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陳豐偉

陳豐偉/自律神經失調是怎麼一回事?

陳豐偉

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元氣周報/陳豐偉】

開業後,我深刻感受「自律神經失調」是看診病患認同度最高的名詞。他們從發現身體不對勁(如失眠、頭暈、頭痛、胸悶、心悸、喘不過氣、肩頸痠痛)開始,不斷在其他科別詳細檢查。當檢查結果都沒問題時,醫師會說:「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最後病人才來到精神科。

「自律神經失調」是大雜燴、非正式的症候群,醫師無法確定原因時的快速解答。如果病人有長期壓力,我會說:「長期壓力如果沒有紓解,會讓你的腎上腺素等壓力激素不斷分泌,最後失去平衡,造成自律神經失調。自律神經掌管全身器官,所以你會全身不舒服,但找不出原因。」

科學研究已確認,長期壓力最後會造成皮質類固醇過度分泌,破壞大腦皮質細胞,讓各項壓力激素的調控失序,是「壓力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的理論依據。

憂鬱、焦慮病人常伴隨身體不適,也可說是壓力引發「自律神經失調」的一部份。

遠古人類的壓力是「戰或逃」,看到野獸出現要決定眾人圍毆或趕快逃跑,文明人類的壓力卻是綿延不絕,下班回家還要上網動腦。大腦沒演化出足夠抗壓力的機制,現代人才會常常生病。

但「自律神經失調」終究是個「概念」,沒有儀器能確認。市面上常見的「自律神經檢測」是以「心率變異」(heart reliability)來分析「自律神經活性」,但畢竟也只是參考數據。

有些病人檢測結果很好,但全身不舒服,還是得服藥。有些病人服藥一陣後「波形」變得很漂亮,醫師說可以停藥了,結果一停藥又全身不舒服。在正統醫學界,「自律神經檢測」仍歸類於「實驗中」,現在還在累積使用經驗,還無法正式當成治療或診斷的依據。

當醫師說你「自律神經失調」時該怎麼辦?現實上沒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獨門藥方,還是必須由醫師根據臨床症狀判斷。

「自律神經失調」是「果」,我們還是得針對「病因」處理。嚴重失眠、憂鬱症、工作壓力太大、先生外遇、受到幻聽妄想干擾都可能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病因處理好才能解決問題。

除藥物治療,適度運動、規律生活、遠離壓力,可能是改善自律神經失調最佳策略。但也有病人說:「我努力運動、保持健康生活,為何還會自律神經失調」?只能說,人體有太多我們不瞭解的事情,許多病症還無法找到合理解釋。這時,不妨按照你的興趣,投入能讓你專注、轉移注意力的事,或許就會忘記那些不舒服的症狀了。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eroach.net

【2009/06/21 元氣周報】

失眠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