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吃半熟雞蛋會拉肚子?真的嗎?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整理;台北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解答】 正解:雞蛋上的細菌多是沙門氏菌,有時是在母雞生蛋時,蛋殼通過肛門遭汙染;或蛋雞的卵巢受到沙門氏菌感染,雞蛋內也可能有沙門氏菌。兒童感染沙門氏菌時,會出現腹瀉、急性腸炎;因此,手摸蛋殼後要洗手,雞蛋煮熟也能減少吃下沙門氏菌的機會。【2009/08/11 聯合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整理;台北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解答】 正解:雞蛋上的細菌多是沙門氏菌,有時是在母雞生蛋時,蛋殼通過肛門遭汙染;或蛋雞的卵巢受到沙門氏菌感染,雞蛋內也可能有沙門氏菌。兒童感染沙門氏菌時,會出現腹瀉、急性腸炎;因此,手摸蛋殼後要洗手,雞蛋煮熟也能減少吃下沙門氏菌的機會。【2009/08/11 聯合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聯合報/國際中心/綜合報導】美國食物營養團體「科學公益中心」(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六日公布研究報告,列出引發疾病的十大危險食物,其中綠色葉菜類位居榜首,包括萵苣和菠菜,其次為蛋類、鮪魚、蠔、馬鈴薯、乳酪、冰淇淋、番茄、芽甘藍和漿果類。蔬菜、鮪魚和乳品生產加工業者立即發表聲明,駁斥這個報告。科學公益中心的科學家根據1990年以來美國與這些食物有關的疾病疫情次數,來為這些食物的危險性評級。該中心說,這些食物引發的疾病從輕微的肚痛到死亡不等。對綠色葉菜來說,造成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是病原體,例如大腸桿菌、諾羅病毒和沙門氏菌,原因多出於未適當清洗。該中心說,過去廿年綠色葉菜在美國引起三百六十三次疫情,造成一萬三千多人求醫;這十大危險食物總共造成超過一千五百次疫情,使近五萬人生病求醫。該中心說,許多人生病未接受治療或提出報告,因此真正的病例總數可能更多。這項報告指出,沙門氏菌是蛋類、乳酪和番茄引起疾病的元凶,主要由於蛋類未煮熟、乳酪未適當加工;要從生番茄除去沙門氏菌也很困難。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也與馬鈴薯有關,主要是出現在如馬鈴薯沙拉等冷食中。另外,未冷藏的新鮮鮪魚很快就會變壞,釋放出有害毒素,罐頭鮪魚也不保險。未適當清洗的蠔則有感染諾羅病毒的危險。細菌也可在冰淇淋中生存,主要是來自被沙門氏菌感染的雞蛋。美國相關業者都發表聲明,指致力遵行法規維護食物安全,不應用這種報告嚇阻消費者吃這些健康食物。 醫師:問題在食用方式 不在食物【記者林宜靜/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這些食物之所以被列為危險食物均與食用方式有關,並非食物本身不健康;國外習慣吃生菜拉沙,葉菜類從栽種、運送到食用易細菌汙染,國人習慣熟食,只要熟沸,可以殺死絕大多數的細菌。喜歡吃生菜沙拉的人,要注意清洗過程用臭氧、清水、消毒,將殘留的農藥或細菌洗清乾淨,林杰樑看過有人生菜沒清洗乾淨,上面還有蝸牛,還自解是「這證明是生機飲食」。他警告,蝸牛身上可能有廣東住血線蟲,一旦感染就可能寄生腦部,國內已發現過病例。其他在排行榜的食物則常見大腸桿菌易致急性尿毒症;沙門氏菌汙染者可能對於抵抗力弱的老人、小孩族群易引起敗血症,死亡率將近二分之一;生雞蛋製成的點心製作過程要格外小心,冰淇淋汙染也是相同道理。林杰樑建議,喜歡吃魚的人最好選用小型魚,體型太大的遠洋魚經實驗較容易有戴奧辛汙染,對孕婦不宜。 【2009/10/08 聯合報】
2014-09-23 運動養生.聰明飲食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別再洗生肉!」美國卓索克大學食品安全研究員珍妮佛‧昆蘭(Jennifer Quinlan)提醒,沖洗生肉恐讓細菌隨四濺的水花,沾染流理台及周遭的食物。料理肉品前,不少民眾總會先沖洗一番,然而食品安全專家認為毫無意義,畢竟沖洗無法除菌,正確烹煮才能滅菌。沖洗過程產生的水花還可能帶菌,四處噴濺,汙染四周食物。過去許多廚藝專家都認為肉品料理前要先沖洗,食譜書籍也大都如此教導民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營養師周千欽認為,生肉還是可以稍微過一下自來水,但不必大力沖洗,同時熟食不要擺在水槽、流理台附近。她說,在水槽沖洗生肉的確可能讓細菌隨水花噴沾到龍頭,美國人又大都直接拿杯子從水龍頭接自來水生飲,影響較大。另有專家認為,肉類倒不必特別沖洗,可直接先用滾開水稍燙一下,倒掉血水後再烹煮,減少肉的腥味,也更衛生。台灣細菌性食物中毒多半是由能迅速繁殖的腸炎弧菌所引發,一旦料理者不分生、熟食,容器、砧板、或受污染食物中的腸炎弧菌很容易致病。不過腸炎弧菌怕熱,以攝氏八十度煮熟,就能滅菌。還有部分少見的特殊類型大腸桿菌曾在美國、日本引起肉品、蔬菜食物汙染事件,患者症狀發燒、全身溶血、出血、甚至急性尿毒症。另一常見的沙門氏菌因此容易污染肉類及雞蛋,造成疾病。部分年長者、兒童生食雞蛋,恐造成沙門氏菌敗血症,導致生命危險。沙門氏菌感染引發發冷、顫抖、發燒、頭痛、腹痛腸胃炎等症狀;需抗生素治療。少部分衛生不佳卻又密封香腸、火腿、罐頭、豆干可能發生肉毒桿菌素汙染,通常得在百度滾煮沸十分鐘以上才被破壞。不過,並非所有的細菌汙染都能仰賴烹煮解決。以金黃葡萄球菌來說,在進入被污染食物之後數小時產生腸毒素,即使在百度滾水煮半小時仍無法破壞,故食物一旦腐敗,就不能再煮食,否則食物中毒風險很高。※延伸閱讀》‧秋高氣爽?細菌活躍 容易吃壞肚子‧護手霜、口紅開封後 孳生細菌量比馬桶多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焦點.健康知識+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位處於一個尷尬的地理位置,夏日時常有颱風侵襲,不時又會有地震侵擾,一旦破壞基礎設施,就可能長期停水停電,九二一大地震、納莉颱風、八八風災,都造成嚴重的損害,物資運用是大家必須了解的課題,尤其食物妥善保存,能延長等待物資抵達時間,幫助民眾安然渡過災變。 事先準備冰塊、保持冰箱溫度 颱風過境時帶來的大風雨,常導致配電設施損壞,造成大規模停電,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延長冰箱低溫,減少冰箱開關次數,應事先準備可在常溫存放的食物,例如罐頭、密封包裝食品,在冷凍庫準備一定數量的冰塊,停電時迅速移到冷藏層,可以空出空間放置更多食物外,也可減緩冷藏空間溫度上升時間。 丟棄腐敗食物 準備一個溫度計擺放於冰箱內,當取用食材時要迅速觀察冰箱內溫度,若空間許可最好把肉品全放入冷凍,葉菜類放入冷藏,冷凍庫溫度最好保持在攝氏4度以下,一旦超過最好放入冰塊降溫,如果超過溫度四小時,最好把生鮮食材丟棄,如生肉、魚肉、雞蛋等,熟食比較能夠保存,但發現任何異常也要馬上丟棄。 泡水餐具要消毒後才能使用 雨勢太大導致家中淹水,所有接觸污水的食物,都一定要立即丟棄,檢查密封罐頭是否生鏽、破洞、或遭到撞擊,鍋碗瓢盆被污水浸泡過,就一定要沖洗消毒,先使用乾淨的水與清潔劑,仔細洗刷髒污,再放到沸水持續煮十五分鐘,接著用消毒過的布將水分擦拭,確保微生物都已經殺死。 只喝煮沸過的水 如果是可預警的颱風,最好在風雨來臨前先儲備乾淨的水,避免停水無水可用,若儲備用水用完,必須使用雨水或其他水源,一定要先靜置一段時間,取中段水簡易過濾,再將水煮沸至少十分鐘後,放置到乾淨的容器中,水源乾淨非常重要,許多疾病都是由不潔淨的水引起,不要任意使用不明水源,才能保護健康。 國內專家意見 疾管署防疫醫師羅一鈞表示,冰箱一定要維持在攝氏四度以下,否則食物會開始腐敗,沙門氏菌或金色葡萄球菌都可能對健康造成威脅,免疫能力不足抵抗恐造成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等症狀,風災導致淹水,動物排泄物可能污染地下水,任意飲用可能讓沙門氏菌、A型肝炎病毒、痢疾桿菌侵襲,造成身體傷害,呼籲一定要把水煮沸後,才能作為飲用水。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百病漫談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科學家發現堪稱「超級病菌」的沙門氏菌菌株,對廣效性抗生素「速博新」(ciprofloxacin)的抗藥性特強。科學家呼籲國際社會嚴密監控,以免蔓延全球。刊登於「傳染病期刊」的研究報告表示,稱為「南肯塔基型」的變種菌株自二○○二至二○○八年間,在法國、丹麥、英格蘭及威爾斯地區共通報五百起病例。法國研究人員檢視加拿大的感染情況與美國進口的受汙染食品後,判定菌株已抵達北美。民眾若吃下未煮熟的肉類和蛋類食品,就可能感染沙門氏菌,出現腹瀉、發燒和腹部絞痛的症狀。大部分的病例不是很嚴重,但有的得要送醫甚至會死亡。沙門氏菌感染是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北美洲每年估計有一百七十萬起病例,而一九九九至二○○八年間,歐洲廿七國也通報的病例超過一百六十萬起。法國巴斯德研究院領銜的研究在三日公布,美國衛生單位也通報廿六州爆發抗藥性沙門氏菌疫情,已造成一死七十七傷,病株被命名為「南海德堡」,火雞絞肉疑似為帶原體。美國聯邦疾病防治局表示,數十年前已發現這種致命的病菌,「這種病菌對一般抗生素有抗藥性,因此,遭感染者須住院治療,治療也可能無效」。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小佳(化名)4歲,因反覆高燒、腹脹、嘔吐、腹瀉而住院。抽血發現,發炎指數幾乎是正常上限的20倍,檢驗糞便有紅血球和膿細胞,診斷為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使用第二線抗生素後,症狀逐漸改善,後來糞便培養出B群沙門氏菌。夏天溫度高,適合細菌大量繁殖,有些細菌會感染動物、汙染農產品或水源,若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容易得到細菌性腸胃炎。跟好發於冬季的病毒性腸胃炎相比,細菌性腸胃炎常出現血便、黏液便,併發症也較為多樣。引起細菌性腸胃炎的菌種中,以可存在於雞蛋、牛奶、肉類的沙門氏菌最為常見,其次是志賀氏桿菌、曲狀桿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等。沙門氏菌對成人威脅較小,因為成人胃酸強,可殺死沙門氏菌,細菌量須非常高才會致病;嬰幼兒胃酸較弱,就易感染。臨床發現,感染沙門氏菌後,5%患者會出現菌血症,細菌進入血液後,要小心腦膜炎、骨髓炎等併發症。治療大多不用抗生素,若是三個月內嬰兒或有菌血症、病程太長、太嚴重等,就要使用抗生素。志賀氏桿菌很強悍,少至10隻細菌就可引起桿菌性痢疾,甚至造成幼童抽搐。主要傳染途徑是帶菌者糞便傳染,2007年,台灣中部某小學爆發77人群聚感染,起因是化糞池管線破裂,汙染地下水。今年也有印尼、菲律賓等國的境外移入案例。治療時,確定診斷就應使用抗生素,可改善病情,也可避免傳染他人。曲狀桿菌是美國最常見的致病菌,一年約240萬人感染,死亡超過百人。在台灣,則是少數冬天比夏天更常見的菌種,貓和狗也可能是傳染源。症狀有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常見糊便或水瀉,多過血便和黏液便。有時腹瀉停了仍然腹痛,甚至痛到像腸套疊或闌尾炎。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在台灣少見,但和桿菌性痢疾都是第二類法定傳染病。2001年曾有6歲兒童感染O157型,併發溶血性尿毒症候群;2011年,德國因為生豆芽受汙染,爆發O104型流行,造成4000多例感染,至少50例死亡。提醒家長們,萬一孩子腹瀉,可帶著包糞便的尿布就醫,或事先用數位相機拍攝,讓醫師判斷有無血便或黏液便。治療方面,最重要的是矯正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太強的止瀉藥反而可能延長甚至加重病程,抗生素則應由醫師評估使用。避免細菌性腸胃炎1. 飲水衛生:水應煮沸後飲用,旅遊可攜帶瓶裝水2. 勤洗手:尤其在碰食物之前3. 避免生食:食物要煮熟,盡快吃完4. 生熟食分開處理:生食和熟食應使用不同刀具及砧板5. 哺育母乳:母奶沒有汙染問題,且可對抗部份細菌6. 益生菌:腸內好菌盤據,壞菌較難入侵製表葉勝雄醫師■聯合報
2014-09-23 健康百科.消化系統
【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中秋將近,不少民眾闔家烤肉歡聚,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到中秋假期,急診腹瀉病例就會明顯上升,以近3年為例,中秋節當周急診腹瀉就診病例都較前一周增近5成。提醒民眾應注意食材安全衛生,並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衛生習慣。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烤肉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低溫保存,或食材未徹底烤熟,容易造成腹瀉等疾病,且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增加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生蠔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特性,如果生食受汙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烤肉食材重要的是「保鮮」,民眾若要到郊外烤肉,建議攜帶冰桶,避免讓食材暴露在常溫下太久,肉、蛋、海鮮類食材容易孳生細菌,最常見的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一旦不慎吃下肚,除了腹瀉,沙門氏菌可能會引起發燒、血便等嚴重症狀。【2014/09/0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