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青辣椒辣不辣,由外表「1特點」判斷!一表看紅青辣椒辣度排行 營養師說明誰比較營養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潘懷宗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潘懷宗

藥理學教授

聽健康

00:00/00:00

全球每年約有1800萬人死於心血管疾病,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當患有糖尿病後,其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又會比一般人增加2~3倍。近幾十年來,受這兩種疾病影響的人數一直在持續增加中,必須積極加以控制。目前,德國已有超過 800 萬人患有糖尿病,預估到 2040 年,將會增加到 1200 萬左右。因此,德國科學家期望尋找到,可以在早期階段顯示這兩種疾病發展的生物標誌,期能預防或至少降低其發生率。

先前的醫學研究已經知道,不論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都和身體內的脂質代謝密切相關,也就是說,不論是吃進來的油脂,或是身體自己製造的油脂,林林總總的,最後都應該會顯現在血液當中。因此,科學家假設,如果血液中不好的油脂太多,就會提高罹病的機率,反之,如果是好的油脂較多,那麼罹病的機率就應該會降低。因此,藉由全面分析血液中油脂的種類和數量(稱之為油脂圖譜;類似人類的指紋),就應該可以用來當作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發展指標。

「油脂」其實是一個較通俗且綜合性的名詞,凡是身體內不溶於水的物質,都可以稱為油脂,像是膽固醇、飽和脂肪酸、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油酸Ω9、亞油酸Ω6及次亞油酸Ω3)等等,都是經常被媒體提及的油脂,相信民眾都已經耳熟能詳。飽和脂肪酸主要是從葷食中獲得,不飽和脂肪酸則多從植物類食物獲得。另外,人類體內可以自行合成的脂肪酸叫做「非必需脂肪酸」,也就是吃不夠的時候,也不必怕,反正可以自己合成,但是,如果是「必需脂肪酸」吃不夠的話,問題就會比較大,因為這類脂肪酸身體無法自行合成。體內各種不同類型的油脂,都各自有各自的重要性和用途,當種類和數量不正確時,就會容易生病。造成的原因,無非是吃得不正確、不運動、過胖或者壓力大等等,最後造成身體的代謝出現異常所導致的。

使用現代分析學的方法,把血液當中所有的油脂數量和種類都測量出來的學問,就叫做脂質組學(Lipidomics),德國科學家就是利用這門學問,進一步確定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到底是和血液中哪些脂質密切相關。此外,更進一步證實,採用健康飲食,確實可以降低血液中的「高風險脂質」,同時也可以提高「低風險脂質」,最後就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發生。這次研究的主要負責人是德國波茨坦-芮柏魯克人類營養研究所(簡稱DIfE) 和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簡稱DZD) 的艾赫爾曼教授(Fabian Eichelmann),其成果已經刊登在2022年4月號的《循環》期刊上。

該研究的第一步是確認出69種與疾病風險相關的脂質,在2,414 位志願者身上抽取血液樣本,並測量出油脂圖譜,這些樣本早在 1990 年代就已經收集完成,其中一部分的志願者,在追蹤的幾年後,罹患了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研究人員從血液中鎖定了282種不同的脂質,最後確定其中69種與這兩種疾病中的至少一種有關。其中49種脂質與心血管疾病單獨有關,主要是膽固醇酯【註1】(Cholesterol Esters;讀者可以將其簡化視為膽固醇)和鞘脂【註2】(Sphingolipids)這兩類的油脂。另外,12 種脂質與糖尿病單獨有關,其中大部分是屬於甘油【註3】(Glycerol)和磷脂【註4】 (Phospholipids)這兩類。有8 種脂質是與兩種疾病都相關,主要是屬於單酸甘油酯註5 (Monoacylglycerides)這類的油脂。總的來說,飲食油脂中風險較高的油往往是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

研究的第二步是,調節膳食脂肪的攝入量,也就是進行健康飲食後,能否在血液中的油脂圖譜中顯示出成果。也就是說,科學家們想弄清楚血液中與風險相關的脂質是否會受到改變飲食習慣後,產生有意義的變化。論文的共同作者英國雷丁大學食品及營養科學研究所洛夫格罗夫教授(Julie Lovegrove),進行了一項為期 16 週的干預研究,她招募了 113 名年齡在 21 至 60 歲之間的健康女性和男性,並將他們隨機分成三組,第一組接受了「飽和脂肪酸」含量增加的飲食,第二組執行較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第三組飲食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均衡提高。三組飲食攝入的總熱量必須維持相同,因此參與者既不會增加體重也不會減輕體重。在研究開始時和四個月後,採集了血液樣本,以便研究人員確定和比較參與者血液中油脂圖譜的變化。結果發現,與「飽和脂肪酸」組相比,「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比例增加的飲食組,其血液中與疾病相關的「高風險脂質」有13個降低,同時「低風險脂質」有3個增加,效果顯著。另外,「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同時適當增加的飲食組,其血液中與疾病相關的「高風險脂質」也有9個降低,同時「低風險脂質」有4個增加。

德國波茨坦-芮柏魯克人類營養研究所,分子流行病學系主任兼首席研究員舒爾茨教授(Matthias Schulze)認為,這些研究成果再一次強烈的支持,採用健康油脂飲食,亦即使用不飽和脂肪酸代替飽和脂肪酸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好方法,同時利用血液中的油脂圖譜,可以作為預測疾病發展的指紋系統,並利用此指紋系統,給出民眾目前飲食習慣的健康評估報告,以及日後改變飲食後的成果報告。

筆者長期在健康節目裡就建議,日常飲食應攝取身體不能自行製造的油以補不足(像是Ω3;EPA和DHA)、少吃會造成身體負擔的油(椰子油和棕櫚油等飽和植物油和動物油)、以及不吃產生疾病的油(反式脂肪和氧化變質的油)。目前在賣場貨架上清一色都是植物油,原因是動物油脂在平常早已經攝取過量(精緻加工食品和葷食太多)。市售的植物油裡面的主要成分有飽和脂肪、油酸(單元不飽和: Ω9)、亞油酸(多元不飽和;Ω6)、及次亞油酸(多元不飽和;Ω3)。表一中列出所有不同油品中的脂肪酸分布情形,供讀者參考,以便從事健康油脂的攝取。

【表1】常見七種市售植物油,脂肪酸成分一覽表

Journal Reference:

1. Fabian Eichelmann, Laury Sellem, Clemens Wittenbecher, Susanne Jäger, Olga Kuxhaus, Marcela Prada, Rafael Cuadrat, Kim G. Jackson, Julie A. Lovegrove, Matthias B. Schulze. Deep Lipidomics in Human Plasma - Cardiometabolic Disease Risk and Effect of Dietary Fat Modulation. Circulation, 2022;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1.056805

註釋

註1. 膽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是膽固醇和脂肪酸經過酯化反應後,兩個物質連結在一起的產物,是膽固醇的儲存形式和運輸形式。在肝臟內膽固醇和膽固醇酯各佔50%,在血漿中膽固醇酯則佔總膽固醇的65%。

註2. 鞘脂(Sphingolipids)是把一個長鏈脂肪酸和鞘氨醇(Sphingosine)經酯化反應,連結在一起的化合物,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內含量豐富。鞘脂是生物膜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它們參與調節細胞的生長、分化、衰老和細胞程式死亡等許多重要的信號轉導過程。

註3. 甘油又稱丙三醇,當我們從食物中吸收了油脂後,會在小腸中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吸收進來後,會重新組合,成為我們人類自己的油脂(脂肪),這樣重新合成的油脂就不再是當初吃進來的動物油或植物油了。

註4. 磷脂又稱為磷脂質,是含有磷酸的脂類。磷脂為兩性分子,一端為親水的含氮或磷的頭,另一端為疏水(親油)的長鏈脂肪。由於此原因,磷脂分子親水端會相互靠近,而疏水端也會相互靠近,所以常與蛋白質、醣化合物、膽固醇等其他分子共同構成細胞膜的結構,是細胞中所有膜狀構造的最主要成分。

註5. 甘油酯(俗稱油酯)是人體主要的一種脂類和最大的能量儲存物質(人類脂肪90%是三酸甘油脂),由單酸甘油脂(monoacylglycerols, MAGs)、二酸甘油脂(diacylglycerols, DAGs)和三酸甘油脂(triacylglycerols, TAGs)所共同組成。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三酸甘油脂 健康飲食 心血管疾病 膽固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