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 科別.心臟血管
婦人13年來三度中風 全台有60萬人曝中風風險
62歲王女士長期有三高問題,47歲時初次中風,未料返家休養11年後又中風,醫師檢查王女士的心跳有嚴重心律不整,診斷為心房顫動。雖經心導管電燒治療與持續服用抗凝血藥物,沒想到2年前又三度中風,13年來竟中風3次,留下喪失部分平衡力、容易跌倒的後遺症。心房顫動是一種老化疾病,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蔡佳醍指出,根據統計,全台心房顫動盛行率約2.5%,相當於60萬人,尤其75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每6個中風的國人就有1人有心房顫動,有極高的中風風險,但許多病人卻不自知。蔡佳醍說明,很多病人直到初次中風,才發現早有心房顫動。患者卻在目前心導管電燒、服用抗凝血藥物等治療下,仍有一定再中風的風險,加上服用抗凝血藥物更有部分病人面臨腦出血、腸胃道出血等問題。蔡佳醍說,目前臨床治療方式,希望能再降低患者發生中風的機率,目前國內有些醫學中心引進左心耳封堵導管手術,適合無法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及服藥後仍會中風的病人,能獲得健保給付,省下約25萬的手術及醫材費用,如同王女士手術後,目前狀況良好,降低因心房顫動產生心內血塊的機率,並降低7成中風的風險。因心房顫動會引起血液亂流,造成血液滯留,且有9成的血栓會滯留在左心房的左心耳中,如同灰塵容易堆積在地板的凹洞中,血塊也是會容易堆積在左心耳中,一發生血塊掉落隨血液流入大腦,就會導致腦中風。目前不少研究發現,左心耳雖負責少部分在心房收縮時,將血液打至心臟的功能,卻也是造成心律不整的源頭之一。因此,左心耳封堵手術便是於患者大腿內側股靜脈伸入導管,進行心房間隔穿刺,將封堵器植入左心耳,宛如一把降落傘堵住左心耳入口,與肌肉相連形成一個自然屏障,避免血液再滯留於左心耳產生血塊,也能免去讓部分患者術後持續服用抗凝寫藥物。但蔡佳醍解釋,目前手術不適用左心耳內不乾淨,已有血塊堆積,或左心耳畸形的患者,但適合手術的病人,並非指術後就會痊癒,心房顫動仍會發生,僅是能降低血塊形成與中風的風險。他建議,提早發現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問題,65歲以上民眾每半年可進行一次心電圖檢查,尤其年紀大、心臟不健康包含有心臟衰竭、冠狀動脈阻塞、瓣膜功能不佳、有三高慢性病等為心房顫動高風險群。 編輯推薦 天天3顆地瓜,他的脂肪肝輕度變重度! 這些生活習慣改不掉 小心阿茲海默症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