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7 11:32:21 科普好健康
產官學三方結合 打造AI精準健康醫療生態系
COVID-19疫情出現,醫療的價值與模式被重新定位,除了超前部署、運用新科技,服務設計及跨域合作網絡更是打造出精準健康醫療體系的關鍵;AI數位科技也更為重要,當大數據使用在醫療產業後,全球不再只聚焦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11-07 11:32:21 科普好健康
COVID-19疫情出現,醫療的價值與模式被重新定位,除了超前部署、運用新科技,服務設計及跨域合作網絡更是打造出精準健康醫療體系的關鍵;AI數位科技也更為重要,當大數據使用在醫療產業後,全球不再只聚焦
2020-10-03 08:59:00 科普好健康
我國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率全球揚名,衛福部公布最新肝臟移植手術成績,2005年至2018年,全台共完成肝臟移植6211例,三...
2020-09-19 09:27:40 科普好健康
對抗癌症的新策略已露出一道曙光,一場顛覆觀念的癌症治療革命正進行中,「免疫療法」的重現與「腫瘤微環境」的觀念促成這個改變...
2020-09-12 10:11:00 科普好健康
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排行榜中,排名第五就是惡名昭彰的頭頸癌,包括口腔、口咽、下咽、喉部等上呼吸消...
2020-09-05 10:01:00 科普好健康
單看萬芳醫院院長陳大樑的外貌,很難想像他是1957年出生,早已年過六旬。
2020-09-02 09:47:16 科普好健康
「啊~你洗腰子,一世人就沒去啊。」這是傳統對洗腎病人的印象,覺得一旦洗腎,人生就此黑白。50歲的黃先生已經洗腎3年,現在...
2020-08-29 09:51:23 科普好健康
苗栗70歲吳奶奶因末期腎臟病必須洗腎,卻因同時併有低血壓和心臟衰竭,台糖診所院長莊世雅建議她使用腹膜透析,簡稱「腹透」,...
2020-08-22 09:11:03 科普好健康
統計至8月20日,全球新冠肺炎感染確診人數已達2260萬人,死亡人數為79.2萬人,台灣因超前部署,全民配合政府防疫政策...
2020-08-15 10:00:03 科普好健康
「陳醫師,真的不用兩萬嗎?真的可以用微創手術開嗎?真的可以讓我再正常走路嗎?」86歲的阿公,顫抖著一雙變形的膝蓋,已呈現...
2020-08-01 09:38:35 科普好健康
五十肩、網球肘、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等患者常見四肢慢性骨關節疼痛,大部分透過口服或局部藥物注射、復健,症狀可緩解,但少數...
2020-07-25 13:44:48 科普好健康
台灣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發生率雖然不比歐美國家,但近年攝護腺已悄然成為台灣男性發生率第四名,病患確診時有超過三成已經...
2020-07-18 10:15:03 科普好健康
環境荷爾蒙充斥於日常生活的用品,如塑膠製品、保養化妝品、清潔劑原料、殺蟲滅菌劑甚至醫療器材。人們可能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
2020-07-11 10:55:03 科普好健康
一名43歲的南京眼科醫師,因為腦瘤復發,行走困難、不停抽筋而赴花蓮慈濟醫院求助。花蓮慈濟利用中藥當歸中的成分,研發出標靶...
2020-07-04 10:33:02 科普好健康
視力模糊就是白內障?55歲的王先生近半年因視力逐漸模糊,以為是白內障加劇,直到惡化程度嚴重,已影響日常生活後,才就醫尋求...
2020-06-20 09:17:03 科普好健康
門診常遇到一些父母帶著孩子來看診,這些孩子有幾個共同點,即「晚睡、不讀書、花很多時間上網玩遊戲、對其他事情興趣缺缺」。不...
2020-06-06 11:15:40 科普好健康
許多病患及家屬得知脊椎疾病如骨刺或腫瘤必須開刀時,都會擔心手術風險與後遺症。其實,隨著現代精準儀器和醫療科技的進步,輔以...
2020-05-23 10:24:37 科普好健康
「最近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盡量不去室內密閉場所,厝邊揪我去戶外步道走走,人家王太太爬起步道來臉不紅氣不喘,為什麼我連走一點...
2020-05-16 09:53:07 科普好健康
人活著就是為了一口氣,賴以維生的空氣及約占其五分之一的氧氣之重要性不言而喻。2019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即頒給了發現細胞如何利用氧氣、適應氧氣濃度變化的分子機制。不過,氧氣卻也是最天然的毒素!在吸入身體的每一口氣中,即便氧氣化為燃料給予我們生命力,卻也因此轉化成人體內的危險分子-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2020-05-09 10:55:05 科普好健康
口述/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
2020-05-02 10:38:42 科普好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雖然國際和病毒的爭戰尚未看到曙光,但國內近三百例案例解除隔離,讓人為之一振。但其中仍有未知謎題,如解除隔離的金芭黎舞廳台商個案,在80天的隔離期,病毒檢測結果始終在弱陽性和弱陰性間變化,如此詭譎多變的新冠病毒表現,著實令人訝異。
2020-04-25 10:30:54 科普好健康
口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葉士芃
2020-04-18 10:45:33 科普好健康
在暈眩門診中,常會見到苦於經常性姿態性暈眩的患者,他們一轉頭,就會感到全身不適、暈眩、惡心或嘔吐,就醫時,常被診斷為「耳石鬆脫」。網路上有教人如何在家做耳石復位術的影片,在施作時,必須自己把頭轉到特殊位置,然後再轉向另一側,再翻身,最後突然坐起。患者就診時,往往會詢問是否可以按照影片自己做?或者是已經做了很多次,為何還在暈?甚至更暈了?
2020-04-11 09:27:03 科普好健康
這一個多月來,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一般手術少了許多,但是因為趕工口罩與相關抗疫設備而造成的傷害卻多了,也嚴重許多。
2020-04-06 22:59:57 科普好健康
美商3M拒絕美國政府強制購買N95口罩引發喧然大波,也讓N95口罩受重視,不織布公會今天在官網資訊分享,談談N95口罩的...
2020-04-04 00:43:00 科普好健康
在被告知確診罹癌時,每個人反應都差不多,震驚、傻住、無法接受,但如果醫師接著說,「不用治療,先觀察就好」,一時之間,癌友應該很難接受,質疑既然已經罹癌,為何能夠不做任何積極治療,只需慢慢「觀察」?
2020-03-28 10:52:12 科普好健康
新冠肺炎全球大爆發,出現許多「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日前發表最新研究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症狀,除了最常見的發燒、乾咳、倦怠、痰等典型呼吸道症狀外,還會發生無嗅覺、嗅覺低下及味覺障礙等非典型症狀。因此,不只是一般民眾,甚至醫師也有可能輕忽這些非典型症狀。
2020-03-26 17:10:46 科普好健康
近日許多上班族,因為防疫配合公司改為在家上班,但並不是每個人的家都很適合辦公,環境讓人容易分心,讓8小時工作拖長變12小...
2020-03-21 00:45:00 科普好健康
四歲何小弟自幼瘦小,經常生病,雖然胃口不錯,但體型偏瘦,運動後容易氣喘吁吁。有次看診時,醫師聽到有心雜音,轉介至本院,經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有膜周型心室中隔缺損約0.5公分(見圖),胸部X光顯示心臟肥大。與父母親商量後,為治療他的心臟衰竭及促進發育,入院接受心導管封堵心室中隔缺損。
2020-03-14 00:59:00 科普好健康
口述/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化學製藥研究所副所長莊士賢
2020-02-23 13:43:17 科普好健康
一名10歲小女生,在聽到鞭炮聲響後暈倒,家人以為她嚇暈。直到有一次,在學校暈倒後心室顫動發作,經學校老師急救得宜,消防隊抵達後使用自動去顫器電擊後恢復心律。事後經診斷為QT延長症候群,與家長討論後,為小女生裝上體內去顫器,同時用服用藥物治療,以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