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也太誇張了吧!一整盤鹽酥雞全部吃光光。你不是想減肥嗎?」宜芳用不可置信的眼神看著見底的盤子。「好歹也留一些些給我吧……」「抱歉啦,誰叫這些鹽酥雞太好吃了,根本停不下來。」曉荷一副我也是受害者的姿態。
「我看以後要想辦法提醒你節制一點了。」
「對啊,不如找彭于晏和我一起吃飯,有他在我旁邊,我一定會非常節制的……」曉荷閉上眼睛幻想著。
「人家是吃壞肚子,我看你是吃壞腦子。」宜芳賞了她一個白眼。
飲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大家都嚮往擁有健康的身體,吃得更健康,但健康的食物往往不是那麼美味。人們總是尋求美味的食物,但那些大多都添加許多不利健康的成分,只是美食當前,色香味如此的誘人,多數人早已把健康考量丟到九霄雲外。如果有一種方法,可以使不健康食物的美味度降低,是不是就可以少吃一點?
我們當然不可能找男神、女神之類的來陪我們吃飯,不過心理學家想到了一個方法,如果讓人們對著鏡子吃飯,抬頭就可看見自己吃飯的儀態,會不會有提醒的效果呢?
實驗一:面對鏡子,對食物美味度的影響
來自中央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學家賈米(Ata Jami)想知道,進食高熱量食物時,若能提高自我意識,是不是就能減少攝取量?
他找來185位大學生參與實驗,先讓所有人自行選擇健康食物(水果沙拉)或不健康食物(巧克力蛋糕),選完後他們會被帶入一個房間,並隨機安排一半的人坐在面對鏡子的位置,剩下一半的人坐在背對鏡子的位置。
賈米在設計實驗時,還故意加入音樂這項元素,作為誤導改變食品評估的因素。他故意在他們進食時播放輕鬆的音樂,且只告知其中一半的參與者,音樂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實驗總共分成8種情況,見下表:
吃完後所有參與者都要再填寫食物美味評估表。
結果顯示,在沒有告知音樂資訊(第5~8組)的情況下,「面對鏡子」吃「不健康食物」的人,相較於「背對鏡子」吃「不健康食物」的那組人,前者所評的美味度明顯比後者低;吃「健康食物」的參與者,無論是坐在鏡子前或背對鏡子,對食物美味度的評估沒有太大差別。
然而,在有接受音樂資訊(第1~4組)的情況下,無論是坐在什麼位置、吃什麼類型的食物,他們對食物美味度的評估都相差無幾。
坐在不同位置吃「不健康食物」會影響美味程度,可能是因為坐在鏡子前會看見自己進食的模樣,加強了自我意識,導致察覺現在正進行的行為(吃不健康的食物)與大眾標準(吃健康食物)有所落差,這落差會使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
為了避免這種感覺,人們會歸因到其他因素(食物),認為是食物美味或其他因素造成不舒服狀態,而不是由於自己所做的行為與大眾標準不符合。對於健康食物而言,因為本身已經做出了符合大眾標準的行為,因此並不會改變其美味度。
那些被告知音樂會影響情緒的組別,無論坐在什麼位置,吃「不健康食物」都沒有影響對美味度的評估,這是因為他們已經被暗示有些感覺是來自於音樂,因而也把在鏡子前進食這種不舒服感覺,歸因於音樂而不是食物。
除了在鏡子前面用餐,可以幫助我們少受一點美食的誘惑,還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協助我們控制飲食量呢?
實驗二:環境聲音對食物攝取量的影響
美國楊百翰大學(Brigham Young University)和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指出,人們吃東西的聲音會影響對食物的攝取量,其中一項實驗在進行前先請71位大學生評估各方面情緒,主要用來測量飢餓指數。
參與者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播放吵雜的環境聲,來遮蓋咀嚼食物的聲音;另一組則是以安靜的環境來凸顯咀嚼聲。接著請他們吃下至少一塊餅乾,但沒有設定上限,愛吃多少就吃多少。
結果發現,在吵雜環境組的人平均吃掉4塊餅乾,安靜環境組則平均吃下2.75塊餅乾。看來在吵雜環境下用餐,人們的進食量會比在安靜環境下來得高。
可能是因為在安靜環境裡,更容易注意到咀嚼食物時所發出的聲音,從而減少進食量。雖然看似差異不大,但長期累積下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一般我們都忽略了咀嚼聲對進食的影響力,若能從這方面下手,應該也能幫助我們避免過度攝取不健康的食物。
心理學給你的建議
大部分的人都很難面對美食的誘惑,卻也明白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時想要學會節制,還真的需要一點小技巧!
心理學給你的建議是,如果想控制自己減少攝取太多不健康的食物,不妨在家中的飯廳置入些鏡子來降低不健康食物的美味度,這樣就可以少吃一點。
此外,吃飯時也盡量選擇安靜、避免吵雜的環境,例如避開電視或音樂。當我們能聽到自己的咀嚼聲時,就比較容易意識到自己正在吃什麼,發揮類似對著鏡子吃飯的效果,減少不健康食物的飲食量,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本文摘自《 哇賽!心理學:48個超實用建議,讓你從此告別卡卡人生》
【書籍簡介】
書名:《 哇賽!心理學:48個超實用建議,讓你從此告別卡卡人生》
作者: 蔡宇哲
出版社:格子外面文化
出版日期:2018/03/01
【作者簡介】
蔡宇哲 主編
心理學博士,現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台灣應用心理學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哇賽心理學〉的創辦者與總編輯。
泛科學、元氣網、失戀/失落花園、國語日報科學版、幼獅少年……等專欄作者,著有《神奇的心理學》。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