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長照2.0納失能預防 美意行得通嗎?
政府推動長照2.0,強調向前延伸做失能預防、向後延伸做居家安寧。這是非常宏觀的策略思維,但規畫邏輯矛盾、思慮欠周,使一番好意變得騎虎難下。身為國內發表最多衰弱相關研究團隊,有些事情實在不得不說。
與長照法有牴觸
衰弱症是老年醫學醫師相當關注的議題,基本是指人類年齡增長,由於身心功能衰退,難於應付環境挑戰,進而容易產生疾病、住院、失能與死亡。衰弱症的重要意義就是及早找出由健康轉向不健康的關鍵期,並在可回復狀態下介入,使長者回復健康,因此,衰弱症也被稱為「失能前期」(pre-disability),也就是還沒失能的狀態。
長者一旦失能,就需要長照的失能照顧,並進一步預防失能加劇。而失能發生後,整體照護需求遠比衰弱症多出許多,已不是透過衰弱介入可以復原的。簡單說,衰弱症係指尚未失能者,所以透過預防保健來改善;失能係指無法回復的狀態,所以需要長照服務來延緩失能的進展!
長照2.0規畫中,向前延伸進行失能預防,其實與長照服務法已經有所牴觸,因為長服法提及的長照適用對象,是指失能已達或預期超過6個月的人,清楚定義長照服務是用於提供失能長輩照顧服務,而非預防保健。
失能預防誰來做
依法而言,對於需要衰弱介入來預防失能者,長照2.0豈不是根本不適用?因此,衛福部說,失能預防是針對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失能對象,但即便是IADL,也是種失能,他們需要的是長照服務!長照2.0的17項服務中,還有一項是「失能延緩」,才是針對已失能長輩提供減緩失能加重服務,這是真正的長照服務。
在這個邏輯下,誰要做失能預防?誰要做失能延緩?硬拗的解釋只是讓世界取笑我們的國家政策連問題根本定義都搞不清楚。
站在高齡醫學的立場,政府要推動全面性衰弱介入,絕對值得額手稱慶,但這應屬於國健署的健康促進業務!長照2.0還喊出,連衰弱前期(比衰弱程度更輕微一點的狀況)的對象也要介入,如此大約近半數老人都要介入,那不是應該放在社區大量推動嗎?實在令人錯亂。
日本經驗可借鏡
日本長照保險推動十年,經費成長三倍,其中最大一部分就是預防介入,而當經費不足要刪減服務時,首先刪減預防介入服務,使之回歸社區原有健康體系。日本人繞了一圈後停止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硬推?
坦白說,國家的高齡政策有很多不足,失能預防與失智預防都缺乏,一旦政府有一筆新預算,專家學者就想用這筆經費來做所有的事,忽略長照目的是要照顧失能與失智的長輩!預防失能與失智對國民健康至為關鍵,也是全世界健康老化的目標.但應該以國健署預算推動!
一項好的政策需要正確的策略,一開始錯,後面就會一錯再錯!
(本文作者陳亮恭為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健康名人堂邀請醫藥公共衛生專家分享健康觀點與視野,每周二刊出。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陳亮恭/失能失智者染疫 照護難度高
陳亮恭/國人不健康壽命延長 預防失能失智要趁早
陳亮恭/醫師怎麼這麼凶?疫情下的溝通困境
施打疫苗後猝死頻傳 高齡者也是疫苗高風險群嗎?
陳亮恭/解鎖無齡 現代人不應被年齡局限
陳亮恭/每天推著太太散步說話,最後卻得殺了她…長照之路真的只能悲劇收場嗎?
陳亮恭/開刀房外的悲喜 看見人文關懷
陳亮恭/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年輕來自自信
陳亮恭/需醫師再三保證的安全感
陳亮恭/失智照顧 穩定情緒是關鍵
陳亮恭/瓶瓶罐罐 不如飲食習慣
健康名人堂/整合門診2.0 給多重疾患更好選擇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 看未來好無奈
健康名人堂/「醫師 不要放棄我好嗎?」
陳亮恭/數千年之後,我們彷彿還在煉丹
陳亮恭/享受老年 別讓肌少症上身
陳亮 恭/養生觀念進化 老來吃肉保活力
陳亮恭/看人工智慧 改變醫療未來
陳亮恭/不需抗老化 而是抗老態
陳亮恭/長照人力不足 有錢也難幫
台中白茫一片令人震驚 陳亮恭:空污不只影響呼吸道
陳亮恭/低薪、血汗…剩小確幸的醫護困境
陳亮恭/對長輩付出關心 就是高齡友善社會嗎?
陳亮恭/老不是病,翻轉思維的起點
陳亮恭/高齡照護的精準醫療
陳亮恭/長壽的「風險」 不僅僅在於錢
陳亮恭/銀光經濟─高齡化社會的解方
陳亮恭/當長照變成特許行業 民眾權益何在?
陳亮恭/在地安老 地方政府出手吧
陳亮恭/別再說芬蘭人死前兩周才臥床了!
猜你喜歡
張金堅/乳癌好發年齡,台灣竟比歐美少10歲!年輕型乳癌惡性高易轉移,留意4特徵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陳旺全/醫無囿於中西 救人方法愈多愈好
優照護/照顧失智家人有多難?專家照顧心法與你分享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林思偕/診間的強效安慰劑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