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4 醫療.耳鼻喉
圖解:耳朵6部位看健康
●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連接聽神經至大腦,構成人類聽覺系統。外耳分為耳殼和耳道,耳殼為朵狀,負責收集聲波。●中醫將耳朵形狀比喻成子宮,以胎兒頭下腳上、面朝耳內,胎兒四肢、器官相對到耳朵的位置,據此反映出身體健康狀態。以下為簡易自我檢查方法。一旦發現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諮詢/康華中醫診所中醫師林沛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5-06-14 醫療.耳鼻喉
●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連接聽神經至大腦,構成人類聽覺系統。外耳分為耳殼和耳道,耳殼為朵狀,負責收集聲波。●中醫將耳朵形狀比喻成子宮,以胎兒頭下腳上、面朝耳內,胎兒四肢、器官相對到耳朵的位置,據此反映出身體健康狀態。以下為簡易自我檢查方法。一旦發現異狀,應盡速就醫檢查。諮詢/康華中醫診所中醫師林沛賢、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
2015-06-14 新聞話題.健康知識+
吃飯防中暑?近來天氣悶熱,市立安南醫院和中醫診所都表示,上門稱自己中暑的患者激增,其中不少是工時較長或是三餐不穩定的患者,安南醫院中醫師黃千甄指出,人體在夏季常處於高能量代謝,若是飢餓,控溫中樞容易失靈,導致中暑。黃千甄表示,中暑有分兩種,「陰暑」和「陽暑」,近年來陰暑的比例遠高過於陽暑,原因是現代人較不耐熱,在代謝率下降的情況下,加上人體無法排汗散熱,容易產生倦怠和嗜睡,伴隨體質不同,也會有腹瀉的狀況。「陰暑」容易出現在,老年、肥胖或長期待在冷氣房的族群,由於代謝差,身體狀況比較濕熱,也稱「辦公室中暑」;而「陽暑」則多屬於急症,不斷流汗、暈眩,尿液顏色深,應立即停止曝曬陽光、補充水分。「飲食和運動最重要!」黃千甄指出,脾和腸胃道都會影響身體代謝,夏季高溫,會促進新陳代謝,若是空腹,體內沒有能量代謝時,就容易隨外在環境影響,誘發「中暑」狀況;建議民眾可以吃些無糖的愛玉、綠豆湯或仙草等,預防中暑。中醫師黃中一則認為,雨後的夏天,經蒸發後,濕氣容易累積體內,尤其「辦公室中暑」的患者應從運動改善,促進心肺功能,重啟體內除濕機,避免陰暑。◎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0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端午節快到了,民間有端午當天喝雄黃酒驅瘟避邪解熱說法。但中醫師表示 ,雄黃酒含有重金屬,過量會導致慢性中毒,要驅瘟解熱,可以改喝黃耆、七葉膽、陳皮製成的「七葉涼茶」;另外,夏天可在早晨或黃昏運動,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避免熱感冒。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黃中瑀表示,古人喝雄黃酒驅蟲避邪,主要因為酒精散發的氣味可以驅蟲,但橘皮、菖浦、艾葉也有驅蟲功效如今,時代進步,醫學發達,沒有喝雄黃酒解毒的必要,且雄黃酒含有重金屬砷,中醫主要拿來外用,並不會內服。黃中瑀表示,夏天天氣溼熱,民眾頻頻出入冷氣房,反而容易出現頭痛、流鼻水、咳嗽等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冷氣病」。夏天身體代謝快,但躲在冷氣房內不流汗,或冷氣直吹頭頂,反而會造成熱氣悶在體內,不但容易頭痛,也更容易生病。◎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6-0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想改善痘痘,也可以透過穴道按摩達到效果。【動吧!動動】節目請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師卓雨青,教大家簡單按壓三個穴位,解決面子問題!卓雨青中醫師表示,按壓穴位可以使用大拇指、食指或者原子筆;穴道左右兩邊都有,左邊按完後可改按右邊,交互輪流。1.曲池穴腸道不通的時候,對痘痘會有很大的影響。「曲池穴」是我們大腸經的一個穴道,代謝不好的人,可以多按壓位在手肘關節凹槽處的曲池穴。2.神門穴晚上睡不好、心火亢盛和過度思慮的人,可以多按壓「神門穴」。神門穴在小指頭根部,手腕橫紋再往後一些,往下凹槽進來的位置。3.合谷穴我們講「面口合谷收」,意思就是合谷穴能改善顏面問題。「合谷穴」位於大姆指和食指的會合處。至於一天要按多久?卓雨青中醫師表示,可以想到就按,但每次按壓的時間不用超過2分鐘。按久了穴道會麻痺,效果也不好。按壓穴道時會有痠痠脹脹的感覺,當痠脹感退掉,就可以先休息了。※收看完整的健康日記,請至:udn tv《健康日記》
2015-05-3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很多人有失眠的困擾,除了西醫治療方法,臨床中醫常開的中藥,對於多種原因而造成失眠有緩解功效,「安神」效果顯著。傳統醫學認為,大多是心情抑鬱、精神緊張或病後臟腑功能失調等因素所造成,其主要症狀為,輕者有入寐困難、凌晨早醒、夜寐多夢、醒後不能再寐,並伴有頭暈乏力、健忘、急躁易怒等,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品質及人際關係。中醫治療失眠,是依患者體質給藥,著重於改善心、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使神經的功能恢復正常,而不是只用鎮靜藥物來「治標」而已。臨床上,中醫將失眠患者的症狀、病因、體質,歸納為五型加以治療:一、肝腎陰虛、虛火上擾:頭暈頭痛、心悸失眠、煩躁易怒、腰膝痠軟,治療上宜滋下清上、寧志安神。二、心肺虧虛:多夢易醒、醒後難以入睡、心悸健忘、體倦神疲、面色蒼白、食欲不振,應該用補養心脾、寧志安神的藥方治療。三、陰虛火旺:心煩不寐、口乾津少、五心煩熱、口舌生瘡,治療上宜滋陰降火。四、胃中不和:輾轉難眠、胸悶噯氣、腹部脹滿不舒,治療上宜消食導滯、和胃健脾。五、痰熱擾心:不寐,煩熱易驚、口苦咽涎、胸腹脹悶、治療上宜清化痰熱。另外,也可用針灸治療失眠,例如扎手部神門、內關兩穴道,或用耳針,可改善睡眠的情況。平常也可飲用茶膳,如百合糖水湯、茯神茶、蓮心茶,棗仁粥,可以鎮定安神、改善生活品質,記得少吃辛辣、油膩的食品、戒除菸酒,以免加重病情。除了藥物治療外,患者也應保持心情愉悅,避免不良刺激,勿太過勞累,及用腦過度;尤其在晚上入睡前須保持心情平靜,不宜大量飲水,也別喝濃茶、咖啡等,才是保健之道。◎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29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許多中年人已白髮蒼蒼,藉由外力的染髮、假髮,總是覺得治標不治本;傳統中醫觀點認為,會長白髮或頭髮脫落,與肝、腎、肺有密切關係,而且要想留住黑髮,必須要從肝、腎、肺由裡到外的保養。中醫師李深浦就深諳此道,其指出,毛髮如同宇宙中的植物一樣,有足夠的營養素,就會茂密生長;所以,每天都會喝一杯含有豐富營養的何首烏、女貞子與黃精飲品為保養,不但容光煥發、精神奕奕,而且還不斷長出黑髮!「髮為血之餘」,李深浦醫師表示,人體內的紅血球每120天為其生命周期,當紅血球進入肝臟時,會製造膽汁與營養素,此營養素就是提供髮根生長與強健的來源。因此,當年輕時身心靈都達到高峰,營養與毛髮量當然茂密,而當人體逐漸老化時,體內紅血球數量也隨之下降,導致營養素不足,就開始髮蒼蒼、眼茫茫了。而當頭髮開始變細、變少,就是身體出現危機的警訊。至於髮量稀少除了遺傳因素外,肝的健康也會影響頂上髮量。李深浦中醫師解釋,中醫認為,人體就是宇宙之延伸,而肝係屬五行當中之木,肝的高級營養製造與分解,對頭髮與皮膚有正面幫助,若是肝無法製造高級營養時,自然的,人體會產生疲倦感、心濁,亦無法「腦清目明」,甚至使髮根的毛細孔逐漸微小,開始落髮。李深浦中醫師指出,腎藏精、肝主血,其華在髮,肝腎虛則精血不足,若毛囊得不到充足的營養會出現白髮;反之,肝腎強健,上榮於頭,則毛髮濃密烏黑。自古以來,何首烏被認為是延壽用之藥材,因何首烏入腎,而髮與肝腎有不可分之關係。何首烏的葉子名為夜鉤藤,按中醫研究,何首烏與其葉同時兼備陰陽,對於腦細胞之活化、健竅有增強及保護效用。而女貞子可補肝腎陰;黃精則可補肺陰氣,自古亦被視為防老抗衰之補品;因此,這三種珍貴藥材之結合可健肝腎,自然頂上光榮。不過,李深浦醫師仍叮嚀民眾,除了可飲用何首烏、女貞子與黃精飲品來健髮外,平時作息應規律運動、睡眠好、攝取良好的營養素,都可加強末梢血液循環,幫助強健髮根,留住青春。【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5-24 新聞話題.用藥停看聽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監事陳潮宗表示,民眾要購買合格安全的中藥,來源應是合格醫療機構的中醫師開立的處方,或是合格中藥商資格的中藥房,才能確保安全用藥;他提醒,路邊攤、夜市、地下電台等販售的中藥材,多半來路不明且未經衛生機構檢驗,最好不要亂買。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明玲指出,民眾服用中藥後若有不適,到醫療院所看診後,經由醫師評估可能是中藥有問題時,才會至毒藥物實驗室進行檢驗。吳明玲說,北榮毒藥物實驗室自2005到2014年,共接獲183件檢體委驗中藥或健康食品摻加藥物分析,是醫師認為有疑慮的中藥才能送檢,一般民眾若有疑慮,則需另找委驗服務的醫院或衛生局。欲選擇安全中藥,陳潮宗指出,民眾首先應請合格的中醫師判斷個人體質,再依照醫師的處方進行用藥,若想取得安全中藥,由於合格的醫療機構與中藥房有經過衛生機構檢驗,因此可至合格的醫療機構領取中醫師處方,或是至合格中藥商資格的中藥房購買中藥材。陳潮宗說,中醫使用的科學中藥,都是經過GMP認證的藥廠提供,民眾可安心用藥;水煎的中藥飲片,也是來自合格的藥廠或中藥商,並符合國家檢驗合格範圍的農藥及重金屬殘留的原料。陳潮宗表示,民眾應避免至一般路邊攤、夜市、地下電台等販售的中草藥,因為其來源不明,多半未經衛生機構檢驗,容易出現問題,也可能為了達到效果,業者私下摻混西藥;至於超市販售的中藥材,大多是藥燉排骨、燒酒雞、羊肉爐等的食材,藥效仍不及中醫師或藥局開立的中藥。◎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14 養生.更年期變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位經常搭飛機全世界出差走透透的女強人,無可避免地在中年時候遇到了更年期,燥熱的狀況平均每小時都要發作一次,而且每次都如火燒般難受,霎時汗如雨下,令她十分困擾。所幸經過中醫調理之後,狀況改善許多,從噴汗減為發熱,次數也降低,不用再隨身攜帶數套衣服替換了。 就中醫的觀點來說,更年期障礙是婦女停經前後,腎氣逐漸衰竭,沖任虧虛,精血不足,天癸漸絕,身體出現的變化,但有些女性由於體質或其他因素影響,一時無法調適,陰陽失衡,臟腑氣血功能失調而出現一系列症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專任主治醫師高嘉鴻說明,內分泌系統由腎所主宰,腎水不足容易引發潮熱、情緒不穩、失眠、心悸、口瘡、腰痠、四肢冷、異常疲倦、浮腫等等問題,治療必須以調肝補腎、滋陰益陽為主要方法。 高嘉鴻表示,肝腎陰虛者,頭暈耳鳴、心煩易怒、燥熱汗出,可用一貫煎、六味地黃丸加味。心腎不交、心腎兩虛者,心悸心慌、健忘多夢、潮熱盜汗,選用養心湯、黃蓮阿膠湯或天王補心丹加減。肝鬱者脅肋疼痛、口乾口苦、喜怒無常,選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梔逍遙散加減。脾腎陽虛者,月經紊亂、量多色淡、形寒肢冷,選用歸脾湯、參苓白朮散加減。腎陰陽俱虛者,顴紅脣赤、虛煩少寐、盜汗頭暈、敏感易怒,常用龜鹿二仙膠。關鍵是本虛標實,用藥時需注意,清熱不宜過於苦寒,祛寒不宜過於辛熱,更不宜濫用攻伐的藥物。 更年期症候群雖然是由於性生理變化所致,但發病率高低和個人情緒管理有直接關係,心理較敏感者,生理上的不適更容易引起心理變化,因此心理調適十分重要。高嘉鴻提醒,除了平時可多吃一些如山藥、何首烏、枸杞、薏仁、黃豆等食物,幫助賀爾蒙調節,減輕更年期不適症狀,生活起居也應注意通風,必要時使用空調降溫緩解潮熱症狀,規律運動、尋找適合自己的紓壓方式、維持良好愉快的人際互動與家庭關係,才能避免更年期成為大障礙。【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5-14 該看哪科.懷孕育兒
中醫師表示,趁機調理身體,對健康有很大幫助,不僅產後便秘減少,還能健脾胃、養氣血、強筋骨,徹底改變體質,提升抵抗力。第一周 活血化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楊素卿表示,坐月子時間,是從出院、不再服用子宮收縮劑開始起算,一般坐月子可分4周、共28天療程,第一周以活血化瘀、排出惡露為主,除了飲用生化湯,通常還會使用荔枝殼、觀音串煮水,或是米酒水,取代白開水當茶飲用,它有袪風除濕、生津解渴功效。第二周 健脾利濕懷孕期間由於胎兒壓迫易致血液回流變差,導致下肢水腫;加上為幫助寶寶順利產下,生產時媽媽體內會釋放催產素,使恥骨打開,楊素卿說,催產素也會讓其他關節鬆動,坐月子第二周以健脾利濕為主,透過食療藥膳幫助去除身上的濕氣。此階段可使用黃耆、紅棗、杜仲等中藥材,配合米酒一起燉煮魚湯或雞湯、排骨湯。三、四周 四臟進補坐月子第三周及第四周,則根據產婦個人體質,配合中藥食療進補,像是體虛的人可食用十全大補湯。楊素卿說,肝、腎、脾、胃進補是此階段的重點,五臟中補了四臟,達到強筋健骨、補氣養生功效,有助強化關節韌帶、預防骨質疏鬆發生。開業中醫師鄒瑋倫說,中醫坐月子一般可分4到6階段,從28到45天都有設計相關坐月子餐,通常坐月子採「藥食同源」原則,依據排惡露、子宮收縮、排除濕氣利水、皮膚毛孔緊致及筋骨收縮等目的,提供不同餐食。以第一階段排惡露為例,通常此時產道髒物需完全排出,讓子宮內膜舊去新來,平均有10種藥材。第二階段需讓子宮從懷孕的足球大,慢慢縮小至皮球,配合高蛋白及高纖維飲食,該階段需好好進補,像是麻油、米酒、川芎、雞、豬腰、豬心等十全大補;但鄒瑋倫提醒,別吃太多肉,以免產後躺床腸胃蠕動較慢,導致便秘加劇;值得注意的是,坐月子餐的藥膳是採「累加原則」,第二階段藥材已達17至18種。第三階段是利水,鄒瑋倫說,像是茯苓、紅豆水、黑豆水有消腫去濕效果,適合出院第3周飲用。第四階段是補氣、收縮毛孔及筋骨,麥門冬、黃耆、西洋參皆是很好的補氣藥材,加強肌膚緊密,有助日後對風濕風寒的抵抗力。◎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5-12 運動養生.有元氣
荔枝產季到,一顆一顆紅紅的外表和晶瑩剔透的果肉,光用想的就讓人流口水啦!除了滋味甜美,在中醫上,荔枝還有理氣補血的功效,但常有人說不可吃太多,小心火氣旺盛,導致鼻血直直流,今天我們將教你怎麼吃荔枝,才可以吃得好、吃得開心也吃得健康。評鑑大賽頭等獎玉荷包 果肉甜美、數量有限當季水果新鮮吃 泡菜、醃蘿蔔配飯更好食馬上加入【好食在粉絲團】
2015-05-03 健康百科.眼部
歌手蔡健雅有一首歌曲「夜盲症」,形容一個人的寂寞;但在現實中,則是真的出現夜盲症,患者白天視覺與正常人無異,但到了晚上則看不清東西,這類病人若未經適當治療,晚間開車或夜行是件危險的事情。夜盲症分為先天性的夜盲及後天性的夜盲。前者大部分屬於遺傳的疾病,現代醫學稱為色素性視網膜炎,能綿延至好幾代或出現隔代遺傳,如祖父母有夜盲,其孫及外孫常有受其遺傳者;但亦有一半的病患屬於偶發的案例,並無明顯的家族史。中醫對本症的認識,最早出自隋.巢元方撰《諸病源侯論》,稱為「雀目」。在治療上,如屬於遺傳性的,在幼兒(6、7歲以前)早期發現,可用中藥治療,處方用夜光復明散配合人參養肝丸:蔓京子、人參、黃耆、白芍、黃柏、熟地、穀精草、羊肝、柴胡等,連服數月視力可恢復正常,治癒率80%以上。如果延誤失治,長大成人後,雖能治療,但不易完全醫好。如屬於偶發的案例,無明顯的家族史,在中醫屬一般夜盲,為元陽不足之病,若能調養肝腎,健脾益氣,用加味右歸丸加健脾藥,等元陽恢復,症狀即可痊癒。至於後天性的夜盲,病因可能是全身性疾病,譬如肝、膽疾病阻礙脂溶性維生素A的吸收;或因減肥節食或挑嘴偏食,造成明顯維生素A缺乏,出現夜盲症。治療方式是適量補充維生素A,並治療全身性疾病,才是根本之道。另外,後天性夜盲症也有來自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方法就是盡量將空腹血糖值控制在170mg/dl以下,如此可減少糖尿病視網膜色素細胞退化或視神經萎縮發生的機會。◎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29 健康百科.兒科
「藥」、「要」?是李小虎(化名)進診間第一句大聲說的話!他甩開媽媽的手,坐在我眼前,好奇的睜大眼看著血壓計、電腦鍵盤,但對於我的問話充耳不聞!小虎媽媽邊微笑邊解釋,小朋友的溝通適應行為有輕度障礙且有自閉症傾向。讓小虎媽媽煩惱的是,小虎自處時並沒有大問題,但與同學相處有時因表達溝通不良,情緒會有躁進衝動的表現,還有說話辭彙不多。媽媽雖然帶著小虎到處學習訓練,卻不知道他認知多少?學習多少?所幸小虎熱愛音樂演奏,打鼓拉琴是他最愉快的時光。經由小兒心智及復健門診,嘗試各種復健及訓練,仍有口語障礙,說話辭彙只有單音,背誦能力不佳,所以來中醫門診進行輔助治療。中醫對於兒童的發展遲緩與學習,有所謂「五遲」的說法,指的是「立遲」、「行遲」、「發遲」、「齒遲」、「語遲」。針對與學習有關的中醫生理功能,中醫《難經》說,「臟者,人之神氣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也」。闡釋中醫五臟生理反應著人的學習情緒、動作、思考、明智抉擇與果敢決定等。也就是說,經由中醫臟腑功能的改善及針灸經絡的疏泄,有機會可調整改善小朋友的學習效果及動機!靳老中醫曾提出「四神針」,在頭頂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5寸,可以主治智力低下、痴呆、頭痛、頭暈、失眠、癲癇、脫肛等疾病。我們也運用頭皮針例如四神聰等穴加減,利用「七神針」針刺手法及針刺方向的不同,來調節中醫臟腑功能,進而改善兒童的學習困難。經由小虎與媽媽耐心的3個月的中醫門診,小虎背曲譜的能力進步,連老師都注意到了!媽媽也暗地察覺到小虎的詞語漸漸多了。近6個月每周兩次的針灸治療,小虎已可說出一連串關心其他小朋友的話語,也可向爸爸正確的發問。媽媽高興地說,她終於確實知道小虎的訓練成果,不必再費疑猜了。◎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28 新聞話題.杏林.診間
先父在民國59年時經常會打嗝、吞嚥不順暢,起初認為是胃嘔氣上逆,僅服胃藥並不以為意,後來經耳鼻喉科醫師診斷為食道癌,由於無法開刀治療,2年後即因吞嚥困難亡故,享壽66歲。不料,屋漏逢連夜雨,先母又於民國65年罹患乳癌,經手術切除外加化療,當時醫師診斷可有5年存活的機率,卻因癌細胞轉移肺,日夜咳嗽不止,在71歲往生。由於父母親先後因癌症過世,難免談癌色變!依中醫觀點,起居、飲食不正常是癌症產生的最大原因,中醫問證:一問飲食、二問便,就道出它的重要性。近來,台灣爆出黑心廠商的食安問題,危害國人身體健康,擊潰人體的自然免疫系統,才造成癌症高居不下。因此,我特別注意自己及孩子們起居養生的重要性。早餐用果汁機將多種中藥材、水果、鮮乳打成活力湯飲用。時時提醒自己:養生必先養心,動怒傷肝,肝損百病生,因此要平心靜氣,處處與人為善,不計較、不怨恨、少生氣。此外,養成規律生活,晨早在學校行走、拉筋八段錦、柔力球運動、拉二胡、唱歌,保持心情愉快;夫妻相互經絡按摩,讓氣血通暢;全家不生氣、能吃、能睡、排便正常。幸福滿堂就是最佳抗癌良方。
2015-04-27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老祖宗的智慧─傳統中醫,隨著時代進步衍生出科學中藥。什麼是科學中藥?服用科學中藥又有什麼優點呢? 開業醫劉益伸中醫師表示,科學中藥就是中藥濃縮製劑,有人稱之為中醫成藥或免煎中藥粉。而科學中藥主要是將傳統藥材水煎後濃縮,加入賦形劑,製造出細粒、藥錠、藥片或膠囊等,與傳統中藥以煎劑或純生藥研粉製成之膏、丸、丹、散有不同。 傳統的水煎藥多是水煎藥,因此,從前只要是吃中藥,必定使用藥材水煎劑。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及健康保險的實施,傳統水煎藥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並不表示都不用,而中醫仍以水煎藥的來治療如高血壓、糖尿病、婦科疾病等。傳統中醫認為,傳統水煎藥的藥力強、療效快。 而科學中藥就是濃縮中藥、濃縮製劑,是否服用少量即達藥效?劉益伸醫師說,其實,它的本質與傳統煎劑並無不同,僅是在製造過程中,以煎煮的方式,再加入賦型劑來朔型,成為粉末或丹丸型態之濃縮中藥,所以民眾常見的中藥藥粉,絕大部分就是這種濃縮中藥,優點是好攜帶、可分裝、療效來得快,對於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一大益處。 至於科學中藥是否含有西藥?如何選擇科學中藥呢?劉益伸醫師表示,民眾應選用GMP藥廠所出產的藥品,確保服用中藥的安全性,而中醫診所與醫師方面,應選擇有執照、專業、可靠之中醫診所與醫師。【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4-26 運動養生.運動天地
30歲的林小姐一拐一拐地走進診間,「醫師,我剛跑完半馬(拉松),現在鐵腿好痠痛,而且昨天跑到一半的時候膝蓋就開始痛,我撐著跑到最後,今天更痛了,怎麼辦,我以後還能再跑嗎?」台灣近年運動風氣盛行,跑步因為是最方便的運動,只要走出家門,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不論男女,互相詢問今天跑了幾公里,似乎變成新的問候方式,每個周末更不愁沒有路跑賽參加,儼然成為一種新風潮。路跑有很多好處,但最令人擔心的缺點,就是膝關節損傷,跑步時因膝關節負重大,容易產生膝關節軟骨磨損和韌帶的受傷。中醫認為膝,為筋之腑,肝主筋,腎主骨,筋的活動又依靠血液濡養,因此補肝腎精血藥物對於膝關節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含有龜板膠、鹿角膠的龜鹿二仙膠,再配上桑寄生、續斷等藥強筋健骨,不只長跑前後服用能預防和緩解膝蓋不適,也能讓受退化性關節炎折磨的長輩蹲下去,爬得起來。但消化功能不佳或有免疫性疾病的朋友要特別注意,應請教合格中醫師評估自身情況後,再行服用。平時可按摩以下穴道保健膝關節:(見右圖,記者曾學仁/攝影)其他如含有人參、麥門冬等強心補氣藥材的處方,如生脈散、炙甘草湯等,可補充體力、增強運動表現,也能緩解跑步中和跑步後的疲倦。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選用中藥和穴道按摩保護膝關節外,跑步前的熱身、依自身體能安排循序漸進的訓練量、選擇適合的跑鞋和練習場地、跑步後的暖身,還有鍛練股四頭肌以增強膝關節穩定,都是跑步前該好好做的功課。讓我們只享受跑步帶來的好處,遠離壞處!◎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2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俗話說,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萬物的開始,在中醫觀念裡,春天是主陽氣的升發,主萬物之始生,而萬物之生的根本之一就是土壤,以五行中脾胃是屬土,人體的能量是由飲食經消化而成。但是,該如何有效養護脾胃呢?正統的中醫開藥時並不會一味強脾健胃,非得要脾胃虛弱或脾胃症狀明顯時我們才會使用藥物,一般仍以飲食、作息調養為主。常見的脾胃病,大致分為如下幾型:1.脾虛胃弱:常見於過敏性體質的人或精神焦慮、壓力大的人,容易倦怠、四肢無力、消化不良、腸胃脹氣、易打嗝、排便不成形、吃完東西就想跑廁所等,屬於這類型者適合中藥方劑中的「小建中湯」或「四君子湯」,平常可多吃薏苡仁、白米飯、山藥、黨參、黃精等。2.脾胃氣滯:常見於久坐久站的人或氣血循環不良的人,容易便秘、吃飽後脹滿、偶爾會胃痛、不時打嗝或放屁、需用力大便、痔瘡腫脹等,屬於這類型者適合「香砂六君子」或「枳實導滯散」,平常可多吃山楂、蘿蔔、麥芽、陳皮等。3.胃火旺盛:常見於易緊張、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的人或嗜吃重口味、辣味的人,易有口乾、口苦、口臭、火燒心、打嗝會泛酸、胃痛、胃脘嘈雜不舒服等,這類型者適用「瀉心湯」或「胃苓湯」,平常可多吃蘋果、葡萄、水梨、高麗菜、海帶、菊花、枸杞、麥門冬等。至於穴位的拍打,也可得到很好的刺激效果,常用的穴道如中脘、天樞、大橫、關元、帶脈等,經過拍打後不僅可以激發穴位,更可以刺激腸胃壁的收縮蠕動。家中如果沒有艾草灸療的話,也可用吹風機對著公孫、足三里、關元和中脘等穴位吹熱風,對虛寒型的腸胃有很好的幫助。作息方面,由於脾胃疾病多半與情緒壓力有關,因此需做好壓力的舒緩放鬆,所謂「深呼吸、常微笑,脾胃疾病自然好」。每天可以在工作間的休息時刻休養,或在辰時(早上7到9時)與巳時(早上9到11時)當氣血走到脾胃經的時刻靜坐,深呼吸時盡可能去感覺帶有氧氣的濕潤空氣充滿肺部、滋養胃部,吐氣時候把代謝廢物和緊張壓力一起吐出去,然後全身放鬆,在持續不斷的呼吸間,就可得到舒緩。◎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19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喝豬血湯可以清肺!?」埔里基督教醫院中醫科主任黃富泉指出,PM2.5細懸浮微粒汙染嚴重,最重要是落實預警及預防,才能將這種無聲無息的汙染源危害降到最低,老一輩喝豬血湯清肺說在中醫是沒有根據的。黃富泉說,PM2.5對大埔里地區民眾呼吸道疾病的影響,還沒有嚴謹的實證研究,但他3年前開始在埔基駐診,發現大埔里地區呼吸道不適就醫患者,明顯佔門診很高比例,與PM2.5高濃度是否直接相關不敢斷言,但至少是因素之一。黃富泉說,不論中西醫都講究預防勝於治療,尤其是PM2.5對身體的危害,等看到天空霧茫茫才提防已經來不及,因為細懸浮微粒看不到、聞不出,等到有感覺已侵入人體。最好的預防之道,是廣設預警機制。黃富泉說,學校依據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預報升旗警示的做法,最好社區村里也能跟進,一有警報,民眾就減少外出並戴上口罩。民眾若有眼痛、咳嗽或喉嚨痛等不適,最好減少體力消耗的戶外活動;有心臟、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孩童及老年人更要留意空汙威脅。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張順昌說,黃耆、西洋參、陳皮、貝母、白木耳等藥材有補氣肺潤功效,能促進氣管與肺部纖毛擺動。西洋參可單獨煮湯汁飲用;黃耆可與紅棗或枸杞同煮,達到補血益氣效果。貝母煮水梨,潤肺並治療濃痰;陳皮可加荷葉、仙楂煮成茶湯,不但清肺還能瘦身。彰基中醫師侯俊成說,魚腥草對清肺有一定效果,魚腥草加入蛋花就是一道家常菜。秀傳醫院胸腔外科副主任李佳穎表示,細懸浮微粒能穿透一般口罩進入人體,傷害肺部及心血管,建議購買防護力較佳的口罩,但最佳防護仍是避免暴露在汙染環境中,在室內可開空氣濾清器淨化空氣。◎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1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口乾舌燥怎麼辦?[動吧!動動]教你小撇步,彰化基督教醫院陳思帆中醫師指出,找到下巴的任脈,按摩連泉穴、金津玉液穴,一直延伸到耳朵,可以幫忙解決口乾舌燥的問題。※收看完整的健康日記,請至:udn tv《健康日記》
2015-04-13 運動養生.抗老養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黃珏頴說,都會女性上班族壓力大,有些人不到40歲就出現皮膚暗沉,精神委靡的早衰症狀。透過針灸或服藥雖可改善,但治標不治本,建議調整作息,並提供數道藥膳供參考,幫助大家找回神清氣爽的容貌。有些患者會因工作繁忙等原因難以長期服用中藥,或是仰賴針灸改善症狀,黃珏頴認為如此難以治本,其實只要調整作息讓睡眠充足、均衡飲食、多運動和多喝水,就能找回健康。黃珏頴提供蓮藕排骨湯等多道藥膳供民眾參考,透過飲食保健身體。蓮藕排骨湯作法是汆燙後的半斤排骨、6顆泡軟干貝,加上2到4節蓮藕、一把蓮子、10到12顆紅棗、一小片陳皮、2片生薑切片和6隻以上雞爪,先用大火煮到水滾後,以小火悶煮2小時後,調味即可食用。◎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一名42歲婦女有一天突然無法下床,她以為是坐月子做不好,導致腰椎出了問題,緊急前來就醫。經初步瞭解再配合X光檢查發現,原來是因工作關係,肌肉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致使腰部腰肉勞損,導致脊椎滑脫,經治療後,她現在已能到處趴趴走。據統計,國人成人脊椎滑脫盛行率,約在15至20%間,脊椎滑脫是指脊椎骨向前方移位,是一種椎間盤退化所引起的關節囊鬆動、滑脫疾病。這種病症好發於40歲以上女性且發生機率是男性四到五倍,最常發生的部位在第4~5腰椎,其症狀是局部常有腰背酸痛、容易疲累的情形,如果神經根受到壓迫時,下肢還會出現麻痛、無力,嚴重時不能久站,甚至膀胱無力。懷疑可能罹患脊椎滑脫症的患者,可以經由X光照攝確定病變的可能位置、原因和嚴重情況,再決定採取中醫療法或開刀治療。許多女性常說自己月子沒做好,人老會腰痠背痛。根據臨床發現,由於坐月子期間常彎腰抱小孩,確實有可能導致媽媽脊椎滑脫,可能造成日後的筋骨痠痛,大部分是長期姿勢錯誤所致。針對這類患者,中醫常選用具有「補腎活血湯」等消炎退腫、通絡止痛、強壯筋骨的加減藥方治療,以避免腰椎逐漸惡化、變形,但這些藥方都具有適應症,患者一定要找中醫師診斷處方後服用,切勿自行服藥治療,以免加重病情。一般人罹患脊椎滑脫後,便會聯想到動手術,治療只要中藥、運動、休息和復健「四管齊下」即可大大地減輕疼痛與不舒服,只有在情況嚴重時,才需要手術治療,但真正需要以手術治療才能緩解的比率約占一成。要特別提醒家庭主婦,要少彎腰、不提重物、小心別摔倒,同時也要多運動強化骨質,並在飲食上多補充鈣質、膠質,免得打掃時,腰酸背痛上身。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08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中醫的最高境界是「治未病」,不要總是等到生病了再去治療。以下有些小偏方,可以調理日常生活的許多小毛病,若能適當的運用,不一定都要靠吃藥來解決;但如果試過以下偏方仍無效,便應尋求正統醫療。一、感冒若是打噴嚏、流鼻水,寒邪入侵身體,可以用蔥、薑、紅糖水加熱飲用,達到發汗效果;也可用艾葉煮熱水拿來泡腳,溫經活絡,同時不要吹風,這樣可以很快的緩解病情。若是後續有些咳嗽,可以用冰糖蒸水梨,或是冰糖蒸蘋果,可潤肺止咳,對於改善喉嚨沙啞也有好處。冬天怕冷,容易感冒的人,可服用老薑泡紅棗持續一陣子,紅棗在泡之前要稍微捏破,味道要濃,可提升免疫力及陽氣。二、消化不良如果飲食太油膩,吃壞了肚子,可吃茶葉蛋,再喝下熱濃茶,可以止瀉,因為腹瀉後身體無力,用雞蛋補充體力,又茶葉含有鞣酸,對於消化不良、腹瀉症狀的緩解,很有幫助。若腸胃不好,經常排軟便、稀便,或小便泡沫多者,可將濃濃的蘋果原汁加熱飲用,因蘋果有助腸胃功能,又有收澀作用,喝蘋果汁可減少小便泡沫。三、心血管疾病血管硬化、血脂肪較高的病人,可用黑豆泡醋,長期服用,可有助調節血脂,對於高血壓與冠狀動脈疾病的人尤有助益。長期服用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的高血壓患者,可服用蜂蜜枸杞茶,將蜂蜜、枸杞混合泡水加熱飲用,不但可補腎,還可解毒,將體內毒素排出。四、泌尿疾病若是頻尿、膀胱炎、小便灼熱感的患者,可將車前草洗淨熬煮當茶喝,可清除濕熱,改善症狀。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07 健康百科.耳鼻喉
即使靠得再近也聞不到。基隆一名廿六歲的陳姓男子,半年前在車上放置「線香芳香劑」,不到兩個月卻發現「味道沒了」,以為芳香劑用完。但打開發現仍有內容物,靠近一聞卻沒任何味道,他以為買到劣質品,找朋友試聞發現,原來他的嗅覺已失靈。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表示,男子應屬於嗅覺異常,「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太習慣相同的味道導致傳遞嗅覺的神經遲鈍。中英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何欣怡表示,男子可能是身體健康出問題,導致氣血不順,才會出現嗅覺麻痺症狀。造成嗅覺異常的原因很多,但因直接聞太久,導致嗅覺失靈的狀況少見。洪士涵表示,除非是長時間聞到有害化合物揮發的氣體,其物質黏在鼻腔黏膜中,造成嗅覺神經無法接受氣味分子。不過,多數嗅覺失靈都是「暫時性」,永久性的多是受到嚴重外力影響。洪士涵表示,耳鼻喉科處理嗅覺失靈問題,通常會先釐清是否為其他病症引起,包括有無感冒或過敏、鼻竇炎、慢性鼻竇炎等,先治療病症,再觀察嗅覺是否恢復正常。不過,若單純是嗅覺完全失靈,目前並無藥物或手術能讓嗅覺恢復。何欣怡說,針灸可改善嗅覺失靈情況,治療上也是先找出引發嗅覺異常的原因,因人體許多經絡都連接鼻子,像大腸經、胃經等,一旦身體太虛會造成氣血不通,容易出現嗅覺異常。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4-05 養生.健康瘦身
專家總是說,減肥就是要少吃、多動;中醫理論卻認為,其實少吃更難瘦,尤其是針對「氣血兩虛」的上班族而言。調查發現,台灣有7成民眾不滿意自己身材,坊間流傳各式各樣似是而非的減重法,其中節食是最為民眾所熟知的方法,多半人認為,只要餓個幾餐,減少攝取7700大卡的熱量,就能減掉1公斤。但不吃東西真的可以減重嗎?令人驚訝的是,中醫認為,不吃東西造成新陳代謝率下降,減重反而難上加難。開業中醫師吳明珠表示,中醫減重並不特別強調節食,挨餓有時候反而更容易造成健康失調,導致新陳代謝下降,尤其是氣血虛弱體質的人,減肥前更需要搭配食物調理身體。中醫認為「脾胃」是百病之源,也是肥胖元兇,而肥胖大多屬於脾虛氣虛,真氣不足所引起,導致減肥老是失敗,其實是自己體質惹的禍;吳明珠說,減肥成功的關鍵在於先了解自己體質,再從內在調養身體著手。舉例而言,一般肥胖常見的體質包含「胃熱型」、「脾虛寒濕」、「肝鬱氣滯」、「氣血虛弱」及「肝腎兩虛」;上班族最常見的體質就是「肝鬱氣滯」及「氣血虛弱」,這兩種體質容易造成中廣型肥胖的壓力肥與全身肥胖的過勞肥。吳明珠表示,「肝鬱氣滯」最常發生在經常晚睡必須輪班的上班族,這類民眾的臨床症狀包含血壓偏高、睡眠品質差、腸胃問題多;而「氣血虛弱」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身體虛弱、容易疲倦、脹氣、說話有氣無力,這類民眾少吃反而更難瘦身,反而需要透過吃東西補血補氣,才能加速代謝。中醫強調食補,就連減肥也是依據體質辨證論治後,透過飲食來調理。吳明珠表示,其實只要搞懂體質搭配正確飲食,才能正確瘦身;她也建議,想瘦身的民眾改變進食順序,先吃菜再吃肉,膳食纖維增加飽足感後,有利於減少再度進食的欲望。■ 西醫看減重吃五穀蔬菜配油豆腐 熱量仍超標中醫強調「搞懂飲食,吃對就會瘦」,無獨有偶,西醫對於減重的認知也是從飲食著手。在西醫的減重觀念裡,「基礎代謝率」是很重要的名詞,它指當一個人整天不動,身體消耗的最低熱量。或許有人會訝異,為什麼不運動,也會消耗熱量?這是因為即使睡覺期間,體內的器官仍然維持正常的運作、血液仍然24小時循環、維持生命所有的機能也照樣持續,而這些工作都需要消耗熱量。基礎代謝率加上每天活動消耗的能量,等於每天所需要燃燒的熱量,換句話說,只要每天攝取及燃燒的熱量低於每天攝取的總熱量,體重機上的數字自然會往下掉。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表示,會變胖除了體質與疾病因素外,生活習慣占了很大關係;她說,基礎代謝率的效能與身體肌肉使用量成正比,也就是肌肉每天燃燒的熱量愈多,因此運動與飲食才是瘦身的關鍵。張斯蘭說,除了飲食外,身體缺乏肌肉會讓代謝速率降低,吃進去的東西就很容易囤積在體內。另外一個減重的關鍵,就是認識食物,過去就有一名男子每天吃五穀飯配蔬菜養生,但體重還是過胖,後來才發現這名男子習慣晚上吃油豆腐,完全忽略油豆腐不僅是豆魚肉蛋類,也是高熱量食物。
2015-04-02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佐慈報導】夏天即將到來,在炎炎夏日中最怕的就是上火了,而廣告中常以「怕上火?快喝冰涼冷飲消消火!」為口號,但是,喝冷飲真能消火嗎?對此,中醫師李深浦表示,在現今商業掛帥的社會裡,凡事講求快速、方便,連身體的需求常被忽視,反而影響健康;有些茶飲甚至以「回甘」等文字做為宣傳,可知現代人追求的是口感及「口味」,而非「身體需求」。喝茶飲首重溫度與成分李深浦中醫師解釋,冷飲一旦喝多了,容易讓身體走「偏」,易引發新陳代謝下降、氣血不暢,更衍生出病痛與老化。醫師指出,喝入身體之茶飲,應以適當的溫度為原則,倘若飲品溫度太低,會使五臟六腑及血管產生無法舒張擴散作用,導致原本在體內的「火」無處可釋放其能量,即使喝冷飲,也只是暫時感到體內溫度下降而舒暢,並非真正「清熱」,此外,長期飲用冷飲,易導致氣血流暢不順、養份分解不良、肥胖等文明病油然而生。現代不管都會上班族或學生族群,最方便的選擇就是手搖杯或包裝飲品,坊間的包裝茶飲成分可能有化學添加物或咖啡因含量過高,易造成應休息時,精神卻亢奮,導致睡眠品質不佳,氣血無法回歸內臟等問題,常期下來容易有火氣大、易口乾、口臭或易疲勞。喝對茶飲更健康要如何選擇健康的茶飲來消火呢?李深浦醫師說,要消火,首要的工作就是「清熱」。根據古籍「本草綱目」中所述,七葉膽具有清熱解毒、入肝利膽、抗衰老、抗疲勞、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等功效,因此,要清熱進而退火解毒、補充活力,首推七葉膽。李醫師強調,要有健康的身體,均衡飲食及規律運動習慣不可少之外,再搭配適合的茶飲,更能維持健康。「既然人體都需要水分,何不攝取健康的茶飲呢?」平時可使用七葉膽、雞骨草、枸杞、大海子、甘草等天然草本所製成的茶飲來飲用,維持身體和諧運行,解火爽身。七葉膽好處知多少? 巧妙搭配效果加倍李深浦中醫師進一步解釋,七葉膽可入肝、利膽、降火,且具有淨化組織、清熱解毒的功用;雞骨草可解毒,具保肝的功效;枸杞可益精明目,能舒緩眼睛乾澀;大海子可潤喉、潤肺,對口乾舌燥很有幫助;甘草具有甜味,讓茶飲的口感更好,巧妙的搭配可使功效加倍,也有溫和的調解作用。李醫師建議,容易口臭、口乾、口苦、嘴破、小便色黃及工作疲勞者,可飲用七葉膽茶飲,尤其是女性經期、火氣大時,也可喝七葉膽茶飲來消火,提升能量,亦可查看本草綱目更充分瞭解功效,或自行調配適量飲用。【更多健康資訊,請見「健康醫療網」】
2015-03-29 健康百科.風溼過敏免疫
中醫古籍有關過敏性鼻炎的論述,都認為是肺、腎、脾胃功能失調引起,並非單純的鼻子不舒服,當代中醫研究也持相同見解,如要治療過敏性鼻炎,必須針對體質調理內臟機能,從根本改善病灶,不能只醫治症狀。上網爬文,過敏性鼻炎的飲食調理方劑真不少,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師侯俊成從臨床經驗發現,根據古籍藥方演繹的食譜雖有效,未必能迎合現代人挑剔的味蕾。在秀傳醫療體系旗下兩家醫院看診的中醫師劉淑浚,常見民眾把過敏性鼻炎當成抗抵力不好的一種症狀,自己進補也為孩子進補增強免疫力,結果愈補鼻水愈多;霾害指數升高時,幾乎整天鼻子癢、打噴嚏,「鼻水共共澇」。第一步 從飲食改善1.性平食物較無礙「性平、性溫的食物較不易加重過敏反應。」劉淑浚舉例,水煮青菜、蘋果、葡萄、櫻桃等蔬果的性味不熱不冷;白蘿蔔、大白菜等涼性蔬菜,加薑片爆熱或熬煮可改變性味,患者都可以吃;荔枝、龍眼等熱性食物吃多了,不見得能改善虛寒體質,反而容易「上火」,淺嘗幾顆即可。2.虛寒濕熱搞清楚涼性、性寒食物就得少碰為妙嗎?劉淑浚指出,過敏性鼻炎病患體質概分兩種,一是虛寒型,另一是濕熱型;虛寒的人怕冷卻易流汗,當然不適宜食用生菜、瓜果、奇異果、冰品等涼性、寒性的食物。她表示,濕熱型的人易口渴、口臭、脹氣,最好把烤、炸、麻辣、咖哩、精緻糕餅與發酵麵食列入飲食黑名單。夏天可吃綠豆湯、檸檬愛玉和仙草茶等涼性食品解熱生津,沒冰過的瓜果類少量攝食為宜,冷藏瓜果和冰品會留住體內濕氣,使過敏反應更嚴重,能不吃就不吃。3.過敏食物要遠離無論體質性寒或濕熱,都要避免誘發過敏的食物,像是可以增強免疫力的菇類,吃多了免疫力太亢奮就是引發過敏;又例如花生、豆類、芒果、鳳梨等蔬果也易引起過敏,盡量少吃。第二步 穴道按摩劉淑浚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從飲食調理體質,不妨平日按壓肺、腎、脾胃經絡的穴道,加速舒緩過敏症狀。按壓技巧:正確的按壓穴道會產生凹陷與微痠感,按壓位置由遠而近,每個穴道按壓5秒,全程按摩2到3分鐘,早、晚各一次,按壓前先搓揉雙手發熱。按摩順序:膝蓋下方約四指寬處的足三里穴→後腦下側的風池穴→手背虎口靠近食指的合谷穴→兩側鼻翼與法令紋之間的迎香穴→鼻翼上方的鼻通穴→一路往上按壓到印堂。第三步 針灸如果病患想進一步治療鼻子過敏,針灸是選項之一,曾在加拿大行醫的侯俊成用針灸治療花粉熱,老外覺得不用吃藥就能消除症狀,年年找他針灸。他說,針灸是針對五臟六腑經絡調解氣血,「正氣」增加就不易過敏。台灣健保每一療程針灸6次,2到3個療程能治標。治本則視病患體質與過敏程度,通常需較多療程,濕熱體質者適用三伏貼,虛寒體質者的三伏貼要多放熱性物材,以免產生反效果。【補得剛剛好】一茶兩湯食譜 緩和過敏問題如何做好吃的藥膳又不會補過頭,是一門學問,侯俊成提供「一茶兩湯」食譜,茶湯色清淡,沒酸、苦味,嘗過的門診患者反應不錯。花草茶:薰衣草、迷迭香、杭菊、薄菏加少量薑片煮成茶汁,放黑糖或蜂蜜調味,類似歐洲花草茶的喝法,因花草香氣屬揮發性,可減緩打噴嚏、流鼻水症狀,若是連眼睛都過敏發癢,可添加紅棗、枸杞促進咽部附近血液循環,降低不適感。魚腥草淡花湯:魚腥草雖有腥臭味,但具清肺功能,經水煮去腥臭,加入雞肉或打蛋花當菜湯,「可去除累積呼吸道與肺部的髒東西」。黃耆杏仁雞湯:杏仁潤肺,黃耆能增強免疫力,以3錢黃耆、2錢杏仁、5到6顆紅棗煮雞湯,適合怕冷的民眾食用。◎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15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糖尿病患同時服用中藥「六味地黃丸」及西醫的降血糖藥,可降低洗腎風險;國內一項研究結果,顛覆許多人的印象,中醫師認為,中西醫共同治療有助於糖尿病患的照護。糖尿病是國人洗腎的主因,每五到六位糖尿病患者,至少有一位同時被診斷合併有糖尿病性腎病變,一旦被診斷有糖尿病時,就需要積極的控制血糖,以免惡化太快需要洗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婦科主任賴榮年,今天舉辦「台北國際中醫藥學術論壇」中發表研究,他從健保資料庫收集1萬4059名糖尿病未洗腎病患、1346名糖尿病洗腎患者,進行病歷對照。研究發現,年齡是糖尿病患主要的洗腎風險,年齡大於70歲患者的洗腎風險是40歲以下患者的三倍。在比較治療過程中,賴榮年說,有78%的糖尿病患在看西醫時,曾去看中醫、服用中藥,「六味地黃丸」是最常開立的處方,用於改善糖尿病的口渴、視力模糊、頭暈等症狀。研究發現,相較於單獨服用降血糖藥,曾經中西藥併用的患者,可下降三成一後續需洗腎的風險,延緩半年才進入洗腎的階段;如果是西藥曾併用六味地黃丸,更比單獨服降血糖藥,可延緩一年才進入洗腎階段。◎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15 健康百科.皮膚
「香豔紅唇」是許多少女夢寐以求,但是有些女孩拚命擦口紅卻遮不了唇色黯沉發黑,尤其冬春交替時節,嘴唇也容易乾巴巴,甚至出現死皮。醫師建議,千萬別用口水舔,也千萬不要撕死皮。口水不能滋潤 只會愈舔愈乾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陳振豐表示,口水對皮膚有刺激性,長期接觸可能會造成皮膚炎,口水蒸發的時候也會順帶使嘴唇上的水分蒸發,讓嘴唇越來越乾,所以切忌用口水舔嘴唇;如果有死皮,也千萬別動手撕,避免嘴唇撕裂傷。嘴唇容易乾燥的民眾,還是建議多擦護唇膏,而且最好選用無香精、無酒精成分的護唇膏,避免過敏。陳振豐說,若唇色黯淡,要進一步了解是因為唇炎反覆發作,造成色素沉澱,還是天生膚色黯沉,若是前者就要就醫檢查,擦藥膏治療。多喝水護唇 不如多用護唇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嘴唇較一般皮膚薄,更容易顯得乾燥,這時就要用護唇膏來保養,一天可擦上三、四次,凡士林的保濕效果也很好,如果不覺得太油,也是很好的護唇用品。部分網友分享,建議保養嘴唇應先去角質,黃毓惠表示,萬萬不可。她說,嘴唇已經是角質薄的皮膚,不需要特別再去角質;有些網友認為多喝水才是關鍵,黃毓惠說,多喝水可以補充身體水分,但對於保養嘴唇卻沒有實際幫助,還是擦護唇膏保養比較有效。唇色看健康 太紅太白都不妙就中醫觀點,可從嘴唇顏色和狀態看出身體健康,開業中醫師彭溫雅表示,嘴唇是經絡交會處,可直接反應身體的脾胃功能,正常唇色是明亮紅潤、顏色飽滿,若特別黯沉、蒼白、乾裂、腫脹,甚至過度鮮紅,都代表身體發出警訊。上嘴唇代表的是「手陽明大腸經」,與體內大腸狀態相關;下嘴唇代表「足陽明胃經」,與胃功能相關,若是嘴唇黯沉發黑,即使擦口紅也遮不住,就代表可能排泄功能有問題,有胃潰瘍或嚴重便秘的問題。若嘴唇沒有被牙齒咬到,卻腫腫的,代表身體上火或過敏;唇色過度鮮紅,是燥熱的表現,可能有高血壓。所以,中醫從觀察唇色,就可窺知身體可能有哪些需要注意。【食補護唇】美麗紅唇 從調理身體開始「保養嘴唇從調理身體開始。」彭溫雅指出,補脾胃可以多吃栗子、蜂蜜等「黃色」食物;天氣冷,有些民眾努力進補,吃下高熱量的食物,身體可能上火,這時候就要吃些涼補的食物,例如白蘿蔔、白木耳等;若是嘴唇蒼白,代表可能有貧血問題,可多補充富含鐵質食物,例如當歸、文蛤、南瓜、葡萄等。◎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2015-03-11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民眾看完中醫之後,通常藥袋裡都會附一張藥單,就有部分民眾認為,下次如有相同症狀,乾脆自己去中藥行抓藥服用比較快。對此,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俊明醫師表示,其實答案是不行,雖然藥單都會註明中藥種類,但是在不同時間點,病人的身體狀態也會不一樣,所以上次藥單並不適合繼續使用。陳醫師指出,民眾必須要知道,傳統中醫開一個處方所要考量的面向相當多,不是只有考量症狀而已,如果民眾不懂中藥方的藥效就自行至中藥行抓藥服用,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更何況民眾自認為症狀相同,真的會跟以前的症狀完全一樣?事實上還是會有所差異。陳俊明醫師進一步指出,除了症狀之外,中醫診斷時還要考量到體質、飲食、作息、情緒、環境等諸多因素,不要說不同的人、同一病名會出現不同症狀,就算是同一個患者在不同時間點,身體所呈現的狀態也會跟著不一樣,因此,每次患者服用的中藥方就會有所差異,建議民眾千萬不要自行買藥服用比較好。在中醫治病過程當中,診察疾病方法主要透過望、聞、問、切,所謂望診就是觀看面容、臉色、頭髮、眼睛、鼻黏膜、舌色、耳朵、膚色、形態、舉止、動作、步履、指(趾)甲、手(腳)毛等;所謂聞診就是用鼻聞氣味、用耳聽聲音等,以便分別寒熱虛實差異性。所謂問診就是詢問病史、飲食、睡眠、情緒、工作、大小便、運動習慣、生活習慣、人際關係、婦女經期等等;所謂切診就是把脈、觸摸,經由四診所得到的資訊加以整理、歸納、分析,然後才會進行辨證論治,最後開出適合患者病症的中藥方。由此可見中醫開立患者的藥單必須非常審慎,每次診斷結果也會有所差異,所以民眾上次看診所得到的藥單並不適合繼續使用,就算症狀類似,但是仍會有一些差異,而且時間點不同,身體狀態往往跟著不同。【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5-02-17 運動養生.營養食譜
寒流來襲或氣候轉換時,大家是不是覺得皮膚乾癢、口乾舌燥、眼睛酸澀呢?與其一直喝水、拼命擦乳液,不如從改變飲食做起!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木耳、山藥等滋潤食材,可以改善乾燥症狀喔!身體乾燥聽起來是小事,卻可能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因為乾燥而引起的症狀,包括皮膚乾癢、口乾舌燥、眼睛酸澀、流鼻血等,衛福部台中醫院中醫師翁淑雯建議,日常飲食應避免太辣、太熱或太寒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木耳、山藥等食材,若能搭配百合粥、沙參玉竹鴨等藥膳,更有助於養陰潤燥、改善乾燥症狀。氣候轉換容易引發翁淑雯醫師指出,每當氣候轉換或寒流來襲時,因身體乾燥問題求助中醫門診的患者比平常多了一成,症狀不一而足,例如「雖然一直喝水,還是口乾舌燥,半夜還得起床喝水,以致睡不好」;「眼睛乾癢酸澀,而且還有血絲」;「停經後,外陰部經常乾癢,曾經連續3個月發生3次泌尿道發炎」等。翁醫師指出,這些病患「轉進」中醫門診前,多已求助西醫眼科、泌尿科、婦產科、風濕免疫科等,可能被診斷為乾眼症、更年期症候群、乾燥症及修格蘭氏症等,但症狀並未好轉,仍深受「乾燥」困擾。避免刺激性食物她表示,從中醫觀點來看,這類病症通常歸類為「燥症」,原因不一定相同,可能是燥邪引起或氣虛陰虛致燥,或是陰損及陽而兼陽虛等,因此治療原則也分為潤燥、益氣、養陰等,依據病患體質給予不同的調理。翁醫師指出,當出現「乾燥」症狀時,應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太辣、太熱或太寒都不宜,不妨多吃木耳、山藥及當季食材,以下4種藥膳或茶飲,也有助於養陰潤燥,民眾不妨試試。百合粥潤肺清熱、補中益氣1.百合粥:生地黃30克煎汁去渣備用;新鮮百合30克、適量的米加水煮成粥,最後加入生地汁;百合可潤肺清熱、補中益氣;生地黃性甘苦寒、清熱養陰,但也可不用。2.益胃飲:沙參9克、玉竹4克、麥門冬15克、生地黃15克、糖3克,加水1000c.c.煎煮去渣,可以滋陰養胃。3.生脈飲:人參9克、麥門冬9克、五味子6克,加水1000 c.c.煎煮去渣,可益氣生津。4.沙參玉竹鴨:沙參30克、玉竹30克,加入適量薑片及鴨肉燉煮,最後放點鹽調味即可,鴨肉可滋陰補虛,有助於養陰潤肺益胃;鴨肉也可換成豬肉,補肝腎潤肌膚。【更多精采內容,《台灣好食材Fooding》】
2015-02-10 該看哪科.中醫精髓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透過中醫望診可以提早發現女性乳房是否潛藏病變。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風城醫師表示,傳統中醫認為,乳房望診主要是著重於顏色、形狀、位置、對稱、乳頭分泌物等面向,例如女性乳頭又小又白又低又偏者,通常代表不孕、不易懷孕。陳理事長指出,女性乳房發育在青春期階段往往逐漸長大、成半球狀、乳頭漸大成圓柱形、兩側乳房互相對稱。發育成長期有時候會出現乳房脹痛,原則上不會影響上課學習、日常生活,等到成長發育告一段落之後就會自然緩解,可說是生理現象。陳風城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果女性乳頭短期黧黑,代表可能有早孕之象;如果乳頭甚黑,代表可能性慾過強、做過幾次人工流產手術;女性乳房不宜狹小色白、曲折細小、白中帶著黑黃色,因為這類型民眾代表乳房可能患有疾病、不孕症、生育後不能哺餵嬰兒等。女性乳房增大、乳頭周圍變為深紅色、範圍增寬且呈對稱改變,像這種情況可能是妊娠跡象;女性步入絕經期或接近絕經期,如果乳房出現溢乳、流膿、溢出血水,像這種情況應特別注意是否罹患乳癌、惡性腫瘤等疾病。乳房觸診也有助發現病症。陳風城醫師表示,乳房觸診主要是著重乳房硬塊、腫塊、隆起、壓痛、形狀、軟硬、皮膚光滑、乳頭形狀等,只要發生異常就代表可能潛藏病變。傳統中醫切診包括兩個部分,亦即把脈、觸診。正常乳房是沒有腫塊、硬塊,如果有的話,通常多屬病態、疾病。陳理事長指出,乳房局部發紅、發熱、瀰漫腫大、明顯觸痛,如果同側腋窩、淋巴結腫大、疼痛,代表可能罹患急性乳腺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化膿成乳癰或乳癌;乳頭圓形小結節按壓時溢出膿血分泌物,表示可能患有乳廱或乳癌。乳癰屬於中醫病名,指的是急性化膿性疾病。陳風城醫師進一步指出,若是乳房內部出現不規則、大小不等的顆粒狀結節,而且在經期前後會感到疼痛,像這種情況代表可能患有乳腺炎、乳腺方面疾病。若是乳房內部出現單或多個卵圓形結節,而且邊緣清楚、活動度大、生長緩慢,一般都生在乳房外上方,通常可能是乳腺纖維腺瘤所造成;若是乳房內部出現小腫塊,而且突然擴大、境界清楚、筋脈顯露、皮膚微紅發亮,通常可能是腫瘤,甚至多半屬於惡性腫瘤,最後往往會出現壞症。值得民眾注意的是,若是乳房出現硬塊、變形、凹陷,以及皮膚呈橘皮樣、腋窩淋巴結腫大且沒有明顯疼痛,像這種情況很可能罹患乳腺癌。【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