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上豪/李媽媽的南瓜餐
因為隨著罹患糖尿病已經超過十五年,口服降血糖效價慢慢變差,藥物的數目與劑量在醫師評估後,認為李媽媽必須要利用一些注射型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了。一聽到這樣建議的李媽媽被嚇到了,於是開始忌口、並嚴格督促自己的飲食習慣與份量,終於血糖的表現不若之前讓醫師担心,因此胰島素注射這件事。就被擱置了下來。
豈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血糖值下降,李媽媽的肝功能指數GOT、GPT卻緩步上升,兩者最近一次抽血監測值已經將近100附近。
一般而言,肝功能指數GOP、GPT是用來判斷肝臟是否有「發炎」的指標,這裡所指的發炎,就是指肝臟細胞有受損的現象,而GOT叫「胺草醋酸轉胺酶」,GPT指的是「丙胺酸轉胺酶」,兩者的正值約莫都在40以下。
在李媽媽注治醫師的悉心評估之下發現,可能是治療她另一個疾病的藥物所引發。因為她不只有糖尿病,這兩年也被檢測出有「高血脂」的現象,開始用所謂「斯達汀(statin)」的降血脂藥物。即使藥物效果不錯,可惜據李媽媽的兒子表示,她自從被加上了這個藥物之後,便容易自怨自艾,覺得年輕時苦日子多,沒法吃些山珍海味,等到年老了想「大開殺戒」,不只是「時不我與」,更自嘲是「百病纒身」。
淳樸的李媽媽雖因為上述的兩種疾病感到沮喪,但至少還能恪遵醫囑,好好聽話,但血糖問題處理較好之後,肝功能上升的打擊,讓她性格開始有了轉變。
她知道statin藥物降血脂效果不錯,但可能無法接受它的副作用—例如是肌肉酸痛,甚至造成「橫紋肌溶解症」,或是消化不良,骨質疏鬆,雞眼等等,抑或是這次發生的肝功能受到影響,須知在醫師的經驗裡算是可接受的範圍,只要能降低劑量,或不惜先停掉藥物,大抵可以讓副作用的傷害回復。
可是此時的李媽媽已經不這麼想了,她開始有些懷疑我們這種「西醫」的治療方式,於是想尋找一些「另類的方法」替自己的病情解套,剛好電視裡一些結合「食療」與「烹飪」的節目,變成她尋找救贖的「聖杯」,不過卻變成了災難。
有一天晚上,繃著苦瓜臉的李媽媽被她兒子拉來拜訪我,求助於我的是李媽媽「飄忽不定」的血糖值。
李媽媽的兒子花了好一段時間,講述了前面所發生的事,在我聽來都是屬於醫師邏輯思考可以理解的範圍,對於李媽媽主治醫師的作為,只能表示贊同,尤其看到她肝功能指數已在停藥後趨近正常值,也認為其處置是明快與正確。可惜李媽媽的兒子提出的另一項問題,大出我意料之外,原來她的血糖值又開始不穩了,每次針扎自測都是破表的300以上。
多年行醫的經驗告訴,並不是李媽媽的身體走下坡,應該是她背地裡做了什麼「不可告人」之事,我最怕的她去聽信什麼偏方,買什麼中藥自己煎煮著吃。
我花了好一番功夫說教,甚至出言恫嚇,最後才讓我問出來,她是看了所謂烹飪節目,得知「南瓜可以降血糖」,而且對身體很有好處,於是連幾好多天吃了蒸南瓜,於是她血糖值才會居高不下,很明顯地,她對於醫師的不信任感落入了那些號稱食療專家的陷阱中。
我親自打了通電話給李媽媽的主治醫師,和他討論了李媽媽的病情,透過了他的安排,在她下次回診前安排了專業的營養師,希望給予正確的糖尿病及高血脂患者的飲食建議。
我覺得李媽媽的問題,是每個世代都會發生的狀況,並不會因為科學的昌明與否而有所改變。若以簡單的成語來表示,就是「諱疾忌醫」延伸出的「疾病亂投醫」,以至於在心情脆弱的時候,就容易相信一些沒有替特定患者情況思量的「另類療法」。
我並不是說目前媒體風行的「食療」、「烹飪」相關的節目有什麼錯,而是它們鼓吹的概念有可議之處,我認同某些食物本身就有一些養生保健的功能,可是對於有病在身的患者,就不見得有相同的效果。
就以說服李媽媽相信的「南瓜可以降血糖」這件事,如果你看一下網路的新聞搜尋,可以發現在很多糖尿病患者身上造成災難,血糖莫名其妙飆高,使得醫院新陳代謝的醫師不得不出來強調,對於糖尿病患者,絶對不可以肆無忌憚吃起南瓜,妄想降低血糖。
最後,我想提出的一個醫療歷史上的大事,就是二十世紀初美國FDA(食品及藥物管局)成立的原因,其實就是來自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食品廣告,讓民眾吃足苦頭,所以逼美國政府不得不出手管理不負責任的廠商。例如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沙士、可口可樂被捧成是萬靈丹,喝了可以強身建體;某些瀉劑在治便祕之餘,被宣傳成排毒的利器;更有甚者,安非他命在發現之初,不只可以治氣喘,最後被用來減肥等等,真是不勝枚舉。
所以,不要相信沒有醫療專業背景的人提出的偏方,或者是不用吃藥就能治病的各式療程,畢竟它們或許有些特例可以說得通,但卻經不起大規模的臨床試煉,而且可能還會加重某些「有病在身」的患者們病況加重。
相信李媽媽的南瓜餐不是第一例,更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只能指望主管機關出來想想對策了!

蘇上豪
醫界的說書人。豐沛的創作能量,透過簡短的故事,深入淺出介紹醫學科普散文迄今。就讀醫學院時代,連續獲得國防醫學院「源遠文學獎」1988及1989年小說獎第一名。著有《國姓爺的寶藏》、《開膛史》、《DNA的惡力》、《鐵與血之歌:一場場與死神搏鬥的醫學變革》。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蘇上豪/華盛頓的氣管應該切開嗎?
蘇上豪/「聰明藥」吃了變聰明,然後呢?
蘇上豪/當美食節目穿上醫療養生的外衣
蘇上豪/包皮割不割 真的跟女性無關!
蘇上豪/經典賽外... 職棒球員的痛怎解?
蘇上豪/一顆抗過敏藥物的神奇身世
蘇上豪/走鋼索的武聖和太陽王
蘇上豪/切除人腦的諾貝爾獎得主之死
蘇上豪/我的金創藥 你的仁慈藥物
蘇上豪/我是醫療VIP 是福還是禍?
蘇上豪/西方麻醉與武俠小說的巧合
蘇上豪/一場「顛簸」與醫學的美麗錯誤
蘇上豪/為了愛你的人多活幾天吧
蘇上豪/可口可樂,另類的解毒劑?
蘇上豪/原味內褲
蘇上豪/施者無畏
蘇上豪/一串念珠
蘇上豪/溫啤酒
蘇上豪/當酒駕碰上急診室
蘇上豪/母親的願望
蘇上豪/沒腸肚的人
蘇上豪/產翁
蘇上豪/脂肪瘤是我的提款機
蘇上豪/病人是我的薩克斯風老師
蘇上豪/爺爺的最後一段路
蘇上豪/搶救財產48小時
蘇上豪/地瓜的滋味
蘇上豪/七月鬼門開 醫師說鬼話
蘇上豪/木乃伊蜜糖
蘇上豪/總統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