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先生是早期失智症的患者,原本個性較內向,罹病後也不太願意參與活動,生活起居仰賴陳太太照顧。而陳太太慣於以命令口吻,反覆叮嚀、指正或責罵「提醒」陳先生完成生活上的常軌。兩人在診間常有衝突,不是拌嘴,而是真的吵架。
言語沒惡意 口氣遣詞是問題
陳先生看診總以平穩口氣敘述他的生活,除了睡眠狀況,能吃能喝,天氣好會去運動。話還沒說完,陳太太就指著陳先生斥責「你說謊!你哪有出門!都是我跟在你身後收拾爛攤子」,陳先生跟著也回敬「妳不要吵!妳不要這麼囉唆!」
你一言我一語,雙方音量漸大,陳先生露出暴躁的神情與舉措,陳太太憤怒地指責,就這樣不可開交。
婚姻關係中,許多夫妻或許也有類似的情境,妻子常常整天不停提醒、告誡、指正生活上各種看不過去的部分,先生的生活習慣在她眼中總有各種不足需要修正。
這些言語都沒有惡意,但遣詞造句與口氣都不太會讓人感受到關心,家庭中總有維持關係的機制,許多的先生學會充耳不聞以減少衝突。
然而,當先生變成失智症患者後,不僅記憶變差,連情緒控制也變差,加上持續感受言語所造成的壓力,進而表現出許多情緒與精神症狀,持續的焦躁不安、被害妄想等等困難的症狀一一出籠。
失智症的照顧需要很多技巧,照顧者理解並接受病患狀態是最基本的一步。由於記憶衰退,病患需要反覆提醒,回答過數次相同問題的人,容易喪失耐性,而病患由於忘記前面的對答,只覺得為何對方沒有耐性而兇悍,跟著自己的脾氣也上來,生活成為一個充滿壓力的情境。
病患情緒難穩 恐生精神症狀
病患情緒若難以平穩,許多表現逐漸變成困擾的精神症狀,照顧者若無法讓失智患者感受到自在的生活狀態,各種行為表現與精神症狀會成為最棘手的挑戰。
我勸過陳太太很多次,但換個角度想,她的個性已經幾十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當看不慣的事情反覆發生,她也克制不住自己,雖然心裡沒有那個意思,但情況就是走向惡性循環。
陳太太覺得很不甘心,為什麼大家都同情陳先生而一味要求她改,對於陳先生卻沒有責難,那個不甘的神情連同在眼眶打轉的眼淚,充分體現了她的委屈。
讓失智者情緒平穩 最難挑戰
然而,讓失智症患者處在一個情緒平穩而沒有壓力的狀態,是照護的關鍵,一旦病患在場域中感受到壓力,焦躁、不安、幻覺與妄想可能都會一一上場,這些部分正是失智照顧最困難的挑戰。
失智照顧充滿困難,我一向對於失智病患的家庭照顧者充滿敬意。他們陷在無解的情緒困境中,不是外人幫得上忙,少動口是這個情境下關鍵一步,但心中過不去的關卡,也不是說說就能解決。
(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國內外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一刊出。

陳亮恭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 院長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學系高齡醫學科 教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 主任
亞洲衰弱症與肌少症學會 理事長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陳亮恭/醫師怎麼這麼凶?疫情下的溝通困境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