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6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健康隨堂考》發燒藥該多久吃一次?
註:IE8(含)以下版本瀏覽器可能不支援此頁功能!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5-11-06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註:IE8(含)以下版本瀏覽器可能不支援此頁功能!
2015-10-26 該看哪科.兒科
腸病毒正在流行,疾病管制署日前監測發現,腸病毒D68型(EV─D68)有明顯增加趨勢。由於該型別曾在美國、日本造成急性無力脊髓炎而導致肢體麻痺等嚴重症狀,疾管署特地發出醫界通函,提醒醫師注意。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根據合作醫院診所回報資料,今年六至九月已發現七起腸病毒D68型輕症感染病例,年齡介於一歲至廿二歲,患者多有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統計國內自二○○七年至去年,共發現廿九例D68型病例,加上近期七起個案,雖皆是輕症,但往年八月為疫情流行高峰期,今年發現確診個案的檢體基因序列與美國有些許差異,研判可能是國內至今仍未出現重症原因。目前對學童及幼童威脅更大的腸病毒型別,仍以容易造成重症的71型為主。▍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10-15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我們都經歷過活生生的夢境,有時令人害怕,心跳加快,早上醒來覺得沒睡好。但你可能不知道,做惡夢或怪夢,有時是這六種情況引起的:1.處方藥:醫生開的許多藥會造成惡夢和其他怪夢。雖然不見得會列為副作用,但是吃處方藥導致做惡夢相當常見,包括抗憂鬱藥、高血壓藥、帕金森氏症的用藥和某些抗生素等。2.發燒:若你曾感冒發燒過,你可能知道晚上會做怪夢。發燒時做怪夢,是因為體溫升高,使得大腦體驗幻覺和身歷其境的景像。3.吃辛辣食物:就寢前吃辛辣食物,可以影響你的體溫,干擾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EM)而做惡夢。芝加哥大學醫院精神科醫生麗莎.梅德利(Lisa Medalie)說,這是因為油膩或辛辣食物較難消化,進而干擾睡眠周期。一般而言,含有色胺酸或褪黑素的食物,使你做夢的時間更長,而且覺得夢境活生生的。4.喝酒:上床前喝好幾杯酒,不僅睡眠較淺、經常醒來,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時間也減少,導致睡眠不同階段迅速交替,使你做的夢身歷其境。酒精也使體溫略降,接著升高,這種不規則的現象令你較易做惡夢。5.糖尿病/低血糖:此病影響身體生產胰島素的能力,連帶影響處理糖。有時若是注射太多胰島素,血壓下降,導致低血糖,若是為時過久不予治療,會造成嚴重症狀,包括做惡夢。6.懷孕:孕婦常做惡夢,特別在懷孕最後三個月。通常做這些夢是她們在潛意識中,面對初為人母的恐懼和焦慮的方法。不要小看這些夢,心理學家認為藉著討論夢境,可以瞭解自己的焦慮和情緒,為成為母親做準備。▍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10-14 該看哪科.兒科
疾病管制署昨公布今年第5例腸病毒重症個案,為一名出生7天大的男嬰,從醫院出院後入住產後護理之家,出現發燒、意識變化等症狀,送至加護病房,檢驗確認感染腸病毒,研判是遭無症狀的幼兒或大人傳染。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的腸病毒門急診人次為1萬2743人次,為過去4年同期新高,目前社區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克沙奇A6型,今年共通報5例重症,3例克沙奇B5型、2例克沙奇A16型,其中2例死亡,分別是B5型及A16型。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說,該名男嬰於上月25日出生,出院後與母親入住產後護理之家,2日下午出現發燒,當日就醫,隨即收治病嬰室,7日因出現意識變化、發紺、心跳加快、血壓下降等症狀轉至加護病房,經醫院通報送驗確定感染腸病毒克沙奇B5型。羅一鈞表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症狀,不會有幼兒的手足口病,而是出現缺氧、發紺、意識變化等症狀,提醒照顧者多留意。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說,腸病毒71型容易在2到5歲的幼童族群造成重症,伊柯病毒或克沙奇A、B型病毒則是在新生兒身上造成重症,呼籲家長及照顧者接觸幼兒前要洗手,生病戴口罩等,避免傳染。▍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10-1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方盈絜報導】登革熱讓大家聞之色變,全國案例超過兩萬,還在持續發燒中。台中28歲的劉先生因為發燒不退,到住家附近醫院就醫,一度被懷疑感染登革熱,患者轉往衛福部豐原醫院就醫,確定診斷是肝膿瘍造成反覆發燒,住院10天康復返家,也接到衛生單位通知,檢驗結果並非登革熱,稱得上是虛驚一場。劉先生九月中因為梨子盛產,工作量大增,覺得異常疲累,因高燒不退和全身無力,還以為是中暑,在住家附近醫院打完點滴退燒,返家之後體溫上升又畏寒,再次至住家附近醫院接受點滴注射治療,因懷疑登革熱由該醫院採檢病人血液檢體,送至疾病管制署並通報疑似登革熱感染。但是劉先生回想起來並沒有被蚊子叮,覺得自己的症狀跟登革熱並不完全相同,為了進一步確定發燒原因和治療,自行前轉往豐原醫院就醫。豐原醫院肝膽腸胃科陳育佐醫師經執行超音波檢查,確定診斷患者發燒原因是肝膿瘍,也就是肝臟因為細菌感染化膿。陳育佐醫師表示,腹部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檢查顯示劉先生的膿瘍位於肝臟右葉,大小僅為2.8公分,加上病人生命徵象穩定,僅使用抗生素治療,並使用超音波追蹤病灶,目前已經康復回家。豐原醫院感染科主任王唯堯也說明,劉先生的細菌經培養為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是消化道常見菌種之一,平時存在健康人體,常見對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族群,造成多種器官組織散播性感染,合併嚴重敗血症,甚至死亡。王唯堯提醒,肝膿瘍經常被病人與家屬誤以為感冒等小病而延遲正確診斷與治療。所幸經過適當抗生素治療後病人已經康復返家,也一掃懷疑是登革熱感染的陰霾。【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9-25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回想當時還是心有餘悸。當時小兒剛滿17歲,總以為不是帶狀疱疹好發的年齡層,因此一開始去耳鼻喉科就醫,先主述症狀頭暈、碰觸耳朵會痛。醫師用耳鏡看一看,說:「中耳炎,吃完藥再回診……。」不過,小兒吃了2天沒有改善,更痛又發燒,因先前就醫的耳鼻喉科診所在星期日休診,於是換了家耳鼻喉科,醫師一看耳朵,嚇了一跳,說:「哪是中耳炎?是耳朵軟骨發炎,先吃抗生素,若1~2天沒改善,就要轉診大醫院治療。」天啊!就是耳朵痛,怎麼愈變愈嚴重!又吃了一天的藥……第二天傍晚接小兒放學,仍是沒改善,他依然很不舒服,於是轉到小兒家醫科診所就醫。醫師用放大鏡對著耳朵一看,看到2、3個小水泡,直說是隱翅蟲咬的,吃藥、抹藥就會好。問題是,小兒又吃了一天藥,到了晚上發燒至39度,似乎更嚴重。於是再次跑到小兒家醫科求診,這次醫師診斷為帶狀疱疹。幸好我有再次帶他求診,否則疱疹長在耳朵裡面,相當危險!日後在診療的過程中,小兒常會頭痛、頭暈,醫師說那是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經造成的不適,會慢慢改善。於是順道自費打了一劑帶狀疱疹疫苗,降低日後復發的併發症。▍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9-10 運動養生.有元氣
全台登革熱確診病例,在各方疏於防範下,突破六千大關,疑似死亡病例超過卅起,而且疫情開始蔓延全台,台南有民眾日前到藥妝店,發現防蚊商品現貨架幾乎被掃空。 目前登革熱嚴重區域只集中在南部縣市,有專家警告,疫情會隨著人的活動而蔓延,因此住在北部的民眾不要心存僥倖,專家分析,根據目前病例分布,疫情將沿著高速公路或快速道路。台南林小姐表示,因登革熱疫情嚴重,安南區已有500多個案例,內心相當恐慌,也有許多朋友購入蚊帳、捕蚊燈應急,而她日前在台南市藥妝店買東西時,更發現防蚊產品現貨架上幾乎被一掃而空。根據疾管署資料,登革熱感染初期會有發燒、頭痛、肌肉或骨頭痠痛等現象,部分患者會感到食慾不振。此外,噁心、嘔吐、腹瀉等也是常見症狀,病患會因水分流失處於缺水狀態。有專家建議,在登革熱疫情尚未趨緩之際,一定要注意居家防蚊工作,清除積水容器、加強打掃住家附近環境,擔心遭蚊子叮咬,可以使用相關防蚊產品,並避免前往疫區。
2015-08-21 健康百科.兒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由於新生寶寶神經中樞尚未發育完成,造成體溫無法恆定,常出現體溫忽高忽低的狀況。尤其,現在正值夏日,寶寶因新陳代謝快速,在高溫環境下容易流汗,若不小心容易染上風寒。若是寶寶發燒感冒,媽媽們照顧寶寶的負擔加重之外,內心也更是自責不已;許多新手媽媽因此心理壓力過大的消息時有所聞,小兒科醫師盧英仁告訴你,如何輕鬆避免小兒感冒。小兒科醫師盧英仁表示,臨床上認為,當寶寶體溫到達38度時,就是發燒。要特別注意的是,由於寶寶中樞系統尚未發展完整,若父母或照護者發現3個月以下的新生寶寶體溫超過38度時,應立即送醫,倘若無立即偵測到寶寶體溫變化,無法及時送醫,再加上寶寶病程進展快,稍有延誤恐引起併發症,如敗血症、腦炎、肺炎、泌尿道感染等,造成永久傷害。因現值梅雨季,午後常有雷陣雨,許多爸媽帶寶寶出遊,常會在外頭淋到雨。對此,盧英仁醫師解釋,淋雨、室內外溫差大,都可能誘發寶寶生病感冒!病毒多在咽喉部位,若是因氣管快速收縮,病毒隨之進入體內,恐有細菌感染等疾病上身!醫師也提供照護寶寶小秘訣,室內冷氣溫度應比室外溫度低三度即可、冷氣不要吹頭部、避免整日吹冷氣,也可讓寶寶穿連體衣(即包屁衣),因為寶寶的肚臍、腹部部位一旦受涼,就容易感冒;冷氣室內也可擺放水盆、讓寶寶適量喝水,避免缺水。而現今科技發達,可否借助科技讓媽媽們「不用溫度計仍可知寶寶是否發燒」呢?醫師解釋,因為寶寶在外頭活動時,無法隨時準備溫度計,當爸媽發現寶寶發燒,其實都已發燒一陣子了,對寶寶來說是一大威脅!目前市面上有利用溫感科技所製成的「溫感衣」;若寶寶的體溫超過37度,溫感衣偵測到後即開始變色,高達38度時,衣服的圖案就會完全消失,父母立即知道寶寶的體溫狀況,不需隨時帶著溫度計來量體溫,還可馬上知道寶寶的狀況,把握黃金治療時機!【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8-16 健康百科.泌尿腎臟
在建築工地工作的41歲陳男,工作需長時間搬重物,兩年前開始覺得右腰悶痛,以為是長期搬重物造成,直到近日產生有血尿就醫,診斷後才發現,右腎長了一顆2公分結石。楊梅天成醫院泌尿科醫師彭元宏說,結石的好發與喝水量有關,長期喝水不足加上高溫炎熱,易引發尿路結石。他說,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及膀胱,其中有任何一個器官有結石產生,即是尿路結石,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腰痛,結石的大小與疼痛程度無關;另外較特別的症狀則是血尿,因為結石容易在體內與泌尿上皮磨擦出血,混入尿中即成血尿;其他症狀有噁心、嘔吐、發燒等,有以上症狀,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尿路結石的治療有很多方法,主要跟結石的位置及大小有關,醫師會依照個別狀況選擇體外震波碎石術、輸尿管鏡取石術或是經皮腎造廔取石術。結石的好發族群,常與喝水量有關,長期喝水量不足者,再加上高溫炎熱天氣,就容易有尿路結石產生。彭元宏建議,平時喝水量應超過3000毫升,如果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工作者,喝水量甚至要更多。▍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8-07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家母前陣子突感覺胸悶、心臟無力,整個胸口被悶住,非常不舒服,而且嚴重頭暈不適。休息兩、三天,情況愈來愈糟,到附近診所就醫,當時心電圖正常,但血壓130多毫米汞柱,比正常值高,醫師要求隔天做心臟超音波檢查。沒想到,次日情況沒好轉,抽血白血球數值只有2400多,尿液也有血絲,甚至發燒達38.6度,醫師要求轉診到大醫院。家人趕緊將母親送某醫學中心急診,胸部X光檢查正常,腎臟超音波也無異常;但為保險起見,急診醫師幫家母注射點滴,在急診觀察數小時返家,醫護人員也安排改掛泌尿科門診。問題是,家母不僅全身無力,整個人臉紅又喘不停,頭暈沒有改善、食不下嚥,體力越來越差。她到醫學中心泌尿科看診,醫師懷疑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給予抗生素,要她三周後返院做核一檢查;但她心臟仍非常不舒服,臉紅、嚴重頭暈,尤其站立比躺下時更暈,大腿也有紅疹反應。家人當起名偵探柯南,大家七嘴八舌,「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細菌從尿道往上跑到腎臟,經由血液跑到全身,才會引起發燒、心臟無力。」「不不,應該是抗生素引起的藥物過敏,才會有紅疹。」「不是啦,是更年期症狀或高血壓……」經過好幾天折騰,家母病情愈來愈嚴重,家人於是帶她改到某區域醫院看病。「要掛哪一科?」掛家醫科、泌尿科、皮膚科、還是心臟科?最後決定掛泌尿科。只是醫師檢查腎臟並沒問題,建議將家母轉診到心臟科。由於家母就醫經過太複雜,回答醫師也有氣無力,家人只好整理所有病史及接受哪些醫療處置,一五一十讓醫師知道。後來心臟科醫師又做心臟超音波檢查,確認無異狀,但注意到她的大腿有紅疹,懷疑是登革熱,趕緊抽血檢查。答案揭曉:BINGO,終於找到病因。也因為這樣,父親才發覺前幾天好像也被蚊子叮到,就診也確定感染登革熱,所幸症狀不明顯。母親雖被確認感染登革熱,但她一直覺得心臟悶悶的,短短幾天因沒食欲而掉了近7公斤,後來勉強吃粥,症狀逐漸改善,白血球及血小板數也回到正常值。▍提供優質新聞,還需要你的鼓勵,按讚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29 健康百科.感染科
不安全性行為除了感染性病,也可能感染A型肝炎。疾管署近期監測疫情發現,國內至今有35例本土病毒性A型肝炎,其中6名可能是口肛接觸或肛交後口交的接觸傳染。疾管署防疫醫師蘇迎仕表示,該6名個案均為男性,年齡介於24至32歲之間,初步調查這些個案並無共食餐飲、水源或公共場所活動史,但自述提到曾有口肛接觸或肛交後口交行為,因此懷疑與性行為相關。根據國外文獻則,經由肛吻、肛交,可能會提高A型肝炎、阿米巴痢疾、桿菌性痢疾等腸道疾病傳播的風險,建議民眾最好避免這些不安全性行為,或避免口、肛直接接觸,也可以自費接種2劑A肝疫苗,避免感染。蘇迎仕說,國人最常在東南亞、或中國大陸因透過不乾淨的食物,或手部接觸到帶病毒者的糞便後,再接觸食物或口部而感染A肝,若出現發燒、倦怠、黃疸、食欲不振等症狀,應速就醫。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好心肝基金會最新調查發現,逾4成民眾不知道自己有沒有B、C肝,僅2成有做過篩檢並知道結果。現年53歲的病友林錦堂,13歲時出現黃疸,就診後發現原來是肝指數「超標」,但當年無法確認病因,追蹤多年才發現是C型肝炎,他接受干擾素合併抗病毒藥物治療,出現皮膚癢、起疹子、掉髮、味覺改變等副作用,體重掉了15公斤,結果卻治療失敗,未完全消滅病毒,後來花大錢改用C肝口服新藥才治癒。為了鼓勵B、C肝患者積極接受治療,肝病醫療策進會理事長高嘉宏說,今起2個月,將免費提供30歲以上B肝帶原者第二次篩檢,前300名參與者還可獲得星巴克儲值200元隨行卡1張,民眾可電洽(02)2382-5311。◎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28 健康百科.感染科
性接觸後應洗手 發燒、黃疸、全身倦怠 應加強篩檢疾管署今天發布今年截至7月27日35例本土病毒性A型肝炎確定病例,其中六例年輕男性個案,初步調查並無共通餐飲、水源、公共場所活動史,懷疑與性接觸有關,疾管署提醒民眾應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盡量單一性伴侶或減少伴侶數,且性接觸後應以肥皂、清水洗手。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過去十多年僅兩名零星個案恐與不安全性行為有關,而今年半年多就有六例,這六名個案年齡在24到32歲之間,因疫調發現並沒有共通餐飲等,懷疑與性接觸有關,無法排除是口肛接觸或肛交後口交等性行為所感染。他呼籲,民眾如果有不安全性行為、且沒有A型肝炎抗體者,可考慮自費接種兩劑A型肝炎疫苗,降低感染機率。疾管署也提醒醫師,尤其發現年輕族群出現發燒、倦怠、黃疸、食慾不振等症狀時,應懷疑是否為A型肝炎,加強篩檢。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至今共52例A型肝炎病例,其中17例為境外移入病例,35例本土病例;目前A肝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接種疫苗,若完成兩劑接種可維持20年以上的保護力。疾管署表示,A型肝炎潛伏期約15至50天,平均為28至30天,症狀包括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黃疸。A型肝炎主要經由糞口傳染,例如食用受病毒汙染的水或食物感染,手部接觸到帶病毒者的糞便後沒有清潔雙手又接觸食物,都可能感染。◎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23 健康百科.感染科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是北部五十三歲男性肉販,本月七日至十一日間發燒、惡心、嘔吐、咽喉痛、食欲不振三度就診,前天至醫學中心才發現感染漢他病毒。二○○一年至今,台灣共有十五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確定病例,巿場、夜市工作者及居民是高危險群。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由於這名男子一開始被當成感冒,前天傍晚到台北國泰醫院急診,才懷疑感染漢他病毒並通報;檢驗後確認,目前已痊癒出院。周志浩說,患者並未被老鼠咬傷,推測可能接觸遭鼠糞尿汙染、帶有病毒飛揚的塵土而感染,原因仍在調查中,同住家人未出現症狀。妻子平時也在市場工作,已安排採檢。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表示,患者工作的市場,今天將由衛生局派員前往清理環境及捕鼠。周志浩說,漢他病毒為人畜共通,但不會人傳人,傳播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尤其是老鼠。患者感染後,潛伏期約數天至兩個月,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倦怠、腹痛、下背痛、惡心、嘔吐、不等程度出血現象並侵犯腎臟,可能休克死亡。預防漢他病毒,應落實防鼠「三不」:「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清理鼠糞、尿,應配戴口罩及橡膠手套,並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噴灑,消毒作用卅分鐘後再清理。◎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08 健康百科.感染科
中國大陸近期出現多起蜱蟲叮咬引起的發熱伴隨血小板減少綜合症(SFTS)病例,疫情集中於華中、華北,衛福部疾管署表示,台灣沒有此病毒,但提醒台商及計畫前往大陸的民眾,避免長時間坐臥在草地、樹林等地。根據疾管署監測,中國大陸今年截至5月以來,已有達523例感染SFTS,其中17例死亡,疫情集中於河南省、山東省、安徽省、湖北省、遼寧省、江蘇省及浙江省等地,主要症狀為發燒、疲勞、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並伴隨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嚴重時可出現出血及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死亡率約為7%,日本及南韓近年均有疫情發生。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台灣也有該類蜱蟲,但至今未發現帶有SFTS致病的病毒,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蜱蟲會附著在豬隻、老鼠及貓、 狗等寵物身上,多生長在低海拔山區、丘陵,每年的4到10月為流行季節,由於蜱蟲體長約0.1至0.3公分,不容易被發現,提醒民眾避免長時間坐臥在草地、樹林等地,盡量避免穿涼鞋,回到家盡快沐浴及換洗全部衣物,如果摸寵物也要記得多洗手。◎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08 健康百科.感染科
一名70歲家住苗栗的老翁,日前因精神錯亂,忘東忘西,錯把毛巾當成褲子穿、常常忘了已經吃過飯,家人送至急診,醫師做完電腦斷層當成中風治療,隔天又出現意識障礙再送急診,才發現原來是感染日本腦炎。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新增5例日本腦炎病例,分別出現在新北市、苗栗縣、嘉義縣、台南市及高雄市各1例;今年累計15例確定病例,高於去年10例與前年14例,多集中於南部地區,其中新北市的案例曾經到嘉義旅遊,懷疑是從嘉義感染,呼籲民眾應留意現在是日本腦炎流行季節,適齡嬰幼兒應按期接種疫苗。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新增的5例個案年齡介於48至70歲,發病期間出現發燒、意識障礙等症狀,目前2名個案病情穩定住普通病房,另3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同住家人皆無不適症狀。日本腦炎的典型症狀如發燒、頸部僵硬、意識不清,若病患出現的症狀並非典型,例如精神錯亂等,加上年齡等因素,可能被懷疑是中風、失智等症狀,請醫師在臨床診治時應多注意。◎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7-05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新光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威宇:先前有母子自韓國返台後發燒,醫護嚴加戒備,後來證實是流感,虛驚一場。MERS不知何時襲台,一開始必從醫院爆發,建議民眾非必要切勿到醫療院所,特別是急診,以降低感染風險。看南韓對抗MERS,是否勾起您對2003年全民抗煞的回憶?如果MERS來到台灣,曾受SARS洗禮的我們準備好了嗎?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建立MERS防線,邀請抗SARS專家,提醒抗MERS小撇步,歡迎大家一起增加防疫軟實力。◎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24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成人感染科主任李垣樟:面對MERS,最怕「暗著來」。大家若赴南韓或中東旅遊返台,出現發燒等類似感冒症狀,到院治療時一定要告知旅遊史,醫師才能更準確診斷病情。此外,這段期間到公共場所,不妨戴口罩,既可防堵流感,也可避免MERS。看南韓對抗MERS,是否勾起您對2003年全民抗煞的回憶?如果MERS來到台灣,曾受SARS洗禮的我們準備好了嗎?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建立MERS防線,邀請抗SARS專家,提醒抗MERS小撇步,歡迎大家一起增加防疫軟實力。◎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23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民眾如果從MERS流行地區返台,並有發燒、咳嗽等現象時,應避免前往公共場所,應戴上口罩,自行開車或搭乘救護車就醫。若有咳嗽、噴嚏等呼吸道分泌物,應以手帕摀住口鼻,且避免碰觸電梯按鈕、手扶梯手把、門把等。看南韓對抗MERS,是否勾起您對2003年全民抗煞的回憶?如果MERS來到台灣,曾受SARS洗禮的我們準備好了嗎?聯合報健康版與元氣網建立MERS防線,邀請抗SARS專家,提醒抗MERS小撇步,歡迎大家一起增加防疫軟實力。◎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21 健康百科.感染科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芝加哥公共衛生局(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等單位,19日聯合提出緊急呼籲表示,大芝加哥區已經出現六起男性罹患流行性腦膜炎(meningitis)病例,其中一人已經死亡,由於該疾病好發於與同性發生性關係的男子,同性戀以及雙性戀的男性,應盡快施打流行性腦膜炎預防針,以防範疫情擴散。芝加哥公共衛生局局長茱莉‧莫立塔(Julie Morita)19日表示,大芝加哥區六名感染腦膜炎的患者,全部都是男性,其中五名在芝加哥市,另一名在杜佩琪郡。除了上述已確認患者,還有一名疑似患者正進行確認。衛生局指出,所有六名染病男子,都與其他同性男子「同床共眠」過,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衛生局及疾病防治中心呼籲所有同性戀、雙性戀的男性,都應該盡快施打腦膜炎疫苗。衛生局強調,特別是HIV陽性的男性,一定要注射腦膜炎疫苗。如果已經施打過疫苗,但時間已超過五年者,衛生局也強烈建議應該重新施打,此外,由男性變性為女性者,如果與其他男子發生關係,也要施打疫苗,以防萬一。莫立塔說,流行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疾病,但已有疫苗可以防治,目前芝加哥衛生局已與疾病防治中心合作,盡可能保障高危險群的生命安全。根據疾病防治中心指出,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的主要傳染途徑是飛沫與接觸傳染,是一種突然發作的疾病,潛伏期約二到十日,發作時常見症狀有發燒、劇烈頭痛、噁心、嘔吐、頸部僵直、出血性皮疹、粉紅斑、精神錯亂、昏迷、抽搐等。偶爾會出現猛爆性敗血症,發作時會立即出現瘀斑及休克。由於芝加哥一年一度的同性戀嘉年華會將在20、21日舉行,衛生局緊急提醒所有高危險群,一定要注意防範感染,衛生局即日起,在芝加哥市3656 N. Halsted St.提供免費腦膜炎疫苗施打服務,有需要者可直接前往。◎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14 健康百科.兒科
3歲黃小妹連日發燒,雙眼充血,舌頭紅通通的,家長以為是感冒,送醫才發現是川崎氏症。醫師表示,目前為小兒川崎氏症好發期間,幼兒發燒超過5天,眼睛、舌頭發紅,應及早就醫。黃小妹發燒多日不退,家長帶到衛福部豐原醫院檢查。小兒科主任馬志豪發現,患者雙眼充血、舌頭變紅彷彿「草莓舌」、手腳末端紅腫、四肢和軀幹出現紅斑皮疹,都是川崎氏症特徵。馬志豪說,川崎氏症是全身性血管炎,會造成冠狀動脈血管變形,變成後天性小兒心臟病,感冒、泌尿道感染導致的發燒等症狀可能誘發;黃小妹治療住院6天後出院,返家後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已恢復健康,血管也變正常。醫院表示,台灣每年新增800例川崎氏症個案,全年都可能出現,以4月至6月最多;幼童發燒超過5天,有紅眼睛、草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四肢末端紅斑浮腫、身體皮疹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醫師強調,川崎症好發於6個月到5歲間幼童,目前發病原因仍不明,發生率不高,但黃種人身上特別多,常見於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若有類似症狀應及早就醫,只要把握黃金治療期,效果都不錯。◎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09 健康百科.感染科
一名跟團來台觀光的大陸幼童感染麻疹,在可傳染期間曾到過野柳、101大樓、國父紀念館、日月潭等知名景點,衛福部疾管署掌握一百四十七名接觸者,目前尚未有人出現疑似症狀。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這名大陸籍十六個月大男童,本月一日輕微發燒,隔天隨父母、哥哥一家四口自河北省隨旅行團來台觀光,住在桃園市新屋區百倫飯店。三日男童隨團前往野柳風景區、碧海山莊、國父紀念館、101及南投鯉魚潭水蓮大飯店,出現耳後長疹子、口腔有黏膜斑點等症狀;四日前往日月潭、中台禪寺,入住嘉義府野度假酒店。男童四日持續發燒,其父為小兒科醫師,觀察症狀懷疑男童感染麻疹,五日以專車送至醫院,並收治負壓隔離病房。經檢驗確定感染麻疹,男童昨日出院,預計今天上午離台。周志浩說,男童感染麻疹的暴露期間人在大陸,曾與當地麻疹疑似個案接觸,研判為境外移入病例,為今年第十三例境外移入。◎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29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盲腸炎是一般外科常見急症,但由於發作的部位與大腸炎、大腸憩室炎所表現的腹痛極類似,甚至因鄰近骨盆腔,也有可能因卵巢炎或膀胱炎,以致容易與盲腸炎彼此混淆。因此,醫師若要進行盲腸炎的鑑別診斷,常需根據病史、理學檢查及血液檢查進行綜合評估。盲腸炎起初症狀,通常是肚臍附近有悶悶的陣痛,接著疼痛點慢慢轉移到右下腹,另一個典型的症狀則是按壓右下腹部,當快速放開,會感覺到反彈的痛楚。此外,患者也會出現食欲變差、伴隨惡心、嘔吐等現象,有些還會有輕度發燒(大約攝氏38度左右),白血球上升的情況,有些人甚至以便秘或腹瀉並夾有血絲的症狀來表現,可謂症狀多變,如同千面女郎難以捉摸。針對盲腸炎的診斷,目前的影像學檢查如X光,根本無法做判別,即使電腦斷層(CT)掃描,對於初期的盲腸炎也看不出來,本案例是因為盲腸已化膿了,才可以由電腦斷層來確診。因此,以往臨床對於疑似盲腸炎的診斷,往往需採剖腹探查,現在則進步到可以利用內視鏡進行檢查。俗話說,人心隔肚皮,外人難以猜測;同樣的,盲腸炎若是發生在深處,或因病患過度肥胖,或表現症狀不典型,以美國為例,平均每百名疑似盲腸炎個案中,就有10多人開刀後才確認不是盲腸炎,這也是一般外科最常見的醫療糾紛案例。要注意的是,盲腸炎若未緊急處置,可能造成盲腸破裂或穿孔,甚至引發腹膜炎或敗血症,對於免疫力差的老人或肝硬化、洗腎病患,可能會有致命之虞,疏忽不得。臨床上,的確有極少數醫師只知問診而忽略理學檢查的重要性,所幸本個案盲腸炎化膿的病程進展較慢,最後先以盲腸引流手術,待控制局部發炎後再割除盲腸,這種兩階段手術目的在避免剝離不易而傷到腸子。值得一提的是,盲腸與闌尾在不同部位,盲腸位於小腸進入大腸的位置,但另一端長出一根小管子,則是闌尾。一般所說的盲腸炎,其實是指闌尾發炎。諮詢/彰化秀傳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麥振銘◎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10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文、圖/摘自大塊文化《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作者朱柏齡】「熱痙攣」所產生的現象如果病人沒有發生抽筋,便還沒有到痙攣的地步,因為熱痙攣會致使肌肉抽筋。熱痙攣的症狀可以有發燒,也可能沒有發燒,但是病人必須暴露在熱的環境裡,而且處於運動或工作中。熱痙攣通常在運動時發生臺灣的春末夏初,早晚還算涼爽,一位年輕男性,異想天開,穿著厚衣褲加皮衣外套晨跑,心想這樣可以邊兼顧到減肥,好在夏天來臨時展現出好身材;不料運動後沒多久,便發生抽筋症狀,因為他出現了過度運動、身體卻無法散熱的「熱痙攣」。當運動量過大、汗流太多、水分及電解質會快速流失,導致血中鈉、鉀離子濃度相對偏低,造成肌肉收縮,引發了疼痛、抽筋或顫抖。較常發生在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和腹部的肌肉群;也有可發生在其他做了劇烈運動的肌肉群,而且可能會連續發作。除了不要在高溫環境下,從事太過激烈的運動,時間也不宜過長;特別是學校在排體育課時,應盡量避免在中午前後。為什麼會熱到抽筋運動時發生熱痙攣,譬如打球,可能就是手或腳抽筋,一般腳抽筋較多,因為腳離心臟較遠。為什麼會熱到抽筋?主要是因為電解質不平衡!當水分及電解質流失過多,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就會造成運動的肌肉抽筋,這便是「熱痙攣」。常有朋友問我:「夏天游泳的時候,腳抽筋算不算是熱痙攣?」這不是,是血液循環不好的問題;因為不論是在泳池、海邊、溪流中,水溫會比體溫低,加上肌肉運動的時候需要大量的血液循環,低水溫會使血液循環變差,運動後血液循環不夠到一個程度,就會抽筋;這跟在戶外或大太陽下游泳,是沒有什麼關係的。至於因生病而發高燒的抽筋,是病人自己體內的高溫影響到神經系統,神經系統受傷會產生抽搐、全身的抽筋,這和因外在環境所造成的熱痙攣是不一樣的。熱痙攣的處置● 短暫休息,讓身體冷卻。● 喝些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果汁。● 做些柔軟的伸展操,溫和的按摩受到影響的肌肉。熱痙攣時肌肉受影響的時間可從短暫的1-3 分鐘,或甚至長達數小時之久。● 如果痙攣現象一個小時後沒緩解,便需趕快找醫師協助。關於《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夏天當熱浪來襲時,不只是軍方,民間之戶外工作者如工地勞工、快遞、路邊收費員、機車騎士、運動員......及中暑的高危險群,也有因中暑不幸死亡的案例,從新聞媒體報導的中暑案例中可發現:一般民眾對熱傷害的預防及初步處理常識相當不足,導致自己、親人或朋友,已有熱傷害縣象卻並未察覺,更遑論現場未立即先做降溫處置,因而導致發生中暑及嚴重併發症的憾事。中暑個案的初期表徵,可能僅呈現體溫過熱及神智不清,但若未獲得及時診斷與適當處置,其病況將逐漸惡化而出現凝血功能異常,以及肝、腎、心、肺等重要器官衰竭的嚴重併發症狀。因此,急診的醫療團隊是否能儘早正確診斷、及時適切急救,將決定病人的治療成效及預後。感染、中暑,造成體溫升高的機轉不同,退燒針劑只對感染的發燒有效,對中暑的發燒是無效的。感染及中暑兩者造成體溫升高的機轉不同。感染發燒因病原菌造成發炎反應,刺激體內的發炎細胞產生發炎致熱因子而使體溫升高,退燒針所針對的是發炎反應;而中暑的體溫升高,是大腦的體溫調節中樞失能所導致,所以使用退燒針劑是無效的。且中暑所產生的各種併發症,多半都是熱對細胞及器官的傷害所造成的,中暑的病人若未在3個小時內將核心體溫降至38.5℃以下,死亡率極高。跑馬拉松,也是導致中暑的高危險活動,跑馬拉松的訓練需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時間、距離及訓練強度,並非所有參賽者都了解並做好準備。在比賽開始報名前,主辦單位須透過媒體宣傳教導基本知識,甚至舉辦專題演講,請專家講解相關運動訓練及熱傷害預防的常識;參賽者須有適當訓練及體力,若不習慣在熱天跑步的人,須有1-2周的「熱適應」訓練。◎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08 健康百科.兒科
台灣兒童感染症聯盟近期監測發現,國內出現5起嬰幼兒感染新變異型輪狀病毒G8的案例,輪狀病毒通常在秋冬季節流行,現在春夏也出現感染病例,提醒家長留意。台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黃立民表示,常見的輪狀病毒型別為G1、G2、G3、G4、G9,近年韓國、澳洲、東南亞等地陸續發現新變異型別G8、G12,台灣兒童感染症聯盟監測1314位患者中,去年有2例、今年有3例感染輪狀病毒G8型,將持續密切監測。輪狀病毒G8型引發症狀、嚴重度與其他型別相當,馬偕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紀鑫說明,其中9個月大男孩,由祖父母照護,沒有去過托嬰中心,發燒長達5天,伴隨嘔吐、腹瀉等症狀,嚴重時一天嘔吐5次、腹瀉8次,住院4天才康復。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邱政洵說,輪狀病毒傳染力高,主要感染途徑為糞口感染,少數由空氣傳染,感染者糞便一公克有1000億顆輪狀病毒,只要10顆病毒就會致病。幼兒感染輪狀病毒初期有嘔吐、發燒、倦怠等症狀,接下來嚴重腹瀉,可能脫水、電解質不平衡,造成酸中毒及腎衰竭等,目前有自費疫苗可預防,需在嬰幼兒6周到8個月內接種2劑。◎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05 健康百科.感染科
疾管署今天公布一例麻疹確定病例,個案是北部42歲女性,4月23日出現發燒、皮膚紅疹等症狀就醫,28日因不舒服就醫並住進隔離病房,5月1日確診為麻疹病例,因個無出國史,是今年首例國內感染麻疹病例,感染源仍在追查中。疾管署表示,已掌握患者可能傳染期4月21日到29日共805名接觸者,預計追蹤到5月17日。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這名個案曾經多次到診所就醫,後來因症狀一直未改善,到醫院就醫並收治隔離病房,經治療後已出院。為防範疫情擴散,衛生單位已掌握805名接觸者,包括家人、同事及就醫時曾接觸的相關醫護人員與病患,截至目前已聯絡250人,尚未發現有疑似麻疹症狀者。此外,在病患接觸者中有四人為未滿一歲的幼兒,其中三人已安排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另一人尚在安排中。根據疾管署統計,國內今年截至目前共兩例麻疹確定病例,一例為國內感染,一例為大陸移入病例,去年同期共計12例。麻疹為高傳染性疾病,出疹前後四天具傳染力,請醫師提高警覺,病人就醫時,若發現麻疹疑似個案應立即通報。◎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02 健康百科.泌尿腎臟
註:IE8(含)以下版本瀏覽器不支援此頁功能!
2015-05-02 癌症.抗癌新知
中市50歲李姓男子在夜店工作,忙到連發燒都沒時間求診,以為是過勞,7個多月都掛急診,醫師懷疑有問題建議他做身體檢查,確診是大腸癌;63歲邱姓婦人停經10年後出血,她不以為意,直到身體極度不適送醫,確診為第三期子宮頸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癌症篩檢推動委員會主委蔡聯舜說,癌症的發生率愈來愈高,但形成過程緩慢,若能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即刻治療可延長存活,甚至治療。罹癌高危險族群包括有家族病史、抽菸、飲酒,年齡50歲以上者,都應定期接受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癌等癌症篩檢。李姓男子說,他長期在夜店工作,晚上工作、白天睡覺,加上壓力大,為了應酬,抽菸、喝酒、吃消夜,暴飲暴食,去年發燒、腹漲,都以為是過勞和長期夜生活所致。他7個多月進出急診,後來頻繁到1周掛1次急診,引起急診醫師注意,建議他詳細檢查,確診是大腸癌,經切除腫瘤後,如今每3個月追蹤一次。邱姓婦人停經後,多年未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去年因出血到診所就醫,以藥物止血仍未改善,常感覺頭暈及心悸,她以為停經後亂經出血,不以為意。日前她因身體不適送醫救治,檢查發現她的腫瘤指數異常偏高,經檢查確診為第三期子宮頸癌,需接受化學與放射線治療。衛福部台中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立孝說,停經後出血率約4%到11%,大部分發生在1年內,停經3年以上出血佔不到一成;另停經後出血約六成是子宮萎縮,子宮內膜癌約佔9.8%,子宮頸癌約1%以下,建議除了每年子宮頸抹片檢查外,要注意有無不正常出血。◎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30 健康百科.感染科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宣布德國麻疹已正式從南北美洲消除。疾管署今天表示,國內近年來每年仍有大約10例以下病例,還不是德國麻疹消除地區,疾管署也呼籲家長,一定要帶幼兒接種疫苗,因疫苗是防止感染、散播的最好方法。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根據統計,2011年國內有27例本土德國麻疹病例、2012年六例、2013年及2014年各一例、2015截至目前有兩例本土病例。疾管署提醒,育齡婦女若經檢驗不具德國麻疹抗體,可檢具德國麻疹抗體陰性報告,至各縣市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免費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周志浩說,有些家長未讓孩童打疫苗就出國,甚至感染後回國,都可能造成傳染,家中如有年滿一歲幼兒,應儘速接種疫苗;若出現發燒、疲倦、鼻咽炎、耳後淋巴結明顯腫大,伴隨全身性不規則丘疹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22 健康百科.感染科
今年登革熱疫情恐早發。根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今年登革熱的累計病例數已逾百例,較去年同期的十四例高出許多,呼籲南部民眾嚴陣以待。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本土病例主要集中高雄市,上周高雄的前鎮區及鳳山區新增二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疾管署研判,近來氣溫上升又缺水,民眾儲水澆花清掃,但儲水容器並未加蓋致病媒蚊孳生,今年登革熱疫情可能提早流行。疫情調查也發現,部分個案發病五天才就醫,甚至看病三、四次才通報為登革熱病例,顯示民眾及醫師對登革熱的警覺不足。除了登革熱升溫,疫情漸入尾聲的流感仍不容小覷,上周有廿六例流感併發重症個案,四例死亡,包含一名中部一歲十一個月男童,成為國內今年最年幼的流感死亡個案;其他三例是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這名流感死亡男童並無慢性病,也未接種疫苗,四月初出現發燒、嗜睡、肢體僵硬等症狀,送醫兩天併發腦膜炎、腦炎,最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雖然每年九月到隔年三月是流感流行高峰期,但周志浩表示,流感全年都流行,近期疫情雖降溫,但民眾仍需留意衛生習慣,尤其嬰幼兒、老人等高危險群,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血痰,或有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應及早就醫。◎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29 健康百科.風溼過敏免疫
又到了換季的季節,家中大人小孩頻頻打噴嚏,原以為是過敏,沒想到孩子突然發高燒緊急送醫,嚇死全家人。醫師表示,民眾常常分不清楚過敏與感冒,兩者最大的差別就是「發燒」,家長千萬別輕忽。感冒過敏難分 交由醫師診斷馬偕醫院小兒過敏科醫師高羽璇表示,每當季節變換,過敏患者就會擠爆診間,四成以上的患者因過敏而來,臨床上許多家長常常把過敏與感冒搞混,兩者症狀相似,包括打噴嚏、鼻子癢、鼻塞、流鼻水等,唯一不同的是感冒患者會「發燒」,幾乎有發燒症狀的患者,診斷後九成以上都是感冒。高羽璇表示,感冒與過敏只有一線之隔,感冒也會誘發過敏,一般家長很難明確辨認,還是要交由醫師診斷確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醫師張棋楨表示,台灣過敏兒多,原因大多指向飲食西化、環境汙染、食品添加物等問題。塵蟎與蟑螂 國內頭號過敏原張棋楨表示,台灣常見過敏原,第一名就是生活在你我身邊的塵蟎,其次依序為蟑螂、寵物、黴菌、花粉等,這五種都會造成呼吸道過敏;而造成消化道過敏的過敏原,以牛奶、雞蛋以及海鮮為主,會造成人體出現過敏反應,多數都是「蛋白質」造成。張棋楨表示,人們對塵蟎過敏,主要是因為塵蟎的屍體、分泌物、排泄物、蟲卵等,蟑螂也是。如果這些過敏原已經引起孩子過敏,一定要盡速改善環境,以免過敏嚴重,引發氣喘等嚴重問題。溫差與濕度 春天過敏最嚴重每到換季,過敏兒就診率就會提高,高羽璇表示,春天就診率特別高,每三位患者就有一位是因過敏而來,很多家長會問,為什麼其他季節不太會打噴嚏打得這麼嚴重,每到春天就特別恐怖?她解釋,主要是因為冬天進入春天、春天進入夏天,兩者溫差大,孩子身體不適應,加上春天風媒花傳播種子,增加過敏原誘發過敏的機率。另外,還有一點就是梅雨季節,濕漉漉的環境,增加過敏原之一的黴菌孳生,才會容易讓過敏發作。對花粉過敏不多 仍要留意風媒花目前台灣有花粉熱,但花粉過敏的患者其實不多,僅占4%,國外患者較多,主要是國外環境較乾燥且地方空曠,特別是「風媒花」(指利用風傳遞種子的花)在傳遞時,更容易被人體吸進體內誘發過敏,台灣太過潮濕,有花粉熱症狀的民眾反而較少。張棋楨表示,台灣常見的風媒花如下:草本植物:如狗牙根、莧草、羊蹄、澤茵、艾草、刺莧、車前草、豕草、早熟禾、茵陳萵。木本植物:相思樹、木麻黃、尤加利、白千層、水柳樹、日本杉、松樹、桑科等。◎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