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潮宗/保養膝關節 你有做到這些嗎…
膝關節主要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以及上方的髕骨形成關節,兩條側韌帶及兩條十字韌帶連接這些骨頭提供膝關節的穩定性,膝關節的骨頭之間還有軟骨(半月板)當避震及平滑的物質,整個膝關節又被滑膜包起來,滑膜會釋放出特別的液體減少膝關節摩擦,其中任何部分受傷或退化,都有可能造成膝關節持續不穩定或疼痛,比如先天骨骼發育異常,或是後天運動損傷、長期姿勢不良、過度勞動,甚至到老了關節退化等等,另外還有免疫或代謝方面的問題,如風濕性關節炎或痛風。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活動關節,舉凡跑、跳、蹲、走路等都需要用到,因此若是膝關節不好的人,生活上就會很不方便,要解決膝關節問題就必須找到原因對症治療。
中醫治療
居家保養
而平時在家也可自行艾灸及穴位按摩保養。坐位時屈膝90度,可以在膝蓋骨(髕骨)下方內外兩側各摸到一個凹陷,在內的凹陷為內膝眼穴,在外的凹陷為外膝眼穴(又名犢鼻穴),這兩個穴位能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可以用艾條在兩個穴位上交替懸灸15分鐘,具體操作方法是在兩個穴位上方約3公分處來回懸灸,若是溫度太高可以離穴位再遠一點;糖尿病患者因為對冷熱的敏感度較差,最好由旁人來操作,以一手拿艾條,另一手放在要操作的穴位旁邊,能夠比較客觀的感受溫度。艾灸對寒濕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效果更好。
另外也可以徒手按摩穴位,簡單又方便,用手指揉按穴位,可以邊揉按穴位邊輕輕的上下活動關節,效果更好。
日常保養
除了治療,平常的保養也很重要。
1、現在慢跑運動流行,但需要注意運動前要熱身,若是有運動損傷要冰敷鎮靜,休息調養。
2、長期勞動搬重物的人要注意膝關節保護,動作要放慢,也不要一次搬太多、太重,才能避免膝蓋過度磨損及負荷。
3、膝關節日常的保暖也很重要,在冬天應盡量避免穿短褲,避免受寒氣侵襲,還可以戴上護膝保護,加強膝關節的支撐力。
飲食保養
飲食保養方面,中醫觀點認為,腎主骨、肝主筋,因此保養關節要從肝、腎下手,而以中醫五臟對應五色來說,腎對應黑色、肝對應綠色。
黑色食物:平時可以多吃黑色食物以補腎,如芝麻、黑豆、海帶等。
綠色食物:多吃綠色食物以養肝,如青豆、波菜、芹菜等。
富含膠質食物:多補充富含膠質的食物,有利於關節軟骨修復,例如豬耳、蹄筋、木耳、海參等。
藥膳:則配以補肝腎、行氣血的藥物,以強筋骨、利關節,以下推薦兩道藥膳食譜:
【杜仲獨活大骨湯】
材料:杜仲、獨活各15克,當歸、川芎各10 克,大骨兩塊,薑片、料酒、鹽
作法:
1.將中藥用兩碗水煎敖成一碗,過濾藥渣成藥汁
2.藥汁入鍋,放入大骨、薑片,加水及料酒熬煮,起鍋前加鹽調味
功效:補肝腎、強筋骨、除寒濕、活血止痛
【山藥木耳湯】(素食可用)
材料:山藥半條,木耳適量,鹽
作法:
1.山藥削皮、切小塊,木耳撕小朵
2.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小火悶煮1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膠質、強筋骨,增加膝蓋靈活度
除此之外膝關節不好的人,還要注意體重的控制,以免造成膝關節過多的負荷,平時可以養成適度運動的習慣,以強化骨骼韌帶,因此新的一年開始,不妨訂下運動計畫,讓年節大吃大喝發福的身材復原外,也能有健康的身體、靈活的膝蓋!

陳潮宗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
中原大學副教授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專長中醫藥、針灸、減重、轉骨、中醫美容等,著有《一整年都有用跟著24節氣吃不生病》、《轉大人》等20餘本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潮宗/三伏貼初伏7月12日 裡應外合效果最佳
陳潮宗/春眠睡不著?7招讓你春天好眠
陳潮宗/身體的累、心理的累都是「過勞」 6生活習慣助改善
陳潮宗/熱的都不能喝了嗎?中醫教你這樣預防食道癌
陳潮宗/帕金森氏症不是阿茲海默症 3穴6法減緩病情惡化
陳潮宗/心血管猝死防不勝防?中醫教你六招日常保養
陳潮宗/漏尿好困擾 中醫教8招3穴改善
陳潮宗/症狀多樣 更年期婦從心臟科、胃腸科看到精神科無解
陳潮宗/泡完後別馬上開車…冬天泡湯遵循七原則
陳潮宗/等到腰背痛,骨鬆已嚴重!維持骨骼健康這樣做
陳潮宗/「皮蛇」神經痛到輾轉難眠? 試試針灸止痛
陳潮宗/沒膽還會有結石?問題出在…
陳潮宗/碎碎念、忘東忘西…是失智還是老年憂鬱?
陳潮宗/柯建銘的眼睛青了 眼針針灸紅了
陳潮宗/手術易復發! 過敏性鼻炎6大保健法
陳潮宗/內外找病因 6招對付「冬季癢」
陳潮宗/保護攝護腺 做這5件事
陳潮宗/忘東忘西失智了? 中醫教你這樣改善!
陳潮宗/中丹毒!黃連解毒茶讓你傷口更快好
陳潮宗/慢性疲勞無解藥 你的人生過勞了!
陳潮宗/中醫說,失眠問題在於「心」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