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守信/醫院與菜市場
【元氣周報/簡守信】
能在醫院裡工作,實在是一份莫大福報。在力行專業技能的同時,又會見到人生百態,而這種人性櫥窗的多樣性似乎很像傳統市場。
買菜時,買半斤蔬菜會順便抓兩把蔥的人,到了檢驗科遞上驗尿的尿杯時,通常杯子也只會裝兩分滿。而豪氣干雲的大哥大姊們則會斟滿尿杯,因為擔心檢體不足,會造成檢驗人員困擾的心情溢於「杯」表。
為了改善這種捧著尿杯從洗手間出來,到處找檢驗科,還不時會滴出幾滴珍貴檢體的困境,我們醫院的門診檢驗科就在洗手間的旁邊,中間有小窗檯相連。取出的檢體只要放在窗檯上,檢驗人員一轉身就可以拿來進行化驗,少了一份尷尬,多了一點溫馨。
又為了減少病患一方面要拿著尿杯,一方面還得像情報人員般注意周遭有沒有熟識的親朋好友,以免他們把那份關懷用全醫院大廳都聽得到的音量,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某人在驗尿」!這樣的窘態也在我們把尿杯等檢體盒,放在不透明的夾鍊袋內而有所改善。
買半斤菜順便抓兩把蔥的人,通常不會空手而回的走出診間。如果安排他做抽血檢查,那他一定希望肝功能、腎功能、心肺功能也一起驗一驗。如果告訴他這個病症不需吃藥,那他會說,能不能順便帶一罐咳嗽藥水?總之,菜籃裡哪可以少那兩把蔥呢!
買菜喜歡挑三撿四,終於放到菜籃之後,探頭看看還是另外一把比較好,又重新更換的人,敘述病情時也會鉅細靡遺的從日據時代說起,絕不容許有掛一漏萬的情形發生,看完這位醫師後,也會再到其他醫院就診,然後好好評比一番。
察言觀色、用心體察、仔細聆聽,這門課在醫學教育中沒有人教,但卻是如此的重要。不過要讓疾病無所遁形,也不能只靠醫師,病人也要負相當大的責任。哪裡不舒服、怎麼樣的不舒服、時間有多久、有沒有什麼誘發因素、最近有沒有到什麼特別的地方、有沒有什麼接觸史等等,都必須清楚地告訴醫師,更不可以隱瞞,否則失去及早診斷的契機,再回首可能已無健康身。
上市場買菜用便條紙記下重點,以免漏買重要的東西,是許多家庭主婦熟知的方法。這用在看病似乎也不錯。有些病人在家裡已盤算清楚該怎麼敘述病情,但不知是什麼原因,走進診間看到醫師就忽然一片空白,走出診間後又懊惱漏說了某些症狀。建議適時使用便條紙,一定可以減少記憶裂痕的產生。
上醫院雖然不是逛百貨公司趕時髦,但共同營造一個有傳統市場的人情味,又有現代超商效率的人性櫥窗,似乎也是醫院經營過程中一個看似不錯的願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簡守信/豬公的毒口水
簡守信/蘇東坡可嚼檳榔,為什麼我不可以?
簡守信/人面桃花與哈姆立克
簡守信/史上最慘的瞌睡——宰予晝寢
簡守信/烏紗帽與高血壓
簡守信/君子怎可遠庖廚
簡守信/男嬰 為何穿藍衣誕生?為何蓋腳印?
簡守信/是誰規定一天要吃三餐?
簡守信/H7N9的另類受害者
簡守信/切乳防癌乳房依舊在 只是乳腺無
簡守信/戒指緊箍咒
簡守信/開刀選農曆七月 安啦!
簡守信/診間裡的風水
簡守信/替馬桶講句公道話
簡守信/打開外科滄桑史
簡守信/腦袋開天窗
簡守信/頭骨拼圖
簡守信/不擠兌、不收費的骨骼銀行
簡守信/我的疼痛會轉彎
簡守信/神的掛號單
大愛醫生館 捧紅簡守信
簡守信/養「病」千日 用在一「生」
簡守信/在屠宰場 遇見心臟外科醫師
簡守信/杜德偉在開刀房
簡守信/漫談「口水」戰
簡守信/病房大閱兵——床邊教學
簡守信/人面桃花與哈姆立克
簡守信/開刀房裡的絞肉機
簡守信/令人懷念的迴診
簡守信/修補心臟 修補心傷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