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7 科別.心臟血管
吃飽後頭暈? 餐後發生低血壓,該怎麼應對?
餐後低血壓就是指用餐之後出現的低血壓,其診斷標準是「餐後收縮壓(高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壓)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後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20-08-07 科別.心臟血管
餐後低血壓就是指用餐之後出現的低血壓,其診斷標準是「餐後收縮壓(高壓)下降20毫米汞柱」或「收縮壓(高壓)由餐前≥100毫米汞柱降至餐後
2020-06-05 科別.心臟血管
一般民眾對於血壓的印象,大多是三高中的「高血壓」會造成心血管問題,不過家醫科陳柏臣醫師表示,其實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會產生腦中風問題的。先來檢查自己血壓是否過高或過低●標準血壓:120/80●高血壓:超過140/90●低血壓:低於90/60(血壓單位:mmHG)高血壓跟低血壓我們都怕的是什麼呢?我們怕的就是會出現心血管的問題,心血管的問題包含心肌梗塞跟腦中風。我們要特別去注意腦中風這一塊因為腦部位於心臟之上,所以血裡面的壓力能不能把血打上去,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中風的話就是,腦部沒有收到血的一個狀況。所以如果是血管塞住沒有辦法讓血送到腦部,這個叫「阻塞性腦中風」;血管如果破掉叫做「出血性腦中風」,因為血管破掉之後,血液溢出來不會跑到它該去的地方。低血壓會造成腦中風?因為壓力不夠,血液無法打到它要去的地方,造成腦部缺血一樣還是會出現中風,所以不要以為高血壓才會出現中風,低血壓也會。造成血壓不平衡的原因因為我們治療的用藥有分非常多種,所以我們必須要先去理解高血壓它的成因,之後才能夠去進行治療。●心血管問題●腎因性問題●賀爾蒙(腎上腺素、甲狀腺)睡不好也可能影響血壓?很多人會告訴你昨天睡不好,所以隔天的血壓很高。的確,睡眠、休息跟情緒會影響到我們的血壓,所以要非常地注意一下你的睡眠跟情緒。然而當你的睡眠出現嚴重的問題,比如像「睡眠中止症」的時候,請你務必要找到專業醫師幫你去做治療,因為睡眠中止症的人血壓不穩,並不是用血壓藥來治療,它的治療方式完全截然不同。血壓只是一個症狀,不是疾病!」陳柏臣醫師提醒如果你把它看成是一個症狀,你就要把後面的疾病原因找出來,你才有辦法從根本把血壓問題給處理掉。如果你覺得你每天量血壓真的很不穩定,超過我們剛剛所說的可接受的範圍內,請洽你的專業醫師,請跟他一起好好地討論、好好地治療。本文摘自健康多1點 原文請點此
2020-05-01 科別.心臟血管
如果身體經常處於高血壓狀態,最好快起身動一動,或許可以降低血壓。最新研究表示,如果你是高血壓患者,可以透過每天增加步行量的方式降低血壓,這項研究已在3月下旬時於美國心臟病學會的年會上發表。研究人員分析約640位曾參與弗雷明漢心臟研究的成年人的數據,研究中要求參與者配戴智慧型手錶,以便追蹤每日的步行量,並於每周記錄1次血壓。在實驗過程中,參與者的平均收縮壓為122毫米汞柱,舒張壓為76毫米汞柱,處於正常或偏高的血壓值。實驗的5個月內,參與者平均每天步行7,500步,每天步行數較多的人血壓明顯較低。在同步考慮其他因素後,研究員發現,每天走1,000步,收縮壓值約可降低0.45毫米汞柱,也就是每天走1萬步以上的人,其收縮壓要比每天5,000步的人低了2.25毫米汞柱。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臨床研究員Mayank Sardana博士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將體重或BMI(身體質量指數)也納入考量,每日步數與血壓之間的關聯將不那麼明顯,表示BMI可能會影響日常步數與血壓之間的關聯性。Mayank Sardana博士在美國心臟病學會的新聞稿中提到,希望未來能進一步研究如何利用智能設備促進身體活動,並減輕肥胖對身體的負擔,進而降低血壓,將會是很有用的方式。(圖文授權提供/NOW健康)延伸閱讀: 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 5飲食地雷少碰為妙 愛吃這種口味的人小心囉!吃久了記憶和認知會變差 
2020-04-14 科別.心臟血管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430萬名高血壓患者,其中高達160萬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壓,每天還是把高油、高脂和高鹽的食物吃下肚。因為,除非經常量測血壓,否則高血壓很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且即便有自覺症狀,也因症狀不具特異性,因此,很容易被忽略。至於已經被判定為高血壓的患者,根據國民健康局2007年的調查,高血壓患者中可以將血壓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的比例不高,僅約30,距離及格邊緣很遠。其實無法良好控制血壓,其中很大的原因在於生活型態沒有適當地調整,尤其是飲食習慣這個部分,沒有好好的吃、沒有吃對食物。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根據美國國際預防高血壓第7次會議報告(JNC7)的建議,維持理想體重、採高鉀及高鈣的飲食原則、減少飲食中的鈉含量、增加身體的活動量、避免過量飲酒等等,都具有降低血壓的功效。不但一般人可依此原則來預防高血壓,已經服藥控制高血壓的患者,可使降壓藥物的效果更理想,甚至可以降低藥物的劑量。既然吃和血壓變化息息相關,那麼吃什麼或怎麼吃,會吃出高血壓呢?王宗道指出,臨床研究發現,高血壓的發生有其家族性,也就是和遺傳有關。如果父母一方有高血壓,下一代罹患高血壓的機率便為30~50若是雙親都有高血壓,子女罹患高血壓的機率則上升至50~70。在高血壓的成因中,遺傳雖然占了重要角色,屬於先天因素,但是除了與基因有關之外,也與同一個家族中,不論在飲食或是生活習慣方面,都有極高的相似性有關係。1、鹽分攝取過量:外在的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血壓變化,其中飲食方面具有相當強的影響性,尤其是鹽分的攝取。高血壓與鹽分中鈉離子的攝取有關。因為攝取過多的鈉,會增加水分在體內滯留,循環血量一旦增加,血壓就會上升,且增強交感神經的反應性,導致血壓攀升,所以,要預防高血壓,飲食應該保持清淡,不要吃重鹹。2、飽和脂肪酸吃太多:除了不能吃太鹹之外,還要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研究分析發現,將食物中的脂肪總量減少,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對於降低血壓的效果最為顯著。而在選擇食物種類方面,可以增加蔬菜、水果、低脂食物、堅果類以及穀類等食物的攝取,盡量避免高脂食物及甜食、零食等,肉類方面則以魚類、白肉取代紅肉。3、蔬菜、水果吃太少:多吃蔬菜和水果、飲食要節制、將體重控制在標準範圍之內,對高血壓來說也很重要。根據目前全球醫界及營養界公認具有控制血壓效果的高血壓保健飲食原則得舒飲食(DASH)臨床試驗,是將飲食由一般美式飲食,改變為富含蔬菜、水果及低脂食物,增加乳品與堅果類的飲食,同時避免食用含高脂、高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的食品。4、飲食份量沒節制:已經有研究證實,體重每減輕10公斤,可以降低收縮壓5~20mmHg。而要健康減重,不外乎多運動以及飲食控制,改變飲食習慣對血壓值的影響很大,但也是最難做到的。但是其實能改善前述的幾項飲食習慣缺點,對體重控制就很有幫助,進而可以預防高血壓上身。 5、抽菸、喝酒不忌口:抽菸會使血壓上升,還會造成心血管方面的傷害,因此務必戒菸。而有研究指出,適度且適量喝酒,可以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風險,所以,有人為了預防心臟病,開始喝酒保健,但卻忽略了「適量」的問題,還有經常性的過量飲酒,反而容易使血壓上升,因此喝酒的「量」相當重要;不過,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的人,若是大量飲酒,也可能會使治療無效。延伸閱讀: 吃對血壓自然降! 16種天然降壓食材隨時都能吃到 洗腎前多數人都罹這3種病! 別等身體有警訊才想到要預防 
2020-02-18 科別.指甲.足部
常見疾病的足部信號許多慢性病會在足部出現信號,及早發現這些警訊,可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防患於未然。糖尿病:在胰腺、眼、心、上身淋巴、甲狀腺等反射區,可以觸摸到皮下顆粒狀的小結節。在小腿內側中部,也就是小腿的胰反射區,也可能觸及一個痛性結節。這個結節的大小,往往與血糖濃度有關。血糖濃度升高,結節變大;血糖濃度降低,結節變小。高血壓:在頭、頸、腦垂體、腹腔神經叢、腎上腺、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有比較明顯的壓痛,也能在皮下摸到小結節;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是緊繃的,像按在琴弦上的感覺。低血壓:低血壓時,血壓點反射區按上去有空、虛的感覺。中風:雙足不對稱,一側足變形、內翻,足部肌肉鬆弛或痙攣;足部皮膚粗糙、無華,有時可見淤斑;頭、頸、腎、上肢、下肢、坐骨神經等反射區均有壓痛,按上去有空、虛感,或者凹陷,患側更加明顯;可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肝膽疾病:肝功能不佳者可見足趾上翹;肝臟有腫大傾向時,可見足趾腫脹;足趾發硬則可能是肝硬化;肝、膽、腎等反射區常有壓痛,可發現小丘疹或小結節。月經不順:在子宮、卵巢、輸卵管等反射區,往往可見青筋暴露,以及極淺的淤斑。相關反射區常有壓痛感,有顆粒狀的小結節。更年期症候群:足部常有脫皮、小丘疹、淤斑,腳掌紅潤。在子宮、生殖腺、甲狀腺、甲狀旁腺、腎、腎上腺等反射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並有顆粒小結節或條索狀硬塊等。前列腺疾病:在前列腺、腎、輸尿管、膀胱等反射區,可觸及小結節,小結節有壓痛感。頸腰椎骨質增生:頸椎、腰椎反射區,以及皮下骨骼處,可摸到高低不平、類似骨質增生的結節。在頭部、頸部、斜方肌及上半身淋巴結等反射區,也可以摸到顆粒狀的小結節,並有壓痛感。類風濕性關節炎:可見趾關節變形或攣縮,足掌血液循環較差,足部肌膚不溫,色澤少華。上半身淋巴結、脊椎、腎、腎上腺、甲狀旁腺、輸尿管、肩、肘、腕等反射區有壓痛感,也可能觸及小結節或條索狀物。按摩足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疾病人的雙腳上有與各臟腑器官相對應的反射區與穴位,刺激這些地方,可以促進人體血液循環,調理內分泌系統,增強人體器官功能,產生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臟腑器官在足部的反射區,分佈很有規律。人的雙腳合起來,正是人體組織器官立體分佈的縮影。當體內臟腑器官的功能或結構發生異常時,其足部反射區就會有痛點、結節出現。刺激這些區域,就能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加速氣血的運行,促進毒素和廢物的排出,激發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最後使臟腑器官的功能恢復。足部按摩的適應症足部按摩主要適用於以下幾類病症。‧內科疾病中的消化道功能紊亂、消化性潰瘍、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藉由足部按摩都有不錯的療效。‧外科疾病中的骨質增生、軟組織損傷、前列腺疾病等,也適合足部按摩治療。‧婦科疾病中的月經失調、更年期症候群、子宮肌瘤等,輔以足部按摩,效果更好。‧小兒科疾病中的大腦發育遲緩、腦性麻痺、兒童抵抗力下降、反覆呼吸道感染、消化功能不良、厭食症、注意力不集中等,藉由足部按摩能產生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精神官能症和各種神經痛,足部按摩有理想效果。‧各種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足部按摩有輔助作用。‧各種發炎症狀,如乳腺炎、咳喘、淋巴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脈管炎(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之簡稱,為較常見的周圍血管慢性閉塞性病變,主要累及四肢中、小動脈,多見於下肢)、皮膚炎等,足部按摩能改善症狀。當然,足部按摩絕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法,以下病症就必須禁忌。包括:各種出血,如腦溢血、子宮出血、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出血、各種內臟出血等;急性心肌梗死,嚴重的心、肝、脾、腎功能衰竭等,皆不宜用足部按摩的方法解決。一些外科疾病,如急性闌尾炎、骨折、脫臼;各種傳染性疾病,如肝炎、結核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傷寒及各種性病;各種中毒,如煤氣中毒、藥物中毒、食物中毒,毒蛇、狂犬咬傷等;各種嚴重精神病患者;這些病症病情急危,必須立即去醫院救治,但足部按摩可以在康復期間產生輔助治療的作用。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75%、95%酒精大缺貨!可替代的次氯酸水、漂白水、異丙醇...有何不同?●書籍介紹人體排寒手冊:《傷寒雜病論》的養生大法作者:王長松出版社:台灣廣廈出版日期:2015/11/06作者簡介/王長松醫學博士。東南大學臨床醫學院中醫學教研室主任,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江蘇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老年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會員。曾先後師從於西北名醫杜雨茂教授和國家級名醫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參加多項部省校院級課題,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江蘇省首屆優秀青年中醫藥工作者。發表論文20餘篇,編寫論著10餘部。近年來,關注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的普及,撰寫《尋找疾病的根源》和《健康書—傷寒雜病論養生智慧》兩部養生保健科普著作,其主講的「傳統文化與中醫養生」被選為教育部第二批視頻公開課。擅長運用傳統中醫方法辨治虛寒症狀及虛寒體質,對於失眠、胃病、眩暈、頭痛以及健康狀態的調治具有豐富經驗。近年來,教學指導多批國際留學生,並有來自英國、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俄羅斯等多國患者前去就診。
2020-02-13 科別.感染科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台中市上周類流感就醫率14.61%,仍處於流行期,新增3人因流感重症死亡,今年累計已通報的33名流感併發重症患者中,30人沒有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勤洗手、有流感症狀戴口罩速就醫,目前尚有3萬多劑流感疫苗,請尚未接種的民眾盡速接種,增加保護力。彰化縣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為1743人次,急診類流感就診病例百分比為15.86%,今年至今,彰化縣確診流感併發重症21例,3人併發重症死亡,死亡3人均未接種流感疫苗。依據疾管署監測,中市類流感就醫率,今年第4周(1月19至25日)為14.74%、2447人次,今年第5周(1月26至2月1日)為21.73%、3999人次,上周第6周(2月2日至2月8日)14.61%、2009人次,上周的就醫率14.61%較上上周21.73%減少,但在流感重症死亡人數新增3人,累計今年台中市有4人因流感併發重症死亡。台中市今年累計已通報33例流感重症病例,患者從6歲到87歲,其中17人超過60歲,4例確診為流感重症死亡,有10人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值得注意的是通報流感重症33例中,有30人未接種疫苗。台中市衛生局說明,去年台中市準備73萬105劑公費疫苗,第一階段小學到高中學生,第二階段老人及學齡前幼兒,第三階段開放50至64歲成人、孕婦及6個月以內嬰兒父母、高風險慢性病人、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者,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至今,尚有3萬多劑。衛生局建議,民眾平時做好勤洗手,就醫戴口罩防疫,若出現呼吸道症狀應盡速就醫;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缺氧、血痰或痰液變濃、胸痛、意識改變、低血壓等流感危險徵兆,更應盡速至大醫院看診,依醫師指示使用流感抗病毒藥劑。
2020-01-28 橘世代.健康橘
如果長輩本來就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時的血壓飆高或血糖升高,我們倒不那麼擔心,比起血糖或血壓太高,我們比較擔心的反而是低血糖或低血壓。血壓太低有可能會暈眩甚至休克,如果平常血壓都是100多,突然有一天變成七、八十,一定要趕快去看醫生。血糖也是一樣,高血糖固然不好,但低血糖「立即的」風險更大,血糖太低時,人是會昏迷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性命。當血糖低到60毫克/分升以下,就要趕緊吃顆糖把血糖拉上去,要是拉不上去或病人有意識模糊的症狀,就要趕緊送醫。有人會問:那送醫到底應該要等候看門診,還是直接掛急診?如果只是自己在家裡量到血壓飆到180毫米汞柱(mmHg),或是血糖飆到200毫克/分升,通常並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可以按一般程序掛門診看醫生就好了。但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則千萬不要傻傻等門診,而要掛急診。因為老人家的病況瞬息萬變,很有可能會突然急轉直下,萬萬拖不得。10年前,我阿嬤還在世時,有一天下午2點,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阿嬤覺得會冷,到下午4點,量體溫時已經到39度,等到晚上7點,申請到病床送到醫院,阿嬤血壓只剩下70,而她平常可是有高血壓的,卻在短短幾個鐘頭內病情驟變,弄到休克的地步。所以我常會提醒家屬,若覺得老人家很不對勁,應該要立刻去掛急診,而不是掛門診。門診有可能要等很久,可能一排就是3、4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老人家的狀況有可能產生很大變化,萬一錯過搶救的黃金期,造成遺憾就令人傷感了。我們老人科很多醫生都有遇過這樣的情形:病人掛了號,但還沒等到看醫生,就已經走了。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一位阿嬤病患坐在候診區上等著要看診,等著等著就不動了,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是不耐久候睡著了,直到護理師出來叫號時,才發現她已經過世了。所以,老人家身體若突然有異樣,真的寧可慎重一點,也不要掉以輕心。小叮嚀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就要趕緊送急診,萬萬拖不得。本文摘自《顧爸媽,這樣做最安心》,天下文化 2019/09/30 出版 歡迎加入橘世代社團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2019-12-14 養生.抗老養生
你是不是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七旬老人起夜去廁所時暈倒在地,居然是小便惹的禍”、“一口飯讓家中老人住進ICU”、“高血壓居然在起床時變成了低血壓”等。隨著年齡的增長,爸媽的眼睛越來越花、耳朵越來越背、手腳也越來越不利落……許多疾病都會找上他們,父母衰老成為我們不願意接受的現實,因此,這7個老年人日常需特別留意的“慢”細節,千萬要提醒爸媽!吃飯慢一些老人的消化功能和吞嚥功能不如年輕人,吃飯過快不利消化。如果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還會增加胃的負擔。所以,吃飯時一定要細嚼慢嚥,一口飯最好嚼25-50次,可以幫助食物消化。喝水慢一些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時,還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要提醒父母記住,正確的喝水方法是:倒一杯溫開水,先含一小口滋潤口腔,然後慢慢嚥下,小口小口的喝,每次喝250-300ml即可。排尿要慢一些早晨醒來尿意緊迫時,千萬不要迫不及待去廁所。還有,記得排尿時不可用力過猛,直立位或蹲起時,最好用手扶著支撐物。因為如果排尿過快,膀胱排空容易引起頭暈,甚至出現排尿性暈厥。早上起床慢一些起床過猛可能造成血壓升高,發生暫時性暈厥甚至腦出血。醒後不要太著急,可以先躺一會,再伸懶腰,使血液慢慢流動。坐起來時也不要立即挪到床邊,靠在床頭休息一會,能改善腦供血狀況,以防腦供血不足。低頭彎腰慢一些低頭彎腰過快或猛然抬頭,很容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還容易閃腰,上了年紀的人最好盡量避免此類動作。如果您必須做撿東西的動作,一定要手扶桌椅,使身體有個著力點。上下樓梯慢一些老年人控制力差,又往往骨質疏鬆,一旦摔倒很容易骨折。上下樓時,最好側身子、扶著扶手、寧慢勿快,等雙腳全部在一個台階後,再走下一步,以減少關節承重。下樓梯盡量腳尖先著地,確保安全。轉身慢一些老人心臟功能衰退,血管彈性降低,突然轉脖子會壓迫頸動脈,影響腦供血,導致昏厥,所以做轉身回頭的動作時,動作不要太快,幅度不要過大。本文摘自《搜狐健康》
2019-12-12 科別.心臟血管
82歲農夫罹患高血壓十年,規律門診追蹤,有一天早上做完農務,起身突然頭暈,然後跌坐在農地,還好沒有喪失意識。回診時發現血壓明顯偏低,心跳正常、無心雜音、呼吸音清澈、無明顯外傷、肢體活動力正常、意識清楚、沒有發燒、沒有胸痛、腹痛或解黑便。初步評估是因為白天高溫出汗多、體液流失,經點滴輸液治療,低血壓及頭暈明顯改善。醫囑暫停降血壓藥物及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並回門診追蹤。老年人的高血壓治療和年輕病人不同,老人常罹患多種疾病、身體虛弱、服用多種藥物,造成治療相對複雜及個別化。老人因交感神經不敏感,中樞神經老化及頸動脈硬化,造成壓力感受器(baroreceptor) 敏感性降低,所以老人常有姿勢性低血壓。由於大動脈彈性較差,心臟收縮期不易吸收左心室的搏動能量,以致收縮壓升高,而舒張期缺少動脈回復力,所以舒張壓較低,因此老人常有孤立性收縮性高血壓。根據統計近20%高血壓老人有姿勢性低血壓,其中有孤立性收縮性高血壓的老人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的機會更高。老化過程中,身體組成會發生改變,年輕人全身水分約為體重60%,老人僅約45%,主要是因為含脂肪比率增加。老人口渴感覺較差,再加上因疾病導致活動或認知能力下降,常無法適時補充水分,且腎臟有效保留鈉的能力減少,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發生脫水現象。老人身體代謝功能變慢、動脈壓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腦血流量自動調節能力降低,又考慮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在開始使用降血壓藥治療時,要因人而異,並將起始劑量減少,而後慢慢增加劑量。國外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80至90歲老人有隱藏性低血壓的風險,即使門診就醫時血壓正常,也可能在家中發生低血壓,尤其在患有糖尿病、冠心病或正在服用多種降血壓藥的人。由於身體虛弱,老年人的低血壓可能導致跌倒風險增加,因而造成嚴重骨折和行動不便。因此建議老人在家要多量血壓並記錄,回診時告知醫師,做為用藥參考。
2019-11-24 新聞.長期照護
Q該陪同長輩就醫嗎?詹醫師說:病況複雜 家屬陪同較好如果長輩身體還算健康,行動無礙,只是一般小病要看醫師,或者只是慢性病要回診拿藥,讓他自己去就醫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若老人家病況比較複雜、病況控制得不好;或是長輩認知功能退化,每次去看完醫師,回來都交代得不清不楚,聽不懂或記不住醫囑。像這些情況,就需要有人陪同,而且最好是同住者或比較瞭解長輩生活的照顧者陪同比較好。陪同就醫的目的在於:把老人家目前生活與身體狀況跟醫師回報,同時也能瞭解目前的治療目標、用藥以及治療效果。在醫院陪伴長輩就醫的人,很多都是外籍看護,這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每一位外籍看護的語言溝通能力不同,細心程度也不同。有些外籍看護溝通能力很強,會很詳細聽取醫師意見並記下醫囑,同時也會細心回報病人狀況;但也有些外籍看護只是單純送長輩來醫院就診,無法這麼周到細緻。我建議,若長輩狀況不穩定,外籍看護又無法妥善傳達雙方資訊的情況下,做子女的最好還是能請假抽空陪同長輩就醫。有住在一起自然是最好,但就算平常沒有一起住,起碼溝通上會比較順利。陪同就醫可不是人到就好,而是要扮演好「橋梁」的角色。有些資訊應該要事先準備好,包括:瞭解長輩病史、記下長輩最近不舒服的症狀、目前服用的所有藥物清單(由於許多長輩有多項慢性病,為避免重複用藥,這項工作務必充分落實)、各項檢查報告的結果等,這樣在看醫師時,才能夠讓醫師迅速掌握病人的問題。對於醫師的解說,也應該細心記下,並詢問用藥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的副作用等。倘若無法做到經常陪病,也沒有合適的親友可以幫忙,或許可以考慮花點錢,申請居家服務,陪伴長輩就醫。但因居家服務員不可能瞭解長輩平常的狀況,上面我提醒的那些前置準備工作,一樣不可省,在合作時將資訊轉達移交給居家服務員,如此才能夠達到陪同就醫的最佳效果。Q「老倒勼」是正常的嗎?詹醫師說:比年輕時矮3公分 要提高警覺很多老人家上了年紀以後,身高就會縮水,或是「ㄎㄧㄠ ㄍㄨ」(駝背),有些長輩覺得反正人老了就是這樣,不以為意,就這樣擺著不管。但人之所以會「老倒勼」,可能是因為骨質變差。若骨質流失得很厲害,脊椎體的空洞很多、結構變差,就會被體重愈壓愈扁,變形到一個程度時,稱之為壓迫性骨折,就會產生駝背、身高變矮的問題。雖說人的身高隨年紀增加而略有縮水的狀況並不罕見,但很明顯的「老倒勼」,絕不是一個「必然」該有的正常現象。要變矮多少才叫作「矮很多」呢?從理學檢查的角度來看,老人家身高如果低於年輕時三公分,就算是變矮頗多,必須提高警覺。此外,也可以讓老人家背部貼著牆站立,測量頭枕部(就是後腦杓)跟牆壁的距離,正常來說,後腦杓應該可以貼著牆,但是如果有駝背現象,就會產生距離,無法貼著牆壁,如果牆壁跟頭枕部的間距超過三公分,就要懷疑是否有異常。還有一種在家也可以簡單測試的方法是:測量肋骨下緣跟骨盆的間距。把手放在老人家肋骨最下緣,用指寬來測量從肋骨下緣到骨盆之間的間距,正常人應該要有二、三指寬,或是大於五公分這麼寬,但有骨質疏鬆的老人家,由於脊椎椎體被壓得愈來愈扁,這個間距就會變小,如果小於一指幅寬(約二公分),恐怕就有脊椎異常。有「老倒勼」問題的老人家,應該到醫院做脊X光及骨密度檢測,如果確診,應接受骨質疏鬆的治療,以控制惡化的情況。Q 血壓、血糖飆高,要馬上就醫嗎?詹醫師說:低血糖、低血壓 危險性反而高如果長輩本來就有高血壓或糖尿病,一時的血壓飆高或血糖升高,我們倒不那麼擔心,比起血糖或血壓太高,比較擔心的反而是低血糖或低血壓。血壓太低有可能會暈眩甚至休克,如果平常血壓都是一百多,突然有一天變成七、八十,一定要趕快去看醫師。血糖也是一樣,高血糖固然不好,但低血糖「立即的」風險更大,血糖太低時,人是會昏迷的,嚴重的話可能會危及性命。當血糖低到60毫克/分升以下,就要趕緊吃顆糖把血糖拉上去,要是拉不上去或病人意識模糊,就要趕緊送醫。有人會問:送醫到底應該要等候看門診,還是直接掛急診?如果只是自己在家裡量到血壓飆到180毫米汞柱(mmHg),或血糖飆到200毫克/分升,通常並不會有立即的危險,可以按一般程序掛門診看醫師就好了。但如果長輩有低血糖、低血壓、發高燒、神智改變、使不上力、話講不出來等症狀,則千萬不要傻傻等門診,而要掛急診。因為老人家的病況瞬息萬變,很有可能會突然急轉直下,拖不得。十年前,我阿嬤還在世時,有一天下午二點,我媽媽打電話給我,說阿嬤覺得會冷,到下午四點,量體溫時已經到39度,等到晚上七點,申請到病床送到醫院,阿嬤血壓只剩下70,而她平常可是有高血壓的,卻在短短幾個鐘頭內病情驟變,弄到休克的地步。我們老人科很多醫師都遇過這樣的情形:病人掛了號,還沒等到看醫師,就已經走了。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驗,一位阿嬤病患坐在候診區上等著要看診,等著等著就不動了,周圍的人還以為她是不耐久候睡著了,直到護理師出來叫號時,才發現她已經過世了。所以,老人家身體若突然有異樣,真的寧可慎重一點,也不要掉以輕心。
2019-11-15 科別.心臟血管
受東北風增強影響,北台灣氣溫一口氣驟降七、八度,清晨體感溫度甚至不到十五度,中南部則日夜溫差大,中老年人及體弱者健康面臨威脅。醫師建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須特別留意,建議早睡晚起,適時添加衣物、被子也要保暖;因氣溫低時血管會收縮,睡前可泡腳,洗澡時間勿過長,天冷出浴室可能導致心血管過度收縮。•出門運動別趕早 做好熱身防受傷平時有早起運動習慣的長輩,建議不要太早出門,應注意保暖及運動時間,連日空氣品質欠佳,呼吸道和肺葉可能會吸入汙染物;年長者體質和免疫功能都不及青壯,要注意引發支氣管炎、肺炎、肺心病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以免傷及筋骨。喪葬業者表示,很多老人家逢低溫就扛不過去,尤其在晚間和清晨,傳統認為陽氣不盛,其實就是不夠溫暖,體質稍差受不了,容易出問題。•多喝水避重口味 蔬果要選不同色氣溫驟降,飲食方面,可以多喝水,避免血液濃稠,但要注意不要一口氣喝冷水,也不要冷熱交替喝,避免血管受太大刺激。冬天很多人愛吃火鍋,尤其重口味麻辣鍋,要注意會導致血液濃稠度提高,應該多補充水分,建議盡量少吃。另外,可以吃薑等食物暖身。營養師建議,多吃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有天然的抗氧化能力,預防血管發炎,如黑木耳及秋葵等具高膳食纖維;也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糙米及地瓜,代替精製白飯,有助於穩定血糖和血脂肪,少碰高鈉、高糖和脂肪的加工食品。本身有在吃血壓藥的患者,如果量血壓時發現早晚變化大,可以詢問醫師看是否要調整;假設原本早上吃一顆,可改早晚各半顆,幫助穩定一整天的血壓。•慢點起床不要急 泡湯不要泡太久新北市立聯合醫院預防醫學科主任張兆宏說,天氣冷時血管收縮、氣溫低對身體是一種壓力,建議每天早晨起床,先慢慢坐起,並且緩一緩,3到5分鐘再下床,避免姿勢改變造成高低血壓起伏;也可先穿好外套,適應了再出棉被。張兆宏建議,洗澡溫差不要太大,如果要泡湯,先適應熱水再泡,不建議太久,否則血管放鬆,一瞬間起來變化太大,恐會昏倒。•室內溫度不能低 隨身多帶件衣服冬天氣溫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及長者要注意門窗是否關好,但若有氣喘、過敏還是要通風並且多穿點,若是過敏者在睡眠時更要注意房內的氣溫不能低。冬季深夜和清晨溫度最低,不但容易感冒,也可能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新北市71歲的張素月說,通常她都等日出1小時後才出門,那時候日照比較強烈,不會那麼寒冷,且出門會多帶一件衣服,一來出汗可以替換;二來如果覺得冷可以加穿。但太陽也不能曬太久,曬久了會頭昏。如果真的太冷,建議戴頂帽子,保持頭部溫暖。•四肢暖身體就暖 睡前泡腳更好睡74歲的張育慈建議洗澡時間不要太久,因為洗太久容易頭暈,而且冬天寒冷,走出浴室溫差太大、血管會收縮,所以冬天寒冷時,他通常三、五天才洗一次,平常以擦浴為主;有的人會故意用冷水洗臉和四肢,但他試過卻不習慣,建議視個人情況決定,如果覺得不舒服,不必勉強。「四肢暖和,身體就暖和」,冬季睡覺前,張育慈習慣邊泡腳邊看書,配合早睡晚起,而且起床時不要驟然而起,最好先賴個幾分鐘,利用時間動動全身關節,再用手支撐起床。醫師張兆宏表示,冬天氣溫驟降對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要多留意,低溫血管收縮導致血壓起伏會較大,建議要把握「維持穩定、不過度刺激」的原則。
2019-10-04 養生.運動天地
南投30歲黃姓男子健身時,出現頭暈、頭痛、眼前一片黑,他嚇得趕緊就醫,醫師認為是「努責現象」導致血壓急速下降所致;努責現象無需治療,休息後會慢慢恢復,但醫師提醒健身時應循序漸進,選擇可以承受強度,避免身體傷害。南投醫院復健科醫師林建仲說,進行重量訓練如硬舉或臥推、搬起重物、運送移動重物,或用力解便、咳嗽、嘔吐、打噴嚏等出現用力閉氣或憋氣行為,就可能引發努責現象(Valsalva maneuver),會產生短暫頭暈、頭痛、心悸,甚至短暫暈厥。他說,運動強度增加有時持續閉氣用力,會發生昏厥其實是因低血壓造成腦部或身體其他部位血液灌流不足、腦部缺氧所致;用力初期及恢復期血壓上升現象,也可能衝擊到硬化血管,造成血管壁上的斑塊脫落,形成腦血管栓塞性中風,不可不慎。他提醒如果運動中或重訓過度,出現眼冒金星,暈眩等努責現象時,應暫停並坐下休息,盡量保持規律呼吸,一般在1至2分鐘即可恢復,若還是持續不舒適,建議盡速就醫治療。
2019-09-27 科別.腦部.神經
即使你年輕、沒有三高問題、又有運動習慣,年輕型中風 也是有可能找上你‼ 前陣子筋肉爸爸中風的新聞引發不少討論,大家都認為年輕、又有在重訓健身的人,怎麼會和中風 這兩個字劃上等號呢? 從筋肉媽媽的貼文中可以看出,這次導致他中風的三大危險因子,是凝血功能疾病、過勞和家族病史。經醫師檢查發現,筋肉爸爸有凝血功能問題,他的母親每天都要吃藥控制血管通順,親戚中也有因為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再加上因為年輕、健康檢查一切正常,忽略了正常作息的重要性,每天睡眠時間過少,長期疲勞才導致中風。 所謂年輕型中風是指45歲以下的中風患者,目前約占所有腦中風發生率的10%,且受到慢性病年輕化的影響數據仍持續攀升中,而目前年輕型腦中風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四點。 1.血管提早老化:長期熬夜晚睡、高油高糖的飲食習慣、久坐少運動...這些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型態,以及三高等慢性病,都會導致身體發炎,造成血管提早老化,導致中風。 2.其他疾病:像是先天性心臟病、動靜脈畸形、動脈瘤等先天腦血管異常,凝血功能異常或自體免疫性疾病等等,都是導致中風的原因。 3.動脈剝離:動脈剝離也是導致年輕型中風的原因之一,如果接受不適當的頭頸部整脊,或是頭部外傷,甚至是大力咳嗽或打噴嚏,就有可能造成動脈剝離,導致血液無法順利供應至腦部,發生腦中風! 4.遺傳性腦中風:遺傳性腦中風所佔的比例雖然不高,但容易在年輕時發病,因此如果有家族中風病史的人,建議可以去做進一步的基因檢測,及早預防治療。 5.毒品:如安非他命,海洛因等等都可能導致血管發炎,高血壓或是血管痙攣而增加中風的風險。 年輕型中風的病因相對來說比較複雜,但如果能及時送醫,積極復健治療都是有機會恢復且能夠降低二度中風的機率。 在筋肉爸爸新聞出來後,我也發現到網路上開始出現「重訓容易中風」的說法,這邊要和大家說明,但其實重訓和中風這兩件事並沒有關聯性,重訓也不會使得血壓升高。根據2014年美國心臟學會的發表內容表示:「重量訓練並不會造成運動時血壓的改變,相反的還會降低血壓 。」也就是說,高血壓的朋友在醫師評估下、透過適當的重量訓練是有助於降低血壓,避免中風的! 基於腦中風要及時搶救的特性,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記住中風的症狀,才能及時反應,在黃金三小時內送醫治療。最後也再提醒大家,維持正常作息,吃藥控制好慢性病,健康飲食多運動,這些都是能預防中風的好方法。另外如果是有家族病史的朋友們,也建議定期做健康檢查,避免危險因子,才能降低中風的風險。
2019-09-24 科別.心臟血管
傳統心導管手術依賴放射線定位,一次手術暴露輻射量相當於750張X光,醫護人員即便穿鉛衣,手臂和臉部也和病人一起暴露於輻射,長期增加罹癌風險。台大醫院自2018年起,運用零輻射技術治療單純性陣發上心室頻脈患者,讓孕婦也能放心接受治療。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昨天表示,X光暴露是醫療檢查中的必要之惡,若能避免又達到治療目的,將是一大福音。台大心臟內科助理教授游治節表示,傳統心律不整電燒手術利用X光透視心臟,幫助醫師將導管放在正確位置,進而診斷和治療,但X光輻射暴露可能增加致癌風險,透過3D立體定位,可免除輻射困擾。3D立體定位多用於複雜性心律不整治療,台大自2018年起將3D立體定位用於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已成功治癒超過50位患者,包括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室早期收縮、典型心房撲動的病患。不過,目前3D立體定位用於複雜性心律不整有健保給付,單純性陣發上心室頻脈僅給付傳統手術,患者需自費33000元。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就像心臟多了一條短路電線,過度刺激心臟,導致心搏過速,引起冒冷汗、低血壓、喘等不適症狀,懷孕常導致頻繁發作。但長效型口服藥可能影響胎兒健康,孕婦常極盡忍耐,忍無可忍才施打短效型針劑,相當辛苦。透過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技術,孕婦也能放心治療,不用再忍受心律不整之苦。游治節提醒,心律不整有很多種,並非每一種都適合電燒,有些只要觀察,有些只需藥物治療,有些即便經過電燒也無法根治。患者必須經醫師完整評估,確定診斷,才能確定適合的治療方式。 編輯推薦 丈夫哭說不能接受我罹癌、婆家要我高抬貴手...那年我得到了乳癌,也失去了婚姻 關節積水一定要抽嗎? 8種情況引發積水,搞清楚病因才能治標
2019-09-07 養生.聰明飲食
柑橘類水果富含玉米黃素和β-胡蘿蔔素,具有很強的抗癌活性,澳大利亞的一項調查發現,常吃柑橘類水果能讓口腔、咽喉、腸胃等部位癌症發病率降低50%,日本的研究成果也顯示,柑橘類水果可以顯著降低肝癌的發病率。柑橘類水果一般分為四大類,分別是柑子、橙子、桔子和柚子。眼下正值柚子上市的季節,今天給大家重點介紹一下柚子。常吃柚子有助減肥如果要頒發秋季水果的瘦身冠軍,我建議頒給柚子。這是因為:第一,柚子是非常低熱量的水果。第二,吃了柚子以後,不會促進人體的消化吸收,反而會使人產生飽腹感,從而減少進食量。除了防癌和瘦身的作用外,柚子也被人譽為「降糖聖果」。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食物只要含有熱量,都是升血糖的。所以,柚子並不能真正起到降糖的作用。不過,它升血糖幅度比較小、比較平緩,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適量食用的。 柚子升血糖比較平緩是什麼原因呢?雖然柚子含甜味,但其總體含糖量是偏低的,特別是相對於香蕉、鳳梨這類水果而言。柚子還含有鉻,鉻是構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成分,葡萄糖耐量因子在控制血糖方面有重要作用。柚子還有一個美譽叫做「降壓奇兵」對於血壓正常的人來說,不會吃了柚子以後變成低血壓。但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柚子能使血壓變得更平穩。主要是因為柚子,特別是柚子汁,含有豐富的鉀離子,對心血管有保護作用。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短時間內大量喝濃縮或純度比較高的柚子汁,就可能給機體帶來健康風險。曾有報導,如果服用降壓藥的同時喝柚子汁,可能使血壓降得比較厲害,出現對心血管的損害,甚至導致一些危險情況的發生。口服降壓藥的人,應盡量與柚子分開進食,或者在服藥期間最好不吃柚子。除了要避免降壓藥和柚子汁同服,還有部分他汀類的降脂藥,也要遠離柚子汁,如辛伐他汀片。柚子最好放在兩餐之間吃,早上空腹不要吃。進食量一般每天不要超過三瓣,平均下來一天兩瓣,這個量比較合適。挑選柚子時,要選用手掂著比較重的柚子,因為較重的柚子含水分多。外觀上尖下寬,表皮發黃或橙黃且細膩光滑,是成熟度較好且比較新鮮的柚子。本文摘自搜狐《吃好每天三頓飯》
2019-08-28 科別.心臟血管
泡泡熱水澡對健康的人來說有助放鬆、促進血液循環,但對於心腦血管疾病者卻是危機。一名男子有心肌梗塞病史,又特別愛泡熱水澡,結果導致心梗復發,醫生幫他抽出血栓、置入支架才保住性命。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心內科醫師張昌琳分享一則病例,一名男性患者中午泡熱水澡時突然胸痛,伴隨滿身大汗,被送到醫院急診。醫生診斷發現他有大面積的心肌梗塞,隨時可能心臟停止,急忙植入臨時心臟起搏器搶救。照CT發現右心冠近段完全閉鎖,前降支中段重度狹窄。開通右冠後反覆室顫電複律5次,右冠近中段大量血栓,決定先用導管將血栓抽出。醫療團隊連續努力了一兩個多小時後,終於將肉眼能見的血栓全都抽出,並在右冠近段置入一枚支架,患者總算是暫時脫離險境。醫生表示,這名患者10年前曾有一次心肌梗塞的病史,但他拒絕置入支架,而且運氣好,堵塞的血管有了側支循環,症狀有些緩解,而且他選擇聽信民俗療法,將病況延誤至今。誘發他這次急症的主因為他非常喜歡泡熱水澡,醫生警告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心梗患者)勿泡熱水澡和洗三溫暖,因為人泡在熱水時,身上皮膚、肌肉和臟器的微血管擴張充血,讓全身循環的血液量減少,造成低血壓。這對於冠心病患者非常危險,在冠狀動脈硬化狹窄的地方,血液流速變慢因而發生疑固,形成血栓,可造成冠狀動脈阻塞,引起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同樣對於腦供血不足患者來說,可能引起腦供血不足,甚至暈厥,腦梗死。
2019-08-21 新聞.健康知識+
對於很多人來說午睡是一種習慣,特別是上班族。午間的休息時間就更寶貴了,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下午的兩點到四點是瞌睡蟲發作的時間,雖然和工作時間有衝突,但是在午間休息可以緩解睏意,讓人們在下午的工作中更有精神。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度普遍提高,而最近在中年圈就有一篇很火的文章,說是有「五類人不適合午睡,睡午覺等於慢性自殺!」這樣文章。什麼?睡個午覺還會自殺?這可把那些擁有午睡習慣的人嚇了一跳,大家只知道適當午休可以讓下午精力更充沛。但是午睡的好與不好,這事似乎很少有人想過,看到文章後大家不免心中惴惴,忍不住就點進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在五類人的範圍內。然而,這些人真的不應該睡午覺嘛?體重太胖,真的無法睡午覺?文章中提到的肥胖者不宜午睡,這事又是從何說起呢?午睡會增胖,體重超標20%的人不能午睡,這樣的說法多少有些勉強,其實午睡並不是真正的元兇。一定要說的話,在吃完午飯後立刻進入睡眠狀態確實會讓人發胖,這是因為在睡眠狀態中人體的新陳代謝會減慢,而剛進食完還沒有消化,這樣直接睡下確實會有增加體重的可能。有的人在午睡和避免肥胖之間選擇了後者,其實大可不必。午間的休息對上班族來說有多重要就不多說了,如果既想要午睡又不想看到體重猛增的話,那麼飯後可以適當活動一下加速消化,在吃飯和午睡之間留出20分鐘左右的時間來消化,這樣就不會因為體重問題而困擾了。老年三高患者,真的無法睡午覺?三高患者平日小心謹慎很有必要,但是連午覺都不讓睡未免太可憐了。說老年三高人群中午睡覺容易中風同樣缺乏科學依據,相反,對於他們來說失眠和睡眠障礙才更容易導致中風。不過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晚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的老年人腦卒中風的風險會增加46%。因此,隨著年齡增長,咱們還得不宜太過貪睡。血液循環有異常,真的無法睡午覺?正常而充足的睡眠實際上對腦供血不足患者並未有健康隱患,相反還能有利於控制病情。再者,血液循環異常的發病的高峰期並非在睡眠時間,而是晨起時間,這是由於體內血壓不穩定,從而出現中風的概率也是最高的。血壓過低者,真的無法睡午覺?低血壓也不能安心午睡?這事同樣沒有什麼依據,中午時段人們都是在涼爽的冷氣房內午休,只要環境不會太過炙熱就不會影響到低血壓者進行正常午休,反倒是夜間兩三點的時候人體血壓會處於低谷,這時候有低血壓的朋友才需要注意。晚上無法入睡,真的無法睡午覺?文章說了這麼多人群不能午睡,其實這最後一項才是確有其事。晚上睡眠不足為什麼不能靠午覺來補呢?怕的是這樣會形成惡性循環,午睡休息夠了到了晚上活力充沛,長期如此生物時鐘都會因此而紊亂。晚上睡眠不足白天昏昏沉沉,中午睡覺的時間畢竟有限,午休時間短暫也無法達到深度睡眠的質量,因此晚上的睡眠還是要有保障的。如果實在熬不住,不妨設定鬧鐘小憩半個小時,這樣既可以起到緩解疲勞的作用,也不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午睡慢性自殺,這說法未免駭人聽聞,睡覺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困了就睡無需糾結,這也是生物合理的表現。完成了半天的工作,中午吃完飯本就是犯睏的時間,與其強撐著不如順其自然,通過短暫的休息可以極大地恢復精力,可不要等到下午瞌睡連連才來後悔。本文摘自搜狐網《漫說健康》
2019-08-13 養生.抗老養生
天氣逐漸轉熱之後,人們就比較不會有手腳冰冷的問題了,對吧?於是許多人就會有「嗯,那就別管它了吧」的想法。然而,只有到了夏天才有辦法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在冬天是做不到的。 中醫有著「冬病夏治」這樣的一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冬天的疾病要在夏天時治療。除了手腳冰冷之外,氣喘、支氣管炎、類風濕性關節炎也一樣。冬病指的是天氣寒冷時會更加惡化的疾病。 天氣寒冷時,如果出現四肢冰冷的情況,身體為了保護自己不要著涼,會耗費許多能量來溫暖自己。這麼一來,就沒辦法從根本上「治療」好手腳冰冷的情況,只能針對表面上的症狀進行治標療法。換言之,這時候身體並沒有被治療的餘裕。 這也表示,即使我們一邊說著「好冷、好冷」一邊努力保暖,仍沒有辦法改善手腳冰冷的情況。不管是穿兩層襪子、貼暖暖包、喝溫熱的茶......就算我們冬天時用盡全力要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這個問題卻不是靠溫暖身體就能解決的。當然,手腳冰冷時想辦法溫暖身體是很重要的事,但這終歸只是治標不治本,所以光是溫暖身體是不夠的。 若想終止手腳冰冷的症狀,就要在夏天行動。 手腳冰冷的根本原因就在於血流量不足。血液有著運送熱能的功能。要是血流量不足,就沒辦法把熱能傳送到全身,到了冬天時就會手腳冰冷。請在夏天時解決血流量不足的問題。 為此,必須多吃一些能補血的食物。 其中,我最推薦的是參雞湯。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如果要溫暖身體,應該在冬天吃進補的食物。不過在韓國,會把夏天最熱的時期稱做三伏,並有在這段期間內吃參雞湯的習慣。就營養價值而言,參雞湯也可稱得上藥膳,夏天時吃參雞湯有助於身體的滋養強壯。 參雞湯會用到雞肉、人參、栗子、糯米、紅棗等,可以增強腸胃的力量,有補血的效果,對於血流量不足的人來說,可以有效改善手腳冰冷的問題。 特別是含有豐富鐵質及蛋白質的雞肉,有很好的補血效果,又相當容易取得,是個非常值得推薦的食材。一般家庭要準備參雞湯可能不太方便,若是如此,也可以改用帶骨的雞肉來熬煮雞湯。用骨頭熬煮出來的湯有很好的補血效果。 雞肉做為補血的食材,適合一年四季積極食用。想要增加血量或治療手腳冰冷的人,更應該在夏天時好好利用雞肉熬煮的高湯。 另一方面,夏天時,控制循環的「心」會變得比較弱。要是心臟循環系統變弱,無法善加運用夏天難得的能量,會很可惜。 夏天最該注意的是脫水症狀。要是血液失去水分,便容易出現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等症狀。炎熱會讓心跳加速,造成心臟的負擔,容易造成心悸或心律不整等問題。在西洋醫學中,亦認為夏天是人體循環系統最弱的時期。 因此,自古以來,中醫就很注重如何保養負責散出體熱、補充水分的循環系統。 就食材而言,以小黃瓜、冬瓜、西瓜等葫蘆科植物為首的當季蔬菜、水果含有大量水分,相當推薦用來解暑降火。也可做為流失大量汗液後,礦物質的補充來源。 醋漬品或梅干等帶有酸味的食物可以解渴,也有改善盜汗的功效。 另外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有些血流不足的女性,夏天的身體狀況會變得非常差。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血流不足的人在冬天時,容易因為手腳冰冷而產生各種身體上的問題。事實上,在氣溫逐漸增高,進入梅雨季節時,她們常會有身體疲倦、缺乏活力、狀況不佳的問題。 遺憾的是,就算把它當成夏熱病而一味地補充營養,狀況並不會好轉。因為這種身體不適的狀況是由血流不足所引起的,故解決血流不足的問題才是根本之道。 有血流不足問題的人,也常有低血壓的傾向。或者也可以說,他們血管內的血量不足,故也沒辦法維持一定的血壓。氣溫上升時,血管會擴張,使血壓下降。對原本血流量就不夠的人來說,血量不足以填滿多出來的空間,故血壓又會降得更低。 另外,我們之後會再度提到,血流並非只有指血液的流量。在中醫,血流同時表示氣與血,當氣與血同時充滿血管時,才能稱做「血流充沛」的狀態。 可怕的是,如果夏天時因為炎熱而流下大量汗水,氣也會跟著汗一起流出。這麼一來,就更容易血氣不足,陷入疲乏、缺乏活力、身體不適等非常糟糕的狀態。平常就有血流不足、低血壓症狀的人們,夏天需特別注意這些症狀。 而在應對方式方面,如同先前所介紹的,可以試著補充夏天的當季蔬菜,增加血流。並多吃一些參雞湯或雞肉高湯等補氣的食物,從根本上改善低血壓問題。 特別是參雞湯內的人參有著治療低血壓的效果,中藥中也常使用。 關於人參,這裡就讓我再介紹一種中藥給低血壓的人們吧。那就是由人參、五味子、麥門冬等三種藥材所組成的生脈飲,在中國甚至還當作注射針劑使用。 低血壓在西醫中不被當成疾病,故也沒有對應的治療藥物,想必有不少人也因為無法治療而感到懊惱吧,請您一定要試著利用中醫與藥膳的力量。 中醫將夏天稱做「蕃秀」。蕃是草木生長茂密的樣子,秀則是描述花開、結實之美。夏天給人能量全開的印象,也是人類身體充滿能量的季節。 請您務必要藉由食材的力量,預防身體出狀況,並搭配自然的韻律,讓潛藏在體內的能量全部釋放出來。 延伸閱讀: 只要5分鐘!3個超簡單健身運動,消除鮪魚肚●書籍簡介 日本百年漢方藥局的排濕溫養:從根源調理體質,解決生理痛、不孕症、過敏,血氣暢通自然瘦 作者:堀江昭佳 譯者:陳朕疆 出版社:世茂 出版日期:2019/07/03 作者簡介 堀江昭佳(Horie Akiyoshi) 漢方藥劑師/不孕症顧問/堀江藥局有限公司代表/一般社團法人日本漢方藥膳協會 代表理事 1974年出生於出雲市。在出雲大社參道開業90年以上的漢方藥老藥鋪第四代繼承人。藥學部畢業以後成為藥劑師,後來卻離開了以對症療法為核心的西方醫學,改踏上以根本療法為核心的東洋醫學、漢方醫學。在學習正統中國漢方醫時,接受了深受不孕症苦惱的朋友的諮詢,而在漢方醫的力量下,成功幫助對方懷孕。受此感動後,決定專攻婦產科領域,並專精於不孕症的治療。從2009年至今,來諮詢的病患中,後來成功懷孕的案例累計超過了1千名。前作《血流能解決所有煩惱》(日本為Sunmark出版)介紹如何改善血流進而遠離疾病,為賣出了超過二十萬本的暢銷書。 譯者簡介 陳朕疆 自由譯者。清大生科學士、政大財管碩士、京都大學農學部交換一年、台大經濟系研究助理。
2019-07-04 新聞.健康知識+
最近暑氣逼人,不少人因為天熱掛起病號。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指出,民眾夏天因過熱而出現身體不適時,應先分辨是中暑或是熱衰竭。熱衰竭是指在熱環境下過久,持續大量流汗且未補充適當的鹽分及水分,而造成血液濃稠、血流不足,可能出現低血壓、嘔吐等全身性不舒服,程度相對輕微。中暑則是在無法散發熱量的環境中,覺得身體過熱、皮膚乾燥發紅、無法排汗,體溫恆定機制失控,致體溫升高、甚至高燒超過40度以上,出現如神智不清、昏迷、胡言亂語及怪異舉動等症狀,恐危及生命。若民眾中暑或熱衰竭時,朱柏齡指出,急救首重兩點:離開熱源與補充水分。先將患者移至陰涼處離開熱源,然後透過灑水、泡冷水或吹電風扇等方式使其降溫;另外患者因大量流汗致體內水份不夠,若意識仍清楚,就趕緊補充水分或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若有嘔吐狀況記得側躺,保持呼吸道暢通,並趕緊送醫。而以中醫觀點來說,中醫的中暑是病因而非病名。北市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吳建東指出,西醫的熱衰竭與中暑皆傷於暑氣,都屬中醫裡的中暑。一般來說民眾中暑,多因夏天在戶外工作奔走,如工地工人、快遞業,或戶外運動、體能訓練等,使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導致水分及血量不足;症狀包含突然暈倒、身熱、噁心、嘔吐、煩躁、大汗或無汗等,嚴重時更可能出現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等,又稱「中暍」,即傷於暑熱之意。另外,年長者、幼童、慢性疾病、較為肥胖或常待在冷氣房者,若突然接觸高熱環境,也可能會熱適應不良而造成中暑。吳建東指出,以中醫來說,刮痧對中暑輕症有效,「意識清楚」是重點,若意識清楚,症狀多為偏輕型,透過刮痧來刺激皮膚表層,具活血、化瘀、行氣、補血等作用。不過並非每個人中暑時都適合刮痧,像是孕婦、月經中的女性、嚴重慢性病如腎臟病、糖尿病,或是皮膚潰爛、灼燙傷者,都不建議刮痧;而在時間上,飯後及房事後半小時內、疲勞或睡眠不足、身體虛弱時,皆不宜刮。如果中暑時出現「昏迷不醒、四肢抽搐、牙關緊閉」等情形,儘快送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2019-06-21 新聞.健康知識+
1846年,義大利化學家Ascanio Sobrero首次合成了硝酸甘油。 1879年,英國醫生William Murrell在著名的醫學雜誌Lancet上第一次記錄了人類用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 之後的研究發現,硝酸甘油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快速有效地應對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和高血壓。 至今硝酸甘油仍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必需藥物之一。都是一氧化氮的功勞硝酸甘油在細胞內被線粒體酶還原,產生氣體分子一氧化氮。 1998年,關於一氧化氮生理機制的研究,收穫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生理條件下,位於血管內表面的細胞,感受血流經過時產生的應力,並根據應力的大小,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擴散到血管周圍的平滑肌細胞裡,激活鳥苷酰環化酶,最終導致平滑肌放鬆,從而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後來的研究發現,除了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細胞上,一氧化氮還可以抑制血小板,降低血液粘度,減小血流阻力,從而降低血壓。 硝酸甘油有效的根本原因,是它提供了外源性的一氧化氮。 降壓還是要多吃菜富含硝酸鹽的蔬菜,通過其還原產物亞硝酸鹽或一氧化氮,提高人體的氧利用率,從而提高運動成績。 蔬菜中的硝酸鹽在體內轉化出的一氧化氮,同樣可以幫助降低血壓。 當研究人員給血壓較高的志願者連續服用甜菜頭汁三個星期,志願者的收縮壓下降了將近10毫米汞柱。綜合多項研究數據,最新的薈萃分析表明,攝入甜菜頭汁可以有效降低血壓。 由此看來,除了硝酸甘油,很多蔬菜如甜菜頭、芹菜、菠菜、君達菜、小蘿蔔等,都有天然的降壓能力。 不吐口水,利人利己值得注意的是,蔬菜裡的硝酸鹽在吸收後需要循環到口腔,從唾液腺分泌出來,被口腔細菌轉化為亞硝酸鹽後再次進入胃腸道,才能被二度吸收成為一氧化氮的供體。 因此口腔這個環節至關重要。當受試者預先使用殺菌的漱口液,再服用甜菜頭汁,或者服用甜菜頭汁後不斷吐口水(不吞下轉化的亞硝酸鹽),那麼降壓的效果即刻消失。天然降壓,我有太陽後來人們發現了另一套產生一氧化氮的系統,那就是曬太陽。 當受試者接受紫外線照射後,皮下組織中的一氧化氮水平在15分鐘內達到峰值,並伴隨著收縮壓和舒張壓的顯著下降。這說明紫外線照射導致皮下儲存的供體物質釋放一氧化氮。後者擴張表皮血管導致血壓下降。至此為止,我們介紹了4種生成一氧化氮,從而降低血壓的途徑:1、血管內皮細胞的自動合成2、攝入富含硝酸鹽的蔬菜3、服用硝酸甘油4、曬太陽食用富含硝酸鹽的蔬菜可以擴張血管,這對大腦供血的改善有積極作用。 研究發現,高硝酸鹽飲食後一小時,頭部核磁共振顯影可以看出大腦血流量明顯增加。腦部供血增加,意味著更敏銳的思維能力。科學家發現,攝入甜菜頭汁後,認知能力確實顯著提高。看來能夠提高體力的食物,也會提高智力。Source 。
2019-06-13 新聞.健康知識+
6月14日是「世界捐血者日」。捐血是一種公益性行為,如果人人都能獻出一份愛心,將會挽救很多鮮活的生命。但一提起捐血,很多人都會搖頭,為什麼這樣的好事總是被人們拒絕呢?這是因為人們對捐血是否影響身體健康存在疑慮和認識上的誤區,這些的錯誤觀念導致捐血率較低。今天我們就帶您認清這些誤區,用科學打消顧慮,給您獻出愛心的勇氣。謠言一 捐血會讓人元氣大傷生活中,時常能聽到這樣的説法,血液是人體的精華,不能輕易捐血,一旦捐血就會元氣大傷。「這可能與我們的傳統認識有關,事實上,人體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所以血液每時每刻都在吐故納新,而且人體的調節機能能夠迅速補充失去的血液,所以捐血後並不會造成人體血虛,更不會傷元氣。」6月9日,河南省腫瘤醫院輸血科主任王艷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王艷介紹,一個成年人的總血量約佔體重的7%—8%,一個60公斤重的人總血量約為4800毫升,其中80%的血液參與外周循環, 20%的血液儲存在肝臟和脾臟中。一個人捐血200—400毫升,只佔總血量的5%—10%,捐血後,存儲在肝臟、脾臟的血液會被動員出來,保證參與循環的血量不會減少。科學證明,健康人一次失血10%,在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內,不會引起不適。「而捐血後失去的水分和無機物,一到兩個小時就會補充到位;血漿蛋白質是肝臟合成的,一兩天內可以得到補充;血小板、白細胞和紅細胞也會很快恢復至本來水平。」王艷説。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輸血科主任周雪麗也表示,只要按規定科學捐血,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吉尼斯世界紀錄中捐血次數最多的人是澳大利亞人詹姆斯,在60多年內,他一共捐血1173次,平均每年近20次,如今他已經81歲,依然健康,由此可見,捐血並不影響健康長壽。謠言二 捐血會導致貧血貧血症狀表現為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有些人可能因為捐血後出現這些情況,就覺得捐血會導致貧血。「其實這種説法沒有科學依據。」王艷説,首先每個參加無償捐血的人都會進行嚴格篩查,只有通過健康篩查的人員才可以進行血液的採集。所以在捐血前的健康篩查過程中還能幫助公眾確定是否患有貧血等症。其次,每次捐血不得超過400毫升,這點血量僅佔成年人血液總量的10%左右。人體血液有強大的再生功能,造血系統會很快進行恢復和補充。所以按照國家規定捐血不僅不會讓人産生貧血症狀,相反還能夠刺激人體的造血器官,有益於人體血細胞的再生。對此,周雪麗也認為,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人體血液成分的吐故納新活動十分活躍,血液中紅細胞的平均壽命約為120天,白細胞的壽命約為7—14天,血小板的壽命約為7—9天。人體骨髓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一定的條件激發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6—8倍,一個健康人每天生成紅細胞約2000億個、血小板1200億個。衰老與新生的不斷更替,既維持血液總量平衡,又保證了血液充滿活力。因此,參加無償捐血不僅不會貧血還對健康有益。謠言三 捐血會降低免疫力不少人不願意捐血,認為捐血會導致免疫力下降。還有人説:「我以前身體可好了,但是自從捐血之後就一直感冒不斷,捐血導致了免疫力下降。」「目前沒有相關研究、文獻表明捐血會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王艷説,免疫系統作為人體自身的防禦體系,其有效地運作,人體才能更好地防禦疾病,抵抗環境污染及毒素的侵襲,才能修補受損的器官和組織,使其恢復原來的功能。王艷介紹,機體的免疫功能主要是通過T、B、NK等免疫細胞的活化、細胞因子的釋放、抗體的分泌等來完成。其中T細胞是最重要的免疫細胞,它的活化制約著整個特異性免疫應答,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B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免疫細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分化漿細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主要執行機體的體液免疫。捐血200—400毫升後捐血者白細胞、血小板、血漿總蛋白、白蛋白、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血清鐵等8項指標,通常在捐血後24小時—3個月均可恢復到捐血前水平。無償捐血小板者,其採集是依據血細胞成分各比重的不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進行的。由於血小板比重為1.030—1.035,淋巴細胞比重1.050,兩者較為接近,因而機採血小板過程會造成部分淋巴細胞的丟失。在淋巴細胞減少的情況下,T細胞可通過識別自身抗原,利用促增值和存活的細胞因子而發生增值,重建T細胞穩態,且保持各細胞群功能的完整性,重建各細胞亞群之間的平衡。因此,捐血是不會降低自身免疫力的。捐血後骨髓細胞造血,人的新陳代謝會增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謠言四 捐血會傳染疾病有很多人不願意捐血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擔心在捐血時,會得上傳染病。對此,周雪麗表示,捐血全過程中所接觸的物品皆為一次性耗材,清潔無菌,不會重復利用,不存在傳染疾病風險。王艷也認為,捐血是很安全的。因為採供血工作流程嚴格執行國家《血站技術操作規程》的相關規定,對採血過程使用的關鍵物料:如血袋、試劑、消毒液、輔料等有嚴格的進貨質控環節,對採血過程中的消毒有嚴格的時間及範圍要求,捐血者所用的採血物料均為一次性使用,用後銷毀,沒有任何獲得感染的機會。因此,參加無償捐血是非常安全的。謠言五 捐血會引起血壓不穩一些人捐血後會出現血壓過高或過低的情況,他們覺得是捐血造成了血壓不穩。「血壓不穩定多是緊張所致。」王艷説,有些捐血者捐血後,可能會出現暫時血壓偏高或偏低的症狀,這是由於捐血時精神緊張所致。健康人捐血是不會出現血壓浮動的現象,更不會使人患上高血壓或低血壓疾病。對此,也有專家表示,捐血時部分人發生頭暈甚至昏厥,實際上是心理反應。一些人看到血液流動就會産生緊張害怕的情緒,或者本身有暈血現象的人都有可能出現昏厥的情況。專家指出,有這樣情況的人不適合捐血。Source
2019-06-02 科別.心臟血管
我們都知道血壓太高不行,會引發冠心病,腦出血、腦血栓、腦梗塞等一系列疾病。所以,就有人說,血壓就要越低越好。但是,你們知道嗎?低血壓也有健康風險。所謂低血壓,是指動脈血壓的收縮壓(高壓)低於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壓)低於8千帕(60毫米汞柱)。成人正常血壓低於90/60毫米汞柱,老年人低於100/70毫米汞柱,也稱為低血壓。會引起頭暈目眩、食慾不振、困倦無力、健忘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伴有聽力下降、視力模糊,甚至出現口齒不清、呼吸困難、暈厥。特別是在冬季,由於血管收縮、手腳血液供應不足,低血壓患者會手腳冰冷,甚至發生凍瘡。低血壓分為生理性低血壓和病理性低血壓兩大類。生理性低血壓是指血壓雖然已經達到低血壓的標準,卻沒有任何自覺症狀,不影響壽命,這種低血壓一般以長壽老人和女性居多。病理性低血壓又分為原發性低血壓和繼發性低血壓。原發性低血壓是指找不到明確原因的低血壓,繼發性低血壓往往由心肌梗塞、腦卒中、消化道出血或者腹瀉等疾病引起,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的低血壓。低血壓也會引發腦卒中。另外,科學家發現,血壓低的老年人抑鬱風險更高。研究人員對4500多名50歲以上中老年人進行為期2年的跟蹤研究,研究開始時,這些人接受血壓檢測,填寫精神健康問卷,已有抑鬱症狀或正在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被排除。兩年後,其餘人再次接受檢查,結果顯示其中200人患上抑鬱症。研究人員說,分析結果顯示,調查開始時收縮壓低的人患抑郁風險高30%,意味著這些中老年人的抑鬱或許與低血壓導致的大腦供血減少有關。如何改善低血壓呢?專家建議,對體質虛弱者要加強營養,生活要有規律,適當加強鍛煉;在增強高蛋白營養食物的同時,每日清晨可飲些淡鹽開水,增加飲水量,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從而提高血壓;適量飲茶,因茶中的咖啡因能使呼吸中樞及心血管系統興奮。Source
2019-05-26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台灣正值梅雨季,有些民眾容易感到昏沈、眩暈、睡不飽、四肢水腫等情形。中醫師表示,夏季空氣潮濕又悶熱,是身體排濕的關鍵時期,若民眾體內太多水分代謝失調時,便會形成「濕邪」;根據濕邪所停留的部位,會引起不同的臨床症狀而生病。開業中醫師、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彭溫雅表示,「濕」為萬病之源,若人體體內囤積太多水分,無法有效排出,便會形成濕邪停留在體內。她今天分享近期所編濕氣調理全書觀點,表示人體的水分,會在吸收營養後轉變為精微物質,稱為「津液」,存在各個臟腑、組織、器官之間,以水為主要成分。而津液的來源,從飲食而來。彭溫雅說,人體津液生成及代謝的生理過程,與五臟息息相關,其中以以腎為首要。如果體內津液不足,腎無法發揮正常排泄功能,會導致身體化燥傷津,以醫學上解釋就是體液不足導致低血壓性休克,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而人體器官中的「脾」是排除濕氣的重要關鍵。彭溫雅說,夏季的飲食應該以健脾胃、祛濕氣為重點。中醫認為甘入脾,甘味指甜味,即常見的五穀雜糧,如稻米、薏仁等,具滋養、補脾等功能;日常食物如木耳、絲瓜、蘋果、西瓜、紅棗等,也屬於甘味食物,可幫助健脾燥濕。另外,民眾若常待冷氣房,因工作繁忙、無法休息情況下,下午易出現眩暈、頭昏腦脹、疲勞等情形,適時地在嘴裡含兩片紅蔘,有很好的提神效果;或可透過按壓翳風穴、勞宮穴、俠谿穴等三大保健穴位,來減緩眩暈不適症狀。彭溫雅說,翳風穴位於耳垂後耳根部;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當第二、三掌骨之間;俠谿穴位於足背第四、五趾趾縫端,每次可按壓5秒、每回20次,每天數回。平時按壓具活血通絡、通竅醒神之效,可預防眩暈發作,緩解症狀。
2019-05-17 科別.心臟血管
衛福部國健署統計顯示,台灣平均每4.5個死亡的人就有1人死於高血壓相關的疾病,不過高達三分之一的高血壓患者罹病而不自知。今是世界高血壓日,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呼籲,情緒、工作壓力、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血壓數值,年滿18歲的成人應每年量一次血壓,留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黃爺爺就罹患高血壓,自己與家人卻未注意到這無聲的疾病,僅把焦點放在青光眼等較明顯影響生活的疾病。有一日爺爺突發心肌梗塞,且幾乎塞滿三條血管,命在旦夕;所幸醫師緊急設法搶通一條小血管,才為他保住性命。黃爺爺並非單一個案,曾爺爺因使用降血壓藥物併發副作用,求診馬偕醫院團隊藍偉仁醫師,前後換了四種藥物仍因嚴重副作用無法持續,曾爺爺最後與藍偉仁醫師討論後,選擇進行高血壓導管治療。台灣高血壓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20歲以上成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但將近500萬高血壓患者中,高達三分之一的患者不自覺有高血壓。因此,醫界呼籲民眾得「知道自己的血壓(Know your number)」。王宗道表示,理想血壓應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若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就屬高血壓。確診高血壓後,如果血壓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可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生活方式調整,經觀察三個月後血壓仍未獲得控制,再使用藥物治療。不過,有一群人即使用藥,血壓都很難獲得良好控制。馬偕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應湘表示,一種情形是,腎臟交感神經過度活化,導致腎素分泌增加,進而提升鈉再吸收作用、降低腎臟血流,導致血壓升高。這種情形可採高血壓導管治療(RDN),也就是讓導管從鼠蹊部入腎動脈後,以微能量降低末端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活性,來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病學會提醒,如果使用三種以上降壓藥達最高劑量且持續一個月無法達到血壓目標值,或是難以忍受藥物副作用、無法按時服藥,或合併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器官受損,又或是繼發性高血壓治療後三個月仍難以控制等情況,建議可使用高血壓導管治療。
2019-05-15 新聞.健康知識+
近年來,許多美國華人開始練習冥想。美國著名醫療機構馬友診所(Mayo Clinic)網站2017年10月17日發表文章認為,冥想(meditation)是一種簡單、快速的減輕壓力的方法。它可以消除一天的壓力,帶來內心平靜。該文作者建議,如果壓力讓你焦慮、緊張和擔心,可以考慮嘗試練習冥想,「冥想幾分鐘就能恢復你內心的平靜」。冥想 傳統醫學補充文章說,冥想已經實踐了數千年,最初是幫助加深對神秘生活力量的理解,如今常用於放鬆和減壓。而且,任何人都可以練習冥想。無論是外出散步、乘坐公共汽車、在醫生診所等待還是在商務會議中,你都可以練習冥想。在冥想期間,你會集中注意力,消除壓力可能引起的混亂思緒。冥想可以給你一種平靜、平和及平衡的感覺,有益於你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當冥想課程結束時,這些好處也不會結束。「冥想可以幫助你更平靜地度過一天,並可以幫助控制某些疾病的症狀。」當你練習冥想時,你可以清除每天積累的過載資訊,減輕壓力。冥想的精神好處包括:在壓力情境中獲得新的視角、培養管理壓力的技能、提高自我意識、關注現在、減少負面情緒、增加想像力和創造力、增強耐心和寬容等。一些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幫助人們管理某些症狀,如焦慮、哮喘、癌症、慢性疼痛、憂鬱症、心臟病、高血壓、過敏性腸綜合症、睡眠障礙及緊張性頭痛。冥想不是傳統醫學的替代品,但它可能是其他治療的有用補充。如果你有這些疾病,應與你的醫療保健提供者討論使用冥想的利弊,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冥想也能加重某些精神和身體的症狀」。如果你有健康問題,尤其是可能因壓力而加重的疾病,冥想也可能有用。雖然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支持冥想有健康益處,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目前無法得出關於冥想可能帶來益處的結論。作用 通過交感神經哈佛女性健康觀察信函也發文表示,慢性壓力可導致頭痛、焦慮、憂鬱、心臟病,甚至早死。雖然你無法消除壓力根源,但你可以盡量減少它對你身體的傷害。最簡單、最容易實現的緩解壓力的技術之一就是冥想,這是一種讓你將注意力集中在引起深度放鬆狀態的程序。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冥想,可以減輕壓力、疼痛、憂鬱等。文章說,你無法看到或觸摸壓力,但你可以感受到它對你的身心的影響。在短期內,壓力會加快心率和呼吸,並增加血壓。當你經常處於壓力之下時,你的腎上腺會產生過多的激素皮質醇。過度接觸這種激素會影響大腦、免疫系統和其他器官的功能。專家認為,冥想是通過其對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而起作用,交感神經系統在壓力期間會增加心率、呼吸和血壓。人們通過練習冥想,可以人為地降低心率、呼吸和血壓。2014年1月在JAMA內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評論發現,冥想有助於緩解焦慮、疼痛和憂鬱。「對於憂鬱症,冥想與抗憂鬱藥一樣有效。」科學家對冥想的健康益處的研究相對較新,但前景廣闊。練習 形式多種多樣在哈佛大學健康中心負責教授冥想的註冊護士勒寧罕(Burke Lennihan)說:「冥想會幫助你降低血壓,但更多的是它可以幫助你的創造力、你的直覺以及你與自我的聯繫。」她說,冥想的好處是不需要任何設備,所需要的只是一個安靜的空間以及每天幾分鐘時間。你可以從每天做10分鐘開始。她說:「最好每天早上冥想。這樣你就可以養成習慣,像刷牙一樣。」她說,練習細節將取決於你選擇的冥想類型,但有個一般指導方針可幫助你入門:找到一個冥想的地方。「你在該地建立一種特殊的感覺,讓你更易、更快地進入冥想狀態。」用蠟燭、熏香或任何可用於集中練習的物品,如照片、水晶或宗教符號,環繞你的冥想點。練習時,你要背部挺直,舒適地坐在椅子上或地板上,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你選擇的物體上。緩慢、深入、輕柔地呼吸。讓你的思維集中在內部或對象上。如果它搖擺,要將它引回中心。「當你呼吸時,想像呼吸就像一條河流帶走你的想法。」你也可以大聲唱歌,「大聲唱歌可以幫助淹沒思想」。在一兩周的常規冥想中,你將看到你的情緒和壓力水平發生明顯變化。「你能感受到內心的平靜和平衡,即使在忙碌的生活中。」她說,冥想有多種形式,如專注冥想教你如何專注於自己的思想,是其他形式冥想的基礎。以心為中心的冥想包括使心靈平靜並將意識帶入心臟。正念冥想鼓勵你在客觀思考中關注消極思想,這樣你就可以達到平靜的狀態。她指出,太極和氣功是移動的冥想形式,將體育鍛煉與呼吸結合在一起。超驗冥想是一種技巧。你可以重複一個咒語、一個單詞、一個短語或一個聲音,來安靜你的思想。行走冥想隨著你的腳步呼吸,將你的注意力轉移到身體和心靈上。她指出,人們應嘗試不同類型的冥想課程,看看哪種冥想最適合自己。「與一群人一起冥想是一種更好的體驗,一開始會讓事情變得更加輕鬆。」
2019-05-14 新聞.健康知識+
澳洲西澳大學團隊研究發現,比起每天久坐8小時的人,早上散步30分鐘有助老年家降低血壓,如果女性每半小時就站起來走動3分鐘,效果會更顯著。然而英國保健署(NHS)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運動之餘,仍應按醫囑服藥。每天走路30分鐘有助降低血壓!澳洲西澳大學團隊研究發現,比起每天久坐8小時的人,早上散步30分鐘有助老人家降低血壓,如果女性每半小時就站起來走動3分鐘,效果會更顯著。然而英國保健署(NHS)專家提醒,高血壓患者運動之餘,仍應按醫囑服藥。久坐不動有害健康 探究運動與血壓關係根據《新科學人》報導,團隊對67名(35名女性)55歲至80歲老年人進行隨機交叉對照試驗,觀察半小時散步對每天久坐8小時的人的血壓有何影響。受試者將會隨機進行3項實驗,每次進行1天,每項試驗相隔6天,全部測驗都在實驗室內監控。這3項試驗分別是久坐8個小時,只有上廁所才能起身;先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上走30分鐘,接著繼續坐6.5小時;先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上步行30分鐘,再坐6.5小時,但每隔半小時起來走動3分鐘。實驗前後,研究人員都會測試他們的血壓和腎上腺素,並固定所有人的飲食。每早散步30分鐘 有助降血壓《科學日報》報導,研究顯示,當人們久坐8小時,當天平均收縮壓為120mmHg;若早上走路半小時,血壓平均下降了3.4 mmHg;如果每半小時起來行走3分鐘,血壓平均還會額外下降1.7mmHg,總共平均下降5.1mmHg。但是額外散步只在女性才有統計意義,男性無明顯效果。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效應在收縮壓尤其明顯,其是心臟疾病的預測指標。但他們不知道實驗結果出現性別差異的原因,推測可能是腎上腺素對運動的反應不同所致。西澳大學博士Michael Wheeler表示,研究中的運動效果幾乎等同降血壓藥的療效。高血壓患者勿停藥 配合運動效果更佳然而,英國保健署專家指出,該研究只能代表一小群老年人運動或久坐對血壓的影響,不一定能代表辦公室久坐的年輕上班族。另外,運動實驗只進行一天,不確定微小的血壓變化是否有長期健康益處。但專家也表示,該研究為運動對於降血壓的好處提供更多證據,已經服用降血壓藥的民眾,可以配合運動獲得更大益處。各國心臟協會都指出,應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英國心臟基金會專家Chris Allen強調,每日早上運動30分鐘,可以同時加強心靈和體能,不僅能控制血壓,也是開啟美好一天的好方法。參考資料:1. A 30-minute walk may reduce blood pressure by as much as medication.2. Combining morning exercise with short walking breaks helps control blood pressure.3. Morning walks and frequent breaks 'as good as drugs for blood pressure'4. Michael J. Wheeler et al. Effect of Morning Exercise With or Without Breaks in Prolonged Sitting on Blood Pressure in Older Overweight/Obese Adults. Hypertension, 2019;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8.12373.【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9-05-08 新聞.用藥停看聽
桃園市一名68歲男性與友人聚餐時,突然一陣眩暈,朋友誤以為是心肌梗塞發作,所以給該男子含下自己的救心錠,造成男子頭暈加劇、盜汗甚至嘔吐,緊急送醫檢查發現休克,經醫護人員搶救治療,日前已平安離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室護理師童姿鈞指出,救心錠是硝酸甘油片,其作用為擴張冠狀動脈,用於預防或治療心絞痛的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暈、頭痛、臉部潮紅,嚴重一點會視力模糊、呼吸困難、皮膚蒼白、極端的頭暈目眩及頭痛等。童姿鈞表示,硝酸甘油片除了擴張冠狀動脈,也有全身血管擴張作用,所以含藥時應採坐姿或躺下,含完藥物之後5至10分鐘內不要站起來,貿然起身有可能因低血壓而跌倒受傷,此外服用舌下錠期間應避免喝酒,否則如同上述男子一樣,發生嚴重低血壓或其他心臟血管問題。童姿鈞呼籲,救心錠是用於胸悶、胸痛、胸口有壓榨感或感覺胸口沉重有如被老虎鉗夾住,感覺窒息,胸骨下或上腹部不適或疼痛者,不要誤用、濫用甚至將救心錠當萬靈丹使用,更不要隨意服用他人藥物,這些錯誤觀念和做法,都有可能延誤救命時機,弄巧成拙。
2019-05-08 科別.婦科
其實月經來時做些適當運動是可以有助舒緩經期的不適的!生理期期間並不是絕對禁止運動,只是說強度較高的運動在生理期初盡可能避免或減少,以免加重痛經或增加出血量。所以,不要在月經來的第一天跑去打泰拳啊或是飆水上摩托車。為什麼生理期來要做運動?因為生理期來臨時適當做一些運動是有助於神經系統的平衡,因為運動的時後金頭腦會分泌多巴胺(是一種可影響情緒的腦內分泌物),有利於血液循環,也可以幫助腹肌和骨盆肌的收縮、放鬆,經血排出也會比較順暢,對於緩解經痛也有一定的作用。生理期來時哪些情況適合或不適合運動呢?一般來說,只要運動時沒有感覺到身體不適,或經血量增加,是不需刻意限制的,但如果平時經痛情形較嚴重,或是運動時會出現頭暈、下腹痛等症狀,建議調整運動量,千萬不要勉強自己,請趕快回家休息。 若本身有貧血、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炎等問題的女生們,生理期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也不用刻意做太劇烈的運動,因為劇烈的運動,有可能會導致子宮收縮較大,經血排出量變多。可以著重在舒服的運動,像是能放鬆心靈的瑜珈、輕鬆的快走、慢跑等。不知道以上這些有沒有幫大家打破生理期不能運動的迷思呢?適當的運動能帶來的好處有哪些呢?1. 舒緩經痛、經前症候群改善經前症候群不是只能靠吃藥,適當的運動有助於神經系統的平衡,能促進新陳代謝、調解體內賀爾蒙的變化,透過伸展下背部與腹肌群,達到放鬆骨盆底肌肉,進而減輕腹部疼痛感,舒緩經前症候群所帶來的不適(如:容易暴怒、腹脹、水腫、漲奶等)。2. 促進血液循環,幫助經血順利排出運動讓血液流動,能幫助腹肌與骨盆肌的收縮、放鬆,等於幫子宮輕柔按摩,讓經血排出更順暢,也能減緩疼痛症狀,同時降低不適感持續的時間,持續運動還能改善漏尿問題。3. 金頭腦會釋放大量腦內啡,使人心情愉悅運動時大腦會釋放大量的腦內啡,又稱「人體內的嗎啡」(一種讓身體感到幸福的神奇腦內物質)可以幫助穩定情緒,讓我們有開心的感覺、減輕心理壓力、消除緊張,通常在運動5分鐘內,就能感受到情緒紓緩,效果比吃東西還好。生理期來臨前或量大的前幾天,身體會有許多不舒服,流量大到像水龍頭一樣流,請大家免擔心,以下運動依照經期流量幫大家挑選了五種漸進式運動,都可以輕輕鬆鬆完成!適合量大的前幾天:1. 貓式延展 Step 1. 採四足高跪姿→雙手與肩同寬→腕關節置於肩關節垂直正下方→膝關節、髖關節與地面成垂直→腹收臀夾背部打直→撐穩身體Step 2.吐氣→吸氣→接著吐氣(每個步驟約做 3 - 5 個呼吸,重複動作 3 遍)小撇步:吐氣時將背往上弓高,頭內收、腹部和臀部夾緊內縮,吸氣時緩慢將背部往下陷,頭抬高,再將臀部翹起,接著吐氣後雙手向前延伸,胸部腹部接近地面,臀部儘量抬高,維持像貓伸展般的動作(如果真的學不來,去看一下家裡養的貓)(延伸閱讀:總是腰酸背痛?5分鐘「貓式運動」告別肌筋膜緊繃)2. 雙腿延展Step 1. 上身平躺貼地→雙腿彎曲→雙手環抱膝蓋靠近胸口→雙手抓腳趾頭,幫助腳跟往天花板延伸→膝蓋可微彎,感覺腿部後側伸展。Step 2. 吸氣→吐氣→再次吸氣→吐氣(停留 5~10 次深呼吸,重覆 2~3 次)小撇步:吸氣時將膝蓋彎曲,吐氣時雙手抓腳趾頭幫助大腿靠近胸口,再次吸氣時將腳跟往天花板延伸,吐氣時將膝蓋分開,可伸展腿部後側,並利用大腿對腹部做溫柔施壓按摩。適合量少的後幾天:3. 跳舞 如果妳的身體狀況還算不錯,可以嘗試跳舞,看是要跳恰恰還是街舞,能幫助提升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還能讓經血排得更順暢、提振自己的心情,是個很不錯的選擇。不會跳舞也沒關係,只要簡單隨意的律動就能讓身體放鬆,生理期的壞情緒也會跟著旋律一掃而空。4. 快走到了經期尾聲,大部分女生經血量都明顯減少了,只要是能下床走動且身體沒有不適的狀態,到鞋櫃挑出妳最舒適的運動鞋,到家裡附近走走,雖然消耗的熱量不會多,但是到外面呼吸一些新鮮空氣,也會讓妳的心情漸漸變得愉快。5. 慢跑 這幾天該是護墊或是量少款出動的時候啦!身體狀況允許之下可以開始慢跑,讓身體回到運動狀態,可以幫助妳促進新陳代謝,還能消除水腫、活化大腦,提振自己的心情。不過有一點特別要注意的是,妳的體內除了正在排經血外,水分和電解質也會因慢跑而一併流失;要提醒大家,記得在開跑前、慢跑途中,以及跑完後的三個階段補充足夠水分,才不會讓身體能量加速的耗盡,跑完反而得疲憊無力! 雖然生理期運動的優點多過於缺點,但還是有一些注意事項要叮嚀大家:●低血壓問題:生理期期間容易有低血壓的問題,如果做倒立、重訓等瞬間運動量較大的動作,會使得血液往四肢移動,容易影響血壓,造成暈眩等症狀,須特別小心。運動時流汗容易散失水分,若是體內的水分不夠,血壓會降低更多,平時已經有低血壓問題的女生還是要多加留意喔!●子宮肌瘤等疾病者須特別小心:如果有子宮肌瘤等疾病,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在做運動之前最好先諮詢醫生。此外,運動期間也不要太過勉強,只要身體覺得不適就可以暫停。畢竟生理期對於體力還是有些影響,不要對自己太苛刻要求太高。●切忌節食:知道女生們都怕胖,為了保持身材可能三餐都不正常吃,不僅沒有達到瘦身的效果,還會使身體變得更加虛弱甚至可能出現貧血等狀況喔!其實生理期身體是非常需要補充營養的,不適合刻意節食。如果真的很擔心變胖,均衡飲食搭配運動也是可以幫助消耗熱量的。原文:愛康衛生棉粉絲團
2019-04-23 科別.心臟血管
改善高血壓體質的降血壓伸展操 幫助心肺功能與血管重返年輕 容易形成高血壓體質的根本原因是「肺活量降低」與「血管老化」。年齡增長與缺乏運動,都會使肺活量降低,讓人體所需要的氧氣無法送達腦部與全身;此外,血管因老化變硬也會造成血液循環變差,使得心臟必須增加跳動次數,而導致血壓上升。所以你需要「降血壓伸展操」,幫助心肺功能與血管重返年輕,打造不易高血壓的體質。 降血壓伸展操的目的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 幫助肺臟重返年輕,提高運送氧氣的能力 高血壓的成因是心肺功能衰退導致肺活量降低,氧氣無法送達全身,心臟想要補救,於是努力加壓膨脹收縮,好把血液打出去,結果導致血壓上升。而「降血壓伸展操」可完全擴展壓迫肺臟的胸廓,幫助肺臟更容易擴張;肺臟得以發揮作用的話,就能夠重返年輕,也就更容易降低血壓。 伸縮全身肌肉,讓血管更有彈性 「降血壓伸展操」是為了刻意活動平常缺乏運動的肌肉。徹底伸縮肌肉也可幫助肌肉上的血管頻繁伸縮,找回血管的彈性,藉此提高血液搬運氧氣的能力。由於心臟無需再勉強打出血液, 因而能讓血壓下降。 降血壓伸展操實踐! 此步驟能夠刺激全身的肌肉,軟化血管,活動胸部四周的肌肉,藉此提高心肺功能,同時達到降血壓的效果。 胸部伸展操 伸展並刺激經常縮起的胸部到腹部這一帶的肌肉。 Step 1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雙手在背後交握,往下拉 面向正前方,徹底伸展背肌。雙腳張開與肩同寬,雙手在身後交握,手肘打直,交握的雙手往下拉。 Step 2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挺胸,雙手遠離背部 挺胸,交握的雙手往下拉,並緩緩向上抬高到極限。同時抬起下巴,臉朝上。挺胸的狀態維持10秒。 做不到的人⋯⋯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雙手無法在背後交握,或是伸直手肘會覺得痛的人,可將毛巾對折成一半,雙手握住毛巾兩端,這樣較容易進行。 改善生活就能治癒生活習慣病 降血壓藥雖然是用來降低血壓的工具,卻也會帶來心悸與渾身無力、頭暈與起立暈眩等副作用。相較之下,改變飲食等日常生活習慣,才是更健全、更安全的做法。 到超市買天然降血壓藥 鈉會導致血壓上升,而有排鈉效果的營養素就是「鉀」。如下頁的列表所示,日常食物中就含有豐富的鉀。 容易攝取到鉀的食物表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每日的鉀攝取標準為男性3000mg,女性2600mg以上。 ※參考日本文部科學省《日本食品標準成份2015年版(7訂)》計算每餐的鉀含量。 圖片來源:《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將血壓偏高(最高平均值為收縮壓152,舒張壓90)的男女57人(平均年齡為52歲)分成3組,分別飲用含15ml食用醋的飲料、含30ml食用醋的飲料,以及不含食用醋的飲料,持續8週。 不含食用醋的飲料為對照組,不承認不含食用醋對照組的血壓下降情況,不過,15ml組有11人、30ml組有15人的收縮壓降低了。 (資料來源:Mizkan Holdings總公司中央研究院的研究) 看完食物表可知,蔬菜中的塊莖類是十分有效的鉀攝取來源。最推薦的配飯菜是鹿尾菜與海帶等海藻類、大豆與納豆等豆類。另外,適合當成零嘴或下酒菜的堅果類等,也是鉀含量很高的必吃食品。 調味料的「醋」也可當作降血壓藥。高血壓的人每天喝15ml或30ml的醋,持續喝8週,結果持續喝醋的組別血壓下降,停止喝醋的話,血壓再度升高(圖21)。每天15ml,也就是一大匙的醋,就有顯著的降血壓效果。因為醋的主要成份醋酸,具有能夠抑制與血壓上升有關的荷爾蒙作用。 (責任編輯:歐陽蓉 核稿編輯:黃楸晴)延伸閱讀: 鹽水、蜂蜜水都NG!養生達人陳月卿:起床空腹第一杯喝「●●」最好!●書籍簡介 不靠藥物降血壓:讓你的人生從「高血壓」、「長期服藥」及「減鹽飲食」中自由薬に頼らず血圧を下げる方法作者: 加藤雅俊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19/01/03 加藤雅俊 Masatoshi Kato 藥劑師 體內環境師® 藥學預防醫學家 Mitz事業(股)公司董事長暨社長 JHT日本身心健康治療協會會長 JHT日本身心健康治療學苑校長 大學畢業後進入日本羅氏大藥廠。在研究中心(目前名稱為中外製藥研究所)參與血液相關的開發研究。擔任產品經理期間,走訪日本全國各醫院,注意到醫療現場的問題,因而開始從飲食+運動+心靈照護開始進行綜合研究,找尋「不靠藥物就能夠年輕健康的方法」。一九九五年以預防醫療為目標創業,成立「照顧身心雙方面」的沙龍,以及培訓治療師為目的的學苑。其獨創「同時重視飲食與運動的醫學」受到各界支持,而活躍於健康講座、伸展操教室、演講等,經常受邀參與電視節目、雜誌專題等。也負責維護模特兒與女演員的體內環境、照護職業棒球隊與運動員的訓練。 著作等身,在日本累計熱賣超過160萬冊。 審訂者簡介 陳俊如醫師 學歷 臺大醫學院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碩士 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理學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經歷 現任京禾中醫診所院長、中華中醫學會理事 曾任長庚醫院中醫部醫師、台大傳統醫學社指導老師、健保局審查醫師、黃庭醫學會理事、婦科醫學會理事、各大健康節目顧問醫師
2019-04-14 科別.心臟血管
明華園當家小生孫翠鳳日前昏倒,送醫後返家休養。明華園團長、孫翠鳳丈夫陳勝福今晚在明華園戲劇總團臉書貼文指出,由於孫翠鳳患先天性心臟病,醫師初步診斷為心臟病引發的暈眩,原本已看似好轉,但昨身體又感到不適前往就診,今上午經三科醫師會診,兩項檢查報告剛剛出爐指孫翠鳳神經和心臟系統異常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以及心臟血管阻塞,才會暈眩,目前使用抗凝血劑治療中。陳勝福表示,上周4月7日孫翠鳳因病取消內門順賢宮的演出,是她從事表演工作將30多年來第一次請「病假」,因為嚴重暈眩,至醫院掛急診,原本希望經過醫師的診治後,可以順利在晚間登台,但院方為求慎重、進行多項檢查,一直到晚上將近10點,暈眩症狀改善後,才返家休養。陳勝福說,由於孫翠鳳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醫生初步診斷為心臟病引發的暈眩,經過兩天休息,孫翠鳳看似好轉,4月12日早上原本已準備動身前往高雄準備演出,但身體又感到不適,前往醫院就診,今天(4早上經過三科醫師會診,已有兩項檢查報告剛剛出爐,指出孫翠鳳神經和心臟系統異常導致姿勢性低血壓且心臟血管阻塞,目前使用抗凝血劑治療中。陳勝福說,由於今晚在高雄文化中心廣場的演出並非一般的商業表演,是長期支持表演藝術的高雄市議會議長許崑源及夫人邀請、高雄市玉皇宮贊助下舉辦的母親節公益活動,孫翠鳳原本希望能向醫院請假外出,即使沒辦法粉墨登場,也要親臨現場向大家致意。他說,但主治醫師擔心孫翠鳳狀況,無法同意她離開醫院,今晚演出請容許孫翠鳳再度向大家請「病假」,《貓神》將由他們小女兒陳昭賢再次代母上陣,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