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日本癌症專家公開每天必吃「抗癌飲食」一日三餐最佳組合解析

最新文章

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看更多

疾病百科

看更多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焦點/ 健康知識+

你的走路習慣一眼就被認為「比實際年齡大」?專家揭良好步行姿勢5重點

正確的走路姿勢不僅能改善體態,也能避免步行時產生的疲累或受傷。
正確的走路姿勢不僅能改善體態,也能避免步行時產生的疲累或受傷。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常說抬頭挺胸會讓人看起來更有精神,良好的姿勢會影響一個人的外貌與神態,日本體能教練清水忍就在《在60歲時一個月內改變身體的方法》書中分享,透過觀察人們的走路姿勢,就能判斷他們是否有運動習慣,以及目前的身體狀況。

走路時只移動膝蓋以下的部位

如果一個人總是「拖著腳走路」,不僅看起來顯得老態,也意味著他們的身體本能地想用省力的方式走路。

這是一種幾乎不抬腳,只用膝蓋以下腿部行走的方式,就好像膝蓋上綁著一條帶子,走路時是只得拖著鞋子移動,而且姿勢通常是弓背,並用腳趾而非腳跟著地,許多老人家就是用這樣的姿勢行走。

走路時能否「邁開步伐」是看出一個人體力的關鍵。圖/《在60歲時一個月內改變身體的方法》
走路時能否「邁開步伐」是看出一個人體力的關鍵。圖/《在60歲時一個月內改變身體的方法》

體力下降,步伐幅度也會縮短

步伐幅度是體力重要指標,要踏開大步,需要以下兩種體力:

① 單腳站立的平衡感。

② 用單腳牢牢踩住地面的肌肉力量。

隨著年齡增長和缺乏鍛煉,以上兩種力量會逐漸衰退,步幅也跟著縮短,身體下意識會害怕失去平衡,導致走路時雙腳傾向貼近地面,最終形成只用小腿移動的「低膝行走」。

有運動科學研究利用3D足部測量設備和步行姿勢測量系統搜集數據,顯示日本人無論男女,一旦過了50歲走路速度就會變慢,步幅也會變窄。

雖然也有50歲以上仍能大步行走的人,但年齡增長造成的體力下降,以及缺乏運動,還是減慢步行速度並導致步幅縮短的主因。

大步行走讓人更年輕

看起來年輕健康的人,走路時通常能堅定地邁開腳步,用腳跟著地,並保持雙眼向前、背部挺直,有種整個身體都在向前的感覺,這是因為他們能夠有效地利用身體的肌肉,在移動時能平穩將重心放在前面。

大步行走的能力與髖關節周圍肌肉群有關,它們不僅對走路很重要,而且也是保持良好姿態的關鍵,大步走同時也能鍛鍊腰部和腿筋,維持肌力與體態。

保持良好走路姿勢的五個重點

用不良的姿勢活動身體會導致肌肉和關節疼痛,如果你發現自己走路時感到不舒服,或是無法邁開步伐行走,有時不一定是老化引起的問題,而是身體受傷了,這種情況請立即就醫。

清水忍教練也分享五個走路時應注意的重點,幫助改善移動的姿勢與體態。

1.眼睛直視正前方。

2.重心放在向前邁出的那隻腳上。

3.手臂前後大幅度擺動。

4.腳步幅度盡量大。

5.不要彎腰或弓背,盡量保持背部挺直。

走路時應盡可能邁大步,並將重心放在前腳上,因為這樣身體自然會傾向用後腳跟著地,相反的,如果你走路時感覺像是用腳尖向後踢地,就會給小腿肌肉帶來壓力,容易導致疲勞,甚至下背疼痛。

走路 運動習慣 膝蓋 髖關節 老化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