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2 科別.精神.身心
讓床與睡眠連結 3種睡眠療法為失眠患者創造好眠
有睡眠障礙的患者,羅東博愛醫院身心暨精神科醫師杜明哲建議,可從物理和心理兩方面同時著手。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睡眠時間不足,要是睡不好、難入眠,甚至影響白天的工作狀況,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在吃藥之前,可以先試著創造自己的好眠因子。非恢復性睡眠 導致身心疲憊「醫師,我失眠了!」杜明哲發現,不少患者一走進診間,劈頭第一句就說自己失眠,但怎麼樣才算是失眠,其實有醫學上的定義,清晨太早醒也可能是失眠。他說,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在2000年的建議,失眠的定義是難以入睡、無法維持睡眠,或在隔日清晨醒來時沒有飽足感及重新獲得精力的感受,意即「非恢復性睡眠」,進而影響白天工作的表現。美國睡眠醫學會則給予失眠更廣泛的界線,指一般人在良好的睡眠環境及情境裡,仍有難以入睡、無法維持睡眠、睡眠品質不佳等情形,且造成白天日常生活的影響,更加上「清晨太早醒」為診斷的依據。杜明哲醫師常告訴患者,正常的睡眠是能協助身體恢復活力、對白天學習到的記憶進行整合、並在睡眠周期的慢波期分泌生長激素。相反地,在慢性失眠的患者,就可能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情緒低落或煩躁、身體疲憊等症狀。非單一原因 找出共病因素不過,在接受睡眠治療前,須做一系列醫學整合評估,因為可能不只有單一原因,在診斷為睡眠障礙之前,仍需視是否有其他共病存在,如情感性疾患或物質濫用的問題。若有共病的出現,更需要積極地治療處理,而非只是一味的使用安眠藥、鎮靜劑來處理。「治療失眠首要之務是找原因!」杜明哲舉例指出,曾有一名剛出社會的年輕女性長期睡眠品質不佳,主訴自從搬家後便夜夜做夢且常半夜驚醒,導致工作效率低落,甚至懷疑是新家風水不好,求診後才發現是換新工作壓力太大所致。治療失眠最重要的目標,是尋找失眠的原因。杜明哲解釋,失眠原因有可能是長期因子,如性格;中期因子如物質濫用、生活壓力;短期因子如環境變化。普遍來說,很多病患會忽略環境因素造成的影響,而一再地增加藥物劑量來處理。減少聲光刺激 睡前別用3C「物理隔絕,減少聲光刺激!」杜明哲說,要輕鬆迎接好眠,先讓自己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電腦,試試睡前喝一杯沒有酒精和咖啡因的茶或溫熱牛奶,放點輕音樂、躺在床上練習肌肉放鬆,也是好方法。杜明哲建議,入睡前可適時地減少光線的暴露,特別是現代人很習慣使用3C產品,這樣的光線經由瞳孔刺激到松果體後,將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另外,可以利用物理方式來隔絕外在聲音的干擾,如在臥室加裝氣密窗或睡前配戴耳塞。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白天規律有氧運動有助睡眠,但睡前激烈運動反而會過度清醒,應盡量避免。3種睡眠療法杜明哲醫師表示,睡眠療法可讓床與睡眠連結,除了硬體環境的改變,臨床上有3種常見的睡眠療法,會應用在求診的個案身上,分別是「刺激控制治療」、「睡眠限制療法」、「放鬆療法」。● 刺激控制治療法有些個案可能見到臥室就會開始擔心是否會有失眠的情況,而產生不適切的焦慮連結,應用「刺激控制治療」,便是要求個案只有在睡覺時才能躺在床上,如果20分鐘仍無法入睡,就離開臥室,直到有睡意再回來。● 睡眠限制療法做法是先對睡眠做一段時間的紀錄,並且避免因為自覺失眠而在床上待過長的時間,反而造成睡眠品質的下降。● 放鬆療法利用漸進式肌肉放鬆或冥想法來降低心理覺醒,而達到放鬆的效果。杜明哲強調,充足的睡眠是一日之本,讓自己腦袋停下來再入睡,讓自己在安靜鬆弛的氛圍,便會發現好眠很簡單,不要讓本應放鬆身心的睡眠反成壓力源,成為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