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這年頭看不出年紀的最贏
王爺爺總是說,他不太覺得自己即將成為八旬老翁,生活上跟60來歲的時候沒兩樣,更不覺得自己應該看著身分證的出生日期而變老,我也總是點頭回應他,「這年頭,看不出年紀的最贏」。同個門診也有明明歲數不算老邁,但卻老態龍鍾,總是唉聲嘆氣覺得自己很老的人,而他們看起來也真的好像比實際年齡老了些。
看起來年輕或是自覺年輕究竟有沒有意義呢?過去有許多研究探討這個議題,答案是還真的很有關係!研究發現,不管是醫療專業人員或是一般人的眼光,藉由外部觀察臉部的整體感覺,看起來較為年輕的人,實際上健康狀況也確實較好,更比同樣年齡的人長壽。
看起來年輕反映心理狀況
一個人為什麼看起來會比較年輕呢?不是觀察皺紋或化妝,而是給人的整體感覺,也是反映出一個人心理的狀況,對於自己是否具有自信?是否相信自己具有因應環境挑戰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心理韌性(resilience),或是自我掌控(personal mastery),各種研究都證實,具有這些特質的人比較能因應環境或健康上的挑戰。
反過來說,若非由旁人判斷,一個長者自己覺得比實際年齡年輕是否有意義呢?研究結果也是正面的,這樣的狀態不能稱之為「不服老」,研究發現這樣的人往往比起別人更有正確的健康行為,具有多項好的健康特質,所以自己感受到的健康狀況較為良好,而很多研究也證實,自覺健康狀況較好的人通常也是真的比較健康,困擾生活的健康問題較少,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自我覺察。
村上春樹在《舞.舞.舞》中曾經寫到「我從前以為人是一年一年逐漸順序上年紀變老的,但卻不是這樣,人是在一瞬之間變老的」。這一瞬間往往是一個心念的轉變,一念之間瞬間進入了老態。
現在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門診中也偶有長輩會說出厭世的言語,面對大我30、40歲的人,我很難去講出甚麼勵志的話,總是告訴病人這是老天爺決定的,在那天來臨之前,我們要過好自己的生活。
村上春樹的說法也是如此,他在《舞.舞.舞》中還寫道:「不可以去想為什麼,只要音樂還響著,就這麼繼續跳舞吧,而且要跳得格外好,好得讓人家佩服」。
境隨心轉有科學實證支持
古人說相由心生,或可解釋那些看起來年輕的長輩,年長者面臨生活、情感、關係、健康的不斷失去,若能多些心態上的轉念,或許也能境隨心轉。這樣的轉變不是無關痛癢的情緒安撫,而是具有科學實證的支持,強化對自己的信心,會逐步往正向的行為修正,進而真實改變身心狀態,也能相由心生。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 院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高齡醫學科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 主任
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 理事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陳亮恭/醫師怎麼這麼凶?疫情下的溝通困境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