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1 科別.皮膚
嘴唇上長水泡是皰疹?和帶狀皰疹有關係嗎?
皰疹是不少民眾說不出的痛,因為皰疹通常都長在嘴唇或者是外生殖器這種感覺神經敏銳的區域,發作時的刺痛感真的是讓人想哭但是哭不出來。除了疼痛以外,不時反覆發作的皰疹更是讓人困擾。對醫師來說,要猜出是不是皰疹其實並不困難,因為這個病實在很有特色,當病人愁眉苦臉、面帶倦容地走進診間,再看到長在唇邊的群聚性的小水泡,醫師常常還不用等病人開口就可以下診斷了。皰疹聽起來不是什麼大病,但為什麼我們要大費周章寫一篇文章呢?因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的統計,全世界有 37 億的 50 歲以下人口(大約是世界人口的 67% )感染了第一型簡單泡疹病毒( HSV-1 ),另有大約 4 億的 15-49 歲人口感染了第二型簡單皰疹病毒 HSV-2 (大約是世界人口的 11% ),所以你身邊的每個人,包含你自己,可能都是皰疹病毒的受害者啊!皰疹雖然不難從臨床症狀診斷,但這個疾病其實除了長在嘴唇的唇皰疹以外,還可能長在男女的會陰部形成生殖器皰疹,另外在身體其他各處也還是有可能長皰疹。到底皰疹是什麼造成的?會怎麼傳染?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預防發作與避免傳染?團隊醫師將回顧文獻,整理最新的知識給大家參考! 皰疹是怎麼傳染的?唇皰疹跟生殖器皰疹有什麼差別?皰疹病毒其實有非常多種,各自會造成不同的疾病,例如造成人類水痘跟帶狀皰疹的水痘病毒,就是皰疹病毒中的一類。但一般大家所講的皰疹,通常指的是由簡單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HSV )所傳染的疾病。簡單皰疹病毒( HSV )有許多類型,常見的有兩種:●第一型簡單皰疹病毒( HSV-1 ):最常感染唇部產生唇皰疹。●第二型簡單皰疹病毒( HSV-2 ):最常感染外生殖器,產生生殖器皰疹。以前唸醫學院考試的時候,覺得這個疾病真的太好記了, HSV 如果是 1 型就是感染上面的嘴唇, 2 型就是感染下面的外生殖器,一上二下,清清楚楚。但實際上沒這麼簡單,畢竟人類的性行為方式很多元,有時候嘴巴的病毒也會感染生殖器,而生殖器的病毒也會感染到嘴巴喔!皰疹這個疾病通常是由醫師根據經驗做出臨床診斷,也就是說通常不需要抽血或化驗,醫師就可以做出判斷。除非症狀很模糊不清,醫師沒有把握的狀況下,才有需要特別採樣或抽血做出進一步的檢查。但這個疾病的特徵明顯,通常醫師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什麼問題了。 皰疹病毒發作的過程簡單皰疹病毒的特色是,它會從皮膚粘膜的表面進入表皮層、真皮層,最後深入到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的神經末梢中,接下來就會潛伏在神經組織中,等到你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再跑出來攻擊你。通常皰疹的發作都是急性的,突然的,一開始可能在病灶處(最常見是嘴角或外生殖器)覺得熱熱刺刺的,也可能伴隨發紅的反應,接下來就會出現叢聚性且讓你感到非常刺痛的小水泡,疼痛可能會持續 10-14 天之久。等到水泡乾掉或自然破掉後,傷口會慢慢癒合回復正常。一直到下次你的免疫力又低下的時候,皰疹病毒就會再次從潛伏的神經組織內跑出來作祟。即使你感染了皰疹病毒,但在你人生的多數時間內,皰疹病毒的感染都是無症狀的。皰疹既然是會一再復發的疾病,那要怎麼知道自己是第一次,還是第二次以上的發作呢?研究指出,通常第一次感染的潛伏期較短,大多數在一週左右的時間,再長出小水泡之前有時候伴隨全身性的症狀,例如疲倦或局部的淋巴腫大。而第二次以上感染的患者,通常比較不會有全身性症狀,往往一開始就是局部的紅、癢、痛作為發病前的預兆。根據研究統計,在沒有使用抑制病毒藥物治療的狀況下,通常初次感染 HSV-2 的患者會在一年內發作 4 次,另外有 40% 左右患者在一年內發作六次以上,甚至有 20% 的患者一年會發作超過十次。但相較之下, HSV-1 患者的復發率就沒這麼高,平均大概是一年一次。但有關發作的頻率,還是要依患者的體質,特別是免疫功能而定,免疫力越差的就越有機會發作喔!皰疹病毒的傳染方式是什麼?我的伴侶得了皰疹,那是性病嗎?皰疹病毒中的第一型泡疹病毒( HSV-1 )通常是透過口對口的接觸而傳染,而且不只是皰疹的傷口,唾液或者口腔附近的組織都有機會傳染。所以接吻或者是以口餵食孩童這類的動作都有風險。另外 HSV-1 雖然多數是感染唇部,但也可能透過口部與外生殖器的接觸,進而感染外生殖器。HSV-1 最麻煩的地方在於,它可以透過看起來完全正常的皮膚組織接觸傳染。換句話說,即使你接觸的皰疹病毒帶原者完全沒有發病,你仍可能會被傳染。不過傳染的機率上,還是以直接接觸到皰疹的傷口最危險。另外在某些案例中,新生兒也可能在通過母親的產道時,被母親所傳染。至於第二型皰疹病毒( HSV-2 )則幾乎都是藉由性行為所傳染,進而導致外生殖器跟肛門附近的皰疹。我們不時會被民眾問到,我的伴侶得到了皰疹病毒,那是不是性病?答案是不一定。如果是 HSV-1 的感染,許多只是經由唾液感染的,不一定是性病。至於 HSV-2 的感染的話,那就幾乎都是生殖器或肛門接觸引起的,所以 HSV-2 常也被認為是一種性病。 皰疹發作了怎麼辦?該如何治療與避免傳染?皰疹一但發作,通常會使用外用藥物或口服藥物治療。在沒有抗病毒藥物的年代,醫師只能做症狀治療,也就是想辦法緩解患者的症狀,如果有發炎就給消炎藥,如果有傷口就給外用抗生素藥膏,另外針對傷口做些清潔與處置,目標是避免患者產生進一步的感染。只要不感染,多數患者都會在一段時間後自癒。外用及口服抗病毒藥物但抗病毒藥發明之後,醫師的用藥多了一項新選擇。各類抗病毒藥物例如 acyclovir 、 famciclovir 、和 valacyclovir 等,對於抑制病毒都有療效。但這類藥物主要是降低症狀的嚴重性,但仍然沒辦法完全根治皰疹。目前研究認為,如果在皰疹發作的早期( 24 小時內)口服 Acyclovir 的話,可將病程從 6-7 天縮短到 4-5 天左右,另外如果使用外用的 Acyclovir ,也可以降低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傷口癒合的時間。另外有些研究則讓患者長期口服抗病毒藥物長達一年,發現可以讓大約兩、三成的患者不發作,也可以大幅降低病毒的排出量,降低傳染的機率。但大家想就知道,吃一整年健保不給付的藥其實不便宜,而且只能讓部分人不發作、讓傳染率降低、也沒辦法根治皰疹,因此臨床實務上,長期吃口服抗病毒藥物的狀況並不多見,多數人都是在有症狀時,才會在醫師開立下間歇性地使用。多數的皰疹都不會太嚴重,但在以下的幾種情形,大家要特別注意。皰疹的嚴重併發症皰疹性角膜炎:簡單皰疹病毒有時可能感染眼部,如果患者感染皰疹時,同時也發現疼痛、對光線敏感以及眼部分泌物增多的症狀時,一定要找眼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檢查。新生兒皰疹: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恰巧生殖器的皰疹處於發病的狀態,就有可能在生產過程中讓新生兒被傳染。因為新生兒的免疫力較低,一旦感染皰疹病毒會比成人來得嚴重,甚至有超過 20% 的死亡率。因此如果待產婦有新感染皰疹,或者是懷疑自己正在皰疹發作的狀況,一定要主動跟醫師說明!皰疹性腦炎或腦膜炎:對免疫力較低的孩童來說,皰疹病毒的感染有時可以很嚴重。皰疹病毒有可能會造成腦部或者是腦膜的發炎,因此大家沒事千萬不要隨便親別人家的小孩啊!預防皰疹傳染:不要讓病灶直接或間接接觸任何人!在皰疹發作的期間,除了藥物治療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皰疹病毒擴散以及避免傳染這兩個目標。通常醫師會要你不要亂抓亂摳,刮鬍子要非常小心、不要咬指甲,不要啃手皮,否則皰疹病毒可能又會透過唾液感染身體的其他部位。預防傳染的部分,請注意不要讓自己的傷口去直接或間接接觸任何人,例如要避免去親吻他人,避免共用毛巾、口紅、護唇膏、餐具等器具,都是最基礎的預防方式。當然,別忘了皰疹病毒也可能傳染外生殖器。因此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也是預防生殖器皰疹的重要關鍵喔!皰疹患者該如何預防復發?皰疹病毒一旦感染了人體,之後就可能潛藏在皮膚的神經組織末梢內,隨時可能伺機再出來作亂。因此要如何避免復發,是大家都想知道的事。依照目前的相關研究,皰疹病毒的復發可能跟傷口的產生有關,例如擦傷、口角炎、曬傷等讓皮膚屏障變得脆弱的原因都可能誘發皰疹復發。其他像是失眠、壓力或者是女性的生理期或懷孕等賀爾蒙波動的狀況,還有感染愛滋病、糖尿病、腎臟病、重大手術等會讓免疫力下降的情形,也會讓復發的機會增加。因此要預防復發,日常生活能做的事情,其實就是睡眠充足、避免壓力,飲食均衡,適度運動,讓自己維持在較佳的免疫力狀態。如果有任何慢性疾病,也要配合醫師的指示好好控制喔!Reference1.UpToDat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infection2.UpToDate:Treatment of 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3.UpToDate: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of genital herpes simplex virus infection4.WHO: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5.Mayo Clinic: Herpes Simplex6.衛生福利部立彰化醫院:單純皰疹7.Glogau R, Hanna L, Jawetz E. Herpetic whitlow as part of genital virus infection. J Infect Dis 1977; 136:689.8.Spruance SL, Overall JC Jr, Kern ER, et al. The natural history of recurrent herpes simplex labialis: implications for antiviral therapy. N Engl J Med 1977; 297:69.本文獲「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