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一口呼吸 走出壓力反應
一停下來觀察,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正在一邊吃東西、一邊滑手機;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渾身不對勁,尤其肩頸特別僵硬;也許你皺著眉頭,在翻找對你重要的資訊。你也可能發現,自己幾乎沒在呼吸。或許更應該說,我們的注意力都放在腦海裡的煩惱、規劃和憂慮,和身體的運作分離了。
其實,我們的身體本來像一個小宇宙,從細胞到各個生理系統自有一套管理的機制,只要提供平衡的環境與營養,就能保持基本生存運作,並且維持健康。可惜現代人快速的生活步調,任何事情都追求效率,身心長時間承受壓力,心情焦躁。最後,身體想放鬆時無法放鬆,該全神貫注時也無法專注。
人類在演化過程,為了應付環境中種種致命威脅,恐懼和各種負面情緒成為放大身心壓力反應最快速的機制,讓全身肌肉緊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消化功能停止,才能全神貫注處理眼前的威脅。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人類的生理雖然還保留著原始的運作機制,但因人的頭腦越來越發達,思考層面越來越複雜,讓我們隨時活在一個由念頭主導的世界。在恐懼的主導下,各種負向念頭更是隨時盤據我們的思維。我們隨時被念頭帶走,分不清楚眼前的狀況是虛幻念相還是真實的危機,而隨時處於緊繃狀態。
舉例來說,我們餓了,要將食物送進肚子,但眼睛卻盯著手機裡的新聞,念頭緊追著新聞的變化,一下子憤怒,再下一個瞬間又變得哀傷。即使吃了,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吃了什麼。念頭在腦海裡造出來的世界,已經比身體所面對的現實更真實。就這樣,我們長期活在壓力反應下,隨時都在一觸即發的狀態。活著,不光費力,長期下來也會失去均衡,甚至生病。
然而,回到均衡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手上。
我們離不開呼吸,在緊繃的時候,也會發現呼吸很淺。古人老早就發現,我們可以透過呼吸的調整,隨時讓自己跳出壓力反應的狀態。此外,呼吸既是自主(voluntary)的隨意反應,也是非自主(involuntary)神經的反應。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調整呼吸,讓呼吸變深,拉長,自然得到放鬆。而這個放鬆狀態,還可以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包括無意識的睡眠,讓身心合一而同步。
在身心緊繃的時候,要能立即深呼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通常會建議朋友,在這個時候,不要急著用力把氣吸飽。反而是,輕輕吸氣,慢慢吐氣。把注意力放在吐氣上,將吐氣拉長。接下來,再一次,輕輕吸氣,慢慢吐氣。將注意力放在吐氣上,我們可以體會到肩膀變鬆了,胸腔也不再那麼地緊繃。接下來,不需要去刻意干涉,只要慢而長地吐氣,吸氣也自然會拉長。我們會發現,光是把注意力放在吐氣,就能重新帶動呼吸的步調,進一步帶動身體的放鬆。
只要做,每一口呼吸,都可以是通往身心和諧的捷徑。每一口清醒的呼吸,都可以是意識轉化的窗口。走路、工作、睡前,隨時投入呼吸的練習。很不可思議的是,頭腦裡雜亂的念頭會逐漸減少,情緒的起伏不再那麼強烈,即使有,也很快就消失。
我很誠懇地建議大家多做這樣的練習,接下來,有機會,我會帶出更多呼吸的方法。無論哪個方法,都可以成為我所稱的「醒覺的呼吸」。而且,都是再簡單不過的。

楊定一
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
著有《真原醫》、《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與《全部的你》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楊定一/選擇原型食物重建健康
楊定一/用天然食物找回身心的和諧
楊定一/重建鼻呼吸,讓身心放鬆、得到修復
楊定一/正確鼻呼吸 修正身心壓力反應
楊定一/用歡迎和感謝 迎接眼前的每個瞬間
楊定一/個人體質是面對疾病的關鍵
楊定一/從自己起步 帶動世界的轉變
楊定一/放下侷限的我 擁抱無限的生命
楊定一/簡化人生 單純活在瞬間
楊定一/用正向的心,迎接改變
楊定一/在人生的轉捩點 每一個瞬間都是回到自己的窗口
楊定一/學會反問自己,帶來個人的轉捩點
楊定一/動盪時刻,真正理性的選擇
楊定一/透過禱告,接受生命的禮物
楊定一/感恩和分享 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楊定一/感恩身體的功課: 讓身心徹底整合的運動
楊定一/讓習氣歸零,找回生命最溫柔的力量
楊定一/正向的心,帶我們走向全面的豐盛
楊定一/簡化人生 隨時活出內心的豐盛
楊定一/透過失眠 學會接受事實、隨時感恩
楊定一/這一生,從「心」出發
楊定一/與自然接軌,身心合一
楊定一/運動 讓身心歸零 得到大休息
楊定一/感恩,帶來欣賞,與更多的感恩
楊定一/讓身心的步調降下來 一個簡單方法可以隨時做
楊定一/走出睡眠的困擾,回到心
楊定一/任何習氣 都可以是生命轉化的門戶
楊定一/透過呼吸 領受當下的恩典
楊定一/溫柔而深長的呼吸是現代人最需要的大休息
楊定一/一口呼吸,找回最單純的歡喜
猜你喜歡
楊定一/吃好、吃飽 找回代謝的靈活性
許金川/前面美女後面野狗,還是跑不動?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
潘懷宗/攝取健康油脂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良方 一表幫助挑選好油
張金堅/新冠疫情趨緩,如何營造生活新常態?7QA教你與病毒和平共存
洪子仁/三大方向 降低確診重症與死亡率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從「挪威的森林」 談女性性交疼痛
許金川/生病不看醫師,醫師怎麼活下去?
林頌凱/是皺襞症候群,還是退化性關節炎?
許金川/救命用超音波,做了沒?
陳景寧/住院看護納健保 不能再等
傅志遠/當醫療保險變「周年慶掃貨」
許金川/防疫夫妻分床睡不准親嘴 這樣怎麼傳宗接代?
黃達夫/醫院要讓病人贏 而非僅追求獲利
許金川/病毒來勢洶洶,要治標或治本?
閻雲/美建構藥品供應鏈給台灣的啟示