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吳佳珍/台北報導】
中秋將近,不少民眾闔家烤肉歡聚,根據疾病管制署統計,每到中秋假期,急診腹瀉病例就會明顯上升,以近3年為例,中秋節當周急診腹瀉就診病例都較前一周增近5成。提醒民眾應注意食材安全衛生,並落實勤洗手、不生食及不生飲等衛生習慣。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表示,烤肉食材不新鮮、長時間未低溫保存,或食材未徹底烤熟,容易造成腹瀉等疾病,且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類,可能增加感染沙門氏菌的風險;生蠔及文蛤等貝類水產品,具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特性,如果生食受汙染水域生產的貝類,容易感染到多種致病原,如諾羅病毒、腸炎弧菌、霍亂弧菌等。
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烤肉食材重要的是「保鮮」,民眾若要到郊外烤肉,建議攜帶冰桶,避免讓食材暴露在常溫下太久,肉、蛋、海鮮類食材容易孳生細菌,最常見的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一旦不慎吃下肚,除了腹瀉,沙門氏菌可能會引起發燒、血便等嚴重症狀。
【2014/09/03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