼,若資料是錯的,那中央系統發送到那支錯的手機號碼,豈不是讓收到簡訊的人很慌張?承辦員見狀也有點傻眼說「全部資料都是錯的,Oh My God。」隨後他透過衛生局更新資料後,終於順利收到簡訊,可以填自主回報系統時,沒想到照樣出現錯誤,顯示「目前無法填報,請稍後再試」,中央回報系統一卡再卡,根本無法應付上升的確診數。另一位宜蘭的江姓民眾也投訴,自己從確診近三天都沒有收到居家隔離單通知,也沒有防疫包,尋求各家單位、狂打1922電話也都是得到互踢皮球的回應。直到昨日向採檢醫院再次確認資訊時發現,健保資料留的是將近20年前的地址和住家電話,當然沒有手機號碼,根本無法收到通知。「我超納悶我都去醫院這麼多次,也更新過聯絡資訊,但他們不曉得為何一樣是用很舊的資訊?」江先生表示,「我確診之後等這麼多天,什麼物資和居隔單都沒有收到,整個被遺漏。」而且採檢有留電話手機也都沒有更新與通知,就連自己想透過APP修改資料也無法,懷疑回報系統根本是一場空。
-
2022-05-05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24歲女打3劑重症亡 陳時中估疫情520達高峰
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再創新高,昨天新增兩萬八四二○例本土個案並新增五例死亡,其中一例死亡個案為施打三劑疫苗、日前公布為重症的廿四歲女性;新增個案中有七十七例中、重症個案,也創疫情以來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情高峰應落在五月廿日左右,近日將公布居家隔離對象優先適用快篩陽性視為確診,也將討論取消電子圍籬事宜。最快中旬 篩陽視同確診陳時中表示,過去採用匡列隔離、電子圍籬加上罰則,如今疫情進入一定規模,行政速度跟不上,已失去效果,這兩天會跟地方政府談;這是繼四月廿八日宣布簡訊實聯制退場後,另一個退場的防疫政策。居家隔離、檢疫者實施「快篩陽」並經醫師審核即認定確診的措施,最快五月中旬登場。六月起視疫苗接種情況,規畫讓接種三劑疫苗的密切接觸者,得免除居家隔離。因應醫療量能吃緊,指揮中心昨天也公布輕重症分流新規定,上修輕症、無症狀感染者收治於醫院的年齡至八十歲,住院天數以五天為原則。另外,指揮中心這幾天陸續下放輝瑞抗病毒口服藥物,今將配發兩萬人份至全台五十七家核心藥局,並將說明詳細的領藥條件和流程。五月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發言人莊人祥昨表示,累計發送六萬多人,回填三萬多人。昨起健保快易通App連結疾管署系統,健保署長李伯璋指出,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查看PCR檢測結果若是陽性,可直接點選與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填寫資料,縮短接觸者資料蒐集時效。疫情海嘯來襲,新北個案首度破萬,達一萬○一五一例;台北五五三八例,桃園四八一四例,台中一六八○例,高雄一○二一例,二○二○年至今本土加境外病例數,累計已逾廿萬。昨中症增七十二人、重症增五人,另有五例死亡,包括四例七十歲以上的二男二女,皆屬重度感染個案,多有慢性疾病;另一例為日前公布為重症的廿四歲女性,該名個案無慢性病,曾接種三劑BNT疫苗,四月廿六日發燒腹瀉、廿九日腹瀉未改善送急診,診斷為敗血症,五月一日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器官衰竭。在野轟下台 陳時中靜默陳時中昨天上午出席立院委員會,媒體提問在野黨批評陳時中防疫失守,應該下台,陳時中靜默八秒後回「已經下台了就沒有回應」,下午記者會再度被問到「已經下台」是什麼意思?陳說「如果下台了,問題我就不用回答了」。
-
2022-05-04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新服務上路 健保快易通APP串接自主回報疫調系統
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5月1日起上路。但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說,近來區級關懷中心接獲最多反映是「確診卻沒收到上傳自主回報簡訊」,北市至今僅收不到400筆,已反映一周,到現在未獲得解決。健保署表示,今起健保快易通APP連結疾管署系統結合,方便民眾直接自主回報,截至今上午11點30分已有1520人使用。黃珊珊說,確診者未收到上傳自主回報簡訊的原因是,以往PCR檢測陽性後,檢驗結果會在健保系統,而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是去抓健保資料,但可能抓到的是民眾很久以前留的資料,而非最新地址、電話,所以根本沒有傳簡訊給確診者,造成確診者沒法主動回報,更無法通報也哪些密切接觸的同住家人,也沒辦法自動開立居家隔離通知書,相信各地方政府都有一樣的情形。健保署長李伯璋說,今起「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健康存摺」APP(簡稱健保快易通APP)同步提供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管道。今起民眾登入「健康存摺」後,於「COVID-19疫苗接種/病毒檢測結果」功能的「明細」頁籤,查看「PCR檢測結果」,若是陽性個案,可直接點選「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連結,前往填寫資料,縮短接觸者資料的蒐集時效,達到快速掌握密切接觸者資訊、降低疫情擴散的目的。李伯璋表示,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即日起針對民眾採檢或投保時所留存的手機號碼,發送手機簡訊提供確診民眾專屬一次性網址連結,讓民眾自行填報同住者、公司或學校聯絡窗口等相關資料。今起健康存摺與該系統連接後,4月30日後PCR檢測陽性民眾,可直接在健康存摺內點選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的自主疫調資料並回傳系統,更為方便。李伯璋說,民眾在接受PCR檢驗時,務必留存正確手機號碼,方便後續連繫,當民眾PCR檢驗結果出來後,從醫院端上傳檢驗結果到健康存摺,健保署再將資料傳到疾管署系統,由疾管署進行研判等作業,資料串接時程約有3到6小時的落差,因此民眾得知PCR確診後,最長需等待6小時,才能開始填寫資料。民眾若對填寫「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有相關問題,請電洽1922或(02)7756-3970。李伯璋說,這次透過健康存摺連結疾管署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讓民眾在查看PCR檢測結果時,若是陽性個案,可立即自主回報,簡化作業流程,且健康存摺可授權眷屬管理,萬一家中長輩或小孩確診,民眾也可利用這個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疫調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健保快易通APP下載人次高達1788萬人次,且健康存摺目前已超過860萬民眾登入使用,防疫期間是不可或缺的好幫手,包括提供民眾查閱COVID-19篩檢結果、疫苗施打紀錄、快篩購買紀錄,成功扮演科技防疫的角色。
-
2022-04-26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
居隔新制 地方盼拿數據安民心
指揮中心昨天上午舉行跨縣市防疫視訊會議,雖許多縣市首長在會中表達疑慮與意見,但最後仍拍板居家隔離「三加四」新制。台中市長盧秀燕認為,要縮短為幾天才安全,民眾有疑慮,建議中央提出科學統計數據以安民心;花蓮縣長徐榛蔚也疑惑為什麼不是「五加二」,希望提出科學證據。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新北每天居隔三萬名以上,未來會更高,三加四是善意調整,但公衛體系負荷的行政流程沒有少,基層壓力依然大;副市長劉和然說,雙北疫情發展快,執行方式、策略難免與其他縣市節奏不同,各縣市若不能同步實施居隔轉型、快篩、自主健康管理,建議中央在新北等北部地區先行。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表示,三加四對雙北沒有實質意義,三天加四天,台北市連居家隔離書都還沒有開;雙北居家隔離希望試辦一個「自主管康管理加快篩」以減輕基層工作量,雙北情況特殊,以篩代隔較好,實施三加四的快篩試劑數量是否充足也是重點。桃園市長鄭文燦對「三加四」表達認同,他建議實施三加四比較不會有人違規脫逃,建議中央彈性改變電子圍籬政策;基隆市長林右昌說,縮減居隔天數政策是對的方向,表示中央有聽到地方的聲音,但須提出有效可行的配套,否則一樣「塞車」。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認為,縮短居隔時間符合各方期待。國民黨立委洪孟楷則質疑,四天自主快篩不需回報和確認,是「無為而治」還是「無能為力」?與病毒共存並非擺爛,更不該拿國人健康開玩笑。另外,盧秀燕在昨天線上會議中提出如何簡化行政流程來減少醫護、醫政、公衛和民政等防疫人員負擔也一樣重要,許多民眾下載健保快譯通APP,裡面健康存摺可查到陽性報告,可引導確診者填寫線上疫調單,節省公衛疫調時間以提高效率。宜蘭縣長林姿妙也建議縮短行政流程讓防疫人力有效分配運用,降低公衛與醫療人員負擔。新竹市長林智堅建議中央開放接觸者系統權限給地方民政系統,以利追蹤居家隔離個案,更即時提供個案協助。
-
2022-04-09 醫聲.癌症防治
2022癌症高峰論壇/提高部分負擔抑制醫療浪費 健保署支持新藥新科技
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共同主辦「2022癌症高峰論壇--無畏 癌症教會我的事」今天正式登場,健保署長李伯璋在論壇上,以自己曾發現早期腎腫瘤為例,強調對於疾病無畏的認同。同時他也對於聯合報針對癌友調查,有8成5希望新藥納入健保,笑稱應該是10成希望新藥納保。他表示,近年健保總額成長率約4.4%,但癌藥成長率已有10.68%,截至110年底,健保共收載154種癌症藥物,而在110年光是癌藥支出就高達新台幣403億元,其中以標靶藥物支出最高,占62.6%。「生命不能重來,所以對病人有用的,健保署都會設法給予經費支持,把一年八千多億元的預算花在刀口上」,李伯璋多次強調會跟病人站在一起,給予必要的醫療支持。不過他也說,以前癌症治療為化療,但副作用大,目前標靶和免疫治療效果更好,但相對費用高昂,因此必須推動使用者付費概念,提高部分負擔,省下來的錢則可用於癌症和重大傷病。衛福部昨天也公告調整部分負擔,並自5月15日起生效,李伯璋說,衛福部長陳時中強調不要因病而貧或因貧而病,造成就醫障礙;以前健保部分負擔只做半套,民眾無感,因此用「0元效應」抑制浪費。李伯璋說,所謂0元效應,是指一項物品或服務,從免費變成要付費,能顯著降低需求,因此部分負擔的改革有重要意涵,不能訂太高,更不應該免除,小額的部分負擔能在不增加民眾太多負擔下,相當程度的抑制浪費,「因為要從口袋拿錢出來才有感,才會有引導效應」。此外,在臨床治療與健保給付有差距時,也可考慮商保補位健保,這也是健保署持續關注的事。李伯璋也列舉健保署在新藥新科技預算分配上的努力,因為癌症新藥加速上市但效益不明,新醫療科技又發展無窮,在健保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審慎通盤規劃,因此健保署導入前瞻性評估(HS)作為編列預算參考、運用醫療科技評估(HTA)估算新科技成本及效益來輔助決策、另外也檢討已給付項目,有效的健保就加碼、無效的限縮給付,將資源用在最有效益治療。「有效的加速給付,無效的廠商還款,在藥價溝通上,希望廠商能跟國家站在一起,雙方取得共識,確保廠商有合理利潤,健保財務負擔不致過重,才可引進更多新藥。」此外,由於免疫治療費用比標靶貴三倍,所以除要求廠商將價格壓低,也審視真實世界數據,觀察臨床治療效果是否符合期望,也因此在109年2月,健保署決議暫停肝細胞癌及胃癌的新個案免疫藥物給付,隔年4月,美國FDA癌藥諮詢會議也反對給予nivolumab於肝細胞癌及Penbrolizumab於胃癌之適應症。李伯璋說,治療胃癌的免疫藥物若提前至第一線、第二線使用,不是不能考慮,但現在許多藥物用於晚期患者,治療效果可能不好,若早期使用對病人有益,健保署也在檢討中。不論那一種癌症,只要有合適的藥物都會想辦法照顧患者,但費用也必須思考,希望節省不必要的浪費,讓病人都有藥物可以治療。真實世界數據提供以實證為基礎的健保給付,李伯璋也以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第一線使用標靶藥物的存活率,顯著高於使用化療藥物,尤其以第一年最為明顯,即使到第五年,存活率仍有意義,所以務實處理給予給付。另外精準醫療已是未來趨勢,伴隨式檢驗與基因檢測更顯重要,健保署也加速藥物伴隨式檢測納入給付。而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生物相似藥似乎是節流的解方之一,李伯璋說,生物相似藥指的是跟原廠生物製劑有相同療效的藥物,生物製劑的年成長率約8%-10%,占整體健保藥費支出18%,且持續上升。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核准取得藥證,證實藥效跟原廠藥一樣,民眾就不必非得要用原廠藥,健保署除推動生物相似藥免除事前審查、放寬使用期限,也擴增給付規定,例如放寬年齡,但病人數可能因此變多,對財務也有衝擊影響,不過整體而言,推動生物相似藥是健保署努力的目標。節流解方之二,就是呼籲健保永續是全民責任,需要全民一起努力,「拿藥回家卻不吃、做過多不必要的檢查,都是在浪費健保資源」,健保署也推動健康存摺,讓民眾知道自己接受多少放射線劑量,因為放射線可能影響基因造成癌變,因此不必要的放射線檢查就不該做。李伯璋,健保是台灣人的驕傲,每次出席亞太經濟合作APEC或世界衛生大會WHA,外國人都很羨慕台灣健保,「尤其我們在A醫院做的檢查,可同步在B、C醫院的雲端看到結果,這是國外都做不到的事」,健保署正計畫出版英文書籍介紹健保制度,把台灣的驕傲推到全世界。
-
2022-03-29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
三四月瘋媽祖 指揮中心:必須接種3劑疫苗才能參與繞境
清明節連假4天將至,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今表示,近期疫情升溫,呼籲民眾分流祭祖掃墓,勿集中於清明節當日,另各地納骨塔須採總量分流管制,並於戶外搭棚祭拜;宗教繞境方面,所有參與繞境活動者均須接種3劑疫苗方可參加,且活動中不得鑽轎腳或搶轎,另外,沿途提供餐點者,須以盒碗或密封包裝,以降低染疫風險。媒體詢問,遶境照常舉辦,是否會呼籲政治人物不要到場跑攤?陳宗彥表示,沒有特別這方面規範。陳宗彥表示,每年三、四月媽祖繞境活動盛行,考量遊行類活動人多擁擠,呼籲宗教團體暫停繞境中鑽轎腳、搶轎等無法保持距離的儀式。另外,參與繞境的宗教執事人員、工作人員、信徒及民眾都必須接種3劑疫苗,參加者須持接種紀錄,包括數位證明或健康存摺,向主辦單位登記,主辦單位方可發給識別證。此外,沿途有提供餐點者,應以提供盒、碗或密封包裝餐點為原則,碗裝須加蓋,避免現場分裝,遶境沿途不可邊走邊吃;另建議主辦單位提供現場直播供信眾在家收看,也呼籲參與活動的信眾避免夜間在路邊群聚席地而眠,並戴好口罩,以降低群聚感染風險。內政部補充,有關繞境遊行以外的其他宗教集會活動,還是維持原來的防疫規定,例如500人以上活動須事前提報防疫計畫、須落實實聯制、量體溫等共通性防疫措施、宗教住宿場所除同住家人外限1人1室、舉辦宴席不得逐桌敬茶敬酒等。另外針對清明連假,陳宗彥說,這周六到下周連續4天假期,提醒可提前敬拜追思,有些縣市上周起鼓勵分流,但仍有許多人依傳統習俗選在清明當天,進塔部分,各縣市維持過去2年入塔總量管制,每個塔依照可容留人數、做動線分流,一邊進一邊出,部分縣市則規畫於戶外、不進塔內,請民眾配合。陳宗彥表示,地方政府已針對國人清明返鄉掃墓規劃相關因應措施,若想了解各地方因應清明掃墓的最新防疫措施,可至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瀏覽查詢,並呼籲民眾務必落實實聯制、體溫量測、消毒,維持社交距離,全程配戴口罩,大家共同為防疫努力。
-
2022-03-02 該看哪科.消化系統
消除C肝 近8萬人未用藥
台灣有32萬C肝病人需治療,政府希望2025年底前讓25萬病人接受C肝全口服新藥治療,達成世界衛生組織的根除目標,目前已達標一半。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科長連恆榮提醒,台灣有13.3萬人曾感染C肝尚未確認是否還帶病毒,根據60%陽性率推估,近8萬名C肝病人尚未接受治療。如果接到衛生單位的通知,或查閱健康存摺看到有C肝陽性結果,應盡速開始接受治療,以遠離發生肝硬化及肝癌的風險。連恆榮表示,截至去年底為止,有13.5萬人檢測發現有C肝抗體,但只有2600人有去驗病毒量或接受治療,尚有13.3萬人還沒進一步確認體內是否仍帶有病毒。C肝抗體陽性者,後續檢驗病毒量陽性比率約六成,若帶有病毒,就需要治療,推估13.3萬人當中,可能還有8萬人需治療而未治療。連恆榮提醒,過去曾經檢測C肝抗體陽性的民眾,一定要記得去檢驗病毒量,如果接到衛生單位或醫院的通知或提醒,應盡速安排檢查,如果忘記自己是否曾經檢驗,可查閱「健康存摺」,可看到三年內的成人健檢及其他檢驗結果。連恆榮指出,去年底確認符合使用C肝新藥資格者約6500人,今年1月初追蹤分析卻發現,其中竟然只有336人(5%)已接受治療,還有6164人未服藥。健保署提醒,平均每四名C肝病人就有一人會發生肝硬化,每20個肝硬化病人就有一人會肝癌,健保給付C肝全口服新藥只需服用二至三個月,治癒率超過98%,治療藥費約18萬元全由健保給付。現在全國有802家院所都可開立C肝新藥處方。若不確定有無感染C肝,45至79歲民眾、40至79歲原住民有公費補助免費接受C肝篩檢,希望多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