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知名球評潘忠韋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另一種血癌「多發性骨髓瘤」同樣備受關注。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血液科主治醫師蔡淳光說,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常見症狀有骨頭痛、貧血、高血鈣、腎功能損傷等。但早年受限治療方式,1998年僅約5成患者平均存活2.5年,目前最新四合一療法可大幅提升存活率,約9成患者都可存活到2.5年。
蔡淳光說,多發性骨髓瘤不可治癒且易復發,現行治療分為自體骨髓移植及藥物治療,藥物包括類固醇、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單株抗體、雙特異性抗體等。研究顯示,已經使用過3類骨髓瘤藥物的復發病人,平均存活時間為1年。若對於5種藥物都無效的復發病人,僅剩半年;因此,應把療效佳藥物提升至第一線治療。
「第一線治療的目的,要把治療做的更為深入,減少復發。」蔡淳光指出,目前多發性骨髓瘤治療方式多為三合一,為類固醇、蛋白酶體抑制劑、免疫調節劑,但如今美國、歐洲建議採用三合一,再加上CD38抗體藥物的四合一方式,因不同研究顯示,約有85%患者可以存活至6年,84%患者4年都未復發,呼籲健保署應將四合一納入給付。
蔡淳光提醒,民眾出現不明原因的骨頭痛,甚至是骨折,應懷疑是多發性骨髓瘤,盡速就醫檢查,且多發性骨髓瘤高達7成患者都有貧血,因此需同時注意貧血,以利及早發現,給予個人化治療。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