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名人.醫院也瘋狂
醫院也瘋狂/長子宮肌瘤怎麼辦,該處理嗎?
顧問:張瑞君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8-01-02 名人.醫院也瘋狂
顧問:張瑞君醫師
2017-12-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25歲女上班族長年飽受經痛所苦,日前生理期,痛到在地上打滾、唇色發白,還在床邊吐得一塌糊塗。擔心是其他疾病作祟,趕緊送急診,經診斷,醫院內先委請中醫師協助減緩經痛,再進一步瞭解是否有其他病灶。院內中醫師透過針灸,僅花3分鐘就緩解患者的嚴重經痛,最後經婦產科醫師確診為子宮肌瘤。「別以為中醫只能調理、養生,處理急症的歷史也相當悠久。」衛福部中醫藥司長黃怡超說,國內從102年起就建構「中西醫合作照護及教學模式」,首創中醫與急診合作,先協助改善暈眩症患者症狀,今年則以「急診腸阻塞患者」為對象,不僅改善患者排便,也降低患者疼痛感。中醫進駐急診試辦五年,證實針灸能改善急診內9大疾病患者的疼痛,分別為眩暈症、急腹症(腸阻塞)、胸悶胸痛心悸、軟組織疼痛、經痛、偏頭痛、癌症疼痛、骨骼關節相關痛症、腦中風。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任黃頌儼表示,針灸對於緩解病人痛苦幫助很大,也考量部分急診患者,只因「輕症」就赴急診,排擠重症患者,此時若中醫及時介入,不僅可以提升急診照護的品質,也能改善急診壅塞。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主任何宗融說,急診最常見適用中醫介入的症狀,以眩暈症為最多,其次為急腹症,再者為胸悶、胸痛心悸,能夠解決這類患者的疼痛,表示對西醫的幫助也非常大,民眾也無需仰賴過多的止痛藥物。黃怡超表示,中醫師公會全聯會今年也已爭取到明年健保署的2千萬元預算,辦理「中醫急症處置試辦計畫」,只要設有急診的醫院,若有意願都希望可以加入試辦,運用中醫的力量協助患者;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指出,該計畫仍在研擬中,預計明年1月14日提交健保署,最快明年5月正式上路。另外,衛福部公告鬆綁醫事檢驗單的開具權限,中醫師兼具西醫師資格者,可開單進行醫事檢驗、X光和心電圖檢查,並直接判讀;僅具中醫師資格者,可開立診療相關的一般性檢驗檢查單並初步判讀,包括血液與生化檢查、常規尿液與糞便檢查、普通放射檢查、靜止狀態心電圖等,但正式報告由相關專科醫師出具;特考及格中醫師則不得開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陳旺全表示,過去臨床懷疑病患脫臼、骨折或有心臟問題等,皆無法開檢查單,進一步佐證,民眾必須轉診,醫病都不便,樂見衛福部以病人為中心、賦予中醫師執行醫事檢驗權限,是中西整合醫療的一項里程碑。
2017-12-19 養生.抗老養生
低溫來襲,許多家庭都開始進補,但新北市中醫生施丞修表示,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補,例如女性經期、罹患腫瘤或發炎、發燒症狀都不適合,否則不僅沒有效果,還可能加重原有病情。中醫師公會昨天捐出400份藥膳大補帖、100份四神湯藥包給市府實物銀行,將由社會局轉贈高風險家庭及受暴長者冬令進補;另外也承諾未來每周會輪流到市內34個公共托老中心提供健康諮詢。公會發言人施丞修說,藥食同源,補藥湯其實都是補虛居多,不是針對燥熱體質或症狀,如果有燥熱情況的人進補,藥湯可分多次食用,避免燥熱加重。所有補藥大都是根據體質、能量不足調整,主要用來補氣補血,十全大補湯則補陽氣、抗寒,隨著年齡增長多數人體質弱化,特別對溫度較無適應能力,所以用藥湯增加能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抗寒能力,解決四肢冰冷問題。但因藥湯食材傾向溫燥,如果有腫瘤、發炎、外傷、紅腫、痔瘡發作、發燒、喉嚨痛等症狀都不適用,而女孩子通常飲用四物居多,碰上月經、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最好進補前都要諮詢醫師。理事長洪啟超表示,新北中醫師公會2003年迄今每月辦養生講座,2012年創設志願服務隊,走出診間服務弱勢。除捐贈中藥大補帖、四神湯藥包,未來每月第四周會和市府社會局合辦健康講座,到校園推動健康操。社會局長張錦麗代表受贈弱勢長者致謝,從家庭暴力防治中心受理通報案件中發現,去年65歲以上長者有1224人次遭家暴,今年前半年就有677人次,這次獲贈愛心大補帖,將優先轉贈受暴長輩,讓他們在寒冬中感受社會溫暖。
2017-12-05 科別.腦部.神經
台中市一名大學女研究生,過去3年經常為雙下肢痠痛所苦,出現針刺和疼痛感,「好像有千萬隻螞蟻在腿上爬」,既影響她的睡眠品質,又無法專心於課業。醫師檢查發現原來她罹患了「不寧腿症候群」,原因則和她子宮內長了肌瘤,造成子宮內膜長期出血,並導致缺鐵造成。經過3個月的藥物治療,這名女研究生終於擺脫了不寧腿症候群症狀,不再受螞蟻爬滿雙腿的煎熬,晚上能好好入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楊依倩指出,患者就診時表示並無相關家族病史,也沒有藥物濫用紀錄。抽血檢查發現她的鐵離子濃度偏低,已有貧血現象,於是轉介婦科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腔內膜旁長子一顆約5公分大的肌瘤,導致內膜靜脈回流受阻而經常流血,經透過補充鐵離子與藥物治療,緩解了出血,症狀才大幅改善。她說,不寧腿症候群好發時間為夜晚或睡前,但白天也會發生,患者經常抱怨夜晚失眠或白天精神不濟,主要症狀為肢體不適感,尤其以下肢為主,包含疼痛感、針刺感,或螞蟻在皮膚上的爬行感,使得患者會經常想要移動肢體,來緩解此異常感覺,但一停下來休息,症狀又會變得明顯,使得患者坐立難安。楊依倩說,此症大多與缺鐵有關,好發族群為女性或老年人,常見原因為懷孕、抗憂鬱藥物、缺鐵性貧血、尿毒症、糖尿病週邊神經病變、甲狀腺低下、葉酸缺乏,或慢性消化道出血,所以只要找出發病原因,透過補充鐵劑、左旋多巴胺,或多巴胺促進劑及嗎啡,症狀可在三個月內緩解。她提醒,不寧腿症候群並非不治之症,但若長時間不治療,恐影響生活品質,加上長期缺鐵可能為其他慢性病的前兆,建議平常應均衡飲食,養成運動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另外若本身患有腎臟病、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缺鐵患者等,會有較高風險出現此症,更需積極追蹤治療,才能避免誘發疾病。
2017-11-29 該看哪科.懷孕育兒
根據統計,每4位女性中,就有1人罹患子宮肌瘤,不但會有經痛、月經量大、容易貧血,甚至會造成不孕;其實,目前針對子宮肌瘤已有很好的藥物可以治療,不但能快速止痛、止血,並能夠使腫瘤縮小,對於想要懷孕生子的婦女而言,不啻是一大福音! 子宮肌瘤是受到荷爾蒙調控 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宋碧琳表示,子宮肌瘤是婦科很常見的良性腫瘤,30歲以上女性很常見。臨床觀察發現,使用荷爾蒙及雌激素產品,或懷孕時,都會使肌瘤長大,最近研究顯示可能也透過黃體素調控;所以,子宮肌瘤是受到荷爾蒙調控。 會有疼痛、出血、壓迫及不孕 子宮肌瘤會有疼痛、出血、壓迫及不孕4種症狀,宋碧琳醫師指出,子宮肌瘤常會有疼痛症狀,且會有不正常出血,或月經來時大量出血,並會壓迫膀胱而頻尿,以及壓迫腸子會脹氣,甚至會造成不孕。通常子宮肌瘤有症狀才治療,如果沒有症狀,只需和平共處;但若子宮肌瘤長太快,或停經後發現子宮肌瘤長大,且看起來不規則,可能有10%是惡性肉癌,這時即使沒症狀,也應手術切除,並做病理檢驗。 黃體素受體模擬口服藥物可使肌瘤萎縮及凋亡 目前對於子宮肌瘤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宋碧琳醫師說,早期針對子宮肌瘤治療只能手術局部切除或子宮全切除,或使用停經針,施打1到3個月,但是停經針會有停經症狀;至於有出血症狀,可使用避孕藥止血,經血多時,用子宮內投藥系統,疼痛時,則是可用止痛藥。另外,這2年,歐洲還有研發出一款「黃體素受體模擬」口服藥物,可使肌瘤萎縮及分解,使肌瘤不再長大並可凋亡。 吃越久縮小機會越大 肌瘤越小效果更好 宋碧琳醫師進一步指出,以「黃體素受體模擬」口服藥物治療,只需1天1顆,用藥3個月,就能有效果,能使出血量變少,就不會貧血且可休養,月經來也不會痛,又可使肌瘤縮小;臨床試驗顯示,用藥3個月可使肌瘤縮小0.5至1公分,而且吃越久,縮小機會越大,且肌瘤較小時,縮小效果較好。 順利懷孕 也要小心子宮肌瘤會長大 子宮肌瘤對於懷孕前、中、後期會有何影響?宋碧琳醫師說,若是有子宮肌瘤要看位置,靠外方位置會影響胎兒且難生產,或有可能不易著床及流產;夫妻若努力1年仍然不孕,確認是否有子宮肌瘤阻擋,可先治療。而順利懷孕的,也要小心子宮肌瘤會長大,有可能需要安胎,懷孕時一般不處理肌瘤,生產後也不會立刻處理肌瘤,等坐完月子6週後,再以手術或藥物來治療。 可幫助懷孕 且能抑制肌瘤長大 宋碧琳醫師強調,「黃體素受體模擬」口服藥物能夠使子宮肌瘤縮小,所以有機會幫助懷孕,而且研究顯示,在吃完「黃體素受體模擬」口服藥後才懷孕,子宮肌瘤在懷孕時也沒有長大。但在服用此藥時,要確定沒有懷孕;不過,若是服用此藥時懷孕,依據國外經驗,該藥物沒有影響胎兒,但還是不建議懷孕時服用。【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11-20 科別.婦科
子宮肌瘤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症狀嚴重時可能造成痛經、經血量過多,影響日常生活品質。不少女性會選擇接受手術切除治療,想要一次杜絕後患,但是子宮肌瘤卻可能會又再復發,到底應該怎麼解決子宮肌瘤呢?醫師建議,曾接受手術切除者應定期回診追蹤,及早發現子宮肌瘤可使用藥物控制症狀、縮小體積,避免再次接受手術的風險。 切除子宮肌瘤 1/4可能會復發 根據統計,曾經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者,10年內,有4分之1患者會復發,需要再次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手術。馨蕙馨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曾翌捷說明,原因在於切除子宮肌瘤,需要依賴醫師的視覺及觸覺敏感度,且在接受傳統開腹手術的情形下,才可能發現微小的子宮肌瘤。他認為,手術切除子宮肌瘤非一勞永逸的方式,而且日後隨著年齡增長容易復發。 子宮肌瘤8成無症狀 有症狀藥物優先治療 曾翌捷醫師指出,國內30歲女性子宮肌瘤發生率為30%,年齡進入4、50歲,超過半數女性都有子宮肌瘤;不過,高達8成患者沒有症狀,僅少數容易出現痛經、經血量過多,或是頻尿、排便問題、腹部下墜感,甚至也可能造成不孕,才建議接受治療。治療子宮肌瘤與否,取決於患者有無症狀,第一線治療以藥物為優先,目前新型口服新藥透過黃體素相互作用,能夠有效縮小子宮肌瘤,進而舒緩不適症狀,即使停藥後可維持半年至1年時間,避免子宮肌瘤復發、變大。 藥物無法控制症狀 才需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若經過藥物治療,無法改善痛經、經血量過多的症狀,或是無法解決子宮肌瘤壓迫症狀,例如頻尿、排便問題,最後才會建議手術切除;曾翌捷醫師表示,若沒有生育需求,且子宮肌瘤數目過多、不適合單顆切除者,就建議進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曾經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患者,應定期追蹤檢查,若發現有1、2公分的子宮肌瘤,透過藥物治療,即可控制症狀、甚至縮小,避免再次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 子宮肌瘤原因不明 造成因素多 曾翌捷醫師提醒,目前子宮肌瘤的發生原因不明,臨床觀察發現,有子宮肌瘤家族史者容易有子宮肌瘤;另外,環境荷爾蒙刺激、西化飲食,以及生活壓力影響,也都容易增加子宮肌瘤的發生。【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11-10 科別.婦科
一名43歲婦女,最近一年來月經行經天數比以往拉長,一旦月經來潮,經血量卻很驚人,造成貧血問題,長期需服用鐵劑甚至有時嚴重到要去急診輸血;進一步檢查發現,其子宮長了一顆8公分大的肌瘤,經過使用藥物治療3個月,血紅素回到正常,子宮肌瘤也縮小至5公分,順利用微創手術方式開刀切除,不但避免手術前因過度貧血需要輸血的狀況,目前生活也已不再受到貧血的後遺症所苦。 子宮肌瘤成因不明 好發生育期女性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婦癌科主治醫師蔡景州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30至45的生育期女性,目前真正的成因不明,大部分與遺傳、體質、荷爾蒙失調有關,當受到過度女性荷爾蒙刺激,容易造成子宮肌肉層增生,進而形成子宮肌瘤,且因生長位置、大小,會產生不同症狀:長在肌肉層、黏膜下層者,容易導致子宮收縮不良,造成經血量過多、貧血等問題;漿膜層的子宮肌瘤,由於會壓迫骨盆常引起腹部脹痛、頻尿、便秘等生活不便;若長在黏膜下層合併內膜層,則可能會影響胚胎著床,造成不孕的機會增加。 治療方式多元 根據病患需求選擇 若罹患子宮肌瘤,該如何進一步治療呢?蔡景州醫師說明,大部分的子宮肌瘤不需要處理,但要每3至6個月定期婦科檢查,如果有上述臨床症狀才需接受治療。以子宮肌瘤所導致之經血過多或貧血為例,治療方式根據病患需求而不同,大致分為藥物及手術方式兩種。首先會進行婦科超音波檢查,排除癌症的可能性後,若確定臨床症狀為子宮肌瘤引起的問題,通常會先使用避孕藥、止痛藥改善經血量多等症狀,缺點是治療效果相當有限;而手術方式有傳統開腹、微創腹腔鏡、海扶刀、達文西機器手臂等方式。此外,醫師會根據病患是否有生育需求進行評估,若有生育計畫,則建議選擇只切除子宮肌瘤,保留子宮生育機能;如已完成生育計畫,則可選擇子宮次全切除或子宮全切除的處置。 新型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口服藥物 有效縮小子宮肌瘤 蔡景州醫師強調,除了上述手術方式之外,近來已有新型口服藥物可供使用,是一種具有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功能的口服藥物,能夠有效阻斷女性荷爾蒙過度刺激的作用,造成肌瘤細胞的凋亡,使肌瘤縮小,提供手術之外的治療新策略,可以達到減緩臨床症狀的功效進而延後手術期程,避免緊急手術的風險,是罹患子宮肌瘤婦女的福音。根據臨床經驗,服用3個月後肌瘤約可縮小2至3成,服用6個月後體積大致可縮小3至5成,有效改善經血量多、貧血等問題,有些病人甚至因為藥物治療反應良好,肌瘤體積控制得宜而不需接受手術治療。然而在服用藥物後,若子宮肌瘤長在黏膜下,突然發現自己經血反而變多的情形,可能是肌瘤縮小但尚未完全從子宮中脫離,卡在陰道或子宮頸口所致,建議回診使用子宮鏡檢查,利用子宮鏡微創手術即可順利將肌瘤取出。 預防子宮肌瘤 首要避免肥胖及高脂飲食 蔡景州醫師提醒,預防子宮肌瘤首先要避免肥胖,而要養成正常生活作息、均衡飲食及正確的運動等習慣,並且避免攝取高熱量、高脂肪的動物性食物,切勿食用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相信無臨床研究證據的偏方及廣告。一旦有經血量多、貧血問題,建議應即早就醫檢查、找出病因,並接受適當治療。【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11-01 科別.婦科
嘉義市一名4旬的吳姓女子近個月發覺小腹日漸變大,猶如身懷六甲的孕婦,原以為只是單純變胖,沒想到至衛福部嘉義醫院看診時,才發現子宮裡長了一顆重達5公斤的巨大子宮肌瘤,經醫師開刀取出後,手術室同仁嘖嘖稱奇,這是該院近十年來開過最大的子宮肌瘤,大小宛如滿月胎兒,尤其是擔任助手的護理師,在手術中足足抱了一個小時五公斤的瘤,直呼手痠,大嘆比開剖腹產累得多了。衛福部嘉義醫院長黃元德表示,吳小姐因前陣子覺得腹部腫脹感到不適,遂到醫院求診,婦產科醫師透過超音波檢查以及電腦斷層掃描後,赫然發現吳小姐體內有一個猶如滿月嬰兒大小,最大直徑達30公分以上的子宮肌瘤,立即安排手術。吳小姐表示,她非常懼怕開刀,而且對多數麻藥都有過敏反應,讓她對於手術更加畏懼;所幸在黃元德耐心的說明下,並多次會同麻醉科醫師等嘉義醫院團隊與吳小姐討論後,終於讓她放心的接受手術,成功取出重達5公斤的子宮肌瘤,而且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術後3、4天即出院返家,回門診複診時還直呼如釋負重,「一下子少了好幾公斤減重成功,早知道就早點處理了」。黃元德表示,子宮肌瘤是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型成的良性腫瘤,主要是因為女性賀爾蒙刺激子宮所造成,為女性最常見的腹部腫瘤,由於多數初期無症狀,容易掉以輕心。
2017-10-18 科別.婦科
新北市議員李婉鈺於中秋烤肉酒醉大鬧民眾事件,在影片流出後鬧得沸沸揚揚,《周刊王》又再爆出內幕,指李近來飽受子宮肌瘤困擾,在打停經針,難免因體虛影響了原本海量的體質。且周刊稱,李婉鈺辦公室的6個女助理,竟都不約而同休了產假,事件爆發後,曾經擔任過李婉鈺助理的「小英女孩」陳志瑜,主動發萬言書力挺,隔天又到服務處擁抱李給她打氣,才讓李婉鈺脫口說出自己的健康狀況。周刊報導,李婉鈺稱自己有嚴重的子宮肌瘤,前年底手術後,每月得到醫院施打停經針,並服女性賀爾蒙及類固醇,直到兩個月前才停藥。但現在仍須兩三天就得跑一趟醫院輸血,也因此產生抗體身體經常會出現瘀血,有次血紅素值僅剩6(報導稱血紅素值8時需要輸血處理),卻還是狂跑攤,因此還被醫生打罵不要命,並說自己忍到現在才說,是為了不想大眾覺得犯錯還在找藉口。《周刊王》報導,李婉鈺被爆出酒醉大鬧那天,因已空腹連跑11場酒攤,至少混了5種酒在喝。李婉鈺說,以她的酒量而言,兩瓶威士忌沒問題,也不會在喝完狂吐,但那天在趕中秋的鐵人行程,從中午到晚上共跑了11場酒攤,最終場則是與里長找來的兩百多位好朋友同歡。她苦笑,一整天她只吃了一口魚,但「進酒量」卻不少,包括威士忌、高梁、紅酒、補藥酒及啤酒,在鐵人行程「完賽」後,才釀出大鬧民眾場子的醜事。李婉鈺坦言,經過這天後,她狂吐到隔天,她表明這是生平首次喝到吐,有人說她酒品差,她也為自己澄清,證明自己向來酒品很好,頂多到開玩笑的地步,絕不會喝酒打人。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相關閱讀】‧ 李婉鈺低頭道歉照 上千網友拍拍要她戒酒‧ 李婉鈺用LINE道歉 臉書被灌爆:下戲下井
2017-10-03 科別.婦科
如果妳有子宮肌瘤,舉凡有荷爾蒙成分的食物就要少吃!有一名很愛漂亮的38歲女性,攝取過多高荷爾蒙食物長達7、8年之久,結果使得子宮肌瘤從3、4公分,變大到16、17公分,腹部脹大有如孕婦,並且造成嚴重腹痛、經血量過多,最後只能透過傳統手術切除。 子宮肌瘤病患 應避免荷爾蒙食物 三軍總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王毓淇表示,子宮肌瘤主要是因荷爾蒙刺激形成,多食用富含荷爾蒙食物,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變大,包括豆製品、山藥、黑升麻、月見草油等植物性荷爾蒙食物,以及雞皮、甲魚、蝦卵、蟹黃、蜂王乳等動物性荷爾蒙食物;一般人可以正常食用但不要過量,若已經有子宮肌瘤的病患則要避免。 生育年齡女性 子宮肌瘤好發率40% 王毓淇醫師指出,子宮肌瘤是婦女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生育年齡的女性好發率高達20至40%,但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小於5公分只要每年超音波追蹤即可,大於5公分、且有症狀,就應評估進一步治療。一般來說,等到了進入更年期,缺少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就有機會萎縮。 子宮肌瘤異常變大 恐是子宮肉癌 王毓淇醫師強調,子宮肌瘤不正常變大,有千分之3至7的機會可能轉變為子宮肉癌,未及早診斷死亡率非常高,而子宮肌瘤過大會造成子宮不正常收縮,容易經血量過多引起嚴重貧血,或是頭暈、呼吸急促,也可能影響心臟功能;子宮肌瘤過大也會出現壓迫症狀,造成嚴重頻尿、腹痛、裡急後重等不適症狀,都建議就醫治療。 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 有骨鬆症副作用 子宮肌瘤有內科及外科治療兩種方式,王毓淇醫師說明,內科治療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抑制劑,達到子宮肌瘤萎縮,改善經血過多目的,但會完全抑制女性荷爾蒙,造成短期更年期症狀,一旦停止用藥,子宮肌瘤會持續變大,且使用超過6個月以上,會造成骨質疏鬆症,通常用於手術前的治療。 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 子宮肌瘤可縮小50% 近年國內開始引進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王毓淇醫師解釋,選擇性黃體素接受器調節藥物具有抗黃體素活性作用,可有效縮小子宮肌瘤;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服用3個月後,子宮肌瘤可縮小50%,最久可服用1年,安全性較高。 子宮肌瘤小於10公分 適合微創手術 外科治療有傳統剖腹手術,以及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王毓淇醫師分析,傳統剖腹手術傷口大、出血量多、恢復慢,較容易沾黏、有疼痛感,適合子宮肌瘤較大者;而微創手術適合小於10公分的子宮肌瘤,優點是傷口小、恢復快,病患可及早回到工作崗位。但病患仍須就診,諮詢醫師評估適合的治療方式。【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9-16 科別.婦科
林口長庚醫院被指控疑似濫用子宮腔內視鏡,造成一名產婦早產、胎兒死亡,是否涉及濫用健保資源,仍待釐清。婦產科醫師建表示,在不同醫院,子宮鏡未必是第一線的檢查方式,建議病人就醫時表明自身狀況、多表達意見,並請醫師提出不同處置的實證資料、各有何風險,共同討論決定治療選項。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資深主治醫師黃閔照說,子宮鏡帶個鏡頭經過子宮頸、伸入子宮腔內,醫師可透過該鏡頭在螢幕上看見高倍放大的子宮內的影像,觀察或處理子宮腔的病灶,舉例來說,可用來觀察為何會有不正常出血、習慣性流產或不孕的狀況,確認是否有子宮肌瘤、子宮中膈、息肉、沾粘等問題。然而,因檢查具侵入性,不建議孕婦與子宮內發炎感染的病人施作;施作時會以水壓將子宮腔撐開,水分可能滲進體內血管,多數人能忍受,但少數病人可能發生肺水腫的情形。黃閔照表示,在不同醫院,子宮鏡未必是第一線的檢查方式,以馬偕醫院為例,會先讓患者進行非侵入性的超音波檢查,若有異狀,再進一步施作子宮鏡檢查。黃閔照特別提到,醫療處置的選項未必只有一個,現在醫界推廣「醫病共享決策」,由醫師提出不同處置的實證資料,病人依自身狀況、病情急迫性等提出選擇偏好,醫病共同討論決定治療選項,建議病人就醫時多多表達意見,與醫師有良好溝通。林口長庚醫院被爆讓病人短期間內重複進行多次子宮鏡檢查,黃閔照表示,臨床上的確可能有這樣的需要。他說明,子宮鏡可分為「門診式子宮鏡」與「切除式子宮鏡」,前者作為觀察用,後者則適用於作完檢查還在出血、有嚴重子宮沾黏或嚴重子宮肌瘤而須多次進行切除的病人,另外也有的病人必須多次追蹤檢查。因此,長庚事件是否涉及濫用健保資源,仍待主管機關調查釐清。
2017-09-03 科別.婦科
一名40多歲婦人,求診時表示突發無法排尿,問診後得知患者曾有子宮肌瘤、接受過結紮手術,進一步安排內診及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有數顆大小不等的肌瘤,因其中一顆6公分肌瘤嚴重壓迫尿道下段,導致急性尿滯留。經與患者及家屬討論,決定利用自然孔手術方式進行全子宮切除,解除排尿危機。子宮肌瘤是一種子宮平滑肌良性腫瘤,病因不明,是女性骨盆腔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大多數肌瘤並無明顯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月經流量或天數增加,骨盆腔慢性疼痛、經痛、性交疼痛等,若因肌瘤位置壓迫到膀胱或尿道時,就可能造成頻尿、解尿困難甚至腎臟積水等。子宮肌瘤的治療,取決於肌瘤大小、生長部位、引發症狀及病人狀況,如年齡、生育功能需求、過去及慢性病史等,並非所有肌瘤都需要接受手術切除,若肌瘤沒有顯著症狀,則不需要積極治療,只需藥物治療及門診追蹤即可;若肌瘤導致症狀影響生活品質或有惡性腫瘤的疑慮,則建議接受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手術治療可分為單純切除肌瘤保留子宮、子宮次全切除或子宮全切除。針對需子宮切除的病患,有傳統剖腹及腹腔鏡手術等方式,但在腹部皆有明顯傷口,術後有明顯不適感,恢復後也會留下疤痕。近年來自然孔內視鏡手術利用人體天然的孔洞,如陰道,進行內視鏡手術,可以不著痕跡地切除子宮,術後腹部沒有傷疤,恢復更快,疼痛不適感大幅降低,只需在術前評估排除骨盆腔嚴重沾粘的情況,以降低手術時不必要的風險,對於需切除子宮的女性,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選擇。
2017-08-23 科別.婦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隨著年齡增長,子宮肌瘤發生率也隨之增加,不少中年婦女早已完成生育任務,不想再忍受子宮肌瘤的種種症狀,以及避免日後一再復發,於是選擇將子宮連同肌瘤一起切除;但是這個決定會帶來哪些副作用呢? 女性荷爾蒙刺激 子宮肌瘤越大越多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童寶玲表示,子宮的功能為孕育新生命,沒有懷孕的女性,每個月子宮內膜會剝落形成月經,子宮肌瘤的形成原因是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肉層,隨著每次月經來潮,荷爾蒙反覆刺激進而造成子宮肌瘤的體積越長越大、數量也越來越多;直到更年期後,缺乏女性荷爾蒙,子宮肌瘤才會逐漸萎縮。 子宮肌瘤生長位置 決定症狀表現 若子宮肌瘤位置靠近子宮內膜,容易發生經血量過多、強烈痛經;子宮肌瘤太大壓迫到膀胱、腸胃道或輸尿管,會造成頻尿、尿不乾淨、無法排尿、便秘、腎臟水腫;子宮肌瘤靠近子宮內腔,則可能導致流產、不孕症。由於子宮肌瘤造成的種種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有許多婦女常詢問是否可以切除子宮肌瘤?童寶玲醫師表示,手術切除子宮肌瘤必須一顆顆取出,再將子宮縫合,可能發生腸沾黏,會導致便秘、腸絞痛,沾黏到輸卵管而造成不孕症,或是增加懷孕時子宮破裂的風險;但子宮肌瘤仍會持續復發,若沒有生育需求就建議將子宮切除。 留意手術危險併發症 子宮次全切除副作用少 子宮切除可選擇子宮全切除、子宮次全切除,但要留意手術的危險併發症。童寶玲醫師舉例,子宮肌瘤過大時,手術會增加腸道、膀胱及輸尿管破裂的風險;而子宮次全切除可保留子宮頸,切除的組織較少,腸道、膀胱及輸尿管破裂的風險較低,同時可維持子宮頸周圍韌帶構造,比較不容易發生手術後尿失禁等問題。 藥物治療為優先 傳統藥物副作用多 童寶玲醫師認為,治療子宮肌瘤應以藥物為優先選擇,例如子宮收縮藥物、避孕藥、止痛藥,雖然可以暫時減少經血量,但有血壓升高、強烈胃痛等副作用,且藥物使用劑量容易越來越多,最後仍需手術切除子宮肌瘤;而注射抑制腦下垂體藥物,可暫時進入假性更年期,達到縮小肌瘤的效果,但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心情鬱悶等副作用,長期使用更會造成骨質疏鬆,一旦停止使用,子宮肌瘤又會再復發。 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 8成患者肌瘤萎縮 近年國內已有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可阻斷女性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2個月,高達8成患者肌瘤萎縮、變小,同時減少月經出血量;即使停藥後,子宮肌瘤也不會長大。童寶玲醫師曾收治一名20多歲年輕女性,子宮布滿百顆肌瘤,造成嚴重貧血,曾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接受肌瘤切除手術仍復發,經過使用新型黃體素口服藥物3個月後,經血量過多獲得改善,血紅素回到10 g/dl,讓她終於不再愁眉苦臉。【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8-16 科別.婦科
子宮肌瘤是婦女很常見的疾病,根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中,每五人就有一人罹患,而更年期前後,每二人就有一人有子宮肌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子宮肌瘤好發於四大體質,包括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虛寒凝滯、濕熱下注等四型,而要治療子宮肌瘤,就要從改善子宮環境著手。肝氣鬱滯型:要排除壓力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肝氣鬱滯形成的子宮肌瘤是因壓力引起,壓力會影響身體賀爾蒙的運作,累積的壓力會造成子宮的免疫功能異常,當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情志影響氣機調暢,進而會引起免疫功能失常,婦科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這時適當地排除壓力,對於改善子宮肌瘤很有幫助。氣滯血瘀型:要多運動 氣滯血瘀型子宮肌瘤常見於久坐缺乏運動的上班族女性,周宗翰醫師說明,氣滯血瘀體質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氣滯與血瘀往往是並存,這也是非常容易造成子宮肌瘤的體質,而運動是最好改善氣滯血瘀的方式。虛寒凝滯型:飲食忌生冷 至於虛寒凝滯型所形成的子宮肌瘤,通常與自身體質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周宗翰醫師分析,有些女性天生冷底,血管容易痙攣,血行遲緩或凝滯於微血管。虛寒子宮非常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這種體質要避免食用生菜沙拉等偏寒食物,以免鳥一言米影響身體代謝,並應在太陽下山之前就要把當天要吃的水果吃完,從裡到外保暖,就會改變肌瘤體質。濕熱下注型:飲食宜清淡 周宗翰醫師指出,濕熱下注型體質通常喜食油膩厚味、甜食,愛喝酒或攝入過多鹽分,飲水不足都會導致血液過分黏稠,而台灣天氣常是濕熱狀況,內在飲食失調加上外面環境干擾,濕熱氤氳而生,內外皆顯得「濁」,就容易產生子宮肌瘤;而濕熱體質者,飲食最要緊,改善濕熱體質要從脾胃著手,建議平時儘量飲食清淡,少吃辛辣油膩食物,也不要喝酒,以免加重濕熱症狀。肌瘤快速生長 要小心病變 周宗翰醫師提醒,子宮肌瘤轉為惡性機會不高,但如果子宮肌瘤發生病變,有可能會壓迫膀胱、直腸和輸尿管等部位,引起排尿、排便困難和腰痠背痛;另外,當出現疼痛,要及時檢查疼痛源頭,例如下腹部、腰背部,而嚴重痛經也要特別注意,有可能是骨盆腔神經受到肌瘤壓迫引發不規律子宮收縮。若肌瘤生長快速就要小心病變,建議患者每半年要做一次肌瘤大小的追蹤。【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7-26 健康百科.婦科
一名38歲女性罹患子宮肌瘤,每次月經來都過量,需要跑醫院輸血,就醫檢查發現子宮內有一顆黏膜下肌瘤、多顆肌層內肌瘤,長期貧血的結果,血紅素掉到僅5g/dl,使用傳統藥物治療都無效,經醫師建議使用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第一個月血紅素就提升至8g/dl,第二個月已經回到正常數值,可以手術摘除,術後追蹤已經半年,子宮肌瘤未復發,目前為懷孕做好準備。每2至5名女性 罹患子宮肌瘤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統計,國內子宮肌瘤發生率約為20-50%,好發年齡層為40-50歲婦女。員林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吳榮良表示,大部分子宮肌瘤為良性腫瘤,只要是處於生育年齡的女性都可能發生,停經後缺乏荷爾蒙刺激,子宮肌瘤則會逐漸萎縮。子宮肌瘤有3種 黏膜下肌瘤症狀明顯吳榮良醫師說明,子宮肌瘤會根據生長位置而有不同症狀,可分為肌層內肌瘤、黏膜下肌瘤及漿膜下肌瘤,其中以肌層內肌瘤最為常見,患者通常不會感到身體不適;黏膜下肌瘤則因靠近血管,患者幾乎都有經血量過多、月經異常、痛經、貧血等症狀;而漿膜下肌瘤超過5公分以上,才可能壓迫腸胃容易出現腹脹、腹痛等腸胃道症狀。4大狀況 子宮肌瘤需進一步治療子宮肌瘤需要治療嗎?吳榮良醫師強調,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症狀,只需追蹤即可;若出現經血量過多、痛經、貧血、造成不孕,則應進一步評估治療方式,目前有藥物治療、海扶刀療法、子宮動脈栓塞及手術治療,但僅2-3成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傳統黃體素副作用多 新型口服藥大幅改善吳榮良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經血量過多、痛經等症狀,可使用口服子宮收縮藥物、止血劑及黃體素;不過黃體素每天需服用4-6顆,容易產生水腫、長痘痘、毛孔粗大、便祕等副作用。目前已有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一天只需一顆,通常一周內經血量過多、腹痛情形便會減少,下個月痛經則會大幅改善,建議連續服用3個月、停藥1個月,持續使用1年,僅有些微的頭痛、頭暈副作用。子宮肌瘤別怕 手術非唯一治療方式吳榮良醫師呼籲,罹患子宮肌瘤不要害怕治療,目前治療準則以藥物治療為先,最後一步才需傳統手術治療;如今,新型黃體素接受器調節劑,可有效舒緩不適症狀,可說是患者的一大福音。【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6-19 該看哪科.懷孕育兒
生殖醫學的進步,讓不孕夫妻有了一線生機,雖然不孕症原因很多,但是藉由對症治療,仍可讓不孕夫妻一圓求子夢。婦產科醫師建議,如果結婚後,想要生孩子,但是卻一直遲遲都沒有消息,大約同房一年後就應該診治。男女都可能發生不孕症衛福部桃園醫院生殖中心主治醫師劉政賢表示,不孕症原因很多,不只是女方,男方也可能發生,甚至雙方都可能有問題,只是最主要還是女方,約佔40-60%,男性約佔有20-30%,10-15%是不明原因,導致精蟲與卵子無法結合。女方不孕最常見原因為不易排卵許多女性會有月經異常,久久不來,或是2-3個月來一次的情形,就有可能不易受孕;劉政賢醫師指出,女方最常見不孕症原因就是不易排卵,例如多囊性卵巢,會有慢性排卵異常,進而導致不孕。子宮慢性發炎以及感染也易不孕劉政賢醫師進一步指出,其次則是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肌腺症以及巧克力囊腫等,由於會有慢性發炎狀態,影響骨盆腔環境,就會影響卵子與精子著床;第三則是感染,有些女性會出現輸卵管阻塞,輸卵管不通也會不易受孕,甚至有子宮內膜息肉以及子宮肌瘤,都會影響到受精卵著床。男性不孕原因是精蟲寡、弱、畸男性則是有精蟲寡、弱、畸的問題;劉政賢醫師說,不孕症的原因中,男性不孕最主要就是精蟲出現寡、弱、畸,寡就是精蟲較少,弱則是精蟲活動力不好、跑得慢、不是直線進行,以及畸就是精蟲有雙頭型、尾巴不正常等形態問題。夫妻同房一年仍未懷孕 即可求醫診治通常夫妻結婚後,想要生孩子,但是卻無法懷孕,要多久才應該就醫求子?劉政賢醫師建議,根據國際標準,若是超過一年以上同房,都沒有避孕,但是仍無法受孕時,就表示為不易受孕,這時即可尋求醫師來做治療。【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6-16 健康百科.婦科
30歲黃姓女護理師的子宮長了一顆約12公分如火龍果般大的肌瘤,觸診小腹硬硬的,她以為是宿便不理,卻導致嚴重貧血,檢測換算全身僅剩下1/3血液,隨時都有昏倒危險。光田綜合醫院表示,黃姓護理師近2個月來生理期出血量異常增多,就診發現她的子宮長了一顆約12公分,如火龍果般大的肌瘤,黃女以為是宿便不理,卻造成嚴重貧血。一般貧血檢查多以血色素作為評判標準,成年人血色素正常值在12-14g/dL,光田綜合醫院婦產部部長蔡宏志表示,黃女經抽血檢驗血色素僅4.7g/dL,僅正常值約1/3,如同全身只剩下1/3的血液,倘若發生於男性身上,可能早就昏迷或休克須送醫急救。醫師指出,黃女還能走路看醫院看診,僅出現頭暈、膚色異常蒼白等外顯症狀,非常幸運,貧血耐受度較一般人高,她還因皮膚白被朋友暱稱為「白雪公主」,可能因此疏忽子宮肌瘤的風險。蔡宏志指出,成年女子的子宮約一粒雞蛋大小,透過超音波檢查判斷黃女的肌瘤長在子宮後方,如同一顆雞蛋背著一粒大火龍果,導致子宮內壁面積變大,連帶致經血增加造成黃女嚴重貧血。蔡宏志表示,肌瘤不會瞬間長大,追溯病人有感於1年前就有頭暈的症狀,推測肌瘤在當時應已存在,患者可能一直處在貧血狀態,卻一直把腹部摸到的硬塊當成宿便而沒處理。蔡宏志解釋,子宮肌瘤是女性骨盆腔中最常見的腫瘤,多數都是良性的,遺傳、染色體異常及荷爾蒙等都可能是致病原因,依據病況可採追縱觀察、藥物或直接手術切除來治療。蔡宏志提醒,女性經期異常出血、痛經、急性腹痛或解便、排尿不順都可能是子宮肌瘤症狀,最好就醫檢查,千萬別拖延,否則嚴重時可能須摘除整個子宮,對未婚女性影響甚大。
2017-06-06 健康百科.婦科
子宮肌瘤過大,切除子宮並非唯一選擇。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方法很多,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丞傑表示,透過海扶刀,利用高能聚焦超音波,可在保留子宮的狀況下消融肌瘤。手術從巨創、微創再到無創,是未來趨勢。第一屆台灣婦科海扶治療國際研討會於6月4日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舉行,邀請韓國、西班牙、大陸及國內專家分享海扶刀經驗。鄭丞傑表示,韓國在2002年開始使用海扶刀治療癌症,2010年開始用於治療子宮肌瘤,在歐美等地逐漸推展,全球治療病例逾5萬名。目前在高醫附設醫院、中山醫大附設醫院與林口長庚可執行此技術,單次手術費用16到20萬元,成功率達95%,全台累積治療約750例,高醫就占了320例,不少病人來自中、北部和海外。人體蛋白質遇56°C融化,海扶刀熱度高達60°C以上。鄭丞傑指出,無刀口的子宮肌瘤消融手術,接受度日益升高。子宮肌瘤是常見婦科疾病,好發30至45歲女性,鄭丞傑表示,肌瘤若越長越大,可能出現經血過多、經期過長、不孕、下腹長期悶痛等症狀,嚴重時壓迫腎臟,造成腎臟及輸尿管水腫。不過子宮肌瘤大部分為良性瘤,僅千分之二是惡性腫瘤,惡性率不高,但死亡率超過一半以上。美食作家韓良露便是經診斷為子宮惡性肉瘤,從手術到離世,不到一個月。鄭丞傑表示,治療子宮肌瘤,目前有手術或藥物治療,手術切除有骨盆腔沾黏風險、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則會有3至4個小傷口,同樣可能沾黏;藥物治療大部分抑制症狀,有些藥物可讓肌瘤縮小,但停藥後可能逐漸復發;海扶刀則不適用於腸壁與前腹壁沾黏者,血紅素過低也應先補足。鄭丞傑說,利用超音波消融肌瘤,若肌瘤在5至10公分內,通常一小時施打完畢,若是10、20公分以上的巨大肌瘤,可能花上2至3時,也可分兩次治療。施打過程中不必完全麻醉,治療後幾小時就能起床走動,恢復日常生活與工作。
2017-06-01 健康百科.婦科
明明沒懷孕,罹患子宮肌瘤多年,卻挺著大肚子,搭公車、捷運時,總有人主動讓座,她則有苦說不出。檢查發現,肌瘤直徑超過30公分,有如一顆小冬瓜,重量超過三、四公斤,比一般足月產寶寶還要重。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婦產部主任洪滿榮表示,子宮肌瘤是婦科門診中最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好發於30至45歲,平均每四名婦女就有一人罹患肌瘤,大部分沒有症狀,只是小腹微凸,有些則是明顯突出。臨床顯示,四分之一患者飽受折磨,經常經痛、經血過多、非經期異常出血、腹脹腹痛、消化不良、頻尿、尿失禁、排便困難等,以致生活品質降低,還可能導致不孕或流產。「肌瘤就像子宮內的種子。」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洪煥程說,種子是否開花結果,與體質有關、飲食習慣、後天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有人腫瘤較小,像是無花果、奇異果,有人則大如小玉西瓜,甚至是小冬瓜。洪煥程表示,該名38歲患者體型肥胖,加上子宮肌瘤直徑超過30公分,從側面看來,像是懷孕七八個月,因為肌瘤體積過大,導致便秘、頻尿、尿失禁、嚴重貧血,平常不太敢外出。健保資料顯示,台灣每年約有36萬名女性因子宮肌瘤就醫。洪煥程指出,有些患者選擇切除,但大部分患者則使用非侵入性藥物,傳統藥物以控制症狀為主,一旦停藥,則症狀依舊。洪煥程說,該名患者在用藥兩個月後,血紅素恢復正常,腫瘤縮小了六、七公分,手術順利,拿掉肌瘤。他提醒女性,平常應該減少熬夜,作息正常,控制體重,盡量避免攝取含有豐富荷爾蒙的食物及藥品,如山藥、蜂王乳,降低罹患風險。
2017-05-25 健康百科.婦科
高雄43歲陳姓婦人每次經期時間都超過10天,就醫檢查原來是子宮肌瘤作祟,醫院為她進行「無疤痕內視鏡手術」,術後隔天就能上班,超乎她的預期。內視鏡技術發達,很多手術不必再「開腸剖肚」,可以不留傷疤。義大醫院婦產科收治的陳姓女子子宮長了多顆肌瘤,其中3顆超過3公分,導致內膜增生,子宮撐到正常人的4倍大,因經血量大造成貧血,體能及心肺功能變差,骨質流失,後來她接受無疤內視鏡手術摘除子宮,情況好轉。義大醫院婦女內視鏡科主任桂羅利表示,「無疤痕內視鏡手術」又叫「天然孔洞內視鏡手術」,優點是看不到手術傷口,痛感小。婦產科主任張裕說,傳統腹腔鏡手術須在肚皮上放置3到4個手術用套管,讓手術器械進入體內動刀。2010年起義大醫院發展經由肚臍進入腹腔的「單孔腹腔鏡手術」,只在肚臍開一個傷口,幾近無疤。過去婦女子宮腫瘤超過280公克,多建議開傳統刀,超過500公克的巨大子宮腫瘤,則建議進行微創手術。義大醫療婦產科微創團隊曾以單孔腹腔鏡切除1902公克的子宮腫瘤,逐步改寫歷史。
2017-05-15 健康百科.婦科
有很多疾病都會遺傳,就連子宮肌瘤都有可能!就有一對母女,先是母親因為子宮肌瘤導致貧血就醫治療,之後則是女兒因為經常出現便秘困擾,就醫後也發現原來是子宮肌瘤壓迫到腸胃道引起。育齡婦女每5人就有1人罹患子宮肌瘤婦女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很高,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大約有20%會罹患此症;也就是說,每5名生育年齡婦女,就有1人罹患子宮肌瘤。至於40歲以上婦女,則罹患子宮肌瘤機率更高達40-50%。子宮肌瘤依生長位置可分為三種收治這對母女的澄清醫院婦產科醫師關祥彬表示,子宮肌瘤可分為三種,依據不同的位置,有長在子宮外及子宮腔,或是往腹腔長的漿膜下子宮肌瘤。目前對於子宮肌瘤的成因尚不明,但是卻發現會遺傳,如果媽媽有子宮肌瘤,女兒也往往都會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會導致貧血、便秘至於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主要以手術切除;關祥彬醫師指出,要治療子宮肌瘤會依據病灶的位置、大小而定,而且若是子宮肌瘤導致出現有貧血,有壓迫到腸胃道導致便秘,已經影響到身體健康時,就需要手術治療。生產後再治療子宮肌瘤另外,對於罹患子宮肌瘤婦女是否要懷孕生產,也會做為手術治療考量因素;關祥彬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尚未生產的婦女發現有子宮肌瘤,多會建議在生產後再來做治療,因為若是尚未生產,在切除子宮肌瘤後,等到要生產時就得要剖腹產,才能避免自然產時恐因用力而導致子宮破裂,而且開很多次刀,腹部沾黏機率就會增加。【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5-02 癌症防治.其他癌症
肉癌並不常見,通常肉癌都是長在四肢,但是卻有人是長在腹部。就有一名七十歲婦人下腹部有悶脹感,就醫檢查被診斷為子宮肌瘤,要她定期追蹤,但是卻沒想到腹部越來越大,而且很不舒服;進一步就醫,結果竟然發現是肉癌,而且還長大到二公斤。要尋求第二意見收治這名婦人的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肉癌會長到二公斤非常罕見,她去年曾去某醫院求醫,原本被誤診為子宮肌瘤,只需要追蹤就好,沒想到竟然是腹壁長的肉癌,並且是往肚子裡面長,而且還長大到二十公分,重達二公斤;由於子宮肌瘤會長到這麼大很少見,所以若是被診斷出子宮肌瘤時,一定要尋求第二意見。有肌肉就有可能長肉癌肉癌的成因不明;馮啟彥主任指出,乳癌與與大腸癌都有原因,因為肉癌發生率很少,因此並沒有分析其原因,而肉癌就是長在肌肉的癌症,全身只要是有肌肉的地方,就有可能長肉癌,至於肉癌主要是長在四肢,而腹壁肌肉較薄,直接從腹直肌長肉癌就很少見。會一直長大將其他器官吃掉馮啟彥主任進一步指出,肌肉有良性腫瘤,會從橫紋肌或是平滑肌長出,而肉癌則是惡性腫瘤;超音波檢查發現後,會再做電腦斷層來確診,而且開刀取出後,就更加確認是在腹壁上長出的肉癌,去做病理切片檢查則是發現整顆肉癌裡面全是癌細胞。大腸癌與乳癌是腺癌,會隨著血液與淋巴擴散,跑到其他器官,而肉癌則是只會一直長大,然後將其他器官吃掉,很少跳躍式的跑到其他器官。手術切乾淨+超音波檢查追蹤肉癌的治療主要是靠外科手術切除;馮啟彥主任說,絕大多數肉癌都是一次手術切乾淨,不可以有殘留在腹腔裡面,而且手術時不可以破掉,一旦破掉跑進腹腔就很危險。其他放療、化療與標靶的效果都不好,所以不建議做,而且肉癌切除治療之後,一定要以超音波檢查是否有再復發,持續追蹤二年以上,才能確認。【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3-24 科別.婦科
台南市一名39歲的離婚女子,之前相當早婚生過兩胎,後因病切除左側的卵巢及輸卵管同時結紮,最近又因為巨大的子宮肌瘤手術,但手術的時候她為了小她5歲的新男友,要求醫生無論如何都要把僅存的右邊輸卵管重新接通,希望能與男友共同孕育愛的結晶。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永隆表示,重接之後不一定能夠順利懷孕,但是目前少子化、生育率低,只要女性有意願生孩子,醫師都會盡力幫忙。這名女子在10多年前就已經生下兩胎,93年時因為左側的輸卵管卵巢膿瘍,切除輸卵管及卵巢,而且認為自己應該不會再生育而做了結紮手術,但是沒想到後來離婚。最近她又因為巨大的子宮肌瘤,住院開刀,苦苦哀求醫生,表示離婚之後找到第二春,男友小她5歲,而且沒有孩子,她自己的婦科疾病多,擔心無法生育影響到兩人的感情,希望醫生能夠將她僅存的右側輸卵管及卵巢重新接通。醫師從她的子宮內取出長約10公分、寬約8公分的大型肌瘤,並從沾黏的腹部當中好不容易找到輸卵管,花了不少的時間接通,目前這名女子已經出院準備懷孕,醫師期盼很快能夠聽到好消息。
2017-03-03 健康百科.心臟血管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靜脈曲張有很多不同的型態,有的是細小的血絲狀,也的會腫大如蚯蚓狀,甚至有人會因為靜脈曲張而容易感染流血,也有人是深度靜脈曲張;而且,不同的靜脈曲張,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必須對症治療,才能使靜脈曲張獲得改善。蚯蚓般靜脈曲張 可用雷射治療不少人會因為長時間久站或是久坐,進而在腿上長出如蚯蚓般的靜脈曲張,大千綜合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李俊毅表示,傳統治療靜脈曲張會以手術方式,但是目前已有雷射治療,使用一粗針,大約抽血大小的針,並將雷射管由此針管送入靜脈曲張的血管裡,雷射光使血紅素吸收後,就可以使靜脈血管進行燒灼,靜脈曲張的血管萎縮後,就達到治療目的。 蜘蛛網般靜脈曲張 塗抹血管收縮劑有人在腿部會出現小小血絲,就像是蜘蛛網般,李俊毅醫師指出,細小血絲的靜脈曲張是一種局部性血管擴張,但台灣也將其列入靜脈曲張,而這種局部性血管擴張,只需要塗抹血管收縮劑藥膏來治療,就可以使血管縮小,如果對效果不滿意,可再打硬化劑使靜脈變硬,或是打生理食鹽水,也可以改善腿部小小血絲般的靜脈曲張。 深層靜脈栓塞 要用血栓溶解劑至於若是有深層靜脈栓塞,則不可做靜脈雷射手術治療,李俊毅醫師強調,深層靜脈栓塞就是經濟艙症候群,通常是不用處理,至少表面血管不會塞住,使血管仍有一條通路,若是深層靜脈栓塞有併發症血栓造成疼痛,而是應該服用抗凝血藥物,使血塊消掉,若是嚴重者則是要住院打血栓溶解劑。 懷孕與子宮肌瘤 也會造成靜脈曲張 如果腹內有壓力,也會造成靜脈曲張;李俊毅醫師指出,因為靜脈血液是從腳往上流,若是腹部這關過不去,也會容易有靜脈曲張,例如懷孕婦女,因為腹中胎兒壓迫,也有可能會造成靜脈曲張,或是有子宮肌瘤的壓迫,也容易造成靜脈曲張,懷孕婦女生產之後,會使靜脈曲張獲得改善,若是子宮肌瘤,就要針對造成腹部壓力的子宮肌瘤做治療,才能改善靜脈曲張的問題。【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7-02-23 健康百科.婦科
42歲的林太太是三家大公司的董娘兼財務長,十多年前因經痛到婦產科就醫,發現子宮肌瘤,由於肌瘤不大且事業忙碌,並未積極處理,直到最近月經量很大,且腹部變大,才又回到婦產科,經檢查發現子宮肌瘤變大,醫師告知須以傳統手術切除子宮。林太太擔心 術後肚皮有一條長長的傷口不美觀,也擔心休養期太久影響公司業務,對不可預期的風險感到不安。林太太為此輾轉求診,就診時,抽血檢查血色素才7.5(成年女性血色素正常約12-16 g/dl),已嚴重貧血,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瞄,發現子宮肌瘤直徑達20公分,肚子像懷孕七個月。患者表示,近來月經都像血崩一樣,也許是失血多,整個人臉色蒼白、容易疲倦,肚子漸漸大起來,朋友都開玩笑說是不是懷孕了?沒想到是子宮肌瘤變大了。由於患者已有三個小孩,沒有生育考量,因此建議腹腔鏡手術切除子宮;患者聽到不需要剖腹手術,並在醫師解釋下觀看術前模擬3D影像,清楚知道子宮肌瘤位置及手術進行方式,終於接受微創手術。微創手術傷口小、疼痛少、且住院及恢復期短,藉由器械進步、手術技術精進,治療時可少受些苦,也提升醫療品質。子宮肌瘤形成原因至今不明,可能與子宮平滑肌和結締組織纖維異常增殖有關,也可能跟雌激素(Estrogen)刺激有關,另外,生長激素或是基因也是可能因素,目前 仍在研究中。子宮肌瘤不一定需要治療,主要以有無症狀,或有無惡性變化決定治療方式,提醒婦女定期接受婦科內診或是超音波檢查,如果發現子宮肌瘤,可與醫師討論自己的需求和適合的處置方式。
2017-01-23 健康百科.婦科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好多年輕女生只要「大姨媽」一到,就會出現經痛或是頭痛,原本漂漂亮亮的臉龐,也會不停的冒痘,臉上黯淡無光。婦產科醫師指出,生理期出現經痛與頭痛,和荷爾蒙分泌有相關性;此外,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會造成經痛與頭痛! 女性生理期時荷爾蒙會產生變化 可能經痛與頭痛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婦產科主任董宇紅表示,女性在生理期時,荷爾蒙會產生變化,並會引起血管收縮,就有可能造成經痛與頭痛,甚至會因為荷爾蒙的變化,而容易在臉上冒出青春痘。 熬夜也可能使荷爾蒙產生變化董宇紅主任指出,至於一般荷爾蒙變化所產生的經痛與頭痛,除了可用藥物調整來做症狀治療之外,平常生活作息應該要正常,不要熬夜,因為熬夜也可能使荷爾蒙產生變化;而且若是有經痛與頭痛等困擾,也不要自己亂猜,應該要進一步就醫診治,對症下藥。 要小心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此外,女性在生理期出現經痛與頭痛,也要小心是否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董宇紅主任進一步指出,要排除子宮肌瘤或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導致的經痛與頭痛,經由超音波檢查即可發現是否有病灶,並應進一步針對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來做治療,才能一併改善經痛與頭痛的困擾。【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6-09-07 名人在線.胡心瀕
年屆40的章小姐晚婚,這兩年才計畫懷孕,她的月經週期很規律,可是當驗孕棒看到兩條線時,就開始出血,且顏色越來越紅。到婦產科檢查時驗孕試紙第二條線反而變淡了,就算用高劑量的黃體素也是沒用,然後就像正常月經來潮一般,流掉了。一樣的情形,居然在一年內發生了三次,第一次還能安慰自己,只是偶然的,再接再厲;第二次發生,可能是這孩子與我無緣吧;第三次⋯簡直就像被判死刑一樣,甚至失去了再嘗試的動力。這是我在門診遇到的真實案例,其實我自己本身也有過一次經歷,所以更能深刻體會習慣性流產的女性承受的心理壓力和無助感。這邊需要有的認知是:現在醫學的定義,兩次的自然流產就可以叫做習慣性流產,而且這兩次可以是分開發生的。也就是說,如果妳有生過一個孩子,可是之前和之後都有發生過自然流產或胚胎萎縮、無心跳的事件,也屬於習慣性流產的族群。懷孕就像開車上路一樣,首先要有車(卵)有油(精子),馬路要通暢(輸卵管、子宮內膜狀態),車子才能上路開到目的地。如果車子性能不佳或是太過老舊(高齡婦女、排卵障礙、不成熟卵),汽油品質太差(精蟲染色體異常),那連發動(卵子受精)都有困難;車子順利發動了,如果路面太過崎嶇、坑洞太多(輸卵管沾黏、內膜太薄、子宮肌瘤、肌腺症等,多次刮宮/人工流產,或是內分泌/免疫系統失調),這車子就算勉強上路,也會半路拋錨,被迫停下(流產)。所以習慣性流產的調理需要顧及的層面很多,不僅要看精卵健康狀況如何,孕育胚胎的子宮環境和母體身體狀態更要悉心照護,才能讓功能正常的囊胚穩穩地著床於子宮內膜。中西醫的治療目的都是一樣的,只是手段略有不同:西醫用荷爾蒙治療,配合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於植入後加強黃體素的補充。如果是免疫機能異常導致的流產,則需要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劑或是接受免疫療法。中醫則是重視補腎氣、養肝血,一方面改善精卵品質,一方面著重在內膜的養護,並於排卵期後加入有安胎作用的藥物,以期囊胚著床情形之穩固。臨床經驗顯示,經過數月的調理,大部分婦女都能成功懷孕且胚胎穩定成長。除了中西醫的幫助,怎麼做可以增加受孕成功機會?壓力或不穩定的情緒也是懷孕計劃的絆腳石,心理狀態會影響生理健康的情形,積極面對的態度及適當的紓壓不僅能幫助度過辛苦的治療過程。當然,那些老生常談的早睡早起、運動習慣的養成,更是促進健康的不二法門。至於飲食的部份,由於每個人的體質各有差異,同一種食物攝取過多也會對人體造成負擔,我比較建議均衡飲食,什麼都可以吃,但是冰品冷飲還是少碰為妙。男女性的綜合維他命、葉酸、蜆精、鹿茸、瑪卡、四物飲、生化湯⋯等營養補給品最好還是詢問過主治醫師再行服用會比較好囉!
2016-08-2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最近有則新聞指出,有位沒有署名的中醫師在其診所FB分享一則貼文,文中直指女性應該要遠離四物湯、八珍湯與十全大補湯,因為這些湯會使子宮卵巢的腫瘤腺肌症增長;此文一出,立刻引起女性朋友關注。然而,有不少中醫師則是認為,有些危言聳聽!婦科疾病常用四物湯中藥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黃浩瑞表示,四物湯中的藥品性味並不強,而且婦科疾病中,這些藥材常有在用;至於會有此論點,則是和之前有項研究有關,該研究是以大量的當歸萃取物做體外細胞實驗,結果發現,當歸雌激素萃取物會使子宮內膜細胞增生,因而懷疑當歸會誘發子宮肌瘤。就好像喝咖啡會導致骨鬆?然而,四物湯是否會造成子宮肌瘤,就好像喝咖啡會導致骨鬆,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黃浩瑞醫師指出,因為實驗室所做的當歸萃取量很大,濃度高,又沒有考慮到交互作用和吸收率,因而就污名化四物湯;而咖啡會導致骨鬆的研究也是如此,就是要每天喝二、三百杯才有可能發生骨鬆!有人一輩子沒喝四物湯也得子宮肌瘤中醫師余雅雯也指出,這樣的訊息爭議性很大,有很多的人在討論,只是這樣的說法有些偏頗;因為造成子宮肌瘤的原因很多,有人一輩子沒有喝四物湯,也一樣發生罹患子宮肌瘤的案例,不見得喝四物湯就一定會引起子宮肌瘤。子宮肌瘤也會用四物湯中藥做治療四物湯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組成;其實,四物湯會用在血虛的患者,反而有些子宮肌瘤會用四物湯治療,而且會再加減其他中藥。余雅雯醫師進一步指出,四物湯經過炮製後,每味藥的性味也會不同,有些子宮肌瘤在治療時,除了四物湯之外,還會加上活血中藥桃仁、紅花,或是清熱藥黃連、黃芩。四物飲是食品字號 但不要當三餐吃那麼坊間有很多四物飲可以喝嗎?黃浩瑞醫師說,市售的四物飲是屬於食品字號,雌激素有效含量都在標準以下,若是想喝都可以喝,因為若是劑量太高,食品字號是無法過關的;但是不要將健康食品當三餐吃,因為有人反而把健康食品吃得比三餐還重要,那就本末倒置了!【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6-08-2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什麼?四物湯中藥湯方會催生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卵巢囊腫等,某中醫在臉書貼文,引起民眾迷慌,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陳潮宗則為四物湯申冤,這只是個別中醫師看法,千萬別當真。陳潮宗指出,此事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這幾天不少中醫師對此說法相當有意見,認為這不代表全體中醫界的主流意見及臨床經驗。四物湯在中醫臨床應用中已有數千年歷史,應用廣泛,由熟地、當歸、川芎、白芍四味藥組成,自古以來即為補血調經的基礎方,亦被稱為婦科聖藥。臨床用於處理婦女月經不調、痛經、血虛等問題,甚至常應用於骨傷科疾病。陳潮宗說,中醫師治療相關疾病時,很少只單純用四物湯,而會針對不同體質及疾病,搭配其他中藥,調配出適合每位患者最適合的藥方,而正這是中醫的精微所在。至於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罹病原因為多種不同因素誘發,如遺傳、壓力、環境汙染,荷爾蒙刺激確實會促使肌瘤變大,但四物湯主要作於婦科調經、補血之用,並非荷爾蒙刺激,該此該醫師所言「四物湯為旗艦版的子宮肌瘤催生工具」,有誤導民眾之嫌。陳潮宗指出,不論是食物或任何中西藥物、健康食品,都不宜長期使用,如果身體不適,應由合格中醫師診斷,依個人體質處方、調製,安心、正確的使用中藥,才能確保健康。 編輯推薦 潘懷宗/一天一酪梨 壞膽固醇遠離你 喝咖啡對身體好不好? 沖泡或過濾有差
2016-05-15 運動養生.保健食品瘋
四物飲用途:改善月經不順、血虛、補血。副作用:燥熱體質的人,服用後容易長痘痘;腸胃不適的人易腹瀉,較易口乾舌燥。注意事項:有子宮肌瘤問題的人,服用前應經醫師評估;若月經周期經常超過七天,月經結束之後才能服用。專家的話:為了方便民眾飲用,市售許多四物飲產品,不需要自己煎湯藥就能服用,主要成分為當歸、熟地、川芎、芍藥,功能是改善月經不順、內分泌失調等問題,且能補氣血,尤其當歸有助補充鐵及維他命B12,能活化紅血球,芍藥則有助血液不流失。除了女性,坊間有些四物飲還會加減配方,也適合男性飲用,例如四物湯加人蔘、杜仲,人蔘可以補氣,也適合男性養生。不過,有的人體質較為燥熱,服用四物飲不應過量,以免長痘痘。一般女性建議在月經來的第五、第六及第七天,連續三天服用,且不要冰過才喝,開罐後當天要喝完。有些女性月經周期超過七天,建議月經完全結束才能喝四物飲,以免發生血流不止、血崩等狀況。此外,本身有子宮肌瘤或賀爾蒙問題的人,服用前都應該先請教醫師或藥師。諮詢專家:晏晟藥局藥師陳伶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