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胸悶發喘,當心是心臟衰竭。一名43歲男性患有嚴重的睡眠呼吸中止症,但作為高階主管、工作忙碌,體積大的呼吸器攜帶不便,使他疏於治療;數週前,突然出現胸悶、盜汗與走路發喘等現象,就醫診斷為嚴重心臟衰竭,心臟功能僅僅剩下兩成。
心臟內科檢查發現,他只有1條冠狀動脈發生狹窄,心導管檢查結果無法完全解釋他心臟衰竭的程度,會診睡眠中心醫師診察才確認,他除了原本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也出現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
新光醫院胸腔內科暨睡眠中心主任林嘉謨說明,睡眠呼吸中止可分為阻塞與中樞兩大類型,前者是睡眠時呼吸道肌肉張力降低而塌陷,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引起的呼吸中斷;後者則肇因於中樞發出的呼吸驅動力異常,降低胸腹運動而引起呼吸中止,常見與心臟衰竭或神經中樞異常如腦瘤、腦中風有關。
「近年有國際研究顯示,心臟衰竭病人中,半數合併有睡眠呼吸中止症」,林嘉謨指出,睡眠呼吸中止時身體會缺氧,必須更用力呼吸,血壓容易升高,提升次發性高血壓的發生機率,高血壓容易併發心律不整、心肌梗塞、腦中風或心臟衰竭等疾病,當心臟功能出現傷害,更容易發生中樞型的睡眠呼吸中止,使健康更加惡化。
要避免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走向中樞型睡眠呼吸中止,規律治療是首要之務。林嘉謨表示,半數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選擇接受睡眠呼吸輔助器治療,但商務人士往往會因體積大、嫌麻煩而疏於治療,建議可改採較小型、旅行用的睡眠呼吸輔助器。他也提醒,不少人罹患睡眠呼吸中止而不自知,建議如有血壓長期控制不良、心律不整、白天十分疲倦的民眾留心,特別是合併有肥胖、過敏、有菸酒習慣的人,宜就醫接受檢查。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