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名人/ 李偉文

李偉文/重新看見自然野地

李偉文

牙醫師、作家

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李偉文/牙科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元氣周報╱李偉文】

從欣賞外在景象進而引發內心感動,然後抒發情意,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文化的大傳統,從詩經的「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孔子看到流水的感慨:「逝者如斯夫,不捨畫夜」,或者「碧雲天、紅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乃至於「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幾句對風景的簡單描繪,就把整個心情烘托出來。

的確,外在的世界,是人情感的展現;外在的世界,也是人情意的象徵,甚至可以反映出人類社會及當下的種種關係。

曾經和一群荒野夥伴,以及幾個二十多歲在國外出生的ABC,在初春的思源埡口露營。晚上大伙在營火邊聊天,有人感慨小時候住在忠孝東路四段,附近都還是稻田池塘,國父紀念館附近的停車場當年還是潺潺小溪。當我們為自然的失去而感慨時,那群ABC很不以為然地說:「停車場有什麼不好?很方便實用嘛,再說鋼筋水泥還不是來自大自然,也算是自然的一部份啊!」

戰火一挑起,經過一陣紛亂討論後,也沒什麼結論,不過我認為自然與非自然最大的差別在於自然富含生命力,人在其中會被感動。自然與「來自自然的人造物」其間的差別,就像是自然野域中突然遍地盛開的野百合與花圃中整整齊齊的花卉,一種是會讓你感動落淚,另一種則是「很漂亮」的評語罷了。又如同我們在動物園裏觀察一隻台灣黑熊的樣貌,很方便,但是一旦半夜你在思源埡口的原始林中聽到熊的吼聲甚至與熊相遇,那種心中的震撼與悸動,就是生命力,就是我們重歸自然,重獲與萬物合為一體的喜悅感!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我不禁為他們感到高興。

的確,因為人們群居於都市,遠離自然之後,逐漸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遲鈍又麻木的人,很多人失去了親近大自然的能力,以至於無法從大自然那裏得到啟示與喜悅。

雖然,我還是很樂觀的,因為我覺得人類內心深處有一股來自遠祖的呼喚,那種能量會驅動著我們去尋找基因所熟悉的感覺,也就是回到大自然裏。不過,這種自然的鄉愁是必須被適當引導與陪伴的,甚至對於久居都市的人們而言,是必須重新學習的,這些年與許多志工的努力,其實就是希望能夠讓忙碌的現代人重新看到大自然啊。

新書推薦

《讓陽光灑在心上》

作者:李偉文

繪者:黃崑謀

出版社:遠流

定價:300元

歡迎瀏覽作者網站:http://blog.chinatimes.com/sow/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元氣周報】

百合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